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模式、方法、评价的探索平湖市新仓中学楼林永陈喜峰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创设情境-----师生互动模式、方法多元化评价

提要:

在新课程形势下,我们以前的评价方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再适应形势。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全面体现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质,我们很有必要对评价方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新的探索。本文是在建构主义理论及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指导下,对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模式、方法、评价进行必要的探索,通过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从而在这种评价的框架下,重新构建一种以创设情境为主要特点的“创设情境-----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框架下,我们又采取了“创设情境-----师生互动”的种种教学方法。

一、探索的背景

社会传统教学中的评价由于其自身的原因,有着如下这些基本特征:

评价主客体单一,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评价方式传统,主要是通过考试的形式,以分数为主要指标。评价内容浅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的考查,给学生一种学业的成绩,较少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考查,很难体现出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质,评价作用甚微。在这种评价体系下,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就很难有新意。我们的教育内容不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鲜活的时代内容无法涵盖进来,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生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价值情感和实际能力的培养,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课堂也就比较的传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就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侧重于学科知识的教学,不大注重各种能力和素质的训练和培养,学生学的苦,教师教的累,但学生的各种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培养。

教育部2001年秋季颁布了《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本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公民。同时强调人文精神和历史感,力图以综合的视野突破原有的学科界限,联系国内外不断变化的现实,整合历史、人文地理、经济、政治、社会等多领域的知识,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辩证地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为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提供更大的空间。在新课程形势下,我们以前的评价方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再适应形势。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全面体现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质,我们很有必要对评价方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新的探索。

二、探索的意义

根据《标准》新课程不仅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也将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更将会产生全新的教育评价体制,从而更好地推进新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应该要立足于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欣赏学生的社会成长,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课堂教学不再只是知识传授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各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训练的过程,各种情感和艺术的熏陶过程。因此教师应该用全新的理念去探索和研究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构建全新的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和素质发展的评价体系,构建全新的有利于教学和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大力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心理特征,全面体现和落实课程目标,可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方法,也能适时、合情、有效对学生作出人性化的评价,从而既能灵活、有效地推进教学过程,也能有效地进行教学评价和提高教学质量。

三、探索的相关理论

1、情境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中的情境学习理论主张学习应着眼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学习效果在情境中评估。他们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它所被应用于其中的活动、背景和文化的产物,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括化具有更为重要的认识论意义上的优越性。所以应当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活动和感知上。他们在教学上提出了认知学艺模型,主张在真正的现场活动中获取、发展和使用认知能力。提倡在真实情景中通过学生完成操作任务来进行教学的真实性教育和基于任务能力的

教育。主张重新设计学习环境,以使学生能够合理地、现场地通过丰富的、建设性的方法参与真实的社会实践,使得他们能够“偷取”所需的知识。

2、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类至少有七种智力: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空间智力(视觉空间能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自省智力、自然智力。这一理论主张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评量和评价要在实际生活及学习情景下,从多方面来观察、记录、分析和了解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允许学生用多种方式展示其学习,允许变通,用某个领域的优秀操作弥补其他领域的不足,这样具备不同能力或特性的各种类型的学生,就会有更好的理解和表现。任何一个教学目标至少都能以七种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这隐含着教学中可用七种不同的方式来评量。多元化评价的背景是真实的或是对真实的生活的良好复写,它是对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判断、解决问题的直接评价,并为教学及学习设定了清楚的目标,它克服了学科学绩测验偏重于知识的记忆的缺点,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操作能力、应用及创造能力的评量,在评量思想和评量方法上都是一种进步。

在建构主义理论及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对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模式、方法、评价进行必要的探索,通过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从而在这种评价的框架下,重新构建一种以创设情境为主要特点的“创设情境-----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框架下,我们又采取了“创设情境-----师生互动”的种种教学方法。

四、实施的探索

★★“创设情境-----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

主要是创设有利于社会教学的学习情境,来有效地促进师生互动,从而达到高效、及时、热烈的教学效果。创设情境主体现在课堂的导入和其他的教学环节中进行。

(一)情境教学在导入中的运用。

主要是通过欣赏歌曲、视频,角色的表演,实物的展示等行之有效的方式,通过创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激情,无形之中与教师的情感相融合,产生共鸣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主动进入学习过程的学习情境,从而很自然的导入。

1、以欣赏歌曲、视频的形式导入。在九年级社会中的《巩固新生政权》中,导入时就先欣赏播放的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在“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进,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这样气势雄伟、激情高昂的雄壮歌声中,使学生感受到了当时人民的那种壮志豪情,那种无以伦比的激情,真切地体会到了当时的时代氛围,然后再问学生这首歌名是什么?它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学生都能很好地回

答,从而很自然的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在八年级的《屈辱的岁月》中,以电影《鸦片战争》中的片段作为背景资料,结合问题“你知道这场战争为什么被称为‘鸦片战争’吗?”,“吸食鸦片有哪些严重危害?”等引入新课。

2、以角色表演的形式自然的导入。在八年级的《变革与争霸》中,请学生在课前做准备,然后在上课伊始,就请学生分角色表演商鞅变法中的那个木杆赏金的诚信故事,接着问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故事?就很自然的导入到那个时代的变革的大潮流。

3、以实物的展示的形式吸引学生进入正题。在八年级的《盛唐气象》时,在上课开始时,拿出一件真品唐三彩骏马,请学生来观赏,当学生在惊叹其技艺的精湛时,不失时机的提问,请问有谁知道这是什么时候的艺术精品?为什么在那个时候能做出如此精巧的作品?在学生的回答中,自然的过渡到了正题。

(二)情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1、通过视频、图片、实物、文字材料等,来再现真实的历史,创设出当时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历史,更好地理解历史。

(1)教学中适当地运用与教材相关的珍贵的历史镜头,使学生能够更真实地感受当时的历史,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如在上九年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可以分别在不同时间播放对这两段历史的介绍的珍贵视频。学生在观看了这两段视频后,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两场运动产生的根源、经过、影响及带给我们的教训,也就更好地对这两场运动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评价。

(2)教学中也可以充分运用图片、实物、文字材料等,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如对八年级的南京大屠杀的教学中,除了可以用视频材料作很好的说明外,也可以用图片、实物、文字材料等来作更好的说明。

2、通过对诗歌、散文、名言、格句、民谣等各种文学形式进行欣赏、再现等活动,来创设一种文学艺术的情境,使学生乐于参与,又同时受到了文学艺术的熏陶,也培养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操。根据教材,可以收集各种与教材相关的诗句,在课堂上可作配乐朗诵,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融入到这种情感中。如在讲九年级的《一国两制》时,可以放余光中的配乐诗朗诵《乡愁》,优美动听的音乐,再加上富有磁性的朗诵,浓浓的乡情就不言而喻地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这时问学生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时,都能很自然的得出结果。

3、以游戏的方式来创设游戏情境,达到在玩中学,乐于学,学的深,学的好。如在七年级《中国行政区划》教学时,可以在地上画个大的中国地图,让学生通过快速反应来站位竞赛,学生在游戏中自觉地学习,在玩中掌握了各行政区划的具体的名称和缩写。学生在这里也是其乐融融,活动气氛很是浓烈。

4、通过设计教学悬念,制造竞争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设计抢答题、竞赛题等。如在九年级的《一国两制》时,可以设计有关香港、台湾、澳门的相关知识进行抢答,一方面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相关的知识,学生是乐此不疲。

5、运用辩论法,创设出一种合作创新的氛围。如在八年级的秦始皇的教学中,我们展开大辩论,你认为应该怎么样来评价秦始皇。通过课前的预习、课中的学习,同学们对他开始有了自己各自的看法,有人认为他是一代明君,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代暴君,也有人认为对他应该一分为二的来看,即有他的丰功伟绩,又有他的残酷的暴行。通过大家的辩论,基本上能够学会用历史的唯物辩证方法来分析历史人物。再如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正负两方面影响做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两方不同意见进行课堂辩论,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影响的理解。

6、创设实践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教学中得以付之实践,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八年级《工商业的兴起》时,采用模仿表演,进行工人角色的体验。收集观察手工工场时期的生产情况,选择几位同学来现场模仿表演,然后请他们谈谈作为工场手工业时期工人的感受,从而体会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的区别。也可以在采用小记者采访的形式,在八年级的《全民族抗战》的上课过程中,可以叫学生扮演周恩来,以及记者们,通过对周恩来的采访来理解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问题,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7、进行绘制图画或漫画,来创设观察、动手的情境。如在七年级《社会生活的变迁》时就可以请学生就走进家庭这一内容,在进行一定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把过去的空、现在的家、未来的家,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从而加深了对社会的变迁的理解。

★★“创设情境--------师生互动”教学方法的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是采用创设各种情境,促成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从而在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各种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各种素质也得到了培养。

1、首先营造具有人文关怀的情境,创造出有利于师生互动的关系。师生关系所具有的情感基础以特定的方式渲染着互动过程,从而形成特定的心理氛围,因此,相融、合作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互动的主要条件,教师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实行民主教学,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协同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我们开始学会克服过去那种“师道尊严”高高在上的行为,面向全体学生,善于和不同层次的学生沟通,接近师生心理距离,让每位学生在情感上能够接受教师,感受到教师的爱,营造出一种相互同化的民主和谐、自主宽松的师生关系,达到教学过程中“教”与“学”这两个主体,在“思想、思维、情感”上的互动从而实现师生两个主体共同发展的目标。如在教学中侧重于对后进生的关心,在课堂中多提问,多创造机会,让他们也积极参与进来,对于犯错的同学也多点人文关怀,让他们知道犯错误并不可怕,最怕的是犯了错之后不会改

正,从而使学生有了更多的心情来学习。

2、要创设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能够从现实中找到答案,从而更有发言权,也就更有激情。我们提倡“把生活引进教材”,不再把教科书看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可以根据教科书的知识点,自主地挖掘相关的课外资源,上至天文地理,下至科普常识,只要是同我们的教材有关的事,我们都可以把它拿出来作为我们上课很好的素材。如在七年级的《我们都是当家人》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请同学举来自农村的农业税,银行中的利息税,同学买彩票中20万元的大奖要交的个人所得税。这样同学就饶有兴趣地进入了学习中来。

3、创设各种有情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兴趣中快乐学习。在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时,设置的问题角度要新,目标要明确,难度要适宜,形式要开放,只有这样,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首先创设出一种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预习工作的紧迫的自学情境,使学生在一定的时限内做事,调动他们的那种好胜的心境,达到超水平的发挥。如在学习《我们都是当家人》时,可以在限定的时间内请同学来围绕这些这问题来展开学习:

①、什么是税收,为什么要税收?

②、现实生活中什么税收同我们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③、个人所得税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④、我们青少年为什么要依法纳税?

⑤、你是如何当家的?

其次,要创设出一种彼此交流,提高的共学情境,从而使学生由个体的学习进入到群体的学习中来,通过共同的探讨,一方面来共同解决问题,同时也让学生在互相的交流中互相分享学习中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取长补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由此,学习就可以由自学进入到共学中来,师生共同分享学习的收获和学习的乐趣,学习成为一个自学乐、共学乐的过程。再次,要创设一种善于质疑解疑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充分共学的基础上,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提出在学习中所出现的疑问、困难和问题。如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就可以适时引导问:如“你觉得他们说的怎么样,你有没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处理我们中的20万元的大奖?”最好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自己来回答问题,这样既让学生有提问的机会,也有了解决问题的机会,也就在无形之中得到了锻炼,学生也更会有激情来参与。

4、创设活动情境,主要包括各种艺术表演、各种竞赛、游戏,让学生主动、及时、积极的参与其中,达到真正的互动。我们指的表演主要是学生通过朗诵、演唱、小品、戏剧等艺术形式将学习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这里作为主角,主动的参与,教育教学功能和娱乐功能相结合,活动参与者对教学内容有了较深的体会和感悟,观赏者在娱乐中对教学内容有了较为轻松的了解,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率。如在七年级中《关于规则的故事》中我让学生自己分组做一个拔河比赛的规则,做好后各组分别展示看谁做得全面合理,学

生积极参与规则的制定,由于是熟悉的内容学生容易接受,从而达到很好的效果。我们指的各种竞赛包括各种的抢答、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辩论比赛、小组之间的竞赛等形式,通过创设富有竞赛性质的情境活动,来达到振奋学生学习精神、活化课堂氛围的效果。如八年级中对郑和下西洋是值还是不值展开激烈的辩论,从而加深了对此事件的认识。我们所指的游戏主要是指在课堂中创设各种简易可行的小游戏,通过同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从而在游戏的同时达到对内容的理解,也促成学生能学习的兴趣。

此外为了能够让学生能有全方位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我们采取了“学生教师”法,就是让学生来一回教师。通过自愿报名,课前给资料和加以指导,然后就由学生来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由于是学生在上课,其他的学生也更积极地参与其中,达到良好的效果。详见附录。

5 、创设动手情境,包括绘图、漫画。在教学中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东西可能很难理解,可以让学生在动手中加深理解,也更有兴趣参与其中,这就要求我们创设出能够让学生可以动手的情境。如在学习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时,让学生不用文字表达来说明三大问题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们用了多种形式:数字、表格、柱状图等方法来说明。使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了用多种方式来处理同一个问题的思维,也就无形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爱好画画的同学用漫画的形式来表达他们对知识的分析、理解、掌握,直观、形象、富有想象力。如在七年级的《信用是金》中可以用漫画的形式来解读一诺千金的成语,使学生对信用就会有更深的认识。在八年级《早期国家的形成》中,我就让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到黑板上画乌尔城和摩亨佐·达罗城。给出8分钟时间小组合作完成.。主要让学生关注早期的城市当中有哪些建筑,可以说明城市中的贫富分化等内容。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脑能力又锻炼了绘画能力,复习了七年级地图的画法,一举两得。

★★多元化教学评价的实施★★

师生互动活动开展的多少,学生参与程度的深浅,直接关系到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这是养成性教育的关键步骤,也是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课改的主动力。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作了如下的探索:

1、模糊评价方式

这种评价方式很适合初中年龄段的孩子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和极强的成功欲望,但是往往信心不足,由于个体的差异,往往有时离答案有一定的距离。那么如何对其进行评价,既能满足课堂评价任务又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呢。

例如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一

节中,在讲到河姆渡居民与半坡居民的异同点时,我采用了互动自主探究方式,

最后完成的扣掉五分。

(没等我说完,有几个平时很活跃的孩子已经跳起来了,好象生怕被扣分一样)

当我公布正确答案后,肯定有一组同学因为里面的细节被扣分,尤其是选择半坡居民的那一组同学,其中的自然环境没有直接给出,要自己总结的。在二(5)班时,我采用了实事求是的态度,按百分制,一组得70分,二组得80分,感觉孩子们的兴致不是很高,即使是胜利的那组也如此,原因很简单,百分制的85分是优秀,他们都没到。我吸取了教训,在二(6)班时,我引入了模糊概念:先是设了一个起评分80分,然后又给完成半坡居民的一组加了5分难度系数分,由学生选择回答。结果一组得到90分,一组得到95分。这回不论输赢孩子们都很高兴,大家都是优秀,差别只是在于谁更优秀!

信心是孩子们向明天起飞的平台,恰当而不露痕迹的满足孩子们小小的虚荣心,这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必要的鼓励和健康成长的有力支持。

2、心理安慰评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孩子窥看外部世界的眼睛。新课程在内容中设计了很多问题和练习,抛弃了绝对的对与错的概念。给学生“胡说八道”留下了充足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提高学习兴趣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如同上一课,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河姆渡居民为什么住干栏式的房屋?大部分同学能找到书本12页的答案,可有的同学偏另辟蹊径,结合98年的大洪水,和河姆渡居民居住长江的事实,说原始人也是因为经常的洪水灾害才抬高房屋的。

这在许多“正统”老师眼中,仅仅是课堂中的小调料,而在新课程当中却应给予明确的支持,因为这说明他参与了,思考了,你必须对同样的劳动付出予以尊重,肯定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要学生思考洪水强度、离河边的距离远近、如果有山在哪个位置。这样一来,问在课内,题在课外。又在潜移默化当中培养了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既培养了学生开拓性思维能力,也暗合了新课程评价多元化的要求。孩子在心理上对教师是尊重的,同样的尊重回应会得到孩子们的共鸣。就我教的几个班级而言,积极回应孩子们并不夸张的问

题,课堂气氛更趋于轻松。其实得到孩子们的认同并不难,关键在于心理地位的对等。

3、随堂表演评价

新的课程中有很多老师采用了现场表演的方式。这是一种把游戏引入课堂的有益探索,因为游戏是人类的天性更是孩子们的最爱,能增强课堂的互动。但把游戏权利还给孩子们的时候也要注意课堂毕竟是课堂,游戏有规则,课堂要评价。

如表演《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中口耳相传的游戏的时候,我叫了四个好同学,叫第一个人读一段30字左右的文言文给第二个人听,依次类推,最后每个人把听到的部分告诉大家,让四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大家来总结传说的优缺点。

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表演能力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在游戏互动当中,学生的表演得到了很好的肯定,表演起到的作用我认为主要就是活跃气氛,所以评价当中我积极肯定了每个人的参与精神,并提出自己的希望,再做了适当的鼓励。这样上台的满足了表演欲,没上台的下回也跃跃欲试了。下回就不会出现表演没人主动上台的冷场局面了。

4、概括有分歧性题目的评价

概括性问题的出台就是为了锻炼学生总结概括问题的能力,在就课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由老师“代劳”了。但是由学生概括,由于能力的不同,可能就一个问题产生一定的分歧,这种情况在自主探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

比如在讲到《秦朝一统》和《帝国新政》等类型的课程时,就图片4-19旁释中,“用皇帝称号”是否应该归入皇帝至高无上地位。如果按照百分制评价,算正确就多了分数,不算正确有的组就少了分数。对于这样的情况。按照新课程要求首先应该充分肯定孩子们的参与热情,然后给出答案并声明仅仅是参考答案,同学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千万不可以硬性统一答案。那就与新课程背道而驰了。

因为这种概括性评价是分组进行,所以要注意以下几点

(1)老师评价时间不宜过长,过多,应保持在一节课10分钟左右即可。

(2)加强现场气氛控制,先定规矩。如我教授的一个班级年龄普遍偏小,纪律较好,进行比较顺利。而另一个班级学生好动的

比较多,好胜心强,产生了过激的言语攻击局面。这时候就应该恰

当引导,按说过规矩办事,不能单纯批评了事。

(3)做好每组的分数评价,作到公平准确。这时候就不能简单的引入模糊概念了,因为是多组参与,所以要保证起公平性。否

则会丧失原则,引发学生的不信任感,影响师生互动。

5、调查报告评价

新课程的活动把书本的成绩进行了压缩,给社会活动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时代感觉和联系现实的能力。平湖一般的做法是占10分左右,分值设计也在于现实条件下保证学生的参与程度。因为这种题目的完成时间较长,所以评价过程我分为前期评价、过程评价、总结性评价三个部分。主要点评学生的参与程度、调查的广度、深度等内容。下面我就以去年完成指导的《从……看社会进步》为例进行说明:

(1)前期评价

这时候学生由于对题目的理解有偏颇,热情也很高,往往会出现过大的现象,有的选择涉及新仓镇所有的行业,所有部门。这时,我采取的措施是送审制度,先把各组的题目和计划报上来,只有通过的才能进行调查,送审次数越多,当然分数越低,适当时候要教师指明方向。象《从新仓的服装厂看社会进步》题目就过大,过杂了些,应该调整为服装厂的厂房还是设备,或者干脆就确定一家服装厂。

(2)过程评价

主要看学生收集调查资料是否全面,可以是任何资料:图片、照片、新闻剪辑、故事、传说、民俗……但也会出现问题,如有的同学访问资料只言片语,“我访问了松冈制衣厂的***,他给我们讲了这几年的情况”这样的材料明显在访问深度上存在问题。又如有的组题目是全镇服装业,调查对象却只是某一家服装店。显然,要么就扩大调查对象,要么就改变调查题目,这就是所谓跟踪辅导。

(3)总结评价

这是最后的定稿以及评价重点考察内容包括外观设计、语言应用、版面设计、体裁应用等。如对有些同学报告的语言应用方面就应该适当放宽,而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其内容的考察上。有的同学在成稿时,文体出现了问题,如一篇《从石路村计时器的发展看社会进步》,学生认真的“每言必录”,结果成了“语录集”,针对这种情况,我做了如下要求:对每个采访对象的言语资料进行评论,然后在文尾写下对此的总体评论,并写出相应的感受。

通过这种全程式的跟踪评价,对学生看待、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很好的提高过程,实现了“走出课堂,但是不离课堂”的要求。经过长期的调查过程,我发现学生基本学会了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能把课堂所学理论运用到生活当中,并且开始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对于初中生,我认为这就是一个进步,为学生联系外界打开了一扇窗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坚持这种评价方式相信学生在个人能力方面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五、探索的成果

1、首先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的理念。

教师开始由以前的以教学为主要的中心,变为以教、学有机的互动为主要的教学特征,开始了强化对学生的各种能力的素质的培养,以学生为本,强化

了各种新课程的理念并付之实施。

2、其次是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学生自身的潜能得到了发挥,课堂上有了充分的活动和思维时间,打破了单纯地以听为主,以回答为辅的,很是被动的学习面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有了更多的参与率,学习的兴趣也变的浓了起来,各层次的学生都动了起来,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也有更好学习氛围。

3、推动了教学的课堂改革。

教学中,教师们也学会了采用很多新的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也充分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学方面的评价,搞活了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在力的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

4、改善了师生关系。

教学中由于以人为本的思想的得到了有力的贯彻,也十分注重各种情境的创设,所以在教学中更多的关注到了落后群体的各种活动,使他们有了更多的参与的机会,也就有了更多的表演的时间,从而也就更好地调动起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师生关系也就更好得到了改善。

六、探索的反思

1、情境教学的模式、方法中特别要求教师能创设各种有利于教学的情境,这对于一些教师,特别是年纪大的教师有些难度,这在具体的教学中可能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师生互动中要求建立有人情关怀的情境,有利于教学,这对于教师的课堂调控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对于部分新教师可能会造成一种难以控制的局面,影响教学效果,这也是我们所要关注的。

3、在互动教学中要求我们对于学生活动的部分不要为了活动而活动,应该要有充分的理由和价值在里面,要注意所要探讨的问题是不是有新意,有创意,有价值,并要有所提高。

4、新课程侧重学生知识面的广度,是跨学科跨领域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成为一个杂家学派。在教学的过程学会以旧教材线索为骨,新教材内容为血肉,整个教学就更加丰满。就比如八年级《早期国家的形成》就可以用旧教材中国家产生过程为骨架,依次把城市出现、社会分化、王权神圣、军队与刑法联系在一起,对课程顺序进行微调。最后升华讨论国家的产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5、新课程由于脉络不是特别的明显就要求我们花心思研究找出其中隐含的脉络,否则只注重知识量就会忽视逻辑性内容,造成一节课上好学生常“不知所谓”。能升华的课尽量进行升华,每节课最好能用几个字,几句话来概括升

华主题。防止课程内容的“流产”。

6、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资源,比如调查报告的评价,最好和电脑老师联手,选择专题做个网站,把一些基本的资料找出放在电脑里,或者提供一些链接让学生能从中找出相关内容,在知道了基本的相关内容后,学生就会很快确定自己的课题方向。

7、我们应该充分重视中期的评价,在平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和课程有关的小调查,比如七年级讲到社会保险,完全可以采用组成临时家庭的形式,还可以规定各虚拟家庭的收入,让学生切实体会一个家到底需要哪些保险,买哪些,保险更经济实惠,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各个收入层对保险的态度。今天的学就是以后的用,让学生把今日所学真实化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书目:

1、《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2、中国基础教育信息网信息资源开发部《课堂互动教学四策略》

3、《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心理学研究》刘华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4、《谈谈<历史与社会> 新课程教学方法体会》郑爱英2005年

5、《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刘超强 2005年

6、《新课程理念下交互式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潘志平姚秋红 2004年

7、《元认知与学习策略》杜晓新、冯震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

8、《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师生互动》诸暨教研室 2005年

9、《多元化学生评价与学科教学》

10、《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楼林永 2001年嘉兴市优秀论文

附录

今天我来当老师

——“学生教师”案例

在学习《文人的世界》这一节内容过程中,按照以前的教学方法可以说内容可浅可深,难度难以把握。我干脆把课程放给学生自己解决,看看学生对课程理解的深度,这也是一个了解学生知识水平、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方法。我选择了一个平时比较活跃的一个女同学李霞,提前了两个星期提供了资料给她。她又找了另外一个女生朱颜喜合作。在充分研究了教材之后,她们找到了我,讨论了一些不是很明白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她也拉进了很多同学合作,无形中把班级的研究课程内容的气氛带动了,为以后上课的互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她们确定的流程是:文人世界出现的背景——宋代文学的特点——文学流派(诗歌、绘画)——元朝的艺术形式——元朝的代表文人——表演故事《窦娥冤》——总结课程内容——欣赏歌曲《明月几时有》。

课程进行当中,我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这是平时很难照顾到的,想观察一下他们听课的效果),进行过程中,学生们都很配合,小品排练也很成功。就是在提问环节,可能有的学生有意为难她,一个男生把问题回答好后,对苏轼诗歌的风格故意曲解,提出了他的诗歌风格不仅仅是豪放派的问题,而是婉约派的,证据就是他的那首词《水调歌头》。结果变成了“老师”和学生争论。如果我上课,他很可能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更不会争论。但这也给其他学生进一步理解教材打开了思路。最后我适时参与,结束了争论,课程得以继续完成。

我的体会: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轻松,但课程要求没有全部完成。学生挑战“学生老师”的问题,她没有很好的突破解决。但毕竟是第一次登台,已经很好了,同时配合参与的人有张君、邹宾等很多同学,学生参与意识很强,配合还算顺利。

李霞的体会:他们不象尊重教师那样尊重她,当老师没面子。和她争论的人明明不对还要诡辩不给面子。花两个小时完成的情景剧还算可以很顺利,大家配合的还好。就是录音机效果不好,有点卡带。能当老师感觉很高兴,希望以后还有机会。

学生的体会:学生讲课不是很象样,声音太小听不到。争论的时候比较乱,老师上课不会那么乱。课程内容不是很难,听懂了。

课程改了,学生的思维还没有改,还停在听讲的时代。自主学习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会有部分学生难以接受,但总体感觉课堂气氛等各方面都还好。

初中《历史与社会》论文

初中历史与社会作业论文 摘要:传统教学中的初中历史作业形式单调和内容的重复,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也不能真正从作业中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作业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使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形成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作业;设置原则;批改的方法 一、前言 作业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观念中的历史课程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一些老师和学生的眼里简直就是“鸡肋”。新课程的实施,把初中历史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了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远大目标,加强初中历史

的作业设置,非常重要。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二、作业设置的原则 作业既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评析,可以发现问题,检查教学效果,并为调节控制教学过程提供信息。一般说来,初中历史的作业设置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趣味性。作业形式的单调和内容的重复,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也不能真正从作业中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作业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参与作业活动、按时按质完成作业的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如果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能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去完成作业,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能让学生喜欢上作业,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这样的作业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秦朝一统内容时,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两个作业:一是查找资料排练《荆轲刺秦王》的历史剧;二是搜集资料写一篇有关秦始皇的小论文,同时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辩论,从而对秦始皇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2.实用性。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去做题、去背诵,重复性强、效率低下,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2019年浙江省中考考纲·历史与社会

2019年浙江省中考考纲·《历史与社会》 第一篇生活的时空 专题一共有的家园,共同的岁月 1.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其分布情况(a) 2.描述世界地形、河流湖泊和气候类型的总体特征及其分布情况,列举自然条件对人类生活有重要影响的实例(b) 3.描述世界人口、人种、语言的分布情况,列举人文要素对区域文化特色有重要影响的实例(b) 专题二生活在不同的区域里 4.描述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了解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a) 5.概述中国地形、气候和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的基本特征(b) 6.描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b) 7.比较世界典型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特点(b) 专题三相关信息的获取、表达和理解 8.能够从不同类型的地图和图表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c) 9.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c) 10.熟知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或习惯用法,恰当运用它们表述、说明历史事件(b) 11.知道获取历史信息的常用方法、途径,运用不同的资料有理有据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c) 12.根据调查的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社会调查方法(b) 第二篇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

专题一人类文明的发端与农业区域文明 13.概述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列举古代希腊罗马重要的文明成就,知道它们对后世的影响(a) 14.知道百家争鸣及其对早期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a) 专题二中华文明的传承与中国古代历史进程 15.列出夏朝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a) 16.列举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评价他们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c) 17.概述元、明、清时期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史实(b) 18.列举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 前列(a) 专题三西方的兴起与近代世界的变迁 19.列举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a) 20.描述英国、法国、美国建立资产阶级国家的重大事件及其代表人物,说明它们对各自国家历史进程的影响(b) 21.概述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b) 22.列举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及其影响(a) 23.概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其影响(b) 专题四社会进步的动力和历史发展的趋势 24.举例说明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发明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理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b) 25.以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交往、新航路的开辟、经济全球化为例,比较不同时期区域之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2019年中考考点学习资料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2019年中 考考点

《历史与社会》 第一篇生活的时空 专题一共有的家园,共同的岁月 1.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其分布情况(a) 2.描述世界地形、河流湖泊和气候类型的总体特征及其分布情况,列举自然 条件对人类生活有重要影响的实例(b) 3.描述世界人口、人种、语言的分布情况,列举人文要素对区域文化特色有重要 影响的实例(b) 专题二生活在不同的区域里 4.描述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了解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a) 5.概述中国地形、气候和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的基本特征(b) 6.描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 等方面的特点(b) 7.比较世界典型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特点(b) 专题三相关信息的获取、表达和理解 8.能够从不同类型的地图和图表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c) 9.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c) 10.熟知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或习惯用法,恰当运用它们表述、说明历史 事件(b) 11.知道获取历史信息的常用方法、途径,运用不同的资料有理有据地评价历史 事件和历史人物(c) 12.根据调查的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社会调查方法(b) 第二篇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 专题一人类文明的发端与农业区域文明 13.概述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列举古代希腊罗马重要的文明成就,知道 它们对后世的影响(a) 14.知道百家争鸣及其对早期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a) 专题二中华文明的传承与中国古代历史进程 15.列出夏朝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a) 16.列举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评价他们 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c)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新教材)全册提纲

第五单元练习卷 一、选择题 1、“人是万物之灵”,其“灵气”的开发必须依赖于:() A、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 B、思维能力的形成 C、在人类社会中生活 D、发达的大脑 2、李奶奶每天都到老人大学上课,课余又与这些同学一起锻炼身体,参加各种文娱活动,李奶奶所在的社会群体属于:() A、同龄群体 B、职业群体 C、民族群体 D、社会群体 3、在校学习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不仅对自己的考试分数感兴趣,更希望了解自己在全班同学中相对应的位置,这样做是为了:() A、从别人的评价中了解自己 B、通过与别人相比较来认识自己 C、通过降低他们的成绩来抬高自己 D、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4、在不同的社会镜子面前,你认为最恰当的做法应该是:() A、有不同的表现 B、表现一致 C、都有好的表现 D、不必有任何表现 5、我们现在接触最多的小社会是:() A、学校 B、街道 C、社区 D、商店 6、“我”的民族是汉族,“我”的这个角色是:() A、与生俱来的 B、社会规定的 C、自己选择的 D、自己期盼扮演的 7、我们感受角色变化的途径有:() ①体会同一角色的成长过程②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③对现在所扮演的角色与期盼扮演的角色进行对比④深入社会,采访不同的人群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8、关于社会角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每个人都要在社会中扮演一定的角色 B、一个人在一生中扮演的角色是会发生变化的 C、有的社会角色是与生俱来的,有的则是天赋的 D、一个人有时要扮演多种角色,并且不会相互发生冲突 9、为了构建和谐社区,社区各成员之间要:() ①相互配合②相互沟通③相互协调④相互竞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到了初中,我们觉得老师和父母越来越不理解我们,而且觉得共同语言越来越少,这是:() A、父母、老师对我们教育的内容已过时,教育方法不好造成的 B、青少年要求独立自主,与父母老师的包办代替、干预束缚的矛盾表现,正常 C、不正常的现象,我们应当多与父母老师沟通和相互理解 D、初中生自我意识在增强的体现 11、为了使自己在社会化的成长过程中,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我们要学会利用积极因素,抵御不良影响,下面言行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题.

《历史与社会课堂图片引导和启发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坎山镇中陈飞 一、课题的意义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拿到2013年新版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课本,小镇水乡的封面图片呈现在我们面前。七年级下册的《历史与社会》主要包括四个单元——《中华各民族的家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的变化》《文明探源》。本册主要学习的是人们的生存生活环境,封面的小镇风情展示了水乡地区人们的生活景象,贴合本册内容。可见,图片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历史与社会》中,图片的类型主要有地图、景观图、历史资料图、人物头像语言图和数据图表等几大类。各类图片承载了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思想内容,在课本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和亮点。 图片在课本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主要表现为数量多,占幅面大。《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课本,全书分为四个单元,设有编号的图片就对多达两百多幅。具体分布在各个单元为:第五单元50幅,第六单元101幅,第七单元26幅,第八单元53幅。其他,还有一些没有编号的图片多幅。如课本封面上,各单元前言的插图,一些人物头像语言图和课本后面附录上的图表等等。课本每篇课文,每一页上都有一幅或几幅图片。 课本中的图片,以其色彩鲜艳,图面美观,直观性、形象性强,内容丰富,且贴近生活,反映社会现实等独有的特点,紧紧地吸引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启迪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片与课本紧密结合,图文并茂。图片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并为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学生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师生互动等教学活动构建了良好的平台。 2、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据教育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一节课40分钟时间,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那么,剩下的20分钟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更好地完成教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就是教师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注意力理论告诉我们,注意力分为随意注意与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在课堂教学上需要随意注意与不随意注意的完美结合。不随意注意的影响因素包括客观的刺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总结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总 结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总结 本学期继续担任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所教班级与去年一样多,分别是九(1、3、4)班。这三个班是平行分班,每个班的学生情况大体差不多。 本届九年级的教学时间已过半,现对这一学期的教学中作作如下总结: 1、对教材的把握进一步增强。由于去年教了一年九年级,更准确地说是从06秋~09春教了一个轮回,对本学科教材的编写思路、课程标准、教材重难点、中考的考试方向和考查要点都理解得比较清楚。所以教学时就可以更灵活地处理、整合教材,该补充拓展的就补充拓展,该少讲或自学完成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 2、对复习专题的整理更加科学了。政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教师要对各知识点进行提炼、归纳,将相同内容的知识整合为一个专题。专题复习打破了教材的编写顺序,比如说:“主要国家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这一专题,相关知识点八下第五、六、七单元都有介绍,现在就是要把这些知识从每个单元中提出来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专题进行复习。根据课标要求和中考考试说明,我们把教材整合成七个专题,这学期随着我对教材的熟悉和教学经验的积累,我对这些专题的整理和补充更科学,精炼程度更高了。 3、团队意识进一步增强。政史合卷使我们牢牢树立了政史一家的思想,我们的目标就是政史要考到的位置值,所以两科老师密切配合,政史两科任意一科考好了,而另一科没考好,最终没有达得的位置值,那说明我们还是做得不够。所以我们加强了对思品或历史偏科学生的辅导力度,加强了教学进度和合卷测试的协调,增多了对一些不良课堂现象的磋商,增多了相互看课的次数。我们备课组一共三人,现正在全力组织复习。 4、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加注重反思和总结。每节课下来,我虽然没有写下教学后记,但我都是认真的在心里进行了反思和小结。因为我今年的课时量减少了,去年每班每周三节,今年变为两节,每班两节课上完一周就过去了,一学期一共也就只有十几周,所以我对每节课都是非常重视的,每节课我一定要上“精”上“好”。于是对每节课后的反省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反思清楚了,设计出了更好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才能使下一次课更加优化。

2019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9年浙江省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题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历史与社会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台州某学校为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决定组织研学活动。回答1-4题。 1.该校决定11月中旬组织学生到某公园开展研学活动,下列天气最适合的() A.B.C.D. 2.该校九(4)班同学在公园入口指示牌上发现有该地的“风向玫瑰图”(如图所示)。老师介绍说:图中各点和坐标中心的方位表示风向,距离长短表示发生频率的高低。据图分析,此地最主要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3.该学校决定寒假期间组织八年级部分学生赴粤港澳大湾区开展研学活动,下列地图最适合用于研学攻略的是() A.香港公交地图B.中国地形图C.广东旅游地图D.世界政区图 4.该学校决定暑假期间组织七年级部分学生赴澳大利亚研学,同学们能看到的现象是()A.堪培拉市的人们身穿短袖出行B.珀斯市连续阴雨绵绵 C.悉尼市的海滩聚集着成群企鹅D.墨尔本市清真寺林立 5.“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抱天子兮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与这首军歌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霍去病B.戚继光C.郑成功D.邓世昌 6.我们获取历史信息,会有“事实的陈述”和“评论意见”。下列不属于“事实的陈述”的是()A.“及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B.“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

C.“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D.“(秦皇帝)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7.重大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历史事件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新航路开辟--使区域联系日益密切②瓦特改进蒸汽机--出现工厂制度 ③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潮流④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作者关于美国革命的评价,是因为它() A.脱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B.确立共和体制,实行三权分立 C.解放黑人奴隶,维护国家统一D.战胜封建王权,实行君主立宪 9.阿德勒在《世界文明史(下册)》中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划分为三个阶段(见下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判断,推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由第一阶段朝着第二、三阶段转化的根本原因是() A.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C.美国取得中途岛海战的胜利D.盟军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10.下图为小西同学针对环境问题梳理的知识框架,“……”处内容应该是() ①建设人工林场②合理利用水资源③大力发展旅游业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36分) 11.(10分)哥伦比亚鲜花种植业只有短短35年历史,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政府的大力扶持,目前己成为仅次于荷兰的世界第二大鲜花生产国。该国鲜花数量大、种类多、品质优,其中出口到美国的鲜花占美国鲜花市场的78.5%以上,阅读图文,回答问题。

人教版(新)七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走进社会 5.1 走进社会 1、狼孩的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一旦脱离社会,就无法成为真正的人。 人与社会有怎样的关系? 人生活在社会之中,这是人类胜过动物的优点。每个人从生到死,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之中。人是社会的成员,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学会吃饭、穿衣、说话以及生活的技能,脱离社会,人就无法进行这些正常的社会活动。因为社会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人不能脱离社会。 2、我们的身边有哪些群体? 同龄人群、学生、民族、社会组织、社区群体。 3、我们身边有哪些镜子?当来自周围的评价与自我的看法不一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1)我们的身边的镜子有:同学、老师、父母、朋友等。 (2)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可以借助社会的镜子,全面正确的认识自己,把别人的评价作为一个了解自我的参照。既要认识自己的优点,又要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不断的弥补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选择自己的未来。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优秀的社会群体组织的一员。 4、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什么?家庭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P8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就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影响: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都将在子女的性格形成过程中留下深刻的痕迹,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成长。 正面的:有利于建立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建康﹑学习的进步。 负面的:使孩子心灵受到伤害,容易形成忧郁﹑自卑﹑孤僻等性格。 5、我们第一个接触的小社会是什么?学校对我们有什么影响?P9 (1)学校,不仅是我们的第二个家,还是我们第一个接触的小社会。 (2)在学校我们不仅可以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校生活中,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学习关注社会、明辨是非,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6、我们的第三个家在哪里? 社区是我们的第三个家,每一个社区都是一个小社会。 7、网络社区高科技的产物,也是一种新的生活空间,人们把它叫做”虚拟社区”。与真实的社区一样虚拟社区同样需健康的生活。 8、一个人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精校】2019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历史试题 试卷副标题 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1.19世纪的德国法学家耶林说,罗马人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再一次以宗教,末一次以法律。这里的以法律征服世界,指的是罗马法 A .是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典 B .规定发放津贴鼓励公民参与政治 C .规定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D .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它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以法律征服世界,指的是罗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故D 符合题意;是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典包括不全面,故A 不合题意;古代雅典规定发放津贴鼓励公民参与政治、规定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故BC 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 2.织里书船是穿梭于水乡河道卖书的船,始于明初全商出现的书船上可能买到的农书是 A .《齐民要术》 B .《资治通鉴》

试卷第2页,总8页 C .《农政全书》 D .《天工开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中的“明初”“农书”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累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要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还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提出多种经营商品生产的宝贵思想。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A 符合题意。《资治通鉴》是史学巨著,B 不符合题意。《农政全书》是明朝末年徐光启编著的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农业百科全书,C 不符合题意。《天工开物》是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D 不符合题意。所以BCD 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 【点睛】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3.湖州安定书院是传授湖学的重要场所,是为纪念胡瑗(安定先生)而建。它的创立主要与当时朝廷推行的崇文抑武策略有关。据此推断,湖州安定书院最有可能出现于 A .西汉 B .唐朝 C .北宋 D .清朝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它的创立主要与当时朝廷推行的崇文抑武策略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推行重文轻武政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据此推断,湖州安定书院最有可能出现于北宋。所以C 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 4.嘉业堂藏书楼是民国以来中国规模最大的秘蒙藏书楼。20世纪30年代,为避免古籍因战乱而流失,藏书楼主人刘承干将大部分珍贵书籍运往上海租界保存。这场战乱指

初中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初中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初中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一、元谋人 P2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二、北京人的文化遗存:(P3-P4) 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 用火方式: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三、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 (一)河姆渡遗址: P9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 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臸石器,还用动物骨 骼臸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 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P10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 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二)半坡遗址: P7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 P8遗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的房子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 的住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半坡居民饲养猪、 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普遍使用磨臸石器。 P9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了大量陶器,陶 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 为彩陶。

四、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P12炎帝和黄帝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P14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 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P15 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北:P15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 继承人。后来,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这种通过推举部落联 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陈胜、吴广起义 二、张骞通西域 P81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 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P82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臵西域都护府,这是今新 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三、丝绸之路 P83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P84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 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四、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P69—72,P71《秦统一文字表》和 《秦统一货币示意图》 政治上: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把 全国分为分为36郡,郡下设县。思想上:焚书坑儒(小字部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完整版)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不同区域的生活环境,有不同的特征,其中最显著的差异莫过于乡村和城市。所以,区域的特征和差异,就成为我们观察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角度。 1.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 向法(最准确) 3.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 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 在相同图幅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即“大小详,小大略”。 4.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说明。 5.社区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6.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7.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平原地区村落规模大, 一般呈团状分布,山谷村落呈条带状分布。 8.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乡村里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有农村、渔村、林 场和牧村等。 9.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乡村聚落里逐渐出现了商 业,成为所在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居民中增加了许多从事农业以外职业的人,这样,城市聚落就出现了。 10.步入一些大城市会看到那里有规模宏大的公共建筑,密集分布的住宅楼群,纵横交错的 交通网络,人群熙攘的商业中心,错落有致的园林绿地,还有看不见的地下管道系统。 11.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里,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 等方面的工作。 12.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不仅 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13.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 14.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能够直观地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 况。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高原山地一般用褐色表示,海洋用蓝色表示,而且颜色越深,表示海洋深度越深。 15.地形剖面图可以帮助我们对某一地区沿剖面线地带的起伏状况有准确的了解。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1.人类生活的空间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其中,地形、气候、水文、动植物、土壤和 光照等构成了自然环境;人口、人种、语言、历史宗教和生产活动的等地球上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和现象构成了人文环境。自然条件和人文特色是认识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两个最基本的着眼点。 2.从太空看,海洋占据地球表面71%的面积,陆地占据29% 3.大陆和其附近岛屿合起来成为大洲,全球按照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 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4.海洋的主体部分是大洋,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按照面积大小依次是太平洋(最大、最深、最多岛 屿)、大西洋(“S”状)、印度洋(热带海洋)和北冰洋(最小、最北、最冷)。(掌握其特征)

《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 学科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与社会课程所涉及的历史、地理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具备相关学科的基本能力;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特点、课程目标,熟悉历史与社会的课程内容并能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2. 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开发及选用多样化课程资源,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教学实施能力 能够依据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组织形式,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4.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综合性、发展性评价,能够运用各种评价方法进行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与世界历史进程的基本事实和基本脉络,了解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了解中国与世界人文地理的概况。 2.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内涵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多种方式和途径,理解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3.了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动态的眼光纵向了解人类社会的进程,横向了解社会生活的内容。 5.运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处理历史、地理和社会信息。 6.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历史与社会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二)教学设计 1. 能够综合《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并正确叙写教学目标。 2. 能够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并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够开发、利用多样化教学资源。 3. 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结合教学实际,选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 4. 设计教学时,能够注重历史、地理及相关人文社会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整体性,能够统筹相关学科知识、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强调历史与现实、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 (三)教学实施 1.能够创设多种情境,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各种组织形式的优势,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有效合作。 2.能够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以及自身素质等多种因素,合理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 3.能够充分运用传统及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四)教学评价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考试说明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核目标与要求 、考核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考核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中核心知识相对应的大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考查对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与教案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考查就某一教案内容进行教案设计的能力。 (三)考试范围与要求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内容和高等教育对应于初中历史与社会内容的考试范围: ▲《历史与社会》学科认识的方法与技能 .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和技能 .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与技能 .探究社会问题的方法与技能 ▲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 .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地形、河流、气候的总体状况 .我国南北方、东西部之间自然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 . 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活特色 ▲世界自然和人文环境 .世界主要国家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及分布 .世界主要地形类型的名称及分布 .世界典型区域的生活特色 ▲历史上的文明区域及其交流 . 历史上的主要文明区域 . 中外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 .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成就和重要发明 .世界近现代史上的重要科技成就和重要发明 ▲历史上重要事件与人物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及其主张 .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帝王 .英国革命、法国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 .两次世界大战 ▲历史上的政权更替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题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题

《历史与社会课堂图片引导和启发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坎山镇中陈飞 一、课题的意义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拿到2013年新版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课本,小镇水乡的封面图片呈现在我们面前。七年级下册的《历史与社会》主要包括四个单元——《中华各民族的家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的变化》《文明探源》。本册主要学习的是人们的生存生活环境,封面的小镇风情展示了水乡地区人们的生活景象,贴合本册内容。可见,图片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历史与社会》中,图片的类型主要有地图、景观图、历史资料图、人物头像语言图和数据图表等几大类。各类图片承载了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思想内容,在课本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和亮点。 图片在课本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主要表现为数量多,占幅面大。《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课本,全书分为四个单元,设有编号的图片就对多达两百多幅。具体分布在各个单元为:第五单元50幅,第六单元101幅,第七单元26幅,第八单元53幅。其他,还有一些没有编号的图片多幅。如课本封面上,各单元前言的插图,一些人物头像语言图和课本后面附录上的图表等等。课本每篇课文,每一页上都有一幅或几幅图片。 课本中的图片,以其色彩鲜艳,图面美观,直观性、形象性强,内容丰富,且贴近生活,反映社会现实等独有的特点,紧紧地吸引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启迪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片与课本紧密结合,图文并茂。图片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并为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学生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师生互动等教学活动构建了良好的平台。 2、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据教育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一节课40分钟时间,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那么,剩下的20分钟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更好地完成教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就是教师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注意力理论告诉我们,注意力分为随意注意与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考试说明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考试说明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核目标与要求 1、考核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考核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中核心知识相对应的大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考查对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4、考查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三)考试范围与要求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内容和高等教育对应于初中历史与社会内容的考试范围: ▲《历史与社会》学科认识的方法与技能 1.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和技能 2.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与技能 3.探究社会问题的方法与技能 ▲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 4.中国的地理位置 5.中国地形、河流、气候的总体状况 6.中国南北方、东西部之间自然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 7. 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活特色 ▲世界自然和人文环境 8.世界主要国家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 9.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及分布 10.世界主要地形类型的名称及分布 11.世界典型区域的生活特色 ▲历史上的文明区域及其交流 12. 历史上的主要文明区域 13. 中外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创造

14.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成就和重要创造 15.世界近现代史上的重要科技成就和重要创造 ▲历史上重要事件与人物 16.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及其主张 17.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帝王 18.英国革命、法国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 19.两次世界大战 ▲历史上的政权更替 20.中国古代主要朝代的兴替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1.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 ▲近代中国逐渐落伍 22.鸦片战争前欧美和中国的社会概况 23.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主要侵略 ▲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 24.太平天国运动 25.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26.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27.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创立红色根据地 28. 红军长征 29. 抗日战争和抗战胜利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案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案 【篇一: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 一、课程目标 (1)1-1使用地球仪、地图等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2)1-2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 (3)2-2参与调查活动,了解本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 及显著变化。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初步掌握地图三要素。 (2)情感目标:从自己所在的社区入手,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 区的功能。 (3)能力目标:能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能用 比例尺计算图上某两地之间的距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地图三要素 教学难点:地图知识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 同学们收集的各种各样的地图;对自家周围环境的调查。 四、教学方法 情境式、活动式 五、教学过程 导入 老师上节课请同学们了解自家周围的环境,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 单位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家庭都生活在城市的社区里,家在社区中的位置,是我 们了解与认识社区的出发点。”引出社区概念。 【板书】从社区看我家 【板书】1.社区

根据同学们的讲述,感性讲解“什么叫社区”:相对固定的区域、一 定数量的人口、共同的区域身份、相关的利益、共同的生活空间── 人类生活共同体。 进一步引导:“你是如何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的?”请同学们再看 书上的图1-1和1-2,看看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图1-1和图1-2的不同之处 那两幅图是不是一个社区呢?如果是一个地方,老师分别请一个同 学扮演杜鹃,说说怎样从自家走到王朋家,再请一个同学扮演王朋,说说怎样从自家走到杜鹃家。 “同学们能听清楚这两位同学说的话吗?为什么听不懂?” “如果我们将这两幅图改成图1-3,再从杜鹃家走到王朋家,是不是 就很清楚了?为什么?” 引出地图的语言: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和图例。 【板书】2.地图三要素 老师: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只有懂得了地图的语言 才能正确地阅读图,和地图对话。 介绍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结合地图,让学生懂得地图上表示方向 的方法有三种:指向标、经纬网和通常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通过反复阅读地图,巩固记忆。 教师:地图就是将实际事物画在平面上的图形,但我们又不可能将 实际事物原封不动地画在图上,所以,就要缩小,从而引出比例尺 概念。让学生记住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让学生看图操作,训练学生能三种方式互相转换;知道比例尺 有大有小,以及它与地图上内容与范围的关系;知道用比例尺计算 地图上任何两地的距离。 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颜色和文字说明就是地图的图例,它 帮助我们识别地图上不同类型的信息,认识地图上的地理事物。让 学生记住一些常见的图例,知道表示城市、界限、河流、湖泊、地形、道路等各种图例。利用图册,反复阅读各种地图,巩固学生方向、比例尺和图例知识。 【板书】3.地图 教师:我们知道了地图的语言,也就是地图的三要素,那么,我问 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地图:地图是将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和现 象加以综合,按照一定的数字法则建立地球和平面间的相互联系,

历史与社会学习方法

历史与社会学习方法 象历史、地理、生物、政治等这类科目,学生习惯称之为“背科”,意指学习这些科目需要背诵大量的内容。有些学生喜欢这类科目,因为这些科目的内容没有较大的难易之分,考试题目的变化相对较少,只要把书上的内容背下来,就容易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但也有很多学生一提到背诵科目就头疼,他们常抱怨自己记忆力不好,很难记住,记住的东西又容易忘记,而且要背诵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无法完全背下来。 学生之所以感觉背诵很困难,并不一定是他的记忆力不好,常常可能跟他使用的背诵方法有关系。比如说,有的学生,喜欢一章一章地背,背完一章,再背下一章。使用这种方法,在各章的内容之间,难以形成有机的联系,而且常常在背完下一章时,就会发觉上一章有些曾经背诵过的内容又记不太清楚了。于是,有些人又回过头去背上一章,反反复复,花了很多时间,费了好多力气,临到考试时,也只背下了前面几章。这样的背诵方法,不仅效果低下,而且容易让人情绪沮丧,对所背诵的内容失去兴趣。 正确的背诵方法,不是这样一章一章地背诵的,而是同时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背诵。在背诵时,可将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概略浏览阶段、总结和要点标记阶段、背诵阶段。 在最初的概略浏览阶段,学生可以对整本教材快速阅读一到两遍。尽管在阅读之后,主动回忆想不起多少内容来,但对于大多数内容,都会有一些内隐的记忆。在第二次快速阅读时,就会发现很多内容都有一点印象,读起来也就容易得多。 课文中的某个问题,常常被分为几个要点来阐述。在阅读一遍之后,若问到这个问题,虽然记得不完整,但也能大概说出其中两到三个要点。这说明:每个人都会对某些内容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对于这些的内容,只要看一遍就可记下来,但是,对于其他的内容,却可能要看两遍,三遍,甚至五六遍才记得下来。在背诵的过程中,过目就不忘的、可轻松背诵的内容,不必花太多时间去纠缠,其他的内容才是需要我们花时间和精力的难点。通过最初一两遍的快速阅读,就会对各个知识点有大概的了解,并且可以对知识点进行难易分类,在后续的背诵中就更有针对性。 快速阅读时,由于在很短的时间就把整个书的内容浏览了一遍,看到后面的内容时,前面看过的内容在记忆中还没完全消失,因此很容易在前后内容之间产生联系。教材内容,常常遵照一定的规律来编写,不同内容间总有某种天然的联系,整本书上的知识体系也会有一个总体的结构。这些联系和结构,在对整本书的快速阅读中,才会更容易在大脑中内隐地形成,有一定内隐基础之后,再辅以适当的总结和归纳,就可在记忆系统中形成整个知识体系的框架。后续的学习和背诵,就是在这个框架中添砖加瓦、查漏补缺的过程。 接下来的第二阶段,是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总结和要点标记。一般知识的背诵,常常只需要记住知识的意义,并不需要精确记住知识在书上的字词表达。在书中的某段内容中,可能存在某一句话,是这段内容的要点。其他句子,要么是对要点进行说明和证明,使得要点更容易理解;要么是在要点和要点之间形成过渡,从而使前后内容产生联系。我们在背诵时,并不需要背诵全部的内容,只要记住其中的要点,就可以理解整段话的意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