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毕业班第一阶段测试试卷D卷

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毕业班第一阶段测试试卷D卷

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毕业班第一阶段测试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 奠(diàn)基元勋(xūn)澎(póng)湃鲜(xiǎn)为人知

B . 秩(zhì)序卓(zhuó)越选聘(pìn)至死不懈(xiè)

C . 疙瘩(gē da)亘(gèn)古镐(gǎo)头九曲(qǔ)连环

D . 污秽(suì)默契(qì)祈(qǐ)祷锲(qì)而不舍

2.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或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 . 斟酌(zhuò)分泌(mì)喷嚏(tì)举箸投笔

B . 舀(yǎo)水横(hèng)线鞠躬眼花潦乱

C . 晨曦(xī)荒谬(niù)差(chāi)使自渐形秽

D . 星宿(sù)衔接竹篱(gǎo)转弯末角

3. (2分)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开学在即,各种校外培训机构又在广州大大小小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门前上演“招生秀”,这些培训机构________,而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与广大学子的切身利益________,所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已经________了。

A . 鱼龙混杂息息相关刻不容缓

B . 鱼目混珠息息相关众望所归

C . 鱼龙混杂休戚与共众望所归

D . 鱼目混珠休戚与共刻不容缓

4. (2分)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作为迪士尼发行、漫威影业制作的且风靡全球,《复仇者联盟3》成功登顶中国2018年进口片票房冠军。(在“风靡全球”后加上“的电影”)

B . 5月13日,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出港,其自主研制的动力系统和推进系统将首次接受海洋环境的真正考验,向成为一艘真正的作战舰艇迈出至关重要的关键一步。(删去“至关重要的”或“关键”)

C .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把握规律、认识世界、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将“把握规律”与“认识世界”互换)

D . 汶川大地震后树立的“防灾减灾日”,就是为了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改成“提高”)

5. (2分)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又名《巨人三传》)和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都是精彩的传记作品。

B . 《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均选自西汉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用设喻阐述道理是此书的一大特色。

C .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种传统对联张贴时,上下联分居右左,上联末尾字用平声,下联末尾字用仄声。

D . 谦称多为表示自谦的称呼,如“卑职、愚、不才、鄙人”等;尊称多为表示尊敬的称呼,如“大兄、子、贤弟、先生”等。

二、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

6. (1分)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贺龙的外表怎么样?”我问李。

“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键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有一次他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这匹马给敌军俘获了。贺龙又去打仗夺回来。结果真的夺了回来!虽然贺龙性格很急躁,但是他很谦虚。他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他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他的妹妹很像他,个子高大,是个大脚女人。她领导红军作战——还亲自背伤员。贺龙的妻子也是如此。”

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在中国是到处流传的——这似乎主要回溯到他的红色游击队刚刚开始组成的年代,当时湖南苏区还没有处在共产党的全面控制之下。在何键“农民大屠杀”时期许多农民有亲友遭到牺牲,或者反动派在何键统治下夺回权力后,本人遭到地主的殴打和压迫,都抱着深仇大恨来投奔贺龙。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有一次贺龙带到了一个名叫波斯哈德的瑞士传教士,军事法庭因他从事所谓间谍活动——大概不过是把红军动向的情报传给国民党当局,许多传教士都是这样做的——“判处”他监禁十八个月。贺龙开始长征时,波斯哈德牧师的徒刑还没有满期,因此奉命跟着军队走,最后刑期满了以后才在途中释放,给旅费前往云南府。使得大多数人感到意外的是,波斯哈德牧师对贺龙并没有讲什么坏话。相反,据说他说过,“如果农民都知道共产党是怎样的,没有人会逃走。”

(1)联系原著,简述贺龙参加共产党的原因。

(2)根据选文的内容,试分析贺龙的性格特点。

(3)文中叙述的波斯哈德传教士事件有什么作用,试分析之。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7. (5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诗经·蒹葭》)

(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鹏之徒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道遥游》)

(4)《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的“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5)同样是送别,心境因人而异。李白《送友人》中的“________,________”,借落日表达与友人难舍难分的情怀;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扫离别的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四、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0分)

8. (1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文言词语。

①虽乘奔御风________

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

③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

④窥谷忘反________

9. (9分)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 .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 . 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游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3)第④段画线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10. (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光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词中的“漏断”“幽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1分)

11. (16分)今天,我们还要不要相信寓言故事

背景资料:近日,一个帖子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作者写道:“小时候,老师告诉我说把一只青蛙放在开水里,它会马上跳出来,而把它放冷水里,再把冷水慢慢烧开,青蛙就会慢慢适应逐步加热的水温,直到最后被烫死。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警觉,不要被麻痹思想侵蚀。但今天我真的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才知道,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正方:我们要相信寓言故事

①进化论里说,人是猴子变来的。但猴子特爱干一件事情:丢西瓜捡芝麻。这是猴子的通病,进化的时候没和尾巴一起消失,最终保留在了人的体内。寓言故事的本身不需要去怀疑,需要怀疑的是人们在品读寓言后的种种心态。人不能死于蠢病,但同样不能死于自以为是。寓言是一种“悟”,不是建立在物理实验、科学求证的基础上。在寓言故事中寻找现实的根基,本身就是一种愚蠢。这个病还病得不轻,有点分不清虚实的疯在里面。

②你可以不去相信夸父追日的结局,大可亲自验证,和他一样放弃一切凡尘琐事,去追逐太阳,直到最后死于饥渴,死于绝望。你更可以带着怀疑一切的思想,用自己薄弱的肉体去验证所有前人写下的寓言的可操作性。你要是真的练就了一身金刚不坏之身和一具永远不会绝望的五脏,那你还需要验证什么寓言?去验证一下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还能捞个名,何苦和寓言过不去呢?

③庄子当年游学,对得起向他提问的人。因为他的意境在上,而看不清楚的人在他之下,于是,他把自己的哲学寓于树木、小鸟,乃至苍穹之间,指导混沌的人脱离思维的禁锢。不光是庄子、孔子,甚至是释迦摩尼,也都曾用寓言教化于世人。研究他们的智慧,其实就是研究一本普渡的寓言书。

④人什么都可以不相信,当然包括寓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聪明的猛士则敢于直面别人惨淡的人生。有些失败,你没必要尝;有些挫折,你没必要经历。

⑤如果人生是一条曲线,让寓言帮你舍远,你只需要负责求近。

反方:我们不要相信寓言故事

①愚公说要挖山,我们却都在迁移;苏秦说:要头悬梁锥刺股,我们却都在玩自恋;李白说:铁棒也能磨成针,

我们却学会了眼观八方,耳听六路。一个美国科学家说:青蛙会被慢慢加热的水烫死。我们却发现热水一旦加热到一定温度,青蛙会聪明地猛然跳出。这只特立独行的青蛙,勇敢地用自己敏捷的姿态挑战了寓言对于当下的价值。

②知道这个实验结果,懊悔于自己逝去的青春而拍案起立的人,现在恐怕已经麻木得连抬手的劲都没了。牺牲掉的一代总是无法接受这一残酷的事实,于是他们继续将寓言散播到下一代身上,以此给自己找点安慰。这样的举动就好像把盲从分成了很多份,而没有将盲从最终集中转化成智慧。

③今天,已经不是一个人云亦云的时代了。王小波曾经说过:“这辈子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个一无所为,就‘明辨是非’的人。”人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谁也不需要依靠谁。这个依靠不仅仅指身体,还指大脑上的特立独行。不去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寓言对于今天的我们,就好比在迷失的路上,却拿着一张旧地图。别说什么豁然开朗,这样的地图只会让人误入歧途。

④人不能死于盲从。不懂得怀疑一切的人,眼睛里永远都无法流露出睿智的目光。这样的“人才”就是逆进化论而行,视时代发展而不顾。连青蛙都在进化,何况是人?

⑤这个世界没有适用于所有人的真理,更没有适合于所有人的寓言。如果一个寓言能“普渡”所有人,那岂不成了一种众人精神上的迷信?

(1)关于“我们还要不要相信寓言故事”的讨论由什么帖子引发的?请简要概括。

(2)下列能直接反驳文中画线句的一项是()

寓言是一种“悟”,不是建立在物理实验、科学求证的基础上。

A . 每个人都是特立独行的个体,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悟。

B . 不去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青蛙实验告诉我们求证的重要性。

C . 人不能死于盲从,但也没有必要怀疑一切,否则会误入歧途。

(3)“正方”材料第②段在语言表达上有独特之处,请分析其作用。

(4)文中正反两观点,你赞同哪一方?请结合寓言故事(选文内外都可)阐述理由。

12. (2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茶是家乡醇

段伟

①清明至谷雨,是家乡茶叶采收的黄金时节。这二十天左右的茶谓之“明前茶”或“谷两茶”,一天一个味。

②家乡有二十五万余亩茶园,身在现场,才能真正体会茶山的壮观——连山连水地翻涌,接天接地地浪漫。春林初盛,漫山荼树吐绿,纤毫未染,通透深邃,一条条茶带随山势蜿蜒一条有一条的风景,一带有一带的韵味。层层叠叠的曲线间,采茶人似天女散花,没有队形没有组合,看似随意,却又是那样和谐自然。她们身挎不同的篮子或提,双于在翠绿的嫩叶上翻飞。

③老屋位于一个小山村,翠竹满崖,树木成林。这阵子三嫂每天天蒙蒙亮就上山了。我回老家体验提筐摘茶的乐趣时,三嫂已将满满一背篓茶叶搁在厅堂里。阳光透过晨雾,一缕缕地洒进厅堂,满脸汗珠的她立住休息一会,就躬身把茶叶倾倒在篾晒垫上,摊匀开来,一边又细细把其中的老叶和碎枝拣起丢掉。

④“肥壮嫩绿的芽子,成片成片的呢!”三嫂立起身,嘟哝这么一句。“真正的无公害,只是人手不够,兄弟回来的真是时候,我们上山吧。”三嫂笑着招呼我。

⑤“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我们村里的茶园经过祖辈汗水的浸泡,多年代谢,酝酿出赏心悦目的模样。清明前后,晴雨交替,山坡上积蓄了一冬养分的茶芽,焕发活力,存储着春光,或清朗明洁,或云雾缭绕。大自然馈赠的阳光和雨露,封存在一枚枚圆润饱满的茶芽里。此时,上山一派繁忙,茶园里到处晃动着茶菜人的身影。

⑥记忆里,茶叶是当地庄稼人收入的主要来源,小孩学杂费、家庭开支皆巴望在茶叶上。一到采茶季节,起早摸黑的采茶人,脸被太阳晒得通红,手被叶汁染得乌黑,但她们把脆亮的歌声留在了茶山上:“温泉泡开绿春蕊,翩翩起舞味道佳,淡淡茗香醉远客,浓浓深情敬爹妈。”歌声如溪水般清激透亮,在高低浓密的茶树中,冲过来,撞过去,有一种生命原始的力量,荡人心魄。

⑦午饭过后,三哥说,该炒茶了吧,三坡便洗刷铁锅,灶膛里火烧得很旺,铁锅热烫起来,就把茶叶倒入。三哥双手不断翻动着,传来茶叶啪爆响的声音,待到叶质如绵、清香初露,三哥将茶叶起锅,放到簸箕里,不停地揉捻,茶叶成条后由三嫂摊放到火塘上的竹罩子里烘烤,如此反复两次,至细秀卷曲,白毫显露,茶叶才幽香沁鼻。

⑧傍晚时分,三嫂端坐庭院,将做好的成茶置于簸其里摊凉,再次拣去杂物,茶梗,然后挑选条索均匀的茶叶分装到锡箔袋里,一溜地排过去,像整齐的城垛,颇有成就感。看我入神的样子,三嫂说:“兄弟,你来一杯啊!”

⑨我抓起一小撮茶叶放到玻璃杯里,开水冲下,茶叶升腾,细啜轻品,入口亲和,舌上粒粒滚动,滑润清甜,儿时那摄人心魂的茶香顺喉而入,让人通体舒畅。我脱口说:“好茶啊!一点也不比名茶差,”三嫂答道:“是啊,纯天然的呢!有机会,你也帮着宣传宣传。”

⑩半个多月茶叶采摘,三嫂显得有些疲意,三哥叫三嫂不要太累。他说,精准扶贫这几年,村里分了一块茶园给他家,采摘的茶叶大部分卖给茶商,吃“茶叶饭”就足够了,但三嫂闲不住:“总是靠扶持像什么话?得攒点小

钱找机会生大钱。”

?吃罢晚饭,我准备回城,三煌递给我一包茶叶,笑着说:“这是给你的!”我接过来茶叶似乎还有炭火的余温,让人暖心暖肺,入骨入髓。

?“香飘千里外,味酽一杯中。”看到哥嫂今日的生活光景,喝过家乡的茶,我感到血液里有了新的重量。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3月日,原文有改)

(1)揣摩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品味其表达效果。

①身在现场,才能真正体会茶山的壮观——连山连水地翻涌,接天接地地浪漫。

②她们身挎不同的篮子或提篓,双手在翠绿的嫩叶上翻飞。

(2)第⑥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三嫂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中国名茶有很多,如福建的铁观音,浙江的龙井,云南的普洱茶等,作者为什么认为“茶是家乡醇”?

(5)请谈谈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看到哥嫂今日的生活光景,喝过家乡的茶,我感到血液里有了新的重量。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3. (5分)在暗夜里,你会感谢那个为你提灯照亮的人。在人生路上,也会有那样的“提灯人”为你拨开迷雾,让你找寻到人生的方向……

请以“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①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④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

6-1、

6-2、

6-3、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7-1、

7-2、

7-3、

7-4、

7-5、

四、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0分)

8-1、

9-1、

9-2、

9-3、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10-1、

10-2、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1分)

11-1、

11-2、

11-3、

11-4、

12-1、

12-2、

12-3、

12-4、

12-5、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3-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