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气候及其异常成因分析——东亚夏季风低频振荡对我国东部降水的影响

中国气候及其异常成因分析——东亚夏季风低频振荡对我国东部降水的影响

中国气候及其异常成因分析——东亚夏季风低频振荡对我国东部降水的影响
中国气候及其异常成因分析——东亚夏季风低频振荡对我国东部降水的影响

中国气候及其异常成因分析——东亚夏季风低频振荡对我国东部降水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09-12T16:01:52.12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7期作者:邢玲玲

[导读] 本文在学习了东亚季风有关知识背景基础上,选取东亚夏季风低频震荡和我国东部降水关系若干文献。

(安徽省繁昌县气象局,安徽繁昌 241082)

摘要:本文在学习了东亚季风有关知识背景基础上,选取东亚夏季风低频震荡和我国东部降水关系若干文献,通过对其研究资料、研究方法、分析思路及研究结论作出初步归纳和总结,重点学习不同文献中采用基本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了解东亚夏季风低频振荡对我国东部降水影响的有关研究和进展。

关键词:东亚夏季风;大气低频振荡;降水

引言

东亚夏季风对我国东部降水有很大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关系到日常生活,而且对旱涝等灾害性天气预报起到重要作用。东亚季风区划分:东亚季风区可分为两大部分,南海—西太平洋一代为热带季风区,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东亚大陆—日本一带为副热带季风区,冬季30°N以北盛行西北季风,以南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或东南季风,夏季雨量丰富,冬季雨雪较少,干湿季没有热带季风区明显。

东亚环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准两周振荡,其振荡的具体循环过程可描述如下:(中纬100°E处长波槽建立,南亚高压转为西部型,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南海季风槽断裂,热带季风经圈环流减弱)→(热带季风进入大陆,大陆季风辐合带加强,副热带季风经向环流加强) →(副热带高压加强西进,南亚高压转为东不行,中纬100°E长波脊建立) →(南海季风槽活跃,热带季风经圈环流加强)→(热带季风不能进入大陆,大陆季风辐合带减弱,副热带季风经圈环流减弱)→(中纬100°E处长波槽重新建立,南亚高压转为西部型)。

1东亚季风区大气低频振荡与江淮流域降水密切相关

李建东为探讨大气季节内振荡与我国东部降水在较长时间尺度上关联,建立一个可描述大气季风内振荡强度变化ISO指数场,利用该指数场研究大气季节内振荡与我国东部降水关联。研究得出:东亚季风区大气低频振荡与江淮流域降水有密切关联,当东亚季风区大气低频振荡较强时,南海季风区及江淮流域降水也强,反之亦然。

分析大气低频振荡ISO指数与江淮流域月平均降水率以及南海季风区月平均降水率变化(图1-2),当东亚季风区大气低频振荡较强时,对应南海季风区及江淮流域较大降水率,反之亦然;即东亚季风区低频振荡与南海季风区及江淮流域降水有密切关联。

2东亚夏季风季节内振荡及季风涌与东部汛期降水密切相关

中国东部汛期降水与东亚夏季风关系为:东亚热带季风槽偏弱(弱东亚热带夏季风)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对应东亚副热带梅雨锋偏强,江淮流域降水偏多,气温为低温;反之,对应东亚副热带梅雨锋偏弱,江淮流域降水偏少,气温为高温。

在夏季风季节中存在明显季节内振荡,这种30~60天的振荡进入夏季后明显加强。图3所示,图中很好地揭示东亚夏季风季节内振荡对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相关关系。东亚夏季风中这种低频振荡波动将东亚夏季风在热带和副热带地区不同活动联系在一起,两者分别处于该低频波波峰和波谷,正是这种联系使得东亚夏季风在热带和副热带之间活动互为反位相关系。东亚夏季风在沿海低频振荡波动随时间向北传播,对于长江中下游降水中长期预报有很好指示意义。

3东亚季风区低频振荡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涝密切相关

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可由和很好描述。本文从环流形势上证实在东亚季风涌势力异常强(弱)年份对应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多(少)年。通过带通滤波分析和离散功率谱分析得知在长江中下游强季风涌年主要是由30~60d低频振荡起主导作用。在西太平洋暖池附近由深对流激发季节内低频振荡波向北传递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强季风涌年中影响该地区降水重要因素。而10~20d低频振荡对该地区降水作用弱。相反长江中下游弱季风涌年主要是10~20d的准双周低频振荡起主导作用。我们应用和初步定量揭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与东亚季风区低频振荡关系。东亚夏季风中这种低频振荡传播规律对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中长期预报有重要指导意义。

4太平洋副热带季风ISO西传对江淮流域降水影响

无论当年东亚季风强弱,在北半球太平洋副热带,大气低层经向风30~60d振荡(ISO)向西传播强(弱),是东亚地区同一纬带涝(旱)强信号(必要条件);1958~2000年(43a)中国夏季风区不同纬带所有涝年里,太平洋同一纬带都有较明显向西传播ISO,而绝大多数旱年里,太平洋相

副高、锋面雨带与我国夏季降水有何关系

副高、锋面雨带与我国夏季降水有何关系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徐西锋271200 编辑老师: 您好!在复习中国地理时,经常遇到副高、锋面雨带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问题。副高控制下易形成干燥少雨的天气,如何又与雨带相联系?副高与雨带的位置关系又是怎样的?请您在百忙之中给予解答,好吗?谢谢! 泰安市李天骄 李天骄同学: 你好!要回答上面你提出的问题,首先应明确这里的“副高”是指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常年位于副热带地区的高气压带常分裂为若干个高压中心,按不同的地理位置分别有不同的名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一个永久性的活动中心,属于暖性高气压,中心位置平均在北太平洋东部,美国西南海岸附近,随着季节变换而不断移动,冬季它的势力最弱,中心位置在西经128°和北纬35°处,中心气压为1018毫巴。此后逐渐西移北上,夏季最强,中心位置移至西经151°和北纬30°处,中心气压增至1027毫巴。西太平洋地区受此高压脊控制,它的东西、南北活动对东亚地区的东南季风影响很大。 副高如何引起我国夏季降水?这里要注意不是副高本身导致我国夏季降水,而是来自副热带高压里的暖气团通过东南季风和北方冷气流相遇形成锋面降雨,即冷锋降水。 那么,副高与雨带的位置关系如何?冬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在20°N以南,很少伸入我国。春末,副高位于15°N—20°N之间,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置在15°N左右,雨带的位置在23°N左右,即华南地区。夏初,副高西伸北进到20°N,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置在20°N左右,雨带的位置在30°N左右,大体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副高推进到25°N -30°N,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在30°N左右,雨带位置在40°N左右,主要位于华北地区。由此可以看出,雨带始终在副热带高压脊以北,并且与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置大约相差5-10个纬度。

中国气候分布六大气候带

中国气候分布六大气候带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不仅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自然地理环境亦极其复杂而丰富多彩。5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在漫长的岁月里,又不断地开发、利用和改造着周围的环境。今天,中国人民正面临着新的考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进一步认识这片土地。这套丛书,系统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基本知识,广及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内容丰富,资料新颖,文字流畅。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同志,将会从中学到多种知识,加深对祖国的了解,更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以极大的爱国热忱,投入祖国的建设中去。 出版者的话 1980~1986年间,我们曾组织出版了一批地理知识读物,着重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这些书出版以后,引起了国内外广大读者的注意和好评。但因时隔多年,不少读者要求重印,有的建议进行修订,增补更新的资料。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同时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我们约请了原作者对原书进行修订,增补了新的科研成果并更新资料,修改了原书中一些不必要的或不够准确的内容和提法,文字表述上也进行了修饰。书中的插图作了部分调整,还新增了彩色照片,以增加读者的感性认识。为了突出主题,我们将《中国的地形》、《中国的气候及其极值》、《中国的河流》、《中国的湖泊》、《中国的沼泽》、《中国的土壤》、《中国的森林》、《中国的草原》、

《中国的沙漠》、《中国的海洋》和《中国的自然保护区》这11种书汇总起来,组成一套“中国自然地理知识丛书”出版,在开本设计上与原书相比亦有一些变化。我们还将继续组织编写一些有关的专题,纳入这套丛书之中。这套丛书适合于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自学阅读,又可作为中小学教师和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参考资料,是一份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好材料。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1992年5月 UID1 帖子33677 精华39 积分37077 阅读权限255 性别女来自扬州在线时间183 小时注册时间2008-7-13 最后登录2010-1-30 查看详细资料 返回主题 TOP admin 开心豆豆 管理员

(完整版)中国气候特点

中国气候特点 中国气候特点和成因? (1)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冬季,我国是世界同纬度上最冷的地方;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是世界同纬度上除沙漠地区以外最暖热的地方。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大。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都较大。这些都说明我国的季风气温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点。 (2)雨热同期: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比世界同纬度的许多地区气温偏高。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使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多,雨热同期。 (3)气候复杂多样: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我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1.中国东北、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 春季气温开始回升,地温上升,蒸发旺盛,但此时雨季还未到来。 2.中国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和原因? (1)特点:冬季寒冷、漫长; 夏季暖、湿且短; 降水适中,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2)原因:纬度位置的影响,纬度较高,冬半年昼短夜长,获得的热量少; 靠近冬季风的源地; 处于北冰洋寒冷气流南下的通道,深受寒冷气流的影响; 地势西高东低,冬季寒冷气流来自西北地区,冷空气从高而下,加剧寒冷。 3.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和伏旱的成因?(江淮准静止锋) 梅雨的成因:6月初至7月初,副热带高压脊第一次北跳,脊线在20~25°N,雨带停留在长江—淮河地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为该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汽。 伏旱的成因:三伏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旱。 4.台风的成因? 产生台风的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比较高的温度;二是充沛的水汽;三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激荡处。下层的空气受热后,就会往上升。由于低纬度海洋上的空气温度高、湿度大,如果某地区正好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而且发生了激荡,那么这个激荡地区将引起大量空气上升,上升气流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转力下,在北半球风向是以反时针方向旋转,这也就是台风形成前的预兆。当上升气流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助长了低层空气不断上升,使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这就形成了台风。 什么地方能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呢?只有在热带的海洋上。那里气温非常高,又是地球上水汽最丰富的地方。据统计,产生台风的海洋,主要有菲律宾以东的海洋、我国南海、西印度群岛以及澳洲东海岸等。这些地方海水温度比较高,也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区域,因此台风就很容易产生。

中国的气候(知识讲解)

中国的气候(知识讲解) 考点解读 考点提示 气候和降水分布特点及原因;气候特征及其影响;主要气候灾害原因及分布。 复习建议 掌握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以及气候的主要特征。了解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知识清单 冬季:南北温差,主要是受、地形以及 的影响 1.气温分布 夏季:南北普遍,最热的地方是吐鲁番 空间:从向递减;主要是受东南和西南季风的影响 2.降水分布 时间:降水集中在季节,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集中在5~9月 3.气候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_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______ ____。 参考答案: 1.大太阳辐射大气环流高温 2.东南西北夏秋 3.季风复杂多样 考点聚焦 气温 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 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典型例题】 例题1 读〝我国南部部分省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以下图),回答下题。 影响图中28℃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①太阳辐射②海陆分布③地形因素④大气环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图中有5条28℃等温线,其中3条呈封闭状,分别在武夷山、台湾山脉和海南岛五指山周围,必然是受地形影响所致;另两条中一条沿海岸线分布,另一条基本与海岸线平行,说明这两条主要是受海陆分布影响。 答案:B 例题2 以下图为北京、南京、哈尔滨和海口四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是〔〕 A、夏季普遍高温,温差小 B、夏季普遍寒冷,温差大 C、冬季普遍寒冷,温差大 D、冬季普遍低温,温差小 2.形成四地气温年变化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天气状况 考点: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答案:12.A13.A 试题解析:12.13.我国气温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越低,形成四地气温年变化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所以A正确。 解析:第1题我国气温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由四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判定,甲为海口,温差最小,丁是哈尔滨,夏季高温,冬季严寒且温差最大,乙图,冬季气温在0℃以上。 第2题我国气温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越低,形成四地气温年变化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所以A正确。 答案:1. A 2. A

我国气候类型及干湿地区划分

一、我国的干湿地区划分 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是与该地降水量的多少和可能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我国水分状况分类,是以干燥度(或湿润度)来划分的。所谓干燥度是指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用日平均气温≥稳定期积温的倍,作为可能蒸发量,以此与该期降水量之比,求得干燥度指数(其例数为湿润度指数), 其公式为:干燥度指数= 可能蒸发量/降水量(大于10°时)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假定秦岭淮河带的可能蒸发量和降水量接近平衡(干燥度指数为1)并参照我国各地自然景观而确定的系数为。 根据干燥度分类可以概括地把全国分为湿润(干燥度<1,相当于森林)、半湿润(干燥度,相当于森林草原)、半干旱(干燥度,相当于干草原)和干旱地区(干燥度≥4,相当于荒漠)。 湿润地区降水量比较多,大于或等于当地可能蒸发的水分。干燥度<1。天然植被为森林。土壤无石灰性,多是酸性;有机质含量不高,矿质养分比较贫乏。除滨海地区外,没有盐渍化现象。在温度适宜,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域,农业生产比较稳定。很少有旱灾发生。包括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广大地区,年降水量都在一千毫米以上。大兴安岭北部的寒温带,年降水量虽仅三百五十到五百毫米,但由于气温低、蒸发弱,干燥度仍在一以下。温带湿润地区包括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和三江平原等地。暖温带湿润地区只包括辽东与山东两个半岛。 半湿润地区降水量比可能蒸发的水分少,但二者差值还不大。干燥度。天然植被为草甸草原,有一部分为松栋林。土壤呈石灰性反应,有机质含量一股较高。可给性矿质养分含量中等,排水不良的地方有盐渍化现象。年降水量变化比较大,旱患较多,春旱更是常见,农业生产较不稳定。温带半湿润地区包括东北平原中北部,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包括华北平原、关中平原以及横断山北部等地。 半干旱地区降水量比可能蒸发的水分少,二者差值相当大。干燥度上下。天然植被为干草原。土壤有钙积层,有机质和可给性矿质养分含量不算太低,只是在排水不良的地方,土壤盐渍化迅速。风蚀作用也比较严重。在没有灌溉的条件下,可以耕种,但生产很不稳定。各年降水量变化很大,常有旱患。温带半干旱地区,包括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南部、东北平原西南端。暖温带半干旱地区包括山西、陕北及甘肃的黄土高原等地。

中国地理区域、中国气候类型

中国地理分区 华东六省:山东(鲁),江苏(苏),浙江(浙),上海(沪),安徽(皖),福建(闽)华南:广东(粤),广西(桂),海南(琼) 华中:湖南(湘),湖北(鄂),河南(豫),江西(赣) 华北:北京(京),天津(津),河北(冀),山西(晋),内蒙古(内蒙古) 西北:宁夏(宁),新疆(新),青海(青),甘肃(甘或陇),陕西(陕或秦) 西南:四川(川或蜀),云南(云或滇),西藏(藏),重庆(渝),贵洲(贵或黔) 东北:黑龙江(黑),吉林(吉),辽宁(辽) 其他地区:香港(港),澳门(澳),台湾(台) 中国的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 高山高原气候,特点:气温要低于同纬度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1.气候复杂多样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可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从温度带划分看,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从干湿地区划分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之分。而且同一个温度带内,可含有不同的干湿区;同一个干湿地区中又含有不同的温度带。因此在相同的气候类型中,也会有热量与干湿程度的差异。地形的复杂多样,也使气候更具复杂多样性。 2.季风气候显著中国的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的季风气候特征。由于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又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也较近,因之气候受大陆、大洋的影响非常显著。冬季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冬季风产生于亚洲内陆,性质寒冷、干燥、在其影响下,中国大部地区冬季普遍降水少,气温低,北方更为突出。夏季风来自东南面的太平洋和西南面的印度洋,性质温暖、湿润、在其影响下,降水普遍增多,雨热同季。中国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广,是世界上季风最典型、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和世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冬季气温偏低,而夏季气温又偏高,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这些又是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因此中国的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也称作大陆性季风气候。

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气候特点

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如下: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 天津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环流的支配,是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属大陆性气候。主要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气爽,冷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少雪。 北省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属于温带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本省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寒暑悬殊,雨量集中,干湿期明显,具有冬季寒冷干旱,雨雪稀少;春季冷暖多变,干旱多风;夏季炎热潮湿,雨量集中;秋季风和日丽,凉爽少雨的特点。 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面寒冷干燥;夏季短面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天气温和。山西省,属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区,也即温带大陆性气候。 内蒙古属典型的中温带季风气候,具有降水量少而不匀、寒暑变化剧烈的显著特点。 辽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带,因此气候类型仍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但由于地形较为复杂,有山地、平原、丘陵、沿海之别,所以省内各地气候也不尽相同。但总的气候特点是:寒冷期长、平原风大、东湿西干、雨量集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吉林省处于北半球的中纬地带,欧亚大陆的东部,相当于我国温带的最北部,接近亚寒带。东部距黄海、日本海较近,气候湿润多雨;西部远离海洋而接近干燥的蒙古高原,气候干燥,全省形成了显著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有明显的四季更替,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 黑龙江省处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沿,太平洋西岸,北面临近寒冷的西伯利亚,南北跨中温带与寒温带。因此,黑龙江省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但西部受夏季风影响弱,显示出一些大陆性气候特征。 上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征是: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阴冷,全年雨量适中,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总的说来就是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江苏省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处于亚热带与南温带的过渡性气候带中,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四季分明、雨热同步、雨量集中、光照充足,自然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兼受西风带、副热带和热带辐合带天气系统影响,气候复杂,灾害性天气频繁。 浙江气候总的特点是: 季风显著, 四季分明,年气温适中, 光照较多, 雨量丰沛, 空气湿润, 雨热季节变化同步,气候资源配制多样,气象灾害繁多。 安徽地处中纬度地带,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综合影响下,安徽属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型气候。在中国气候区划中,淮河以北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的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福建地处祖国东南部、东海之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西北有山脉阻挡寒风,东南又有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教学设计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说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并能够正确判断某一地点是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 2、能够正确说出我国季风气候的三种类型,并能根据图表正确分析出我国季风气候和干旱气候的特点 3、能够从两面举例说出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动物行为的影响 4、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说出寒潮、台风、洪水等灾害性天气形成的原因及危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我国季风气候的类型及分布,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及危害 【教学难点】 我国东部的季风和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及危害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展示图片——一组新疆和浙江的风景图 师:我国西北内陆与东南沿海地区在自然景观上有什么差别? 生:干燥,湿润 师:造成这些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季风 2、冬、夏季风形成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季风的相关知识,季风是什么啊? 生:季风是在大范围内区域,冬、夏季盛行,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 师:我们将受季风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称为季风气候。我国是一个深受季风气候影响的国家,尤其是我们浙江沿海一带,那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杭州这边夏天和冬天分别是刮什么方向的风?

师:好的,让我们一起看下夏、冬季风的形成过程,看看究竟夏季和冬季是刮什么方向的风?播放视频——冬、夏季风的形成过程 师:大家看到冬季是刮什么方向的风啊? 生:东北风和西北风 阐述:没错。冬季时,西伯利亚,蒙古一带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部,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而太平洋、印度洋气温较高,气压降低。风从西北内陆吹来,盛行的是偏北风。由于在冬季从内陆吹来的,因此寒冷而干燥。 师:那夏季刮的是什么方向的风啊? 生:东南风和西南风 师:夏季时,太平洋、印度洋热带和副热带海洋较凉爽,气压较高,大陆地区气温较高,气压较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盛行的是偏南风,温暖而湿润。我们来看下冬、夏季风的差异。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师:由于季风对我国的影响,我们将我国的区域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我们将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区域叫季风区,夏季风难以到达的区域叫非季风区。那大家知道我国哪些地方属于季风区,哪些地方属于非季风区吗? 生:西藏、新疆不属于,浙江、上海属于 师: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到底是怎么划分的呢,它们的分界线是什么呢? 师:看图,夏季风从海洋吹过来,遇到了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季风过不去了,所以这组山脉以东以南地区是季风气候区,以西以北地区是非季风气候区。 师: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气候又是如何的呢? 生:季风区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非季风区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师:浙江、新疆、哈尔滨分别属于什么气候区? 生 4、我国东部的季风气候 (1)读哈尔滨、上海、广州三地的年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师:我国季风气候具有哪些特点? 师:冬天温度怎么样?降水量怎么样?夏天温度怎么样?降水量怎么样?夏天气温最高使,温度也最高,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 (2)季风气候对工农业生产及动物行为的影响

高考总复习中国的气候

高考总复习中国的气候 编稿:王艳欣审稿:李永华 考点解读 考点提示 气候和降水分布特点及原因;气候特征及其影响;主要气候灾害原因及分布。 复习建议 掌握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以及气候的主要特征。了解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知识清单 冬季:南北温差,主要是受、地形以及的影响 1.气温分布 夏季:南北普遍,最热的地方是吐鲁番 空间:从向递减;主要是受东南和西南季风的影响 2.降水分布 时间:降水集中在季节,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集中在5~9月 3.气候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_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大太阳辐射大气环流高温 2.东南西北夏秋 3.季风复杂多样 考点聚焦 气温

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原因:①盆地地形,不易散 热,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 成焚风;②沙漠广布,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天空少 云,太阳辐射强 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温度带 范围≧1000℃积温作物熟制热带 琼全部和台南部、粤南 部(雷州半岛)、滇南 部(西双版纳) >8000℃ 一年三熟,我国热带作物和热带经 济林的重要产区 亚热带 秦淮一线以南的大部分 地区,青藏高原以东 4500-8000℃ 一年两熟到三熟。稻麦两熟或双季 稻。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麦。 我国水稻、油菜及亚热带水果、经 济林的重要产区。 暖温带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 即鲁全部和陕、晋、冀 大部分和南疆 3400-4500℃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我国冬小表、 玉米、谷子及温带水果(苹果、梨、 葡萄等)的主产区。 中温带 吉全部和黑、辽、内蒙 古大部,北疆 1600-3400℃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甜菜、 玉米、谷子、高粱 寒温带黑、内蒙古的最北部<1600℃ 一年一熟。生长期较短的早熟作物 为主: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高原气 候区 青海、西藏大部和四川 西部 <2000℃一年一熟。青稞等

中国区域之中国降水(含答案)

课题:中国的降水 一、学习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类型和分布 2.能够说出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移动规律 3.知道干湿地区划分、分布 4. 能结合区域,解释降水的成因 二、教学课时:2课时 三、学习过程 【知识清单】1.降水的定义——一般把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的形成条件 充足的水汽、空气上升冷却促使水汽凝结、足够的凝结核(尘埃杂质)。 (一)学习新知识 考点1 我国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 探究1:在中国年降水量图中用彩色笔描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观察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 (1)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探究2:读上图观察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①读上图东部季风区,四地降水较多的月份,广州为4 至 9月,武汉为5至8月,北京为 7 、 8 月,哈尔滨为 7-8 月。 ②四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共同点:夏季多,冬春少,季节变化大,明显的差异是北方季节变化大,南方季节变化小。 中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季节变化:①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夏秋季。②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年际变化: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 考点2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原因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大致以大兴安岭 、_阴__山、_贺兰_山、_巴颜喀拉_山、_冈底斯_山为界。 ②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既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也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受不到夏季风影响的主要原因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以及高原和山脉的阻挡。 ③我国的降水主要是冬季风带来的还是夏 季风带来的? 原因一:导致中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是夏季风影响的强弱。 探究4:

我国夏季降水特征

我国夏季降水特征 1.1 我国雨型分类[2] 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廖荃荪等(1981)就把中国东部夏季降水雨带划分为Ⅰ类雨型,即北方型( 主要多雨带位于黄河流域及其以北,江淮流域大范围少雨); Ⅱ类雨型,即中间型(主要多雨带位于黄河至长江之间,雨区中心一般在淮河流域一带); Ⅲ类雨型,即南方型 (主要多雨带位于长江流域或江南,淮河以北大范围地区及东南沿海地区少雨)这三种类型(以下简称“三类雨型”)。 上图中为三类

雨型的典型降水分布图,第一幅为Ⅰ类雨型的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可以看到主要的降水区域是在包括华北平原以及华北平原以北的内蒙古中部地区、新疆准格尔盆地以北至阿尔泰山脉之间和我国东北地区;第二幅为Ⅱ类雨型的降水距平百分率图,降水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的黄河以南至长江以北之间,在淮河流域形成密集态降水区;第三幅为Ⅲ类雨型的代表图,降水集中地区为我国长江流域及华南沿海一带,方位偏南。 1.2 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特征 由于我国地形差异显著,南北、东西跨越较大,气候天气差异较大,按照降水量多少可划分为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华北地区(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内蒙古中部)、长江中下游地区(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华南地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西北东部地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的中东部和北部、内蒙古西部)和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重庆)8个区。 1.2.1 我国夏季降水的空间特征 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主要是我国夏季降水变化与东亚季风强弱变化存在密切关系。我国夏季降水在东南和西北地区增加,两者之间形成降水减少带,故东南洪涝灾害严重,而华北、东北地区降水减少,且西南地区干旱灾害频繁,对农业带来不利影响。[3] 1.2.2 我国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我国夏季降水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偏低,在1960年代、1990年代和2000-2012年相对偏高,特别是1990年代夏季降水量最高,进人2000年以来降水较1990年代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全国夏季降水均值。[3] 1.2.3 黄淮地区夏季降水特征 黄淮地区位于淮河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该区域的夏季易受变性热带海洋气团或极地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南风和东风,因此暖热多雨、雨热同季;冬季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温度低于0℃。年降水量1000mm左右,其中约有三分之二的降水集中在夏季。黄淮地区四季差异较大,冬、夏季风方向显著变化,呈几乎相反的方向。 由于黄淮地区包含了黄河至淮河一段河流分布区,夏季降水可以直接影响三大河流的径流量,出现暴雨时容易引起气象灾害,影响周围人们的生活水平甚至严重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例如1991 年淮河流域洪涝受灾耕地551.6 万hm2,受灾人口达5423 万人,当年直接经济损失就有340 亿元。相比于江淮流域多

中国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中国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高原山地、温带大陆性、热带雨林。 1、热带季风 包括台湾省的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和西双版纳等地。年积温>=8000℃,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5℃,年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不低于5℃,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0℃,终年无霜。 2、亚热带季风 中国华南大部分地区和华东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在4500--80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0--15℃,是副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夏季气温相当高(侯平均气温>=25℃至少有6个侯,即30天),冬季气温相当低。 3、温带季风 中国华北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3000--45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8--0℃、夏季侯平均气温多数仍超过22℃,超过25℃的已很少见,属于比较温暖凉爽的。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暖等原因,华北南部地区频频出现高温天气,但平均气温仍不超过25℃。 4、高原山地 中国青藏高原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低于2000℃,日平均气温低于10℃,最热的气温也低于5℃,甚至低于0℃。气温日较差大而年较差较小,但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 5、温带大陆性 广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狭义的概念将湿润的后者除外,中国大部分北纬40°以北的内陆地区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这些地区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在300-500毫米之间,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很大,如我国新疆。

6、热带雨林 中国南沙群岛属于这种类型的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降水丰沛,年平均气温28到30度,年降水量2800毫米以上。 扩展资料: 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 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可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从温度带划分看,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

中国的气候特征

《中国气候特征》教案 参赛号:21 一、教材分析及内容简析 “气候特征”是“气候”这一单元的概括和总结。本节教材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把握了我国的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概括得出的结论性特征。根据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征规律而划分出不同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而它们的组合形成了复杂的气候类型。分析这些气候类型的特点,以雨热同期为特征的季风气候成为我国最显著的气候类型。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了我国与同纬度其他地区进行对比,让学生更清楚我国气候的独特性。 同时让学生了解,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这三者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其中雨热同期的特征是促进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而气候复杂多样反映了我国气候要素的空间差异性和我国自然环境复杂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我国气候的三个特征 理解每个气候特征所包含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我国气候特征的分析、概括,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以我国优越的气候资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

感情。 三、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 教学难点:季风气候的大陆性特点显著。 四、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讨论等多种形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通过复习导入新课,说明气候是气温、降水等多种气候要素综合的表现,所以我们还必须从总的方面来认识我国气候的特征。 然后展示课件中的《我国的气温与降水图》,分析总结我国南北方向跨越纬度很大,除小部分地区在热带外,绝大部分在温带,南北差异明显。共划分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五个温度带。而从干湿状况看,我国又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其差别也非常明显。正是由于这些不同的温度带和不同的干湿地区相互结合就组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 阅读课文"秦岭南北"插图,提问学生,教师总结我国复杂的地形和悬殊的地势差异,又进一步增强了我国气候的复杂性、多样性。

中国的气候 教案-word文档

教师教学实施方案(地理) 授课年级高二课题中国的气候课程类型一轮复习课时 3 上课日期年月日授课老师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冬、夏季风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了解我国冬、夏季风的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及降水状况;理解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带的形成,并初步掌握雨带的移动规律;理解并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初步掌握综合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知道我国主要的气候特征及对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2.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等温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图等的技能,提高阅读和分析气候图的能力,以及运用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 导学建议重点 难点 1.我国气温分布规律及成因,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成因;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我国的气候 特征 2.气候特征的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图的分析 教学 建议 对探究内容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在归纳分析时,一定要注重强化对地图的使用,如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我国温度带分布图、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等。 使知识点从图中得出,并落实到图上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1.《导学案》《预学案》《固学案》 2.准备与中国气候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以及与中国冬季、夏季气候有关的图片和视频,查找有关中国冬、夏季风的图片或视频,以及有关中国气温差异、干湿差异的图片或视频,制作思维导图,编写课程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在图书馆或上网查阅中国气候相关资料,调查中国气温、干湿状况的有关情况,了解中国冬、夏季风等情况2.把在预习中碰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在课堂上和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 导学过程设计 程序设计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预设) 媒体 运用 创设 情境新课导入新课 导入 上课前播放视频,介绍我国 的气候、季风,引导学生进入本 课时的探究学习当中 认真观看,积极思考问题。通过多媒体播放与 中国气候有关的视 频或图片,如寒潮、 洪水、干旱等 第一层级预习 情况 检查 分小组让学生对预习部分 中的教材知识回顾及自主预习 检测进行检查;走下讲台,查看 各小组完成情况,并进行评价 学生交叉检查预学部分的情况, 并进行得分统计,供教师评价参 考 PPT展示预习答案 第二层级 环节一 中国的气温 和热量带 分小组合作探究,最好是前后两 组交叉合作,指导、监督学生合 作探究 学生认真完成,与同伴互查,把 疑惑的问题记录下来,与小组讨 论,及时纠正,达到预想的预习 效果 多媒体展示1月寒冷 天气和7月高温天气 的图片或视频 1.1月我国南北温差大,等温线 密集;7月南北温差小,等温线 稀疏 可能有以下疑问: 1.中国的气温特征是什么? 2.中国的7月的最高温和1月最 展示热量带分布的 视频或图片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教学内容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

1.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气候独具特征: ①季风气候明显,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 季节性变化。(季风气候明显,冬夏风向改变明显) ②大陆性气候强,影响的范围广,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有较大差异,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大陆性气候强,温差大,降水年际变化大) ③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不仅地处温带、亚热带、热带各种气候带,而且由于地形崎岖,往往在不同范围内形成不同尺度的气候差异。我国纵跨纬度近50°,接着温度的不同,从北到南,包括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赤道带等6个温度带和一个特殊的青藏高寒区。接着水分条件(干湿状况)从东南向西北依次出现湿润、亚湿润、亚干旱和干旱四种不同的干湿地区。不同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相互交织。由于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如距海远近、地形高低、山脉屏障及走向等,又可分为高山气候、高原气候、盆地气候、森林气候、草原气候和荒漠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我国山多而高,气候的垂直分异,更增加了气候类型的复杂多样性。 ④水热同期,利于农牧业生产,但气候的稳定性差,旱涝、低温、冻害、台风、冰雹等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防灾减灾的任务繁重。 (1)季风特征 ①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按中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大致在北纬30°以北为西风带,北纬30°以南为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由于行星风系的季节性位移,在东、西风气流交界处(北纬25°~35°)基本气流的季节变化最为明显,冬季受西风气流支配,夏季则受东风气流制约。行星风系的这种季节性位移配

中国气候特点和成因

中国气候特点和成因? (1)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冬季,我国是世界同纬度上最冷的地方;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是世界同纬度上除沙漠地区以外最暖热的地方。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大。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都较大。这些都说明我国的季风气温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点。 (2)雨热同期: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比世界同纬度的许多地区气温偏高。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使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多,雨热同期。 (3)气候复杂多样: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我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70.中国东北、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 春季气温开始回升,地温上升,蒸发旺盛,但此时雨季还未到来。 71.中国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和原因? (1)特点:冬季寒冷、漫长; 夏季暖、湿且短; 降水适中,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2)原因:纬度位置的影响,纬度较高,冬半年昼短夜长,获得的热量少; 靠近冬季风的源地; 处于北冰洋寒冷气流南下的通道,深受寒冷气流的影响; 地势西高东低,冬季寒冷气流来自西北地区,冷空气从高而下,加剧寒冷。 72.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和伏旱的成因?(江淮准静止锋) 梅雨的成因:6月初至7月初,副热带高压脊第一次北跳,脊线在20~25°N,雨带停留在长江—淮河地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为该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汽。 伏旱的成因:三伏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旱。 73.台风的成因? 产生台风的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比较高的温度;二是充沛的水汽;三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激荡处。下层的空气受热后,就会往上升。由于低纬度海洋上的空气温度高、湿度大,如果某地区正好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而且发生了激荡,那么这个激荡地区将引起大量空气上升,上升气流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转力下,在北半球风向是以反时针方向旋转,这也就是台风形成前的预兆。当上升气流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助长了低层空气不断上升,使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这就形成了台风。 什么地方能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呢?只有在热带的海洋上。那里气温非常高,又是地球上水汽最丰富的地方。据统计,产生台风的海洋,主要有菲律宾以东的海洋、我国南海、西印度群岛以及澳洲东海岸等。这些地方海水温度比较高,也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区域,因此台风就很容易产生。

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特点

2020届中考地理知识要点复习讲解: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特点 一、知识要点 1、①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②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普遍高 温 ③温度带划分的主要指标:(课本P35图) 自北向南有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2、降水的特点 ①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时间分布特点: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季多,冬春少。 ②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我国划分四类干湿地区:(课本P38图)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③植被自东向西的变化: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二、跟踪训练

(益阳)读“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1~2题: 1.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城市是( D ) A.哈尔滨 B.上海 C.北京 D.广州 2.月降水量大于100毫米的月份数最多的两个城市是( C ) A.哈尔滨北京 B.北京上海 C.上海广州 D.广州哈尔滨 读“中国部分城市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及“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3~5题:

3.下列对①、②、③三个城市气候特征比较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三个城市冬季都很寒冷 B.三个城市中,③城市雨季最长 C.三个城市都具有雨热同期的特征 D.三城市中②城市气温季节变化最大 4.“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反映了所示地区什么气候特征( B ) A.冬季南北温差大 B.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C.夏季气温从东向西逐渐降低 D.夏季气温从北向南逐渐降低 5.若①、②、③三个城市的位置与图中甲、乙、丙三地对应,那么下列配对正确的是( D )

中国区域地理_中国气候学案

2020届区域地理复习中国气候——气温 教学目标: 1.掌握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通过阅读我国一月份、七月份的等温线分布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并运用地理原理来阐述地理现象的能力。 3.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学预习: 一、气温分布特点: 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造成这种规律的原因是 。 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造成这种规律的原因是 。夏季最低气温处:______ ,原因: 最高气温处:______ ,原因: 二、热量与耕作制度和农作物: 根据(积温)的不同,我国可划分为五个和一个。 读地图册P47中国温度带分布图,并填写图表中空白。 序号温度带熟制农作物 A B C D E F

A B C D A B C 合作探究: 1.阅读我国一月等温线分布图思考下列问题: (1)漠河和岛温差约为_________,描述我国一月份等温线分布特点,分析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2)描述一月00 C 等温线的位置并说明在西南向南拐的原因? (3)描述图中A 、B 、C 、D 几个地区等温线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分析一月份我国最低气温出现在漠河的原因? 2.阅读我国七月等温线分布图、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漠河和岛温_________,描述我国七月份等温线分布特点,分析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2)描述图中A、B、C几个区域的等温线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课堂练习: 1、影响我国气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是() A 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 洋流 D 地形 2、以下城市中,1月平均温度最高的是() A 天津 B C D 3、我国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但是不符合这一规律的地区是() A 青藏高原 B 高原 C 黄土高原 D 云贵高原 4、传统民居特色与南北气温差异有关联,下列叙述未体现这种联系的是() A 北方房屋墙体较厚 B 南方房屋高大宽敞注重通风透气 C 南方屋顶坡度较大 D 东北地区的房屋有多层窗户 5、下列关于农作物耕作熟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珠江三角洲-----一年一熟 B 东北平原-----一年两熟 C江汉平原-----一年三熟 D岛-----一年三熟 6、我国冬季和夏季白昼时间最长的地方分别是() A 和 B 和新疆 C和 D新疆和 7.每年五月下旬,省农民纷纷驾驶收割机南下到参加麦收,然后再北上。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A 省降水量大于省 B省比省热得早,小麦成熟早 C省小麦品种好于省 D省的人口比省少 8.() A.①为 B.②为 C.③为 D.④为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年均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9~10题。 9.图中甲城市西侧的等温线向南弯曲,乙城市所在地区的等温线向西弯曲。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B. 地形 C. 纬度位置 D. 大气环流 10.图中所示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土壤盐碱化 B. 土地沙化 C. 水土流失 D. 酸雨 中国气候——降水

中国气候特点及成因的22个问答

中国气候特点及成因的22个问答

1.中国气候特点和成因? (1)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冬季,我国是世界同纬度上最冷的地方;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是世界同纬度上除沙漠地区以外最暖热的地方。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大。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都较大。这些都说明我国的季风气温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点。 (2)雨热同期: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比世界同纬度的许多地区气温偏高。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使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多,雨热同期。(3)气候复杂多样: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我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2.中国东北、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 春季气温开始回升,地温上升,蒸发旺盛,但此时雨季还未到来。 3.中国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和原因? (1)特点: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暖、湿且短;降水适中,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2)原因: 纬度位置的影响,纬度较高,冬半年昼短夜长,获得的热量少; 靠近冬季风的源地; 处于北冰洋寒冷气流南下的通道,深受寒冷气流的影响; 地势西高东低,冬季寒冷气流来自西北地区,冷空气从高而下,加剧寒冷。 4.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和伏旱的成因?(江淮准静止锋) 梅雨的成因:6月初至7月初,副热带高压脊第一次北跳,脊线在20~25°N,雨带停留在长江—淮河地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为该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汽。 伏旱的成因:三伏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旱。 5.台风的成因? 产生台风的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比较高的温度;二是充沛的水汽;三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激荡处。下层的空气受热后,就会往上升。由于低纬度海洋上的空气温度高、湿度大,如果某地区正好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而且发生了激荡,那么这个激荡地区将引起大量空气上升,上升气流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转力下,在北半球风向是以反时针方向旋转,这也就是台风形成前的预兆。当上升气流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助长了低层空气不断上升,使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这就形成了台风。 什么地方能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呢?只有在热带的海洋上。那里气温非常高,又是地球上水汽最丰富的地方。据统计,产生台风的海洋,主要有菲律宾以东的海洋、我国南海、西印度群岛以及澳洲东海岸等。这些地方海水温度比较高,也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区域,因此台风就很容易产生。 6.中国西南地区西南季风的成因? 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时,风带北移,东南信风带北移后偏转为西南季风,影响到我国的西南地区。 7.中国江淮准静止锋、华南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的成因? 准静止锋天气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云系发展在锋上,有明显的降水。例如,我国华南、江淮地区的准静止锋,大多是由于冷锋减弱演变而成,天气和冷锋相似,只是锋面坡度更小,云区、降水区更为宽广,其降水区并不限于锋线地区,可延伸到锋面后很大的范围内,降水强度比较小,为连续性降水。由于准静止锋移动缓慢,并常常来回摆动,使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达10天至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以上,"清明时节雨纷纷"就是江南地区这种天气的写照。这种阴雨天气,直至该准静止锋转为冷锋或暖锋移出该地区或锋消失以后,天气才能转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