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泥工艺学试卷

水泥工艺学试卷

水泥工艺学试卷
水泥工艺学试卷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试卷(1)课程名称:任课教师:

考试时间:试卷类别: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12分)

1、水泥体积安定性——

2、水泥——

3、熟料——

4、石灰饱和系数(KH)——

一、填空题:(39分)

1、1、影响水泥强度的主要因素有游离氧化钙、游离氧镁含量高及SO3的含

量高。

2、2、道路水泥中铝酸三钙的含量≯5.0%,铁铝酸四钙的含量。

3、硅酸盐水泥熟料主要由四种氧化物组成,通常在熟料中占以上。

4、水泥按其用途和性能分为、、等三类。

5、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的称为硅酸盐矿物, 称为熔剂矿物。

6、窑外分解窑熟料中f—CaO含量的控制指标是。

7、窑外分解窑入窑碳酸盐分解率一般为,入窑物料的煅烧经历了、、、四个过程。

8、硅酸盐水泥的强度主要是由、、三

种水化产物提供的。

9、目前水泥企业最常用的铁质校正原料是硫铁渣,俗称铁粉,它是黄铁矿经过煅烧脱硫后的工业废渣。

10、原料预均化的原理可概括为,一般变异系数为时应考虑原料的预均化。

11、水泥生产中石膏可以有三种用途矿化剂、缓凝剂,和激发剂。

12、生料磨配料一般有和两种,新型干法厂采用的是,其特点是

13、煤的工业分析项目包括,,,,四项总和为。

14、石灰石原料进厂后,每批都应进行、含量的测定,或作。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0分)

1、水泥石的孔隙率是影响水泥耐久性的主要因素。()

2、熟料石灰饱和系数越高,熟料质量越好,在生产中应尽可能提高熟料的石灰饱和系数。()

3、水泥出厂后凡MgO、SO3、初凝时间、安定性中任一项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均为废品。()

4、在矿渣硅酸盐水泥的技术要求中有:水泥中MgO的含量不得超过5% ,SO3

含量不得大于4.0% 。()

5、水泥的耐久性主要决定于水化产物中氢氧化钙的含量。()

6、某厂生产一编号的水泥各龄期的强度都符合国家标准对该标号水泥所规定的

指标,但富裕强度不够,也可算是合格产品。()

7、水泥的性能包括物理性能和建筑性能。()

8、快凝和假凝这两种不正常的凝结现象,主要是由于水泥中石膏掺量过多或过

少造成的。()

9、生料越细,煅烧越易进行,所以生料越细越好。()

10、水泥属无机胶凝材料中的水硬性胶凝材料,水泥拌水后只能在水中凝结硬化。()

三、简答题(15分)

1、为什么要控制水泥的细度?

2、生料均化的意义是什么?有哪些方式?

3、为什么要控制水泥中石膏的掺量?

四、问答题:(24分)

1、叙述如何改善水泥的耐久性?

2、分析熟料急冷的意义。

3、三个率值的高低对熟料煅烧和质量有何影响?

水泥工艺学自测试题参考答案(1)一、名词解释:

1、水泥安定性:标志水泥在凝结硬化后是否会因体积膨胀、开裂或弯曲而造成

结构破坏。

2、水泥:加水拌和成塑性浆体,能胶结砂、石等适当材料并能在空气和水中硬

化的粉状水硬性胶凝材料。

3、熟料:由主要含CaO 、SiO2、AL2O3、Fe2O3的原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磨细成粉,烧至部分熔融,所得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4、石灰饱和系数:表示熟料中SiO2被CaO饱和形成C3S的程度。

二、填空题:

3、游离氧化钙、游离氧镁含量高、SO3的含量高

4、≯5.0%,16.0%

5、CaO、SiO2、AL2O3、Fe2O3,95%

6、通用水泥、专用水泥、特性水泥

7、C3S和C2S,C3A和C4AF

8、≤1.5%

9、85~95%,小部分的碳酸钙的分解、放热反应、熟料烧结、冷却

10、氢氧化钙、水化硅酸钙凝胶、钙矾石

11、硫铁渣,铁粉,黄铁矿

10、平铺直取

11、矿化剂,缓凝剂,激发剂

12、磨头仓和库底,库底配料,简化工艺流程、便于控制、扬尘少

13、水份,挥发份、固定碳、灰分,100%

14、碳酸钙、氧化镁,全分析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9、(×)10、(×)

四、简答题(答题要点):

1、(1)水泥粉磨得细,比表面积大,水泥的水化快,凝结、硬化较快,

水泥的早期、后期强度都有提高。

(2)水泥粉磨得过细,磨机产量下降,电耗增加,水泥成本增加,

水泥后期强度有下降趋势。

(3)在生产中必须确定一个经济合理的细度指标及控制范围,国

标规定除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300 ㎡/㎏,其余五大通用水泥的细度80μm方孔筛筛余≯10%。

2、(1)提高熟料的质量,稳定窑的热工制度。

(2)提高窑的运转率、产量,降低能耗。

(3)生料的均化是干法水泥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艺环节。

均化方式有,多库搭配,机械倒库,空气搅拌。

3、(1)水泥中SO

3

含量的高低取决于石膏的掺入量。

(2)当水泥中SO

3不足时,水泥会出现快凝现象,当水泥中SO

3

高时,由于硫

酸钙水化速度较快,产生二次结晶,水泥内凝结变快。当水泥中SO

3

含量过高时,多余的石膏与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钙矾石,体积膨胀,水泥石开裂。

(3)所以生产中要控制水泥中的最佳掺量,国标规定六大水泥除矿渣水泥中

SO

3含量≯4.0%,其余水泥中的SO

3

含量≯3.5%。

五、问答题(答题要点)

1、(1)选择适当组成的水泥,使用时,应根据环境的不同选择不同熟料矿物组

成的水泥。

(2)掺适量混合材。 (3)提高施工质量。 (4)进行表面处理。

2、(1)熟料急冷时C 3A 的晶体含量少,水泥不易出现快凝现象。 (2)熟料急冷时玻璃体含量多,熟料易磨性好。

(3)熟料急冷时,可避免β-C 2S 转化 γ-C 2S ,体积膨胀,造成 熟料粉化,使C 3S 和 C 2S 呈介稳状态。

(4)熟料急冷时,可使熟料中的MgO 的含量减少,改善水泥安 定性。 3、23233

2

1.650.350.7

2.8CaO Al O Fe O SO kH SiO ---=

(1)KH 愈高,C 3S 的含量高,C 2S 的含量低,此时料难烧,如果煅烧充分,熟料的强度高,但fCaO 含量高。

(2)KH 愈低,C 3S 的含量低,C 2S 的含量高,此时料不耐烧,水泥早期强度低,熟料易粉化

2

2323

SiO n Al O Fe O =

+

(1)n 值高,硅酸盐矿物多,熔剂矿物少,熟料难烧。

(2)n 值低,硅酸盐矿物少,熔剂矿物多,液相多,熟料易结大块、强度低。

23

23

Al O p Fe O =

(1) p 值高, 23Al O 含量高,C 3A 含量高,水泥易出现快凝。

液相黏度大。

(2)p 值低,23Fe O 含量高,熟料易结大块,液相黏度小,C 3S 易形成。

最新病理生理学试题库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病理生理学就是研究() 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得科学 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得科学 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与机制得科学 D、疾病得临床表现与治疗得科学 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得科学 2、疾病概论主要论述() A、疾病得概念、疾病发生发展得一般规律 B、疾病得原因与条件 C、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得机制 D、疾病中各种临床表现得发生机制 E、疾病得经过与结局() 3、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得最主要方法就是 A、临床观察 B、动物实验 C、疾病得流行病学研究 D、疾病得分子与基因诊断 E、形态学观察 二、问答题 1、病理生理学得主要任务就是什么? 2、什么就是循证医学? 3、为什么动物实验得研究结果不能完全用于临床? 第一章绪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C 2、 A 3、B 二、问答题 1.病理生理学得任务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 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得本质,为疾病 得防治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 2.所谓循证医学主要就是指一切医学研究 与决策均应以可靠得科学成果为依据, 病理生理学得研究也必须遵循该原则, 因此病理生理学应该运用各种研究手 段,获取、分析与综合从社会群体水平 与个体水平、器官系统水平、细胞水 平与分子水平上获得得研究结果,为 探讨人类疾病得发生发展规律、发病 机制与实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3.因为人与动物不仅在组织细胞得形态上 与新陈代谢上有所不同,而且由于人 类神经系统 得高度发达,具有与语言与思维相联 系得第二信号系统,因此人与动物虽 有共同点,但又有本质上得区别。人类 得疾病不可能都在动物身上复制,就 就是能够复制,在动物中所见得反应 也比人类反应简单,因此动物实验得 结果不能不经分析机械地完全用于临 床,只有把动物实验结果与临床资料 相互比较、分析与综合后,才能被临床 医学借鉴与参考,并为探讨临床疾病 得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提供依据。第二章疾病概论 一、选择题 1.疾病得概念就是指() A.在致病因子得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上得不良状态 B.在致病因子得作用下出现得共同得、成套得功能、代谢与结构得变化 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得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D.机体与外界环境间得协调发生障碍得异常生命活动 E.生命活动中得表现形式,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得过程 2.关于疾病原因得概念下列哪项就是正确得() A.引起疾病发生得致病因素 B.引起疾病发生得体内因素 C.引起疾病发生得体外因素 D.引起疾病发生得体内外因素 E.引起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得特定因素 3.下列对疾病条件得叙述哪一项就是错误得() A.条件就是左右疾病对机体得影响因素 B.条件就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得因素 C.条件就是影响疾病发生得各种体内外因素 D.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得发生 E.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得发生

水泥工艺学考试必备

第二章1■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指标有哪些,为何要作出限定或要求答:硅酸盐水 泥的技术指标有:1)不溶物:为了控制水泥制造过程中熟料煅烧质量及限制某些组分材料的掺量。2)烧失量:主要是为了控制水泥制造过程中熟料煅烧质量以及限制某些组分材料的掺量;3)细度(筛余,比表):控制水泥颗粒有一定级配以保证水泥能够水化更完全及在使用中能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不泌水等施工性能;4)凝结时间:初凝时间是为了保证水泥使用时,砂浆或混凝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搅拌、运输及砌筑;终凝时间是为了使混凝土能较快硬化或脱模等;5)安定性:为防止因某些成分的化学反应发生在水泥水化过程中甚至硬化后,致使剧烈而不均匀的体积变化(体积膨胀)使建筑物强度明显降低,甚至溃裂;6)氧化镁 含量:水泥中MgO<5%,压蒸试验合格可放宽6.0%。防止安定性不良;7)三氧化硫含量:水泥中SO3<3.5%防止安定性不良;8)碱含量:防止发生碱-脊料反应。6■何谓安定性?如何判别水泥的安定性是否良好?答:安定性是指:水泥硬化后 体积变化的均匀性。可以用压蒸实验法、雷氏夹或试饼法检验水泥的安定性。 7影响水泥安定性的因素有哪些?为确保水泥安定性良好应作哪些限量要求?答:影响水泥安定性的因素有:熟料中f-CaO,方镁石,水泥中SO3的含量。因此,为确保水泥安定性良好应限制水泥中f-CaO,MgO,SO3等的含量在合适的值以内。 10■硅酸盐水泥熟料通常由哪些矿物组成?如果采用萤石-石膏作复合矿化剂生 产硅酸盐水泥熟料时,其熟料可能的矿物是哪些?答:硅酸盐水泥熟料通常有 C3S、C2S、C3A、C4AF、f-CaO、方镁石等。如采用萤石-石膏作复合矿化剂生产硅酸盐水泥熟料时,其矿物有:C3S、C2S、C11A7 ?CaF2、C4AF、3CA - CaSO4 等。 11■简述硅酸盐水泥熟料中四种主要矿物的特性。答:1)矿物特性:C3S:在1250C 以下分解为C2S和C3S的分解速度十分缓慢,只有在缓慢降温且伴随还原气氛条件下才明显进行,所以C3S在室温条件下可以呈介稳状态存在。C2S:硅酸二钙通常因溶有少量氧化物一A12O3、Fe2O3、MgO、R2O等面呈固溶体存在。在硅酸盐水泥熟料中,贝利特呈圆粒状,但也可见其他不规则形状。在反光显微镜下,工艺条件正常的熟料中贝利特具有黑白交叉双晶条纹。 B -C2S转化为丫-C2S 体积膨胀,丫-C2S无水硬活性。C3A :通常,在氧化铝含量高的慢冷熟中,结晶出较完整的晶体,在反光镜下呈矩形或粒形;当冷却速度快时,铝酸三钙溶入玻璃相或呈不规则的微晶体析出,在反光镜下成点滴状。在反光镜下,铝酸三钙的反光能力弱,呈暗灰色,并填充在A矿与B矿中间。C4AF :铁铝酸四钙常显棱柱和圆粒状晶体。在反光镜下由于它反射能力强,呈亮白色,并填充在A矿和B矿间,故通常又把它称作为白色中间相。2)水化特性:C3S:a.水化较快,水化反应主要在28d以内进行,约经一年后水化过程基本完成;b .早期强度高,强度的绝对值和强度的增进率较大。c .水化热较高,水化过程中释放出约500J/g 的水化热;抗水性较差。C2S:a .水化反应比C3S慢得多,至28d龄期仅水化20%左右,凝结硬化缓慢。b .早期强度低,但28d以后强度仍能较快增长,一年后其强度可以赶上甚至超过阿利特的强度;c .水化热250J/g,是四种矿物中最小者;抗水性好。 C3A : a .水化迅速,凝结很快,如不加石膏等缓凝剂,易使水泥急凝°b .早期强度发展较快,但绝对值不高。它的强度3d之内就大部分发挥出来,以后却几乎不再增长,甚至倒缩。c .水化热高,干缩变形大,脆性大,耐磨性差,抗硫酸盐性能差。 C4AF: a .水化速度在早期介于铝酸三钙与硅酸三钙之间,但随后的发展不如硅酸三钙。b .早期强度类似于铝酸三钙,而后期还能不断增长,类似于硅酸二钙。C ?水化热较铝酸三钙低,其抗冲击性能和抗硫酸盐性

病理生理学试卷及答案

《病理生理学》试卷(A)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A型) 1. 病理生理学大量研究成果主要来自() A. 流行病学调查 B. 动物实验研究 C. 临床观察病人 D. 推理判断 E. 临床实验研究 2. 能引起疾病并赋予其特征性、决定其特异性的因素称为() A. 疾病的原因 B. 疾病的条件 C. 疾病的诱因 D. 疾病的内因 E. 疾病的外因 3. 按目前有关死亡概念,下列哪种情况意味着人的实质性死亡,继续治疗 已无意义?() A. 四肢冰冷,血压测不到,脉搏测不到 B. 大脑功能停止,电波消失 C. 心跳、呼吸停止 D. 脑电波消失 E. 全脑功能永久性停止

4.大量丢失小肠液首先出现的水电解质紊乱,多见的是() A. 高渗性脱水 B. 低渗性脱水 C. 等渗性脱水 D. 低钠血症 E. 高钾血症 A5. 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时首先通过什么调节水钠平衡?() A. ADH B. 血管内外钠交换 C. 醛固酮 D. 心钠素 E. 细胞内外钠交换 6. 最易出现休克倾向的水电解质紊乱是() A. 高血糖致低钠血症 B. 低钾血症 C. 等渗性脱水 D. 高渗性脱水 E. 低渗性脱水 7. 低钾血症最常见原因是() A. 摄入钾不足 B. 细胞外钾转移进入细胞内 C. 经肾丢失钾 D. 经胃肠道丢失钾 E. 经皮肤丢失钾 8.下列哪个不会引起脑细胞水肿?() A. ADH分泌异常增多症 B. 呼吸衰竭 C. 脑缺氧 D. 正常人一次饮水3000ml E. 肝性脑病 9. 用钙盐治疗高钾血症的作用机制是()

A. 提高心肌阈电位和动作电位2期钙内流 B. 使血钾向细胞内转移 C. 使血钠向细胞内转移 D. 改变血液pH使钾降低 E. 促进钾在肠及肾排出 10. 酮症酸中毒时,机体可出现() A. 细胞内K+释出,肾内H+-Na+交换↓ B. 细胞内K+释出,肾内H+-Na+交换↑ C. 细胞外K+内移,肾内H+-Na+交换↓ D. 细胞外K+内移,肾内H+-Na+交换↑ E. 细胞外K+内移,肾内K+-Na+交换↓ 11. 从动脉抽取血样后如不与大气隔绝,下列哪项指标将会受到影响() A. SB B. AB C. BE D. AG E. BB 12. 组织细胞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必须处于(c )

病理生理学大题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 七、简答题 1.病理生理学总论的研究范畴是什么 [答题要点]主要研究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普遍规律。 2.什么叫基本病理过程 [答题要点]基本病理过程又称典型的病理过程,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3.什么是病理生理学各论 [答题要点]各论又称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主要叙述几个主要系统的某些疾病在发生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病理过程,如心衰、呼衰、肾衰等。 论述题 1.病理生理学研究的范畴是什么?病理生理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题要点]病理生理学研究的范畴很广,包括:①病理生理学总论;②典型病理过程;③各系统的病理生理学;④各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和⑤分子病理学。 我国病理生理学目前的教学内容是研究疾病共性的规律,仅包括病理生理学总论、病理过程及主要系统的病理生理学。 2.为什么说医学研究单靠临床观察和形态学研究是有局限性的?试举例说明。 [答题要点]①临床观察与研究以不损害病人健康为前提,故有局限性;②形态学研究一般以病理标本和尸体解剖为主,难以研究功能和代谢变化。 举例:休克的微循环学说、肿瘤癌基因研究、酸碱失衡的血气分析等。3.为什么说病理生理学的发展是医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答题要点]①19世纪已有实验病理学的诞生,已认识到研究疾病功能和代谢变化的重要性;②20世纪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推动了医学研究;③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随着人类基因谱的破译,必将进一步研究疾病的基因表达和基因功能,这一任务也必然会落在病生工作者身上. 第二章疾病概论 七、简答题 1.举例阐明遗传性因素和先天性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答题要点]遗传性因素:①由于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直接引起疾病遗传因素,如血友病;②遗传易感性,如糖尿病。先天性因素:指能损害胎儿的有害先天因素,如先天性心脏病。 2.判断脑死亡有哪些标准 [答题要点]①不可逆的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②呼吸停止,进行15分钟人工呼吸仍无自主呼吸;③颅神经反射消失;④瞳孔散大或固定;⑤脑电波消失;⑥脑血循环完全停止。 3.什么是疾病?试举例说明 [答题要点]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举例:以感冒为例,它常发生在机体疲劳、受凉以后,感冒病毒侵入机体,对机体造成损害,与此同时体内出现免疫反应加强等抗损伤反应,临床上出现咽

病理生理学试题 及答案交

15级护理《病理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专业、学号。 2.在试题后答题,写在其它处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内生致热原: 2.代谢综合征: 3.发绀: 4.应激: 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发热是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___________而引起的___________体温升高。 2.低渗性脱水的特点是失Na+___________失水,伴有细胞外液量___________。 3.烧伤性休克的发生早期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关,晚期可继发___________发展为败血症休克。 4.等渗性脱水时,未经及时处理,可转变为___________性脱水,如只给病人补水而未补盐,则可转变为___________性脱水。 5.右心衰主要引起___________水肿,其典型表现是___________水肿。 6.内生致热原的效应部位是___________,它的作用使___________上移。 7.等压点是指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相等。 8.呼吸衰竭可引起右心___________即导致___________心脏病。 9.休克Ⅰ期,液体是从___________进入___________。休克Ⅱ期,液体从___________进入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20分,每题1分) 1.组织间液和血浆所含溶质的主要差别是 A、Na+ B、K+ C、有机酸 D、蛋白质 2.对高渗性脱水的描述,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高热患者易于发生 B、口渴明显 C、脱水早期往往血压降低 D、尿少、尿比重高 3.某患者做消化道手术后,禁食三天,仅静脉输入大量5%葡萄糖液,此患者最容易发生的电解质紊乱是 A、低血钠 B、低血钙 C、低血磷 D、低血钾 4.下列哪项不是组织间液体积聚的发生机制? A、毛细血管内压增加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D、微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5.高钙血症患者出现低镁血症的机制是 A、影响食欲使镁摄入减少 B、镁向细胞内转移 C、镁吸收障碍 D、镁随尿排出增多 6.血液性缺氧的血氧指标的特殊变化是 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 B、动脉血氧含量下降 C、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D、动脉血氧容量降低 7.急性低张性缺氧时机体最重要的代偿反应是 A、心率加快 B、心肌收缩性增强 C、肺通气量增加 D、脑血流量增加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5发热

第六章发热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人体最重要的散热途径是 A.肺 B.皮肤 C.尿 D.粪 E.肌肉 [答案] B 2.发热是体温调定点 A.上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B.下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C.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E.不变,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答案] A 3.关于发热本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体温超过正常值 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 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 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 [答案] D 4.下列哪种情况体温升高属于发热?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急性肺炎

C.环境高温 D.妇女月经前期 E.先天性汗腺缺乏 [答案] B 5.下列哪种情况下的体温升高属于过热? A.妇女月经前期 B.妇女妊娠期 C.剧烈运动后 D.流行性感冒 E.中暑 [答案] E 6.下列哪种物质是发热激活物? E抗原抗体复合物 [答案] E 7.下列哪种物质是血液制品和输液过程的主要污染物? A.内毒素 B.外毒素 C.血细胞凝集素 D.螺旋体 E.疟色素 [答案] A 8.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发热激活物? A.尿酸结晶

B.流感病毒 C.螺旋体 D.抗原抗体复合物 E.白细胞致热原 [答案] E 9.引起发热最常见的病因是 A.变态反应 B.病毒感染 C.细菌感染 D.恶性肿瘤 E.无菌性炎症 [答案] C 10.下列哪种物质属于内生致热原? A.革兰阳性菌产生的外毒素 B.革兰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 C.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D.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产物 E.巨噬细胞被激活后释放的IL-1 [答案] E 11.发热激活物引起发热主要是 A.激活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 B.促进产EP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 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D.刺激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 E.加速分解代谢使产热增加 [答案] B 12.不产生内生致热原的细胞是

病理生理学试题 及答案

精品文档 . 15级护理《病理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专业、学号。2.在试题后答题,写在其它处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内生致热原: 2.代谢综合征: 3.发绀: 4.应激: 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发热是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___________而引起的___________体温升高。 2.低渗性脱水的特点是失Na+___________失水,伴有细胞外液量___________。 3.烧伤性休克的发生早期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关,晚期可继发___________发展为败血症休克。 4.等渗性脱水时,未经及时处理,可转变为___________性脱水,如只给病人补水而未补盐,则可转变为___________性脱水。 5.右心衰主要引起___________水肿,其典型表现是___________水肿。 6.内生致热原的效应部位是___________,它的作用使___________上移。 7.等压点是指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相等。 8.呼吸衰竭可引起右心___________即导致___________心脏病。 9.休克Ⅰ期,液体是从___________进入___________。休克Ⅱ期,液体从___________进入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20分,每题1分) 1.组织间液和血浆所含溶质的主要差别是 A、Na+ B、K+ C、有机酸 D、蛋白质 2.对高渗性脱水的描述,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高热患者易于发生 B、口渴明显 C、脱水早期往往血压降低 D、尿少、尿比重高 3.某患者做消化道手术后,禁食三天,仅静脉输入大量5%葡萄糖液,此患者最容易发生的电解质紊乱是 A、低血钠 B、低血钙 C、低血磷 D、低血钾 4.下列哪项不是组织间液体积聚的发生机制? A、毛细血管内压增加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D、微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5.高钙血症患者出现低镁血症的机制是 A、影响食欲使镁摄入减少 B、镁向细胞内转移 C、镁吸收障碍 D、镁随尿排出增多 6.血液性缺氧的血氧指标的特殊变化是 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 B、动脉血氧含量下降 C、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D、动脉血氧容量降低 7.急性低张性缺氧时机体最重要的代偿反应是 A、心率加快 B、心肌收缩性增强 C、肺通气量增加 D、脑血流量增加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分数 评分人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A型题 1.病理生理学是 A.以动物疾病模型阐述人类疾病规律的学科 D.解释临床症状体征的桥梁学科 B.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 E.多种学科综合解释疾病规律的边缘学 C.从形态角度解释病理过程的学科科 [答案]B [题解]病理生理学属病理学范畴,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 2.病理生理学主要教学任务是讲授 A.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 D.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 B.动物身上复制的人类疾病过程 E.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及其机理解释 C.临床诊断治疗的理论基础 [答案]D [题解]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共同规律和机制,也研究各种疾病的特殊规律和机制。但病理生理学的教学任务是讲授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共同规律)。 3.病理生理学大量研究成果主要来自 A.流行病学调查 D.推理判断 B.动物实验研究 E.临床实验研究 C.临床观察病人 [答案]B [题解]病理生理学研究成果可来自动物实验、临床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等,但主要来自动物实验。 4.不同疾病过程中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性改变称为 A.病理状态 D.病理障碍 B.病理过程 E. 病理表现 C.病理反应 [答案]B [题解]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变化,又称基本病理过程。 5.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 A.诊断疾病

D.研究疾病的归转 B.研究疾病的表现 E.探索治疗疾病的手段 C.揭示疾病的机制与规律 [答案]C [题解]病理生理学属于病理学范畴,主要从功能和代谢角度揭示疾病的机制与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 6.下列哪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 A、缺氧 B、创伤性休克 C、酸碱平衡紊乱 D、呼吸衰竭 E、水肿 [答案]D [题解]呼吸衰竭属于临床综合征,不是病理过程。 二、名词解释题 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 [答案] 属于病理学范畴,是从功能、代谢的角度来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学科。 2.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 [答案] 存在于不同疾病中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与形态结构的变化。 3.综合征(syndrome) [答案] 在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成套的有内在联系的体征和症状,称为综合征,如挤压综合征、肝肾综合征等。 4.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答案] 在动物身上复制与人类疾病类似的模型,这是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 三、简答题 1.病理生理学总论的研究范畴是什么 [答题要点]主要研究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普遍规律。 2.什么叫基本病理过程 [答题要点]基本病理过程又称典型的病理过程,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3.什么是病理生理学各论 [答题要点]各论又称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主要叙述几个主要系统的某些疾病在发生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病理过程,如心衰、呼衰、肾衰等。 四、论述题 1.病理生理学研究的范畴是什么?病理生理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题要点]病理生理学研究的范畴很广,包括:①病理生理学总论; ②典型病理过程;③各系统的病理生理学;④各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和⑤分子病理学。 我国病理生理学目前的教学内容是研究疾病共性的规律,仅包括病理生理学总论、病理过程及主要系统的病理生理学。 2.为什么说医学研究单靠临床观察和形态学研究是有局限性的?试举例说明。 [答题要点]①临床观察与研究以不损害病人健康为前提,故有局限性;②形态学研究一般以病理标本和尸体解剖为主,难以研究功能和代谢变化。 举例:休克的微循环学说、肿瘤癌基因研究、酸碱失衡的血气分析等。 五、判断题 1.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

水泥工艺学重点知识

1、耐久性:硬化水泥石结构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长期保持稳定质量和使用功能的性质称为。耐久性的因素:抗渗性,抗冻性,对环境介质的抗蚀性,碱集料反应等。 2、什么叫硅酸盐水泥熟料:凡以适当成分的生料烧至部分熔融,所得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产物。 3、无机胶凝材料分哪几类?具体包括哪些材料? 无机胶凝材料按其硬化条件的不同又可分为气硬性和水硬性两类。只能在空气中硬化,也只能在空气中保持和发展其强度的称气硬性胶凝材料,如石灰、石膏和水玻璃等;既能在空气中,还能更好地在水中硬化、保持和继续发展其强度的称水硬性胶凝材料,如各种水泥。气硬性胶凝材料一般只适用于干燥环境中,而不宜用于潮湿环境,更不可用于水中。 4、水泥指凡细磨成粉末状,加入适量水后成为塑性浆体,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并能将砂石等散粒或纤维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的水硬性胶凝材料。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分两种类型:不掺加混合材料的称为I类硅酸盐水泥,代号·PI。在粉磨时掺加不超过水泥质量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混合材的称为II类硅酸盐水泥,代号P·II。 5、通用水泥有七大品种: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石灰石硅酸盐水泥。其中硅酸盐水泥生产量大、使用面最广,是重要的建筑和工程材料。 6、硅酸盐水泥用代号P.I或代号P.1I表示,它的基本组分材料是硅酸盐水泥熟料、混合材料(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石膏。硅酸盐水泥熟料是一种由主要含CaO、SiOz、Al203、Fe203的原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磨成细粉(生料)烧至部分熔融,所得以主要矿物为C3S、C2S、C3A、C4AF,另外还有少量的游离氧化钙(CaO)、方镁石(即结晶氧化镁)、含碱矿物以及玻璃体等成分的水硬性胶凝物质。混合材料是用以改善水泥性能、调节水泥标号、提高水泥产量的矿物质材料,如粒化高炉矿渣、石灰石等。石膏是用作调节水泥凝结时间的组分,是缓凝剂;同时适量的石膏也可以提高水泥的强度。 7、分解窑分为预热、分解、烧成三个带。 8、高炉矿渣的质量评定有哪些?化激发强度学成分分析评定,试验法. 游离氧化钙类型:二次游离氧化钙:未经过高温死烧,结构疏松多孔,对安定性不大影响。一次游离氧化钙: 9、水泥熟料哪些矿物同质多晶:C3S,C2S………C2S粉 10、凝结时间:水泥凝结时间是水泥从加水开始到失去流动性,从可塑状态发展到固体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凝结时间分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初凝时间:水泥从加水开始到标准稠度净浆失去流动性并开始失去塑性的时间;终凝时间:水泥从加水开始到标准稠度净浆完全失去塑性,开始产生机械强度的时间。(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6.5h,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10h。) 11、不溶物指水泥经酸和碱处理,不能被溶解的残留物。其主要成分是结晶SiO2, 其次是R2O3(指Al2O3、Fe2O3),是水泥中的非活性组分之一。 I型硅酸盐水泥中不溶物不得超过0.75%,II型硅酸盐水泥中不溶物不得超过1.5%。 12、烧失量烧失量是指水泥在950~1000℃高温下煅烧失去的质量百分数。 I型硅酸盐水泥中烧失量不得大于3.0%。II型硅酸盐水泥中烧失量不得大于3.5%。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烧失量不得大于5.0%。 13、细度:细度即水泥的粗细程度,通常用比表面积或筛余百分数表示。水泥细度过粗,不利于水泥活性的发挥;而细度过细时需水量增加,粉磨电耗增加。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大于300m2/kg,普通水泥80μm方孔筛筛余不得超过10.0%。

病理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病理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病理生理学试题与解析 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 答案: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在医学教育中,它是一门医学基础理论课。它的任务是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2.基本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 答案: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如: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发热、休克等。 二.单项选择题1.病理生理学是一门 A.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学科。B.探明疾病的发生机制与规律的学科。C.研究疾病的功能、代谢变化的学科。D.描述疾病的经过与转归的学科。答案:(B). 2.病理生理学的最根本任务是 A.观察疾病时机体的代偿与失代偿过程。B.研究各种疾病是如何发生发展的。C.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D.描述疾病的表现。答案:(C). 三.多项选择题1.病理生理学是一门 A.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B.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学科。 C.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与规律的学科。 D.医学基础理论学科。答案:(A、B、C、D)2.基本病理过程是 A.可以出现在不同疾病中的相同反应。B.指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C.可以在某一疾病中出现多种。D.指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答案:(A、C) 1 病理生理学试题与解析 四.判断题 1.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明确疾病发生的可能机制。答案:(×) 2.基本病理过程是指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答案:(×) 五.问答题 如何学好病理生理学并成功用于临床实践?答案要点: 病理生理学与生物学、遗传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解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生物物理学等各医学基础学科密切相关。基础学科的发展促进了病理生理学的发展。为了研究患病机体复杂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其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必须运用有关基础学科的理论、方法。作为一名

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慢性肾功能不全时,最能反映肾功能的指标是(E ) (A)血浆尿素氮(B)血浆尿酸氮(C)血浆肌酐 (D)高血钾程度(E)内生肌酐清除率 2.使肾动脉灌注压下降的全身血压是(D ) (A)低于40mmHg (B)低于50mmHg (C)低于70mmHg (D)低于80mmHg (E)低于90mmHg 3.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最严重的并发症是(E ) (A)代谢性酸中毒(B)水中毒(C)氮质血症 (D)高镁血症(E)高钾血症 4.肝性脑病常见的诱因是(D ) (A)胃肠内含氮物质增多(B)糖类摄入增多(C)脂肪摄入增多 (D)上消化道大出血(E)肠道内细菌活动增多 5.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E ) (A)影响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及传导功能(B)使乙酰胆碱产生过多 (C)使脑干网状结构不能正常活动(D)使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减弱 (E)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 6.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C ) (A)酸中毒(B)氮质血症(C)循环衰竭 (D)脑出血(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7.低钾血症时可出现(C ) (A)正常性酸性尿(B)正常性碱性尿(C)反常性酸性尿 (D)反常性碱性尿(E)中性尿 8.临床上对有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的患者原则上给予(E ) (A)高渗氯化钠(B)10%葡萄糖液(C)低渗氯化钠 (D)50%葡萄糖液(E)等渗氯化钠 9.过量的胰岛素引起低血钾的机制是(C ) (A)醛固酮分泌过多,促进肾排钾增多 (B)肾小管远端流速增多,使肾重吸收钾减少 (C)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 (D)钾摄入不足 (E)腹泻导致失钾过多 10.水肿时产生水钠潴留的基本机制是(E ) (A)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加(B)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 (C)淋巴回流障碍(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E)肾小球-肾小管失平衡 11.某患者术后禁食三天,仅从静脉输入大量的5%的葡萄糖液维持机体需要,此患者最容易发生(B )(A)高血钾(B)低血钾(C)高血钠 (D)低血钠(E)低血钙 12.缺血-再灌注损伤最常见于(A ) (A)心肌(B)脑(C)肾(D)肠(E)肝 13.心肌顿抑的最基本特征是缺血-再灌注后(D ) (A)心肌细胞坏死(B)代谢延迟恢复(C)不可逆性结构损伤(D)收缩功能延迟恢复 (E)心功能立即恢复

《病理生理学》习题集-人卫第8版(精心整理)

---------------------------------------------------------------最新资料推荐------------------------------------------------------ 《病理生理学》习题集-人卫第8版(精心整理) 《病理生理学》习题集-人卫第 8 版(精心整理) 普通高等 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E.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b ) 3.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 A.临床观察 B.动物实验 C.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D.疾病的分子和基因诊 断 E.形态学观察二、问答题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基 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病理生理学第 8 版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 1.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 ( c) 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D.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 科学 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 2. 疾病概论主要论述 (a ) A.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B. 疾病的 原因与条件 C. 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 D. 疾病中各种 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 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2.什么是循证医学?【答】所谓循证医学主要是指一切医 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的科学成果为依据,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也必 须遵循该原则,因此病理生理学应该运用各种研究手段,获取、分析 和综合从社会群体水平和个体水平、器官系统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 1 / 20

最新病理生理学期末试题(含答案)

病理生理学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1、组织间液和血浆所含溶质的主要差别是 A、Na+ B、K+ C、有机酸 D、蛋白质 2、低渗性脱水患者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A、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血浆 C、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组织间液 D、细胞外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内液 3、对高渗性脱水的描述,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高热患者易于发生 B、口渴明显 C、脱水早期往往血压降低 D、尿少、尿比重高 4、某患者做消化道手术后,禁食三天,仅静脉输入大量5%葡萄糖液,此患者最容易发生的电解质紊乱是 A、低血钠 B、低血钙 C、低血磷 D、低血钾 5、各种利尿剂引起低钾血症的共同机理是 A、抑制近曲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 B、抑制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重吸收 C、通过血容量的减少而导致醛固酮增多 D、远曲小管Na+-K+交换增强 6、下列哪项不是组织间液体积聚的发生机制? A、毛细血管内压增加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D、微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7、高钙血症患者出现低镁血症的机制是 A、影响食欲使镁摄入减少 B、镁向细胞内转移 C、镁吸收障碍 D、镁随尿排出增多 8、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上腹部不适呕吐急诊入院,血气检测表明PH7.39, PaCO 25.9Kpa(43.8mmHg),HCO 3ˉ26.2mmol/L,Na+142mmol/L,Clˉ96.5mmol/l,可判定该患者有 A、正常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B、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C、正常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D、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9、血浆【HCO 3ˉ】代偿性增高可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D、慢性呼吸性碱中毒 10、严重的代谢性碱中毒时,病人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 A、脑内H+含量升高 B、脑内儿茶酚胺含量升高 C、脑内r-氨基丁酸含量减少 D、脑血流量减少 11、血液性缺氧的血氧指标的特殊变化是 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 B、动脉血氧含量下降 C、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D、动脉血氧容量降低 12、急性低张性缺氧时机体最重要的代偿反应是 A、心率加快 B、心肌收缩性增强 C、肺通气量增加 D、脑血流量增加 13、下述哪种不属于内生致热原 A、干扰素 B、淋巴因子 C、肿瘤坏死因子 D、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14、发热激活物的作用部位是 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B、产印细胞 C、淋巴细胞 D、血管内皮细胞 15、下列哪项是DIC的直接原因

病理生理学试卷及答案完整版本

《病理生理学》试卷(A)文都考研 一、选择题(1-25题为A型,26-30题为X型,每小题1分,共30分。请 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A型) 1. 病理生理学大量研究成果主要来自(b ) A. 流行病学调查 B. 动物实验研究 C. 临床观察病人 D. 推理判断 E. 临床实验研究 A2. 能引起疾病并赋予其特征性、决定其特异性的因素称为( d ) A. 疾病的原因 B. 疾病的条件 C. 疾病的诱因 D. 疾病的内因 E. 疾病的外因 3. 按目前有关死亡概念,下列哪种情况意味着人的实质性死亡,继续治疗 已无意义?(e ) A. 四肢冰冷,血压测不到,脉搏测不到 B. 大脑功能停止,电波消失 C. 心跳、呼吸停止

D. 脑电波消失 E. 全脑功能永久性停止 4. 大量丢失小肠液首先出现的水电解质紊乱,多见的是(c) A. 高渗性脱水 B. 低渗性脱水 C. 等渗性脱水 D. 低钠血症 E. 高钾血症 A5. 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时首先通过什么调节水钠平衡?( b ) A. ADH B. 血管内外钠交换 C. 醛固酮 D. 心钠素 E. 细胞内外钠交换 6. 最易出现休克倾向的水电解质紊乱是(e) A. 高血糖致低钠血症 B. 低钾血症 C. 等渗性脱水 D. 高渗性脱水 E. 低渗性脱水 7. 低钾血症最常见原因是(d) A. 摄入钾不足 B. 细胞外钾转移进入细胞内 C. 经肾丢失钾 D. 经胃肠道丢失钾 E. 经皮肤丢失钾 8.下列哪个不会引起脑细胞水肿?d() A. ADH分泌异常增多症 B. 呼吸衰竭 C. 脑缺氧 D. 正常人一次饮水3000ml E. 肝性脑病 9. 用钙盐治疗高钾血症的作用机制是( a ) A. 提高心肌阈电位和动作电位2期钙内流 B. 使血钾向细胞内转移 C. 使血钠向细胞内转移

《水泥工艺学》复习题及答案

水泥工艺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12分) 1、水泥安定性:标志水泥在凝结硬化后是否会因体积膨胀、开裂或弯曲而造成结构破坏。 2、矿化剂:一些外加物质在煅烧过程中加速熟料矿物的形成,而本身不参加反应或只参加中间物的反应 3、硬化:水泥加水拌和到水泥浆完全失去可塑性,并产生一定的机械强度。 一、填空题:(39分) 1、煤的工业分析项目包括,,,,四项总和为。 2、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的称为硅酸盐矿物称为熔剂矿物。 3、硅酸盐水泥的强度主要是由、、三种水化产物提供的。 4、影响水泥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及。 5、硅酸盐水泥熟料主要由四种氧化物组成,通常在熟料中占以上。 6、水泥按其用途和性能分为、、等三类。 7、道路水泥中铝酸三钙的含量,铁铝酸四钙的含量。 8、窑外分解窑熟料中f—CaO含量的控制指标是。 9、生料磨配料一般有和两种,新型干法厂采用的是,其特点是 。 10、水泥生产中石膏可以有三种用途,和。 11、窑外分解窑入窑碳酸盐分解率一般为,入窑物料的煅烧经历了、、、四个

过程。 12、目前水泥企业最常用的铁质校正原料是,俗称,它是经过煅烧脱硫后的工业废渣。 13、原料预均化的原理可概括为,一般变异系数为时应考虑原料的预均化。 14、石灰石原料进厂后,每批都应进行、含量的测定,或作。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0分) 1、矿渣水泥中粒化高炉矿渣的掺量使20~40%。 () 2、熟料石灰饱和系数越高,熟料质量越好,在生产中应尽可能提高熟料的石灰饱和系数。 () 3、慢冷时,熟料中C3A、C3S的含量高。 () 4、在矿渣硅酸盐水泥的技术要求中有:水泥中MgO的含量不得超过5% ,SO3 含量不得大于4.0% 。 () 5、水泥的耐久性主要决定于水化产物中氢氧化钙的含量。 () 6、某厂生产一编号的水泥各龄期的强度都符合国家标准对该标号水泥所规定的 指标,但富裕强度不够,也可算是合格产品。 () 7、熟料易结大块主要是由于液相多和AL203含量高造成的。 () 8、快凝和假凝这两种不正常的凝结现象,主要是由于水泥中石膏掺量过多或过 少造成的。 ()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1绪论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A型题 1. 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是 A. 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B. 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C. 患病机体形态结构变化的科学 D. 患病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E. 疾病的表现及治疗的科学 [ 答案 ]D 2. 病理生理学总论内容是 A .讨论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 B.讨论典型病理过程 C.研究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和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D .单纯讨论疾病的概念 E .讨论系统器官的总体改变 [ 答案 ] A 3. 基本病理过程是指 A . 讨论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 B . 讨论典型病理过程 C . 研究某个系统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D . 单纯讨论疾病的概念 E . 讨论系统器官的总体改变 [ 答案 ] B 4. 病理生理学各论是指 A . 讨论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 B . 讨论典型病理过程 C . 研究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D . 单纯讨论疾病的概念 E . 讨论系统器官的病理生理学 [ 答案 ] E 5. 下列哪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 A. 发热 B. 水肿 C. 缺氧 D. 心力衰竭 E. 代谢性酸中毒 [ 答案 ]D 6. 病因学的研究是属于 A . 病理生理学总论内容 B . 基本病理生理过程内容

C . 病理生理学各论的内容 D . 疾病的特殊规律 E.研究生物因素如何致病 [答案]A 7. 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主要手段是 A . 病人 B.病人和动物 C .疾病 D .动物实验 E . 发病条件 [ 答案 ]D B型题 A. 各个疾病中出现的病理生理学问题 B. 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病理变化 C. 疾病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 D. 重要系统在不同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 E. 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机制 8. 各系统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的是 9. 基本病理过程主要研究的是 10. 疾病概论主要研究的是 [ 答案 ]8D 9B 10C C型题 A. 呼吸功能衰竭 B.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1. 基本病理过程包括 12. 系统病理生理学包括 [ 答案 ]11B 12A 二、填空题 1. 病理生理学总论,又称疾病 _________ 。 [ 答案 ] 概论 2. 基本病理过程,又称________ 。 [ 答案 ] 典型病理过程 3. 病理生理学各论,又称_________ 。 [ 答案 ] 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 4. 病理生理学是着重从________ 和________ 角度研究患病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制科学。 [ 答案 ] 功能代谢 5. 疾病概论主要包括________ 和_______ 两部分。 [ 答案 ] 病因学发病学 6. 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 _____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_ 的变化。 [ 答案 ] 功能代谢结构

《病理生理学》试卷及答案

《病理生理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慢性肾功能不全时,最能反映肾功能的指标是() (A)血浆尿素氮(B)血浆尿酸氮(C)血浆肌酐 (D)高血钾程度(E)内生肌酐清除率 2.使肾动脉灌注压下降的全身血压是() (A)低于40mmHg (B)低于50mmHg (C)低于70mmHg (D)低于80mmHg (E)低于90mmHg 3.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代谢性酸中毒(B)水中毒(C)氮质血症 (D)高镁血症(E)高钾血症 4.肝性脑病常见的诱因是() (A)胃肠内含氮物质增多(B)糖类摄入增多(C)脂肪摄入增多 (D)上消化道大出血(E)肠道内细菌活动增多 5.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 (A)影响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及传导功能(B)使乙酰胆碱产生过多 (C)使脑干网状结构不能正常活动(D)使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减弱 (E)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 6.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 (A)酸中毒(B)氮质血症(C)循环衰竭 (D)脑出血(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7.低钾血症时可出现() (A)正常性酸性尿(B)正常性碱性尿(C)反常性酸性尿 (D)反常性碱性尿(E)中性尿 8.临床上对有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的患者原则上给予() (A)高渗氯化钠(B)10%葡萄糖液(C)低渗氯化钠 (D)50%葡萄糖液(E)等渗氯化钠 9.过量的胰岛素引起低血钾的机制是() (A)醛固酮分泌过多,促进肾排钾增多 (B)肾小管远端流速增多,使肾重吸收钾减少 (C)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 (D)钾摄入不足 (E)腹泻导致失钾过多 10.水肿时产生水钠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A)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加(B)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 (C)淋巴回流障碍(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E)肾小球-肾小管失平衡 11.某患者术后禁食三天,仅从静脉输入大量的5%的葡萄糖液维持机体需要,此患者 最容易发生() (A)高血钾(B)低血钾(C)高血钠 (D)低血钠(E)低血钙 12.缺血-再灌注损伤最常见于() (A)心肌(B)脑(C)肾(D)肠(E)肝 13.心肌顿抑的最基本特征是缺血-再灌注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