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法中的结构和章法美

书法中的结构和章法美

书法中的结构和章法美
书法中的结构和章法美

书法中的结构和章法美

书法中的结构和章法美书法美的形式还包括结体、章法。在传统书法创作领域里,线条结构的空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结字,即作品中每一个汉字的形式构成。二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章法。除此之外,对空白的认识与强调在新时期的书法创作用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意义。书法的结字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个汉字的独立构造。篆、隶、楷及其有些平板的行草书,作者在营构空间时,较少考虑字与字的因果关系,而只用以一种恒常的方法。这类结字,如果其线条没有个性风格,则极易与美术字相类似,缺少生命气息。另一类是既具有独立的形式,又受制于整个空间的安排即每个单位汉字,必须是整幅作品有机生命的一部分,它的大小、方圆、疏密必然有其特定的意义。结字的形式何以体现出生命感?其实,疏密、虚实、方圆、大小、离合、巧拙皆自然阴阳的化生,皆生命的辩证。但何处疏、何处密、何处虚、何处实、何处方、何处圆又没有一定的定式。在字体衍变过程中,那些尚没有稳定模式的过渡性字体,常常成为人们取法的对象。而客观上己经定局的字体,则除了可以作为人们的功能训练外,却较难作为书家创作的参照。篆书中如宋代徐铉翻摹李斯的小篆《峄山碑》,(图6)。隶书如《张景碑》、《史晨碑》。楷书如欧阳询、柳公权,行书如赵孟頫、董其昌他们的结字多趋一式,平板无奇。相反,历代碑帖中,散氏盘、毛公鼎等金文,秦诏版之类的篆书,隶书如《张迁碑》、《石门颂》(图7)结字变化无常。此所谓“反常合道”者是也。如果把它用在结字上,则是指真正具有生命活力的结字是超越常法的。结字作为一个生命体,又是整篇布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结字受制于整个空间的安排,它的一伸一缩,一偏一正,一开一合,都对全局关系重大。除此之外,章法还应包括笔势、行气等要素。笔势由用笔而生,看起来与整幅构图无关,但若笔势不顺,会导致整个生命的流通不畅。行气则由笔势、结字排列两相结合而生。由于书法一气呵成的时间特征,其章法的布置与绘画的构图又有所出入。绘画的构图可以是经营的,创作时基本能够对应的格式。书法的章法虽也可作事先构想,但在创作时因线条的惯性作用往往会改变初衷,这是由于线条与结字、章法有某种内在关联的缘故。章法的主要内容,指的是作品的总体形象塑造。书法艺术不仅仅只是把每个字写好的事情。但在许许多多的书法作品中,多是千篇一律的构图方式。实际上,历代的许多书法作品,由于书写时受某种实用目的的制约,在构图上不可能有一种纯艺术的想像。碑刻也好,信扎也好,诗文也好,总是用以惯常的格式。仅有极少数作品表现出有意无意的巧妙,成为千古名篇,如颜鲁公《祭侄稿》、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图8)至于明清盛行立轴时,虽然实用的目的已经减弱,并且可能已出于纯粹的欣赏,但章法的格式依旧显得单一。这一切都与传统以用笔为上的观念相关。中国的传统美学讲究自然,它有秩序,但决不是横平竖直的秩序,而是指变化符合道理。在书法章法中主要表现为疏与密、聚与散、粗与细、正与欹、静与动、虚与实、开与合等矛盾的对立统一。如传为颜真卿所书的《裴将军诗》(图9)表现正与欹、粗与细、聚与散、静与动,苏东坡《黄州寒食诗》表现疏与密、大与小,米芾《箧中帖》表现动与静,孙过庭《书谱》出现的聚与散,怀素《自叙帖》开与合等等。书法作品中的结体章法,是以笔墨点线巧妙地分割纸面的空白,使有墨处呈现出牵丝、仰俯、向背、疏密、长短、参差等变化之美;空白处浩渺无际,荡漾着一股灵虚之气,蕴涵着无穷的意象,使作品超越有形的形质,而进入一种无形的境界之中,它提供给欣赏者的是自由想象和驰骋情感的心理空间。意境之美作为书家和欣赏者共创的心灵空间,它的深度、高度都是广阔无垠、无穷无尽的。因此,它的审美时空具有无限性。如传为唐代书家张旭的狂草作品《古诗四首》(图10)其线条翻滚流转,左摇右荡,使字的结体纵横驰骋,虚实相生;其章法跌宕起伏,变幻莫测,满纸云烟。庄子以“庖丁解牛”的故事,展示了一个升华了的艺术境界,说明技近乎道,应依乎天理,顺应自然,方能“游刃有余”。可见,书家掌握精湛的艺术技巧是实现简逸玄淡的艺术符号的重要手段,技巧的实践是书家主体内在的

艺术思维活动外化为艺术作品的运作过程。气韵生动、意境深邃的书法作品离不开独具匠心的巧妙运筹,精湛的技巧是书家艺术成熟的标志。如唐代书家孙过庭笔法丰富,技巧精湛。其书法作品《书谱》笔画线条具有古朴自然、流畅飞动之美;结体变化自然,“违而不犯,和而不同”,[8]体现出毫无雕琢痕迹的质朴自然之美,书法艺术作品中的线条随着浓淡、干湿的墨色和轻重、疾涩的用笔变化,产生了俊秀潇洒、天真烂漫;平淡旷远、含蓄蕴籍的艺术美。例如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书法(图11),杂乱无章,不合章法之理;近人赵之谦、徐生翁的某些行草作品,构图奇险,却又平静舒心,即属大顺。章法中追求对比,目的在于形式的丰富。但对比须讲究呼应,如首行起始重、末尾轻,第二行则可起首轻、末尾重;首字上倾,接下去可正或下倾,参差行事就总体而言,呼应不能过分均衡,过分均衡则匠。书法艺术章法讲究虚实。虚实这对矛盾,虚处淡雅,实处充盈,这是一般的解释。而实处皆虚、虚处皆实,便是用反原则。章法营构中,萧疏清朗,并非似一盘散沙,而是实到虚境;墨色之外的空白,虚到无时,却是大有,无画处皆成妙境。就一般的感觉,多胜于少,有胜于无,繁胜于简,但倘能少胜于多、无胜于有、简胜于繁,说明此“少”、“无”、“简”已远远越出原本的意义,而且己经超越“多”、“有”、“繁”,到达“化”的境地。欣赏这样的作品如望海上蓬莱,月中桂子,展现的是一种神韵、一种境界,从中得到一种朦胧的享受。而这种感情和形象,往往不是凭语言就能完全表达清楚的,只能诉诸感觉。所以,在对艺术的审美欣赏中常常需要“心悟”,而不可“言传”。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复杂性,正是书法艺术抽象性的魅力所在。书法艺术浸透着书法家的思想感情,反映着作者的品格情趣,是一种表情的艺术。好的书法作品必定倾注着书家的内心情感。比如宋陆游作的《自书诗卷》(图12),作者那借酒助兴、尽忠报国的宿愿,欲试无路的悲愤都倾注到书法之中了。这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是抽象的,却能使情感表达的更加彻底。书法艺术对现实美的反映是靠点线和字形结构来完成的,它不需要像绘画那样具体地去描绘某一种事物。就是说书法艺术是抽象性质的形象,而不是照猫画虎。因此,书法艺术是无形与有形的统一,是不象形与象形的统一。这种抽象性,决定了它在反映现实事物的形态美方面,比其它具体描摹某种现实事物的艺术有更加自由的天地。章法就是一幅作品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是否疏密得当,大小相宜。一幅书法作品,则能表现顾盼有情、精神飞动、全章贯气的艺术效果。知书者观章见阵。章即章法,是欣赏书法艺术的总体表现;阵是布白,即书写以外的空白之处。就章法而言,一点乃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通篇结构,引领管带,首尾相应,一气呵成。布白则是翰墨尘点的反衬,构成整幅作品的有机组成部份。巧妙的布白能使通篇产生游龙出水,云烟飘动的效果。有意识地运用错落有致章法的书法如扬凝式的《神仙起居法》(图13)。《神仙起居法》全篇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势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充份表现了扬凝试书时快意、自得、激奋的心态。《神仙起居法》的章法运用时,宜注重以下三点:(1)参差变化。每行字数不一,字间疏密错落,。线条粗细浓淡多变,中间飞白频现,带有强烈的飞动感和弹性感。(2)牵丝映带。这幅狂草常见的字的单体结构被打破了,(3)欹侧救正。帖中常见数行字向一个方向渐渐偏离中线,而在不知不觉中又开始拉回来,得以救正,使欣赏者并不感觉突兀。

总体感觉

一、脱开中国传统美学的指导,引入理性的、逻辑的平面构成理论/视觉艺术等理论指导书法实践,书法就有被毁的危险;

二、但是,以中国传统美学为指导,引入理性的、逻辑的平面构成理论/视觉艺术等理论作为书法实践的“参考”,还是有价值的;

三、事实上,在中国传统中,从来就不缺乏隐藏着的平面构成理论/视觉艺术等理论,也一直被实践着,只是没有系统化而已。

硬笔书法的章法模板

硬笔书法的章法教案 所谓章法,就是指对一篇字的整体安排。懂得了执笔运笔,能写好一点一画;懂得了结体的规则,能写好一个个单独的字。但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们往往要把许多字写成一篇,因此就不仅单个的字要写得美观,还要使许多字组成的“篇”布局合理、和谐统一。这就是章法的问题。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初学写字的人有时单个字写得还不错,然而一旦成篇写却很糟糕,甚至显得整篇字都不好了。由此可见,章法是很重要的. 硬笔书法的章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为纵写,一为横写。纵写继承了毛笔书法的传统,仿佛毛笔书法的缩影,虽非本色,若能写得好,也别有情趣。横写是现代书写格式,来源于现代印刷形式,它具有时代特色,方便实用,是硬笔书法的本色格式。 现代横写格式 一、横写格式的要求 横写格式是运用最普遍的硬笔书法章法形式。通常人们记笔记、起草文稿、写信、做作业,都是用横写格式。因为横写格式来源于现代印刷形式,所以章法的安排,要注意参照现代印刷形式来写。 横写格式总的要求是: (1)字序由左到右,行序由上到下; (2)每一段的首行都要空两字,以表示段落分明; (3)句间要用标点符号断开,以便于识读; (4)标点符号宜小,要写在字的右下方,不能写在一行之首; (5)字距小,行距大,行间要清楚; (6)行首、行尾都要平齐,切忌前冲后缩; (7)使用简化字,避免繁体字,力求书写规范化; (8)每行字的重心都要始终贯串在字行的中心线上; (9)一篇字的字体要前后统一,不要开头工工整整,到后边却潦潦草草。 以上要求只是一般的要求。由于硬笔书法是一种手写体的艺术,既要方便书写,又要容易认读,同时还要把字写得规范美观,所以,在具体的章法上要根据具体的内容而变化用之,不能一成不变地生搬硬套。 按字行的排列形式分,硬笔书法横写式主要有横竖成行和横有行竖无列两种。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阅读理解及答案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阅读理解及 答案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唐代韩愈说张旭善草书,“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因而能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 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使写的字成为一种表现生命的艺术。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从中吸取对生命形象的构思,使“子”字有着鸟飞形象的暗示,成为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书法家要想使字表现生命,就要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许慎说:“书者,如也。”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但这里并不是完全像绘画那样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来表现的。 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使用毛笔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毛笔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及油画笔所不能比的。

正是这个特殊的工具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中国书法用笔有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各种区别,皆是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就像音乐运用少数的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的规律,构成千万乐曲一样。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说张芝学习草书之法,“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石涛《画语录》也说,“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但这里所说的一笔、一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而是如郭若虚所言,“自始及终,连绵相属,气脉不断”。中国书画家正是运用这一笔的点画,构成万千的艺术形象,创造中国特有的书画艺术。 中国书法从一笔入手,但一笔不能摄万象,须要变动而成八法,才能尽笔画的“势”,以反映物象里的“势”。这“永字八法”由“永”字的笔画而来,为侧(点)、勒(横)、努(直竖)、超(钩)、策(提)、掠(长撇)、啄(短撇)、磔(捺)。这些笔画,悬腕中锋,运全身之力以赴之,笔迹落纸,反映着生命的运动,显示着力量。点,不称点而称为侧,是说它的“势”,左顾右瞰,欹侧不平。卫夫人说“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一点之力真是石破天惊。横画称为“勒”,是说它的势,牵缰勒马,跃然纸上。书法的“美”就是势、是力、是虎虎有生气的节奏,它倾向于壮美。

书法作品章法与格式

书法作品章法与格式 格式与章法是书法创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作品是否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关键。格式与章法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到明朝中后期第一次出现了比较纯粹的赏玩意识,是在书法历经实用、雅玩(宋代手卷是其典型的反映)、赏玩过程基础上逐步提出来的。书法格式与文体有关,受载体形状所限,在进行实际创作之前已被固定。章法与格式有关,但不等于格式。一定的格式由不同的人以不同的书体书写,所表现的章法会各不一样。章法通常也在进行创作之前被确定,却常常又在瞬息的运动过程中无意识地发生着动态性的变化。- - - - 一、书法作品的格式- - 格式,也叫品式或幅式,即书法篇幅的规格形式。书法作品的格式大体上可以分为卷、轴、册、片四大类,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 (一)条幅- - 条幅指长方形的幅式作品,其长与宽悬殊比例比较大,亦称直幅或者立轴,通常将宣纸竖向对裁或将宣纸裁成长条形,装裱之后就成了“立轴”。- -

张业法书法作品

(二)屏条- - 屏条一般将宣纸竖向对裁,自上而下,从右而左,逐行书写。除独幅外,还可以多幅屏条成偶数排列起来合并为一件作品,但字体需要统一,一气呵成。也有的多幅屏条内容是独立的,但字体、风格需要统一。还有的多幅屏条书画结合,交相辉映。常见的有:四幅、六幅、八幅,多的有可能多达十幅、十二幅。- - 张振国书法作品 (三)对联- - 对联即因为书写中国独有的楹联文体而形成的特殊格式。普遍运用于春联的书写和传统建筑的庭柱之上,以及中堂画的两边。右为上联,左为下联。文字音律上平仄相对,书写时左右应有呼应之感。如果字数较多的长联,可以分行书写,上联自右向左排行、下联自左向右排行,这种长联称做龙门对。-

书法的章法布局

书法的章法布局 章法,篇章布局之法。一幅书法作品无论长短大小,都应是一个完美的整体,既要考虑字与字、行与行以及通篇的相互关系,又要考虑到幅式、题款、用印等的相互配合。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分行布白: 再好的书法作品,也是由一笔一画构成的,所谓:“集画成字,集字成行,集行成幅。”“布白”是研究字体结构组织的方法。布乃分布,白是空白。留白太多,字就稀疏散漫,太少则拥挤促迫,乱则失控,匀则平板失势。如何因势布局,就要看作者布白的技巧了。它应遵循以下五个基本原则: 1.因纸定字或因字定纸 指根据书写内容来选择纸张或根据纸张大小来选择内容,即看字纸何者为先,纸大字小白压黑,有空旷凋零之感,纸小字大而多则拥挤充塞。好的作品在字纸关系上应黑白相映,虚实相生,疏密相称。 2.格式适当 字数较多的横幅或立幅,不应四角齐平,可以实三虚一,即左下角空出几个字,其它三角可满而实,以虚实相生,黑白相间。左下角空字多少无定规,但篆、楷、隶等较规则字体最后一行不宜只写一个字,否则太显孤单,所谓“单字不成行。” 3.首字管领 唐代孙过庭言:“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首字有通领全篇的作用。一般来说,标准字体求匀,而行书、草书第一字应粗壮凝重,尾字也相应厚重,以达到首尾呼应的效果。 4.四边留白,行间透气

在纸上写一幅字,不能安排得顶天立地,拥塞不堪,应四边留白,宽窄适度,行间透气,不犯不离。在书写之前,先将纸的四边折出,在折框内安排书写内容,上留天,下留地,左右留边白,行间也要留出相应的空隙。 5.行列有序,行气贯通 可分为有行有列、有行无列两类: 有行有列适应于篆、隶、楷,讲究横有行,竖有列,每行每列字的中心都应相对并处在一条直线上。如果布字歪斜,偏离中心线,就会产生左右摇摆、黑白失调的感觉。由于字体的关系,一般要求楷字行列相等,篆书行宽列窄,隶书行窄列宽。 有行无列一般适应于行、草二体,但即使表面上看起来无行无列,也应行气贯通,浑然天成,不宜故作参差错落,曲折蛇行,使全篇行气割裂,杂乱无章。 二章法幅式: 书法作品常用章法式样有: 1、中堂, 中堂:以2×4尺宣纸为基本样式,四尺全纸竖式所写的是标准中堂,四尺横三开竖式是小中堂,另外还有六尺以上的大中堂,日本书道称之为大中小“画仙”。中国人将中堂一般悬挂于堂屋正中,同时还喜欢配以对联。 2、条幅, 条幅:作纵式窄长状的章法式样,叫条幅。以四尺纸论,竖式对开或三开、四开的都可以是条幅。中国人一般称竖式对开为“条幅”,横开为“斗方”,日本书道称为“四尺竖”、“半切”。 3、对联, 对联是汉语所造就的独特的文学体裁。它分上下两联,上联居右,称首联、出联,下联居左,称对联。文字不仅要字数相等,而且要词性相对,词意相对,平仄对仗。以四尺(或五尺、六尺、七尺)竖式对开两条各书一联,书写时首联宜略靠左,对联宜略靠右,以便落上下款(写在中心线亦可)。落双款时,上款题上联,下款题下联,上款勿太高,下款勿太低,以免使对联的对称美受到损害。 对联上下联书写两行以上者称龙门对,格式要求特殊,上联右起,下联左起,收尾居中,严格轴对称,上款题于上联之左,下联题于下联之右。 4、册页, 顾名思义是一册书。一页书的形式。其章法总规律与条幅、中堂大体相同 5、横披, 以条幅比例横式书写的,叫横披或横幅。字多者可以视为册页、斗方的延长,字数少者可视作榜书。 6、扇面,

解构主义与中国书法之美

外国建筑史论文——解构主义与中国书法之美 学校:南京工程学院 班级:建筑学121 指导老师:朱琦 姓名:丁刘雨 学号:214120115

解构主义是八十年代晚期才开始的后现代建筑的发展,而中国书法传承几千年,之所以可以将这两者相比较,是因为他们都是一种艺术形式,而艺术是没有国界的。 解构主义本是哲学范畴的现代思想,出现在建筑领域是由于屈米等人举办的“解构主义建筑”的作品展。解构主义是一个具有广泛批判精神和大胆创新姿态的建筑思潮,它不仅质疑现代建筑,还对现代主义之后已经出现的那些历史主义或通俗主义的思潮和倾向都持批判态度,并试图建立起关于建筑存在的方式全新思考。解构主义大胆向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提出质疑,他的“非理”的理论根据在于发现以往任何建筑理论及建立的秩序都有某种脱离时代的局限性,不能满足发展变化了的要求。 解构主义建筑是在80年代晚期开始的后现代建筑的发展。它的特别之处为破碎的想法,非线性设计的过程,有兴趣在结构的表面或和明显非欧几里得几何上花点功夫,形成在建筑学设计原则的变形与移位,譬如一些结构与大厦封套。大厦的完成视觉外观利用不可预料和受控纷乱描绘的刺激出现了无数的解构主义的"样式"。 书法是汉字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艺术,它与建筑的美好视觉形象有着亲密的联系。这种“美好视觉”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工艺美术字上,甚至是一种气韵生动、形神兼备、节奏化了的生命之“美”。从某种角度而言,书法的介入不仅从内容上深化了建筑的意境,而且从形式上起到了美化建筑意象的效果,对建筑文化品位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中国的书法有很多种,包括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小篆属古文字,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其中的楷书的规整就像结构主义的规整,该有的都有,多余的也不会因此而做出删减,这与解构主义是背道而驰的,解构主义的意义在于精简,绝不繁琐,草书常有略笔,造成字形残缺,这给观者留下心理完形的余地。草书则龙飞凤舞,灵活多变。将古今各体汉字加以比较,可以说存在一个解构过程,从今天的眼光看,草体书法简直可以称之为解构书法。 建筑是门抽象造型艺术,如何欣赏和理解它,也许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你可以体会它,感受它,但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清楚。建筑的功能在于它空的部分,实体的墙体并不能为我们所用,就如中国书法一样,虽然字的结构笔画很重要,但是有了留白的部分才能属于正在的字,因字由点画连贯穿插而成,点画的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虚实相生,才完成一个艺术品。空白处应当计算在一个字的造形之内,空白要分布适当,和笔画具同等的艺术价值。 大书家邓石如曾说书法要“计白当黑”,无笔墨处也是妙境呀!这也象一座建筑的设计,首先要考虑空间的分布,虚处和实处同样重要。中国书法艺术里这种空间美,在篆、隶、真、草、飞白里有不同的表现,尚待我们钻研;就象西方美学研究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建筑里那些不同的空间感一样。相传欧阳询的结体三十六法,是从真书的结构分析出字体美的构成诸法,一切是以美为目标。为了实现美,不怕依据美的规律来改变字形,就象希腊的建筑,为了创造美的形象,也改变了石柱形,不按照几何形学的线。 书法中的留白和建筑的空的部分由异曲同工之妙,字体结构的章法与建筑的结构也有不言而喻的关系,所以中国书法与建筑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书法是以笔画线条具有审美价值的。建筑也离不开线条的应用,她们都以在视觉上创造具艺术感染力的对象,来表现创造者的某种追求、情调和趣味。解构主义建筑体现了四维时

书法作品的格式与章法分析

书法作品的格式与章法 格式与章法是书法创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作品是否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关键。格式与章法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到明朝中后期第一次出现了比较纯粹的赏玩意识,是在书法历经实用、雅玩(宋代手卷是其典型的反映)、赏玩过程基础上逐步提出来的。书法格式与文体有关,受载体形状所限,在进行实际创作之前已被固定。章法与格式有关,但不等于格式。一定的格式由不同的人以不同的书体书写,所表现的章法会各不一样。章法通常也在进行创作之前被确定,却常常又在瞬息的运动过程中无意识地发生着动态性的变化。- 一、书法作品的格式- 格式,也叫品式或幅式,即书法篇幅的规格形式。书法作品的格式大体上可以分为卷、轴、册、片四大类,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一)条幅- 条幅指长方形的幅式作品,其长与宽悬殊比例比较大,亦称直幅或者立轴,通常将宣纸竖向对裁或将宣纸裁成长条形,装裱之后就成了“立轴”。- (二)屏条- 屏条一般将宣纸竖向对裁,自上而下,从右而左,逐行书写。除独幅外,还可以多幅屏条成偶数排列起来合并为一件作品,但字体

需要统一,一气呵成。也有的多幅屏条内容是独立的,但字体、风格需要统一。还有的多幅屏条书画结合,交相辉映。常见的有:四幅、六幅、八幅,多的有可能多达十幅、十二幅。- (三)对联- 对联即因为书写中国独有的楹联文体而形成的特殊格式。普遍运用于春联的书写和传统建筑的庭柱之上,以及中堂画的两边。右为上联,左为下联。文字音律上平仄相对,书写时左右应有呼应之感。如果字数较多的长联,可以分行书写,上联自右向左排行、下联自左向右排行,这种长联称做龙门对。- (四)横披- 横披指横幅作品,横长竖短。这种格式可以写少数字,自右而左写一行,也可以横式直写形成多行书长篇字。横披大的可用于建筑物上、大厅会议室中悬挂,小的可用于斋室居所布置。- (五)中堂- 因悬挂于厅堂正中央而得名,中堂的宽度与长度比例一般为一比二。常见的有长四尺、五尺、六尺等整张宣纸写成。内容可以写长诗或短文,或只写几个大字,甚至只写一个大字。- (六)斗方-

中国书法的线条、空间美

中国书法浅识及笔画——线条美 一、“书法”的再认识 (一)基本内涵 从狭义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书法己不仅仅限于使用毛笔和书写汉字,其内涵己大大增加。 (二)相关论述 1、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书法除了是“写字”,还是写志、写心、写情,写自然。。。等“如其志、如其学、如其人”——刘熙载 2、书法是由具有生命意味的笔画,线条、构成其基本语言单位的线条造型艺术、具有长、宽度乃至视觉深度、厚度的笔画线条,以其丰富的形式变化——大小、长短、刚柔、燥润及方圆、虚实、断连、收放等,构成一个个、一组组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充满诗情画意的汉字书法形象群,并由这些组像变化复合,而构成一曲视觉“乐音”的交响图。——郑晓华故有“无色而具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具有音乐的和谐——宗白华语 (三)书体 1、楷书——锺繇、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王羲之、虞世南、褚遂良及各魏碑等为代表 简史:锺繇的《宣示表》、《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可为代表作。观其特点,诚如翁方纲所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楷书至唐代,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大字《阴符经》、中唐的颜真卿——《勤礼碑》《颜氏家庙碑》等、晚唐的柳公权——《神策军》《玄秘塔碑》,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唐后,代表性的书家主要有赵孟頫——代表作有《玄妙观重修三门记》、《汲黯传》、《胆巴碑》《道德经》等。 2、隶书 简介: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隶书之名源于东汉。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 代表作:《张迁碑》、《曹全碑》《乙瑛碑》《礼器碑》《晨碑史》 3、行书 简介: 据张怀《书断》说:“行书者,乃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

书法中的结构和章法美

书法中的结构和章法xx 书法中的结构和章法美书法美的形式还包括结体、章法。在传统书法创作领域里,线条结构的空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结字,即作品中每一个汉字的形式构成。二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章法。除此之外,对空白的认识与强调在新时期的书法创作用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意义。书法的结字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个汉字的独立构造。篆、隶、楷及其有些平板的行草书,作者在营构空间时,较少考虑字与字的因果关系,而只用以一种恒常的方法。这类结字,如果其线条没有个性风格,则极易与美术字相类似,缺少生命气息。另一类是既具有独立的形式,又受制于整个空间的安排即每个单位汉字,必须是整幅作品有机生命的一部分,它的大小、方圆、疏密必然有其特定的意义。结字的形式何以体现出生命感?其实,疏密、虚实、方圆、大小、离合、巧拙皆自然阴阳的化生,皆生命的辩证。但何处疏、何处密、何处虚、何处实、何处方、何处圆又没有一定的定式。在字体衍变过程中,那些尚没有稳定模式的过渡性字体,常常成为人们取法的对象。而客观上己经定局的字体,则除了可以作为人们的功能训练外,却较难作为书家创作的参照。篆书中如宋代徐铉翻摹李斯的小篆《峄山碑》,(图6)。隶书如《张景碑》、《史晨碑》。楷书如欧阳询、柳公权,行书如赵孟頫、董其昌他们的结字多趋一式,平板无奇。相反,历代碑帖中,散氏盘、毛公鼎等金文,秦诏版之类的篆书,隶书如《张迁碑》、《石门颂》(图7)结字变化无常。此所谓“反常合道”者是也。如果把它用在结字上,则是指真正具有生命活力的结字是超越常法的。结字作为一个生命体,又是整篇布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结字受制于整个空间的安排,它的一伸一缩,一偏一正,一开一合,都对全局关系重大。除此之外,章法还应包括笔势、行气等要素。笔势由用笔而生,看起来与整幅构图无关,但若笔势不顺,会导致整个生命的流通不畅。行气则由笔势、结字排列两相结合而生。由于书法一气呵成的时间特征,其章法的布置与绘画的构图又有所出入。绘画的构图可以是经营的,创作时基本能够对应的格式。书法的章法虽也可作事先构想,但在创作时因线条的惯性作用往往会改变初衷,这是由于线条与结字、章法有某种内在关联的缘故。章法的主要内容,指的是作品的总体形象塑造。书法艺术不仅仅只是把每个字写好的事情。但在许许多多的书法作品中,多是千篇一律的构图方式。实际上,历代的许多书法作品,由于书写时受某种实用目的的制约,在构图上不可能有一种纯艺术的想 像。碑刻也好,信扎也好,诗文也好,总是用以惯常的格式。仅有极少数作品表现出有意无意的巧妙,成为千古名篇,如颜鲁公《祭侄稿》、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图8)至于明清盛行立轴时,虽然实用的目的已经减弱,并且可能已出于纯粹的欣赏,但

浅谈中国书法艺术之美

浅谈中国书法艺术之美 古人云:“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中国书法有它独一无二的艺术美。它对美学追求和对艺术真谛的把握,使世界各国的艺术家、美学家赞叹不已。西方现代艺术更是把书法奉为楷模。从中国美学自身系统来看,人们普遍认为,书法是中国艺术的核心,体现了中国艺术的本质精神,书法美学包含了可与其它各门艺术相通的最基本的审美规律。可以说,不懂书法美学,就不能真正理解中国艺术和中国美学。可见,对中国古代书法美学进行研究、学习,不仅可以把握书法美学自身的系统的本质规律,而且对充分理解中国古代艺术和美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是大有裨益的。中国的书法艺术以其自身的特点,在艺林中独树一帜。当人们涉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时,总会感觉到中国的传统书法有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而且高深莫测。书法作品像蕴藏着丰富的宝藏一样,能把人们带进一个五彩缤纷、神秘而和谐的精神世界。书法,是在洁白的纸上,靠毛笔运动的灵活多变和水墨的丰富性,留下斑斑迹相,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所以,书法是构成艺术的具体形式。书家的笔法、笔墨便成为他情感、情绪的发泄,所以,书法也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书法能够通过作品把书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悄悄地折射出来,所以,通常有“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的说法;书法还可以用于题辞、书写牌匾,因此,也是一种实用性的艺术。总之,书法,是具有更强的综合性艺术,是更倾向于表现主观精神的艺术。书法堪称为中国美术之魂。 历代的书法家大多是具有高度鉴赏能力的书法评论家。他们都十分重视“读帖”。所谓“读帖”,就是通过观摩书迹和碑刻去领悟书法家所采用或创造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借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对于一个有志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同样需要重视读帖,逐步学会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的能力,取其所长,拼其所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如果毫无区分地加以一概兼收,则往往进步不快,甚至会走弯路。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历来的说法各不相同,至今还没有一个共同的欣赏标准。康有为在《广艺双楫?十六宗》中,提出了十条评论标准,即所谓“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辉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发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郭绍虞在《怎样欣赏书法》中提出了六条标准:“一、形体,看结构天成,横直相安;二、魄力,从笔力用墨看;三、意态,要飞动;四、流派,不拘泥碑帖,不以碑的标准看帖;五、才学,书法以外关系;六、气象,挥朴安详。”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分析、欣赏书法作品时的参考。如果进一步加以归纳,则不外乎“形”、“神”二字。所谓“形”,指的是由特殊的笔画线条所构成的外形,包括字的笔画、字的结构、一幅字的布局;所谓“神”,指的是上述外形中内在的精神,包括笔力、气势神态、情感等各个方面。因此,欣赏书法作品,不仅要看一点一画、字字和整幅字的外形,更要看它的笔力、气势、神态。如果外形美观多姿,内在奕奕有神,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形神兼备”的好作品。 分析、欣赏书法作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书法的章法和布局

书法的章法和布局 一副较为成功的书法作品,笔法和字的结构是主要的。在行,草书中,整幅作品的章法(布局)显得尤为重要。行、草书变化多端,丰富奇彩,意到笔随。一副得意之作,更是书写者苦心经营的结果。在这里我们谈到的章法是书法艺术欣赏的总体观。通篇结构,引领管带,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各尽意态,气运流动,起伏随势,笔毫捻转,巧布虚阵,寓情寄意,都是章法的组成部分。当你站在这样一幅法不越于理,妙不超乎真的作品面前,真会让你陶醉神往。书法作品有中堂、条幅、对联、横匾、手卷、横幅、扇面等多种幅式,这些幅式中有少字数,又有一手诗(五言、七言绝句律诗)或一首词(卜算子、泌园春、天净沙等)不同字数的内容。怎样安排,怎样题款,怎样盖章,这些都是章法的内容。有的书法爱好者单个字已经写的不错了,临帖也有一定基础了,然而,一接触书法创作便束手无策了。还有一种情况,评选书法作品时,正文书写的水平还可以,一看题款,简直很草率,印章也不考究,于是落选了。这些弊病必须认真对待。在临习古今书法作品的实践过程中,我将章法归纳为四十字总则。一、总则浓淡、干湿、萦带、连绵、疏密、大小、长短、粗细、远近、向背、虚实、顾盼、错落、肥瘦、首尾、起运、偃仰、起伏、款识、印章。二、题款宽识在一幅书法作品中占有相当主要位置,如对正文几十遍上百遍地琢磨,反复构图,而到题款时却草草收笔,形成虎头蛇尾,神气韵味会大为失色。由此可见,款识的好坏是不可忽视的。(一)、上款上款是指某人或某单位请你写字。作品完成后,应题上索书者的名字,并将此名题在上款较高的位置,以示尊敬之意。如只是一张参加展览的作品,就没有必要题名字的上款。此称单款。上款所包括的内容:姓名+称呼+谦辞1、长辈:写给长辈的书法作品,上款的题法一称某某同志,某某先生,某某方家,某某女士,某某老师,如果长辈是七十岁以上的老者可称某某老;八十岁以上的长者可称某某翁。书写者是少辈,对长辈一般不称呼姓,还要加上谦词,如:指正法正、教正、正字、正腕、正之、请赏、雅属、斧正、正笔、正书。如:玉楼先生清赏、治贤方家正笔。2、同辈:为同辈所书的作品,一般称某某同志,某某书友,某某仁兄,某某同窗,某某大兄,某某贤弟,某某小妹,某某小弟,某某学友等。这里应注意,一般俗称不宜题款,如:某某大姐,某某二哥等。在称呼的后边还可以加上谦词,如:存念,惠存,留念,留存,清赏,嘱书,命书,雅书等。如:晓华书友惠存.永明贤弟雅属3、正文出处:作品的正文有诗词,文句、格言、警句等,这些正文的作者或文句题目,在提款时应这样写:王勃滕文阁序句杜甫诗客至对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诗和名句,如:“读书破万卷,下比如有神”。可以省略正文出处题款。(二)、下款时间+地点+姓名(字号)+谦词1、时间:公历:一九八五年五月农历:乙丑年榴月一月:正月、孟月、初春、开岁、芳岁二月:仲春、杏月、丽月、花朝、中春三月:季春、暮春、桃月、蚕月、桃浪四月:孟月、槐月、麦月、麦秋、清和月五月:仲夏、榴月、蒲月、中夏、天中六月:季夏、暮夏、荷月、署月、溽署七月:孟秋、瓜月、凉月、兰月、兰秋八月:仲秋、桂月、正秋、爽月、桂秋九月:季秋、暮秋、菊月、咏月、菊秋十月:孟冬、初冬、良月、开冬、吉月十一月、仲冬、畅月、中冬、雪月、寒冬十二月:季冬、残冬、腊月、冰月、暮冬春:初春、早春、阳春、芳春、暮春夏:初夏、中夏、夏暮、九夏、盛夏秋:初秋、金秋、三秋、暮秋、中秋冬:初冬、寒冬、九冬、暮冬、中冬每月初一至初十称上浣,每月十一至二十称中浣,每月二十一至三十称下浣。如:甲子年桂月上浣。题时间款时容易出现农历与公历混用的现象,如:一九八五年六月,不能写成乙丑年荷月,因为公历的六月是农历的五月。1、地点:题款时如落书写地点,用雅称而不用俗称,如:书于北京西城肉食店,这类属于俗称地点,但是如:题于京西早春堂,书与鸿宾搂等是可以的。 2、署名:署名时可以写姓名全称,也可以只写名不写姓,或题字与号。如:杨再春,再春书,燕山墨人书。 3、写给长者、专家的作品在姓名之后可以加上书奉,奉书、敬书、恭录

湘教版美术 七年级下册 7书法的结构之美 教案设计

第7课书法的结构之美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类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七年级《美术》上册第7课《书法的点画之美》知识的延伸与拓展。第一课时通过欣赏、比较、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着重感受汉字书法常见的6种结构特点及美感。第二课时以学生活动实践为主,重点尝试体验对汉字书法结构的认知,从中感悟汉字书法艺术与人格及社会的关系。 汉字的结构也称为汉字的结体,结体亦称“结字”、“间架”。具体的是指每个字在书写时的点画安排与空间布局。 首先,课程有机地插入了我们著名书法家陈振濂先生在“开讲啦”的一段视频,通过观看视频片段,让学生很轻松地了解了汉字之美的基本内涵,明白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上下五千年辉煌历史的沉淀,需要我们坚守,更需要在创新中传承;通过汉字“信”的结构分析(人之言),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 其次,通过对汉字结构的分析,让学生明白汉字是抽象的造型艺术,它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是有血、有肉、有骨、有筋,像“人”一样有生命的特征。了解书法与人格最为简单的意义,我们在传承汉字的同时,更需要尊重汉字。 再次,通过对王羲之名作《兰亭集序》和颜真卿名作《祭侄文稿》的分析,特别是通过对毛泽东书法《长征·七律》的欣赏,让学生明白中国书法艺术具有抒情性特征,是书法家情感的倾诉和表达。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书法艺术的鉴赏能力。了解书法艺术与人类社会的紧密关系。 总之,通过对书法与人格,书法与社会关系的了解,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学情分析: 我们的孩子已在小学阶段就进行写作课的学习,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接触过书法艺术,有的孩子甚至在此方面专业学习了一段时间。但大部分学生对汉字的起源、发展知之甚少,不能从整体的角度去了解汉字书法。对汉字书法的点画和结构认识仅仅局限于平时的技法性练习,还没有深入感知书法结构的内在魅力以及书法结构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更没有感悟书法结构与人格(人的生命体特征)的联系,不懂得书法艺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教学案例

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唐代韩愈说张旭善草书,“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因而能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 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使写的字成为一种表现生命的艺术。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从中吸取对生命形象的构思,使“子”字有着鸟飞形象的暗示,成为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书法家要想使字表现生命,就要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许慎说:“书者,如也。”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但这里并不是完全像绘画那样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来表现的。 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使用毛笔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毛笔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及油画笔所不能比的。正是这个特殊的工具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中国书法用笔有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各种区别,皆是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就像音乐运用少数的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的规律,构成千万乐曲一样。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说张芝学习草书之法,“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石涛《画语录》也说,“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但这里所说的一笔、一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而是如郭若虚所言,“自始及终,连绵相属,气脉不断”。中国书画家正是运用这一笔的点画,构成万千的艺术形象,创造中国特有的书画艺术。 中国书法从一笔入手,但一笔不能摄万象,须要变动而成八法,才能尽笔画的“势”,以反映物象里的“势”。这“永字八法”由“永”字的笔画而来,为侧(点)、勒(横)、努(直竖)、超(钩)、策(提)、掠(长撇)、啄(短撇)、磔(捺)。这些笔画,悬腕中锋,运全身之力以赴之,笔迹落纸,反映着生命的运动,显示着力量。点,不称点而称为侧,是说它的“势”,左顾右瞰,欹侧不平。卫夫人说“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一点之力真是石破天惊。横画称为“勒”,是说它的势,牵缰勒马,跃然纸上。书法的“美”就是势、是力、是虎虎有生气的节奏,它倾向于壮美。

书法中笔画、笔法、结构、墨法、章法的关系对比.

书法中笔画、笔法、结构、墨法、章法的关系对比 构成书法的五要素:笔画、笔法、结构、墨法、章法。 1、笔画:点——画、横——竖、撇——捺、趯——啄、方折——圆转、粗——细、刚——柔。 2、笔法:中锋——侧锋、藏锋——出锋、提——按、起——伏、衂——挫、轻——重、 迟——速、疾——涩、逆——顺、往——复、纵——放、垂——缩、连——断、 抑——扬、凝重——浮滑、轻灵——沉健、欲左先右——欲上先下。 3、结体:疏——密、松——紧、避——就、复——载、向——背、欹——正、纤——浓、 增——减、外拓——内擫、平正——险绝。 4、墨法:浓——淡、苍——润、燥——湿。 5、章法:纵排——横列、连贯——错落、均匀——偏重、虚——实、疏朗——茂密。 书写运笔中,提按,顿挫,绞转,全以感觉出之方妙,而吾常以凌空取势,其作多方阔简静空灵。 一幅成功的作品,笔法、墨法、章法缺一不可。有些字单看不美,但只要和整体关系融和就行。 当代书法,应有当代人的语言、我们在重视作品传统的同时,一定适应现代展厅的需求。

元代的赵孟说:“结字因时相传”,当代的王镛说:“一部书法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字构的变形史”。能知此者,当思过半矣。当大家都掌握了书法的技法之后, 最关键的艺术竞争力就要看对字的变形处理(看是否有美学创造能力和格调提高。(看是否有书外功和才情。 吴冠中的画,用东方思维去画西画,其强大的造形能力和高度的概括写实能力及在形式方面的探索很有意义,但他讲“笔墨等于0” 是不可取的。 搞书法要有纳天入怀的心境,不要管用什么笔,以什么方法写, 只要能写出感觉和艺术品来就行, 用笔的方法是多样化的, 不要什么中锋,侧锋的,知道了就行,有些人写一辈子字,其他的三分之二, 都不知到如何用,你能说他是书法家吗? 在书法作品中,笔法、墨法和章法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有的认为,笔法是核心,墨法是灵魂,而章法是战略,起统帅作用。在进行书法作品创作时,运笔、用墨和结字都要服从章法,并在章法的管束之下臻于极致,方能产生佳作。在书法理论上,章法是独成体系的。但是又与运笔的力量、气势和节奏,与墨色的浓淡、润躁和韵致,与结字的造型、变化和意境等各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 就是说章法不是孤立的, 字与笔法, 墨法和字法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弘一大师间以极其通俗的语言说到书法诸多要素之间的关系, 甚至用打百分的方法来说明这种关系。他说,论起一幅字的优劣来,有四个要素必须注意,估量其应得的分数分别为:“章法 50分,结字 35分,墨色 5分,印章 10分”。一般人认为每个字都很重要,为什么章法反而的占分数最多呢?章法之所以很重要, 占分多, 其理由在于艺术上有所谓三原则,即一统一,二变化,三协调。可以说,这三者正是章法关注的核心所在。 首先应该说明的是,由于书体、幅式不同,章法变化的方式和程度各异。篆书、隶书和楷书主要是方格中求变化,因此,变化的程度相对平和, 章法多呈重严谨之姿; 而行书和草书的章法变化就极诡谲奇崛,甚至可以说,有一幅作品,就有一种章法。懂得章法不等于会创作,而不懂章法则难以进行艺术创作。因此,学习最基本的法则, 懂得最基本的书写格式, 学习最基本的艺术规律, 掌握最基本的章法理论,对学习书者和书法爱好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书法中的章法布局技巧完整版

书法中的章法布局技巧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书法中的章法布局技巧 什么叫章法,章法就是布局和谋篇。给你一篇文字,给你一张纸,请你把它写出来,要想写成一幅书法作品,你就必须要好好构思一番。有的人只知道写字,但不知道究竟如何去布局和谋篇,这是很不够的。 如何理解书法中的章法,应该是一个全局性的大概念,它所涉及的面是很广的,如作品的款式、笔法的运用、字群的排列、线条和墨色、行间留白、上下款文措辞以及如何用印等,方方面面,都要事先考虑到。我国着名书法家张新明先生说,艺术给人以美感,书法艺术也不例外,也要给人以美的感受。如此众多的内容,要想一下子在章法的概念里,安排得十全十美恐怕难以做到。事实上,章法如同兵法一样,不同的战役有不同的打法。不同款式的书法作品,有不同的章法要求,我们大不可以偏盖全。我们一定要站在理性的角度,去把握好这个全局性的大概念。下面,就从不同的作品款式出发,并以实例来作一些具体的探索。 一、关于“对联”的章法技巧 据传,在古代《诗经》中就有无数语句相对、平仄和韵的对联。在唐宋以前的律诗中,第二句与第三句都是两两相对的。然而,对联用于书法则是在明代晚期,直到清代以后,对联才得以盛行。对联强调对称美,开始的时候很工整,以楷书和行书为主,清代以后才发展到诸体都能入对联。对联的内容一般有“山水情怀、寄写心志、讽喻社稷及生活读书”等。对联的字数不等,常见的有“四言对、五言对、七言对”等,后来还出现了“数十字、上百字”的长联。在款识方面,对联开始只落单款,到后来也落上下款。在用途上,对联也从雅士清玩发展到亭台楼阁、高堂庙宇。现列举若干对联款式如下: 1、上下款一行式。对联的上款,在一般情况下,总是要题上受书人的称谓、姓名和字号的。但是,本幅作品的上款并没有找到位置。因为他在上联已经题上了“甲子五月端阳前一日”,而且所题的位置比较低,如果再题受书人的姓名的话,自觉不妥。于是,作者把受书人的姓名题在了下联的上方,把自己的名字题在了下方,以示对受书人的尊敬。这是一种将计就计的办法,虽有差错,而又显出了高招,令人佩服至极。见(图1): ( 图1) 2、四行题款式。每联题为两行,共四行,位置居中。见(图2): (图2) 3、正文以下多行式。正文作四字,留出一个字的位置用于题多行款,另有一番情趣。见(图3): (图3) 4、龙门双行式。因为款文字数较多,故而采用双行式题款法。见(图4): (图4) 5、少字高题式。文多,题字少,以突现其气势,大有“疑是银河落九天”之势。见(图5):

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

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 中国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 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艺术宝藏?是既有实用功能又有观赏价值的令人赏心悦目的一种独特艺术。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欣赏和创作书法作品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时尚?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章法布局是书法作品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是创作书法作品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创作书法作品?一要练得一手好字?这是书法作品创作的基础,二要懂得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这是书法作品成功的关键因素。练一手好字?需要长年累月的努力?但章法布局知识却可以现学现用?立杆见影。 一、章法布局的含义及作用 要认识章法布局?必须知道书法与书写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书写是内容的 简单抄写?讲求单个字写得正确、端正、美观。它只是写字的基本要求?也是写成 篇字或创作书法作品的基础。而书法则讲求通过内容、字体、笔法、结构、布局所 体现出来的风格、气势、意境等?让人欣赏、玩味?进而给欣赏者带来美感。所以 ?书法作品要借助于章法布局这一艺术表现手段去丰富、强化内容所要表现的思想和感情?并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章法布局是书法作品的整体安排。具体包括如何确定幅式?如何安排书写的位臵?如何留边?如何排行?如何安排字与字、行与行、文与款之间的空间位臵?如何协调文字与空白的比例关系和蔬密变化?以求得奇妙、协调的艺术效果。章法布局是书法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只有讲究章法布局?才能创造出成功的书法作品。如果没有好的章法布局?那么?尽管内容好?单个字写得也不错?却也不能称之为成功的书法作品。很多人写字很有基础?甚至写得很好?但却创作不出成功的书法作品?其主要原因?就是不懂得章法布局的知识和技能。

书法作品中的章法布局

书法作品中的章法布局 书法章法 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亦称“大章法”。习惯上又称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和一字与数字之间布置的关系为“小章法”。明张绅《书法通释》云:“古人写字正如作文有字法。章法、篇法,终篇结构首尾相应。故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主’”。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书法》云:“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余见米痴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可见,章书在一件书法作品中显得十分重要,书写时必须处理好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使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如是自能神完气畅,精妙和谐,产生“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效果。 布白的形式大体有三:一是纵有行横有列,二是:纵有行横无列(或横有行纵无列),三是纵无行,横无列,它们或有“镂金错采”的人工美,或具“芙蓉出水”的自然美。 一、平正、匀落 这是最基本的要领,就是要使印文安排得匀称妥贴。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将笔画故作盘曲的姿态填满空间,也不能如铅字一样呆板。一般以笔画繁者不觉其繁,笔画少者不觉其少的处理手法为主。汉印及名家中不乏佳作,可细细体会。 二、疏密统一 对印面文字笔画多寡差别较大的印,古人有时以“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方法处理,对多划字不让其占地多,对少划字反给予较多的地位,从而使疏密对比更强烈,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有时还可调整文字的异体和繁体,人为地安排疏密(如万、无、一等)要彼此统一。 三、巧拙、粗细 印章的风格应提倡多样,“巧”“拙”是两种不同的风格。但追求“巧”不能失之纤媚:追求“拙”不能失之狂怪。印章文字中多巧者,则就参之以拙,文字中多拙者,则应参之以巧。在传统艺术中,“漂亮”并非好字眼,常作为贬义词,作者都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评为“太漂亮”的。印文的粗细,是在篆印时就得注意用笔,这与作者的书法和金石修养有关。应多的留意并分析摹仿古印及名家印中线条粗细的自然处理。 四、增减、重复 为求全印妥贴,对部分文字有时要作增减处理,但要注意,一印中切不可逐

浅析中国书法艺术之美

浅析中国书法艺术之美 浅析中国书法艺术之美 中国,古老的历史,深邃的的传统。自近代西方人目光关注东方以来,她被视为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国度,其文化艺术的辉煌博大使人惊讶,振奋不已。巴尔扎克曾热情洋溢地赞颂“中国艺术有一种无边无涯的富饶性”,根植于这片“特别的东方”(黑格尔语)的哲学的文学美学沃土的书法艺术乃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品种。在中国传统文化上,它是璀璨夺目又至为重要的一环。毕加索也曾说过:“倘若我是一个中国人,那么我将不是一个画家,而是一个书法家,我要用我的书法来写我的画。”这位现代艺术大师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憧憬与向往是坦诚的。 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审美特征,它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华夏审美人格心灵世界。并以其特例独行、源源流长而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自殷商以来风格纷呈:秦汉之古拙,魏晋之风韵,隋唐之法度,宋元之意态,明清之朴趣。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传统书法开始向现代转型,出现了新的艺术气象和审美范式。

中国书法是中国美学的灵魂,意趣超迈的书法表现出中国艺术最潇洒、最灵动的自由精神,展示出历代书家空灵的艺术趣味和精神人格价值。正是书法艺术这一独特的魅力,使之在众多东方艺术门类之中,成为最集中最精妙的体现了东方人精神追求的东方艺术。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为工具,根据汉字的造型特点,通过艺术构思,调动艺术手段,运用毛笔的书写来完成的,它是线条艺术,却不是一般的单纯线条,而是具有绘画性质的线条。即他是由千姿百态以及变化莫测的线条组合来传递书写主体喜怒哀乐复杂的情感。因此它既是具体的造型艺术,又是抽象的表象艺术,尺寸的天地可以游心万仞。兼之中国的书法以白底,黑字,红印为标准形式,色谱黑白对比,色调冷暖映称,明快又强烈,线条艺术之美在这和谐对立之中产生了慑人的魅力;风情万种的造型,音乐舞蹈的节律,诗情画意的韵味。 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河汉灿烂,绚丽夺目,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最另人神往不已的瑰宝。而在此,先就书法的线条艺术略述一二。 第一,关于笔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