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公园绿地边缘空间探析

城市公园绿地边缘空间探析

城市公园绿地边缘空间探析
城市公园绿地边缘空间探析

城市公园绿地边缘空间探析

摘要:本文提出了城市公园绿地边缘空间的概念,并从边缘空间的功能出发,对合肥市的公园绿地进行了调研,在调研的过程中分析总结了公园绿地的各类边缘空间的组成,最后提出公园绿地边缘空间的设计对策,从而为人们创造丰富的城市公共空间。

关键词:公园绿地;边缘空间;核心空间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ity park green space edge of the concepts of space, and from the edge of the function of space, hefei park green space of the survey, in the process of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ark green space of all kinds of edge of space,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edge of the park green space space design countermeasures to for people to create rich city public space.

Keywords: park green space; Edge space; Core space

1前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城市公园绿地的大量兴建,其边缘空间将越来越多的融入到市民的交往、娱乐、健身、游憩活动中,城市公园绿地的边缘空间是人们在日常休闲中停留最多的空间。然而,对公园绿地边缘空间的漠视,使城市、环境相互割裂,从而导致城市公园绿地不能充分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2城市公园绿地边缘空间的概念

2.1公园绿地的概念

依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中的规定,“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

2.2边缘空间的概念

刑忠在《论边缘空间》中指出,空间总是相对于环境而存在, 边缘在界定、区分各类空间的同时, 担负着不同空间相互联系的媒介作用, 在此过程中, 边缘地带产生具有融合相邻异质空间特点而又不失其个别特性的特殊空间----边缘空

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一、生态建设 1、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妥善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把郑州市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2、生态网络

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生态农业区、河湖水系等。结合郑州的自然生态环境,构建“四带七廊多核”的市域生态网络体系。 四带:北部沿黄生态带、中部山林生态带、南部生态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带。加强绿化,恢复自然植被,减轻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及风沙的影响,建设城市生态屏障。 七廊:建设七条南北向生态廊道。沿南北向组团隔离带、高速公路、主要城市道路布置绿色廊道,连接东西向生态带,保证绿色空间渗透到城市内部。 多核:由风景名胜区、旅游区、水源保护地、森林公园等构成市域生态核心。 3、森林公园 完善以河南嵩山国家森林公园、郑州国家森林公园、新郑始祖山森林公园、河南嵩北森林公园、巩义青龙山森林公园、中牟森林公园为重点的生态森林公园建设。 4、风景名胜区 依托各地特色风景资源,设立风景名胜区,包括河南嵩山风景名胜区、河南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名胜区、环翠峪风景名胜区、新密黄帝宫风景名胜区等。 5、湿地保护区 在黄河沿线划定黄河湿地保护区、雁鸣湖湿地保护区范围,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全面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6、生态农业区 加强以市域中、东部平原地区为主的生态农业区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全面推进生态村建设,加强农村污染控制,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控制禽畜养殖污染。 7、河湖水系 按照建设生态型城市的要求,结合防洪除涝,构建六横六纵河渠、七中五小水库、两湖泊两湿地的生态水系格局。保护常庄、尖岗、坞罗、纸坊水库等水源地,治理伊洛河、贾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调研

天津大学北洋广场中心景观调研

目录 第一章绪论 (4) 1.1调研背景及意义 (4) 1.1.1调研背景 (4) 1.1.2调研意义 (4) 1.1.3调研目的 (4) 1.2广场概况 (5) 1.2.1调研范围 (5) 1.2.2广场简介 (5) 1.3调研思路与方法 (6) 1.3.1调研思路 (6) 1.3.2调研方法 (6) 第二章调研与分析 2.1服务对象 (6) 2.2空间形态 (6) 2.2.1路网布置 (6) 2.2.2绿地及其周边空间结构分析 (7) 2.2.3景观小品节点 (7) 2.2.4植物植被 (9) 2.2.5设施方面 (10) 2.3调研问卷总结分析——绿地功能空间存在的问题 2.3.1 绿地的重要性 (11) 2.3.2社交功能方面 (11) 2.3.2景观搭配方面 (11) 2.3.2使用功能方面 (11) 2.3.2设计艺术方面 (12) 2.3.2绿地的维护 (13) 第三章解决建议 3.1 设计建 议 (13) 附录 参考文献

调查问卷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调研背景 优美的校园绿化能培养大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生命的激昂和生活的丰富多彩, 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优美的校园绿化环境还能使大学生学习轻松、老师们工作舒适, 也会在闲暇时给大学生带来自然享受。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现代大学,环境风华绝代,校园占地面积约147万平方米,总绿化面积约70万平方米,校园内绿树成荫,春天海棠飘香,金秋荷花绽放,四大湖掩映其间,环境优雅。 1.1.2调研意义 校园绿化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异常重要的,本次调研希望从引导师生选择积极、健康、文明、环保的生活方式入手,强化环境管理, 使生态绿色文明理念走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用良好的环境感化人、陶冶人, 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1.1.3调研目的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学校里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就取决于校园这个花圃的环境质量。优质的学校环境质量, 一方面是指良好的物化条件, 即学校应建设好生态型学习场所、运动场所及休息场所; 另一个方面是要营造浓郁的生态型校园文化氛围。本文选取天津大学北洋广场中心景观为例,探讨增加城市园林绿化部分生态附加价值的途径和方法。 1.2广场概况 1.2.1调研范围天津大学北洋广场所在地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报批稿) 一、总则 1、规划背景 在1999年2月5日国务院批复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中提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社会高度文明,并具有滨江、滨湖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1998年武汉市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经过近五年的建设,武汉市城市环境和景观面貌取得了很大改善,滨江滨湖的城市园林绿化特色初步形成。 为进一步适应武汉市城市功能提升,提高城市亲合力和个性魅力,继续实施以生态绿化景观为主体的城市人居环境创新,明确城市绿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根据国务院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决策要求,特制定《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是以《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为基础、依托城市空间总体布局的一项专项系统性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中有关绿化体系规划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2、指导思想和原则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本着建立良好的城市绿化生态和人居生活环境,突出战略性和超前性,构筑适应城市未来发展要求的绿地系统格局的指导思想,在规划中主要遵循如下原则: (1)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 通过城乡绿化空间的均衡、协调和互联布局,树立大绿化观和系统观,确保在武汉市域城乡范围内建立完善的绿化生态体系,形成城市良好的生态背景和基础。 (2)体现自然山水和地域特色

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武汉市丰富的山水空间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绿地分布格局。 (3)突出生态优先和生态安全 重视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以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城市生态框架的布局和园林植物的配植,确保武汉市的物种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4)强调因地制宜和可操作性 结合武汉市实际,利用各种立地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多种绿地类型;并通过划定各类绿线,实行“绿线管制”制度,促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 3、规划依据 (1)《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国务院100号令) (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 (3)《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年建设部784号) (4)《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建城[2000]106号) (5)《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6)《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号) (7)《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2002年) (8)《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 (9)《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0)《武汉市创建山水园林城市综合规划(1998-2002年)》 (11)《武汉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998-2010年)》 (12)武汉市相关专业部门(园林、林业、水务等)规划或计划 4、规划范围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主城区为重点,结合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主城区功能布局,按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主城区三个层次进行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安排。 市域即武汉市的行政管辖范围,包括主城区和东西湖、汉南、蔡甸、江夏、黄陂、新洲等六个远城区。在市域范围内结合市郊风景区、森林公园、林业用地、农田林网以及农业结构调整,进行大环境绿化。市域总面积为849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包括主城区、外围城关镇、重点镇(新城)、风景区及其间的农业和生态用地。主要规划范围是城镇地区,即在主城区外围、主城区和重点镇(新城)之间,控制绿化和生态空间,以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绿地生态系统框架和城市

城市公园绿地养护管理现状及对策

城市公园绿地养护管理现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8-11-14T13:29:13.9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作者:付雪姣王露露蒋举星 [导读] 摘要:城市公园绿地养护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一环,对园林绿化工程的保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睢县林业局睢县园林局河南睢县 476900 摘要:城市公园绿地养护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一环,对园林绿化工程的保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园林绿化仍然不健全、不重视、缺乏有效的管控措施和资金的支持、养护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制定详细的规划、加强工作管理建设,在新时期进一步提升我国城市园林养护水平。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公园绿地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在新时期下公园绿地管理的对策研究,为城市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公园绿地;养护管理;现状;对策 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城市的重要主城部分之一[1],绿化水平的高低成为城市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参考,因此,提高城市绿化管理水平就是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软实力[2],让公园绿地发挥更大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1城市公园绿地养护存在的问题 1.1创新意识缺乏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理念,城市园林建设中要充分体现城市品位,而不是目前在城市绿化中的千篇一律,缺乏城市特点,广场只有草坪和喷泉,小区林木高大,城市公园必有阁,这些方式早已缺乏新意,让市民的审美产生疲劳,感觉乏味。 1.2养护管理滞后 城市中绿化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养护不到位,无法体现设计者的意图,绿化从设计到成型,都需要养护工作的持续保障。当前城市绿化养护中,介于绿化周期长、植物生长的特性,管理组织部门往往只是重视绿地初期建设,而忽视后期的养护,资金投入较少,造成许多新建绿地无法达到满意的绿化效果,甚至,在一些郊区绿化中,出现“一年绿、二年荒、三年无”的现象,国内园林绿地养护的合理成本在总建设成本中占比为20%—25%,而现实中,养护资金只有不到15%,这就导致养护工作得不到应有重视,这给相关理部门敲响了警钟。 1.3养护人员素质不高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养护工作只是体力劳动,只是简单的浇浇水、剪剪枝等日常的一些措施,缺乏相应的设计理念。并且,养护工人素质较低,没有进行相应的培训,缺乏对城市绿化的理念,使得养护效果不理想,无法发挥园林绿化工程的应有的功能。 1.4缺乏爱护绿化的全民意识 绿化,不仅仅涉及园林部门,还需要全社会形成一种爱绿、护绿的意识,许多城市绿化设施遭到破坏,许多市民经常为了拍照等个人行为,对花草进行踩踏、采摘,甚至将植物挖走,这些行为经常出现,屡见不鲜。 2当前城市公园绿地养护对策建议 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和管理的问题,有违城市设计者的初衷,并且不利于园林绿化的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2.1加大绿化养护资金保障,创新管理理念 就要加大养护管理费用的投入,同时对资金进行规范管理,要利用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因此,在园林绿化之前,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确保养护经费的及时到位;并且要根据城市行政区、道路、片区进行科学合理的掩护管理制度建设,将养护责任分配到每个人身上,不断完善相关的管理和考核制度;对养护经费进行半年核算一次,建立独立经费体系,提高经费的透明度和管理水平。 2.2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绿化,注重因地制宜 根据城市的特点,聘请专业园林设计人员,对城市的绿化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要以种植本地苗木为主,根据城市的地形地貌对乔木、灌木、植被以及草坪根据生态学进行合理的层次布局和布置,满足不同植物生长的条件,同时要注意植物颜色搭配和生长条件。 2.3加强养护人员管理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依据择优录用原则,在高校和社会中有选择地招聘园林养护管理人员,同时经常进行培训和对园林绿化先进城市进行考察,增加养护人员直观认识、理论知识储备和专业养护技能,并对园林养护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在日常养护中的责任意识、培养为城市服务的意识,提高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效率。 2.4大力宣传绿化保护,全民参与绿化建设 城市是每个人的城市,园林绿化的养护和管理不仅需要养护人员进行科学的管理,还需要全体市民具有较高的保绿、爱绿意识,保护园林绿化工程的健康,避免遭到破坏和损坏。管理部门要利用网络、电视等途径进行大力宣传,努力提高全民的保护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意识,为城市的生态建设和环境美化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为城市绿化奉献每个人的力量。 总之,公园绿地养护的工作是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在实际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实事求是,视情况而采取对应措施,完善城市绿化理念,不断完善绿化养护的管理制度,提高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保障养护资金的高效科学使用,提高全民爱绿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吴在生.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存在问题及对策浅析[J].现代园艺,2014(7):107-108. [2]吴从连.浅析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5):258-258.

基于可穿越性的城市开放式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基于可穿越性的城市开放式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丑冰钦,许乙青 摘要:在当前“还绿于民”的呼声下,城市公园建设的数量不断攀升,公园免费开放已成为普遍的发展趋势,然而规划设计者对公园“开放性”的理解存在很多局限,公园规划设计的理念仍然相对“封闭”,将其作为单独地块进行独立设计,仅考虑园内游客的使用体验,公园边界以使用硬性隔断为主,缺乏对公园与城市之间如何互相融合的考虑,规划设计上缺少对路人、过客由于公园与其他地块相隔离而产生的出行影响的关注。本文意在研究长沙几个主要城市公园的可穿越性,探讨公园作为独立斑块应如何减少对市民出行产生的阻碍,并满足其借道穿行的需求,如何实现公园与周边街区融通以及公园对外部步行系统的接纳,如何进一步提高公园开放度与吸引力,并最终实现“园城共融”。 关键词:开放式公园,可穿越性,规划设计 1.引言 当前,城市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城市公园成为居民日常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进入21世纪以来,各大城市公园逐步取消门票,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城市公园吸引力也愈来愈强。而目前城市公园仅仅是在经营管理上的实现开放,尚未做到规划设计上的开放,城市公园往往作为独立地块单独进行设计,具有较强的内向性,并未考虑与城市相融合,导致与周边地块相割裂,且主要的服务对象仍是园内的游客,缺乏对公园如何给周边居民和路人产生积极影响的探索,与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尚有差距。目前国内对开放式公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园的可达性、公园边界处理手法、发展状况分析、运营管理建议等,对开放式公园的可穿越性研究较少,对如何满足过客的穿越型交通需求关注较少。而随着城市公园的全面开放,公园占地越广,边界越长,人们越有选择捷径,借道穿越公园的需求,这对开放式公园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2.对长沙几个典型公园的可穿越性研究 2.1可穿越性的定义 目前学术界对于“可穿越性”尚未有较严谨的定义,本文选择用“穿越某空间范围的可能性、难易程度及吸引力”来定义,主要通过对比从城市公园内穿越,与沿城市公园边界绕行之间在时间、距离、入园条件、舒适度、社交性等等上的差值,来分析确定人们在何种情况下会倾向于选择从园内穿越,最终指导公园的设计实现进一步开放。 2.2公园可穿越性的研究指标 2.2.1 时间

城市公园步行空间研究—论文

城市公园步行空间研究 ————以合肥市为例 作者:樊金凤指导教师:刘慧 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11级园林专升本 摘要本人结合了城市的历史、人文、时代的特点,以游人的实际的心理特点和生理感受为出发点,探讨城市公园步行空间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从实际出发,以合肥逍遥津公园中步行空间的规划为依据进行有益的探索并通过理论结合实践深入浅出的分析和阐述逍遥津公园中步行空间中景观的构成,步行空间与整个公园的完美结合,从而为以后步行空间的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步行空间道路开朗空间结构探索 前言 步行空间是城市公园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像人体的脉胳一样,将公园的绿地空间划成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功能的一系列空间,精心细致、富有创造力的道路空间设计,都可以形成统一协调而又丰富多变的城市景观,其本质就是城市公园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鲜明的空间特色,对于提升游人在公园中的舒适与否至关重要,也是展示城市公园景观的舞台,是人们欣赏、体验城市公园生活的重要场所。 全文主要围绕合肥市逍遥津公园具有的比较有特色的步行空间结构展开论述,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全面分析逍遥津公园步行空间构成要素和步行开朗空间、半开朗空间、闭锁空间所具有的特点,以此为例,对合肥的公园的景观做出一定的评价和展望,从而全面创造舒适的、人性化的步行空间的景观。 1城市公园步行空间研究背景 1.1 古代的步行道路空间发展 中国的城市规划非常重视人为空间与大自然的调和,重视天、人、地的一贯连接,在创造城市公园的空间时,非常注重运用地形势大自然采取呼应对话的关系,古人云:“因天材,就地利,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在漫长的步行道路空间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出色的道路空间,特别是步行道路空间,他们顺应自然,以人为本,有很强的休闲、娱乐、艺术价值。 意大利的B·鲁道夫斯基曾经对道路空间阐述:“道路是母体,是城市的房间,是肥沃的土壤,也是培育的温床。其生存能力就象人依靠人性一样,依靠周围的建筑。完整的道路是

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整合、优化杭州新市区绿地系统布局和结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切实可行地指导城市绿地建设,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对《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补充和深化,经批准后的《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年)》,是杭州市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定性文件。 第三条规划范围 本次绿地系统规划范围为杭州市区,总面积为3068平方千米,主要包括上城、下城、拱墅、西湖、江干、滨江、余杭、萧山八区,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基本一致。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通过,1998年修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 6、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2001年); 7、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9月); 8、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9、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2000年); 10、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

11、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方法》(2000年,192号文); 12、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2002年城建240号文); 13、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2002年城建249号文); 14、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第112号) 15、《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6、《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17、《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等相关规范; 18、省政府:《浙江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1995年) 19、《杭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1997年) 20、《杭州市生态公益林建设总体规划》(2000年); 21、《杭州市城市道路及公共绿地树种规划》(2000年); 22、《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及各专项规划(报批稿)等 第五条规划期限 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基本一致,即: 近期:2002—2005年; 中期:2006—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展望到2050年左右。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 1、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2、大地绿化与城市绿化相结合,风景绿地与园林绿地相结合,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结合,精心构筑具有杭州特色的地域景观风貌的绿地系统。

浅谈城市公园调研

浅谈城市公园调研 摘要:在这个经济不断发展的社会,人们对物质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城市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品味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公园,作为一个大众人群共同休憩的地方,在现在也越来越被人们利用和重视。它对人活动的作用和影响正在悄然上升。无论是休闲,娱乐还是健身,公园都拉近了与人的距离。 关键词:公园人空间建筑小品植物文化 Abstract: In the society of the developing economy, people's requirements for material and culture are becoming higher and higher. In the city, people rise to a new height to have a feast of the life quality too. The park, as a place where the large number of people have a rest together, are also utilized and paid attention to by people now. Its function and influence to people is rising quietly. No matter the recreation, entertainment and fitness, the park is making close to people's distance. Keywords: Park person space architectural interludes plant culture 公园的概念 公园一般是指政府修建并经营的作为自然观赏区和供公众休息游玩的公共区域。具有改善城市生态,防火,避难等作用。 公园,作为公共性的活动场地,不同类型的公园给人的印象和感

城市公园边界空间设计

文章编号:1009-6825(2012)28-0215-03 城市公园边界空间设计初探 收稿日期:2012-07-22作者简介:杜晓海(1981-),男,助理工程师 杜晓海 1 李弘阳 2 谷康 2 (1.南京六合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江苏南京211500;2.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摘 要:以古典园林边界空间设计入手,归纳分析了古典园林边界空间设计手法,结合人们对于现代城市公园边界空间的景观需 求,得出关于城市公园边界空间设计的新方法,并从意境和功能两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以期促进城市公园设计水平的提升。关键词:城市公园,边界空间,传承,创新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从供帝王贵族们狩猎游乐的苑囿和居民为了改善居住环境 而进行的绿化栽植等算起,人类进行了几千年的造园行为[1] 。1843年,英国利物浦市建造了公众可免费使用的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的正式诞生。城市公园绿地作为与城市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绿地类型,不仅得到了大家的喜爱,其发展速度也是很快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展开,城市公园的数量以及质量都在大幅度增加,涌现了一大批为广大市民所称赞的经典案例。但城市公园也出现了与城市用地相磨合、协调等方面的问题。同时,随着城市公园面积不断的扩张,大型城市公园同样也出现了内部较为混乱,各个功能分区之间相互孤立,亦或是内部空间难以协调的问题。我国城市公园迎来了新的问题以及挑战。 1古典精髓的传承 中国古典园林边界域空间是以对景观形态的塑造为基本表 现手段的,山、水、建筑等景观要素都是以一定边界域形态和空间关系而存在。随着古典园林的小型化,其边界域景观要素及其组合关系都朝着与其相适应的方向发展,并越来越放弃对宏阔境界的开拓,而转入对“小中观大”的追求和完善,确立了“地窄虚中 宽”的园林空间原则,并发展出相应的手法[2] 。1)限定———分割与围合。中国古典园林既薄功利,又不夸耀气魄[3] 。因而采用内聚的向心模式,玲珑剔透的粉墙围起来的是 文人士大夫的一颗超然于尘世的心,同时围起来的也有他们的抱 负与理想。围墙之内,士大夫们进行着堆山叠石的艺术创作,园林内如世外桃源般美不胜收。不仅如此,园林内部空间也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它们多以水池为中心,且呈不规则形状布置,亭台楼阁围绕着水池依次排开,这样不仅形成了强有力的向心空间,也使得园林的内部环境曲折、丰富且具有亲和力。2)连接———引导与延伸。中国人向来喜欢含蓄,“犹抱琵琶 半遮面”向来是大多数中国人所中意的表达方式。“藏与露”则是园林设计手法的精妙之处。其原理就是利用人们的透视经验造 成悬念,从而比平地上更难判断出遮挡物与背后景观之距离,从而加大景物的进深感。藏即是视线所不能及,将园林中主体景观隐藏起来,或利用花木阻隔,或利用山石障景,使得视线不能直接触及到主体景观。露则是视线未被完全阻隔的通透之处,视线完全阻挡则不能发现美景,甚至路过却完全未知,利用花木山石的空隙可以隐约看到景观,却又不能饱览其全貌,即达到露的要求。因而园林中的藏与露并不是完完全全的藏与露,二者相互呼应,互为补助,形成互映互补的拓补关系,将园林的含蓄之美发挥得淋漓尽致。古典园林讲究隐逸含蓄的同时也讲究蜿蜒曲折,有限的空间内利用路径的曲折往复,视线的变化莫测,达到无穷空间 的效果。然而曲折的空间多会使人们有种无法看清的感觉,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忽略园中美景之所在,因而引导与暗示亦成为古典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较高超的造园手法。 3)转化———中介和融合。虚实相生原是艺术领域的一种表现手法,涉及范围较广,如诗词、绘画、音乐以及雕塑等。同样,虚与实的协调设计也充分运用在古典造园中。从边界空间理论来说,边界空间是一个完整的三维形态,包括园林构成要素这些实体,也包括产生在这些实体要素之间的虚体,即负的形。对于实体来说,也许不难理解,园林中处处都有实体的存在,经典的造园四要素都是以实体的形式参与其中,成为了园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然而在古典园林中,虚体空间未必能够清晰明确的表现出来,园林空间中本无明确的虚空间,它有可能是多个实体空间相交流的时候产生的灰空间,也有可能是依附于实体空间的某个 部分而产生的, 更有可能它并非一个实实在在的空间,可能它并不存在,只能由人感知而得到,毕竟古代士大夫们寓情于景的造诣 是十分高超的。因而在古典造园中,虚与实并没有分得那么的清楚,反而二者相互融合,形成了虚实相生的独特的空间处理手法。 2现代城市公园边界空间特征 1)公共性。现代城市公园边界空间也不仅仅只是一堵墙体 亦或是一排栏杆,它们多采用不同的形式参与到园林的设计中来,如广场、树阵、水体、建筑小品等。作为边界空间,它们并不单一的仅有限定和隔离的功能,面对不同的情况,或隔离或联系,以 不同的形式和功能完成现代城市公园边界空间的各类职能,同时其自身也可以让人们参与其中,可以说是公共和公开的结合。 2)连续性。现代城市公园边界空间承担着沟通园林内外的重要职责,因而边界空间在很多情况下多以入口空间的形式出现。不同于古典园林单一且限定的出入口,现代园林出入口采用开放的空间模式,且以多点渗入和线性渗入的形式为主,结合边界空间的使用功能,使得现代城市公园边界空间更加具有连续性。整个边界空间的设计绵延而连续,不仅极大的促成了园林内外的沟通与交流,还凸显出了边界空间独特的空间特性。3)层次性。城市公园边界空间的层次性同时表现在横向和竖向两个方面。横向方面,园林外边界空间以层层递进的方式与园林外部空间形成渐进式的渗透跟交流,有效的增加了空间景深,使得园林内外的联系加强,同时逐层递进的关系使得二者之间的过渡并不显得突兀,而更加的有层次感。园林内边界空间同样以逐层递进的层次关系沟通不同的功能分区,使得功能分区之间既有联系又有隔离,具有良好的秩序性。另外,竖向方面,园林边界空间以不同的造景要素组合成为高程上的变化,完成功能、视觉、可达性等多方面的变化,丰富边界空间乃至整个园林的景致。 · 512·第38卷第28期2012年10月 山西 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l.38No.28Oct.201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题目及答案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函授试卷 一. 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下列不属于一般公路绿化的是 (D ) A.边坡两侧绿化 B.边坡绿化 C.中央分隔带 D. 小区绿化 2.在公园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 B ) A.出入口区 B.观赏游览区 C.服务设施 D.文 化娱乐区 3.通常情况下,绿地系统布局有(A )种基本模式 A.8 B.5 C.6 D.9 4.以下为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基本原则是 (D ) A.以人为本原则 B.均衡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5.下列哪项是城市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A) A.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B.绿地维护 C.地区森林公园的保护 D.以上都不对 6.行道树的分支点应选择(A)m以上、根系发达的树种。 A.3.5 B.2 C.2.5 D.4 7.停车场的绿地种植分为树木式和(C )两种 A.树带式 B.居中式 C .周边式 D.零星式 8.下列属于风景名胜区功能分区的是(D) A.核心保护区 B.游览区 C.野营区 9.以下不属于冷季型草坪草种的是(B) A.黑麦草 B.结缕草 C.高羊茅 D.早熟禾 10.花境指绿地中树坛、草坪、道路、建筑等边缘花卉带状布置

形式,其中采用的花卉主要是(C) A.多肉植物 B.一、二年生花卉 C.宿根花卉 D.木本花卉 11.植物配置时,如环境是纯红色的,可选用(B)的植物 A.调和色 B.对比色 C.中和色 D.鲜艳 12.吊盆植物以(C)的花卉为主,吊盆中央可以用少量直立性的花卉增强立体生长的景色。 A总状花序 B.花色鲜艳 C.枝条蔓性 D.密集花朵 13.属于防护绿地的类型有(D) A.卫生隔离带 B.防风林 C.道路防护绿地 D.滨水防护绿地 14.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生长缓慢、叶小而薄、下部叶子变黄,表示可能缺少(B)。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在(C)颁布实施。 A.2008年1月3日 B.2007年1月1日 C.2008年1月1

城市公园景观调研报告

以金鸡湖广场及周边绿地景观为例 城市公园景观调研报告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论文 姓名 孙雨静 1120122230 史心怡 1120122209 沈 烨 1120122217 司 竹 1120122227

调研概述及目的:对金鸡湖公园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在对现有资料的大概了解 上进一步体会城市公园景观在城市中所发挥的的重要意义。将对公园景观总体布局的宏观把握与对景观要素的设计手法、广场道路尺度规划的微观局部相结合,展开分析调研。 关键词:生态,城市绿化,空间尺度,植物配置,金鸡湖 正文: 城市公园是城市中环境优美的游憩空间,是城市的绿洲,它是城市居民进行文化休息以及其他活动的重要场所,对美化城市面貌和平衡城市生态环境、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均有积极作用。而同样的,作为一个城市绿地景观系统,在顺应自然,营造生态空间的同时,其总体布局和空间形式,以及尺度把握,无疑也是我们值得推敲和借鉴的。 金鸡湖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即苏州古城区和新区以东,在地理位置上属于苏州中心地带。(图1-1)金鸡湖地区是苏州工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占地约12平方公里,为园区的城市湖泊公园。金鸡湖具有无以伦比的风景资源,占地约7平方公里,其环湖地区可以开发成为一个临水的区域性现代休闲娱乐空间。 图0-1 园区中轴线布局 Ⅰ因地制宜环境引导下的总体布局及规划理念 金鸡湖是在苏州市东区——苏州工业园区的中心部位,其水域面积7.38km2,比著名的杭州西子湖还大1.88km2,定位是开放的城市湖泊公园,因而它必须符合园区的总体规划,园区的总体规划是将中新合作的70km2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每个区域均遵循如下规划布局原则,即从北往南依次为工业区、居住区、中心商贸区、居住区、工业区,东西向以苏州干将路的延伸线为中轴线,而金鸡湖正像串在这根轴线上的一颗明珠。设计师在对湖岸周围地块进行一定的分区以后,开始了“创造性保护”的规划。 1969年,克罗(D.S.Crowe)率先提出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创造性保护”工作,即既要最佳组织调配地域内的有限资源,又要保护该地域内美景和生态自然,它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控制,并试图通过格局的改变来维持景观功能流的健康与安全。从而把景观

浅谈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 时间:2011-04-24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在公园建设过程中,对于植物造景的运用仍然是公园景观设计的最重要部分。 在植物配置中蕴含了人的理想是显得尤为重要的,城市公园具有艺术品的特征,植物的时 代性并不是很强,所以利用植物造景是最能衔接现代与古典园林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景观,同样也包括不同文化和地域性的景观。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方法,案例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闲暇时间也不断增多,由于 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又使人们在体力上,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力,他们迫切需要通过某 种途径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娱乐活动便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了。城 市现代化公园成为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人是城市的主人,因而公园设计也应以人为永恒 主题。游人的活动可以增加公园的总体艺术效果,并且成为公园景观构成的一个不可缺少 的因素。 1.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 1.1关于植物造景 在公园建设过程中,对于植物造景的运用仍然是公园景观设计的最重要部分。在植物 配置中蕴含了人的理想是显得尤为重要的,城市公园具有艺术品的特征,植物的时代性并 不是很强,所以利用植物造景是最能衔接现代与古典园林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景观,同样 也包括不同文化和地域性的景观。植物配置的形式非常多,主要有孤植、对植、丛植、树群、树林、植篱、花坛、花境、草坪等,最终原则是根据功能、艺术构图及生物学特性要 求的完美结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充分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美景,为公园添香增色。 论文参考。 1.2关于区域空间 创造“以人为本”的区域空间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善于利用地形地貌、人文历史、自 然山水和植物等条件,充分发挥本地艺术优势,使各个空间相互渗透、和谐统一。在公园 的建设中,可利用建筑、地形、植物、假山台地在入口或转角处设隔景小空间,经过婉转 通道中逐渐放开,到达开阔空间;如果先前存在较多的不同于传统公园的小空间,而这些 小的空间又不能够以小衬大、不能够给整个公园提供成景的作用,所以需要在设计中充分 考虑,应当尽可能的减少这样的消极、闭塞空间的产生,使这些空间开朗化是设计的目的。另外,还应大力提倡和发展水体绿化、立体绿化,增加绿量,创造公园新空间。 1.3关于纪念性景观 对于纪念性的景观,因为其具有所在地方的典型特性,所以其也具有了所在场所的精 神体现,在建设过程中应当将纪念性景观作为重点来设计。对于一些长期使用的环境和设施,要考虑到人们对其的依附心理,还是应当充分的考虑该景观环境的保留或者做旧处理。 1.4关于公园设施 公园设施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让游客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即景观在被观赏的同时,也 需要有更多的可触的机会,充分调动人们参与其中,放松心情,愉悦心灵,这样也正体现 了城市公园的重要作用。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公园的开放性特征,公园的边界与城市的其它

上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文本)

前言 绿化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城市进步的象征。 绿化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国内外的实践和经验表明,使城市贴近自然,融入自然,日益成为未来城市绿化发展的主旋律。 一、总则 第一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以及《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条例》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2、《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1/5/11批准)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 1、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规划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2、体现大都市圈发展的思想,规划城乡一体、具有特大型城市特点的绿化体系。 3、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市民居住、生活、休憩功能。 第三条规划原则

1、生态性原则:以生态效应为核心,完善绿化生态功能。 2、系统性原则:增强绿化系统功能,完善绿地类型和布局。 3、多样性原则:体现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群落层次、种类。 4、地带性原则:强化地域特点,品种选择、栽植因地制宜。 第四条规划期限 远期到2020年,近期到2005年。 第五条规划范围 为市域6340平方公里 二、现状分析 第六条对城市绿化发展的总体认识和分析 适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上海的绿化建设经历了由慢到快,由小到大、由量变逐步到质变的发展阶段,形成今天的格局和特点。 1、1949~1978年,缓慢发展阶段。 解放前,上海的绿化建设缓慢、无序,分布不均。1949年前的百年间,全市平均每年仅开辟绿地0.6公顷,各种公园绿地约为89ha。这些绿地绝大部分集中于租界和上层人士聚居的住宅区,市民群众居住集中的南市、普陀、杨浦等地区没有一块公共绿地。 解放以后,上海的绿地建设随着城市发展逐步展开。特别是结合旧城改造,相继建成第一条外滩滨江绿带、肇嘉浜林荫道、人民公园、杨浦公园、长风公园、

城市园林绿化学习考察报告.doc

城市园林绿化学习考察报告 按照市领导指示,市市政园林局局长王向道带队,由局分管领导、局机关绿化科、技术科、园林绿化处、第一苗圃等单位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考察组一行17人,赴济源市考察学习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经过现场考察及与济源市园林绿化部门深入交流探讨,我们深切体会到济源近些年城市绿化事业的巨大发展,对济源市取得的成就感到震撼。对照先进,使我们对濮阳城市绿化的缺点和不足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思想观念发生了极大转变,为我市下步绿化改造提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济源市城市绿化建设成就及特色 近年来,济源市园林绿化坚持“大气、秀气、灵气”的建设理念,立足高起点、高标准,以超前的眼光和思路,精心设计,因地制宜,多种树、种大树,着力打造错落有致、风景秀美、四季常青的城市绿化精品工程,增加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量,全力构建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绿色济源,城市面貌发生显著改观。其城市绿化具体做法和特色有以下几点: (一)以增加城市绿量为宗旨,按照“多树、兼花、少草”的理念,摒弃以往“大草坪”、“大模纹”等城市园林不良风气,见缝插“绿”不留缝隙,通过乔、灌、花、草的有机配合,营造了复层式、密林式园林景观,有效增大了城市绿量。 道路绿化改变以前“一条路,两行树”的简单重复模式和城市

道路绿化树种单一、色彩单调的现状,注重乔、灌、花、草的合理搭配,丰富道路绿化的层次感、节奏感。黄河路、济源大道等道路,两旁布满密密麻麻的绿色植物,有的街边甚至有3、4排行道树,形成道路密林,保证了充足的绿量和丰富的绿化景观层次,使得整条道路郁郁葱葱,满眼绿色扑面而来。在抓好道路整体绿化建设的同时,从小处着手,狠抓道路两侧沿线边角空地绿化,见缝插绿,宜园则园,宜坛则坛,处处造景,使城市道路绿化上了一个大档次。 公共绿地绿化见缝插“绿”不留缝隙,对世纪广场、火车站广场、篮球城、文化城、清趣园、新莽园等广场、公园、游园、绿地进行了全面见缝插绿,按照“草坪面积一般不超过10平方米”的要求,加大树木和花灌木种植力度,大量栽植紫薇等开花植物,丰富了城市色彩,提高了生态效益,降低了城市热岛效应。 (二)确立“利用水资源,做好水景观,彰显水文化,做活水经济”的水系规划理念。充分利用城市水源,以“造绿造水造景”为重点,以湨、蟒两河为主线沿河布绿、沿河建园,建设大型带状绿地,形成了靓丽的滨河景观带,彰显了城市灵性。 (三)实施城区景区化工程,提升绿化品位。按照城区比景区漂亮的原则,连续多年开展城区绿化大会战,大树进城、果树进城、石头进城,丰富城市绿化景观,提升绿化品位。同时大规模实施拆墙透绿工程,对沁园路、学苑路、文昌路等主干道两侧进行拆墙补绿,新建单位一律不得建设围墙,启动示范居委会建设,完善了街旁绿地及单位、居住区绿化,先后建成了25个大型广场、公园、游园和75

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进展 摘要:由于人们对于城市景观及城市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成为当前城市规划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规划工作由于观念转变及视角转移,也面临新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城市当前城市绿地系统的定义,总结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现状,探讨了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城市绿地;绿地系统规划;发展趋势 Abstract:Because people to urban landscape and urban environment proble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in current urban planning work, planning work for conceptual change and focus at the same time, also facing a new development. City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definition of the current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summari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at home and abroad,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in China. Keywords:Urban green space;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Development tendency 1 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 对城市绿地系统的认识,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由于受前苏联援建项目的影响,每项工程都要做配套基础设施的规划,也就是工程所在地的城市规划。在城市的总体规划中也包含了该项工程所需的卫生防护绿地和为城市人口游憩服务的公共绿地[1]。作为最初的城市绿地系统,其主要思想是“从城市整体出发,发挥园林绿地卫生防护、文化休息、美化城市综合功能”,其后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一直强调“既照顾点,如公园、小游园等;也照顾线,如行道树、绿带、防护林等;更照顾面,如街坊小区庭院绿地,要点线面相结合。既重视城市内部的绿地,又要注意郊区的绿化,要内外结合。既要建设丰富多彩的大型公园,也要建设仅供附近居民休息散步的中小型公园绿地,要大中小相结合[2]。”可见,当时虽然没有直接指出“绿地系统”的概念,但城市绿化的建设思路已从城市整体出发,考虑到点线面相结合、内外结合、大中小相结合等问题。 城市绿地系统的定义是在2002年颁布的《园林基本术语标准》中明确规定的,定义指出:“城市绿地系统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该定义说明城市绿地系统是一个结构完整的系统,并承担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居民娱乐要求,组织城市景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