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课时一天的时间(24时计时法)教学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课时一天的时间(24时计时法)教学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课时一天的时间(24时计时法)教学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课时一天的时间(24时计时法)教学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三课时一天的时间(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知道一天有24时,认识24时计时法,能够对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换,并能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2.在借助直观钟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感受24时计时法在学习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换。

教学难点: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时间的计算练习题

日期:2016 年 10 月 30 日 用时: ____ 得分: ____ 一、巧手补天窗。 1.时针从4走到5,走了()时;分针从4走到5,走了()分;秒针从4走到5,走了()秒。 2.当钟面上3根针都重合时是()时。 3.从早上6时到上午10时,经过了()时。 4.现在是7时55分,再过5分是(:)。 5.火车从长春到北京大约需要10()。 6.小红写一页大字大约需要5()。 7.汽车1()行驶80千米。 8.李红深呼吸一次用5() 9.一节课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再加上()分钟就是1小时。 二、先写出每个钟面的时刻,再算一算经过的时间。 1、(:) 2、(:) 从图1到图2经过了()分。 3、(:)

从图2到图3经过了()分。 4、(:) 5、(:) 从图4到图5经过了()分。 6、(:) 从图1到图经过了()分。 三、神机妙算。 1分一26秒=()秒 78秒+42秒=()分 2时-1时46分=()分 5时19分+41分=()时 4时+80分=()时()分 四、比较大小。 2分10秒(><= )70秒 240秒(><= )4分 9秒(><= )9分 3分5秒(><= )180秒 300秒(><= )6分 5时(><= )300分 210分(><= )4时 1时23分(><= )60分 五、体验数学。 1.名人服装店早上8:30开始营业,晚上7:00关门。名人服装店一天营业多长时间?

列式:答案 答:名人服装店一天营业时间是时分。 2.小丽每天早晨7:10从家出发,她在路上用了38分钟。她什么时间才能到校? 列式:答案 答:她:能到校。 3.实验小学早上7:50上课,中午11:20放学,下午1:00上课,到下午3:20放学。学生一天至少在学校多长时间? 列式答案 答:学生一天至少在学校时分。 4.周三下午1:50同学们观看教育片,这部教育片需要90分钟。什么时候才能看完呢? 列式:答案 答:下午:才能看完。 智慧宫殿 笑笑的手表慢5分钟,在5分钟前是5时,现在正确的时间是几时几分? 列式:答案 答:现在正确时间是:。 交卷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案例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案例年月日 设计理念: 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材分析: 年、月、日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时间单位学习的继续和延伸,由于这几个单位都是比较抽象的时间单位,所以教材在编排上非常注重选择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教学。教材首先给学生呈现了四幅主题图,展现了一些十分有意义的日子,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日、北京申奥成功的日子、神州六号升空、植树节、儿童节等,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说明闰年的判断方法。 学情分析: 年、月、日这几个时间单位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在理解这些较大时间单位是有一定困难的。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他们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的较大的时间单位,如年、月等。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时间的关系。 (2)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直观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相结合,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从而体会时间的可贵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大月、小月的记忆,平年、闰年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今天来多媒体教室上课大家都很开心,那么让我们一起记下这个难忘的时刻吧! (2012年3月23日8时52分16秒) 2、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①这时刻里有哪些表示时间的单位? ②哪些是我们学过的?(时、分、秒) ③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年、月、日(板书:年、月、日)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初步认识年月日。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时刻。(课件出示) ①介绍: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个伟大的日子,请大家读一读这时间。 ②展示奥运会开幕式的图片。这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同学们知道是哪年的7月13日么? ③还有很多有意义的日子,来看看。出示植树节图片。(3月12日)六一节(6月1日) 2、学生介绍有意义的日子。 一年中还有哪些有意义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一起在年历上标出来。 (人手一张年历,各种不同的年份)学生汇报。 3、自主探索,发现年历的知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长方形、正方形应用题

长方形正方形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米,宽是4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米?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如果把它的边长增加10厘米,那么它的周长增加多少厘米? 3.长方形的长16分米,长是宽的2倍,周长是多少分米? 4.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长为12米,宽为8米,那么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米? 5.一个长方形操场,长是100米,宽40米,围着这个操场跑两圈,要跑多少米? 6.把4个边长是3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7、一段铁丝长90厘米,做了一个边长是16厘米的正方形框架后,还剩多少厘米? 8、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4米是宽的2倍,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9、用两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大长方形的周长可能是多少? 10.一段长6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11.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长为12米,宽为8米,那么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米? 12、用一根铁丝围成了一个长25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这根铁丝至少长多少?

13.一个正方形周长80厘米,它的边长是多少? 14.一个正方形的游泳池,围着这个游泳池走一圈要走120米,这个游泳池的边长是多少米? 15、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6米,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比它短4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米? 16.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64米,它的边长是多少米? 17.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60厘米,长18厘米,求宽多少厘米? 18.如果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8厘米,你认为它的长和宽可能分别是多少厘米?(请写出算式,至少写3种)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24时计时法》名师教案

《24时计时法》名师教案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82页—83页内容及做一做。 教材借助一个小朋友的一天激发认知冲突,引入学习24时计时法的必要性。接着编排了一个探究性的操作活动,通过学生观察钟面上时针的转动,进一步明确1日有24个小时,时针转动两圈;然后将一天的时间以直线的方式呈现,直观表示出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联系;最后教学12时计时法如何转化成24时计时法,为进一步学习计算经过时间做好准备。 (二)核心能力 通过解读生活场景(既要正确读出钟面上的信息,又要关注图中的其他信息判断这一时刻在一天中的具体位置),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引入24时计时法的必要性和好处。 2.通过观察一天中钟面时针的转动情况,结合“时间尺”,理解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的转换。 3.在解决日常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合理安排时间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四)学习重点 认识24时计时法,掌握12时计时法改写成24时计时法的方法。 (五)学习难点 借助时间尺理解今天与前一天、后一天的关系。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24时计时法》名师教学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将合适的时间填在横线上。 我早上________起床,________开始上课; 我上午________放学,中午________吃饭;

我下午________到学校,_________放学; 我晚上________吃饭,__________睡觉。 新闻联播播出的时间是:________。 (二)课堂设计 1.情境引入 思考一:小明约小强明天6时一起跑步,可是到了第二天,小明和小强都准时来到同一地点,却没有见到对方,这是怎么回事呢?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说? 小结:像“上午6时、下午6时”这种平时交谈中经常使用的带有“上午”“下午”这样词语的计时方法我们称之为“12时计时法”。(板书)【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不同学生对两个不同6时的理解,分析归纳出12时计时法,并理解12时计时法使用时间词的重要性,感受到这种方法有时会产生歧义,从而激发认知冲突,产生学习新的计时法的需求。 2.探究两种计时方法之间的关系 (1)建立一天的时间概念 思考二:为什么一天中会有两个6时?一天有多少个小时?新的一天开始时钟面上的时针是指向几的?一天结束时它又是指向几的? 活动一:(1)利用钟面做教具,动手拨一拨,观察一整天的时间变化。 (2)教师借助课件演示一天的时间,学生根据时间表演或说出此时在干什么? (3)提问:通过刚才的观察,经过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转动了几圈?从0时到中午12时,经过了几小时?从中午12时到晚上12时,又经过了多少小时? 小结:一天有24个小时。新的一天开始的时间可以称为0时,所以凌晨12时也可以说成是0时。 活动二: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在上午8时,上午10时40分,中午12时,下午2时,下午4时,晚上7时,晚上8时,晚上12时分别在做什么? (2)学习24时计时法和两种计时法之间的关系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13791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王娟课题: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步文字题的结构特点,分析方法,知道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进一步加强四则运算概念的理解,运算顺序及小括号的应用的训练. 2.让学生学会读文字题,分析题目表示的数量关系,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连贯地、有顺序地、有层次地进行思维. 教学重点:如何分析文字叙述题意,依据题意用混合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一般二步应用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小括号解答一般二步应用题. 教学过程: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先说出运算顺序,再口算出结果. (1)8+2×3(2)45-(3+7)? (3)(26-14)÷6? (4)18÷9×3 2.列出算式并说出各部分名称,并口算出结果. 350减去240,差是多少? 270乘以3,积是多少? 72与28的和是多少?75除以15商是多少? 结合学生的回答,逐步出示: 3.导入:刚才复习了一步文字题,熟悉了和、差、积、商的含义及加、减、乘、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今天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学习新知识.(板书课题)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第一层:讨论探究,初步认识。 (1)出示例3:350减去80乘以3的积,差是多少? 分组讨论:这道题最后求什么?能一步解答吗?被减数是谁?减数是谁?题目直接给了吗?必须先算什么? 列出一个式子时,要把谁写在前面,谁写在后面?为什么?(学生讨论时,教师注意巡视,掌握信息进行指导.) 讨论后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 引导学生说出:这道题最后求差是多少?被减数直接给出,减数没有直接给出,要先算出来.列综合算式时被减数350写在前面,减数“80×3”写在后面。 (教师板书350-80×3=? 350-240=110) 教师指出:象这样由几个式子合并在一起写成一个式子叫综合算式,与分步计算道理一样,但书写过程简单了. 第二层:试做探究,初步掌握。 教师提问:如果把上题改成:“350减去80,再乘以3,积是多少?”该怎么列式呢? 学生试做时,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巡视中发现学生的不同解法,让学生板演。学生可能出现两种解法: 小组讨论:以上两种解法哪个对,为什么? 教师说明:这道题最后求积是多少,就要先确定谁是第一个因数,谁是第二个因数,第一个因数没有直接给出,要用“350-80”作第一个因数.要先算出减法,求出第一个因数,再乘以3.所以必须加上小括号.如果不加上小括号,即第二种解法,最后求出的是差是多少,不符合题意。 第三层:分析比较,加深理解。 请学生看书,对例3和改编的题进行比较。 小组讨论:例3和改编的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补充概括:相同点:数相同,计算符号相同。

三年级数学时间计算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时间计算练习题 一、我会填 148秒=()分()秒3分12秒=()秒90分=()时()分 100分=()时()分1时=()分4小时=()分 2分=()秒65秒=()分()秒75秒=()分()秒 80分=()时()分1分=()秒3分21秒=()秒 2时12分=()分60分=()时 二、比较大小 1时○100分60分○1时60秒○1时1分○10秒 2时○120分300分○3时5分○500秒240秒○4分4时○4分1分30秒○100秒1时○60分1分○100秒 10分○1时6分○36秒7分○70秒40秒○4分 250秒○4分150分○2时3时○240分250分○2时20分1分20秒○80秒90分○1小时30分180分○3小时 三、计算: 11时50分—7时40分= 7时50分—15分= 10时40分+60分= 12时10分—11时40分= 11时30分—8时30分= 7时15分+45分=

2时50分—2时5分=1时20分+40分= 11时50分—6时= 5时45分—40分= 8时30分+50分= 9时10分—6时40分= 10时50分—7时30分= 9时25分+45分= 4时30分—2时25分= 1分-40秒= 35秒+25秒= 80分+40分= 2时-30分= 38分+23分= 1时-56分= 2分18秒+76秒= 1分35秒+100秒= 40秒+20秒= 23分+27分37秒= 4分17秒+54分83秒= 2时35分-47分= 1时45分-45秒= 74分24秒-84秒= 7时28秒+32分= 5分4秒+96秒= 10时-8时96秒= 2分30秒-150秒= 300分-3时= 四、解决问题。 1、小兰去上学,7:35从家出发,7:50到校。她从家到学校要走多长时间? 2、少先队员去李奶奶家打扫卫生,下午3:30开始,4:10结束,共用了多少时

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三年级数学案例分析 xxxx银川小学:xx 2016年9月14日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主动是课堂之本 [案例]《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学生被分为六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 师:有困难吗? 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 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么办呢?(生……) 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再试试看。 (学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 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和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合作与交流。 案例教学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却是个伤脑筋的事。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2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 2、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促进组内合作。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团结。案例的B教学,引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这样就会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主动地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而无须再由老师去安排合作,组织交流。试想,在案例的B教学中,如果老师说的是“看哪位同学最快?”,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状况将会如何呢?所以在小组学习后全班交流的时候,老师关注的一定要是小组的整体意见而不 是个人意见。评判也应以小组为单位。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练习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测试题 一.填空 1.长方形周长=() 正方形周长=() 2.一个正方形周长80厘米,它的边长是()。 3.一个长方形长9厘米,宽比长少3厘米,它的周长是() 4.一个正方形的游泳池,围着这个游泳池走一圈要走120米,这个游泳池的边长是()米。 5.下图是一个长方形,长和宽如图所示。在这个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正方形,能剪出的最大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厘米,12 cm 剩下的图形是一个() 形。18cm 6.填表: 二、判断,在()内对的打“√”,错的打“×” 1.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 2.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2厘米,周长是7厘米.( ) 3.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周长是24厘米.( ) 4.长方形的周长是60厘米,长18厘米,宽是42厘米. ()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共12分)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米,宽是4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米. A、12 B、24 C、32 2.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64米,它的边长是()米.

A、16 B、128 C、256 3.边长是15厘米的正方形周长比长2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周长() A、长方形的周长大于正方形的周长 B、正方形的周长大于长方形的周长 C、长方形的周长等于正方形的周长 4、一个正方形剪成2个长方形后,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和()原来正方形的周长。 A、相等 B、大于 C、小于 四.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6 cm 10dm 7dm 14cm 12cm 五、解决问题 1.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8米,宽9米,一面靠墙(如下图),其它三面墙围上 竹篱笆。竹篱笆长多少米? 2.一个长方形操场,长是100米,宽40米,围着这个操场跑两圈,要跑多少米? 3.一段长6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4.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长为12米,宽为8米,那么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米?

三年级数学时间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时间练习题 一、填空。 1、钟面上有( )个大格(从一个数到下一个数),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小时,时针走一大格,分钟正好走一圈,是( )分钟。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1圈,是( )秒。 2、1小时=( )分 1分=( )秒 4小时=( )分钟 7分钟=( )秒 3、 35秒+25秒=( )秒=( )分1分-40秒=( )秒 80分+40分=( )分=( )小时 2时-30分=( )分 4、填上“>””<”或“=”。 3时( )300分 250分( )5小时 60秒( )60分 10分( )600秒 120分( )2时 70分( )7时 5、中古友谊小学每天早晨8:00上晨检,8:10下晨检,晨检用了( ).8:10开始上第一节课,8:50下课,第一节课用了( )。 6、(1)从9:50到1:00经过了多长时间? (2)从8:45到11:20经过了多长时间 (3)百佳超市早上8:30开始营业,晚上10:20休息,百佳超市一天营业的时间是( )时。 7、在钟面上秒针走了3个数字,走了( )秒,走了8个数字是走了( )秒。 8、从上海开往南京的火车,甲车是6:50开,乙车是7:30开,( )

车开的早。 9、在100米赛跑比赛中,小菊用了14秒,小梅用了16秒,小桃用了13秒,小丽用了12秒,小兰用了17秒。冠军是( ),亚军是( ),季军是( )。 二、在( )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35( )。 2、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是6( )。 3、小新跑60米要12( )。 4、工人叔叔每天工作8( )。 5、从上海坐火车到北京要17( )。 6、李勇从家走到学校要15( )。 7、这场雨真大!整整下了3( )。 三、判断(正确的在( )里打“√”,错的打“×” ) 1、2小时=20分。( ) 2、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5分钟。( ) 3、时针在5和6之间,分针指着9,是6:45。( ) 4、时针和分钟都指着12时是12时整。( ) 5、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 6、小军做50道口算题用了128分钟。 ( ) 7、飞机2:30起飞,3:10分在机场降落,飞机飞了1小时20分。 ( )

三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奇妙的剪纸》教学案例及评析.doc

三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奇妙的剪纸》教学案例及评析 执教:南京市五所村小学沈洁 评析: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金春平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62—63页 [教学分析]: 这次的实践活动是结合《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安排的,活动的安排大致分为两段:第一段,简单介绍剪纸艺术的特点以及在我国民间广为流行的情况,并出示一些精美的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第二段,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一些知识和技能独立或分小组自由进行创作,最后组织交流。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意识;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我国民间艺术的绚丽,培养他们对民族、对人民的美好情感,激发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热情。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创造才能,用不同的方法剪出形状各异的轴对称图形,使得学生有机会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深化对周对称图形的认识。 2、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意识。 3、通过欣赏剪纸作品,使学生感受古今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体会到我国民间艺术的绚丽,激发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创作美丽的剪纸图案 [教学实例及点评]: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剪刀和蜡光纸。 师:没错,这是一把普通的剪刀和一张普通的蜡光纸,可别小看了它们,就是它们创造了我们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齐答)剪纸。 师:剪纸是我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民间艺人用一把剪刀和一张纸,能剪出各种各样漂亮的图案。 课件出示剪纸作品欣赏: …… …… (师相机介绍:这是迎春纳福的图案、这是喜庆吉祥的图案、这是以十二生肖为创作题材的彩色剪纸作品……还有山水、花鸟、昆虫、人物……) [评:教师把课前搜集到的剪纸图案和书上的图案集中在一起,有层次地分类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直观的、生动的感性材料,创设了感受剪纸文化的意境] 生1:哇! 生2:真好看! …… 师:刚才大家欣赏了这么多剪纸作品,你有什么感觉吗?

小学三年级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范文三篇时间计算是继二十四时计时法的学习之后安排的一个内容。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利用已学的24时记时法和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索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进一步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老师相信我们的星期天都过得很快乐!明明也有一个愉快的星期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吗? 2、小黑板出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 7:10-7:30 起床、刷牙、洗脸; 7:40-8:20 早锻炼; 8:30-9:00 吃早饭; 9:00-11:00 看书、做作业 …… 3、看了刚才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寻找方法 1、谈话: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那你知道小明做每件事情用了多少时间吗?每 个小组从中选出2件事情计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时间。 (1)分组学习。 (2) 集体交流。 2、根据学生的提问顺序学习时间的计算。从整时到整时经过时间的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9:00-11:00明明看书、做作业所用的时间。 (2)交流计算方法:11时-9时=2小时。 3、经过时间是几十分钟的时间计算。 (1)明明从7:40到8:20进行早锻炼用了多少时间呢? 出示线段图。 师:7:00-8:00、8:00-9:00中间各分6格,每格表示10分钟,两个线段下边 的箭头分别指早锻炼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线段图涂色部分表示早锻炼的时间。谈话:从图上看一看,从7时40分到8时经过了多少分钟?(20分)从8时到8时20分又经过 了多少时间?所以一共经过了多少分钟。(20+20=40分)小朋友们,如果你每天都坚持锻炼 几十分钟,那你的身体一定会棒棒的。 (2)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计算出明明早锻炼的时间吗?(7:40-8:40用了一个小时,去掉 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或者7:20-8:20用了1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 40分。) (3)练习:找出明明的一天中做哪些事情也用了几十分钟?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明明做这几件事情用了几十分钟吗?你是怎么算的? 三、综合练习,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1:图书室的借书时间。你知道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吗? 学生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交流计算方法。 (2)教师板书。 2、想想做做2。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完整)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周长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它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同时也为后面将要学习面积及面积的计算做好提前孕伏,所以,学好本节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把握此教学,我在研读本教材的基础上观看了本的配套例录像。在例中,教师整个教学的预设是很精心的,体现了:1、通过多种活动感知周长的含义。2、给予充分的空间,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值得我在教学中学习的方面。在学习经验的同时,我也在思考这节数学的主要探究活动“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能如何发挥探究学习的实效性?由此对探究活动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作个探讨。 【例片断】 师: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

生1:长方形、三角形都可以用尺子量出。 圆形可以用线绕一圈作个标签,再量绳子有多长。 师:他刚才说了两种测量方法,一种用尺子量,一种用线量。你想不想自己量一量? 让学生利用学具开始小组活动。 活动中教师提示:完成的小组想想还有别的测量方法吗?想想怎么汇报。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生1:用绳子绕一圈,再量绳子的长。 生2:用尺子量出一条边长,再乘以4。 师追问:这是抓住了正方形的什么特点?(四边相等的特点) 生3:用尺子分别量出三条边的长,加起。

生4:量一条边,数有几条边就乘以几。 生:沿尺子滚动就可以流量出周长(操作一遍)。 师追问:所有图形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测量吗? 生齐答:可以。 师让生尝试用此方法测量,证明可以。推测也可以。 师又出示,引导学生发现:有凹凸不平的地方,不适合。 师:刚才我们用尺子、用绳子、用滚动、用计算的方法测量出周长。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师小结:在测量时,用哪种方法都可以,选择比较方便、快速的就可以测量比较准确。 【反思】 在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预设和教学过程中的生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同等的价值,它们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是不可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的练习题 一、在()里填上时间单位。 1. 一节数学课上了40()。小红上午在校时间约4()。 2. 小芳跳绳20下用了15()。课间休息10()。 3. 小明吃饭用了20()。小明做20道口算题用了2()。 4. 爸爸每天工作约8()。王艳跑50米用了10()。 5. 南京乘火车去上海用了5()。晚间新闻联播时间大约是30()。 6. 看一场电影用了90()。做一次深呼吸大约7()。 7. 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了5()。夏天午睡大约1()。 8. 脉搏跳10次用了8()。跑100米需要13()。 9. 小红下午在学校的时间是2()。一集电视剧的播放时间是50()。 10. 小惠每天晚上睡觉9()。小芳早晨起床穿衣服大约用了5()。 11. 学生一天在校时间大约是6( )。爷爷每天晨练1()。 12.运动会上,小明跑60米用了12()。 二、填空 1. 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其中()是最小的时间单位。 2. 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了()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3.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小格,分针走了()分;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小格,是()分。 4. 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6. 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就是一小时。 7. ()时整,时针、分针重合。 8. 时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时;分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分,等于()时;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秒,等于()分。 9. 分针走半圈是()分,时针走半圈是()时,秒针走半圈是()秒。 10. 时针从12走到1,分钟走了()小格,是()分;秒针走60小格,分钟走了()小格,是()分。时针从()走到6,走了5小时。 11. 从8:40到9:30经过了( )时( )分;从2:30到4:40经过了( )时( )分;从6:10到6:45经过了( )分。 12.从上海开往南京的火车,甲车是6:50开,乙车是7:30开,()车开的早. 13.小军每天6:20起床,小青每天6:25起床,()起床早. 14.跑60米,小红用14秒,小英用12秒,小云用13秒.三人中()跑的最快. 15.月亮每秒绕地球行8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行29千米.地球比月亮每秒多行()千米. 16.声音每秒在空气中行332米,炮弹每秒比声音快667米,炮弹每秒飞行()米. 三、比较大小 1时○100分 60分○1时 60秒○1时 1分○10秒

三年级下册数学24时计时法教案

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1、经历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的过程,学会用24时计时 法表示时刻。 2、能正确地进行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互换。 重点: 能正确进行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互换。 难点: 掌握24时计时法的方法及其与普通计时法相互转化的规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朋友。瞧!是谁?出示钟表模型,现在是几时? 猜猜看,这个时刻老师在干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可能在上课,在改作业)是不是这样呢?每天这个时刻,我都睡得正香呢,为什么你们没猜到呢?(老师说的是凌晨3时)一天中有不同的3时吗?怎么表示才能把两个3时分清楚,不造成误会呢?(凌晨3时、下午3时)

在前面加上凌晨、下午这些表示时间段的词,是我们平时用的12时计时法,也叫做普通计时法。刚才老师用的是24时计时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24时计时法。 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钟表演示,认识24时计时法。 (1)你知道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吗?(引起一天的开始是1:00和12:00两种答 案的争论) (2)课件出示倒计时的场面,你们见过这样的场面吗?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咱们一起来倒计时: 当我们倒数到1的那一瞬间钟面上的时针、分 针、秒针都指到了几?这个时刻意味着什么? (旧的一天的结束,新一天的开始,新的一年开 始了) (3)现在该知道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的吧?深夜12时也叫0时,既是一天的结束, 也是第二天的开始。 (4)咱们一起将时针、分针拨到0时,然后拿出1号答题卡完成上面的题目 ?时针走一圈经过了几小时? ?一天时针要走几圈?第一圈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案例《年月日》 第四小学 设计理念: 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抽象的时间单位概念具体化,用有型的“年历”来解决。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材分析: 年、月、日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时间单位学习的继续和延伸,由于这几个单位都是比较抽象的时间单位,所以教材在编排上非常注重选择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教学。教材首先给学生呈现了四幅主题图,展现了一些十分有意义的日子,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日、北京申奥成功的日子、植树节、儿童节等,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时间的关系。学情分析: 年、月、日这几个时间单位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理解有一定困难的。但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理解并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 2、懂得大月、小月的意义,掌握一年中的大、小月。初步认识闰年与平年。 3、准确计算一年、半年以及季度的天数。 4、通过直观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相结合,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从而体会时间的可贵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大月、小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同学们好,你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今天是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到校的 吗?(指名回答。) 2、就学生的回答,复习时间单位——时、分、秒(完成学案卡复习导入) 3、请同学看一组图片,并用一句话表达图中的意思。课件出示图片(学生说句子。) 同学们说说的句子中同样有表示时间的词——年、月、日。年、月、日是多长的时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板书:年、月、日)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你会看年历吗?(请会看的同学给大家说一说怎样看。) 2、一年中还有哪些有意义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一起在年历上标出来。 (人手一份2011和2012的年历,)学生汇报。 3、自主探索,发现年历的知识。 年历上有这么多有意义的日子呀,其实年历上还可以找到很多信息和知识!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年历并解答问题。(附页1,附页2.)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小组讨论汇报,通过观察年历探索到的有关年历的知识并完成学案卡精要交流。 (1)汇报:①一年有12个月。 ②每月有31天的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 ③每月有30天的是:四、六、九、十一月。 ④二月份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 ⑤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2)完成学案卡精要交流(附页3)。 2、讲述:通过观察讨论,大家都知道,一年有12个月,每月有31天或30天,二月有28天或29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把31的月份叫做大月,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

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求平均数 教学目标: 知识: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景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能力:在已有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情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已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示,发现问题 1、你会做的练习有哪些? 2、在预习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惑?(小组合作交流,议一议解决的策略) 3、你学会了什么?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谈话并出示投影片。 同学们,你见过或玩过套圈的游戏吗? 2、交流条形统计图中信息。 分别交流男生、女生各套中的个数。 3、出示问题并交流。 问:男生套的准一些还是女生套的准一些? 4、教师引导。 如果我们选取一个数据表示男生或女生套圈的整体水平,那么,就容易判断谁套得准了。这个数据是什么呢?那就是分别求出男生女生平均每人套出的个数。 板书课题:求平均数 5、设疑,展开交流。 提问:怎样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准的个数? ⑴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的方法有两种) ①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使每个男同学套中的个数变得同样多。 板书:移多补少 ②先求和再求平均数(注意让学生说明求和之后除以4) 板书:先求和再求平均数 ⑵让学生自主探索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 6、解疑,探索结果。 问:现在你能比较男生套的准一些还是女生套的准一些吗?为什么? 讨论:为什么要求平均数?平均数表示什么意思?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指导学生完成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练习,使之进一步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大家好吗? 五、预习布置 练习九1——3题,自己掌握平均数的意义,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练习题

三上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试题 班级:姓名: 一、我会算 363×2=249×3=543+327= 79×6=102+376=539-247= 516×3= 301-206= 208×7= 二、我会填 1.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 )。 2.长方形的对边( ),四个角都是( )角。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量出它的( )和( )。 3.正方形的四条边( ),四个角都是( )角。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量出它的( )。 4.平行四边形的对边( ),对角( )。 5.用一根长14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可以是:( )和( )。 6.一张长方形纸正好可以裁成两张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纸,原来这张纸的周长是( )厘米。 三、选一选 1.求长方形的周长用()。 A.长+宽×2 B.(长+宽)×2 C.长×宽 2.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同时缩短到和短边同样长,就变成了()。 A.正方形B.平行四边形C.四边形 3.如右图,A,B两个图形,两个图形的周长()。 A.A > B B.A < B

C.B = A 4.如图,将边长为24厘米的正方形纸板剪成四块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板,每块长方形纸板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A.24厘米B.30厘米 C.12厘米D.60厘米 四、判断 (1)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 (2)两个周长是16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32分米。( ) (3)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形状都一样。( ) (4)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 五、求下面图形的周长 1. 2. 六、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形的停车场宽60米,比长少2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练习题讲解学习

《24时计时法》复习练习题一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一昼夜钟面上的时针正好走()圈,共()小时。 2、明明每天早上7时20分从家出发,7时40分到学校,他一共走了()分钟。 3、妈妈下午4时30分下班,也就是()时()分。23时也就是晚上()。 4、下午5时30分也就是()时()分。凌晨3时也就是()时()分。 5、20时也就是()。 二、脑筋转转转,答案全发现。 1、8:00——11:00表示()。 A、开始时刻 B、结束时刻 C、起止时刻和经过时间 2、在钟面上不能表示的是()。 A、8小时 B、10点 C、15时 3、晚上11时是()。 A、11时 B、23时 C、23小时 4、一集电视剧播放40分钟,晚上8:20开始到晚上()结束。 A、8:40 B、9:00 C、21:00 5、晚上12时指的是()。 A、24时 B、第二天0时 C、既可以是24时,也可以是第二天0时 三、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判。

1、敏敏每天6小时起床。( ) 2、18时是晚上8时。( ) 3、23时就是11时。( ) 4、24时指表示晚上12时。( ) 5、姐姐在商店工作从8:00—16:00,工作了8小时。( ) 四、我能连得准。 早晨6时 17时 下午5时 12时 中午12时 6时 下午6时 22时 晚上10时 18时 五、请给下面的钟面画上时针。 6:00 17:00 19:00 六、下面是某次列车的起止时间和经过时间,填一填。 经过( )小时( )分钟到达

《24时计时法》复习练习题二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填一填,画一画,算一算。 10时25分 14:50 二、解决实际问题 1、课外活动小组每周四13:0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45分后结束,结束时间是几时几分? 2、妈妈从上午9时走到下午1时,共走 了16千米,妈妈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3、方方晚上9:10分睡觉,第二天早晨6:00起床。方方睡了多长时间? 30分钟 ( ) 经过2小时15分钟 ( )

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学内容:标版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中的例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小数,会读、会写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小数的产生过程,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及用小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介绍有关小数的数学文化史,激发学生学习小数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师: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数了,你能举些例子说说吗? 从学生回答中引出自然数、整数、分数,从而引出课题——认识小数。 二、认识小数 (一)教学例1 教师贴出图,提问:从图上,你能知道些什么? 师:5分米改写成用米做单位是几分之几米?你是怎么想的?4分米呢? 教师告知学生:5/10米还可以写成0.5米,先写0,再在0的右下角写上小数点,再写上5,它就读作零点五。 照这样子,4/10米可以写成——?它就读作——? 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1和3,并提问:观察这儿的分数和小数,你能发现什么吗?指出:十分之几可以写成零点几。 (二)教学例二 观察老师带来的三件商品,谁来报价? 1、练习本的价格是7角,你能把它写成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你是怎么想的? 2、笔的价格是1元2角,又该怎样改呢?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讨论。 3、书包的价格是30元5角,又该怎样改呢?你是怎么想的? 师:小朋友,象0.7、0. 4等等都是小数,仔细观察,这些数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教学学生小数的各部分名称。 师:小数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请你找找生活里的小数。 三、巩固练习 1、教师创设小超市的情境,让学生把“东东超市”里的价格改成几点几元的形式,把“佳美超市”里的价格改成几元几角的形式。 再让学生猜猜小闹钟和小汽车的价格。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四、课堂总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