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感染的概念及分类

医院感染的概念及分类

医院感染的概念及分类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感染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不仅涉及病人的健康,还与医疗质量和安全密切相关。因此,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医院感染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根据感染来源不同,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是指来自病人身体以外的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如医疗器械、医护人员的手、空气等。内源性感染是指来自病人自身的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如口腔、呼吸道、肠道等。

2、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局部感染是指感染局限于病人的某一部位,如手术切口、皮肤破损等。全身感染是指感染扩散至全身,如败血症、肺炎等。

3、根据感染病原体不同,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等。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HIV等也较为常见。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曲霉菌等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发生。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强化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遵守手卫生规范、消毒隔离等基本防护措施。

2、对病人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增强病人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发生。

3、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药物,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当引起菌群失调等感染。

4、加强对医疗器械的消毒和清洁,避免因医疗器械引起的外源性感染。

5、对医院环境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保持医院内的卫生和安全。

6、对已经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避免感染的扩散和恶化。

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保障病人安全和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医护人员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的防护措施和管理制度,确保医院内的卫生和安全。医院管理者也应该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和优质的医疗服务。

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变化趋势

引言

医院感染是医疗服务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它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病情和医疗费用,还会影响医院的治疗质量和声誉。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应运而生。本文旨在探讨该监控网中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变化趋势,以期为医院感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研究现状

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自成立以来,不断完善和发展。监控内容主要包括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督以及环境卫生学监测等。监控方法采用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如信息化技术、流行病学调查等。同时,监控网还对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变化趋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病原菌分布

通过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的监测数据,我们发现医院感染病原菌种类繁多,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其中,细菌占比较大,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这些病原菌在医院内各个科

室都有分布,但以某些科室为多见,如外科、内科、儿科等。此外,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病原菌分布也存在差异。

变化趋势

通过对历年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变化趋势呈现出以下特点:整体上,细菌检出率呈下降趋势,而病毒和真菌检出率则呈上升趋势;不同科室中,外科和内科的病原菌变化趋势以细菌为主,儿科以病毒为主;不同时期的变化趋势则可能受到抗菌药物使用、患者构成、治疗措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病原菌分布和变化趋势,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监控措施:加强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的监测力度,增加监测指标和覆盖面,以期更全面地了解医院感染病原菌的情况;

2、预防措施:严格执行卫生制度,加强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消毒灭菌工作;根据不同科室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如外科加强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内科注重导管相关感染的防控等;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3、治疗措施:根据病原菌的变化趋势,合理配置治疗资源,储备相应的抗菌药物;同时,提高医务人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意识和技能。结论

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监控网数据的分析,我们了解了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变化趋势,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因此,我们应重视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的建设与发展,不断优化监测与防控体系,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

引言: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准

之一。本文将探讨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的定义、重要性、评估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改善指标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

一、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的定义和重要性: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是指用于衡量医院感染控制水平和质量的定

量或定性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院管理者了解医院感染的现状和

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从而降低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

二、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的评估方法:

1、监测数据:通过收集和分析感染监测数据,了解医院感染的现状和趋势。这些数据可以包括感染率、耐药率、微生物学检查阳性率等。

2、调查问卷:针对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看法和建议。这有助于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3、环境卫生监测:对医院内的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包括空气、表面清洁度等,以评估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效果。

4、审计和评估:通过审计和评估医院感染控制流程、制度等,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如何通过改善指标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

1、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的认识和意识,加强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2、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控制规章制度,明确各项工作的职责和流程,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有效执行。

3、强化监测和报告: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报告感染病例,对异常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4、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5、改进清洁卫生:加强医院清洁卫生工作,定期进行环境消毒和清洁,减少细菌传播的风险。

6、强化手卫生:加强手卫生宣传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减少手部细菌传播的风险。

7、加强设备设施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医疗设备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减少细菌传播的风险。

8、开展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和学术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共享经验和资源,共同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

结论: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通过加强培训和教育、完善规章制度、强化监测和报告等措施,

可以改善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降低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和学术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

医院物业管理感染管理培训

一、引言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公共场所,其物业管理与感染管理是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医院物业管理的专业水平,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本文将重点探讨医院物业管理中的感染管理培训。

二、医院物业管理概述

医院物业管理是指物业管理者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手段,为医院提供高效、优质、经济的服务,以满足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需求。物业管理涵盖了多个方面,如保洁、安保、设施维护等,而感染管理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三、感染管理培训的重要性

1、减少交叉感染:通过培训,员工可以了解如何避免交叉感染,从而降低患者之间、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感染风险。

2、提高防护意识:医护人员是医院感染防控的主力军,通过培训可以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技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

3、确保患者安全:培训可以让员工更加了解感染防控的流程和措施,从而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四、感染管理培训内容

1、理论知识:包括感染传播途径、感染危险因素、感染防控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2、操作技能:包括手卫生、防护用品的使用、消毒剂的配制和使用等方面的技能。

3、应急处理:培训员工如何应对突发的感染事件,如疫情暴发、细菌耐药等。

4、团队协作:培训员工之间的协作配合,确保感染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培训方法和效果评估

1、培训方法:可以采用集中授课、模拟演练、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使培

训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2、效果评估:为了确保培训效果,需要对员工进行考核和评估。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实际操作评估等方式进行考核,以了解员工对感染防控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操作技能水平。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员工,需要对其进行补考或进一步培训,以确保所有员工都具备合格的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

六、结论

医院物业管理中的感染管理培训是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水平,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因此,医院应加强对物业管理的投入力度,提高物业管理的专业水平,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一、总则

1、为了进一步规范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提高医院感染控制能力,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

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临床、医技及相关职能科室,全体医务人员均应遵守本制度。

二、监测内容

1、感染病例监测:对全院住院病人进行前瞻性监测,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防止医院感染的暴发与流行。

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对医院消毒隔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确保消毒灭菌效果符合要求。

3、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监测: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进行定期监测,如手术室、产房、检验科、治疗室等,确保这些部门和环节的感染控制工作符合要求。

4、职业暴露风险监测: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暴露事件,保障医务人员健康。

5、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对医院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等,确保医院环境卫生符合要求。

三、监测方法

1、临床医师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防止医院感染的暴发与流行。

2、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应定期到各临床科室检查医院感染病例,填写医院感染监测记录表,分析医院感染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3、医院应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包括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4、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监测应定期进行,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职业暴露风险监测应定期进行,对暴露风险高的部门和环节加强监督和管理。

6、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应定期进行,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等监测。

7、医院应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四、监测流程

1、临床医师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后应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并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

2、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到病房调查核实情况,填写

医院感染监测记录表。

3、医院应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包括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对于不合格的消毒灭菌效果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监测应定期进行,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

于存在严重感染风险的部门和环节应加强监督和管理。

5、职业暴露风险监测应定期进行,对于存在高暴露风险的医务人员

应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防护意识。

6、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应定期进行,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

员手等监测。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监测结果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医院感染暴发及处理

医院感染暴发及处理

一、医院感染暴发的概念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医疗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突然发生大量同一种病原

体引起的感染病例,常常由于医院感染的特殊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的集中,造成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医院感染暴发不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而且会严重影响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

给医院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加强对医院感染暴发的监测、调查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二、医院感染暴发的常见原因

1、病原体传播: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是病原体在医院内的传播。病原体可以通过医务人员的手、空气、医疗器械、血液等途径进行传播,导致患者之间出现交叉感染。

2、易感人群:医院感染暴发的另一个常见原因是易感人群的集中。一些患者由于患有慢性疾病、免疫系统受损或年龄较大等原因,容易感染病原体。此外,一些特殊科室如ICU、血液透析室、手术室等的患者,由于病情较重、免疫力低下等原因,也容易发生医院感染。

3、医院管理不当:医院管理不当也是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之一。例如,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隔离措施不到位、医务人员防护意识不强等都可能导致病原体在医院内的传播和扩散。

4、抗菌药物使用不当:抗菌药物使用不当也可能导致医院感染暴发。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患者体内菌群失调,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

三、医院感染暴发的处理措施

1、及时发现: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诊断医院感染病例。一旦发现有医院感染暴发的迹象,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调查和处理。

2、隔离措施:对确诊为医院感染的患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病原体继续传播。同时,对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也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3、调查原因:对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感染的来源和传播途径,为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4、采取控制措施: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加强消毒灭菌、改善医疗环境、提高医务人员防护意识等。同时,对易感人群应采取保护措施,如加强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等。

5、及时报告:医疗机构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医院感染暴发的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6、总结经验教训:医院感染暴发处理后,医疗机构应对此次事件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强医院管理和培训教育,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四、如何预防医院感染暴发

1、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认识和意识。同时,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

2、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诊断医院感染病例,为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3、加强消毒灭菌工作: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疗器械、病房环境、医务人员手等的消毒灭菌工作,确保医疗安全和质量。

4、提高医务人员防护意识: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技能水平。同时,为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和设备。

5、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和使用,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导致患者体内菌群失调和耐药性的产生。

6、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一旦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演练,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理能力。

总之,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是医疗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加

强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等措施才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的发生。

医院感染基本概念

医院感染基本概念 一、有关基本概念 l、什么叫医院感染答: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既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也包括在住院时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按获得病原体的来源分哪几类答:医院感染按获得病原体的来源分两类:(1)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指病人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通过日常诊疗活动、病人或病人间的接触或从污染的外环境中而接受的感染。(2)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感染,是指病人由于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在接受诊疗处理的过程中,体内正常菌群发生紊乱、激活机体潜在的病菌、患者体腔或体表原来存在的常驻微生物发生移位等而引起的感染。 3、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答:(1)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在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者则以自入院时超过平均(或常见)潜伏期的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脓毒血症迁徙灶除外),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5)经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4、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答:(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反应。(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h 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5、某患者在住院第四天时出现了泌尿系统感染症状,该患者是否属于医院感染为什么答:属于医院感染。因为没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在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均属于医院感染。 6、某患者因腿部皮肤感染久治不愈而入住某科,入院后行创面分泌物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经一周的治疗后再次做细菌培养又发现表皮葡萄菌生长,此次感染是否属于医院感染为什么答:该患者属于医院感染。因为是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概念及分类

医院感染的概念及分类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感染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不仅涉及病人的健康,还与医疗质量和安全密切相关。因此,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医院感染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根据感染来源不同,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是指来自病人身体以外的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如医疗器械、医护人员的手、空气等。内源性感染是指来自病人自身的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如口腔、呼吸道、肠道等。 2、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局部感染是指感染局限于病人的某一部位,如手术切口、皮肤破损等。全身感染是指感染扩散至全身,如败血症、肺炎等。 3、根据感染病原体不同,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等。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HIV等也较为常见。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曲霉菌等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发生。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强化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遵守手卫生规范、消毒隔离等基本防护措施。 2、对病人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增强病人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发生。 3、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药物,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当引起菌群失调等感染。 4、加强对医疗器械的消毒和清洁,避免因医疗器械引起的外源性感染。 5、对医院环境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保持医院内的卫生和安全。 6、对已经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避免感染的扩散和恶化。 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保障病人安全和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医护人员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的防护措施和管理制度,确保医院内的卫生和安全。医院管理者也应该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概念及分类

医院感染 院内感染也称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取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取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暗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取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简介: 院内感染也称医院感染。医院是病人密集的场所,医院环境最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从而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医院容易发生条件,增进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无论对社会及个人均带来严重危害。大量资料证明,只要护理管理严格、预防办法落实,医院感染发生就少。为此,咱们必需采取综合性办法,确保每次消毒、灭菌、隔离达到预定的要求,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此同时,有责任向社会进行人人讲究卫生、时间保护环境的宣传。 感染部位: 全身各个器官、各个部位都可能发生院内感染。 病原体来源 可将院内感染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 1.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是指各类原因引发的患者在医院内蒙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院内感染。病原体一般为借居在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一般是不致病的,但当个体的免疫功能受损、健康状况院内感染有不同的分类 不佳或抵抗力下降时则会成为条件致病菌发生感染。 2.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是指各类原因引发的患者在医院内蒙受非自身固有的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身体之外的个体、环境等。包括从个体到个体的直接传播和通过物品、环境而引发的间接感染。

病原体种类 可将院内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及原虫感染等,其中细菌感染最多见。每一类感染有可按照病原体的具体名称分类,如柯萨奇病毒感染、爱柯病毒感染、铜绿假单孢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 特殊表现 1.由于医院是各类疾病集中的场所,因此其病原体自种类比较繁多,且来源也比较普遍;2.医院中流行的菌株大多为耐药性菌株,乃至为多重耐药菌株,感染后可给临床医治带来相当的困难;3.污染环节较多,控制难度大;4.易动人群集中,抗病能力差,感染后病死率较高。 原因 交叉感染 1.病人入院时正处于某种传染病的暗藏期,入院后发病,此时病人就是该病的传染来源。与其同室居住的医院是关键 病人,就有被传染发病的可能,尤以呼吸道传染病为甚。如胃溃疡病人入院时正处于流行性伤风的暗藏期,入院后发病,则同室病人即可感染流感。2.不同传染病,收容在同一病区,若是消毒、隔离不严,则易发生交叉感染。3.虽然一病室收容同一种传染病病人,但如果是感染的病原体型别不同,也会发生交叉感染,如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4.入院时诊断错误,如把一种传染病误诊为另一种传染病,也会发生交叉感染。如把猩红热病人误诊为麻疹,而入麻疹病房;把传染病误诊为非传染病,都可造成院内感染。5.住院病人或医院工作人员是病原携带者,患某种疾病的人,同时又是另一种疾病的病原携带者,如癌症病人携带肺炎克雷伯杆菌,可引发肿瘤病房内肺炎暴发。此类感染难以查明,因为很少对住院人做系统的带菌检查。医院工作人员若为结核、痢疾的病原体携带者,可引

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一、医院内感染 1、概念医院内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2、分类医院内感染可按病原体来源、感染部位、病原体种类等方法进行分类 (1) 内源性感染(白身感染):寄居在病人体内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在病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引发的感染。 (2) 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是病人与病人之间、病人与工作人员之间、病人与护理人员之间的直接感染,或者是通过水、空气、医疗设备等引发的间接感染。 3、主要因素 (1) 医院内存在着大量的病原体,环境污染严重,各类患者聚集,病原微生物来源广泛,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2) 医院内易感人群多(如慢性疾病、恶性疾病、化疗病人、年老体弱 者为医院内易患人群),抵抗力低下,患者由于白身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受损而易诱发感染。 (3) 大量新型抗生素的开发和应用,导致人体的菌群失调,增加了内源性感染的机会。

(4) 侵入性诊疗方法的使用,增加了患者因器械污染、皮肤黏膜损伤等 诱发感染的机会。 (5) 医院内感染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力度不足,以及医务人员对医院内感染不重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注意消毒隔离等,都导致了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4、医院内感染的管理包括建立三级监控体系:健全管理制度、监测制度、 消毒质控标准;加强医院感染学教育;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如医院建 筑、环境及设施应布局合理,有利于消毒隔离,定期检查各种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监测消毒灭菌效果,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二、清洁、消毒和灭菌的概念 1、清洁: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清洁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但不能杀灭微生物。 2、消毒: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抱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达到无害化。 3、灭菌: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也包括细菌芽抱和真菌抱子。 三、消毒和灭菌的种类与方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和化学消毒灭菌法是常用的两种消毒灭菌方法。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方法包括:热力消毒灭菌法、光照消毒法、电离辐射灭菌法、微波消毒灭菌法和过滤除菌法。 1、物理消毒灭菌方法 (1)热力消毒灭菌方法:利用热力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和变性,细胞膜发

医院感染控制标准

医院感染控制标准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在为患者提 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面临着感染控制的挑战。医院感染对患者的健康 和生命构成着严重威胁,因此,制定并执行科学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 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从感染的概念、影响因素、预防策略等方 面探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医院感染的概念与分类 医院感染指在接受医疗或住院期间出现的新发或经过一段潜伏期后 发生的感染。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常见的医院感染分为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血液感染、消化道感染等多种类型。医院感染的严重性取 决于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和患者的免疫状态等因素。 二、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 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多个因素相关。首先,医院环境的清洁度与消毒 措施是否到位是影响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医务人员的卫 生习惯以及手卫生是否规范也是影响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另外,患 者本身的免疫状态和疾病情况也会对医院感染的发生产生重要影响。 三、医院感染控制的预防策略 1. 环境管理

医院应加强环境管理,保持医疗场所的清洁和卫生。医院应定期清 洁和消毒医疗器械、病房、手术室等场所,并确保良好的通风条件, 降低感染机会。 2. 患者管理 医院应加强对患者的感染预防教育和宣传。患者应遵循医院的规定,正确使用和处理医疗器械,并积极参与个人卫生管理,如勤洗手、注 意个人清洁等。 3. 医务人员培训 医院应定期开展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培训和培训考核工作,加强对 医务人员的健康管理,确保医务人员掌握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知识和 技能。 4. 感染监测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机制和报告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医院 感染的发生情况,对疑似感染病例进行隔离和治疗,以避免感染扩散。 5. 感染控制委员会 医院应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医院感染控制政策、方案的制定 和实施,定期召开会议,对医院感染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6. 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相关概念

医院感染相关概念 医院感染相关概念 一、引言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的环境中,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 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新发感染。医院感染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增加了医疗机构的治疗负担和经济压力。因此,有效预防和控制 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 二、医院感染的分类 1.术前感染:指患者在手术前感染的情况,可能由于患者本身 的免疫力低下、手术准备不足或操作不规范等原因引起。 2.术中感染:指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感染的情况,可能由于手术 器械、手术室环境、手术人员等因素引起。 3.术后感染:指患者在手术后感染的情况,可能由于手术创面 感染、抗生素应用不当或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引起。 三、医院感染的病原体 1.细菌感染:包括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两大类别,如金黄 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2.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曲霉菌等。

3.感染:如乙型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等。 四、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1.直接接触传播:如患者与医护人员的接触。 2.空气传播:如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3.无菌物品污染传播:如手术器械、药品等被细菌污染。 4.间接接触传播:如患者与被污染的表面接触。 五、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1.规范手卫生:医护人员应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并定期进行培训和督导。 2.消毒灭菌:对医疗器械、环境、空气等进行规范的消毒灭菌处理。 3.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减少细菌耐药的风险。 4.环境整治:医疗机构应保持环境清洁、通风良好,防止病原体滋生和传播。 5.隔离措施:对具有传染性的患者实施隔离,减少感染的传播风险。

6.健康教育:向患者和医护人员宣传医院感染的预防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六、附件 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 2.医院感染监测报告表格 3.医院感染评估工具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 1.医疗机构: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是指从事医疗保健活动的单位或个人。 2.感染:指由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导致机体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的过程。 3.预防和控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和管理制度,减少和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医院内感染

医院内感染

医院内感染 一、医院内感染的概念及分类 (一)概念医院内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探视者和医院职工在医院内受到感染并出现症状。医院内感染定义的内涵包括:①感染获得或发生时在医院内,不包括入院时即有的或已潜伏的感染;②医院内感染包括一切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的感染,其主要对象是住院患者。 (二)医院内感染的分类 1. 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外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来自于患者体外,通过直接或间接感染途径,病原体由一个人传播给另一个人而形成的感染。如患者与患者之间、患者与医院工作人员之间的直接感染,或通过空气、水、物品的间接感染。 2. 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内源性感染是指患者自身携带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寄居在人体内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通常是不致病的,但当人的免疫功能低下时,或正常菌群发生移位时就可引起感染,如肝硬化患者易发生原发性腹膜炎。 二、医院内感染的形成 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宿主,当三者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就构成感染链,导致感染。 (一)感染源感染源即感染的来源,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及排出的场所或宿主(人或动物)。医院内感染主要包括以下

感染源: 1. 已感染的患者及病原携带者已感染的患者是最重要的感染源,病原微生物从感染部位的脓液、分泌物中不断排出,它们往往具有耐药性,而且容易在另一易感宿主体内定植。此外,病原携带者也是另一主要的感染源。 2. 患者自身患者的肠道、上呼吸道、皮肤、泌尿生殖道及口腔粘膜上寄居有人体正常菌群,或来自环境并定植在这些部位的微生物,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自身感染或成为播菌者。 3. 动物感染源在动物感染源中,以鼠类意义最大。鼠类在医院的密度较高,不仅是沙门菌的宿主,而且是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的感染源。 4. 环境储源医院潮湿的环境或液体可成为某些微生物存活并繁殖的场所,绿脓杆菌、沙门菌等兼有腐生特性的革兰阴性杆菌可在这些场所存活达数月以上。 (二)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感染源传到新宿主的途径和方式。主要的传播途径有: 1. 接触传播是外源性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 (1)直接接触传播:由已感染的个体直接(不经媒介)将病原体传给易感宿主,如母婴间疱疹病毒、沙眼衣原体、柯萨奇病毒等的传播感染。 (2)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媒介传递给易感宿主。最常见的传播媒介是医护人员的手,其它有共同媒介物(如水、食物、医疗设

院感基本知识

院感基本知识 院感基本知识 1、定义和概念 院感,即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环境中,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感染了病原体。院感是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和治疗造成了威胁。 2、院感的分类 2.1 交叉感染:指在医院环境中,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的感染,包括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血液传播等。 2.2 医源性感染:指因医疗服务行为或干预措施引起的感染,例如手术感染、导尿感染等。 2.3 非医源性感染:指在医院环境中感染的疾病,但与医疗服务行为无关,例如结核病、流行性感冒等。 2.4 异质感染:指患者在医院入院时已经感染的病菌。 3、院感的传播途径 3.1 直接接触传播:指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播,如患者之间、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接触。

3.2 飞沫传播:指通过飞沫悬浮在空气中传播,如咳嗽、打喷 嚏等。 3.3 空气传播:指通过气溶胶传播,如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 3.4 血液传播:指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手术等操作引起的 血液接触。 3.5 环境传播:指通过环境中的物品和表面传播,如医疗设备、床铺、洗手间等。 4、院感的预防控制策略 4.1 消毒与无菌操作:医疗器械和环境表面的消毒处理,手术 室和无菌区的无菌操作等。 4.2 隔离与戴具管理:对不同类型的院感病人进行隔离,医务 人员必须佩戴相应的防护装备。 4.3 医护人员的个人卫生:医护人员必须定期洗手,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4.4 患者的监测与筛查:对入院患者进行感染监测及筛查,及 时发现院感病例。 4.5 环境清洁和通风: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清洁消毒,保持良 好的通风条件。 5、附件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现在,就来看看以下三篇关于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文章吧!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医院感染概述 1. 医院感染的概念 医院感染,也称为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或医疗保健相关感染,是指住院病例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2. 医院感染的种类 医院感染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如果根据医院感染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将医院感染共分为12类:下呼吸道、伤口、泌尿道、胃肠道、血液、皮肤软组织、骨与关节、生殖道、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眼耳鼻喉和口腔感染及全身感染。 根据医院感染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将医院感染分为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手术切口感染、血液感染等。 其中,呼吸道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占全部医院感染病人的半数以上,表明呼吸道在医院感染中具有高发的普遍特性,在医疗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这些部位保护,做好预防和消毒工作,减少引起该部位感染的操作。 可采取的措施有:保持病室内空气洁净新鲜,提高机体防御能力,保护和隔离易感者;加强空气和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处理,及时隔离感染患者,隔离传染病患者;减少病室内人员流动。 尿道感染主要是细菌侵入泌尿道引起的炎症,80%的医院的泌尿道感染与导尿有关,无菌操作不严格,导致导尿管污染或将尿道外口周围细菌植入膀胱;长期留置导尿管,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

因此,消毒和无菌操作应达到规范化、标准化。根据感染人群的不同可分为病人发生的感染和医务人员感染等;根据引起医院感染病原体来源的不同进行分类,将医院感染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内源性的医院感染又称自身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由于各种原因,病人遭受其本身固有细菌侵袭而发生的感染。外源性的医院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指病人遭受医院内非本人自身存在的各种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 3. 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 主要原因包括: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菌制剂;②消毒、隔离和灭菌不严格;③院内交叉感染;④临床诊疗方式的改变;⑤人口老龄化;⑥领导缺乏重视。 4. 医院感染的判断标准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①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②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③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④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⑤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⑥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①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②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③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④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医院感染基本知识

医院感染基本知识 .医院感染基本知识一、医院感染基本概念1.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病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2.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3.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4.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报告程序及责任人,处置流程(一)科主任为本科室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第一责任人。(二)发生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或3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病例的所在临床科室,应由本科室的质控医生立即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如遇公休日或其它特殊原因者,应立即电话报告院总值班,由总值班负责与医院感染管理科联系。5、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6、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对疫源地进行的一次彻底的消毒. 如传染病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病室进行的最后一次消毒。7、床单位消毒:对患者住院期间、出院、转院、死亡后所用的床及床周围物体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8、感染性疾病传播的环节: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9、隔离: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10、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 m) 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11、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 5m) ,在空气中短距离(l m 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12、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黄色标识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标

院感知识培训

院感知识培训 一、概述 院感(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接受医疗服务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导 致的新发或恶化的感染。为了提高医疗机构的院感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进行院感知识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二、培训目的 本次院感知识培训的目的是使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充分了解院感的概念、传播 途径、预防措施等相关知识,提高院感防控意识和技能水平,减少院感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三、培训内容 1. 院感概念和分类 介绍院感的定义和分类,包括医源性感染、交叉感染、自发性感染等,使医 务人员对院感有全面的认识。 2. 院感传播途径 详细介绍院感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以及如 何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遏制院感的传播。 3. 院感预防措施 a) 手卫生 强调医务人员正确洗手的步骤和方法,包括使用肥皂和洗手液的正确方式,手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以及洗手频率的要求等。 b) 防护措施

介绍医务人员在不同情况下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戴手套、穿隔离衣等,以及如何正确佩戴和脱下防护用品。 c) 消毒与无菌操作 强调医疗器械的消毒和无菌操作的重要性,介绍正确的消毒方法和无菌操作流程,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 d) 环境清洁 介绍医疗机构环境清洁的重要性,包括病房、手术室、器械清洗消毒室等的清洁要求和操作规范。 e) 废物处理 强调医疗废物的分类、包装、运输和处理,以及医务人员在废物处理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确保废物不成为院感传播的途径。 f) 患者管理 介绍患者管理中的院感预防措施,包括隔离措施的应用、患者个人卫生的管理等,确保患者在医疗机构内的安全。 4. 院感监测与报告 介绍院感监测的重要性和方法,包括感染监测指标、监测工具和报告要求,确保及时发现和报告院感疫情,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四、培训形式 1. 理论讲座 由专业的院感管理人员进行理论讲解,通过PPT、案例分析等方式,详细介绍院感知识和预防措施。 2. 实际操作演练

院感大纲

内容:1、医院感染的概述 2、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 3、医疗废物的处置 4、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的要求 一、医院感染的概述 1、概念: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发现疑似或确定医院感染病例,应由主管医师在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2、分类: 1)、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指病人感染 的病原体来源于病人体外。 来源:其他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探视者、病人家属和医院环境、污染的医疗器械等。 2)、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自身菌群。 来源:人体的肠道、口腔、呼吸道、皮肤等部位常成为内源性感染微生物“储藏库”。 病人自身抵抗力降低,对本身固有的细菌感受性增加而发生疾病。白血病、晚期癌症等病人发生的感染即属此类。 目前,内源性感染还难以有效预防与控制,可通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来减低感染的风险。 3、医院感染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也称微生物气溶胶传播 接触传播:直接、间接 飞沫传播:主要为呼吸道黏膜的分泌物 1)空气传播 2)接触传播 3)飞沫传播 4、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 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何为重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者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

根据引起医院感染病原体来源的不同,医院感染分哪两类?

根据引起医院感染病原体来源的不同,医院感染分哪两类? 医院感染培训内容,什么是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三要素(感染链)是什么?根据引起医院感染病原体来源的不同,医院感染分哪两类?接下来,就带你了解一下吧! 一、什么是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是住院病人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1、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2、医院获得而于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3、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二、根据引起医院感染病原体来源的不同,医院感染分哪两类? 1、内源性:又称自身感染,是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自于病人自身的细菌库,皮肤、口咽部、肠道、呼吸道、泌尿道、生殖道等的常居菌或暂居菌。 2、外源性:① 交叉感染:病人之间、病人与医务工作人员之间、病人与探视者、陪护之间;② 环境感染:病人与污染的医院环境,污染的医疗器械之间

的直接或间接接触发生感染,也可通过吸入污染的空气或飞沫发生呼吸道的感染。 三、医院感染的三要素(感染链)是什么? 感染源、感染途径、易感人群 1、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侵入性诊治手段增多、大量抗菌药物使用、各种细胞毒药物及免疫抑制剂和放射治疗、易感病人增加、环境污染等。 2、感染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医源性感染(因各种诊疗活动所知的医院感染)、经动物、昆虫传播。 四、医院感染暴发 定义: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怀疑有共同感染途径。 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提高临床治疗与手术的成功率、减少病人痛苦,提高床位周转率、减轻医疗护理工作负担、减轻国家和个人经济负担。 五、医院感染诊断原则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

医院感染基本概念

医院感染根本概念 一、有关根本概念 l、什么叫医院感染" 答: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获得的感染,既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也包括在住院时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场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按获得病原体的来源分哪几类" 答:医院感染按获得病原体的来源分两类:(1)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也称穿插感染,是指病人或工作人员在医院通过日常诊疗活动、病人或病人间的接触或从污染的外环境中而承受的感染。(2)源性感染:源性感染也称自身感染,是指病人由于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在承受诊疗处理的过程中,体正常菌群发生紊乱、激活机体潜在的病菌、患者体腔或体表原来存在的常驻微生物发生移位等而引起的感染。 3、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答:(1)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在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者则以自入院时超过平均(或常见)潜伏期的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根底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脓毒血症迁徙灶除外),或在原感染病原体根底上又别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5)经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4、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答:(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反响。(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h 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急性发作。 5、*患者在住院第四天时出现了泌尿系统感染病症,该患者是否属于医院感染?为什么?答:属于医院感染。因为没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在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均属于医院感染。 6、*患者因腿部皮肤感染久治不愈而入住*科,入院后行创面分泌物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经一周的治疗后再次做细菌培养又发现表皮葡萄菌生长,此次感染是否属于医院感染?为什么?答:该患者属

医院感染基本概念

医院感染基本概念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广义地讲,医院感染的对象包括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门急诊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等,这些人在医院的区域里获得感染性疾病均可以称为医院感染,但由于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在医院的时间短暂,获得感染的因素多而复杂,常难以确定感染是否来自医院,故实际上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是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 自有医院以来就存在着医院感染问题,但是,从科学上来认识医院感染以及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必要性,乃是近代科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认识,逐步深入和解决的。 医院感染管理是一个全院性的工作,包括临床各科、医技、药房、手术室、供应室、后勤等操作规范、消毒隔离工作、自我防护和医院医疗废物的规范处里,抗菌药物的应用等。 疾病分类 按感染部位分类 可分为呼吸系统医院感染、手术部位医院感染、泌尿系统医院感、血液系统医院感染、皮肤软组织医院感染等等。 按病原体分类

可将医院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及原虫感染等,其中细菌感染最常见。每一类感染又可根据病原体的具体名称分类,如柯萨奇病毒感染、铜绿假单孢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 按病原体来源分类 1.内源性感染: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病原体通常为寄居在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通常是不致病的,但当个体的免疫功能受损、健康状况不佳或抵抗力下降时则会成为条件致病菌发生感染。 2.外源性感染: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的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身体以外的个体、环境等。包括从个体到个体的直接传播和通过物品、环境而引起的间接感染。 发病原因 医院内有各种疾病的病人,其免疫防御功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和缺陷。同时,病人在住院期间,又由于接受各种诊断和治疗措施,如气管插管、泌尿道插管、内窥镜、大手术及放射治疗、化疗等,又不同程度的损伤并降低了病人的免疫功能。加之医院中人员密集,有各种感染疾病的病人随时可能将病原体排入医院环境中。于是医院内的空气受到严重污染,成为微生物聚集的场所。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在医院的空气、物体表面、用具、

医院感染基本概念

医院感染基本概念一、有关基本概念 l、什么叫医院感染答: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既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也包括在住院时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按获得病原体的来源分哪几类答:医院感染按获得病原体的来源分两类:(1)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指病人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通过日常诊疗活动、病人或病人间的接触或从污染的外环境中而接受的感染。(2)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感染,是指病人由于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在接受诊疗处理的过程中,体内正常菌群发生紊乱、激活机体潜在的病菌、患者体腔或体表原来存在的常驻微生物发生移位等而引起的感染。 3、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答:(1)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在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者则以自入院时超过平均(或常见)潜伏期的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脓毒血症迁徙灶除外),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经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4、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答:(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反应。(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h 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5、某患者在住院第四天时出现了泌尿系统感染症状,该患者是否属于医院感染?为什么?答:属于医院感染。因为没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在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均属于医院感染。 6、某患者因腿部皮肤感染久治不愈而入住某科,入院后行创面分泌物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经一周的治疗后再次做细菌培养又发现表皮葡萄菌生长,此次感染是否属于医院感染?为什么?答:该患者

最全医院感染基本知识总结

最全医院感染基本知识总结 一、基本概念 1、什么是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既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也包括在住院时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按获得病原体的来源分哪几类? 医院感染按获得病原体的来源分两类: (1)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指病人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通过日常诊疗活动、病人或病人间的接触或从污染的外环境中而接受的感染。 (2)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感染,是指病人由于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在接受诊疗处理的过程中,体内正常菌群发生紊乱、激活机体潜在的病菌、患者体腔或体表原来存在的常驻微生物发生移位等而引起的感染。 3、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在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者则以自入院时超过平均(或常见)潜伏期的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脓毒血症迁徙灶除

外),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经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4、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反应。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h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5、患者在住院第四天出现了泌尿系统感染症状,该患者是否属于医院感染?为什么? 属于医院感染。因为没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在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均属于医院感染。 6、某患者因腿部皮肤感染久治不愈而入住某科,入院后行创面分泌物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经一周的治疗后再次做细菌培养又发现表皮葡萄菌生长,此次感染是否属于医院感染?为什么? 该患者属于医院感染。因为是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的感染。 7、新生儿在出生48小时内发现的弓形体病、单纯疱疹及水痘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