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操作系统期末总结

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操作系统期末总结

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操作系统期末总结
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操作系统期末总结

操作系统复习大纲

1.设置操作系统的目的:

①有效性: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提高系统的吞吐量;②方便性:方便用户;③可扩展性;开放性

2.操作系统的定义:

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对各类作业进行调度,以及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的集合。

3.操作系统功能与特征(14、18)

特征: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异步性。

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操作系统与用户之间的接口。

4.多道程序设计与并发性

进程的含义:

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

进程是一个程序及其数据在处理机上顺序执行时所发生的活动;

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运行的过程,它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为使程序能并发执行,且为了对并发执行的程序加以描述和控制,引入“进程”。

结构特征(由程序段、相关的数据段、PCB构成进程实体)、动态性、并发性、独立性、异步性

5.进程控制块的内容与作用(41)

作用:是使一个在多道程序环境下不能独立运行的程序(含数据),成为一个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一个能与其他进程并发执行的进程。或者说,OS是根据PCB来对并发执行的进程进行控制和管理的。

进程控制块中的信息:进程标识符、处理机状态、进程调度信息、进程控制信息。

6.引起进程创建的事件(44)

用户登录、作业调度、提供服务、应用请求

7.进程的3种基本状态及其转换(38)

就绪状态、执行状态、阻塞状态(图2-5)

8.线程的定义,引入线程的目的,进程与线程的主要区别(71、72、73)

比进程更小的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线程;

为了减少程序在并发执行时所付出的时空开销,使OS具有更好的并发性;

区别:①调度性:线程作为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而进程作为资源拥有的基本单位;②并发性:在引入线程的操作系统中,不仅进程之间可以并发执行,而且在一个进程中的多个线程之间亦可并发执行,使得操作系统具有更好的并发性,从而能更加有效地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和系统的吞吐量;③拥有资源:一般而言,线程自己不拥有系统资源,但它可以访问其隶属进程的资源,即一个进程的代码段、数据段及所拥有的系统资源;④系统开销:操作系统所付出的开销明显大于线程创建或撤销时的开销。

9.信号量与pv操作机制及其应用 *(51)——应用题

10.处理机的分级调度:(84)作业调度、进程调度、中程调度

11.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的主要任务(85、86)

作业调度的主要功能是根据作业控制块中的信息,审查系统是否满足用户作业的资源需求,以及按照一定的算法,从外存的后备队列中选取某些作业调入内存,并为他们创建进程、分配必要的资源。然后再将新创建的进程插入就绪队列,准备执行。

进程调度的主要功能是:①保存处理机的现场信息;②按某种算法选取进程;③把处理器分配给进程;12.进程调度方式及其特点(86):非抢占方式、抢占方式

非抢占方式:实现简单,系统开销小;

抢占方式:可以防止一个长进程长时间占用处理机,能为大多数进程提供更公平的服务,特别是能满足对响应时间有特别要求的实时任务的要求。但是,所付出的开销较大。

13.常用的调度算法(p91)

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按作业来到的先后次序进行调度。这种算法优先考虑在系统中等待时间最长的作业,而不管它要求运行时间的长短。

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SJF):此算法总是优先调度要求运行时间最短的作业。

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在分时系统中,为了满足系统对响应时间的要求,通常采用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最高优先级优先调度算法:这种算法是根据确定的优先数来选取作业,每次总是选择优先级最高的作业14.如何确定进程的优先数(p94)

静态优先数:

按进程类型。系统进程的优先级高于用户进程的优先级。

按进程使用的资源。进程所使用的资源越多,进程的优先级越低;反之,则进程的优先级越高。

按进程的估计运行时间。进程的估计运行时间越长,进程的优先级越低;反之,则进程的优先级越高。

由用户指定。有些系统可以按收费标准不同,设置不同的优先级别,可以由用户指定。

动态优先数:

动态优先数是指在系统创建进程时,根据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和进程的当前特点确定一个优先数,然后,在进程运行过程中再根据情况的变化动态调整进程的优先数。

15.引起死锁的原因、必要条件及解决死锁的方法

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系统能够提供的资源数少于需要该资源的进程数(系统资源不足)。

1)对资源的分配策略(请求顺序)不当;

2)进程推进顺序非法。

必要条件:

互斥条件:进程对其所要求的资源进行排它性控制,即一次只有一个进程可以使用一个资源。

不剥夺条件:进程所获得的资源在未被释放之前,不能被其它进程强行剥夺。

占有且等待条件:进程每次申请它所需要的一部分资源,在进程等待分配其它资源的同时,可以占有已分配的资源。

环路条件:在发生死锁时,必然存在一个进程资源的循环等待链。

解决死锁的办法:

1)死锁的预防:

资源的静态分配策略-----破坏占有且等待条件

资源的资单请求方式分配-----破坏占有且等待条件

有序资源分配策略-------破坏环路条件

2)死锁的避免:

为了避免可能产生的死锁,在进行资源分配时,应采用某种算法来预测是否有可能会发生死锁,若存在可能性,就拒绝企图获得资源的请求。

3)死锁的检查与恢复:

当系统为进程分配资源时,若未采取任何限制性措施来保证不进入死锁状态,则系统必须提供检测和解除死锁的手段。

1)保存有关资源的请求和分配信息;

2)提供一种算法,以利用这些信息来检测系统是否已进入死锁状态。

16.分区式存储管理、分页存储管理与分段存储管理的原理及特点

分区式存储管理:

把主存空间静态地或动态地划分为若干个大小不等的区域,每个作业分配一片连续的存储空间,程序一次性整体装入。

分页式存储管理:

把作业也址空间分成固定大小的页,而把存储空间分成与页同等大小的存储块称页架。一个作业地址空间可以分配到不连续的存储块中。

特点:1. 解决了碎片问题,提高了存储空间的利用率。

2. 但作业大小仍受内存可用页面数的限制。

分段式存储管理:

用户程序按信息的逻辑关系分为段,存储分配时,以段为单位分配一片连续的存储空间。(以段为单位进行存储管理)

优点:

1)便于程序模块化处理。

2)便于处理动态的数据结构

3)便于动态链接。

4)便于共享分段

5)可以实现多段式虚拟存储器,“扩充”主存容量。

缺点:

1)和分页管理一样,处理机要为地址变换花费时间,要为表格提供附加的存储空间,这使操作系统复杂化。

2)为满足分段的动态增长和减少外零头,要采用拼接手段。

3)在辅存中管理不定长度的分段困难较多。例如,存储位置不易确定,存储空间利用率不易提高。

17.常用的分区分配算法

(1)最佳适应算法(BFA)

为一个作业选择分区时总是寻找大小最接近于作业所要求的存储区域。换句话说,把作业放入这样的分区后剩下的部分最小。存储空间中所有的空白区按其大小递增的顺序链接起来。

(2)最坏适应算法(WFA)

在为作业选择存储区域时,总是寻找最大的空闲区。空闲区以大小递减的顺序链接起来。

(3)首次(最先)适应算法(FFA)

在为作业分配存储区域时,从空闲区链的始端开始查找,选择第一个满足请求的空闲区.而不管它究竟有多大。每个空闲区按其在存储空间中地址递增的顺序链在一起。即每个后继空闲区的起始地址总是比前者的大。

18. 地址重定位与分页地址变换过程(跑132图4—13)*

地址重定位:将程序使用的逻辑地址转换为主存空间的物理地址的工作。

19. 虚拟存储器(实现原理、理论依据、物理基础、容量制约因素)

实现原理:当一个用户(或进程)的程序调入系统运行时,只装入这个用户程序的一部分页就启动运行。在运行的过程中,若发现要访问的页不在内存,就向系统发出中断请求,系统处理中断时,把要求访问的页调入内存,然后继续运行。

理论依据:程序执行的局部性理论。在一段时间内,程序的执行总是集中地访问程序中的某一部分而不是均匀地对程序所有部分进行访问。变现形式:时间局部性、空间局部性

物理基础:相当容量的辅存、一定容量的主存、动态地址转换机制

容量制约因素:虚拟存储器的最大容量由计算机的地址结构确定的,受辅助存储器容量的限制。

20. 碎片(零头)问题与移动技术

内存中这种容量太小、无法被利用的小分区称作“碎片”或“零头”。

为解决碎片问题,移动某些已分配区的内容,使所有进程的分区紧挨在一起,而把空闲区留在另一端。这种技术称为紧缩(或叫拼凑)。

21. 常用的页面淘汰算法

(1)、最佳置换算法和先进先出置换算法(2):最近最久未使用(LRU)置换算法(3):Clock置换算法(4):其他置换算法:1最少使用(LFU)置换算法2页面缓冲算法(PBA)

22. 设备的分类

(1)按信息交换的单位分类

第一类是块设备,典型的块设备是磁盘;第二类是字符设备,典型设备打印机、交互式终端

(2)按设备的共享属性分类

1)独占设备。指在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用户(进程)访问的设备,如打印机、卡片输入机等。系统一旦将这类设备分配给某一作业,就在作业整个运行期间都为它独占。

2)共享设备。指允许若干个用户同时共享使用的设备,如磁盘、磁带等。

3)虚拟设备。为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通过Spooling技术把一台独占设备变换为若干台逻辑设备,供若干个用户(进程)同时使用,用来模拟独占设备的那部分共享设备称为虚拟设备。

23. I/O传输控制的方式

1.程序I/O方式

2.中断驱动I/O控制方式

3.DMA控制方式

4.I/O通道控制方式

24. 缓冲及引入缓冲的原因

为了缓和COU和I/O设备不匹配的矛盾,提高CPU和I/O设备的并行性,I/O设备在与处理机交换数据时都用了缓冲区。

1.缓和CPU与I/O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2.减少对CPU的中断频率,放宽对CPU中断响应时间的限制。

3.提高COU和I/O设备之间的并行性。

(第二个答案)

1.设备分配的灵活性

2.易于实现I/O重定向

25. 设备独立性及其好处

设备独立性的含义:应用程序独立于具体使用的物理设备。

好处:

1.方便用户编程。

2.提高设备利用率

3.增加了系统的一致性与适用性。

26. 虚拟设备与Spooling技术(作用)

通过Spooling技术可将一台物理I/O设备虚拟为多台逻辑I/O设备,允许多个用户共享一台物理I/O 设备。

1.提高了I/O的速度。

2.将独占设备改为共享设备。

3.实现了虚拟设备功能

27. 常用的磁盘移臂调度算法

1.先来先服务(FCFS)

2.最短寻道时间优先(SSTF)

3.扫描算法(SCAN)

4.循环扫描算法(CSCAN)

28.文件的逻辑结构和存取方法*

文件的逻辑结构分为两大类:1.有结构文件,这是指由一个以上的记录构成的文件,又称为记录式文件。

2.无结构文件,这是指由字符流构成的文件,又称为流式文件。

存取方法

29. 记录的成组*

30. 文件的物理结构及特点*

31. 文件的基本操作及作用

32.文件目录管理的作用

文件目录也是一种数据结构,用于标识系统中文件及其物理地址,供检索时使用。

33. 操作系统接口的类型、形式和作用

34. 处理机的工作状态及特权指令

工作状态:系统态和用户态。操作系统在系统态运行,而应用程序只能在用户态运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处理机会在系统态和用户态间切换。

特权指令:特权指令就是在系统态时运行的指令,是关系到系统全局的指令。

35. 系统调用的执行过程

太原理工大学安全系统工程复习资料

1.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的特征:整体性、目的性、有序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动态性 3.系统学原理:整体性原理、相关性原理、有序性原理、动态性原理、分解综合原理、创造思维原理、验证性原理、反馈原理 4.系统工程是对系统进行合理规划、研究、设计和运行管理的思想、步骤、组织和技巧等的总称,它是以实现系统最优化为目的的一门基础科学,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5.三维结构图:①时间维。对一个具体工程,从规划起一直到更新为止,全部程序可分为规划、拟定方案、研制、生产、安装、运转和更新七个阶段。②逻辑维。对一个大型项目可分为明确目的、指标设计、系统方案组合系统分析、最优化、作出决定和制定方案七个步骤。③知识维。系统工程需使用各种专业知识,霍尔把这些知识分成工程、医药、建筑、商业、法律、管理、社会科学和艺术等,把这些专业知识成为知识维。 6.安全与危险:①安全,是指免遭不可接受危险的伤害。它是一种使伤害或损害的风险限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的状态。安全程度用安全性指标来衡量。②危险,是指存在引起人身伤亡、设备破坏或降低完成预定功能能力的状态。③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绝对的。 7.安全标准:①安全是一个相对的主观的概念。评定状态是否安全需要一个界限、目标或标准,通过与定量化的风险率或危害程度进行比较,判定是否达到人们所期盼的安全程度。我们把这个标准称为安全标准。②受技术、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危险是不可能完全杜绝的。安全标准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各方面可以接受的危险度③确定安全标准的方法有统计法和风险与收益比较法。 8.安全系统工程是指在系统思想指导下,运用先进的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安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建立综合集成的安全防控系统并使之持续有效运行。 9.安全系统工程的任务:(1)危险源辨识(2)分析、预测危险源由触发因素作用而引发事故的类型及后果(3)设计和选用安全措施方案,进行安全决策(4)安全措施和对策的实施(5)对措施效果做出总体评价(6)不断改进,以求最佳措施效果,使系统达到最佳安全状态。10.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任何一个生产系统地都包括三个部分,即从事生产活动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生产必需的机器设备、厂房等物质条件,以及生产活动所处的环境。这三个部分构成一个“人—机—环境”系统,每一部分就是该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称为人子系统、机器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 11.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内容:①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分析有五个基本要素和程序:安全目标、可选用方案、系统模式、评价标准、方案选优②系统安全评价:安全评价的目的是为决策提供依据。系统安全评价往往要以系统安全分析为基础,通过分析,了解和掌握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但不一定要对所有危险因素采取措施。而是通过评价掌握系统的事故风险大小,以此与预定的系统安全指标相比较,如果超出指标,则应对系统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控制措施,使其降至该标准以下。③安全决策与控制:任何一项系统安全分析技术或系统安全评价技术,如果没有一种强有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也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出现系统安全分析安全评价技术的同时,也出现了系统安全决策。 12.安全分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首先可进行初步的综合性分析,再进行详细的分析。(2)根据分析对象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分析方法3)如果对新建、改建的设计或限定目标进行分析,可选用静态的分析方法(包括初步分析和详细分析)。如果对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则可选用动态的分析方法,如程序分析和逻辑分析等。(4)如果需要对系统进行反复调整,使之达到较高的安全性水平,可以使用替换分析和逻辑分析等。(5)各种分析方法可以互为补充,使用一种方法也许不能完全分析出系统的危险性,但用其他方法可以弥补其不足的部分。(6)进行分析时并不需要使用所有的方法,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特定的环境和资金条件,使分析能够得出正确的评价。 13.安全检查表的特点:①系统化、科学化,为事故树的绘制和分析,做好准备②容易得出正确的评估结果③充分认识各种影响事故发生的因素的危险程度(或重要程度)④按照原因事件的重要/顺序排列,有问有答,通俗易懂⑤易于分清责任。还可以提出对改进措施的要求,并进行检验⑥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为安全预测和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⑦只能作定性的评价,不能给出定量评价结果 ⑧只能对已经存在的对象评价 14.预先危险性分析,又称预先危险分析。是在每项工程活动之前,如设计、施工、生产之前,或技术改造后,即制定操作规程和使用新工艺等情况之后,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类型、来源、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以及有关措施等,做一概略分析。是一种定性分析系统危险因素和危险程度的方法。 15.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目的:①防止操作人员直接接触对人体有害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生产废弃物②防止使用危险性工艺、装置、工具和采用不安全的技术路线③如果必须使用上述技术路线时,应从工艺上或设备上采取安全措施,以保证这些危险因素不致发展成事故。 16.预先危险性分析的一般步骤:确定系统、调查收集资料、系统功能分解、分析识别危险源、确定危险等级、制订措施、措施实施 17.危险性等级的划分:①1级安全的,不会导致伤害或疾病,系统无损失,可以忽略②2级临界的,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时还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的损坏,但应予排除或控制③3级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④4级破坏性的,破坏性的,会造成死亡或系统报废,必须设法消除 18.危险性控制:①直接措施:(1)限制能量或采用安全能源代替危险能源。如限速装置、低电压设备、安全设备,限制生产能量等(2)防止能量外泄,如自动温度调节器、保险丝、气体检测器、地面装卸作业、锐利工具等(3)防止能量散逸,如放射性物质的铅储器、绝缘材料、安全带等。②间接措施:(1)在能量的放出路线上和放出的时间上采取措施,如排尘装置、安全禁止标志、防护性接地、安全连锁装置等(2)能量放出缓冲装置,如爆炸板、安全阀、保险带、冲击吸收装置等(3)在能量源上采取防护措施,如防护罩、喷水灭火装置、禁入栅栏、防火墙等 (4)在能量和人与物之间设立防护措施,如玻璃视镜、 过滤器、防噪声装置等(5)对人体采取防护措施,如防 尘眼镜、安全靴、头盔、手套、呼吸器、防护用具等(6) 提高耐受能力,选用适应性强的人和耐久性材料(7)降 低损害程度的措施,如紧急冲浴设备、配置低放射线、救 援活动和急救治疗等。 19.故障是指系统或元素在运行过程中,在规定是时间和 条件内不能达到设计规定的要求,因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 的状态 20.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的步骤:①调查情况收集资料② 危险源初步辨识③故障类型、影响、组成因素分析④故障 危险程度、发生概率、分析⑤检测方法与预防措施⑥按故 障危险程度与概率大小,分先后次序,轻重缓急地逐项采 取预防措施 21.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分析是以关键词为引导,找出 系统中工艺过程的状态参数的变化(即偏差),然后再继 续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后果及可以采取的对策。 22.鱼刺图法的步骤可以概括为:针对结果,分析原因; 先主后次,层层深入 23.事件树分析法从事件的起始状态出发,用逻辑推理的 方法,设想事故发展过程;进而根据这一过程了解事故发 生的原因和条件。其实质是利用逻辑思维的规律和形式, 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事故形成的过程。 24.事故树分析:又称故障树分析,是从结果到原因找出 与灾害事故有关的各种因素之间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的 作图分析法。 25.事故树分析的基本程序:(1)熟悉系统(2)调查事故 (3)确定顶上事件(4)确定目标(5)调查原因事件(6) 绘制事故树(7)定性分析(8)计算顶上事件发生概率(9) 分析比较(10)定量分析(11)制定安全对策 26.最小割集是指凡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 本事件的集合 27.最小径集是指凡不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 基本事件的集合 28.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在事故树分析中的作用:(1)最 小割集表示系统的危险性。求出最小割集可以掌握事故发 生的各种可能,为事故调查和事故预防提供方便(2)最 小径集表示系统的安全性。求出最小径集我们可以知道, 要使事故不发生,有几种可能方案(3)最小割集能直观 地、概略地告诉人们,哪种事故模式最危险,哪种稍次, 哪种可以忽略(4)利用最小径集可以经济地、有效地选 择采用预防事故的方案(5)利用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可 以直接排出结构重要度顺序(6)利用最小割集和最小径 集计算顶上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定量分析。 29.用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进行结构重要度分析:①频率: 当最小割集的基本事件个数不等时,基本事件少的割集中 的基本事件比基本事件多的割集中的基本事件结构重要 度大②频数:当最小割集的基本事件个数相等时,重复在 各最小割集中出现的基本事件比只在一个最小割集中出 现的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大,重复次数多的比重复次数少 的结构重要度大③看频率又看频数:在基本事件少的最小 割集中出现次数少的事件比基本事件多的最小割集中出 现次数多的相比较一般前者大于后者 30.三中重要度系数中,结构重要度系数从事故树结构上 反映进本事件的重要程度;概率重要度系数反映基本事件 概率的增减对顶上事件发生概率影响的敏感度;临界重要 度系数从敏感度和自身发生概率大小双重角度反映基本 事件的重要程度。其中,结构重要度系数反映了某一基本 事件在事故树结构中所占的地位,而临界重要度系数从结 构和概率上反映了改善某一基本事件的难易程度,概率重 要度系数则起着一种过渡作用,是计算两种重要度系数的 基础 31.安全评价原理:相关性原理、类推原理、惯性原理、 量变到质变原理。①相关性原理:在分析和处理问题时, 要恰当地分析和处理系统内外因素、各层次之间的联系 (相关性),以达到强化整体效应的目的。一个系统,其 属性、特征与事故和职业危害存在着因果的相关性,这是 系统因果评价方法的理论基础。②类推原理:类比推理是 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存在着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 从一个已知对象还具有某个属性来推出另一个对象具有 此种属性的一种推理。③惯性原理: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 程中,从其过去到现在以及延伸至将来,都具有一定的延 续性,这种延续性称为惯性。④量变到质变原理:任何一 个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都存在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32.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格雷厄姆和金 尼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①发生事故或危 险事件的可能性;②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③事故 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用式(4-2)来表示,则为: D=L·E·C 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事故或危险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33.安全决策是通过对系统过去、现在发生的事故进行分 析的基础上,运用预测技术的手段,对系统未来事故变化 规律作出合理判断的过程。 34.系统安全预测就要预测造成事故后果的许多前级事 件,包括起因事件、过程事件和情况变化;随着生产的发 展以及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预测会产生什么样的新危 险、新的不安全因素;随着科学的发展,预测未来的安全 生产面貌及应采取的安全对策。 35.系统安全预测同其他预测方法一样,遵循如下的基本 原理:(1)系统原则(2)类推和概率推断原则(3)惯性 原理 36.安全决策过程:(1)确定目标:从大安全观出发,安 全决策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就是保证人们的生产安全、生活 安全和生存安全。应进一步界定、分解和量化。生产安全 是一个总目标,它可以分解为预防事故发生,消除职业病 和改善劳动条件(2)确定决策方案:拟出几个可供选择的 方案。将达不到目标基本要求的方案舍弃掉,然后对各个 方案进行排序。排在第一位的方案也称为备选决策提案。 备选决策提案做进一步的慎重研究。(3)潜在问题或后果 分析:“假如采用这个方案,将要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假 如采用这个方案,可能导致哪些不良后果和错误?”① 人身安全方面②人的精神和思想方面③人的行为方面(4) 实施与反馈:实施过程中制定实施规划、落实实施机构、 人员职责,并及时检查与反馈实施情况,使决策方案在实 施过程中趋于完善并达到预期效果。 37.决策树是风险决策的基本方法之一。决策树分析方法 又称概率分析决策方法。决策树法是一种演绎性方法,即 是一种有序的概率图解法。 38.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的成败关键:(1)对分析研究 所依据的制造过程图表及有关数据把握的正确性(2)小 组成员的专业技术和洞察能力(3)小组成员运用此方法 帮助其想象动作偏离、原因和后果的透视能力(4)小组 成员具备事故严重性分析能力,尤其是对已指出的危害, 在评估其严重性之时能对危害可能引起的严重性大小,具 有衡量其轻重之能力。 39.安全系统工程的静态构架,由抽象到具体,分别由4 个层次所构成:安全哲学,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安全工 程 40.安全系统工程主要手段:首先,在系统的研发阶段, 安全系统工程要求设置安全工程系统管理计划。从理论上 说,在产品最初的构想阶段,安全因素就应该被充分的考 虑到。其次,安全系统通过以下几个手段来保证系统安全: 安全设计、安全预警、安全生产、安全训练 41.事故树分析法的特点:(1)结果:系统可能发生的事 故放在图的最上面,称为顶上事件。(2)原因:可能是其 他一些原因的结果,称为中间原因事件,应继续往下分析。 直到找出不能进一步往下分析的原因为止,这些原因称为 基本原因事件。(3)优点:是采用演绎方法分析事故的因 果关系。 42.事件分为事故事件和成功事件

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计算机操作系统考试是让很多同学都觉得头疼的事情,我们要怎么复习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搜集整理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第一章1、操作系统的定义、目标... 计算机操作系统考试是让很多同学都觉得头疼的事情,我们要怎么复习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搜集整理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章 1、操作系统的定义、目标、作用 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硬件系统的首次扩充。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方便性,有效性,可扩充性和开放性. OS的作用可表现为: a. 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一般用户的观点) b. 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资源管理的观点) c. 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2、脱机输入输出方式和SPOOLing系统(假脱机或联机输入输出方式)的联系和区别 脱机输入输出技术(Off-Line I/O)是为了解决人机矛盾及CPU的高速性和I/O设备低速性间的矛盾而提出的.它减少了CPU的空闲等待时间,提高了I/O速度.

由于程序和数据的输入和输出都是在外围机的控制下完成的,或者说,它们是在脱离主机的情况下进行的,故称为脱机输入输出方式;反之,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进行输入输出的方式称为联机(SPOOLing)输入输出方式 假脱机输入输出技术也提高了I/O的速度,同时还将独占设备改造为共享设备,实现了虚拟设备功能。 3、多道批处理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处理机管理问题、内存管理问题、I/O设备管理问题、文件管理问题、作业管理问题 4、OS具有哪几个基本特征?它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 a. 并发性(Concurrence),共享性(Sharing),虚拟性(Virtual),异步性(Asynchronism). b. 其中最基本特征是并发和共享. c. 并发特征是操作系统最重要的特征,其它三个特征都是以并发特征为前提的。 5、并行和并发 并行性和并发性是既相似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并行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而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少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6、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各主要功能下的扩充功能 a. 处理机管理功能: 进程控制,进程同步,进程通信和调度. b. 存储管理功能:

太原理工大学遥感原理与应用实验指导书

《遥感原理与应用》实验指导书 矿业工程学院 测绘科学与技术系

实验一、遥感图像几何校正(2学时)实验二、遥感图像辐射增强(2学时)实验三、遥感图像非监督分类(2学时)

实验一、遥感图像几何校正(2学时)

原理与方法简介遥感影像由于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地形起伏、地球表面曲率、大气折射、地球自转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与地面目标位置和(或)形状方面的不相一致的几何畸变,通过一定的数学算法,使这种畸变消除或接近消除,这就是几何校正。常用的几何校正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邻域法(Nearest neighbor )——将最接近的像元值赋予输出像元(图1.1); Figure1.1Nearest Neighbor 邻域法优点:极值和一些细节不会丢失,对植被分类、查找具线性特征的边界或侦测湖水的混浊度和温度是重要的。该方法适用于分类之前,计算速度快,适合于具有定性和定量特点的专题图像研究。 其缺点是:从较大的栅格重采样到较小栅格时会出现阶梯状斜线;可能会丢失或重复一些数值;用于线形专题图(如道路、水系)可能引起线状网络数据断开或出现裂隙。 2)双线性内插法(bilinear interpolation )——利用二次样条函数计算2×2窗口中的4个像元值并赋予输出像元(图1.2)。 Figure1.2Bilinear Interpolation 113V dy D V V V m +?-= 224V dy V V Vn +?-=

m m n V dx D V V Vr +?-=或:i i i i i i i r V D y D x D V W V ??-?-==∑∑==41241))((W i ——权重因子 Δx i ,Δy i ——r 点与i 点的坐标变化 V i ——i 像元值 双线性内插法的优点是:图像较平滑,不会出现阶梯现象,空间精度较高,常用于需要改变像元大小的场合,如SPOT/TM 的融合。 其缺点是:由于像元作过平均计算,相当于低通滤波(Low-frequency convolution )的效果,边界平滑,某些极值会丢失。 3)立方卷积内插法(Cubic convolution )——利用三次函数计算4×4窗口中的像素值并赋予输出像素(图1.3) 。 Figure 1.3Cubic Convolution 类似于双线性内插,只是所用窗口为4*4,而非2*2,即对16个像元作平均运算而得出输出像元的数据文件值。 ]} 2)2,2([*)2,2(]1)2,1([*)2,1()]2,([*)2,(]1)2,1([*)2,1({4 1--++-+++ --++-+++ -+-++ +-+--+-=∑=n j i d f n j i V n j i d f n j i V n j i d f n j i V n j i d f n j i V V i r 其中:i=int(x r ),j=int(y r ) d(i ,j)——(i ,j)和(x r ,y r )坐标距离 V(i ,j)——(i ,j)像元值 V r ——输出像元数据文件值

计算机操作系统期末复习总结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 1.操作系统定义: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硬件功能的首次扩充。 2.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 3.脱机技术:主机与IO设备脱离的技术 4.多道程序技术:在内存中同时有多个程序并存的技术 5.操作系统的基本特性:并发性,共享性,异步性,虚拟技术 6.操作系统的五大功能:处理机管理功能,存储器管理功能,设备管理功能,文件管理功能,用户交流界面(人机接口) 第二章进程管理 1.进程的概念:进程是进程实体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2.状态转换图 3.进程控制块PCB,在进程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系统总是通过PCB对进程进行控制,因此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4.原语是由若干条指令组成的,用于完成一定功能的一个过程。它与一般过程的区别在于:它们是“原子操作”。所谓原子操作,是指一个操作中的所有动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 5.进程同步的主要任务是对多个相关进程在执行持续上进行协调,已使并发执行的诸进程之间能有效的共享资源和互相合作,从而使程序执行具有可再现性。 6.临界资源、临界区、信号的概念、同步、互斥问题的解决方法 临界资源:Critical Resouce 诸进程间应采取互斥方式,实现对这种资源的共享,如打印机,磁带机等。

临界区:人们把在每个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称为临界区(critical section) 信号: 同步合作直接 互斥竞争间接 7.进程通信的三种类型:共享存储器系统、消息传递系统、管道通信系统 8.线程的概念和两种类型: 线程:被称为轻型进程或进程元,通常一个进程拥有若干个线程。 两种类型:用户级线程和内核支持线程 第三章处理机调度与死锁 1.调度三个层次:高级调度,中级调度,低级调度 2.调度算法: FCFS先来先服务 SPF段作业优先调度 RR时间片轮转法 3.死锁的概念,在多个进程在运行过程中因为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当进程处于这种僵局状态时,若无外力作用,他们都将无法再向前推进。 4.死锁的原因和条件 原因:资源不足(根本原因),进程推进顺序非法 必要条件:互斥条件、请求和保持条件、不剥夺条件,环路等待条件。 5.死锁解决的三种方案:摒弃“请求和保持”条件、摒弃“不剥夺”条件、摒弃“环路等待”

计算机操作系统概述习题集

计算机操作系统概述习题集 1、学习“计算机操作系统”这门课,至少要记住操作系统的概念哪两大特征? 2、选择题: (1)操作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其中包括处理机、内存、外围设备和文件。 ①、程序;②、文件;③、资源;④、进程 (2)没有下列设备计算机无法工作(): ①、硬盘;②、软盘;③、内存;④、打印机 3、(是非题)()操作系统的“配置”或“生成”,是指可以任意按用户要求装配成各种应用核心。 4、述操作系统的五大管理功能。 5、什么是批处理系统?为什么要引入批处理系统? 6、什么叫多道程序?试述多道程序涉及技术的基本思想及特征,为什么对作业进行多道批处理可以提高系统效率? 7、何为分时系统?简述其特点。 8、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有何不同? 9、多用户操作系统离开了多终端的硬件支持,能否安装和使用? 10、多用户操作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有什么区别? 11、UNIX或Linux操作系统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12、Linux操作系统的内核版本(X.X.XX)和发行版本(X.X)有什么区别? 15、实现多道程序解决哪些问题? 16、试比较硬盘共享的两种方式(虚拟软盘方式和文件服务方式),它们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17、分布式操作系统应具有哪些功能? 作业管理习题集 1 、什么是作业、作业步和作业流?作业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2 、 SPOOLing 的含义是什么?试述 SPOOLing 系统的特点和功能,以及控制过程。 3 、作业调度的功能是什么?作业调度算法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 、有哪些基本的作业调度算法?在什么情况下调用作业调度程序。 6 、选择题(在括号内选择最确切的一项作为答案划一个钩,多划按错论):

太原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复习题-试题-答案资料

《人工智能》课程习题 第一章绪论 1-1. 什么是人工智能?试从学科和能力两方面加以说明。 1-2. 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思想和思潮起了重要作用? 1-3. 为什么能够用机器(计算机)模仿人的智能? 1-4. 现在人工智能有哪些学派?它们的认知观是什么? 1-5. 你认为应从哪些层次对认知行为进行研究? 1-6. 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和应用领域是什么?其中,哪些是新的研究热点? 第二章知识表示方法 2-1状态空间法、问题归约法、谓词逻辑法和语义网络法的要点是什么?它们有何本质上的联系及异同点? 2-2设有3个传教士和3个野人来到河边,打算乘一只船从右岸渡到左岸去。该船的负载能力为两人。在任何时候,如果野人人数超过传教士人数,那么野人就会把传教士吃掉。他们怎样才能用这条船安全地把所有人都渡过河去? 2-3利用图2.3,用状态空间法规划一个最短的旅行路程:此旅程从城市A开始,访问其他城市不多于一次,并返回A。选择一个状态表示,表示出所求得的状态空间的节点及弧线,标出适当的代价,并指明图中从起始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最佳路径。 2-4试说明怎样把一棵与或解树用来表达图2.28所示的电网络阻抗的计算。单独的R、L 或C可分别用R、jωL或1/jωC来计算,这个事实用作本原问题。后继算符应以复合并联和串联阻抗的规则为基础。 图 2.28 2-5试用四元数列结构表示四圆盘梵塔问题,并画出求解该问题的与或图。 2-6把下列句子变换成子句形式: (1) ( x){P(x)→P(x)}

(2) ?x?y(On(x,y)→Above(x,y)) (3) ?x?y?z(Above(x,y)∧Above(y,z)→Above(x,z)) (4) ~{(?x){P(x)→{(?y)[p(y)→p(f(x,y))]∧(?y)[Q(x,y)→P(y)]}}} 2-7用谓词演算公式表示下列英文句子(多用而不是省用不同谓词和项。例如不要用单一的谓词字母来表示每个句子。) A computer system is intelligent if it can perform a task which,if performed by a human, requires intelligence. 2-8把下列语句表示成语义网络描述: (1) All man are mortal. (2)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3) All branch managers of DEC participate in a profit-sharing plan. 2-9作为一个电影观众,请你编写一个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剧本。 2-10试构造一个描述你的寝室或办公室的框架系统。 第三章搜索推理技术 3-1什么是图搜索过程?其中,重排OPEN表意味着什么,重排的原则是什么? 3-2试举例比较各种搜索方法的效率。 3-3化为子句形有哪些步骤?请结合例子说明之。 3-4如何通过消解反演求取问题的答案? 3-5什么叫合适公式?合适公式有哪些等价关系? 3-6用宽度优先搜索求图3.33所示迷宫的出路。 图 3.33 迷宫一例 3-7用有界深度优先搜索方法求解图3.34所示八数码难题。 2 8 1 2 3 1 6 3 8 4 7 5 4 7 6 5

太原理工大学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系统分析与设计 实验项目:《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 实验地点:行逸楼B114 专业班级:软件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孟东霞 2015年11月4日

一、实验目的 通过《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使学生在实际的案例中完成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中的主要步骤,并熟悉信息系统开发的有关应用软件,加深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熟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规范,为后继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要求 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完成,自选题目,班内题目不重复,使用UML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以纸质版(A4)在课程结束后二周上内提交(12周)。 三、实验主要设备:台式或笔记本计算机 四、实验内容 1 选题及项目背景 美食评价系统 背景:互联网时代下网络评论越来越随意,希望可以规范化的进行。 2 定义 美食评价系统为用户提供美食指导和参考。任何人都可注册为会员,个人资料包括姓名,性别,收藏的餐厅以及口味爱好。会员可以收藏餐馆,浏览餐馆信息以及其他会员的评价。餐厅必须向管理人员提出注册并审核通过后才能显示。管理人员需到工商局和餐厅具体审查后才能通过。会员可以提供来自餐馆提供的小票在次日来对用餐进行评价,一张小票仅可提供一次评价。餐馆则提供当日用餐小票记录给管理人员,用以核对用户提供的小票是否正确,然后系统则会审核评价有无不良信息,审核通过发布在餐厅信息上,并根据会员评价次数对给会员评星(1-5)。个人信息和餐馆信息可被所有人访问,管理员信息只能管理员访问。 3 参考资料 1.GB8567-88 《计算机软件产品文件编制规范》 2.GB/T11457-1995 《软件工程术语》 3.GB 1526—89 信息处理--数据流程图、程序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程序网络图和系统资源图的文件编制符号及约定 4.GB8566-88 《软件开发规范》

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一

第一章 ★1.操作系统的概念:通常把操作系统定义为用以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和数据结构的集合。★2.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 ①批处理操作系统 特点: 用户脱机使用计算机 成批处理 多道程序运行 优点: 由于系统资源为多个作业所共享,其工作方式是作业之间自动调度执行。并在运行过程中用户不干预自己的作业,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和作业吞吐量。 缺点: 无交互性,用户一旦提交作业就失去了对其运行的控制能力;而且是批处理的,作业周转时间长,用户使用不方便。 批处理系统中作业处理及状态 ②分时操作系统(Time Sharing OS) 分时操作系统是一个联机的多用户交互式的操作系统,如UNIX是多用户分时操作系统。 分时计算机系统:由于中断技术的使用,使得一台计算机能连接多个用户终端,用户可通过各自的终端使用和控制计算机,我们把一台计算机连接多个终端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分时计算机系统,或称分时系统。 分时技术:把处理机的响应时间分成若于个大小相等(或不相等)的时间单位,称为时间片(如100毫秒),每个终端用户获得CPU,就等于获得一个时间片,该用户程序开始运行,当时间片到(用完),用户程序暂停运行,等待下一次运行。 特点: 人机交互性好:在调试和运行程序时由用户自己操作。 共享主机:多个用户同时使用。 用户独立性:对每个用户而言好象独占主机。 ③实时操作系统(real-time OS) 实时操作系统是一种联机的操作系统,对外部的请求,实时操作系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完毕。 特点: 有限等待时间 有限响应时间 用户控制 可靠性高 系统出错处理能力强 设计实时操作系统要考虑的一些因素: (1)实时时钟管理 (2)连续的人—机对话 (3)过载 (4) 高度可靠性和安全性需要采取冗余措施。 ④通用操作系统 同时兼有多道批处理、分时、实时处理的功能,或其中两种以上的功能。 ⑤个人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

计算机操作系统常见考点作业解答

计算机操作系统常见考点 第1章计算机操作系统概述 简答题 1.叙述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5分) 答:计算机操作系统是方便用户、管理和控制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系统软件(或程序集合)。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作为最贴近硬件的第一层软件,操作系统是硬件的扩充。操作系统虽属于系统软件,却又不同于其他的系统软件,其他系统软件都受操作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得到操作系统的支持和服务。操作系统还为用户和计算机提供接口,具有友好方便的用户界面。 2.试对分时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进行比较。(5分) 答:实时操作系统与分时操作系统系统相比,其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1)分时系统的交互性较强,而实时系统一般是具有特殊用途的专用系统,交互能力较弱;(2)实时系统对响应时间一般有严格的要求,要求更及时,而分时系统对响应时间的要求是以人们能接受的等待时间为依据的;(3)虽然分时系统也要求系统可靠,但实时系统对可靠性的要求更高。3.简述DOS、Windows、UNIX/Linux操作系统各具有什么特点?(9分) 答:DOS主要是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是一种最简单的微机操作系统。主要类型有MS-DOS,PC-DOS,CCDOS等。 Windows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是:(1)图形用户界面;(2)多任务处理;(3)设备无关性。 UNIX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是:(1)可移植性好;(2)多用户,多任务;(3)分时系统;(4)系统安全。 第2章作业管理 、简答题 1.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有什么区别?(6分) 答:作业调度与进程调度之间的差别主要是:作业调度是宏观调度,它所选择的作业只是具有获得处理机的资格,但尚未占有处理机,不能立即在其上实际运行;而进程调度是微观调度,动态地把处理机实际地分配给所选择的进程,使之真正活动起来。另外,进程调度相当频繁,而作业调度执行的次数一般很少。 2.试述系统调用与一般过程调用的主要区别。(6分) 答:系统调用在本质上是一种过程调用,但它是一种特殊的过程调用,它与一般过程调用的主要区别如下: (1)运行状态不同。一般的过程调用,其调用和被调用过程都是用户程序,它们都运行在同一系统状态下;而系统调用的调用过程是用户程序,它运行在用户态,其被调用过程是系统过程,运行在核心态。 (2)进入方式不同。一般过程调用可以直接通过过程调用语句将控制转移到被调用过程;而执行系统调用时,由于调用和被调用过程处于不同系统状态,必须通过访管中断进入。综合题 1.设有4

太原理工大学模电试题及答案(大学期末考试题)

《模拟电子技术》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PN结正偏时(导通),反偏时(截止),所以PN结具有(单向)导 电性。 2、漂移电流是(温度)电流,它由(少数)载流子形成,其大小与(温 度)有关,而与外加电压(无关)。 3、所谓理想二极管,就是当其正偏时,结电阻为(0 ),等效成一条直线;当其反 偏时,结电阻为(无穷),等效成断开; 4、三极管是(电流)控制元件,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元件。 5、三极管具有放大作用外部电压条件是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6、当温度升高时,晶体三极管集电极电流Ic(变小),发射结压降(不变)。 7、三极管放大电路共有三种组态分别是(共基)、(共射)、(共集) 放大电路。 8、为了稳定三极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采用(电压并联)负反馈,为了稳 定交流输出电流采用(串联)负反馈。 9、负反馈放大电路和放大倍数AF=(1/(1/A+F)),对于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 放大倍数AF=( 1/ F )。 10、带有负反馈放大电路的频带宽度BWF=()BW,其中BW=(), ()称为反馈深度。 11、差分放大电路输入端加上大小相等、极性相同的两个信号,称为()信号, 而加上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两个信号,称为()信号。 12、为了消除乙类互补功率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失真,而采用()类互补 功率放大器。 13、OCL电路是()电源互补功率放大电路; OTL电路是()电源互补功率放大电路。 14、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具有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 等特点,所以常用在输入级,输出级或缓冲级。 15、差分放大电路能够抑制()漂移,也称()漂移,所以它广泛应用于() 电路中。 16、用待传输的低频信号去改变高频信号的幅度称为(),未被调制的高频信号 是运载信息的工具,称为()。 17、模拟乘法器输出与输入的关系式是U0=(),电路符号是()。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30分) 1、稳压二极管是一个可逆击穿二极管,稳压时工作在()状态,但其两端电压 必须(),它的稳压值Uz才有导通电流,否则处于()状态。 A、正偏 B、反偏 C、大于 D、小于 E、导通 F、截止 2、用直流电压表测得放大电路中某三极管各极电位分别是2V、6V、2.7V,则三个电 极分别是(),该管是()型。 A、( B、 C、E) B、(C、B、E) C、(E、C、B) D、(NPN) E、(PNP) 3、对功率放大器的要求主要是()、()、()。 A、U0高 B、P0大 C、功率大 D、Ri大 E、波形不失真

操作系统心得体会

转眼间,学习了一个学期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即将结束。在这个学期中,通过老师的悉心教导,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一些原理和具体操作过程。在学习操作系统之前,我只是很肤浅地认为操作系统只是单纯地讲一些关于计算机方面的操作应用,并不了解其中的具体操作过程和实用性。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才知道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硬件资源包括软件资源及数据资源;控制程序运行;改善人机界面;为其它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等,使计算机系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有效的、友善的服务界面。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也知道了计算机操作系统是铺设在计算机硬件上的多层系统软件,不仅增强了系统的功能,而且还隐藏了对硬件操作的细节,由它实现了对计算机硬件操作的多层次的抽象。操作系统的一些原理在生活中也有所应用,以下是我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把操作系统的一些原理联系生活所得的心得体会: 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硬件资源包括软件资源及数据资源;控制程序运行;改善人机界面;为其它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等,使计算机系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有效的、友善的服务界面。计算机操作系统是铺设在计算机硬件上的多层系统软件,不仅增强了系统的功能,而且还隐藏了对硬件操作的细节,由它实现了对计算机硬件操作的抽象。操作系统的一些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我们会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其原理与操作过程: 1.生产—消费者问题 在实际的操作系统操作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如下场景:某个模块负责产生数据,这些数据由另一个模块来负责处理(此处的模块是广义的,可以是类、函数、线程、进程等)。产生数据的模块,就形象地称为生产者;而处理数据的模块,就称为消费者。 单单抽象出生产者和消费者,还够不上是生产者—消费者问题。该问题还需要有一个缓冲区处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作为一个中介。生产者把数据放入缓冲区,而消费者从缓冲区取出数据。 为了理解这一问题,我们举一个寄信的例子。假设你要寄一封平信,大致过程如下: 1、你把信写好——相当于生产者制造数据 2、你把信放入邮筒——相当于生产者把数据放入缓冲区 3、邮递员把信从邮筒取出——相当于消费者把数据取出缓冲区 4、邮递员把信拿去邮局做相应的处理——相当于消费者处理数据 2、银行家算法——避免死锁

计算机操作系统

计算机操作系统 第一节操作系统概述 一、操作系统的概念 操作系统(OperatingSystem,OS)提供了计算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能够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软硬件资源。 【要点】 1.操作系统的英文缩写为OS。 2.操作系统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软硬件资源。 3.操作系统的作用为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提供方便友好的用户界面、提供软件开发的运行环境。 二、操作系统的分类 1.单用户操作系统(SingleUserOS)。单用户操作系统工作时只有一个用户作业(指用户要求计算机完成一个独立任务)在运行,用户独占计算机的全部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 2.分时操作系统(TimeSharedOS)。分时操作系统及多用户操作系统,指在一台计算机(即主机)上挂有多个终端,主机的CPU按照预先分配给各终端的时间片(TimeSlice)轮流为各个终端服务,各个终端在分配给自己的时间片内独占CPU,分时共享计算机系统的资源。 3.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Multi-BatchProcessingOS)。多个用户将需要执行的程序、数据和作业说明一起送到计算机中,由操作系统对各个作业运行进行调度,作业运行完成后,由I/O管理程序将运行结果送往显示器或打印机输出。 4.实时操作系统(RealTimeOS)。要求外部输入的信息能在规定时间内处理完毕并输出结果,保证实时性与可靠性。 5.网络操作系统(NetworkO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所有计算机。 【要点】 常见的各类操作系统: DOS:单用户单任务、批处理系统,不是网络操作系统 windowsXP:多任务多用户、分时系统,不是网络操作系统

(完整word版)太原理工大学期末试卷1_物理化学

考试类型: 太原理工大学 物理化学(一) 试卷A 适用专业: 考试日期: 时间: 120 分钟 共 4 页 一、填空题(每小题 2分,共30分) 1.临界温度是气体能够液化的 ,超过此温度无论加多大压力均不能使气体液化。 2.压缩因子Z 的定义为Z = ,Z 的大小反映出 ; 对理想气体,在任何温度压力下,Z = 。 3.使一过程的?S = 0,应满足的条件是 。 4.25℃时,1 mol CH 3OH(l) 在等容条件下完全燃烧放热725.4 kJ ,则25℃时CH 3OH(l) 的标准 摩尔燃烧焓 ?c H = 。 5.25℃时水的蒸气压力为3.17 kPa ,若有一个甘油水溶液中甘油的摩尔分数为0.002(甘油为 不挥发性溶质),则溶液的蒸气压力为 。 6.亨利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之一为???????????????;其适用条件为 。 7.理想液态混合物的微观模是 。 8.多组分均相系统中,组分B 的偏摩尔体积定义为V B ===def ????? ??????。 9.已知等温等压下化学反应:aA+bB == yY+zZ ,则该反应的平衡条件若用化学势 ???????????。 10.理想气体混合物中任一组分B 的化学势表达式为: 。 11.1mol 水在101325Pa 、100℃下向真空蒸发为同温同压下的水蒸气,则该过程的 ΔG 0,?S 0,?H 0。(选填>,= 或< ) 12.反应 2NO(g) + O 2(g) == 2NO 2(g) 是放热的, 当反应在某温度、压力下达平衡时,若使平衡 向右移动。则应采取的措施是: 或 。 13.方程2 ln RT H dT p d m ?=可适用于 。 14.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随浓度变化的规律为 。 15.设阳极和阴极的超电势均为0.7V ,电极的平衡电极电势均为1.20V ,则阳极电势为 ,阴极电势为 。

计算机操作系统学习总结

计算机操作系统学习总结一填空: 1.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三种类型的使用接口,它们是命令方式和系统调用和图形用户界面。 2.进程在执行过程中,因时间片用完将进入就绪状态。 3.在响应比最高者优先的作业调度算法中,当各个作业等待时间相同时,运行时间短的作业将得到优先调度;当各个作业要求运行的时间相同时,等待时间长的作业得到优先调度。 4.当一个进程独占处理器顺序执行时,具有两个特性:封闭性和可再现性。5.程序经编译或汇编以后形成目标程序,其指令的顺序都是以零作为参考地址,这些地址称为逻辑地址。 6.文件的逻辑结构分流式文件和记录式文件二种。 7.进程由程序、数据和进程控制块(PCB)组成。 8.对信号量S的操作只能通过原语操作进行,对应每一个信号量设置了一个等待队列。 9.操作系统是运行在计算机裸机系统上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 10.虚拟设备是指采用SPOOLING技术,将某个独享设备改进为供多个用户使用的的共享设备。 11.在分时系统中,时间片给定,用户数越多,响应时间越长。 12.段式管理中,以段为单位,每段分配一个连续区。由于各段长度不同,所以这些存储区的大小不一,而且同一进程的各段之间不要求连续。 13.逻辑设备表(LUT)的主要功能是实现设备独立性。

14在采用请求分页式存储管理的系统中,地址变换过程可能会因为缺页和越界等原因而产生中断。 的调度分为高级、中级和低级三种,其中低级调度是指进程调度。 17.文件的物理结构分为顺序文件、索引文件和索引顺序文件。 18.所谓设备控制器,是一块能控制一台或多台外围设备与CPU并行工作的硬件。 19.?利用文件目录实现文件共享,文件系统必须设置一个基本文件目录。20分页管理储管理方式能使存储碎片尽可能少,而且使内存利用率较高,管理开销小。20.?计算机操作系统是方便用户、管理和控制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系统软件。 21.?操作系统目前有五大类型: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 22.按文件的逻辑存储结构分,文件分为有结构文件,又称为记录式文件和无结构文件,又称流式文件。 23.航空订票系统属于实时操作系统。 24、在设备管理中,为了克服独占设备速度较慢、降低设备资源利用率的缺点,引入了虚拟分配技术,即用共享设备模拟独占设备。 25、常用的内存管理方法有分区管理、页式管理、段式管理和段页式管理。 26、CPU交替执行系统内核程序和用户程序,这种CPU的不同工作模式称为管态和目态 。 27、在存储管理中常用虚拟存储器方式来摆脱主存容量的限制。 28、在请求页式管理中,当硬件变换机构发现所需的页不在内存时,产生缺页中断信号,中断处理程序作相应的处理。 29、碎片现象的存在使得内存空间利用率降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