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4.22中括号 浙教版(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4.22中括号 浙教版(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4.22中括号 浙教版(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4.22中括号 浙教版(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4.22中括号

一、单选题

1.7×7+3=()

A. 56

B. 720

C. 520

D. 52

2.28个人去旅游,有6辆小轿车,每辆小轿车可以坐4个人,请问剩下()个人无法坐小轿车?

A. 4

B. 14

C. 8

D. 2

3.(9+9)÷2=()

A. 9

B. 18

C. 11

D. 36

4.一个甜甜圈6元,妈妈买了4个,付给售货员50元,应找回( )元。

A. 24

B. 26

C. 36

二、判断题

5.25×4÷25×4=100÷100=1

6.32×25×125 =(4×25)+(8×125)

7.植树节,一共有48棵小树苗需要被种植,有6个同学,每个同学只要植8棵小树苗就可以完成任务。

三、填空题

8.看谁算得快又准.

(1)5×17=________

(2)48÷3=________

(3)0÷42×50=________

(4)580+70=________

9.直接写得数

53+16=________ 640+320=________ 1000-400=________

9×2=________ 7×5+7=________ 400+12=________

730-110=________ 72+30=________ 3×5+7=________

320+270=________

10.口算.

24×5=________ 22+39=________ 66÷6=________ 700+600=________ 49+307=________

84﹣37=________ 112×8=________ 20×50=________ 900﹣210=________ 54÷9=________

16×50=________ 4000÷8=________ 370+130=________ 5﹣2.2=________ 3000+190=________

4+1.2=________ 640÷2=________ 150×3×0=________ 5+40×8=________ 200÷5﹣3=________

11.根据问题填空:

(1)买一双鞋要用24元,小明买了一双鞋和3双袜子,一共用了42元.每双袜子________元.

(2)结合上题,想一想:小刚拿50元买了小明那样的一双鞋

________

剩下的钱,最多还能买________双袜子.

12.爸爸买来6条红金鱼和8条黑金鱼,现在要把这些金鱼放在2个鱼缸里,平均每个鱼缸放________条鱼。

四、解答题

13.每盒铅笔有5支,妈妈买了7盒铅笔,用了4支,还剩几支铅笔?

五、应用题

14.张小玲学习用电脑打字,前3分打了180个字.

(1)照这样计算,一份980字的稿件,她用15分能打完吗?

(2)打了3分后,她每分能打80个字.照这样,在15分内能打完这份稿件吗?

15.商店正在降价优惠,在门口贴着一张价格表.

(1)爸爸买2个电饭煲和3辆自行车,共用了多少钱?

(2)爸爸买2个电饭煲和3辆自行车,可以节约多少钱?你是怎样算出来的?(3)你打算买什么物品?可以节省多少钱?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解答】7×7+3

=49+3

=52

故答案为:D。

【分析】首先求出7与7的积,再用求得的积加上3即可解答。

2.【答案】A

【解析】【解答】能够坐小轿车的人数:4×6=24(人)

剩余无法坐小轿车的人数:28-24=4(人)

【分析】根据整数的乘法使用计算得第一步结果,后使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得出最终结果。

3.【答案】A

【解析】【解答】9+9=18 18÷2=9

【分析】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第一步结果,再根据整数的除法及应用计算最终结果。

4.【答案】B

【解析】【解答】解:50-6×4

=50-24

=26(元)

故答案为:B

【分析】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付给售货员的钱数-甜甜圈的总价=应找回的钱数。

二、判断题

5.【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25×4÷25×4

=100÷25×4

=4×4

=16;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根据整数四则运算顺序,同级运算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由此即可得到答案。

6.【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32×25×125=(4×8)×25×125=(4×25)×(8×125),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三个数连乘,可以根据数据特点,将其中的一个数写成两个数连乘的形式,然后用乘法结合律简算,据此解答.

7.【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学生植树的总树数:6×8=48(棵)

剩余的未被种植小树苗48-48=0(棵)

【分析】根据整数的乘法使用得出第一步结果,后使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得出最终答案。

三、填空题

8.【答案】(1)85

(2)16

(3)0

(4)650

【解析】【解答】5×17=85,48÷3=16,0÷42×50=0,580+70=650.

【分析】对于第一题根据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即可,对于第二题根据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即可,对于第三题根据整数混合运算顺序计算即可,对于第四题,根据整数加法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即可.

9.【答案】69;960;600;18;42;412;620;102;22;590

【解析】

10.【答案】120;61;11;1300;356;47;896;1000;690;6;800;500;500;2.8;3190;5.2;320;0;325;37

【解析】【解答】解:

24×5=120 22+39=61 66÷6=11 700+600=1300 49+307=356

84﹣37=47 112×8=896 20×50=1000 900﹣210=690 54÷9=6

16×50=800 4000÷8=500 370+130=500 5﹣2.2=2.8 3000+190=3190

4+1.2=5.2 640÷2=320 150×3×0=0 5+40×8=325 200÷5﹣3=37

故答案为:120;61;11;1300;356;47;896;1000;690;6;800;500;500;2.8;3190;5.2;320;0;325;37

【分析】根据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直接口算.计算加法和乘法时要注意进位情况,计算减法时要注意退位情况,计算除法时要注意商的位数.

11.【答案】(1)6

(2)26元;4

【解析】【解答】(1)(42-24)÷3

=18÷3

=6(元)

(2)50-24=26(元)

26÷6=4(双)……2(元)

故答案为:6;26元,4.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要求每双袜子的单价,用总钱数-买鞋子用去的钱数=3双袜子的总价,然后用3双袜子的总价÷3=每双袜子的单价;要求买鞋后,剩下多少钱,用总钱数-一双鞋子的钱数=剩下的钱数,用剩下的钱数÷每双袜子的单价=购买的数量,据此解答.

12.【答案】7

【解析】【解答】(6+8)÷2

=14÷2

=7(条)

故答案为:7.

【分析】根据题意,先求出一共有多少条金鱼,用红金鱼的数量+黑金鱼的数量=金鱼的总量,然后用金鱼的总量÷鱼缸的数量=平均每个鱼缸放的金鱼数量,据此解答.

四、解答题

13.【答案】解:5×7-4

=35-4

=31(支)

答:还剩31支铅笔。

【解析】【分析】用每盒铅笔的支数乘铅笔的盒数求出铅笔总数,减去用的支数即可求出还剩的支数。

五、应用题

14.【答案】(1)不能打完

(2)能打完

【解析】【解答】(1)180÷3×15

=60×15

=900(个)

因为900个<980个,所以不能打完;

(2)80×(15-3)

=80×12

=960(个)

180+960=1140(个)

因为1140个>980个,所以能打完.

故答案为:(1)不能打完;(2)能打完.

【分析】根据题意,先求出每分钟的打字数量,然后求出按此速度在规定时间内能打字的总量,最后与要求完成的任务对比,比要求的任务少,就不能完成,比要求的任务多,就能完成.

15.【答案】(1)108×2+319×3=1173(元)

(2)(135-108)×2+(428-319)×3=381(元)

(3)我打算买2台洗衣机,可以节省300元.(答案不唯一)

【解析】【解答】(1)108×2+319×3

=216+957

=1173(元)

答:爸爸买2个电饭煲和3辆自行车,共用了1173元钱.

(2)(135-108)×2+(428-319)×3

=27×2+109×3

=54+327

=381(元)

答:爸爸买2个电饭煲和3辆自行车,可以节约381,我是先算出每个节省的钱数,然后再算一共节省的总钱数.

(3)我打算买2台洗衣机,可以节省:

(1000-850)×2

=150×2

=300(元)

答:我打算买2台洗衣机,可以节省300元.

【分析】第(1)题,应用数量关系式:电饭煲现在的单价×数量+自行车现在的单价×数量=总价,据此列式解答;第(2)题,要求买2个电饭煲和3辆自行车可以节省多少钱,先算出每个节省的钱数,然后再算一共节省的总钱数;第(3)题,此题答案不唯一,可以提出买2台洗衣机可以节省多少钱,用每台节省的钱数乘2,据此列式解答.

浙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资料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上册目录 教材特点: 1、优化大数认识的编排结构,突出教学的文化特色,提供丰富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 2、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目录 1.亿以内数的认识(一) 2.数的产生 3.十进制计数法 4.亿以上数的认识(二) 5.计算工具的认识 6.用计算器计算 7.亿以上数的认识综合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亿以内、亿以上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会正确地读写大数。 3.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的近似数。 4.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数感。(四年级上册疑难解答2--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重点难点 1、掌握技术单位的关系,突出规律性,理解“位值”的概念。(四年级上册疑难解解答1--0是自然数); 2、掌握两级数的读法,特别是数位上出现“0”的时候; 3、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4、数位、数级、计数单位综合整理,给出十进制计数法的概念; 5、学习用计算器运算一般的四则计算(四年级上册疑难解答3--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对学生强调计算器的使用是与熟练掌握口算、笔算、估算技能和谐统一、互相促进的。

四年级上册数学浙教版

四年级上册浙教版数学 10.23 姓名得分 一、填空:(25分) 1.74[]38,( );当商是一 ( )。 2.180÷24=60÷()=()÷6=()÷12=()÷() 48÷()=8÷4 360÷18=()÷2 ()÷12=()÷4 3.口算(12分) 62-39= 30×68= 4200÷700= 24×90= 850÷170= 610+190= 100-36= 96×40= 58×9= 72÷3= 600÷40= 450÷50= 900×42= 34×50= 8600÷200= 25×60= 12+48×2-0= 20-16÷4×2= 15×6÷9+10= 3×8÷8×3= 1000-125×8+32= (325-225)×18= 30+30×5-180= 25×4-600÷6= 二、计算:(15分) 792÷99 1360÷64 36200÷400 三、解答题:(24分) 1.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1536千米的两个城市出发,相向而行,8小时相遇。 乙车的速度是108千米/时,甲车的速度是多少? 2.师徒两人共同加工720个零件,合作6天正好全部完成。师傅的工作效率是 徒弟的2倍,师徒两人每天分别加工零件多少个? 3.小明从家骑车到学校要16分钟,每分钟骑250米。如果他改为以80米/分的 步行速度,要用多少时间?

四、根据下面算式之间的关系,求出各图形所代表的数。(20分) 1、★+▲+▲+★=160 ★+▲+●+●+●=200 ●+▲+▲=150 ●=();★=();▲=() 2、☆×3-◇=△ ☆+◇+△=160 △-◇+☆=60 △=();◇=();☆=()3、求○、□表示的数,要求列出过程 ○÷□=24……6 ○-□=834 求○、□。 4、把竖式填完整 1 □□ □6)□□□ 6□)□□ 1 □ 6 □□□ □□ 0 □□ 五、挑战题(10分) 1、把一批梨装入箱中,原来每箱装的质量相等,能装48箱。现在每箱多装5千克,正好装36箱。现在每箱装多少千克? 2(两位数)和商(一位数),你有哪些填法? 108÷□□=□ 108÷□□=□ 108÷□□=□ 108÷□□=□ 108÷□□=□

四年级数学上册 中括号一课一练 北师大版

中括号 ( 45分钟√100分) 一、引导记忆题(30分) 口算小博士。 420÷6= 48÷24= 550÷55= 630÷70= 900÷90= 340÷20= 720÷36= 400÷80= 50×70= 72×4= 二、运用练习题(70分) 1.填一填。(24分) 5 500 50 5000 =3× 4800240 480 2400=40÷ 2.想一想,算一算。(32分) 875÷(100-25×3) 27×[(263+37)÷50] 834÷[293-(138+16)] 46-(24+420÷70) 3.数学门诊(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14分) (1) 50-50×24÷80 =0×24÷80 要注意运 算顺序哟!

=0 ( ) 改正: (2) 5000÷[(432-332)×2] =5000÷(432-332)×2 =5000÷100×2 =50×2 =100 ( ) 改正: 参考答案 一、70 2 10 9 10 17 20 5 3500 288 二、1. 5 500 50 5000 = 3 × 15 150 1500 15000 4800 240 480 2400 = 40 ÷ 120 12 6 60 2.875÷(100-25×3) =875÷(100-75) =875÷25 =35 27×[(263+37)÷50] =27×[300÷50] =27×6 =162 834÷[293-(138+16)] =834÷[293-154]

=834÷139 =6 46-(24+420÷70) =46-(24+6) =46-30 =16 3.(1)×50-50×24÷80 =50-1200÷80 =50-15 =35 (2)×5000÷[(432-332)×2] =5000÷[100×2] =5000÷200 =25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一) 教学内容:亿以内数的认识(课本第2~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计数习惯。 3、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4、了解我国人口状况,在教学中渗透国情教育。 教学难点: 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学重点: 计数单位以及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媒体: 计数器、小卡片、表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让学生写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如: 学校里共有多少名学生?你家里没月收入大约是多少元?一年的收入大约有多少元? 2、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 教师板书:25000 老师:这是一个存折里显示的存款,请同学们说一说,这里有多少存款?这个数是几位数?(五位数)各个数位的名称是什么?各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 2 5 0 0 0 ……万千百十个 位位位位位→数位

……万千百十个→计数单位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知,揭示课题。 老师:以上所说的到的是我们过去学过的知识─万以内的数,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已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这就需要我们学习更大的数─亿以内数的认识。 2、介绍主题图。 老师:2000年我国开展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现在老师提供几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口数,请同学们看看这几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口数据。 (1)投影出示:(教科书第2页主题图) (2)看了这些数据,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提的? 3、教学例1 教师:从同学们刚才尝试读数中,我们明白要想正确地读出这些大数,应该先了解掌握这些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现在,我们就先来学习这些知识点。 (1)投影出示例1图: 老师:19612368这个数有多大呢? (2)计数单位的认识: 计数器上遮去万以上的计数单位 ①一千一千地数,数到10个一千。 老师:10个一千是多少 学生:10个一千是一万。(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满10向前一位进1,得出结果。) 教师用计数器表示: ②一万一万地数,数到10个一万。 老师:10个一万是多少?(在计数器上显示“十万”) ③同样方法认识百万、千万。 ④认识亿的计数单位。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千万位左边一位是什么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老师明确说明:千万位左一位是亿位,它的计数单位是亿。在计数器上显示”亿”。 (3)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中括号》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篇一:《中括号》 教学目标: 1、了解中括号产生的必要,掌握含有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2、能准确规范计算有关算式题,感受数学符号的奇妙。 教学重点: 1、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正确解答带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猜谜语:圆周分两半,左右各一边,计算常使用,见它要先算。 2、说运算顺序 60÷15×2、60÷(15×2)、30×8+12÷4、30×(8+12)÷4、30×(8+12÷4)、360÷(12+6)×5 3、在这些算式中,小括号起什么作用? 4、如果算完360÷(12+6)×5小括号内的加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怎么办? 5、板书课题:中括号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你知道吗?自读,谈收获。 2、说一说360÷【(12+6)×5】运算顺序。 3、独立计算,一生板演。

4、集体交流。(重在运算顺序) 5、对比、发现、深化认识。(课件出示) 比较360÷(12+6)×5和360÷【(12+6)×5】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有什么不同? 6、总结运算顺序(学生总结,老师整理) 三、拓展应用 1、算一算,比一比 (1)120÷(8+4)×2、(2)400÷(51-46)×8、120÷[(8+4)×2]、 400÷[(51-46)×8] 先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2、练一练(独立计算,交流运算顺序) 182÷【(36-23)】×7、288÷【(26-14)×8】、720÷【(12+24)×20】、200÷【(172-72)÷25】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 2、中括号有什么作用? 3、说一说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4、作业:课本79页 5、6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篇二:《中括号》 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中括号,会用含有中括号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反馈 1.漫谈自学收获: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观看了有关中括号的视频,说说,你都有哪些收获?

小学四年级数学《含括号的四则运算

小学四年级数学《含括号的四则运算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是有括号(主要是有中括号)的四则运算顺序,是在二年级学习的基础上学习的,对有关的四则运算顺序(包括有小括号的两步运算)有了初步的掌握。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数学《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数学《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学会正确计算。 2.通过学习,养成认真审题,规范书写,仔细计算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含括号的四则运算。 三、教学设备: 幻灯片、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一张成人票需要24元,儿童票半价。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242412481260(元)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481260(元)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新课教学 1.(小黑板出示)先读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算出来。 120-144÷18+35(58+37)÷(64-45) (1)学生口述运算顺序,教师用框线图表示顺序。 (2)集体校对,说明注意点。 2.教学例1。 (1)把准备题 ①中的144改写成36×4的形式,引出例1,120-36×4÷18+35 (2)问这道题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乘除法在一起,你认为应当怎样计算?(3)全班同学统练,一生板演,集体校对,讲评。 3.教学例2。 (1)把准备题②中的45改写成9×5的形式,引出例2,(58+37)÷(64一 9×5)(2)比较例2与准备题的异同,确定运算顺序。(3)独立完成并自我评价,指名让一名学生向全班作汇报。 4.练习“试一试”。(1)板书:1515-15×(94+54÷9) (2)同桌同学互相交流,并独立进行计算。 (3)用投影校对典型错例,归纳并作出鼓励性评价。 5.xx共同归纳小结。

浙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

(浙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一单元知识能力测试 学校:班级: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65/6□6商是一位数,□中能填的数字是()。 2、45/□27商是二位数,□中能填的数字是()。 3、根据商不变性质,填数。 150÷25=30÷()=()÷50=()÷()。 4、□÷26=15……□,要使余数最大,被除数应该等于()。 5、()里最大能填几。 45×()<416 67×()<605 48×()<302 243>36×() 166>18×() 648>()×78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6分) 1、被除数除以除数,商是6.如果被除数与除数都扩大3倍,那么商是() A、6 B、2 C、18 D、无法确定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被除数、除数同时乘以25,商不变。 B、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10倍,那么商也缩小10倍。 C、在乘法中,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10倍,积不变。 D、两数相除,商是12,除数缩小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要扩大10倍。 三、用竖式计算各题,有★的要验算:(每题2分,共16分) 252÷47= 653÷59= 637÷21= ★581÷83= 456÷57= 551÷42= ★1027÷17= 760÷19= 四、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能直接写出得数)(每题3分,共12分) 57600÷800 475÷25 98000÷125 480÷32

五、综合应用:(3×7+5=26分) 1、两地相距133千米,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甲步行每小时行5千米,乙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4千米。经过几小时两人相遇 2、两地相距133千米,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7小时后相遇,甲步行每小时行5千米,乙骑自行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7小时后相遇,甲步行每小时行5千米,乙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4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7小时后相遇,甲步行每小时行5千米,乙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4千米,相遇时甲比乙少行多少千米 5、甲和乙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方向一致,甲步行每小时行5千米,乙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4千米,7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千米 6、去森林公园全程216千米,车速是54千米/小时,如果要求11:00到达目的地,途中休息30分钟,我们应该什么时候出发 7、买3支钢笔和8支圆珠笔共要40元,1支钢笔的钱等于4支圆珠笔的钱,45元可以买几支钢笔每支钢笔要多少钱每支圆珠笔要多少钱 8、两个筑路队合铺一条长1800米的铁路,工作了4天后还差520米没有铺,第一队每天铺140米,第二队每天铺多少米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 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一个大数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受。 课时安排: 1、亿以内数的认识………………………6课时 2、数的产生………………………………1课时 3、亿以上数的认识………………………1课时 4、计算工具的认识………………………1课时 5、用计算器计算…………………………2课时 1亿有多大?……………………… 1课时 第一课时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一)

教学内容:亿以内数的认识(课本第2~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计数习惯。 3、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4、了解我国人口状况,在教学中渗透国情教育。 教学难点: 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学重点: 计数单位以及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媒体: 计数器、小卡片、表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让学生写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如: 学校里共有多少名学生?你家里没月收入大约是多少元?一年的收入大约有多少元? 2、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 教师板书:25000

四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5.27万以上数的写法 浙教版(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5.27万以上数的写法 一、单选题 1.5200000 读作( ) A. 五千零二百万 B. 五二零零万 C. 五百零二万 D. 五百二十万 2.在2009后面添上()个0,这个数就是二亿零九十万. A. 3 B. 4 C. 5 D. 6 3.人民大会堂能容纳一万人,()个人民大会堂能容纳一百万人。 A. 10 B. 100 C. 1000 D. 10000 4.下面各数,读数时只读一个零的是() A. 100.07 B. 1.005 C. 2.0500 二、判断题 5.读数时读几个零,写数时就写几个零。 6.703004读作七千零三十万零四 7.九十六根小棒,再添5根就是一百根。 8.70405010这个数的中间的三个零都要读,未尾的一个零不读. 三、填空题 9.读出下面各数。18读作:________ 20读作:________ 10.八十九万二千零六十写作:________ 十亿八千四百六十万九千写作:________ 11.2014年统计,我国总人口数为1369202232人,这个数读作________,把它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________. 12.57里面有________个十和________个一。 13.304287读作:________; 60500768读作:________; 六亿零三十万五千零五写作:________; 五亿零三百写作:________; 由6个十亿、6个十万和8个一组成的数写作:________。 四、应用题 14.宇宙还在不可想象地扩展,天体相互间的距离无法用千米来表示,只能用光年来表示.1光年是指光一年走的路程.1年光走的路程是9460800000000千米.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全册)

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一、单选题 1.用竖式计算 1156÷17=() A. 34 B. 36……6 C. 35……5 D. 68 2.不计算,直接写出“ ”的商是()位数.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3.下面算式的商与36÷9的商相等的是( ) A. 360÷9 B. 360÷90 C. 3600÷90 4.被减数、减数、差的和是120,被减数是()。 A. 120 B. 100 C. 60 D. 4 5.一段路长1900米,已经走了740米,剩下的要20分钟走完,平均每分钟走() A. 95米 B. 37米 C. 58米 D. 48米 二、判断题 6.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2倍,商缩小2倍。 7.判断对错(估一估,下面的结果对吗?) 936÷24=49 8.一个数(0除外)除以0.01,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9.判断对错: 720个同学在操场上做广播操,如果每行站21人,可以排40行. 三、填空题 10.看谁算得快. 90÷30=________ 50÷10=________ 70÷70=________ 160÷80=________ 11.口算120÷3可以这样想:10个________÷3=10个________= ________。 12.填上“>”、“<”或“=”. 4万________39000 24500________245000

300×10________10×310 36÷9________360÷90. 13.口算. 90×20=________ 50×50=________ 450÷5=________ 840÷4=________ 990÷3=________ 14.一台电冰箱的售价是3556元. ________ 四、解答题 15.甲数是7476,是乙数的84倍.乙数是多少? 16.把24根小棒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 五、综合题 17.轻松填一填。 (1)

四则运算_含有中括号的计算题

540÷﹙30×15÷50﹚6×58-﹙174+89﹚﹙75+49﹚÷﹙75-44﹚25×﹙22+576÷32﹚180÷[36÷﹙12+6﹚] 75×12+280÷35 48×﹙32-17﹚÷30 ﹙564-18×24﹚÷12 490÷[210÷﹙750÷25﹚] 576÷﹙33+15﹚﹙736÷16+27﹚×18 902-17×45 ﹙87+16﹚×﹙85-69﹚680+21×15-360 [175-﹙49+26﹚] ×23 972÷18+35×19 ﹙29+544÷34﹚×102 26×﹙304-286﹚÷39 756÷[4×﹙56-35﹚] ﹙132+68﹚×﹙97-57﹚848-800÷16×12 36+300÷12 972÷﹙720-21×33﹚450÷[﹙15+10﹚×3] ﹙45+38-16﹚×24 500-﹙240+38×6﹚[64-﹙87-42﹚] ×15 ﹙7100-137-263﹚÷100 84÷[﹙8+6﹚×2] 42×[169-﹙78+35﹚] 72÷[960÷﹙245-165﹚] 540÷[﹙3+6﹚×2] [492-﹙238+192﹚] ×26 840÷40+40×40 2400÷[1200÷﹙600÷15﹚] 960-720÷8×9 520+22×﹙15+45﹚250+240÷8×5 900÷[2×﹙320-290﹚] 160+740÷20-37 972-﹙270+31×9﹚600-﹙165+35×3﹚[196+﹙84-12﹚] ×5 7100-137-263+300 72÷36+29×3 320-50×4÷25 12×﹙34+46﹚÷32 ﹙53+47﹚×﹙86-24﹚ 720+34×18-340 ﹙120-54﹚×﹙42+98﹚[203-﹙25+75﹚] ×16 380÷[240÷﹙36÷3﹚] 120÷24-20÷4 900÷﹙120-20×3﹚768÷[8×﹙76-68﹚] 130×[﹙600-235﹚÷73 115-15+20×3 115-﹙15+20﹚×3 ﹙440-280﹚×﹙300-260﹚14×[﹙860-260﹚÷15] 32×18-540÷45 ﹙900-16×35﹚÷34 840÷[15×﹙32-28﹚] 909-[36×﹙350÷14﹚] ﹙300+180÷5﹚×12 600÷﹙30-10﹚+5 490÷[210÷﹙360÷12﹚] 72÷[2×﹙105-87﹚] 240÷15×﹙351-347﹚480÷﹙60+10×2﹚640÷[140÷﹙630÷9﹚] [368-﹙132+129﹚] ×34 675-600÷15×12 720÷[﹙187+18﹚÷41] 14×[﹙845-245﹚÷12] [668-﹙132+245﹚] ÷97 12×[﹙76+57﹚÷19] 840÷﹙320÷80﹚﹙28+32﹚×﹙90-40﹚480÷[4×﹙50-40﹚]

浙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模拟题(二)

2012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数学期末模拟试卷(二)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填空。(26%) 1、由2个十万、5个千、6个十组成的数是( ),读作( )。 2、八十五亿七千八百万写作( ),以万为单位可以写作( )万,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应写成( )亿。 3、用1、3、8、0、0、0这六个数字组成不同的六位数,其中只读一个“0”的数有( ),一个“0”也不读的数有( )。 4、在○里填上>、<或=。 5555666677○555566677 7096万○70960000 2345012345○999987699 45237000○4524万 5、按要求写数。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截至2000年11月1日全国总人口为1295330000人,改写成( )万人,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写作( )亿人。 6、在○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数,使等号两边式子的值相等。 695008=6×( )+( )×10000+5×( )+8×( ) 900÷15=( )÷(15 ÷3 ) 480 ÷12= (480×5)÷() 96÷32=( )÷() 75 4场,乙已赛2场,丙已赛3 场,丁已赛1场。这时佳佳赛了( )场。 8、下图中共有( )条线段。 9、右图中共有( )个角,其中有( )个锐角, 有( )钝角,有( )直角。 10、看图在( )里填入合适的数。(单位:厘米) (1)长方形的短边长( )厘米。 (2)长方形的长边长( )厘米。 (3)长方形的周长( )厘米。 (4)长方形的面积( )平方厘米。

二、计算。(32%) 1、口算。(4%) 23×4= 540-310= 4×140= 58+42×3= 700÷50= 960÷80= 195÷5= 8+2÷2+8= 2的算式要验算)。(8%) 613××37= 320×÷32= 3、递等式计算。(18%) 65×8+576÷32 (342-18×12)÷9 (335-20)÷(117÷13) 468÷(48-216÷18) 118+442÷17-59 45×[720÷(80-44)] 4、按照下面各组的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4%) (1)15×12=180 (2)540÷18=30 300-180=120 30+12=42 120÷24=5 42×16=672 三、判断题。(5%) (1)在同一平面内,不垂直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被除数和除数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3)(2370+438)÷26=18 () (4)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 里的。() (5)七亿零四十万零八十九写作:70450019 ()

浙教版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浙教版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20分) (共10题;共21分) 1. (4分) (2019四下·安溪期末) 把999600000元改写成以“亿元”为单位的数是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是________. 2. (2分) (2019四上·商丘月考) 在横线上填上“>”“<”或“=”。 20公顷________20平方千米120×31________3720990÷15________60 8平方千米________8000000平方米204×20________4800 154÷11________13 3. (1分) (2018四上·祁东月考) 横线上最大能填几? 60×________<272 80×________<463 ________×30<282 69×________<500 50×________<378 ________×51<415 4. (2分) (2019三下·浦东期中)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积最大是________位数,积最小是________位数. 5. (2分)3700÷200商是18余数是________。 6. (1分)我会在横线上填上“>”“<”或“=”。 2.7×0.72________0.72 2.7÷0.72________2.7 1.32÷ 2.13________10.14×0.9________0.14+0.9 0.14÷0.9________0.14÷0.9 3.69×0.17________3.69+0.107 3.69÷0.17________3.69÷0.107 4(2.5+a)________4×2.5+4a 7. (4分)□03÷26,要使商是两位数,方框里最小能填________;要使商是一位数,方框里最大能填________。 A.2 B.3 C.4 D.5

2020秋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5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第4课时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中括号,以及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资源: 情境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情境图:同学们,你们瞧!学校兴趣小组正在开展活动呢,你们知道有哪几个小组在活动吗?(生答:航模组、合唱组和美术组)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相关小组的信息?(学生自由发言) 二、自主探究 1、提问:求“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应该怎样列式解答呢?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名用不同方法的学生板演。 3、汇报交流,同时指名学生说说想法: 方法一: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 (8 + 6 )× 2

= 14 ×2 = 28(人) 84 ÷28 =3 方法二:列成综合算式84 ÷(8 + 6 )× 2 ┅┅ 用方法二的学生,要让他们按运算顺序说说每一步计算的实际意义。 4、设疑:84 ÷(8 + 6 )×2这个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有什么矛盾吗?(学生自由发言) 5、说明:要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就要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这里光用小括号还不够,还要用到中括号。(板书:84 ÷[(8 + 6 )× 2 ])像这样的括号就是中括号(说明中括号的写法)。 6、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7、提问: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呢? 8、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尝试进行计算,师巡视指导。 9、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84÷[(8 + 6 )×2 ] = 84÷[14×2] = 84÷28 = 3 10、引导学生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反思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015浙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模拟试卷

2015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数学期末模拟试卷 (测试时间:80分) 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830010020”读作(),它是()位数,其中8在()位上,表示()个()。 2.由7个万、4个百和9个一组成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等于()万。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5420 ≈ 37万 6□3999999 ≈ 6亿 4.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在()里填空。 48÷16=()÷2 180÷36=90÷() 9÷() =108÷36 72÷()=36÷() 192÷16= ()÷()=()÷() =()÷() 5.要使4□9÷45的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 6.右图中直角有()个。 7.圣诞晚会上,5个小朋友互相握手,一共要握()次手。 8.在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之间可以作()条垂线段,并且这些垂线段的长度相等。 9.右图中,以OB为边的角有()个, ∠AOE=∠AOD+();∠BOD=∠AOD-( )。 二、选择。(每题1分,共5分) 1.●●●●●左图中共有()条线段。 A、8 B、9 C、10

2.在平面上,经过两点可以画()条直线。 A、1 B、2 C、无数 3.在同一平面内,有两条直线都和一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 A、互相垂直 B、互相平行 C、相交,但不是互相垂直 4. 7点整时,钟面上时针与分针较小的夹角是()。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5.两个锐角的和一定是()。 A、锐角 B、钝角 C、不能确定 三、判断。(每题1分,共5分) 1.270÷45=(270+30)÷(45+30)……………………………() 2.一条直线长8厘米。…………………………………………() 3.两位数乘两位数,积一定是四位数。………………………() 4.在同一个圆中,直径总是半径的2倍。…………………()5.55×12+54×20得数是比55×12+54×10得数大54。……() 四、计算。(共36分) 1.口算(每题1分,共12分) 160÷20= 420÷7= 570÷3 = 7500÷500= 26×5= 37×3= 108÷18= 4000÷800= 120÷5= 120÷30= 14×20= 216÷4÷6= 2.列竖式计算(每题2分,共8分) 543×67= 604×72= 918÷51= 722÷24= 3.递等式计算(每题3分,共18分) 578-405÷45×16 (46+165÷55)×83 [96-(42+36)]×19

四年级数学中括号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中括号练习题 75÷〔138÷(100-54)〕85×(95-1440÷24)80400-(4300+870÷15)240×78÷(154-115)1437×27+27×563〔75-(12+18)〕÷152160÷〔(83-79)×18〕280+840÷24×5325÷13×(266-250)85×(95-1440÷24)58870÷(105+20×2)1437×27+27×56336×(913-276÷23)[192-(54+38)]×67商的变化规律练习 一、读背以下几句话签字() 1、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乘几,被除数除以几,商也除以几(0除外)。 2、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商反而除以几,除数除以几,商反而乘几(0除外)。 3、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二、利用规律,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81÷9=320÷4=56÷7=360÷30=810÷9=320÷8=560÷70=3600÷30=8100÷9=320÷2=5600÷7 00=720÷6= 三、判断: ①210÷30=(210×15)÷(30×15)……………………()②48÷12=(48×3)÷(12×4)…………………………()③60÷12=(60÷3)÷(12×3)…………………………()④63÷7=(63÷10)÷(7÷10)……………………()⑤被除数不变,如果除数除以3,商也会除以3。………()⑥两数相除的商是20,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2,商是40。……() 四、填一填。 1、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乘8,商(),被除数除以70,商()。 2、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除数乘20,商(),除数除以12,商()。 3、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5,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我国的计数习惯,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级,万级,亿级。 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2、万以内数的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3、万以内数的写法: 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 4、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 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 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5、“万”做单位的数: 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的数改写成有“万”做单位的数。 6、求近似数: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7、表示物体个数:1 2 3 4 5 6 ……. 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十进制计数法: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百亿是一千亿。 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9、亿以上数的读法: 先分级,再从级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级末尾的0不读,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10、亿以上数的写法: 先看这个数有几级,再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11、“亿”做单位的数:

四年级上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公开课教案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东城九年制学校张智奎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以及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 让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3.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中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快速说出下面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多媒体展示 2、小结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总结:括号能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3. 出示例题:计算:525÷[(81-56)×3] 师:认真观察例题,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可能的回答有:(1)有除号、减号和乘号。(2)不仅有小括号 还有一个方括号。 师引出课题,上节课我们学过了带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这节 课我们学习带中括号的综合算式。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怎样计算?同桌说说这题的运算顺序,试着计算结果。 学生自主探究,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运算顺序和方法。 板书:525÷[(81-56)×3] =525÷[25×3] =525÷75 =7 2、总结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教学“练一练”。 (1)课件出示题目。 (2)改错 (3)学生独立计算,全班集体交流答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及期末模拟试卷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1.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小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亿以内数的读法: 小结: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3、亿以内数的写法: 小结: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 4、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小结: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5、“万”做单位的数: 小结: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的数改写成有“万”做单位的数。 6、求近似数: 小结: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 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7、表示物体个数:1 2 3 4 5 6 ……. 自然数 整数部分 数级 … 亿级 万级 个级 数位 … 千亿位 百亿位 十亿位 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计数单位 …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万 千 百 十 一 数字表示 … … … … … … … … 10000 1000 100 10 1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练习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一、根据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 1. 32×800-400÷25 先减再乘最后除 2. 32×800-400÷25 先除再减最后乘 3. 32×800-400÷25 先减再除最后乘 二、递等式计算。 2400÷80-14×2 108-(83+360÷60) (432+48)÷(375-345)420÷[(205-198)×4] 460÷(29-18÷3)1450÷[2×(16+9)] 三、解决问题。 1. 粮库有大米850吨,面粉是大米的2倍。玉米比大米、面粉的总和少30吨,玉米有多少吨? 2. 张师傅每小时做18个零件,王师傅每小时做20个零件,两人同时工作,6小时后完成,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3. 水果店运来梨和苹果各9箱,梨共重270千克,苹果共重180千克。每箱苹果比每箱梨轻多少千克? 4. 3辆卡车共运480箱。照这样计算,再增加2辆卡车,一共可以运多少箱? 5. 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吨,车上已经装了每袋75千克的大米40袋,还能装每袋25千克的面粉多少袋? 答案: 一、1. 32×(800-400)÷25 2. 32×[800-(400÷25)] 3. 32×[(800-400)÷25] 二、2400÷80-14×2 108-(83+360÷60) =30-28 =108-(83+6) =2 =108-89 =19

(432+48)÷(375-345)420÷[(205-198)×4] =480÷30 =420÷[7×4] =16 =420÷28 =15 460÷(29-18÷3)1450÷[2×(16+9)] =460÷(29-6)=1450÷[2×25] =460÷23 =1450÷50 =20 =29 三、1. (850×2+850)-30=2520(吨) 2. (18+20)×6=228(个) 3. (270-180)÷9=10(千克) 4. 480÷3×(3+2)=800(箱) 5. 5吨=5000千克 (5000-75×40)÷25=80(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