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2.左公柳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22.左公柳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22.左公柳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22.左公柳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22、左公柳的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

者:陈罗

教学内容:第五单元第22 课

教材分析:本单元课文主题是“赤子情怀”,讲述的是一系列爱国者的英雄事迹。《左公柳》这篇课文通过对沙漠中左公柳富有感情色彩的描述和讲解,向我们生动介绍了一位100多年前为祖国领土完整,不顾年老体衰,毅然主动请缨,千里抬棺赴敌的英雄形象,表现出英雄爱祖国,爱新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壮志豪情。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文本中阅读的基调偏于情感。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3、理解课文内容,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演示、多媒体、讨论、欣赏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导入新课

首先,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我来说几句话,同学们根据我说话的内容来判断我讲的是谁,看谁最先猜出来,但我有个要求,猜出来后不说话,举手就行,明白了吗?(课件出示,左宗棠介绍)猜出来这个人是谁了吗?-------左宗棠(板书)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左公柳》。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本文实际上写的是左宗棠,却以“左公柳”命名,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左宗棠,了解这种树名背后的故事。

二、走进文本体悟情感

(一)第一个事例:力排众议主动请缨

1、研读“力排众议”:

(1)“力排众议”是什么意思?(一个人竭力排除大家的意见,坚持自己的主张)(2)左宗棠是怎样力排众议,让我们感受到他刚强、坚韧、不屈不挠?请你们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3)指导朗读。

以一家之言驳倒众议,这就叫做“力排众议”。对新疆的关注,对祖国命运的担忧,让左宗棠在以理服众的同时,还做出了怎样的壮举?(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换位,激发了学生兴趣,与文本进行对话,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悟文章内容,板书“主动请缨”)

(4)小结过渡:当时的左宗棠已64岁高龄,因常年的国事操劳而积劳成疾,身体非常虚弱,可他还做出了主动请缨的壮举。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持着这位已年过六旬,官居一品的朝廷重臣做出这番决策的呢?接下来再读第7自然段。(生:是他满腔的爱国热忱和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

(二)学习第二个事例:抬棺出征收复新疆(完成伟业)

1、研读“抬棺出征”:

(1)自读有关段落,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抓住重点字词圈点评划,并说一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2)学生汇报:

A、“那是一个令人神伤的夜晚……仍信心百倍。”(左宗棠面对重重困难,仍信心百倍,足见他的刚毅坚韧。)

B、“左宗棠的队伍一路西行,浩浩荡荡……”

播放“抬棺出征”的影片。

(教师借助影片可以使课文相关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运用得当,能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配以音乐,可以激荡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了情境,创造出氛围。)

师语言倾情:同学们,你们的脸上写着敬佩,能把这种敬佩之情读出来吗?指名读。

a 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左大人,此时,率领着抬棺队伍前行的你正想些什么呢?

b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西行队伍中的一员,你正在想什么呢?

c 将士们,在西行的途中,你刚刚收到了家书,你的母亲重病在床,,可是面对

凛然前行的左老将军的背影,面对这口黑漆漆的棺材,你在想些什么?

d 是左老将军的精神感染了你,带着敬佩的感情读——

是左老将军的悲壮行为打动了你,带着必胜的信心读——

(3)你觉得左宗棠是个怎样的人?(具有满腔爱国热忱)

(4)“就是这位年逾花甲的老人……”介绍左宗棠收复失地,再次激发学生情感。(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非常有限,他们与许多课文内容存在明显的心理差距,对课文涉及的背景环境也缺乏了解,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角色换位,使学生全方位地探究文章内涵,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5)学习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

左宗棠收复新疆用了不到两年时间,这近两年的时间中有血雨腥风的战斗,有和敌人巧妙的周旋,还有与沙漠恶劣环境的抗争,但是这些作者都没有写,却偏偏只选取了抬棺出征这个材料,这是为什么呢?(生:这个事例太打动人了,这个事例太典型了。)

师小结:是呀,正是这听也没听说过,见也没见过的事例才更能扣人心弦,突出人物品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在我们平时写人的作文中,也要学习像这样选取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包括上一个事例“力排众议”,也是收复新疆的典型事例,当同一文章有多个事例的时候,也要注意详略得当,就如这两个事例中“力排众议”较祥。

(三)学习第三个事例方面:植树造林建设新疆

1、学习第13自然段,体会植树造林的作用

师:左宗棠不仅带将士们收复了新疆,更是凭着对新疆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为新疆做了许多好事。

小组合作: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第1

2、13自然段,看看左宗棠建设新疆中最典型的事例是什么?

2、谁能像前面那样概括出这个故事的小标题?(建设新疆板书)

3、讨论:人们为什么将这些柳树称为左公柳?

师小结:左宗棠深谋远虑地建设新疆,植树造林的举措,又一次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左宗棠的赤诚爱国之情。后来,他的老友杨昌睿来西北为他筹备军务时,看到片片树林,不由得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看课件齐读“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三、学习写柳树的句子,体会作者借柳赞人的感情

(一)过渡:读到这句诗,让我们情不自禁的想再次,凝望眼前的这些柳树。请同学们齐读这些文字(课件出示14 学生齐读)

(二)设问:刚才的这些文字是在写(树),仅仅是写树吗?(不是)那你认为在写?

(三)小结:从屏幕上的文字来看,作者表面上在写(柳树)实际上在写(人),这个人就是----左宗棠,和像左宗棠一样的爱国将士,那么这树和人之间究竟有怎样的相同的精神品质呢?

(四)再次读文,师生合读后,学生自由说说树和人之间相同的品质(板书:坚韧顽强)

四、总结升华

师:左公虽去,道柳尚在,它们就像是为左宗棠及爱国将士们立下的一块块活的碑文,它们承载和延续的是中华民族千万子孙不朽的精神!

五、作业设计

(一)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二)推荐阅读:《清代名将左宗棠》、《左宗棠巧对曾国藩》、《梅花魂》(华侨对祖国的依恋之情)

板书设计

22、左公柳

左公柳力排众议主动请缨

抬棺出征收复新疆爱国热忱

左宗棠植树造林建设新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