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招考 新课程改革部分 资料

教师招考 新课程改革部分 资料

教师招考 新课程改革部分 资料
教师招考 新课程改革部分 资料

第一章我国课程改革概述

第一节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与理论

一、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

第七次,1992-2000,1992年国家教委第一次将以往的“教学计划”改为“课程计划”。

第八次,2001年至今。

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八次规模较大的课程改革。

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新课程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

第二节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和理念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

(一)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课程体系。

(二)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

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基础课程改革的目标与总体框架。

要是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三)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像一只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二、课程改革的理念: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一)关注学生发展:

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既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之时、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

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校实现目标。

(二)强调教师成长:

诊断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

(三)重视以学论教:

提倡“以学论教”,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评价。

第二章新课程带来的变革

第一节教育观念的变革

一、教学观的转变:

(一)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为中心”转变;

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为中心”转变。

(二)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要指导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转变。

(四)教学从“关注学科”向“关注人”转变。

关注人在教学中的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发展和人格养成。

二、新型教师观:

(一)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1、尊重:

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是一个尊重学生的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表现为: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激励学生。

2、合作:

新课程实施中,即要求教师之间合作密切,互相交流反思,也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加强合作,置身学生之间,与学生“打成一片”。

3、综合:

教师应善于了解其他学科,关注其发展,积极寻求学科之间的融合。

4、开发:

新课程需要积极开发课程内容的教师。

教学生尽可能自然地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以更好地实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育目标,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在课堂教学和交流中,积极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与碰撞。

5、研究:

教师应该成为课程的研究者。研究教育的各个方面,改进自己的教学。

6、创新:

只有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教出干预创新的学生。

(二)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三、新型学生观: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概念。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师必须一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活动。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都应充满信心。

第三,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人,学生正在发展与成长,所以学生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不断成长的人。学生是不是能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和教育有很大关系。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不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学生是责权主体。

第二节学习方式的变革:

一、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二)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三)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新课程下学习方式的特点:

(一)主动性:

(二)独立性:

(三)独特性:

(四)体验性:

(五)问题性:

第三节课程组织的变革:

一、课程结构的变革:

(一)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的调整:

我国开展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重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和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于使命感。

1、对课程类型的调整;

2、对学科科目的调整。

(二)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必修课程;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5、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

(三)新课程结构的基本特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课程改革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既是课程结构调整的三条基本原则,有事新课程结构区别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

二、课程内容的改革:

(一)课程标准的制定:

课程标准具有法定的性质,因此课程标准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文件。

课程标准的功能: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课程标准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的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传授。

1、新课程标准的内容;

2、新课程标准的特点:

(1)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新课程标准力图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2)突破学科中心:

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密切联系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打破单纯强调学科资深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尽可能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首先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功能。

(3)改善学习方式:

各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

各学科课程标准力图结合本学科特点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引导学校的日常评价活动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5)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课程标准重视对某一学段学生所应达到的基本标准的刻画,同时对实施过程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而对实现目标的手段与过程,特别是知识的前后顺序不做硬性规定。

(二)教材的改革:

1、教材管理由“国编制”转为“国审制”,教材呈现方式多样性;

2、适当降低了知识难度,大量引进现代信息;

3、密切联系生活,关注学生个体经验;

4、重视活动设计,鼓励学生探究创造;

5、尊重师生个性,给师生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课程评价的改革:

(一)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

教学实践的功能。”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发展。”

“建立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新课程评价的改革重点:

1、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

(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2)关注过程性评价;

(3)考试知识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

2、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

(1)打破“唯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

(2)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

(3)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3、课程实施评价的改革重点:

(1)建立促进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2)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

4、考试的改革重点:

(1)考试内容方面:

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淡化记忆性内容为主的考试;考试命题应一句课程标准。

(2)考试方式方面:

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唯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

(3)考试结果处理方面:

要求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4)关于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

倡导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应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建议参考其他评价结果。

四、课程管理与课程资源方面的改革:

(一)课程管理制度的改革:

新课程的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二)新课改下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新课改下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的结构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1)校内课程资源:

(2)校外课程资源:

①图书馆;

②科技馆;

③博物馆;

④网络资源;

⑤乡土资源。

2、新课改下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等是基本为特殊的课程资源;(2)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学过程是师生运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汇总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师范生收集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 A.共青团组织B.教导处C.总务处D.班级 2.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 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洛克D.卢梭 3.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 A.班级公共财产B.班级信息C.学生D.班级资料 4.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 )。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5.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后勤工作B.管理工作C.教学工作D.科研工作 6.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活方式,不包括( )。 A.班级环境布置B.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 C.班级制度与规范D.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 7.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8.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 A.《论语》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理想国》采集者退散9.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 )。 A.任课教师B.班主任C.教导处D.校长 10.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B.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11.目标管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的( )提出的。 A.德鲁克采集者退散B.马卡连柯C.杜威D.布鲁纳 12.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 )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 A.学校B.教师C.教育内容D.学生 13.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14.班级建设设计以( )最为重要。 A.实现目标的途径B.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 C.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D.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 15.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 )。 A.交往B.学习C.课堂D.课外活动 16.教学管理的核心是( )。 A.教学思想管理B.常规管理C.教学质量管理D.教学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17.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 )。 A.“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B.“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C.权威型的领导方式D.民主型的领导方式

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定位

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定 位

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定位 英语组潘文姬 首先,教师应是教育型的管理者 教师首先是一个管理者,这个我们老师都明白,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教师的管理能力比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还重要。一位教师的管理能力差,他有十分的知识也许只能教给学生三分,另一位教师管理能力强,有七分的知识能教给学生五分,从教学效果看,后者显然比前者好。然而,管理学生并不简单,它是一门学问。认为管理学生就是紧盯不放,就是让学生怕老师,或是哄得学生听话,都是不正确的。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就范,而是使他们受到教育。看一个教师是不是善于管理学生,不是看他是否管住了孩子,而是看他“管”中有多少的教育因素。瞪眼、怒喝也能管住学生,但这样的管理并没有多少教育因素。说到底,学生只是惧怕你才“听”你,并不是他真正受到了教育。长此下去,学生就会成为一个看脸色行事的人,哪个老师凶一点,他就多听点;一旦遇到一个好说话的老师,他就很可能会发泄出来。因此,我们每一位老师应该从一个单纯的管理者变成一个教育型的管理者,真正以人为本、真正替学生的成长发展着想,而这是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努力的。 其次,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几个教师聚在一起聊学生,大多数的时候,我们会提出疑问,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怎么难教育?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会有这么多毛病?说着说着,我们会感叹:哎!我们以前哪会这样呀!以前的我们是多么

听老师的话啊!是呀,现在教书的确越来越难教,为什么?因为时代在变化,因为教师的“知识垄断”地位被打破了。在过去,知识还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学生觉得老师就是一本“百科全书”,老师的脑子里有所有我们不知道的知识。因此,学生崇拜老师,尊敬老师,视老师的话为权威。而如今,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学生有很多的途径可以学到知识,甚至有些知识学生知道而我们老师却不知道。这些大众媒体给学生带来丰富知识的同时,也夺走了学生相当一部分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讲的课再生动,也不不上赵本山、小沈阳的幽默;你的内容再丰富,也比不上电视的专题记录片;材料再新鲜,也比不上声音色彩俱佳的电视画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维持自己在知识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维持威信,就必须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不能再简单地当“知识传播者”和“教书匠”,而应成为学生的“学习指导者”,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创设各种情境让更多的学生找到学习成功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感觉,让学生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然,我们老师的课只会是越来越难教的。 第三,教师应是学习者、研究者 教师这一职业最大的毛病是让教师习惯于教训别人而不是提高自己,不断强化“教育者”的身份而淡化“学习者”的身份,最后使“活到老,学到老”成为一句空话。但是,教师的成长,他必定要经历学习与反思的阶段。每一位教师,要学会理性反思,对自己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掌握规律,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自我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这样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自我反思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一个反思型的教师首先先应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新课程改革》复习要点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程改革》复习要点一:新课 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20世纪中国的教育始终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新中国成立后,除了几次重大的学制调整之外,在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领域至少进行了七次较大规模的改革。本次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指1999年正式启动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 (一)时代的发展 1.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 从20世纪90年代起,知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其他生产要素贡献率的总和。因此,人们把21世纪称为“知识经济时代”。 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的素质和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知识劳动者将取代传统的产业工人。所谓知识劳动者,主要是指从事收集、处理、加工和传递知识与信息的劳动者。此外,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将改变“文盲”的传统内涵,“文盲”一词将不再单纯指没有文化知识的人,而是指不能继续学习、不能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的人。 2.国际竞争空前激烈 美国等西方国家打着“人权”的幌子粗暴践踏他国主权;信息技术发达国家的信息霸权在经济、军事以及文化方面对其他国家的控制、渗透,都使和平与发展不断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当前的国际竞争主要体现在综合国力方面,而且这种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 这种困境主要是指人类目前面临的诸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的短缺、人口迅速膨胀等威胁着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正是由于对上述问题的清醒认识,人们开始对工业化以来的社会发展模式进行深刻的反思,并从20世纪70年代起,提出了诸如协调发展模式、文化价值重构模式等各种新的发展模式。1980年,联合国大会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包括中国在内的18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们共同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和新观念。总之,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在21世纪,除了必须对人类既往的所作所为进行客观的评价之外,我们还必须妥善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世界各国的应对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反思本国的教育政策和课程,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1.英国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文件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师范大学: 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现就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如下意见。 一、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教师教育课程在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要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构建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开放兼容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遵循教师成长规律,科学设置师范教育类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学科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教育实践课程不少于一个学期。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学习领域、建议模块和学分要求,制订有针对性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教育课程方案,保证新入职教师基本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需要。 三、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课程教材中,精选对培养优秀教师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特别应及时吸收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信息技术的新成果。要将优秀中小学教学案例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 四、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实施“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计划”,通过科研立项、遴选评优和海外引进等途径,构建丰富多彩、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库。大力推广和使用“国家精品课程”,共享优质课程资源。 五、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教学改革作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落实到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全面提高新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在学科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师范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学科思想的感悟。充分利用模拟课堂、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师范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着力提高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四项中拼音标注有错误的一项是() a.匕首bǐ卑鄙bǐ剥玉米bāo擦黑板cā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https://www.doczj.com/doc/cc16982814.html,转载请保留出处。 b.咱俩liǎ成绩jì足迹jì当天dàng c.出殡bìn蓓蕾lěi杜甫fǔ车辆liàng d.泡沫pào陌生mò宁肯níng哺育bǔ 2.下面四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红军的主力度过了天险大渡河。 b.道路在艰险,也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 c.他毫不迟疑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d.晨雾弥漫,仿拂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沙。 3.下面四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老师同他谈过话后,他说:他有决心把学习搞好。 b.晚上爸爸问我今天一天做了什么事?我吞吞吐吐说不出来。 c.我最爱读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 d.那里开着许多鲜花,火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娇艳的海棠花。 4.根据意思写出的词语,错误的一项是() a.不顾个人安危,奋勇直前——奋不顾身 b.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废寝忘食 c.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势如破竹 d.连声称赞个没完——赞不绝口 5.“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a.陈琳b.曹植c.曹丕d.王粲 6.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a.拼音认读能力b.识字写字能力c.汉字认读能力d.汉字书写能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 7.名句填空(4分) ⑴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⑵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两岸猿声啼不住,。 8.普通话是以___________为标准音,以___________为基础方言,以___________为语法规范的共同语言。 9.语文是最重要的,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三.简答题(16分) 10下面两个句子各是用什么方法修饰的?这样修饰后各有什么好的表达效果? (1)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2)茉莉花开,香飘万里。 11.简要分析骆驼祥子的悲剧原因。 12.请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简单说说你对于语文课程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问题的认识。 四.鉴赏题(28分) 13.阅读下面这篇文章,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21世纪是一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变革浪潮也风起云涌。在轰轰烈烈的变革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与教育变革的关系非常密切。一方面,教师是教育变革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另一方面,教育变革的不断进行,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契机。因此,在教育变革的契机下,不断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高中教师需要努力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教育要求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与新课程同行,与课程改革一起成长。新课程给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1.教师要具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 课程意识是教师在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中,对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有目的、有意义的反映及有方向、有层次的追求和探索,是教师执行课程标准、落实课程方案的内驱力。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具备的课程意识主要有:①课程设计意识;②课程目标意识;③课程实施意识;④课程开发意识;⑤课程创新意识;⑥课程评价意识。 同时,教师还应具备以下的课程能力:①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②处理教材、选择教学内容、编写教材的能力;③传导信息、组织教学的能力。 2.教师要具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专业工作方式 一是要改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二是要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三是应该学会与他人合作,变革教师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 3.教师要具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能力 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包括:①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②合作教学的能力;③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设计能力;④综合评价能力。 4.教师要具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自我反思与批判能力 提倡反思,是新课程所强调的实践品格,是这次课程改革与以往的课程改革的根本区别之一。教师能否通过反思,从众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在整体上构建起一个多元化的课程文化氛围,是高中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最终决定因素。 反思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自我反思;二是与他人就共同性问题进行合作性反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PDF.pdf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次课程改革,全面地考虑到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等因素,明确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素质教育基本理论。在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评价、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改革,这一系列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新的要求将促使教师素质不断提高。 从我国的教育实际看,这次课程改革对教师素养提出了以下一些新的要求: (一)更新对课程的认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基本的问题就是 要使教师对课程有新的认识。课程是一个使用广泛而又具有多重涵义的术语,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由于人们关注课程问题的视角不同,对课程的观点、看法也就不同。长期以来,我国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把课程等同于所教的科目,强调学科知识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的《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以及较多的教育学教材认为,课程即学科,或者指学生学习的全部学科———广义的课程,或者指某一门学科———狭义的课程[1]。在师范院校中,由于理论的限制,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也往往局限于“课程即教学科目的总和”,致使多数中小学教师对课程认识的视野狭窄、封闭。1997年北京市为制定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改革方案,进行了有关课程观方面的调查,从回收的791份学科教师有关课程观的有效问 卷看,持学科知识为本课程观的约80%。[2]将课程等同于所教的科目的观点,往往强调学校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体系,关注教学科目,这容易忽视学生的心智发展、情感陶冶、个性培养,忽视校园文化环境、课外、校外实践活动等一些对学生成长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不利于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要寻找更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育,对课程的认识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 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 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些课程改革的目标,强调课程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价值,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突出课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它要求教师们更新对课程的认识,把课程看作是学校为达到教育目标而实施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生在学校里所获得的所有经验。在教育教学中,不

历年公办中小学教师招聘面试真题

历年公办中小学教师招聘面试真题 2014.10.26 盐田区(场) 不分科目 1.排序(爱心、责任心、教艺、技能)并说明理由。 2.朗读一小段话(关于微笑的力量)说说你的亲身体验。2014.11.10 盐田区(场) 不分科目 1.朗读一小段话,说说让你充满期待、满足的一堂课。 2.给出行知的一句话(大意是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你要他们做什么你自己首先就要以身 作则),说说你的理解。 2014.11.14 光明新区(场) 小学语文: 1.朗读朱自清《匆匆》第三自然段 2.你最喜欢的作家及其文学作品(可能还会继续问作品的相关问题),板书作家及其作品 3.你的优势在哪里

(追问) 1.对光明新区的了解 2.如果两个区同时选择你你会选择光明新区吗? 小学数学: 1.板书你认为教师应该具备的4~5 个词语 2.你的优势 3.作业的标准有哪些? 4.数学思维与生活的联系密切吗?为什么? 小学英语: 1.板书是一句中文名言和一句英文名言,并解释为什么喜欢 2.朗诵全英文文章 3.唱英文歌 2014.11.20 光明新区(场) 小学语文 1.朗读课文并设计导入 2.板书一句话 3.初中和小学,你为什么要选择教小学? 备注:还会随机提问其它问题(如:小学六年级学生的特点)(每个人的面试题有不同,先问你最喜欢哪个作家,板书作品,用三句话概括这个作品,然 后朗读《花钟》设计一个导入语,你有什么特长和爱好,你

印象最深的老师是谁,根据你的 特长请你做某件事情) 小学数学 1.你认为数学课堂要具备的4~5 个词 2.你的优势 3.理解一句话(大概意思是在数学的世界里面,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初中数学 1.数学上为什么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作为一名老师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请用4-5 个词表示,板书并解释 3.勾股定理跟余弦定 理有什么关系?4.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英语 1.板书是一句中文名言和一句英文名言,并解释为什么喜欢 2.朗诵全英文文章 3.唱英文歌 初中地理 1.自我介绍(不能有个人信息的) 2.(地理专业):在黑板上画出一副等高线地形图,要包含山地的五种形态 3.(地理专业)讲解至少三种区分山谷和山脊的方法

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定位学习资料

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 定位

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定位 英语组潘文姬 首先,教师应是教育型的管理者 教师首先是一个管理者,这个我们老师都明白,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教师的管理能力比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还重要。一位教师的管理能力差,他有十分的知识也许只能教给学生三分,另一位教师管理能力强,有七分的知识能教给学生五分,从教学效果看,后者显然比前者好。然而,管理学生并不简单,它是一门学问。认为管理学生就是紧盯不放,就是让学生怕老师,或是哄得学生听话,都是不正确的。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就范,而是使他们受到教育。看一个教师是不是善于管理学生,不是看他是否管住了孩子,而是看他“管”中有多少的教育因素。瞪眼、怒喝也能管住学生,但这样的管理并没有多少教育因素。说到底,学生只是惧怕你才“听”你,并不是他真正受到了教育。长此下去,学生就会成为一个看脸色行事的人,哪个老师凶一点,他就多听点;一旦遇到一个好说话的老师,他就很可能会发泄出来。因此,我们每一位老师应该从一个单纯的管理者变成一个教育型的管理者,真正以人为本、真正替学生的成长发展着想,而这是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努力的。 其次,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几个教师聚在一起聊学生,大多数的时候,我们会提出疑问,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怎么难教育?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会有这么多毛病?说着说着,我们会感叹:哎!我们以前哪会这样呀!以前的我们是多么

听老师的话啊!是呀,现在教书的确越来越难教,为什么?因为时代在变化,因为教师的“知识垄断”地位被打破了。在过去,知识还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学生觉得老师就是一本“百科全书”,老师的脑子里有所有我们不知道的知识。因此,学生崇拜老师,尊敬老师,视老师的话为权威。而如今,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学生有很多的途径可以学到知识,甚至有些知识学生知道而我们老师却不知道。这些大众媒体给学生带来丰富知识的同时,也夺走了学生相当一部分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讲的课再生动,也不不上赵本山、小沈阳的幽默;你的内容再丰富,也比不上电视的专题记录片;材料再新鲜,也比不上声音色彩俱佳的电视画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维持自己在知识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维持威信,就必须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不能再简单地当“知识传播者”和“教书匠”,而应成为学生的“学习指导者”,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创设各种情境让更多的学生找到学习成功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感觉,让学生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然,我们老师的课只会是越来越难教的。 第三,教师应是学习者、研究者 教师这一职业最大的毛病是让教师习惯于教训别人而不是提高自己,不断强化“教育者”的身份而淡化“学习者”的身份,最后使“活到老,学到老”成为一句空话。但是,教师的成长,他必定要经历学习与反思的阶段。每一位教师,要学会理性反思,对自己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掌握规律,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自我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这样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自我反思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一个反思型的教师首先先应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素养的提高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素养的提高

附件2 教育调查报告 (20 15 届) 学院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号11170212 姓名倪荣荣 实习学校诸暨牌头中学 指导教师刘智斌 完成时间:2014 年 11月 8日 浙江师范大学制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素养的提高 数学与应用数学倪荣荣11170212 摘要:进入21世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科技的规模化、知识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使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文化素质、业务水平和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及指导学生的工作能力。为了解当前教师的素养现状,本文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得到有关当前教师素养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当前教师队伍的结构、素养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详细客观的描述和分析,最后提出培养教师素养的策略。 关键字:新课程改革;教师素养;对策 一、现状分析 随着科学文明的不断进步,人才素养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在素质教育中不断提高中国人总体素质的过程。素质教育体系下,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育内容、方法的运用和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水平。教师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在新课改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所以,教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素养,过硬的教学基本功,高度的敬业精神,健康向上的心态,学生才能尊敬你,信服你,教师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专业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提升的内化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是教师个体和群体共同追求、奋斗的前进历程。因此,如何整体把握新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规律和内容,积极探讨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必将会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总体提高产生影响。但是,当今社会,教师的素质高低没有得到重视,基础教育中课程设置落后,内容陈旧,我们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思想、方法使其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力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今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经过调查,在教师素养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以下现状: (一)教师职业精神的缺乏

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

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一) 一、选择题 1. 心理学家冯特于___________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 学的诞生。 A. 1869 年 B. 1879 年 C. 1889 年 D. 1899 年 2. 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的远近不同,投射在视网膜上的视像大小可以相差很大,但是我们总是认为他的大小没什么改变,仍按他的实际大小来知觉,这是知觉的__________________ 。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3. _________ 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没有特定的反映内容,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 A. 感知 B. 注意 C. 记忆 D. 思维 4. 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1 分钟以内,而且信息容量相当有限,这是______________ 。 A. 感觉记忆 B. 瞬时记忆 C. 短时记忆 D. 长时记忆 5. 把通过抽象的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返回到实际中,以加深、加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的思 维过程是___________ 。A.分析与综合B.比较C.抽象与概括D.具体化 6. 为了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教师在提供感性材料时,变换其非本质特征而保持其本质特征,这种方式是 。A. 变式B. 定势 C. 下定义 D. 联想 参考答案:BDBCDA 二、填空题 1. 人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以便重新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_________________ 。 2. 从感知过渡到思维的主要的中介环节是______________ 。 3. 先前的思维活动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 称为_________________ 。 4.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由七种相对独立的成分所构成,这七种智力成 分分别是: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和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选择性2. 表象 3. 思维定势 4. 自知智力 三、简答题 1. 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这是指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2. 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参考答案: (1)气质与性格的联系:有些性格特征在各种气质类型的人身上都可能形成;气质可以影响某些性格特征形成发展的速度,性格特征也会影响人的气质类型的改变。 (2)气质与性格的差异:定义的差异;形成与影响的差异;稳定性与可塑性的差异;社会评价的差异。四、论述题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合理地设置课堂环境,妥善组织学习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参考答案: (1)阐述成就结构理论,分别阐述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即竞争型、合作型和个体化型的特点以及对激发学习动机的不同作用。(2)结合实际论述正确认识并妥善组织竞赛的方法和措施。 (3)客观分析学习竞赛对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二) 一、选择题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反映的情绪状态是_。 A. 心境 B. 激情 C. 应激 D. 焦虑 2 通过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一个8岁的儿童测得的心理年龄为10 岁,他的智商为______________。 A. 125 B. 135 C. 80 D. 100 3 在解决中等难度问题时,动机水平和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成_____________ 。 A.正比 B.反比 C.正U型曲线 D.倒U型曲线 3 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直接决定活动完成的心理特征是 ______________ 。 A. 能力 B. 气质 C. 性格 D. 动机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师素质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师素质的要求 在当今课改形式下,各科的教育教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在教师素质、教师角色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定位。数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为了将它最大限度的价值体现出来,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分别从文化素质、思想素质、职业素质、创新素质等方面有所提升,以更好地适合新的教育理念的要求。如何更有效的提升自身素质就自然成了一个最为现实的问题,通过总结大致能够从增强专业知识和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健全的心理素质、树立新的教育观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四个方面实行提升。当然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不被新的思潮所淘汰就要时刻发现、探究。数学是一门古老而又神秘的学科,不能单独的把它孤立起来,而是应该多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真正将数学应用于生活,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这样数学教学才能持续的升华。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教师素质小学数学教师素质 一、阐述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师素质的要求 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的改革,是全面推动素质教育,提升民族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所以,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是纯粹主观意识的产物,而是人们对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作的主观反应。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广大中小学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主力军。英国著名课程研究专家斯藤豪斯(Stenhouse)认为:“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这就是说,教师是课程的最终实施者,他们的思想、行为、观点等对课程改革过程有强有力的影响。所以,小学教师的素质及其结构决定着基础教育的质量,决定着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教师素质是教师稳固的职业品质,它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科学教育和自我提升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时代特点的思想、知识、水平等方面的身心特征和职业修养。”教师的素质一般包括教师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创新素质等,而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其文化素质和创新素质需要有更高的要求以适合新课改的要求。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实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所以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协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所以在新课改下对小学数学的教师各方面的基本素质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和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数学知识更具有广泛的应用性,现行小学数学教材更是渗透了现代教学的内容和思想,在教学要求上也更趋向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数学技能。小学数学教师要搞好素

新形势下教师的定位读后感

读《新形势下教师的定位》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新形势下教师的定位》。文章提到在新形势下教师应具备几种素质: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精通业务、注重形象、兴趣广泛这对教师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也就是文章中所说的“高尚品德”。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与其它的职业比较,教师的职业更具有其示范性、公众性和教育性,因此,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应该具备更高、更严格的职业道德修养。师德修养的核心就体现在一个“爱”字上,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些教师他年复一年的教了一辈子书,却从未在教书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心中也从未涌起爱的激情,因此,他也没有把握到教育的真谛,也没有取得教育的成功。良好的师德修养,应该是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教育、爱学生。你爱教育事业,你才会取得事业成功的乐趣;你爱学生,你才会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不断的探索,才能使学生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做一名具有高尚品德的教师还应做有较端正的工作态度。 无论做什么事情态度是首要的,记得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想当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其前提取决于教

师对工作的态度,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取决于教师对工作的激情。我认为,教师对工作的态度,最重要是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要想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是需要全心全意去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育行为至少要面临三项责任: 一是岗位责任。就是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教师的职业特征。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就应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按学校的要求办事。我们教书,不仅仅只是教学生学习文化知识,考试得高分就行了。还应该教学生在校在家在社会怎样生活,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学生。如何与家长、同学、教师相处。如何有礼貌。如何尊老爱幼,如何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些生活小事等。教师的穿着打扮要符合我们本地习俗,打扮得要得体,凡是要求学生不违背的自己先做到。 二是社会责任。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我们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把学生教育好、保护好、培养好,有责任让家长放心、满意,有责任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三是国家责任。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和现代化宏伟目标,都要求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这个转化工作需要教育来承担,这也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肩负的责任和义务。 2、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献身教育,甘为人梯。这是教师忠于党和

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它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新课程改革,需要一批有改革意识的教师来操作。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各学科性质的科学定位,教学内容目标的制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评估的目标构建等,给我们教研员、学校、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尤其是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更是呈现出勃勃的生机。 有人曾说,我们一些老师的教育是用昨天的观念和方法来教今天的儿童,让他们去适应明天的生活。这个过程本身就不适应,然而我们教出的儿童要他们去适应明天,那更是我们现在未知的生活,那就更不适应。教育观念的更新非常重要,有关专家指出:“新课程对教师的挑战首先是观念的冲击,走进新课程,观念必须先‘行’,没有教育观念上的真正转变,即使用上了再好的教材、再新的教法,也将走样、走味。”有专家提醒:“在培训中,一些教师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而急于操作,结果‘一听就明白,一做就不会’,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对教师来说,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比方法更重要的是先进的教育观念,它是教学方法的引领。”要使我们的教育行为能为儿童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更好地顺应现代教学理念,我们教师教育观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转变: 教育部长周淇在一次重要讲话中强调:课程教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核心。 (一)转变课程观 “课程”是什么?传统的教学中,“课程”被理解为教材或课文,这就意味着“课程”只是政府和教材编者所关注的事,它规定学校“教什么”,学校和教师就忠实有效地去传递、落实课程内容,完成课程任务。随着新课程的发展,课程不仅仅是教材、教学内容,而且包括学生整个学习活动过程。课程从本质意义上说就是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资源,意味着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学校课程由此重返生活世界,超越了课堂和教科书的限制,真正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把课程作为这样来界定,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他们的生活世界,最大限度地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可以说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仅是课程的传授者、接受者,而是课程的主动参与者和开发者。 (二)转变教材观 以往我们总认为“教材即知识”,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因此,教材中罗列学生应掌握的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和应用法

师范类专业认证下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docx

师范类专业认证下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师教育课程如何改革是国际教育界的一大问题,各国都在寻求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但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基于不同的历史背景、政Z经济现状,采取的改革措施不尽相同。世界各国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呈现出各自的特色。20XX年,中国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认证实施办法》)及《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三个附件,旨在通过师范专业认证推进和保障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三个标准中,关于“课程与教学”都明确规定“课程内容注重基础性、科学性、实践性……吸收学科前沿知识……及时更新、完善课程内容”[1]。师范类专业认证是教师教育内涵发展重要抓手,培养优秀教师的关键和基础。对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革,师范类专业的认证是契机。 一、师范类专业认证概述 (一)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内涵就每个专业职业的要求来看,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必须有一个确定的界定。在国外,大多数专业行业都建立了认证体系,形成了完备的认证标准体系和可操作的流程。中国的师范类专业认证起步较晚,尚处于探索阶段,但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如掌握了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概念、初步探索了一些论证理论和方法。师范类专业认证指由专门机构(或教育行业协会)组织的专业人员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标准对自愿接受认证的高校师范类专业进行审查与评估,并在评审过程中帮助其找到问题、提出改进办法,从而促进质

量的提升。[2]可见,师范类专业认证是师范院校自身主动接受办学质量检验,通过教育评估专家的审核、评估,检验办学目标的达成度,找到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不断自我反省、提高办学质量的过程。因此,师范类专业认证是“通过达成某一预定标准,一个教育项目或机构被外部团体认可的过程”[3]。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机构一般是教育主管部门,如教育部或省教育厅组织的评估;或是教育行政部门,如教育评估院;或是由教育评估专业人士成立的民间评估机构,即第三方认证机构。近年来,第三方认证的呼声越来越高,其结果更能反映师范类专业办学的真实情况,其信度和效度都相对较高。第三方认证更能找出教师教育中的问题,促进教师教育发展,提高师范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这与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目的相关。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目的是规范引导师范类专业办学,建立健全教师教育质量监督机制,不断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为培养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发展所需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提供有力支撑。 (二)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体系《认证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对师范类专业采用三级监测认证体系。第一级定位于基本要求监测。主要是借助教师教育质量监测平台,通过师范类专业办学大数据,建立办学监测机制,对各类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状况实施动态监测。[1]这一级认证最低,是各级各类师范类专业办学条件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第二级定位于教学质量合格认证。它以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引领,推动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强化教师教学责任和课程目标达成,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保证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达到国家合格

中小学教师考试常见试题及答案

常见典型的中小学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 1.课堂中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之为( ) A.课堂纪律 B.课堂管理 C.课堂气氛 D.课堂规范 2.有人缺乏主见、易受暗示、盲目迷信,这是思维的( )品质差。 A.广阔性 B.独立性 C.逻辑性 D.批判性 3.广义的教育包括( )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网络教育 D.学校教育 E.自我教育 4.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 A.讲授法 B.谈活法 C.演示法 D.参观法 E.讨论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有( )。 A.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B.遵守规章制度 C.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 D.履行教师聘约 E.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问答题 案例1:这是一位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思札记: 这是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北大荒的秋天》。当学到北大荒的小河这一段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明镜一样的小河’能换成‘明净的小河’吗?”我愣了一下,这个问题多少让我觉得有些突然。我没有直接说不能。于是,我给了大家一个“提示”,在黑板上写了“明镜”和“明净”。果然,一个孩子说:“不能,因为两个词虽然读音相同,但意思并不相同。”我为顺利解决难题而沾沾自喜。下课了,一位有丰富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对我说:“现在,你看这两个词可不可以换呢?”我仔细一想,真的能换!“其实,这两个词的确可以换,但你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当‘明镜一样的’换成‘明净’,才读得通。当然,用‘明镜’更形象一些。”我惭愧极了,原来我最精彩的地方竟然是自己失误的地方!

问题:这位年轻教师的失误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 走出失误来看失误,有两点启示:首先这位教师潜意识里犯了简单武断的错误。要知道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冷静、理智、思维缜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才能敏锐地捕捉各种信息,并恰当地处理这些信息。其次,要想真正出精彩,就要抓住契机,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辩论,从而也给自己赢得思考的空间。 案例2:课堂中的吵闹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 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