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

一、概述

(一)什么是自由主义

1、自由主义的遭遇

从词源学上说,自由主义本源于19世纪初西班牙的一个政党的名称,但它在英语世界里得到了最广泛的使用和认同。它的思想渊源一直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犹太和基督教的思想和信仰中。然而,自由主义这一概念在历史演变中形成了诸多混乱。在几个世纪当中,其含义一直在变化,用法一直相当宽泛,没有明确的界定。

在现代诊治则学的基本概念中,大概没有比自由主义(liberalism)更显得有歧义和引起争议的了。不同时代、不同派别对自由主义的理解差异很大,基本态度上的褒贬也大相径庭。可是,自由主义毕竟是现代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想和倾向,无论差别和争论有多大,无论人们是赞扬还是拒斥,自由主义都是西方社会的一面思想旗帜。

自由主义是一种基本的诊治信念,一种哲学和社会运动,也是一种社会体制构建和政策取向。它还是一种宽容异己、兼容并包的生活方式。它把自由当作政府的基本方法和政策,社会的组织原则以及个人与社区的生活方式。其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其价值诉求也是多元主义的。

自由主义在东西方社会所遭遇的误解,在不同过度、不同时期所受到的抨击批判甚至比其自身的内涵还要丰富多样,大概没有其他一种政治理念会像自由主义那样被扣上如此多的“帽子”或不当的标签。在中国大陆,自由主义曾经是革命队伍内部所斥责的不遵守纪律、自由散漫、自私自利、贪图便宜的代名词,当然这与作为政治哲学的自由主义相去甚远。

2、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

(罗尔斯):(1)自觉原则:个人的生活只有在他们是自我决定的即自由选择的意义上才是有价值的;(2)最大限度的平等自由:国家应当保障每个人与他人的同等自由相容的最大的个人自由;(3)多元主义:由于个人确实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有可能做出不同的选择,简言之,存在善的观念的多样性;(4)中立性:从前三项原则可以推出,国家应当在各种生活方式与善的观念之间保持中立,反对至善主义;(5)善的原则:应当公平分配资源,以使所有人都有追求其自身善的观念的公平机会;(6)正当对善的优先性:正义(正当)原则约束个人对其自身善的观念的追求。

(斯皮兹):(1)尊崇自由甚于其他价值,即使是平等及正义也不例外;(2)尊重“人”而不是尊重“财产”;但不是要忽视财产在促进人类福祉方面的积极作用;(3)勿信任权力,即使权力出自多数亦然;(4)不要相信权威;(5)要宽容;(6)坚信民主政治;(7)尊重真理与理性;(8)承认社会必然发生变迁的事实;(9)勿耻于妥协;(10)最重要的是保持批判精神。简言之,自由主义把自由价值置于其他价值之上,强调尊重人,不可轻信权力和权威,坚持宽容和民主政治,接受真理、理性和社会变迁,但也要学会妥协和保持批判精神。

3、自由主义的出发点

自由主义理论的出发点是个人主义。这里的个人主义是中性的,并不包含价

值判断。自由主义者并不排斥集体、社会乃至国家的价值,个人主义也不是利己主义,而是指判断一种社会政策和价值观的最终标准只能是个人:个人自由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出发点,也是所有社会政策和立法的基础。自由主义者坚信判定社会政策必须有一个最终的立足点,这便是人。很难想象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个人不自由而这个社会本身是自由的这在法理上是自相矛盾的。自由主义强调,对个人自由的最大威胁往往来自政府,因而需要对政府权力保持警惕。政府是必要的祸害,尽管必要,但必竟是祸害,因而随时需要以社会来制约政府,而不能让政府成为社会的主宰。社会人群(最终落实到个人身上)是主人,政府应当是公仆。因此,自由主义者一般对万能的政府保持警惕,因而提出最小意义上的政府权力之类的理论。此外,权力机构之间的牵制与平衡也是必要的。孟德斯鸠把限制政府权力、实现权力机构间的制衡当作保障自由的先决条件。

二、理念

(一)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

1、自由理性主义

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基础是广义的理性主义,它反对盲从和非逻辑思维,认为经验观察、理性思维、逻辑自洽和推理是伦理、社会和政治原则得以成立和可靠性的基础和标准。自由主义者的理性主义基础是理解其基本立论的关键之一。

2、个人主义

作为自由主义的理论出发点,个人主义基本上是个中性的概念,但由于围绕此概念展开的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政治争论,它在没写语境下成了贬义词。总的来说,个人主义是一种赋予个人自由以很高价值的政治和社会哲学,它通常强调自我引导的、相对不受约束的个人。

一般认为,个人主义这一概念是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发明或首先使用的。它原本指一种比较温和的自我中心意识,个人只关心其家庭或身边的朋友圈子。

个人主义的基本信条是:每个人是其自身利益以及知道如何促进这些利益的最佳判断者。

个人主义并不是无政府主义的代名词。

个人主义同时也意味着一种财产制度,按照此制度,每个人都享有获取财富和按自己的意志设法处置财富的最大机会。在近代西方社会思想史上,最先在经济和政治上系统阐述个人主义理论的是英国的亚当·斯密、边沁及其追随者。亚当·斯密最著名的主张是放任自由主义思想和相信个人意志的自然和谐。

个人主义认为:在政治当中并不存在比个人目的更优越的原则。

自由主义者强调的是个人自由的优先性,自由首先是个人的,其次才构成集体和国家的自由,但这后一类自由仍然以个人的自由为前提条件。社会中大多数个人如果得不到基本的自由,则集体的自由便成一纸空文。反之,一个专制社会看起来在国际关系上是自由的,但并不能保证其中大部分个人享有基本的自由和人权得到尊重,则这种所谓的国家自由不仅是虚假的,而且是危险的。

在自由主义看来,保护个人财产的保障个人自由的先决条件,对个人自由的最大威胁往往来自政府,因此宪法和法治必须实现权力机构之间的制衡。一个社会的大部分财产如果高度集中于政府之手,那就是为专制主义制造坚实的基础,因而必须通过社会与政府的分离、资本与权力的分离来避免哈耶克所强调的那种

全面奴役制的现实威胁。

自由主义的核心就是对个人价值和尊严的肯定,对个人权利和利益的尊重与保护。

3、社会契约论

个人在特定的环境下为促进其利益而选择规则结构时所表现出来的方法,这一理论假定人们是在原初的状态下通过相互订立协议或契约而确立基本政治和组织原则、建立权力机制、制定法律规则的。

4、功利主义

认为一切立法、政府政策和道德原则的最终判定标准是其实行之后可能达到的功力水平。从个人乃至社会的快乐或幸福出发,因而把人当成了手段。

5、道德多元主义

强调人们对于善恶观念等的价值判断的多元性,指出只对那些为数很少的基本原则取得全民共识,即承认公认的游戏规则,追求程序正义。具体价值的多元性和少数基本原则的普遍性两者缺一不可。

(二)平等与自由

1、平等原则

自由主义者承认人们在事实上的诸多不平等,但并不因此而认为这样的不平等就一定是天经地义的,或者可以任意地扩大或者为之辩护。

2、效率原则

自由主义者并不一般地排斥效率原则。

3、机会平等

自由主义者从不放弃对机会平等的要求。

4、收入与财富

不同的自由主义者在收入和财富差异上的态度存在差别,不同时期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5、自由的含义

自由即不受限制和强迫的自愿行动,这同样不应当同欲望的满足等同。密尔在他的《论自由》中反复强调:“人类之所以有理有权可以个别地或者集体地对其中任何分子的行动自由进行干涉,惟一的目的只是自我防卫。这就是说,对于文明群体中的任一成员,所以能够施用一种权力以反其意志而不失为正当,惟一的目的只是要防止对他人的危害,若说为了那人自己的好处,不论是物质上的或者精神上的好处,那不成为充足的理由。”这段话长期以来反复被人们引用,用以捍卫公民自由和个人自由。

6、自由的范围与界限

自由主义者从来不是无条件地支持家长式保护,而是必须看具体的情境下自由的限制与所阻止的伤害之间的权衡。

近年批评自由主义者的人们总是把平等与自由对立起来,认为市场机制所允许的选择自由有可能使人们的平等关系丧失殆尽。他们对于自由主义者所理解的自由与平等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并不十分了解,更没有看到自由选择所维护的公民权利平等,以及片面强调经济结果平等所赋予的政府权力膨胀的可能危险。

(三)权利与正义

1、权利的基本概念

通常是指个人宣称对其对象所拥有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置的地位或能力。物权是指个人、法人或团体对物的排他的所有权包括处置权。人权是指个人在政治参与、言论、结社、迁居、不受专横逮捕和随意限制人身自由等等的权利。权力是指对人和物的支配力量,因而通常与具有政治地位、官职、管理权和影响力的人密切相关。权利是作为自由人所具有的维持其基本尊严的必要因素,因而是人所普遍拥有的,与其身份地位无关。而权力则主要是指具有相当地位和支配力量的人们所具有的,因而很容易被滥用,所以才有“以权利制约权力”。

在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史上,最重要的权力概念是自然权利,自然权利被认为是道义上根本的权力。洛克指出,生命、自由和财产权是人天经地义的权利,其合理性可以由自然法和理性而加以阐述和论证。德沃金在《认真对待权利》中指出:“个人权利是个人手中的政治护身符。当由于某种原因,一个集体目标不足以证明可以否认个人希望什么,享有什么和做什么时,不足以证明可以强加于个人某些损失或损害时,个人便享有权利。”

通常说某人对某事拥有自然权利,在逻辑上等值于:其一,当事人拥有此权利;其二,此拥有权在道义上是基本的;其三,此权利不是产生于当事人的社会地位、一种法律制度的规定或出自任何体制规则或实践;其四,此权利是普遍的。

国家的个人权利的保卫者。

2、正义

正义分为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实质正义主要是指社会资源和要素分配的结果须符合正义原则。程序正义则是前述形式原则,一般不重视分配的结果,而是要求分配过程的程序符合正义的要求。自由主义者对此立场不一。

(四)法治与民主

1、法治的基本含义

法治的全称是法律的统治,在实行法治的国家,其最高权威不是某些随心所欲发号施令的个人或集团,而是按照人民的意愿建立起来、由独立的司法机关执行,并以权力制约方式维护的整套法律制度及其运作方式。

人治是个人、少数人或集团的专横统治,没有规律、确定性可言,被统治者不能合理地指望自己的行为只要不违反公开发布、人所共知的法律规则,便不会受到统治者主观随意的惩罚。

法制国的统治者一般注意按照一套法律制度和规则来进行统治,办事通常有条文作为依据,因而不同于事事处处都依靠最高统治者和各级行政官员口头或书面命令的主观统治方式。

2、宪政主义

宪政主义国家的最高裁判依据是宪法,即所有法律之上的根本大法,任何个人、法人、政党和团体都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事。宪政主义典型地体现在实行严格分权制度的政府结构、成文宪法和其他以普遍规则限制官员行为的机制中。3温和抵抗问题

罗尔斯把它定义为:公开的、非暴力的、出于良知而违反法律的政治行为,其目的是促使政府改变法律和政策。

4、民主的基本概念

民主是指多数人的统治,或叫人民的统治,即最终的政治决定权不依赖于个别人或少数人,而是特定人群或人民全体的多数。

民主通常具有三大经验特征:其一,定期举行公共权力机构首脑的选举,其结果可实质性(而不是表面性)改变政策及其制定者;其二,采用普选方式,即公民一人一票进行的直接选举;其三,保障对选举过程具有实质意义的公民自由权利。第三点是民主制度区别于简单的多数统治制度之点。宪法和法律必须防止一个社会以多数人的名义随意干涉和侵害少数人权利,诸如基本人权的问题。

5、民主与自由的平衡

悉尼·胡克在《理性、社会神话和民主》中指出:“一个民主的社会是政府依靠被统治者自由地表示同意的一种社会。……对一种民主制来说,多数原则是很重要的,而大多数人如果不能接近消息的来源,如果只能读到官方的解释,如果在课堂、讲台和无线电广播中只能听到一种的声音——总之,如果一切判断性的反对意见都被打上叛逆的烙印而为异端的审判、为集中营的思想发行和行刑队所根除的话,他们的表示同意就不是自由的。当个人的心灵被有意识地束缚于愚昧无知的时候,就同他的双手被绳索捆绑的时候一样,没有行动的自由。”阿克顿勋爵曾说过:“权力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平民主义或民民粹主义的民主观有其道义吸引力,但却预设了某些危险的倾向,即如果处理得不好,也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少数人成了牺牲品。因而需要以自然法或权利理论来平衡民粹主义,以法治来平衡大众民主。

民主永远有其魅力,它的本义是多数人的统治,但不是多数人为所欲为的绝对统治,法治和权力牵制是其制约因素,但又不能只是依赖少数法官和立法者,不受民主制约的少数精英统治与专制并无本质区别,所以对这些精英的最终裁判者和监督者仍然是民众的多数。这就是说,在民众多数与精英之间也存在着相互牵制的关系,这种牵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就是民主与法治的统一。

三、源流篇

(一)思想渊源

自由主义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最先表达个人自由理想的正是古希腊人,特别是公元前五至四世纪的雅典人。民主政治对雅典人的意义最能表现的便是那段《丧礼上的演说词》。但是希腊的自由主义思想还是不成熟的,没有发展出系统的个人主义思想。

希腊化时代,个人主义思想开始酝酿。特别是伊壁鸠鲁学派的思想中,个人权利的学说得到了发展。伊壁鸠鲁开始强调个人自由的观念,主张一种以个人理性为基础的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这是一种积极的个人主义。

斯多葛学派则第一次阐述了自然法的学说,他们强调德性的目标就是服从世界理性,而服从世界理性就是自我完善。除了理性之外,一切都是恶,都是不道德的。他们深信人们在本质上是平等的,由于性别、阶级、种族或国籍不同而对人进行歧视是不正义的,是违背自然法的。

西塞罗认为,因为所有人都服从同一个普遍的、人神共有的法律,所以他们同是公民,因而必然是平等的。他坚持共和国是“人民的国家”,一种“公共的事业”。

罗马法学家强调法律源于正义和自然,强调立法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威来自“人民”。

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基本倾向是为神学作论证,但是托马斯·阿奎那则认为,统治权也受道义责任的约束,这就意味着权力应当受到限制,只能依照法律来行

使权力。他把把自然法看作由人的理性、心理特征所组成,并且包括指引人达到善的理性命令。

始于14世纪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运动,迅速扩展到了西欧主要国家。人文主义者主张个性自由、解放和人类平等,批判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来世幸福的说教。他们的基本精神是主张人性,抑制神性,宣扬自由、平等和博爱。并提出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自由性爱、发展教育、尊重科学等等口号,建立了以人道主义为基础的一整套反对神权和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体系。

宗教改革把信仰个人主义化,并且提出了思想宽容的核心问题,尽管新教本身并不是一个非常宽容的宗教,但与旧教相比,这些要求基本适应了市民阶级追求个性、思想和贸易自由的愿望,为自由主义的发展留下了广阔的余地。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托马斯·霍布斯(英国)

主要观点:(1)人的本性就是自我保护,趋利避害,无休止地追求个人利益。在没有政府的自然状态下,人人都平等,每个人对同一事物有同等权利;人人又都是自由的,每个人要实现自己占有一切的“自然权利”,便处在“每个人反对每个人的战争”的状态。假如人类本性中只有好战的一面,这种人人互为作战的自然状态,由于每个人权利的平等而又没有仲裁者,将永无和平可言。但人的本性又是倾向和平的,使人们倾向和平的动机是对死亡的畏惧。所以,战争也好,和平也好,实际是出自人类本性的同一种力量。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霍布斯求助于“理性”,是“理性”提示出可以使所有的人同意、又方便易行的“和平条件”,这些“和平条件”又称“自然法”。(2)个人的权利是可以转让的,而权利一旦转让,个人便捐弃了自己妨碍他人对同一事物享有权益的自由,由接受者完全享有转让者失去的权利。人民之间一旦订立了契约,把权利交给主权者,不经他的许可就不能再订立新契约。在政治领域,主权者用法律命令人民遵从,但在经济领域,人民有相当的自由活动的余地。主权者执法必须公平,按照平等的原则实行法治。

代表作品:《利维坦》

2、别涅狄克特·斯宾诺莎(荷兰)

主要观点:(1)国家的基础是个人的天赋权利或自然权利,这种自然权利即自然律。每个人将其权利让渡给整个社会、某个团体或某个人。但让渡权利给某个人不是绝对不变的。人生来就赋有自由,无拘无束,不受神的法律和权利的约束,也不需服从其他人,没有共同的善恶和正义。服从统治者的原因可以有多种,但无论政府的权限有多大,都不可能大到可以为所欲为的程度。如果契约妨害自己的利益,人们也可以违约或反抗。(2)稳定的一个国家的优点,维护稳定主要依靠国民接受统治者命令的忠贞。法律的目的与国家一样,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特别是社会分工的秩序。人人遵守法律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和言论自由是人的天赋权利,给人民以思想和言论自由,是统治者维护国家安全的最好办法。

代表作品:《神学政治论》

3、洛克(英国)

主要观点:(1)宽容与生命、自由、财产权利。要求实行政教分离和信仰自由,认为保存生命是人的天然权利,人类的自然状态是和平、平等与互助的状态,人生来就享有自然的一切同样的有利条件,不存在从属和受制的关系。自然法的其他一切权利都以财产权为核心和基础。个人财产是由于人的劳动而导致的自然权

利,任何人都不能剥夺他人经过劳动获得的这种权利。自由平等和财产权是人类天赋的权利。(2)社会契约论。政治社会和政府的起源只能产生于其成员的同意,政府的权力完全出于社会成员的同意。政府权力的合法性在于保护个人财产权、和平与安全。如果国王违反了社会契约,那人们就有足够的理由,包括用武力来推翻他的统治。(3)政治分权学说。洛克把国家权力分为三种: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特别强调这三种权力不能集中于一个人或一个团体之手。

代表作品:《政府论》、《论宗教宽容》、《人类理智论》。

4、弥尔顿(英国)

主要观点:强烈呼吁给人民以思想、言论、出版以及其他一切自由,抨击许可制的阴谋足以扼杀好思想和好书的发表,带来令人难以置信的损失和危害。认为人生而自由,建立政府是为了保护共同的安全。公众的权力取代了每一个人保护自己的权利,法律的制定则是用以限制和监督公众权力。官吏的权力来自人民,是为大众谋福利的,因此,反对暴君、保卫共同利益的权利必须始终寓于人民之中,君主应该是国民的公仆,如果君主侵害了人民的利益,人民就有权利用惩治其他人的同一法律来惩治他。《圣经》是信仰的原则,必须由每个人自己来解释《圣经》。

代表作品:《论出版自由》、《国民和官吏的任期》、《再为英国人民声辩》、《建设自由共和国的简易办法》。

5、孟德斯鸠(法国)

主要观点:(1)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和规律,特别是因果规律,法在各个国家具体表现为政治、法律等等社会制度。这些制度首先同国家政体的性质和原则有关系,同时也和国家的“自然状态”即气候、土地、生活方式、宗教、财富、人口、贸易、风俗习惯相联系。所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构成了“法的精神”。所有法律最后都得到人民的同意才能成为永久性的法律。(2)每个国家都有三种权力: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这三种权力相互独立,相互牵制和平等,应由不同的国家机关来行使,而不应由同一个机关或同一个人来行使。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政治国家的目的是给公民以自由,三种权力分立的体制设置就是为了实现和保障这种真正的政治自由,防止权力的滥用。主张君主立宪,但却反复强调君主必须依法治国,强调法律是自由的保障,用法律来保卫人们的言论、出版、思想和处置财产的自由权利。

代表作品:《论法的精神》

6、让·雅克·卢梭(法国)

主要观点:人具有两种天赋的感情,即自爱心和怜悯心,自然人享有天赋的自然权利即自由和平等。“自然状态”中的人们之间虽然因年龄、体力的不同而存在着自然的不平等,但决没有财产上和政治上的不平等。财产私有制和财富的不平等占有是一切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但不主张废除私有制。政府的目的就是要保护构成人民生存要素的财产、自由和生命。契约一旦订立,个人就应该服从人民和社会的整体,服从国家的精神,而国家正是“公共人格”。如果有人不服从公意,全体可以迫使他服从,这等于“迫使他自由”。人民是主权的承担者,人民主权高于一切,立法权力是属于人民的,政府不过是主权的执行人,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受人民委托并接受人民的监督,政府成员乃是人民的公仆。

代表作品:《社会契约论》

7、托马斯·潘恩(美国)

主要观点:所有的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并具有平等的天赋权利。国家和政府乃社

会契约的产物。社会是积极的、主动的和正当的组织,而政府则是“必要的祸害”,是消极地增进人的幸福,因此政府应服务于社会,其权力应始终有所限制,社会永远高于政府。

代表作品:《人权论》、《常识》。

8、托马斯·杰斐逊(美国)

主要观点: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证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建立政府。而政府的政治权力,则系得自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政府的权力的自我膨胀是导致政府腐化和暴政的重要原因。赞成在美国实行权力分立的制度。

代表作品:《独立宣言》

9、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美国)

主要观点:人是自私的,自然状态是“每个人反对每个人的战争”的思想,认为人的这种性恶面是国家一切动乱、贫困和软弱的根源。实行权力分立制衡的原则既可以使国家保留共和政体的形式,又可以纠正共和政体的缺点。宪法是根本大法,具体法律必须以宪法为准绳。他强调法律必须稳定,不应反复多变,政策多变只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代表作品:《联邦党人文集》

10、贡斯当(法国)

主要观点:现代人的自由是个人生活独立性的自由,古代人的自由则是参与集体决定的自由。自由是每个人只受制于法律的权利,是不受任何个人随意逮捕、审讯和处死的权利。每个人都有权表达自己的观点,从事自己的艺术,与他人结伴或者不接班。每个人都有权通过提名全部或部分政府官员或提出建议和要求而影响行政行为。

代表作品:《古代人与现代人的自由》、《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之比较》。

11、夏尔·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法国)

主要观点:民主制度的手段不如贵族制度完备,但它的目的却比较有益于人民。因此总的看来,民主制“仍然是最能使社会繁荣的政府”。在民主制中对自由的潜在威胁甚至比君主制或贵族制中还要大,即“多数人的暴政”。不同意“人民的多数在管理国家方面有权决定一切”,认为一切权力的根源必存在于多数人的意志之中。民主制度的最大危险不在于无政府状态,而在于其绝对权威借多数之名扼杀个人的自由。

代表作品:《论美国的民主》

12、伊曼努尔·康德(德国)

主要观点:人作为感性的存在者,受自然必然性的制约,没有自由可言;但人作为理性的存在者,则能摆脱自然的制约,因而人在道德领域的绝对自由的。国家和法律必须建立在先验的理性的理念原理上。主权在民,人民的集体意志是法律的惟一源泉,是法律的最高和最后的标准,因而立法权只能属于人民的联合意志。代表作品:《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道德形而上学探本》、《政治权利原则》、《论永久和平》。

13、亚当·斯密(英国)

主要观点:充分的经济自由是国民财富不断增长的首要条件和基石,市场是促进经济自由的最根本条件,人民出于利己心而达到利他的目的。极力鼓吹经济放任

自由主义,强烈反对封建旧制度和重商主义。

代表作品:《道德情操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

14、边沁(英国)

主要观点:不承认国家起源于社会契约,国家之所以产生,是由于社会出现了治者和被治者的划分,是由于服从的需要,归根到底还是出于功利的原因。国家的产生是人们出于功利考虑的结果,国家与政府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人民的功利。法律是意志的表现,但并不是意志本身;法律也不是寻常的意志的表现,而是一种命令和规范,是主权者的命令或为主权者采纳的命令的总和。

代表作品:《政府片论》、《道德与立法原则》。

15、约翰·密尔(英国)

主要观点:理性的、道德情操的快乐比仅仅出于感官方面的快乐有更高的价值。(1)论个人自由。强调个人的行为只要不涉及他人的利害,那就不应该受到限制。主张意志、个人志趣和个人之间联合的自由。我们永远也不能确信试图压制的意见一定是谬误,我们即使确信它是谬误,压制它也仍然是个罪恶。个性的自由发展不仅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而且是人性的本质要求。(2)经济自由主义.一个人在合法的竞争中获胜,也许会使失败的对手感到痛苦和负担,但对于这些失望的竞争者,社会并不承认他们在法律或道德方面享有免除这类痛苦的权利,也没有义务进行干涉。(3)代议制政府。不承认国家起源于社会契约,政府是人的意志和行动的结果。

代表作品:《论自由》、《代议制政府》、《功利主义》。

16、赫伯特·斯宾塞(英国)

主要观点:个人自由是人的自然权利,每个人都享有充分的自由,并与其他人所具有的同等自由协调一致,这是社会得以正常存在和活动的先决条件。这就是“同等自由”,它是“起点的平等自由”,至于竞争的结果无论怎样残酷,都是社会自己选择的结果,不必为此而悲天悯人。

代表作品:《社会静力学》、《第一原理》、《综合哲学》、《社会学原理》、《个人对国家》。

17、威廉·詹姆士(美国)

主要观点:思想只要是在与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有直接关系的范围内,就具有真理的性质。真理是不断变化的,不存在绝对的真理。不同意国家是神在历史发展中的显现或是权利的来源或体现等观念,不苟同绝对主权和无限权威的理论。18,约翰·凯恩斯(英国)

主要观点:放任自由主义的终结,国家干预主义。

代表作品:《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9、哈耶克(英国)

主要观点:自由社会法律的制定者应当依赖于有关人的目的或目标的特定观点,反对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不关注保障个人自由不受强制和干预以便让每个人都追求其自身的利益,而是关注社会机制的特定结果。正义总是与个人特定的意向行动联系在一起。承认人自己的意见和嗜好在自己的领域内是至高无上的,相信每个人都应该有最充分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才能和意图。

代表作品:《货币理论与经济周期》、《资本纯理论》、《通向奴役的道路》、《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自由的宪章》、《法律、立法和自由》、《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研究》、《货币和非国家化》。

20、米尔顿·弗里德曼(美国)

主要观点: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有着质的不同,机会平等的真正含义是前程向人才开放。

代表作品:《消费函数理论》、《资本主义与自由》、《自由选择》。

21、米歇尔·奥克肖特(英国)

主要观点:除了理性的权威以外,思想不受任何权威的约束。国家允许自由的个人作自由的发展,主要从道德上把人们整合起来,而不是靠无条件的强制。

代表作品:《经验及其模式》、《政治中的理性主义》、《论人类行为》。

22、卡尔·波普(英国)

主要观点:人的认识和知识是可错的,即人们关于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知识往往是错误的,任何人都无权宣称自己的知识是绝对真理,一切科学知识都是可反驳的。我们没有理由要求这一代人为未来遥远而渺茫的理想作出牺牲,不能为了未来而忽视现在这一代人的平等权利和福祉。国家是必要的祸害,既要发挥其保护公民自由的职能,又要时时提防它为非作歹。民主制度的真正重要之处不在于其政策比专制的政策有多高明,而在于它对政府权力的制衡,它实现的一种自我调整集中的机制。

代表作品:《科学发现的逻辑》、《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历史决定论的贫困》、《猜想与反驳》。

23、汉娜·阿伦特

主要观点:集权主义完全剥夺了思维、感觉、判断、个人特征、隐私和所有其他作为人的存在的特点的东西,而只剩下机械的、非人的和不食人间烟火的“世界”。避免集权主义的惟一途径是建立这样一种秩序良好的社群,它鼓励公众参与并将政治自由制度化。

代表作品:《集权主义的起源》、《论革命》。

结束语

作为西方近百年里占主导地位的伦理和政治哲学,自由主义思想本身经历了复杂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从文艺复兴到英国以洛克为高峰的早期自由主义,从法国的启蒙思想和苏格兰启蒙运动所强调的放任自由主义,到英国以功利主义为基础的古典自由主义,这一思想不仅成了以英国为基地的西欧伦理、经济和政治哲学的主流,而且也深深地影响了英国乃至美国的政治。20世纪的自由主义则在一些重大的社会变动和运动的刺激下,经历了试图放弃放任自由主义的阶段,但哈耶克等思想家仍然在二次大战前后坚持了自由主义的基本信念;到20世纪70年代,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在坚持平等的自由的前提下也主张实行差别原则以防止劣势者的状况恶化,德沃金等人则从法哲学的角度深刻地全面地阐述了平等对待公民权利的基本自由主义原则;目前仍然兴盛的自由主义者与社群主义者的争论在不断推翻自由主义基本前提的情况下为发展自由主义思想和理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总的来看,,自由主义思想尽管有起有伏,有高潮也有低谷,却始终未偃旗息鼓。到20世纪末不仅没有衰落,反而得到了重要的复兴。

反对自由主义心得体会(多篇范文)

反对自由主义心得体会 学习《反对自由主义》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对自由主义的表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自由主义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结合自身实际,就如何反对自由主义,加强自身修养谈一下体会和感受,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自由主义是机会主义的一种表现,是和马克思主义根本冲突的,作为润德公司的员工,我们不应该保留自由主义,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积极精神,克服消极的自由主义,反对一部分人的自由主义的倾向,使他们改变到正确的方面来,要以工作和集体利益为重,襟怀坦白,反对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加强自身休养,认真负责的做好本职工作。我认为,要想反对自由主义,就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严格要求自己。 一、是反对自由主义要树立从点滴做起的思想,要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培养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作风,更要关心集体,乐于助人,无私奉献,淡泊名利,树立良好个人形象,注意自己平常的言行,深刻理解自由与纪律的关系,自由从来都没有绝对的,只有在遵守法律、纪律制度等的约束下,才能实现最大的自由,否则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也就无从谈自由了,理解了这些,也就可以更好的理解曹总要我们学习反对自由主义的初衷了。

二、是反(更多请搜索:)对自由主义要有解剖自己的勇气。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对的思想苗头,遇到困难和疑虑,面对不正确的, 要及时提出正确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活动,在工作实践中联系自己的想法,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办事要认真负责,不能敷衍了事。 三、是反对自由主义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在今后工作和学习中,无论何时,都要胸怀大局观念,诚心待人,甘于奉献,默默无闻地做好本职工作,以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提高工作能力,勤奋敬业,勇于创新,踏实工作为公司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反对自由主义是一场持续性、长期的事情,只有时刻在工作和学习中反省,才能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为将来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杨景俊 XX年4月25日 第二篇:反对自由主义心得体会 《反对自由主义》心得体会 上星期机关组织学习了“反对自由主义”教育活动。通过认真学习,结合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实际,我觉得《反对自由主义》这篇文章对我来说,学得非常及时,也非常有必要,作为一名机关公务员,更应该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

关于自由主义的阐述 自由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哲学,以自由作为主要政治价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 一、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 (一)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 1、背景: 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者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专制,争取个人的政治权利,争取民主权利和宪政政府,所以,自由主义最早具备的内涵是政治自由主义。 2、发展过程: 17世纪,洛克(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在其著作《政府论》《论宗教宽容》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自由主义的政治主张:保障个人自由,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是公民天赋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人民尽可以自由行动。国家的建立基于社会契约,国家权力必须受到限制。18世纪,欧洲自由主义的大本营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如孟德斯鸠、贡斯当和托克维尔,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洛克的自由主义思想。 3、内涵: 第一,人生而平等,享有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 第二,有限政府论。政府只是保护个人自由权利和利益的工具。 第三,实行分权制度。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对外权,有不同的机构行使。 4、理论影响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主张人生而平等、自由,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人身依附关系; 主张人具有生命、财产、自由权,反对封建神权和王权的残暴统治;主张社会契约论,反对君权神授,唤起了民众的自我意识; (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自由主义 1、背景: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随着自由主义思想在政治生活中的不断巩固,它的原则也日益扩大到经济领域,关注政府应以何种方式介入经济,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开始形成。 2、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内涵 亚当·斯密(经济自由主义理论的奠基者)经济自由主义,即国家对私人经济活动不加干预,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政府的职能仅在于提供必要的保障,使个人追求利益的行为有可靠的外部环境。 杰瑞米·边沁、大卫·李嘉图、詹姆斯·密尔等同样倡导经济自由、契约自由和竞争自由,提出国家应奉行放任主义,赋予个人更大的自由活动余地。经济自由主义的核心内涵是对经济与财产权利的强调。它的基石是私有财产、市场经济和国家较少的干预。 3、影响 经济自由主义理论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需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经过工业革命,生产技术优于世界上的任何国家。这时的工业资产阶级,在经济上不需要政府的帮助和支持,工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垄断还没有形成,因此,

周保松,自由主义左翼的理念

自由主義左翼的理念 ●周保松 摘要:本文嘗試論證一種自由主義左翼的觀點。這種觀點認為,國家權力的正當性基礎,必須得到自由平等的公民的合理同意。這是從洛克(John Locke)、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康德(Immanuel Kant)到羅爾斯(John Rawls)一脈相承的「社會契約論」的基本理念,背後體現了對個人自主和道德平等的重視。當代自由左翼代表羅爾斯的正義原則承載了這樣的理念,並且推導出五點制度安排:基本權利、憲政民主、文化多元、機會平等和共享發展。本文認為,這種自由和平等並重的正義理論不僅能夠克服中國左派和右派的道德困境,而且能夠更好地回應中國的社會現實,並為未來的政治改革提供一個具批判性和進步性的方向。 關鍵詞:自由主義左翼 社會契約論 正當性原則 社會正義 羅爾斯 一 自由左翼浮出水面 2014 8 1 2 * 本文初稿蒙錢永祥、陳宜中、謝世民、鄧偉生、陳日東、郭志、周漢杰等給予許多寶貴意見,謹此致謝。我也多謝錢永祥、陳宜中、陳冠中、慈繼偉、劉擎、周濂、謝世民等師友長期就自由主義的思想交流。我也藉此感謝過去幾年在微博和臉書上和我有過各種思想辯論的朋友,尤其是我的批評者。這些批評給我不少啟發,並促使我再三反思自己的立場。最後,李敏剛和我曾就文章每一部分有過深入討論,並給我許多鼓勵和建議,對此我銘感於心。又,本文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研究資助局資助之研究計劃「中國語境下的自由平等政治」(項目編號:CUHK443311)的成果之一。

二十一世紀雙月刊 2015年6月號 總第一四九期 3 4 2014 5 Facebook 6 John Rawls Ronald Dworkin Jürgen Habermas Amartya Sen Friedrich A. von Hayek 7 8

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 作者:“自由主义评论家”英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约翰·格雷 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主张个人对于任何社会集体之要求的道德优先性 平等主义:赋予所有人以同等的道德地位 普世主义:肯定人类种属道德统一性 社会向善论:认为所有社会制度与政治安排可纠正改善 “一个体制,是否具有合法性取决于它与其国民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它对国民需要满足的助益。”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自由主义是与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制度共生共存的思潮与意识形态。西方社会和少数西方国家也一直以来以自由主义为旗帜作为西化中国的武器。作为产自西方近代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固然有合乎西方自有文化的合理性,但世界是多样性和多元性的,西方国家不应该也不能将这种以西方文化为基础的意识形态强加给其他文化和主权国家。 自由主义的观念来源: 1.具体历史形式:斯多葛主义、基督教、怀疑主义、对神的信仰主义、理性的力量 2.哲学:天赋人权、功利主义 3.不同民族文化 一、近代自由主义的先声 1.贡斯当:“对现代人而言,自由意味着一个在法制之下受到保护的、不受干涉或独立的领域;而古代人的自由意味着参与集体决策的权利。” 2.伯里克利在其著作《葬礼演说》中陈述了自由主义的平等原则与个人主义原则 “对于私人的争执,法律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人。我们享有地自由也扩展了日常生活,但这种自由并没有让我们变得无法无天。我们被教导要尊重长官和法律,并且永远不要忘记保护那些受到伤害的人······我们可以如其所愿地自由生活,然而,我们也总是准备面对任何危险。” 二、近代早期的自由主义 1.托马斯·霍布斯:毫不妥协的个人主义,完全的现代性标志着与中世纪基督教的社会哲学彻底决裂。他断言每个人总是根据自己的利益而行动;相信人类不得不避免暴死这一最大的恶。 “根据人类的本性和境遇,他们注定要永无休止地追求其不断变换地欲望目标。” 2.狄克特·斯宾诺莎:人类同自然界其他生物一样,拥有自我保存这一高于一切的自然倾向。 他比霍布斯更接近自由主义,因为他把个人自由视为一种内在的价值。但是斯宾诺莎并不是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保守自由主义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保守自由主义 保守自由主义(Conservative liberalism)是自由主义的变体之一,结合自由价值、政策与保守主义立场,或更简单地说,代表自由运动中的右派。 保守自由主义政党结合了自由主义政策与在社会、道德议题上较为传统的立场。[2] 他们普遍是经济自由主义的支持者,且常定义自身为法治政党。 两次世界大战以前,从德国到意大利,多数欧洲国家的政治阶级由保守自由主义者所主导。像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等1917年以后发生的事件将较激进的古典自由主义带到较保守(温和)的自由主义。 在欧洲,不要将保守自由主义与自由保守主义混淆,自由保守主义是结合了保守主义观点与经济、社会和种族议题上的自由主义政策。 一、基本主张 主张维护17世纪以来的古典自由主义传统,反对以福利国家为目标、以加强政府干预为手段的现代自由主义改革。 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保守自由市场为重点的经济学家,如:哈耶克、布坎南、弗里德曼等;一类是以保守一般意义的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为特色的哲学家、政治学家,如:伯林、诺齐克、萨托利等。 在经济上,强调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有效性,批评国家干预所造成的经济恶果,认为政府职能的增加是对个人自由的威胁;在政治上,批评政府的低效率和官僚主义,以及对自由、民主、法治的破坏;在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问题上,强调消极自由,认为积极自由会导致强制,破坏自由,而消极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在自由和平等的问题上,强调自由的优先性;在民主问题上,反对“平等的民主”,主张回到”自由的民主”中去,强调间接民主,把政治交给那些选举出来的精英人物,主张“精英政治”。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 2.

自由主义基本理念

自由主义基本理念 在现代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中,大概没有比自由主义更显得带有歧义和引起争议的了。不同时代、不同派别对自由主义的理解差异很大,基本态度上的褒贬也大相径庭。可是,自由主义毕竟是现代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想和倾向,无论差别和争议有多大,无论人们是赞扬还是拒斥,自由主义都是西方社会的一面思想旗帜。因此,了解、研究并把握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原则和结论,便是当代政治哲学研究的一项基本任务。 自由主义是一种基本的政治信念,一种哲学和社会运动,也是一种社会体制构建和政策取向。它还是一种宽容异己、兼容并包的生活方式。它把自由当作政府的基本方法和政策,社会的组织原则,以及个人与社区的生活方式。其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其价值诉求也是多元主义的。 在西方世界的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这三种粗略划分的大的政治思潮中,自由主义本身的含混性、内部不同派别的分歧与争论可以说决不亚于另外两者。而自由主义在东西方社会所遭遇的误解,在不同国度、不同时期所受到的抨击批判甚至比其自身的内涵还要丰富多样,大概没有其他一种政治理念会像自由主义那样被扣上如此多的“帽子”或不当的标签。在中国大陆,自由主义曾经是革命队伍内部所斥责的不遵守纪律、自由散漫、自私自利、贪图小便宜的代名词,当然这与作为政治哲学的自由主义相去甚远。尽管如此,自由主义在西方乃至当今世界仍然具有基本的理论内涵和大致的原则界限,与其他政治理念和思潮有着重要的区别。而这些区别不是无足轻重的,因为直接关系到基本的政治价值观、体制构建和取向,甚至也涉及当今社会每个公民的生活方式和前景。 自由取向的经济政策只是自由主义基本理念的一个具体结论,而自由主义的方法、基本信念的核心理念才是其最具生命力的成分。这就是它对现代世界个人与集体生活所持的基本立场。那么,可不可以在此简单总结一下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呢?也许可以总结出数十条自由主义的原则,而且不一定能够对这些原则给出统一的解释,不同派别的自由主义者在这些方面同样会有所分歧。但大致说来,我们可以从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罗尔斯的论述中总结出自由主义的若干基本原则。一、自决原则:个人的生活只有在他们是自我决定的即自由选择的意义上才是有价值的;二、最大限度的平等自由:国家应当保障每个人与他人的同等自由相容的最大的个人自由;三、多元主义:由于个人确实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有可能作出不同的选择,简言之,存在善的观念的多样性;四、中立性:从前三项原则可以推出,国家应当保持中立并且反对完美主义;五、善的原则:应当公平分配资源,以使所有人都有追求其自身善的观念的公平机会;六、正当对善的优先性:正义(正当)原则约束个人对其自身善的观念的追求。 另一位自由主义者斯皮兹(David Spitz)在临终前为自由派人士所写下的“信条”或许能更直观地反映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他说:自由主义者必须:(1)尊崇自由甚于其他价值,即使是超过平等及正义。(2)尊重“人”而不是尊重“财产”;但是不要忽视财产在促进人类福祉方面的积极作用。(3)勿信任权力,即使权力出自多数亦然。(4)不要相信权威。(5)要宽容。(6)坚信民主政治。(7)尊重真理与理性。(8)接受变迁的必然发生。(9)勿耻于妥协。(10)最重要的是保持批判精神。简言之,自由主义把自由价值置于其他价值之上,强调尊重人,不可轻信权力和权威,坚持宽容和民主政治,接受真理、理性和社会变迁,但也要学会妥协和保持批判精神。这些可谓自由主义之精华所在。

反对自由主义心得体会

《反对自由主义》心得体会 陈杰 通过学习毛主席的《反对自由主义》,使我对自由主义的表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自由主义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结合自身实际,就如何反对自由主义,加强自身修养,谈一下体会和感受。 自由主义是机会主义的一种表现,是和马克思主义根本冲突的。作为一名镇窗口工作人员应该以工作和集体利益为第一生命,襟怀担白、对党忠诚、无私奉献,无论何时何地,都坚持正确的原则,反对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巩固集体内部的团结,认真负责的做好本职工作。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严格要求自己。 . 一是要树立从点滴做起的思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反对自由主义就要从日常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作为一名年轻同志,更要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培养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作风,更要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坚定为民服务的思想,更要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培养廉洁从政的高尚品质。 二是要有严于剖析自己的勇气。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每个人都难免产生不对的思想苗头,难免遇到困难和疑虑,面对不正确的倾向,要及时向组织和领导汇报,及时与领导和同志们交流,虚心接受批评和建议,并及时加以改正。平时要积极参加中心的学习和各项活动,在工作实践中联系自己的思想,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三是要不断加强理论的学习。我们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其理论上的先进性。因此,平时要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不折不扣的执行党的路线、方

针和政策,执行党委政府的各项决定,及时完成工作任务,为朱曲的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反对自由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在我们工作、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在今后工作和学习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四点: 1、以公立身,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心系参保职工,为民服务是我们工作的核心,作为窗口工作人员,平时不仅要做到多学、多练、多积累,更要解民忧,排民难,按时圆满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 2、以诚立身,切实维护中心整体团结。真诚是对待领导和同志们的尊重,是促进团结,增进友谊的基础,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胸怀大局观念,诚心待人,推进集体的团结协作 3、以勤立身,积极促进工作上台阶。勤奋敬业是干好工作的基础,要甘于奉献,默默无闻的做好本职工作,以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促进工作水平的提高。

自由主义文学思潮

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是指20世纪20和30 年代以自由主义的人生理念和文学本体论的美学理念为追求的一股文学思潮。它既反对当时国民党策动的“民族主义”的党化文学,也不赞成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学,标榜文学的独立和自由,强调文学的个体意识,反对文学的功利倾向,主张文学同政治保持距离。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与无产阶级文学思潮相伴而生、同步发展,几乎贯穿中国现代文学史发展的全过程。 对中国20世纪自由主义文学做出评价,曾经出现过两种态度。一种倾向是简单化地否定自由主义文学思潮,认为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及其影响下的创作不过是“假借‘自由’招牌来反对无产阶级文学”,“是用来粉饰自己替反动政治服务的一 种手法而已”。另一种倾向则是脱离当时具体时代环境,抽掉文学的社会性,从所谓“纯粹文学尺度”出发,不适当地夸大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价值和影响,甚至企图取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导地位而代之。这两种倾向都是对历史和真理的偏离 要正确的对20世纪的自由主义文学做出评价,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了解和评析。 一是自由主义文学发生的背景。它滥觞于封建旧文学遭到毁灭性打击的新文学建设初期,而在左联时期达到了高潮。当时以文学革命为发端的新文学运动,对封建旧文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形成同五四文学的历史转型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思潮可以说是新文学由启蒙的文学向“文学”的文学转换的产物,是新文学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这样一个逻辑过程的结果。五四以后的旧军阀专政和1927年后的新军阀专政, 在文化思想领域内都实行封建法西斯专制主义的统治。因此,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对现实政治的隔膜,一方面是针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另一方面也是针对反动统治当局的,也是与现实反动政治不协调的表现。文学与现实政治的不协调,使自由主义作家不愿变文学为现实政治的奴婢,但又不能和无力提出更有力的未来社会政治理想来与现实政治对抗,于是只能遁入自由主义一路。 二是自由主义文学的成分。自由主义文学的成分比较复杂,大体可以分为五个方面:一、是受胡适影响的“新月派”文学; 二、是受周作人影响的“京派”文学; 三、是从左翼文学分化出来的“自由人”和“第三种人”; 四、是被称为“海派”的实际属于不同流派的都市文学作家; 五、是一批深受西方现代社会思潮和文学思潮影响而又游离于其他文学派别的作家、批评家。 “新月派”文学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京派”文学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

从自由主义看美国霸权

从自由主义看美国霸权 一、霸权的定义 在国际体系内依靠自身的强大实力,行使对他国的控制权的能力。包括强大的物质力量、霸权合法性及其他国家的承认。 二、是否已经衰落 是,从体系视角看,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前美国霸权主导国际体系是公认的事实,但是70年代后,美国霸权体系是否存在一直具有争议。在自由主义的视角下,国际机制取代了霸权,发挥着稳定国际体系的功能。比如,美国多边贸易体制的建设中未能表现出足够的主导能力,而且其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意愿已经由全球层面转向区域层面,也不再容忍贸易伙伴广泛“搭便车”的行为。上述内容说明美国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能力和意愿正在减弱,表明美国的霸权地位正在走向式微。 三、是否会延续 会,原因:美国政治的公开性、分散性的特征,增强了他国对保持在秩序内并按照原则和机构运转的信任感。民主国家比非民主国在其机构承诺上, 能树立起更大的可信度。 美国霸权的各种制度具有一种延续性,已变得非常制度化。除了大规模战争或全球性经济危机, 美国的霸权主义秩序不受霸权主义挑战者们的影响。即使出现一个大的国际联盟, 赞同另一种秩序, 那么为实现这种秩序所付出的代价也必定比基于现存制度的演变要大得多。 四、美国霸权的特征 美国是一个自由主义的利维坦,提供大多的公共物品,创建并遵守国际规则,分享决策权威。非国家性与自由主义是美国在维系世界霸权时对外投射的价值取向,给予其在单极体系”的合法性与持续性。 创建于20世纪40年代的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秩序, 在冷战结束后依然保持生命力; 其生命力源于美国的霸权是自由主义的霸权。美国自身政治的开放性和渗透性特征, 决定了这种世界秩序的生命力。由于拥有独特的公开性的国内政治制度, 以及拥有已经创建出的处理国际政治冲突的一系列抑制强权的机构, 美国已有能力保持其扩张性的、制度化的和合法的政治秩序的中心地位。

反对自由主义背景意义

反对自由主义背景意义 反对自由主义是1937年9月7日毛泽东写的一篇文章。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列举了自由主义的11种表现。文章剖析了自由主义的危害、来源以及自由主义者的思想方法。号召共产党员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积极精神,克服消极的自由主义。这篇文章,对于纠正党员思想上的不正之风,起了很大的作用。 1写作背景 写于1937年9月,最初载于1942年4月10日延安《解放日报》。后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毛泽东著作选读》(新编本)。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日救国的中流砥柱,既要领导全国人民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艰苦搏斗,又要同抗日阵营里的国民党顽固派、投降派斗争,斗争极其复杂。要肩负这样的历史使命,必须有一个团结统一具有坚强战斗力的无产阶级政党,而我们党长期处在分散的农村游击环境,党员中大多数来自农民小生产者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因而带来了许多自私自利,散漫的自由主义倾向,这对保持党的高度统一团结完成艰巨的历史使命妨碍极大。为批判和肃清这种错误倾向,毛泽东发表了这篇文章,对自由主义的表现、性质、危害、产生的根源和反对自由主义的重大意义等都作出了极其深刻的分析和论述。文章列举了自由主义的

十一种主要表现;指出了自由主义的严重危害,说它是革命集体组织中的一种"腐蚀剂",它"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文章还分析了自由主义的来源,指出它的来源"在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革命利益放在第二位"。文章最后还号召全体党员和革命同志起来反对自由主义。这篇文章后来成为延安"整风运动"和历次党内教育的重要学习文献,成为从思想上建设党的锐利武器和党员党性修养的座右铭。 2原文 反对自由主义 (一九三七年九月七日) 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每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应该拿起这个武器。 但是自由主义取消思想斗争,主张无原则的和平,结果是腐朽庸俗的作风发生,使党和革命团体的某些组织和某些个人在政治上腐化起来。 自由主义有各种表现。 因为是熟人、同乡、同学、知心朋友、亲爱者、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任其下去,

伯林与“后自由主义”

伯林与“后自由主义” 伯林与“后自由主义” 本世纪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艾赛亚。柏林(IsaiahBerlin,一九○九—— 一九九七)在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五日以八十八岁高龄离别人世。这位常被誉为英国最博学的思想家,没有留下任何一部系统性的代表作,他的所有著作几乎都是零散文章的结集,这在必定程度上与他强烈的"反体系"立场有关 ,因为事实上 柏林一直拒绝写作大部头的系统著作。不但如此,柏林本人经常表明当世学界过高估量了他,说他本身的写作从无计划,更从未想过青史留名的问题,而是更多像一个出租车司机,哪里有叫唤就去哪里。但不管怎样,英美学界数十年来对他确实评价甚高,认为柏林的特点在于擅长以一篇文章点出重大课题,用寥寥数十页廓清别人用数百页篇幅说不清的问题。 柏林于一九○九年六月六日生于拉脱维亚首府里加一个犹太家庭。六岁随家 迁往彼得堡,两年后亲眼目睹了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先后爆发。一九二一年他随家移民到英国,并在牛津大学完成学业。一九三二年他成为牛津大学有史以来第一个犹太人教员,并成为所谓"牛津哲学"即今日人称"日常语言哲学" 的最早发起人,事实上这个学派肇端于柏林和奥斯汀(JohnAustin)当时共同 主持的哲学讨论班,稍后则形成为柏林家的每周四哲学聚会,直到大战爆发被打断。 但五十年代开始,正当牛津学派渐成英美哲学主流之时,柏林却颁布发表放弃哲学。原因据说是有一次他坐在飞机上,看到天上的浮云全然无碍于飞机的飞行,他忽然觉得,分析哲学就像天上的浮云,实在无关人间兴亡事,因此决定转向思想史研究。不过事实上柏林对思想史的爱好并非在五十年代才开始。他本就对人文领域有广泛的爱好,最早颁发的文章乃是讨论威尔第的歌剧(以后常年任英国皇家歌剧院监事),一九三九年颁发的《马克思的生涯》已有思想史研究的性质。但一九五一年他颁发名篇《托尔斯泰的历史怀疑论》(单行本以《刺猬与狐狸》 名世)后,顿时名声大噪,从此奠定了他在思想史领域的大师地位。 柏林独具一格的人文自由主义思路(humanisticliberalism),正是以其 思想史研究为基础,确切地说,是在他对西方思想传统的长期批判反省中形成的。作为西方学界公认的思想史研究泰斗,柏林意味深长地将他本身最重要的思 想史研究论集命名为《反潮流》(AgaittheCurrent)。我同意借用这 个书名强调,柏林的自由主义首先是一种"反潮流的自由主义",因为柏林的自 由主义植根于他对西方启蒙和现代性主流思潮的不懈批判。 柏林在思想史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在于他把维柯(Vico,一六八八——一 七四四)和赫尔德(Herder一七四四——一八○三)等对西方启蒙主流的深刻批 判提到欧洲思想史的中心地位(特殊参见其《维柯与赫尔德》、《反潮流》、《 人这块歪材料》三书)。柏林认为,西方启蒙和现代性的主流思潮具有不可救药 的价值一元论和文化一元论诉求,而维柯和赫尔德的重要性,就在于他们在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打破了一元论的统治,高倡价值多元论和文化多元论。但不幸的是,维柯和赫尔德的洞见从未得到应有的真正重视,占据西方现代思想主流的仍然是价值一元论和文化一元论。

美国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的影响摘要: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与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国家干预主义相对立的一种经济思潮,在凯恩斯主义失灵后,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西方借助新自由主义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渗透,企图进一步控制发展中国家.新自由主义被介绍到中国以后,对我国的经济、政治以及其他领域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经济政治 新自由主义是在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新自由主义主要观点有:1.在经济理论方面:新自由主义大力宣扬“三化”。一是“自由化”。认为自由是效率的前提,“若要让社会裹足不前,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给所有的人都强加一个标准”。二是私有化。认为私有制是人们“能够以个人的身份来决定我们要做的事情”,从而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三是市场化。认为离开了市场就谈不上经济,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2.在政治理论方面:新自由主义特别强调和坚持三个“否定”。一是否定公有制。认为:“当集体化的范围扩大了之后,…经济?变得更糟而不是具有更高的…生产率?”,因此,不能搞公有制。二是否定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对自由的限制和否定,必然导致集权主义。三是否定国家干预。认为:“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都只能造成经济效率的损失。 3.在战略和政策方面:新自由主义极力鼓吹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和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新自由主义并不是一般地鼓吹经济全球化,而是着力强调要推行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即全球资本主义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新自由主义存在很多弊端。例如:(1)削减支出,削减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的公共开支;削减福利开支,(2)倡导个人主义,确立个人责任。认为每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首先是利己的,个体在经济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与“终极责任”(3),提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主张私有化。认为私有化是保证市场机制得以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认为自由选择是经济和政治活动最基本的原则。应当自由地拥有私人财产,自由地交易、消费和自由地就业。最后,放松管制,崇拜“看不见的手”的力量,反对国家干预经济。认为由国家来计划经济、调节分配,破坏了经济自由。 中国改革开放,尤其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当代实践,昭示出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和世界各国先进 经验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新自由主义传入中国并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政治等方面。 第一: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自由化”是新自由主义“三化”主张(市场化、私有化、自由化)中的一化。主张一切由看不见的手来指挥,反对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与管制。我国经济改革本来要转变政府的经济职能,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同时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本来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国家计划又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而受新自由主义的影响有些人力倡把政府职能压缩到提供市场环境和维护市场秩序,要政府从一切经营性领域退出,从全部竞争性乃至垄断部门退出,并且竭力贬低和削弱国家计划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使之跟不上市场化的进程,这是造成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许多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2)新自由主义是片面地夸大市场自发功能和个人主义的驱利性。就市场调节的特点来说,自发性确有它积极的功能,追求利益最大化产生追求效益的动力。恩格斯把这种思维称为“有缺陷的推理”。比如说,市场的自发调节有利于资源配置,但如果忘记了它的缺陷,忘记了市场自身会失灵,便会造成严重后果(经济畸形化、两极分化严重、经济危机丛生),尤其是“外部不经济”现象便会突显(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社会不公等)。生产社会化的规律要求用好

反对自由主义

反对自由主义 毛泽东 一九三七年九月七日) 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每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应该拿起这个武器。 但是自由主义取消思想斗争,主张无原则的和平,结果是腐朽庸俗的作风发生,使党和革命团体的某些组织和某些个人在政治上腐化起来。 自由主义有各种表现。 因为是熟人、同乡、同学、知心朋友、亲爱者、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亲热。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结果是有害于团体,也有害于个人。这是第一种。 不负责任的背后批评,不是积极地向组织建议。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心目中没有集体生活的原则,只有自由放任。这是第二种。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这是第三种。 命令不服从,个人意见第一。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这是第四种。

不是为了团结,为了进步,为了把事情弄好,向不正确的意见斗争和争论,而是个人攻击,闹意气,泄私愤,图报复。这是第五种。 听了不正确的议论也不争辩,甚至听了反革命分子的话也不报告,泰然处之,行若无事。这是第六种。 见群众不宣传,不鼓动,不演说,不调查,不询问,不关心其痛痒,漠然置之,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把一个共产党员混同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这是第七种。 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听之任之。这是第八种。 办事不认真,无一定计划,无一定方向,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第九种。 自以为对革命有功,摆老资格,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工作随便,学习松懈。这是第十种。 自己错了,也已经懂得,又不想改正,自己对自己采取自由主义。这是第十一种。 还可以举出一些。主要的有这十一种。 所有这些,都是自由主义的表现。 革命的集体组织中的自由主义是十分有害的。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它使革命队伍失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政策不能贯彻到底,党的组织和党所领导的群众发生隔离。这是一种严重的恶劣倾向。 自由主义的来源,在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以个

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

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 张曙光 在国内外,哈耶克不仅是一个争议很大的人物,而且是一个被误读最多的学者。他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又是伟大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由于其理论的复杂和困难,使人们对他的评价出现很大的不同。不是将其简化为“功利主义”、“保守主义”;就是庸俗化为“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特别是对他的意识形态立场,更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一九四四年《通向奴役之路》出版后,在英美取得成功并引起轰动,但芝加哥大学却以此不承认他是经济学家,拒绝对他的聘任。一九九○年他作为社会和道德科学教授在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执教,这期间他在政治哲学、法律哲学和社会哲学领域的贡献远远超过在经济学领域的贡献,但一九七四年他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一九八九年苏东巨变,其理论和主张得到某种经验性证明,进而在一些西方国家和东欧诸国赢得某种支配性地位,而随着冷战结束,他的理论话语失去了某种得以型构的对立性参照系,甚至后现代理论对其“存在性基础”也提出质疑。 在国内,哈耶克的命运更差。一九七八年以前的长时期中,被当作社会主义的死敌,他的著作被当作禁书。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市场化和思想解放的推进,国内曾经出现了哈耶克热,他的著作和传记也陆续翻译出版,但是,认真研读哈耶克的人很少。无论是赞成哈氏理论,还是反对哈氏主张,几乎都是浮皮潦草,浅尝辄止。甚至闹出很多笑话,不少人把哈耶克看作“个人至上”的自由主义者;哈耶克坚决反对和大力批判“社会正义”,有人居然宣称,哈耶克“张扬和追求”“社会公正”。 在这种情况下,邓正来的《规则?秩序?知识——关于哈耶克自由主义的研究》(以下简称《规则》,凡引该书,只注页码)更有重要的意义。 哈耶克是古典自由主义的伟大代表,他在重述古典自由主义原理的122

变动中的美国政治思想——美国自由主义思想的演变

变动中的美国政治思想 ——美国自由主义思想的演变 摘要:苏联解体之后,美国作为一个唯一的超级大国对世界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力。其中不仅有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硬实力,还有意识形态方面的软实力—自由主义思想。现在人们不仅把国家发展动力归于经济、科技、人才等方面,还同文化和思想等联系起来。美国能迅速崛起和自由主义思想的分不开的。但是美国自由主义思想在文化起源、发展演变中有其自身的复杂性。本文借助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一下美国自由主义思想的演变过程。 关键词:古典自由主义现代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全球化时代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思想是西方国家的主要思想流派之一,从资产阶级革命时起的几百年间,它一直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政治思想。它自身在不断演变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其他各种政治思想,而且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史学、文学等方面都产生着深刻影响。自由主义已经成为西方资产阶级最重要的政治观念之一。脱胎于欧洲的美国当然也不能脱离自由主义的影响,从独立开始,自由主义就一直伴随着美国政治,已经成为美国主流政治思想。 “自由主义”一词是1819年开始出现于英语词汇中的,源于西班牙语,在19世纪初首先在西班牙被作为自由党的名称使用①。自由党要求自由,维护正义,提倡立宪政府。此后,“自由主义”开始在欧洲、北美广泛流传开来,成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代名词,并逐渐发展成为西方主要的政治思想。 当代西方自由主义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始于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洛克是这一传统的最初阐释者,被称为传统自由主义。另一种源于19世纪80年代,格林对这一学说进行了充分的论说,被称为现代自由主义。对美国自由主义的研究大都受哈佛教师路易斯·哈茨的影响,他在《美国的自由主义传统—独立革命以来美国政治思想阐释》一书中指出:美国的政治思想一直都信奉洛克的自由主义。因此,美国自由主义来源于洛克的思想。正如哈茨所说的:美国是由那些从旧世界的封建压迫和教权压迫中逃离出来的人拓殖的②。既然美国是欧洲人拓殖的,那么美国的自由主义思想就来源于欧洲。在这个意义上说,由于美国是脱离压迫的人拓殖的,所以美国在历史上没有压迫,美国历史上就是一个自由主义的国家。 一、古典自由主义 现在研究美国历史,不得不承认,从殖民地时期开始,自由主义就在美国领土开始扎根。1620年在约翰·温斯罗普带领着一百零二个清教徒,乘着“五月花号”来到了普利茅斯港。关于他们远涉重洋来到北美的原因,《普利茅斯开拓史》中明确指出—英格兰压制宗教信仰自由。所以他们在上岸前签订的《五月花号公约》就明显带有自由的印记—信仰、法律、自愿、自治、公正、平等,这些都构成了美国后来的政治和立国原则,同时也体现了宪政和契约精神。“他们将财富视为上帝恩宠的象征, 是得救的外在迹象, 因此以富裕为荣。同时他们又主张勤奋节俭, 反对奢侈, 两者相辅相成, 就养成了一种独特的心态和行为方式, 无意中非常有利于新的资本主义经济秩序的发展”③。 摆脱了英国的统治要建立一个没有过的社会,清教徒脑子里出现的无疑是英国的影子。13个殖民地建立的时间不一致,但是他们采取的都是最熟悉的英国体制和英国观念——也是当时最接近自由的思想。但是北美的清教徒和英国的清教徒还是有区别的,在北美的清教徒看来,“上帝在大洋彼岸留给他们的大片处女地正在召唤他们,在那里一切都能重新开始,而 ①吴春华.《当代西方自由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②[美]路易斯·哈茨.《美国的自由主义传统》(张敏谦译, 金灿荣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版.第3页.

自由主义渊源及主要观点

自由主义简述 自由主义的发展源远流长,我们甚至可以把它的思想根源追溯到古希腊哲学中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柏拉图在其名著《理想国》中对国家(城邦)先验性正义目标以及理念的阐述可谓自由主义在此一方面的发端。但是,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直接源头还是来自从18世纪启蒙运动开始的理想主义自由主义的传统。 18世纪开始的启蒙运动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思想革新,这次革新也影响到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约翰·洛克、让雅克·卢梭和康德等人在此哲学基础上对国际政治和世界秩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些思考成为了理想主义、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直接源头。20世纪20、30年代起,现代理想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代表人物伍德罗·威尔逊、约翰·默里、帕克·穆恩和英国学者阿尔弗雷德·齐默恩、菲利浦·诺尔贝克和大卫·米特兰尼等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国际格局进行了深入的考虑,创立了理想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理想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后来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20世纪50、60年代传统主义和科学行为主义的辩论催生了新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乐观主义,其信仰者并非都信是人心本善的信仰者,他们承认并也很强调人性不完善的一面,但他们强调人有能力控制和改变自己,从而改善社会的道德和物质条件,使社会进步

成为可能。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如下: 首先,在无政府的国际社会中,存在一定的秩序。 其次,国家是国际组织中最重要的行为体,包括国际组织在内的非国家行为体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后者的重要性会逐渐增加。 再次,国家是国内社会利益的集合体,并非单一理性的行为体。 最后,国际社会并非一个和谐的世界,争端、冲突和战争一直是国际关系的一部分,相对于增强实力以求自保,互利和合作也许是国家共生共存更有效的手段。

学习反对自由主义

学习反对自由主义心得体会 根据学习计划的统一安排,我学习了《反对自由主义》一文,感觉有非常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首先,了解到自由主义有十一种表现形式,即对待熟人失原则;言行不负责任,自由放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不服从命令,个人意见第一;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为个人意气私利斗争和争论;对不正确的议论置若罔闻;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听之任之;办事敷衍;以资格处事,不要求上进;对自己的错误视而不见。 《反对自由主义》是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在抗日战争刚刚爆发,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时所写,虽然已过去七十多年,但再次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体会到他老人家高瞻远瞩的思想,结合社会现实,更能体会到这些思想的生命力,文章中所述的思想精神依然尖锐的刺伤着当今的社会现实。《反对自由主义》中某些自由主义的表现在我们当前工作中是存在的。作为一名治超执法人员,我认为做好以下三点可有效防止自由主义的滋生。 (一)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早在1929年古田会议上,毛泽东就对党内的若干自由主义倾向进行过严厉的批评。他强调必须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用无产阶级思想来教育党员,反对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执行,要靠全党统一的意志和行动。自由主义的一大危害就是在工作中容易背离党的政策,缺乏集体主义观念,

搞个人主义。但党员和干部的认识水平、觉悟程度决定着工作的质量,影响着人民大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我们必须时刻加强思想政治学习,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来克服自由主义。 (二)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和抗战时硝烟弥漫的年代相比,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也许习惯了在舒适的办公环境中工作,“自由”在每个人的心中的地位也日渐高涨,殊不知幸福生活的因素中,自由只是其中之一,还要有社会的大环境、大团结等。过分追求安逸的工作、生活环境往往助长我们的“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在努力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作为执法人员,应当时刻不忘人民公仆的身份,“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这应该是每一个执法人员的基本素质。我国的政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我们的“君”,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我们党更需要严明的纪律,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增强和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才能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真正体现出来。如果我们时刻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工作,就不会有“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听之任之”的自由主义思想。 公路站作为最基层的执法单位,是与人民群众直接相联的桥头堡,我们执法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我们党和政府的形象。我们一线执法人员更应克服自由主义思想,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依法办事,为社会创造一个安定、廉洁、和谐的执法环境。 (三)加强自身生活作风建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家庭作为社

《金赛报告》和金赛性自由主义的危害

《金赛报告》和金赛性自由主义的危害 性自由源自美国的《金赛报告》,这一报告存在着极为严重的不科学问题。雷斯曼(Judith A.Reisman)博士用了30年以上时间对尽可能取得的《金赛报告》的原始资料和金赛团队的活动情况,以及编写此报告的过程进行详尽的研究后,完成了《金赛:罪行与后果》(Kinsey:Crimes and Consquences)一书的著作。在此书出版前的许多年时间里,就陆续有过不少关于《金赛报告》在统计学上存在严重错误的批评文章,此外该报告还有存在着许多金赛个人的主观臆断和错误认识,以及他根据不科学的研究方法得出的不可能被证实的错误结论,而这些错误内容已经广泛为学术界和社会所接受和传播,酿成了性自由生活方式的世界性蔓延,以致造成重大社会危害。《金赛报告》不但误导了美国社会,误导了世界,而且也严重误导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雷斯曼博士的《金赛:罪行与后果》一书,全面、系统地揭露了《金赛报告》中的大量背离科学原则,违反伦理、道德,乃至使用犯罪手段对儿童进行性虐待试验的事实。对于金赛报告中存在的种种不科学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恶劣后果,均有着全面和详细的揭露和分析研究。这一著作的问世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反响,因而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从1998年的第一版,到2012年已经出第四版。我们可以从这本书

中看到《金赛报告》是怎样通过错误的统计资料,歪曲当时美国人的性观念和性行为,以他们自己,金赛团队在实验室工作时,男男女女,以金赛夫妻为核心,不分老少,彼此换妻杂交、群交,直至进行同性恋的口交、肛交、手淫等淫秽下流的,反人类、反社会、反文明的性观念和变态的性行为,加上由这个团队用捏造及篡改的数据编制成“科学发现”,最终转化为“正常的性行为模式”强加给社会。以此误导美国社会,改变美国人的性观念和生活方式。《金赛报告》的错误理念甚至还影响了司法界,改变了美国的许多相关法律,致使美国社会的性自由生活方式和原本违法犯罪的性行为得 到了法律保护,也促成了色情行业在美国的泛滥。性自由生活方式的盛行,造成婚前、婚外性关系的大量发生,以至离婚率上升,结婚率下降,家庭解体,直到目前全美国仅剩不足50%成年人结婚。在短短数十年内健全家庭骤减,单亲家庭、破碎家庭、重组家庭大量增加,严重削弱了美国社会稳定的基础。社会上卷入性自由生活方式的人越多,家庭解体越严重,不健全家庭的儿童、青少年失去双亲的共同爱抚养育,不能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尤其是没有父亲的单亲家庭成为不健全家庭的主体,其中又以未成年母亲养育的孩子遭遇更为不幸。成长在这类家庭中的孩子,性行为年龄更为提前,性行为变得更轻率活跃,受到性侵害的儿童也更多,以致少女怀孕和少年母亲进一步增加,儿童、青少年罹患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