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及其对策

直接诱因:成本推动

从消费品价格指数CPI的计算方法上看,CPI主要由8大类商品价格加权平均而得,其中食品类权重最大为33%,而把6月份以来CPI上涨分解来看,主要是食品类商品价格失控,特别是肉禽蛋等农副产品价格飞涨,其他7类商品价格涨幅稳定。食品类商品涨价的根本原因是成本上升导致的供给不足,而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对食品的需求有增无减少,所以必然引起价格上涨,食品涨价的传导作用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是推动CPI高企的诱因。

1、生产成本上升导致农副产品价格上涨

一方面农民养殖农畜产品因粮食价格上涨而缩减赢利空间,另一方面农民养殖农产品的机会成本高,在劳动力成本提高的情况下,打工比养殖更合算,所以农民会选择减少农畜产品的养殖,造成供给不足,价格上涨。

而农畜产品供给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粮价上涨,粮食涨价也存在必然因素。我国粮食种植成本高效率低。从2003年四季度以来,随着化肥的农资价格放开,农资产品价格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而且传统粮食种植方法决定了生产效率较低,这些无疑都决定了粮食生产的成本高,农民若能获利必须有较高的价格,但国外粮食生产效率高,国际粮价格影响到国内,粮食需求方可以从国际市场进口替代对国内粮食需求,所以粮食价格一直不高。今年以来,从国际情况看,主要的产粮国受旱情影响而减产,粮食库存为30年最低,粮食供给不足价格必然上涨,影响到国内粮价恢复性上涨。因为粮食生产周期性明显,供给短时间难以增加,所以粮食价格至少会在2-4个季度内居高不下。

从长期看,我国的粮食供应状况不容乐观。2006年我国粮食产量4.97亿吨,和每年消费需求大体持平。我国耕地资源不足,农村人口多,地区差异大,农户平均耕地仅7.3亩,相当于美国的1/400,日本的1/10。而随着人口增加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口粮、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都会

有所增加,所以以后粮食供给会处在紧平衡状态,食品类商品的价格难以回落。

2、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对相关产品价格的传导

食品类商品价格占CPI的权重最高,而食品类商品涨价又是由农副产品价格上涨所主导,那么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一方面直接拉动食品价格和CPI水平上升,另一方面将传导到与其相关的下游产品,促进下游消费品价格上涨,从而间接拉升CPI上涨。比如粮食涨价会提高酿酒业的原料成本,引发酒类产品价格上升;工业用粮的增加会推动替代燃料能源的价格上涨,进而促使生化、能源价格上涨。

3、劳动力成本上升是推动物价上涨的动因

社会经济发展后劳动成本上升存在必然,这是劳动力价值的体现。劳动力成本提高也是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所必须的,只有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才有消费的不断增长。从经济原理上看,劳动力价格提高一方面提高商品的成本,另一方面需求的增加会推动消费品价格上涨,二者共同作用形成通货膨胀的压力。从2003年出现农民荒以来,劳动力成本一直呈逐渐上升趋势。我国产业结构又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导致企业成本上升,企业多付人工成本必然会缩减企业利润,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会考虑转嫁成本,最可行的就是提高产品价格,企业生产商品价格上涨会直接或间接推动CPI上涨。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还处于前期阶段,所以在以后较长时间内劳动力成本增加仍是造成CPI上涨的动因。

根本原因:总需求拉动

1、实际总需求大于潜在产出

经济的增长总是处在波动中,1998年至2003年我国实际总需求小于潜在产出水平,表现在经济增速较缓通货紧缩。从2004年开始宏观经济又进入正产出缺口阶段,实际总需求大于潜在产出,那么就出现了总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压力。

根据国民经济核算恒等式G=C+I+G+NX,其中政府采购G比例较小可以忽略,那么影响总需求G的主要因素是消费C、投资I和贸易顺差NX。从三大需求近几年的走势看,总需求扩张比较明显。首先从消费角度看,由于收入逐渐增长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消费增长日趋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稳步上升,并一度出现逐月加快的趋势。今年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090亿元,同比增长16.1 %,而且从消费结构看,高档白酒、汽车、金银珠宝等奢侈品成为消费增长的主力军,表明我国消费已经进入了结构升级阶段。其次从投资角度看,我国城镇化进程方兴未艾;地方政府出于政绩考核的原因投资冲动不减,而且2007是换届年,以后各地固定资产投资还会有所增加;企业在利润较快增长的情况下会加快固定资产更新换代的步伐,而且在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社会资金充裕,各种在建项目能够顺利完成,尽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稳定态势,但仍然远高于2002年以前的水平。再从对外贸易的角度看,由于近几年国际经济好转,美欧等发达国家消费能力增强,加之世界经济产业结构转移等因素,我国外需增长加快,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今年的进出口总额稳居世界第三位,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份额增至7%以上。今年1-10月份累计贸易顺差2129.23亿美元,同比增长59.4%。通过分析经济增长的结构可知总的确在高速扩张。

2、货币供给扩张,通货膨胀前奏

我国已经形成超额货币供给格局。通货膨胀最终表现为一种货币现象,是经济体系中较多的货币追逐相对较少的实体商品。所以如果货币供给增速超过经济增长速度那么产生通胀成为必然。超额货币变化率=货币供给增长率-经济增长率-物价上涨率。从2007年9月数据来看,M1、M2的超额货币变化率分别为4.37 %和0.75 %,超额货币变化率为正表明货币供给扩张过快。

从数量角度看,货币供给增加很大程度是外汇占款造成的被动扩张。我国外汇储备连年递增,2001年1月之后1560亿美元,到2007年9月底已经达到1.43万亿美元。尤其是今年以来国际收支顺差增幅明显加大,一方面缘于产业转移背景下我国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另一方面是

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国际游的大量流入。现在的结售汇制度决定了基础货币投放必须随外汇储备同步增加,所以顺差是货币供给扩张的主要根源。

从结构角度看,自2006年11月以来,M1的增速一直超过M2增速。2007年1-10月M1同比增速为20.9%,而M2的同比增速为17.5%。其中居民户存款增长缓慢,非金融性公司存款增速加快,而且居民和企业更加倾向于活期存款,表明社会投资意愿加强。9 月末,金融机构居民户人民币存款余额17.2 万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比上年同期低9.2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7621 亿元,同比少增9710 亿元。其中,居民户活期存款同比少增405 亿元,定期存款同比少增9305亿元。企业存款余额15 万亿元,同比增长40%,比年初增加2.4 万亿元,同比多增1.2 万亿元。企业存款中,活期存款同比多增5098 亿元,定期存款同比多增7147亿元。由于我国银行业10年来连续出现存贷差加大现象,到2007年10月底金融机构存贷差高达11.82万亿元。银行改革后本身也是追求收益最大化的经济主体,存贷差加大使得银行有主动放贷的压力,2007年前9个月新增各项贷款总额同比增长27.9%,在结构上表现为定期存款减少,活期存款增加。另外,由于近年来股市等资本市场活跃,居民风险偏好增强,投资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储蓄资金转向投资非货币化资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活期定期存款格局的转变。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存款活期化的趋势表明价格上涨预期使得人们愿意持有更多的名义货币余额,资产价格上涨将引发资产价值重估,所以存款活期化现象也表明我国经济主体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近一步加强。

当前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

首先是它将使得中国已经不平等的收入分配结构更加不平等。人们都知道通货膨胀会降低消费者的实际生活水平。但是很多人并不十分清楚,通货膨胀对低收入民众的生活的冲击最大。土地、资本和其他财产所有者可以在轮番涨价的通货膨胀中通过提高土地和产品的价格来降低通货膨胀损失,甚至在通货膨胀中获得一些收益。由于低收入民众只有工资收入(或者养老金收入),而工资收入的增长不仅总是在落在通货膨胀之后,而且上涨的幅度永远也比不上物价上涨的幅

度。这就为什么普通劳动者总是在通货膨胀面前感到完全无能为力。这种情况在劳工权利缺乏的中国更加明显。

其次,通货膨胀给投资和消费带来的巨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将使得中国本来已经扭曲的经济结构更加扭曲。商品的价格应该是市场对生产者发出的信号,生产者根据这个信号来掌握市场对自己产品的需求,从而相应地提高或者减少生产规模,以保证各种社会经济资源能够得到更好地运用。但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非是由于市场的真正需求的上涨,而只是由于生产者的投机冲动或者消费者对价格进一步上涨的恐慌造成的。由于并不是每一个生产者都能掌握市场的全面信息,因此这种由不确定性带来的投机和恐慌很可能推动没有根据的进一步的投资冲动。如果中国政府不能有效迅速地制止这一轮通货膨胀,人们将在若干年后发现,中国长期累积的过度投资和生产能力过剩的现象将更加严重。中国调整宏观经济结构的努力将更加困难。

最后,通货膨胀将阻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降低中国的国际竞争能力。从生产者的角度看,在一个通货膨胀时期,最简单的牟取利润的办法就是涨价;而且是争取自己的产品以更快的速度涨价。虽然到头来轮番的价格上涨将冲销自己产品涨价所带来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收益,但是如果不涨价损失则将更高。这种俗话说的“浑水摸鱼”的价格战略是企业在通货膨胀中的唯一理性选择。既然直接涨价能够迅速地带来更多的收益,那么谁都不会花气力去从事新产品的研发、新技术的应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中国经济已经是一种外延型的经济,技术的含量并不高,在国际上完全靠价格低廉来赚取微薄的利润。通货膨胀不仅将使得中国经济长期无法摆脱在国际分工中的这种低端地位,甚至有可能使得中国在与其他劳动密集型经济在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的竞争中败北。

当前通胀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1、对商业银行业的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存贷差连续加大,主观存在增加信贷投放的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通货膨胀产生,但对通胀的预期和资产价格推高的财富效应影响,银行存款活期化趋势增强,这使得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短期化,加剧了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的错配问题,加大了银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

2、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市场出现通胀,流动资金充裕,本应有助于债券市场交投活跃。但CPI 走高意味着宏观调控的加强,这对债券市场不利,如果调控预期影响投资者信心,债券市场走软,债券收益率会不断

创新高。市场紧缩预期的进一步增强和资金面可能继续趋紧等都将使得债券市场压力持续存在,因此债券收益率都将在高位继续运行,债券市场短期内难以走出持续的低迷行情。那么对于债券机构投资者面临流动性不足的风险,短期内不得不缩短久期。

3、对外汇市场的影响。

按照经济学原理,通货膨胀表明本币购买力下降,汇率应该贬值;通货膨胀必然引起利率变动,这是各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常理,我国在本轮通胀出现后连续加利息,利率提高的效果是吸引外资流如,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与提高利率同时存在,那么对汇率的影响须看二者的合力。从实际情况看,2007年以来CPI呈逐月攀高的趋势,而人民币对欧元贬值7.1 %,对美元升值5.2 %。这表明用传统理论解释本轮通胀对汇市的影响是不成立的;汇市的波动是由预期影响供求决定,市场对欧元汇率和美汇率的预期主要受到长期以来形成国际关系影响,从而使得本来应该明显的通货膨胀的正常作用被对冲掉而不明显了。

4、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通货膨胀最终是货币现象,是由货币供给量超过经济正常增长的需要量所导致。而决定股票股价的因素无非有三点:首先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其次是市场资金量是否充沛,再有就是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货币供给增加,流动性充足,本身就是推动股价上涨的因素;企业融资成本低,盈利状况改善也会体现在股票价格上体现出来;基本面和资金环境增强投资者信心,股市呈现繁荣局面,而过多的货币投放表现在物价上就是通胀,可见在通胀初期货币供给增加了对股票的需求,股价上涨,对股市利好。从2006年以来的实际情况验证了这种逻辑关系存在,而且股市的反应超前于通胀的增长。

但经典经济学理论证明物价有粘性,通胀有惯性。物价一旦出现上涨趋势就会不断加强,在预期的作用下不断强化。通货膨胀的加剧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在价格不断上涨的运

动序列中,投资品价格起领先作用,一般要早一到两个季度,生产领域投资品价格上涨将影响企业利润,导致上市公司帐面盈余减少;消费品涨价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福利,激化社会各阶层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调控当局必然采取措施抑制通胀,根本方法是紧缩银根,提高资金使用价格,减少货币需求,而调控的结果是资金供给减少,利率升高再度增加企业经营成本,缩小盈利空间,这均会通过预期反应到股价上,股价会先于经济运行状况下跌,股市走软,2007年第4季度的股市行情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这种逻辑。

应对当前通货膨胀的对策

1.控制货币供应量

由于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因此,治理通货膨胀一个最基本的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稳定币值以稳定物价。而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必须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投放,保持适度的信贷规模,由中央银行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有效地调控货币信用总量,将货币供应量控制在与客观需求量相适应的水平上。

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治理通货膨胀仅仅控制货币供应量是不够的,还必须根据各次通货膨胀深层原因对症下药。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关键。各国对于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大力压缩财政支出,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收支平衡,不搞赤字财政。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采取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总量的措施。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两条很重要的途径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过快增长,以此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两个方面同时人手:一方面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增加总供给。二者不

可偏废。若一味控制总需求而不着力于增加总供给,将影响经济增长,只能在低水平上实现均衡,最终可能因为加大了治理通货膨胀代价而前功尽弃。因此,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一般来说,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人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4.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主要是采取工资物价管理政策,以阻止工会和垄断企业这两大团体互相抬价所引起的工资、物价轮番上涨的趋势。其目的在于力图控制通货膨胀而又不致引起失业增加。收入政策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因为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其中特别是工资的提高,因而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为此,必须采取抑制性的收入政策,其形式有如下几种: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以限制工资-物价的上升。强制性措施。以纳税为基础的收入政策。

5.对外经济政策

一般来说,我国的国内的通货膨胀与其国际收支状况具有相互推拉的作用。在各国都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我国必须采取适当的对外经济政策,以减轻国际收支失衡对国内物价的不利影响,井阻止国外通货膨胀的输入。这方面的措施主要有:(1)实行浮动汇率。由于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货币对外汇汇率的升降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2)与各国在贸易和金融领域采取协调措施,如与各国加强协作,共同采取控制各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改善国际金融制度以及其它反通货膨胀的措施,以制止世界性通货膨胀的蔓延,等等。

6.加大宏观经济调节力度

为了继续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有关部门必须密切关注、善于发现并及时研究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运用政策引导和经济手段适时适度加以调节。要严格控制新涨项目出台,加大价格检查力度。此外,还要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特别是针对一些行业过快增长可能造成的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通货膨胀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通货膨胀 上世纪中国国民党统治时期,推行滥发纸币政策,引起货币贬值、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国民经济彻底崩溃,制造了被西方经济教科书称为“野马奔腾式的通货膨胀”。 国民政府建立之后,实行“国民党是枪杆子的财政”。蒋介石为了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不断增加军费开支,财政赤字更如天文数字增长。为了弥补巨额的财政赤字,除加重对人民的剥削搜刮之外,印刷钞票成为国民党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唯一办法。 通货膨胀的演变。抗战8年,国民政府共发行纸币100.3190万亿元,造成了通货的恶性膨胀。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时,币值已贬到不及它本身纸价及印刷费的价值,于是当局发行新的通货金圆券来取代法币,以1∶300万的比例收兑无限膨胀了的法币。1948年8月19日付诸实施,发行总限额为20亿元。但到1949年5月,猛增至67.9458万亿元,相当于1937年6月的144565531900倍。 从1940年起,国民政府财政开始了恶性通货膨胀,物价上升指数超过通货增发指数。自1937年6月到1949年5月,货币发行指数达1400多亿倍,同期上海物价指数高达36万多亿倍。 通货膨胀的严重危害。延续十多年的通货膨胀,使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恶化,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工薪阶层深受其害,虽然按货币计算的名义工资有所增加,但实际工资大幅度下降。1946年下半年,仅北平、上海、南京三地失业和无业人数就达260万。农民的苦难也十分深重,虽然粮食也在涨价,但由于从国外进口了大量的粮食,促使粮食价格的上升在商品价格指数方面要比其他大多数商品慢得多。通货膨胀促使农用工具、种子、肥料以及其他农民必需品的价格猛烈上涨,导致粮食生产成本加大,农民难以有好的收入。仅在1946年,饿死人数就达到了1000万人! 通货膨胀的现实警示意义:第一,必须控制好财政赤字。理论上说,财政收支相抵或略有节余,是财政的最佳情况。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否则赤字累积过高,势必造成货币下跌。此外,弥补财政赤字或用往年财政结余弥补,或向银行透支,或借债弥补。但绝不能像当时国民政府那样,弥补财政赤字完全建立在发行纸币的基础上,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第二,一定要控制好纸币发行量。纸币是按照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或以黄金储备量为依据。现在世界各国的纸币发行都不再同黄金直接挂钩,而受商品可供量与纸币流通速度的制约。国民党统治时期通货膨胀的教训之一:不看商品总数,盲目大量发行纸币,当纸币贬值时,必然引起价格上涨,即形成通货

经济周期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经济周期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运动规律中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的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现象。 二.经济周期的各阶段通货膨胀的大小以及表现 三.一国经济周期的影响因素:(以美国为例) 1.汇率走向:随着9.11事件的发生,美国世界经济、政治霸主的地位开始受到挑战。中国、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崛起,他们要求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这从侧面反映了美国经济进入了衰退期。人民币升值趋势愈演愈烈,人民币升值,意味着美元的贬值。美元的贬值,物价的提高,通货膨胀的压力无形加剧。 2.油价走势:作为世界上的能耗大国,美国的能源市场是各方博弈的焦点,上世纪70年代欧佩克提高油价,狙击美国的场景仍然让老一辈美国人谈虎色变。截至2010年十一月底,原油价格在85美元上下浮动。高额的油价,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提高,一方面能促进技术进步,另一方面会导致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成本方面的提高势必推动新一轮的物价上涨。 3.房地产市场:次贷危机虽然已经过去两年多,但许多美国人仍然心有余悸。次贷危机前,政府缺少对贷款的严格审查,导致美国的房贷空前空前繁盛。孰不知当时的美国经济处于上升期,2007年底,2008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直接将美国送入经济的萧条期。可以说美国的房产业已经和美国经济发展捆绑在一起。 四、案例分析: 不同时期美国经济水平与通货膨胀的大小关系(1993—2008) 阶段一:1993——2000年:经济处于繁荣期,低通胀率。 1993年克林顿就职前,美国联邦政府负债2900亿美元,2000年克氏挂冠而去,联邦政府已经成功盈利了两年。高就业率,物价稳定,国际汇率稳

通货膨胀理论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观看课程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关于通货膨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通货膨胀指物价水平整体上升 B通货膨胀通常通过PPI表示 C总体物价持续长期上升才是通货膨胀 D在国外,物价总水平持续上升三个月以上,才称做通货膨胀 正确答案: B 2. 通货膨胀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其中不包括:√ A温和型 B加速型 C爆发型 D超速型 正确答案: C 3. 关于温和型通货膨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通货膨胀率较低 B对经济发展没有危害 C阻碍经济平稳运行 D通货膨胀表现平稳 正确答案: C 4. 在日本和欧洲,温和型通货膨胀的标准是:√ A4% B3% C2%

D1% 正确答案: D 5. 关于加速型通货膨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标准高于温和型通货膨胀 B对人民生活基本无害 C通货膨胀速度不断加快 D政府需对其加以限制 正确答案: B 6. 关于超速型通货膨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每月通货膨胀率在50%以上 B每年通货膨胀率在50%以上 C严重损害经济 D可导致政权更迭 正确答案: B 7. 在中国,温和型通货膨胀的标准是:√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 C 判断题 8. 物价稳定即通货膨胀率为零。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9. 需求推动、供给推动和货币量发行过多共同作用才会导致通货膨胀。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10. 需求推动产生的通货膨胀,就是生产成本增加导致的通货膨胀。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明确通货膨胀的概念; ●了解通货膨胀的三种类型; ●掌握通货膨胀产生的三种原因。 通货膨胀理论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简单来说就是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通常用CPI消费物价指数来表示。 首先,通货膨胀并非指单一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而是物价水平整体上升。 其次,价格上升指的不是短期上升,而是持续上升。在国外,一般物价总水平持续上升三个月以上,才称做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1.温和型 温和型通货膨胀就是通货膨胀率比较低,比较稳定。 各国根据自身情况不同,对温和型通货膨胀的标准也不相同。比如,日本和欧洲的标准是1%,美国的标准是2%,而中国的标准是3%。 各国普遍认为,温和型通货膨胀对于经济发展没有危害,反而可以使经济运行更完美。因此各国都将温和型通货膨胀称做物价稳定。由此可见,物价稳定并不代表通货膨胀率为零。

通货膨胀及指标

通货膨胀,一般定义为: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在中国物价的普遍上涨即是一种通货膨胀。而究其根本原因,则是国家中央银行的纸币发行量过于高。因此,应该对物价上涨负责的部门不是发改委,而是中央银行;有效控制物价上涨的手段不是限价,而是把纸币发行量调控到合适的范围。 与货币贬值不同,整体通货膨胀为特定经济体内之货币价值的下降,而货币贬值为货币在经济体间之相对价值的降低。前者影响此货币在使用国内的价值,而后者影响此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值。两者之相关性为经济学上的争议之一。 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一般有三种:消费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折算指数。简单说,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对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的影响: (1)实际收入水平下降 (2)价格上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导致福利减少 (3)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具体表现为:低收入者(拥有较少禀赋者)福利受损,高收入者(拥有较多禀赋者)却可以获益;以工资和租金、利息为收入者,在通货膨胀中会遭受损害;而以利润为主要收入者,却可能获利。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

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种货币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从短期来看,一国(或地区)的汇率由对该国(或地区)货币兑换外币的需求和供给所决定。外国人购买本国商品、在本国投资以及利用本国货币进行投机会影响本国货币的需求。本国居民想购买外国产品、向外国投资以及外汇投机影响本国货币供给。在长期中,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相对价格水平、关税和限额、对本国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的偏好以及生产率。 各国货币之所以可以进行对比,能够形成相互之间的比价关系,原因在于它们都代表着一定的价值量,这是汇率的决定基础。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为本位货币。两个实行金本位制度的国家的货币单位可以根据它们各自的含金量多少来确定他们之间的比价,即汇率。如在实行金币本位制度时,英国规定1英镑的重量为123.27447格令,成色为22开金,即含金量113.0016格令纯金;美国规定1美元的重量为25.8格令,成色为千分之九百,即含金量23.22格令纯金。根据两种货币的含金量对比,1英镑=4.8665美元,汇率就以此为基础上下波动。 基尼系数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

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解读

浅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

浅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 内容摘要: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并不是单一的一般类型,而是具有中国式的特点。我们主要从投资、出口和消费三大方面来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投资方面: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银行贷款过多,出现大量流动性过剩;出口方面:出口过多,外汇储备增加,央行被动购入大量外汇,导致货币投放量过多;消费方面:居民遵从谨慎性消费观念,整体收入偏低,国内消费需求不足,且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居民预防性储蓄较高,造成流动性过剩。鉴于学者对通货膨胀特殊成因的相关分析和应对通货膨胀的综合性措施的建议,以及政府已经采取的一些相应的货币政策。我们对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做了一些简单的预测。 关键词:通货膨胀出口投资消费货币政策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原因 近年来,人们发现蔬菜贵了,肉价涨了,食堂的米饭少了、馒头小了、面条细了,我们的生活费很快就用光了······人们开始议论,通货膨胀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中国的通货膨胀现象十分严重,通货膨胀已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不仅向来被经济学家所关注,也备受广大居民的关注。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在通货膨胀时期, 单位货币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呈持续下降局面。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教授认为通货膨胀无论在何时何地发生, 都是一种货币现象。通货膨胀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需求拉动通胀——通货膨胀发生于因GDP所产生的高需求与低失业,又称菲利普斯曲线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胀——今称“供给震荡型通货膨胀”,发生于油价突然提高时。固有型通货膨胀——因合理预期所引起,通常与物价/薪资螺旋有关。工人希望持续提高薪资,其费用传递至产品成本与价格,形成恶性循环。固有型通货膨胀反应已发生的事件,被视为残留型通货膨胀,又称“惯性通货膨胀”,甚至是“结构性通货膨胀”。 而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同样是一种货币现象,但它套不上哪一种通货膨胀的类型,其本质是由货币过多引起的。当过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商品时,必定会导致物价的上涨。中国的通货膨胀先由两大资产价格上涨(楼市与股市),然后传导到食品价格上涨并引致全面通货膨胀。但并非过多的货币会平均式地同时流向各个行业导致各种商品的物价同

通货膨胀时期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xxxxxxxxxxx毕业论文 通货膨胀时期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作者 系别经济系 专业金融 年级一班 学号 指导教师 答辩日期 成绩

内容摘要 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的永恒主题之一。通货膨胀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快速增长,还关系到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及社会的稳定,因此研究起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手段是使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进行调节。 本文分为六大部分对通货膨胀时期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进行阐述:第一部分,通货膨胀概述;第二部分,中国通货膨胀的历史与现实;第三部分,通货膨胀的成因;第四部分,研究通货膨胀时期财政政策的作用及治理方法和注意的问题;第五部分,通货膨胀时期货币政策的作用及治理方法;第六部分,结合前几部分分析两种政策的弊端以及搭配使用的方法。 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Abstract Inflation is one of the eternal themes of macroeconomics. As a monetary policy of our government,Inflation is not only related to China's economic growth sustainable stability,but also relates to the household living standard and social stability,so the rise has th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main measure of dealing the inflation is to regulate the monetary policy and financial policy.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of the elaborate the monetary policy and financial policy during the inflation It is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the inflation in the first part. The second part is the history and reality of China’s inflation .Analyze the contributing factor roughly in the third part. Study the function and method of financial policy besides which has some points for attention in the fourth part. In the fifth part study the function and methods of momentary policy and the time lag of momentary policy. At the last part, we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previous two policies and collection method. Key words:Deflation,Monetary Policy,Fiscal policy

通货膨胀与房价的关系

通货膨胀与房价的关系 通货膨胀,一个在2008年被人们越来越多提起的词。我们先来了解下通货膨胀,它是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运行所需的货币数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率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那么与住房价格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自1999年以来,中国房地产业得到持续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但房价持续地上涨,增幅远远高于一般商品价格,引发了民众对泡沫经济的种种猜想。尤其在目前通涨压力加大的形势下,房价上涨也变得越发敏感。很多人认为,房价的飙升对经济的通货膨胀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为什么人们会有这种感觉呢,这是因为在2004年至2006年,内地各大城市住房价格猛涨的时候,通货膨胀并没有很明显地表现出来。而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目前我国衡量通货膨胀的统计指标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居住类消费的计算权重较低,大概在13%左右,并且没有计入商品房销售价格,只是计入房租价格。二是CPI对食品类消费的权重较高,大约在33%左右,而房价对食品类商品价格的影响有着滞后效应。 住房价格的飙升到底对我国的通货膨胀有什么影响,可以说,住房价格是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主要诱因之一。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是由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引起的,食品类商品的价格为什么在2007年大面积的上涨呢,主要原因两个,一是受国际市场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属于输入型通货膨胀;二是受到房价飙升的影响,受到商品比价复归特性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为什么房价的飙升带来了中国通货膨胀的形成。 了解一下什么是比价复归。所谓比价复归就是具有比价关系的不同商品的价格先后发生同方向、同幅度的变化,使比价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复原。各种商品之间的价值比例是商品比价关系的基础,但由于商品价格偏离价值的程度不同,比价复归所引发的结果也不相同。比价复归大致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行政力量主导下的比价复归,比如,由国家定价的商品,政府一般要根据商品的价值和商品的供求关系来确定比价。一种是市场力量主导的比价复归,这是一种隐性的但非常强大的力量。各种商品的价值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商品比价关系的基础,因为商品的价格背离其价值的幅度是有一定客观限度的。 因为通货膨胀与房地产价格之间关系较复杂,难以直接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正如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一个货币问题,房地产价格波动可以说也是一种货币现象。根据房地产价格与货币供应量及通货膨胀等经济数据,运用经济计量方法找出房地产价格的货币影响因素(货币供应量),通过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量探讨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二者之间关系,从而进行一些判断并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理论基础。 一、货币供应量的概念、指标及影响货币供应量(也称货币存量),是指全社会的货币存量,是全社会在某一时点承担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总现阶段我国的货币供应框架体系中,货币供应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指标: M0 = 流通中现金M1(狭义货币)= M0 + 非金融性 公司的活期存款M2(广义货币)= M1 + 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是指M2。 通常来讲,衡量货币供应是否均衡的主要标志是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物价总指数变动较大,则说明货币供求不均衡,反之则说明供求正常。 二、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 从货币分析法的一个公式:Md= P L ( R ,Y )我们可以得出,货币总需求 (M)与价格(P)、利率(R)和产出水平(国民收入-Y)有关。在利率 (R)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要保持物价的稳定就要保证货币的供给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

13《通货膨胀》题库

第13章通货膨胀 一、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2.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又称为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的、显著的上涨。 3.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4.失业——是指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工人人数。 5.充分就业——是指周期性失业人数为零的就业状态。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6.自然失业率——是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 7.摩擦性失业——是劳动者正常流动或生产中不可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8.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9.奥肯定律——是反映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反方向变化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 1.失业率是指(D) (A)失业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B)失业人口与全部就业人口之比(C)失业人口与全部劳动人口之比 (D)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 2.自然失业率是指(D) (A)周期性失业率(B)摩擦性失业率 (C)结构性失业率 (D)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造成的失业率 3、某人正在等待着某项工作,这种情况可归类于(B) (A)就业(B)失业 (C)非劳动力(D)就业不足 4.周期性失业是指(B) (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B)由于劳动力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失业 5.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C)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D)自然失业 6.下列人员哪类不属于失业人员(B) (A)调动工作的间歇在家修养者(B)半日工 (C)季节工 (D)对薪水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 7.奥肯定理说明了(A) (A)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B)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C)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D)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8.通货膨胀是(A) (A)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B)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C)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 (D)以上都不是 9.在以下四种情况下,可称为通货膨胀的是(B) (A)物价总水平的上升持续了一个星期之后又下降了 (B)价格总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 (C)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的价格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 (D)物价总水平下降而且持续一定时期 10.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C) (A)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并且有加剧的趋势 (B)通货膨胀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C)在数年之内,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水平 (D)通货膨胀率每月都在50%以上 11.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而使物价并没有上升,此时(D) (A)不存在通货膨胀(B)存在着温和的通货膨胀 (C)存在着恶性通货膨胀(D)存在着隐蔽的通货膨胀 12.下面表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C) (A)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小 (B)在通货膨胀可以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也很大 (C)在通货膨胀不能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D)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大 13、需求拉动通货膨胀(B)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及解决方法

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及解决方法 一、通货膨胀的一般定义、特点及类型。 (一)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 (二)特点: 1.纸币因发行过多而急剧贬值。 2.物价因纸币贬值而全面上涨。 (三)类型: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现有价格水平下的商品总供给,引起了物价普遍上涨。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由于成本上升所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 3.结构性通货膨胀。由于社会经济部门结构失衡而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 [1]。 二、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成因分析: 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有三个原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2]。 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我国当前需求矛盾引起的价格上涨受国际和国内两个因素的影响。从国际市场来看,全球粮食减产,粮食库存下降,再加上大量粮食用于燃料乙醇生产,造成国际市场粮食供需关系总体趋紧,价格不断上涨。这些因素向国内市场传导,助长了国内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从国内市场来看,粮食涨价除了受国际市场、气候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以外,还和我国国内耕地面积减少,务农劳动力减少和工业用粮快速增长密切相关。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从成本推动的因素来看,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带动消费价格上涨。首先,近年来,国际能源价格猛增导致生产

成本增高。从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看,国际石油价格等其他能源价格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通过进出口贸易传导到国内市场,引起国内产品成本增加。其次,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导致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家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福利水平和工资收入,使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已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超过同期GDP增长率,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必然推高物价的总水平。 3、结构性通货膨胀。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价格的结构性上涨,猪肉和粮食等价格的上涨带动其他食品价格上涨。从市场实际情况看,总体上粮食、生猪、玉米等产品的总供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品种结构和区域结构矛盾突出,引发了价格的上涨。 三、通货膨胀的抑制措施 1、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最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它也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以压抑总需求;二是提高利率,以抑制投资需求,并刺激储蓄增加,从而保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我国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减轻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通过提高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减少流通货币,缩小信贷规模,从而减少投资规模,达到平衡储蓄和投资,从而增加商品和服务,消除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进而达到了防止通货膨胀的目的。 2、收入政策。收入政策主要是采取工资物价管理政策,以阻止工会和垄断企业这两大团体互相抬价所引起的工资、物价轮番上涨的趋势。其目的在于力图控制通货膨胀而又不致引起失业增加。收入政策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因为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其中特别是工资的提高,因而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为此,必须采取抑制性的收入政策,其形式有如下几种:确定工资-物

通货膨胀时期的资产表现

通货膨胀时期的资产表现 来源: murmur.on.hudson于2011-03-07 09:41:11 先就通货膨胀说几句,尽管伯南克坚称现在美国的物价指数很低、没有通胀的迹象,但正如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所说:“通货膨胀是一定会到处发生的货币现象”(Inflation is always and everywhere a monetary phenomenon. —Milton Friedman)。 弗里德曼把通货膨胀的责任完全归到了政府的身上:“没有一个政府肯于承担通货膨胀的责任,即使不是很严重的通货膨胀也是如此。政府官员往往寻找各种借口,把责任推诿给贪婪的企业家、刚性的工会、挥霍无度的消费者、阿拉伯的酋长、恶劣的气候以及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理由。无疑,企业家是贪婪的,工会也有刚性,消费者并不节约,阿拉伯酋长提高了石油价格,天气往往不正常,然而所有这些只能提高个别商品的价格,并不能使一般物价普遍提高。” 且不说消费物价指数(CPI)是被美国国家统计局通过修改其组成成分和计算方法、以及修饰数据等手段着重歪曲的指标之一(看美国国家统计局如何编造数据),根据忠实原始数据的https://www.doczj.com/doc/cc14272859.html, 的研究报告,美国目前的消费物价指数(CPI)是在8-9%之间(Alternate Inflation Charts)。 自从2008年以来,美国联储局增发的大部分巨额货币供应目前正以联邦债券和银行存款的形式被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囤积起来、没有进入到消费和实业投资的渠道中去(少量货币供应流入到股市和商品期货等市场造成了金融资产价格的上涨)。一旦情况改变、大量的货币流到实体经济中去引发普遍的通货膨胀,伯南克想要依靠收缩货币供应去堵住决堤的洪水恐怕也来不及了。 货币流通速度(Velocity of money) 那么在恶性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股票和其它金融资产的表现如何呢?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应对方法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应对方法 一、建国初期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这次通货膨胀基本原因是旧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政府滥发金元券,采取了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用发行贷币的办法搜刮民财打内战,维持其腐败统治。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物价仍然上涨的基本原因。另一方面,在1948 年12 月1 日开始发行人民币的最初一年里,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人民政府的财政支出、军费支出大增; 而且生产又因为战争遭到破坏,少数不法分子囤积居奇,哄抬物价,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在新中国人民政府正确的领导下,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经济措施,统一财经工作,整顿经济秩序,打击不法商贩,尽快组织恢复生产,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制止了持续了长达十二年之久的通货膨胀。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通货膨胀 1、50 年代和60年代初的通货膨胀:50年代,由于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左的错误,1958 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刮共产风和浮夸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瞎指挥,追求不可能实现的高指标,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生产连续下降,财政出现虚收实支。1958 年到1960 年,财政累计赤字高达169、4 亿元。银行系统采取全额信贷,需要多少,贷多少,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贷,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都可以贷。出现指山买柴,指水买鱼,划地为矿的怪现象。基建规模过大,财政连年赤字,导致银行信用大膨胀。政府采取纠正左的错误思想的政策,并实施调整经济比例,压缩基建战线,控制贷币投放的经济方针,通货膨胀很快得到治理。具体采取的措施是:⑴大力压缩预算内、预算外基本建设投资规模;⑵对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等措施;⑶大量精简职工和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周期的简要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周期的简要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经济增长周期与通货膨胀周期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内在联系。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基本情况 众所周知,反映经济增长情况的基本指标是经济增长率,反映通货膨胀情况的基本指标是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就是不变价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则可以用两个指标来表示,一个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CPI,另一个是GDP缩减指数。前一个指标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用于居民消费的货物和服务的价格变动,后一个指标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全部最终产品的价格变动。这里的最终产品包括用于居民消费的货物和服务,用于政府消费的货物和服务,用于投资的货物和服务,以及用于出口和进口的货物和服务。显然,前一个指标所涉及的货物和服务的范围窄,后一个指标所涉及的货物和服务的范围宽。这两个指标侧重点不同,但都被认为是反映通货膨胀情况最重要的指标。

(一)年均和累积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 表1给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年均和累 计经济增长率以及分别用CPI和GDP缩减指数表示的年均和累计通货膨胀率数据。 本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的GDP 和CPI历史数据,以及国家统计局2009年1月22日发布的2008年GDP和CPI数据计算。 从表中可以看出,1979-2008年,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9.8%,年均CPI上涨率和年均GDP缩减指数上涨率分别为5.7%和5.5%,前者比后者分别高4.1和4.3个百分点;经济累积增长15.5倍,CPI和GDP缩减指数累计分别上涨4.2和4.0倍。可见,改革开放以来,用CPI和用GDP缩减指数衡量的年均和累计通

我国近几年持续通货膨胀原因

我国近几年持续通货膨胀原因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大概经历了三个较为明显的通胀时期,由下图可以看出,这三个时期分别为2003-2005年,2006-2008年以及2010-2012年,虽然期间有略微的间歇期,但是可以看出我国自2003年以来就一直处于通货膨胀的压力下。 总体而言,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可分为以下三种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结构性,这三方面在我国这通货膨胀的成因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结合具体情况,导致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国内食品价格结构性上涨,其中粮食和肉禽类食品价格上涨最为明显。 我国的粮食价格在2003-2004年度经历了一个快速上涨的时期,而后又在2004年末-2005年快速跌落。经历了此次下降之后,粮食价格开始了一段平稳上涨的时期,但是上涨幅度都比较慢,直到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打击,微幅下降,在随后又继续上涨,直到2011-2012年度,受全国主要粮食产区丰收以及走私稻米的影响,粮食价格出现急剧下降,但是这种导致粮价下降的因素是短期的,从整体趋势来看,粮食价格依然平稳走高。 肉禽及其制品类价格的上涨也始于2003-2004年度,其价格指数走势与粮食价格指数类似,在这个上涨趋势之后,很快经历了一次下跌,但是,2007-2008年度,肉禽类食品价格大涨,涨幅达到了20%-30%之多,肉禽类食品的第三次上涨高峰出现在2011-2012年度,涨幅也超过了20%。 可以看出,粮食和肉禽类食品价格的上涨趋势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涨跌在时间上十分吻合。食品价格的上涨带动了其下游产业如食品加工、餐饮业的成本上涨,引发了更加广泛的商品价格的上涨;另外,食品作为居民生活必需品,其价格的长期上涨必然引起平均工资水平的提高,这也会提高各个行业的生产成本。 二、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加剧输入型通胀压力 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进口原油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作为一个约40%国际石油依存度的国家,国际原

浅析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现状

浅谈通货膨胀及其在我国的历史和现状 ——金融11级2班郭天资 摘要:通货膨胀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经济现象,而新中国从成立以来一直在间断地受到其影响。在我国的不同时期所发生的数次规模较大的通货膨胀都分别与其历史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前金融危机余波未平,我国再次遭遇到通胀压力,我们应从其本质入手分析,并针对本次通胀的特点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 关键字:通货膨胀危害成因综合背景应对措施 (一)通胀现象的表现、危害及其成因 事实上,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西方经济学家长期以来也一直在争论不休。其中大致可以分为“货币派”和“物价派”两个派别。其中“货币派”认为通胀即为物价的普通上升,而且这种上升正是由于货币过度供应引起的。而“物价派”则主张以一般或总物价水平的上升来定义通胀。凯恩斯著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便曾指出当达到充分就业后,货币供给的增加而引起的有效需求的增加已没有增加产量和就业的作用,物价便随货币供给的增加作同比例的上涨。但无论如何,通货膨胀的具体表现一般即为货币过多,供应量超过了经济运行客观的需要,致使货币贬值,从而引发物价飞涨。 通货膨胀百害而无一利,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对于人民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通胀会引起货币实际购买力降低,即由于工资上

涨幅度低于物价上涨幅度因此消费降低,导致人们生活水平下降。此外通胀还会引起工资上涨,这便使得人们被动进入了更高的纳税档次,而实际收入反而降低。在宏观经济方面,一来会使得国家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下降,使出口受阻;而来也会使得居民消费投资下降,从而国民收入下降。 此外,抛开通胀在经济上的影响不谈,这一现象同时也有着很大的道德危害。在通货膨胀期间,由于人们在经济上收到负面影响,生活水平普遍降低,人们便会自然而然地更多地关注自己在经济方面的获得。为了达到原有的生活水平,人们便会更多地倾向于一些投机性的投资及借贷,而这样的行为很可能会导致进一步的经济危机。近年来影响世界的美国次贷危机也受到了这类因素的一定影响。严重的通货膨胀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更有可能会从道德上腐蚀人们的心灵。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的最直接原因即为货币供应过多。而在更根本的层面,又具体分为不同情况。譬如需求拉上、成本推动、结构失调、供给不足、预期不当或本身体制因素等。需要注意到对于某一次具体的通货膨胀其成因未必是单一的,更多时候通胀是由多种原因综合在一起所导致的,需要综合各个方面,做出更加全面的分析。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通胀现象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致上共经历过五次较大规模的通货膨胀。第一次大规模通货膨胀发生在建国初期(约1949——1953年),当时

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姓名:闫彬 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 学号:20094063121

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中国经济紧跟时代的浪潮,经济飞速发展,现已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我国经济GDP不断增长的背后,物价飞升上扬,中国的通货膨胀现象已经出现,并且随着各种因素的影响,它的恶化态势逐渐在中国开始蔓延,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也开始逐渐的关注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开始在图书馆翻阅一些经济学的书籍。了解了不少经济学的理论和现象,比如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经济周增长理论与经济周期理论等经济学的普遍理论,我个人结合选课和查阅资料,现写一篇关于自己对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的文章,论述如下: 首先,通货膨胀概念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众所周知,货币是实物交换过程中的媒介,货币也就代表着所能交换到的实物的价值。在理想的情况下货币数量的增长,应当与实物市场实物数量的增长相一致,这样物价就能稳定,就不会出现通货膨胀。一旦货币的供给发生变化,流通的货币量增多,便会产生所谓的通货膨胀。 对于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的,不同的经济学专家、学者持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对于通货膨胀一种观点是“无害论”。它来自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有关通货膨胀的理论,这种观点认为通货膨胀有利于提高市场需求,促进经济的发展,我个人这种观点也仅适用于温和的通货膨胀,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条件下仅靠市场来调节是解决不了现实问题的;另一种观点认为,通货膨胀纯害无利,这种观点认为通货膨胀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致使经济发展出现紊乱,市场价值体系遭残害。我个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发展总是伴随着通货膨胀的发生,两者是一种共生的关系或相互依存的关系. 商品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如果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那么,通缩随即就会发生;反之,通货膨胀也就随即发生了。历史的经验就是这么告诉人们的。有人可能会天真地认为,经济的发展可以不伴随通货膨胀的发生,是的,种现象只有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才有可能出现。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很难发生的,除非运用强有力的行政干预,像凯恩斯主义提倡的政府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政策。事实上我国政府也在并且一直努力推行有效的宏观调控,从最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上我们作为国民看的很清楚,政府非常注重民生,免除农业税,工业反哺农业,扩大社会生活保障范围,增加最低工资标准等措施,使社会居民手中的钱越来越多了,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通货膨胀或商品价格上涨说明了社会消费需求旺盛,而社会消费需求旺盛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就现在中国经济的发展的现况,我们的经济已经进入了比较恶化的通货膨胀发展阶段,我们应该客观的去看待经济发展数字背后隐藏的玄机与危机了。因此我个人觉得:我们应该采取有力的手段来遏制通货膨胀。遏制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的重要目标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目标。单单控制通货膨胀并不过分困难,困难的是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又不遏制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等其他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在理性上,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和币值的稳定,扩大就业,应当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增长的。一般而言,失业率、通货膨胀率作为对经济增长的扰动因素,与经济增长相伴而生。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相统一可以避免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或过慢增长给社会再生产带来的种种严重弊端,全面持续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但是经济快速增长和物价稳定是有一定的矛盾的。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为:失业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即经济增长率上升,失业率下降;反之,经济增长率下降,则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即高经济增长率一般伴有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一方面经济

论中国当前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

论中国当前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 核心提示: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社会各方面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社会也不断暴露出各种体制以及经济结构问题:现阶段的投资需求不断的扩张进而推动固定资产投资也别是房地产投资的过度扩展;进出贸易顺差持续增长以及合格境外投资者的推出而带来了我国外汇储备量的加速...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社会各方面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社会也不断暴露出各种体制以及经济结构问题:现阶段的投资需求不断的扩张进而推动固定资产投资也别是房地产投资的过度扩展;进出贸易顺差持续增长以及合格境外投资者的推出而带来了我国外汇储备量的加速增长;货币流动性过剩导致信贷扩展并且即使使用存款准备金率也难以达到收缩这些流动性的目的。而根据一般的经济学原理,这些问题的出现无疑会推动我国的物价上涨,因此,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通货膨胀问题成为一大焦点。关键词: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对策一、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表现对于通货膨胀程度的度量, 主要有gdp平减指数(又称缩减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简称cpi) 、工业品出厂价格(ppi)等指标。我国较多地采用cpi来衡量通胀水平。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二、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出现的原因关于通货膨胀的成因,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主要有四种类型: 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混合推动型和结构性通货膨胀。另外, 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 通货膨胀的国际间传递也是一国(地区) 出现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一) 粮食、猪肉、能源等商品价格上涨过快,产生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本轮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粮食、猪肉、能源等商品价格大幅上涨。这些商品既与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 又是工业生产的上游产品, 当其价格上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必然会传导到下游产品。由于这些产品的产业关联度强, 其价格上涨会导致诸多产品价格(包括工资) 的上涨。 (二) 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由于去年美国次贷风暴爆发,造成全球流动性紧缩,美国为了挽救其金融机构及经济增长,向市场大量注资,同时连续多次减息,造成美元贬值,全球流动性泛滥,食品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不但创历史新高,直接导致了全球性的通货膨胀。 (三) 经济快速增长, 固定投资过热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4%(3月份增长17.8%),比上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分企业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2.9%;集体企业增长11.6%;股份制企业增长18.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4.3%。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7.3%,轻工业增长14.7%。分产品看,发电量和原煤产量分别增长14.0%和14.6%;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增长8.6%和12.2%;汽车增长15.8%,其中轿车增长14.7%。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一季度,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7%,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三、政策建议经济学中存在所谓“有多少目标就应该有多少手段”的说法, 即在面临多重目标的情况下, 为实现目标, 必须使用多重政策手段, 而且要掌握好“度”。鉴于我国既要防止通胀, 又要预防经济通胀转入通缩的双重目标, 以及当前通货膨胀是由诸多因素所导致的现实, 笔者认为缓和当前通胀局面应采取“一揽子”措施, 赞同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与稳健的财政政策配合的“组合拳”出击。(1)控制货币供应量由于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因此,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最基本的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稳定币值以稳定物价。而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必须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投放,保持适度的信贷规模,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