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模型16 电场中的类平抛(解析版)

高中物理模型16 电场中的类平抛(解析版)

高中物理模型16 电场中的类平抛(解析版)
高中物理模型16 电场中的类平抛(解析版)

高中物理模型16 电场中的类平抛(原卷版)

1.运动情况:如果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0垂直电场强度方向进入匀强电场中,则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如图所示。

2.处理方法:将粒子的运动分解为沿初速度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沿电场力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3.基本关系式:运动时间t=,加速度a===,偏转量y=at2=,偏转角θ的正切值tan θ===。

4.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偏转时的两个结论

(1)不同的带电粒子从静止开始经过同一电场加速后再从同一偏转电场射出时,偏移量和偏转角总是相同的。

证明:由qU1=m

y=at2=··

tan θ=

得y=,tan θ=。

(2)粒子经电场偏转后,合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与初速度延长线的交点O为粒子水平位移的中点,即O到偏转电场边缘的距离为。

5.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偏转的功能关系

带电粒子的末速度v也可以从能量的角度进行求解:qU y =mv2-m,其中U y =y,指初、末位置间的电势差。【典例1】图示为示波管的工作原理图:电子经电场加速后垂直于偏转电场方向射入偏转电场,若加速电压为U1,偏转电压为U2,偏转电场的极板长度与极板间的距离分别为L和d,y为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发生的偏转距离。取“单位偏转电压引起的偏转距离”来描述示波管的灵敏度,即(该比值越大则灵敏度越高),则下列方法可以提高示波管的灵敏度的是()。

A.增大U1

B.增大U2

C.减小L

D.减小d

【变式训练1】(多选)如图甲所示,氕核、氘核、氚核三种粒子从同一位置无初速度地飘入电场线水平向右的加速电场E1,之后进入电场线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E2发生偏转,最后打在屏上。整个装置处于真空中,不计粒子重力及其相互作用,那么()。

A.偏转电场E2对三种粒子做功一样多

B.三种粒子打到屏上时的速度一样大

C.三种粒子运动到屏上所用时间相同

D.三种粒子一定打到屏上的同一位置

【典例2】(多选)如图所示,电荷量之比q A∶q B=1∶3的带电粒子A、B以相等的速度v0从同一点出发,沿着与电场强度垂直的方向射入平行板电容器中,分别打在C、D点,若OC=CD,忽略粒子重力的影响,则()。

A.A和B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2

B.A和B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4∶1

C.A和B的质量之比为1∶12

D.A和B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1

【变式训练2】如图甲所示,两平行金属板A、B长l=8 cm,两板间距离d=8 cm,A板电势比B板电势高300 V,即U AB=300 V。一带正电的粒子所带电荷量q=10-10C,质量m=1×10-20kg,从R点沿电场中心线垂直电场线飞入电场,初速度v0=2×106m/s,粒子飞出平行板电场后经过界面MN、PS间的无电场区域后,进入固定在中心线上O点的点电荷Q形成的电场区域(界面PS右边点电荷的电场分布不受界面的影响)。已知两界面MN、PS相距L=12 cm,粒子穿过界面PS后被点电荷Q施加的电场力俘获,从而以O点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最后垂直打在放置于中心线上的荧光屏EF

上(静电力常量k=9×109 N·m2/C2,粒子重力不计,tan 37°=,tan 53°=)。求:

(1)粒子穿过界面MN时偏离中心线RO的距离h。

(2)粒子穿过界面MN时的速度v。

(3)粒子穿过界面PS时偏离中心线RO的距离Y。

(4)点电荷的电荷量Q(该小题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典例3】如图所示,一重力不计的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0射入水平放置、距离为d的两平行金属板间,射入方向沿两极板的中心线。当极板间所加电压为U1时,粒子落在A板上的P点。如果将带电粒子的初速度变为2v0,同时将A板向上移动后,使粒子由原入射点射入后仍落在P点,则极板间所加电压U2为()。

A.U2=3U1

B.U2=6U1

C.U2=8U1

D.U2=12U1

【变式训练3】(19年全国2卷)如图,两金属板P、Q水平放置,间距为d。两金属板正中间有一水平放置金属网G,PQG的尺寸相同。G接地,PQ的电势均为?(?>0)。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自G的左端上方距离G为h的位置,以速度v0平行于纸面水平射入电场,重力忽略不计。(1)求粒子第一次穿过G时的动能,以及她从射入电场至此时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大小;

(2)若粒子恰好从G的下方距离G也为h的位置离开电场,则金属板的长度最短应为多少?

模型16 电场中的类平抛(解析版)

1.运动情况:如果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0垂直电场强度方向进入匀强电场中,则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如图所示。

2.处理方法:将粒子的运动分解为沿初速度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沿电场力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3.基本关系式:运动时间t=,加速度a===,偏转量y=at2=,偏转角θ的正切值tan θ===。

4.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偏转时的两个结论

(1)不同的带电粒子从静止开始经过同一电场加速后再从同一偏转电场射出时,偏移量和偏转角总是相同的。

证明:由qU1=m

y=at2=··

tan θ=

得y=,tan θ=。

(2)粒子经电场偏转后,合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与初速度延长线的交点O为粒子水平位移的中点,即O到偏转电场边缘的距离为。

5.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偏转的功能关系

带电粒子的末速度v也可以从能量的角度进行求解:qU y =mv2-m,其中U y =y,指初、末位置间的电势差。

【典例1】图示为示波管的工作原理图:电子经电场加速后垂直于偏转电场方向射入偏转电场,若加速电压为U1,偏转电压为U2,偏转电场的极板长度与极板间的距离分别为L和d,y为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发生的偏转距离。取“单位偏转电压引起的偏转距离”来描述示波管的灵敏度,即(该比值越大则灵敏度越高),则下列方法可以提高示波管的灵敏度的是()。

A.增大U1

B.增大U2

C.减小L

D.减小d

【答案】D

【解析】由y=知D正确

【变式训练1】(多选)如图甲所示,氕核、氘核、氚核三种粒子从同一位置无初速度地飘入电场线水平向右的加速电场E1,之后进入电场线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E2发生偏转,最后打在屏上。整个装置处于真空中,不计粒子重力及其相互作用,那么()。

A.偏转电场E2对三种粒子做功一样多

B.三种粒子打到屏上时的速度一样大

C.三种粒子运动到屏上所用时间相同

D.三种粒子一定打到屏上的同一位置

【答案】AD

【解析】设加速电压为U1,偏转电压为U2,则qU1=m,x=v0t,y=··t2,联立得y=,即粒子在竖直方向的偏转量y 与q、m均无关,因此三种粒子运动轨迹相同,打在屏上的同一位置,D项正确;偏转电场对粒子做的功W=qE2y,由于运动轨迹相同,三种粒子离开电场时的偏转量y相同,则W相同,A项正确;根据W=mv2,三种粒子质量不同,因此速度v不同,运动时间也不同,B、C两项错误。

【典例2】(多选)如图所示,电荷量之比q A∶q B=1∶3的带电粒子A、B以相等的速度v0从同一点出发,沿着与电场强度垂直的方向射入平行板电容器中,分别打在C、D点,若OC=CD,忽略粒子重力的影响,则()。

A.A和B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2

B.A和B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4∶1

C.A和B的质量之比为1∶12

D.A和B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1

【答案】ABC

【解析】粒子A、B在匀强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由x=v0t及OC=CD得t A∶t B=1∶2;竖直方向由h=at2得a=,它们沿竖直方向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之比a A∶a B=4∶1;根据a=得m=,故=,A和B的位移大小不相等,故A、B、

C三项正确,D项错误。

【变式训练2】如图甲所示,两平行金属板A、B长l=8 cm,两板间距离d=8 cm,A板电势比B板电势高300 V,即U AB=300 V。一带正电的粒子所带电荷量q=10-10C,质量m=1×10-20kg,从R点沿电场中心线垂直电场线飞入电场,初速度

v0=2×106m/s,粒子飞出平行板电场后经过界面MN、PS间的无电场区域后,进入固定在中心线上O点的点电荷Q形成的电场区域(界面PS右边点电荷的电场分布不受界面的影响)。已知两界面MN、PS相距L=12 cm,粒子穿过界面PS后被点电荷Q施加的电场力俘获,从而以O点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最后垂直打在放置于中心线上的荧光屏EF 上(静电力常量k=9×109 N·m2/C2,粒子重力不计,tan 37°=,tan 53°=)。求:

(1)粒子穿过界面MN时偏离中心线RO的距离h。

(2)粒子穿过界面MN时的速度v。

(3)粒子穿过界面PS时偏离中心线RO的距离Y。

(4)点电荷的电荷量Q(该小题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答案】(1)3 cm (2)2.5×106 m/s,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右下方(3)12 cm (4)-1×10-8 C

【解析】(1)设粒子在两极板间运动时加速度为a,运动时间为t,则t=,h=at2,a==

联立解得h=()2=0.03 m=3 cm。

(2)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乙所示

设粒子从电场中飞出时沿电场方向的速度为v y,则

v y =at=

解得v y=1.5×106 m/s

所以粒子从电场中飞出时的速度

v==2.5×106 m/s

设粒子从电场中飞出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tan θ==

解得θ=37°。

(3)带电粒子在离开电场后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由相似三角形知识得=

解得Y=0.12 m=12 cm。

(4)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

r==0.15 m

又=m

解得|Q|≈1×10-8 C

故Q=-1×10-8 C。

【典例3】如图所示,一重力不计的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0射入水平放置、距离为d的两平行金属板间,射入方向沿两极板的中心线。当极板间所加电压为U1时,粒子落在A板上的P点。如果将带电粒子的初速度变为2v0,同时将A板向上移动后,使粒子由原入射点射入后仍落在P点,则极板间所加电压U2为()。

A.U2=3U1

B.U2=6U1

C.U2=8U1

D.U2=12U1

【答案】D

【解析】当板间距离为d,射入速度为v0,板间电压为U1时,在电场中有=at2,a=,t=,解得U1=;当A 板上移,射入速度为2v0,板间电压为U2时,在电场中有d=a't'2,a'=,t'=,解得U2=,即U2=12U1,D项正确。

【变式训练3】(19年全国2卷)如图,两金属板P、Q水平放置,间距为d。两金属板正中间有一水平放置金属

网G ,PQG 的尺寸相同。G 接地,PQ 的电势均为?(?>0)。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q>0)的粒子自G 的左端上方距离G 为h 的位置,以速度v 0平行于纸面水平射入电场,重力忽略不计。

(1)求粒子第一次穿过G 时的动能,以及她从射入电场至此时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大小; (2)若粒子恰好从G 的下方距离G 也为h 的位置离开电场,则金属板的长度最短应为多少?

【答案】(1)2k 01

2=2E mv qh d ?+

;mdh l v q ?=2)=22mdh L l v q ?

=【解析】(1)PG 、QG 间场强大小相等,均为E ,粒子在PG 间所受电场力F 的方向竖直向下,设粒子的加速度大小为a ,有

2E d

?

=

① F =qE =ma ②

设粒子第一次到达G 时动能为E k ,由动能定理有

2

k 012

qEh E mv =-③

设粒子第一次到达G 时所用时间为t ,粒子在水平方向的位移为l ,则有

2

12

h at =

④ l =v 0t ⑤

联立①②③④⑤式解得

2k 012=2E mv qh d

?+⑥

mdh

l v q ?

= (2)设粒子穿过G 一次就从电场的右侧飞出,则金属板的长度最短,由对称性知,此时金属板的长度L 为

=22mdh

L l v q ?

=

高中物理主要公式

高中物理主要公式 必修1 1、速度公式:t x v ??= 2、加速度:定义式:t v a ??= 决定式:m F a 合= 3、匀变速直线的规律: ⑴、速度公式:at v v +=0 ⑵、位移公式:202 1at t v x += ⑶、速度与位移公式:ax v v 2202=- ⑷ 、两个重要推论: 相邻相等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2 aT x =? 2 02t v v v v =+= 4、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gt v =22 1gt h =gh v 22= 5、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gt v v -=0202 1gt t v h -=gh v v 2202-=- 6、胡克定律:kx F = 7、滑动摩擦力:N F f μ= 8、牛顿第二定律:ma F 合= 解题步骤: 1. 选取研究对象; 2. 受力分析(关键);

3. 建立直角坐标系:一般沿着加速度方向和垂直于加速度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 4. 列方程求解:方程变为:0 ==y x F ma F ;或者:ma F F y x == 0 9、平抛运动规律: ⑴、位移公式: 水平方向:t v x 0= 竖直方向:22 1gt y = 合位移大小:22y x s += 合位移方向:x y = αtan (其中α为:合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⑵、速度公式: 水平速度:保持0v 不变 竖直速度:gt v y = 合速度大小:220y v v v += 合速度方向:0tan v v y = θ(其中θ为:合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10、圆周运动公式: ⑴、线速度:)(弧长与时间的比值t s v ??= ⑵、角速度:)(t 角度一定用弧度。圆心角与时间的比值,??=θω ⑶、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r v ω= ⑷、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T r v 2π= ⑸、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T πω2= ⑹、车速与角速度的关系:n 2πω=[公式中转速n 的单位必需是:转/秒(r/s)] ⑺、向心加速度:v r T r r v a 22 22ωπω=??? ??===

高中物理必修 选修全套公式

高中物理必修 选修全套公式 高中物理必修1公式 1.平均速度: ①总 总 t s v =(通用) ②2 12 12v v v v v += (s 1=s 2时,v 1、v 2为前半程、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③22 1v v v += (t 1=t 2时,v 1、v 2为前半段时间、后半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④2 0t v v v += (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⑤中t v v =(用于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 2.匀变速直线运动: (1)基本公式(知三求二) ①at v v t +=0 ②202 1at t v s += ③as v v t 22 2=- ④t v v s t ?+= 2 0 ⑤22 1at t v s t -= (2)辅助公式 ①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2 220 t s v v v +=中 ②逐差法:2 1 234569T s s s s s s a ---++= (3)比值公式 ①第N 秒末的速度(v 0=0):v Ⅰ:v Ⅱ:v Ⅲ=1:2:3 ②第N 秒内的位移(v 0=0):s Ⅰ:s Ⅱ:s Ⅲ=1:3:5 ③前N 秒内的位移(v 0=0):s 1:s 2:s 3=1:4:9 ④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s N -s N -1=aT 2 ⑤相等位移内的时间比(v 0=0): )23(:)12(:1::321--=t t t 3.力学公式: ①重力:mg G = ②弹簧的弹力:kx F = ③滑动摩擦力:m f N f ≈=μ 静摩擦力:m f f <<静0,平衡时:动力静F f = ④合力的范围:21F F -≤合F ≤21F F + 当F 1=F 2且夹角为120°时:F 1= F 2= F 合 当F 1=F 2且夹角为θ时:2 cos 21θF F =合 ⑤斜面上物体重力的分解: 下滑分力:G 1=mgsinθ 垂直分力(压力):G 2=mgcosθ 4.牛顿第二定律:ma F = ①光滑斜面上物体自由下滑时:θsin g a = ②粗糙斜面上物体匀速下滑的条件:θμtan = ③一根连续的绳子上的拉力处处相等。 ④牛二定律的瞬时性: 弹簧、皮筋等软性物体的弹力不能突变, 桌面、绳子等硬性物体的弹力可以突变, 重力、电场力不能突变。 ⑤连接体问题:下图中无论地面是否有摩擦力,中间绳子的拉力均为:F m m m T 2 11 += 5.超重与失重: ①当加速度竖直向上或竖直分加速度向上时,物体超重:)(a g m N +=或)(y a g m N += ②当加速度竖直向下或竖直分加速度向下时,物体失重:)(a g m N -=或)(y a g m N -=

高中物理选修3-1公式

高中物理选修3-1公式 第一章 静电场 1、库仑力:221r q q k F = (适用条件:真空中静止的点电荷) k = 9.0×109 N ·m 2/ c 2 静电力常量 电场力:F = E q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2、电场强度: 电场强度是表示电场性质的物理量。是矢量。 定义式: q F E = 单位: N / C 或V/m 点电荷电场场强 2r Q k E = 匀强电场场强 d U E = 3、电势能:电势能的单位:J 通常取无限远处或大地表面为电势能的零点。 静电力做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 PB PA AB E E W -= 4、电势: 电势是描述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是标量。 电势的单位:V 电势的定义式:q E p = ? 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一般点电荷形成的电场取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在实际应用中常取大地的电势为零。 5、电势差U ,又称电压 q W U = U AB = φA -φB 电场力做功和电势差的关系: W AB = q U AB 6、粒子通过加速电场: 22 1mv qU = 7、粒子通过偏转电场的偏转量(侧移距离): 做类似平抛运动 2 22022212121V L md qU V L m qE at y === 粒子通过偏转电场的偏转角度 2 0tan mdv qUl v at v v x y == = θ 8、电容器的电容: 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单位:F 定义式: c Q U = 电容器的带电荷量: Q=cU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kd S c πε4= 平行板电容器与电源的两极相连,则两极板间电压不变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 221F F F +=合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F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 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 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 2 2 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 22mg ma r T 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 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②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2 3 24GT r M π=r GM v =

_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_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x/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0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0)/2 4.末速度Vt=V0+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02+Vt2)/2]1/2 6.位移s=V平t=V0t+at2/2=Vt/2t 7.加速度a=(Vt-V0)/t (以V0为正方向,a与V0同向(加速)a>0;a与V0反向(减速)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0):m/s;加速度 (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测量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 时刻、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二、质点的运动 (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 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0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0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0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0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 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览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览表 高中物理有很多公式,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相信大家都有很多物理知识点需要总结,为了方便大家学习物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中物理公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s=aT2 {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高中高二物理电学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电学公式总结 一.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 AB/d 6.电场力:F=qE 7.电势与电势差:U AB=φA-φB,U AB=W AB/q=-ΔE AB/q 8.电场力做功:W AB=qU AB=Eqd 9.电势能:E A=qφA 10.电势能的变化ΔE AB=E B-E A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 AB=-W AB=-qU 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 o=0):W=ΔE K或qU=mV t2/2,V 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 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 o 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二、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I=q/t 2.欧姆定律:I=U/R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 6.焦耳定律:Q=I2Rt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 出/P总 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 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10.欧姆表测电阻(1)电路组成(2)测量原理(3)使用方法(4)注意事项 11.伏安法测电阻电流表内接法:电流表外接法: 三、磁场 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 位:(T),1T=1N/A 2.安培力F=BIL; 3.洛仑兹力f=qVB(注V⊥B);质谱仪 4.在重力忽略不计(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 情况(掌握两种):(1)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 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V=V0 (2)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 四、电磁感应 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 1)E=nΔΦ/Δt(普适公式){法拉第电 磁感应定律, 2)E=BLV垂(切割磁感线运动) 3)E m=nBSω(交流发电机最大的感应电动势) 4)E=BL2ω/2(导体一端固定以ω旋转切割) 2.磁通量Φ=BS

高中物理全部公式大全汇总

[转] 高中所有物理公式整理,参考下的。 超级全面的物理公式!!!很有用的说~~~(按照咱们的物理课程顺序总结的)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高中物理常用公式

高中物理常用公式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力学常用公式 一. 静力学 1. 重力:G=mg 2. 滑动摩擦力:N f μ= 3. 最大静摩擦力:N f f m μ=> 在某些计算中:N f f m μ=≈ 4. 静摩擦力:m f f ≤≤静0 5. 根据动力学方程F 合=F+f +……=ma 求 解。 6. 重要方法:同一直线上的矢量的计 算、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矢量三角形法则、正交分解法 二. 运动学 1. 匀速直线运动:(结合s-t 图、v-t 图理 解) (1) 速度:t s v = (2) 位移:s=vt 2. 匀变速直线运动: (1) 基本公式:(结合v-t 图理解) ① 加速度:t v v a t 0 -= ② 位移:2021 at t v s += ③ 速度:at v v t +=0 ④ 常用推论:as v v t 22 2=- ⑤ 平均速度:2 0t v v t s v += = (2) 结论: ① 初速度为零时,物体的速度之比: ② 初速度为零时,物体的位移之比: ③ 初速度为零时,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 间隔里的位移之比: )1-2(:......:3:1:......::21 n s s s n =''' ④ 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间隔T 的位移之 差: 一般情况:2)(aT n m s s n m -=- ⑤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2 02 t t v v v v += = ⑥ 中点位置的瞬时速度:22 202 t s v v v += ⑦ 连续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 ⑧ 补充: (3) 其他: 三. 动力学 1. 牛顿第二定律:ma F =合 2. 牛顿第三定律:F =-F / 3. 重要方法:整体法、隔离法 四. 物体的平衡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8:电场

八、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 {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 {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 (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 AB/d {U 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 AB=φA-φB,U AB=W AB/q=-ΔE AB/q 8.电场力做功:W AB=qU AB=Eqd{W 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 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9.电势能:E A=qφA {E 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 AB=E B-E 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 AB=-W AB=-qU 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 常见电容器〔见第二册P111〕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 K或qU=mV t2/2,V t =(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 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抛运动: 垂直电场方向: 匀速直线运动L=V0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平行电场方向: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 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

高中物理所有公式总结

一, 质点的运动(1)----- 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 / 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 2 –V0 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 / 2= V平=(V t + V o) / 2 4.末速度V=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 / 2=[(V_o2 + V_t2) / 2] 1/2 6.位移S= V平t=V o t + at2 / 2=V t / 2 t 7.加速度a=(V_t - V_o) / t 以V_o为正方向,a与V_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_o):m/ s 加速度(a):m/ s2 末速度(Vt):m/ 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 s=3.6Km/ 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_t - V_o)/ 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_o =0 2.末速度V_t = g t 3.下落高度h=gt2 / 2(从V_o 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 t2 = 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_o t –gt 2 / 2 2.末速度V_t = V_o –g t (g=9.8≈10 m / s2 ) 3.有用推论V_t 2 - V_o 2 = - 2 g S 4.上升最大高度H_max=V_o 2 / (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_o / 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平抛运动

高中物理主要公式

高中物理主要公式整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 1.速度公式:Vt=Vo+at 2.位移公式:s =V o t+1/2at 2 3.推导公式:V 2t -V 2o=2as ,注意这个公式中不含时间t 4.平均速度求位移:s=(V o+Vt )/2=— V t ,注意该公式不含加速度a 5.推导公式:Δs=aT 2,相邻时间段内的位移差相等 6.2t V =(V o+Vt )/2(中间时刻的速度),2s V =2V V 2t 20+(中间位移的速度) 7.通过纸带用逐差法求加速度:a=2321654T 3S S S S S S ) ()()(++-++ 求瞬时速度用平均速度公式:Vn= T 2S S 1n n ++ 牛顿运动定律 1.合F =ma ,Fx=m x a ,Fy=m y a 超重与失重 若加速度a 向上,则超重;若加速度a 向下,则失重,即通过加速度的方向判断超重或失重 力的平衡 1.相似三角形法:即力的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F1/a=F2/b=F3/c 2.拉密定理: SinC F SinB F SinA F 321==,其中的角度为力对应的角 平抛运动 x=V o t ,y=1/2gt 2,v y =gt ,v=2y 20V V +,α=arctan V gt

匀速圆周运动 1.V=ωR ,ω=φ/t=2π/T ,V =2πR/T 2.T=1/f ,ω=2πf=2πn 3.向F =mv 2/R=m ω2R=m (2π/T )2R 4.绳拉球,汽车过桥等得临界速度为V=gR ,即此时只有重力提供向心力 万有引力定律 1.引F =2R GMm ,G=6.67×10-11Nm2/kg2 2.开普勒第三定律k T R 23=,k 为常数,置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 3.万能公式:g=2 R GM ,g 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 4.双星问题:周期T,角速度ω相同;向心力相同,都为万有引力;且两颗行星始终都在同一直线上 5.宇宙速度:V1= 6.7km/s ,V2=11.2km/s ,V3=16.7km/s 机械能 1.恒力做功:W=FScos α 2.均匀变化的力做功:W=F S ,变力做功:能量守恒或动能定理,若功率恒定W=Pt 3.功率P=W/t=FV ,汽车启动分为恒定加速度启动或恒定功率启动 4.动能Ek=1/2mv 2 5.动能定理:W=k 1k 2E E - 6.重力势能Ep=mgh

物理选修3-1公式总结

?选修3-1知识点记忆 【第一章 静电场】 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用字母Q 或q 表示。(元电荷常用符号e 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同号电荷相互排斥,异号电荷相互吸引。 2、点电荷:当本身线度比电荷间的距离小很多,研究相互作用时,该带电体的形状可忽略,相当于一个带电的点,叫点电荷。 3、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这两个电荷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 9109?= k N ﹒m 2/C 2。 45、电场强度:放入电场中一点的电荷所受的电场力跟电荷量的比值。 67、电场线的性质: a .电场线起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终止于无穷远或负电荷; b .任何两条电场线不会相交; c. 静电场中,电场线不形成闭合线; d 8、匀强电场:场强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的电场叫匀强电场。电场线相互平行且均匀分布时表明是匀强电场。 9 q E P ?= 10、等势面特点:①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②沿等势面移动电荷,静电力不做功。 11A B BA U ??- =( 电势差的正负表示两点间电势的高低) 12、电势差与静电力做功:q W U = qU W =? 表示A 、B 两点的电势差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从A 点移到B 点,电场力所做的功。 1314、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在匀强电场中,沿电场线方向的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与这两点间距离的Ed = 15、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 ①.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平衡。(二力平衡) ②.带电粒子的加速: 2022 121qU mv mv -= ③.带电粒子的偏转:动力学分析:带电粒子以速度V 0垂直于电场线方向飞入两带电平行板产生的匀强电 场中,受到恒定的与初速度方向成900角的电场力作用而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类平抛运动)。 t v L 0= ,U d mv qL L md Uq y 2 02 202)v (21=?= 16 电容的单位是法拉(F ) 决定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是两极板的正对面积、两极板的距离以及两极板间的电介质。

高二物理公式大总结

高二物理公式总结 一、电场1?.库仑定律: 22 1r q q k F = 方向:沿两电荷连线方向,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2.电场强度:E =F/q(定义式、适用于任何电场),方向:正电荷所受电场力方向 2 r Q k E = (决定式,适用于真空中点电荷)? E=U AB /d (适用于匀强电场,d 为AB 两点沿场强方向上的距离) 3?.电势与电势差:UAB =φA -φB , UAB =W A B/q 电势能:E p =q φ 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4.电场力做功:WAB=qU A B=-ΔEp AB =Ep A-E p B (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电场力做正 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5.电容:C=Q/U(定义式) C=εS /4πk d((决定式) 6.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qU=mV t 2/2- mV 02/2 7.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 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 水平:匀速运动,vx =v 0 ,l =v0t 竖直:a=F/m=qE /m , E =U /d ,v y =a t ,y=at 2/2, 可求出d mv U ql y 2022= d mv qlU v v x y 20tan ==φ 220y v v v += 二、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I=q /t I =n qvs 欧姆定律:I=U /R 2.电阻定律:R=ρL/S 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半导体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E /(r+R) 或E=Ir+IR , Ir U E += ,E=U内+U 外 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可采用“串反并同”的规律 4.短路:R=0,I=E/r ,可以认为U=0,路端电压等于零 断路:当R→∞,也就是当电路断开时,I→0则U =E 5.电功:W=UIt , 电功率:P=U I6 ?.焦耳定律:Q =2 I Rt 热功率:P 热=2I R

高中物理学考公式大全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高中物理学考公式大全 一、运动学基本公式 1.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 速度公式:(无位移)at v v t +=0 位移公式:(无末速度)2 02 1at t v x + = 推论公式(无时间):ax v v t 2202=- (无加速度)t v v x t 2 0+= 2、计算平均速度 t x v ??=【计算所有运动的平均速度】 2 0t v v v += 【只能算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3、打点计时器 (1)两种打点计时器 (a )电磁打点计时器: 工作电压(6V 以下) 交流电 频率50HZ (b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220v ) 交流电 频率50HZ 【计数点要看清是相邻的打印点(间隔 )还是每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间隔0.1s)】 (2)纸带分析 (a (b)求某点速度公式:t x v v t 22==【会根据纸带计算某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二、力学基本规律 1、不同种类的力的特点 (1).重力:mg G =(2r GM g ∝ ,↓↑g r ,,在地球两极g 最大,在赤道g 最小) (2). 弹力: x k F ?= 【弹簧的劲度系数k 是由它的材料,粗细等元素决定的,与它受不受力以及在弹 性线度内受力的大小无关】 (3).滑动摩擦力 N F F ?=μ;【在平面地面上,FN=mg ,在斜面上等于重力沿着斜面的分力】 静摩擦力F 静 :0~F max ,【用力的平衡观点来分析】 2.合力:2121F F F F F +≤≤-合 力的合成与分解: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牛顿运动定律 (1)惯性:只和质量有关 (2)F 合=ma 【用此公式时,要对物体做受力分析】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这是与平衡力最明显的区别) (4)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

2017高中物理学考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学考公式大全 一、运动学基本公式 1.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 速度公式:(无位移)at v v t +=0 位移公式:(无末速度)202 1at t v x += 推论公式(无时间):ax v v t 220 2 =- (无加速度)t v v x t 2 0+= 2、计算平均速度 t x v ??=【计算所有运动的平均速度】 2 0t v v v += 【只能算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3、打点计时器 (1)两种打点计时器 (a )电磁打点计时器: 工作电压(6V 以下) 交流电 频率50HZ (b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220v ) 交流电 频率50HZ 【计数点要看清是相邻的打印点(间隔 )还是每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间隔0.1s)】 (2)纸带分析 (a (b)求某点速度公式:t x v v t 22==【会根据纸带计算某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二、力学基本规律 1、不同种类的力的特点 (1).重力:mg G =(2r GM g ∝ ,↓↑g r ,,在地球两极g 最大,在赤道g 最小) (2). 弹力: x k F ?= 【弹簧的劲度系数k 是由它的材料,粗细等元素决定的,与它受不受力以及在弹 性线度内受力的大小无关】 (3).滑动摩擦力 N F F ?=μ;【在平面地面上,FN=mg ,在斜面上等于重力沿着斜面的分力】 静摩擦力F 静 :0~F max ,【用力的平衡观点来分析】 2.合力:2121F F F F F +≤≤-合 力的合成与分解: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牛顿运动定律 (1)惯性:只和质量有关 (2)F 合=ma 【用此公式时,要对物体做受力分析】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这是与平衡力最明显的区别)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θcos 2212221F F F F F ++=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 221F F F +=合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或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 2 2 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F 万=F 向即 '4222 22mg ma r T 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 ①天体的质量:,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②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2 3 24GT r M π= r GM v =

高中物理公式:电场公式

高中物理公式:电场公式 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 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电场力:F=qE{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 AB/q=-ΔEAB/q 电场力做功:W AB=qUAB=Eqd{W 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 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电势能:EA=qφ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

φA:A点的电势(V)} 常见电容器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 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 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 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注: 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 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 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F; 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 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等势面。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全)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全)

一、质点的运动 1.1直线运动 1.1.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 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 t 2 –V o 2 =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 t/2=V 平=(V t +V o )/2 4.末速度V t =V o +at 5.中间位置速度V s/2=[(V o 2 +V t 2 )/2]1/2 6.位移S= V 平t=V o t + at 2 /2 7.加速度a=(V t -V o )/t 以V o 为正方向,a 与V o 同向(加速)a>0;反向(减速)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 2 ΔS 为相邻连续相 等时间T 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 o )m/s 加速度(a)m/s 2 末速度(V t )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 路程米(m )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 t -V o )/t 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 图/v--t 图/速度与速率/

1.1.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 o =0 2.末速度V t =gt 3.下落高度h=gt 2 /2(从V o 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 t 2 =2gh t=(2h/g)1/2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 2 ≈10m/s 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1.1.3竖直上抛 运动 1.位移S=V o t- gt 2 /2 2.末速度 V t = V o - gt (g=9.8≈10m/s 2 ) 3.有用推论V t 2 –V o 2= -2gS 4.上升最大高度H m = V o 2 /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 V o /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