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7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王巧云
(庆阳市环县西川初中邮编:745700)随着中学英语新教材的推广使用,英语教学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以往在中学英语教育中那种只注重词汇和语法的教学模式早已过时,取而代之的是不断更新的模式。
然而,在中学阶段被人们忽略已久的口语教学无疑是一个不易突破的难关。
中学英语教学中有一条“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基本原则,它强调并突出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交流工具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影响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原因及对策有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存在的问题
1.口语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
对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我国高考制度本身的原因(一般非英语专业的考生高考时英语没有口试)。
老师对英语口语教学一般不够重视,虽然他们也知道听、说、读、写、译五会并举的教学方法。
但是真正落到实处的往往是重笔头,重卷面成绩,而忽略口语能力的培养。
2、“哑巴英语”的教学方法
中学“哑巴英语”的教学方法。
由于重笔头,轻口头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指导思想的影响,初中英语教学往往是采用“哑巴英语”的教学方法。
为了应付中考时大量的笔头题,初中英语教师通常是迫使学生死记硬背语法条文,词法框框,斟词嚼句地分析句子,并配
有大量的笔头练习题,搞“题海战术”。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熟记单词的意思,但让他们读对话和课文时,却不会读了。
甚至有的学生读出的英语单词是用汉语拼音注的音如Go for it 七年级(上)unit6中“冰淇淋”ice cream学生注音为[aiskruimu]。
又如在运用first name和last name时学生竟然不会用它们根据实际回答。
3、学生学习英语缺乏基础
我们现在采用的这套教材是在(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合作改编而成的。
它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ted language Teaching)模式,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
而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英语,更谈不上讲口语了。
现在所使用的新教材是针对以前小学学过英语的学生设计的。
在七年级(上)中unit 1 My name ’s Gina(我的名字叫吉娜)我们却要从A B C D教起,更别说文化背景知识了。
在七年级(下)unit 1 where’s your pen pal from?中几乎没有人知道英国和美国国名的全称。
4、课堂反映迟缓
听先于说,听是说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学习英语必须要先从听开始,只有听懂、听明白了,才能给出贴切的回答。
课堂反映迟缓的原因就是学生听不懂老师所说的话,从而也就不能够作出合理的回答,自然课堂反映就迟缓了。
5、英语学习成绩低下与口语能力差形成恶性循环
一般说来,许多学生对分析句法结构,掌握句型模式死记硬背生
词,挖掘语音规则表,显出很大的“兴趣”。
可是由于语言本身的性质所决定,把全部精力放在这上面,是不可能学好外语的。
在教学过程中,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当老师让学生做pair work时,有一些学生,特别是成绩欠佳者,唯恐被老师提问而想法推故、逃避;有些则是若无其事,心不在焉,结果这些成绩偏低的学生做口头练习越少,他们就可能和其他同学在学习上的差距拉的越大。
长此以往,他们失去了在英语学习上的安全感(security for English learning)甚至会对英语产生一种强烈的抵触情绪(antagonism toward English learning)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初中英语口语能力差就是难免的了。
但是应当指出的是初中阶段忽视口语而重笔头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教学方法,它将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一般来说,语言的首要功能就在于交际,而交际的主要手段又在于口头表达。
检验一个人某种语言掌握的好与坏,往往首先看他口头驾驭此种语言的能力高低。
口语是根本,是关键。
虽然我国现行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但这并非要我们不教口语,而且依笔者所见,《大纲》里的“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一条可以去掉。
为了迅速扭转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合格的、优秀的外语人材打好基础,笔者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二、改进措施
1.加强对口语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初中英语教师及各级主管部门首先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中学阶段
口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哑巴英语”教学方法的危害性。
积极引导学生重视口头练习,做到口头,笔头并重,在有可能的条件下更侧重于口语,力求避免以“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自觉地运用英语交流思想,从易到难,养成习惯。
除此之外,英语教师应坚持使用英语组织教学。
2、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培养“说”的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应经常采用情景教学法,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气氛。
对于那些学“哑巴英语”的同学,做通思想工作。
对于他们讲出的不合乎英语习惯和语法上有毛病的句子,只要不影响意思的表达,能够基本符合要求就不纠错。
这样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也使他们增强了学习英语的勇气。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学生通过自己讲与别人讲,也慢慢提高了会话能力,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倍增。
3、在听的基础上发展说的能力
听先于说,听是说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学说英语必须要从听开始。
教师要让学生多听,听清楚,听够。
只有先听别人说,反复多听几次,才知道怎么说,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时,才会跃跃欲试想说话,如果他没有听清楚别人说的话,就仿说起来,结果说错了,他的话没有取得预期的反映,甚至还受到别人的讥笑,便会丧失学说话的信心,产生不敢说或不愿说的畏缩情绪,结果是越怕说,越不敢说,越说不好,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听准了才能说对,说对了才能尝到说的甜头。
4.消除学生“恐讲”心理
会话能力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良好扎实的英语基本功。
因为,会话训练与基础教育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采用适当的会话训练,不仅可以丰富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及时检验学生对所学语法、词汇的灵活运用情况。
只有长时间、多方法的加强学生对英语交际的驾驭能力,才会提高口语能力。
从学生心理上讲,绝大部分是希望自己能够会说英语,而之所以在学习中有一部分不喜欢说英语,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胆怯害羞心理和缺乏老师的鼓励支持和得体的纠正。
我们不仅仅有责任向学生提供“说”的实践机会和环境,还应当使他们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使他们渴望说英语的动机始终保持最佳状态。
5.不时时纠错
错误是语言学习过程中必然的现象。
杜雷(Duly)说:“不会犯错误是学不会语言的。
”在学生自由表达思想时,教师过多纠错不但会打断学生的思想,破坏其语流,还会使学生因害怕错而不敢开口。
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是挑错,而应是帮助,鼓励学生开展各种口语活动以达到学生口语练习的最大实践量。
对于学生的语言错误,教师要区别对待。
语言学家凯巴斯基(Kiparsky)曾强调说:“全局性的错误,即对交际造成很大干扰的错误,应予以重视。
而局面的错误,随着语言学习的发展,自然会解决。
”其实纠正说话过程中的错误主要依靠学生本人。
教师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对语言敏感性以及对自己和他人说话中的语言的识别能力。
学生具备了这种敏感性和识别能力后,就
会不断地自纠正,使错误逐渐消失。
另外,很多教师总是习惯于把备课的时间花在课文语言点的解释和试卷分析上。
遇到口语训练就草草了事。
事实上口语训练的备课要求更高,更需要精心细致的准备。
教师自身首先要有过硬的口语基本功,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要熟悉英语国家的习俗,博闻强识,对各个领域的知识都有所了解,具有敏捷的思维和快速应变的技巧以及对待学生足够的热情和耐心。
第二,教师要认真备新教材,掌握新教材以情景,话题为主线的新教材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灵活的设置语境,使教学内容在具体的语境中呈现,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第三,教师要备好口语训练的活动形式,尽可能使活动多样化、趣味化;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如电脑、录像、幻灯等,为学生提供视、听、说全息语言课堂,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局面。
教师对学生特点的了解也是口语训练备课的一个重要方面。
口语训练中师生的配合是否默契是课堂成败的关键。
教师要不时的给不同特点的学生发挥长处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从其他学生身上得到启示,克服自己的不足。
随着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口头交际能力愈来愈受重视。
如何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紧密结合我国教学实际,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大家知道,对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还不仅仅是一个课堂教学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某一个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问题,它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努力来解决的问题。
英语口语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对不同的学习对象和环境,还
是应该采用灵活务实的教学途径,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二00六年五月于环县西川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