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素质教育与地理教学论文

素质教育与地理教学论文

素质教育与地理教学论文
素质教育与地理教学论文

素质教育与地理教学

推行素质教育,得到广大地理教师的普遍认同,由于各人基础不同,在具体实施时采取的方法也各异,但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必然要经历一个复杂的由宏观到微观的过程,否则,素质教育将流于形式。素质教育是依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和主动性精神,注重开发发展潜能,注重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应对新的挑战,素质教育培养的是21世纪发展需要的新人。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完成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又是通过每位教师具体的教学工作来实现的,因此教师素质的提高势在必行。

首先,是德育素质的提高。教育过程是教书育人的过程,要达到这一目的,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极强的业务能力。还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尊重并关心学生,以其人格魅力从正面为学生树立榜样。

其次,是业务素质的提高。知识的传授靠教师较强的教学基本功来完成。在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教师业务水平较低,课堂教学平淡乏味,使课上得死气沉沉,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地理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板书、板图能力、创造思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地理是高中生在高中时期必须学习的课程之一,不仅仅因为这是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也是因为高中地理学习是锻炼学生积极探索真理获得经验和体会的一个研究、学习过程。因此高中地理的学习能够更好地提升高中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思维创新能力。 现在的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才使得学生对地理知识不能够很好地掌握。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地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地理教师在讲授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同样的教学方法,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不同的学生学习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和地理知识储备是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思维运作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也千差万别。这样就导致了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学习模式和思考模式都不一样,可能会出现和教师的思维有出入的地方。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采取自己的单一措施对学生进行教学,就会使得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挫伤,从而导致他们对学习高中地理失去兴趣,甚至出现排斥的心理。 2.地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与学生互动

很多学校的地理教师在平常上课的过程中,只是按照自己的教案或者备课书来教授地理知识,从来不在课堂上提出一些与地理相关的有趣知识和问题,更加不会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不会让学生在自我学习和自我思考中记忆一些地理知识。授课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高中生正是思维活跃、敢于创新和质疑的年龄,他们喜欢自己去探索知识和真理,这样才能感觉有成就感,并且对于得到的结果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教师应该利用他们的这些特点,在课堂上经常与学生互动,找到一些与地理知识相关的小问题或者小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演讲。 二、解决对策 1.地理教师对于不同的学习人群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正是上面所提到的,由于地理教师在课堂的知识讲授上教学方法单一,最后导致了很多同学对于高中地理失去了兴趣和爱好。所以为了使高中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较好地掌握地理技能,我们的教师需要改进地理教学模式。其中对于那些不爱动脑筋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认真听讲,按照教师的思维模式进行学习即可。但是对于那些喜欢思考的学生,地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尽量对这些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发散思维,积极地思考和想象。这样的方法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发表时间:2010-10-14T16:24:16.590Z 来源:《学园》2010年第5期供稿作者:李万明 [导读] 历年来,初中地理由于不作为中考统考科目,使得绝大多数学校对地理课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李万明四川省武胜县沿口初中 历年来,初中地理由于不作为中考统考科目,使得绝大多数学校对地理课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反,却常常成了减轻学生负担、精简课程门类的对象,敷衍塞责,应付了事,致使学生许多的地理知识点和学习技能不能很好把握,这种做法显然严重违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整体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笔者在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深刻认识到应试教育致使学生在地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欠缺,学习毫无兴趣,地理知识一问三不知,进入高中,学习毫无基础,知识严重脱节,学习异常艰难。为此,笔者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一改应试教育的做法,全面渗透素质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地理方面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终生受益。应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呢?现浅谈几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良好的情绪或情感表现,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而教师则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炬。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老师。”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的知觉就会清晰而明确,他的思维就会细致而敏锐,他的记忆就会深刻而持久。反之,如无兴趣则会抑制主体学习活动的主观能动性,致使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能以具体、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把自学提纲、知识图表、辅助材料、课堂习题等内容直观地呈现于学生面前,既相对地扩大了课堂活动空间,增大了课堂知识容量,又便于学生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有机转化。 例如,在讲“黄河”一节时,我将黄河的地形、水系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了黄河流经的省、区及黄河所接纳的水系,黄河入海的位置。通过列表对黄河长度、流量与长江、珠江的横向对比,培养学生对同类事物进行类比分析,并且在类比分析中把握其中任一地理事物特点的能力。通过对地上河流、黄土高原,黄河流域年降水量较少,而相对集中,黄河含沙量大,黄河易泛滥等内容逐层剖析,培养学生对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关分析能力,以及对某一地理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 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一项教学任务,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教师的激发、引导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密切配合,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突出课堂效益重点 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绝不是不要质量,而是强调受教育者全体的质量,全面的质量,一流的质量。郭沫若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去想,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手去做这种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既要注重基础又要培养能力,既要提高素质又要发展个性,给学生留有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能够独立地、自主地、创造性地发展自己。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因材施教,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堂上,我常常巧妙地运用故事法、质疑法、图像图表法、引述法、复习法、地图法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投入最大的精力去学习,所以每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极大的兴趣来完成课时目标,并当堂消化所学内容。 地理教学不仅应讲究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而且也需讲究语言的表达艺术。可以说,教学语言的优劣,教师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讲究授课的语言表达艺术。 1.授课语言要生动形象 教学中要把一些抽象的概念,通过恰当的比喻,加以生动形象的讲解,使学生有较为全面、深刻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本的内容。 2.授课语言要富有感染力 充满感情色彩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更好地领会知识。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做到情绪饱满,富有激情,吐字清楚,语速适度,抑扬顿挫,使课堂讲解能引人入胜。 3.授课语言要具有幽默感 幽默是一门艺术,教师适当运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教学,对拉近师生情感距离,调节学生学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增强亲切感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全面发展学生技能 地理教学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加强知识间横向联系,多方位发展学生的各种技能。横向联系是指运用学生已学过的学科知识,有效地利用心理学的知识迁移原理,使学生原有的知识对所学的新课产生积极影响。既要引导学生注重课本中前后知识联系和横向比较,又要重视课外相关知识的链接和有机联系。如语文课本中的地理说明知识;数学中的正负数概念与地理上的绝对高度;古丝绸之路与现代新亚欧大陆桥;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与宝岛台湾等内容都是对地理课本很好的辐射与拓展。 总之,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在当今正处于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时刻,它更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全方位地考虑,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就像一篇精美的佳作,具有凤头、猪肚、豹尾,而不是虎头、蛇尾、草包肚皮,真正使课堂教学中渗透着素质教育思想。

小学素质教育教学论文:素质教育在农村

小学素质教育教学论文:素质教育在农村 大力推进农村教育改革,提高农村学校素质教育是当务之急。我们知道,在农村倡导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我国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很大。再者,要抓好农村素质教育就必须得引起各方面的足够视。就近几年来说,素质教育重点似乎在城镇各类学校开展地很好,而忽视了农村学校。仅此存在的问题和可能解决的方法,笔者谈点看法: 当前农村学校仍采用以学生成绩来考评及奖励老师的评估办法,教育主管部门考核教师以学生成绩定优,评先。他们极少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怎样?教师眼睛盯得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整日为分数抓学习,为考试抓分数。教师讲课的方法陈旧,学生所学的知识死。课堂上还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多,教师照本宣科的东西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应付抽考,有了好成绩才能得到领导的肯定(谁管你教师能力如何?所教的学生的能力怎样?),学生成绩的高低决定着教师的荣辱。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去花费大量的时间创新教学,探索教学新路,搞素质教育。大部分教师没办法跳出考试的圈子里,每天想得是什么能考,可能考什么。上级抽考什么就把精力放在那里。由此造成了只抓主科,忽视小科。素质教育根本落实不了。农村教育若不走出这个误区素质教育就是空谈。 在农村学校班主任的压力大,负担重。每周30余节课。教师每天备课、写教案将花去大量时间,学生的活动也极少。至于对学生的管理也是简单化,家长制。只注重分数,缺少能力培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成绩高、听话就是好学生。上级教育部门评价教师是,班级学生成绩高就是好老师,所谓一俊遮百丑,就是这样。教师每天很累,学生每天更累。教师围绕上级统考学科备考,学生围绕教师辅导抓题去做。每天学生没有属于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更没相应的课外活动。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困惑与经验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困惑与经验 发表时间:2016-01-12T16:12:52.343Z 来源:《教育研究》2015年9月供稿作者:宁舒超[导读] 新疆第八师石河子高级中学在高一现实教学中课时不足,以及产生的无法将地理这门生活性学科多方面展现出来的问题。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教学之我见〔摘要〕地理教学,三年一个周期中,仅根据个人情况梳理新课改以来所在的普通型高中,地理教学中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在高一现实教学中课时不足,以及产生的无法将地理这门生活性学科多方面展现出来的问题。以及面对问题,完成教学任务时,面临的困惑。根据 高考考纲要求,如何高三复习中重难点突出体现,如何解决学生答题不准等现实问题。将因此产生的困惑与部分问题自己的处理方法总结出来,以此与大家探讨,希望大家给予批评指导。 〔关键词〕经验困惑方法 1 高一阶段的经验与困惑 1.1 困惑:必修一对于我校的学生,如果严格按照36 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可能学生几乎全部知识点都是夹生饭,且对于学生公民地理素养的培养也没有较大帮助。 原因,其一,必修一的内容是自然地理的原理。原理性的知识,需要一个理解的过程,不完全是死记硬背可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地球运动的内容,对于我们学校的孩子3课时,大概只能讲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其二,必修一在高考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于平行班的孩子可以不必做过多的深挖,但是对于实验班的孩子,该在高一做提点的地方还是挺多的,如果不提点,高二、高三有些内容再加进来有些来不及,高一的预热期必须有。但是,课时不足。其三,课表要求我们做的是提升公民地理素养,在必修一的教学中,有很多可以让学生实地观察、观测的活动,但是活动可以课余做,点评课堂做最好,这样同学之间的交流会更有利学生的成长和对知识理解、再生活中的应用。但是,最大的困难的是课时量不足,学生勉强能够完成知识点的学习梳理,对于实地活动,几乎无力涉及。 1.2 经验。 1.2.1 必修一的经验,理论性较强,而且地理学科地图是基础,所以原理形成图、分布图、成因图等图形的记忆、描画很重要,再者必修一的知识点比较细碎,所以听写必不可少。适当的利用中秋、秋分、冬至等节气,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这一难点知识。 1.2.2 必修二、三两本的知识连贯性好,能形成各自独立的一个个逻辑思维模式。同时,必修二、三的对于学生的思维连贯性、拓展性,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已经开始涉及,并考察!所以,必修二、三基本原理相对必修一稍少,但是能力要求更高。所以,必修二、三主要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审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重要的典型案例和典型的答题用语,需要学生初步掌握!这里一般情况下,适当的使用案例教学法,老师示范一个问题的分析方法和思路,再让学生初步模仿分析一个问题,及时总结与反思,对学生比较实用。 2 高二阶段 2.1 困惑:从高考角度考虑,选修和区域地理的课时安排矛盾。高二如果按课时学习选修知识,则一个学期最多学习一本半选修,选修在高考中分值10 分。如果消耗一学期学习选修,则区域地理学习时间变短。高考地理全部是在世界地区和中国地图上考察一个区的发展情况,所以,区域地理是高考地理的底图!如果复习时间不足,可能导致高考地理空间定位的基础出现问题,如果定位错误,高考44 分选择可能得不了多少分,而46 分的两道分析题,更是无从下手、瞎编乱造,“大题基本靠编”的后果,就是基本不得分。能否选修只重点学习一本书,将时间节省出来复习区域地理。因为区域地理就意味着高考一轮复习的开始。如果一来,我们基础的较薄弱的学生,能够扎扎实实的复习一遍一轮,至少可以巩固基础,才能更好的为高三的拔高做准备。 2.2 经验:选修,以灾害的类型、分布、成因、危害、防治为主线,分类归纳,学生强化记忆。以听写或默写为主。区域地理,空间定位,以练为主,练习读图判定,或者自己画图。地图,当心中有图,自然可以定位准确。只是,心中有图,很难做到。至少需要一年的巩固,才能够大概做到“心中有概图”。 3 高三阶段 一轮复习,该提升的难度要逐渐提升,因此,在高一阶段,我们就会将一些东西提前预热,这样到高三正式提升,学生不会觉得过度太大,突然变得很难。一轮尽量让基础弱的孩子多少再听懂一些知识,基本的技能尽量练会。同时,程度较好的孩子要求提高难度的知识要逐步掌握。一轮时,最好每天给学生讲一道分析题,逐渐渗透解题的方法。因此一轮重要知识听写不可少。 一轮复习末二轮复习起始之时,最好系统的讲一讲7 类不同大题的答题的方法和5类选择题的做法。因为一轮当中,我们逐渐的渗透,学生可能自己有所总结,此时再系统的复习一下,对于二轮系统复习辅以综合性练习巩固学生的解题方法,效果比较好! 经验1:4 月底时,对于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要求,地理高考11 题选择,44 分,如果学生可以稳定的将选择题拿到8 题以上,则要求他们将重点放在46 分的分析题的解答上,因为选择8 道以上,很难再有大的突破,而此时,如果将分析题分数提高,地理高考及格就不难了。 经验2:选修内容可以重点强化15 课时左右,而后,做综合模拟试卷的时候,遇到再讲,在5 月中旬时,对选修做一定的小结,小结学生一年以来遇见的所有类型的选修,还有哪些选修知识点没有遇到,以防止有漏掉的备考范围。 经验3:从高二时的4 月到高三时的3月,国内外重大时事,给学生及时提点,可以自己编一些题放在月考试卷当中,让学生逐渐习惯高考用时事做引考查自然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考法。 经验4:地理考试从2013 年起,自然地理的比重比之前加大很多2013 年选择中有6 题,2014 年有9 题。而自然地理是最能够拉开分数差距的,所以,的自然地理者的天下,因此在复习中,侧重一些自然地理的原理理解及应用。 经验5:答题要求:高一敢答(鼓励学生想到了,就写出来,不怕写错),高二会答(经过思考,逐渐有逻辑的写,对答案做一定的取舍),高三精答(规范答题,言简意赅)!作者单位:新疆第八师石河子高级中学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优化初中地理课堂之我见 摘要:借鉴其他学科的一些特色,有效地融入地理课堂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课堂教学中来。1.进一步挖掘视听素材,提高地理课的艺术欣赏价值2.借鉴语外史政等课的活动经验。3.把表演引入地理课堂通过摄影照地理、美术画地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及观察能力。4.通过竞争激烈机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表现欲望。 关键词:挖掘借鉴表演竞争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升华”。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能力,知识就成了死水枯木。能力的高低,归根结蒂在于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这就要求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要夯实,对各知识点的学习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改变以往为教知识而教知识的做法,切不可再搞死记硬背。为此,我借鉴其他学科的一些特色,有效地融入地理课堂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课堂教学中来。 一、进一步挖掘视听素材,提高地理课的艺术欣赏价值 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的过程中讲解讨论理的时间不宜过长,难度过大,否则会造成老师领着几个学生在动,大多数学生不是不动就是乱动。可适当精选一些优美的民族音乐和风光片作为欣赏和调剂很有必要。比方讲亚洲地形时,选择播放刘欢和韦唯演唱的1990年亚运会主题曲《亚洲雄风》,并把歌词打在投影片上,让大家一起跟着唱,唱过后乘着学生的兴奋点马上利用歌词来和学生一道分析亚洲地形的主要特色。 总之在选材的过程中要力求有鲜明特色,画面优美,解说风趣,学生喜闻乐见。太正统古板的介绍片一般不宜选播,否则既费时间,效果又不佳。另外在看之前一定要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上或投影片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收听收看,另外时间最好控制在15分钟以内,否则有学生就会坐不住,注意力分散。再则音乐、片源可以是来自学校的电化教室、教师自己搜集,也可发动学生一道来搜集,扩大资料来源,还可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论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论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论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上明确阐述:“我希望在中国要大胆建立地理科学,我们要率先打出地理科学大旗,原因就是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我们要科学地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就必须认真地搞地理科学!”“地理科学对社会主义建设来说,是一门迫切需要的科学”“在国民教育中地理科学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就地理教学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些个人的看法。 一、中学地理教学独特的德育功能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教育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的精神。地理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各项意识具有独特的德育功能。 地理教学能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家乡,认识祖国,认识世界,认识自然界,这就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能对学生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思想境界、行为规范的教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品德,培养全球意识和国际意识。 国情教育实际上是国民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地理知识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教育价值,通过地理科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解决国情问题的初步能力,把个人、民族和全球利益统一起来。对我国的国情,有优点,但也不能掩饰缺点,讲优点有利于学生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但又要防止盲目自满,不求进取的思想,过分夸大缺点,又可能产生自卑心理,所以要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唤起学生的紧迫感、责任感和报国心。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经济发展相当迅速,但至今经济技术水平较低,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通过课本知识的传授,同时利用假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写调查报告、小论文。这些活动使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环境有真实的心理体

浅析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doc

浅析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 质- “ [关键词]地理教学创新素质创新意识 [摘要]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一直是前线教师关注的焦点。本文作者从三个主要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探讨了具体的作法。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素质,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 一、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创造的意向、愿望和动机。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形成创新素质的起点。 1.要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像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

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弛骋想像,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如上课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尽量消除学生怕答错的思想负担。 2.要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要使学生在在将来的地理学领域中有所创新,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浓厚兴趣。为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地理的目的和意义,理直气壮地向学生说明学习地理对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展现学科知识的魅力。 3.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人的活动都是在一定动机支配下进行的。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内在动力。在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创新的重要意义。当学生明白了创新的意义后,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创造动机和责任意识,自觉地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和为美好的人生去创造。 二、启迪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又称创造性思维,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研究面临的事物或问题,从而找到创造性地解释这些事物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结论的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这

中小学素质教育论文参考-模板

中小学素质教育论文参考 一、当前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简析 各地出现的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热,一方面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正在不断深入,受到了广大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广泛认同,另一方面说明了校内外一体化教育体系正在逐步完善,社会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发掘,为学生成长拓展了空间。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特点。 1.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提出若干年,但是真正得到实施是在近十年。实践活动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教育载体得到充分重视,许多学校将其与其他学科教学工作同计划、同布置、同安排、同落实,成为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发展的重要课程,是现行教育教学体系外的有效补充。 2.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在课堂内、校园内,学生虽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能力素质发展也卓有成效,但是受制于时间空间及条件的限制,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锻炼,尤其是心理素质、思想情感、协作能力的培养显得力不从心。开展课外素质教育实践活动,能够在这些方面取长补短,尤其是利用专业基地、专业场所、专业机构对学生进行训练,能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3.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生课外生活的丰富内容。从目前各中小学开展实践活动状况看,学生参与热情之高始料未及,他们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获得了放松,在课外得到了发展的广阔空间,参与的兴趣不断提高,有利于身心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成为学生课外最为丰富的内容。 4.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小学生在学业方面得到了有效满足,教师还要将目光转向学生身心发展,尤其是当代独生子女群体缺乏的坚韧品质、顽强意志及团结包容心态,课堂教学中难以全面渗透。借助于专业基地、专业团队的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可以在思想上、品德上、情感上受到熏陶,对身心健康具有积极意义,尤其对于心智发展尚不完全的小学生及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更有价值。 二、夯实工作要点,保证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卓有成效 当前,绝大多数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活动,都是和教育部门专业的素质教育基地联合,借助于丰富的设备场地条件、活动器材及专业的指导队伍,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效果非常明显。工作中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18-09-03T16:24:49.42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9期作者:刘开列[导读] 学生运用地理原理以及科学的地理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成为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第二中学535400 摘要:高中课程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基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等。在这样的规划下,新的高中地理课程理念确定为: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兴趣课堂气氛 一、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方面,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从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新课程标准也正是从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提高,提出关注促进学生发展的地理,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关注实践与应用的地理。传统的地理教学由于过多地强调了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忽略了学生的真实体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已经成为当代地理教育的重要理念。基于此,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注重将高中地理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过程与目标上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学生运用地理原理以及科学的地理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成为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或经验来对地理现象进行解释,甚至提出新的见解。教师在这种学习中的作用则是帮助学生注意获取与加工信息的质量,帮助学生提高筛选、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进入生活是对课堂教学元素的拓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地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尝试成功的快乐,从而进一步激发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地理能力。 二、活跃课堂气氛的途径 1.教学意境创设。地理课程和其他课程一样有着情境性,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意境来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课堂预设的问题作为知识的概括和升华,难度比较大,不过,很多学生都可以从这些问题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找到好的思维模式。然而,老师不要把答案直接给学生,应该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经过他们的思考,去探索研究问题的独特性和差别。老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老是难于摆脱直接提问的牢笼,好多问题都没有层次性,都只是浅层级的剖析性问题。就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平时遇到的都是困难程度较大的一些问题,老师要注意问题的深度和层次,可以把困难程度较大的问题进行分解,预设有一定层次的子问题,慢慢地将学生引向新的高度去进行深刻地思考,使他们能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更深刻。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我们通过多媒体设施,把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一些知识,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增强了教学效果。在多媒体的带动下,学生会更加的积极主动,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都会得到提升。 3.课堂启发式教学手段。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是指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自主参加多元、开放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取得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教学形式。经过这种启发式的教学,能够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快捷和独立。教师通过对一些问题的巧妙设计,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深入思考中,非常有利于课堂气氛的维持,还增加了教学内容的深度。 4.课堂中评比模式。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地理学习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在实践活动中所体现的情意、举止神情、价值观的变动,使其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从实际现象可以看出,多元的综合评价模式的使用是突破点。 三、做好基于学生本身的互动式工作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互动中要充分发挥地图、模型等重要的教学道具的作用,让学生在演示、想象、类比等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画面效果,提升学生的认识。 比如,对“中国的铁路骨架”这课内容,笔者采用了让学生现场画示意图、演示特定旅游线路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堂气氛比起单纯由教师画图讲解更活跃,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和谐。而在讲解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过程中,笔者先给学生梳理出这一节的三个重点内容——水循环及其影响、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的地理意义,让学生明白这一节课要学的内容,做到重点突出,使学生心中有数。然后,在讲解重要知识点时穿插一些经典案例。参考文献 [1]刘平江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索.教育界,2013,(28)。 [2]宋玉椿如何搞好高中地理的复习.考试周刊,2012,(75)。

关于初中中学地理教学论文如何进行地图教学

关于初中中学地理教学论 文如何进行地图教学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如何进行地图教学》 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它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它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特殊功能。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广泛,最实用的教具。如果教学中地图运用得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地图教学,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地图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地图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但是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在学习地理课以前,学生对地图有一些的认识和了解。七年级学生对地图很好奇,如果不加以引导就很快消失了。老师要引导他们,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因此老师应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在讲地图时老师注意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读图知识讨论如何看地图,学生发言很积极,各抒己见;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指出不足,讲解地图和一般图画的区别,适时提出地图上的比例尺、图例、注记三个基本要素,并逐一讲解,打好基础。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此外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郊游,促使学生把地图和地理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地图对我们生活的实用性,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有利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把地图和地理知识结合起来,也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兴趣的源泉在于知识的应用,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没有成就感的兴趣只是好奇,不易持久,所学知识成功的运用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兴趣十足。 二.教会学生读地图的方法,会读不同类型的地图 学生面对一幅地图,到底怎样去读首先要使学生熟悉地图的图例。地图图例是千变万化的地理事物的图形符号,它表示的是各种地理事物。学生只有掌握了图例符号,才能识别各种地理事物。图例符号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界线符号(如洲界、国界、未定国界、地区界、省界等)、自然地理要素符号(如河流、湖泊、山峰等)、人文地理要素符号(如公路、铁路、航线、水库等)、矿产符号、专题地图的符号(如工业图、农业图等图上的符号)、常见天气符号等。因此应教会学生养成读图先读图例的习惯。其次读图时要注意地图的图名,从而确定地图的类型。根据地图的类型,对地理图像进行全面的分析,提取相关的地理信息,得出正确的结论。对于不同类型的地图,阅读方法和技巧是有区别的。常见地图的类型大致分为: 1.地理图表

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摘要】推行素质教育,得到广大地理教师的普遍认同,由于各人基础不同,在 具体实施时采取的方法也各异,但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必然要经历一个复杂的 由宏观到微观的过程,否则,素质教育将流于形式。本文通过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素质的提高、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及教育教学方式的 改变阐述了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素质教育;地理教学;教师地位;更新观念 【中图分类号】G623.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093-02 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 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开放的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是 非常必要的,其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他事关国家民族的存亡。 1注重理论学习,深刻理解内涵 素质教育是依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 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和主动性精神,注重开发发展潜能,注重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推行素质教育,得到教师们的普遍认同。并在教学中进行有关素质教育的实践工作,由于教 师对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得不够,所以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深、理解不够,使得素质教育 难以落实。加之某些教师头脑中固有的地理学科为次要学科的观念的影响,使素质教育在地 理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如有的教师理解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多活动、多回答问题,有生硬地安排许多无意义教学环节,有的使用大量的教学工具。这些所谓的培养学生能力、强化素质教育的一些做法,结果是事与愿违,使本来简单的教学复杂化,轻松的学习沉 重化,既违背了教育规律,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应不断加强理 论学习,了解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了解现代教育理论,了解国际国内最新的教育动向, 在丰富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尽早适应当代的教育教学工作。 2提高自身素质 应对新的挑战素质教育培养的是21世纪发展需要的新人。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完 成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又是通过每位教师具体的教学工作来实现的,因此教师素质的提高 势在必行。 21德育素质的提高。教育过程是教书育人的过程,要达到这一目的,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丰 富的专业知识和极强的业务能力,还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教 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要 严格要求自己,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尊重并关 心学生,以其人格魅力从正面为学生树立榜样。 22业务素质的提高。知识的传授靠教师较强的教学基本功来完成。在教师队伍中,有一部 分教师业务水平较低,课堂教学平淡乏味,使课上得死气沉沉,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更谈不上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地理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语言表 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板书、板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应变能力口头表 达能力等等。只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胜任现代的教育工作。 23文化素质的提高。一堂高质量的课,往往与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密切的关系。作为一 名地理教师,不仅有地理专业知识,也要在哲学、文学、艺术、历史等各方面具有较高的修养,要有教育教学工作所需要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应了解当代地理学的前 沿和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化需要。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 不断加强学习,注重知识更新,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中捕捉地理学 方面的新知识、新信息,来充实课堂的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联系社会、跟上时代。因此, 要在学校教育中实现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文化素质,即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 24心理素质的提高。心理素质对于人的一生中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教

地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原则

地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原则 创新也就是有创造性,如思维的独创性、个性的好奇性、动作的突变性、做法的新颖性等。“富于幻想,大胆探索”就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一面。根据地理学的特点,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应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入手,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1. 激发兴趣,使学生自觉学习 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热爱地理,乐于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地理更有其特殊意义。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情感激励,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爱好地理,教师须先爱之。课堂上,教师对地理热爱的恰到好处的流露,可化作对学生的巨大激励力量,能激起学生相应的积极情感的回报。 (2)让学生受到自然美的熏陶。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把握这一学科优势,让学生充分体验自然美。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应生动、形象,善于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诗歌等来描述地理现象。要充分利用地图图片、幻灯、录像或电影,把广阔而遥远的地理空间和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另外,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出去参观

游览,让学生在切身感受和欣赏自然的同时,乐于学习地理。 (3)常思考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地理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如:太阳升落、月亮圆缺、昼夜更替等及采购物品的学问,乘坐火车的知识……地理教材几乎每一章都有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抓住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会让学生倍感亲切。 (4)让地理学习活动充满趣味性。教师应努力营造欢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使教学和学达到和谐的统一,教师应讲求教学艺术,教法要灵活恰当,语言应风趣幽默,争取使每一节课都有兴趣高潮出现。 2. 鼓励“参与”,使学生能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自我操纵学习行为过程,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包括从教学课题的选定,教学目标的设计,直到教学评价过程,凡是学生能够参与的都让其参与。比如:教师可对教材每一章,每一单元,乃至全书的教学课题进行筛选,看哪些课题学生完全可以自学,哪些课题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学,哪些课题必须由教师详细地讲述或讲解。把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全部交给学生,变教材为学材,教师只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或对地理学习活动进行适当地调控。即使是难度比较大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等必须由教师讲述的内容,也应该使之问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 万事开头难,好的课堂指导无疑会让整节课有一个好的开头,进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课 堂指导的方法有很多,这里只对其中的三种进行简单介绍:趣味指导、材料指导和直接指导。所谓趣味指导即是用一些有趣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指导方式。材料指导可以是一 个小故事、一篇文章,甚至是带有地理知识的一句话。材料可以是教师准备,也可以让学生 自己搜集。趣味指导、材料指导形象生动,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直接指导就是开门见山、不做任何铺垫的指导方式,更加直接,也更适合高中生的理 解能力和思维模式。 2.优化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 (1)优化教学手段。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利用 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播放视频和幻灯片或者利用地理教学模型来进行模拟教学等方式来吸 引学生,将学生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 (2)教师应时时刻刻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综合考 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教师个人的授课特点、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习情况、每个学生接受新 事物的能力和水平等。在课堂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多提问、敢提问,不要 怕出错,不要怕被嘲笑。同时,教师还应在适当的时候加大课堂传授的信息量,针对学习比 较优秀的、学习能力一般的、学习比较困难的不同类别的学生分类进行不同量知识的传授。(3)倡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 几个人一小组,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探讨。教师要多鼓励学习小组对一些地理现象进行观察、实践、探讨、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共 同提高。 (4)改良考核机制。考核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教师的考核,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考核。对教师的考核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分数、升学率等教学成果,也应把教学模式、教学创新等方 面考虑在内。对于传统的只凭分数对学生进行片面评判的评判标准我们应及早抛弃,新课程 标准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评判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仅 仅限于考试分数,将学生按成绩进行等级划分,这样不仅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 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更不要说为国家培养更高水平的人才了。因此,我们在评判学生是 否优秀时,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并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当的鼓励和指导。 二、开展一些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的上课气氛和课外的上课气氛是不一样的。相比较而言,课外的上课气氛比课堂的上课 气氛要更加浓烈一些,学生在课外上课会比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所以,教师应该多多开 办一些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去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当教师将 书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讲解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开展课外认识活动,促使学生更深一步地理 解这些理论内容。当讲到野外辨别方向的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去,并根 据书本上说过的内容来辨别方向。 例如,可以看树叶茂盛程度的不同来辨别方向,长得比较茂盛的那一边就是朝着太阳的;或 者是看树轮的密集程度,树的年轮之间的间隙越窄就说明树轮就越密集,而朝着北边的树轮 一般都比朝着南边的的树轮要密集,也就是说,树轮长得比较密集的那一边就是北边,比较 稀疏的那一边就是南边。 三、课后巩固

论素质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

论素质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 摘要: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地理学科作为研究人类生存 环境及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的自然学科,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人 文精神具有重要作用,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 关键词:高中地理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地理学科作为研究人类生存环境 及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的自然学科,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 神具有重要作用,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因此,认真研究素质教育 背景下地理教学面临的问题非常重要。 一、深刻领会素质教育内涵,把握学校发展方向。 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规划纲要》指出,以人为本、 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教 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 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通俗讲,素质教育,就是对每一名学生的一生负责的教育。就义务段而言, 一是让学生完成当前学业,为进入高一级学校创造条件;二是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三是培育良好习惯、健全人格及优秀品质,提高服务社会和人民的责任感,为融入社会投身国家建设做准备。 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列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 的十大任务之一。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成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抓手。减负, 贵在课堂高效。因此,推进素质教育重在课堂。二、提高自身素质高中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无论是教学理念上还是实践上都对每一位教师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根据地理学科和地理教学 的特点,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挥地理教育的功能,使学生增强地理科学意识,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综合发展等问题,使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地理素 养都有一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高中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在有效的课堂教学过 程中,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 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习惯和基础。只有整体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 和教学能力,促进地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才能积极有效地推动地理课程改革。 笔者认为,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能够对学生进行较 准确地定位,然后根据自己的了解情况来安排教学。在“全面了解学生”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程度,接受能力以及喜欢的授课风格等。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可以让教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其次,教师要“努力研读教材”。教师要想在课堂上进行高效的教学,就应正确理解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并在教学实际中认真贯彻课程标准,认认真真地研读每一章节的内容,更重要的是 要重视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把知识与技能目标作为地理新课程的基 础性目标。最后,教师要在课堂上“开展灵活教学”方式。目前,课堂教学是现代 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核心环节,因此,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 学习的效果。 三、重新认识教材 高中地理新教材应体现改革思想,有几点认识需要注意:一是教材编写要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