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9《那一定会很好》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9《那一定会很好》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9《那一定会很好》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9《那一定会很好》公开课教学设计

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目标:

1、会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语。

2、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读故事,讲故事,了解一粒种子变成木地板的经历。

3、通过小组全作学习,比较本篇童话与《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激发学生编故事的欲望。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读过哪些童话?童话伴随我们成长,这一单元我们也学习了一篇童话《去年的树》,今天继续学习本单元的第二篇童话。

2、齐读课题:那一定会很好

二、检测生字词

1、出示字词:手推车根茎叶拆下来旧木料

缩成一团努力生长吱吱嘎嘎

重点指导读好茎拆缩努

2、放在儿歌里还能读吗?

小小种子缩进泥,

努力成树钻出地。

茎深叶茂心愿起,

变身推车随它意。

吱吱嘎嘎想休息,

旧车摇身变座椅。

挺直腰背很吃力,

拆坐地板铺满地。

童话故事多神奇,

快快走进课文里。

3、放在课文里还能读吗?

种子被泥土紧紧地包裹着,它不得不把身体缩成一团。“这真难受。”种子想,“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过了些日子,它长出细细的根、茎和两片小叶子,钻出地面,站在阳光下。

三、初读课文,明确要求

1、师引读学生读全文。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默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比较一下,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四、探究历程

1、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自学要求:

1、读:默读课文,画出关键词

2、选:任选一张学习卡片

3、填:提炼关键词填卡片

4、讲:看着卡片讲讲这段历程

2、完成学习单

(1)学习单一:种子----()---()----()----木地板

(2)学习单二

3、讲历程

出示以下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讲历程,要求讲清楚

4、根据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发现

师引导读思维导图,问:你发现都有哪些变化?谁帮助了它?还发现什么变了?什么始终不变?

出示句子:那一定会很好

这句话出现过几次?引导读,体会童话的反复特点。

5、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觉得是一个什么样的历程?

()的历程

指名学生答,追问:为什么是这样的历程?

五、比较异同

1、比较一下,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2、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

师小结:都是童话,树,都做出了贡献,拟人的写法,不同的是一个是悲剧,一个是喜剧,一个如愿,一个不如愿,对话多,一个对话少,一个忧伤,一个高兴,一个难过,一个美好等。

六、师读最后一段,激发编故事的欲望

为什么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呢?要是真的变成了一棵树,那一定会很好,想一想,这又是一段怎样的经历呢?(学生汇报)

希望同学们展开想象,编写一个关于树的童话故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