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乡村小规模学校小而优

让乡村小规模学校小而优

让乡村小规模学校小而优
让乡村小规模学校小而优

让乡村小规模学校小而优

——来自吉林农安、河南栾川、湖北竹山三县的调查

引子

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生数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是我国教育体系的“神经末梢”,格外牵动人心。

据2018年5月11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信息,截至2017年底,我国有乡村小规模学校10.7万所,占农村小学和教学点总数

的44.4%;在校生384.7万人,占农村小学生总数的5.8%。

“从历史发展来看,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在服务农村最困难群体、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表示,受历史、现实、地理等多方面因素制约,这两类学校仍是教育的短板,存在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等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全面加强建设,提升育人质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

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基本补齐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这两类学

校短板,进一步振兴乡村教育,“基本实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乡村学生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不久前,记者深入吉林省农安县、河南省栾川县、湖北省竹山县采访发现,各地着力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加快补齐短板,改善

办学条件,努力让乡村小规模学校小而优,更加有力地托举起乡村孩子的读书梦。

布局

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切实防止因为学校布局不合理导致学生上学困难

出竹山县城向西南,汽车在蜿蜒山道上颠簸近4个小时,终于爬上一处海拔1200米的高山台地。

这里是官渡镇楼房沟村小学,两层小楼,一处院落,跟旁边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房一样,粉墙黛瓦翘角檐。

“一到三年级共16名学生,一多半是留守儿童。”59岁的卢坤山既是校长,也是唯一的在编教师。疫情防控期间,他每天通过手机在“云端”给孩子们上课。

楼房沟村小学去年才恢复办学。2004年,这所村小因合村并组、生源不足而撤销,孩子们只能到30公里外的官渡镇中心学校读书。

要不要恢复楼房沟村小,竹山县教育部门也曾纠结:该村常住人口只有700多人,每年新增适龄儿童不过四五个;而办一所学校,意味着教育支出增加。

在竹山,招生5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在校舍建设上基本一样,都是两层楼加一处院落,工程造价在80万元左右。另需配置电子白板、远程教学等教学设施,每年还需拨付6万元办公经费。

“教育,要算长远账。从不让一个义务教育阶段孩子失学的角度来看,在这里恢复建校十分必要。”竹山县教育局局长毛光伟说,越是偏远山区村,对恢复小规模学校的需求越是迫切。

楼房沟新村小一落成,二年级学生朱梦婷的母亲就退了在镇上租的房子,让孩子回村就读。“原来在镇上租房陪读,不算生活费,光租金一年就要3500元,还占着一个劳动力。”

目前楼房沟村小学16名学生中,15名学生家庭比较困难。卢坤山表示,如到镇里上学,将会加重家长负担,影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摘帽,甚至导致孩子们辍学。

在竹山县最西北的偏远乡镇大庙乡,去年秋季恢复的黄兴小学甫一开班,黄兴村里19名学前班适龄儿童便全部报名上学。这些学生中,大多是留守儿童。黄兴村的孩子以往要去12公里外的全胜小学上学,不少家庭因为无人陪护,会拖延孩子入学。

毛光伟说,竹山县地处秦巴山区,曾是深度贫困县,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近年来,县里投入4.38亿元,兴建73所乡镇寄宿制学校,复建85所小规模学校,让4万多名山区孩子在家门口上学。”

《指导意见》强调:“农村学校布局既要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又要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方便学生就近入学;既要防止过急过快撤并学校导致学生过于集中,又要避免出现新的

‘空心校’。”

采访中,记者发现,各地严格把握布局要求,着力统筹优化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完全小学布局:在人口较为集中、

生源有保障的村,单独或与相邻村联合设置完全小学;地处偏远、生源较少的地方,一般在村设置低年级学段的小规模学校,在乡镇设置寄宿制中小学校。优化布局涉及小规模学校撤并的,各地严格撤并程序,切实做好学生和家长思想工作,坚决防止因为学校布局不合理导致学生上学困难甚至辍学。

栾川县地处伏牛山腹地,以前几乎村村办学校,教育资源分散,水平参差不齐。按照县里修订完善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与镇中心校相距不足2公里的石庙镇龙潭小学在撤并之列。

“村子顺沟而建,家住沟底的学生离镇中心校近,愿意撤;住沟中的离龙潭小学近,不愿意撤;家里不太宽裕、怕多花钱的,也不愿撤。”龙潭村党支部书记郝跃川说,起初村民意见不统一,撤并的议题被暂时搁置。

此后,随着对镇中心校的情况了解加深,不少村民开始对撤并动了心。

村民杜留绪说:“中心校的学生路过家门口,跟我说那边教学好、饭菜香。”村民芦柳艳听其他村学生家长议论,“镇中心校不单教课本知识,还开设科技、泥塑、漫画等课程。”

“撤并后,原校舍可以装修改造成研学基地,给孩子们提供第二课堂。”郝跃川也趁热打铁宣传村里的规划设想。再次表决时,多数村民赞成龙潭小学撤并。

栾川县教体局局长李文强说,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全县原

“在妥善处理撤并问题基础上,有的81所乡村小规模学校保留19所,

集中财力建设标准化寄宿制学校,这几年新增校舍9万多平方米,确保满足本地学生寄宿学习需求。”

留人

改善条件,提升待遇,打造“乡村温馨校园”

大学本科毕业,怀揣理想而来,可到学校一看,心凉了半截。“教室操场破旧,平常上课连白衬衫都不敢穿;冬天那个冷,不生炉子熬不住。”

30多岁的卢志伟,在农安县黄鱼圈乡连三坑村小学已任教6年,起初留下来是因为“打小在农村长大,对村里孩子想要得到更好教育的渴望感同身受”。

但现实让卢志伟产生不小的心理落差。“那时候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也不是没想过调走的事。”

“教师节时,孩子们在窗外为你唱歌;晚上一有空,乡亲们就会来学校坐坐,只是怕你孤单,陪你说会儿话。”纠结了好几次,卢志伟最终还是留了下来。这里边有感情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教学条件的改善,以及越来越强烈的职业认同感。

近年来,农安县大力推行村小建设倾斜政策,截至去年底,全县50人以上的100所农村小学全部建成“温馨村小”。

聚焦“温馨校园”,农安县投入1.4亿元,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全县村小校舍已全部消除D级危房,所有村小全部采用电暖设备取暖;配套建设计算机教室、保健室、科学实验室、图书室、音体美器材库及篮球、足球、排球场地。

针对村小办学条件差、留不住教师等问题,10项政策出台实施:不足100人的村小,公用经费按100人拨付;实行乡村教师轮岗制,新教师下到村小任教;实行教师服务任期制,评选学科骨干教师,要有在村小2年以上教学经历;将各级培训精准到村小,让村小教师接受优质教育培训;建食堂、建宿舍,让村小的老师们吃上免费午餐,住上舒适的宿舍……

卢志伟的工作生活状况为之一变。伴随朗朗的读书声,记者走进连三坑村小学,只见教室内桌椅整齐、设施齐全,教师宿舍温馨明亮、网速也快。卢志伟笑言:“现在咱这儿的条件跟城里差不多。”

目前,11名教师坚守连三坑村小学,为6个班的67名学生传道授业。

2019年6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

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重点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打造‘乡村温馨校园’。”如今,全国99.8%的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办学条件达到教育部等部委有关要求,乡村小规模学校改变往日形象。同时,《指导意见》中强化师资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落实,乡村教师待遇不断提高,吸引更多的年轻教师和优秀教师到乡村小规模学校。

竹山县把教师的“五险一金”纳入财政预算,乡村教师享受差异化生活补助:中心校、村小、教学点分别为每月300元、400元、600元。

竹山县宝丰镇秦家河教学点地处偏远,开车到县城要一个半小时,交通、生活不便。58岁的蔡鄂庸,至今仍在这里坚守,“虽然不易,但也劳有所得,工资加上各项补助,每月能有7000多元。”

年轻教师的待遇也在提高。在栾川县重渡沟小学,入职4年的王晓丽,除基本工资之外每月享受乡镇工作补贴260元、乡村小学教师生活补贴500元、班主任津贴500元、教龄津贴40元。“村里条件确实差,但补贴比城里高,算下来每月到手工资3400多元。”

职称评聘也在向乡村教师倾斜。栾川县规定,乡村教师教龄满25年,享受高级职称待遇;教龄满20年,可直接获评中级职称。评定时,乡村教师在从教年限、承担课题、获奖等方面的标准可以适当放宽。

毛光伟认为,年轻教师在农村工作,面临爱情、友情和亲情的现实考验,光靠“硬留”行不通。“我们鼓励教师特别是招聘来的年轻教师流动,基于教学成绩的流动不仅能够提升乡村学校教学水平,也能稳得住师资力量。”

2012年起,竹山县建立教师队伍上下流动机制,规定新招小学教师全部派往乡村任教,城区学校出现空编,一律从乡村教师中公开遴选。

“在村小学教学成绩好的话,3年以后就有机会流动到城里去。”2019年到竹山县麻家渡镇柿树坪小学任教的宋平说,自己和同事们并不讳言想进城的念头,“这也是有上进心的表现。”

提质

以强带弱,教研协作,远程教学,力保开齐开足开好课程

一堂道德与法治课上,讲台下坐着3名学生,但教师梁强的授课对象只有一个——三年级的胡鑫怡。讲完一个章节,给胡鑫怡布置完自习内容,梁强又抽出数学课本,为四年级的两名学生上课。

前两年,这是梁强每天上课的常态。栾川县三川镇大红村小学共两名教师、6名学生,他负责其中3名学生的教学,另一位教师朱聪敏负责另外3名学生。在乡村执教20多年,两人早已习惯这种局面。但对一些课程,他们一度有心无力:音乐课上打开录音机,让学生跟着唱;体育课就带着在校园跑跑步;美术课开不了……

“一个人复式教学,教两个年级,开10门课,尽力了。”梁强说,他们还要为学生吃饭等事操心。上午10点钟,课间休息,朱聪敏忙着洗好蒜薹,切好肉丝,蒸上米饭。中午放学,她炒几个菜,冲一锅紫菜汤,供师生8人用餐。

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是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必须啃下的硬骨头。《指导意见》要求,强化乡镇中心学校统筹、辐射和指导作用,推进乡镇中心学校和同乡镇的小规模学校一体化办学、协同式发展、综合性考评。

近年来,栾川县探索建立教研协作区,将全县初中、小学各分为4个教研协作区,以强带弱,捆绑考核。县乡学校之间,各乡镇中心校、小规模学校之间,共享备课资源,共同提升水平。

有了这些政策支持,梁强明显感到教学有了帮手,增了底气。“三川镇中心学校派专人联系大红村小学,统一开展教学管理,包括统一安排教学、教研活动,统一进行学生考试。如今,镇中心学校与我们共享备课资源,我们的教学水平也得到提高。”

推广网校工程和设立教研协作区,是竹山县提高乡村学校教学水平的两大抓手。全县整合资金7000多万元推进网校建设,实现校校通宽带、班班配套电子白板教学设备、师生人人有网络教学终端,以“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帮助乡村小规模学校开齐开足美术、音

乐、体育等课程;设立5个教研协作区,实施教师走教、对口帮扶,定期送教送课到乡村小规模学校。

在秦家河教学点,记者见到蔡鄂庸时,他正带着3个年级的学生参加宝丰镇双坝中心小学廖海燕老师的音乐“同步课堂”。视频两端,廖海燕唱一句《小雨沙沙》,学生们跟一句。

“早些年我成了全科教师,也是不得已。”蔡鄂庸说,在没有实行远程教学之前,从语文、数学到音乐、美术课程,自己一肩挑,“每次上音乐课,我就带着娃儿们一块儿,南腔北调地唱。”

今昔对比,蔡鄂庸坦言变化明显,“有了电子白板资源库,讲课就有了参考教案;有了网校,音乐、美术等课程可以让孩子们在线听课,不必担心开不齐课、开不好课。”

宝丰镇桂花小学校长邵传星每周都会去一次秦家河教学点,送教送课,也检查这里的教学进度、教学质量。“教学点虽然只有一名教师,但通过网络同步课堂,定期送教送课,教师一对一辅导,现在学生的成绩整体上不比桂花小学差。”

近年来,电子白板等网络教学设备逐步覆盖了竹山县所有小规模学校,让教学点的孩子们也能受益于在线教育资源。竹山还在一些特别偏远的教学点实施远程同步课堂试点,解决因为师资缺乏而不能开齐课、开好课的问题。

从加快宽带网络建设,到发力提供丰富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各地积极探索推进“互联网+教育”,着力保障乡村小规模学校开齐开足开好课程,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各地还认真贯彻落实《指导意见》,不断健全经费投入与使用制度,护航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提质提速。

过去,经费的事,没少让栾川县重渡沟小学校长万卿操心。“电费、培训费、差旅费等,全要从公用经费里出。每个教室、宿舍都装着空调,可到了夏天,电费支出大,不敢多开。”

《指导意见》强调,教育经费投入向两类学校倾斜,并要求切实落实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按100人拨付公用经费和对乡镇寄宿制学校按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政策。

重渡沟小学现有63名学生。根据政策,栾川县按每名学生每年600元的标准拨付经费,对不足百人的村小,按100人予以拨付。算下来,学校每年有6万元公用经费,加上每人每年30元取暖费,全年共6.3万元。

“政策落实到位,以前紧巴巴的日子宽松了许多。”万卿舒了口气。

李文强介绍,栾川县一方面加强小规模学校经费使用管理,严格实行账目单列、规范管理、合理统筹,严禁乡镇中心学校挤占小规模学校公用经费,另一方面动员各方力量多管齐下,加大投入力度。

以重渡沟小学为例,在重渡沟生态旅游建设示范区管委会和村集体支持下,学校聘请2名厨师,解决了外聘人员工资等问题。

栾川县还拨付专项建设资金150万元,为重渡沟小学新建一栋校舍。“学校发展步入快车道,将越来越让师生舒心、家长安心、社会放心。”万卿如今信心倍增

浅谈如何管理农村小规模学校

育人为本发展特色 -------农村小规模学校管理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谨代表***教学点全体师生向在百忙中莅临我校的各位领导、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 **教学点下辖**两个行政村,服务半径2.5千米。学校占地面积6575平方米,建筑面积3486平方米,其中两层砖混结构教学楼一幢,2003年撤乡并镇后,原**乡合并到了**镇;**小学调整为今天的**四年制教学点。现有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4名,教职工7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4人,大专学历2人,普师1人。下设校中园一所,在园幼儿29人,教职工2人,均达到大学本科学历。学校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2套,图书阅览室、音体美器材室、师生餐厅、视频监控室设置齐全。下面从三个方面就我校近年来教育教学工作向大家作以汇报: 一、学校常规管理工作 (一)狠抓落实、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1)实行定期听、评课制度和随时推门听课制度,并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由授课教师按照说课要求进行说课,做好总结,搞好各项教研工作,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2)搞好各种形式的巩固测验,做到堂堂清、课课练,严格实行月考制度,并做好试卷分析,学校及时进行教学评价和总结,查缺补漏,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3)组织安排好早读和早自习,一、二年级星期一至星期五均为语文早读,三、四年级星期一、三、五为语文早读,星期二、四为英语早读,都由相应学科老师跟班辅导,使学生到校后能充分利用自习时间搞好学习,保障了充裕的教学时间。 (4)我校教学成绩逐年攀升,连续四年被**镇人民政府评为“先进集体”,其中2016--2017学年度教学质量检测中被**学区评为“团体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二)细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1)根据两个学期绩效工资发放的实际情况,按照优绩优酬的原则制定了我校绩效工资发放的量化方案,在参加各项活动中成绩优异或获得好评的教师予以加分,已经全体教师通过。 (2)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不断规范教学行为。 ①制定并执行了《**教学点教师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教师要按时签到、提前侯课;要按时上下班、按时上下课;课堂上不准接打手机、不准超进度备课;作业及时全批全改、要有激励语言;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做好各种常规记录。

2020西藏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

2020西藏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 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 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方案,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自治区公共财 政保障范围,完善自治区、地(市)、县(区)、学校分级管理机制。 继续实施义务教育“三包”政策及助学金制度,已覆盖全区近92% 的农牧民子女及城镇贫困家庭子女。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政策,对在校生免收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免费配发汉语字典, 并落实各项补助政策。统一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含取暖费)标准,逐年提高寄宿学生公用经费标准,并提供每生每年 150元交通补助。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和接受残疾学生 随班就读学校经费保障。巩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安全 保障长效机制,支持农村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维修改造、抗震加固、 改扩建校舍及其附属设施。 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快实施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 改造工程,逐县(区)、逐校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台账,全 面改善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从最薄弱环节入手,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把学校饮水、暖廊、 太阳能澡堂和高寒学校风雨操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年度项目计划,着力补齐基本办学条件“短板”。2017年第一季度累计落实义务教 育阶段学校基本资金12.6亿元,其中“全面改薄”中央专项资金 4.8亿元、维修改造资金0.7亿元、基本公共教育义务教育学校建 设资金7.1亿元,计划新建和改扩建学校166所、建设高寒高海拔 学校风雨操场67个。 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制定关于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 班额工作专项规划,按照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综合考虑人口 结构、学龄人口变动趋势、人口政策调整、现有教育资源状况等因素,科学调整完善城镇普通中小学校布局建设。优化城镇教育资源 配置,实现城乡中小学师资、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配置基本均衡。探索学区制建设管理模式,促进学区内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社团联盟建设的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社团联盟建设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9-10-11T09:48:48.64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0期作者:滕继强 [导读] 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承载着教育思想。 潍坊实验中学山东潍坊261200 摘要:271教育体育课程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组建包括传统体育项目和新兴运动项目的体育社团联盟,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社团体系,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和专家咨询法,以271教育集团体育社团联盟的组建、开展为平台,以集团体育学科课程整合为契机,从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项目会商、运动参与、评价机制、调研反馈提升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其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 关键词:体育社团联盟建设核心素养研究组织 一、研究目的 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承载着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271教育体育课程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强调健身育人功能,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深刻体验运动的乐趣,由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转变,喜爱体育学习和运动,从而掌握2~3项终身锻炼身体的运动项目,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本文以“271教育”为依托,以271教育集团体育社团联盟的组建、开展为平台,以集团体育学科课程整合为契机,从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项目会商、运动参与、评价机制、调研反馈提升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其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271教育集团昌乐二中,潍坊实验中学高一、高二学生体育社团活动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人工查阅和计算机检索有关中学体育社团方面的书籍和相关文献资料,学习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作为观点依托和思路借鉴的内容,为本论文的研究做好理论上的铺垫。(2)经验总结法:对选取为研究对象的学校学生,体育社团联盟组织形式、过程管理等有关资料进行分析。(3)专家咨询法:研究过程中通过向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不断修正和改进方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高中体育社团联盟组织与管理。(1)社团联盟宣传方案。确定目标和基本内容,挑选内容积极,画面优美的社团活动海报;撰写版面内容积极向上的文章,联系广告公司制作宣传版面并张贴好;联系负责发布校网的老师,及时发布具有价值的社团信息;联系主控室老师,获得校园广播器材的使用权,按时、及时广播。(2)社团评价机制。社团联盟对社团活动内容及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建立三大创新与四大反馈机制,尽可能地提高社团活动的规范性与可实施性,使社团活动变得更有意义,让社团活动成为课余体育锻炼的有力支撑。集团各分校体育联盟各有特点,评价机制依据地区特点和学生差异有所调整。 2.体育社团对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作用。(1)发展学生体能,提高运动能力,形成终身体育意识。271教育学生八大品质第七条身心健康中提出:体魄强健、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斗志旺盛。同时,271教育七大课程领域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学生有强健的体魄,掌握2~3项终身锻炼身体的体育项目,这与体育与健康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在学校开设的若干运动项目中进行自主选择,较为系统的学习和掌握1~3项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相吻合。(2)科学制定并落实锻炼计划,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271教育集团各校社团联盟从不同体育社团项目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合理安排课时,一周活动一次,确保社团活动常态化、持久化,在科学规范的练习计划指导下,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3)团体项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组织能力、强化合作共赢和宏观意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第三个方面体育品德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1)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发展学生体能,提高运动能力,形成终身体育意识。(2)科学制定并落实锻炼计划,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3)团体项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组织能力,强化合作共赢和宏观意识。 2.建议。(1)注重体育社团的梯队建设,初、高中同类社团要加强体育骨干的培养。(2)加强精品社团的培养、特色社团项目的拓展和普及型社团的活动质量。(3)学生会加强与学生成长中心、体育处的沟通,便于社团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志勇体育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赵丰平 271教育基本法[M].271教育集团,2017。

课题申报范本:4563-健康中国背景下学校体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

健康中国背景下学校体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 1.1问题的提出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成为国家大战略。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论断列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在青少年体质日趋下滑的严峻形势下,从健康中国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这角度对学校体育进行重新审视,无疑重要的现实意见和理论价值。 1.2课题界定 本研究的逻辑起点是体育与人、健康的关系,因此,揭示人的本质不仅是对学校体育文化重构的前提和根据,也是本研究的重点。 体育作为一种人的文化,决定了“体育是为人的”,即为人的生存、发展需要服务的。学校体育由于注重对体育精神内涵的理解与实践,更加彰显了体育在实现人性健全中的价值。学校体育精神的价值不仅在于促进人的身心和谐,更在于它本身有一种超越生命的追求以及在追求中所感受到的审美愉悦。因此,深入了解学校体育文化的价值和精神,以人为中心,促进个体在自由的发展中走向“完整的人”,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个体”的必然要求。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从国内来看,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学校体育经历了苏联模式、全面的体质教育模式、劳动体育思想和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多元化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健康体育和快乐体育等若干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的体育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相关的研究也逐步增多。综观前期研究,有代表性的成果和观点如下: (1)从文化学角度来看待学校体育的发展,如卢元镇的《体育社会学》中提出,中国体育向来是智力和技术二分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的政治文化使智力体育得到长足发展,而练技者的社会地位却一落千丈。要把中西方的体育思想进行化学反应,捋出以民族文化为主线,以西方体育思想为补充的体育发展线索,而不是简单的物理累积中西方体育项目。 (2)从健康价值来看待学校体育的发展,如赖天德在《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中提出大学体育的目标应是:第一,满足学生健身、健美、娱乐、竞赛等不同的体育需求;第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体育个性;第三,通过体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第四,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终身体育基础。盛伟的研究认为“大学体育应向健康体育的方向发展。现代健康观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被称为大健康观。” (3)从人文价值来看待学校体育的发展。如周登嵩《体育教学人文性的思考》提出了“体育是‘人’的体育”,是“人性(humna1te)体育”的思想;童昭岗在《人文体育》一书也提到“体育文化是关怀人的文化”的观点。如宋继新认为:“在体育运动程中,体能、技术、成绩和奖励都是一种物化的‘现象’,其流动性和易变性最大,而‘人’发展的规律和运动的规律是潜藏在体能、技术和金牌背后起决定性作用的‘本质’,其隐蔽性、稳定性和决定性最大,但人们却把它几乎都信托给了自然。因此,未来体育单纯强身或健康都不是主导思想,只有‘健身育人”’才是其宗旨。” (4)从育人角度来看待学校体育的发展。如陈琦在《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中提出在学校体育过程中,应以“育人”为最高目标,以“终身体育”为主线,把“育体育心”、“社会需要与学生主体需要”、“增强体质与终生受益”三者紧密结合。王建军认为:“体育是在学校环境中,通过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等组织形式,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方式。也就是说,学校体育也是学生陶冶情操、培养志趣、加强修养。提高精神境界的过程,也就是人的发展过程。”

农村小规模学校小班化模式的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c10479975.html, 农村小规模学校小班化模式的探究 作者:何丽 来源:《新一代》2020年第07期 摘要:小班化教学是一种教育理念,它就像一个万能的公式,适用于所有的学校、所有的教师。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師,都要将这种教育理念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来,不同的学校和教师赋予了它不同的意义。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的幸福,让教育回归本原就可以了。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实践研究 小班化教学是一种教育理念,它就像一个万能的公式,适用于所有的学校、所有的教师。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要将这种教育理念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来,不同的学校和教师赋予了它不同的意义。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的幸福,让教育回归本原就可以了。多年以来,我一直对小班化教学在不断地研究实践,下面结合小班化教学的理念和我的认识,来谈一谈小班化教学中我的教学改革情况。 一、课前备课精细化 我安排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能了解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掌握哪些知识,哪些内容存在疑问,课堂上我重点指出重难点和疑点,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还可以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备课中我会考虑到学生的合作交流。一节课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哪些内容可以进行合作交流,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交流,又需要交流几次,我在备课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备课中我会研究教法。毕竟备课是我出于自己的想法而设立的,没有考虑到学生及课堂中的意外事情的发生。考虑我该如何表达,能让学生更易于接受、理解。备课中我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到分类指导,分层练习。备课中千方百计的想着让学生如何去学习,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学习时间;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暴露问题。在备课中我还有尽可能多的师生双边活动设计。总之,在备课上我不仅仅是思考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分析学情、研究教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 二、课堂中讲授精准化 我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尽量少讲或不讲,做到精讲多练。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课堂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在认真研究教材、课标及相关的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准、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把所学知识由教本结构变为认知结构,将重点与难点知识进行分解,找出不同类型的问题,再配备一定数量的巩固练习。课

关于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的几点思考

关于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的几点思考 柿树中学周其中 近年来,在我县乃至全国,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都纷纷撤并了部分农村中小学校。从优化育人环境、整合教育资源来说,肯定有一些可取之处,对此本人不敢妄加评论。但我从身边的事实以及从网上浏览的一些信息来看,草率撤并,这当中也存在一些不妥之处,值得思考。 一、违背了就近入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增加了人民群众的负担。 《义务教育法》第六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第十二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第二十二条也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由此可见,法律对义务教育如何发展已经做了明确的规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甩下包袱,将一些所谓的薄弱学校纷纷撤并,以此来说明教育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其实,谁知道,这些学校的撤并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多大的经济负担!现在,有些地方,方圆二十里内(有些地方范围更大)无一所中小学校,一些家长为了照顾孩子上学,从幼儿园就开始陪读,直到高中毕业,一陪就是十几年。有人做过估算,陪读孩子,一年少则几千元,多则一、两万,十几年就是几十万啊,而且那些陪读的家长都正直壮年,白白的浪费了劳动力。我认为“陪读”是中国教育的怪胎,是家长对学校管理的不信任,是人民群众多教育的不满意。也许有人说,陪读,早就有了,与学校撤并无关,但我觉得,撤并学校更加催化了陪读的普遍,人为地加重了群众的经济负担,这与党中央国务院减轻人民负担,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背道而驰。 二、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据初步了解,撤并的一些中小学校,都存在这几种情况:低价变卖、周边群众非法侵占、闲置荒废。众所周知,在当年“两基”验收时,为了达标,这些学校政府都做了大量的基金投入,少则几万,多则上百万。而撤并后有的学校则被低价变卖,连同土地一起,价钱甚至还不到当初投入的十分之一!而且这点钱更不可能上缴国库,摇身变成少数人的“活动经费”,而那些被周边群众侵占的、或者闲置荒废的,久而久之,也都不了了之了。也许有人说不必大惊小怪,咱共产党现在有的是钱,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的是光环,还在乎这点小钱?是啊,我国现在是进入了小康社会,但我们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再说,即使有钱了,就能如此浪费吗?就能让少数人慷国家之慨吗? 三、潜在的安全隐患大。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这是我们很多领导逢会必讲的一句话,殊不知,一些农村学校的撤并,就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被撤并的学校一般都是地处偏僻的地方,交通本身就不方便,能够到条件好的学校去陪读的,毕竟只是少数学生,大部分学生还是得到就近的学校继续上学,而现在去的学校,最近的都在十里以外,有的甚至超过二十里路。由于目前大多数农村中小学还不具备住宿的条件,学生只能早出晚归,途中的安全谁能保证?谁去监管?而且运送学生的车辆又多为无证经营,其中甚至不乏“三无”车,超载是不言而喻的。2010年12月27日,在湖南衡南就发生了三轮车运送小学生时坠河,造成14名学生死亡6名学生受伤的重大安全事故! 笔者曾经对部分家长河车主做过调查。车主们告诉我他们的苦衷:以一辆核准七座位的面包车计算,如果每趟只能运送七名学生,每位学生每学期400元,总共就是2800元,一

2020区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

区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市XX区位于XXX之南,因境内蜚声中外的XX而得名,XX教育坚持以“中西部教育现代化核心区”建设为目标,共育“百花绽放、百舸争流”教育生态,加快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领先发展、均衡发展。近三年来,我区教育年均投入约XX亿元,XXXX年,公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总指数位列全市第X名,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总达成度XXX%,连续两年位列全市第一;相继被评为全国首个“城乡教育一体化实验区”,全国教育均衡特色示范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家庭教育示范区、全国体育联盟示范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成为中国教科院“全国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XX省义务教育示范区(县)、XX省教育工作先进区、XX省教育综合改革试验试点单位及XX市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县。区教育局获评为XX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XX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改革创新奖先进集体。2020年,XX市XX 区坚持以“培养‘两强’XX学子,发展‘两优’学校体育”(即:培养具有强健体魄、强大心理的中小学生,切实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推动学校体育工作优先发展、优质发展,努力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XX学校体育工作样板)为目标追求,不断丰富“强体健心、育体明德;强体促智、育体成美”XX学校体育工作核心理念,深入推进学校体育“四项工程”落实

到位,全面普及校园足球,积极探索加强和深化学校体育工作改革的有效办法,不断丰富阳光向上、健康和谐的XX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大力提升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努力促成广大中小学生“形美、心美、行为美”良态的建立、巩固和升华,着力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XX区现有中小学XX所,其中,公办中小学XX所(小学XX 所,纯初中X所、九年一贯制学校X所、高完中X所、特教学校X所、职高X所、市属高中X所、省属职业学校X所);民办中小学X所(小学X所,初中X所,九年一贯制1X所、高中X所,职中X所)。 全区现有公民办中小学班级XX个,其中,小学XX个班(公办XX个、民办XX个),初中XX个班(公办XX个、民办XX个),高中XX个班(公办XX个、民办X 个)。在校学生XX万人,在岗教职工X万人。另外,公民办中职学校X所,班级XX个,其中,礼仪职中班级XX个。 目前,全区共有体育教师XXX名,专职体育教师XXX名,兼职体育教师XX名。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现有田径场X块,篮球场XX块,排球场XX块,器械体操/游戏区面积XX平方米,体育馆XX个(总面积XXX平方米),游泳池X个(总面积XX平方米);学生体质测试室XX个。全区体育器材达标学校共XX所,达标比例XX% 。 二、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严格贯彻上级要求,做好统筹规划 2020年,XX区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培养德智体美全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征求意见稿)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体育学是研究体育科学体系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各种体育现象,揭示各种体育现象的过程、本质与规律。健康学主要研究人类如何保持健康及如何更科学地遵循生命规律和健康规律。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可以认识和发挥人体的运动能力,提高人的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两门学科中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以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独特的功能和重要的作用,对于建设健康中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各个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学习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运动技战术与技能、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实践能力,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人格、强健的体魄,为学生身心健康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和应用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1.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

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运动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参加与组织体育展示活动和比赛,显著提高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能够掌握和运用所学运动项目的裁判知识和比赛规则,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依据职业特点,独立或合作制订和实施体能锻炼计划,并对练习效果做出合理的评价;能够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体育赛事和重大体育事件,具有体育文化理解能力和运动欣赏能力。 2.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是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提高健康意识、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关键。健康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绪调控和环境适应。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校内外的体育锻炼,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具备基本的健康知识,学会自我健康管理,了解职业健康安全知识:情绪稳定、包容豁达、乐观开朗,善于与人交往与合作,具备较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改善身心健康状况,提高生存和生活的能力。 3.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是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体育品德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具有自尊自信、勇敢顽强、超越自我、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正确对待比赛的结果,胜不骄、败不馁:能够胜任不同的运动角色,具有团队合作意识与负责任感;能够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

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最新)

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 见(最新) 按照X省教育厅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X教联〔X〕50号)要求,经县政府同意,结合我县实际,县教育局、县委编办、县发改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联合制定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 指导意见>重点任务清单》,请按照责任分工,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1.科学制订和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 工作要求:统筹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完全小学布局,修订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在人口较为集中、生源有保障的村单独或与相邻村联合设置完全小学;地处偏远、生源较少的地方,一般在村设置低年级年段的小规模学校,在乡镇设置寄宿制中心学校,满足本地学生寄宿学习需求。布局规划中涉及小规模学校撤并的,县政府因地制宜确定,严格履行规定程序。撤并后的闲置校舍应主要用于发展乡村学前教育、校外教育、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等。对已经撤并的小规模学校,由于当地生源增加等原因确有必要恢

复办学的,按程序予以恢复。坚决防止因学校布局不合理导致学生上学困难甚至辍学。 责任分工:县教育局、发改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义务教育学校(列第一位的为牵头部门,下同)。 完成时限:X年5月底前,修订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按程序公开征求意见,上报县政府备案,同时报送县教育局、发改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 2.推进实现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达到省定办学标准 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国家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按照“实用、够用、安全、节俭”的原则,保障基本教育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按照建设一所、达标一所的要求,统筹推进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实行“一学校一台账”“一项目一清单”,加强对项目建设的规范管理,坚决防止建设超标准学校、豪华学校。X年秋季开学前,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标准。 责任分工:县教育局、发改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义务教育学校。 完成时限:X年7月底前,建立学校办学达标台账和建设项目清单;X年秋季开学前,学校办学条件达到省定办学标准。

(精编)农村中小学校工作计划

农村中小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十七大会议精神,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落实“团结奋进宽容自律踏实创新”的校训,加强管理,努力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谋得学校工作的跨越发展。一方面,成立春招工作组,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大力宣传职招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学生送入职高就读。另一方面,加强中招冲刺阶段的组织工作,让更多的学生升入省示范高中就读。 二、主要工作目标与工作措施 1、做好综合治理工作,倾力打造平安校园。 (1)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 学校校长与各分管的副校长、各部门负责人,各分管校长与各班主任、各村小校长层层签定安全责任书和卫生安全责任书,做到责任到人。进一步细化安全责任分解,将学生安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考虑进去,确保不留死角。 (3)全程管理,落实值班制度 在全方位管理的基础上,学校拟定一系列措施,对学生在校实行全程管理。继续执行随堂签制度,加强值班力度,派专人对宿舍进行管理。尤其要重视对狮石的学生的管理,

安排专门的宿舍,请求熟悉狮石的教师协助管理。周六、周日行政轮流对其进行管理。 (4)加强村小教学点的管理 村小教学点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以后几年学校的整体的办学质量,本学期,学校将有组织地对各村小的情况进行评估。加强指导,尤其重视对村小校长管理能力地培养,尽力提高村小质量。 2、抓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1)、加强班主任工作培训 班主任是学校的骨干力量,学校分三个阶段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开学初,进行班主任日常工作培训,明确班级管理目标和安全管理目标;学期中间,对班主任进行工作方法的培训,着重探讨差生转换、班风扭转问题。按阶段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考核,学期结束,总结各班主任工作。 (2)、培养一批骨干教师 学校将通过一系列有效地途径培养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带动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主要的做法一是广泛来源于公务员之家/与外校进行联系,积极派员参加教研活动;二是给他们创造展现空间的平台,鼓励他们上公开课、示范课;三是充分运用远教资源,运用卫星资源和光盘资源,学名家名师的做法;四是督促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远程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农村小规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农村小规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我参加“农村小规模教师培训”的几点体味 这次培训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进展基金会、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主办;中国扶贫基金会、腾讯公益提供公募支持。以助力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别辜负乡村孩子们的期待,使孩子们有一具更好的以后为宗旨。 当收到这次培训的邀请函的时候,我便感觉到这次培训对小规模乡村学校教师的特殊呼唤,很荣幸成为200名幸运乡村教师中的一员。经过漫长的买票、改签、退票,终于在过完春节的几天后,烟花正月下扬州。 在培训期间,认识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王雄副院长以及各位教育专家,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乡村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听到了各位专家和老师分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故事,经过丰富的体验式课程,多样化的互动式学习,收获颇丰。有些是能马上感觉到的,有些也许是需要时刻才干感觉到的,有些是很不明白的,有些也是别能理解的甚至是排斥的。总的来说,经过这次培训,激发了教师们的成长内驱力,帮助了教师探求自我进展的道路。鼓舞教师关怀每一位学生,发觉那些困境学生的潜力和优势,使每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帮助教师掌握多样化的组织、指导、设计和评估办法。支持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形成伙伴自治的优秀团队。提高课程开辟与实施能力,推动多样化、融合性的阅读。鼓舞教师让学生参与班级和校园的改善,建设魅力班级,魅力校园。 48课时十一具模块的学习,让我对乡村教育乃至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来自南京市扬子二小的潘月俊校长在“困境儿童:理解与支持”为主题的案例学习的课堂上提到了他对人性的理解,他认为人和其他生物一样,是趋利避害的。我也在很长一段时刻里也是这么来概括人性的,但是总觉得如此说有些别够严密。也许用追求欢乐,躲避痛苦来概括更合理一些。做教育,了解儿童心理,理解人性是特别关键的,而人的心理,人性又是多么的难于把握。在学校做教学过程中,碰到不少我们认为的咨询题儿童,不少老师凭固有的经验去处理对待,经验很重要,但是能应用一些科学的办法,会让我们做出更准确合理的推断和行动。 来自海门东洲小学的曹亚男老师在她的“温暖的多样化阅读”课程里分享了她对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经验。她分析学生别爱阅读的几点原因: 1.“玩”是孩子的天性,阅读大概是和天性很难挨边的情况; 2.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阅读困难; 3.推举的数目别符合学生阅读的兴趣; 4.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 她还提到多样性的阅读,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性会让阅读更加有效果。其中包括绘本阅读,整本书阅读,主题阅读,群文阅读,影视阅读和自然阅读。 别免让我想起在傍海的学生们,在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上我们依然特别关注的,关于语文的学习,阅读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支教老师的一般话,口语交际潜移默化地妨碍着苗族孩子们,在听说方面我们无需花费多少精力即可做得很好,而在读写方面,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我们早晨拿出一节课的时刻来晨读,包括朗诵和自由阅读,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寻了一些他们比较喜欢且适合的读物,经过多样性的阅读形式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适应,如今看上去孩子们关于阅读依然比较有兴趣的,我总很小心地去做一些阅读辅导,生怕损害到他们的兴趣,如今很想知道他们经过这时期的阅读究竟收获了多少,用一具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这向来是困扰我的咨询题之一。也许,需要的是耐心地等待。固然我依然看到了更多需要做的改变。比如鼓舞他们整本书的阅读,提高他们的同意能力,适当地鼓舞他们写作,创作自己的作品。 在培训期间,不少校长和老师都反应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很低,教学资源匮乏,教育

体育联盟的教改总结

体育联盟的教改总结 体育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可以培养人的健全人格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增强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健康而全面的发展。我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把体育教学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以构建“和谐校园,让学生快乐健康成长”为教育宗旨。积极参加全国学校体育联盟,并在推进学校体育改革的教育过程中以简单易行、实效显著和师生喜爱的形式落实体育改革进程。着重以大课间素质操、趣味课课练、全员运动会三项体育改革为突破口,不断摸索、研讨、改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特色体育活动的开展极大的丰富了我校大课间操的形式和内容,改变了以前单一枯燥的大课间模式,深受在校师生的喜爱。我校根据不同阶段学生体质特点,制定训练计划,经过两个多月的学生素质练习,效果显著,现将此阶段的教学成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思想领先、认识统一、目标明确 听了毛教授关于体育联盟的讲座,再到五中的课课练和素质操的培训,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并组织校级领导班子召开专题会议,对体育联盟的各项事宜进行了周密部署,苏校长亲自挂帅领导四平六中体育联盟组织机构。学校多次召开体育教师会议,阐述我校加入全国学校体育联盟的重要意义,要求全校教师高度重视起来,每个体育教师都能熟练完成课课练和素质操,全力配合学校实施体育联盟的各项事宜。 二、依据我校实际,精心制定计划,科学开展各项活动。 1、大课间素质操的阶段性任务的编排和演练计划: 七、八年级利用每天的上下午大课间时间,由学校统一进行武术操和韵律操的编排和演练。第一周、完成两操的姿态练习 第二周、完成两操的分 第三周、完成两操的配合段落 2、阶段性课堂教学计划: 所有体育教师,利用体育课,按照培训的相关事宜,完成至少2个以上的趣味体育游戏课课练的内容,要求练习内容班级学生全员参与。每个游戏教学内容从组织到游戏的各项环节,以“安全第一”为首要宗旨。趣味课课练的教学内容,要求体育教师在班级授课的四周之内完成! 三、认真落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首先是课课练,在每节课的开始十分钟进行有针对性、有趣、有效的身体锻炼,发展学生的各种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训练计划:体育组备课研究,合理安排训练项目,研讨教学方法,制定周训练和学期训练计划。 训练项目:分为力量,柔韧,速度,技巧练习’。 课后作业:每堂课结束,总结课堂学习效果,指出学习不足之处,强调重点、难点,留出家庭作业。 教学反思:针对学生身体差异和年龄特点,对动作难度较大的,从简到繁学习,还有针对学生耐力、力量、协调等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运动项目,加强训练。 在教学中,利用图表、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和教师对技术动作的讲解和示范,并以运动生理学,解析运动项目特点,让学生对身体结构的了解和认知,有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其次,编练大课间素质操。 我校是在上午课间进行全校师生跑步,下午在趣味课课练的基础上,由体育和音乐教师共同协作,编排大课间两操。两操融入了体操运动中适合不同年龄学生的操化、柔韧、技巧、

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的关系

1 中国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起源 人类的体育文化产生于生产劳动和生产劳动教育, 原始时代的体育得益于宗教祭祀活动的舞蹈, 部落纷争的军事格斗, 猎取野兽的射杀搏击, 娱乐休闲的玩耍游戏, 以及健身祛病的医疗养生, 不管是根植于教育的身体活动技能传授, 还是具有强烈对抗色彩的竞技体育, 其本源是相同的, 其实质是相通的。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是两种亲缘关系十分相近的文化种类, 一是它们有共同的表达方式, 那就是人的肢体语言, 即身体的动作、姿势构成各种各样的身体练习; 二是都有走向比赛的倾向, 但不同之处是前者把比赛作为一种手段, 而后者把比赛演绎成为一种目的; 三是这两种活动都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儿童时期, 即生长教育阶段; 四是在哲学层面上,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描述和构造未来人类的特征。学校体育侧重说明这种特征的必要性, 而竞技体育则侧重探索各种特征的可能性。 2 中国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经历的文化轨迹 几十年来, 走进学校的体育教育与走进社会的竞技体育, 在目的、内容、方法、价值观念、管理体制等方面出现了差别。学校体育由一种职前教育训练走向终身教育, 提出终身体育的目标。由于现代社会对知识的青睐, 对体能的藐视,对智慧的崇拜, 对健康的忽视, 使得学校体育承担起了“健康”、“体质”的任务; 而竞技体育由于功利目的的趋势, 在专门化、专项化、专业化上越走越远, 走上了由业余体育向职业体育发展的道路, 在这一过程中甚至出现了许多类似服用兴奋剂、球场暴力之类的社会问题。然而, 国际国内的有识之士已经看到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背离出现的严重后果, 于是不断呼吁竞技体育、奥林匹克要回归体育的教育文化本原,努力排斥商业化的影响, 走竞技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道路,求得世界体育持续、繁荣的发展。 2. 1 中国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之间的对立 中国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之间的对立有其特殊的原因,这原因有来自历史的, 也有来自现实的, 由于管理体制造成的, 还有利益冲突形成的。 2. 1. 1 历史文化缘由: 从历史文化渊源来看, 中国传统文化是排斥竞技体育的。据有关专家研究, 在过去的100年中,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之间的文化冲突至少发生了三次。第一次, 学校体育中的“兵操废除之争”。在维新派首创推行的“废科举、兴学堂”的浪潮中, 以德国体操为代表的“西洋兵操”传入了官办学堂。这种体操很容易与中国“富国强兵”的民族愿望相结合, 从此, 我国学校体育就开始了长达20年的“兵操体育”, 其内容主要是整队、步伐操练等各种军事训练科目, 与西方竞技体育基本无缘。1915年后中国官办学堂在课外开始开展竞技体育, 出现了“课上是兵操, 课外是竞技”的所谓“双轨制体育”, 引发了著名的“兵操废存之争”, 这场争论最终承认了竞技体育的客观存在; 第二次, 是30年代的“土洋体育之争”。有人主张提倡“土体育”, 脱离“洋体育”不再参加奥运会和远东运动会, 理由是竞技体育有损健康等等。中国的国民体育应提倡养生术, 学校体育主要练习拳棒和兵器, 以便祛病延年、锻炼筋骨。这场“土洋之争”的实质是我国传统体育界的“国粹派”与西方体育不断较量、抗争的延续。第二次的撞击, 实际是以传统体育和西方体育的相互承认和融合而宣告结束。第三次, 发生在本世纪的80年代, 有一种观点认为增强体质的活动才是“体育”, 因而称体育为“体质教育”, 而竞技运动主要目的是创纪录、夺金牌, 是国外“竞技普及派”搞得“运动铸型”, 而不是体育。中国近现代体育文化三次碰撞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 不承认竞技运动是体育是不符合实际的, 也是不符合体育文化发展逻辑的。当然, 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毕竟有某些质的区别, 抓体育工作只重竞技和金牌, 而忽视全民建身, 忽视青少年的体育教育, 这种缺憾迟早会产生严重后果, 也是必须改正的。 2. 1. 2 现实原因: 本世纪50 年代, 一种比前苏联更为集中的“举国体制”模式, 在中国体育界确立起来, 这是计划经济发展在体育界必然产生的结果。紧接着三年自然灾害, 在这一时期, 这一体制确实保护了运动员和体育事业。继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使这一训练体制更加游离于教育, 这是因为文化大革命首先砸烂了教育, 砸烂了训练体制所依附的学校,于是运动训练成为体育行政部门下的独立拨款的一个事业系统。1979年通过的关于学校体育的两个《暂行规定》虽然对学校体育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但体育与教育没有在有关竞技体育这一实质性的问题上达成一致。直到1990年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才写上了学校应“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有条件的学校经过批准“可以开展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 2. 2 两个不相容的运动训练竞赛管理体制 80年代后, 在体育社会化的改革呼声中, 许多高等学校提出创办高水平运动队, 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于是,

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最新)

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 的实施意见 乡村小规模学校(指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和乡镇(片区)寄宿制学校(以下统称两类学校)是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两类学校,是实施科教兴黔强省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要求,是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举措,是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促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先后启动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攻坚工程、教育“9+3”计划、基本普及15年教育等一系列重点工程项目和重大政策措施,持续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两类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两类学校仍是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的短板和薄弱环节,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XX〕27号),努力办好公平优质的农村教育,着力补齐乡村教育短板,切实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全面加强两类学校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任务 到XX年,基本补齐两类学校短板,进一步振兴乡村教育,两类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办学条件达到省定的基本办学标准,经费投入与

使用制度更加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满足两类学校教育教学和提高教育质量实际需要,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乡村学生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到2022年,两类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补强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和办学吸引力持续巩固提升,促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融合发展,加快县域校际资源均衡配置,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满足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群众对乡村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学校建设,优化农村教育规划布局,科学合理设置两类学校,妥善处理好学生就近上学与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的关系,确保学校布局与城镇、乡村建设以及学龄人口居住分布相适应,切实保障广大农村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 (二)重点保障,兜住底线。坚持优先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树立底线思维、实施底部攻坚,公共资源配置对两类学校重点保障。加强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立足市(州)情、县情、校情,从最迫切的需求入手,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装备配备,补齐两类学校办学条件短板。加强经费投入使用管理,切实保障两类学校正常运行。 (三)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加强两类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深化育人模式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