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最新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二次函数单元练习题

最新最新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二次函数单元练习题

最新最新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二次函数单元练习题
最新最新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二次函数单元练习题

二次函数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函数中是二次函数的是( B )

A .y =3x -1

B .y =3x 2-1 C.y =(x +1)2-x 2 D .y =x 3+2x -3

2.将抛物线y =3x 2向右平移两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所得抛物线是( )

(A)y =3(x +2)2+4 (B) y =3(x -2)2+4 (C) y =3(x -2)2-4 (D)y =3(x +2)2-4

3.二次函数y =ax 2+bx +c(a ≠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B )

A .a >0

B .当-1<x <3时,y >0

C .c <0

D .当x ≥1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4.二次函数y =x 2-8x +c 的最小值是0,那么c 的值等于( )

(A)4 (B)8 (C)-4 (D)16

5.抛物线y =-2x 2+4x +3的顶点坐标是( )

(A)(-1,-5) (B)(1,-5) (C)(-1,-4) (D) (-2,-7)

6. 若二次函数=ax 2+c ,当x 取x 1,x 2(x 1≠x 2)时,函数值相等,则当x 取x 1+x 2时,函数值为( )

(A)a +c (B)a -c (C)-c (D)c

7.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边长为1,E 、F 、G 、H 分别为各边上的点, 且AE =BF =CG =DH , 设小正方形EFGH 的面积为s ,AE 为x ,则s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8.抛物线y =ax 2+bx +c 的顶点为D(-1,2),与x 轴的一个交点A 在点(-3,0)和(-2,0)之间,其部分图象如图,则以下结论:①b 2-4ac <0;②a +b +c <0;③c -a =2;④方程ax 2+bx +c -2=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其中正确的结论的个数为( C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二、填空题

9.已知函数y =ax 2+bx +c ,当x =3时,函数的最大值为4,当x =0时,y =-14,则函数关系式____.

10.若二次函数y =-x 2+4x +k 的最大值等于3,则k 的值等于____. .

11.函数

42-=x y 的图象与y 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_. 1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是(0,1),对称轴是y 轴,且经过(-3,2),则此抛物线的函数

关系式为_________,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____.

13.已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坐标是(5,0),(-2,0),则方程ax2+bx+c=0(a≠0)的解是_______.

14.抛物线y=(m-4)x2-2mx-m-6的顶点在x轴上,则m=______.

15.若函数y=a(x-h)2+k的图象经过原点,最大值为8,且形状与抛物线y=-2x2-2x+3相同,则此函数关系式______.

16.已知二次函数y1=ax2+bx+c(a≠0)与一次函数y2=kx+m(k≠0)的图象相交于点A(-2,4),B(8,2),如图所示,则使y1>y2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__ 三、解答题

17.(8分)已知抛物线y=a(x-h)2-4经过点(1,-3),且与抛物线y=x2的开口方向相同,形状也相同.

(1)求a,h的值;

(2)求它与x轴的交点,并画出这个二次函数图象的草图;

(3)若点A(m,y1),B(n,y2)(m<n<0)都在该抛物线上,试比较y1与y2的大小.18、已知抛物线22

=-+-.

y x mx m

(1)求证此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2)若m是整数,抛物线22

=-+-与x轴交于整数点,求m的值;

y x mx m

(3)在(2)的条件下,设抛物线顶点为A,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中右侧交点为B.

若M为坐标轴上一点,且MA=MB,求点M的坐标.

19.(8分)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A(-1,0),B(3,0)两点,与y轴交于点C,顶点D.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2)求四边形ABDC的面积.

20.(12分)(2011·聊城)如图,已知抛物线y =ax 2+bx +c(a ≠0)的对称轴为x =1,且抛物线经过A(-1,0)、C(0,-3)两点,与x 轴交于另一点B.

(1)求这条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

(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x =1上求一点M ,使点M 到点A 的距离与到点C 的距离之和最小,并求出此时点M 的坐标;

(3)设点P 为抛物线的对称轴x =1上的一动点,求使∠PCB =90°的点P 的坐标.

参考答案:

一、1-5 BCBDB 6-8 DBC .

二、9.y =-2(x -3)2+4; 10.-1 ;11.(0.-4) ; 12.y =19

x 2+1 ;增大. 13.向上,x =41,(8

25,41-);14.略. 15.y =-2x 2+8x 或y =-2x 2-8x ; 16.x <-2或x >8;

三、17.解:(1)a =1,h =2 (2)它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0,0),(4,0),图象略 (3)y 1>y 2

18.由已知,得30423c a b c a b c =-??-+=??++=-?

,,解得a =1,b =-2,c =-3.

所以y =x 2-2x -3.

(2)开口向上,对称轴x =1,顶点(1,-4).

19、解:(1)y =-x 2+2x +3 (2)连结OD ,可求得C (0,3),D (1,4),则S 四边形ABDC =

S △AOC +S △COD +S △BOD =12×1×3+12×3×1+12

×3×4=9

20、解:(1)根据题意,y =ax 2+bx +c 的对称轴为x =1,且

过A(-1,0),C(0,-3),可得

????? -b 2a =1a -b +c =0,c =-3

解得???

a =1,

b =-2,

c =-3.

∴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 =x 2-2x -3.

(2)由y =x 2-2x -3可得,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交点B(3,0)如图①,连结BC ,交对称轴x =1于点M.因为点M 在对称轴上,MA =MB.所以直线BC 与对称轴x =1的交点即为所求的M 点.

设直线BC 的函数关系式为y =kx +b ,由B(3,0),C(0,-3),解得y =x -3,由x =1,解得y =-2.

故当点M 的坐标为(1,-2)时,点M 到点A 的距离与到点C 的距离之和最小. (3)如图②,设此时点P 的坐标为(1,m),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 轴于点F(1,0).连结PC 、PB ,作PD 垂直y 轴于点D ,则D(0,m).

华师版初一数学期末试题

D C B A 华师版初一数学期末试题 20XX 年7月 本试卷1-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说明:下列各题都给出A 、B 、C 、D 四个结论,把唯一正确结论的代号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答 案 1、下列四组变形中,属于移项变形的是 A 、由5100x +=,得510x =- B 、由43 x =,得12x = C 、由34y =-,得43 y =- D 、由2(3)6x x --=,得236x x -+= 2、已知x y 、是有理数且2 1210x y +++=(),那么x y -的值为 A 、 32 B 、32- C 、12 D 、1 2 - 3、已知x y >,0a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x ay ≥ B 、ax ay ≤ C 、ax ay > D 、ax ay < 4、如图,将一块正方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一次,然后在得到的三角形的三个 角上各挖去一个圆洞,最后将正方形纸片展开,得到的图案是 5、若铺满地面的瓷砖每一个顶点处由6块相同的正多边形组成,此 时的正多边形只能是 A 、正三角形 B 、正四边形 C 、正六边形 D 、正八边形 6、若一个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且有一个内角等于?6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不太可能是指发生的机会很小很小,甚至机会是0 B 、 小芳同学一次同时掷三个骰子,共掷了20次,但没有掷出三个骰子的点 数都是6,说明此事件不可能发生 C 、 很有可能发生与必然发生是有区别的 D 、 小王运气好,他买了5注体育彩票就中了特等奖,说明习彩票中特等奖是 必然事件 8、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50°,它的一条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 A 、25° B 、25°或40° C 、40° D 、90° 二、填空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9、若2x =是方程20x a +=的解,则a = . 10、已知方程324x y +=,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则y = . 11、写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使它的解为2 1 x y =?? =-?, . 12、在△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若55C ∠=°,95ADB ∠=°,则BAC ∠= . 13、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54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 14、若不等式23x m x +<-只有一个正整数解,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15、若三角形两边长为4和5,则第三边长a 的取值范围是 . 16、把三角板切去一个角,使它成为四边形,这件事是 事件(填“确定”或“随机”). 三、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17~21题各6分,22题8分,共38分) 17、解方程212243x x -=-+ 18、解方程组 3(1)5 5(1)3(5) x y y x -=+??-=+?

最新华师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下期期末复习提纲 第六章 一元一次方程 一、基本概念 (一)方程的变形法则 法则1:方程两边都 或 同一个数或同一个 ,方程的解不变。 例如:在方程7-3x=4左右两边都减去7,得到新方程:-3x+3=4-7。 在方程6x=-2x-6左右两边都加上4x ,得到新方程:8x=-6。 移项:将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动到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注意移项要变号。 例如:(1)将方程x -5=7移项得:x =7+5 即 x =12 (2)将方程4x =3x -4移项得:4x -3x =-4即 x =-4 法则2:方程两边都除以或 同一个 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例如: (1)将方程-5x =2两边都除以-5得:x=-5 2 (2)将方程32 x =1 3 两边都乘以32得:x=9 2 这里的变形通常称为“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注意: (1)如遇未知数的系数为整数,“系数化为1”时,就要除以这个整数;如遇到未知数的系数为分数,“系数化为1”时,就要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 (2)不论上一乘以或除以数时,都要注意结果的符号。 方程的解的概念:能够使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不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解法 1.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 ,未知数的次数是 ,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如:方程7-3x=4、6x=-2x-6都是一元一次方程。 而这些方程5x 2-3x+1=0、2x+y =l -3y 、1x-1 =5就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式为:ax+b=0(其中a 、b 为常数,且a ≠0) 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式为:ax=b (其中a 、b 为常数,且a ≠0)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注意:(1)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 (2)“去分母”指去掉方程两边各项系数的分母;去分母时,要求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掉分母后,注意添括号。去分母时,不要忘记不等式两边的每一项都乘以最小公倍数(即公分母) (三)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1.纯数学上的应用:(1)一元一次方程定义的应用;(2)方程解的概念的应用;(3)代数中的应用;(4)公式变形等。 2.实际生活上的应用:(1)调配问题;(2)行程问题;(3)工程问题;(4)利息问题;(5)面积问题等。 3.探索性应用:这类问题与上面的几类问题有联系,但也有区别,有时是一种没有结论的问题,需要你给出结论并解答。 第七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基本概念 (一)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 1.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都含有 个未知数,并且 的次数都是1,像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一般形式为:ax+by=c (a 、b 、c 为常数,且a 、b 均不为0) 结合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对“元”和“次”作进一步的理解;“元”与“未知数”相通,几个元是指几个未知数,“次”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 例如:方程7y-3x=4、-3a+3=4-7b 、2m+3n=0、1-s+t=2s 等都是二元一次方程。 而6x 2=-2y-6、4x+8y=-6z 、m 2=n 等都不是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21章 二次根式 1. 二次根式的概念:形如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 二次根式的性质: (1)=2)(a (a ≥0);(2 ;( 3) ??? ??<=>== )0___()0___()0___(____2a a a a 3. 二次根式的乘除: 计算公式:___(0,0) ___(0,0) a b a b ?≥≥??=≥>?? 4. 概念: 1.2.?? ?最简二次根式:(1) (2) (3)同类二次根式: 5. 二次根式的加减:(一化,二找,三合并 ) (1)将每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2)找出其中的同类二次根式; (3)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6. 二次根式化简求值步骤:(1)“一分”:分解因数(因式)、平方数(式);(2)“二移”: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把根号内的平方数或者平方式移到根号外面;(3)“三化”:化去被开方数中的分母. 7.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与实数运算类似,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2)对于二次根式混合运算,原来学过的所有运算律、运算法则及乘法公式仍然适用. (3)在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0(02≠=++a c bx ax . 它的特征:等式左边是一个关于未知数x 的二次多项式,等式右边是零. 2ax 叫做二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 项.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 直接开平方法: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b a x =+2)(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

华师大版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数学所有知识点 1.有理数的分类:(注意0和非正整数) 2.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点分别位于原点的两旁,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0的相反数是0. 一个数的相反数就是在它前面添“--”号 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绝对值的性质:除0外,绝对值为一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数(除0外)的绝对值相等;任何数的绝对值总是非负数,即|a|≥0 3.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4)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灵活运用运算律,使用运算简化,通常有下列规律:①互为相反的两个数,可以先相加;②符号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③分母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④几个数相加能得到整数,可以先相加。

4、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植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5.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b+ac. 6. 有理数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注意:0不能作除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7、乘方的运算性质:①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②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③任何数的偶数次幂都是非负数; ④1的任何次幂都得1,0的任何次幂都得0;⑤-1的偶次幂得1;-1的奇次幂得-1;⑥在运算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幂的符号,然后再计算幂的绝对值。 8、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n10的形式,其中1≤a<10,n=原数的整数位数-1,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9.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规定如下: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同级运算,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 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大括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卷初一数学

2013春七年级(下)数学期末考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有四个答案,其中有且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一元一次方程3=x -2的解是( ) A 、x =5 B 、x =-5 C 、x =1 D 、x =-1 2、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2x -4>0的解集,正确的是( ) 3、如果???==m y x 1是二元一次方程2x -y =3的解,则m =( ) A 、0 B 、-1 C 、2 D 、3 4、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540°那么这个多边形是( ) A 、四边形 B 、五边形 C 、六边形 D 、七边形 5、以下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6.下列各组图形,可以经过平移变换由一个图形得到另一个图形的是( ) 7.下列各组图形中,全等的一组是( ) 8、为确保信息安全,信息需要加密传输,发送方由明文→密文(解密)。接收方由密文→明(解密)。已知加密规则为:明文a ,b ,c 对应的密文a +1,2b +4,3c +9,例如明文1,2,3对应的密文2,8,18。如果接收方收到密文7,18,15,则解密得到的明文为( ) A 、4,5,6 B 、6,7,2 C 、2,6,7 D 、7,2,6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9、若2x =5-3x ,则2x + =5

10、如图1,△ABC 平移后得△DEF ,已知∠A =50°, ∠B =60°,则∠F = 度 11.若x a-3+y b +1=2013是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则a +b = 1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 和2cm ,则它的周长是 cm 13、不等式组???<->+0 501x x 的解集是 14.如右图,△AB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个角度后成为△AED ,且∠BAD =120°,则旋转中心为 ,旋转角度为 15、一个n 边形的每个外角都为36°,则n = 16、如图,天秤中的物体a 、b 、c 例天秤处于平衡状态,则质量最大的物体是 17、能与正三角形铺满地面的正多边形有 (请写出一个) 18、工人师傅在安装木制门框时,为了防止变形常 常像图中所示,钉上两条斜拉的木条,这样做 的原理是根据 三、解答题(19-23每题9分,24-26每题10分,27题11共86分) 19、(9分)解方程:6231+--x x =1 20(9分)、解方程组:? ??=--=+5213y x y x 21.(9分)解不等式x x -≤-531, 22、(9分)解不等式组:? ??->->+10221x x 并把解集在数轴画出来。

最新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第6章综合能力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下列方程:①9x +2;②x 2-5x =2;③1x =3;④13x -15x =1 2(x -3);⑤x +2+y =0.其中一元一次方程有( A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一元一次方程4x +1=0的解是( B ) A .x =14 B .x =-1 4 C .x =4 D .x =-4 3.下列解方程的过程中,变形正确的是( D ) A .由2x -1=3,得2x =3-1 B .由2x 4-5=5x 3-1,得6x -5=20x -1 C .由-5x =4,得x =-54 D .由x 3-x 2=1,得2x -3x =6 4.若代数式1-x 2与1-x +1 3的值相等,则x 的值是( A ) A .-1 B .1 C .2 D .-2 5.若代数式2x 3n -5与-3x 2(n - 1)是同类项,则n 的值为( C ) A .1 B .2 C .3 D .4 6.某同学在解方程■x +2 3+1=x 时,不小心将■处的数字用墨水弄脏了,于是他看后 面的答案,得知方程的解是x =5,那么■处的数字是( D ) A .5 B .4 C .3 D .2 7.某车间原计划13小时生产一批零件,后来每小时多生产10件,用了12小时,不但完成任务,而且还多生产60件.设原计划每小时生产x 个零件,则所列方程为( B ) A .13x =12(x +10)+60 B .12(x +10)=13x +60 C.x 13-x +60 12=10 D.x +6012-x 13 =0 8.某种商品每件的标价是330元,按标价的八价销售,仍可获利10%,则这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 A ) A .240元 B .250元 C .280元 D .300元 9.桌面上有甲、乙、丙三个圆柱形的杯子,杯深均为15公分,各装有10公分高的水,下表记录了甲、乙、丙三个杯子的底面积.今小明将甲、乙两杯内一些水倒入丙杯,过程中水没溢出,使得甲、乙、丙三杯内水的高度比变为3∶4∶5.若不计杯子厚度,则甲杯内水的高度变为多少公分?( C )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2.1. 二次根式(1)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1a ≥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2、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1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a ≥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一、回顾 当a 是正数时,a 表示a 的算术平方根,即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 当a 是零时,a 等于0,它表示零的平方根,也叫做零的算术平方根. 当a 是负数时,a 没有意义. 二、概括:a (a ≥0)表示非负数a 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说,a (a ≥0)是一 个非负数,它的平方等于a .即有: (1)a ≥0(a ≥0); (2)2)(a =a (a ≥0). 形如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在二次根式a 中,字母a 必须满足a ≥0,即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 三、例题讲解 例题: x 是怎样的实数时,二次根式1-x 有意义? 分析 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解: 被开方数x-1≥0,即x ≥1. 所以,当x ≥1时,二次根式1-x 有意义. 思考:2a 等于什么? 我们不妨取a 的一些值,如2,-2,3,-3,……分别计算对应的a2的值,看看有什么规律: 概括: 当a ≥0时,a a =2; 当a <0时,a a -=2. 这是二次根式的又一重要性质.如果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一个完全平方,运用这个性质, 可以将它“开方”出来,从而达到化简的目的.例如: 22)2(4x x ==2x (x ≥0); 2224)(x x x ==. 四、练习: x 取什么实数时,下列各式有意义. (1)x 43-; (2)23-x ; (3)2)3(-x ; (4)x x 3443-+-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2.1数怎么不够用了(1) §2.1数怎么不够用了(2) §2.2数轴(1) §2.2数轴(2) §2.3绝对值(1) §2.3绝对值(2) §2.4有理数的加法(1) §2.4有理数的加法(2) §2.4有理数的减法 §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 §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 单元测验课 试卷评讲课 §2.8有理数的乘法(1) §2.4有理数的乘法(2) §2.9有理数的除法 §2.10有理数的乘方(1) §2.10有理数的乘方(2) §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 §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 §2.11有理数复习课 §3.1代数式 §3.2列代数式 §3.3代数式求值 §3.4去括号(一) §3.4去括号(2) §4.1线段、射线、直线 §4.2比较线段的长短 §4.3角的度量与表示 §4.4角的比较 §4.5平行 §4.6垂直 §4.7有趣的七巧板 §5.1一元一次方程(1) §5.1一元一次方程(2) §5.1一元一次方程(3) §5.1一元一次方程(4) §5.1一元一次方程(5) §5.1一元一次方程(6) §5.1一元一次方程(7)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3)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4)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5)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6)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7)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8)

§复习(1) §复习(2) §复习(3) 第十四课时 §2.1数怎么不够用了(1)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在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 负数的意义.负数的意义.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 学生答后,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 4.87、…… 为了表示“没有人”、“没有羊”、……,我们要用到0. 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正负数概念 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相反意义的量还有很多. 例如,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高于”和“低于”其意义是相反的. 和“运出”,其意义是相反的. 同学们能举例子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怎样区别相反意义的量才好呢? 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 教师小结:同学们成了发明家.甲同学说,用不同颜色来区分,比如,红色5℃表示零下5℃,黑色5℃表示零上5℃;乙同学说,在数字前面加不同符号来区分,比如,△5℃表示零上5℃,×5℃表示零下5℃…….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就曾经采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古时叫做“正算黑,负算赤”.如今这种方法在记账的时候还使用.所谓“赤字”,就是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期末试卷

苏豫中学七数上期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3-等于( ) A 、3 B 、31 C 、3- D 、3 1- 2、在墙壁上固定..一根横放的木条,则至少.. 需要钉子的枚数是 ( ) A 、1枚 B 、2枚 C 、3枚 D 、任意枚 3、下列各组单项式中,不是同类项的是 ( ) A 、2xy 2与x 2y B 、a 3b 与2ba 3 C 、-2x 2y 3与y 3x 2 D 、1与-6 4、已知3-=-b a ,2=+d c ,则()()a d b c --+的值为( ) A 、-5 B 、1 C 、 D 、-1 5、如图,C 、D 是线段AB 上两点,若CB =4cm ,DB=7cm ,且D 是AC 的中点,则AC 的长等于( ) A 、3cm B 、6cm C 、11cm D 、14cm 6、已知,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a ∥b 的是( ) A 、∠1=∠3 B 、 ∠2=∠3 C 、∠4=∠5 D 、∠2+∠4=180o 7、2014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人数达到26万人,26万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 A 、51026?千米 B 、5106.2?千米 C 、4106.2?千米 D 、41026.0?千米 8、如图,∠AOB=180,OD 、OE 分别是∠AOC 和∠BOC 的平分线,则与线段OD 垂直的射线是( ) A 、OA B 、O C C 、OE D 、OB 9、如图所示图形需再添一个面,折叠后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下图中的黑色小正方形分别由四位同学补画,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2345a b O B E C D A 第6题图 第8题图 第3题图 D C B A

最新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总结培训资料

最新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总结

华东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知识点小结 第21章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的意义 形如)0(≥a a 的式子叫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a 有意义,a 的取值范围是;0≥a 当a 0<时,a 在实数范围内没有意义。 2、最简二次根式 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①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被开方数因数因式的次数为1); ③分母不含根式。 3、同类二次根式 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主要性质 (1)双重非负性:)0(0≥≥a a (2)还原性:(a 2)=a )0(≥a 。 *(3)绝对性:?? ???<-=>==)0()0(0)0(2a a a a a a a 5、二次根式的运算 (1)因式的外移和内移 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能够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用它的算术根代替而移到根 号外面;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分解因式,变形为积的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 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移到根号里面去。 (2)有理化因式与分母有理化 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若它们的积不含二次根式,则称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 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3)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步骤:一化二找三合并 (4)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二次根式相乘(除),就是把被开方数相乘(除),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 式。 0,0).a b ?=≥≥ = (0,0)b a ≥> (5)加法、乘法运算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docx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2.1 数怎么不够用了(1) §2.1 数怎么不够用了(2) §2.2 数轴( 1) §2.2 数轴( 2) §2.3 绝对值( 1) §2.3 绝对值( 2) §2.4 有理数的加法(1) §2.4 有理数的加法(2) §2.4 有理数的减法 §2.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 §2.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 单元测验课 试卷评讲课 §2.8 有理数的乘法(1) §2.4 有理数的乘法(2) §2.9 有理数的除法 §2.10 有理数的乘方(1) §2.10 有理数的乘方(2) §2.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 §2.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 §2.11 有理数复习课 §3.1 代数式 §3.2 列代数式 §3.3 代数式求值 §3.4 去括号 (一 ) §3.4 去括号 (2) §4.1 线段、射线、直线 §4.2 比较线段的长短 §4.3 角的度量与表示 §4.4 角的比较 §4.5 平行 §4.6 垂直 §4.7 有趣的七巧板 §5.1 一元一次方程(1) §5.1 一元一次方程(2) §5.1 一元一次方程(3) §5.1 一元一次方程(4) §5.1 一元一次方程(5) §5.1 一元一次方程(6) §5.1 一元一次方程(7)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3)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4)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5)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6)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7)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8)

§复( 1) §复( 2) §复( 3) 第十四 §2.1 数怎么不够用了(1) 二、教学目 1.使学生了解正数与数是从需要中生的; 2.使学生理解正数与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是数; 3.初步会用正数表示具有相反意的量; 4.在数概念的形成程中,培养学生的察、与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点 重点点 数的意.数的意. 四、教学手段 代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启式教学 六、教学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知构提出 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研究数的学.在我一起来回一下,小学里已学 哪些型的数? 学生答后,教指出:小学里学的数可以分三:自然数 (正整数 )、分数和零 (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都是由于需要而生的. 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用到整数1, 2,?? 4.87、?? 了表示“没有人” 、“没有羊”、??,我要用到0. 但在生活中,有多量不能用上述所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 (二)、生共同研究形成正数概念 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 5℃,最低温度是零下 5℃.要表示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 学的数,都作 5℃,就不能把它区清楚.它是具有相反意的两个量. 生活中,像的相反意的量有很多. 例如,珠穆朗峰高于海平面8848 米,吐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 米,“高于” 和“低于”其意是相反的. 和“运出”,其意是相反的. 同学能例子? 学生回答后,教提出:怎区相反意的量才好呢? 待学生思考后,学生回答、、充. 教小:同学成了明家.甲同学,用不同色来区分,比如,色5℃表示零下 5℃,黑色 5℃表示零上5℃;乙同学,在数字前面加不同符号来区分,比如,△5℃表示零上5℃,×5℃表示零下5℃??.其,中国古代数学家就曾采用不同的色来区 分,古叫做“正算黑,算赤”.如今种方法在的候使用.所“赤字”,就是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2′×10=20′) 1.-的倒数是_________,相反数是____________. 2.-的系数是___________,次数是_____________. 3.0.003695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约为_____________. 4.如果一个长方体纸箱的长为a、宽和高都是b,那么这个纸箱的表面积S=______(用含有ab的代数式表示). 5.已知a<0,ab<0,并且∣a∣>∣b∣,那么a,b,-a,-b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___. 6.75o12′的余角等于_____________度. 7.如图,m∥n,AB⊥m,∠1=43?,则∠2=_______. 8.已知等式:2+=22×,3+=32×,4+=42×,……, 10+=102×,(a,b均为正整数),则a+b=_____________. 9.圆周上有n个点,它们分别表示n个互不相等的有理数,并且其中的任一数都等于它相邻两数的积,则n=_______. 10.如图,若|a+1|=|b+1|,|1-c|=|1-d|,则 a+b+c+d=__________. 二、选择题(2′×10=20′) 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零除以任何数,商是零(B)任何数与零的积仍为零(C)零的相反数还是零(D)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和为零 12.1.61×104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个数分别为()

(A)精确到百分位,有三个有效数字(B)精确到百位,有三个有效数字 (C)精确到百分位,有五个有效数字(D)精确到百位,有五个有效数字 13.在-(-2),(-1)3,-22,(-2)2,-∣-2∣,(-1)2n(n为正整数)这六个数中,负数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14.巴黎与北京的时间差为-7时(正数表示同一时刻比北京时间早的时数),如果北京时间是7月2日14:00,那么巴黎时间是() (A)7月2日21时(B)7月2日7时(C)7月1日7时(D)7月2日5时 15.如果用A表示1个立方体,用B表示两个立方体叠加,用C 表示三个立方体叠加,那么右图中由7个立方体叠成的几何体,正视图为() (A)(B)(C)(D) 16.已知,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a∥b的是() (A)∠1=∠3(B)∠2=∠3(C)∠4=∠5(D)∠2+∠4=180o 17.小丽制作了一个对面图案均相同的正方体礼品盒(如下左图所示),则这个正方体礼品盒的平面展开图可能是[]. ABCD 18.若2amb2m+3n与a2n-3b8的和仍是一个单项式,则m,n的值分别是() (A)1,1(B)1,2(C)1,3(D)2,1 19.若∠AOB=90o,∠BOC=40o,则∠AOB的平分线与∠BOC的平分线的夹角等于() (A)65o(B)25o(C)65o或25o(D)60o或20o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1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掌握如何设未知数。 2.掌握如何找等式来列方程。 3.了解尝试、代人法寻找方程的解。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教学,应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重点难点】 重点:1、确定所有的已知量和确定“谁”是未知数x ;2、列方程。难点:1、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2、使用数学符号来表示相等关系。【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开场白 1、进入学习状态 2、进行教学 2、配合教师学习 3、总结,布置预习和练习 3、记录相关内容和任务一、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2 3 四、试一试,找出方程的解。 五、本课小结 本节主要是学习分析问题列方程的三个步骤: 1、确定未知量; 2、找相等关系; 3、列方程。 还学习了通过尝试、代入寻找方程的解。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和方法,要记住如何尝试以及如何代入。

(2)看题目问什么,就设什么为未知数x 。 (3)找出相等关系。 (4)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5)试着求出方程的解。 华师七下6.2.1 方程的简单变形 【教学内容】 本小节的内容在教材第4-7页。主要内容为:通过对方程变形的分析,探索求解简单方程的规律,学会通过变形求解简单方程。 4 【教学目标】 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移项和化简未知数的系数为1. 了解未知数的基本变形在解方程中的作用。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方程可以进行的基本变形,知道通过变形可以求出方程的解。 2.了解移项的定义,注意移项要变号。 3.了解未知数系数化为1的方法。 4.知道方程的解的形式是“x=a”,学会通过变形求解简单方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教学,应该达到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的目的。【重点难点】 重点:1、方程的简单变形;2,简单变形的简单应用。 难点:1、移项和简单变形的关系。2、移项要变号,为什么要变号。3、简单变形和方程的解的关系。【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课堂教学试验 1、观察试验,分析结果 2、讲解移项知识 2、学习 3、讲解未知数系数化1 3、学习 4、布置练习 4、练习 5 6 五、本课小结

华东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

23.1 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1、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能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02 =++c bx ax (a ≠0)2、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3、会用试验的方法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重点难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及一般形式,会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 2. 理解用试验的方法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 一 做一做: 1.问题一 绿苑小区住宅设计,准备在每两幢楼房之间,开辟面积为900平方米的一块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 分 析: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 米,不难列出方程 x(x +10)=900 整理可得 x 2+10x -900=0. (1) 2.问题2 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到明年年底增加到7.2万册.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 解: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我们知道,去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万册,则今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1+x )万册;同样,明年年底的图书数又是今年年底的(1+x )倍,即5(1+x )(1+x)=5(1+x)2万册.可列得方程 5(1+x )2=7.2, 整理可得 5x 2+10x -2.2=0. (2) 3.思考、讨论 这样,问题1和问题2分别归结为解方程(1)和(2).显然,这两个方程都不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这两个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交流 )共同特点:(1) 都是整式方程 (2)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3) 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二、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上述两个整式方程中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通常可写成如下的一般形式: ax 2+bx +c =0(a 、b 、c 是已知数,a ≠0)。 其中2 ax 叫做二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2018年华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 第二章有理数 1.相反意义的量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下降,买进和卖出。 2.正数和负数 像+,+12,1.3,258等大于0的数(“+”通常不写)叫正数。 像-5,-2.8,-等在正数前面加“—”(读负)的数叫负数。 【注】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有理数 (1)整数: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有理数分类 1)按有理数的定义分类2)按正负分类 正整数正整数 整数0 正有理数 有理数负整数有理数正分数 正分数0 负整数 分数负有理数 负分数负分数 【注】有限循环小数叫做分数。 (3)数集把一些数组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的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类似的,有整数集,正数集,负数集,所有的正整数和零组成的数集叫做自然数集或叫做非负整数集,所有负数和零组成的数集叫做非负数集。 4.数轴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1)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2)数轴能形象地表示数,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 (2)在数轴上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由正、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可知:正数都有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5.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如-5与5互为相反数。 (2)从数轴上看,位于原点两旁,且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点所表示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几何意义)(3)0的相反数是0。也只有0的相反数是它的本身。 (4)相反数是表示两个数的相互关系,不能单独存在。 (5)数a的相反数是—a。 (6)多重符号化简 多重符号化简的结果是由“-”号的个数决定的。如果“-”号是奇数个,则结果为负;如果是偶数个,则结果为正。可简写为“奇负偶正”。 6.绝对值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

新安县外国语初级中学 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末模拟试题 (满分:12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 A . 222)2(=-- B .6)32 ()3(2=-?- C .44)3(3-=- D .2 21.0)1.0(=- 2已知a b ,互为相反数,2c =,m n ,互为倒数,则()24a b c mn -++-的值为( ) A.1 B.0 C.13 D.不确定 3、若60AOB =∠,30AOC =∠,则BOC ∠为( ) A.30 B.90 C.30或90 D.不确定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有理数的和不小于每个加数 B.两个有理数的差不大于被减数 C.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的平方相等 D.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理数相乘,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 5、有理数a b c d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a b > B.ac ac = C.b d < D.0c d +> 6、如图2所示的立方体,如果把它展开,可以是下列图形中的( ) 7、从以下事件中选出不可能事件( ) A 、一个角与它的补角的和是 180 B 、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是1 C 、掷骰子掷出6点 D 、一个数与它的相反数的和等于2 8、已知 3.173,18.172,8117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1∠=∠ B 、31∠=∠ C 、21∠=∠ D 、32∠=∠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B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C .平面内两个角相等,则它们的两边分别平行; D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10、在图3中,1∠和2∠的同位角的有( ) A. B. C. D.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教学目的 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2.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重点、难点 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2.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小学里已经学过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让我们回顾一下,如何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如:一本笔记本1.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 解: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得 1.2x=6 因为1.2×5=6,所以小红能买到5本笔记本。 二、新授: 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个例子: 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1辆校车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 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有哪些方法?

(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再作讲评) 算术法:(328-64)÷44=264÷44=6(辆) 列方程解应用题: 设需要租用x 辆客车,那么这些客车共可乘44x 人,加上乘坐校车的64人,就是全体师生328人,可得。 44x+64=328 (1) 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试看? (学生可能利用逆运算求解,教师加以肯定,同时指出本章里我们将要学习解方程的另一种方法。) 问题2: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 小敏同学很快说出了答案。“三年”。他是这样算的: 1年后,老师46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4岁,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2年后,老师47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5岁,也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3年后,老师48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6岁,恰好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你能否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呢? 通过分析,列出方程:13+x =3 1(45+x ) (2)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你能否从小敏同学的解法中得到启发? 这个方程不像例l 中的方程(1)那样容易求出它的解,小敏同学的方法启发了我们,可以用尝试,检验的方法找出方程(2)的解。也就是只要将x =1,2,3,4,……代人方程(2)的两边,看哪个数能使两边的值相等,这个数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把x =3代人方程(2),左边=13+3=16,右边=(45+3)=×48=16, 因为左边=右边,所以x =3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课本教材

第25章解直角三角形 (2) §25.1 测量 (3) §25.2 锐角三角函数 (4) 1.锐角三角函数 (4) 2.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 (7) §25.3 解直角三角形 (9) 阅读材料 (13) 小结 (14) 复习题 (15) 课题学习 (18)

第25章 解直角三角形 测量物体的高度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222c b a =+ a b B = tan

§25.1 测量 当你走进学校,仰头望着操场旗杆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时,你也许很想知道,操场旗杆有多高? 你可能会想到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图25.1.1 如图25.1.1,站在操场上,请你的同学量出你在太阳光下的影子长度、旗杆的影子长度,再根据你的身高,便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出旗杆的高度. 如果就你一个人,又遇上阴天,那怎么办呢?人们想到了一种可行的方法,还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试一试 如图25.1.2所示,站在离旗杆BE底部10米处的D点,目测旗杆的顶部,视线AB与水平线的夹角∠BAC为34°,并已知目高AD为1.5米.现在若按1∶500的比例将△ABC 画在纸上,并记为△A′B′C′,用刻度直尺量出纸上B′C′的长度,便可以算出旗杆的实际高度. 你知道计算的方法吗? 图25.1.2 实际上,我们利用图25.1.2(1)中已知的数据就可以直接计算旗杆的高度,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将涉及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我们已经知道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所满足的关系(即勾股定理),那么它的边与角又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本章要探究的内容. 练习 1.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度,他发现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米,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米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求旗杆的高度. 2.请你与你的同学一起设计切实可行的方案,测量你们学校楼房的高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