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酸碱滴定的基本操作

酸碱滴定的基本操作

酸碱滴定的基本操作
酸碱滴定的基本操作

验一、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一、实验目的

1. 练习滴定操作,初步掌握准确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

2. 练习酸碱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比较。

3.熟悉甲基橙和酚酞指示剂的使用和终点的变化。初步掌握酸碱指示剂的选择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用强酸滴定强碱时,随着酸的加入,pH值不断降低,但这种降低不是均匀的,滴定终点附近有一个pH值突跃,选择合适的酸碱指示剂,可以准确判断滴定终点。用强碱滴定强酸的情况与此类似,只是pH 值不断变高。

酸碱指示剂都具有一定的变色范围。﹒L-1NaOH和HCl溶液的滴定,(强碱与强酸的滴定)突跃范围为pH4-10,应选用在此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如甲基橙和酚酞。

浓盐酸易挥发,固体NaOH容易吸收空气中水分和CO2,因此不能直接配制准确浓度的HCl和NaOH标准溶液,只能先配制近似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基准物质标定其准确浓度。本实验是操作练习,酸碱溶液配成近似浓度即可,溶解用水可以用自来水来替代蒸馏水。

玻璃仪器的洗涤

试剂瓶、锥形瓶、烧杯、量筒、先用自来水冲洗,用刷子蘸点洗衣粉直接刷,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洗到内壁不挂水珠,再用洗瓶里的蒸馏水从上往下冲洗三次。滴定管、容量瓶、吸管等,如没有明显油污

的可直接用自来水冲洗。若有油污,则用铬酸洗液或洗衣粉水洗涤,每次倒入10至15ml于滴定管中,两手平端滴定管,并不断转动,直到洗液洗遍管的内壁为止。然后打开旋塞,将洗液放回原瓶中。滴定管先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洗到内壁不挂水珠,再用洗瓶里的蒸馏水从上往下冲洗三次。在装入标准溶液前,先用待装的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三次(每次5—10ml)横持滴定管慢慢转动,使装入的标准溶液洗遍管的内壁,然后放出。(目的是把管内残留水分洗去,使配制的溶液不会被稀释)

三、仪器与试剂

1. 仪器

粗电子天平、500ml试剂瓶2个、洗瓶一个、250ml锥形瓶3个、500ml烧杯2个、10ml量筒1个、25ml酸式滴定管一支、25ml碱式滴定管一支

2.试剂

NaOH固体、HCl 6 mol﹒L-1、酚酞(%乙醇溶液)、甲基橙(%水溶液)

四、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溶液的配制

1)配制﹒L-1 HCl溶液300 ml:(浓HCl为12 mol﹒L-1)

本实验室准备的是6 mol﹒L-1,根据C1×V1= C2×V26×V1= ×300 V1=5 ml,用6 mol/L的盐酸稀释到300ml,存放于试剂瓶中。

2)配制﹒L-1 NaOH溶液300 ml:用粗天平称取m= ×300/1000×40=1.2g 固体NaOH,加水300ml,存放于试剂瓶中。

3)取清洗干净的酸碱滴定管各一支,用配好的HCl、NaOH溶液分别将管内壁洗2—3次(每次5—10ml)后,分别装满HCl、NaOH溶液,分别将两管液面调节至零()刻度。

3、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HCl溶液滴定NaOH溶液:

取250 ml锥形瓶一个,洗净后放在碱式滴定管下,以每分钟10 ml 的速度放出大约20 ml NaOH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1滴甲基橙指示剂,用mol﹒L-1 HCl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橙色。再滴入少量NaOH 溶液,溶液由橙色又变成黄色,再由酸式滴定管中滴加少量HCl溶液,使溶液由黄色再变为橙色即为终点。如此反复练习滴定操作和观察终点,直到半滴之差就能观察颜色的明显变化。读准最后所用HCl和NaOH溶液的毫升数,并求出滴定时两溶液的体积比V HCl/V NaOH。平行滴定三份,计算平均结果和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值是取3次体积比的平均值。

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溶液滴定HCl溶液:

取锥形瓶一个放出约20mlHCl,加一滴酚酞指示剂,用mol﹒L-1 NaOH 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无色变为微红色,再滴入少量HCl溶液,溶液由微红色又变为无色,再由碱式滴定管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 使溶液由

无色再变为微红色即为终点。如此反复练习滴定操作和观察终点,直到半滴之差就能观察颜色的明显变化,读准最后所用HCl和NaOH溶液的毫升数,并求出滴定时两溶液的体积比V NaOH/V HCl。平行滴定三份,计算平均结果和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值是取3次体积比的平均值。*注意事项

1、在洗滴定管之前,检查酸碱管是否有漏液的现象,如漏或旋塞不灵活,可涂少量凡士林油,取出旋塞用滤纸吸干水分,沿圆周均匀地涂在旋塞的两头,千万不要把孔给堵住,涂薄薄一层,不要过多,如碱管漏,换胶管,或换玻璃珠。如图2-19

2、装入溶液将管尖处的空气赶掉,否则在滴定过程中,气泡移气泡带走,影响读数。酸管可转动旋塞,使溶液冲下排除气泡。对于碱管,一手拿滴定管成倾斜状态,另一手捏住玻璃珠所在部位的并使乳胶管向上弯曲,出口管斜向上,然后在玻璃珠部位往一旁轻轻捏乳胶管,使溶液从口喷出。如图2-20

3、使用碱管时,左手拇指在前,食指在后,捏住橡胶管中的玻璃珠所在部位稍上处,捏挤橡胶管,使溶液流出,决不能捏挤玻璃珠下方

的橡皮管,否则空气进入,影响准确读数。

4、读数

a、读数时滴定管必须保持垂直状态。

b、每次滴定前将液面调节在刻度零的位置上(因为上下刻度不均匀消除系统误差)对于无色或浅色溶液,应读取弯月面下缘最低点处,读取时,视线在弯月面下缘最低点处,与液面成水平,溶液颜色太深时,可读液面两侧最高点,注意初读数与终读数应采取同一标准。

如图2-21

c、读数时,必须读到小数点后第二位,即要求估读到ml。

d、装满溶液或放出溶液后应放置1—2分钟,使附在内壁上的溶液流下来以后再读数。

五、数据处理

表一酸滴定碱

序次

记录项目

123

NaOH 终读数NaOH 初读数V NaOH ml

ml

ml

ml

ml

ml

HCl终读数HCl初读数

V HCl

V NaOH / V HCl

个别测定的绝对偏差

相对平均偏差

表二碱滴定酸

序次

记录项目

123

NaOH 终读数NaOH 初读数V NaOH ml

ml

ml

ml

ml

ml

HCl终读数

HCl初读数

V HCl

V NaOH / V HCl

个别测定的绝对偏差

相对平均偏差

思考题

1.能否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固体NaOH直接配制标准溶液为什么

2.在滴定分析实验中,滴定管、移液管为什么需要用操作液润洗几次滴定中使用的锥形瓶和烧杯,是否也需要用操作液润洗

高考化学知识点讲解考点34酸碱中和滴定

考点34酸碱中和滴定 1.复习重点 1、 理解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滴定的正确步骤,了解所用仪器的结构(两种滴定管)。 3、 理解指示剂的选用原则和终点颜色变化判定。 4、 学会误差分析及成因 2.难点聚焦 一、中和反应及中和滴定原理 1、中和反应:酸+碱 正盐+水 如:①Hcl+NaOH===NaCl+H 2O ②H 2SO 4+2NaOH====Na 2SO 4+2H 2O ③N 3PO 4+3NaOH====Na 3PO 4+3H 2O 注意:①酸和碱恰好完全中和,溶液不一定呈中性,由生成的盐性质而定。 ②由于所用指示剂变色范围的限制,滴定至终点不一定是恰好完全反应时,但 应尽量减少误差。 2、中和滴定原理 由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时,反应物间按一定的物质的量之比进行,基于此,可用滴定的方法确定未知酸或碱的浓度。 对于反应: HA + BOH====BA+H 2O 1mol 1mol C (HA).V (HA) C (BOH).V (BOH) 即可得 C (HA).V (HA)=== C (BOH).V (BOH) ) HA () BOH ()BOH ()HA (V V .C C = 若取一定量的HA 溶液(V 足),用标准液BOH[已知准确浓度C (标)]来滴定,至终点时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可读出(V 读)代入上式即可计算得C (HA ) 定 读标V V .C C )HA (= 若酸滴定碱,与此同理 若酸为多元酸, HnA + nBOH===BnA+nH 2O 1mol nmol C (HA).V (HA) C (BOH).V (BOH) 则有关系:) HB () HA ()BOH ()HA (V .n V .C C = 3、滴定方法的关键 (1)准确测定两种反应物的溶液体积 (2)确保标准液、待测液浓度的准确 (3)滴定终点的准确判定(包括指示剂的合理选用) 4、滴定实验所用的仪器和操作要点 (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带铁架台)、锥形瓶(或烧杯+玻棒)、

酸碱中和滴定中的计算

专题3第二单元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丽水学院附中杨帆 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目标:1.能够从水的电离角度理解溶液酸碱性的本质 2.知道PH的大小与氢离子溶液、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3.通过练习掌握pH的简单计算 4.能够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初步学习pH计的使用 教学重点难点:溶液酸碱性的本质溶液的pH的简单计算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 教学用具:CAI课件PH试纸稀盐酸食盐溶液碳酸钠溶液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问题情景]前不久,农夫山泉在上海一些大卖场进行派发PH值试 纸、测试水的酸碱性活动,并在广告中宣称:“健康的生命需要天然 的弱碱性水,喝着这样的水,能在不知不觉间将身体的酸碱平衡调节 到完美”。此广告遭到了广大网友的质疑,一是碱性水能否调节人体 的酸碱平衡,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唐颐认为,人体胃酸 的PH值通常在3左右,酸性很强,但由于人体内的酸碱缓冲体系,喝下PH值为5~8的水后,其实几乎是没有差异的。另一名网友更对其产品本身提出质疑,该饮用水产品的包装上标注着:PH值为7.3(±0.5),说明该产品并不一定是碱性水。还有网友质疑将pH试纸全部放入玻璃杯中,进行“pH试纸测水”的方法是否正确? 问题:1.你认为农夫山泉打出碱性水广告依据是什么? 2.你对网友的质疑怎么看? [温故知新] 1.请写出水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的离子积表达式:K w= 在25℃时其值是_____________ 3.往水中分别加入0.1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K w会不会变?将水加热到100℃时K w会不会变? [交流讨论]水的电离平衡的移动 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的酸碱性与C(H+)、C(O H-)之间有什么关系? 1.溶液中性的本质是C(H+) =1×10-7mol/L,还是C(H+)=C(O H-)? [归纳小结]

酸碱中和滴定知识梳理

酸碱中与滴定知识梳理 一、中与反应及中与滴定原理 1、中与反应:酸+碱(正)盐+水 注意:酸与碱恰好完全中与,溶液不一定呈中性,由生成得盐性质而定(盐类水解)。 2、中与滴定原理(只研究一元强酸与一元强碱得中与反应) 由于酸、碱发生中与反应时,反应物间按一定得物质得量之比进行,基于此,可用滴定得方法确定未知酸或碱得浓度。 对于反应: HA +BOH====BA+H2O 1mol 1mol C(HA)、V(HA)C(BOH)、V(BOH) 即可得C(HA)、V(HA)=== C(BOH)、V(BOH) 若取一定量得HA溶液(V足),用标准液BOH[已知准确浓度C(标)]来滴定,至终点时消耗标准液得体积可读出(V读)代入上式即可计算得C(HA) 若酸滴定碱,与此同理 3、滴定方法得关键 (1)准确测定两种反应物得溶液体积 (2)确保标准液、待测液浓度得准确 (3)滴定终点得准确判定(包括指示剂得合理选用) 4、滴定实验所用得仪器与注意事项 (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配铁架台,并垫白纸作背景增加对比度,以便于观察溶液颜色变化)、锥形瓶 滴定管得构造特点(与量筒区别) 1、滴定管分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 酸式滴定管-------玻璃活塞-------量取或滴定酸溶液或强氧化性试剂; 酸式滴定管不得用于装碱性溶液,因为玻璃得磨口部分易被碱性溶液侵蚀,生成有粘性得硅酸钠,使塞子无法转动。(玻璃得主要成份为SiO2 属于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碱→盐+水,即SiO2+2NaOH = Na2SiO3+H2O 瓶口内侧与瓶塞都就是经过磨砂处理得,表面粗糙,造成碱性得液体容易滞留,并且水分蒸发,碱液浓度增大,促使二者更易反应。其她部位因表面光滑而难于反应) 碱式滴定管-------橡胶管+内嵌玻璃珠(玻璃珠直径稍大于橡胶管内径)-------量取或滴定碱性溶液(可以就是氢氧化钠这类强碱,也可以就是碳酸钠这类水解呈碱性得盐);不宜于装对橡皮管有侵蚀性得溶液,如强酸、碘、高锰酸钾、硝酸银等。 2、刻度上边得小(有0刻度),下边得大。要注意滴定管得刻度,0刻度在上,往下越来越大,全部容积大于它得最大刻度值,因为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滴定时,所用溶液不得超过最低刻度。滴定管得下部尖嘴内液体不在刻度内,量取或滴定溶液时不能将尖嘴内得液体放出。 注:量筒无0刻度,因为对于量筒来说,只要没有加入液体,体积即为0,0刻度对量筒无意义,刻度上边得大,下边得小。 3、精确度就是百分之一。即可精确到0、01ml

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__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同组人:自评成绩: 项目滴定分析基本操作课程:分析化学学号: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滴定分析仪器的洗涤方法。 2. 掌握滴定管、移液管及容量瓶的操作技术。 3. 学会滴定操作,正确观察和判断滴定终点,正确读数与记录数据等。 二、实验原理 滴定分析法是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滴加到被测试样的溶液中,直到反应完全为止,然后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及其消耗的体积求得试样中被测组分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的操作手段主要是滴定,因此称为滴定分析法;又因为这种分析方法是以测量容积为基础的,所以又称容量分析法。准确测量溶液体积是获得良好分析结果的重要前提之一,为此必须学会正确使用滴定分析仪器,掌握滴定管、移液管和容量瓶的操作技术。 三、仪器和药品 仪器:酸式滴定管(50mL),碱式滴定管(50mL),锥形瓶(250mL),移液管(25mL、1mL、2mL、5mL、10mL),量筒(100mL),烧杯(100mL),容量瓶(50mL、100mL),洗耳球,比重计。 试剂:氢氧化钠(A.R),盐酸(A.R),甲基橙指示剂(0.1%),酚酞指示剂(0.1%),铬酸洗液。 四、内容及步骤 1. 0.1mol/L HCl 溶液的配制 用比重计测定浓盐酸的密度,配合其质量分数计算出配制250mL 0.1mol/L HCl所需要的浓盐酸体积,用量筒量取,倒入烧杯中,用少量蒸馏水稀释后,按容量瓶操作方法配制成250mL溶液,倒入具玻璃塞的细口瓶中,备用。(盐酸和氢氧化钠都不是基准物质,配制标准溶液时不使用容量瓶,此处为达到练习目的而使用容量瓶) 2. 0.1mol/L NaOH 溶液的配制 计算配制250mL 0.1mol/L NaOH所需的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迅速用蒸馏水溶解,按容量瓶操作方法配制成250mL溶液,倒入具橡皮塞的细口瓶中,备用。 3. 用氢氧化钠滴定盐酸 取干净的碱式滴定管1支,检查是否漏水,并用少量0.1mol/L NaOH标准溶液润洗碱式滴定管3次,装入0.1mol/L NaOH标准溶液,排除气泡,调整液面至0.00刻度。取干净的25mL移液管1支,用少量0.1mol/L HCl溶液润洗3次,移取0.1mol/LHC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蒸馏水15mL,酚酞指示剂1滴,用0.1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显微红色30s不褪即为滴定终点,记下消耗NaOH的体积,重复滴定3次,每次消耗NaOH的体积误差不得超过0.02mL。 4. 用盐酸滴定氢氧化钠 改用酸式滴定管装入HCl标准溶液滴定NaOH溶液,以甲基橙为指示剂。重复上述

实验——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和练习

实验——酸碱中和滴定 【学习目标】 ①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及反应实质。 ②学会酸碱中和滴的操作方法步骤和指示剂的选择。所使用的仪器名称和特点、对仪器洗涤的要求。 ③能正确分析实验操作中的误差 【知识回顾】 【知识点1】中和滴定的概念及原理 1.概念: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2.实质:中和反应。 3.关键:①准确测定标准液和待测溶液的体积; ②准确判断:反应的终点。 【知识点2】滴定管 ①酸式滴定管——酸性或具有氧化性的物质, 碱式滴定管——碱性或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②精确度——0.01ml ③洗涤——滴定管在使用前经检查后要进行洗涤,须先用蒸馏水,然后再用待盛液润洗2~3次。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能再用待盛液润洗,否则将会引起误差。 【知识点3】中和滴定的仪器和药品 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等 2.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 【知识点4】指示剂的选择: 变色要灵敏、明显, 一般强酸滴定强碱用指示剂选用酚酞。 中和滴定,肯定不用石蕊 【知识点4】中和滴定的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NaOH为例) 1.准备:①洗涤②查漏③润洗④装液体⑤排气泡 ⑥调整液面⑦读数 2.滴定:①量取待测液并加指示剂②滴定至终点并读数 ③重复操作三次④计算 【注意】 ①滴定时在瓶底垫一张白纸; ②滴定时左手控制旋钮、右手振荡锥形瓶、目光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 ③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涤,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④先快后慢,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 ⑤注入标准液至“0”刻度上方2~3cm处,将液面调节到“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一刻度) 【知识点5】滴定终点判断 当最后一滴刚好使指示剂颜色发生明显的改变而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即为滴定终点。 【知识点6】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1原理:c(待)=, c(待)的大小取决于V(标)的大小,V(标)大,则c(待)大,V(标)小,则c(待)小。 【练习】 1.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②往滴定管内注入标准溶液 ③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④滴定⑤洗涤 A.⑤①②③④ B.③⑤①②④ C.⑤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⑤④2.现用0.10 mol·L-1的盐酸滴定10 mL 0.05 mol·L-1的NaOH溶液,若酸式滴定管未润洗,达到终点时所用盐酸的体积应是() A.10 mL B.5 mL C.大于5 mL D.小于5 mL 3.某稀NaOH溶液的浓度大约在0.07—0.08 mol·L-1之间,实验室现有①0.1 mol·L-1②1.0 mol·L-1③5.0 mol·L-1的三种标准盐酸,若要通过中和滴定法确定氢氧化钠的准确浓度,则应选用的标准盐酸是()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均可 4.实验室用标准盐酸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下列操作可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A.酸式滴定管在装酸液前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2—3次 B.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 C.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由黄色变橙色时,立即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D.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 5.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某Na2CO3溶液的浓度时,若配制Na2CO3溶液时所用Na2CO3中分别含有:①NaOH ②NaCl ③NaHCO3④K2CO3杂质,所测结果偏低的是() A.仅① B.仅② C.②③ D.②③④ 6.有①②③三瓶体积相等、浓度都是1 mol·L-1的HCl溶液,将①加热蒸发至体积减少一半,在②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加入后溶液仍呈强酸性),③不作改变,然后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溶液滴定上述三种溶液,所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是( )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③=②>① D.①=②=③ 7.右图是滴定前后液面所处的刻度,则消耗溶液的体积为A.V1 mL B.V2mL C.(V2-V1)mL D.(V1- V2) mL 8.图10-2为10 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x,用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y滴定的图示,依图示推出x和y的物质的 量浓度正确的是( 向其中加入足量草酸铵(NH4)2C2O4晶体,反应生成CaC2O4沉淀。将沉淀用稀硫酸处理得H2C2O4后,再用KMnO4某酸性溶液滴定,氧化产物为CO2,还原产物为Mn2+,若终点时用去20.0 mL 1.0×10-4mol· L-1的KMnO4溶液。 (1)写出用KMnO4滴定H2C2O4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一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实验一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实验目的] 1.学习托盘天平和电子天平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2.掌握准确、简明、规地记录实验原始数据的方法。 [实验原理] 1.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托盘天平(图2-1)又称台式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根据精度不同,通常能称准至0.1g或0.01g。托盘天平的横梁架在天平座上。横梁左右有两个盘子,在横梁中部的上面有指针,根据指针A在刻度盘B摆动的情况,可以看出托盘天平的平衡状态。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图2-1托盘天平图2-2 常见电子天平 (1)零点调整 使用托盘天平前需把游码D放在刻度尺的零处。托盘中未放物体时,如指针不在刻度零点,可用零点调节螺丝C调节。 (2)称量 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盘上称量(避免天平盘受腐蚀),而放在已知质量的纸或表面皿上,潮湿的或具腐蚀性的药品则应放在玻璃容器。托盘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质。称量时,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添加砝码时应从大到小。在添加刻度标尺E以的质量时(如5g或10g),可移动标尺上的游码,直至指针指示的位置与零点相符(偏差不超过1格),记下砝码质量,此即称量物的质量。称量完毕,应把砝码放回盒,把游标尺的游码移到刻度“0”处,将托盘天平打扫干净。 2.电子天平的构造 电子天平(图2-2)是最新一代的天平,是根据电磁力平衡原理,直接称量,

全量程不需砝码。放上称量物后,在几秒钟即达到平衡,显示读数,称量速度快,精度高。电子天平的支承点用弹性簧片,取代机械天平的玛瑙刀口,用差动变压器取代升降枢装置,用数字显示代替指针刻度式。 3.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 (1)水平调节。观察水平仪,如水平仪水泡偏移,需调整水平调节脚,使水泡位于水平仪中心。 (2)预热。接通电源,预热至规定时间后,开启显示器进行操作。 (3)开启显示器。轻按ON键,显示器全亮,待出现称量模式0.0000 g后即可称量,读数时应关上天平门。 (4)校准。天平安装后,第一次使用前,应对天平进行校准。因存放时间较长、位置移动、环境变化或未获得精确测量,天平在使用前一般都应进行校准操作。一般采用外校准(有的电子天平具有校准功能)完成。 (6)称量。按清零键,显示为零后,置称量物于称盘上,关上天平门,待数字稳定后,即可读出称量物的质量值。 (7)去皮称量。按清零键,置容器于称盘上,天平显示容器质量,再按清零键,显示零,即去除皮重。再置称量物于容器中,或将称量物(粉末状物或液体)逐步加入容器中直至达到所需质量,待数字稳定,这时显示的是称量物的净质量。将称盘上的所有物品拿开后,天平显示负值,按清零键,天平显示0.0000 g。若称量过程中称盘上的总质量超过最大载荷时,天平仅显示上部线段,此时应立即减小载荷。 (8)称量结束后,若较短时间还使用天平(或其他人还使用天平)一般不用按OFF键关闭显示器。实验全部结束后,关闭显示器,切断电源,若短时间(例如2 h)还使用天平,可不必切断电源,再用时可省去预热时间。 若当天不再使用天平,应拔下电源插头。 4.称量方法 常用的称量方法有直接称量法、固定质量称量法和递减称量法,现分别介绍如下。 (1)直接称量法

酸碱中和滴定习题

酸碱中和滴定习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2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 [目标要求] 1.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2.初步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方法。3.掌握有关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 1.酸碱中和滴定概念: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滴定的原理:n 元酸与n ′元碱恰好完全中和时:nc 酸V 酸=n ′c 碱V 碱。如果用A 代表一元酸,用B 代表一元碱,可以利用下列关系式来计算未知碱 (或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 B =c A V A V B 。 2.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以及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 3.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实验仪器:pH 计、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滴定管夹、量筒、铁架台。 实验药品: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 实验步骤: (1)查:检查两滴定管是否漏水和堵塞; (2)洗:先用蒸馏水洗涤两滴定管,然后用所要盛装的酸碱润洗2~3遍; (3)盛、调:分别将酸、碱溶液注入酸、碱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刻度“0”以上2~3厘米处,并将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夹上,然后赶走滴定管内部气泡,调节滴定管中液面高度处于某一刻度,并记下读数。 (4)取: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出 mL 氢氧化钠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将锥形瓶置于酸式滴定管下方,并在瓶底衬一张白纸。 (5)滴定:左手控制酸式滴定管活塞,右手拿住锥形瓶瓶颈,边滴入盐酸,边不断摇动锥形瓶,眼睛始终注意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 (6)记:当看到加一滴盐酸时,锥形瓶中溶液红色突变为无色时,停止滴定,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准确记下盐酸读数,并准确求得滴定用去的盐酸体积。 (7)算:整理数据进行计算。 根据c B =c A V A V B 计算。 二、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中和滴定实验中,产生误差的途径主要有操作不当,读数不准等,分析误差要根据计算 式分析,c 待测=c 标准·V 标准V 待测 ,当用标准酸溶液滴定待测碱溶液时,c 标准、V 待测均为定值,c 待测的大小取决于V 标准的大小。 下列为不正确操作导致的实验结果偏差: (1)仪器洗涤 ①酸式滴定管水洗后,未润洗(偏高);②酸式滴定管水洗后,误用待测液润洗(偏高);③碱式滴定管水洗后,未润洗(偏低);④锥形瓶水洗后,用待测液润洗(偏高)。 (2)量器读数 ①滴定前俯视酸式滴定管,滴定后平视(偏高); ② 滴定前仰视酸式滴定管,滴定后俯视(偏低)如图所示; ③滴定完毕后,立即读数,半分钟后颜色又褪去(偏低)。 (3)操作不当 ①酸式滴定管漏液(偏高);②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过程中气泡变小(偏高);③滴定过程中,振荡锥形瓶时,不小心将溶液溅出(偏低);④滴定过程中,锥形瓶内加少量蒸馏水(无影响); ⑤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进行滴定时,溶液由橙色变红色时停止滴定(偏高);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溶液由黄色变橙色,5 s 后又褪去(偏低)。 知识点一 酸碱中和滴定

物质含量的测定---酸碱中和滴定第三课时滴定终点的判断教学课件

酸碱中和滴定 教学目标: 1.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基本操作、终点判断等,学会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定量分析方法; 2.在酸碱中和滴定的分组实验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初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3.通过滴定过程中pH、温度变化等的曲线探讨滴定终点判断的方法,查明曲线变化的原因,培养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 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操作、终点判断、数据处理和滴定曲线。 教学难点: 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 教学方法: 基础知识—以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基本操作—以学生实验为基础的体验式教学,曲线分析—以数字化实验为依托的研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 (课前:学生观看关于酸碱中和滴定基本原理的微课。) 一、微课回顾: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 师: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选修四第三章第二节第3课时的内容——酸碱中和滴定之滴定终点的判断,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学习: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常规操作、曲线绘制和应用练习。 师:通过课前微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知道了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是终点的判断,抽一位幸运同学帮我们回顾一下终点判断的方法,完成下列空白: 生:中和滴定的关键是准确判断滴定终点(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的时刻),其方法是在待测液中加2~3滴指示剂,观察滴定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常选用的指示剂是酚酞或甲基橙,不用石蕊试液的原因是石蕊试液颜色变化不明显。(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 师:再抽一位幸运同学帮我们梳理一下甲基橙、酚酞、石蕊这几个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以及对应的颜色。 生:甲基橙3.1-4.4 红橙黄,酚酞8.2-10无色-浅红-红,石蕊5-8 红紫蓝。 师:在用氢氧化钠滴定盐酸的过程中,如果用甲基橙判断终点,终点时溶液从什么颜色变成什么颜色?如果酚酞做指示剂,终点时溶液从什么颜色变成什么颜色? 生:甲基橙橙色变为黄色,酚酞无色变为粉红色 二、学生实验:中和滴定的基本操作 师:接下来同学们要小组合作亲自动手来完成中和滴定实验。同学们今天要做的是用已知浓度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取15.00mL盐酸于锥形瓶中,加入3滴指示剂,用NaOH标准液进行滴定。注意两点:1滴定时先快后慢,接近终点(盐酸浓度约为0.1mol/L)时逐滴加入,加入最后一滴溶液,锥形瓶中溶液恰好变色,且半分钟内不复原。同学们所测得盐酸的浓度约为0.1mol/L。 2.注意一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塞,一手摇动锥形瓶(像图片这样)。注意边做边记录数据。 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酸碱中和滴定基础学习知识原理的计算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计算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 在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与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所用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碱物质的量比求出未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H++OH-=H2O C酸V酸=C碱V碱或:C未知V未知=C标准V标准,或 一、简单酸碱中和滴定 1.某学生用0.1mol/L 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A)移取20.00mL待测的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2-3滴酚酞 (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溶液 (D)取标准K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cm (E)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下读数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碱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 则起始读数为________mL,终点读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L; 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___mL.

0.00 25.90 根据C酸V酸=C碱V碱可得盐酸溶液的体积25.90mL. 2.某学生用0.1mol/L 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其操作可分解为:某学生根据三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KOH溶液的 浓度/mol·L-1 滴定完成时,KOH溶液滴 入的体积/mL 待测盐的体积/mL酸 1 0.10 22.6 2 20.00 2 0.10 22.72 20.00 3 0.10 22.80 20.00 列式计算该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HCl)=。 根据C酸V酸=C碱V碱,混合碱的体积为(22.62+22.72+22.80)/3=22.71mL,可得盐酸溶液的浓度为0.1136 mol/L 3.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某同学根据3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依据下表数据列式计算该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滴定次数待测NaOH 体积/mL 0.1000mol/L盐酸的 体积/mL 滴定前滴定后溶液体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实验报告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时间: 组别:第组指导教师:组长:组员: 一、实验目的: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溶液)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 二、实验原理:c(标)×V(标) = c(待)×V(待)【假设反应计量数之比为1:1】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0.1000mol/L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8~10)、甲基橙(3.1~4.4) 四、实验步骤 (一)滴定前的准备阶段 1、检漏: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2、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再用待装液润洗2~3次 3、量取:用碱式滴定管量出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注入锥形瓶中,并往 锥形瓶中滴加几滴酚酞,现象为。用酸式滴定管量取标准液盐酸,使液面恰好在01 (二)滴定阶段 1、把锥形瓶放在酸式滴定管的下面,将滴定管中溶液逐滴滴入锥形瓶中,滴定时,右手不断旋摇锥形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直到滴入一滴盐酸后溶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此时,氢氧化钠恰好完全被盐酸中和,达到滴定终点。记录滴定后液面刻度V2。 2、把锥形瓶内的溶液倒入废液缸,用蒸馏水把锥形瓶洗干净,将上述操作重复2~3次。(三)数据处理 注意:取两次测定数值的平均值,计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四)误差分析 1、来自滴定管产生的误差: ①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②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 ③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④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 ⑤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2、来自锥形瓶中产生的误差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3、读数带来的误差 如:标准液读数时①先俯视后仰视②先仰视后俯视

高中化学必备知识点:3.2.4酸碱中和滴定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 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选修四】高中化学必备知识点:3.2.4酸碱中和滴定

实验一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实验一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1.掌握酸式、碱式滴定管的洗涤、准备和使用方法。 2.熟悉酚酞、甲基橙等常用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正确判断滴定终点。 主要试剂和仪器 仪器:50mL酸式滴定管;50mL碱式滴定管;锥形瓶;250mL锥形瓶。 试剂:浓HCl(ρ=1.18g/mL);NaOH(s);0.1%甲基橙水溶液;0.2%酚酞乙醇溶液。 实验原理 在滴定分析法中,将滴定剂(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含有被测组分的试液中,直至反应完全,并用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的滴定过程,是必须掌握的方法。根据滴定剂消耗的体积可以计算待测物的浓度。为了准确测定滴定剂消耗的体积,必须学会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滴定管的正确操作和滴定终点的判断。 酸碱指示剂(acid-base indicator)因其酸式和碱式的结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颜 时溶色。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即为该指示剂的pK HIn (K Hln为解离常数),即[] []1=-In HIn 液的pH,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为pK HIn±1,因此,在一定条件下,指示剂的颜色取决于溶液的pH。在酸碱滴定过程中,计量点前后pH会发生突跃(滴定突跃),只要选择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落入滴定突跃范围的指示剂即可用来指示滴定终点,保证滴定误差小于±0.1%。 本实验中,选择0.10mol/L NaOH溶液滴定等浓度HCl溶液,滴定的突跃范围为pH 4.3~9.7,可选用酚酞(变色范围pH 8.0~9.6)和甲基橙(变色范围pH 3.1~4.4)作指示剂。在使用同一指示剂的情况下,进行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互滴练习,不管被滴定溶液的体积如何变化,只要使用的始终是同一瓶溶液,则该体积比应保持不变。借此,可使学生逐步熟练掌握滴定分析基本操作技术和正确判断终点的能力。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学会通过观察滴定剂落点处周围的颜色改变的快慢判断终点是否临近,并学会控制一滴一滴或半滴半滴地滴加滴定剂,直至最后半滴滴定剂的加入引起溶液颜色的明显变化,停止滴定,到达滴定终点。通过所消耗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体积比来计算测定方法的精密度。

高二化学第二册第三章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

高二化学第二册第三章酸碱中和滴定知识 点 原理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 人们在实践中发现,有些有机染料在不同的酸碱性溶液中能显示不同的颜色。于是,人们就利用它们来确定溶液的pH。这种借助其颜色变化来指示溶液pH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酸碱指示剂一般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它们的变色原理是由于其分子和电离出来的离子的结构不同,因此分子和离子的颜色也不同。在不同pH的溶液里,由于其分子浓度和离子浓度的比值不同,因此显示出来的颜色也不同。例如,石蕊是一种有机弱酸,它是由各种地衣制得的一种蓝色色素。 HIn在水中发生电离 如果用HIn代表石蕊分子,HIn在水中发生下列电离:HIn═In-+H+ 如果在酸性溶液中,由于c(H+)增大,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平衡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使c(HIn)增大,因此主要呈现红色(酸色)。如果在碱性溶液中,由于c(OH-)增大,

OH-与HIn电离生成的H+结合生成更难电离的H2O:使石蕊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于是c(In-)增大,因此主要呈现蓝色(碱色)。如果c(HIn)和c(In-)相等,则呈现紫色。 指示剂的颜色变化都是在一定的pH范围内发生的,我们把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pH范围叫做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各种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是由实验测得的。 注意:强酸滴定弱碱时用甲基橙做指示剂;强碱滴定弱酸时用酚酞。其他情况可用紫色石蕊试剂。 酸碱指示剂选择编辑 指示剂变色范围 指示剂颜色变化变色范围(pH) 石蕊(一般不用) 红-蓝 5.0~8.0 lt;5.0呈红色 5.0~8.0呈紫色 gt;8.0呈蓝色 甲基橙(一般用于酸式滴定) 红-黄 3.1~4.4 lt;3.1呈红色 3.1~ 4.4呈橙色 gt;4.4呈黄色 酚酞无-红 8.2~10.0(注意:酚酞遇浓硫酸变橙色,一般用于碱性滴定)

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

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一要准确测定出参加中和反应的酸、碱溶液的体积;二要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酸碱指示剂可在中和反应终点时出现颜色变化,因此终点判断须选择合适指示剂。 酸碱恰好完全中和的时刻叫滴定终点,为准确判断滴定终点,须选用变色明显,变色范围的pH与恰好中和时的pH吻合的酸碱指示剂。 酚酞和甲基橙是中和滴定时常用的指示剂,其变色范围分别是:甲基橙的pH在3.1~4.4之间,酚酞的pH在8.2~10.0之间。如用0.1000 mol/L的NaOH溶液去滴定20.00 mL 0.1000 mol/L 的盐酸溶液,理论上应用去NaOH溶液20.00 mL,这时溶液的pH=7。但如果用酚酞作指示剂,在它所指示的滴定终点时,pH≠7,而是在8.2~10.0之间。实际计算表明,当滴定到终点时,溶液的pH并不一定等于7,而是存在误差的。这是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所导致的,所造成的误差是在许可范围之内,可以忽略不计。 为了减小误差,强酸强碱之间的互滴,可选择甲基橙或酚酞。若酸与碱中有一方是弱的,则要根据中和后所得的盐溶液的pH来确定选择哪一种指示剂。一般说来:强酸中和弱碱时,选择甲基橙(变色范围pH在3.1~4.4之间,生成的强酸弱碱盐显酸性);强碱中和弱酸时,选择酚酞(变色范围pH在8.2~10.0 之间,生成的强碱弱酸盐显碱性)。由于石蕊试液的变色范围较大,且变色不明显,在中和滴定时一般不用其作为中和滴定的指示剂。 一、选择指示剂 【例题1】已知常温、常压下,饱和CO2的水溶液的pH=3.9,则可推断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碳酸氢钠水溶液时,适宜选择的指示剂及滴定终点时颜色变化的情况是 A. 石蕊,由蓝变红 B. 甲基橙,由橙变黄 C. 酚酞,红色褪去 D. 甲基橙,由黄变橙 解析:标准盐酸溶液滴定碳酸氢钠水溶液时,发生的反应是: NaHCO3 + HCl === NaCl + CO2↑+ H2O,滴定终点时pH=3.9,因此滴定终点时溶液显酸性,指示剂选用甲基橙(3.1~4.4),滴定终点时溶液pH降低到3.9,颜色由黄变橙。 答案:D 【例题2】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变色范围如下: 甲基橙: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 用0.1000 mol/L 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B. 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 C. 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D. 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解析:0.1000 mol/L 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生成CH3COONa 是强碱弱酸盐,因发生水解而使溶液显碱性,故选择酚酞作指示剂误差最小。若选用甲基橙,在甲基橙的变色范围内,NaOH的量不足,导致测定出的CH3COOH浓度偏小。石蕊变色范围太宽,误差大,且颜色变化不明显,不能作酸碱中和反应的指示剂。因此,应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

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实验——酸碱中和滴定 【知识点1】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及原理 1、概念: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的方法称为酸碱中和滴定。 2、原理:酸提供的H+和碱提供的OH-恰好完全反应 3、中和反应的实质:H++ OH-=H2O(等物质的量反应)。 定量关系:n(H+)=n(OH-) 若是一元酸和一元碱反应,则有 n酸=n碱,C酸. V酸 = C碱. V碱 【知识点2】酸碱中和滴定管 1、两种滴定管构造上的不同点:上端标注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酸式滴定管---玻璃活塞,用于装______, _______,______溶液 碱式滴定管---带有玻璃球的橡胶管,用于装_______ 溶液 2、滴定管的读数方法:0刻度在上,从上往下 读,最大量程有25mL、50mL等,注意与量筒(无0 刻度)比较; 3、精确度:,取到小数点后两位,如:、最后一 位是估计值(注意与量筒()比较)。 4、滴定管的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标准液 (或待测液)来润洗。 5、滴定管的固定:垂直于桌面,高度以滴定管尖伸入锥形瓶约1cm为宜。 6、滴定时,左手控制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液体的颜色变化。 7、滴定终点的判断:当最后一滴液体滴下后,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发生变化,且在半分钟内不变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8、再次进行滴定时,一定要将滴定管内液体重新注入至0刻度处,以免滴定时液体不足。 9、实际滴出的溶液体积=滴定后的读数-滴定前的读数 【知识点3】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指示剂变色范围的pH 石蕊<5红色5~8________>8蓝色 甲基橙<~橙色>黄色 酚酞<8无色8~10________>10____ A、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尽可能接近中和时的pH B、颜色变化明显。 常用中和滴定指示剂:_______ ________ ③指示剂的用量:________滴 ④滴定终点确定:指示剂的颜色发生突变并且半分钟不变色即达到滴定终点。【知识点4】酸碱中和滴定操作

实验二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实验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及准确的确定终点的方法。 2.练习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 3.初步掌握酸碱指示剂的选择方法。 二、实验原理 滴定分析是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待测试样的溶液中,直到化学反应完全为止,然后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体积求得待测试样中组份含量的一种方法。 NaOH+HCl = NaCl+H2O 计量点:pH:7.0;突跃范围:pH:4.3~9.7 甲基橙(MO)变色范围:3.1(橙色)~4.4(黄色); 酚酞(pp)变色范围:8.0(无色)~9.6(红色) 计算:C1V1=C2V2 C1/C2=V2/V1 强酸HCl强碱NaOH溶液的滴定反应,突跃范围的pH约为4.3~9.7,在这一范围中可采用甲基橙(变色范围pH3.1~4.4)、酚酞(变色范围pH8.0~9.6)等指示剂来指示终点。 间接配制法:酸碱滴定中常用盐酸和氢氧化钠作为滴定剂,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故此滴定剂无法直接配制,只能先配置近似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基准物质标定其浓度。本实验分别选取甲基橙和酚酞作为指示剂,通过自行配制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相互滴定,在HCl(0.1mol/L)溶液与NaOH(0.1mol/L)溶液进行相互滴定的过程中,若采用同一种指示剂指示终点,不断改变被滴定溶液的体积,则滴定剂的用量也随之变化,但它们相互反应的体积之比应基本不变。因此在不知道HCl和NaOH溶液准确浓度的情况下,通过计算VHCl/VNaOH体积比的精确度,可以检查实验者对滴定操作技术和判断终点掌握的情况。 三、试剂和仪器 仪器:滴定管锥形瓶试剂瓶台秤 试剂:6mol·L-1 HCl溶液NaOH(固体A.R级) 甲基橙指示剂酚酞指示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点

知识点一 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一、水的电离 1.电离平衡和电离程度 ①水是极弱的电解质,能微弱电离: H 2O+H 2O H 3O ++OH -,通常简写为H 2O H ++OH -;ΔH >0 ② 实验测得:室温下1LH2O (即55.6mol )中只有1×10-7mol 发生电离,故25℃时,纯水中c(H + )=c(OH -)=1×10-7 mol/L ,平衡常数O) c(H ) c(OH )c(H K 2-?= +电离 2.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1)促进水电离的因素: ①升高温度:因为水电离是吸热的,所以温度越高K 电离越大。 c(H +)和c(OH -)同时增大,K W 增大,但c(H +)和c(OH -)始终保持相等,仍显中性。 纯水由25℃升到100℃,c(H +)和c(OH -)从1×10-7mol/L 增大到1×10-6mol/L(pH 变为6)。 ②加入活泼金属 向纯水中加入活泼金属,如金属钠,由于活泼金属可与水电离产生的H + 直接发生置换反应,产生H 2,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③加入易水解的盐 由于盐的离子结合H +或OH -而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温度不变时,K W 不变。 ④电解 如用惰性电极电解NaCl 溶液、CuSO 4溶液等。 (2)抑制水电离的因素: ①降低温度。 ②加入酸、碱、强酸酸式盐。 向纯水中加酸和强酸酸式盐(NaHSO4)能电离出H+、碱能电离出OH-,平衡向左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变小,但K W 不变。 练习: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可归纳如下: 1. 水的离子积 (1)概念:因为水的电离极其微弱,在室温下电离前后n(H2O)几乎不变,因此c (H2O )可视为常数,则在一定温度时,c(H +)与c(OH -)=K 电离c(H2O)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K W =c(H +)·c(OH -),25℃时,K W =1×10-14(无单位)。 注意: ①K W 只受温度影响,水的电离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 W 增大。与c(H+)、c(OH-)无关. 25℃时K W =1×10-14,100℃时K W 约为1×10-12。 ②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其他稀溶液。不论是纯水还是稀酸、碱、盐溶液,只要温度不变,K W

《酸碱中和滴定》的几点心得

《酸碱中和滴定》的几点心得 摘要:多年的工作中,发现学生经常在《酸碱中和滴定》的几个知识点犯错误,笔者根据《酸碱中和滴定》的两大知识块: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实验浅谈了几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酸碱中和滴定;心理;原理;实验 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经常在《酸碱中和滴定》的几个知识点犯错误,我不断探索,力求找到如何把这几个知识点讲清楚,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更完善。下面谈谈我对《酸碱中和滴定》的几点心得。 《酸碱中和滴定》主要有两大知识块: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 1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1.1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知识点 (1)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电离出的H+和碱电离出的OH-反应生成H2O,即H++ OH-=H2O。同学有这样的疑问:醋酸溶液和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H3COOH+NH3•H2O =NH4++ CH3COO-+H2O。它的实质也是H++ OH-=H2O吗?回答:确实也是。离子方程式中醋酸和一水合氨不改写成离子形式只是因为它们是弱电解质,大部分以分子形式存在,但实际上是电离出的离子之间的反应,由于: CH3COOH CH3COO-+ H+(1) NH3•H2O NH4+ + OH-(2) 其中(1)电离出的H+和(2)电离出的OH-发生反应H++OH-=H2O,使(1)中c(H+)减小,平衡右移,同时(2)中c(OH-)减小,平衡也右移,即在同一溶液中两电离平衡相互促进。 (2)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可以得出:不论什么样的酸和什么样的碱发生反应,参加反应的n(H+)和n(OH-)必相等。 (3)酸和碱什么时候恰好中和?回答是:当酸和碱的物质的量之比恰好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时恰好中和,即这时提供的酸和碱恰好都消耗了,就成了生成盐的水溶液了。 (4)酸和碱恰好中和时,溶液一定呈中性?结论是:不一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