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历年考研试题整合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历年考研试题整合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历年考研试题整合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历年考研试题整合

部分真题版

一、 选择题

1. 在交通调查区域中预估到其中几个交通区的交通发生和吸引量将有大量的变化,此外,

若干现状还未任何出行的交通区也将有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交通需求预测采用何种交通分布方法较为合适?__

a 重力模型法

b 弗雷特法

c 平均增长率法

d 均衡增长率法

2. 某双向两车道公路,2003年5月13日星期二测得日交通量为14770辆/日,五月份月

变系数为0.98,星期二的日变系数为0.97,设计小时系数为0.125,方向不均匀系数为0.6,单车道通行能力取800辆/小时,则该公路双向需修成__。

a 二车道

b 四车道

c 六车道

d 八车道

3. 道路交通流中车头时距统计分析可用__来描述。

a 二项分布

b 负指数分布

c 泊松分布

d 负二项分布

4. 一批驾驶员按一试车方案各以同一速度沿道路驾车行驶,分别用雷达测速计和在道路上

行驶的行程时间记录,两种方法计算各自的车速及平均车速。如对所有车辆行驶的速度由车上经校正的示速表表明并不一样,则下列答案正确的是__。

a 两种方法所得的平均车速相同 b. 前者大于后者

c. 前者小于后者

d. 前者小于或等于后者

5. 交通标志设计的三要素是__。

a. 颜色、形状、图案

b. 相位、周期、绿信比

c. 流量、速度、密度

d. 颜色、形状、图符

6. 实际停放车累积次数与车位容量之比称为__。

a. 停车密度

b. 停放车指数

c. 停放周转率

d. 停放饱和度

7、 车头时距分布可以用___拟合。

a. 负指数分布

b. 二项分布

c. 泊松分布

d. 负二项分布

8、 对同一道路交通条件而言,基本通行能力(C 基)、可能通行能力(N 可)与实用通行能力(N

实)之间的关系。

a. N 可>N 基>N 实

b. N 可>N 实>N 基

c. N 基>N 可>N 实

d. N 基>N 实>N 可

9、 ITS 是指________。

a.交通需求管理

b. 交通系统管理

c. 交通管理

d. 智能运输系统

10、时间平均车速(t V )与空间平均车均(s V )的关系为_______。 a. (t V ) > (s V ) b. (t V ) ≤ (s V ) c. (t V ) = (s V ) d. (t V ) ≥ (s V )

11、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后的交通量之比称为_______

a. 高峰小时系数

b. 高峰小时交通量

c. 高峰小时流率

d. 高峰小时流量比

12、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称为_______。

a. 地点车速

b. 行驶车速

c. 行程车速

d. 临界车速

13、SCOOT 系统是指________

a 绿波系统

b 交通网络优化技术

c 脱机控制系统

d 联机选择式控制系统

14、当速度采用Greenshields 线性模型,以下表达式正确的是_______ a.j f k u u V Q )1(-= b. j f k u u

V Q )1(+= c.2)1(j f k k V V Q -?= d. k k k V Q j f ?-=)1(

15、某双向道路,两个方向的交通量分别为400辆/小时和600辆/小时,该道路的方向不均匀系数K d应为_______

a. 40%

b. 60%

c. 50%

d. 66.7%

16、对于过境车辆(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外),应该用__________方法调查其出行情况?

a. 家访

b. 发明信片法

c. 路边询问

d. 电话询问

17、关于分隔核查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必须位于铁路中心线上

b.用以查核调查资料的准确性

c.必须将调查区域分成为大致相等的部分

d.常位于主干道的中心线上

18、下列通行能力中,何者不受道路及交通条件影响?

a.基本通行能力

b.可能通行能力

c.实用通行能力

d.设计通行能力

19、交通调查区域中预估到其他几个交通区的交通将有大量的增加,此外若干现在还没有任何行程的交通区也将有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何种交通分布方法较为合适?

a.平均增长率法

b.弗雷特法

c.重力模型

d.底特律法

20、选择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的标准流量为

a.第八位小时交通量

b.平均日交通量

c.第30位小时交通量

d.高峰小时交通量

21、干道信号控制系统的基本参数为

a.周期长度、绿信比、相位差

b.颜色、形状、图符

c.ITS、TSM、TDM

d. 周期长度、绿灯时间、绿信比

二、填空题

1.区间平均速度s v指在某一特定瞬间,行驶于道路某一特定长度内的全部车辆的车速分布的平均值,当观测长度为一定时,其数值为地点车速观测值的;

v指在单位时间内测得通过道路某断面各车辆的地点车速时间平均速度

t

的;由区间平均速度推算时间平均速度的关系式为。

2.一个新规划的城市中,假定各交通区间的出行量和起点交通区所产生的出行量及吸引到终点交通区的出行量成正比,并且和交通区间出行时间的平方和成反比,交通

区间出行时间均为10分钟,三个交通区产生量、吸引量以及C→A未来出行分布

3.干道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的基本参数指、

与。

4.单向交通是指道路上的车辆只能按一个方向行驶的交通。可分为固定式单向交通、、、。

5.智能运输系统可分为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运营车辆调度管理系统、先进的乡村运输系统、和自动公路系统。

6.交通事故现场调查主要有时间、、和调查。

7.道路交通主标志按作用可分为警告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和。

8.交通工程中用以衡量声压大小的标准有SPL、dB(A)及L10,各自含义为:、和。

9.停车调查的方法有连续式调查、和询问式调查;停车需求预测可归纳为建立土地利用与停车产生率的关系模式的基于类型分析法的模型,建

立停车需求与城市经济活动、土地使用等多因素相关的基于相关分析法的

模型及基于停车与车辆出行关系的出行吸引模型。

10.在公路设计中,对高速公路基本路段、匝道—主线连接处、交织区均采用级服务水平;不控制进入的汽车多车道公路路段在平原微丘处采用级服务

水平;混合交通双车道公路路段采用级服务水平。

11. 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全天交通量的比值,反映高峰小时流量的集中程度,

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推算的高峰小时流率的比值称为

12. 是指在单位长度车道上,汽车投影面积总和占车道面积的百分率,

在实测中,一般测量路段(车道)上的车辆总长度与该路段(车道)长度的百分比。

是指在道路的观测断面上,车辆通过时间累计值与测定时间的比值,一般用百分率表示。

13. 四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5000—

55000辆,六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辆,八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

辆。

14. 2006年,宁合一级公路的一个路段上发生36起交通事故,路段总长22公里,平均

日交通量为4500辆/日,则该路段每百万车公里事故率为

15. 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由信息控制中心、通信系统和几个大的系统构

成,该系统的服务功能由车内路径诱导系统、车内驾驶人员服务信息系统、车内道

路标志信息系统和组成。

三、简答题

1.何谓OD调查?简述主要调查类别与方法。

2.简述智能运输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

3.何谓车辆换算系数?你认为对于路段、信号交叉口、环形交叉口,该系数如何求算较为

合理?

4.影响交织区交织运行的参数有哪些?

5.何谓服务水平,其分级是按什么指标划分的?你认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双车道二级

公路、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评价分析用什么指标合理?设计时各应采用何种服务水平等级?

6.SCOOT、SCA T、TRANSYT系统的优化参数及其各自优化原理?

7.简述单向交通种类及优缺点。

8.何谓绿波设计?主要参数有哪些?

9.何谓交通密度?有何用途?主要调查方法有哪些?

10.简述交通量、服务交通量、通行能力的区别与联系。

11.何谓车辆换算系数?有何用途?对不同管制交叉口及路段而方言,这些系数值是否相同?

12.非平衡交通分配的方法有哪些?各自适用条件?

13.服务水平等级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14.交通标志设计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15.简述SCOOT、SCATS、TRANSYT区域交通控制系统原理及参数优化方法。

16.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功能是什么?分别采用哪些常用的主

要模型?各种模型有何特点及适用条件?

17.简述交通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你认为我国交通工程近期应重点研究哪些问题。

18.简述交通连续流与间断流的主要运行特征及有效性指标。

19.何谓车辆换算系数?对于路段、信号交叉口、环形交叉口,该值是否相同?你认为该值

应如何确定较为合理?

20.何谓交通需求管理(TDM)?针对交通需求管理不同层次(或阶段)应分别采取哪些具

体策略和措施?

21.从交通规划和政策的观点出发,通过以下措施处理城市交通问题其相对优缺点是什么?

(1)扩展交通设施通行能力

(2)干预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开发

(3)目的在于鼓励个人出行行为发生变化的政策

22.试分析我国大(特大)城市停车存在哪些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和措施来改善?

四、计算题

1.在一条车流中有30%的车辆以60公里/小时的稳定速度行驶,有30%的车辆以80公里/小时行驶,其余40%则以100公里/小时行驶,一观测车以70公里/小时的稳定车速随车流行驶5公里时,有17辆车超越观测车(指超越观测车数减去被测试车超越数),在观测车以同样速度逆车流行驶5公里时,迎面相遇的有303辆车,试问:

a. 车流的平均车速和流量是多少?(12分)

b.试求有多少辆车以100km/h行驶的车超越观测车?(6分)

c.用上述观测法得到的是时间平均车速还是空间平均车速?(2分)

2、通过高速公路特定路段数据采集、统计,并分析得出速度(V)与密度(K)的两个修正公式:

V=57.5(1-0.008K) (1)V=61.2e-0.015K(2)

试就上述两个公式,分别回答如下问题:

a. 找出自由流速度(V f)及最佳密度(K m)(8分)

b. 推导流量-速度及流量-密度的函数关系式(8分)

c. 确定路段的最大流量值(Q m)(4分)

3. 已知某交叉口(如右图),东西干道一个方向有三个车道,南北支路一个方向有一条车道。受车流不均匀性及非机动车、行人干扰的折减系数为

0.9。信号灯管制交通配时:周期T=120S,绿灯t g=52S,

绿灯亮后,第一辆车启动,通过停车线的时间为2.3S。车种

比例大车:小车为2:8,车辆平均通过停车线的时间为2.65S。

东西方向左转车占该进口交通量的15%,右转车占进口交

通量的10%;南北向左转、右转各占该进口交通量的15%。

求该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

4、在一条30km长的某路路段的起点断面上,在5min内测

得60辆汽车,车流是均匀连续的V=30km/h,试求Q、h t、h s、K以及第一辆车通过这段路所需时间t。

5、测试车在长5km的路段上往返行驶共12次,观测数据列于表中,求东行、西行车流量、运行时间与车速。

用测试车法测得的数据

行驶时间t 与测试车对向行驶的

来车数x(辆)

测试车被超车次数

减去测试车超车数y

东行6次平均4.6min 西行6次平均4.7min 90.5

85.0

2.0

-1.0

6、在一条24km的公路路段起点断面上,于6分钟内测得100辆汽车,车流是均匀连续的,车速v=20km/h、试求流量(q)、平均车头时距(h t)、平均车头间距(h s)、密度(k)以及第一辆车通过该路段所需的时间。

7.测试车在长1500米的路段上,往返行驶12次,观测数据列于下表,试求道路上的车流

L=1500m

东→西西→东

t(秒)X Y Z t(秒)X Y Z

1215.38820210.510050

2220.28531220.28123

3198.17303192.87001

4193.46612207.47712

5199.66821196.78440

6211.78240224.39031

8、,每周期内可通行左转车3辆,如果左转车流为220辆/小时,是否会出现延误?假定车辆到达符合泊松分布,这种延误在周期中所占的百分比是多少?

9、已知某道路入口处车速限制为13km/h。对应通行能力3880辆/小时,在高峰期间1.69小时内,从上游驶来的车流V1=50km/h, Q1=4200辆/h,高峰过后上游流量降至Q3=1950辆/h,V3=59km/h,试估计此段道路入口前车辆拥挤长度和拥挤持续时间?

考生回忆版

2011年考研真题

1 K月。。K周日。。和KD {方向分布系数}

2 ITS的子系统,并写出英文名称。

3 交通标志方面的

4 交通分配平衡模型和非平衡模型的区别

5 通行能力

6 线控制,绿波交通

7 时间平均速度区间平均速度

8 道路网布局

9 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

10 延误的确定{就是第2版交通工程学书本第60页那个图,在图上确定}

11 交通规划中需要调查的内容

最后个有点忘了但是是书上常规性的问题

计算题有4题没小题15分

1 交通流3 参数方面的计算,好像是汽车的速度提高多少,两车间的车头间距就增加多少,然后求3参数之间的关系,并画出关系图。

2 制动距离方面的题目,题目中会给出2版交通工程学P18 的那个公式。。题目大意是:一个停车加油站,经常性的下雨,然后给出各个参数。求出加油告示牌离加油站的距离

3 车流波动理论方面的题目

4 饱和交通量比率S ,就是2版交通工程学P90 那个公式。。很简单,概念搞明白了就很容易了,看书一定要仔细

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

1 驾驶员的生理、心里特点。。。。如何从这些方面来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2 给出2011-2012 年交通工程学科领域的8个优先资助项目{2版交通工程学P11},谈谈与以往项目的不同点,并选择一个项目,给出自己的看法。

2012年考研真题

一,简答(60)

1,何为k月,k周日,k D,,这些参数有何用途?

2,智能交通系统包括哪些子系统,对应的英文简称?

3,交通标志有哪些使用要求,包括哪些要素?

4,交通分配中平衡模型和非平衡模型区别

5,通行能力按作用性质可分为哪几种,有何区别

6,何谓线控制?绿波系统,干道信号控制基本参数有哪些?

7,何谓时间平均车速和空间平均车速?分别有哪些调查方法

8,城市交通需求预测的四阶段法包括那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目的

9,简述城市道路交通行车管理存在的形式及含义

10,典型城市道路网布局形式有哪些

11,服务于城市道理交通规划的交通调查包括哪些内容

12,从引道行程图曲线判断引道延误,停车延误,排队延误,排队时间(注意看引道行

程图各部分区段所指)

二,计算(60)

1,在高速路段假定汽车行驶速度,每增加100公里每小时,车头与前方汽车车尾保持安全距离增大一个车身长度(车身长度为5米)推到该路段流量密度速度

之间的关系并画图。

2,好像是计算刹车的安全距离

3和流量模拟理论的例4—15类似并画出车辆流动流量示意图(徐吉谦的书里相应章节可能是类似的图)

4,提供表格数据,计算启动损失时间,饱和车头时距,饱和交通量比率

三,论述(30)

22.影响行车安全的驾驶员心理生理特征有哪些,并结合心理特征分析如何采用驾驶员行为

干预技术提升行车安全行车安全

23.好像是2010年以后重点研究领域和以前的研究有何不同,偏重哪些方面,又何发展,

并对其中一个领域进行论述替自己的见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