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拆解国际资本沽空人民币逻辑

拆解国际资本沽空人民币逻辑

拆解国际资本沽空人民币逻辑
拆解国际资本沽空人民币逻辑

1月4日,元旦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依然难改此前的跌势。

截至当日18时,境内在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跌幅扩大至约400个基点,徘徊在6.5288附近,跌幅接近0.6%,创下2011年4月以来的最低值。

境外离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更是一度大跌611个基点,至6.6281附近,跌幅也达到0.9%。

“元旦期间,市场又开始传闻人民币汇率被高估,可能是当天人民币汇率开盘就迅速大跌的重要原因之一。”一家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透露。尤其是中国12月制造业PMI指数跌至48.2,低于市场预期值48.9,加剧了市场对中国制造业发展放缓的忧虑,令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受压。

但他发现,1月4日当天大举沽空人民币的资本力量,并不是此前一直兴风作浪的人民币境内外汇差套利交易资金,而是国际沽空资本。

究其原因,去年12月28日外管局突然发布管理办法加强外币现钞收付管理,无形间加大外汇资金借道经常项目进出中国的难度,令人民币境内外汇差套利交易规模受限。但在某些国际沽空资本看来,此举同样预示着中国相关部门可能会在最近一段时间减少对跨境人民币汇差套利行为的狙击,反而创造了一个沽空人民币机会。

“相比前两个交易日,尾盘总会有神秘大笔人民币买单力挺人民币汇率反弹,今天似乎未见类似状况。”他表示,这某种程度让国际资本更加有恃无恐地沽空人民币。

4日15点半后,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的确迎来当天第二轮跌势,短短一个半小时内,下跌幅度就达近200多个基点。

这种情形,在一家美国投行人士看来,这股国际资本之所以敢于大手笔沽空人民币,主要原因是他们在押注中国央行正逐步促使人民币汇率与盯住美元汇率脱钩,转而维持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可能造成人民币兑美元还会出现一定幅度的贬值。这也是目前金融市场认为人民币汇率依然高估的主要原因之一。

1月4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挂钩一篮子货币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100.94,较2014年底则仍升值0.94%。

境内外汇差套利交易“受限”

对于1月4日早盘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突然大跌170个基点,上述外汇交易员感觉颇为意外。

毕竟,当天香港隔夜银行间人民币拆借利率(Hibor)飙升3.26%,至5.02%,创下去年9月29日以来最大涨幅。表明香港离岸市场的人民币流动性正趋于紧张,离岸人民币汇率理应有所回升。

在他看来,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趋紧的主要原因,恰恰是人民币境内外汇差套利交易愈演愈烈。

由于过去一个月,境内在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始终比离岸市场高出800-1200个基点,导致多方套利机构干脆从境外拆入人民币,再通过经常账户贸易项转移到境内账户卖出人民币,赚取境内外的人民币汇差。

举例而言,套利机构在离岸市场可以按1:6.6的汇价,将1000万美元兑换成6600万元人民币,通过贸易项将这笔资金划入境内账户后,再按境内人民币兑美元汇价1:6.5卖出,由此可以换到1015.38万美元,从而赚取15.38万美元汇差。

在他看来,正是这类人民币境内外汇差套利交易不断活跃,导致离岸市场人民币通过贸易项流入境内,再兑换成美元返回境外。一方面可以赚取可观的汇差收益,另一方面也在不断消耗中国外汇储备,造成资本外流的乱象。

一家国有大型银行外汇交易部主管透露,其实中国相关部门已经注意到这个现象。此前市场传闻中国相关部门暂停了数家外资银行的部分跨境人民币业务,正是防范这类人民币境内外汇差交易规模不断膨胀,有效防止资本外流。加之去年底外管局突然发布管理办法加强外币现钞收付管理,进一步加大外汇资金借道经常项目进出中国的难度,令人民币境内外境内外汇差套利交易规模受限。

前述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也表示,1月4日当天通过贸易项的跨境资金流动规模的确比以往有所减少,以往他每日要为4亿-5亿美元贸易项下跨境流动资金进行汇率风险对冲操作,但这一交易日他经手的资金额度不超过2亿美元。

“所以我也一度好奇,在人民币境内外套利交易规模受限的情况下,谁还在大手笔沽空人民币。”他直言。

国际资本下注人民币补跌

他很快发现,1月4日沽空人民币的资本似乎有备而来。

早盘正是他们的大手笔沽空,令离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开盘就快速下跌约170个基点。随后当天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5032,较上周收盘价6.4936下调近100点,再度引发他们的沽空热潮,令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再度跳水,跌幅一度超过400个基点,跌破6.61整数关口。

“他们似乎预料到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还会持续走低,能创造一个相当理想的沽空人民币机会。”上述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认为。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则是他们认为人民币汇率被高估,不仅仅基于中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还在于此前中国央行为了让人民币加入SDR,一度频频干预汇市稳定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但在美元持续加息升值的环境下,这无形间造成人民币汇率“虚高”。

另外,随着去年底人民币加入SDR尘埃落定,中国央行干预汇率稳定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动能减少,令人民币可能出现补跌行情,

此前,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也指出,人民币汇率目前可能仍被高估5%-10%。

弘源资本首席投资官浦永灏则认为,鉴于人民币汇率仍然被高估,以及中国面临资金大量外流的压力,预期2016年人民币兑美元可能贬值到7左右。

在前述美国投行人士看来,1月4日国际沽空资本之所以敢于大手笔沽空离岸人民币,还有一个投资逻辑,就是他们在押注中国央行正逐步促使人民币汇率与盯住美元汇率脱钩,转而维持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无形间预示着人民币兑美元似乎还有一定幅度的贬值。

在这些国际沽空资本眼里,最新的CFETS数据也在传递这个汇率政策转变信号,比如截至去年12月31日,挂钩一篮子货币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100.94,较2014年底则仍升值0.94%。但挂钩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美元权重更高)的人民币汇率指数则较2014年底贬值1.16%。

“但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沽空潮不会持续很久,因为中国央行不大会默许境内外人民币汇差长期维持在1000个基点,引发跨境套利资本不断活跃,消耗外汇储备并加剧资本外流。”上述国有银行外汇交易部主管坦言,不排除2016年央行可能会采取进一步扩大每日波动区间、披露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计算方式增加定价透明度,吸引国际投资机构参与境内外汇交易市场,发展人民币衍生品交易市场等措施,逐步抹平人民币境内外汇差空间,令跨境套利交易难以维系。

“一旦这种跨境套利交易举步维艰,对国际沽空资本而言也会构成不小的沽空压力,因为央行下一个狙击对象,将轮到他们。”他表示。

4资本市场均衡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4 资本市场均衡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投资科学中有两类基本问题,一类是某种情形下确定最优的决策方案。这类问题包括怎样设计最优的投资组合,怎样为一项投资项目设计出最优的管理战略,怎样对一组潜在的投资项目进行选择。第二类问题就是确定某项资产合理的、无套利的、公平的或者均衡的价格。马克维茨认为,投资者将持有有效的资产组合。在此基础上,夏普等人提出的CAPM及罗斯提出的APT等等回答了后一个问题。 4.1标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4.1.1基本假设及其说明 一、假设条件 (1)市场上有K位投资者,每位投资者都是马柯维茨模型中的投资者。即投资者的效用函数仅与资产的均值和方差有关,在同一风险水平下,选择收益率较高的证券组合;在同一收益率水平下,选择风险较低的证券组合。且所有投资者具有相同单一投资期限。 (2)所有投资者都是价格接受者。也即证券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单个投资者不能通过买卖行为影响资产价格,但全体投资者是通过他们的行为决定价格。 (3)市场上有种风险资产,投资者对这些资产的投资期收益率的 N 期望、方差和协方差的预期是相同的,即一致性(同质性)预期假设成立。

(4)信息可以无成本地获得,资产均可无限分割,没有交易成本,没有税收,没有通货膨胀。 (5)允许无限卖空。 (6)存在无风险资产。投资者可以以无风险利率贷出(即投资)或者借入任意数量的该种资产,利率对所有的投资者都是一样的。 二、假设条件的说明 (1)这些假设条件是CAPM的标准假设,非常严格,而且一些条件明显与实际情况是不相符合的。 (2)假设(3)是以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的。因此,现实证券市场的有效性程度对CAPM具有很大的影响。 (3)以上的诸多假设条件中有两个假设条件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推导中起到了直接的、关键的作用: ①投资者对于资产的预期收益率、标准差和协方差的预期具有一致性。因此,他们以最优的方式按同样的相同比例持有风险资产。 ②投资者的行为遵循最优化原则,在市场均衡状态下,证券价格的调整使得当投资者持有最优资产组合时,每种证券的总需求等于总供给。 4.1.2 市场组合和市场均衡 一、市场组合 假定每个投资者都是马克维茨模型下的均值—方差最大化者,每个投资者对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具有一致性,即对每项资产的收益的均值、方差以及协方差的看法都是一致的;任何人都有且仅有一个借贷的无风险利率,无交易成本。由单基金定理可以知道,所有的投资者都将会购买单

目标分解与绩效考核

目标分解与绩效考核 目标分解与绩效考核 一、概念: 1、以目标来管理,而非各种手段与手续,特别适用于主管人员,管理中的管理。以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层层分解目标管理员工,让员工参与工作目标的制定,从而达到自我控制的目的。 2、绩效考核就是组织的各级管理者通过某种手段,对下属的工作完成情况定量与定性评价的过程。 目标分解是绩效考核的前提和基础,绩效考核是目标分解的必然结果。 二、作用: 目标分解可以使员工清楚工作职责,提高积极性,关心员工工作效果;绩效考核可以对员工业绩做出较准确、全面的评价,找出工作差距,检验招聘与培训的效果,对员工进行奖罚等。

三、目标分解体系: 目标分解的原则:以人力资源管理为基础的原则,PDCA 循环的原则,层层负责原则,协调一致原则,培养员工意识的原则。 1、目标分解过程中,下级目标要略高于上 级目标值;2、目标明确具体,重点突出;3、项目不宜过多(3 --------- 5项为宜);4、目标应用数 字表示,如时间、日期、金额、数量、百分比等;5、目标不宜过高或过低;6、注意企业内部各项工作的相互关联;7、所分解目标要与本人职责相称;8目标分解以年度为主。 2、目标分解中问题:抗拒性、消极应付、不信任、权利配置、信息交流不畅、意外情况、协调性 3、目标分解可行性建议:在发展战略规划下制定目标、目标的可行可操作、实现目标的资源配置。 四、分解目标体系 1、编制工作计划:工作方法与步骤;开始与完成时间;工作重点与完成标准;人员分工与授权事宜。 2、目标协议书(表1)与计划单(表2): 3、目标一览表(表3): 年度工作目标协议书(表1)

资本主义十大祸害与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十大祸害与马克思主义 1.失业; 2.对无家可归的公民参与国家的民主生活的权利的大量剥夺; 3.在欧共体诸国之间,在欧共体国家与东欧各国之间,在欧洲和美国之间,以及在欧洲、美国和日本之间发生的无情的经济战争; 4.在自由市场的概念、规范和现实方面控制矛盾的无能; 5.外债和其他相关机制的恶化使人类的大多数处于饥饿或绝望的境地; 6.军火工业和贸易; 7.核武器的扩展; 8.由一种古老的幻觉和观念,一种共同体、民族—国家、主权、边界、本土和血缘的原始概念的幻觉所驱使的种族间的战争; 9.日益增长的、没有边界的或者说那些超效力的和纯粹资本主义的幽灵般的国家亦即遍布于各大洲,包括东欧从前的所谓社会主义国家的黑手党和贩毒集团的世界范围的势力; 10.全球国际法在其具体的实施中仍主要受特定的民族—国家的操纵。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解决资本主义十大祸害? 马克思主义只是理论上解决了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缺陷,但并不能完全解决实际问题。 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都显得过于理性和绝对化了,它不能解释人类欲望以及所产生的行动来源,也无法解释人类阶层的流动性,而这两项在历史上被证明很大程度上启动和推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变革。也就是说,由于马采用的一套社会发展的绝对化普遍化理论,人类主观性差异性的东西被排斥于之外。因此,马主义无法解释今天世界不同国家发生的各种社会现象,也无法满足人类所有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复杂需求,所以基于马克思主义原旨开发的社会结构也在时间的检验下,被淘汰出局。现在的我国采用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面(唯物论方面),一部分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经济决定上层建筑概念方面),而大部分曾经学科的重点,比如剩余价值计算,经济模式分析等,已经不多提起。现在大学在经济课程也逐渐开始采取西方经济学理论为蓝本。 事实上,西方资本主义从曾经的掠夺型的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今天相对高级的福利型资本主义,应该说社会的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直接说祸害是并不客观的。至于你的问题,应当是属于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答案可以从冷战时期的文本和教课书中获取。 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在阶级社会、由人类创造的以生产力为基础的社会力量并不为人类控制,人类反而屈服于这样的力量,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控制这种力量的历史条件还不具备(即还没有形成社会化大生产),另一方面人类还没有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正确地认识社会发展的正确规律。马克思在揭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由联合起来的无产阶级,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理论。由广大人民创造的社会力量只能由联合起来的广大人民自己控制,才能真正造福于人民。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日益发达的,不为人类控制的生产力逐渐成为危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破坏性力量,而且这种破坏性越来越大。因此必须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

空间索引结构(学生)分解

第七章空间索引结构 空间索引技术是从空间数据库中获取空间数据的有效方法,是提高空间数据查询和各种空间分析效率的关键技术。建立空间索引是为了缩小空间数据的搜索范围,以便在空间数据查询时不必遍历整个空间数据集,只访问空间索引数据便可快速得到一条特定的空间查询语句所请求的空间数据,或得到包含全部空间查询结果的一个较小的空间数据集。 索引文件中包含的数据称为索引数据,索引结构是索引数据的数据结构及索引创建与维护算法的总称。空间索引结构是按照空间数据在空间分布上的特性来组织和存储索引数据的索引结构。一种良好的空间索引结构应满足下列三个要求: 一、存储效率高:相对于被索引的数据集而言,索引数据的数据量应尽量小。否则,访问索引数据可能成为数据查询与更新的效率瓶颈。 二、查询效率高:空间索引结构需要选择良好的索引数据结构,设计具体的基于索引的空间访问方法(SAM Spatial Access Method),必须能够高效的实现以下几种基于位置的查询: 1、点选择:从数据集中找出包含给定点的所有空间对象。 2、范围查询:查询与给定对象间的距离小于某个给定值的所有空间对象。 3、区域(窗口)查询:查找含在区域内、与区域相交或部分位于区域中的所有空间对象。窗口是一个特殊的区域,窗口查询是GIS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查询。 4、K-最邻近查询:给定一个参照对象(点、线或区域),查询距离参照对象最近的K 1个空间对象。 5、空间关系查询:相交、相邻、包含等拓扑关系查询,方位关系和基于距离的各种查询。 6、其他查询:将满足一定空间条件的两个空间对象集合进行空间连接,空间集合运算等也是一种空间访问。 三、更新效率高:许多GIS应用中会涉及海量且不断变化的空间数据集。数据集中数据对象的增加、修改和删除将直接导致索引数据的更新,索引数据与被索引的数据集必须保持一致,才能保证基于索引数据的查询结果的正确性。索引数据的更新操作包括:插入索引项,将新数据对象的索引项添加到索引数据中;删除索引项,把数据对象的索引项从索引数据中删除;修改索引项,在索引数据中先删除再增加该数据对象的索引。数据集经常变化时,要求其索引数据的更新开销不要很大,特别要避免更新时引起的索引重组。因此,需要考虑新增索引项和删除索引项时,索引结构的快速更新能力。 很难设计一种空间索引结构同时能够提供高效的存储、高效的查询和高效的更新,实际应用中总是牺牲某些方面的效率来换取另外方面的效率。 索引结构可分为静态索引和动态索引结构。静态索引结构针对静态不变的数据,索引只建一次,不需要更新,强调索引数据的存储效率和查询效率,不强调索引更新的效率。动态索引结构强调数据在动态更新过程中保证较高的查询效率和索引空间存储效率,往往以牺牲索引更新效率为代价,这种牺牲是有限度的。 索引结构还分为内存索引和外存索引,外存索引需要考虑磁盘页面访问的效率瓶颈问题。这里主要研究面向海量空间数据的、2D空间对象的外存索引结构。 7.1空间索引分类 非空间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为结构化数据,通常以主关键字建立索引文件,以非主属性建立倒排文件,索引项按自然数序列或字符顺序排列。空间数据库存储的数据为结构复杂、不能完全结构化的空间数据,为了支持基于位置的各类查询和分析,需要以表示空间对象几何形状的坐标数据为索引字段来建立空间索引。非空间数据库的索引结构不能满足空间数据库的索引需求,必须研究和设计专用的空间索引结构和基于索引的空间访问方法(SAM Spatial Access

1金融市场一般均衡分析

第一章1:金融市场一般均衡分析 1.金融市场基本分析模型 一般情况下考虑只有一种商品的交换经济。这种商品可以延续两个时期,即:在第一个时期末,经济处于某种自然状态s ,1,2,...,s S =。注意,所谓的状态集合就是概率论中的样本空间,而其中的状态就是样本空间中的事件。在以后我们要严格表述状态和状态集合。 消费者-投资人数是I ,1,2,...,i I =。他们对状态(这里也把自然状态简称为状态)的概率估计由向量1(,...)i i iS ππ∏=给出。其中0is π>(i ?和s ?)。消费者-投资人i 的偏好由其效用函数(,)is i is U c w 表示。这里,i c 是第一期的消费水平,is w 是第二期的消费水平。其中is w 的含义是,第二期的消费水平依赖于状态s 。另外is w 也有资产的意义。因为第一期是初始时期,所以与状态s 无关,但是第二期的消费水平与状态s 就直接有关。因为is w 取决于消费者-投资人在状态s 下的投资,即资产组合。 在第一期的期初,消费者-投资人把他们的资源在现期消费i c 和从一个以j 标记的证券(这里的证券可以是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集合J 中选择出来的资产组合之间进行分配。每股证券j 在第一期的期末支付0js φ≥,每种证券已经发行的股份总数是j Z 。令ij z 表示消费者-投资人i 在第一期的期初(时间0)购买证券j 的股数,则他的资产组合1(,...,)i i iJ z z z 当状态s 发生时所产生的收益is w =ij js j J z φ∈∑就可以用于第二期的消费。当金融市场是竞争 和有效时,交易成本和税收不存在,证券和商品都可分,卖空的全部收益都用于投资。 于是,每一个消费者-投资人i 在两期内总可支出的预算就是 0i ij j j J c P z P ∈+∑ (1.2.1) 其中0P 是一个单位的第一期消费价格水平,j P 是证券j 的价格。他要在此约束下,实现选择向量(,)i ij c z 的效用最优化 ,{(,)}i ij i is is i ij js c z s j J Max u U c z πφ∈≡∑∑ (1.2.2) 2.金融市场均衡分析 如果市场是完备的,根据金融学原理,那么资产组合就不存在限制。因此,在每一种状

2017年市场业绩目标100%分解表

年度目标100%达成方案 ¤年度总目标: 2015年业绩 250 万,2016年业绩 500 万,增长 250 万,提升 200 %。 ¤思考两个问题: 1,这增长的 250 万从哪里来? 2,通过什么方法来保证这增长的 250 万可以拿到。 一、企业战略分析: 企业的愿景、使命、目标、企业文化的分析和制定。 竞争力分析(市场进入者、市场替代者、市场竞争者、下游顾客、上游厂家五方面分析)企业优势,劣势,环境机会、威胁分析。 企业实施的战略。 二、市场分析: 1、市场容量分析 地区)有市、县、镇?各地符合商品终端开店要求的有个; 2、各地市场拓展空间分析(例表1) 市场拓展空间分析 3、市场终端分析(例表2) 目前商品零售终端分析,零售终端总数: 14 家 终端分析

4、零售终端级别分类(例表3) 5、当地商场分析(例表4) 商场分析 6、商品销售比例和货品组合分析 当地货品销售比例 当地款式销售比例

当地款式销售比例 7、主要竞争品牌分析(金利来、沙池、博士绅威、老人头等) 竞争品牌优点长处: 竞争品牌缺点: 主要竞争品牌与商品品牌比较分析 8、消费者分析 CROCODILE(鳄鱼恤)皮具主要消费群体是谁? 男包主要消费者消费习惯分析? 女包主要消费者消费习惯分析? 三、业绩提升方案分析: 1、年提升 16.7 %( 50 万的增长)方法分析: 年度总目标:2009年业绩 300 万,2016年业绩目标 350 万,提升16.7%,增长50万。 A、方案举例:(可结合实际市场情况进行拟定) 现有的零售终端,每家平均增长12%,合计约增长:36万. 开新店:1家,当月铺货5万(进货额),月销售2万(进货额),合计15万。 总计增长:51万,完成任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热点难点问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热点难点问题及答案经远离了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恰恰是非 1 的、1.问: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教条的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失败。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面 答: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问题可以从内容和历史使命两个方对着西方社会的和平演变政策的大举压境,不仅没有坚持马克思 面来回答。首先,从内容上说,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体现在马克主义,反而在“新思维”的指导下,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 思主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相互联系,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和侧面论位和指导作用,这才是前苏联社会主义解体的真正原因。 证和解决共同理论主题——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与趋势。具 体的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其 3.问: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吗?还有没有别的标 中辩证唯物主义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然观;历史唯物主义准? 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在自然观基础上对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的理答: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说,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 论观点。两者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世一标准,不存在其它的标准。当然,这并不排斥人类理性和逻辑 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证明在检验认识真理性过程中的作用。可是,逻辑证明尽管重要,内容,马克思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但它毕竟是一种理性思维活动。逻辑证明的前提、规则、结论, 观点和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仍然要通过实践检验去确定其真理性与科学性。逻辑证明是实践 的基本矛盾,论证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它既是马克思主义检验的必要补充,却不能代替实践检验,也不能脱离实践单独进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运用,又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行。具体的实践有局限性,实践检验认识只能是一个过程,无限 理论验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标指向,马发展的实践最终一定能鉴别认识的真理性。因此,在坚持实践标 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准时,要防止把实践标准简单化。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论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 预测和描绘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图景,也使社会主 4.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否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义理论从空想变为了科学。综上所述,从理论内容上来说,马克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 思主义理论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不同的理论层面论证和展示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 了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理论命题,三者紧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 密联系,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其次,从观性和差别性。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使命——解放无产阶级及全人类来说,马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 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解决的是人类如何从自然对人的束缚中智”表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 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解决的是人类如何从社会对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 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在马克思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当时所处的历史时代下,如何解放无产阶级;科学社会主义是无 5.问:在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企业里,价值是不是唯一的由工 产阶级和全人类获得自由和解放的前景与方面的描绘。三者从时人的活劳动创造的?先进的机器设备是否也能创造价值? 间、空间、条件不同的维度指向了一个共同的历史使命——解放答:在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企业里,商品的价值也只能是由工 无产阶级和全人类。总之,无论从理论内容,还是历史使命上,人的活劳动创造的。先进的机器设备并不能创造出新的价值。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相互联系为一个不可分割为机器设备并不是独立的生产要素,它不能离开其他生产要素 的整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也通过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彼(特别是人的劳动力)而独立存在。机器设备的开发和应用离不 此联系展现出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认识来源于对马克思开包括科技人员、生产人员、管理人员等在内的众多的“总体劳 主义理论整体性的认识和把握。动者”的艰辛劳动。机器设备的开启、监视、调试、信息处理和 检修等,也都离不开人的劳动。所以,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机 2.问:既然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为什么在这个科学理论的指器设备只是作为“物”的要素、作为不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挥 导下,前苏联社会主义还会解体?作用的。在生产过程中,不变资本的价值可以通过活劳动转移到 答: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理论不等于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商品当中去,但它本身不会创造新价值。现实生活中,采用先进 个终极理论,由于时代背景和时代主题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设备的企业之所以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并能实现较多的利润 从它产生那一天起就面临着不断丰富、创新和发展的境况。在社收入,原因主要在于,先进的机器设备虽然本身不能创造价值, 会主义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但利用先进的机器设备进行生产却可以大大提高人的劳动生产 基础上不断解决新问题,并在不断解决新问题中获得丰富和发展。效率。在某一部门劳动生产率既定的前提下,如果哪一个个别企 但前苏联社会主义自斯大林伊始,教条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业率先采用了先进的机器设备进行生产,该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 不顾前苏联社会主义建立的历史前提已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率就会大大高于部门平均的劳动生产率,其所生产的单位商品的 社会建立的历史前提有所不同,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教条个别价值就会低于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社会价值, 地搬用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描绘,形成了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而商品在市场上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价值进 设的模式——斯大林模式,僵化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并在此基础行交换的,因此,采用先进设备的企业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就可以 上出现了种种社会矛盾,这种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运用本身已获得超额的价值补偿,获得较高的利润收入。

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文件、记录的组织和索引技术)

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文件、记录的组织和索引技术) by 沈燕然0124141 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第6章《数据库存储结构》,对于数据 库不同层次的存储结构,文件记录组织和索引技术有了一定的 了解,在这篇札记中将会结合一些具体应用中涉及到的数据存 储和索引知识,以及通过与过去学习过的一些数据结构比较来 记录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这些实例涉及不同的数据库系统, 如Oracle, DB2和Mysql等等,它们之间会有一些差异。不过 本文旨在探讨数据存储方面的问题,因而兼容并包地将其一并收入,凡是可能需要说明之处都会加上相应的注解。:) 1、数据库(DBS)由什么组成?——逻辑、物理和性能特征 1、什么是数据库系统(DBS)——DBS用文件系统实现 在关系模型中,我们把DBS看成关系的汇集。DBS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用户能够简单、方便、容易地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因此在用户的眼中,数据库也就是以某种方式相关的表的集合。用户并不需要去关心表之间关系,更不需要了解这些表是怎样存储的。但是我们现在从DBA(数据库管理员)的角度来看,情况就比那稍稍复杂一点。 实际的数据库包含许多下面列出的物理和逻辑对象: ?表、视图、索引和模式(确定数据如何组织) ?锁、触发器、存储过程和包(引用数据库的物理实现) ?缓冲池、日志文件和表空间(仅处理如何管理数据库性能) 2、什么是表空间?——表空间相当于文件系统中的文件夹。 表空间被用作数据库和包含实际表数据的容器对象之间的一层,表空间可以包含多个不同的表。用户处理的实际数据位于表中,他们并不知道数据的物理表示,这种情况有时被称为数据的物理无关性。

上图描述了一个ORACLE数据库大致的表空间组织,USER中存放主要的数据表,TEMP存放临时数据表,INDX存放索引,TOOLS存放回退段(RBS). 表空间在DB2数据库系统中是比较典型的说法,在Mysql等系统中也直接使用文件系统中文件夹的概念。新建一个表的时候可以指定它所在的表空间,至于用文件具体存储数据时如何存储这可能就是各个数据库系统的商业机密了,至少DB2是这样。另外值得关注的一点是不同于oracles对表空间的严格要求,Mysql的数据库形式相对比较简单,以文件夹的形式存放在安装目录的/data/下面,该数据库的每一个表对应两个文件,一个存放表中数据,另一个存放元数据信息,也就是建表时指明的列属性等等信息。 3、文件中的记录在物理上如何实现?——文件组织形式 在外存中,DB以文件形式组织,而文件由记录组成。文件结构由OS的文件系统提供和管理。文件组织有两种方式——定长记录格式和变长记录格式。 那种格式更好? 定长记录格式——优点是插入操作较简单。 缺点是对记录长度有硬性要求,而且有的记录可能横跨多个快,降低读写效率。 变长记录格式——优点是记录长度自由方便 缺点是记录长度差异导致删除后产生大量“碎片”,记录很难伸长,尤其“被拴记录”移动代价相当大。 中庸之道——预留空间和指针方式 记录长度大多相近——采用预留空间方法,取最大记录长为统一标准,在短记录多于空间处填特定空值或记录尾标志符。 记录长度相差很大——采用指针形式(每纪录后的指针字段把相同属性值记录链接起来)。文件中使用两种块——固定块(存放每条链中第一条记录)和溢出块(存放其 余纪录)。 3、记录在文件中怎样组织?

目标分解与绩效考核

目标分解与绩效考核. 目标分解与绩效考核 一、概念: 1、以目标来管理,而非各种手段与手续,特别适用于主管人员,管理中的管理。以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层层分解目标管理员工,让员工参与工作目标的制定,从而达到自我控制的目的。

2、绩效考核就是组织的各级管理者通过某种手段,对下属的工作完成情况定量与定性评价的过程。 目标分解是绩效考核的前提和基础,绩效考核是目标分解的必然结果。 二、作用: 目标分解可以使员工清楚工作职责,提高积极性,关心员工工作效果;绩效考核可以对员工业绩做出较准确、全面的评价,找出工作差距,检验招聘与培训的效果,对员工进行奖罚等。 三、目标分解体系: 目标分解的原则:以人力资源管理为基础的原则,PDCA循环的原则,层层负责原则,协调一致原则,培养员工意识的原则。 、目标分解过程中,下级目标要略高于上1.级目标值;2、目标明确具体,重点突出;3、项目不宜过多(3——5项为宜);4、目标应用数字表示,如时间、日期、金额、数量、百分比等;5、目标不宜过高或过低;6、注意企业内部各项工作的相互关联;7、所分解目标要与本人职责相称;8、目标分解以

年度为主。 2、目标分解中问题:抗拒性、消极应付、不信任、权利配置、信息交流不畅、意外情况、协调性 3、目标分解可行性建议:在发展战略规划下制定目标、目标的可行可操作、实现目标的资源配置。 四、分解目标体系 1、编制工作计划:工作方法与步骤;开始与完成时间;工作重点与完成标准;人员分工与授权事宜。 2、目标协议书(表1)与计划单(表2): 3、目标一览表(表3): 年度工作目标协议书(表1) 部门姓名职位直接 主管起,至日月年自目标期限工作权目标完成标1 2 3 4 5

英美资本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第20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学习目标 1.归纳美国1787年宪法的背景、内容、意义、局限性。 2.根据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度体会“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3.比较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异同。 教材分析 一.背景: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1.可能性 ⑴政治基础: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美国建立。 ⑵理论基础:启蒙思想,特别是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 “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2.必要性:独立之初是邦联制国家,实际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⑴政治:邦联国会,无权征税,也不掌握军队;各州有权征兵、征税、发行货币。 ⑵经济:各州互设关卡,商品流通不畅;没有制定统一的关税,为英国商品倾销提供了便利。→迫切需要制定一部新宪法,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国家。战争换来的独立,并没有实现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华盛顿警告:“要么我们在一个领导之下成立联邦而结合为一个国家,要么我们就保持13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永远互相争吵。”——《大国崛起》 3.制定宪法 ⑴制宪会议:1787年在费城召开,经过激烈争论,通过联邦宪法。 ⑵原则:“分权与制衡”。通过分权、制约最终达到平衡,是宪政的最终目标。 【历史纵横】制宪会议上的权利之争 制宪会议上产生了大州和小州、北方自由州和南方蓄奴州之间的权利斗争。 最后,为制宪会议代表们共同接受的是康涅狄格州的“大妥协案”:国会参议员各州两名,众议员按“联邦比例”出;计算“联邦比例”和纳税人口时黑奴都以3/5的人口数加入计算;国会有权征收关税;1808年以前可以输入黑奴,但每人课以不超过10美元的关税,1808 年以后是否禁止奴隶贸易到时国会再讨论决定。 二.1787年美国宪法 1.联邦制 ⑴联邦政府: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①法律:有适用于全国的宪法和基本法律;②职权: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 ⑵各州地方:有一定的自治权。①法律: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州的立法虽然必须符合宪法,但是宪法保证州的领土与主权不受侵犯。②职权:联邦和各州各有自己的三权分立的政治机构。州政府的官员由各州选举产生,联邦政府无权任命州级官员。联邦和州之间、三权机构之间相互构成了多重分权与制衡。 ⑶作用: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既避免了邦联制的松散,把各州团结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又防止了中央权力过于集中,尽量给地方一定的自治,调动积极性,发挥创造力。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创立联邦制度。“联邦既像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联邦实现了自由与力量的统一。2.三权分立制 ⑴立法权归于国会①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2名,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其中的 1/3;参议院议长由副总统担任。②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名额与该州人口成正比,任期2年。③职权:立法:法律需经两院通过,总统批准;财政:向国民征税,调整国外贸易

浅析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基本观点及其与资本主义国家理论的根本区别

浅论马克思主义国家基本观点及其与资本主义 国家理论的根本区别 《莱茵报》时期,是马克思国家理论开始萌芽的时期。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发展是随着思想历程的发展而逐渐演变的,随着唯物史观的确立马克思的国家理论逐渐形成清晰轮廓,并不断成熟进步到形成完整体系。马克思曾鲜明地提出国家不是社会,也不是某种社会形态,而是一种政治实体,一种和衷共济的共同体,一种宪法组织。那么马克思主义国家的基本观点具体是什么,他与资本主义国家理论又有何区别呢,这里谈谈个人看法。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基本观点 (一)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工具论。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说:当阶级差别在发展进程中已经消失而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的时候,公共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原来意义上的政治权力,是一个阶级用以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 (二)在特殊历史阶段分析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中立论。在分析现代国家(尤其是法国、德国)形成的过程中,马克思根据阶级冲突和阶级力量的对比变化,说明了现代国家的相对独立性和中立的仲裁作用,揭示了国家权力是阶级斗争和大众民主斗争复杂矛盾的结果,而国家机器、国家机关和国家制度体系是国家权

力斗争的中介和政治条件。在马克思看来,只要阶级统治还没有形成,建立在公共利益基础上的国家就保持着它的独立性。目前的国家的独立性只有在这样的国家里才存在,在那里等级还没有完全发展成为阶级,比较先进的国家中已经被消灭了的等级还构成一种不定型的混合体而继续起着一定的作用,因而在那里任何一部分居民也不可能对其他部分的居民进行统治。 (三)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和无产阶级革命学说基础上提出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学说。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必然性。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四)在共产主义人类解放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无产阶级民主专政国家理论和国家消亡论。在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 —2—

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1 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句所复写、摄影、反映。 2质变: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3生产力:人类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4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6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7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代表了某一阶级或社会集团(包括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又反过来指导这一阶级或集团的行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8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动力价值的价值。 9经济全球化: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10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11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指任何哲学派别和哲学家都不能回避,而且都必须要直接或间接地、自觉或不自觉地作出回答的问题。12辩证法: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其核心是矛盾论。13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14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之中表现出的使用价值,我们可以称之为劳动力使用价值,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人的劳动能力的使用和发挥所产生的功用,它与存在于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作为潜在使用价值的劳动力不同,它是人运用到体力和智力综合产生的某种使用价值或者功用,它具有大小和对象性,这种对象性表现为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相对性,一般来说,当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之后其使用价值的对象性是作为劳动力商品买者的货币所有者。 15垄断组织:是指在一个经济部门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联合。 16金融资本:是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垄断资本。 17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18价值: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19认识:指人的头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20规律: 规律即客观规律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二基本理论 1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

现阶段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

建立一个消灭剥削制度,人人平等的社会的理想,在世界许多民族中都是一个古老的理想。这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不过古代人并没有用这样的名词,例如中国古代有过“大同”的思想。在人类社会还没有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时,这类不能实现的想望当然与资本主义无关。到了近代西欧资本主义开始发展起来的时候,出现了种种更成形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这些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时期,是还没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所进行的革命斗争的理论表现。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也不认为他们的理想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有任何瓜葛。 十七八世纪直到19世纪初期的西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共同点是: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的理想建筑在人类的理性和正义的基础上。在他们看来,这种社会之所以至今还没有能出现,只是因为理性和正义未被人们所认识和承认的缘故。一旦有先知的天才掌握了这种认识,并使这种认识推广开来,那么一个消灭剥削、消灭私有制的最合理的社会就能实现。这就是说,什么时候能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只取决于有无这样的先知的天才,而不受任何历史条件的限制。所以恩格斯说:按照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想法,“真正的理性和正义至今还没有统治世界,这只是因为它们没有被人们正确地认识。所缺少的只是个别的天才人物,现在这种人物已经出现而且已经认识了真理;至于天才人物是在现在出现,真理正是在现在被认识到,这并不是历史发展的进程所必然产生的、不可避免的事情,而只是一种侥幸的偶然现象。这种天才人物在五百年前也同样可能诞生,这样他就能使人类免去五百年的迷误、斗争和痛苦。”(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207—208页) 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反对资本主义,但完全不理解资本主义制度。在他们看来,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以及以往的各种剥削制度,其所以产生,是由于人类在道德和法律上走入迷途,背离了人类的本性的缘故,或者简单地说,是由于人类犯了错误的缘故。因此,他们的任务就是清除这种错误。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以摩莱里和马布利作为18世纪提出“直接共产主义理论”的代表。(同上书,第207页)摩莱里(法国人,生世不详,其著作写于1747—1755年间)在他所著《自然法典》中,向“治理人民的凡人”说教道:“你们要按照自然规律去纠正政治和道德的缺点。为了在这方面获得胜利,你们一开始就要使真正英明的人士具有充分的自由,以便与支持私有制精神的谬见和偏见作斗争,当私有制这个怪物被打倒以后,你们就通过教育来巩固这个幸福的改革制度。然后,你们就不难使你们的人民采纳类似我所拟订的法律。”(摩莱里:《自然法典》中译本,第121页)他的书中写出了他所拟订的公有制社会的“法律”。这位空想家所设计的新社会,和正在开始形成并将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社会是毫无关系的。恩格斯所提到的另一个18世纪提出共产主义理论的人马布利(法国人,1709—1785),在他的一篇论文中表示了这样的愿望:在一个气候宜人,水流清洁的“荒岛”上“建立一个共和国,在这里,人人都是富人,人人都是穷人,人人平等,人人自由,人人是兄弟,这个共和国的第一条法律就是禁止财产私有。”(《马布利选集》中文版,第170页)为什么要选择一个荒岛?当然是为了同“走错了路”的社会割断关系。 但是,人们的想象终究不过是现实的某种影子。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为了避免资本主义的祸害,其实是借鉴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来设计他们的理想社会。摩莱里的“法律”所规定的理想社会,是以由同样数目(10或10的倍数)的家庭构成的“部族”作为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又以多少个部族构成城市,构成省,构成民族)。凡20岁到25岁的公民都从事农业,25岁以上的一定数量的人成为各业的工人(手工业工人)。人们的产品都交到公共仓库,生活用品和生产中所有的原料都从公共仓库中领取。公民之间的买卖或交换绝对禁止……这实际上不过是个小生产的自给自足的社会,是贫穷的“社会主义”。所以摩莱里强调,在一切公民的衣食住方面都严格禁止奢侈。(摩莱里:《自然法典》中译本,第120—122页)

浅谈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认识

浅谈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认识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全球化现象的描述入手,试图勾画出一条资本主义全球化研究之线索,简单介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一些论述。全面认识和把握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进程,描述资本主义全球化现象决不只是一个限于制度、经济领域内的单一现象,它在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等多方面上也产生了一些影响和后果,而且随着全球化过程的进一步推进,这种征兆将变得越来越明显。并对其影响做出科学的预见,以便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更好地应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认识 全球化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出现而出现的。作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现实分析家,马克思当然不会不关心全球化这一问题。 首先,马克思清晰地把握了当时全球化的特点并对它的发展趋势作了前瞻性的预测。他写道,“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它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和十字军征讨的远征”长此以往,结果就将是“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用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其次,马克思认识到当时的全球化发展的结果将是资本主义制度推行到整个世界。他写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再次,马克思主义认为全球化趋势首先源于经济上的必然性,从本质上说,它是资本的无限增殖和扩张本性的外在表现。如他写道,“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动机和目的,是资本尽可能多地自行增殖,也就是尽可能多地生产剩余价值” “利润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推动力,只有那种在生产上有利润可得并且有机会提供利润的东西才会被生产出来”。因此,当前“全球化的根本驱动力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冲动”。 最后,马克思所期望的最终全球化并不是当今的全球化,而是共产主义这种新的社会形态的出现。他认为,只有狭义地域性的个人被世界历史性的、真正普遍的个人所代替,“无产阶级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就像它的事业——共产主义一般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 二、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有关资本主义全球化论述 1、毛泽东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 自由竞争时代的资本主义发展为帝国主义,这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个根本矛盾着的阶级的性质和这个社会的资本主义的本质,并没有变化;但是,两个阶级的矛盾激化了,独占资本和自由资本之间的矛盾发生了,宗主国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了,各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即由各国发展不平衡的状态而引起的矛盾特别尖锐地表现出来了,因此形成了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形成了帝国主义阶段。正确认识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之中。这决不是偶然。其资本主义的这一变化,明确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实,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现象,帝国主特征,科学阐明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以义并不因为种种意识形态的影响

托宾的Q投资理论与资本市场均衡机制

托宾的Q投资理论与资本市场均衡机制 The Tob i n s Q Invest m en t Theory and The Equili bri u m M echan is m of t he Cap italM arket 马冀勋 M A Ji xun (南开大学经济学系 天津 300071) [摘 要]传统的企业投资理论一直忽略了资本市场的作用,但是托宾的Q投资理论却把企业与资本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对既有文献的理论脉络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在此基础之上评述了托宾的Q投资理论,并对该理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进行了更深的挖掘与探讨。文章的最后以美国资本市场为例,阐述了托宾Q理论是如何对资本市场均衡进行评价与验证的。 [关键词]托宾的Q投资理论 资本市场均衡机制 企业投资价值 [中图分类号]F830 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549(2008)10-0072-06 托宾于1969年提出了一个极具创新的投资理论,该理论的问世,在经济学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就是被经济学界称之为托宾的Q投资理论。(简称托宾Q理论,下同)。该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把企业投资价值问题的研究放置于资本市场均衡研究的框架体系内,提出一套有关企业投资价值理论。这一理论涉及了一系列有关企业投资评价的基础理论和现实问题,如企业投资价值是依据什么来判断的?资本市场上的证券价格是否可以作为企业投资决策中的价值评定依据?客观上是否存在一个确定的值来表现企业的真实价值?托宾Q理论基于以往新古典经济学中有关企业投资理论的基本思想,提出了资本的市场价值发现和价值确定是企业投资决策的依据。 一、托宾Q理论与新古典投资理论 托宾Q理论从其理论体系而言,是基于新古典投资理论的基本思想建立的,它的创新在于提出了一个具有重要价值的分析方法。托宾指出:新古典派的企业投资理论是建立在假定企业经营者目标是使企业的价值、或者说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之上的。投资项目只在能使已发行的股票的市场价格变高的时候,也仅在此时才会被采用。资本市场会对投资计划将给企业带来怎样的收益及风险做出评价。 有关投资成本与投资预期及其影响因素一直是传统的投资理论研究的重点。较有代表性的如凯恩斯的投资预期心理偏好的分析,他发现资本的预期边际效率和反映投入资金机会成本的利率共同决定投资,储蓄与利率均是影响投资的因素。在此之后,多玛和萨缪尔森等诸多经济学家发展了凯恩斯的投资理论,将投资和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导致了加速理论的诞生。该理论假定投资和产出成正比,资本的调整不存在成本,同时意愿资本存量与产出的比率固定不变等等。这些理论对于托宾的投资理论的形成无疑是有重大影响的。20世纪60年代,乔根森(Jorgenson)等一批经济学家开创了新古典的投资分析方法,这是第一个系统地研究投资量决定因素的理论。该理论首先假定企业在追求利润流量现值的极大化,合意资本存量取决于产出水平和资本使用成本。以此为基础,该理论进一步论证了,决定的合意资本存量与实际资本存量的差是资本使用成本的函数,而资金使用成本又由利率、资本折旧率、投资品价格等因素所决定。由于调整成本的存在,资本存量的调整是渐进的。当前资本存量和合意资本存量之间存在的差异会形成一个反映当前资本存量变化的投资方程。在这个可变加速模型中,任何能够增加合意的资本存量的因素,比如预期产量的增加,实际利率的降低等都会产生事实上的增量资本投资增大。 收稿日期:2008-6-10 作者简介:马冀勋,男,河北永年县人,南开大学经济学系博士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