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013年重庆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35 MB
- 文档页数:42
2008年高考真题精品解析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理科) 测试题 2019.91,如图,体积为V 的大球内有4个小球,每个小球的球面过大球球心且与大球球面有且只有一个交点,4个小球的球心是以大球球心为中心的正方形的4个顶点.V 1为小球相交部分(图中阴影部分)的体积,V 2为大球内、小球外的图中黑色部分的体积,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 )(B) (C ) (D ) 2,函数 的值域是(A )[-](B)[-1,0](C )](D )]3,设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b,c ,且A=,c=3b.求:(Ⅰ)的值;(Ⅱ)cotB +cot C 的值.4,甲、乙、丙三人按下面的规则进行乒乓球比赛:第一局由甲、乙参加而丙轮空,以后每一局由前一局的获胜者与轮空者进行比赛,而前一局的失败者轮空.比赛按这种规则一直进行到其中一人连胜两局或打满6局时停止.设在每局中参赛者胜负的概率均为,且各局胜负相互独立.求:(Ⅰ) 打满3局比赛还未停止的概率;(Ⅱ)比赛停止时已打局数的分别列与期望E .12V V >22VV <12V V >12V V <()2)f x x π=≤≤2ABC ∆60ac 12ξξ5,如图,在中,B=,AC=,D 、E 两点分别在AB 、AC 上.使,DE=3.现将沿DE 折成直二角角,求:(Ⅰ)异面直线AD 与BC 的距离;(Ⅱ)二面角A-EC-B 的大小(用反三角函数表示)6,设函数曲线y=f(x)通过点(0,2a+3),且在点(-1,f (-1))处的切线垂直于y 轴.(Ⅰ)用a 分别表示b 和c ;(Ⅱ)当bc 取得最小值时,求函数g(x)=-f(x)e -x 的单调区间.7,如图,M (-2,0)和N (2,0)是平面上的两点,动点P 满足: (Ⅰ)求点P 的轨迹方程;(Ⅱ)若,求点P 的坐标.8,设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 n }满足. (Ⅰ)若,求a 3,a 4,并猜想a 2cos 的值(不需证明);(Ⅱ)记对n ≥2恒成立,求a 2的值及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9,设集合U={1,2,3,4,5},A={2,4},B={3,4,5},C={3,4},则= .ABC 901522AD AEDB EC ==ABC 2()(0),f x ax bx c a =++≠ 6.PM PN +=2·1cos PM PN MPN -∠=321122,(N*)n a a a a a a n ++==∈214a=32(N*),n n n b a a a n b =∈≥若()()U A B C ð10,已知函数f(x)= ,点在x=0处连续,则 .测试题答案1, 解:设大球半径为,小球半径为根据题意所以于是即所以,。
25.(22分)如图所示,在坐标系xOy 中,过原点的直线OC与x 轴正向的夹角φ=120°,在OC 右侧有一匀强电场;在第二、三象限内有一匀强磁场,其上边界与电场边界重叠、右边界为y 轴、左边界为图中平行于y 轴的虚线,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一带正电荷q 、质量为m 的粒子以某一速度自磁场左边界上的A 点射入磁场区域,并从O点射出,粒子射出磁场的速度方向与x 轴的夹角θ=30°,大小为v 。
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为纸面内的一段圆弧,且弧的半径为磁场左右边界间距的两倍。
粒子进入电场后,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又由O 点返回磁场区域,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离开磁场。
已知粒子从A 点射入到第二次离开磁场所用的时间恰好等于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
忽略重力的影响。
求(1)粒子经过A 点时速度的方向和A 点到x 轴的距离;(2)匀强电场的大小和方向;(3)粒子从第二次离开磁场到再次进入电场时所用的时间。
(江苏)15.(16分)如图所示,间距为l 的两条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导轨光滑且电阻忽略不计.场强为B 的条形匀强磁场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磁场区域的宽度 为d 1,间距为d 2,两根质量均为m 、有效电阻均匀为R 的导体棒a 和b 放在导轨上, 并与导轨垂直.(设重力加速度为g )(1)若d 进入第2个磁场区域时,b 以与a 同样的速度进入第1个磁场区域,求b 穿过第1个磁场区域过程中增加的动能K E ∆.(2)若a 进入第2个磁场区域时,b 恰好离开第1个磁场区域;此后a 离开第2个磁场区域时,b 又恰好进入第2个磁场区域.且a 、b 在任意一个磁场区域或无磁场区域的运动时间均相等.求a 穿过第2个磁场区域过程中,两导体棒产生的总焦耳热Q.(3)对于第(2)问所述的运动情况,求a 穿出第k 个磁场区域时的速率v .(四川)25.(20分)一倾角为θ=45°的斜面固定于地面,斜面顶端离地面的高度h 0=1m ,斜面底端有一垂直于斜而的固定挡板。
重庆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6~8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以下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是理想化的模型,实际中不存在B. 质点是质量为零的点C. 质点是质量很小的点D. 质点是体积很小的点答案:A2. 以下关于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 力是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条件D. 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条件答案:A3. 以下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只有变化的磁场才能产生感应电动势B. 只有变化的电场才能产生感应电动势C. 只有恒定的磁场才能产生感应电动势D. 只有恒定的电场才能产生感应电动势答案:A4. 以下关于光的折射定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B.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不在同一平面内C.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垂直D.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平行答案:A5. 以下关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能量守恒定律B. 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C. 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在热力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D. 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在力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答案:C6. 以下关于原子核衰变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衰变过程中电荷数守恒B. 衰变过程中质量数守恒C. 衰变过程中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D. 衰变过程中电荷数和质量数都不守恒答案:ABC7. 以下关于相对论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时间间隔是相对的B. 空间间隔是相对的C. 同时性是相对的D. 光速是不变的答案:ABCD8. 以下关于波粒二象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光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B. 电子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C. 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是互斥的D. 电子的波动性与粒子性是互斥的答案:AB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第9题8分,第10题10分,共18分。
2008-2012五年高考物理试题全国卷2008年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全国Ⅰ卷)14.如图所示,一物体自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顶端沿水平方向抛出后落在斜面上。
物体与斜面接触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φ满足 A .tan φ=sin θ B .tan φ=cos θC .tan φ=tan θD .tan φ=2tan θ15.如图,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A .向右做加速运动B .向右做减速运动C .向左做加速运动D .向左做减速运动16.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周期为T 。
t =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
此时平衡位置位于x =3m 处的质点正在向上运动,若a 、b 两质点平衡位置的坐标分别为x a =2.5m ,x b =5.5m ,则A .当a 质点处在波峰时,b 质点恰在波谷B .t=T /4时,a 质点正在向y 轴负方向运动C .t=3T /4时,b 质点正在向y 轴负方向运动D .在某一时刻,a 、b 两质点的位移和速度可能相同17.已知太阳到地球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的比值约为390,月球绕地球旋转的周期约为27天。
利用上述数据以及日常的天文知识,可估算出太阳对月球与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的比值约为 A .0.2 B .2 C .20 D .20018.三个原子核X 、Y 、Z ,X 核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为Y 核,Y 核与质子发生核反应后生成Z 核,并放出一个氦核(42He ),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X 核比Z 核多一个质子 B .X 核比Z 核少一个中子C .X 核的质量数比Z 核质量数大3D .X 核与Z 核的总电荷是Y 核电荷的2倍19.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4×106m ,空气的摩尔质量约为29×10-3kg/mol ,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0×105 Pa 。
重庆高考物理试题(解析版)(尖山中学--李金华)专题五 天体运动(2006重庆理综·15)考查月球上的自由落体运动。
宇航员在月球上做自由落体这实验,将某物体由距月球表面高h 处释放,经时间t 后落月球表面(设月球半径为R ),据上述信息推断。
飞船在月球表面附近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率为ABC. D(2007重庆理综·19)考查卫星的万有引力、周期、向心加速度、动能。
土卫十和土卫十一是土星的两颗卫星,都沿近似为圆周的轨道线土星运动.其参数如表:A .受土星的万有引力较大B .绕土星的圆周运动的周期较大C .绕土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较大D.动能较大(2008重庆理综·17) A 项考查卫星的动能。
(当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嫦娥一号。
许多物理教师预测会考,重庆自主命题者有意进行了回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正弦交变电流的有效值是最大值的倍B .声波是织波,声源振动越快,声波传播也越快C .在某介质中,红光折射率比其他色光的小,故红光传播速度比其他色光的大D .质子和α粒子以相同速度垂直进入同一匀强磁场,质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较小(2009重庆理综·17)考查月球的卫星的线速度的大小。
据报道,“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绕月飞行器的圆形轨道距月球表面分别约为200Km 和100Km ,运动速率分别为v 1和v 2,那么v 1和v 2的比值为(月球半径取1700Km )A. D. 【解析】“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绕月作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可得V M 为月球质量),它们的轨道半径分R 1=1900Km 、R 2=1800Km ,2191818192GMmR 2mV R则v 1:v 2(2010重庆理综·16)考查地、月双星问题。
月球与地球质量之比约为1∶80,有研究者认为月球和地球可视为一个由两质点构成的双星系统,他们都围绕月球连线上某点O 做匀速圆周运动。
高考物理电磁感应专题重庆卷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一、自由响当实验自由响当实验是经典的物理实验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电磁感应的研究中。
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个绕有N匝的螺线管连接到一个灵敏的电流计上,将一个磁铁从螺线管的顶端垂直掉落,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电流变化情况。
螺线管的自感系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L = μ0N²A/l其中,L表示螺线管的自感系数,μ0为真空中的磁导率,N为螺线管的匝数,A为螺线管的截面积,l为螺线管的长度。
当磁铁从螺线管上方垂直向下掉落时,由于磁铁对螺线管产生的磁场发生变化,从而在螺线管中产生感应电流,电流计会显示出相应的电流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当磁铁快速掉落时,电流大小和方向的变化非常迅速;而当磁铁缓慢掉落时,电流变化较为缓慢。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描述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定律,由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于1831年提出。
该定律表明,在一个闭合的导体回路中,当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在回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ε = -dΦ/dt其中,ε表示感应电动势,Φ表示磁通量,dt表示时间的微元。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磁通量发生变化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都会发生变化。
当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与磁通量变化的方向相反;当磁通量减小时,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与磁通量变化的方向相同。
三、电磁感应的应用电磁感应是一项重要的物理现象,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发电机电磁感应的应用之一是发电机。
发电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会在导体中感应出电流,从而产生电能。
2. 电动机电磁感应还广泛应用于电动机中。
电动机利用电流在磁场中产生的力矩来驱动机械设备。
当导体中的电流与外部磁场相互作用时,会产生力矩,从而驱动电动机的转动。
3. 变压器变压器也是电磁感应的一种应用。
变压器通过改变磁通量的大小来调整电压的大小。
2013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全集2013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大纲卷) (2)2013年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新课标Ⅰ卷) (6)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 (12)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18)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4)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山东理综) (32)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40)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49)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56)2013福建省高中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 (62)201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题(江苏) (67)2013年高考试卷(浙江) (76)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 (81)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88)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97)2013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大纲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衍射的是( )A .雨后出现彩虹B .通过一个狭缝观察日光灯可看到彩色条纹C .海市蜃楼现象D .日光照射在肥皂膜上出现彩色条纹15.根据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冰箱的工作过程表明,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B .空调机在制冷过程中,从室内吸收的热量少于向室外放出的热量C .科技的进步可以使内燃机成为单一的热源热机D .对能源的过度消耗使自然界的能量不断减少,形成“能源危机”16.放射性元素(86222Rn )经α衰变变成钋(84218Po ),半衰期约为3.8天;但勘测表明,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后,目前地壳中仍存在天然的含有放射性元素86222Rn 的矿石,其原因是( )A .目前地壳中的86222Rn 主要来自于其它放射性元素的衰变B .在地球形成初期,地壳中的元素86222Rn 的含量足够多C .当衰变产物84218Po 积累到一定量以后,84218Po 的增加会减慢86222Rn 的衰变进程D .86222Rn 主要存在于地球深处的矿石中,温度和压力改变了它的半衰期17.纸面内两个半径均为R 的圆相切于O 点,两圆形区域内分别存在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不随时间变化。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物理部分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1至6页,第二部分(非选择题)6至12页,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的位置上。 2.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 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上。 4. 所有题目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 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6分) 本部分包括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4.放射性同位素针232经αβ衰变会生成氧,其衰变方程为23290Th22080Rn+xα+yβ,其中 A.x=1,y=3 B.x=2,y=3 C.x=3,y=1 D.x=3,y=2
15.某同学设计了一个转向灯电路(题15图),其中L为指示灯,L1、L2分别为左、右转向灯,S为单刀双掷开关,E为电源.当S置于位置1时,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L的功率小于额定功率 B. L1亮,其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C. L2亮,其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D. 含L支路的总功率较另一支路的大 16.地面附近有一正在上升的空气团,它与外界的热交热忽略不计.已知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则该气团在此上升过程中(不计气团内分子间的势能) A.体积减小,温度降低 B.体积减小,温度不变 C.体积增大,温度降低 D.体积增大,温度不变 17.下列与能量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越大,动能越大 B. 从同种金属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照射光波长的减小而增大 C. 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时间内动能的增量相同 D. 在静电场中,电场线越密的地方正电荷的电势能一定越高 18.如题18图,粗糙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铜质矩形线圈.当一竖直放置的条形磁铁从线圈中线AB 正上方等高快速经过时,若线圈始终不动,则关于线圈受到的支持力FN及在水平方向运动趋势的正确判断是 A. FN先小于mg后大于mg,运动趋势向左 B. FN先大于mg后小于mg,运动趋势向左 C. FN先大于mg后大于mg,运动趋势向右 D. FN先大于mg后小于mg,运动趋势向右
19.题19图是14圆柱体棱镜的截面图,图中E、F、G、H将半径OM分成5等份,虚线EE1、FF1、GG1、HH1平行于半径ON,ON边可吸收到达其上的所有光线.已知该棱镜的折射率n=53,若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并覆盖OM,则光线 A. 不能从圆孤1NF射出
B. 只能从圆孤1NG射出 C. 能从圆孤11GH射出 D. 能从圆孤1HM射出 20.某地区地震波中的横波和纵波传播速率分别约为4km/s和9km/s.一种简易地震仪由竖直弹簧振子P和水平弹簧振子H组成(题20图).在一次地震中,震源地地震仪下方,观察到两振子相差5s开始振动,则 A. P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36km B. P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25km C. H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36km D. H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25km
21.题21图1是某同学设计的电容式速度传感器原理图,其中上板为固定极板,下板为待测物体,在两极板间电压恒定的条件下,极板上所带电量Q将随待测物 体的上下运动而变化,若Q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为Q=bta(a、b为大于零的常数),其图象如题21图2所示,那么题21图3、图4中反映极板间场强大小E和物体速率v随t变化的图线可能是
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74分) 22.(请在答题卡上作答)(17分) (1)某实验小组拟用如题22图1所示装置研究滑块的运动.实验器材有滑块、钩码、纸带、米尺、带滑轮的木板,以及由漏斗和细线组成的单摆等.实验中,滑块在钩码作用下拖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时单摆垂直于纸带运动方向摆动,漏斗漏出的有色液体在纸带带下留下的痕迹记录了漏斗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①在题22图2中,从 纸带可看出滑块的加速度和速度方向一致. ②用该方法测量滑块加速度的误差主要来源有: 、 (写出2个即可).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题22图3所示的电路,用来研究稀盐水溶液的电阻率与浓度的关系.图中E为直流电源,K为开关,K1为单刀双掷开关,V为电压表,A为多量程电流表,R为滑动变阻器,Rx为待测稀盐水溶液液柱. ①实验时,闭合K之前将R的滑片P置于 (填“C”或“D”)端;当用电流表外接法测量Rx的阻值时,K1应置于位置 (填“1”或“2”). ②在一定条件下,用电流表内、外接法得到Rx的电阻率随浓度变化的两条曲线如题22图4所示(不计由于通电导致的化学变化).实验中Rx的通电面积为20 cm2,长度为20 cm,用内接法测量Rx的阻值是3500Ω,则其电阻率为 Ω·m,由图中对应曲线 (填“1”或“2”)可得此时溶液浓度约为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3.(16分)滑板运动是一项非常刺激的水上运动,研究表明,在进行滑板运动时,水对滑板的作用力Fx垂直于板面,大小为kv2,其中v为滑板速率(水可视为静止).某次运动中,在水平牵引力作用下,当滑板和水面的夹角θ=37°时(题23图),滑板做匀速直线运动,相应的k=54 kg/m,入和滑板的总质量为108 kg,
试求(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37°取35,忽略空气阻力):
(1)水平牵引力的大小; (2)滑板的速率; (3)水平牵引力的功率. 24.(19分)题24图中有一个竖直固定在地面的透气圆筒,筒中有一劲度为k的轻弹簧,其下端固定,上端连接一质量为m的薄滑块,圆筒内壁涂有一层新型智能材料——ER流体,它对滑块的阻力可调.起初,滑块静止,ER流体对其阻力为0,弹簧的长度为L,现有一质量也为m的物体从距地面2L处自由落下,与滑块碰撞后粘在一起向下运动.为保证滑块做匀减速运
动,且下移距离为2mgk时速度减为0,ER流体对滑块的阻力须随滑块下移而变.试求(忽略空气阻力):
(1)下落物体与滑块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2)滑块向下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 (3)滑块下移距离d时ER流体对滑块阻力的大小.
25.(20分)题25题为一种质谱仪工作原理示意图.在以O为圆心,OH为对称轴,夹角为2α的扇形区域内分布着方向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对称于OH轴的C和D分别是离子发射点和收集点.CM垂直磁场左边界于M,且OM=d.现有一正离子束以小发散角(纸面内)从C射出,这些离子在CM方向上的分速度均
为v0.若该离子束中比荷为qm的离子都能汇聚到D,试求: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提示:可考虑沿CM方向运动的离子为研究对象); (2)离子沿与CM成θ角的直线CN进入磁场,其轨道半径和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 (3)线段CM的长度.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一(包括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14.D 15.A 16.C 17.B 18.D 19.B 20.A 21.C 第二部分(包括10小题,共174分) 22.(1) ① B ②摆长测量、漏斗重心变化、液体痕迹偏粗、阻力变化„„ (2) ① D 1 ② 35 1 23.解: (1)以滑板和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所示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可得 cosNFmg ① sinNFF ② 由①、②联立,得 F =810N
(2) /cosNFmg 2NFkv
得5cosmgvkm/s (3)水平牵引力的功率 P=Fv =4050 W 24.解: (1)设物体下落末速度为v0,由机械能守恒定律 20
1
2mgLmv
得02vgL 设碰后共同速度为v1,由动量守恒定律 2mv1=mv0 得1122vgL 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力 2201
1112222EmvmvmgL
(2)设加速度大小为a,有 212asv
得 8kLam (3)设弹簧弹力为FN,ER流体对滑块的阻力为FER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22SERFFmgma FS=kx x=d+mg/k
4ERkLFmgkd得
25.解: (1) 设沿CM方向运动的离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
由 12R200mvqvBR R=d 得B=0mvqd 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2) 设沿CN运动的离子速度大小为v,在磁场中的轨道半径为R′,运动时间为t 由 vcosθ=v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