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省示范性高中罗山高中2016届高三化学复习专练: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doc

河南省示范性高中罗山高中2016届高三化学复习专练: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doc

河南省示范性高中罗山高中2016届高三化学复习专练: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doc
河南省示范性高中罗山高中2016届高三化学复习专练: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doc

河南省示范性高中罗山高中2016届高三化学复习专练: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

1.下列制备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合理的是( )

A.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制NH3B.用铜片和稀硝酸制NO

C.用锌粒和稀硫酸制H2D.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O2

2.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在蒸发食盐水时,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B.焰色反应实验前,铂丝应先用盐酸洗涤C.实验室制备氢氧化亚铁时,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胶头滴管伸入液面下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将NaOH固体放在容量瓶中加水溶解

3.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①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Cl 2或NH 3

B .可用从a 处加水的方法检验装置②的气密性

C .实验室也可以用装置③收集HCl 气体

D .装置④可用于苯萃取碘水中碘的实验,并把碘的苯溶液从漏斗上口倒出 4.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 .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酸:加入乙醇和浓硫酸,加热、静置、分液

B .浓、稀HNO 3分别与Cu 反应,比较浓、稀HNO 3的氧化性强弱

C .测定等浓度的Na 3PO 4、Na 2SO 4两溶液的pH 比较磷、硫的非金属性强弱

D .除去FeCl 2溶液中的少量FeCl 3: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5.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 .甲图装置可测定反应速率 B .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2

C .用丙图装置制取少量金属锰

D .实验室用丁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氨气 6.以下实验目的能达到的是( )

A .测Zn 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通过测Zn 的质量以及这些Zn 和过量的稀硫酸反应时放出H 2的体积

B .测Na 2CO 3、NaHCO 3混合物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可以通过测样品的质量及样品和过量Ba(OH)2溶液反应的沉淀的质量

C .测中和热时,可以用稀氨水代替NaOH 溶液

D .将淀粉溶液滴入某混合液中,检验是否含有碘化钾 7.下列气体不能用来作喷泉实验的是( )

A .NH 3

B .HCl

C .SO 2

D .NO 8.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必要时可加热),不能..

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煤油 FeSO 4溶液

溶液镁条氯酸钾二氧化锰和铝粉的混合物

9.仅用下表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就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10.下列操作达不到预期目的的是( )

① 石油分馏时把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受热的液体中;② 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乙炔中含有的H 2S ;③ 用溴乙烷在NaOH 溶液中加热后,加入AgNO 3溶液检验卤素原子;④ 将苯和溴水混合后加入铁粉制取溴苯;⑤ 将敞口久置的电石与蒸馏水混合制取乙炔

A .①⑤

B .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11.下列有关物质的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描述正确的是( )

12.如下图所示,将甲、乙两个装有不同物质的针筒用导管连接起来,将甲针筒内的物质压

到乙针筒内,进行实验,对乙针筒里的现象所作的判断不正确

...的是( )

13.下列实验操作或事实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结论一致的是( )

14.碳酸钙常用作牙膏的摩擦剂.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碳酸钙的方案,其流程图如下:(所用石灰石含有杂质SiO2)

回答下列问题:

(1)充分煅烧110吨石灰石得到固体66吨.标准状况下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L,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2)假设第①步反应完全进行,则第②步反应过滤后得到的不溶性滤渣的成分为.(3)第③步反应一般不采用通入CO2的主要原因是,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CaCO3是一种难溶液物质,25℃时其K SP=2.8×10-9.现将等体积的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若Na2CO3溶液的浓度为2.0×10-4mol/L,则生成沉淀所需CaCl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小是.

(5)某学生用石灰石为原料,设计了另一种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其流程图如下:

与前一方案相比较,该方案的优点是 .

15.仅用下表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16.―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观察下面四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热时,①上部汇集了固体NH 4Cl ,说明NH 4Cl 的热稳定性比较好

B .加热时,②③溶液均褪色或红色变浅,冷却后又都变为红色

C .④中,浸泡在热水中的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浸泡在冰水中的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浅

D .四个―封管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

17.(6分)喷泉实验是一个有趣实验。现有250mL 的烧瓶充满某种气体进行实验。设玻璃导管长35cm ,胶头滴管中可挤出0.50mL 水。(不考虑溶质的损失)

(1)0.5mL水中至少要溶解毫升该气体(标准状况),水才能从尖嘴管喷出(假设水面保持不变)?

(2)下列气体能做成喷泉实验的是____。(少选、错选不计分)

(3)假设NO2能进行喷泉实验,实验后该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8.(10分)通常状况下,CO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难溶于水,与酸、碱、盐

溶液均不反应。已知乙二酸晶体加热分解的方程式为:H2C2O4?2H2O3H2O + CO2↑+ CO↑,不考虑其他因素干扰,如何利用下列装置验证反应产物中含有CO2和CO(装置不能重复使用)。酒精喷灯可作高温热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

(2)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数字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①→;(3)证明CO存在的实验现象是;

(4)本实验尾气处理的方法是;

(5)根据题给的数据,假设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排出,并与吸收液充分反应(提示:B、C

中澄清石灰水均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D中溶质及对应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19.(16分)I、―套管实验‖是将一支较小的玻璃仪器装入另一支玻璃仪器中,经组装来完成原来需要较多仪器进行的实验。因其具有许多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下图甲是对课本有关Na2O2某性质的两个实验的改进。

(1)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小试管,然后在导管口A、B处分别进行适当操作,再根据所观察现象可得到的两个结论是,。(2)写出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Ⅱ、Na2O2有强氧化性,H2具有还原性,有同学猜想Na2O2与H2能反应。为了验证此猜想,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

步骤1:按图乙组装仪器(图中夹持仪器省略),检查气密性,装入药品;

步骤2:打开K1、K2,产生的氢气流经装有Na2O2的硬质玻璃管,一段时间后,没有任何现象;

步骤3:检验H2的纯度后,开始加热,观察到硬质玻璃管内Na2O2开始熔化,淡黄色的粉末变成了白色固体,干燥管内硫酸铜未变蓝色;

步骤4:反应后撤去酒精灯,待硬质玻璃管冷却后关闭K1。

①盛装稀盐酸的仪器名称;B装置的作用是。

②必须检验氢气纯度的原因是。③设置装置D的目的是。

④你得到的结论是(若能反应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0.某研究小组欲探究SO2的化学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在B中检验SO2的氧化性,则B中所盛试剂可为________。

(2)在C中装FeCl3溶液,检验SO2的还原性,则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在D中装新制漂白粉浓溶液。通入SO2一段时间后,D中出现了大量白色沉淀。同学们对白色沉淀成分进行了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限选的仪器和试剂:过滤装置、试管、滴管、带导管的单孔塞、蒸馏水、0.5 mol·L-1盐酸、0.5 mol·L-1H2SO4溶液、0.5 mol·L-1BaCl2溶液、品红溶液、新制澄清石灰水。

(ⅰ)假设一:该白色沉淀为CaSO3;

假设二:该白色沉淀为________;

假设三:该白色沉淀为上述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ⅱ)基于假设一,填写下表:

(ⅲ)若假设二成立,试写出生成该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现有一瓶明矾溶液,试设计实验验证其中含有的离子。

22.(2014届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

电镀厂镀铜废水中含有CN-和Cr2O72-离子,需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该厂拟定下列流程进行废水处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处理废水流程中主要使用的方法是。

(2)②中反应后无气体放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步骤③中,每处理0.4mol Cr2O72-时转移电子2.4mol,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4)取少量待测水样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再加Na2S溶液,蓝色沉淀转化成黑色沉淀,请使用化学用语和文字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5)目前处理酸性Cr2O72-废水多采用铁氧磁体法。该法是向废水中加入FeSO4·7H2O将Cr2O72-还原成Cr3+,调节pH,Fe、Cr转化成相当于(铁氧磁体,罗马数字表示元素价态)的沉淀。处理1mol Cr2O72-,需加入 a mol FeSO4?7H2O,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x =0.5 ,a =8 B.x =0.5 ,a = 10 C.x = 1.5 ,a =8 D.x = 1.5 ,a = 10 23.为了预防碘缺乏症,国家规定每千克食盐中应含40~50mg碘酸钾。碘酸钾晶体有较高的稳定性,但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是一种较强的氧化剂,能跟某些还原剂作用生成碘;在碱性溶液中,碘酸钾能被氯气、次氯酸等强氧化剂氧化为更高价的碘的含氧酸盐。

【问题1】工业生产碘酸钾的流程如下:

(1)碘、氯酸钾和水混合后的反应为(未配平):I2+KClO3+H2O→KH(IO3)2+KCl+Cl2↑。该方程式配平时,系数有多组,原因是。

(2)X的化学式为;写出用试剂X调节pH的化学方程式:。(3)生产中,如果省去―酸化‖、―逐氯‖、―结晶①、过滤‖这三步操作,直接用试剂X调整反应后溶液的pH,对生产碘酸钾有什么具体影响?。

【问题2】已知: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I2+2S2O32-→2I-+S4O62-。(4)检验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学生甲利用碘酸钾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用四

氯化碳检验碘单质时,看到的明显现象有 。 (5)测定加碘食盐中碘的含量,学生乙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a .准确称取w g 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b .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过量KI 溶液,使KIO 3与KI 反应完全;

c .以淀粉为指示剂,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10-

3mol·L -

1的Na 2S 2O 3溶液10.0mL 恰好反应。

则加碘食盐样品中的碘元素含量是 mg/kg (以含w 的代数式表示)。 (6)学生丙又对纯净的NaCl (不含KIO 3)进行了下列实验:

①推测实验中产生蓝色现象的可能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②根据学生丙的实验结果,请对学生乙的实验结果作出简要评价: 。 24.(14分)硒(34Se )和碲(52Te )都是第VIA 族元素,硒是分布在地壳中的稀有元素。工业上硒鼓废料(主要成分硒、碲、碳、铜和铁合金)回收精炼硒的流程如下:

已知:

(1)Se 的氢化物的电子式是

______。

(2)步骤①中通入的氧气使硒鼓废料翻腾,目的是______。 (3)废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废渣II 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4)步骤④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步骤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5)根据表中数据,步骤⑤最适宜的分离方法是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A中的发生装置大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它易和氧气反应;氢气要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密度小于空气密度;故选D。

考点:制备和收集气体的实验

点评:熟悉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方法,此类问题便不难解决。

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方法

氢气:活泼金属与稀酸,向下排空气法

氧气: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锰固体,排水法或者向上排空气法。

氮气:空气通过灼热的铜粉除氧气,然后通入氢氧化钠除二氧化碳,然后用浓硫酸干燥,排水法。

氯气:浓盐酸+高锰酸钾,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饱和氯化钠溶液)。

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稀盐酸,向上排空气法。

氯化氢:浓硫酸加氯化钠加热,向上排空气法。

二氧化硫:亚硫酸钠加稀硫酸,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饱和亚硫酸钠溶液)。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排水法收集就可以。

二氧化氮:浓硝酸加铜,向上排气法。

氨气:氢氧化钙加氯化铵,加热,向下排空气。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

甲烷: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加热,排水法。

2.D

【解析】

试题分析:在蒸发食盐水时,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飞溅,A对;焰色反应实验前,铂丝应先用盐酸洗涤,除去表面的氧化物,B对;实验室制备氢氧化亚铁时,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胶头滴管伸入液面下,可以减少氢氧化亚铁被氧气氧化,C对;容量瓶只能用来配制溶液,不能用来溶解,D错。

考点: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

3.C

【解析】

试题分析:A、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浓氨水与生石灰反应可制取氨气,所以图①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Cl2或NH3,正确;B、关闭活塞,从a处加水,产生一段液注差,停止加水,若高度不变,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所以用加水的方法检验装置②的气密性,正确;C、HCl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收集HCl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进入集气瓶的导气管应伸入瓶底,出去的导气管应短些,错误;D、苯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碘在苯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用苯萃取碘水中的碘,苯在上层,用分液漏斗分离,碘的苯溶液从上口倒出,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对实验装置的判断

4.A

【解析】

5.AD

【解析】

试题分析:A、长颈漏斗下端太高,产生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错误;B、煤油覆盖液面阻止与空气接触,滴管插入液面也是防止液体接触空气引入氧气,防止氧气把氢氧化亚铁氧化,正确;C、铝热反应的应用,正确;D、氯化铵受热分解,但产物很快又会重新结合为氯化铵,得不到氨气,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操作有关问题。

6.B

【解析】A项: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压强有关,必须记录或换算为标准状况;C项:NH3·H2O 为弱电解质,电离时会吸热。B项由m(混合物)和m(沉淀)两个条件列方程组求解;D项淀粉只能检验碘分子存在,不能检验碘离子存在,D错误。

7.D

【解析】

试题分析:能用来作喷泉实验的气体必须易溶于水或与水发生反应,氨气、HCl都易溶于水,二氧化硫可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而NO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不能做喷泉实验,答案选D。

考点:考查气体的性质

8.C

【解析】

试题分析:A、由实验可知,碳酸酸性强于硅酸,所以非金属性碳强于硅,A正确;B、由实验可知氯气与硫化钠反应生成硫单质,可知氯气氧化性强于硫,B正确;C、盐酸具有挥发性,苯酚钠生成沉淀可能是碳酸作用也可能是盐酸作用,不能说明碳酸酸性强于苯酚,C 错误;D、二氧化碳通于氯化钙溶液中不产生沉淀,二氧碳不与氯化钙反应,D正确;答案选C。

考点:化学实验基础

9.A

【解析】

试题分析:A、药匙用于取用固体,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质量,烧杯用于溶解固体,量筒量取水的体积,玻璃棒用于搅拌,可以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正确;B、该实验可以证明盐酸与碳酸酸性的强弱,不能证明非金属性的强弱,错误;C、缺少指示剂和锥形瓶、碱式滴定管,不能作滴定实验,错误;D、缺少普通漏斗、滤纸,不能过滤,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对实验方案的评价

10.D

【解析】

11.A

【解析】

试题分析:A、用铂丝蘸取某待测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火焰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这说明一定含有钾元素,由于即使有钠元素,其焰色反应产生的黄光也会被滤去,所以钠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A正确;B、向某无色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有白色沉淀产生,该白色沉淀可能是硅酸,也可能是氢氧化铝,B错误;C、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不一定是SO2,C错误;D、向NaOH溶液中滴加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FeCl3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根据沉淀容易向更难溶的方向转化可知,氢氧化铁的溶度积常数小于氢氧化镁的,D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探究

12.C

【解析】

试题分析:A、A、HCl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故A正确;B、NH3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Fe(OH)3红褐色沉淀,故B正确;C、CO2与BaCl2溶液不反应,故C错误;

D、Cl2与H2O反应生成强酸HCl和具有漂白性的HClO,故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反应现象的判断。

13.D

【解析】A 错可能含有碳酸氢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氢根离子

B 错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C 错KI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单质碘,从而显黄色。

D 对常温下,铁在浓硝酸中钝化

14.(每空2分,共14分)

(1)2.24×107L ; 90.0 (4分)

(2)CaSiO3 (2分)

(3)通入CO2的量不易控制,使生成的碳酸钙在CO2过量的条件下溶解(2分)

CaCO3+CO2+H2O=Ca2++2HCO3—(2分)

(4)5.6×105mol/L (2分)

(5)不需要加热,操作简单,减少来自燃料的污染(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碳酸钙分解:

高温

CaCO3CaO + CO2↑ △m

100 56 22.4 44 100×106g V 44×106g

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44

10446?mol×22.4L/mol=2.24×107L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

6

10

11010100?? ×100%=90.9% (2)碳酸钙除了分解,还与少量杂质SiO 2发生反应:SiO 2+CaCO 3=CaSiO 3+CO 2 所以不溶液性滤渣的成分有CaSiO 3。

(3)因CO 2过量时,会继续与碳酸钙反应,CaCO 3+CO 2+H 2O═Ca 2++2HCO 3-(4)当溶液中

Q C ≥K SP 时,形成沉淀,C (Ca 2+

)≥4

9

10

0.1108.2--??mol?L -1=2.8×10-5mol?L -1, 等体积混合前CaCl 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小为5.6×10-5 mol?L -1 (5)因与前一方案相比较,可知制备过程不需要加热、操作简便等。

考点:考查了碳族元素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方案设计,首先要学会分析流程图中各步试剂的作用和反应物生成物的成分,然后结合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15.B 【解析】

试题分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 溶液需要容量瓶,A 选项不正确;苯甲酸与蒸馏水的分离提纯用重结晶法,B 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混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用饱和的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选项C 不正确;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需要温度计测温度,故选项D 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考点:实验的基本操作 涉及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提纯?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等? 16.C 【解析】

试题分析:A .NH 4Cl 不稳定,加热分解产生NH 3、HCl ,二者封管上部遇冷重新化合形成NH 4Cl 。因此在加热时,①上部汇集了固体NH 4Cl ,说明NH 4Cl 的热稳定性比较差,错误;B.加热②NH 3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减小逸出,使NH 3?H 2O 浓度减小,电离产生的OH -浓度碱性,因此溶液的碱性减弱,溶液红色变浅,当冷却时NH 3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增大,反应产生的NH 3?H 2O 电离产生的OH -浓度增大,溶液的红色变深;加热时③SO 2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减小逸出,漂白作用减弱,溶液变为红色,当降温时,SO 2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增大,漂白作用增

强,因此溶液褪色,错误;C.④由于反应2NO2(g)N2O4(g) ΔH<0,若将平衡体系分别放入热水、冷水中,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可知浸泡在热水中的容器内由于产生更多红棕色的NO2气体颜色变深,浸泡在冰水中的容器内NO2浓度减小,气体颜色变浅,错误;D.四个―封管实验‖中由于NH4Cl的分解与NH3+HCl=NH4Cl,反应条件不同,因此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不都是可逆反应,错误。

考点:考查―封管实验‖的现象、反应原理及性质的正误判断的知识。

17.⑴大于17ml时能进行喷泉实验⑵BE(少选、错选不计分分)⑶0.045mol/L

【解析】

18.(10分,每空2分)

(1)连好装置,①处接长导管,将导管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手握住试管观察,若导管口产生连续气泡,松开手有小段水柱回流,则装置A气密性良好。

(2)⑤④⑥⑦②③

(3)B装置中黑色氧化铜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含CO。

(4)在导管③后放置一个燃着的酒精灯(或用气囊收集)

(5)0.01mol Na2CO3和0.08mol NaHCO3

【解析】

试题分析:(1)装置的气密性检查需要将装置做成封闭体系,只有一个出气口,用气体受热膨胀,导管口有气体,冒出,冷却后有水倒吸即可,具体操作为连好装置,①处接长导管,将导管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手握住试管观察,若导管口产生连续气泡,松开手有小段水柱回流,则装置A气密性良好。(2)根据实验目的,需要检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应该先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再用氢氧化钠除去多余的二氧化碳,用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再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所以顺序为⑤④⑥⑦②③。(3)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现象会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含CO。(4)尾气为一氧化碳,所以可以在导管③后放置一个燃着的酒精灯(或用气囊收集)。(5)草酸为0.1摩尔,生成0.1摩尔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的物质的量为0.005摩尔,吸收0.01摩尔的二氧化碳,剩余0.09摩尔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0.1摩尔氢氧化钠,所以反应生成0.01mol Na2CO3和0.08mol NaHCO3

考点: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有关方程式的计算

19.I.(1)Na2O2与H2O反应生成O2,该反应放热;(2)2Na2O2+2H2O=4Na++4OH-+O2↑。

Ⅱ. ①长颈漏斗;吸收氢气中的杂质气体(水蒸气、氯化氢等);②防止空气与氢气混合加热爆炸;③检验有无水生成;④Na2O2+H2=2NaOH

【解析】

试题分析:I. (1)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小试管,在小试管中会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 O2↑,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在导管口A、B处都有气体产生,A 口出氧气,能够使带有余烬的木条复燃;B则无明显变化;(2)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Na2O2+2H2O=4Na++4OH-+O2↑;Ⅱ、①盛装稀盐酸的仪器名称是长颈漏斗;由于制取的氢气是用稀盐酸,盐酸有挥发性,产生的氢气中会含有水蒸气及HCl。所以B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氢气中的杂质气体(水蒸气、氯化氢等);②若氢气不纯,则点燃时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在点燃时会发生爆炸;③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若产物有水,就会产生硫酸铜晶体,固体变为蓝色,所以设置装置D的目的是检验有无水生成;④可以得到的结论是Na2O2+H2=2NaOH。

考点:考查Na2O2与H2O反应原理、制取方法、实验操作、水的检验、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0.(1)硫化氢水溶液(或硫化钠、硫氢化钠或相应溶质的化学式都可以)

(2)2Fe3++SO2+2H2O===2Fe2++SO42—+4H+

(3)(ⅰ)CaSO4

(ⅱ)

(ⅲ)2SO2+2H2O+Ca(ClO)2===CaSO4↓+2HCl+H2SO4

【解析】(1)~(2)涉及SO2的性质实验。SO2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但多表现还原性(能够被氧化性稍强的Fe3+、H2O2或强氧化剂HClO等氧化),一般在和H2S等-2价硫化物反

应时表现其氧化性,因此B中为H2S(或Na2S、NaHS等)溶液。

(3)探究白色沉淀的成分,其实是检验SO32—和SO42—。常通过与非氧化性酸反应产生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来检验SO32—或HSO3—。

21.(1)用焰色反应验证K+。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明矾溶液,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紫色,证明有K+

(2)取明矾溶液少许,滴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NaOH溶液,沉淀溶解,证明有AI3+

(3)取明矾溶液少许,用盐酸酸化,再加BaCI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SO42-

【解析】略

22.(15分)(1)氧化还原法(3分) (2)CN-+ClO-=CNO-+Cl-(3分)

(3)3S2O32-+4Cr2O72-+26H+=6SO42-+8Cr3++13H2O(3分)

(4)Cu2++2OH-=Cu(OH)2↓ Cu(OH)2(s)+S2-(aq)=CuS(s)+2OH-(aq)

因为:K SP(CuS)

【解析】

(1)处理废水流程中CN-→CNO-;Cr2O72-→Cr3+。因此使用的方法是氧化还原法。

(2)②中反应NaClO将CN-氧化,无气体放出,产物为CNO-,即:CN-+ClO-===CNO-+Cl-。(3)步骤③中,反应是1mol Cr2O72-时转移电子6mol,即Cr2O72-→Cr3+,3S2O32-+4Cr2O72-+26H+=== 6SO42-+8Cr3++13H2O。

(4)取少量待测水样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Cu(OH)2,再加Na2S溶液,Cu(OH)2转化成黑色沉淀CuS(s),说明K SP(CuS)

(5)设最终生成了y mol混合物。寻找关系:

Cr元素量不变,则有:(2-x)y=2

Fe元素量不变,则有:(1+x)y=a

Fe失去的电子量=Cr得到的电子量,则有:xy=2×(6-3)=6

得:X=1.5,y=4,a=10

23.

(1)有两种还原产物生成。

(2)KOH;KH(IO3)2+KOH=2KIO3+H2O

(3)反应产生的氯气跟KOH反应生成KClO,KClO能将KIO3氧化成KIO4从而不能得到碘酸钾。

(4)液体分层,下层液体呈现紫红色。

(5)1270/3W或(423.33/W)。

(6)①4I-+4H++O2→2I2+2H2O;②因加入了过量KI溶液,乙实验结果会偏大。

【解析】

(1)碘、氯酸钾和水混合后的反应为(未配平):I2+KClO3+H2O→KH(IO3)2+KCl+Cl2↑。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由于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而有两种还原产物生成。它们相对量的多少不同,配平时的系数就不同。因此在该方程式配平时,系数有多组。(2)晶体①为KH(IO3)2,把晶体从溶液中过滤出来,洗涤干净,然后用水溶解得到KH(IO3)2的溶液,要把酸式盐变为正盐KIO3,就要加碱来调节溶液的pH值。为了不引入新的杂质,所以要用KOH。该反应的方程式为KH(IO3)2+KOH=2KIO3+H2O

(3)反应I2+KClO3+H2O→KH(IO3)2+KCl+Cl2↑产生的氯气跟KOH反应生成KClO,KClO能将KIO3氧化成KIO4从而不能得到碘酸钾。导致操作失败,前功尽弃。

(4)检验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学生甲利用碘酸钾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由于I2容易溶解在四氯化碳而不容易溶解在水中,水与四氯化碳互不相溶,CCl4的密度比水大,I2溶解在CCl4中而使溶液呈紫色.所以用四氯化碳检验碘单质时,看到的明显现象有液体分层,下层液体呈现紫红色。

(5)由方程式得关系式:KIO3~3I2~6S2O32-.n(S2O32-)=2.0×10-3mol/L×0.010L=2.0×10-5mol.所以n(KIO3)= 2.0×10-5mol÷6=1/3×10-5mol.m(I)= (1/3×10-5mol)×127g/mol=127/3×10-5g=127/3×10-2mg.所以在该加碘食盐中碘的含量为m(I)÷m(总)= 127/3×10-2mg÷W×10-3kg=1270/3W mg/kg。

(6)①该食盐中无KIO3,而实验中产生蓝色现象的可能是空气中的氧气在酸性条件下把I-氧化为I2单质。4KI+2H2SO4+O2=2K2SO4+3I2+3H2O。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I-+4H+ +O2=2I2+2H2O。②乙的实验中加入过量KI溶液,根据学生丙的实验结果,可知空气中的氧气也会导致产生一部分的碘单质。所以学生乙的实验结果比真实值会偏大。

24.(14分)

(1)

(2)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废料充分燃烧

(3)CO2TeO2

(4)H2SeO3 SeO2+H2O 2H2SO3 + SeO2=Se+2H2SO4

(5)升华,将温度控制在315℃到450℃之间

【解析】

试题分析:(1)Se是第六主族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与H2O相似,属于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2)步骤①中通人的氧气使硒鼓废料翻腾,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废料充分燃烧

(3)根据硒鼓废料的成分判断,废气是CO2;SeO2易溶于水,TeO2微溶于水,所以废渣主要是TeO2;

(4)SeO2溶于水生成H2SeO3,受热分解生成SeO2,化学方程式为H2SeO3SeO2+H2O;步骤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所给反应物和产物写出其化学方程式:2H2SeO3+SeO2=Se+2H2SO4

(5)根据SeO2和TeO2升华的温度,二者分离的最适宜方法是升华,将温度控制在315℃到450℃之间

考点:考查Se元素的性质,电子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分离方法的判断

化学实验设计、改进及创新研究报告

题目:化学实验设计、改进与创新研究: 单位:

化学实验设计、改进与创新研究 摘要:为了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化学教师应具备设计、改进实验、进行创新实验教学研究的能力.本文阐述了设计、改进和创新化学实验的原则,探讨了设计、改进和创新化学实验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后应用实验、改进与创新的方法,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列举5个案例对课本需要补充的实验进行研究,对课外活动实验的研究以及对传统实验的改进研究.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验设计;实验改进;实验创新研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教师教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实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思想和科学品质教育的最生动、最活跃的教学形式.作为化学教学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现行教课书中缺少某些实验,或某些实验现象不明显,成功率不高.因此,根据学校的设备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增补一些实验、设计一些课

外生活实验或者课本上规定的实验予以改进,设计和创造出适合化学教学、质量更高的实验,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研究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一、实验设计、改进与创新遵循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这是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它指所设计实验的原理、操作顺序、操作方法等时,必须与化学理论知识以及化学实验方法论相一致.教师进行实验研究,其目的主要是要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以实现教学目的.实验研究必须实事,讲究科学性,而不能弄虚作假,违背科学规律,更不能有实验现象明显,而不科学的操作和做法. (2)简约性原则实验的教育价值往往与仪器的复杂程度成反比, 在 不违反科学性和教材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对某些实验的仪器进行改进,做到实验装置简单;重点突出;实验材料要容易获得;实验操作较简便;实验步骤较少;实验时间较短;突出创造性. (3)直观性原则在实验中,学生往往是通过观察鲜明、生动、准确的实验现象而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科学的结论.所以化学实验的改革,不仅要求简易、快速,还必须做到直观、形象,使每个学生都能观察清楚.这就要求教师对那些现象不够明显,不够直观的实验进行改进,增强直观效果(颜色变化)等现象判断实验的进程. (4)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设计实验时,所运用的实验原理在实施 时切实可行,而且所选用的化学药品、仪器、设备、实验方法等在现行的条件下能够满足.

例谈高中化学实验的创新设计共6页

例谈高中化学实验的创新设计 实验创新设计是指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新教材中所涉及的实验进行改进,优化,增设或创新等。这不仅是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需要,更是深入理解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提升老师自身教学素质,加强实践的需要。那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该如何进行实验创新设计呢?现结合几个实例和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对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的“五化”新视角。 一、紧跟时代,实验装置微型化 微型实验是近20年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微型实验节约药品,节省时间,操作安全,污染少,学生可以自己动手自制仪器,自行实验,积极参与,激发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例如,水和酒精混合的体积变化实验。取一干燥带大胶头(如图)的胶头滴管,倒置,从导管口向滴管中加入显红色的水,水面约占总体积的一半(A处),再从导管口向滴管中加入无色的酒精,加满滴管(B处)。用拇指按住管口,上下颠倒滴管两三次,红色的水和无色酒精混合,有少量气泡产生,橡胶头稍稍变“瘪”。松开拇指,液面下降2~3cm(C处)。仪器易得,操作简便,用料很少,现象明显。 二、反向思考,实验思路逆向化 逆向思维即是沿着事物的相反方向,用反方向探求的思维方式对现有的实验设计进行逆向思考,从而提出新的实验设计的实验创新方法。 (一)运用逆向思维改进实验 例如,做乙醇在铜作用下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时,一般的做法是:把下

部绕成螺旋状的红色铜丝先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烧黑,然后趁热迅速伸入装有适量乙醇的试管中,铜丝又变红色。反复多次,闻试管中乙醛的刺激性气味。这种做法耗乙醇较多,而且由于未反应乙醇的影响,很难闻到乙醛的刺激性气味。既如此,想到能否减少乙醇的量,能否逆向试验呢?取一铜制的燃烧匙,放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烧黑(若不易烧黑,可在稀硝酸稍浸一下)。用胶头滴管滴入一滴乙醇,立即看到乙醇液滴伴随着“嗤嗤”的声响在燃烧匙中晃动,且不断缩小,同时能闻到一股明显刺激性气味,乙醇液滴所到之处又恢复铜的红色。无疑,逆向改进的实验不仅节约试剂,而且现象明显,更科学、合理。 (二)运用逆向思维创新实验 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观察到钠投入水中能放出巨大的能量使自身熔化,同时甚至能使周围产生的氢气在水面上燃烧。此处若运用逆向思维想到:把少量的水滴在小块钠上,不就是引火剂吗?我们试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一黄豆般大小的钠放在酒精灯的灯芯中,向钠上滴入一滴水,随着“啪啪”声音,酒精灯点燃了。 三、一物多用,仪器功能别样化 仪器本身没有限定它只能用于什么而不能用于什么,只是主要适用于什么。反思仪器的别样用途,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实验仪器和实验原理的认识,进行化学实验的创新。如: (1)漏斗的别样用途。漏斗充当集气与尾气吸收作用,例:钠与水反应气体产物的验证实验中,将漏斗置于水中,倒扣在钠块上,产生的少量气体可顺利地富集到试管中。

高中化学实验方案评价

化学实验方案评价 一、本专题定位 化学实验方案评价的定位于“实验板块复习”的结束语,是在学生基本完成实验复习的基 础上从实验综合素养上进行一次提升。在这个收尾环节做好以后,学生在面对实验问题时, 不论是思考的方向性上还是敏锐性上都有较大的提升,不论面对多么陌生的实验,总能利用实验方案的基本框架去解构它,不论一个实验问题的信息多么庞杂,总能紧紧拽住实验目的、紧扣实验原理去解读。实验评价是完成这一环节的手段,并不是目的本身,借助实验评价这个抓手让学生多接触一些类型不同的化学实验问题,体会处理化学实验的最基本思路,其直接意义实际上是提高了学生对实验题的审读技能、应对心态。 实验设计和实验评价在思维能力水平上很难说熟高熟低,如果把实验设计纳入思维的创造 层次,则比评价层次还高,而且并不是所有实验学生都具备系统设计能力,也不能要求学生有这么强的能力,而实验评价的思维水平是很弹性的,可深可浅,所以依据不同的目标把化学实验设计和化学实验评价看作两件事是合理的。实验评价活动可以让学生接触很多类型的 实验,目的就是让学生充分体验——处理新颖陌生实验和处理熟悉的基础实验其本质思维是 相同的。 二、广东高考的考查方式 1.(2007年广东)羟基磷灰石[Ca5(PO4)3OH]是一种一种重要的生物无机材料。其常用 的制备方法有两种: 方法A:用浓氨水分别调Ca(NO3)2和(NH4)2HPO4溶液的pH约为12;在剧烈搅拌下,将(NH4)2HPO4溶液缓慢滴入Ca(NO3)2溶液中。 方法B:剧烈搅拌下,将H3PO4溶液缓慢滴加到Ca(OH)2悬浊液中。 (1)完成方法A和方法B中制备Ca5(PO4)3O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5Ca(NO3)2+3(NH4)2HPO4+4NH3·H2O=Ca5(PO4)3OH↓++ ②5Ca(OH)2+3H3PO4= (2)与方法A相比,方法B的优点是。 【突破方法】找方法 A 的缺点,方法A涉及的操作有调pH 、搅拌、缓慢滴入,操作比较复杂;副产物多,原子利用率低。 2.(2013年广东)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电解食盐水制备Cl2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而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设计两种类型的原电池,探究其能量转化效率。 限选材料:ZnSO4(aq)、FeSO4(aq)、CuSO4(aq);铜片、铁片、锌片和 导线。 ①完成原电池甲的装置示意图(见图0),并作相应标注。 要求:在同一烧杯中,电极与溶液含相同的金属元素。 ②以铜片为电极之一,CuSO4(aq)为电解质溶液,只在一个烧杯中组 装原电池乙,甲乙两种原电池中可更有效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破方法】找原电池乙的缺点,活泼的电极材料锌可以直接与硫酸铜发 生置换反应,铜单质覆盖在锌的表面,阻止了锌进一步失电子。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实验题目:盐酸的化学性质微型实验学校名称:卢龙县潘庄镇中学 实验教师:何秀芳

实验方案 实验内容:在教学中酸的化学性质是以实验的形式分散进行教学的,学生对知识缺少系统性,实验较多操作较麻烦,改进后把酸的性质系统化简化了实验的操作过程。 一、改进实验名称:盐酸化学性质微型实验 二、改进实验目的: 1、将初中化学课标实验教材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中的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酸的化学性质的知识实验的形式加以系统化和具体化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简化实验步骤,使学生获得鲜明突出的印象。 实验创新点: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一个100毫升洗净的盛放过氯化钠注射液的玻璃瓶、用输液器和输液管改进的导管、五个洗净的盛放过青霉素的玻璃小瓶、带铁圈的铁架台、、药匙、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石蕊指示剂、硝酸银溶液、锌粒、氧化铁 四、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如图所示,此装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铁架台及铁圈:对装置起固定作用。 2、对输液器进行改进,利用三通做成连通 器,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瓶内液体顺着输 液管往下流,通过简易的连通器流到各个 不同的反应容器中,避免做多个实验多次 添加药品的麻烦。 3、在干路导管和支路导管间都安装了控制 器,可以根据反应得需要打开不同的控制器,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通过调整控制器,控制滴入液体的速度,从而达到控制反应速度的目的。

4、该装置还可以用于部分液体与固体反应的对比试验,比如通过金属与酸反应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时,在大玻璃瓶中加入稀盐酸,在小玻璃瓶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打开控制器,就可以同时进行几个反应,节约实验时间,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5、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调整支路导管的条数,如果拔掉一个三通就可以减少一组反应,由五组变成四组。 五、实验操作: 1、连接反应仪器并添加反应物,注意要使导管保持通畅,在开始实验之前要关紧控制器,在盛有氢氧化钠的玻璃瓶中预先滴入酚酞指示剂,溶液变成红色。 2、打开干路控制器和支路一的控制器,使液体流下来滴入到盛有石蕊指示剂的小玻璃瓶中。观察到溶液变红,验证了盐酸可以使石蕊指示剂变红这条酸的通性。 3、顺次打开各个支路控制器,使盐酸滴入不同的反应器中,观察现象,验证盐酸不同的性质 六、装置改进的意义: 1、缩短了反应时间,操作简单 2、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反应的个数 3、把零散的实验集中在一起,复习物质的性质时更具有直观性,加深印象

高考化学第三部分专题15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考前30天之备战2013高考化学冲刺押题系列第三部分专题15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综合实验设计和评价题是考查学生综合应用实验基础知识、化学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计算等相关知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的一类题,近几年高考中综合实验题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物质制备、分离、提纯和检验中化学原理、相关装置作用的设计和评价。 2.提出实验问题或目的,给定实验情景或物质性质,要求选择仪器、药品,组装实验装置,确定实验步骤,评价实验方案。 3.对教材实验通过重组、深化、优化或创新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完成。 所以,在复习中一方面要以课本实验为基础,强化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选取一部分典型题目,探究综合实验题的一般解法和思路,培养学生对该类试题的分析能力。 考点一物质的分离、提纯及物质的检验 例1 、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的是( ) A.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 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C.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D.在含FeCl2杂质的FeCl3溶液中通足量Cl2后,充分加热,除去过量的Cl2,即可得到较纯净的FeCl3溶液 【答案】B 【特别提醒】 1.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区别及遵循的基本原则 (1)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彼此分开的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杂质除去,得到纯净物质的过程,杂质若发生变化,不必恢复。 (2)分离与提纯方法的选择应遵循如下四原则: 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

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湖南省湘乡市第四中学龙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3.掌握物质过滤、蒸发操作的方法,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除杂质方案。 4. 知道液体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蒸馏和萃取,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会对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操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2.能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 教学重点难点 1. 过滤、蒸发操作的掌握及应用 2. 蒸馏和萃取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实验准备:(4人一组)烧杯(15)、玻璃棒(15)、过滤装置(15)、蒸发装置(15)、试管4×15、稀硝酸、氯化钡。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将P2及P3化学家做实验及实验室投影到教室前面,引导学生从思想意识中进入化学世界。 [讲述]故事:1774年,拉瓦锡在发现氧的著名实验中,经过科学分析得出了反映事物本质的结论:空气是由两种气体组成的。拉瓦锡通过严谨的化学实验拭净了蒙在氮元素上的尘土,人们终于科学地认识了空气的基本组成。 [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规律的发现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反复观察、探究和验证逐步形成 的。化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方法,所以,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实验所必须的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板书]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目录

§1《Fe(OH)2快速转化成Fe(OH)3》的实验(可以转载,但不能故意抹掉或假冒原创作者) 高中化学教材中《Fe(OH) 2转化成Fe(OH) 3 的实验》方法是把新制出的白色Fe(OH) 2 试管 振荡,试管内的物质变成灰绿色,再振荡变成红褐色的Fe(OH) 3 。可是,直至下课了,除了在试管壁上有少量的红褐色痕迹外,试管内的物质仍为灰绿色。究其原因,是氧气在碱性介质 中氧化能力弱,同时Fe(OH) 2与氧气不能充分接触。笔者介绍一种在滤纸上完成Fe(OH) 2 快速 转化成Fe(OH) 3 的实验方法: 1 实验步骤和现象 取一张滤纸,先用水湿润,再滴一些盐酸将滤纸酸化,而 后把试管里的灰绿色物质倒在滤纸上,用玻棒将其摊开,片 刻间灰绿色物质变成红褐色。向学生展示,红褐色在白色滤 纸的衬托下很清晰,可见度很大。 2 原因分析 影响空气里的氧气氧化Fe(OH) 2 的能力因素有两点: ⑴介质的酸碱性根据电极电势可知,介质的酸性越强,氧气的氧化能力越强,介质的酸性越弱,氧气的氧化能力越弱。酸化滤纸的目的是为了降低PH值,增大氧气的氧化能力,从而 加快了Fe(OH) 2转化成Fe(OH) 3 的速度; ⑵氧气的浓度(氧气的分压)把Fe(OH) 2 倒在滤纸上,用玻棒将 其摊开,是为了使Fe(OH) 2 与空气(氧气)充分接触,从而加快了 Fe(OH) 2转化成Fe(OH) 3 的速度。 ▲探究实验设想提示 当今许多化学教学参资料、练习题、甚至2003年高考理科综合 试卷第33题,都十分肯定地认为:制取白色的Fe(OH) 2 成功关键 是全过程必须避免试剂与空气(氧气)接触,否则新生成的白色 Fe(OH) 2 将被氧气迅速氧化成绿色。于是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法:加热法赶出试剂溶液里溶解的少量氧气,用长滴管把氢氧化钠溶液注入硫酸亚铁溶液底部,为阻断与空气接触在试剂溶液上加植物油、加石蜡油、加苯等,甚至用氢气作保护气,但实验结果常常并不理想。 笔者认为,新生成的白色Fe(OH) 2 变成绿色并非氧化所致,其理由为: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 青龙满族自治县 高春民、高建全 一、实验目的 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是氧气重要性质的实验之一。以前有很多对该实验的改进,有的改进为密闭容器中进行,但是装置变得复杂,操作也不简便,成功率很低。所以我本次改进试着从实验的微型化入手,以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 1.仪器 集气瓶、橡胶塞、注射器、燃烧匙、酒精灯、火柴、玻璃棒。 2.药品 硫粉、NaOH溶液、氧气。 三、实验仪器装置图及仪器的组装说明 1.仪器装置图(见附图) 2. 组装说明 将燃烧匙插进橡胶塞固定好,将燃烧匙铁丝上部分弯曲以便于控制燃烧匙底部和玻璃棒正对;再将玻璃棒如图穿过橡胶塞(玻璃棒上涂有少量凡士林);塞紧胶塞。 四、实验操作部分 1.先将燃烧匙旋转,将玻璃棒向下移动,使燃烧匙和玻璃棒分开,向燃烧匙中加入少量硫粉,再将玻璃棒放在酒精灯上加热1分钟左右。 2.迅速旋转燃烧匙,燃烧匙底部和玻璃棒正对,将胶塞塞紧集满氧气的集气瓶。 3.将热的玻璃棒下移,使玻璃棒下端与硫粉接触,再将玻璃棒上移,可观察到玻璃棒下端硫的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火焰熄灭后,再将热的玻璃棒下移,使玻璃棒下端与硫粉

接触,再将玻璃棒上移,可再次观察到玻璃棒下端硫的燃烧。(此实验可反复观察现象) 4.反应完毕后,用空注射器抽取集气瓶中少量气体,闻气体气味。 5.反应完毕后,用注射器吸取少量NaOH溶液,向集气瓶中注入少量NaOH溶液震荡,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 注:将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换成充满空气的集气瓶用同样的方法实验,可观察硫在空气中燃烧。进行对比试验。 五、装置改进的意义 装置简单,并且实验中减少了硫粉的用量,且在密闭的容器中反应,并用NaOH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使实验微型化、绿色化。用生活中废旧注射器,变废为宝,使物品再利用。

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每当提起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好多化学教师便会感觉无从下手。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学校,由于经费有限,造成实验条件不足,这时教师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去创造条件,用可以找到的物品代替实验品,从而完成之前不能完成的实验。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可以多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去完成化学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为了更好地改进和创新高中化学实验,本人搜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看到了很多有创意的化学实验作品,这些对我们化学教师有很大的启示。下面将实用的作品进行归纳总结: 一、技术含量高的原创性的作品 如曹治淮老师研制的安全环保型气体发生器,此装置是使用优质透明的PVC塑料薄膜、气门、接口热合而成,能够快速制取并存储多种化学气体,还可以进行一些性质的实验操作。安全环保型气体发生器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安全环保,便于携带,优点众多,在此不一一列举,化学教师可以亲自实用下此装置。

二、为了节约药品的微型试验 如汤学周老师经过多年的开发研究,研制出了“中学微型化学实验仪器”,这个仪器大大缩减了化学实验对药品的需求量,解决了大部分贫困地区实验药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甚至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我们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结论,这样,枯燥的化学课程便会增加了趣味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改进教材中现有的实验 如梁天真老师的“铝在氧气中的燃烧”。教材原有实验中“把薄铝箔卷成筒状,内部裹一纸片,点燃纸片立即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这样做不是每次都能够引燃薄铝箔,梁老师对此进行了改进,他把剪成条状的滤纸放到水里浸湿,再将铝粉沾到滤纸上,然后将滤纸晒干,当引燃这些滤纸后立即伸入到氧气集气瓶中,这时我们会看到铝粉得到剧烈燃烧。 再如张希彬、李东平二位教师的?‘用滤纸做半透膜渗析实验”,他们先是改进半透膜本身,就是将胶水均匀涂在玻璃上,等到晾干后揭下来便是。然后他们改进了实验装置与程序,在半透膜两面各放一张滤纸,在一张滤纸上滴加淀粉溶液,另一张滤纸上滴加碘水,然后用玻璃夹住,一分钟后揭开将两张滤纸,我们发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一、实验方案的设计 (一)、一个相对完整的化学实验方案一般应包括的内容有: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记录,及结果处理、问题和讨论等。 (二)、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 (1)、当制备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时,不能用强氧化性酸,如: ①、制氢气不能用HNO3、浓H2SO4,宜用稀H2SO4等。另外,宜用粗锌(利用原电池原 理加快反应速率),不宜用纯锌(反应速率慢)。 ②、同理,制H2S、HBr、HI等气体时,皆不宜用浓H2SO4。前者宜用稀盐酸,后两者宜 用浓磷酸。 FeS + 2HCl = FeCl2 + H2S↑H3PO4 + NaBr NaH2PO4+ HBr↑(制HI用NaI) (2)、与反应进行、停滞有关的问题 用CaCO3制CO2,不宜用H2SO4。生成的微溶物CaSO4会覆盖在CaCO3表面,阻止反应进 一步进行。 (3)、MnO2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的Cl2中含HCl气体和水蒸气较多;若用KMnO4代替MnO2进行反应,由于反应不需加热,使制得的Cl2中含HCl气体和水蒸气极少。 (4)、酸性废气可用碱石灰或强碱溶液吸收,不用石灰水,因为Ca(OH)2属于微溶物质,石灰水中Ca(OH)2的含量少。 (5)、检查多个连续装置的气密性,一般不用手悟法,因为手掌热量有限。 (6)、用排水法测量气体体积时,一定要注意装置内外压强应相同。 (7)、实验室制备Al(OH)3的反应原理有两个:由Al3+制Al(OH)3,需加氨水;由AlO2-制Al(OH)3,需通CO2气体。 (8)、装置顺序中,应先除杂后干燥。如实验室制取Cl2的装置中,应先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气体,后用浓H2SO4吸收水蒸气。 2、可行性 (1)、在制备Fe(OH)2时,宜将NaOH溶液煮沸,以除去NaOH溶液中溶解的O2;其次在新制的FeSO4溶液中加一层苯,可以隔离空气中的O2,防止生成的Fe(OH)2被氧化。(2)、实验室一般不宜采用高压、低压和低温(低于0℃)等条件。 (3)、在急用时:宜将浓氨水滴入碱石灰中制取NH3,不宜用NH4Cl与Ca(OH)2反应制取NH3;又如,宜将浓HCl滴入固体KMnO4中制备Cl2;还有将H2O2滴入MnO2中制O2,或将H2O滴入固体Na2O2中制备O2等。 (4)、收集气体的方法可因气体性质和所提供的装置而异。 (5)、尾气处理时可采用多种防倒吸的装置。 3、安全性 实验设计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毒的药品和一些有危险性的实验操作,当必须使用时,应注意有毒药品的回收处理,要牢记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以防造成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1)、制备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务必认真验纯,以防爆炸! (2)、易溶于水的气体,用溶液吸收时应使用防倒吸装置。 (3)、对强氧化剂(如KClO3等)及它与强还原剂的混合物,千万不能随意研磨,以防止

最新高中化学实验汇总

1.(共9分)资料显示: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白色不溶物。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验证产物、探究反应原理。 (1)提出假设 实验I:用砂纸擦去镁条表面氧化膜,将其放入盛有适量滴有酚酞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溶液由浅红变红。 该同学对反应中产生的白色不溶物做出如下猜测: 猜测1:白色不溶物可能为。 猜测2:白色不溶物可能为MgCO3。 猜测3:白色不溶物可能是碱式碳酸镁[xMgCO3·yMg(OH)2]。 (2)设计定性实验确定产物并验证猜测: 实验序号实验实验现象结论 实验Ⅱ将实验I中收集到的 气体点燃 能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 火焰 气体成分为___①___ 实验Ⅲ取实验I中的白色不 溶物,洗涤,加入足量 ② ③ 白色不溶物可能含有 MgCO3 实验Ⅳ取实验I中的澄清液, 向其中加入少量CaCl2 稀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存在④ 离子 (3)为进一步确定实验I的产物,设计定量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称取实验Ⅰ中所得干燥、纯净的白色不溶物22.6 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装置A和B中。实验前后装置A增重1.8 g,装置B增重8.8 g,试确定白色不溶物的化学式。 (4)请结合化学用语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Mg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泡的原因_________。

2.(共14分)一种含铝、锂、钴的新型电子材料,生产中产生的废料数量可观,废料中的铝以金属铝箔的形式存在;钴以Co 2O 3·CoO 的形式存在,吸附在铝箔的单面或双面;锂混杂于其中。 从废料中回收氧化钴(CoO )的工艺流程如下: (1)过程I 中采用NaOH 溶液溶出废料中的Al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过程II 中加入稀H 2SO 4酸化后,再加入Na 2S 2O 3溶液浸出钴。则浸出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产物中只有一种酸根) 。在实验室模拟工业生产时,也可用盐酸浸出钴,但实际工业生产中不用盐酸,请从反应原理分析不用盐酸浸出钴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 (3)过程Ⅲ得到锂铝渣的主要成分是LiF 和Al(OH)3,碳酸钠溶液在产生Al(OH)3时起重要作用,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酸钠溶液在过程III 和IV 中所起作用有所不同,请写出在过程IV 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 (5)在Na 2CO 3溶液中存在多种粒子,下列各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c (Na +) = 2c (CO 32-) B c (Na +) > c (CO 32-) > c (HCO 3-) C c (OH -) > c (HCO 3-) > c (H +) D c (OH -) - c (H +) == c (HCO 3-) + 2c (H 2CO 3) (6)CoO 溶于盐酸可得粉红色的CoCl 2溶液。CoCl 2含结晶水数目不同而呈现不同颜色,利用蓝色的无水CoCl 2吸水变色这一性质可制成变色水泥和显隐墨水。下图是粉红色的CoCl 2·6H 2O 晶体受热分解时,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A 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 含铝溶液 废料 Ⅰ 碱溶 钴渣 含Co 2+及 微量Li + Al 3+溶液 粗 CoO 粉 锂铝渣 Ⅲ ①20%Na 2CO 3 调pH=4.5~5 ②加NaF Ⅴ600℃煅烧 滤液 Ⅱ 85~90℃ 加浸出剂 Ⅳ 30%Na 2CO 3 调pH=8~8.5 沉淀 CoCO 3

最新中考化学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考点内容年份题型题号分值考查方式 实验方案 的设计与 评价 2014 选择题 5 2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实验设计能否达到目的 2013 实验探究题35 2 以实验探究题的形式考查验证氢氧化钙的方案设计 2012 选择题14 2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了对理化实验的分析 本讲内容在我省中考中多以选择题和实验探究题的形式出现,占试卷分值约为2分,预计在2016年我省中考仍将以理化综合题的形式,采取实验拼图的形式(也叫实验拼,即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拼在一起)考查对实验的设计及综合评价能力。 实验方案的设计 1.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操作过程必须科学、严谨、合理。 (2)安全性:实验操作要尽量防止带有危险性的操作,尽量避免与有毒物质接触。 (3)可行性:设计的实验方案要切实可行,所选药品、仪器、装置经济可靠。 (4)简约性:实验设计应简单易行。装置简单,实验操作简便,实验现象明显。 2.解题思路和方法: (1)明确目的原理:明确实验的目的原理,弄清题目所给的新信息。 (2)选择仪器药品:选择合理的化学仪器和药品。 (3)设计装置步骤: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 (4)记录现象数据:全面而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 (5)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实验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图表、推理等处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实验方案的评价 这类试题的出现,使化学实验命题中批判思想得到更新和升华。对实验方案的评价一般从以下角度进行:1.可行性: (1)实验原理是否正确、可行; (2)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合理; (3)实验步骤是否简单、科学; (4)实验现象是否明显; (5)实验结果是否与实验目的一致等。 2.“绿色化学”: (1)原料是否易得、安全、无毒; (2)反应速率是否适中; (3)原料利用率以及生成物质的产率是否较高; (4)合成过程中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 命题点1实验方案的设计 (2014·河北)如图所示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初中化学实验设计方案的改进与创新

初中化学实验设计的改进与创新 蔡兴亮 海南澄迈思源实验学校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案具有丰富的素质教育功能,实验教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实验教案是以实验为主,实验前做好充分地准备和精心地设计实验,能使在实验过程中,操作简便安全省时,现象明显,学生容易正确得出结论,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本文进行教材实验设计分析,说明优缺点所在,提出改进方案,从而能提高化学实验教案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案实验设计 中学化学教案中落实素质教育,化学实验教案是一个突破口,要加强化学实验教案。初中化学实验中大部分为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在教案过程中经常涉及到许多的探究实验,只有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观察实验和做实验,才能够对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应用。因此,教师要对实验进行精心的设计,使学生在实验中操作简便易行,更容易观察到现象,更能体会到实验的趣味,能正确的得出结论。 一、教材中实验分析 教材中没有严格区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不再单列学生实验,提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动手为主。根据大纲的要求,在初中化学课中必须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主要包括:学生实验的基本要求;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和使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固体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收集气体、加热方法等。对于一些较复杂的操作,学生在没有学习有关化学知识前进行操作,既没有兴趣,也有一定困难。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设计或是操作复杂,或是现象不明显,或是成功率不高,或是不环保,或是缺乏趣味性。因此,对实验进行改进,重新设计,使之更好的进行实验,使之更简便化、趣味化、绿色化、科学化,是很有必要的。 二、实验设计与改进必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做到实验准确无误,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科学,实验装置设计合理,实验操作符合。 2、简约性原则:取材容易,装置简单,操作简便,缩短实验时间,有创造性。 3、直观性原则:实验现象明显,感官性高。 4、安全性原则:实验过程安全,不出事故,不危害人身安全。 5、环保性原则:减少药品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6、可行性原则:实验的设计应符合实际情况<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情况),教师要先做验证实验,确保实验的可行性。 三、实验方案的优化与改进 <一)、《比较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的实验探究 1.呼出气体的收集

高中化学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一)仪器组合型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1.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 A 项,过滤时要求“一贴、二低、三靠”,该实验中玻璃棒悬在漏斗 上方,没有靠在三层滤纸上,且漏斗下端长管口应紧贴烧杯内壁,故不正确;B 项,加热分解碳酸氢钠时,因为有水生成,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否则容易炸裂试管,故不正确;C 项,该装置为洗气装置,导管应该是长进短出,故不正确;D 项,由教材中的实验可知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及药品都正确。2.用下列装置完成相关实验,合理的是( ) 第(20)期 班级学号姓名 课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编写人:王卫杰 审定:李天雷 日期:5.15

A.图①:验证H2CO3的酸性强于H2SiO3 B.图②:收集CO2或NH3 C.图③:分离Na2CO3溶液与CH3COOC2H5 D.图④:分离CH3CH2OH与CH3COOC2H5 答案B 解析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氯化氢也能与硅酸钠反应产生硅酸沉淀,干扰二氧化碳与硅酸钠反应,A错误;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则导管长进短出收集二氧化碳,短进长出收集氨气,B正确;Na2CO3溶液与CH3COOC2H5分层,应选分液法分离,C错误;CH3CH2OH 与CH3COOC2H5互溶,不能用分液法分离,应选用蒸馏法分离,D错误。3.用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①装置——Cu和稀硝酸制取NO B.图②装置——检验乙炔的还原性 C.图③装置——实验室制取溴苯 D.图④装置——实验室分离CO和CO2 答案B 解析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不与水反应,所以可以用此装置制取一氧化氮,故A正确;用此法制取的乙炔气体中常混有硫化氢等,硫

高中化学实验——喷泉实验

实验专题之四喷泉实验 一. 关于喷泉实验 氨气的喷泉实验是一个很基础也很有趣的演示实验,高考也经常考查与喷泉实验有关的知识,并且考查的内容越来越新颖多样。喷泉实验利用氨气在水中溶解度很大(体积比1:700),在短时间内烧瓶内气压减小,从而使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气压,在打开活塞后,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液体压入烧瓶中,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 基于喷泉实验汇总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这个喷泉实验的原理跟生活中见到的喷泉原理一样吗?不一样的话,能否将生活喷泉的原理搬到化学实验中? (2)老师在课堂演示时有时会出现实验失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3)除了形成单一的红色喷泉,能不能形成其他颜色的喷泉呢?如果可以要选用什么药品?能不能设计出彩虹般的喷泉? (4)作为喷泉实验原料气的溶解度应是多少?难溶或不溶性气体能否形成喷泉? (5)喷泉实验的装置如何进行改进和创新?能不能设计出双喷泉甚至三喷泉? (6)实验中有哪些因素会对喷泉的效果有影响,如导管的高度,实验时的温度,吸收液的温度等等? 由此拟定研究方向:①化学喷泉与生活喷泉的联系;②喷泉实验的改进研究;③彩色喷泉的探究。让学生自由选择研究方向,设计实验对相关内容进行探究。 二.生活喷泉与化学喷泉 课堂上演示的喷泉实验,是减小烧瓶内气压并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形成喷泉。而广场上多姿多彩的喷泉原理是增大内部气压,在正常大气压下形成喷泉,原理与火山喷发类似。于是,本课题将生活中形成喷泉的原理在实验室进行模拟。 实验一:利用MnO2加快H2O2分解氧气,加大烧瓶内压强,在空气中形成喷泉 H2O22H20+O2 图1 图2 步骤: 1、先关闭导管上的止水夹,向烧瓶中放入MnO2,分液漏斗中装H2O2,快速塞紧胶塞,打开分液漏斗,使烧瓶中快速聚集氧气,气压增大; 2、在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烧瓶中的水受到高压而喷出,在导管的出口处形成喷泉。(装置如图1所示) 实验二:加热氨水使烧杯内压强增大从而形成喷泉

(完整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研究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研究》 开题报告 榆中县第九中学周进鹏 一、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本课题的背景 近几年来的新课程改革,我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前进,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经验。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着教师“重讲授,轻实验”的偏向,演示实验“完任务”,分组实验“走过场”,教师在黑板上“画实验”,学生在教室里“背实验”,学生高分低能——笔试分数高,观察能力差、动手操作能力差、探究创新能力更差。如今,通过课改,这种现象慢慢的变少了,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困惑。课本的实验及课外的家庭小实验,部分学生在探究中不能真正的感受和体验探究的乐趣,觉得没有必要去探究,实验做起来乏味。这就需要教师去改进实验和创新实验,增强探究实验的乐趣,使学生更热衷于实验探究,有些实验按照书本的探究也只是停留在为了掌握书本知识的探究,化学实验局限于书本,缺乏与生活、生产、社会的联系,导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抑制。尤其是在当前教育信息化迅猛发展、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配备工程深入实施的历史时期,研究如何去改进实验和创新实验,充分发挥所配教学实验仪器的效益,让学生能更好的发展,将是新一轮课改的要求。 2、理论意义

新课程标准将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其注重学习的结果,重视学习过程和知识技能的掌握。在“课程标准”中倡导科学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培养。实验教学是让学生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新课改的有效途径。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尽管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较普遍地受到重视,但其科学态度和水平总的看来仍不够高,在研究的方法、观念、角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中学化学实验研究,除了研究具体的化学实验外,还应包括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即还需要研究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范围和体系、方法和组织等等。 三、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因此,突出化学学科特征,加强实验教学,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是我们化学任课教师永恒的重要研究课题。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化学实验教学功能的再认识; 2、探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 3、研究初中化学实验内容的发展趋势。

2020年中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专题练习(解析版)

2019年中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专题练习 (真题试卷+详细解析答案,值得下载) 1.(2015江西)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这种科学思想的是() 2.(2018江西)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3.(2017江西)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4.(2016江西)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分离食盐和泥沙——蒸发结晶 B.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高温煅烧 C.检验露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D.鉴别氯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4江西)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6.(2018临沂)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点燃,闻气味 B .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加水溶解 C .稀盐酸和稀硫酸——滴加氯化钡溶液 D .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 ——观察颜色 7.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8.(2018南通改编)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9.(2018乌鲁木齐改编)下列图示实验不能达到对应目的的是( )

10.(2018潍坊改编)下列根据实验操作所得出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11.(2018哈尔滨改编)在实验室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12.(2018随州改编)下列实验中提供的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A.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H2,将混合气体点燃 B.不需要加入其他任何试剂就能鉴别出NaOH、NaCl、HCl、FeCl3四种溶液C.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FeCl2,加入适量铁粉,过滤 D.鉴别纯铝和硬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18十堰改编)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新课程教学中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

新课程教学中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 发表时间:2011-05-23T10:15:31.140Z 来源:《中国校园导刊》2011年5期供稿作者:王必翔[导读] 新教材在实验内容的呈现形式上还安排了大量的家庭小实验、实验习题。 王必翔 【摘要】: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在处理实验内容时既要紧扣新课程标准,更要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才能发挥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尽可能创造条件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让化学实验室真正成为学生探究化学奥秘的空间。【关键词】:实验教学自主探究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不仅是使学生获取直接信息,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而且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在处理实验内容时既要紧扣新课程标准,更要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才能发挥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利用活动与探究,让学生自主实验传统的化学实验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但大多数是为验证概念、原理和元素化合物性质等提供证明或依据的实验,教师往往是在讲实验,学生则是在背实验,学生的实验活动也往往只是“照方抓药”,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实验目的,从而忽视了化学实验所蕴涵的思想性、探究性和发展性的功能。新教材上、下两册共设计了 29 处活动与探究,这些探究性实验不仅给学生增加了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亲历操作过程,而且更加侧重于探索和研究,这样的实验不是单纯地以理解知识和培养兴趣为目的,而是以实验为活动的载体,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完成科学的探究活动,以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为载体,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实验活动。这样,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亲手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培养出娴熟的实验技能,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淡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界限。这是新教材实验内容编排上的特点之一。新教材中共设计了 53 个实验,但并未指明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这给教学留下了很大的空间。过去,由于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教科书中的实验主要以教师的演示为主,学生实验也多是重复一些演示实验的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部分实验进行精心分类,将现有教学素材进行重组,凡是那些操作不过于繁琐、装置不过于复杂、安全性比较大的演示实验,只要实验条件允许,均可设计成探究性的学生实验,比如,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和指示剂与酸碱溶液的反应等。通过这样的改进让学生更直接地面对实验事实,更清晰地看到实验现象,往往学生亲自动手得出的结论,会比教师演示实验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开放化学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探究的舞台新教材在实验内容的呈现形式上还安排了大量的家庭小实验、实验习题。家庭小实验作为学生课外实验的一种形式,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及实验方法。这类实验的趣味性比较强,内容与实际结合紧密,实验用品简单易得。教科书中以习题的形式呈现实验,目的是鼓励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实验,这类实验习题,侧重于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实验的步骤、用品、操作方法等,具有一定的探究性。但是由于学生在校时间较长,有时在家里一时很难找到相应的实验用品,许多实验在家里很难开展,开放实验室无疑能为他们提供一个新的探究舞台。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利用课外活动,合理开放化学实验室,为学生完成上述实验内容提供条件。 四、结合实际,贴近生活开展一些必要的实验设计活动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养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那么结合教材和教学进度,选择结合实际,贴近生活的探究性学习的课题,开展一些实验设计活动,对体现化学的实用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更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比如在讲溶液的PH时,让学生设计测定本地区土壤的酸碱性并提出土壤改良的方案、在讲碳酸钠时让学生探究腌制皮蛋的原料和原理、讲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时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确实能与与氢氧化钠反应并且验证反应产物等。通过实验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其思维的全面性、系统性,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获得了科学的方法,通过活动也可以强化学生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尽量开展微型化学实验探究活动微型化学实验是指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中进行,用尽可能少的试剂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一种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其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有助于树立绿色化学观念、给学生更多的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增强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种仪器操作简单,省试剂,省时间,但又能达到大型仪器的效果的实验活动的开展,改变过去那种一人做、大家看的局面;大大增强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究性、增加了学生的实验参与程度。新教材编排中特别体现绿色化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让学生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并且在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中使用了微型仪器胶头滴管和点滴板,在其他实验中,我们也要尽量使用微型实验达到同样的实验效果,比如探究二氧化锰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的实验等。结语:实施新课程过程,我们化学教师更应该学习新理念,呈现新姿态,探索新教法,只要我们能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的思维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的基础教育事业一定会有全新发展。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化学》[M].2008 (河北省大名县铺上乡中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