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吹面出风及风道的布置与设计

吹面出风及风道的布置与设计

说明:

本规范为TG0数据设计指导。

该系列设计规范用于指导结构功能说明、结构布置与尺寸控制的正向设计,尤其是在没有标杆车的状态下的正向开发;基于本规范完成结构数据TG0版的设计开发。

本规范是TG0版数据的设计指导。Dmis 百度文库

吹面出风及风道的布置与设计

吹面出风及风道的布置与设计

1 范围-----------------------------------------------------------------------------0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02

3 术语和定义------------------------------------------------------------------------02

4 吹面出风口设计的基本要求-----------------------------------------------------------04

5 吹面出风口的人机分析--------------------------------------------------------------05 5.1出风口对气流的纵向调节-----------------------------------------------------------05 5.2输入条件-------------------------------------------------------------------------0

6 5.3向上吹风角度---------------------------------------------------------------------06 5.4向下吹风角度---------------------------------------------------------------------06 5.5 Nominal位置---------------------------------------------------------------------06 5.6 一般体系中的纵向吹风要求

---------------------------------------------------------06

5.7 出风口对气流的横向调节-----------------------------------------------------------06 5.8 输入条件-------------------------------------------------------------------------07 5.9 横向调节要求---------------------------------------------------------------------07 5.10 宽车的特殊性要求----------------------------------------------------------------07 5.11 出风角度分析与实际情况相悖的情况------------------------------------------------07 5.12 窄口造成的吹风角度异常----------------------------------------------------------08 5.13 柯恩达效应----------------------------------------------------------------------08

5.14 风量要求------------------------------------------------------------------------08

6.运动机构设计-----------------------------------------------------------------------09

7 仪表板出风口的遮挡程度校核及分析---------------------------------------------------32

8 风道系统的基本组成----------------------------------------------------------------36

9 风道设计基本原则-------------------------------------------------------------------36

吹面出风及风道的布置与设计

1 范围

本标准描述了在设计仪表板吹面出风口总成及风道时的常用设计方法及设计流程。

本标准适用于乘用车和商用车仪表板出风口及风道的正向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GB 11555-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 11556-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雾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 11552-1999 轿车内部凸出物

3 术语和定义

3.1 除霜装置

用来溶化风窗玻璃内、外表面上的霜或冰,使其恢复清晰视野的装置。

3.2 除霜面积

除霜后,风窗玻璃恢复清晰视野的面积。

3.3 除雾装置

用来清除风窗玻璃内表面上水蒸气凝结物,使其恢复清晰视野的装置。

3.4 除雾面积

除雾后,风窗玻璃内表面上恢复清晰视野的面积。

3.5 仪表板出风口

安装在仪表板上的、可调节地将空调气流传递给乘员的零部件。一般仪表板上至少有4个出风口。

3.6 目标点和校核模型定义

所有出风口均应布置在没有任何零件(方向盘、DAB、各种控制器等)遮挡和阻碍气流吹送到乘员的脸部、胸部和膝盖的位置,并且应避免因气流影响导致驾驶员手部过冷或者其它不舒适。但我们知道,这项要求一般不可能全部满足,为了弥补这点,设计时应将一个出风口指定为主要针对“上部身体”,即脸和胸部,另一个出风口被设计为覆盖所有区域,允许有更多的遮挡,但其气流也必须达到脸、胸部和膝盖这三个目标区域。

由此,我们将95th百分位人体上用于研究出风口舒适性的重要目标点定义如下(如下图所示):

A点—头部目标点(95th 百分位眼椭圆的质心);

线1 —H点连接A点的线;

线2 —从高于H点325 mm点垂直相交于线1的垂线;

B1点—距离线1为75mm且在线2上的点。指向“上部身体”的空调出风口(U);

B2点—距离线1为75mm且在线2上的点。指向覆盖全部范围的空调出风口(T);

C点—膝盖目标点(距离H点为125mm且在H点与A点连线上的点)。

95th 百分位人体上用于研究出风口舒适性的重要目标点

A 点

眼椭圆 线1

线2

B2点 B1点

B1点&B2点

C 点

H 点

H 点 325mm

125mm 75mm 75mm

仪表板出风口遮挡程度校核模型

15—20 3.0 0.50 1.25

4.2 满足造型要求的效果

在满足工程结构和人机操作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满足造型的设计意图,使其外表美观。

4.3 出风口设计应满足人机工程的要求

满足本标准第4条所列出的总布置尺寸和出风口的吹风区域设计规范。

4.4 出风口安装结构应结合企业现有工艺

由于出风口的配接空间相对比较狭小,所以其安装固定结构一般都是采用“卡接”的装配方式。

同时也要考虑供应商的工艺条件限制、工艺设备、及零件本身的工艺可实现性。

4.5 选用标准件应为国标或企标件

在设计过程中采用的卡扣、螺钉、螺栓等要首选客户的企业标准件,其次选择国标件,同时所选用的标准件尽量统一,类型尽量少。

4.6 满足安装及维修的方便性

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安装流程,同时进行出风口的安装模拟,实现装配方便、省时。

4.7 满足成型工艺性

满足结构设计时的成型拔模、空间安装及配接等工艺要求,使其本身工艺具有可实现性。

4.8 满足安装准确性及安装可靠性

利用定位点保证安装的可靠性,且卡扣的结构设计要合理,预留合适的间隙。保证叶片在旋转时不碰到出风口的边框,无异响,且运动顺畅,并在有连杆机构的时候,运动不发生干涉。同时为了保证出风口和风道的密封性,需要在二者之间增加海绵条,以达到密封和减少摩擦的作用。

5 吹面出风口的人机SEG分析

吹面出风口的叶片数量和外部形状通常是由造型部门和厂家共同商量决定,但其吹风效果要遵循人机工程的要求.

5.1出风口对气流的纵向调节:

对于出风口气流的纵向调节范围要求,请见下图:

5.2输入条件

如上图标记○5,○9,做分析的时候,h点位置应当取座椅最前置状态下的位置,因为在座椅前置时,出风口相对于人体的吹风范围是最小的,只有满足了前置座椅的要求,才可以同时满足其他状态下的要求。眼椭圆取99%的,这个与h点的要求原因是一样的,是为了使吹风的覆盖范围能够满足各种假人状态。

5.3向上吹风角度

中间出风口和侧出风口向上的最小吹风范围是相同的,都是要求能够吹向与眼椭圆上沿相切的切线(如标记○2),需要说明的是,这个仅仅是最小要求,事实上为了满足出风口能够吹向不直对人体位置的要求,推荐这个方向再向上转动5度。如标记○1,是要求其方向远离眼椭圆150mm。事实上这两个数值反应的客户需求都是相同的,即让风能够吹到不正对人体的方向。

5.4向下吹风角度

中间出风口和侧出风口向下的吹风范围要求有所不同。如标记○3所示,中间出风口向下应当吹到h点向上200mm的点位。如标记4所示,侧出风口向下应当吹到h点。之所以有不同,是中间区域由于需要布置的零件比较多,出风口能够摆放的位置范围是很小的,由于a面的形状及周边零件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出风口向下的吹风角度是无法吹到h点的,因此放宽到向上200的位置。事实上在我们很多以前的车型中,都是难以满足向下吹到h点甚至200mm位置的,在吹风范围的纵向调节方面,我们需要优先考虑向上的吹风角度必须满足,向下如果无法满足,需要增加辅助出风口。

5.5 Nominal位置

如标记○7所示,他表示的是出风口处于最大吹风量时的角度(即叶片与出风口壳体及风管导风段平行时的吹风角度),要求这个方向应当指向上下最小吹风范围的中点。

5.6 一般体系中的纵向吹风要求

(如下图5.6)一般体系对于上下的吹风范围要求是有所不同的,他的要求是从出风口做一个22度的锥形,出风口向上至少能够使锥形高于95%的乘员肩膀,向下要求能够达到第95百分位乘员的大腿前部。如果向上完全旋转的位置与向下完全旋转的位置之间夹角过大,出风口必须满足上述第一个要求,同时必须增加一个大腿制冷装置(补充出风口)以实现第二点要求。

图 5.6 侧视图, 气流方向的最小上下调节(一般)

5.7 出风口对气流的横向调节

对于出风口气流的横向调节范围请见图5.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