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线充电器测试报告XS003

无线充电器测试报告XS003

无线充电器测试报告XS003
无线充电器测试报告XS003

移动电源成品检验标准

移动电源检验标准 一、目的: 通过对批次的检验保证获得合格的产品。 二、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移动电源产品的检验 三、内容: 1.抽样方案:依据,IL=II,AQL CR=0、Maj.=、Min.= 2.缺陷定义: CR(Critical):致命缺陷,对产品使用、维修或有关人员会造成危害或不安全的缺陷,抵触安全规格要求的; MAJ(Major):不构成致命缺陷的,但可能造成故障,或对单位产品预定的目的使用性能会有严重的降低的缺陷,或妨碍到某些主要的功能的缺陷; MIN(Minor):不构成致命缺陷或严重缺陷,只对产品的有效使用或使用性能有轻微的影响的。 3.检验项目及标准: 区域定义: A区:正面部分 B区:侧面部分 C区:底面及电池室等其他使用者可见部分 检验环境要求: 相对温度:25℃±10℃ 相对湿度:45%~85% 光照条件:在正常灯光照射下,光源300~500Lux,距物品1米以上 视距:眼睛与物品距离40~50cm 视角:水平垂直±45° 目视时间:物品之每一面注视3~5秒 包装检验:

外观检验

性能检验

四.可靠性试验: 移动电源在环境温度为20℃±5℃条件下,以5H率放电至终止电压时所应提供的电量,用C5表示。单位为安时(AH)或毫安时(MAH) 采用下列制式之一进行充电: 4.2.1在环境温度20℃±5℃条件下,以充电,当移动电源电压达到充电限制电压时,改为恒压充电,直到充电电流小于或等于,最长充电时间不大于8H,停止充电。此充电制式为检测的仲裁充电制式。 4.2.2在环境温度20℃±5℃条件下,以1C5A充电,当移动电源电压达到充电限制电压时,改为恒压充电,直到充电电流小于或等于,最长充电时间不大于3H,停止充电。 荷电保护能力 移动电源按规定充电结束后,在环温度为20℃±5℃条件下将移动电源开路搁置28天,再以电流进行放电至终止电压,其放电时间应不低于256MIN. 持续充电 移动电源按规定充电结束后,然后保持充电限制电压持续充电28天,应不起火,不爆炸。 循环使用寿命 4.5.1移动电源循环使用寿命应在环境温度20℃±5℃条件下进行。 4.5.2以充电,当移动电源电压达到限制电压时,改为恒压充电,直到充电电流小于或等于,停止充电,搁置~1H,然后以放电至终止电压,放电结束后。搁置~1H,再进行下一轮充放电循环,直至三次放电电容小于标称容量的75%,则认为寿命终止,移动电源的循环使用寿命不低于300次。 环境适应性

路由器功能性测试报告

A2路由器DQA测试报告

目录 测试环境 (4) 测试设备及环境 (4) 测试硬件 (4) 测试软件 (4) 测试环境 (4) 一、设置向导 (5) 静态IP地址 (5) DHCP客户端 (5) PPPOE 拨号 (6) 二、模式设置 (6) 网关模式 (6) 桥接模式 (7) 无线网络服务提供商 (7) 三、无线 (8) 基本设置 (8) 禁用无线网络接口 (8) 无线网络频段测试 (8) 多AP设置 (9) 无线模式测试 (9) 网络服务标识测试 (10) 信道带宽测试 (10) 信道测试 (11) 广播网络服务标识 (11) 数率测试 (12) 显示活跃的客户端 (12) 扩展网络服务标识 (13) 高级设置 (13) 发射功率测试 (13) 安全 (14) 访问控制 (14) WDS 设置 (14) 站点扫描 (15) WPS 设置 (15) 时间表 (16) 四、 TCP/IP 设置 (16) 局域网设置 (16) 局域网IP地址更改测试 (16) 局域网DHCP地址范围、DHCP 测试 (17) 局域网静态DHCP测试 (17) 广域网设置 (18)

静态IP地址 (18) DHCP客户端 (18) PPPOE 拨号 (19) WAN口带宽测试 (19) WAN口启用PING (20) 在WAN口上启用WEB 访问 (20) 五、防火墙 (21) 端口过滤 (21) IP地址过滤 (21) MAC地址过滤 (21) 端口转发 (22) URL过滤 (22) 隔离区(DMZ) (23) 虚拟局域网 (23) 六、服务质量控制 (23) 下载限速 (23) 上传限速 (24) 七、管理 (24) 状态 (24) 统计信息 (25) 动态域名服务 (25) 时区设置 (25) 拒绝服务攻击 (26) 日志记录 (26) 升级固件 (26) 八、测试结论 (28)

控制器自动测试系统

控制器自动测试系统V1.O 设计手册

一.项目背景 目前国内控制器的软件测试基本还处在人工测试阶段,软件测试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往往靠测试人员手动记录,测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非正常状态不能被可靠地记录下来以分析控制器软件的缺陷。这种人工软件测试的方式限制了控制器软件测试的效率以及测试的效果。 目前国内外公认的、行之有效的、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方案就是在软件仿真测试平台上对软件进行自动测试。 控制器自动测试系统是面向控制器软件测试的计算机系统,测试人员可以根据被测软件的需求,通过对系统的各种资源进行配置,组织被测软件的输入,来驱动被测软件运行,同时接收被测软件的输出结果,从而对控制器软件进行自动的、实时的、非侵入性的闭环测试。能够大大提高控制器软件的测试质量和测试效率。 二.本软件开发的意义 目前控制器用得越来越广泛,从玩具车、收音机、空调、冰箱、洗衣机、录像机等家用产品到电子压力计,数控机床,商检自动测试仪等工业产品,到处都有微控制器的身影。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各种厂商不断推出越来越多的产品系列,而且功能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完善,这样一来,使得各种控制器的硬件、软件也越来越复杂。缺乏可靠性的控制器软件将给产品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家用产品可能只是影响产品的质量,工业产品可能会导致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甚至是安全事故。可见,控制器软件的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以往软件测试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电机的转角、各种时间参数等)必须靠

测试人员手动记录,测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非正常状态也不能被可靠地记录下来以分析控制器软件的缺陷。而且,这种人工软件测试的测试效果与测试人员的工作经验和素质有很大关系,当测试人员调离该工作岗位后,后续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接手前期测试工作,需要有较长的培训期和学习期,而且也无法完全掌握原测试人员在长期工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使知识积累出现断层。这种人工软件测试的方式限制了控制器软件测试的效率以及测试的效果。建立一套软件测试平台对控制器进行自动测试,可以通过自动测试系统一次完成控制器所需要测试的全部内容,取消了原有的人工测试,可以保证不会丢项和错项,并且能够减少人工缩短工时,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三.技术方案概述 本项目选择建立一套软件仿真测试平台来测试控制器软件。主要验证软件功能是否符合功能规格书的要求,进行弱电部分电路的输入、输出实现以及连续记录。 控制器软件计算机自动测试平台由三个部分组成:运行平台,信号仿真平台和主控计算机平台,其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软件测试平台构成示意图 其中,主控计算机平台主要进行测试用例的生成、测试运行调度管理、数据分配工作及测试后的评估工作并给出测试报告。运行平台就是系统的硬件及被测软件。信号仿真平台模拟系统外部运行环境, 它向系

充电器的调试和测试流程

充电器的调试和测试流程 充电器的测试很复杂,首先必须对测试工具比较熟,其次就是测试报告的编写,大多数技术人员对报告的编写不熟悉,笔者在此一一做个解说,后面的介绍说明是在网上下载的,笔者认为此文讲得比较透彻,所以刊登出来供各位参考。 第一节测试标准及流程 测试标准共分为12章节,在此不一一列出,需要的人士数可以参考我们的下载中心的规定,各节内容描述如下: 谢! 第二节测试报告的编写 测试报告的编写内容必须条理化,首先必须要有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使用设备等等,其次才是测试内容,内容一定要真实,方法一定要正确,否则,测试的数据就会不准确。测试前必须熟悉测试标准及测试测试注意事项,同时要注意安全,另外,各位可以参考自身的条件作一些修订和删减。 充电器测试报告 充电器型号:基本电气参数: 测试人员:测试时间: 环境描述: 1.测试内容: 1.静态工作特性测试(测试方法参考测试标准,宽压机必须测试高低压,低压机和高压机只测试相应的电压即可): 使用仪器. ⊙示波器⊙电子负载⊙功率表⊙交流电源⊙数字电压表

高温测试 2 使用的仪器⊙数字存储示波器⊙浪涌电流测试仪⊙掉电测试仪⊙电子负载⊙数字万用表等 1 2.开关机时输出电压过冲与欠冲测试

低温测试 3.电磁兼容测试(测试方法参考测试标准): 1.传导干扰测试:(暂时不做) 2.辐射干扰测试:(暂时不做) 3.静电放电测试: 1.空气放电测试: 2.接触放电测试: 4.谐波电流测试 4.安全标准测试(测试方法参考测试标准): 使用仪表: ⊙DVM表⊙有效值表⊙高压仪⊙.电子负载⊙漏电测试仪⊙数字温度表⊙烤箱1.高压测试:(Class 2 类电源) 输入对输出:3600V ac(高压机),1800 Vac(低压机) 漏电流= (小于10mA) 2.绝缘测试:(用500V的兆欧绝缘表测量初﹑次级间的阻值) 初级次级间的电阻:(大于100兆欧)

微程序控制器实验报告记录

微程序控制器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实验报告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项目名称微程序控制器实验 班级 学号 姓名 同组人员无 实验日期 2015-11-11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原理; 2.掌握微程序的编制、写入、观察微程序的运行情况。 二、实验逻辑原理图与分析 2.1 实验逻辑原理图及分析 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任务是完成当前指令的翻译和执行,即将当前指令的功能转换成可以控制硬件逻辑部件工作的微命令序列,以完成数据传输和各种处理操作。它的执行方法就是将控制各部件动作的微命令的集合进行编码,即将微命令的集合仿照机器指令一样,用数字代码的形式表示,这种表示称为微指令。这样就可以用一个微指令序列表示一条机器指令,这种微指令序列称为微程序。微程序存储在一种专用的存储器中,该存储器称为控制存储器,如图所示: 微程序控制器组成原理框图 控制器是严格按照系统时序来工作的,因而时序控制对于控制器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从前面的实验可以很清楚地了解时序电路的工作原理。本实验所用的时序单元来提供,分为四拍TS1、TS2、TS3、TS4。 在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中,控制器采用3片2816的E^2PROM,具有掉电保护功能,微命令寄存器18位,用两片8D触发器(273)和一片4D(175)触发器组成。为地址寄存器6位,用三篇正沿触发的双D触发器(74)组成,他们带有清“0”端和预置端。在不判别测试的情况下,T2时刻打入微地址寄存器的内容即为吓一条微指令地址。当T4时刻惊醒测试判别式,转移逻辑满足条件后输出的负脉冲通过强置端将某一触发器置为“1”状态,完成地址修改。

手机充电器可靠性测试标准

手机充电器可靠性测试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手机充电器需要满足的可靠性能要求,以及其试验方法及质量评定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在新产品开发及生产和出货过程中充电器样品的确认、周期性质量监控、出货可靠性能检测标准。 1.1.每个实验项目试验品数量:5PCS 1.2.项目前应对试验品做外观检查和功能测试,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实验,检查结果应记录于可靠性试验记录表。 2.检测项目与要求 2.1 常规性能指标 2.1.1 线充摇摆试验 a)测试区域:插头。 b)测试条件:摇摆试验机 c)测试要求: 1)吊重100g,角度±60°,25次/分,1000次,试验后无断线及短路异常。 2.1.2盐雾测试 a)测试区域:插脚/USB母座 b)测试条件:1.实验溶液:浓度为5%的Nacl溶液,PH值6.5-7.2;

2.实验箱温度:35±1℃,压力桶温度:47±1℃; 3.喷雾压力:1.0±0.01kg/cm2 ; 4.喷雾时间:12H。 c)测试结果:试验完后,被测试物体表面不可有腐蚀及生锈现象,具体判定标准见《盐雾实验标准》 2.1.3拉力测试 a)测试区域:插头 b)测试条件:1.0kg持续时间1分钟,无断线。 c)测试结果:充电器不可有断路等电性能不良。 2.1.4 接口插拔测试 a)测试区域:插头。 b)测试条件:USB母座 c)测试要求: 1)插拔力8-35N,无负荷状态下15次/分1000次。 2)试验后检查充电器母座的外观和功能,无接触不良现象。 2..1.5高温贮存试验 a)测试区域:成品充电器。 b)测试条件:恒温试验机。 c)测试要求:

1)温度60℃±2℃中放置8小时后无异常现象(常温下2小时后测试)。 2.1.6 低温储存试验 a)测试区域:成品充电器。 b)测试条件:恒温试验机。 c)测试要求: 1)温度-20℃±2℃中放置8小时后无异常现象(常温下2小时后测试)。 2.1.6 跌落测试 a)测试区域:成品充电器 b)测试条件:跌落架 c)测试要求: 1)从75cm的高处向水泥面自然落下6次,无结构损坏、功能异常现象 2.1.7恒温恒湿 a)测试区域:成品充电器 b)测试条件:恒温湿试验机。 c)测试要求: 1)温度40℃±2℃,适度90-95%,中放置12小时后无异常现象(常温下2小时后测试)。 2.1.8老化测试 a)测试区域:成品充电器

电机控制器可靠性测试流程

电机控制器可靠性测试 文件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版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控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________________ _____年____月____日审核________________ _____年____月____日审定________________ _____年____月____日批准________________ _____年____月____日 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

目录 目录 (1) 1 简介 (2) 2 系统组成 (2) 2.1 试验电源 (2) 2.2电力测功机系统 (2) 2.3机械台架系统 (2) 2.4电机参数测量采集系统 (2) 3 实验准备 (2) 3.1 仪器准确度 (2) 3.2 测量要求 (2) 3.3 试验电源 (3) 3.4 布线 (3) 3.5 冷却装置 (3) 4 试验项目 (3) 5 盐雾试验 (3) 5.1 试验目的 (3) 5.2 适用范围 (3) 5.3 操作设备 (3) 5.4 操作程序 (4) 5.4.1准备工作 (4) 5.4.2操作步骤 (4) 5.4.3注意事项 (4) 5.5结果记录 (4) 5.6试验报告 (5) 6 温升试验 (5) 6.1 试验目的 (5) 6.2 适用范围 (5) 6.3 试验设备 (5) 6.4 操作程序 (5) 6.5 注意事项 (6) 6.6 试验报告 (6) 7 振动试验 (6) 7.1试验目的 (6) 7.2适用范围 (6) 7.3试验设备 (6) 7.4试验程序 (6) 7.5 试验报告 (6) 8 老化试验 (7) 8.1试验目的 (7) 8.2适用范围 (7) 8.3试验设备 (7) 8.4试验程序 (7) 8.5试验报告 (7)

E24充电器测试报告

目录 1快速充电器测试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快速充电器外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输入特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电源指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输入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 交流输入浪涌电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4 启动延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输出特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 输出管脚检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 输出电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 输出电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4 输出纹波...............................................................................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 动态响应................................................................................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6 工作效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7 噪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安全特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1 过充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2 过压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3 过载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4 短路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连续工作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1连续工作16h.........................................................................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2连续工作96h.........................................................................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温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1 短路温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2 工作温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 电气安全..........................................................................................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1 绝缘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2 EMC&ESD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3 导线拉力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4 护套拉力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5 护套摇摆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8 使用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2测试结果(下表包含了所有测试项有些结果可向PRT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3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4参考文档...................................................................................................... 错误!未定义书签。1快速充电器测试规范 1.1 快速充电器外观 快速充电器外表面应清洁、无机械损伤、触点无锈蚀;快速充电器表面应有必须的产品标识;与蜂窝电话连接可靠、插拔自如。

无线传感器实验报告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 Contiki mac协议与xmac协议的比较 1.简介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节点由电池供电,其能力非常有限,同时由于工作环境恶劣以及其他各种因素,节点能源一般不可补充。因而降低能耗、延长节点使用寿命是所有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重点。 WSN中的能量能耗主要包括通信能耗、感知能耗和计算能耗,其中通信能耗所占的比重最大,因此,减少通信能耗是延长网络生存时间的有效手段。同时,研究表明节点通信时Radio模块在数据收发和空闲侦听时的能耗几乎相同,所以要想节能就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Radio模块的侦听时间(收发时间不能减少),及减小占空比。 传统的无线网络中,主要考虑到问题是高吞吐量、低延时等,不需要考虑能量消耗,Radio模块不需要关闭,所以传统无线网络MAC协议无法直接应用于WSN,各种针对传感器网络特点的MAC协议相继提出。现有的WSN MAC协议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根据信道访问策略的不同可以分为: X-MAC协议 X-MAC协议也基于B-MAC协议的改进,改进了其前导序列过长的问题,将前导序列分割成许多频闪前导(strobed preamble),在每个频闪前导中嵌入目的地址信息,非接收节点尽早丢弃分组并睡眠。 X-MAC在发送两个相邻的频闪序列之间插入一个侦听信道间隔,用以侦听接收节点的唤醒标识。接收节点利用频闪前导之间的时间间隔,向发送节点发送早期确认,发送节点收到早

期确认后立即发送数据分组,避免发送节点过度前导和接收节点过度侦听。 X-MAC还设计了一种自适应算法,根据网络流量变化动态调整节点的占空比,以减少单跳延时。 优点: X-MAC最大的优点是不再需要发送一个完整长度的前导序列来唤醒接收节点,因而发送延时和收发能耗都比较小;节点只需监听一个频闪前导就能转入睡眠。 缺点: 节点每次醒来探测信道的时间有所增加,这使得协议在低负载网络中能耗性比较差。而且分组长度、数据发送速率等协议参数还需进一步确定 X-MAC原理图如图3所示: ContikiMAC协议 一.ContikiMAC协议中使用的主要机制: 1.时间划分

RYU控制器性能测试报告

RYU控制器性能测试报告 全球SDN测试认证中心SDNCTC 2016.3.8

一、引言 当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SDN)逐渐成为网络世界新的范式,转发与控制的分离使得数据平面只作为单纯的数据收发引擎,而控制平面则承担了全部的逻辑与运算任务。作为控制平面的核心组件,SDN控制器的性能关乎整个SDN网络的性能表现。随着SDN商业部署速度地加快,SDN控制器性能也必将越来越多地成为网络用户关心的焦点。 OFsuite_performance是全球SDN测试认证中心(SDNCTC)独立开发的OFsuite系列测试工具之一,此测试工具致力于OpenFlow 控制器性能测试。能够在通用Linux服务器上模拟大量OpenFlow 1.3交换机,并且能够模拟不同的网络拓扑以及全部的OpenFlow事件。该测试工具能够在真实的SDN网络环境中运行,从而有效地衡量控制器对OpenFlow消息的处理能力。其测试结果能够在网络用户进行SDN网络性能评估,测试及商业部署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除此之外,还可以提供多控制器连接,TLS加密通道连接,测试结果可视化等附加功能。该测试工具简洁、高效、易于使用,并将持续更新以便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性能测试案例及测试场景。 本报告以开源控制器RYU作为被测控制器,使用OFsuite_performance执行测试,汇总结果得出性能测试报告。全部测试例均为OFsuite_performance自动化测试完成,报告中所展示的结果图表均为测试工具自动生成。 二、测试环境配置 2.1 待测控制器 待测控制器为目下流行的开源控制器RYU,版本为v3.28,该版本的RYU控制器完全支持OpenFlow v1.3南向协议。 2.2 服务器配置 待测控制器RYU运行于一台单独的服务器上,其配置如下: ?处理器:Intel(R) Xeon(R) E3-1230 @ 3.20GHz 4核 ?内存:8GB 1333MHz ?操作系统:Ubuntu server 12.04 LTS 64位 ?网卡:1Gbps 2.3 测试工具

移动电源测试规范

移动电源产品测试验证状态 项目名称: 产品型号: 产品阶段: □ 初样阶段 □ 正样阶段 □ 试产阶段 □ 量产阶段 测试验证时间及验证状态: 验证开始时间: 验证结束时间: 产品最新验证状态图:(例如) 移动电源产品最新验证图 60% 20%20% 测试Pass 测试Fail 未完成测试项目 验证中出现的严重问题: 总测试项目 5 测试合格项目 3 测试不合格项目 1 未完成的测试项目 1

移动电源测试规范 1:目的: 规范移动电源的测试,包括测试项目、测试条件、测试方法以及判定 标准。 2:使用范围: 适用于欣旺达研发中心研发一部所有的移动电源项目的测试。 3:参考标准: 《移动电源通用规范》 《EN55022-2006》 《GB-18287-2000》 《GJB4477-2002》 《EN61000-4-2》 《IEC61000-4-2》 《IEEE1725-2006》 《UL1642安全标准》

测试仪器、测试工具、测试环境:测试仪器: 仪器序号 仪器仪表 备注仪器名称仪器型号 1 直流电源Agilent E3634A 2 直流电源Agilent U8032A 3 万用表Agilent 34401A 4 万用表Fluke 187 5 直流电阻负载Chorma63640 6 温度采集仪Fluke Hydra Series 7 示波器Tektronix MSO3054 8 电流放大器TCP0150 9 静电测试仪 NS61000-2K 10 恒温恒湿箱 11 老化柜恒翼能老化柜 测试工具: 实验室所有的测试工具。 测试环境: 测试实验室、环境实验室。

电子设计实验报告——充电器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直流稳压电源及充电器 专业班级电信1403班 学生学号2014213940 学生姓名凌志云 实验指导教师黄光明

实验课程名称:电子设计1 一、实验项目名称:ADS06-2型直流稳压电源及充电器设计 一般晶体管电路都需要直流电源,而且是稳定的电源,才能正常工作,如收音机,电视机等。不管是用分立元件组成电路,还是用集成电路,其中都少不了放大信号的晶体管。为了保证晶体管能够保证放大信号,必须采用稳定的直流电源供电,稳定的直流电压可由干电池或蓄电池获得,但他们储蓄电量的能力有限,不能供应电器长时间工作。 稳定的直流电源可由交流电经过降压,然后经过稳压获得,这就是常见的稳压电源,他能供电器长时间工作。本课题主要设计一个连续可调稳压电路以及用这个电路对5号和7号电池进行充电,以实现其多功能化。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实验目的: 1.学会直流稳压电源及充电器的设计方法和性能指标测试方法。 2.培养实践技能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要求: 1.制作一个连续可调直流稳压电源及充电器,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1)输出电压:交流220V,直流3V,6V (2)最大输出电流:500mA (3)电池充电器:左通道(E1,E2)充电电流50~60MA(普通充电);右通道(E3,E4)充电电流110~130mA(快速充电) 2.稳压电源和充电器可同时使用,但两者电流之和不能超过500mA 三、实验内容和原理: 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思路 (1)电网供电电压交流220V(有效值)50Hz,要获得低压直流输出,首先必须采用电源变压器将电网电压降低获得所需要交流电压。 (2)降压后的交流电压,通过整流电路变成单向直流电,但其幅度变化大(即脉动大)。 (3)脉动大的直流电压须经过滤波电路变成平滑,脉动小的直流电,即将交流成份滤掉,保留其直流成份。 (4)滤波后的直流电压,再通过稳压电路稳压,便可得到基本不受外界影响的稳定直流电压输出,供给负载RL。 2.直流稳压电源原理 直流稳压电源是一种将220V工频交流电转换成稳压输出6V、9V的直流电压的装置,它需要变压、整流、滤波、稳压四个环节才能完成,见图。

电动车控制器测试中的型式试验详解

电动车控制器测试中的型式试验详解 1. 概述 应在控制器所为之设计的电动车上或车辆制造厂认可的测功机上做动态电气测试。对于交通用的道路车辆,推荐使用相关的ISO标准或其它一致同意的车市循环工况。 2. 型式试验 在控制器商品化之前,型式试验应由电动车控制器生产者进行,从而证明本报告中所述的控制器的特性能满足预定的应用要求。进一步的型式试验应在生产运行中进行,以保证仍能满足特性要求。生产中设计或材料的改变应由一系列与用户需求一致的进一步的定型试验来进行评估。 (注:必须认识到特定的定型试验是有破坏性的)。 1)机械试验 进行机械试验以保证在考虑到几何尺寸,结构,使用,振动阻尼,进水和噪声的产生等情况下,仍能满足特性要求。 2)电气试验 进行电气试验以保证,当控制器安装在电动车上后,考虑到运行的温度范围,湿度,控制功能,连锁装置及极度电气条件下的性能等情况下,仍能满足特性的要求。 3)绝缘强度试验 绝缘强度试验应按照相关的要求,在完全重新制造的新控制器上进行。 4)内部温度 应在认可的试验循环工况上利用控制器进行试验,并测量内部器件的最大温度,任何单个器件的温度都不能超过器件生产者所允许的最大值,对于十分严重的条件应在试验中使用标准的控制器冷却装置。在试验中,如果安装了温度保护装置应进行试验。 5)电压限制 控制器应进行测试以满足在如运行电压限制所述的电压范围内运

行,并且,如果指定的电池端压超过范围,应进行检查确定没有损害。6)电磁干扰 应对电动汽车控制器进行检查以保证控制器运行中产生的电磁辐射不超过所规定的范围,并且也要试验保证外部产生的电磁干扰,不论是由于自身的运行还是由于其他加于牵引电池的运行的负载,都不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移动电源测试规范

移动电源测试规范

1.目的: 为保证深圳安科科技有限公司所生产移动电源质量及新开发产品性能验证,确保设计能满足合同及顾客的要求,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特制定本测试规范.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深圳市安科科技有限公司所有研发阶段及客户送样移动电源产品相关测试. 3.职责: 3.1技术部 技术部负责编制并且监督执行产品设计验证、设计确认工作。负责处理车间生产制造过程中发生的产品测试问题。 3.2品质部:品质部协助进行设计过程中所需的检验,测量和试验工作。 3.3采购部:负责测试过程中的配套采购。 4.名词解释: 4.1 移动电源:一种为各类手机及数码产品提供充电的后备供电产品。 4.2 新产品:指在本公司没有进行合格批量生产的所有产品都称之为新产品。 5.测试条件: 5.1本测试报告除另有规定外,各项试验均应在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以下称标准条件)进行: 温度:15℃~35℃相对湿度:45%~75% 大气压:86kPa~106kPa

6. 测试项目: 6.1充电测试: 1. 测试定义: 测试充电状态下的各种指标 2. 测试设备: 直流电源、模拟电池 3. 测试条件: 标准条件、输入 4.5V- 5.5V/2A(依据相关产品设计参数设置) 4. 测试数量:2-5个 6.2 负载效应: 1. 测试定义: 测试电池负载效应 2. 测试设备: 直流负载仪 3. 测试条件: 标准条件 4. 测试数量: 2-5个 ) 6.3 动态负载: 1. 测试定义: 测试电池动态放电性能 2. 测试设备: 直流负载仪 3. 测试条件: 标准条件、放电电流由 100mA到产品最大放电电流输出;(动态时间 100ms) 4. 测试数量: 2-5个

温度控制器实验报告

目录 第1节引言 ................................................................................................................................................. - 2 - 1.1温度控制器的概述 (2) 1.2设计目的,任务及要求 (2) 第2节系统硬件设计................................................................................................................................... - 2 - 2.1芯片的选择 (2) 2.2.系统工作原理 (4) 2.3系统的硬件构成及功能 (5) 2.3.1 温度控制器总体电路图 ............................................................................................................. - 5 - 2.3.2 单元电路功能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节方案的设计之系统软件设计.......................................................................................................... - 5 - 3.1系统主程序设计 (5) 3.1.1 主程序流程图 .............................................................................................................................. - 5 -第4节性能测试和结果分析 ...................................................................................................................... - 6 - 4.1温度校准 (6) 4.2温度报警及风机控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节实训体会........................................................................................................................................... - 6 -参考文献 ............................................................................................................................................................. - 7 - - 1 -

高速宽带无线图传系统测试报告(昌平)

HDV-08 车载/便携高速移动无线图像传输设备 测试报告 北京北清视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DV-08车载/便携高速移动无线图传设备 测试报告 1 概述 HDV-08车载/便携高速移动无线图像传输设备,是车载和测量站间、地空间、进行无线图像传输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体系结构为:图像摄录机和无线图像发射机由指定的车载、直升机承载,摄录并发射图像,地面测量站的无线图像接收设备将接收车载、直升机发射的图像信号,经过解调并通过监视器能够实时、不间断地将现场实况图像显示出来。该设备可广泛地用于部队、武警、公安、水利、消防、等行业在任务侦查、灾难救援、汛期监视等任务中急需的无线图像传输设备。 该测试报告记录并分析了06.5.10-11日HDV-08车载台在山区、市内、楼宇较密集区的试验结果。 2 主要技术指标 传输内容:1路图像信号 发射/接收频率:706 MHz 输出功率:≥10W 发射信噪比:≥ 30dB 接收灵敏度:≤-90dBm 频率稳定度:≤1×10-6 传输带宽:8MHz 编码速率:5.5Mbps 图像编码标准:MPEG-2 前置放大器:增益30 dB 发射天线: 吸盘天线;全向,增益6 dB

玻璃钢棒状天线;全向,增益10dB 接收天线: 角度天线,在水平面90°范围内,增益15dB 玻璃钢棒状天线;全向,增益10dB 接口: 射频输入/输出:N 视频输入/输出:BNC 音频输入/输出:RCA 供电:发射机+12V直流电源,接收机交流220V电源 工作环境条件:温度-20℃~+50℃ 3外场试验 3.1试验环境:昌平群山区、市内较开阔、楼宇较密集区 3.2试验方式:接收机天线架设在山寺约600米的山上,发射机在车内有移动发射和在选定的18个点固定发射,山寺点接收图像。 3.3试验数据见表1,地形图1 表1中,0#为山寺接收机位;全向天线,增益10dB。 1-18#为发射点,车移动用吸盘天线6dB,固定发射用全 向天线10db;板式角度天线15db。 地形图1标示:“∨”好,“×”无,“Δ”车未到, “ ”车移位后有图像。

可控编程控制器实训报告

设计成绩 批阅教师 日期 实训报告 课程名称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专业年级焊接1311 学号2013118526113 学生姓名张华荣 指导教师沈正彪 2015 年12 月26日

实验一硬件组态 一、实验目的 进一步学习SIMATIC S7的使用-熟悉STEP7的系统操作,掌握硬件组态。 二、实验设备 实验用S7-300 PLC系统,计算机若干,连接线若干,计算机相关组件若干。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实验内容 (1)练习在项目中插入站。 (2)硬件站的组态。 (3)熟悉S7-300输入和输出模块。 2.实验步骤 (1)双击桌面图标STEP7 ,打开SIMATIC-300管理器。 (2)执行菜单命令“File/New”,在打开的对话框中单击“Browse”按钮选择文件夹,设置项目的存储位置,建立一个新项目名为“zfzl”的文件。 (3)单击“OK”按钮后,在SMATIC管理器中只显示出一个新建立的项目名称“zfzl”。在这个项目名上右击选择“Insert New Object”(插入新对象)项,可以看到这里供用户插入多种资源,包括300站或400站、网络和程序等。这里,选择插入一个“ SIMATIC 300 Station”。 (4)选择插入的300站,双击右侧窗口中包含的Hardware图标,打开“HW Config”(硬件组态)窗口。 (5)在右侧的硬件目录找“SIMATIC 300/RACK-300”,双击“Rail(机架)”,一个机架就出现在左侧的窗口中。 (6)机架中的第一槽放置电源模块,根据实际的硬件序列号插入。 (7)第二槽放置CPU模块,根据实际的序列号插入。 (8)第三槽放置接口模块,用于扩展更多的机架,以适应更加复杂的实际应用(不用可以空出)。 (9)从第四槽开始,根据实际硬件放置信号模块。 (10)硬件添加好后,确保S7-300的状态在STOP状态时,送S7-300的电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