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识点梳理优选稿

知识点梳理优选稿

知识点梳理优选稿
知识点梳理优选稿

知识点梳理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九年级第一学期牛津英语知识点梳理

Unit 4 Computers

I.词汇部分

1.单词

考纲单词

1)screen[]n.屏幕

2)depend[]v.依靠;依赖

3)common[]adj.常见的;普遍的

4)knowledge[]n.知识;学问

5)print[]v.印刷;打印

6)operate[]v.操作;控制;使运行

7)spaceship[]n.宇宙飞船;航天器

订购

8)order[]n. &

v.

9)length[]n.长度

10)seat[]n.座位

11)distance[]n.距离;间距

非考纲单词

12)*recognize[]v.辨认出;认识

13)*desktop[]n.台式电脑

14)*laptop[]n.便携式电脑

15)*palmtop[]n.掌上电脑

16)*tiny[]adj.极小的;微小的

17)*unaware[)]adj.没意识到;未察觉

18)*rarely[]adv.罕有;很少;不常

19)*importantly[]adv.重要地

20)*aeroplane[]n.飞机

21)*meaning[]n.意义;意思

22)*command[]n.命令;指令

23)*CD-ROM[]n.只读光盘

24)*DVD-ROM[]n.数字只读光盘

25)*writing[]n.文章;着作

26)*aware[]adj.意识到

27)*blank[]adj.空白的

28)*supply[]n.贮备;供应量

29)*contact[]n.联系人

30)*reference[]n.编号;参考

31)*quantity[]n.数量

32)*peak[]n.山顶;山峰

33)*court[]n.公寓大楼

2.词组

考纲词组

1)depend on依靠;依赖

2)for the time being暂时;眼下

3)so… that如此……以至于……

4)play with玩耍,摆弄

5)be able to能够(有能力)

6)for example例如

7)talk to与……谈话

8)listen to听……

非考纲词组

9)* (be) unaware of没意识到;未察觉

10)*common knowledge常识

足够小放进你的口袋11)*be small enough to put in your

pockets

12)*like a bar of chocolate像一块巧克力

13)*operate railways运行铁路

14)*fly areoplanes and spaceships开飞机和飞船

15)*call them electronic brains称它们为电脑

16)*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这个问题的答案

17)*create new ideas产生新想法

18)*raise some interesting questions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

19)*change our lives改变我们的生活

20)*help you recognize your voice帮助你识别你的声音

21)*obey your commands遵循你的指令

22)*write your letters写你的信

23)*hold millions of pages of writing容纳成千上万页文章

24)*read about读到;查阅到

25)*since then自此以后

3.英英解释

考纲词汇

1)obey v.follow a command or order服从;听从;顺

2)operate https://www.doczj.com/doc/cb938341.html,e or control a machine操作;控制;使

运行

3)type v.write using a keyboard of

typewriter

打字

4)realize v.become aware意识到

5)raise v.put forward提出

6) depend on need依靠;依赖

7) for the time being for now and some time into

the future;

at present

暂时;眼下

非考纲词汇

8)*command n.order or instruction命令;指令

9)*desktop n. a full-sized computer

with a separate monitor

and keyboard

台式电脑

10)*laptop n. a small computer that

you can carry around

easily

便携式电脑

11)*rarely adv.not often; seldom罕有;很少;不

12)*recognize v.know and identify辨认出;认识

13)*super adj.excellent优秀的;极好的

14)*tiny adj.very small极小的;微小的

15)*program n. a set of instructions

which can make a

computer work

程序

16)*common knowledge something known by most people

常识

17)*unaware of not knowing about没意识到;未察

II.重点难点

1. 重点词汇

考纲词汇

1) knowledge n. 知识

know (knew, known) v. 了解;知道;认识

2) calculator n.计算器

calculate v. 计算

3) importantly adv. 重要地

important adj. 重要的importance n. 重要性

4) meaning n. 意思

mean (meant, meant) v. 意味着;意思是;表示……的意思

5) able adj. 能够的;有能力的

unable adj. 无能的 enable v. 使......能够 ability n. 能力;才能

6) interesting adj. 有趣的

interested adj. 感兴趣的 interest n. 兴趣;趣味

7) life n. 生命

lives pl.

8) write v. 写

writer n. 作家 writing n. 文章;着作

非考纲词汇

9) unaware adj. 没意识到;未察觉

aware adj. 意识到;察觉

●(be) unaware of/(be) aware of 没意识到;未察觉/意识到;察觉

10) probably adv. 可能地

probable adj. 可能的

11) rarely adv. 罕有;很少;不常

rare adj. 罕有的

2. 重点句型

1) Since then computers have become smaller and smaller..

连系动词be, become, get, turn, look, feel, sound, smell, taste, seem… + adj.

e.g. It will get hotter this summer.

The mooncake tastes too sweet.

★学生易将其当行为动词,后跟副词,可尝试变为词组来识记,并配以

练习反复操练。

2) They are small enough to put in your pocket like a bar of chocolate.

adj. /adv. + enough + n. 足够

e.g. The boy is not old enough to drive the car.

We have enough time to finish our homework.

★学生易将形容词和名词与enough的位置搞错,可尝试用举例或比较等方法区分。

3) Other kinds of computers are so tiny that you may be unaware of them.

s o…that…+ 否定句=too…to…如此……以至于…; 太…不…

so…that…+ 肯定句=adj./adv.+ enough (for sb.) to …

e.g. He is so young that he can’t go to school. 他不够年

龄上学。

=He is too young to go to school.

=He is not old enough to go to school.

★学生在句型转换中易用错too…to…和adj./adv. + enough (for sb.) to…,提醒学生先读懂句意,再判断用何种结构。

4) What kind of jobs can a computer do

问种类用what kind of提问

e.g. What kind of films do you like to watch

★提醒学生注意what kind of 跟可数名词复数。

5) It is a common knowledge that computers are super

calculators.

It is a common knowledge that…= As we all know, 众所周知

★提醒学生后跟句子,并注意单词拼写。

6) However, one day computers may be able to do most things

that a human brain can do and even do them better.

be able to能够(有能力)

★帮助学生通过举例和比较的方法区别be able to与can的用法:

①be able to 强调通过努力而获得的能力,而can则强调自身已具有的

能力。

e. g. She can sing the song in English. 她能用英语唱这首歌。

He will be able to sing this song in English in a few

minutes too. 几小时之后,他也能用英语唱这首歌。

② be able to各种时态均有;而can只有一般现在和一般过去两种时态。

e.g. I could help you last night, but you didn’t come. 昨天晚上我能帮你,而你又没来。

Can you see it there 你能看见它在那儿吗?

He is / was / will be able to help you. 他能帮你的忙。

③ can可用于表示可能性,推测,允许等情况,而be able to通常不这样用。

7) For example, they may be better than doctors at doing their job.

be good/poor at doing sth. 擅长/不擅长做某事

e.g. He is good at singing.

She is poor at swimming.

★学生易用错介词at,或不用动词-ing形式,可尝试变为词组来识记。

8) What will happen if computers can do our jobs

if 引导条件状语从句,主句用一般将来时,从句则用一般现在时。

e.g. If it doesn’t rain tomorrow, we will go to the park to have a picnic.

★学生易用错时态,识记口诀“主将从现”,并配以练习反复操练

9) Computers may change our lives, but will they make them better

make sb. /sth. + adj.比较极使……更……

e.g. Let’s try our best to make our city better.

★学生易用错该结构,尝试通过举例和操练帮助其掌握用法。

10) A DVD-ROM can hold millions of pages of writing, and can

also contain pictures, videos and sounds.

hundred/thousand/million前无具体数字后加s和of,前有具体数字则不加。

e.g. Hundreds of students will go abroad to further their

studies.

Two thousand people watched the show.

★学生易多加或漏加s和of,提醒学生看清前是否有具体数字。

11) For example, you can use your computer to read about a famous person from history.

use sth. to do sth. = use sth. for doing sth. 用某物做某事

sth. be used to do sth. = sth. be used for doing sth. 某物被用来做某事

e.g. You can use a dictionary to look up new words.= You can

use a dictionary for looking up new words.

A dictionary can be used to look up new words. = A

dictionary can be used for looking up new words.

★帮助学生通过举例和操练掌握结构间的转换,注意动词的变化。

3. 语法: Comparison of adjectives/adverbs 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1) 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规则

①一般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比较级在原级后面加-er,最高级在后面加-est

e.g. small→smaller→smallest; short→shorter→shortest

clever→cleverer→cleverest; narrow→narrower→narrowest

②以不发音e结尾的单音节词,比较在原级后加-r,最高级在原级后加-st;

e.g. large→larger→largest; nice→nicer→nicest

③在重读闭音节(即:辅音+元音+辅音)中,先双写末尾的辅音字

母,比较级加-er,最高级加-est;

e.g. big→bigger→biggest; hot→hotter→hottest; fat→fatter→fattest

④以“辅音字母+y”结尾的双音节词,把y改为i,比较级加-er,最高级加-est;

e.g. easy→easier→easiest; heavy→heavier→heaviest;

busy→busier→busiest; happy→happier→happiest

⑤一般多音节词,比较级在前面加more,最高级在前面加most;

e.g. beautiful→more beautiful→most beautiful; different→more different→most different

2) 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的用法:主要用来表示二者人或事物的比较,

表示“更……”的意思。

①“A + be +比较级 + than + B”意思为“A比B更……”。

e.g. This tree is taller than that one. 这棵树比那棵树高。

②“比较级 + and + 比较级”或“more and more + 原级”表示“越来越……”

e.g. It becomes warmer and warmer when spring comes.

The wind became more and more heavily.

③在含有or的选择疑问句中,如果有两者供选择,前面的形容词要用

比较级形式。

e.g. Who is taller, Tim or Tom

④“the +比较级……, the+比较级”,表示“越……越……”。

e.g. The more money you make, the more you spend.

The sooner,the better.

⑤可修饰比较级的词有a bit, a little, rather, much, far, a lot,

any, still, even等。

⑥为了避免重复,在从句中常用one, that, those等词来代替前面提

过的名词。

e.g. The weather here is warmer than that of Shanghai.

The radios made in our factory are better than those in your factory.

3) 形容词、副词的最高级的用法:主要用来表示三者或三者以上人或事物的比较,表示“最……”的意思。

①句子中有表示范围的词或短语。如:of the three, in our class等等。

e.g. He is the tallest in our class.

②序数词修饰最高级。

e.g. Africa is the second largest continent.

4) 形容词、副词的原级的用法

①两者相比(A=B),用“as+原级+as”表示

e.g. Tom is as tall as Mike.

②两者相比(A

e.g. I didn’t do my homework as (so) carefully as you.

The picture is less attractive than that one.

★强调学生注意易错处

1) 少数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是不规则的,要求学生熟记。

e.g. good /well→better→best; bad/ ill→worse→worst

old→older/elder→oldest/eldest

many/much→more→most; little→less→least

far →further/farther→ furthest/farthest

2) 提醒学生避免重复使用比较级。

e.g. (错) He is more cleverer than his brother.

(对) He is cleverer than his brother.

3) very, quite一般只能修饰原级,不能修饰比较级。

e.g. (错) The book is very nicer.

(对) The book is very nice.

(对) The book is nicer.

4) 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的转换:

e.g. Mike is the most intelligent in his class.

(错) Mike is more intelligent than any other students in his class.

(对)Mike is more intelligent than any other student in his class.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 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 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

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 ,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 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 ,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L 5200m/s L 1497m/s L 340m/s

高中语文 02 夏本纪检测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夏本纪 嶓冢[注] [唐]胡曾 夏禹崩来一万秋, 水从嶓冢至今流。 当时若诉胼胝苦, 更使何人别九州? 【注】嶓冢,山名,是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 【内容赏析】 全诗运用夸张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夏禹治水功绩的赞美。虽然夏禹已经逝去万年,但是他的治水之举泽被后世,百姓至今仍享用其利。 后两句诗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勇敢面对磨难困苦,才能有所成就,才能光耀后世。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鲧.(ɡǔn)殛.(jí)祗.台(z hī) 陂.(bēi) 橇.(qiāo) 稽.首(qǐ) 皋陶.(yáo) 沟淢.(xù) 为嗣.(sì) 后稷.(jì) 涤.原(dí) 巡狩.(sh?u)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女平水土(“女”同“汝”,你) (2)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傅”同“敷”,分布)

(3)致费于沟淢(“淢”同“洫”,田间水道) (4)四奥既居(“奥”同“墺”,可定居之地) (5)九山刊旅,九川涤原(“原”同“源”) (6)于是帝锡禹玄圭(“锡”同“赐”) (7)六府甚修,众土交正(“正”同“征”,征收) (8)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辟”同“避”,躲开)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视 (2)度

(3)是 (4)道 (5)其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陂.九泽(名词用作动词)筑堤防 (2)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动词的为动用法)为……深感痛心 (3)劳.身焦思(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4)薄.衣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简朴 (5)可种卑湿 ..(形容词用作名词)低洼潮湿的地方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汇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现象知识点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 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 “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 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 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①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 靠无线电话交谈。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 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能听到3次声音。 ②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 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早、晚)(当时空气15℃)。 ③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1)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2)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3)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 (4)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 达人耳比原声晚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 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 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 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声现象》知识点以及重难点题目

第一章声现象 【知识梳理】 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介 质;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4、声音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它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体内小石,这些都表明声具 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声能。声音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听诊器)。 5、重点实验:证明振动发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的实验必须用到转化法(或称为放 大法)即将微小物体与声源接触(如泡沫小球悬挂在音叉旁边;鼓皮上放小纸屑);证明声音具有能量的实验必须使小物体如烛焰离开声源才能说明是由于声音的能量使烛焰跳动的。 6、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是响度、音调、音色,人们通常将它们称为声音的三要素。 7、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频率越大,声音的音 调越高。 8、声源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为赫,符号为 Hz。例如:某人的心跳的频率是1.2Hz,其意义是:某人的心脏每秒跳动1.2次 9、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振幅指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试验中如果增大敲击乐器的力度,则可以增大振幅从而增大响度。 10、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大小不仅跟振幅有关还与距声源的距离有关。除此之外,影响响度的另两个次要因素是声音的分散程度和传声介质的性能。 11、音调高的声音其响度不一定大,同理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 12、弦乐器(弦振动)弦越短、越细、越紧其音调越高(即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是弦的长短、粗细、松紧);管乐器(空气柱振动)中的空气柱越短越细其音调越高(即影响管乐器音调的因素是空气柱的长短和粗细)。 13、即使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分辨出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靠的是音色。 14、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用形容词如震耳欲聋、引吭高歌、高(大)声喧哗、低声细语、窃窃 私语形容的是声音的响度大小;声音尖细、脆如银铃、女高音,男低音等形容的是音调的高低;悦耳动听、模仿电子琴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等形容的都是音色。

测绘学概论重点概念

测绘学概论重点概念 1.总论 (1).测绘学起初的概念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 对它进行测定和描绘的科学。按照这样的概念, 测绘就是利用测量仪器测定地球表面自然形态的地理要素和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 然后根据观测到的这些数据通过地图制图的方法将地面的自然形态和人工设施等绘制成地图。 (2).测绘学的研究对象不仅是地球, 还需要将其研究范围扩大到地球外层空间的各种自然和人造实体。 (3).因此, 测绘学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基本概念应该是: 研究对实体(包括地球整体、表面以及外层空间各种自然和人造的物体)中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各种几何、物理、人文及其随时间变化的信息的采集、处理、管理、更新和利用的科学与技术。 (4).针对地球而言, 测绘学就是研究测定和推算地面及其外层空间点的几何位置, 确定地球形状和地球重力场, 获取地球表面自然形态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布以及与其属性有关的信息, 编制全球或局部地区的各种比例尺的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建立各种地理信息系统, 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以及地学研究服务. (5).在公元前 3 世纪前, 中国人已知道天然磁石的磁性,

并已有了某些形式的磁罗盘。公元前2 世纪, 我国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叙述了禹受命治理洪水而进行测量工作的情况, 所谓“左准绳, 右规矩, 载四时, 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这说明在上古时代, 中国人为了治水就已经会用简单的测量工具了。人类最早对地球的认识为天圆地方. 直到公元前6 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 Pythagoras)才提出地球为球形的概念, 2 个世纪后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对此作了进一步论证, 支持这一学说, 此称地圆说。又 1 世纪后, 亚历山大的埃拉托斯尼( Eratosthenes )采用在两地观测日影的方法, 首次推算出地球子午圈的周长和地球的半径, 证实了地圆说。这是测量地球大小的“弧度测量”方法的初始形式。世界上最早的实地弧度测量是公元8 世纪南宫说在张遂(一行) 的指导下在今河南境内进行的, 它由测绳丈量的距离和由日影长度测得的纬度推算出了纬度为1°的子午弧长。到17 世纪末, 为了用地球的精确大小定量证实万有引力定律, 英国的牛顿( J .Newton)和荷兰的惠更斯(C .Huygens ) 首次从力学原理提出地球是两极略扁的椭球, 称为地扁说。。18 世纪中叶, 法国科学院在南美洲的秘鲁和北欧的拉普兰进行弧度测量, 证实了地扁说.19 世纪初, 随着测量精度的提高, 通过各处弧度测量结果的研究,

初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及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将答案 填写在下面的答题卡内. 1.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人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3.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 原因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4.人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 ) A.桥洞两端开口,不反射声音 B.桥洞窄小,反射的回声跟原声混在一起分不出来 C.桥洞反射的声音都从洞口跑掉了 D.桥洞两侧反射回来的声音正好抵消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 波 6.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 是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1.声音是由于物体产生的,声音产生的条件,一是要有发声体,二是发声体要,振动的物体叫做。 注意:(1)发声体既可以是固体,如发出鼓声的鼓面;也可以是,如;还可以是,如。(2)发声体肯定在,但振动却不一定发出可听声。 2.声音靠传播,(可以是固体、液体或者气体),声音以的形式传播,称为声波,声波具有能量,如:。声音在中不能传播,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不同),它们从大到小依次应该是: 。声音在空气(15℃)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3.声音的三要素是、、。 4.叫做响度,响度跟发声体的和有关。越大,响度越大;越小,响度越小;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另外,如果使声音集中向一个方向传播,我们也能听到较大响度的声音,例如:。 分贝是的单位,它用符号来表示,平时我们可以在上面看到它。当汽车经过噪声监测装置时,它的示数将(变大/变小)。 5.频率是反映的物理量,它是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某人脉搏一分钟跳动了72次,其频率就是 Hz。叫做音调,音调由发声体的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频率越低,音调。另外,影响弦乐器的因素有、、。 6.声音的品质叫做。“未见其人,先辨其声”讲的就是通过辨别各人的 ,来分辨出是谁在讲话。 7.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乐音和噪声的区别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凡是,都是噪声。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为了保证休息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 dB。 8.控制噪声的方法有:,例如;,例如;,例如。 9.通常人听力的频率范围是;叫做超声波, 叫做次声波;这些声波人虽然觉察不到,但是一些动物可以听到,例如:。超声波的特点,人类已经能够利用超声波进行等。 10.回声是形成的,我们要把原声和回声分开,至少要距离障碍物 m,当障碍物离得太近时,声波很快反射回来,原声和回声叠混合在一起,使原声,所以,在室内讲话要比在旷野上。 一、填空题 1、在大鼓上放些沙粒,击鼓时,会看到________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鼓敲击得越响,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又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1所示,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泡沫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时,泡 沫球会被________,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3、乐音具有三要素,反映声音高低特性的是________,反映声音大小特 性的是________,人们能把不同的乐音区分开,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

2019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专题二学究天人体贯古今_史记的体例第3课夏本纪含答案

第3课 夏本纪 1.通假字 (1)女.平水土,维是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九山刊旅,九川涤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六府甚修,众土交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于是帝锡.禹玄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祗台德先,不距.朕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同“汝”,你。第二人称代词 (2)同“敷”,分布 (3)同“源”,水源 (4)同“征”,征收 (5) 同“赐”,赏赐 (6)同“拒”,抗拒 (7)同“避”,躲开 (8)同“洪”,大 2.一词多义 (1)诛?????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臣不臣则诛.: (2)通????? 通.九道: 为人君父而不通. 于礼义者: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度????? 度.九山: 身为度. : 则思三驱以为度.: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声现象知识点 1.1声音的产生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2、真空不能传声;注太空中没有空气月球上没有空气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 声音;(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4、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 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三、回声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距障碍物至少17 m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声音传播路程:S=v* t,距离L= S /2(由题的条件判断是否除以2) 3、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 4、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的方向(听见立体声); 1.2、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要素(或说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通常说的声音的粗细。 决定因素是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通常指声音的大小。 决定因素:(1)振幅: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大); (2)与声源的距离:听者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弱(小); 3、音色:(1)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2)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有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二、超声波和次声波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1、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要产生次声波; 三、乐音和乐器 1、打击乐器: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打击力量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弦乐器:弦长、粗、松,音调低;弦短、细、紧,音调高。 3、管乐器: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应用:暖水瓶灌水时,水位越高,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1.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2)从环保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声现象大纲及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 一、知识网络 二、识记巩固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声源 。 2.声音的传播是以 声波 的形式进行的。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 真空 不能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 最大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最小 。空气中的速度大约是 340m/s 。 3.在物理学中,把声音的 高低 叫做音调, 声源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叫做频率,单位是 赫兹 ,符号H z。振动的频率 越高 ,声音的音调 越高 。 4.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 强弱 叫做响度,声源 振动的幅度 越大,声音的响度 越大 ,它还跟距声源的 距离 有关,它的计量单位是 分贝 ,符号 dB 。 5.声音的三个特征是 音调、响度、音色 。 音色 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 6.控制噪声主要着眼于 在声源处减弱 、 在传播中减弱 、 在入耳处减弱 这三个环节。 7. 15~40 dB 是较好的生活环境,超过 70 d B 就难以长时间忍受了。 8.一般只有在 20~20000Hz 范围内的声音才能引起人的听觉; 高于20000Hz 的声波称为超声波;而低于20Hz 的声波叫做 次声波 。 三、《声现象》问题梳理 超声波 超声波、次声波的频率范围、人耳听力的频率范围 主要应用:声与信息、声与能量 产生的条件:物体的振动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传播方式 传播介质 传播速度 声音的传播 乐音 音调 响度 音色 噪声 噪声物理、环保特征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噪声来源及防治途径 乐音和噪声

1.产生声音和听到声音的区别。 物体只要振动就一定能够产生声音,但是这个声音,人不一定能够听到。主要可能的原因有:(1)此声音属次声波或超声波;(2)此声音响度太弱或人距发声体太远;(3)没有传声的介质;(4)非正常的听觉。 2.产生回声和听到回声是否是一回事情? 产生回声的条件很简单,只要有障碍物就存在回声。但是,有回声时我们不一定能够听到。由于人耳只能区分相隔0.1s以上时间的两个声音,所以当回声返回的时间不到0.1s时,人就无法听到回声,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3.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这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声音的粗细,它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而响度是指声音强弱,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声音的大小,它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响度越大具有的声能越多。 4.超声波在水中传播速度比次声波快吗?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由传声的介质决定的,跟声波的频率无关,即在同一种传声介质中,超声波、次声波和可听见的声它们的传播速度都是一样的。 5.声速测距。 声速测距可以把声音的传播速度和速度公式联系起来。主要有三种题型: (1)利用声速计算打雷处到人的距离,这类问题要注意闪电和雷电是同时产生的; (2)利用回声测人到障碍物的距离或利用超声波测海深,这类问题要注意声音走了一个来回。 (3)利用声音在金属和空气中传播速度不同,计算传声时间之差,或测算钢轨或金属管的长度等问题。 四、例题解析 例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解析:本题关键是弄清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切发声物体都一定正在振动,所以D正确;人说话是靠声带振动,故B错;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但是传播速度不同,所以A 错;人耳要能听到声音,声音的振动频率必须在人耳的听力范围内,而且要有一定的响度,所以C错。 点评:声音现象是非常熟悉的物理现象,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是,究竟是哪一个物体在振动容易出错;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但是,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固体中的声速>液体中的声速>气体中的声速.人耳要能听到声音有四个条件:正常的耳

《夏本纪》知识点

《夏本纪》知识点 字音: 鲧gǔn 颛顼zhuān xū曾zēng大父襄xiāng 更gèng得舜 狩sh?u 殛jí嗟jiē稽qǐ首契xiè后稷jì皋陶gāoyáo 敏给jǐ克勤称chēng以出亹亹wěiwěi穆穆傅fū(通“敷”)土 沟淢xù橇qiāo 檋jú陂bēi九泽度du?九山攸yōu 袛台zhīyí德先东渐jiān于海暨jì讫qì帝锡cì禹玄圭姓姒sì氏 重点字词: 1、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曾大父,曾祖父。(大父,祖父。从父,伯叔。) 2、浩浩怀山襄陵。怀,包围。襄,冲上,漫上。 3、鲧为人负命毁族。负,违背。毁,败坏。 4、等之未有贤于鲧者。等,比较,衡量。贤,能干,有才能。 5、摄行天子之政。摄,代理。(摄政王。其他有“代理”含义的词:行、署。) 6、行视鲧之治水无状。无状,没有样子,不像样子。 7、乃殛鲧于羽山以死。殛,流放,放逐。 8、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以,认为。是,正确,对的。 9、于是舜举鲧子禹。举,任用。 10、尧崩。崩,古代帝王或王后死叫崩。(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另:“没”表示去世,后也写作“殁”。) 11、女其往视尔事矣。女,通“汝”,你。其,表语气,还是。视(事),办公。 12、禹敏给克勤。敏给,敏捷。克,能。勤,勤苦,劳苦。 13、身为度,称以出。称,称量,权衡。 14、亹亹穆穆,为纲为纪。亹亹,勤勉不倦的样子。穆穆,端正恭敬的样子。 15、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百姓,百官。兴人徒:征发民夫。傅,通“敷”,分布。 16、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表,表记,这里作动词。定,测定。 17、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致,表达,献出。费,资财。 18、陂九泽,度九山。陂,堤防,堤岸,这里作动词,筑堤防。度,测量,勘测。 19、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相,察看,考察。便利,指交通是否方便。 20、九州攸同。九州:冀、衮、青、徐、扬、荆、豫、梁、雍。攸,就。同,同一。 21、九山刊旅。刊,砍削。旅,治理。 22、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土,土地。姓,姓氏。袛,恭敬。台,我。距,违背。朕,我的(朕字在秦始皇以后为皇帝专用。)行,准则。 23、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渐,流入。被,覆盖。暨,及,达到。讫,穷尽,达到。

声现象知识点结构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人靠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中传得最快,中最慢; 2、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交谈; 3、声音以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一般情况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 1、音调:声音的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物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叫响度;与发声体的、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和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1 振动例子 2 3 声音的产生 研究方法:转换法 声波:声音以的形式传播。介质()疏密相间波 0 动向前传播。 声音的传播定义: 气体,液体,固体均可传声。 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真空铃:研究方法:科学推理法,真空中通过电磁 波交谈,光可在真空中传播。 一声音的产常温下空气中声速()。 生和传播不同介质声速不同。 同种介质温度不同声速不同。 声速声速表中找规律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固体传声最快,液体传声比固体稍 慢,气体传声最慢。 声速与音调,响度,音色无关。 定义: 时间:() 条件 回声距离:() 回声定位:(超声波) 应用(雷达定位用电磁波) 回声测距:S=1/2vt (超声波)

) 定义 决定因素:()单位:() 与音调的关系 音调超声波:频率高于() 次声波:频率低于()(地震,火山,海啸) 人耳听觉范围:() 一些动物的听觉 定义:声音的()或() 响度定义 三声音的特征决定因素() 与响度的关系 响度的大小还和()有关 喇叭,听诊器作用 定义: 音色 与发声体的()和()有关

物理学角度: 定义 环保角度: 大气污染 水污染 污染种类固体废物污染 噪声污染 光污染 热污染 生活 噪声来源工业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交通 单位:() 保护听力不能超过()dB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保证工作和学习不能超过( )dB 保证睡眠和休息不能超过( )dB 在( )处减弱 噪声控制在( )处减弱 在( )处减弱 传递信息:人听到的各种声音, 雷声,听诊器,军号声,敲钢轨检查声,老师讲 课声,回声定位,声纳.B超等 五声的利用 传递能量:清洗钟表,洗牙,加湿器,碎石,钻孔,切削,使火焰熄灭,使纸振动等.

古代监狱——据王志亮《中国监狱史》整理

中国古代监狱演变 1据北宋时期《广韵》彭氏注:“皋陶作狱,其制为圜,象斗,墙曰圜墙,扉曰圜扉,名曰圜土。” 2《易·坎卦·上六》:“系用徽继,置于丛棘” 3《竹书纪年》:“夏帝芬三十六年作圜土” 4《史记·夏本纪》:“召汤而囚之夏台” 5《风俗通》:“三王始有狱,夏曰夏台,殷曰里......”/《史记·殷本纪》:“纣囚伯于里” 6张华《博物志》:“夏曰念室,殷曰动止,周曰稽留,三代之异名也” 7《山西通志》和《山西太原府志》:“三角城,太原县治西北,一名‘徒人城’”且“旧志云:赵襄所筑,以处徒刑,其城三面,故名三角城”据史籍记载,吴越地区也建有狱城。 8主要有:第一类为囚禁皇族与将相大臣的监狱,主要有太子家令狱、內宫狱、左右都司空狱、若卢狱、郡邸狱;第二类为囚禁后妃和宫内女性的监狱,主要有掖庭狱(永巷)、暴室(宫中监狱薄室)。以上两座由宦官管理。第三类为囚禁官署吏卒的监狱,主要有上林狱、都船狱、寺互狱、共工狱、未央厩狱。 9《晋书·高光传》:“是时武帝置黄沙狱,以典诏囚。以光历世明法,用为黄沙御史,秩与中丞同。”陈垣《史讳举例》:“晋太始四年,又置黄沙狱持书侍御史一人。”

10京兆、河南府治所的长安、万年、河南、洛阳四县称为京县 11参见《宋史·刑法制》 12殿前马步军司、左右军巡院和四排岸司的监狱 在《宋史·刑法志》中记载了设置在京畿的监狱种类,嘉泰四年,京师各官司的监狱为:在开封,有府司、左右军巡院;在诸司,有殿前、马步军司及四排岸。上述监狱的设置,大都与一些军国大事有关。殿前马步军是皇家禁军,宋朝建立了一支庞大的禁卫军体系,“宋之兵制,大概有三: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禁兵者,天子之卫兵也,殿前、侍卫二司总之。其最亲近扈从者,号诸班直,其次总于御前忠佐军头司、皇城司、骐骥院。余皆以守京师、备征伐。其在外者,非屯驻、屯泊,则就粮军也。太祖鉴前代之失,萃精锐于京师,虽曰增损旧制,而规模宏远矣”[27]殿前马步军司狱大抵拘押禁军中的违法官兵。[28]京师还设置多所监狱,如于两京河南府与应天府设有左右军巡院狱,在承袭唐及五代狱制的基础上,又作了改变。宋哲宗规定:开封府与左右巡院狱只羁押所属范围内的案犯,不许……互堪及地方探报,庶革互送嫌仇之弊。[29]四排岸是宋朝维护水上治安的官署,违反水上治安的人一般先被羁押在四排岸狱,真宗咸平五年曾经专门对四排岸狱系囚的问题下诏书:“四排岸司系囚无亲属者,量给薪米,仍速裁断。” 13宋朝对犯罪之人还实行配隶之制,这些罪人的囚禁之所即各地配所或牢城。宋制:配隶重者沙门岛,其次岭表,其次三千里至邻州,其次羁管,其次迁乡。罪人贷死者,多配沙门岛。景祐年间,因至沙门岛者多死。诏当配沙门岛者,第配广南地牢城,广南罪人乃配岭北。宋朝配役之人毕竟不同于一般囚犯,庆历三年,既疏理天下系囚,因诏诸路配役人皆释之。[31]绍兴元年,诏:诸州编管、羁管人,在法止许月赴长吏呈验。闻比来囚禁锁闭,甚于配隶,可令遵守成宪。[32]各州每年开收编配羁管奴婢人及断过编配之数,各置籍。显然,不少配隶之人就在配所定居了。 14《辽史·圣宗本纪》 15《辽史·刑法志》 16既是囚犯服劳役的场所,主要制造军器,又是羁押囚犯的监狱 17《金史》记载:金国末年,因为盗贼太多,“宗翰用大同尹高庆裔计,令窃盗赃一钱以上者皆死。云中有一人拾遗钱于市,庆裔立斩之;萧庆知平阳府,有行人拔葱于蔬圃,亦斩之。民知均死,由是窃盗少衰而劫盗日盛。庆裔又请诸州郡置地牢,深三丈,分三隔,死囚居其下,徒流居其中,笞杖居其上,外起夹城,圜以重堑,宗翰从而行之。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点和练习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点和练习 一、《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①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②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理解能力: ①重要概念:指对文章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这些概念一般都有较丰富的内涵,有的还有特定含义。)②重要句子:指对文章思想、观点、情感、结构等起重要作用的句子。(注意其在文中所处的位置。) 分析综合能力:主要考查考生筛选信息、词句理解和综合推断等方面的能力。 二、解题方法: 1.通读全文,勾画要点。 (1)原文中的主干句、关键词。 (2)题干(提示)中的关键词句:

①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 ②重要问题及概念前后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语; ③关联词。 2.审读题干,筛选信息。 联系阅读材料,依据题干要求进行比较、过滤、选择,从中选出所需要的词语或句子。 筛选的关键是找准与选项对应的原文。 3.比照文题。 在原文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相关内容后,要仔细、严谨,逐字逐句的比照,看哪个词被换了或删了,句子的意思是否发生了变化,与题干的意思是否符合。 4. 分析文章中心,题干选项即设题陷阱。 三、设题陷阱的种类: (1)范围失当(以偏概全) 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一些”“有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全部”“有时”“凡”“全”“都”“所有”“一切”“各种”等。(读原文时,可以用笔把这些词勾画出来。) (2)然否不当 注意:命题者故意忽视原文中“可能”“大概”“也许”“差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

八年级物理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1声音的产生 1、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蚊子是翅膀振动发声等等); 2、声音产生/振动的特点: (1)声音的产生必须有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 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 或没有介质)。 (3)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1.2声音的传播 1、声音传播条件: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真空不能传声;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2、声速 (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 (2)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s是距离,单位是米(m),t是时间,单位是秒(s) (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 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3、声音的传播形式 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又叫声波; 4、声速<光速 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看到冒烟准确,听到枪声后计时比看到冒烟慢了t=s/v=100 m/340m/s=0.29 s,运动员的成绩比实际高0.29 s。 二、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要素(或说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夏本纪 知识点

《夏本纪》知识点 一、字音 鲧gǔn 曾zēng大父襄xiāng 更gèng得舜狩shóu 殛jí 嗟jiē 稽qǐ首契xiè 后稷jì 皋陶gāoyáo敏给jǐ称chēng以出亹亹wěiwěi 沟淢xù 橇qiāo檋jú 陂bēi九泽度duò九山攸yōu袛台zhīyí东渐jiān于海暨jì 讫qì 姓姒sì氏 二、重点字词 1.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曾大父,曾祖父。大父,祖父。从父,伯叔。 2.浩浩怀山襄陵。怀,包围。襄,冲上,漫上。 3.鲧为人负命毁族。负,违背。毁,败坏。 4.等之未有贤于鲧者。等,比较,衡量。贤,能干,有才能。 5.摄行天子之政。摄,代理。 6.行视鲧之治水无状。无状,没有样子,不像样子。 7.乃殛鲧于羽山以死。殛,流放,放逐。 8.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以,认为。是,正确,对的。 9.于是舜举鲧子禹。举,任用。 10.尧崩。崩,古代帝王或王后死叫崩。(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另:“没”表示去世,后也写作“殁”。) 11.女其往视尔事矣。女,通“汝”,你。其,表语气,还是。视(事),办公。 12.禹敏给克勤。敏给,敏捷。克,能。勤,勤苦,劳苦。 13.身为度,称以出。称,称量,权衡。 14.亹亹穆穆,为纲为纪。亹亹,勤勉不倦的样子。穆穆,端正恭敬的样子。 15.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百姓,百官。兴人徒:征发民夫。傅,通“敷”,分布。 16.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表,表记,这里作动词。定,测定。 17.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致,表达,献出。费,资财。 18.陂九泽,度九山。陂,堤防,堤岸,这里作动词,筑堤防。度,测量,勘测。 19.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相,察看,考察。便利,指交通是否方便。 20.九州攸同。九州:冀、衮、青、徐、扬、荆、豫、梁、雍。攸,就。同,同一。 21.九山刊旅。刊,砍削。旅,治理。 22.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土,土地。姓,姓氏。袛,恭敬。台,我。距,违背。朕,我的(朕字在秦始皇以后为皇帝专用)行,准则。 23.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渐,流入。被,覆盖。暨,及,达到。讫,穷尽,达到。 三、通假字 1.鸿水滔天:鸿同洪,大。 2.女平水土:女同汝,你。 3.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傅同敷,分布。 4.致费于沟淢:淢同洫,田间水道。 5.四奥既居:奥同墺,可定居之地。 6.九川涤原:原同源,水源。 7.众土交正:正同征,征收。 8.于是帝锡禹玄圭:锡同赐,赐予。 9.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辟同避,避开。 四、古今异义 1.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百姓:古,百官;今,普通民众。 2.左准绳,右规矩。准绳:古,测量用的绳子;今,标准,规则。 规矩:古,画圆画方的工具;今,标准,法则或习惯。 3.中国赐土姓。中国:古,中原地区;今,中华人民共和国。 4.天下于是太平治。于是:古,这个时候;今,连词,表承接。 五、词类活用 1.行山表木。表:名词→动词,作表记 2.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伤:形容词为(wèi)动用法,为…感到悲伤 3.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美: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光大 4.劳身焦思。劳、焦:形容词使动用法 5.薄衣食。卑宫室。薄,卑:形容词使动用法 6.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名词→状语。在…上(赶路) 7.陂九泽,度九山。陂:名词→动词,筑堤防 8.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卑湿:形容词→名词,低下潮湿的地方 9.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均: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平均 六、特殊句式 1.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 ──判断句,“…曰…” 2.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判断句,“…者,…也。” 3.舜登用。──被动句 4.(四岳)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省略句,省略主语 5.其德不违(正道)。──省略句,省略宾语 6.致孝于鬼神。──状语后置 7.载(之于)四时。──省略句,省略宾语、介词;状语后置 8.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状语后置 七、一词多义 之 禹之父曰鲧(结构助词,的) 等之未有贤于鲧者(代词,指鲧) 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维是勉之(助词,凑足音节,不译) 其 下民其忧(形容词词头,起加强形容的作用) 女其往视尔事矣(祁使商量语气,还是…吧) 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代词,他的,指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