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代史考试题

近代史考试题

近代史考试题
近代史考试题

上篇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答:因为从此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3)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4)社会历史任务的变化。

2.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性质的三次重大转变。

答: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转折点:由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转折点: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以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为转折点:由新民主主义社会演变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①帝国主义操纵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以及中国的政治军事力量;

②中外反动势力对中国人民的联合统治;

③封建剥削制度仍占据优势;

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已产生,但不是主要形式;

⑤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端不平衡;

⑥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程度举世少见。

4、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

答: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

5、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一任务)

实现国家富强,共同富裕(第二任务)

二者的关系:

区别:主体、内容不一样。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

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另一方面,后者是前者的最终目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

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在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下,近代中国丧失了哪些国家主权?

答:丧失的国家主权:领土主权的丧失、领海主权的丧失、司法主权的丧失,关税主权的丧失,国防主权的丧失

领土主权的丧失:割让领土的不平等条约包括:《南京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日本割占澎湖列岛)

司法主权的丧失:领事裁判权1843年7月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关税主权的丧失:协定关税始自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领海主权的丧失:《南京条约》附件——《虎门条约》《望厦条约》《天津条约》国防主权的丧失:列强在中国领土上的驻兵特权,1901年的辛丑条约

2、资本-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的经济侵略及其危害。

答:经济侵略: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危害:

①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工业品的市场,同

时又使中国的农业生产服从于帝国主义的需要

②在经济上,中国逐步地形成了对帝国主义资本的依附而丧失了自己的独立

性。

③资本主义国家一定程度上压制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本主

义逐渐陷入困境

3、三元里抗英、镇南关大捷、《海国图志》。

答:三元里抗英: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镇南关大捷:近代历史上,中国不败而败的对外战争

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4、帝国主义列强未能瓜分和灭亡中国的原因。

答:重要原因: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与相互制约;

根本原因: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5、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失败原因。

答:重要原因:经济技术落后。以鸦片战争为例,中国清军共80万人,英国侵华远征军仅2万,但双方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相差悬殊导致了中国的失败。

根本原因:社会制度腐败。在甲午战争前,中国海军总体实力,一度堪称亚洲第

一。但战争结果却是中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陆师在辽东全线溃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惨败,造成“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应该说,与腐朽没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及其结局。

答:农民阶级:初期《天朝田亩制度》,理想天国的方案设计;后期《资政新篇》,提出近代

中国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地主阶级洋务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从器物方面学习西方,大力兴

办洋务事业。

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三民主义理论,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子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国。

民族资产阶级:走“中间路线“,实现英美式民主政治。

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2.《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天京事变。

答:《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是由农民阶级提出的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天京事变:一次太平天国领导层的严重内讧,地点在首都天京(即今南京)

3、洋务运动的性质、指导思想、历史地位及其破产标志。

答:性质:封建地主阶级发起的以富国强兵救亡图存为目的的改良运动。

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

历史地位:①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一次尝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开办新式学堂,派遣最早官派留学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③传统观念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

甲午战争中北洋海陆军全军覆没,标志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破产

4、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

答:性质: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历史意义: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爱国救亡运动;思想启蒙运动;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辛亥革命的性质及其导火线。

答:性质: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导火线:1911年5月兴起的保路运动。

2、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局限性。

答:主要内容: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以治理国家);民生主义(一为平均地权,二为节制资本)

局限性:民族主义没有正面鲜明的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主张;民权主义虽然强调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力得到真正的保证;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3、清末新政、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答:清末新政,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

二次革命,1913年孙中山发动武装反袁的“二次革命”,结果支持两月后以失败告终。

护国运动,1915年12月25日,即袁世凯准备“登极”前一周,蔡锷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宣布独立,开展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1917年9月,在广州成立以孙中山为大元帅的护法军政府,并出师北伐

4、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①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③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④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中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阶段划分。

答:第一阶段:1919年~1927年(从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失败)(第一次国民革命时期)

第二阶段:1927年~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民革命时期)

第三阶段:1937年~1945年(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时期)

第四阶段:1945年~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民革命时期)

2、共产国际、俄国十月革命。

答:共产国际又称第三国际,是一个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组织。

1919年3月在列宁领导下成立,总部设于苏联莫斯科

俄国十月革命,是经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第一个是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

3、1921-1949年间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三种政治力量与三种建国

方案。

答: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3种主要的政治力量: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

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

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一党专政、军事独裁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

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的建国方案:实现英美式民主政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第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的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基本口号与历史意义。

答:兴起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性质: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思想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属于无产阶级的新民主主义的思想文化运动,因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成为运动的主流。

基本口号:民主,科学

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的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成为五四运动的思想先导。

2、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及历史特点。

答: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上的失败

特点: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及历史意义。

答:特点: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一方面,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另方面,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理论为基础的新型工人阶级政党。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核心,新的指导思想,新的斗争策略和革命方法,新的革命纲领(制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新的革命前途。

4、中共二大、国民党一大。

答:中共二大(1922年7月,在上海举行)

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在华统治,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中共二大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同时也表明,中国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

国民党一大(1924年初,在广州召开)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通过了国民党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5、新旧三民主义的主要区别。

答:民族主义:旧,未明确反帝。新,突出反帝内容

民权主义:旧,限于资产阶级民权。新,民权为一般平民共有

民生主义:旧,平均地权。新,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6、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的历史作用。

答: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而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共产党人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积极提高国民革命军的素质,增强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共产党员在战斗中更是身先士卒,起着先锋作用和表率作用。共产党人还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配合正规军作战,而上海工人的起义武装更是充当了解放上海的主力。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答:主要内容: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历史意义: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的转折点。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为秋收起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2、古田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答:主要内容:会议认真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建军建党的经验,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等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

历史意义:它所确定的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和从政治上建军的原则,为后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成功实践奠定了基础,古田会议因此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3、遵义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

答:第一,集中解决了党的军事路线及组织路线问题,成为长征走向胜利的关键一步。第二,是党独立自主领导革命,政治走向成熟的起点。第三,是党内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取代“左”倾错误路线的开端。第四,既是毛泽东个人政治生涯的转折点,也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党内三次“左”倾错误。

答: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以瞿秋白左倾盲动错误,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盲目要求“创造总暴动的局面”

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潮,盲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城市。

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5、东北易帜.《井冈山土地法》.《反对本本主义》

1.答:东北易帜是指皇姑屯事件之后,统治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将

原来悬挂的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并于1928年12月29日通电南京,宣称接受国民政府管辖的一个历史事件。此举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国民政府完成统一中国、以及北洋政府时期的正式结束

《井冈山土地法》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

《反对本本主义》这是毛泽东最早的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揭露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及其对革命事业的危害,批评了红军中一部分人安于现状、墨守成规、迷信“本本”、不愿作实际调查的保守思想

6、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辛历程及

其历史教训。

答:艰辛历程:中国革命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三大起义召开八七会议,开始了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理论著述到革命实践,都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做出重大贡献。相反,左倾中央主张“城市中心论”,给中国革命带来极大危害。

抗日战争时期,洛川会议决定发动组织农民,深入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继续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解放战争时期,实行“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使东北成为推动全国解放事业的战略基地,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历史教训:搞革命要从中国国情出发,不能照搬十月革命外来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应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必须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及其历史作用。

答:形成过程:瓦窑堡会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的制定。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奠定国共二次合作基础。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民党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与蒋介石庐山谈话,标志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历史作用: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的一次民族力量的凝聚,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证。

2、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大会议。

(瓦窑堡会议、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七大)

答: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即将到来时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1938年9月至11月,在延安举行,在这次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全会基本上纠正了王明的右倾错误,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中共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举行,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3、《论持久战》、台儿庄战役、西安事变

答:《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毛泽东在总结抗日战争初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民党内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内部分人轻视游击战的倾向,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胜利的战略

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李宗仁等部实施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歼灭日军1万余人,是中国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对蒋介石“哭谏”无效的情况下,为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这就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民党与德国的合作练兵失败,加速了日本侵华的进程)

4、延安整风运动的历史背景与历史意义。

答:历史背景:

第一,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了严重危害,必须从思想路线上加以彻底解决

第二,抗战初期王明的右倾错误一度引起党内思想混乱,必须予以肃清

第三,,皖南事变的发生,促使毛泽东思考如何尽快改变与共产国际的关系,这是延安整风运动的导火线

历史意义:延安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得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中共七大召开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

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答:第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第二,中国坚持持久战,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并为同盟军队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第四,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最大的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

6、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历史转折?

答:首先,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由此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厄运,大大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形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中国民族的历史命运开始转机。

其次,抗日战争是中国革命的一个转折点,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新中国的建立,则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人民一改过去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最后,抗日战争既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转折点,同时也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大国地位奠定的开端起点,这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保证。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1、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重大意义。

答: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是在人民解放军数量上与国民党相比处于劣势以及战争局部还处于防御的情况下而展开的,这标志着中国革命已经到了一个历史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2、民主党派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作用。

答:第一,在战后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为争取和平民主,和平建国,付出极大努力,发挥重大作用

第二,积极参加国统区第二战线反蒋斗争,为配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加速国民党反动政权崩溃,起到重大历史作用

第三,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积极参加新政协,为推动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确立起到重大历史作用。

3、第三条道路必然破产的原因。

答:第一,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第二,战后中国面临两个前途与两种命运的决战,没有走中间道路的余地

第三,国民党专制独裁政权不允许民主党派存在

第四,以民主党派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十分软弱,既无经济基础,又缺革命装。

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民盟一届三中全会。

答: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两个务必”思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会议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

民盟一届三中全会:民盟领导人沈钧儒指出“中间路线”行不通,要彻底推翻国民党统治集团,须与共产党合作。这标志着中国民主党派的政治立场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亦即由旧民主主义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来

5、南京国民党反动政权的阶级属性及其垮台原因。

答:阶级属性: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原因:

①政治反动——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的利益,背叛了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长期进行反共内战与人民为敌

②经济失败——民间资本严重萎缩、国家资本过度发展甚至吞并民间资本。财政

经济的总崩溃,既推动国统区民众起而为生存斗争,也加剧了国民党内部各派矛盾的激化和军事与政治的危机,导致南京政权败亡

③政治失败——政府偏重从地方收缴权力而不注重决策的分层化,造成在中央能

够控制的权力网络,决策过分集中于行政中枢,特别是蒋介石个人,权力运作中人治传统更起作用,制度化水平低下

④国民党军队腐败根源于党的腐败

⑤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而南京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

阶级的利益,其阶级局限性决定了它不可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6、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答: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是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

下编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答: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标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开始;

标志近代中华民族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完成,即赢得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条件,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与人民共同富裕开

辟道路

2、新中国的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及其政党制度。

答: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家结构形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在单一制国家中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阶段划分及主题主线。

答:历史分期第一阶段: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0----1956底,7年)第二阶段: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底----1966.5年,10年)

第三阶段:“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5----1976.10,10年)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年12月---至今)

主题主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完成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第二项历史任务: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的历史。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应对执政考验的主要举措。

答:第一,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第二,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第三,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第四,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2、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答:即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工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统一

3、统购统销政策、和平赎买政策。

答:统购统销政策,1953年,国家对粮食,棉花,油料作物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基本取消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自由市场,限制农村的商业投机。这一政策为全面推进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也成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关键环节。1985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取消了实施32年之久的

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实行农产品合同定购制和议价制并行的双轨制。

和平赎买政策:经过国家资本主义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意味着国家对资本家采取和平赎买的政策。对于资产阶级,第一,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而不是无偿的,逐步的而不是突然的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第二,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第三,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予以恰当的政治安排。

4、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历史意义。

答: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改造对生产力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5、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答: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一,选择走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道路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根本原因。第二,当时具备了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内外条件。第三,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一历史过程得到全国人民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拥护和支持。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及重大意义。

答:主要内容,总结经济建设的初步经验,借鉴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概括提出十大关系(前五个关系主要讨论经济问题。

1、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后五个关系,论述了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以及处理好中国与外国关系的问题。

1、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2、党和非党的关系

3、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4、是非关系

5、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历史意义:《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

2、中共八大路线的主要内容。

答: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主要任务;

提出了在综合平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在政治建设上,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在执政党建设上,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与两类矛盾。

答: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

两类矛盾,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

4、1957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历史影响。

答: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一个重要影响,是1957年9月至10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改变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认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这一理论上和指导思想上的失误造成了长时期的严重后果

5、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答:正式通过了根据毛泽东提议制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颁布后,发动了持续三年之久的“大跃进”,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严重失误。

6、“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导火线及其主要危害。

答: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是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

导火线1965年11月10日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上海《文汇报》发表

危害错误理论及其指导下的错误实践,造成思想上的空前混乱和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严重削弱。党组织及国家政权机构遭到严重削弱。国民经济遭到极大破坏。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社会思想和社会风气遭到严重毒害

7、1956-1978年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历程与

经验教训。

答:曲折历程:

1)探索良好开局。从1956年《论十大关系》发表、中共八大形成正确的“八大路线”、到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提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取得可贵成果,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获得良好开局;

(2)探索步入误区。从1957年反右派斗争、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到1976年十年“文革”动乱结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陷入阶级斗争“扩大化”迷雾,由此导致二十年“左”倾错误,极大地损害了社会主义。(3)实现历史转折。从1976年“文革”结束到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历史转折,全面拨乱反正,中国进入改

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

经验教训: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决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必须认清基本国情,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与客观经济规律,绝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历史意义。

答:是继延安整风运动之后的又一次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了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基础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答:主要内容: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历史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历史新时期。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揭开了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以这次会议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括号中答案可以借鉴,比较简洁~~~

中国近代史选择题专项训练100题

中国近代史选择题100题 1.“鸦片烟,真狡狯……这是西洋要将中国害。远从印度运将来……将一座好神州化作烟世界。一方好田地,尽把罂粟栽。一个好人家,尽将烟器摆。一条好花街,尽把烟馆排。女子变妖怪,男子变痴呆。未老身先死,已死身不埋。”这首民间歌谣反映的社会问题最早出现于() A.清朝前期B.晚清时期C.义和团运动时期D.民国时期 2.英国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开放了十余个通商口岸,放弃了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一部。该时期英国侵华的本质意图应是() A.掠夺中华无所不有的财富,积累原始资本B.打开中国大门,使其成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C.把中国变成英国最大的海外殖民地D.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并使之合法化 3.1840—1860年英国连续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动力来自于() A.资本主义制度B.资本主义本质C.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 4.清朝一位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和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朝廷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自由通航,不受盘索,而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船为什么就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都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这件事你认为最早应发生在哪次战争以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两次鸦片战争对英国而言都是侵略战争,对中国而言都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但最终结局是非正义的一方战胜了正义的一方,这说明() ①社会制度先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条件之一②战争的性质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惟一因素③英勇无畏的精神不能完全抵抗先进的军事技术④战争结局与指挥者的素质直接有关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 6.明治天皇即位之初,就在《御笔信》中扬言要“继承列祖列宗之伟业”,“开拓万里之波涛”,“布国威于四方”。他的这种野心产生的根源是() A.日本具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B.长期闭关锁国使日本对世界缺乏正确了解,盲目自大 C.中国、印度等亚洲传统强国正在迅速陨落D.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7.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和看法时,引用了一百多年前台湾诗人丘逢甲的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丘逢甲这首诗应创作于1896年②温总理借这首诗表达了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反对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题(含答案)sx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1919年7月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文章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是(C) A、梁启超 B、张东荪 C、胡适 D、黄凌霜 2.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的条约是( D )。 A.《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3.《国际联盟》把虎门硝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它的确定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C)。 A.左宗棠 B.魏源 C.林则徐 D.邓世昌 4.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本身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出现了( D )。 A.官僚买办资本家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本家 D.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 5.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音,这主要说明( B )。 A.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后反侵略斗争的继续 B.鸦片战争激化国内矛盾而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 C.鸦片战争促进中国农民从中世纪的睡梦中苏醒而奋起反抗 D.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的直接产物 6.天京变乱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 )。 A.农民小生产者的局限性 B.洪秀全等人此时已腐化 C.太平天国开始由盛转衰 D.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

7.德国元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D)。 A.帝国主义已放弃灭亡中国的图谋 B.帝国主义之间相互勾结 C.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8.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的著作是( C )。 A.《地理大全》 B.《四洲志》 C.《海国图志》 D.《筹海篇》 9.总理衙门设立时清朝在位的皇帝是(C)。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同治帝 D.光绪帝 10.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都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这两次错误路线产生的根源在于(C) A.共产国际错误指导 B.错误领导人排挤毛泽东 C.中共处于幼年时期,理论思想尚不成熟 D.国民党分化破坏活动 11.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为“洋人的朝廷”的不平等条约是( D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D)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天津条约》的签订 C.《北京条约》的签订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一(这套题整理的不错)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120分) 1.1936年10\ 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D ) A.陕北保安地区 B.陕北洛川地区 C.陕北瓦窑堡地区 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 2. ( C) A.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B.毛泽东、朱德、王稼祥 C.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D.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 3.中华民族进入全民族抗战是在(D ) A.九一八事变后 B.一二八事变后 C.华北事变后 D.卢沟桥事变后 4.1935年12 是(B )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晋绥干部会议 5. 胜利的战役是(A ) A.台儿庄战役 B.桂南战役 C.枣宜战役 D.中条山战役 6. 的阶段是( B)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7.1945年4 表是(C ) A.周恩来 B.刘少奇 C.董必武 D.王若飞 8. 表会谈纪要》的时间是( C) A.1945年8月 B.1945年9月 C.1945年10月 D.1945年11月 9.1947年10月10(C ) A.和平、民主、团结 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B.C. D.将革命进行到底 10.1949年6 著作是(D ) A.《新民主主义论》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1.1898 (C ) A.李鸿章 B.左宗棠 C.张之洞 D.刘坤一 12.

(A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湘报》 D.《万国公报》 13.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B)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国民党 14. 是(D ) A.湖南 B.湖北 C.广东 D.四川 1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D ) A.《中华民国宪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6.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 A)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战争 D.北伐战争 17.1930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 主要领导人是(D ) A.梁漱溟 B.黄炎培 D.张君劢 D.邓演达

《中国近代史》试题

《中国近代史》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在近代中国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战争中,是第一位为国捐躯的少数民族将领。 2、允许外国传教士在中国购地建房的不平等条约是。 3、1851年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后,占领的第一座州城是。 4、1856年,英法分别借口和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5、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首席军机大臣是。 6、冯桂芬在中明确提出了“以纲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思想。 7、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建的最大军事工业是。 8、戊戍变法时,作为维新派变法理论依据的两部书是康有为的和 。 9、1897年春,康有为到广西桂林讲学,与唐景崧、岑春煊组织“圣学会”,创办。 10、为进一步宣传革命民主主义思想,1905年11月,同盟会创办了机关报。 1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是。 12、是辛亥革命的最后一战,旨在维护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 13、1905年,日本和俄国通过签定,结束了日俄战争。 二、选择题(不定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1、下面有哪些属于“清末新政”的内容:()。 A、改革官制 B、整顿财政 C、改革学制奖励工商 D、改革兵制 2、袁世凯同五国银行签定《善后借款合同》,主要为了()。 A、弥补财政赤字 B、支付到期的外债 C、镇压国民党 D、复辟帝制 3、太平天国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主要因为()。 A、规模和延续时间空前 B、建立了与清政府的政权 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D、对封建王朝打击空前严重。 4、清政府“预备立宪”破产的标志是()。 A、皇族内阁成立 B、成都血案发生 C、宣布铁路国有政策 D、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5、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主张()。 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 C、苏维埃体制 D、人民民主制 6、中国同盟会得以成立的条件是()。 A、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B、清政府“预备立宪”破产 C、革命形势有了重大发展 D、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成立。 7、中国近代各派军阀的共同点有()。 A、始终打着维护共和的旗号 B、利用中央政权排斥异己 C、以分散的封建经济为基础 D、以帝国主义为靠山 8、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包括()。 A、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债 B、东南数省手工棉纺织业受到冲击

中国近代史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下列图片中的历史人物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收复新疆的是( ) 3.列强对近代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其中19世纪九十年代与19世纪四十年代的战争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列强获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B.侵犯到中国渤海地区 C.允许列强在华设立使馆界 D.割占中国的领土面积扩大 4.在近代中国,有这样一批机器工业:企业实行雇佣制,经费由政府拨给,产品分配给军队。下列企业中属于这批工业的有( )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滦州煤矿公司 D.沈阳飞机制造厂 5.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加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掀起了

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关这场变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绪帝颁布诏书标志着变革的开始 B.在变革中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C.此次变革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的支持 D.这是一场以光绪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6.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某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的资料和文章。你认为这一学习活动的主题应是(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三民主义” D.“民主”和“科学” 7.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不同阶层、不同派别的力量进行了不同尝试。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蔡元培倡导学术上“兼容并包”②公车上书③兴中会成立④北洋海军的建立 A.②③①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8.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成为近代中国新思潮的主流始于( ) A.新文化运动前期 B.十月革命爆发后 C.五四运动后 D.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9.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

近代史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中国无产阶级最早诞生于外国资本主义在华开办的企业。(错) 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对) 洋务派所办的民用工业其生产的主要目的就是满足军事工业的需要。 (对) 19世纪60年代以后产生的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谭嗣同等。 (错)戊戌变法就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对) 孙中山提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后来称为“三民主义”,即民权、民生、民主。(错)《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作者就是章炳麟。(对) 宋教仁案的发生从本质上反映了民主共与与专制独裁的矛盾。(对)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对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态度就是全部承认。(对) 五四运动的性质就是学生爱国运动。(错)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发生的直皖战争、直奉战争的性质就是封建军阀争夺中央政权的战争。(对)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最主要的意义就是揭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的序幕。(对) 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使中国革命受到严重挫折。(错)

长征就是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就是指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变化。 (错) 西安事变的发生与解决,从根本上说就是由于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对) 为加强政权建设。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党员、知识分子、工人各占三分之一。(错)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同顽固派作斗争应坚持的原则就是有理、有利、有节。(对) 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主要就是因为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对)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 红军在长征中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就是在四渡赤水之后。(错)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对) 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财产与官僚资本,这一措施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对)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就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中国近代史纲要网课选择题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网课选择题单选题 第一套 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提出者是() A、龚自珍 B、林则徐 C、洪仁玕 D、魏源 你的答案:D 2、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战略失误导致北伐失利 C、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D、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 你的答案:A 3、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野蛮屠杀和平居民的地点是( ) A、大连 B、旅顺 C、平壤 D、花园口 你的答案:B 4、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是: A、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1642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D、1790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你的答案:A 5、英国强迫清政府割让香港的条约是: A、1842年《南京条约》 B、1860年《北京条约》 C、1858年《爱珲条约》 D、1895年《马关条约》 你的答案:A 6、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林则徐 D、魏源 你的答案:C 7、由李鸿章管辖的清政府海军主力是: A、广东水师 B、北洋水师 C、南洋水师 D、福建水师 你的答案:B 8、标志着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俄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你的答案:C 9、太平天国后期担任军事指挥的青年将领( ) A、杨秀清、石达开 B、萧朝贵、冯云山 C、陈玉成、李秀成 D、石达开、韦昌辉 你的答案:C 10、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你的答案:B 1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侵占我国.北方大量领土的国家是( ) A、日本 B、俄国 C、德国 D、英国 你的答案:B 12、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 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半殖民地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题目及答案

A卷 1,在某一个国家的近代化变革中,是采取革命的方式,还是采取改良的方式,完全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历史状况、社会政治经济状况、阶级状况等现实国情。也就是说,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近代百余年来不断更迭的变革运动,很容易使人想到变革失败的原因即在于变革不彻底,因而普遍形成了一种越彻底越好的急躁心理。事实上,西方近代文化中的自由、平等、民主思想,也并非古已有之的,而是在社会发展到以工商资本为主要形态以后,并且通过激烈的社会变革和观念变革才发展起来的。 从今天的社会现实和思想状况我们也可以看出,商业文化的侵袭和传统价值的阙失,使得中国能够高速完成社会经济的转型,却又使得民族的思想文化出现「空心化」的趋向。当中原因一方面是长期的激进思潮割断了传统文化的联系,另一方面则是与市场社会本身的强烈「文化消费」特质有关,失去了传统的文化无法承载一个民族或国家的集体记忆和精神。也许这是更另我们警醒的,因为忘掉历史的人势必重蹈覆辙。 2,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留学生、留学生运动和留学生群体,直接导源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那种屈辱、苦难和严峻的社会现实。 留学生运动与留学生群体对中国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影响极大,已被还将越来越被中国社会发展的事实所证明,除了一小撮臭名昭著的民族罪人、汉奸、卖国贼外,他们都力图把中国引向近现代化(方向不同)。为了表述的方便,可分为三种情况: (1)“留学日本集团”: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亦有重大影响。 (2)“留学苏联集团”:其成员大多为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中坚,从20年代开始特别是1949年中国的成立为标志,一直影响到今。 (3)“留学美欧集团”:这一集团对中国最大的影响相对于前两种的政治影响而言,集中地表现在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方面,对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应充分估计。 因此,毫不夸张的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之前的留学生之信仰、思想、理解和行动,反映或代表了二十世纪中华名族和中国走向世界的信仰、思想、理解和行动,决定或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的走向和命运。 ,3,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是主张自由主义教育、人本主义教育和完全人格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后来的办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我国当代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可鉴的启示。 1922年蔡元培发表了《教育独立论》、《非宗教阅读运动》,阐述了他关于教育独立的主张。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因为他决定我们用什么去培养和怎样去培养。在这一问题上,蔡元培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造就具有完全人格的人,即具有自由意志的、独立的、完整的人格,而不是奴性的分裂的人格。 蔡元培反对封建主义教育对学生个性的束缚。主张应该使学生个性得到自由发展,并在北京大学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收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先生对大学的理解是“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这显示出他海纳百川的宏大气度和开放心态。所以蔡元培在北大进行的一系列高屋建瓴的改革,不仅标识着他是现代北大的缔造者,也表明他同时是中国现代大学理念和精神的缔造者。 4,中国将获胜。历史的角度上看,日本与中国的大规模正式战争从甲午海战开始,此战日本取得了制海权,为陆战奠定了兵力和物质输送基础。八年大战,并非日本一日间的仓促决定,从战略上讲,日本想把中国变成他的附属国,让中国成为其工业发展的人力和物质的提供地;从战备来讲,日本已经取得了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半岛和台湾的实际控制,由此蓄积起进攻中国中原地带的物质和力量。时间上讲,这些准备经过了至少50年的准备,从国际

中国近代史纲要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1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提出者是 (D ) A. 龚自珍 B. 林则徐 C. 洪仁玕 D.魏源 2 、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A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 .战略失误导致北伐失利 C .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D .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 3 、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野蛮屠杀和平居民的地点是( B ) A .大连 B .旅顺 C .平壤 D .花园口 4 、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是:A A 、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1642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 、1789 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D 、 1790 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5 、英国强迫清政府割让香港的条约是:A A 、1842 年《南京条约》 B 、1860 年《北京条约》 C 、1858 年《爱珲条约》 D 、1895 年《马关条约》 6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C A 、严复 B 、康有为 C 、林则徐 D 、魏源 7 、由李鸿章管辖的清政府海军主力是:B A 、广东水师 B 、北洋水师 C 、南洋水师 D 、福建水师 8 、标志着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条约是: C A 、《中英南京条约》 B 、《中俄条约》 C 、《辛丑条约》 D 、《马关条约》 9 、太平天国后期担任军事指挥的青年将领( C ) A .杨秀清、石达开 B .萧朝贵、冯云山 C .陈玉成、李秀成 D .石达开、韦昌辉 10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B ) A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 .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11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侵占我国.北方大量领土的国家是( B ) A .日本 B .俄国 C .德国 D .英国 12 、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B) A .商品经济 B .自然经济 C .半殖民地经济 D .资本主义经济 13 、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是( D ) A .《四洲志》 B .《定国是诏》 C .《应诏统筹全局折》 D .《天朝田亩制度》 14 、左宗棠开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C ) A .湖北织布局 B .继昌隆缫丝厂 C .福州船政局 D .发昌机器厂 15 、义和团运动首先兴起于( A) A .山东 B .直隶 B .天津 D .北京 16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 ( B ) A .林则徐 B .魏源 C .洋务派 D .义利团 17 .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B )

近代史试题库最终版

试题库——上编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 D ) A.族权制 B.市民社会制 C.领主制 D.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宗法等级制 2.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是( C ) A.进行实业救国 B.实行资本主义 C.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进行西方式的工业革命 3.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D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中国 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激增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4.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A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中国最早的一批产业工人产生在( B ) A.洋务企业中 B.外国资本经营的近代工商企业中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 D.私人小作坊中6.近代中国社会中最革命的阶级是( A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7.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 C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8.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其主要特征是( A ) A.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以家族为单位的集体经济 C.以机器为生产工具的工场经济 D.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商业资本主义经济 9.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支柱是(A ) A.封建势力 B.资产阶级势力 C.宗教势力 D.地方实力派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 ABCD ) A.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B.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C.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2.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是( ABC ) A.革命性最强 B.相对集中 C.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 D.同先进的生产力相联系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C )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BD ) A.发展生产力 B.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改进生产关系 D.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5.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是(AC ) A.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B. 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殖民地的中国 C.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D.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三、思考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①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②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步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点? ①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主要的是前者。 ②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 ③基本特征: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的封建势力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封建所有制仍然广泛存在,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民族资本主义很弱小,且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地方割据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受三座大山压迫,中国人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中国近代史选择题专项训练100题(详细版有答案)

中国近代史选择题专项训练100题 1.(自创题)“鸦片烟,真狡狯……这是西洋要将中国害。远从印度运将来……将一座好神州化作烟世界。一方好田地,尽把罂粟栽。一个好人家,尽将烟器摆。一条好花街,尽把烟馆排。女子变妖怪,男子变痴呆。未老身先死,已死身不埋。”这首民间歌谣反映的社会问题最早出现于() A.清朝前期 B.晚清时期 C.义和团运动时期 D.民国时期 2.(自创题)英国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开放了十余个通商口岸,放弃了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一部。该时期英国侵华的本质意图应是() A.掠夺中华无所不有的财富,积累原始资本 B.打开中国大门,使其成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C.把中国变成英国最大的海外殖民地 D.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并使之合法化 3.1840—1860年英国连续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动力来自于() A.资本主义制度 B.资本主义本质 C.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4.清朝一位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和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朝廷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自由通航,不受盘索,而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船为什么就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都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这件事你认为最早应发生在哪次战争以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两次鸦片战争对英国而言都是侵略战争,对中国而言都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但最终结局是非正义的一方战胜了正义的一方,这说明() ①社会制度先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条件之一②战争的性质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惟一因素③英勇无畏的精神不能完全抵抗先进的军事技术④战争结局与指挥者的素质直接有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6.(自创题)明治天皇即位之初,就在《御笔信》中扬言要“继承列祖列宗之伟业”,“开拓万里之波涛”,“布国威于四方”。他的这种野心产生的根源是() A.日本具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B.长期闭关锁国使日本对世界缺乏正确了解,盲目自大 C.中国、印度等亚洲传统强国正在迅速陨落 D.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7.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和看法时,引用了一百多年前台湾诗人丘逢甲的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丘逢甲这首诗应创作于1896年②温总理借这首诗表达了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反对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政治立场③这首诗表达了台湾人民对《辛丑条约》割让台湾的悲愤心情④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8.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 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③仍需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④领教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精神 A. ①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9.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已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状况应出现于下列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下列主张中突出体现了农民阶级局限性的是() A. 扶清灭洋 B. 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 C.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D.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11. (自创题)1896—1901年,义和拳(义和团前身)、义和团和义和团残部的口号分别是“反清复明”、“扶清灭洋”和“扫清灭洋”,这表明() ①农民阶级没有科学理论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②农民阶级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③中外民族矛盾逐渐激化,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④农民阶级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不断深入⑤旧式的农民战争逐渐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中国近代史试题以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把正确答案代码填在括号内) 1、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C ) A、魏源 B、龚自珍 C、林则徐 D、李鸿章 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在于( A )。 A.封建统治者的腐败 B.农民小资产阶级的落后 C.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3、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 C ) A、义和团运动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太平天国起义 D、反教会斗争 4、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C )。 A.维护封建经济B.发展资本主义 C.维护封建统治 D ..抵抗外国侵略 5、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 C ) A、辛亥革命中 B、新文化运动中 C、五四运动中 D、国民革命运动中 6、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必须坚持( A ) A、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B、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土地革命 C、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D、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7、全国抗日战争开始的事件是( C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8、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政策是( B ) A.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B.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C.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并重D.速战速决,武力征服 9、“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这句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 D )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 C、“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D、“大跃进”时的浮夸风 10、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D ) A.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多 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 ABCDE )

2016中国近代史考试答案要点

1 ()标志着国民党形成了以蒋介石为核心的统一政党。 1.0分 ?A、 宁汉合流 ?B、 蒋介石复职 ?C、 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的召开 ?D、 二次北伐战争的开始 我的答案:C 2 下面哪一项不是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1.0分 ?A、 民族独立 ?B、 人民解放 ?C、 国家富强 ?D、 改革开放 我的答案:D 3 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是()。

1.0分 ?A、 《文学改良刍议》 ?B、 《文学革命论》 ?C、 《狂人日记》 ?D、 《蝴蝶》 我的答案:C 4 抗战相持阶段日本对华政策的转变导致了()。 1.0分 ?A、 南京汪伪政府成立 ?B、 蒋介石提出恢复到七七事变前的局面就是胜利?C、 国民党实施和谈外交理念 ?D、 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5 邓小平在()年的“南方讲话”带来了全国第二次思想解放高潮。 1.0分 ?A、

?B、 1991 ?C、 1992 ?D、 1993 我的答案:C 6 ()是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 1.0分 ?A、 梁启超 ?B、 李大钊 ?C、 蔡元培 ?D、 毛泽东 我的答案:B 7 巴黎和会三巨头是哪三个国家的领导人?()1.0分 ?A、 英法美 ?B、

?C、 英美日 ?D、 意法美 我的答案:A 8 下面哪一项是太平天国反对外国侵略势力的表现?()1.0分 ?A、 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 ?B、 严禁鸦片贸易 ?C、 进行武装斗争 ?D、 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9 百团大战中实际参与作战的有()个团。 1.0分 ?A、 100 ?B、 102 ?C、

?D、 105 我的答案:D 10 1946年,中共中央发出的《五四指示》决定在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 1.0 分 ?A、 打土豪、分田地 ?B、 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 ?C、 减租减息 ?D、 耕者有其田 我的答案:D 11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开创的。 1.0分 ?A、 袁文才 ?B、 王佐 ?C、 毛泽东 ?D、

中国近代史纲要测试题一

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2.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发行的报刊是() A.《中国丛报》 B.《北华捷报》 C.《字林西报》 D.《万国公报》 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A.经济技术落后 B.社会制度腐败 C.思想文化保守 D.军事装备落后 4.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 A.林则徐 B.魏源 C.龚自珍 D.王韬 5.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玕 D.石达开 6.太平天国在1853年冬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十款天条》 《原道醒世训》C. D.《原道觉世训》 7.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维新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8.谭嗣同在戊戌维新时期撰写的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是() A.《新学伪经考》 B.《变法通义》

C.《日本变政考》 D.《仁学》 9.严复将英国人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的前两章翻译为() A.《天演论》 B.《穆勒名学》 C.《原富》 D.《法意》 10.《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译者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陈望道 D.毛泽东 11.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侵略中国的()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2.1935年中国共产党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领导发动的抗日救亡运动是() A.五卅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一二?一运动 D.一二?三〇运动 13.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第一次重大胜利的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昆仑关战役B. C.百团大战 D.平型关战役 14.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重要会议是() A.瓦窑堡会议 B.洛川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15.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关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 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B.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 C.反受贿、反贪污、反自由主义 D.反浪费、反行贿、反形式主义 16.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 A.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7.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合作组织是() A.互助组

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题简答题及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大题 一、对中国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的运动和发起阶级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农民阶级,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 太平天国爆发原因 (1)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败和搜刮,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2)重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加剧了中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3)直接原因:连年发生的自然灾难。 (4)主观原因:西方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创立拜上帝教组织的推动。 二、太平天国制度建设的两大方案及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一)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二)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三)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四)没能付诸实施。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 (一)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二)限于当时历史条件,没能付诸实施。 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一)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二)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四)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五)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四、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失败原因:主观原因:农民阶级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首先,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其次,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再次,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最后,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 客观原因:敌人(本国封建势力与外国侵略者)的力量强大。 教训:天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 兴办洋务事业之目的 1.压内——镇压农民起义 2.防外——加强海防、边防 3.固体——发展本集团的政、经、军实力 五、洋务事业的主要方面 (一)兴办近代企业;(二)建立新式海陆军;(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六、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一)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二)开始了中国的近代教育,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开阔了眼界;(三)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

《中国近代史纲要》题库(选择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选择题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B) 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半资本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近代中国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是 (A)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4.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D)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5.我国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C) A.《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B) A.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义和团运动 2.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在于 (C) A.列强之间的矛盾 B.国际舆论谴责列强侵略中国 C.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D.中国的实力 3.被称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 A.林则徐 B.魏源 C.郑观应 D.康有为 4.“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思想出自 (B) A.《资政新篇》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盛世危言》5.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在于 (C) A.帝国主义的强大 B.经济技术的落后 C.社会制度的腐败 D.中国军队军事素质差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系统地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 (C)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四洲志》 2.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D) A.富国强兵 B.均贫富、等贵贱 C.维新变法 D.中体西用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 (A) A.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B.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C.地主阶级改良运动D.工人运动

近代史课后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