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运动和力”考点例析(修订)

4“运动和力”考点例析(修订)

4“运动和力”考点例析(修订)
4“运动和力”考点例析(修订)

“运动和力”考点例析

考点一、运动的描述

例1 如图1所示,小华和小星两人站在地面上,小纬乘坐在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的飞机上,某时刻自由释放了一个玩具,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其中小纬观察到物体垂直下落的现象是以( ).

A.地面为参照物 B.飞机为参照物 C.小华为参照物 D.小星为参照物

解析从水平方向匀速飞行的飞机上扔出玩具后,由于玩具有惯性,在水平方向上仍以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相对于飞机在同一直线上,玩具在垂直方向上受到重力的作用,向下的速度越来越大.故小纬乘坐飞机观察到物体垂直下落是以飞机为参照物的,因此,本题应选B.

考点二、运动的快慢

例2 在学校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_________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了在_________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时间的方法.

参赛者甲乙丙

成绩/s 13.6 13.8 13.7

解析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路程相等比较时间,用时少者速度快;另一种是时间相等时比较路程,路程长者速度快.本题采用的方法是前者.从表中成绩可知:甲跑得最快.因此本题答案为:甲,路程.

考点三、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例3 用于2008年奥运会圣火传递的手持火炬样品已经制作完成,其外壳采用铝合金材料,长度为72___________,质量为985___________.(填写合适的单位)

解析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和观察可知,火炬的长度接近于人身体的一半,根据数值72,只可能是厘米(cm);用铝合金制作材料是利用其密度小的特性,故该质量为985克(g).

考点四、力的作用效果

例4 同学们在推门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请你提出其中一个能体验到“力的作用效果与某因素有关”的过程.

解析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有关.在根据图示场景设计一个能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某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宜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分别进行研究.答案不唯一,只要合理即可.如:(1)提出问题: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体验过程:在门上的A点(或B点)分别用方向

相同、大小不等的力推门(即通过控制力的作用点和力

的方向相同,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的关系),

并感受力的作用效果(作用效果体现为:开门或关门的

快慢、容易程度、是否能开门或关门),通过比较体验

到:力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提出问题:力的

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体验过程:在门上的B点(或

A点)分别用大小相等、方向不同的力推门,并感受力的

作用效果(作用效果体现为:开门或关门的快慢、容易

程度、是否能开门或关门、是开门还是关门),通过比较体验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3)提出问题: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体验过程:在门上的A点和B点分别用方向相同、大小相等的力推门,并感觉力的作用效果(作用效果体现为:开门或关门的快慢、容易程度、是否能开门或关

门),通过比较体验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考点五、物体的惯性

例5 2007年4月1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4月13日在成(成都)渝(重庆)高速公路上发生了52辆汽车连续追尾相撞的严重事故,其中有32辆为重型卡车.据交警勘察,几乎所有的卡车都严重超载.这也是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请用物理知识分析汽车发生连续追尾相撞的原因,并对此写出一条交通警示语.

解析质量越大,运动中物体的惯性也越大,汽车超载,使惯性加大,难以在短时间内停车,易发生追尾相撞事故.交通警示语:”严禁超载”“保持车距”等.

考点六:力的平衡与合成

例6 当猴子倒挂在树枝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树枝对猴子的拉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猴子对树枝的拉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猴子对树枝的拉力和树枝对猴子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猴子所受的重力和树枝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解析求解本题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从题干中可知是猴子倒挂在树枝上处于静止状态,故本题研究对象是猴子.依据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必须同体、等大、反向,同体才是一对平衡力,选项中符合条件是A,故本题答案是A.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一式三份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 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研究物体时,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不一定相同,可见物 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运动的快慢 1、定义: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v=s/t 4、单位:国际单位是m/s,常用单位是km/h. 换算关系:1m/s=3.6km/h 5、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无关,与时间无关。 (2)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速度只做粗略研究,通过公式计算出的速度叫平均速度。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否则毫无意义;s和t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必须对应同一运动过程 三、长度、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单位:米 (2)测量工具:刻度尺 正确使用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要做到会观察、会放置、会读数、会计录。 会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是否磨损。 会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的长度,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找准零刻度线或选取一个整刻度线和被测物体一端对齐。 会读数——视线要和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录——测量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2、时间测量

(1)单位:秒 (2)测量工具:表 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四、力 1、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力的作用中必定存在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就是我们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的研究对象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相互对的,施力物体同是也是受力物体。 两者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2、力的作用效果 (1)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用物体运动速度和方向和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的,只要其中之一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即能使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5、力的示意图: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形象地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箭头的旁边标出力的符号和大小,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示意图。 五、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弹性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如绳子的拉力、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弹簧的弹力都属于弹力 3、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沿力计 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六、重力 1、重力:地面附近的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力的。用符号G表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三要素 (1)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表达式:G=mg 其中,g为常数,大小为9.8N/kg,它表示质量是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9.8N。

运动和力的关系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在质量为M 的长木板上受到向右的拉力F 的作用向右滑行,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μ,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1mg μ ②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2()m M g μ+ ③当2()F m M g μ>+时,木板便会开始运动 ④无论怎样改变F 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 则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②.对木板:水平方向受到木块对它向右的滑动摩擦力f 1和地面的向左的静摩擦力f 2的作用,由平衡条件得 211f f mg μ== ①正确,②错误; ③④.木块对木板的摩擦力为 11f mg μ= 地面对木板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2max 2()f m M g μ=+ 所以木块对木板的摩擦力f 1不大于地面对木板的最大静摩擦力,当F 改变时,f 1不变,则木板不可能运动,③错误,④正确。 因此说法正确的是①④,选项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 2.如图所示,将质量为2m 的长木板静止地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 的小铅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初速v 0由木板A 端滑上木板,铅块滑至木板的B 端时恰好与木板相对静止。已知铅块在滑动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始终不变。若将木板分成长度与质量均相等的两段后,紧挨着静止放在此水平面上,让小铅块仍以相同的初速v 0由左端滑上木板,则小铅块将( )

A.滑过B端后飞离木板 B.仍能滑到B端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 C.在滑到B端前就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 D.以上三答案均有可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第一次在小铅块运动过程中,小铅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使整个木板一直加速,第二次小铅块先使整个木板加速,运动到B部分上后A部分停止加速,只有B部分加速,加速度大于第一次的对应过程,故第二次小铅块与B木板将更早达到速度相等,所以小铅块还没有运动到B的右端,两者速度相同。 故选C。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 3.如图所示,斜面体ABC放在水平桌面上,其倾角为37o,其质量为M=5kg.现将一质量为m=3kg的小物块放在斜面上,并给予其一定的初速度让其沿斜面向上或者向下滑动.已知斜面体ABC并没有发生运动,重力加速度为10m/s2,sin37o=0.6.则关于斜面体ABC受到地面的支持力N及摩擦力f的大小,下面给出的结果可能的有( ) A.N=50N,f=40N B.N=87.2N,f=9.6N C.N=72.8N,f=0N D.N=77N,f=4N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当加速度方向平行斜面向上时,对Mm的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竖直方向:N-(m+M)g=masin37° 水平方向:f=macos37° 解得:N=80+1.8a ① f=2.4a ② 当加速度平行斜面向下,对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竖直方向:-N+(m+M) g=masin37° 水平方向:f=macos37°

运动和力考点分析

《运动和力》考点分析 这部分知识与生活、应用联系密切,是中考重要的考查点,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这些考点常以填空、选择题题型出现,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可能会以实验题出现,考查的重点是将物体的受力情况与其运动情况的结合,复习时要求会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其运动情况,或者是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其受力情况。 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 【例题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定律通过斜面小车实验直接得到的 B.该定律不能用实验证明,只是一种猜想 C.该定律可以用实验来证明,因为它是力学的一个基本定律 D.该定律是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概括出来的,虽然不能用实验来证明,但能接受住实践的检验 【解析】由伽利略的理想化实验为我们创立了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即在大量的事实经验基础上,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通过推理概括出现象的本质。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儿的结论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该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来证明,

但是,从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是一条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页 1 第 考点二:运用惯性知识解答有关问题 因为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因此要解释惯性现象,必须明确原来的状态,步骤如下:(1)判断物体原来的状态(2)物体发生的变化(3)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状态(4)结果出现了什么现象 【例题2】在无风的天气里,从水平匀速向右飞行的飞机上先后落下三包货物,若不计空气阻力,在地面上的人看到这三包货物下落过程中,在空中排列的情况应该是图1中的()【解析】货物从飞机上落下前,与飞机一起水平向右匀速飞行,具有向前的速度,从飞机上先后落下后,由于无风,又不计空气阻力,因此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由于货物具有惯性而保持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三包货物沿水平方向和飞机具有相同的速度,在水平方向上通过的路程相等。由于重力的作用,先落下的在最下面。故C是正确的。 【考点点拨】:同学们要认真理解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原来静止的物体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是否运动和运动的快慢无关;

运动和力知识点和典型例题

《运动和力》知识要点和典型例题 知识点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或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 典型例题: 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和。 2.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知识点二:机械运动 1.定义: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1) (2) (3) 实际问题中多用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4.分类: a.(根据运动路线)⑴;⑵ b.(根据运动快慢的变化与否) (1):定义:叫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 计算公式:变形,。 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运输中单位;两单位中单位大。 换算:1m/s= km/h。人步行速度约。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直接测量工具:。 (2):定义:叫运动。 变速运动中的速度叫 计算公式:(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测路程,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v1=,v2=,v=。 5. 速度图象:

运动和力知识点汇总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作用效果: (1) 力可以。(2) 力可以: 2.力的概念 (I)力是,力脱离物体而存在。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力的单位: ,简称: ,符号是 (3)力的三要素: 、、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 (1)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索表示出来。 (2)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和力的;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表示力的方向;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物体和物体。 5.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作用在,大小,方向,作用在 个物体上,同时产生、变化、消失。 二、弹力 1.弹力是物体由于而产生的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2.弹簧测力计(1)测力计: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范围内,拉力的和成正比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的位 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和,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以免损坏测力计。③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测力计 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④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 三、重力 1.重力:由于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成正比。公式: G= 式中,G 是重力,单位( ); m是质量,单位( )。g= N/kg 3.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 (2)应用:重垂线,检验墙壁是否竖直。 4.重心: (1)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叫重心。 (2)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上。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 第八章运动和力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探究“阻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 (2)牛顿第一定律不是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初中物理运动与力知识点

初中物理运动与力知识 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惯性 (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最全面)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第八章运动和力 一、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 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 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推理,称作理想化实验。 2、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⑴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原来静止的物体,会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都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C、揭示了“力”的本意,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不需要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需要力。 3、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无关。 4、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绝不能说成“在惯性作用下”或“受到惯性”、“克服惯性”等。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二、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二力平衡条件可以用八字概括“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力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4、判断二力是不是平衡力的两种方法: (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若二力满足“同物、等大、反向、共线”的条件,就是一对平衡力。 (2)根据二力平衡的定义:若物体在二力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是一对平衡力。 5、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1)如果物体在不受任何力或者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则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如果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时,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如做变速运动、曲线运动等。

中学物理_《力与运动》考点解析

图1 《力与运动》考点解析 山东省高唐县琉寺中学 李洪生 这部分知识与生活、应用联系密切,是中考重要的考查点,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这些考点常以填空、选择题题型出现,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可能会以实验题出现,考查的重点是将物体的受力情况与其运动情况的结合,复习时要求会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其运动情况,或者是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其受力情况。 考点一:运用惯性知识解答有关问题 因为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因此要解释惯性现象,必须明确原来的状态,步骤如下:( 1 )判断物体原来的状态( 2 )物体发生的变化( 3 )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状态( 4 )结果出现了什么现象 【例题2】在无风的天气里,从水平匀速向 右飞行的飞机上先后落下三包货物,若不计空气 阻力,在地面上的人看到这三包货物下落过程 中,在空中排列的情况应该是图1中的 〔 〕 【解析】货物从飞机上落下前,与飞机一起 水平向右匀速飞行,具有向前的速度,从飞机上先后落下后,由于无风,又不计空气阻力,因此水平方向 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由于货物具有惯性而保持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三包货物沿水平方向和飞机具有相同的速度,在水平方向上通过的路程相等。由于重力的作用,先落下的在最下面。故C 是正确的。 【考点点拨】:同学们要认真理解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原来静止的物体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是否运动和运动的快慢无关;惯性在生活中有利有弊,会识别它们。 另外,同学们喜欢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弄混淆,其实相互作用力是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它们力的性质相同,同时存在,同时消亡。 考点二: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可以使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由静止变为运动或使运动的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改变,即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各种情况,都必须施加力,因此,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例题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它一定没有受到外力作用 B .物体受到了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C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解析】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也可能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选A 是错误;物体受到了,如果力互相平衡,运动状态就不改变,选项B 错误;在平衡力作用下,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处于静止状态,选项C 错误;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选项D 正确。 【考点点拨】:解题时应特别注意: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不一定不受力;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原来静止的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概念全解析!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概念全解析! 运动和力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中考物理学霸提分笔记,中考复习提分必备¥30购买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 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1、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

直线运动Ⅰ 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 6cm5、特殊的测量方法: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

中考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典型题附解析

一、选择题 1.在一列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内,一位同学相对于车厢竖直向上跳起,可能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落在车厢内原来起跳点之前B.落在车厢内原来起跳点之后 C.落在车厢内原来起跳点D.不确定落点的位置 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将系于轻质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斜跨过左右吸在黑板上的滑轮,在细线的两端挂上钩码,如图所示.此时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若要证明:“两个力平衡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必须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则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手扶卡片,在右侧加挂一个钩码,松手 B.手扶卡片,使其竖直向下移动一些,松手 C.手扶卡片,绕其中心在竖直平面旋转90°,松手 D.手扶卡片,将右侧滑轮竖直向下移动至与左侧滑轮在同一水平线上,松手 3.把一个重为G的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如果物体在空中运动时所受的空气阻力大小恒定为f,则该物体在上升过程与下降过程中所受重力和阻力的合力分别为F上、F下,则()A.F上 = G B.F上>G C.F下 = G D.F下>G 4.一杯水放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列车突然向右启动或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 B.列车突然向左启动或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 C.列车突然加速 D.列车突然减速 5.如图所示,吊在天花板下面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吊线突然断开的同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则电灯将() A.竖直向下匀速运动B.竖直向下加速运动 C.保持原来静止状态D.竖直向上匀速运动 6.甲、乙两同学进行拔河比赛,若甲对绳的拉力为F甲,乙对绳的拉力为F乙, F甲与F乙均沿绳

初二物理 第八章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初二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经过最低点B点,摆向另一侧的最高点C,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到达B点的瞬间,若剪断悬线,小球将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球到达B点的瞬间,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小球将保持静止状态 C.小球到达C点的瞬间,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小球将保持静止状态 D.小球到达C点的瞬间,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小球将做匀速圆周运动 2.小明发现蹦极运动中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大小不变,而弹性绳的弹力是变化的。蹦极运动的过程是利用弹性绳捆住人的脚,从高处p跳下,人到a处时刚好拉直弹性绳,人继续向下运动到最低点c后又返回向上运动,如此反复,最终停在b 位置。在开始下降时,经过pa段、ab段、bc段的过程中,人的运动情况分析错误的是() A.pa段加速运动 B.ab段加速运动 C.bc段减速运动 D.a点速度最大 3.一个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管道如图甲所示,利用拉力F将一木块从管道的左端竖直拉进,右端竖直拉出。已知管道中的竖直管口对木块的挤压作用相同,并测得拉动全过程中拉力和木块移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的重力为2N

B.4~6秒,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8N C.0~2秒,木块受到的合力为7N D.2~4秒,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4.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对乙的压力与桌面对乙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乙物体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甲对乙的压力与桌面对乙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乙对甲的支持力和甲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5.一名空降兵的质量为60kg.他随身所带的装备(包括降落伞和武器)总重为200N.在匀速下落过程中,若在竖直向上只受空气阻力和重力的作用,则他与所带装备所受的空气阻力为() A.ON B.260N C.788N D.388N 6.如图所示,吊在天花板下面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吊线突然断开的同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则电灯将() A.竖直向下匀速运动B.竖直向下加速运动 C.保持原来静止状态D.竖直向上匀速运动 7.如图所示,用大小为F的垂直于墙面的力挤压黑板擦,黑板擦静止于墙面上,此时黑板 擦受到的摩擦力为f1;改变F的大小使其变成1 3 F,黑板擦恰好匀速下滑,此时黑板擦受 到的摩擦力为f2,请问f1和f2的大小关系是() A.f1f2D.无法判断8.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斜面上向下滚动的小球所受的重力方向仍是竖直向下的 B.一投出的篮球上升过程中受重力,下落过程中也受重力作用 C.地面附近的物体在失去支持时,要向地面降落,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D.物体的重心一定是在物体上 9.下列情景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和第八章运动与力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力 知识点一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2)使物体发生形变。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知识点二弹力 1.定义: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4.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使用前指针要对零; B、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C、要认清它的分度值; 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轴线的方向一致; E、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知识点三重力 1.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g=9.8N/k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第八章运动和力 知识点一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的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推理,称作理想化实验。

2020届九年级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讲义设计:七年级下册易错考点巩固防范一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易错考点巩固防范一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易错点一:摩擦力大小的分析 [2019·杭州富阳区二模]水平面上叠放着A、B两个物体,在水平方向力F1和F2的作用下,以共同的速度v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已知F1=10N,F2=6N,那么物体A、B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图1 A.A对B的摩擦力为10N,水平向左 B.B对地面的摩擦力为4N,水平向右 C.A与B之间不存在摩擦力的作用 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6N,水平向右 【错误答案】A、C、D 【易错剖析】在分析物体受力方向及大小时不能从整体上进行分析,且受力分析对象不明确致错。F1施加在A上,F2施加在B上,错误地认为A对B的摩擦力为10N,B对地面的摩擦力为6N。B对地面的摩擦力与地面对B的摩擦力是相互作用力,方向相反。AB叠放应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整体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为4N,所以地面对B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为4N,B对地面有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为4N。B对A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为10N。

【易错防范】对两个叠放物体之间是否受摩擦力的作用,需分析两个物体之间是否有运动状态改变的趋势,若有则有摩擦力,若没有则没有摩擦力。对摩擦力的方向分析必须明确研究对象即受力物体。 【正确答案】B 1.[2019·湖州押题]2018年8月,湖州市德清县地信小镇迎来首家机器人餐厅。如图所示是送餐机器人工作时平端托盘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图2 A.机器人在水平地面匀速前行过程中不具有惯性 B.机器人在水平地面匀速前行时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C.餐盘受到的重力和托盘对它的支持力,这是一对平衡力 D.机器人匀速前行时,托盘中的餐盘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2.[2019·杭州校级模拟]如图甲所示,t=0时刻,物体沿竖直墙壁下滑;t=t1时刻,在物体表面施加一个如图乙所示水平压力F,F的大小变化如图丙所示;一段时间后,当t=t2时刻,物体恰好在墙上静止。则下列四幅关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变化的图像中,正确的是(D)

面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面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第八章运动和力 一、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 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 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推理,称作理想化实验。 2、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⑴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原来静止的物体,会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都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C、揭示了“力”的本意,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不需要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需要力。 3、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无关。 4、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绝不能说成“在惯性作用下”或“受到惯性”、“克服惯性”等。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二、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二力平衡条件可以用八字概括“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力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4、判断二力是不是平衡力的两种方法: (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若二力满足“同物、等大、反向、共线”的条件,就是一对平衡力。 (2)根据二力平衡的定义:若物体在二力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是一对平衡力。 5、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1)如果物体在不受任何力或者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则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如果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时,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如做变速运动、曲线运动等。 6、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推断物体的受力情况:(与上面的判断思维过程正好相反)(1)当物体处于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则物体不受任何力或者受到平衡力的作

运动和力中考考点精析

运动和力中考考点精析 赵传海 《运动和力》这一章介绍了运动学的基础知识以及牛顿第一定律及其相关的内容,力学的概念、规律,特别是它的研究方法和物理思想,对其它运动形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学们要用心去体会。下面就结合各地的物理中考试题跟同学们一起来整理一下本章的重要考点。 考点1:分析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分值约为2分) 例1 (福建省福州市中考题)如图1所示,在建国60周年阅兵式上,空军加油机与“歼10”战斗机以空中受油的状态列队飞行。若把加油机看做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天主中口浮动的云 B .地面 C .阅兵式主席台上的人 D .“歼10”战斗机 考查重点:参照物的选取。 答案:D 说明:参照物是运动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等闲视之。同学们要学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看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的,关键是看研究对像与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的变化,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如果有位置的变化,则研究对像是运动的;如果没有位置的变化,则研究对像是静止的。这类试题的出现形式,即可以是根据参照物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是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判定参照物的选择,但是不论怎样选择,都需要注意的是:(1)参照物是一个具体的物体;(2)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3)既可以选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也可以选静止的为参照物。但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考点2:运动快慢的比较(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分值约为2分) 例2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题)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2所示,图3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考查重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以及读图能力。 图2 图3 图1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运动和力知识点-+典型题附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用细线将小球悬挂在无人机上,图甲中无人机带着小球竖直向上运动;图乙中无人机带着小球水平向右运动;两图中,小球与无人机均保持相对静止,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小球可能做加速直线运动 B.甲图中,若悬挂小球的细线突然断了,小球立刻向下运动 C.乙图中,小球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乙图中,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2.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慢慢停下 C.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一定运动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3.如图,轻质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于地面,上端位于O点时弹簧恰好不发生形变.现将一小球放在弹簧上端,再用力向下把小球压至图中A位置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将竖直向上运动并脱离弹簧,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 A.运动至最高点时,受平衡力作用 B.被释放瞬间,所受重力大于弹簧弹力 C.从A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从O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4.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重为10N的物体在F=5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由A点匀速运动到B点,此时撤去拉力,物体继续向前运动到C点停下来,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AB段摩擦力等于10N B.物体在AB段摩擦力小于5N C.物体在BC段摩擦力等于5N D.物体在AB段摩擦力大于BC段摩擦力5.小红和妈妈在超市购物,她用8N的力水平推着一个购物车匀速直线运动.突然小红发现前面有人,她马上用17N的水平向后拉小车,使小车减速运动(此时妈妈不再施力),在此过程中有关小车受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是17N B.小车受到的合力是8N C.小车受到的是平衡力D.小车受到的合力是25N 6.一杯水放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列车突然向右启动或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 B.列车突然向左启动或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 C.列车突然加速 D.列车突然减速 7.甲、乙两同学进行拔河比赛,若甲对绳的拉力为F甲,乙对绳的拉力为F乙, F甲与F乙均沿绳子方向,比赛中绳子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甲取胜.绳重不计,则绳子受到的拉力F甲、F乙以及这两个力的合力F的关系是 A.F甲>F乙,F=F甲+F乙B.F甲<F乙,F=F甲-F乙 C.F甲=F乙,F=0 D.F甲=F乙,F=F甲+F乙 8.如图,将弹簧测力计下端吊着的铝块逐渐浸入台秤上盛有水的烧杯中,直到刚没入水中(不接触容器,无水溢出),在该过程中,下列有关弹簧测力计和台秤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不变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也不变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增大 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增大

(完整版)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与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 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与练习 8-1、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说明:①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 理得到的。 ③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同一个小车从同一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 是使小车滑到水平面初速度相等。 2.惯性 惯性的概念:一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说明:(1)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 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 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2)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8-2、二力平衡 1、力的平衡 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叫做平衡力。 2、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可简单记为:等大、反向、共线、同体。 说明:如何判断两个力是不是平衡力: ①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断:两个力只有同时满足等大、反向、共线、同体这四个条件时才属于平衡力,否则不是平衡力。 ②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判断:如果一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受到的几个力一定是平衡力。它不处于平衡状态,则它受的几个力一定不是平衡力。 3、二力平衡的应用 ①己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完整版)力与运动知识点详细归纳

第三章:力和运动 第一模块: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夯实基础知识』 1、历史上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认识过程: ①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凭直觉观察的经验事实得出结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直到伽利略才用理想实验否认了这一观点。 ②伽利略的想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他指出:如果没有摩擦,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③笛卡儿的结论:如果没有加速或减速的原因,运动物体将保持原来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④牛顿的总结:牛顿第一定律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1)程序内容 ① (事实) 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② (推论) 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的高度。 ③ (推论) 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④(推论) 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小球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直线运动。 ⑤ (推断) 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时并不需要外力来维持。 (2)此实验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力不是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 维持。 (3)理想实验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它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希望同学们用心理解。 3、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都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其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2)意义: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而抽象出来的规律,其意义在于: ①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惯性; ②指出了物体在不受力或合外力为零时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③澄清了力的含义——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换言之,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理解: ①牛顿第一定律分别从物体的本质特征和相应的外部作用两个侧面对运动作出了深刻的剖析。就物体的本质特征而言,一切物体都具有“不愿改变其运动状态”的特性;就物体所受到的外力与其运动的关系而言,外力是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也就是说,牛顿第一定律一方面揭示出一切物体共同具备的本质特性——惯性,另一方面又指出了外力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