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

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数学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96课时×1学期

教学对象印度尼西亚三年级小学生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

前言

经过了两年的华文数学学习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把数学运用到生活中,还学会了许多华文数学用语。因此,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要好好利用学生的特点去进行更有效率的教学。本学期课时安排大约为96课时,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并会口算及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其次“万以内的加减法(二)”是二年级下学期学习万以内的加减法(一)的延伸及巩固,需要多练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所以教师首先让学生懂得整数的概念,由浅入深进行教学。对于已经有良好华语基础的学生,教师应该尽量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情趣中学会数学,能更好地参与到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并引导孩子们热爱数学,激发他们的最大潜力。总之,教学需要形式多变、灵活运用。

以下只是本学期课程内容的教学计划编排,也许会有其他原因出现课程的变动,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各班的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本学期教学内容如下:

教学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测量

教学内容:1.毫米、分米(复习:米、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2.千米:1千米(公里)=1000米

3.测量与估量物体的长度

4.质量单位:吨、千克(复习:克、千克)

1吨=1000千克

教学重点:1.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1吨=1000千克

2. 会简单物体的测量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概念,1千米=1000米

2.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1吨=1000千克

3.能够动手操作测量简单的物体及估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内容:1. 两位数的加减法

2. 三位数的加减法(口算、笔算)

3.加减法的验算

教学重点: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2.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教学目标:1.巩固两位数进位加、退位减,递进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法。

2.掌握三位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注:借1、进1)

3.能熟练的运用验算方法检验运算结果

第三单元四边形

教学内容:1.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4.估计长度

教学重点:1、理解四边形及平行四边形。

2、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及其他图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3、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1、“余数”的概念

2、有余数除法的竖式的格式

3、关于除法余数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正确列有余数除法的竖式

教学目标:1. 知道“余数”的概念,会列有余数除法的竖式。

2.能够利用除法理解题意,解决问题。

第五单元时、分、秒

教学内容:1、秒的认识

2、时间的计算(1分=?秒;1时=?分)

3、时间的比较(如:9分钟和90秒进行比较;4时和24分进行

比较),知道在一段时间里或不同的时间里可以做多少事情。

4、用合适的时间单位来表示做一件事情所用的时间。

教学重点:时间的计算

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

2. 时间的计算(时、分、秒)

3.了解时间“1分钟、1秒钟、1小时”各有多长。

4.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内容:1.口算乘法(多位数乘一位数)

2.用乘法估算(约等于)

3.口算乘加的综合运算

4.笔算乘法(多位数乘一位数)

5.相关应用题

教学重点:口算及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目标:1、能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并能正确书写其竖式。

2、知道有关乘法算式估算的方法。

3、能理解题意,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1、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比较)

2、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并会计算分数。

教学目标:1、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分数,并会读写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分数。

2、会比较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分数的大小。

3、掌握计算简单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及规范其格式写法。

第八单元可能性

教学内容:用“一定、不可能、可能”做描述。

教学重点:会分析事情的发生结果。

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

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1、简单的排列数

2、简单的组合数

教学重点:找出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教学目标:1、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第十单元总复习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修订版)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转载点击数:6731更新时间:9/23/2005 一、前言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四、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五、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五年制小学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制小学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附录 关于教学要求用语的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一、前言 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2)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要求 使学生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

何图形、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具有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 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培养学生会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和儿童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考虑到我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学校条件的不同,在确定必须教学的最基础的内容的同时,适当安排一些选学内容。 随着现代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应该精简大数目的笔算和比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笔算加减法以三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四位数;笔算乘法一个乘数不超过两位数,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笔算除法除数不超过两位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三步。 在中、高年级可以介绍和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或探索有关规律。算盘只作为计算工具介绍。 在低年级教学基本口算的基础上,中、高年级要适当加强口算训练。 分数四则计算(不包括带分数)以分子、分母比较简单的和大部分可以口算的为主。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各年级应适当加强估算。 应用题选材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呈现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适当安排一些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用算术方法解“反叙”应用题只作为思考题。整数、小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三步;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不超过两步。 量与计量,采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几何初步知识的内容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按照立体——平面——立体的顺序安排,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等实际活动,认识常见的简单的几何形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求积计算的数据不应过繁。组合图形作为选学内容,只限于两个图形的组合。几何形体要从低年级起逐步认识,合理安排。 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要结合有关内容,使学生了

高二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复习

高二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复习 【篇一】 抛物线的性质: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 x=-b/2a。 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 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 P(-b/2a,(4ac-b )/4a) 当-b/2a=0时,P在y轴上;当Δ=b -4ac=0时,P在x轴上。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 当a与b异号时(即ab5.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 6.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Δ=b -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Δ=b -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Δ=b -4ac焦半径: 焦半径:抛物线y2=2px(p>0)上一点P(x0,y0)到焦点

Fèçæø÷ö p2,0的距离|PF|=x0+p2. 求抛物线方程的方法: (1)定义法:根据条件确定动点满足的几何特征,从而确定p的值,得到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2)待定系数法:根据条件设出标准方程,再确定参数p的值,这里要注意抛物线标准方程有四种形式.从简单化角度出发,焦点在x轴的,设为y2=ax(a≠0),焦点在y轴的,设为x2=by(b≠0). 【篇二】 1、圆的定义: 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圆心,半径为r; (2)一般方程 当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半径为 当时,表示一个点;当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 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每周5课时) (一)数与计算 (1)一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0 的乘 法。连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0除以一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法验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连乘、连除的简便 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的使用 (4)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量与计量 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面积单位。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面积的 含义。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四)应用题 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 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 单分析。 教学要求 1.掌握一位数乘、除多位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的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 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掌握两位数的乘、除法的笔算法则,会笔算乘除法。会用交换乘数的位置 验算乘法。会口算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积在100以内)。会口算乘数、除数是整十 数的乘、除法。学会一些简便算法。 3.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计算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 4.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初步学会计算简单 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毫米。知道1千米=1000米,1厘米=10毫米。认识质 量单位吨、克,知道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会进行长度和质量的简 单计算。 6.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 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7.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建立1平方米、 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观念。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完整)小学数学教学大纲1-6年级

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一年级 教学内容(每周4课时) (一)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整时)。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

法和相应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认识钟面,会看整时。认识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 6.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 7.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二年级 教学内容(每周5课时) (一)数与计算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 (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4)加法和减法。加法,减法。连加法。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5)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式题。小括号。 (二)量与计量 时、分、秒的认识。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千克(公斤)的认识。 (三)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直角。

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大纲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 (一)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乘法。 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会看整时) 元、角、分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和直观认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生活教育) 6.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 7.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习惯教育)参考规范 下载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高二数学上公式大全

高二数学(上)公式大全 一. 不等式部分。 1.不等式的性质: a>b ?a-b=0 ; a=b ?a-b=0 ; ab 且b>c ?a>c cb ?a ±c>b ±c ; a>b 且c>d ?a+c>b+d a>b 且c>0?ac>bc ; a>b 且c<0?acb>0且c>d>0?ac>bd a>b 且ab>0?1a <1b a>b>0?n n a b >(,n N ∈且n>1) a>b>0? >(,n N ∈且n>1 ) 2.几个重要的不等式 。 若a. 、b ∈R,则有: ①2 2 2a b ab +≥ ② 222a b ab +≤ ③2 2a b ab +?? ≤ ??? ④2 22 22a b a b ++??≤ ??? ⑤ 2a b +≤ ⑥222 a b c ab bc ca ++≥++ ⑦当a 、b 均大于0时,3322 a b a b ab +≥+ ( 以上各式均当且仅当 a=b=c 时取“=”) 3。均值不等式 ①若a 、b 大于0 ,则2a b +≥ ② 若a 、b 、c 均>0, 则3 a b c ++≥拓展:若有n 个正数a 1a 2……a n (n ≥2), 则有12...n a a a n +++≥ 均值不等式的推论: ①ab>02b a a b ? +≥ ②ab<02b a a b ?+≤- ③ ab 22,112ab a b R a b a b + +∈?=≤≤≤++(以上各式均当且仅当a=b 时取=) 4.均值不等式的应用 若x 、y 是正数,①如果积xy 是定值P ,那么当x=y 时,和x+y 有最小值 ②如果和x+y 是定值S, 那么当x=y 时,积xy 有最大值214 S (注意:使用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 5。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①a b a b a b -≤+≤+ ②1212......n n a a a a a a +++≤+++ ③a b a b a b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数学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 教学课时:90课时 设计者: 背景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内容,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实践与综合运用上较上册有所加难,教学选材和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在上册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了预习、思考的习惯,因此,本册教学侧重在原有知识积累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散思维、勤于思考的能力。 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会读写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会说出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会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指出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能说出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知道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会说出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4、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内容

1-6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大纲 (一)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整时)。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认识钟面,会看整时。认识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 6.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 7.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人教版高二数学上册各章节知识点--新版

人教版高二数学上册各章节知识点集合归纳总结 不等式单元知识总结 一、不等式的性质 1.两个实数a 与b 之间的大小关系 (1)a b 0a b (2)a b =0a =b (3)a b 0a b ->>;-;-<<.?????? ?? 若、,则>>;; <<. a b R (4)a b 1a b (5)a b =1a =b (6)a b 1a b ∈????????????+ 2.不等式的性质 (1)a b b a()><对称性? (2)a b b c a c()>>>传递性? ??? (3)a b a c b c()>+>+加法单调性? a b c 0 ac bc >>>? ??? (4) (乘法单调性) a b c 0 ac bc ><<? ??? (5)a b c a c b()+>>-移项法则? (6)a b c d a c b d()>>+>+同向不等式可加???? (7) a b c d a c b d()><->-异向不等式可减? ??? (8)a b 0c d 0ac bd()>>>>>同向正数不等式可乘????

(9)a b 00c d b d ()>><<>异向正数不等式可除?? ??a c (10)a b 0n N a b () n n >>>正数不等式可乘方∈???? (11)a b 0n N a () n >>>正数不等式可开方∈????b n (12)a b 01a ()>><正数不等式两边取倒数? 1 b 3.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 (1)|a|a |a|= a (a 0)a (a 0)≥;≥, -<.?? ? (2)如果a >0,那么 |x|a x a a x a 22<<-<<;?? |x|a x a x a x a 22>>>或<-.?? (3)|a ·b|=|a|·|b|. (4)|a b | (b 0)=≠. || ||a b (5)|a|-|b|≤|a ±b|≤|a|+|b|. (6)|a 1+a 2+……+a n |≤|a 1|+|a 2|+……+|a n |. 二、不等式的证明 1.不等式证明的依据 (1)a b ab 0a b ab 0a b 0a b a b 0a b a b =0a =b 实数的性质:、同号>;、异号<->>;-<<;-????? (2)不等式的性质(略) (3)重要不等式:①|a|≥0;a 2 ≥0;(a -b)2 ≥0(a 、b ∈R) ②a 2 +b 2 ≥2ab(a 、b ∈R ,当且仅当a=b 时取“=”号) ③ ≥、,当且仅当时取“”号a b +∈+2ab(a b R a =b =) 2.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1)比较法:要证明a >b(a <b),只要证明a -b >0(a -b <0),这种证明不等式的

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大纲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大纲 (一)数与计算 (1)一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0的乘 法.连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0除以一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法验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 两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的使用 (4)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量与计量 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面积单位.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面积的含义.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四)应用题 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 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教学要求 1.掌握一位数乘、除多位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的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掌握两位数的乘、除法的笔算法则,会笔算乘除法.会用交换乘数的位置 验算乘法.会口算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积在100以内).会口算乘数、除数是整十数的乘、除法.学会一些简便算法. 3.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计算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 4.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毫米.知道1千米=1 000米,1厘米=10毫米.认识质量 单位吨、克,知道1吨=1 000千克,1千克=1 000克.会进行长度和质量的简单计算. 6.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 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7.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建立1平方米、1 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观念.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8.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9.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资料]小学数学教学大纲1-6年级

[资料]小学数学教学大纲1-6年级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一年级 教学内容(每周4课时) (一)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整时)。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认识钟面,会看整时。认识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 6.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 7.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二年级 教学内容(每周5课时) (一)数与计算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 (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学期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青岛版 适用年级:三年级下册 课时数:65课时 设计者:郑文武 【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会认、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运算。 2.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方法。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 1.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结合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统计与概率: 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数据收集的一般方法和统计知识。 实践活动 1.巩固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运用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在理解小数意义的过程中,发展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初步感受小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 2.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比较、归纳能力,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或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同一性。 3.在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认识轴对称图形,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和年、月、日知识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面积的意义及建立面积单位概念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有关知识,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在具体情境中,能根据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 6.在算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不断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关注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其应用价值。 2.在研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观察社会的意识,在体验数学价值的同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程内容】

人教版高二数学上册各章节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数学上册各 章节知识点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不等式单元知识总结 一、不等式的性质 1.两个实数a 与b 之间的大小关系 2.不等式的性质 (4) (乘法单调性) 3.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 (2)如果a >0,那么 (3)|a ·b|=|a|·|b|. (5)|a|-|b|≤|a ±b|≤|a|+|b|. (6)|a 1+a 2+……+a n |≤|a 1|+|a 2|+……+|a n |. 二、不等式的证明 1.不等式证明的依据 (2)不等式的性质(略) (3)重要不等式:①|a|≥0;a 2≥0;(a -b)2≥0(a 、b ∈R) ②a 2+b 2≥2ab(a 、b ∈R ,当且仅当a=b 时取“=”号) 2.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1)比较法:要证明a >b(a <b),只要证明a -b >0(a -b <0),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比较法. 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是:作差——变形——判断符号. (2)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出发,依据不等式的性质和已证明过的不等式,推导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综合法.

(3)分析法:从欲证的不等式出发,逐步分析使这不等式成立的充 分条件,直到所需条件已判断为正确时,从而断定原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分析法. 证明不等式除以上三种基本方法外,还有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 三、解不等式 1.解不等式问题的分类 (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3)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或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不等式. ①解一元高次不等式; ②解分式不等式; ③解无理不等式; ④解指数不等式; ⑤解对数不等式; ⑥解带绝对值的不等式; ⑦解不等式组. 2.解不等式时应特别注意下列几点: (1)正确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正确应用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增、减性. (3)注意代数式中未知数的取值范围. 3.不等式的同解性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1-6年级

二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二年级 教学内容(每周5课时) (一)数与计算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 (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4)加法和减法。加法,减法。连加法。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5)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式题。小括号。 (二)量与计量 时、分、秒的认识。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千克(公斤)的认识。 (三)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直角。

(四)应用题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 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调查家中本周各项消费的开支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数、写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2.掌握加、减法的笔算法则。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整百或整十的数,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验算加法和用加法验算减法。初步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知道乘、除法的含义和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知道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够熟练地用口诀求积、求商。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注①:例如3个5,可以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3×5读作3乘5,3和5都是乘数(也可以叫因数)。②:不给出“第一种分法”、“第二种分法”等名称。]

高二数学上学期知识点

高二数学必修5知识点 1、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R 是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②sin 2a R A = ,sin 2b R B = ,sin 2c C R = ;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 ④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C C ++= = = A + B +A B . 2、余弦定理: 在C ?A B 中,有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2222cos c a b ab C =+-. 3、余弦定理的推论:2 2 2 cos 2b c a bc +-A = ,222 cos 2a c b ac +-B = ,222 cos 2a b c C ab +-= . 4、若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11n a a n d =+-. 5、通项公式的变形:①()n m a a n m d =+-; ②n m a a d n m -= -. 21、若{}n a 是等差数列,且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 a a a a +=+; 若{}n a 是等差数列,且2n p q =+(n 、p 、*q ∈N ),则2n p q a a a =+. 22、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公式:①() 12 n n n a a S +=; ②()112 n n n S na d -=+ . 23、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性质: ①若项数为()*2n n ∈N ,则()21n n n S n a a +=+,且S S nd -=偶奇, 1n n S a S a +=奇偶 . ②若项数为()* 21n n -∈N ,则()2121n n S n a -=-,且n S S a -=奇偶, 1 S n S n = -奇偶 (其中n S na =奇,()1n S n a =-偶). 26、若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比是q ,则11n n a a q -=. 27、通项公式的变形:①n m n m a a q -=;②n m n m a q a -= . 28、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 a a a a ?=?; 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2n p q =+(n 、p 、*q ∈N ),则2n p q a a a =?.

小学数学各年级的教学大纲

小学数学各年级的教学大纲 一年级(每周4课时) 教学内容:(一)数与计算:(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二)量与计量钟面的认识(整时)。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三)几何初步知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四)应用题。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五)实践活动。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认识钟面,会看整时。认识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 6.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 7.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每周5课时) 教学内容(一)数与计算(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4)加法和减法。加法,减法。连加法。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5)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式题。小括号。 (二)量与计量。时、分、秒的认识。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千克(公斤)的认识。(三)几何初步知识。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直角。(四)应用题。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五)实践活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调查家中本周各项消费的开支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1.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数、写数,会比较数的大小。2.掌握加、减法的笔算法则。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整百或整十的数,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验算加法和用加法验算减法。初步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习惯。3.知道乘、除法的含义和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知道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够熟练地用口诀求积、求商。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注①:例如3个5,可以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3×5读作3乘5,3和5都是乘数(也可以叫因数)。②:不给出“第一种分法”、“第二种分法”等名称。]4.初步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会计算两步式题。认识小括号。5.认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知道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会进行长度的简单计算。6.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公斤),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7.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8.初步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和画线段(限整厘米)。9.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10.会解答加、减、乘、除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会分步列式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11.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三年级(每周5课时) 教学内容:(一)数与计算(1)一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0的乘法。连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0除以一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2)两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法验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3)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的使用。(4)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看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下面就谈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分析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一些学生写字歪七扭八,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找其原因,及时纠正,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身体的正确与否。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文字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在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还有,在作一些计算题目时,我要求学生不要马上就进行死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惊喜的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 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大声嚷嚷:“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叹气起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旁若无人的干着自己的事……凡此种种,不由得人深思。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