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教材高中生命科学第二册知识点整理

上海教材高中生命科学第二册知识点整理

上海教材高中生命科学第二册知识点整理
上海教材高中生命科学第二册知识点整理

【第五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一节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

※单细胞动物以整个细胞感受光、热、电和化学物质的刺激,而人和高等动物则通过自身特定的感受器获取这些信息。这些信息通过神经传递到脑,在脑中产生感觉。根据外界刺激物的类型,通常可将感受器分为物理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

一、动物体对物理信息的获取1、皮肤感受器人和高等动物皮肤中有许多神经末梢,当受到压力、温度、针刺等刺激时,便会将各种刺激转换为神经信号,从神经末梢传递到神经中枢,这些神经末梢统称为皮肤感受器。

2、光感受器※折光装置均无色透明,具有折光和聚焦的作用。

视杆细胞:感受光亮

视细胞

视锥细胞:感受色彩

视细胞将光能转换为电信号(神经冲动),必须由视神经传到脑的视觉中枢后才能形成视觉。

3、声波感受器①耳可分为外耳、中耳

和内耳。

②外耳收集声波,通过外耳道向内传

递,声波可以引起外耳道底部的鼓膜振

动。

③鼓膜内侧为中耳,内有3块听小骨,

听小骨将声音传递到内耳。

④内耳由耳膜和前庭器组成,耳蜗是声

折光装置

音感受器,将声波转化成神经冲动,由

听神经传到脑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前庭器由3个半规管和前庭组成,是感

受身体平衡的器官。

4、特殊的感受器:①鱼类的侧线,用来感受水流和定方位。②蛇类的颊窝,感受周边动物散发出的热能。

二、动物体对化学信息的获取1、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化学感受器主要分布于鼻腔的嗅黏膜和口腔的舌上。

①分布于嗅黏膜上的嗅细胞可感受溶解在嗅黏膜表面液体中的有气味的化学分子。

②味蕾顶端有一个小孔,味细胞顶端的微绒毛分布于此,溶解在水中的化学分子经微绒毛由味细胞传换成神经冲动,最终传递给脑产生味觉。

2、昆虫的味觉毛分布于足的末端和口器,而感受气味的毛多分布于触角。

第二节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1、动物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体内的各种刺激(信息)发生反应,称为反射。

2、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

3、反射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

4、反射弧及其功能:

一、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传递

1、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细胞,也称神经元。

2、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树突组成:①细胞体是神经元的营养和代谢中心,内含细胞核和细胞器,主要

集中在脑和脊髓里。②树突通常较短,具有许多树枝样分支,是神经元接受信息的部分。

③轴突较长,分支少,是神经元传出信息部分。

3、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称为神经纤维。

4、神经冲动传导:①在神经细胞质膜的内外两侧之间存在电位差,称为膜电位。

②静息状态下,膜内为负(K+),膜外为正(Na+)。③受到刺激时,局部区域(兴奋区)Na+流入细胞内,电位反转为内正外负,即产生兴奋(神经冲动)。兴奋区域此时与周邻部位之间有电位差,这就会引起周邻部分产生兴奋,兴奋沿神经纤维推进,此过程即为神经冲动传导。

④信息在神经元上是以生物电的形式传导的。

5、突触传递:①神经元以轴突末端膨大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两个神经元相接触部分的细胞膜合称为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②突触小泡内所含有的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③信息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的。

二、脊髓的调节功能

1、人和高等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两部分。

2、人和高等植物的脊髓呈长管状,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的延髓相连接。

3、脊髓的外周是白质,由许多集合成束的神经纤维组成,起着传递神经冲动的作用。

4、脊髓的中央是灰质,它是神经元细胞体密集的部位,呈灰色蝴蝶型,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在灰质里。

5、脊髓通过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来调节机体的生理活动,如排便反射、排尿反射。

6、脊髓的反射活动总是在脑的控制下进行。

三、脑的高级调节功能——条件反射

1、人和哺乳动物的脑由大脑、小脑、间脑、中脑、脑桥和延髓组成。

2、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表面覆盖着一层灰质,称为大脑皮质。大脑皮质分为许多功能区,它们都是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

3、高等动物的反射方式有两类:一类是生来就具有的先天性反射,称为非条件反射;一类是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后天性反射,称为条件反射。

4、建立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无关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

5、条件反射实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形成的。

6、人类不但能对具体信号发生反应,而且还能对由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建立条件反射。

四、自主神经对内脏的活动的调节1、由于支配内脏器官和腺体活动的神经受脑控制,但不受意志支配,故称为自主神经,也叫植物性神经。2、人体的自主神经又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他们支配共同的内脏器官,而作用的结果却是互相拮抗的。3、当人体从事重体力活动或出于神经紧张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占优势,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增高、血糖上升、胃肠蠕动减慢等;当身体处于安静状态或睡眠时,则副交感神经占优势,心跳呼吸减慢、代谢降低、胃肠蠕动加快。

第三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一、人体内分泌腺

1、肾上腺:①位于肾脏顶部,左右各一个,每个腺体都由表层的皮质和中央的髓质构成。

②皮质分泌多种激素,称为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调节血液中水分和无机盐的代谢以及机体糖代谢。

③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可使人的心跳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呼吸加快、血糖浓度增加等。

2、甲状腺:①位于器官前端两侧,紧靠甲状软骨。

②其分泌的甲状腺素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③甲状腺素是一类含碘的激素,缺碘或甲状腺疾病会影响甲状腺素的合成。

3、胰岛:①位于胰腺中的一些特殊的细胞团,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

②胰岛中不同的细胞分泌不同的激素,常见的胰高血糖素由α细胞分泌,胰岛素由β细胞分泌。两种激素都参与血糖调节,但作用相互拮抗,前者使血糖浓度升高,后者使血糖浓度降低。

4、生殖腺:①生殖腺不仅生成生殖细胞,也合成和分泌与生殖相关的性激素。

②性激素的主要作用是维持生殖腺的正常生理活动,促进生殖细胞的生成和第二性征的发育。

③精巢主要分泌睾丸酮,卵巢分泌雌激素和黄体酮。

5、垂体:①位于间脑腹面,背面与下丘脑相连。

②分泌的激素有的能直接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和发育,有些则能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③如: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则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

6、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

二、激素的调节作用

1、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递,与靶器官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起作用。

2、激素作用具有特异性、高效性。

3、由后一步反应影响和调整前一步或前几步反应速率的调节方式成为反馈调节。促进作用称为正反馈,抑制作用称为负反馈,负反馈调节是激素调节的基本方式。

第四节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

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免疫器官主要包括骨髓、胸腺、脾脏和淋巴结。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粒细胞、B 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等。

2、免疫是机体免疫系统生理功能的表现,其作用是识别和区分“自己”和“异己”物质,并对“异己”物质产生排斥。

一、细胞识别1、细胞识别是指动物体细胞对“自己”和“异己”细胞以及物质的识别。

2、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和糖脂在细胞识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所有被生物体细胞识别为“异己”物质并受免疫反应排斥的物质,称为抗原。抗原多为蛋白质、多糖和脂类。

4、抗原大多是外源性的,是生物体自身不存在的异种或异种物质,如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异种动物的血清、同种异体的组织细胞等。抗原也有内源性的,如机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以及突变后的细胞。

5、生物体的免疫反应,根据其获得方式和作用特点,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和特异性免疫。

二、非特异性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免疫,是人类在长期进化中形成并通过遗传巩固下来的天然免疫功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特点:人生来就有,对各种病原生物都有一定程度的防御作用,没有特殊的针对性。

3、人体的三道防线:①机体完整的皮肤和粘膜构成了阻挡病原体和有毒物质进入体内的第一道防线。 ②吞噬作用构成了机体抗感染的第二道防线。③参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主要是B 淋巴细胞和T 淋巴细胞,它们共同构成了机体的第三道防线。

三、特异性免疫

1、淋巴细胞参与的免疫反应是后天获得的,而且这类免疫反应必须在淋巴细胞与抗原相接触后才能发生。

2、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清除作用具有特殊的选择性,每一种淋巴细胞只能识别和结合一种抗原,并引起免疫反应。

3、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

4、免疫示意图:

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的免疫反应,称为初次免疫反应。如果有相同的抗原第二次入侵,记忆B细胞能加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新的记忆B细胞,这就是二次免疫反应。

在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T淋巴细胞直接参与攻击抗原,或间接地释放淋巴因子起作用,所以T淋巴细胞的免疫作用被称为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通过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抗体存在于体液里,所以B淋巴细胞的免疫作用被称为体液免疫。

四、天然免疫与人工免疫

1、患传染病后获得的免疫称为天然免疫。

2、用人工的方法使人体获得免疫力,即人工免疫。

3、1796年,英国医生琴纳发明了牛痘疫苗。1979年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世界上已经完全消灭了天花。

4、疫苗使用细菌、病毒、肿瘤等制成的生物制品,如:牛痘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卡介苗(活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狂犬病疫苗、霍乱疫苗、伤寒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死疫苗)

5、死疫苗进入人体后,不能生长繁殖,对人体的刺激时间短。要获得强而持久的免疫力,需多次重复注射,而且每次注射用量较大。

第五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一、植物生长素的探索史1、胚芽鞘尖端是感光的部位,而弯曲发生在尖端以下的部位;

2、胚芽鞘尖端的细胞受光照后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作为化学信号从尖端传递到下部,影响下部细胞的生长,导致向光一侧与背光一侧的细胞生长不均匀。

3、生长素是一种名为吲哚乙酸的小分子有机酸。

二、植物体内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1、植物的向光弯曲是不均衡生长的结果,与生长素的调节作用有关。

2、生长素的化学名称为吲哚乙酸,主要是在小麦的胚芽鞘顶端以及其他植物体生长活跃的部位等处合成的。

3、生长素最基本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的伸长,从而使茎伸长。

4、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中等浓度抑制生长,高浓度受害死亡。

5、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同一浓度生长素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6、生长素超过合适的浓度,就抑制侧芽的生长,于是顶芽优先生长,这种现象称为顶端优势。

7、在植物体内合成,从合成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物质,统称为植物激素。

8、除了植物激素外,日照时间长短、水肥、温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三、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获得无籽果实。

2、可使植株的结果期一致,有利于管理和采摘。

3、可促进其生根,有利于插条成活。【第六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第一节遗传信息

一、DNA是遗传物质1、德国化学家孚尔根用染色法发现DNA位于细胞核中,特别是在染色质里。

2、作为生物的遗传物质,不仅要储存数量巨大的遗传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够精确地自我复制并遗传给后代。遗传物质的化学性质必须比较稳定。

3、1944年美国科学家埃弗里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4、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5、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当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衣壳遗留在细菌细胞外,只有噬菌体DNA进入细菌细胞内。由此证明,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噬菌体DNA传递给后代的,DNA是遗传物质,

6、过程:吸附→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

6、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但在不含DNA的某些病毒中,遗传物质是RNA。

二、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1、DNA是一种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2、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一个磷酸、一个脱氧核糖和一个含氮碱基组成:

①DNA分子中的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所以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也有4种。

3、脱氧核苷酸聚合成多核苷酸链,每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分别以磷酸与脱氧核糖相连接。

4、DNA分子由两条互相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组成,两条多核苷酸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相连接。

5、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

6、组成DNA分子的两条多核苷酸链是互补的,即一条链上的碱基序列可由另一条链上的碱基序列来确定。

三、蕴藏在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

1、虽然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只有4种,但由于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数目极多,它们在一条多核苷酸链上的排列方式又不受限制,这就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2、DNA分子的多样性从分子水平上决定了生物的多样性和个体之间的差异。

3、基因是携带遗传信息,并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4、每个DNA分子含有多个基因,每个基因由成百上千对脱氧核苷酸组成。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就不同。

5、基因具有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功能。基因所蕴含的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并以一定方式反映到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上,就能使子代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

第二节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一、DNA复制1、DNA复制是指以DNA分子为模板,合成相同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2、DNA分子能够进行自我复制,这是保持生物遗传特性相对稳定的基础。

二、遗传信息的转录1、基因在细胞核内,蛋白质合成发生在细胞质内,有一个使者把DNA上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从细胞核里传递到细胞质中去,这个使者就是RNA。

2、RNA由4种核糖核苷酸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通常呈单链结构。

3、核糖核苷酸分子中有核糖、磷酸和4种碱基,碱基分别为A、G、C、U(尿嘧啶)。

4、细胞内存在三类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RNA,即mRNA(信使RNA)、tRNA(转移RNA)、rRNA(核糖体RNA)。

5、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以DNA分子中的一条多核苷酸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称为转录,这个过程发上在细胞核中。U与A配对,C与G配对。

三、遗传信息的翻译

1、按照细胞核中DNA上的遗传指令,通过mRNA的传递,在细胞质内的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这个过程称为翻译(即从“核酸的语言”翻译到“蛋白质的语言”)。

2、mRNA分子内的碱基序列常被称为“遗传密码”,其中可决定一种氨基酸的每三个相邻碱基称为“三联密码”或称“密码子”。

3、共有64个密码子,其中61个各自对应于一种氨基酸。含有3个密码子(UAA、UAG、UGA)不决定任何氨基酸,当mRNA上出现这三个密码子中的任何一个时,多肽链的合成便到此结束,因此称为终止密码子。AUG、GUG被称为起始密码子。

4、翻译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它是以mRNA为模板,以tRNA为运载工具,使氨基酸在核糖体内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5、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其主要成分为rRNA和蛋白质。

6、生物的性状是受基因控制的。

四、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1、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由RNA决定蛋白质合成,以及遗传信息由DNA复制传递给DNA的规律称为“中心法则”。

2、DNA和RNA的功能是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指导和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细胞结构的基本成分,并参与调节新陈代谢活动。

3、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第三节基因工程与转基因生物

一、基因工程1、基因工程需要的三种必要的工具:①切割DNA分子获得抗虫基因的酶,俗称“化学剪刀”。

②连接抗虫基因和运载体的酶,俗称“化学浆糊”③将重组DNA导入细胞中的运载体,俗称“分子运输车”。

2、切割DNA的工具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将两个DNA片段“粘连”起来拼接成新的DNA分子,就要靠DNA连接酶来完成。

3、通常是利用质粒作为运载体,将基因送入细胞中。质粒是细菌中独立于拟核DNA之外,能自主复制的双联闭环的DNA分子。

4、基因工程是指依据预先设计的蓝图,用人工的方法将某种生物的基因,接合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DNA中并使其表达,使后者获得新的遗传性状,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或创造出新的生物类型的现代生物技术。

5、基因工程包括微生物基因工程、植物基因工程和动物基因工程三大分支。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

1、基因工程一般包括四个步骤:获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重组;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2、获取目的基因:即从某种生物体细胞中分离,或通过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从生物细胞中分离目的基因,首先要确定目的基因在细胞内DNA分子上的位置,叫做基因定位。

3、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可以是微生物、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4、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得到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极少,大量的是未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细胞,所以需要从这样巨大的细胞群体中筛选出已获得目的基因的细胞。

三、转基因技术的应用1、微生物基因工程:技术比较成熟、研制周期比较短、可通过发酵大量生产的优点。2、植物基因工程:已经分离了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旱、抗盐碱、抗冻、改变花色以及提高作物产量或品质的基因。我国1993年研发成功国内第一例转基因作物——抗病毒烟草;1997年转基因耐储存番茄首先获准商品化生产。3、动物基因工程:动物基因工程通常以动物的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

四、转基因生物产品的安全性1、人们的担心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①转基因生物本身是否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②转基因生物产品是否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损害。

【第七章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第一节生殖和生命的延续

1、生殖的方式多种多样,通常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一、无性生殖1、生物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常见的

二、有性生殖1、有性生殖是通过亲本产生生殖细胞,雌雄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2、雌性生殖细胞体积比雄性生殖细胞大许多倍,已失去活动能力,称为卵。熊生生殖细胞不仅体积小,而且保持很强的活动能力,称为精子。3、精子和卵结合成为合子的过程,称为受精作用。

4、有性生殖所产生的后代往往比亲本有着更强的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第二节有丝分裂1、多细胞生物由细胞分裂产生新的体细胞补充组织中衰老死亡的细胞。多细胞生物的生长发育实际上就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过程。一、有丝分裂过程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之处:①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具有中心体,一个中心体由两个中心粒组成,它们相互垂直排列。在细胞分裂间期倍增产生两个中心体,于分裂期前期分开,并向两极移动,在两个中心体之间出现纺锤丝。②在末期,动物细胞赤道面处的细胞膜向内凹陷,最后缢缩成两个子细胞,没有植物细胞分裂时出现的细胞板。1、有丝分裂是动植物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经过有丝分裂,分裂间期复制的DNA平均分离,产生两个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结构与亲代细胞完全相同的子细胞,保证亲代、子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二、细胞周期

1、细胞经历生长直至分裂的这一有序过程叫做细胞周期,也就是指细胞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

2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后期)→M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循环)

第三节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分裂由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组成: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

②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这个过程叫做联会。③在中期,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四分体)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④在后期,随着纺锤丝的

牵引使同源染色体分离。⑤到末期结束,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亲代细胞中的一半。

3、减数第二次分裂:(间期至后期过程同减数第一次分裂)①一个亲代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都是单倍体的(以n表示),而亲代细胞都是二倍体(以2n表示)。

4、DNA发生变化的原因: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以后,来自父方染色体的一条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染色体的一条染色单体有可能互相交换一部分遗传物质(称为交叉互换)。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不同源染色体的随机自由组合,也是造成遗传性变异的一种原因。

5、减数分裂是形成生殖细胞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细胞分裂。它由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两个连续的细胞分裂组成。减数分裂中DNA复制一次,产生四个单倍体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的子细胞。

二、精子和卵子的形成1、减数分裂发生在从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分裂形成精子或卵的过程中。

2、高等动物的精子由睾丸中的精原细胞演变而来。每个精原细胞都含有与体细胞相同的染色体数目,是二倍体(2n=46)。

3、精原细胞通过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每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两个精细胞。一个精原细胞形成四个精细胞,每个精细胞都是单倍体(n=23),精细胞经过变形,形成精子。

4、卵巢里的卵原细胞(2n)经过染色体复制形成初级卵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较小的第一极体,这是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的结果。接着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卵母细胞形成一个卵和一个较小的第二极体。同时,第一极体也分裂成两个第二极体。这样,一个卵原细胞形成一个卵和三个极体,它们都是单倍体(n)。极体不久就退化消失。

三、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的意义1、减数分裂的意义:保证了生物体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也保证了生物体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

2、有性生殖的意义:既有效地获得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保证后代的遗传稳定性,又可以通过减数分裂增加变异机会和生物的多样性,增强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区分:

遮住细胞的一半,观察是否有同源染色体(大小一致的染色体),有同源染色体即为有丝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的情况下,若含有染色体(即为相互交叉呈十字的两条染色单体),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若含有染色单体(即为单根的染色体),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

第四节细胞分化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成人体内约有1013个细胞,细胞类型多达200多种。

一、细胞分化1、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发生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蛋白质合成上的差异,这个过程称为细胞分化。2、细胞分化过程通常是稳定的,不可逆的。

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1、单个细胞经细胞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就是细胞的全能性。2、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斯蒂瓦特用悬浮培养法培养野生胡萝卜的根韧皮部细胞。

3、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4、植物的组织培养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并需控制温度、pH和光照条件。

5、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一般含有糖类、无机盐、维生素、植物激素等物质。

第五节克隆技术一、克隆1、克隆就是指不用雌、雄两性的生殖细胞,而仅仅用一个个体的部分组织或一个体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而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2、英国科学家威尔穆特将一头成熟母羊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另一头母羊的去核卵细胞中,采用电融合方法,融合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在体外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移植到代孕母羊的子宫内。

二、动物克隆技术的应用1、由于通过无性繁殖而获得的生物体能够保留亲代所具有的遗传性状,因此克隆技术是园艺业和畜牧业中繁育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质品种和良种家畜的理想手段。

三、动物克隆技术与社会伦理1、中国政府的态度是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并重申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但是,中国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牛津英语上海小学三年级上知识点整理

牛津英语上海版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Module1 Getting to know you Unit1 How are you? 生词: Miss Fang Mr Zhang Mrs Wang 音标: a [ei] cake table 语法: --How are you? --Fine,thanks./ I’m fine too./ Very well,thank you. Unit2 What’s your name? 生词: stand up sit down open the door close the door 音标: a [?] jam hand 语法: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Unit3 How old are you? 生词: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音标: e [i:] he she 语法: --How old are you? --I’m ... Module2 Me,My family and friends Unit1 My friends 生词: fat thin tall short boy girl 音标: e [e] ten pen 语法: He’s/She’s... --Is he/she...? --Yes,he/she is. No,he/she isn’t.

Unit 2 My family 生词: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me 音标: i [ai] kite bicycle 语法: --Who’s he/she? --He’s/She’s... Unit3 About me 生词: eye nose hair ear mouth 音标: i [ i ] pig pink 语法: My...is/are... Module3 Places and activities Unit1 My school 生词: school library toilet hall playground classroom 音标: o [?u] photo rose 语法: --What’s this? --It’s... --Is this...? --Yes,it is. No,it’s... Unit2 Shopping 生词: an apple an orange a banana a peach apples oranges bananas peaches 音标: o [?] dog shop 语法:

上海市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直线运动 知识点拨: 1. 质点 用一个只有质量没有形状的几何点来代替物体。这个点叫质点。一个实际的物体能否看作质点处理的两个基本原则:(1)做平动的物体。(2)物体的几何尺寸相对研究的距离可以忽略不计。 2. 位置、路程和位移 (1) 位置:质点在空间所对应的点。 (2) 路程: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它是标量。 (3) 位移:质点运动位置的变化,即运动质点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 向线段。它是矢量。 3. 时刻和时间 (1) 时刻:是时间轴上的一个确定的点。如“3秒末”和“4秒初”就 属于同一时刻。 (2) 时间:是时间轴上的一段间隔,即是时间轴上两个不同的时刻之差。 21t t t =- 4. 平均速度、速度和速率 (1) 平均速度(v ):质点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即v = s t ?? 。它是矢量,它的方向与Δs 的方向相同。在S - t 图中是割线的斜率。 (2) 瞬时速度(v ):当平均速度中的Δt →0时,s t ??趋近一个确定的值。 它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运动方向。在S - t 图中是切线的斜率。 (3) 速率:速度的大小。它是标量。 5. 加速度 描写速度变化的快慢。它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变化所用的时间之比值,即:

a =t v ??。 它是矢量,它的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 方向一致时,质点作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质点作减速运动。 6.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特点:加速度是一个恒量) (1)基本公式: S = t + 12 a t2 = v0 + a t (2)导出公式: ① 2 - v02 = 2 ② S t - a t2 ③ v == 2 t v v + ④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S Ⅱ-S Ⅰ=2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可导出: - =(M -N) ⑤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⑥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注:无论是匀加速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均有: 2 < 2 ⑦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内的位移之比为: S Ⅰ:S Ⅱ:S Ⅲ:……: = 1:3:5……:(21); 1、 2、3、…… ⑧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 t Ⅰ:t Ⅱ:t Ⅲ:…:=1:( )21-:()23-……(n n --1); 1、2、3、 7. 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

上海高中生物教材第一册

上海高中生物教材第一 册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生物第一册书 细胞水平: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 细胞学说:德国施莱登、施旺提出。 进化论:英国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描述法与比较法(生命科学发展早期),实验法后逐渐成为主要研究手段。 分子水平:美国沃森、英国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分子结构模型。 后基因组学:解读并深入探索人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组,破译重要微生物和植物的基因组,启动环境基因组的研究以及基因技术的应用等。 脑科学:“认识脑、保护脑、创造脑”是各国科学家提出的三大目标,“了解大脑、认识自身”是21世纪科学面临的最大挑战。 生命科学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并涉及到医学、农学、健康、环境等领域。 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结论、新的疑问。 结合水:小部分水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结合,称为结合水。 自由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绝大多数)。 水的基本作用:1·溶剂 2·运输营养物质、代谢 3·参与生物体内化学反应 4·体温调节 5·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无机盐的作用:1·细胞的重要组分 2·调节生命活动 3·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4·维持血液酸碱度

糖类:人们将符合化学通式(CH2O)n的物质称为糖类,俗称碳水化合物。 单糖:不能谁接的最简单的糖,eg:G、果糖核糖。 双糖:由两个单糖经脱水缩合连在一起的糖类,eg:蔗糖、乳糖和麦芽糖。 多糖:由许多G分子经脱水缩合连在一起形成的结构复杂的糖类,eg:淀粉、纤维素、肝糖原、肌糖原。 淀粉:植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 糖原:存在于动物体内,不溶于水,是动物体内糖类物质的储存形式。纤维素: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的结构糖 脂质:俗称脂类物质,其共同特性是不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醚、氯仿、苯等有机溶剂。 脂肪:甘油和脂肪酸是构成脂肪的基本单位。脂肪酸主要是由碳和氧组成的长链。如果长链中碳和碳之间是以单键(C—C)相连,我们称其为饱和脂肪酸;若碳原子之间存在双建(C=C)连接,则称为不饱和脂肪酸。 磷脂:是组成生物膜的结构大分子。 胆固醇:是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也是机体合成某些激素(eg:雄激素、雌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维生素D等物质的原料。 动脉粥样性硬化:多余的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沉积在动脉的内壁上,使其管腔狭窄,血流减慢,血流量减少,造成机体各种组织器官供血不足。

上海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上海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 一概念 (一)整数 1 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 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 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例如:1168、4600、5000、12344都能被8整除,1125、13375、5000都能被125整除。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 4、6、8、9、12都是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约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 叫做15的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例如把28分解质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例如12的约数有1、2、3、4、6、12;18的约数有1、2、3、6、9、18。其中,1、2、3、6是12和1 8的公约数,6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 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 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如果几个数中任意两个都互质,就说这几个数两两互质。 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约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2的倍数有

上海高中历史课本整理

第四册 第1课资产主义生产的萌芽 15~16世纪随着庄园制度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经验的积累,西欧社会生产力的长足进步,动力技术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尤为引人注目。 ·资本原始积累:当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生产者逐渐与生产资料分离,马克斯将这一历史过程称为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常用手段:商业战争,贩卖奴隶和殖民掠夺等。 英国圈地运动时资本原始积累典型的途径之一,他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的性质。·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手工工场以手工劳动和分工协作为基础。 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 1337~1453年,英法两国为争夺领地,进行了持续100多年的战争,史称百年战争。 ·百年战争的影响: 百年战争影响英法两国历史进程。英国物理图谋向欧洲大陆扩张,民族意识日益明晰。法国遭受巨大损失,抗击入侵者,激发民族意识。 ·民族国家形成: ①英国,15世纪下半叶,政治危机,30年玫瑰战争,政治完成统一。伦敦称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5世纪末发展为民族国家。 ②法国,百年战争后,王室集中消灭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实现政治统一。 ·君主专制: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是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继续加强王权。15世纪下半叶,英法等国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15世纪东西方的交流:①奥斯曼帝国崛起以后,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破坏。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为开辟新航路提供条件。·新航路的①开辟:15,16世纪,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

欧洲通往印度和美洲的新航路。 ②影响: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各国各地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商贸中心从地中海沿岸移至大西洋沿岸;开辟殖民地。 ·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葡萄牙与西班牙是始作俑者。给亚非美人民带来空前浩劫。 第4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意大利文艺复兴:14~16世纪,反封建反教会思想文化运动席卷西欧,被称为文艺复兴。 以人文为武器,抨击罗马天主教会以及神学理论。 ·原因: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萌芽。文化自身传承与发展,奠定基础。 ·地点:意大利 ·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马基雅弗利等 ·内容:意大利学者在“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下,以人文为武器,抨击罗马天主教会以及神学理论。 宗教改革:西欧宗教改革最先爆发于德国,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第5 课英国革命 ·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专制统治直接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标志:1640年超开的长期议会,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

上海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整理下(全)

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一、DNA分子的复制 1. 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时间: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因突变就发生在该期) 特点:边解旋_________ 边 _______________ ,半保留___________ 复制 条件:模板DNA 两条链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 _________ 、酶、能量意义:遗传特性的相对稳定(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例:下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5〕脱氧核苷酸____________ 。 (2)若〔3〕为胞嘧啶,则〔4〕应是鸟嘌吟 (3)图中〔8〕示意的是一条多核苷酸链____________ 的片断。 (4)DNA分子中,由于〔6 〕碱基对具有多种不同排列顺序,因而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5)DNA分子复制时,由于解旋酶的作用使〔7 〕氢键断裂,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 二、RNA分子 R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一分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 子碱基。由于组成核糖核苷酸的碱基只有4种:腺嘌吟(A)、尿嘧啶(U)、鸟嘌吟(G和_ 胞嘧啶(C),因此,核糖核苷酸有4种: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由于RNA没有碱基T (胸腺嘧啶),而有U (尿嘧啶),因此, A-U 配对,C-G 配对。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通常是单链结构,我们所学的RNA有mRNA 、tRNA _、rRNA 等类型。 三、基因的结构与表达 1、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携带遗传信息,并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转录和翻译 (1)转录 场所:细胞核 ______________ 模板:DNA —条链 __________________ 原料:核糖核苷酸 ________________ 产物:mRNA _______________ (2)翻译

上海高中生物教材第一册整理

生物第一册书 细胞水平: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 细胞学说:德国施莱登、施旺提出。 进化论:英国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描述法与比较法(生命科学发展早期),实验法后逐渐成为主要研究手段。 分子水平:美国沃森、英国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分子结构模型。 后基因组学:解读并深入探索人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组,破译重要微生物和植物的基因组,启动环境基因组的研究以及基因技术的应用等。 脑科学:“认识脑、保护脑、创造脑”是各国科学家提出的三大目标,“了解大脑、认识自身”是21世纪科学面临的最大挑战。 生命科学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并涉及到医学、农学、健康、环境等领域。 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结论、新的疑问。 结合水:小部分水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结合,称为结合水。 自由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绝大多数)。 水的基本作用:1·溶剂2·运输营养物质、代谢3·参与生物体内化学反应4·体温调节5·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无机盐的作用:1·细胞的重要组分2·调节生命活动3·维持细胞的渗透压4·维持血液酸碱度 糖类:人们将符合化学通式(CH2O)n的物质称为糖类,俗称碳水化合物。 单糖:不能谁接的最简单的糖,eg:G、果糖核糖。 双糖:由两个单糖经脱水缩合连在一起的糖类,eg:蔗糖、乳糖和麦芽糖。 多糖:由许多G分子经脱水缩合连在一起形成的结构复杂的糖类,eg:淀粉、纤维素、肝糖原、肌糖原。 淀粉:植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 糖原:存在于动物体内,不溶于水,是动物体内糖类物质的储存形式。 纤维素: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的结构糖 脂质:俗称脂类物质,其共同特性是不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醚、氯仿、苯等有机溶剂。 脂肪:甘油和脂肪酸是构成脂肪的基本单位。脂肪酸主要是由碳和氧组成的长链。如果长链中碳和碳之间是以单键(C—C)相连,我们称其为饱和脂肪酸;若碳原子之间存在双建(C=C)连接,则称为不饱和脂肪酸。 磷脂:是组成生物膜的结构大分子。 胆固醇:是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也是机体合成某些激素(eg:雄激素、雌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维生素D等物质的原料。 动脉粥样性硬化:多余的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沉积在动脉的内壁上,使其管腔狭窄,血流减慢,血流量减少,造成机体各种组织器官供血不足。 脂肪肝:肝脏合成甘油三酯过多,肝细胞又由于营养不良、中毒、缺乏蛋白质等原因,合成的甘油三酯不能及时形成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分泌到血液中而转运出去,便在肝细胞中堆积,形成脂肪肝。 蛋白质(pro):是由氨基酸(A.a)为单位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上海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并附期末考试试卷

上海六年级第二学期数学知识点 1.相反意义的量 收入与支出; 增加与减少; 上升与下降; 零上与零下; 高于海平面与低于海平面;前进与后退; 盈利与亏损; ……任意规定一方为正,则另一方为负. 2.正数与负数 比0大的数叫做正数;?? ?正整数正数正分数 在正数前面加上“一”号的数(小于零的数)叫做负数;?? ? 负整数负数负分数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有理数的概念 ?????????????????正整数整数零负整数有理数正分数分数负分数 ??????????????? 正整数 正有理数正分数有理数零负整数负有理数负分数 ? ?? 正数非负数零 4.数轴的概念与画法 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数轴画法:一直线 + 三要素 5.数轴的性质 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6.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零的相反数是它本身。 7.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它们分别位于原点的两侧,而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8.绝对值的定义(几何意义) 在数轴上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即||a 。 ||a 是一个非负数,即: ||0a ≥。 9.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即:求一个数的绝对值的法则)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0)||0(0)(0)a a a a a a >?? ==??-

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中等级性考试历史试题

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中等级性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早期先民的集体记忆是研究远古社会的重要依据,通常被称为 A.神话传说 B.考古遗存 C.实物资料 D.文字实录 2.史学家虽未发现夏朝考古的直接证据,但发现了与其时间地点最吻合的遗址,它是A.姜寨遗址 B.崧泽遗址 C.二里头遗址 D.殷墟遗址 3.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公元前7世纪前期 B.公元前7世纪后期 C.公元前8世纪前期 D.公元前8世纪后期 4.战国时期,孟子将儒家“仁”的观念升华为“仁政”学说,提出 A.重义轻利 B.民贵君轻 C.天人感应 D.正心诚意5.“市舶之利,颇助国用”这种现象的发生得益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遣唐使节来华 C.海上丝路繁荣 D.朝贡贸易推行 6.刘知几认为史家著史必须不加隐讳,如是撰写,意思就是 A.秉笔直书 B.知往鉴来 C.经世致用 D.祥今略古7.“我朝罢相……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其中“我朝”是指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8.历史学家使用“原始积累”“君主专制”“人文主义”等词汇来描述A.西欧社会的演变 B.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C.工业社会的来临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9.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下列那一重要现象? A.手工工场建立 B.城市化进程开始 C.垄断组织产生 D.资本全球扩张 10.太自鸣钟设置于工部局,“报时报刻,远近咸闻”。这种情景最先出现在A.汉口 B.上海 C.天津 D.重庆 11.开创两种社会制度竞争格局的历史事件是

上海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整理下(全)

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一、DNA分子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时间: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基因突变就发生在该期) 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条件:模板 DNA两条链、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酶、能量意义:遗传特性的相对稳定(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例:下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5 〕脱氧核苷酸。 (2)若〔3〕为胞嘧啶,则〔4〕应是鸟嘌呤 (3)图中〔8〕示意的是一条多核苷酸链的片断。 (4)DNA分子中,由于〔6 〕碱基对具有多种不同排列顺序,因而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5)DNA分子复制时,由于解旋酶的作用使〔 7 〕氢键断裂,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 二、RNA分子 R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一分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碱基。由于组成核糖核苷酸的碱基只有4种:腺嘌呤(A)、尿嘧啶(U)、鸟嘌呤(G)和胞嘧啶(C),因此,核糖核苷酸有4种: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由于RNA没有碱基T(胸腺嘧啶),而有U(尿嘧啶),因此, A-U 配对, C-G 配对。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通常是单链结构,我们所学的RNA有 mRNA 、 tRNA 、 rRNA 等类型。 三、基因的结构与表达 1、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携带遗传信息,并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转录和翻译 (1)转录 场所:细胞核 模板: DNA一条链 原料:核糖核苷酸 产物: mRNA

初高中生物衔接教材

初高中衔接教材 . 生物 第一章细胞 学习目标: 1.细胞的形态、细胞的结构、细胞各部分的功能 2.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学习过程: 一.细胞的形态: 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如下图所示: 二.细胞的结构 生物几乎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动物和植物的差异很大,那么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到底一样吗?仔细观察下图,认识细胞的各种结构。 比较动物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图,总结它们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知识链】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cellmembrane)、细胞质(cytoplasm)、细胞核(nucleus),细胞质里有线粒体等。(细胞质中的这些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细胞器)。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面有细胞壁(cell wall),细胞质里面有大的液泡和叶绿体等。液泡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很多种物质。 【小辞典】 细胞壁是一层透明的薄壁,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动物细胞则没有细胞壁。其主要成分是果胶和纤维素,对植物细胞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细胞膜极薄,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紧贴细胞壁。 细胞质是细胞膜以细胞核以外的粘稠物质。 细胞核近似球形。 线粒体呈圆柱形。(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器) 叶绿体呈椭球形(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实际用】 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人类食物中的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有清理肠道的作用。 细胞液中的单宁有涩味,柿和石榴的果实中单宁,单宁在制革业中有重要作用,能使动物的皮革变成柔软的皮革。 细胞液中的植物碱各类很多,有些植物碱在医药上十分重要。如玛啡、麻黄碱等植物碱是很多药物的有效成分。 甘蔗、甜菜的细胞液里含糖量很高,因此,人们用甘蔗、甜菜来榨糖。 【想一想】 你认为绿色植物的所有细胞里都含有叶绿体吗?想个办法证实你的想法。 三.细胞各部分的功能

最新上海高中生命科学全部知识点归纳(会考)全)

主题一走近生命科学 1.1 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 学习内容 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生命科学的早期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以及西方国家的科学家对生命科学早期研究的重要成果。 ?春秋《诗经》北魏贾思勰《齐 民要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 目》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对动植物广泛观察 ?古罗马盖仑解剖动物 2.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研究手段。 ?早期——描述法与比较法 ?后期——实验法,以孟德尔、摩尔根等 为典型 3.生命科学发展中具有里程碑作用的伟大成就。 ?17世纪显微镜发明——生命科学进入 细胞水平 18世纪瑞典林耐“生物分类法则”,制定生 物命名的方法 ?19世纪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 ?1859年英国人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提出“进化论” ?1865年奥地利人孟德尔发表《植物杂交 试验》,建立遗传学 ?美国人摩尔根进一步研究分子遗传学 ?20世纪以来生命科学发展方向——宏 观:生态学微观:分子生物学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 结构——生物学进入分子水平 ?我国合成具有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蛋 白质)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tRNA) ?多利羊的意义——通过高度分化的体 细胞(乳腺细胞)来克隆动物 ?人体胚胎干细胞研究——生命科学“阿 波罗登月计划” ?2000年,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成功,具 体内容为人类基因组的碱基对序列的 测定 4.生命科学发展对人类经济、生活和科学发展的贡献。 5.技术的发展对推动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6.21世纪生命科学面临的重大课题与未来的发展前景。 ?脑科学未解之谜最多 ?转基因技术 ?后基因组计划 ?自己总结 1.2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学习内容 1.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 ?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新的疑问 2.生命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 ?重视观察和实验 3.“细胞的观察和测量”实验。 ?显微镜操作注意点:对光明亮先低 倍镜观察再高倍镜高倍镜下只能 使用细调节器,如果光暗,可以调节聚 光器和光圈转换物镜要使用转换器 ?两个保卫细胞之间是气孔 主题二生命的基础 2.1 生物体中的化合物 学习内容 1.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作用、存在 形式。 ?含量最多

(新)高中生物教材选修一必背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果酒菌种:附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真菌,兼性厌氧,主要出芽生殖还有孢子生殖) 2、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3、制酒条件:温度(18~25℃),发酵液缺氧呈酸性(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其他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 4、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红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发酵液。 5、果醋菌种:醋酸菌(原核生物),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 6、有两条途径生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C2H5OH+O2→CH3COOH+H2O 7、制醋条件:①深层发酵时,短时间不通氧,醋酸菌死亡。②温度:30~35℃。 8、流程: 9、装置:充气口制酒时关闭;制醋时,连续输入氧气。 排气口长而弯曲的胶管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开口 向下的目的是排出酒精发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出料口是用来 取样检测。 葡萄汁只装2/3,留1/3空间的目的是让酵母菌先有氧呼 吸进行繁殖。 10、若用瓶子做装置:制酒时,要每天拧松瓶盖2~4次,目的是排二氧化碳;制醋时,将瓶口打开,盖上纱布。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果酒果醋

11、所有用具清洗后晾干或清洗后用70%的酒精消毒。 先冲洗葡萄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12、酒精检验:酸性(3mol/L的H2SO4)重铬酸钾→灰绿色。醋酸检验:嗅味和品尝(比较pH) 13、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发酵瓶要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70%的酒精消毒,或用洗洁精洗涤。装入葡萄汁后,封闭充气口。 课题二腐乳的制作 1、菌种:多种微生物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主要是毛霉(真菌,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孢子生殖。)传统制作毛霉来自空气;现代生产将优质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 2、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实验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加盐之前为前期发酵,目的是创造条件让毛霉生长,使毛霉形成菌膜包住豆腐使腐乳成型。后期发酵主要是酶与微生物协同作用,生成腐乳的香气。) 4、所用豆腐的含水量为70%左右,水分过多则腐乳不易成形。豆腐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 5、温度:15~18℃。 6、加盐: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控制盐的用量(豆腐:盐=5:1):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 食盐的作用:1.抑制微生物生长,避免腐败变质2.析出水分,是豆腐变硬 3.调味 7、卤汤: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 8、卤汤中酒的含量:12%左右。作用:1.防止杂菌污染 2.赋予腐乳风味3.酒精含量过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腐败。 9、香辛料的作用:1.调味 2.杀菌 10、防止杂菌污染的措施:①玻璃瓶,洗净后用沸水消毒。②加卤汤后,用胶条将瓶口密封。③封瓶时,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 11、影响腐乳风味的因素:盐、酒、香辛料、豆腐含水量。 12、腐乳外部致密的“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毛霉菌丝,它能形成

201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201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填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婆罗门是人世的主宰,婆罗门和刹帝利有权夺取首陀罗的一切。”这一说法出现在()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美洲 D、古代两河流域 2、“公民法”和“万民法”的统一适应了古罗马() A、贵族的需求 B、疆域的扩大 C、文化的繁荣 D、基督教的兴起 3、世界性三大宗教创立的先后顺序是() 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B、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C、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 D、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4、某教育机构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神学”、“哲学”、“医学”、“法学”等,该教育机构是() A、雅典学园 B、西汉太学 C、中世纪大学 D、京师同文馆 5、下列图片反映中世纪城市经济生活的是() 6、下列材料中能印证商朝历史是信史的是() A、《封神演义》 B、殷墟甲骨卜辞 C、剧本《妇好》 D、《吕著中国通史》 7、制定礼乐制度,维护社会秩序的是() A、黄帝 B、禹 C、商纣王 D、周公 8、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社会转型发生在() A、春秋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9、中国古代从语言、姓氏等方面推动本民族与汉民族融合的统治者是() A、北魏孝文帝 B、松赞干布 C、忽必烈 D、努尔哈赤 10、如果要了解唐史,可以选择下列哪一本书进行阅读?() A、《从城市国家到中华》 B、《绚烂的世界帝国》 C、《分裂动荡的年代》 D、《疾驰的草原征服者》 11、下列制度中旨在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A、西周封邦建国制 B、西汉郡国并行制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宋朝文官体制 12、欧洲人对中国文献大规模的翻译和介绍始于() A、12-13世纪 B、14-15世纪 C、16-17世纪 D、18-19世纪 13、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士人却埋首于考据之学,其背景是() A、中西交流中断 B、商品经济繁荣 C、清廷推行文化专制政策 D、天朝上国思想根深蒂固

上海版高中地理系统复习(知识点梳理)

高中地理复习 第一篇宇宙和地球 专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天体系统 1、宇宙的范围:150亿光年 2、宇宙的特点:不断运动的物质世界 3、宇宙的组成:天体,弥漫物质 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4、天体系统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二:太阳系 1、太阳系的基本构成:恒星(中心天体)、大行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 恒星(中心天体):太阳 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质量小,密度大中心有铁核) 木星,土星:巨行星(体积大,质量大密度小) 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 最大:木星 最多卫星:土星 矮行星:谷神星、冥王星、卡戎、2003UB313(齐娜) 2、太阳系的运动:运动速度:250千米/秒,周期:2.5亿年 八颗行星绕日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3、太阳 (1)基本特点 组成成分: 氢和氦 (2)太阳的外部结构

(3)太阳活动 主要标志:黑子和耀斑 周期:11年 太阳活动的对地影响:气候变化(降水、气温) 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 太阳风在极地形成极光 三、地球宇宙环境的意义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日地距离:1.5亿千米(一个天文单位)地球体积与质量适中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运动周期适中

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 一、月球的表层环境与运动 1、微弱的引力 2、月球地貌 平原、盆地 高原、山地 环形山 3、月球的运动 公转与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27.32天(恒星月) 二、月相 月相——因日地月三者位置不同而产生的。 月相:新月,上娥眉月,上弦月,上凸月,满月,下凸月,下弦月,下娥眉月朔望月:从一次新月到下一次新月所经历的时间29.53 天。

上海初中英语知识点总结及教材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总结 一、考试性质和命题指导思想 上海市初中毕业英语科统一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它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有利于促进初中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切实减轻中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在高中教育阶段的可持续发展。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初中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考试对象为2012年完成上海市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学业的九年级学生。 二、考试目标 英语科统一学业考试旨在测试考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之间侧重对语言能力的考核。 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语言功能。 语言能力包括运用语言获取和了解信息的能力,以及按情景或要求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能力。 依据《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2004年11月版)规定的六年至九年级教学目标,确定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考试目标如下: I.语言知识 主要测试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对常用词汇、基础语法和常用语言功能的记忆、理解 和应用。 II.语言能力 1.听 主要测试学生理解口头英语的能力 (1)从所听材料中获取事实信息的能力; (2)理解所听材料的基本内容及上下文关系的能力; (3)推断所听材料的隐含意思的能力。 2.读 主要测试学生理解书面英语的能力。 (1)从各类语篇中获取事实信息的能力; (2)根据上下文理解词句意义的能力; (3)理解和归纳语篇主旨大意的能力; (4)推测语篇隐含意义的能力。 3.写 主要测试学生根据要求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 (1)运用词汇和语法知识写出正确的句子的能力; (2)用通顺连贯的语言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表达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 以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制定的《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规定的教材内容为考试的范围,包括《英语》(牛津上海版)六年级到九

上海市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全六册)

第一分册 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王国的更替 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二、楔形文字和《吉尔伽美什》:苏美尔人发明楔形文字,这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三、《汉穆拉比法典》 1、作用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2、历史价值(1)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2)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宝贵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古代埃及 一、法老的专制统治 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其地理范围与今天的埃及大致相当。 二、金字塔与来世信仰 1、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为自己修筑的陵墓,其中最负盛名的是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矗立在哈夫拉金字塔旁边。 2、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也是古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 三、象形文字: 古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前发明了象形文字 第3课古代印度 一、吠陀时代与种姓制度 1、四大种姓:婆罗门(宗教贵族)、刹帝利(世俗贵族)、吠舍(平民)、首陀罗(奴隶) 2、特征:四大种姓职业世袭、内部联姻、排斥外人,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二、佛教的创立和发展 1、创立:公元前6世纪,悉达多在印度创立佛教。 2、经典:佛教经典数量庞大,总称为大藏经。主要内容有经藏、律藏、论藏三部分组成,因此又称为三藏经或三藏。 3、传播:公元前3世纪,印度佛教臻于鼎盛,开始向东亚和东南亚传播,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第4课美洲印第安文明一、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 中美洲的阿兹特克文化、玛雅文化,南美洲的印加文化 二、玛雅文化 玛雅文化是印第安古代文明中璀璨的篇章,有“美洲的希腊”之称。玛雅人在农业、自然科学、建筑以及艺术等诸方面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农业方面的成就:从野生植物中培育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后来都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极大地丰富和改善了人类的生活。 第6课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一、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 地理范围:较今天希腊略大,除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爱奥尼亚群岛外还包括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地带。 二、希腊城邦的形成 1、特征:古代希腊城邦一般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以小国寡民为基本特征。 2、古典时代:公元前5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是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这一时期,古希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城邦制度达到全盛。 三、雅典的民主政治 1、里程碑(1)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削弱了贵族会议的权力,扩大了城邦政治的社会基础,首开雅典民主政治之先河。 (2)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08年的克里斯提尼改革彻底扫除了氏族制度的残余,基本上清除了全体公民参与城邦政治生活的障碍,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2、全盛:伯里克利改革 公元前443年至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任雅典十将军委员会的首席将军,开创雅典历史上的“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民主政治迎来了全盛时期。 3、核心: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以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 4、意义:(1)以伯里克利时代为代表的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社会中先进的政治制度。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2)但是雅典的民主政治只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而且只有成年男性公民

上海教材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

. 精品 目录 一、集合与常用逻辑 二、不等式 三、函数概念与性质 四、基本初等函数 五、函数图像与方程 六、三角函数 七、数 列 八、平面向量 九、复数与推理证明 十、直线与圆 十一、曲线方程 十二、矩阵、行列式、算法初步 十三、立体几何 十四、计数原理 十五、概率与统计 一、集合与常用逻辑 1.集合概念 元素: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运算 全集U :如U=R 交集:}{B x A x x B A ∈∈=且 并集:}{B x A x x B A ∈∈=?或 补集:}{A x U x x A C U ?∈=且 3.集合关系 空集A ?φ 子集B A ?:任意B x A x ∈?∈ B A B B A B A A B A ??=??= 注:数形结合---文氏图、数轴 4.四种命题 原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若q 则p 否命题:若p ?则q ? 逆否命题:若q ?则p ? 原命题?逆否命题 否命题?逆命题 5.充分必要条件 p 是q 的充分条件:q P ? p 是q 的必要条件:q P ? p 是q 的充要条件:p ?q 6.复合命题的真值 ①q 真(假)?“q ?”假(真) ②p 、q 同真?“p ∧q ”真 ③p 、q 都假?“p ∨q ”假 7.全称命题、存在性命题的否定 M, p(x )否定为: M, )(X p ? M, p(x )否定为: M, )(X p ?

. 精品 二、不等式 1.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若0>a ,02 =++c bx ax 有两实根βα,)(βα<,则 02 <++c bx ax 解集),(βα 02>++c bx ax 解集),(),(+∞-∞βα 注:若0a 情况 2.其它不等式解法—转化 a x a a x <<-?a x a x >或a x - 0) () (>x g x f ?0)()(>x g x f ?>)()(x g x f a a )()(x g x f >(a >1) ?>)(log )(log x g x f a a f x f x g x ()()() >--x x x f x f f(x)减函数:? 注:①判断单调性必须考虑定义域 ②f(x)单调性判断 定义法、图象法、性质法“增+增=增” ③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单调性相同 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单调性相反 3.周期性 T 是()f x 周期?()()f x T f x +=恒成立(常数0≠T ) 4.二次函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