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选购显微镜

如何选购显微镜

如何选购显微镜
如何选购显微镜

如何选购显微镜

如何选购一台合适的显微镜呢?目前的状况大多是,购买者知道自己需要显微镜,但是需要什么类型的显微镜可能并不是很清楚,基本都需要通过显微镜公司的业务员经过详细的介绍后才会有点眉目,但是最后把机子定过去之后,却有可能发现这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者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小编希望通过介绍选购显微镜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帮助大家在选购

显微镜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真正能选购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现在的显微镜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主要分为两大块,光学观察和数码成像,如果选购者把这两方面都兼顾到了,那么选购的显微镜应该会是比较理想的。下面介绍一些选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被检测物体的特征。如果您是用在微生物领域,即进行细胞检测,切片或者培养皿的观察的话,这里给您的建议是选购“生物显微镜”。生物显微镜主要就是用来观察生物体(如生物细胞,细菌及活体组织),被观察物体要求是透明或半透明的以及粉末、细小颗粒等物体。是人们最常见最通用的显微镜。生物显微镜按照观察样品的特征分为正置生物和倒置生物显微镜,正置生物主要用来做生物切片观察,而对那些培养皿中培养活体的观察则需要用到倒置生物显微镜。后面对生物显微镜的使用就不做过多的表述。

(1)被检测物体是否透明?如果您需要检测的物体为透明或者半透明的物体,小编建议您选购一台带有下光源

(透射光)的显微镜;如样品为金属、岩石等不透明

物体时,则一般用上光源观察物体表面特征即可。因

此,被检测物体的通透性决定您选购显微镜时需要用

到的光源。

(2)被检测物体的尺寸?如果您之前没用过显微镜,或者也从未有人给您推荐过合适的显微镜的话,那么如何

确定自己所需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呢?如果您方便将样

品寄给显微镜公司的话这个是最好的办法,让他们给

你检测你需要看到的效果并确定合适的放大倍数。在

行业内,除生物显微镜外,工业检测一般用到的是金

相显微镜和体式显微镜,两者的主要区别为,金相显

微镜放大倍数高(50倍至1000倍),光源为同轴光;

而体式显微镜放大倍数一般在200倍以内,照明光源

一般为散射光(卤素灯或者LED灯照明)。拿同一档

次的显微镜来说,金相的价格也会超过体式显微镜很

多,因此,在节约成本又能达到效果的基础上,如果

您需要检测的物体的尺寸在0.1mm以上,用体式放大

200倍之后为2cm,一般能将物体看得比较清晰,这时

我们建议您选购体式显微镜即可;如果样品本身的尺

寸在0.1mm一下,我们建议您选购金相显微镜,普通

配置为50倍、100倍、200倍和500倍的放大倍数,

另外针对一些尤其微小的物体可选购600倍、800倍和

1000倍的放大倍数。另外,如果您需要观察的物体体

积很大,正置显微镜无法容纳物体体积的情况下,一

般样品厚度在10cm以上并且需要放大在200倍以上

时,需要选购倒置显微镜进行观察。

(3)偏光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的选购。偏光显微镜的结构造型与生物显微镜相似。其主要共同点都是用透射光

照明(也有带同轴光照明的),观察体都是透明或半

透明物体。不同的是偏光显微镜观察的物体是带有各

项异性材料的特性。俗称有偏光效应的物体。被广泛

应用在矿物,化学等领域,在生物学和植物学也有应

用。应用最多的是晶体及岩石薄片的光学性质的研究。

荧光显微镜基本结构与金相显微镜很相似,其主要一

个共同特点就是照明方式都是同轴落射光照明,即光

源通过物镜投射于样品上。不同的是荧光显微镜是以

紫外线为光源。有些物质,如叶绿素,活体细胞等受

到紫外线照射后可发荧光,另有一些物质本身虽不能

发光,如果用荧光染料或荧光抗体染色后,经紫外线

照射亦可发出荧光效果。荧光显微镜就是对这类物质

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的工具,广泛用于医学领域活体

细胞的研究。另外,现在很多厂家的显微镜应用的都

是无限远系统物镜,可进行偏光和荧光附件的组合,

如在生物显微镜上加上荧光装置便可进行荧光的观

察,而且金相显微镜基本都配有简易的偏光附件以满

足观察需要。

2:观察模式的选择。传统的显微镜都是通过目镜去检测的,但是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很大的进步。目前市场上得显微镜观察模式一般有两种:目镜观察和外接电脑(显示器、电视机灯)设备进行观察。目镜观察的优势成像清晰,细节突出,不足为眼睛会刺痛,时间长会伴有头晕,视力下降甚至呕吐的症状;而通过显示器观察则大大减轻了眼睛的疲劳程度,而且能够实时得与他人分享观察的效果,并且可对图片进行分析,保存等。小编建议您在选购显微镜时尽可能选择带有C 接口三目显微镜。

理由是:

第一:带有C接口的与不带C接口的同款显微镜价格区别在三五百左右,价格相差不多;

第二:即使您现在用不上外接设备,但是您以后可能需要,如果您现在选购的是三目的话以后可以直接购买一个显微镜相机即可;不然您又得重新买一台带三目接口的呢,成本上会增加很多的。

如果您现在选择的是带有C接口的三目显微镜,那么如何去选择显微镜相机呢?这个得看你需要的功能和对成像要求了。

目前,显微镜相机主要有以下几种:

USB接口连接电脑,需要软件安装驱动等进行操作的

VGA接口连接显示器,直接连接,使用方便,信号稳定

AV接口连接电视机,传输速度快,但是模拟信号成像质量一般

(1)USB接口连接电脑的显微镜相机,因为带有相关的软件操作,因此其主要的优势就是功能比较齐全,如观察、拍照、录像,并且可对各种形状物体的大小、面积、周长等进行测量,测量数据可自动生成相关的统计表格,方便实用;但是USB接口传输的速度相对来说比较慢,而且连接电脑占空间大,操作相对比较复杂。

(2)VGA接口连接显示器的显微镜相机,直接连接VGA数据线在液晶显示器上成像,像质清晰,画面干净,成像效果好;而且也可对图像进行保存,对图像颜色等进行调整;相对于连接电脑的USB相机功能少一些,比如不能进行测量以及数据的读取和统计等。

(3)AV接口连接电视机的显微镜相机,优点是传输速度快,可实时成像,无画面的延迟。

荧光显微镜操作手册簿

荧光显微镜操作手册 Olympus BX51 物镜: 4 ×0.16 (无DIC) 10×0.40 20×0.75 40×1.00 oil 100×1.40 oil 荧光滤色块转盘: 1. WU 蓝 2. WIB 绿(长通) 3. WIBA 绿(带通) 4. WIG 红 5. CFP 青 6. YFP 黄 操作步骤:(注意:样品须在低倍镜下放置和取下) DIC观察:

1.打开明场电源开关(“︱”为开,“○”为关) 2.将样品置于载物台上,用样品夹夹好 3.将起偏器、检偏器、DIC棱镜推入光路,荧光滤块转盘拨到“1”位置,DIC棱镜应 与相应的物镜倍数相匹配 4.先选用低倍物镜(“10×”) 5.调节透射光的强度,调节焦距,找到视野 6.换到高倍镜头,观察样品 7.DIC观察时,光路选择拉杆拉到中间位置,既可观察,也可拍照 荧光观察: 1.打开明场电源开关 2.打开汞灯电源开关 3.将样品置于载物台上,用样品夹夹好 4.检偏器、DIC棱镜在光路外 5.将荧光光路shutter打开(“○”为开,“●”为关),需保护样品时关闭shutter 6.光路选择拉杆推至最里边 7.根据样品的标记情况将荧光滤块转盘转到相应的位置 8.通过两组减光滤片调节激发光强度 9.从低倍镜开始观察,调焦,找到预观察视野, 10.依次换到高倍镜头,观察样品 11.拍照时光路选择拉杆完全拉出 普通明场观察: 1.打开明场电源开关(“︱”为开,“○”为关) 2.将样品置于载物台上,用样品夹夹好 3.起偏器、检偏器、DIC棱镜在光路外,荧光滤块转盘拨到“1”位置,DIC棱镜拨到 明场(BF)位置 4.先选用低倍物镜(“4×”) 5.调节透射光的强度,调节焦距,找到视野 6.依次换到高倍镜头,观察样品 7.光路选择拉杆拉到中间位置既可观察,也可拍照 关机: 1.关闭汞灯电源(注意:汞灯需使用半小时以上方可关闭,关闭半小时以后方可再次 开启) 2.将透射光调到最小,关闭明场电源开关 3.将镜头转到低倍镜,取出样品,若使用过油镜用干净的擦镜纸擦拭镜头 4.确认数据已经保存,关闭软件 5.使用光盘拷贝数据(禁止使用移动储存设备拷贝数据) 6.关闭电脑,登记使用时间、荧光数字等使用情况

数码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计算方法

数码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计算方法 辽宁仪表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林炯章 邢宇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显微镜法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于是辽仪仪器将传统的显微镜法与现代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研制了LIRI-2006型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它的基本工作流程是通过数字摄象机抓拍颗粒在显微镜下的图像并传输到计算机中,通过专业的颗粒图像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与分析, 经显示器和打印机显示和输出分析结果。本仪器具有直观、准确、测试范围宽等特点,不仅可以直接观察到颗粒形貌,还可以计算出每个颗粒粒径和圆形度以及粒度分布和圆形度分布,为科研、生产领域增添了一种新的粒度测试手段。 在使用过程中,很多客户询问这样一个问题:通过数字摄像机输送到计算机屏幕的图像中物质颗粒到底被放大了多少倍?为了让客户有个更清楚的了解和认识,现将一些关于数码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知识做个简单总结。 一.基础知识 1. 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这就是我们用肉眼通过目镜所观测到的。理论上这个放大倍数是可以任意的,只要把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做的足够大。但实际上,受到光源波长的限制,根据瑞利判据,分辨率不能小于观察波长的1/2,可见光波长约400-700nm,即采用短波长的紫光的情况下,最小分辨距离越200nm。而实际上光学显微镜最多可以做到放大1000倍(油镜可以做到大一些,约1400倍),那么大于这个倍数的光学显微镜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图像模糊。 2.工业摄像机常用的CCD或者COMS靶面尺寸有1、2/3、1/2、1/3、1/4英寸,具体的对应的传感器对角线尺寸如下: 1英寸:靶面尺寸为宽12.7mm*高9.6mm,对角线16mm。 2/3英寸:靶面尺寸为宽8.8mm*高6.6mm,对角线11mm。 1/2英寸:靶面尺寸为宽6.4mm*高4.8mm,对角线8mm。 1/3英寸:靶面尺寸为宽4.8mm*高3.6mm,对角线6mm。 1/4英寸:靶面尺寸为宽3.2mm*高2.4mm,对角线4mm。 二.计算公式 1.数字放大倍数 = 监视器尺寸 * 25.4/CCD或CMOS靶面尺寸(即对角线尺寸大小) ;(1 英寸=25.4mm); 2.系统总放大倍数 = 物镜放大倍数 *适配镜放大倍数(显微镜与相机的连接头中镜片放大倍数)* 数字放大倍数 ;。 例: A.光学显微镜的物镜放大倍数4-100倍(其中100倍需要用油);

显微镜种类及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种类及其使用方法 一、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当前使用的显微镜由一套透镜配合,因而可选择不同的放大倍数对物体的细微结构进行放大观察。普通光学显微镜通常能将物体放大1500~2000 倍(最大的分辨力为0.2μm)。 (一)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附图1) 1.光学部分包括目镜、物镜、聚光器和光源等。 (1)目镜通常由两组透镜组成,上端的一组又称为“接目镜”,下端的则称为“场镜”。两者之间或在场镜的下方装有视场光阑(金属环状装置),经物镜放大后的中间像就落在视场光阑平面上,所以其上可加置目镜测微尺。在目镜上方刻有放大倍数,如10×、20×等。按照视场的大小,目镜可分为普通目镜和广角目镜。有些显微镜的目镜上还附有视度调节机构,操作者可以对左右眼分别进行视度调整。另有照相目镜(NFK)可用于拍摄。 (2)物镜由数组透镜组成,安装于转换器上,又称接物镜。通常每台显微镜配备一套不同倍数的物镜,包括:①低倍物镜:指1×~6×; ②中倍物镜:指6×~25×;

③高倍物镜:指25×~63×;④油浸物镜:指90×~100×。 其中油浸物镜使用时需在物镜的下表面和盖玻片的上表面之间填充折射率为 1.5 左右的液体(如香柏油等),它能显著地提高显微观察的分辨率。其他物镜则直接使用。观察过程中物镜的选择一般遵循由低到高的顺序,因为低倍镜的视野大,便于查找待检的具体部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粗略视为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聚光器由聚光透镜和虹彩光圈组成,位于在载物台下方。聚光透镜的功能是将光线聚焦于视场范围内;透镜组下方的虹彩光圈可开大缩小,以控制聚光器的通光范围,调节光的强度,影响成像的分辨力和反差。使用时应根据观察目的,配合光源强度加以调节,得到最佳成像效果。 (4)光源较早的普通光学显微镜借助镜座上的反光镜,将自然光或灯光反射到聚光器透镜的中央作为镜检光源。反光镜是由一平面和另一凹面的镜子组成。不用聚光器或光线较强时用凹面镜,凹面镜能起会聚光线的作用;用聚光器或光较弱时,一般都用平面镜。新近出产的显微镜一般直接在镜座上安装光源,并有电流调节螺旋,用于调节光照强度。光源类型有卤素灯、钨丝灯、汞灯、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等。 显微镜的光源照明方法分为两种:透射型与反射(落射)型。前者是指光源由下而上通过透明的镜检对象;反射型显微镜则是以物镜上方打光到(落射照明)不透明的物体上。 2. 机械部分包括镜座、镜柱、镜壁、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和准焦螺旋等。 (1)镜座基座部分,用于支持整台显微镜的平稳。 (2)镜柱镜座与镜臂之间的直立短柱,起连接和支持的作用。 (3)镜臂显微镜后方的弓形部分,是移动显微镜时握持的部位。有的显微镜在镜臂与镜柱之间有一活动的倾斜关节,可调节镜筒向后倾斜的角度,便于观察。 (4)镜筒安装在镜臂先端的圆筒状结构,上连目镜,下连接物镜转换器。显微镜的国际标准筒长为160 mm,此数字标在物镜的外壳上。 (5)物镜转换器镜筒下端的可自由旋转的圆盘,用于安装物镜。观察时通过转动转换器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6)载物台镜筒下方的平台,中央有一圆形的通光孔。用于放置载玻片。载物台上装有固定标本的弹簧夹,一侧有推进器,可移动标本的位置。有些推动器上还附有刻度,可直接计算标本移动的距离以及确定标本的位置。 (7)准焦螺旋装在镜臂或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转动时可使镜筒或载物台上下移动,从而调节成像系统的焦距。大的称为粗准焦螺旋,每转动一圈,镜筒升降10mm;小的为细准焦螺旋,转动一圈可使镜筒仅升降0.1mm。一般在低倍镜下观察物体时,以粗准焦螺旋迅速调节物像,使之位于视野中。在此基础上,或在使用高倍镜时,用细准焦螺旋微调。必须注

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指的是“边长的放大倍数”。 比如一台放大100倍的显微镜去看一个1mm边长的正方形,你就会看到正方形的边长变成了10cm那么长,是真实大小的100倍,然后你计算一下放大后的面积,发现是100平方厘米,是原来1平方毫米的10000倍,所以面积是放大了10000倍,是边长放大倍数的平方。 其实普通的光学显微镜是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要经过凸透镜的两次成像。第一次先经过物镜(凸透镜1)成像,这时候的物体应该在物镜(凸透镜1)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根据物理学的原理,成的应该是放大的倒立的实像。而后以第一次成的物像作为“物体”,经过目镜的第二次成像。由于我们观察的时候是在目镜的另外一侧,根据光学原理,第二次成的像应该是一个虚像,这样像和物才在同一侧。因此第一次成的像应该在目镜(凸透镜2)的一倍焦距以内,这样经过第二次成像,第二次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正立的虚像。如果相对实物说的话,应该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 二倍焦距以外,倒立缩小实像; 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倒立放大实像; 一倍焦距不成像; 一倍焦距以内,正立放大虚像; 成实像物和像在凸透镜异侧,成虚像在凸透镜同侧。 1、根据你问的问题,你应该问的是光学显微镜。 2、光学显微镜的成像是利用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如图。 3、显微镜的成像是利用多个凸透镜(透镜组),原理如图。 附: 凸透镜成像规律: u>2f f2f 成倒立放大实像 u

荧光显微镜使用指导书

荧光显微镜使用指导书 一、荧光显微镜的整体布局说明 图中项目说明: A--荧光显微镜光路部分 B--光路电源及数据采集卡 C--数据采集电脑 A1----汞光 A2----卤素灯 A3----卤素灯(底光) A4----滤光模组 A5----目镜组 A6----观察模式切换(目镜/数据采集) A7----反光镜 A8----差分光度计 1----卤素灯A2电源 2----汞光A1电源 3----数据采集卡 二、观察外延表面状态 1,打开卤素灯A2电源开关1并通过卤素灯A2电源开关1上的旋钮调整其亮度(如图1,具体亮度可根据个人要求决定)。

2,同时确定卤素灯A2与汞灯A1之间的反光镜扳手A7处于如图2所示位置以使卤素灯A2的光线进入主光路。 图1 卤素灯电源1图2 反光镜扳手位置 图3 滤光片插条位置图4 滤光模组A4 3,确定左边的D/UV插条进入光路,调整其余两个ND4和ND32插条以使进入光路的亮度合适(如图3),如需要微调可以通过改变右侧光栅插条(标注:A.STOP)的状态以达到合适的亮度,如需要调整视野的大小可以通过调整右侧的光圈插条(标注:F.STOP)来达到(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调整)。 4,转动滤光模组A4的转盘选择4#滤光模组(如图4)。 5,在载物台上放上需要观察的样品,先选择目镜A5中低倍目镜去选取要观察的区域并且调整焦距使视野内的观察物体清晰,然后切换

到合适放大倍数的目镜进行观察。 注意:调焦时先用低倍后用高倍。 调焦时先顺时针旋转粗准焦螺旋(如图5)把载物台升到最高位置并观察不要让物镜碰到物体;然后眼睛靠近目镜观察视场同时逆时针旋转粗准焦螺旋让载物台下降,当观察到视场最亮时切换细准焦螺旋进行调整(如图6)。 图5 粗准焦螺旋的调整图6 细准焦螺旋的调整 6,如需要调整观测样品表面显示的颜色,则需要差分光度计A8中3 个透镜插条同时插入,然后通过其中带旋钮的插条调整表面颜色以方 便观察(如图7)。 图7 差分光度计插条插入状态图8 差分光度计插条退出状态 注意事项:确定目镜转换头A4前的遮光板打开(通过扳手扳动调节)。 确定左边的D/UV插条进入光路以阻挡紫外光伤害眼睛。 三、观察量子阱结构状态 1,按照观察外延表面状态的操作顺序把要观察的片子放号并调整好

显微镜放大倍数及选择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及选择方法 显微镜包括两组透镜——物镜和目镜。显微镜的的放大倍数主要通过物镜来保证,物镜的最高放大倍数可达100倍,目镜的放大倍数可达25倍。 物镜的放大倍数可由下式得出: M物=L/F1 式中:L——显微镜的光学筒长度(即物镜后焦点与目镜前焦点的距离); F1——物镜焦距。 而A′B′再经目镜放大后的放大倍数则可由以下公式计算: M目=D/F2 式中:D——人眼明视距离(250mm); F2——目镜焦距。 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应为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即: M总=M物×M目=250L/F1*F2 在使用中如选用另一台显微镜的物镜时,其机械镜筒长度必须相同,这时倍数才 有效。否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予以修正,应为: M=M物×M目×C 式中:C——为修正系数。修正系数可用物镜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度量出来。 放大倍数用符号“×”表示,例如物镜的放大倍数为25×,目镜的放大倍数为10×,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25×10=250×。放大倍数均分别标注在物镜与目镜的镜筒上。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应根据其组织的粗细情况,选择适当的放大倍数。以 细节部分观察得清晰为准,盲目追求过高的放大倍数,会带来许多缺陷。因为放大倍 数与透镜的焦距有关,放大倍数越大,焦距必须越小,同时所看到物体的区域也越小。 需要注意的是有效放大倍数问题。物镜的数值孔径决定了显微镜有效放大倍数。 有效放大倍数,就是人眼能够分辨的“人眼鉴别率”d′与物镜的鉴别率d间的比值,即不使人眼看到假像的最小放大倍数: M=d′/d=2d′NA/λ

人眼鉴别率d′一般在0.15~0.30mm之间,若分别用d′=0.15mm和d′=0.30m m 代入上式: Mmin=2?0.15(NA)/5500?10-7=500(NA) Mmax=2?0.30(NA)/5500?10-7=1000(NA) Mmin~Mmax之间的放大倍数范围就是显微镜的有效放大倍数。 对于显微镜相时的有效放大倍数的估算,则应将人眼的分辨能力d′用底片的分辨能力d〞代替。一般底片的分辨能力d〞约为0.030mm左右,所以照相时的有效放大倍数M′为: M′= d〞/d=2d〞(NA)/λ=2×0.030(NA) /5500×10-7=120(NA) 如果考虑到由底片印出相片,人眼观察相片时的分辨能力为0.15mm,则M′应改为M〞: M〞=2*0.15(N*A)/5500?10-7=500(NA) 所以照相时的有效放大倍数在M′~M〞之间,它比观察时的有效放大倍数小。这就是说,如果用45×/0.63的物镜照相,那么它的最大有效放大倍数为500×0.63=300倍左右,所选用的照相目镜应为300/45=6~7倍,放大倍数应在300倍以下。这比观察的最大有效放大倍数(630倍)要小。 理论上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可以达到两千多倍,但是目前不仅由于受分辨率的限制,并且还由于制造工艺水平的限制,最好的显微镜的最高有效放大倍数,只能达到一千倍左右。因此有时说一架显微镜可以放大两千倍,这只不过是能够“放大”而已,并不能说明它的清晰程度增大,也许只看见一个放大的模糊形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目镜倍数乘物镜倍数,如目镜为10倍,物镜为40倍,则放大倍数为40×10倍(放大400倍)。光学显微镜的极限放大是2000倍,可分辨相距 1^10(-5)厘米的两点。 2000倍时属于无效放大,不能增加分辨率超过分辨极限

最新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含义

显微镜 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在1590年由荷兰的詹森父子所首创。现在的光学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1600倍,分辨的最小极限达波长的1/2,国内显微镜机械筒长度一般是160毫米。其中对显微镜研制,微生物学有巨大贡献的人为列文虎克,荷兰籍。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放大的倍数等于物镜的倍数乘以目镜的倍数。 补充: 1、最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最大倍数乘以目镜的倍数; 2、最小倍数等于物镜的最小倍数乘以目镜的倍数。 3、目镜是插在镜筒顶部的镜头。由一组透镜组成的。它可以使物镜放大了的实像进一步放大。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物镜安装在转换器的孔上,由一组透镜组成的,能够把物体清晰地放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由目镜、物镜和镜筒的长度所决定的。 注意:观看时物镜的选择是从小到大。 初次使用光学显微镜的人员,可能会显微镜的倍数会比较疑惑,到底总放大倍数是怎么计算的,拍摄的照片又是放大了多少倍。总放大倍数有两种概念,一种是光学放大倍数,一种是数码放大倍数(只有连接成像设备时才会涉及到数码放大倍数)。 光学放大倍数 是指我们从显微镜目镜中观测到物体被放大后的倍数。光学放大倍数的计算方式比较简单,即物镜倍数*目镜倍数。例如:体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计算,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的物镜通常是0.7-4.5倍,那在10倍目镜的情况下,这台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为7-45倍;生物显微镜、金相显微镜的计算则更为简单,一般的物镜配置是4倍、10倍、40倍、100倍,目镜常规配置是10倍,另外还有16倍、20倍等,只要将目镜和物镜的倍数分别相乘就可得到总放大倍数。 数码放大倍数。 数码放大是指外接设备后,显示到图像上的放大倍数,目前市场上较多的是用三目显微镜,通过CCD设备连接至电脑、监视器或者电视机上进行成像观察,

显微镜的知识总结及常考知识点

生物科学:显微镜的知识总结 有关显微镜的知识在生物学中非常重要,也多次考过,现将有关知识总结如下: 1、若要把视野中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上移动。若要把视野中左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左方移动,因为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是倒像。 2、换高倍物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清晰;视野会变暗,可调大光圈或改用反光镜的凹面镜来使视野变亮。 3、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4、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放大倍数越大。 5、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是指细小物体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 6、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越大、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7、更换目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目镜上;更换物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物镜上、移动载玻片,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载玻片上。 8、如何区别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核和液泡?一般来说,细胞核透光性不好,是深色的,液泡是浅色的。 此外仔细观察,液泡中液体是流动的,细胞核里面的结构是固定的,看起来有杂质的样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指的物体的宽度和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 例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A.体积B.表面积C.像的面积D.长度或宽度 例2.如果使用10倍的目镜和10倍的物镜在视野中央观察到一个细胞,在只换40倍物镜的情况下,该细胞的物象比原先观察到的细胞直径放大了() A.4倍B.16倍C.100倍D.400倍 2.掌握目镜和物镜的结构特点以及镜头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目镜是无螺纹的,物镜是有螺纹的;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越长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就越短,物镜越短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就越长。 例1.有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内有2个镜头,甲的一端有螺纹,乙无螺纹,甲乙分别为()A.目镜、物镜B.物镜、目镜C.均为物镜D.均为目镜答案:B 例2.显微镜头盒中的4个镜头。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丙、丁皆无螺纹。甲镜头长3厘米,乙镜头长5厘米,丙镜头长3厘米,丁镜头长6厘米。请问:使用上述镜头观察某装片,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装片之间距离最近的是;在同样的光源条件下,视野中光线最暗的一组镜头是。 解析: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可知,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为物镜,丙、丁无螺纹为目镜。物镜

荧光显微镜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

荧光显微镜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荧光显微镜厂家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不要随意改变程序。 (2)观察对象必须是可自发荧光或已被荧光染料染色的标本。 (3)应在暗室中进行检查。进入暗室后,接上电源,点燃超高压汞灯5~15min,待光源发出强光稳定后,眼睛完全适应暗室,再开始观察标本。 (4)载玻片、盖玻片及镜油应不含自发荧光杂质,载玻片的厚度应在0.8~1.2mm之间,太厚可吸收较多的光,并且不能使激发光在标本平面上聚焦。载玻片必须光洁,厚度均匀,无油渍或划痕。盖玻片厚度应在0.17mm左右。 (5)防止紫外线对眼睛的损害,在调整光源时应戴上防护眼镜。 (6)选用效果最好的滤光片组。 (7)检查时间每次以1~2h为宜,超过90min,超高压汞灯发光强度逐渐下降,荧光减弱;标本受紫外线照射3~5min后,荧光也明显减弱;所以,最多不得超过2~3h。 (8)荧光标本一般不能长久保存,若持续长时间照射(尤其是紫外线)易很快褪色。因此,如有条件则应先照相存档,再仔细观察标本。 (9)荧光显微镜光源寿命有限,启动高压汞灯后,不得在15min内将其关闭,一经关闭,必须待汞灯冷却后方可再开启。严禁频繁开闭,否则,会大大降低汞灯的寿命。标本应集中检查,以节省时间,保护光源。天热时,应加电扇散热降温,新换灯泡应从开始就记录使用时间。灯熄灭后欲再用时,须待灯泡充分冷却后才能点燃。一天中应避免数次点燃光源。 (10)标本染色后立即观察,因时间久了荧光会逐渐减弱。若将标本放在聚乙烯塑料袋中4℃保存,可延缓荧光减弱时间,防止封裱剂蒸发。 (11)若暂不观察标本时,可拉过阻光光帘阻挡光线。这样,既可避免对标本不必要的长时间照射,又减少了开闭汞灯的频率和次数。 (12)荧光亮度的判断标准:一般分为四级,即“一”—无或可见微弱荧光。“+”—仅能见明确可见的荧光。“++”—可见有明亮的荧光。“+++”—可见耀眼的荧光。 (13)较长时间观察荧光标本时,一定要戴能阻挡紫外光的护目镜,加强对眼睛的保护。在未加入阻断滤光片前不要用眼直接观察,否则会损伤眼睛。 (14) 激发光长时间的照射,会发生荧光的衰减和淬灭现象,因此尽可能缩短观察时间,暂时不观察时,应用挡板遮盖激发光。 (15) 作油镜观察时,应用“无荧光油”。 (16) 荧光几乎都较弱,应在较暗的室内进行。

数码显微镜的实际放大倍数的正确计算方法

数码显微镜的实际放大倍数的正确计算方法 数码显微镜又叫视频显微镜,它是将显微镜看到的实物图像通过数模转换,使其成像在显微镜自带的屏幕上或计算机上。 首先应了解CCD或COMS的靶面尺寸:常用的CCD或COMS有1、2/3、1/2、1/3、1/4英寸这5个尺寸。 一般常规的数码显微镜都是使用第三目再加CCD或CMOS来实现的,如果已购买了传统的二目的体视、生物或金相等显微镜,有应如何实现呢?这要求既不淘汰原来购买的产品,又要节省成本以实现数码,同时可以直接采用电脑屏幕观测产品,也更好的保护了我们的眼睛,这就要通过一些改造来实现。我们应该知道,与放大倍率息息相关的就是CCD或者COMS的靶面尺寸,它的尺寸会直接关系到数码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那下面我们来看看靶面尺寸究竟是什么? 通常意义上的靶面尺寸就是CCD或COMS的对角线尺寸,我们常用的CCD或者COMS有1、2/3、1/2、1/3、1/4英寸,实际尺寸如下:1英寸—靶面尺寸为宽12.7mm×高9.6mm,对角线长16mm;2/3英寸—靶面尺寸为宽8.8mm×高6.6mm,对角线长11mm;1/2英寸—靶面尺寸为宽6.4mm×高4.8mm,对角线长8mm;1/3英寸—靶面尺寸为宽4.8mm×高3.6mm,对角线长6mm;1/4英寸—靶面尺寸为宽3.2mm×高2.4mm,对角线长4mm。 现在我们知道了CCD或CMOS的靶面尺寸,也就很容易知道拥有的数码显微镜放大倍率具体是多少了。 我们通常根据数码放大倍率的公式来计算,具体公式如下:物镜的放大倍数×(电脑屏幕的对角线/ccd或cmos的靶面尺寸)=总放大倍数。 举个例子:10×物镜加1/3英寸的CCD或CMOS的数码显微镜总放大倍数=物镜10倍×(15英寸×25.4/靶面尺寸6mm)=635倍。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及选择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及选择 来源:金相显微镜 https://www.doczj.com/doc/cb6538481.html, 显微镜包括两组透镜——物镜和目镜。显微镜的的放大倍数主要通过物镜来保证,物镜的最高放大倍数可达100倍,目镜的放大倍数可达25倍。物镜的放大倍数可由下式得出: M物=L/F1 式中:L——显微镜的光学筒长度(即物镜后焦点与目镜前焦点的距离); F1——物镜焦距。而A′B′再经目镜放大后的放大倍数则可由以下公式计算: M目=D/F2 式中:D——人眼明视距离(250mm); F2——目镜焦距。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应为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即: M总=M物×M目=250L/F1*F2 在使用中如选用另一台显微镜的物镜时,其机械镜筒长度必须相同,这时倍数才有效。否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予以修正,应为: M=M物×M目×C 式中:C——为修正系数。修正系数可用物镜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度量出来。放大倍数用符号“×”表示,例如物镜的放大倍数为25×,目镜的放大倍数为10×,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25×10=250×。放大倍数均分别标注在物镜与目镜的镜筒上。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应根据其组织的粗细情况,选择适当的放大倍数。以细节部分观察得清晰为准,盲目追求过高的放大倍数,会带来许多缺陷。因为放大倍数与透镜的焦距有关,放大倍数越大,焦距必须越小,同时所看到物体的区域也越小。需要注意的是有效放大倍数问题。物镜的数值孔径决定了显微镜有效放大倍数。有效放大倍数,就是人眼能够分辨的“人眼鉴别率”d′与物镜的鉴别率d间的比值,即不使人

眼看到假像的最小放大倍数:M=d′/d=2d′NA/λ人眼鉴别率d′一般在0.15~0.30mm之间,若分别用d′=0.15mm和 d′=0.30mm代入上式:Mmin=2′0.15(NA)/5500′10-7=500(NA)Mmax=2′0.30(NA)/5500′10-7=1000(NA) Mmin~Mmax之间的放大倍数范围就是显微镜的有效放大倍数。对于显微镜相时的有效放大倍数的估算,则应将人眼的分辨能力d′用底片的分辨能力d〞代替。一般底片的分辨能力d〞约为0.030mm左右,所以照相时的有效放大倍数M′为:M′= d〞/d=2d〞 (NA)/λ=2×0.030(NA) /5500×10-7=120(NA)如果考虑到由底片印出相片,人眼观察相片时的分辨能力为0.15mm,则M′应改为M〞: M〞=2*0.15(N*A)/5500′10-7=500(NA) 所以照相时的有效放大倍数在M′~M〞之间,它比观察时的有效放大倍数小。这就是说,如果用45×/0.63的物镜照相,那么它的最大有效放大倍数为500×0.63=300倍左右,所选用的照相目镜应为300/45=6~7倍,放大倍数应在300倍以下。这比观察的最大有效放大倍数(630倍)要小。

显微镜倍率的计算方式

xx倍率的计算方式 发布时间:2011-05-01 xx倍率的计算方式: 如何计算xx倍率呢,请看下面内容: 光学总放大倍率=目镜的倍率X物镜放大倍率(如有附加物镜,也要把附加物镜算上)数字总放大倍率=物镜X摄像目镜放大率X数字放大率(如有附加物镜,也要把附加物镜算上) 以体视xx为例: 当体视显微镜目镜的倍率为10倍,变倍体变倍范围是:0.7X-4.5X,附加物镜为:2X。那它的光学放大倍率为:10乘0.7乘2得到这款显微镜的最低倍率为:14倍,那最大倍数为:10乘4.5乘2等于90倍,那这款体视显微镜的光学总放大倍率就是14倍到90倍。 那么显微镜的数码放大倍率计算是多少呢?比如显示器的尺寸为17寸,用的是的显微镜摄像头,那对照下面的表显微镜摄像头的数字放大倍率是:72倍。那显微镜的数码放大倍率安计算公式计法是: 以上面体视显微镜的配置算,变倍体是0.7X-4.5X,附加物镜是2X。 摄像目镜为1(如摄像目镜无倍数不用加入计算)。按照公式: 物镜X摄像目镜放大率X数字放大率,数码放大最小倍率为:0.7乘2乘1乘72等于:100.8倍,数码放大最大倍率为: 4.5乘2乘1乘72等于:648倍.那数码放大倍数范围就是100.8倍到648倍. 其它的生物显微镜、金相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单筒显微镜、视频显微镜等各种显微镜均按照这样的方法计算。 数字放大率:

与CCD摄像机规格及电视机(监视器)规格有关(见下表)CCD摄电视机(显示器)规格 像机规9“12“14“15“ xx17“20”21“25“27”29“ 38.1X50.8X59.2X63.5X72.0X84.6X88.5X105.8X114.1X 122.8X 28.6X38.1X44.5X47.6X54.0X63.5X66.7X79.4X 20.8X27.7X32.3X34.5X39.3X46.2X48.5X57.7X85.7X 62.3X92.1X 67.0X

爱科学浅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放大倍数

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它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对于显微镜显然大家都很熟悉,在学校实验室基本都接触过,它可以帮助我们看到人类肉眼看不到的东西,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实验室仪器。但不经常使用的话,对它的正确使用步骤和整体结构还是不了解。所以下面为了方便大家更加清楚的认识显微镜,就来为大家讲解一下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一)取镜和安放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2、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三)观察 1、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也可以用印有“6”字的薄纸片制成)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3、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高倍物镜的使用: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象,并调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再换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观看的物体数目变少,但是体积变大。

(四)整理 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反光镜竖直放置。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目镜倍数乘物镜倍数,如目镜为10倍,物镜为40倍,则放大倍数为40×10倍(放大400倍)。光学显微镜的极限放大是2000倍,可分辨相距1^10(-5)厘米的两点。 深圳市爱科学教育创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科学)成立之初是 一家专注于研制新一代教学显微镜的科技型企业,公司致力于将先进的影像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及新时期的人文需求融入到传统光学仪器中,创造出一系列更加适合教学的显微镜产品。风雨中成长的几年里,爱科学掌握了数十项核心技术,于多项评比中荣获“自主创新银奖”、“中国教育装备产品创新奖”、教育装备“金奖产品”、“金点设计奖”、“红棉中国设计奖”等荣誉。这一切艰苦奋斗的成果,使得爱科学将目光由显微镜领域扩展到整个实验室装备领域中。并于“教育

荧光显微镜介绍及使用

荧光显微镜 一.荧光显微镜(Fluorescence microscope) : 荧光显微镜是利用一个高发光效率的点光源,经过滤色系统发出一定波长的光作为激发光、激发标本内的荧光物质发射出各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后,再通过物镜和目镜的放大进行观察。 在强烈的对衬背景下,即使荧光很微弱也易辨认,敏感性高,主要用于细胞结构和功能以及化学成分等的研究。 荧光显微镜是以紫外线为光源,用以照射被检物体,使之发出荧光,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的形状及其所在位置。荧光显微镜用于研究细胞内物质的吸收、运输、化学物质的分布及定位等。细胞中有些物质,如叶绿素等,受紫外线照射后可发荧光;另有一些物质本身虽不能发荧光,但如果用荧光染料或荧光抗体染色后,经紫外线照射亦可发荧光,荧光显微镜就是对这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的工具之一。

荧光显微镜的光源所起的作用不是直接照明,而是作为一种激发标本的内荧光物质的能源。我们之所以能观察标本,不是由于光源的照明,而是标本内荧光物质吸收激发的光能后所呈现的荧光现象。 荧光显微镜和普通显微镜有以下的区别: 1.照明方式通常为落射式,即光源通过物镜投射于样品上; 2.光源为紫外光,波长较短,分辨力高于普通显微镜; 3.有两个特殊的滤光片,光源前的用以滤除可见光,目镜和物镜之间的用于滤除紫外线,用以保护人眼。 荧光显微镜也是光学显微镜的一种,主要的区别是二者的激发波长不同。由此决定了荧光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和使用方法上的不同。 荧光显微镜是免疫荧光细胞化学的基本工具。它是由光源、滤板系统和光学系统等主要部件组成。是利用一定波长的

光激发标本发射荧光,通过物镜和目镜系统放大以观察标本的荧光图像。 二.工作原理 光源 多采用200W的超高压汞灯作光源,它是用石英玻璃制作,中间呈球形,内充一定数量的汞,工作时由两个电极间放电,引起水银蒸发,球内气压迅速升高,当水银完全蒸发时,可达50~70个标准大气压力,这一过程一般约需5~15m i n。超高压汞灯的发光是电极间放电使水银分子不断解离和还原过程中发射光量子的结果。它发射很强的紫外和蓝紫光,足以激发各类荧光物质,因此,为荧光显微镜普遍采用。 超高压汞灯也散发大量热能。因此,灯室必须有良好的散热条件,工作环境温度不宜太高。 新型超高压汞灯在使用初期不需高电压即可引燃,使用一

如何计算显微镜的数码放大倍率

如何计算显微镜的数码放大倍率? 点击次数:1379 发布时间:2011-5-20 数码显微镜的放大倍率是多少,这个问题可能很多用户都没有弄清楚,很多朋友都想知道放大倍数到底是多少呢?下面我来给大家一个简单说明,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我们用一个公式来表达:物镜的放大倍数*(电脑屏幕的对角线/ccd或者cmos的靶面尺寸)= 系统的放大倍数。其中物镜的放大倍数:根据您使用的是哪一个放大倍数的目镜,常规的有5、10、20、40、60、80、100等。注意电脑屏幕一般是英寸来表示,所以要乘以25.4为毫米单位。电脑屏幕的对角线:一般是单位是英寸,比如14英寸的就应该乘以25.4,单位是mm;1英寸=25.4mm。 ccd或者cmos的靶面尺寸:常用的CCD或者COMS有1、2/3、1/2、1/3、1/4英寸,常规的数码显微镜都是使用第三目加CCD或者CMOS来实现的,那如果已经购买了传统的2目的体视、生物、金相等显微镜;如何实现呢?既不淘汰原来购买的产品,又要节省成本而实现数码,直接用电脑屏幕观测产品,同时保护了我们的眼睛,那就要通过改造来实现,等到和这个放大倍率息息相关的就是CCD或者COMS的靶面尺寸,它的尺寸直接关系数码显微镜的放到倍数。 那我们来看看靶面尺寸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CCD或者COMS的对角线尺寸,我们常用的CCD或者COMS有1、2/3、1/2、1/3、1/4英寸,具体的尺寸如下: 1英寸—靶面尺寸为宽12.7mm*高9.6mm,对角线16mm。 2/3英寸—靶面尺寸为宽8.8mm*高6.6mm,对角线11mm。 1/2英寸—靶面尺寸为宽6.4mm*高4.8mm,对角线8mm。 1/3英寸—靶面尺寸为宽4.8mm*高3.6mm,对角线6mm。 1/4英寸—靶面尺寸为宽3.2mm*高2.4mm,对角线4mm。 那么我们知道了CCD或者CMOS的靶面尺寸,现在就很容易就知道您的数码显微镜放大倍率是多少了。根据我们数码放大倍率的公式: 物镜的放大倍数*(电脑屏幕的对角线/ccd或者cmos的靶面尺寸)=总的放大倍数。 (比如:10倍物镜加1/3英寸的CCD或者CMOS的数码显微镜总放大倍数=物镜10倍*(15英寸*25.4/靶面尺寸6mm)=635倍)

显微镜练习题

显微镜练习题(9月25日) 一、低倍镜与高倍镜的比较 视野亮度视野大小细胞多少细胞大小放大倍数 低倍镜 高倍镜 应用:1、下列四组显微镜的镜头组合中,能看到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A.目镜10×、物镜10× B.目镜10×、物镜40× C.目镜5×、物镜10 D.目镜15×、物镜10× 2、如图是在10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影像,若想看到更完整的字母d影像,应该怎么办? ()A.用40倍物镜 B.将标本向上移 C.用4倍物镜 D.将标本向下移 二、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 (1)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物像或的放大倍数,而不是或的放大倍数。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放大倍数 3、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已选用了“10×”的物镜,如果要把玻片标本放大150倍,此时应选用的目镜放大倍数是() A.8× B.10× C.5× D.15× 4、某同学用放大5倍目镜与10倍物镜组合观察到了一只草履虫,这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A.5× B.10× C.50× D.15× 三、显微镜成像特点 (1)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是指、。(2)要移动物像时,应该。 5、将写有字母“d”的透明装片放下显微镜下观察,将会看到() A.b B.d C.q D.p 6、如图为显微镜中的两个视野,当视野①转到视野②时,操作显微镜的 正确步骤是() A.转动反光镜,选择平面镜 B.转动反光镜,选择凹面镜 C.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D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四、调节光线:光线强时用和,光线弱时用和。 7、下列有关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A.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内的细胞数目增多 B.目镜和物镜都能放大物像 C.对光时,光线太暗应选用平面镜、大光圈 D.如果视野中物像模糊不清,可以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五、污点位置判断:污点可能的位置有、和。 8、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时,污点均不动,你认为污点最可能位于() A.反光镜 B.目镜 C.物镜D装片 六、目镜与物镜的结构及其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镜,无螺纹)(镜,有螺纹)

荧光显微镜使用方法和荧光显微镜操作规程

发布时间:2011-06-15 荧光显微镜使用方法和荧光显微镜操作规程 荧光显微镜是光学显微镜中的一种。 关键字: 荧光显微镜使用方法 荧光显微镜操作规程 荧光显微镜使用 荧光显微镜使用方法和荧光显微镜操作规程 1. 用窗帘遮蔽光线,关闭房间内的灯光,除去显微镜的防尘罩,确保显微镜灯室通风良好、无遮盖。装上汞灯灯箱,并转动灯箱卡圈上的拨杆,将灯箱与镜臂连接。 2. 将汞灯灯箱的电源插头插入荧光电源箱后的插座,再将荧光电源箱的插头插入220V外接电源。 3. 打开电源开关,电压表显示出电源电压,如电源电压波动不大于额定电压值的±5%,即可按下启动开关点燃汞灯,如因天气太冷或电压不稳定等原因,一次启动未点燃汞灯,可以多揿动几次。待超高压汞灯弧光达到稳定状态并达到最大发光效率,即可开始工作。 4. 灯泡的调中: (1)任选一块标本放在载物台上. (2)转动镜臂上的聚光镜旋钮使聚光镜移出光路,转动滤色片组转换手轮,将紫光(V)或蓝光(B)或绿光(G)激发滤色片组转入光路,并将10×荧光物镜转入光路。 (3)调节粗微调手轮,将标本像调焦清晰。 (4)前后推动垂直照明器右边的聚光镜调焦推杆,使视场光栏成像清晰,转动视场光栏拨杆将视场光栏收小,调节视场光栏调中螺钉使视场光栏居中,然后再将视场光栏开至最大。

(5)转动镜臂上的聚光镜旋钮使聚光镜移入光路,前后调节灯箱上的聚光镜拨杆,使汞灯的弧光在视场内成像清晰。 (6)调整灯箱上的灯泡水平调节螺钉和垂直调节螺钉,使汞灯的弧光居中。 (7)调整反光镜水平调节螺钉和垂直调节螺钉,使光源的反射像与汞灯的弧光分开。 (8)转动聚光镜旋钮把聚光镜移出光路,此时视场照明均匀。 5. 荧光观察: (1)将荧光染色标本放到载物台上。 (2)将10×平场物镜或40×荧光物镜转入光路,调节载物台纵横移动手轮,将标本移入光路。 (3)转动滤光片转换拨轮,将荧光染色标本所需要的激发滤光片组转入光路。激发滤光片组编号刻在滤片组转换拨轮上。 滤光片选择正确与否,是荧光显微镜能否得到正确应用的关键。选用滤光片时,必须遵守斯托克斯定律:激发滤光片的透射波长<双色束分离器的透射波长<阻断滤光片的透射波长。 由于激发滤光片、双色束分离器和阻断滤光片,出厂时已按其用途和本身的光学特性进行了严格的组合匹配,在观察和摄影时,只需选择滤光片组即可。

(完整版)实验五显微镜望远镜放大倍数的测定

实验五显微镜与望远镜放大本领的测定 望远镜和显微镜都是用途极为广泛的助视光学仪器,显微镜通过放大物所成的像,来帮助人们观察近处的微小物体,而望远镜则是通过放大远处物的视角,帮助人们观察远处的目标,它们常被组合在其他光学仪器中使用.为适应不同用途和性能的要求,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种类很多,构造也各有差异,但是它们的基本光学系统都由物镜和目镜组成.望远镜和显微镜在天文学、电子学、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光学望远镜从诞生至今将近400年,出现了折射望远镜、反射望远镜、折反射式望远镜和空间望远镜,不断推动着天文学和物理学的发展. 长久以来,人们仰望天空,看见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有过天圆地方、地心说、日心说等宇宙模型.但过去人们只能用肉眼对星空进行观察,观测范围非常局限,所得的数据资料也就非常有限.凭借着物理学的不断发展,多种望远镜被制造出来,越来越精密,推动着天文学和物理学不断向前发展,人类的视野也变得更深更广. 1.熟悉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 2.进一步熟悉透镜成像规律及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方法; 3.学会一种测定显微镜和望远镜放大本领的方法; 4.掌握显微镜、望远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显微镜,望远镜,标尺,标准石英尺,测微目镜,照明灯.

图5-1 显微镜的结构 显微镜是一种复杂的光学仪器.它是医学实验常用工具之一,其作用是将观察的标本放大,以便观察和分析.一般光学显微镜包括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如图5-1所示. 一、机械装置 1. 镜座:位于最底部的构造,为整个显微镜的基座,用以支持着整个镜体,起稳固作用. 2. 镜柱:为垂直于镜座上的短柱,用以支持镜臂. 3. 镜臂:为支持镜筒和镜台的呈弓形结构的部分,是取用显微镜时握拿的部分.镜筒直立式光镜在镜臂与其下方的镜柱之间有一倾斜关节,可使镜筒向后倾斜一定角度以方便观察,但使用时倾斜角度不应超过45°,否则显微镜由于重心偏移容易翻倒. 4. 调节器:也称调焦螺旋,为调节焦距的装置,位于镜臂的上端(镜筒直立式光镜)或下端(镜筒倾斜式光镜),分粗调节器(大螺旋)和细调节器(小螺旋)两种.粗调节器可使镜筒或镜台作大幅度的升降,适于低倍镜观察时调焦.细调节器可使镜筒或镜台缓慢或较小幅度地升降,在低倍镜下用粗调节器找到物体后,在高倍镜和油镜下进行焦距的精细调节,藉以对物体不同层次、深度的结构做细致地观察. 5. 镜筒:位于镜臂的前方,它是一个齿状脊板与调节器相接的圆筒状结构,上端装载目镜,下端连接物镜转换器.根据镜筒的数目,光镜可分为单筒式和双筒式.单筒光镜又分为直立式和倾斜式两种,镜筒直立式光镜的目镜与物镜的光轴在同一直线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