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框架

1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

电子政务标准

一、电子政务总体标准

二、电子政务应用业务标准

三、电子政务应用支撑标准

四、网络基础设施标准

五、信息安全标准

六、电子政务管理标准

-10-30

2

电子政务总体标准(共45条)

3

电子政务应用业务标准(共132条)

4

5

7

8

9

电子政务应用支撑标准(共11条)

10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共24条)

12

信息安全标准(共125条)

14

17

电子政务管理标准(共25条)

18

https://www.doczj.com/doc/cb5813283.html,

19

电子政务作业

《电子政务》作业 平时作业即为学生获得该课程的平时成绩的考核形式,占期末总成绩的30%。本课程共布置4次平时作业,学生可自行选择3次提交。作业须手写,并按要求交到学习中心。 作业1: 1. 名词解释:信息通信技术 答:GSM、CDMA、WiMax、WLAN、VoLAN、VoIp、无线AP、VPN、PCM、OFDM、MIMO 2. 名词解释:通用目的技术 通用目的技术,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y,由Bresnahna和 Trajtenberg 提出。目前对于通用目的技术的概念,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权威的定义。而学术界一般认为是对人类经济社会产生巨大、深远而广泛影响的革命性技术,如像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信息技术等。 3. 简述电子政务的本质特征。 答:电子政务,实质上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网络上实现政论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4. 分析电子政务兴起的背景。 (一)政府转型的背景,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各国都在推动改革,改革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全球的现象,改革的重点是政府改革。 (二)因特网的发展 (三)电子商务的驱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政府提供新的服务越来越重要,因

此面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政府必须做出反应 (四)全球化的竞争,在全球化时代,各个国家,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在展开激烈的竞争,包括资金竞争、人才竞争等,所以电子政务建设本身是创造投资环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五)大公司的驱动,公司有强烈的销售他们自己所生产的产品、设备、软件的动机,从市场化来理解,这都是非常好的行为,同时,它对于推动电子政务而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国外普遍实行托管机制、外包机制等,这些制度对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六)领导人的政治意志,在这个领域,主要决策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负责人都有非常强烈的政治意愿和政治动机 5. 论述发展电子政务的意义。 首先,提高政府运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电子政务有利于帮助提高政府在行政、服务和管理方面效率,同时实施电子政务可积极推动政府优化办公流程和机构的精简等工作。政府的信息网络覆盖面宽,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快捷、更优质的多元化服务。其次,加强监管、促进政务公开。可以加强政府和社会公众对各权力机构业务运行的监管,并可以实现政府相关信息和业务处理流程的公开化。实施电子政务后,政府的业务流程通过电子政务平台自动实现,其处理过程、处理的时间、处理的结果、处理的依据对上级领导、相关公众、政府工作人员都是可知的,从而减少了传统政务过程中可能的暗箱操作,实现了政务的公开化、透明化。第三,改善公众服务、提升政府形象。通过实施电子政务,可以提高为公众的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政府形象,电子政务使政府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第四,促进政府改革。实施电子政务是当前政府信息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的要素构成。本标准对总体设计要素选用以及总体设计中使用的方法给出了指导性意见。本标准适用于电子业务系统的总体设计,包括系统顶层需求分析和系统体系结构设计。其他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 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567 —2006 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 GB/T 19487--2004 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系统体系结构system architecture 一个系统的基本组织,表现为系统的构件、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构件与环境之间 的相互关系以及设计和进化的原理。 3.2构件component 系统的组成部分,可以是子系统、硬件部分或软件部分。 4一般要求 4.1系统总体设计目标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的目标是:确定系统所支撑的政务活动的范畴,明确系统在 其所属电子攻务框架中的位置与作用,给出满足系统需求的一种解决方案,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无缝集成和预期目标的实现。 4.2系统总体设计开展时机 在进行大中型或综合性(含多种软件和/或硬件成分)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时,应按 照业务应用的要求,在下述时机开展系统总体设计: a)在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时进行立项阶段系统总体设计,

b)在批准立项后进行实施阶段系统总体设计。 立项阶段系统总体设计与实施阶段系统总体设计应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根据实际情况,可将其简化为一个过程。 4.3系统总体设计范围 系统总体设计范围包括系统需求分析和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两方面: a)系统需求分析要素 1)业务组织结构; 2)系统业务功能; 3)部门业务关系; 4)系统信息资源; 5)安全保密要求; 6)系统性能要求; 7)系统设施与环境要求; 8)系统质量要求; 9)标准与规范要求; 10)系统验收要求。 b)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的系统体系结构设计要素 1)技术体系框架; 2)系统设计策略; 3)系统构成; 4)系统运行模式; 5)构件接口关系; 6)系统部署形式. 4.4与系统总体设计相关的电子政务特点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应充分考虑下述特点,以便在系统投入使用后能够发挥其应有的 作用: a)整体性:电子政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整体出发提出解决方案,系统的建设需遵循整体规划要求,注重整体效能的发挥。 b)协同性;电子致务需要不同部门的协同配合,需要跨域运作和资源整合。进行系统总体设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技术规范

国家政务外网设备选型基本要求 (征求意见稿) 2010年4月16日

目录 1. 前言 (1) 2. 国家政务外网总体设计 (1) 2.1总体框架 (1) 2.2网络架构 (2) 2.3 业务模型 (3) 3. 国家政务外网总体要求 (4) 3.1 组网基本原则 (4) 3.2 设备选型原则 (5) 3.3 功能要求 (6) 3.4 参考模型 (8) 4. 核心和汇聚路由器指标要求 (9) 4.1基本要求 (9) 4. 2 A档核心路由器指标要求 (10) 4. 3 B档路由器指标要求 (11) 4. 4 C档路由器指标要求 (12) 4. 5 D档路由器指标要求 (12) 5. 核心交换机指标要求 (12) 5.1总体要求 (13) 5.2 A档交换机指标能要求 (13) 5.3 B档交换机指标能要求 (14) 6. VPN网关指标要求 (14) 6.1 VPN网关总体要求 (14) 6.2 A类VPN网关指标要求 (15) 6.3 B类VPN网关指标要求 (16) 6.4 C类VPN网关指标要求 (16) 7. 接入设备指标要求 (16) 7.1接入设备总体要求 (16) 7.2 A类接入设备指标: (17) 7.3 B类接入设备指标: (17) 7.4 C类接入设备指标: (17) 8. 网络管理系统指标要求 (18)

1. 前言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以下简称政务外网)是中办发[2002]17号文件明确规定要建设的政务网络平台。政务外网与政务内网物理隔离,与互联网逻辑隔离,主要用于运行政务部门不需要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为政务部门的业务系统提供网络、信息、安全等支撑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政务信息服务。 为保证省各级电子政务外网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的互联互通,本文对各省网络关键节点设备及网络管理软件等提出了最低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各省的电子政务外网设网络关键节点设备选型应满足或优于本文所述要求。 2. 国家政务外网总体设计 2.1总体框架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总体框架如图所示。 图 1 国家政务外网总体框架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的要素构成。 本标准对总体设计要素选用以及总体设计中使用的方法给出了指导性意见。 本标准适用于电子业务系统的总体设计,包括系统顶层需求分析和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其他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567—2006 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 GB/T 19487--2004 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系统体系结构system architecture 一个系统的基本组织,表现为系统的构件、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构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设计和进化的原理。 3.2构件component 系统的组成部分,可以是子系统、硬件部分或软件部分。 4一般要求 4.1 系统总体设计目标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的目标是:确定系统所支撑的政务活动的范畴,明确系统在其所属电子攻务框架中的位置与作用,给出满足系统需求的一种解决方案,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无缝集成和预期目标的实现。 4.2系统总体设计开展时机 在进行大中型或综合性(含多种软件和/或硬件成分)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时,应按照业务应用的要求,在下述时机开展系统总体设计: .. . a)在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时进行立项阶段系统总体设计, b)在批准立项后进行实施阶段系统总体设计。 立项阶段系统总体设计与实施阶段系统总体设计应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根据实际情况,可将其简化为一个过程。 4.3 系统总体设计范围 系统总体设计范围包括系统需求分析和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两方面:

电子政务的标准

电子政务的标准 电子政务并非一种简单的信息化工程,其应用方向的多元化使其建设过程必然充满矛盾和曲折。为电子政务建立一个标准,树立一个标杆,可以减少\'开始交学费\'、避免\'过程中浪费\'、杜绝\'最后白费\'的现象。\"联想研究院信息工程研究室主任王楠博士一针见血的指出电子政务标准的意义。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怀进鹏博士也指出:标准化是支撑电子政务的重要手段。 鉴于电子政务标准的重要性以及电子政务标准所涉及的内容,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2年1月成立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全面启动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总体组已经制定了《电子政务标准》。《电子政务标准》共有六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电子政务总体标准,它又可分为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电子政务术语、电子政务中文信息处理和其他电子政务综合标准。

第二部分:电子政务应用业务标准,它又可分为电子政务基础数据、电子政务文件与单证格式和电子政务业务流程;其中电子政务基础数据又包含电子政务数据元和电子政务代码标准。 第三部分:电子政务应用支撑标准,它包含电子政务信息交换、电子政务置标语言、电子政务数据处理和电子政务服务标准。 第四部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它包含电子政务建设规范和电子政务网络管理规范。 第五部分:信息安全标准,它包含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基础标准、电子政务物理安全标准、电子政务物理环境和保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产品、电子政务系统与网络标准、电子政务应用与工程标准和电子政务管理标准。 第六部分:电子政务管理标准,它包含电子政务软件工程、电子政务验收与监理、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系统测试和评估,以及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评

[最新]电大《电子政务》期末考试题

多选题 1.电子政务用户层次分为()。 A、核心层 B、受众层 C、连接层 D、网络层 2.政府信息化中建设中“三网一库”是指() A、政府信息内网 B、政府信息公众网 C、政府信息内联网 D、信息资源数据库 3.1993年底启动的三金工程包括()。 A、金桥工程 B、金关工程 C、金路工程 D、金卡工程 4.电子政务具有的作用包括()。 A、促进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的沟通 B、便于廉政建设 C、更好地为民服务 D、降低办公费用 5.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包含有()。 A、人员 B、系统 C、软件 D、维护与管理 6.电子政务系统的“三网一库”是指()。 A、政务内网 B、政务外网 C、政务专网 D、信息资源数据库 7.数据加密技术主要有()。 A、非对称加密 B、公开加密 C、非公开加密 D、对称密钥 8.电子政务系统的层次模型包括()。 A、网络系统层 B、信息资源管理层 C、应用服务支撑层 D、应用业务层 9.防火墙技术的核心有()。 A、包过滤技术 B、安全网关技术 C、数据维护技术 D、代理技术10.我国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在层次 上分为()三级。 A、中央级网络平台 B、省市级网络平台 C、地市级网络平台 D、部门级网络平台 11.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保证体系包 括()。 A、技术保障体系 B、运行管理体系 C、安全基础服务体系 D、数据安全体系 12.在电子政务的影响下,政府决 策在以下哪些方面有了创新()。 A、决策主体多元化 B、决策手段更 科学。 C、决策机制得到创新 D、决策方法 更多样 13.电子政务技术安全框架由() 部分构成。 A、物理层 B、网络安全层 C、系统层 D、应用层 14.电子政务门户网站是建立并运 行在()上。 A、计算机系统 B、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C、计算机网络 D、互联网 15.在各级政府部门内部网络信息 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设立负责地 区政府电子政务的专业机构,其作 用()。 A、加强统一规划 B、统一协调与统一规范 C、替代部门进行信息化建设 D、给予各部门的政务信息化建设给 予专业指导和监督,避免浪费 16.计算机数据管理已经历了() 等多个阶段。 A、人工管理 B、文件系统管理 C、数据库管理 D、数据仓库管理 17.电子政府给政府管理职能的发 展带来的变化主要包括()。 A、促进了政府管理职能转变 B、改变着政府管理职能实现的主要 方式 C、降低了政府管理职能实现的成本 D、提高了政府管理职能实现的成本 18.电子政务网站建设的过程主要 有()四个方面的基本工作。 A、运行环境的搭建 B、政务网站的设计、 C、政务网站的制作 D、维护和运行 19.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 包含了()结构的计算模式。 A、客户机/服务器 B、浏览器/服务器 C、云计算 D、分布式 20.在政府部门间实行电子政务的 一个巨大变化是()。 A、打破了各级政府间以及政府部门 间文件传递的繁琐性 B、打破了各级政府间以及政府部门 间职责权利的界限 C、可以用最快捷的电子方式在政府 以及部门之间传递信息 D、解决了部分共用信息的共享问题 21.电子政务网站的导航系统可以 使以()方式出现。 A、导航条 B、框架结构 C、菜单 D、其它方式 22.数据库模型主要有()。 A、关系模型 B、层次模型 C、网状模型 D、分布模型 23.我国电子政务的应用形式主要 表现在()。 A、公布政府职能 B、机构设置 C、办事程序 D、新闻发布 24.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在办公手 段上的主要区别体现在()。 A、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B、信息交换的网络化 C、信息资源少 D、信息交换安全性好 25.我国电子政务中信息资源的利 用缺陷包括()。

电子政务答案

选择 1.ICT是下列(信息通讯技术)的英文简称。 2.OA是(办公自动化)简称 3.保障电子政务的安全可以通如下(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方式来实现。 4.从大的范围来看,政府信息资源,分为三级是(社会公开类;依法专用类;部门共享类/企业类;) 5.从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角度,电子政务系统中,政府与工商组织之间的行政办公系统可简单记(G2B) 6.从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角度看,在电子政务系统中,政府与公务员之间的行政办公系统可简单记为(G2E) 7.从国际国内普遍情况来看,(政府)是社会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 8.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实施原则(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创造竞争环境;推崇创新;鼓励应用;规范管理,不断完善;) 9.电子政务的处理方式是以(公众的需求)为中心。 10.电子政务的对象是上下级政府、不同地方政府、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事物。如电子法规系统、电子公文系统、电子办公系统等。这称为(G2G) 11.电子政务的基本特征有(政府业务流程的电子化、政府服务提供的电子化、政府内外关系的电子化) 12.电子政务的目的是以(网络技术)为基本手段,面向政府机构的业务模式、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优化和扩展,将信息技术在政府机构的应用从简单的取代手工劳动提高到工作方式的新层次。 13.电子政务的主体是(政府)。 14.电子政务对政府提出的新要求有(走向透明和开放;追求精简高效;注重服务;推动创新)。 15.电子政务发展三阶段论,认为各阶段的正确的表述为(公开阶段,交互阶段,在线业务处理阶段). 16.电子政务发展四阶段论,认为各阶段的正确顺序为(传播阶段,交互阶段,在线业务处理阶段,集成阶段). 17.电子政务规划的国际经验有(眼观大局;着手小事;迅速推广) 18.电子政务基本特征有(政府业务流程的电子化;政府服务提供的电子化;政府内外关系的电子化)。 19.电子政务监理的监理原则有(委托原则;独立公正原则;依法原则;回避原则;保密原则) 20.电子政务监理的主要内容除了质量控制外,还有(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协调管理)。

北京市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与项目命名规范

北京市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与项目命名规范一、系统命名规则 北京市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命名体系包括中文全称、编号、英文全称、简称共四部分。其中中文全称、编号为必须内容;英文全称、简称为可选内容。 (一)系统中文全称命名规则 1.系统中文全称结构如下: 应用范围+主要业务或主要功能+“系统” 应用范围指系统用户范围: (1)若系统为面向全市的信息共享、服务类系统,则应为“北 京(市)”; (2)若本系统支撑的业务为该单位所特有,不会引起歧义的, 也可以为“北京(市)”; (3)委办的门户网站、本委办内部办公系统或非支撑本单位的 特有业务的(如网上审批等),则应为系统主责单位 的标准简称,如“北京市信息办”;

(4)对于共建的,覆盖多个委办局的交叉业务系统,一般为“北 京市”,特殊情况(共建、交叉系统的绝大多数业务 智能集中于主责单位)可以使用主责单位简称。 主要业务或主要功能是用简单词汇对系统功能、定位的描述,如“办公自动化”,“网上审批”,“××数据库”,“××信息管理”,“××网站”等,这部分内容要体现系统支撑的主要业务或系统的主要功能、内容。为保持系统命名相对稳定,可结合本单位信息化规划对系统功能进行前瞻性描述,采用规划中该系统将具有的功能描述做为系统名称。 若一个系统支撑多项业务,或其功能具有多个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采用主要功能; (2)采用具有前瞻性的系统整合、升级后的功能描述; (3)用“及”连接,如“网络及视频会议”、“办公自动化及 网上审批”等; (4)使用综合性的名称,例如“北京市××局综合业务管理系 统”。 2.系统中文全称命名规则的其他要求

电子政务形成性测评答案

2017年电子政务形成性测评 (1/10)、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带来的另外一个组织方面的变化,就是行政组织将(),机构可实现真正的精简。(3分) ?A、由少到多 ?B、由繁到简 ?C、由简到繁 ?D、由多到少 (2/10)、电子政务的主体是()?(3分) ?A、企业 ?B、公民个人 ?C、公务员 ?D、政府机关 (3/10)、政府对社会公众的服务模式,不包括()。(3分) ?A、教育培训服务 ?B、公民信息服务 ?C、电子采购与招标 ?D、就业服务 (4/10)、()要求我们真正树立起社会主义民主意识,尊重社会公众的民主权利,在政府管理中切实维护和保障这些权利。(3分) ?A、民主理念

?B、公平理念 ?C、科学理念 ?D、法治理念 (5/10)、以下系统,哪个不属于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模式?(3分) ?A、电子采购与招标 ?B、电子医疗服务 ?C、电子证照办理 ?D、电子税务 (6/10)、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职能转变提供的工具支持,首先是为之实现新职能所必需的()。(3分) ?A、物质高速通道 ?B、现实高速通道 ?C、虚拟高速通道 ?D、信息高速通道 (7/10)、()是指政府通过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3分) ?A、政府对社会公众的服务模式 ?B、政府对政府的服务模式 ?C、政府对公务员的服务模式 ?D、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模式 (8/10)、()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

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3分) ?A、电子政务 ?B、信息公开 ?C、政府办公自动化 ?D、电子商务 (9/10)、()建设,是指要整合信息资源,建立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自然资源和宏观经济数据库,初步形成中国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基础框架。(3分) ?A、三网 ?B、十二金工程 ?C、十二个大系统 ?D、五库 (10/10)、()是政府部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总称。(3分) ?A、政府组织环境 ?B、政府政策环境 ?C、政府服务环境 ?D、政府管理环境 (1/10)、在电子政务环境下,电子化手段可以把政府掌握的静态信息通过反馈系统转化为动态信息,并主动地提供给公众,这可以使政府服务效果得到显着的改善。这一说法正确吗?(2分) ?A、正确 ?B、错误

2015年四川广播电视大学电子政务复习题

2015年四川广播电视大学电子政务复习题 一、单选题(合计31 题) 1.电子政务系统的维护包括了( D )。 A、硬件维护 B、软件维护 C、数据维护 D、上述全部 2.电子政务系统模型中的应用服务支撑层内包含( B )。 A、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B、电子政务应用服务平台 C、电子政务中间件平台 D、电子政务数据管理平台 3.电子政务系统体系结构具有( A )的结构特征。 A、层次型和模块化 B、扁平型和网络化 C、中心型和模块化 D、对称型和网络化 4.数字印章是由( D )部分构成的。 A、凭证文档、文件摘要、数字签名 B、文件摘要、收发日期、数字签名 C、加印时间印章的文件摘要、收发日期、数字签名 D、数字签名、数字时间印章、数字证书 5.流程再造的主要环节有( B )。 A、重建 B、优化 C、精简 D、改进 6.知识管理要遵循( B )三项原则 A、积累、交流和处理 B、交流、处理和共享 C、处理、积累和共享 D、共享、交流和积累 7.以下不属于“金字工程”的是:( C ) A、金网 B、金关 C、金商 D、金卡 8.( D )是电子政务的核心与基础。 A、公务处理规范化 B、公务处理标准化 C、公务处理透明化 D、公务处理电子化 9.信息化的特征是( D ) A、动态化 B、现代化

C、静态化 D、数字化 10.政府间协同管理模式可以简单理解为( A )的电子政务。 A、政府对政府 B、政府对个人 C、政府对企业 D、企业对个人 11.数据加密技术使用的密钥有( C )。 A、私人密钥 B、公开密钥 C、私人密钥和公开密钥 D、对称密钥 12.一个完备的入侵检测系统一般是依靠( D )来实现的。 A、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 B、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 C、基于网络和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 D、基于硬件和软件的入侵检测系统 13.电子政务的安全与管理的目标主要有( C )。 A、信息安全性与可控性 B、网络安全性与可审计性 C、可用性、完整性、保密性、保障性、可控性、可审计性 D、计算机系统安全性 14.电子政务系统是一个( C )。 A、信息安全系统 B、网络管理系统 C、政务信息管理系统 D、办公自动化系统 15.信息资源的概念可以从( A )方面来描述。 A、狭义和广义 B、人员和资金 C、数据与管理 D、信息与知识 16.电子政务门户网站是政府与社会公众( D )。 A、信息交流的窗口 B、办理业务的窗口 C、公共信息发布的窗口 D、提供上述三种服务的窗口 17.关系数据库中不能进行(D )。 A、选择运算 B、投影运算 C、联接运算 D、分布运算 18.信息系统的功能有( B ) A、信息的传递

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电子政务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战略举措,也是政府部门提升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标准化是电子政务落实和推广的基础和前提,是整个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电子政务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工作,进一步落实《“十三五”信息化标准工作指南》等文件部署,制定《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电子政务的决策部署,推动电子政务标准化发展,优化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完善电子政务标准,突破关键技术标准,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增强电子政务标准化服务能力,为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走有中国特色电子政务发展道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目标。 按照“急用先行,循序渐进”的原则,研制一批支撑政务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业务协同、政务服务一体化、安全保障所需的基础性、关键性、共性标准,标准的有效性、 —3—

先进性和适用性显著增强,并带动行业应用标准的研制。 2020年,调研现有电子政务标准使用情况,完成对现有电子政务标准的复审,搭建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到2021年,依据行业实际需要,制修订政务信息资源、电子文件、政务服务平台等电子政务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应用标准,基本满足电子政务标准化需求,补充完善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到2022年,全面覆盖电子政务基础共性标准、关键应用标准、安全保障标准,建立较为先进的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有效指导电子政务建设,建设电子政务标准应用服务平台,提升标准服务能力,提高标准应用水平。 二、标准体系 (一)标准体系结构图。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由总体标准、基础设施标准、数据标准、业务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标准、安全标准7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4—

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框架

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框架 第一节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 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以三网一库为核心和基本架构 三网: 政务网平台:政府部门部办公的电子化和网络化 政务专网平台:政府部门之间通过网络时行信息共享、传递及协同办公 政府外网平台: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为公众提供信息发布与互动、政务公开、网上办公等服务 一库:政府信息资源库 电子政务关键是:政务处理的信息化,它更多的体现在前端。 一、我国电子政务系统总体框架描述 一)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功能: 1,网上信息发布。 2,部门部办公自动化 3,网上交互式办公 4,各部门资源共享并协同工作 二)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体系:G2G ,G2B,G2C 1, 政府间的电子政务,运转在政务网和政务专网上,其容: 第一、电子法规政策系统 第二、电子公文系统 第三、电子司法档案系统 第四、电子财政管理系统 第五、电子办公系统

第六、电子培训系统 第七、业绩评价系统 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精简管理业务流程,快捷地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这些业务运转在政务外网上。 第一,电子采购与招标 第二,电子税务 第三,电子证照办理 第四,信息咨询服务 第五,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3,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府:政府通过电子政务网络系统为公司提供各种服务,这些服务主要运转在政务外网上,主要容: 第一,教育培训服务:全国性教育平台;购买教育资源;加强教育与培训 第二,就业服务。提供工作机会和就业培训,促进就业。 第三,电子医疗服务 第四,社会保险网络服务 第五,公民信息服务 第六,交通管理服务 第七,公民电子税务 第八,电子证件服务。 二、我国电子政务系统框架的不同结构层次: 一)电子政务系统的技术层次结构 具有分布式多层结构和集中式管理相结合的特征: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20070118

出处:LuoHeIT 日期:2007-1-18 构建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目标是:到2010年,覆盖全国的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基本建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初步建立,重点应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政务信息资源公开和共享机制初步建立,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形成,标准化体系基本满足业务发展需求,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5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能够实现在线处理,电子政务公众认知度和公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有效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总体框架的构成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构成包括:服务与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基础设施、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 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服务是宗旨,应用是关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主线,基础设施是支撑,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是保障。框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具体内涵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动态变化。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和地方事权划分,在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指导下,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分工协作,共同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服务与应用系统 服务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紧紧围绕服务对象的需求,选择优先支持的政府业务,统筹规划应用系统建设,提高各级政府的综合服务能力。 (一)服务体系 电子政务服务主要包括面向公众、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的各种服务。服务的实现程度、服务效率、服务质量是电子政务建设成败的关键。要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网络为载体,逐步建立电子政务服务体系。 政府通过整合和共享信息资源,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满足政府服务公众和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在人口登记和管理、法人登记和管理、产品登记和管理、市场准入和从业资格许可等方面实现信息共享。为满足政府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的需要,提供市场与经济运行、农业与农村、资源与环境等方面的信息监测与分析服务。为满足各级领导科学决策的需要,提供信息汇总、信息分析等服务。为满足政府提高管理效能的需要,提供人力资源管理、财政事务管理、物资管理等信息服务。 (二)优先支持的业务 “十一五”期间,主要围绕公众、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的需要,选择社会公众关注度高、经济社会效益明显、业务流程相对稳定、信息密集、实时性强的政府业务,作为电子政务优

电子政务标准的类型、级别与形式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电子政务不断向纵深发展,人们对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电子政务标准化的工作也在政府部门以及社会有关方面的推动下有了一定的发展:已经确立了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的基本目标;初步规划了电子政务标准体系;起草或者颁布了若干电子政务方面的国家标准;……。但实事求是地说,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实际需求相比,电子政务标准化的发展仍严重滞后,急需的标准总是处于没有结局的“协调”中而迟迟出不了台;出台的标准又不被社会看好,或者被社会相关方面批评为不管用,或者干脆被评价为客观上保护了落后事物;出了台没有得到普遍的尊重和实施,因为社会确实没有能力去监督所有这些标准的实施;更为危害的是,一些地区和单位,看高级别的标准出不了台,但工作又不能不做,干脆各自搞了一系列“自己”的标准,甚至搞电子政务的地区和单位,几乎都在规划电子政务发展的同时,规划着、建设着“自己的标准体系”,这种千家万户搞出来的“自己的标准”将成为电子政务发展中的巨大隐患,可能比没有标准的危害还要大。 我们认为,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之所以存在上述发展中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电子政务标准化策略的研究,在标准化策略的选择方面出现了偏差。如果对我们的标准化策略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不难发现,我们在诸如电子政务标准化的阶段性目标界定、电子政务标准的优先级设定、电子政务标准化实现方式的确定、充分发挥既有标准的作用等方面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偏向,甚至是错误的判断和做法。对电子政务标准化在标准类型归属、标准级别选择与标准形式选择方面的特殊要求缺乏研究,甚至在实践中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根据不同的标志和角度,标准可分为若干种;根据适用领域和有效范围的不同,标准有不同的级别;根据表达样式的不同,标准有不同的形式。我们认为,电子政务标准化的特殊规律性,决定了电子政务标准类型、级别与形式的选择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不认真研究这些特殊性,做出不适当甚至是错误的选择,就非常容易衍生出迫切需要的标准难以出台,出了台也没有人叫好,出了台也难以有效实施的尴尬局面。 根据我们的理解和初步研究,我们认为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在标准类型方面,将以推荐性标准、用户型标准为主,以强制性标准、生产型标准为辅;在标准的级别方面,将以国家标准为主,以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事)业标准为辅;在标准形式方面,除了“标准”之外,“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将占有较大的比重。 1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的类型归属 电子政务标准化的功能需求,决定了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将以推荐性标准、用户型标准为主,以强制性标准、生产型标准为辅。在我国,强制性标准以外的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这是国家鼓励自愿采用的标准。而只有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是必须执行的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我国有关电子政务方面的标准中只有少数标准是涉及安全的,而多数则是技术与管理方法指导意义的,因此,电子政务方面的标准应当是以推荐性标准为主体的,强制性标准所占的比重不高,只要不是特别需要,尽可能不采用强制性标准。这样做既可以降低标准制订的难度,特别是可以比较顺利地取得有关各方的“协调一致”,使急需的标准能够及时出台并产生实际效用,又可以较低的监控成本保证标准得到实施。 从我国几十年来的标准化实际实施效果看,推荐性标准监控成本很低,因为它主要靠利益驱动而不是行政或法律的强制力,主要靠有效的机制而不是一两个机构的力量推动标准的实施,因此,在可以确保各方面基本利益的情况下,许多推荐性标准的实际效果反而好于强制性标准。而与此同时,由于多数标准只是推荐性的,不需要政府花费非常大的气力去监督强制执行,这反而可以使政府集中有限的力量去管自己最应当管的事情,而且会管出实际成效来。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介绍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介绍 摘要:电子政务将是未来时代政府所提供公共服务发展的趋势,目前电子政务 已经有其初步的体系和规模。本文主要从本人与导师所建立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 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结构的角度来阐述其体系结构的构建。 关键词:电子政务体系结构 0 引言 电子政务e-Government affair是政府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和 通信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程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 分割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服务,使政府管理手段的 变革。这里,介绍一下这个信息系统体系的结构,并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旨在 抛砖引玉,与各位导师、同学、同仁商榷。 1 该市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技术介绍 导师与本小组接手的该市电子政务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规划,这个电子政务 系统通过采用当前的先进技术,将软硬件集成起来,以克服体系结构不同及软件 自身不成熟造成的影响。具体技术路线是:采用J2EE技术,保障系统的可伸缩性、可扩展性和开放性;系统采用框架体系设计,数据库采用高可用容技术,应用中 间件采用cluster(集群)技术,保证平台从信息存储到信息发布都具有较高的稳 定性、开放性和高集成性;系统采用B/S+C/S结构,底层为数据层,存取关系型 数据、文档型数据和其他业务系统数据,中间层基于应用服务器,各种业务组件 注册在应用服务器上进行管理,采用XML进行数据的组织,通过JSP构造好用户 访问界面并把各种业务逻辑连接起来,通过WEB服务层响应客户端的请求,客户端采用浏览器方式进行访问。该电子政务系统的主要建设过程和结构如下: 2 该市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介绍 该市国产化电子政务平台正常运转一年多,平台上已经实现了市政府门户网 站及90多个部门的分网站的发布、“诚信企业”企业信用数据交换系统、公务员的电子邮件系统、远程办公信息交换系统、办公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网上市民对话 服务系统、网上电子表单下载系统等多项应用。 2.1 政府门户网站。政府门户网站是该市国产化电子政务平台上第一项应用, 网站分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英文、日文、韩文五种语言版本,设有烟台概况、 政务、经济、投资、生活、科教、择业、旅游、参政、在线服务、县市区、数字 地图、政府信箱等13个主栏目;今日新闻、政务动态、诚信动态、市民手册、 政府文件、政务公开、电子商务等18个板块栏目和市民、企业、农民、投资者、旅游者、学生、公务员、弱势群体等8个定制频道。总信息量达两百多万条,日 访问量超过两万多人次。 2.2 该市政府部门网站。该市电子政务平台上运行着90多个政府部门和单位 的网站。政府门户网站与各部门网站之间统一通过平台进行连接、发布与管理。 各部门的对外发布的数据、信息由平台统一管理,形成较完整的政务公共信息资 源数据库。这种数据的高度集中存放,为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打下了 良好的基础。 2.3 “诚信企业”企业信用数据交换系统。该市电子政务平台上运行的“诚信烟台”企业信用数据交换系统,实现了与工商局、人民银行、国税局、地税局、质监局、海关、法院、公安局、环保局、劳动保障局、建设局、信息产业局等部门和 单位的实时数据交换,初步形成全市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

电子政务版大题

电子政务版大题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电子政务关键概念及思考题 1、传统的政务流程有哪些缺陷?电子政务能够在哪些方面弥补这些缺陷? 答:(1)业务流程复杂,审批环节众多,议事程序漫长,效率低下。(2)电子政务的处理方式是以公众为中心,政府以“向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政府管理与服务”作为出发点。传统政务主要采用粗放型的管理模式,电子政务的政府则遵循了边际成本递减规律。 2、电子政务的产生背景是什么? 答:推进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迫切要求。 3、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的建设处于哪个阶段? 答:电子政务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基础工程建设阶段、全面构建电子政务阶段。我国还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整体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4、简述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和功能。 答:基本模式:政府对公务员的电子政务(G to E),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 to G),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 to B),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G to C)。功能:①.G to E:电子公文流转、电子办公、公务员业绩评价。② G to G.政务信息共享③ G to B.电子采购与招标④. G to C:教育培训服务、公共就业服务、电子医疗服务。 5、如何理解电子政务的总体发展趋势?

答:处理方式和对象:①.面向数据处理的第一代电子政务。②.面向信息处理的第二代电子政务。③.面向知识处理的第三代电子政务。根据电子政务发展的成熟 度:起步、发展、成熟和完善阶段。 1、什么是政府创新?政府创新与电子政务的关系如何? 答:(1)政府创新:是指各级政府为适应公共管理与行政环境的需要,与时俱进 地转变观念与职能,探索新的行政方法与途径,全面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履行行政职责的实践途径。(2)政府创新为电子政务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是电子政务发 展的动力和保障:政府创新是成功实施电子政务的保证、动力、贯穿电子政务实施的整个过程. 2、传统的政务流程有哪些缺陷?政务流程重组的步骤有哪些? 答:(1)业务流程复杂,审批环节众多,议事程序漫长,效率低下。(2)步骤:①.制定计划②.优化与重组准备③.审视现有流程:④.重新设计⑤.实施新流程⑥.评估反馈。 3、电子政务对政府流程优化和重组的影响有哪些? 答:影响:①.缩小业务流程的规模。②.扩大业务流程的范围③.降低业务流程 的中介度。④.使流程从松散转向集成。 4、简述政务流程优化与重组的模式。 答:①.信息共享型重组②.后台深度重组。③.政府主动服务.④.“一站式“服务. ⑤.构建面向服务的组织。 5、电子政务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政府创新?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引第3部分网络建设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5部分:支撑技术》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和起草单位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5部分:支撑技术》的编制工作是依据2007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标准编制计划而开展的。其计划号为20075446-T-469。 为做好《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系列标准的编制工作,2010年4月,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主要成员单位包括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深圳市标准化研究院、克拉玛依市信息化管理局、天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5部分:支撑技术》的主要执笔单位为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北京有生博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哈尔滨亿时代数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深圳市永兴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福田区政府信息中心等。 二、制定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以“三金”工程为代表的“金字”系列工程开展建设以来,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持续、稳步推进。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国家电子政务系统工程建设快速发展,在改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强化综合监管、完善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进入“十二五”阶段以来,电子政务发展面临新的环境和要求,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深化应用和突出成效的关键转型期。

第一,电子政务系统实践急需强化顶层设计,亟待规范与指导。 未来一段时期,我们的政府将面临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发展;保障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服务型政府等新的更为严峻的挑战。这对于政府行使职能的重要技术支撑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与运行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急需强化规划与设计,亟待以技术标准为指导,吸收借鉴国内外在电子政务发展方面的成果和经验,提升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综合效能。 第二,电子政务系统高效率的建设与运行仍是当前的难点问题。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依托的信息通信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对于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技术路线与服务模式的选择势必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 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统筹不足、政出多门、分散建设、低水平重复、投资浪费,应用发展水平不高等现象;面临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严重不足,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难以推进等难题;这些使得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急需从总体上进行设计与考虑,急需归纳总结实践经验,发挥有关各方的优势力量,运用标准化这个有利的手段共同探索推动有关技术支撑与技术管理问题的解决。 第三,《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系列标准是指导系统建设与管理中的标准化方面的总体考虑 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是技术手段与政务业务的高度融合,是技术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变的相互契合,如何处理好电子与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