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主义文化与新民主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与新民主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与新民主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与新民主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与新民主主义文化

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文化在作为意识形态的意义时,反映着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所以不同国家的文化是不同的,文化现状不同且文化性质也不同,最明显的两个分类就是社会主义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而另一方面文化又反作用于政治和经济,这就凸显出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搞好文化建设,是促进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保证,对于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才是符合中国道路的,才能促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大发展。从另一个意义上讲,社会主义文化还是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宣传阵地。这就要求我们的文化要有方向、有选择、有立场,要服务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一、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论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倡新文化,即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这种新文化概括来说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区别于旧民主主义文化首先在于它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它的指导思想必然是以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体系——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的。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的中谈到:“由于现时中国革命不能离开中国无产阶级的领导,因而现时的中国新文化也不能离开中国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领导,即不能离开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文化的指导思想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中国共产党选择了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就选择了走科学的社会主义道路。只不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个文化的指导作用面临的是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于是称其为新民主主义文化而非社会主义文化。对于此,毛泽东同志在“文化性质问题上的偏向”一部分中阐述的很详细。明确了指导思想之后,我们再来看毛泽东所阐述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都有哪些特征,最科学的概括就是《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提出的:“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所谓“民族的”是指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主张中华民族尊严和独立的,是带有着中华民族特性的文化。它既强调有自己的风格,又不反对吸收利用外来文化,坚持文化民族性的关键在于守住自己的原则和文化根基,而发展民族性文化又要求我们博取古今中外文化,秉承吸精华、去糟粕的思想,有选择地消化吸收从而自我发展。所谓“科学的”是指“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a 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这就要求新文化是反封建反迷信而崇尚科学的文化,同时强调文化作为意识形态又不可脱离实践,脱离实际。其中在对待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遗留的问题上,毛泽东同志主张古代传统文化一定要批判地继承,不能割裂历史。也就是既不能完全抛弃,又不能颂古非今。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继承发展文化,就是科学的文化。所谓“大众的”,即是民主的,是指“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毛泽东同志说:“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的文化人不接近群众,就是无兵司令,他的火力就打不到敌人。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言语必须接近民众。”以此可见,毛泽东对新文化的要求是贴近百姓群众,服务于百姓群众的,是以群众为基础的。总之,这种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提出 《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提出并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论联合政府》(1945年)明确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2、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第一,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第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社会,但又在一定历史时期必须采取的国家形式。 第三,新民主主义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第四,新民主主义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 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革命性质。 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内容。

4、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我们又把它称之为中国革命新道路。这条革命道路之所以“新”,它“新”在哪里呢?那就是它“新”在不是走俄国十月革命的城市夺取政权的道路,而是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1.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探索 中国革命到底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是照抄照搬俄国经验继续坚持“城市中心论”呢,还是应该根据中国实际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新道路,这是一个关系革命是否成功的重大问题。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 (1)从在城市开展工人运动到在农村创建根据地 《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 (2)从长征胜利到抗战兴起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区别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区别? 答:①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②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从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争取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为政治目标。③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程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④结果与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后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完成,社会性质没改变,在这一意义上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⑤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 革命性质的确定主要决定于革命的领导者及其纲领,对象,结果等因素的综合 (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A:社会性质相同。即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革命任务相同。即反帝反封建 C:性质相同。即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2):其不同点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 A: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 B: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从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党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创建人民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 C: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D:结果与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后结果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上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E: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A.革命指导思想不同B.革命领导权不同 C.革命前途不同D.革命对象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课时 【史料探究】 1、材料1919年6月12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五四运动取得了怎样的成果?五四运动取得胜利的关键是什么? 2、材料1926年国民政府誓师北伐,国民革命如同狂风暴雨冲击着旧世界,国民革命军犹如秋风扫落叶撼动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图一国民革命宣传标语图二北伐战争形势示意简图 (1)A城属于北伐战争的什么战场?北伐的主要对象是谁?北伐战争的最主要功绩是什么?

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6.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A.自强与求富 B.进化与革新 C.改良与革命 D.民主与科学 7.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8.共和国成立首日,一则更正启事被《人民日报》郑重置于头版:本报二十九日所刊《义勇军进行曲》词“最大的吼声”应为“最后的吼声”,特此更正。《人民日报》刊发《义勇军进行曲》的时代背景是() A.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B.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C.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民英雄纪念碑镶嵌着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浮雕镌刻着17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28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 图一1839年图二1919年图三1937~1945年图四1949年4月21日材料二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2)指出材料一中图二、图四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

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是指

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底,中国的私营工商业大致经历了两个不同阶段。1949年至1952年为第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央和各级政府基本上是根据《共同纲领》提出的“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 即利用其有利于国计民生和恢复发展经济的积极作用,限制其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作用,改造其从旧社会带来的不符合新民主主义社会要求的弊病。这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改造,但它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造准备了相当有利的条件。 1953年到1956年为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央和各级政府对私营工商业的政策是以公私合营的形式,先是逐步地、有计划地合营。后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影响下,1956年内迅速地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通过1956年的全行业公私合营,中央和各级政府所实施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了决定性的步骤,这对于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加快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扩展资料: 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选,主要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实现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所谓国家资本主义,就是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在国家政权控制下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工业领域的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商业领域的委托经销代销、以及公私合营等。 1956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正式宣布:“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红色文化是新民主主义时期先进文

红色文化是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功能,不仅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性,还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红色文化产业新品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历史印证价值功能。红色文化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近代中国,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磨难。为拯救国家和人民,无数革命者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斗争并为之流血牺牲,但都无法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是中国共产党勇敢地担负起历史的重任,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为中国人民的平等自由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并付出了重大牺牲。仅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记载,为革命牺牲的江西籍烈士就达25万之多。一部红色文化史忠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历史,这是其一。其二,红色文化昭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谛。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邓小平曾指出:“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呈现出勃勃生机。三是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赋予的。传承红色文化,解读革命历史,有利于帮助人们了解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来之不易,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文明传承价值功能。了解过去,目的是启迪和指导未来。红色文化的文明传承价值功能表现在:一是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环节。中国共产党就是先进文化——马克思主义同

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作为 自己的指导思想。在中国革命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形成了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先进文化——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积淀而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五四”以来形成的红色文化,它们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正由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毛泽东思想之后,又诞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无疑,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传承性。二是红色文化提炼和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得以传承。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征程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这些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髓,是激励人们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的强大精神支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弘扬这些红色精神。和平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就是红色文化得以传承的体现。深入发掘红色文化的传 承价值功能,是培育新的民族精神的现实需要。 政治教育价值功能。红色文化倡导的是崇高思想境界和革命道德情操,传播其理念、彰显其精神有利于红色革命精神深入人心。一是红色文化是开展青少年德育的有效载体。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每一堂传统课都是鲜活的教材,都折射着革命先辈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操的光芒。用鲜活的历史告诉青少年,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建立在他们对祖国深厚的爱之上。一个人对祖国爱得越深,历史的责任感就越强烈,人生目标就越明确,人生信念就越坚定。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无一不是忠诚的爱国者。红色资源正是彰显革命历史的新平台、新课堂,其感召力是学校和书本不可比拟的。二是红色文化形式的多样化,使人们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近年来兴起的红色旅游之火暴是始料未及的,除了人们对那段红色年代充满向往之外,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人们热爱一切美好的东西,敬仰那些为理想信念不惜牺牲生命的人。人们在红色旅游中能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山河是美的,红色热土承载的红色文化也是美的。革命老区丰富的山水人文资源和古朴淳厚的民俗民风,使旅游者在愉悦中感受山河之美,体验华夏民族的博大精深,感悟那段烽火连天斗争岁

简述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简述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大学期末考试要点毛百度文库 简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劳动队伍 以农业联盟为基础,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给农民,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 为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即民族科学、大众文化。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的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给农民,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给新民主主义国家,保护民族工商业。无产阶级反民主的大众文化纲领,就是反无产阶级的文化纲领。 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体要求,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共处的局面。 基本程序概要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如下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经济纲领:一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给农民;二是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给新民主主义国家;三是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群众的反帝反封建文化,即民族文化、科学文化和大众文化。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根据当时的国情,总结了党领导革命斗争近20年的经验,在新民主主义理论中系统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问题。在党的七大上,他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进一步阐述,正式提出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引导中国人民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按照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在总结几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特别是20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

新民主主义对大众文化的启迪

新民主主义对大众文化的启迪 一、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充分继承,但反对一 切落后的糟粕的文化内容,充分考虑人民的感受和时代发展。其主要 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体现中华文化的特色、作风和气派,又充 分考虑到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整体文化素养比较低的现实,为了劳苦大 众都能理解和享受,采取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比如中国传统 文化中的扭秧歌、戏剧、说唱画报、腰鼓等,都既能够彰显民族特色 又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扭秧歌,腰鼓起源于陕北、延安一带地区,扭 起秧歌打起鼓,它是一种表现人民群众热情高涨的艺术形式,人民群 众将对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态度转化为一种精神享受,以此来表达 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随着时间的推移,扭秧歌、腰鼓等文艺活 动逐渐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喜爱。这些文化形式不但成为庆祝节 日的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而且已经成为社区、乡村广场文化的主要 形式之一。同时,这些带有明显民族特色的活动也被广大国际友人所 喜爱,他们竞相模仿,不亦乐乎。 二、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点 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使其具有 了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民族性。民族性是指文化的民族形式。新民主主义文化是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在内容上,要求反对一切帝国主义与封建文化的 侵蚀;在形式上,要求不与帝国主义文化、封建文化、奴化文化等落后 的文化为伍,具有自己的特色。新民主主义文化要充分显示其独立性,把争取民族独立和文化复兴紧密结合在一起,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与封 建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扎根于中国文化土壤中,体现着鲜明的民 族精神和民族内涵,在表达方式上使用自己独特的话语体系也具有鲜 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为反对封建礼教、破除陈规陋俗,采用丰 富多彩的形式向农民灌输新的文化思想。在新文化的指引下,千百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区别.doc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以及帅哥靓女评委团,大家下午好!(鞠躬)咱们伟大的祖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贫苦社会走到了现代富强与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其间必然经历了许多奋斗与革命!我们小组讨论的题目就是其中的两个重要的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接下来请大家一起与我分享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 一.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 首先为大家介绍第一大部分:即新民主主义革命: 1、我们小组先讨论了新民主主主义革命的背景: 即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不同的发展时期。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是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却改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2、接着我们又讨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与特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其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它不是一般地要消灭资本主义,相反,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但是,五四运动后至新中国成立的中国革命,已经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然后我们小组又讨论了第二大部分: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1. 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要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2、然后我们小组又讨论了分“两步走”的原因,主要分以下三点: (1)中国革命之所以要分“两步走”,主要是因为中国社会性质与革命的特点所决定的。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而社会主义革命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需要有新民主主义作为工作准备: A、物质基础与经济条件。 B、政治保证。 C、国际因素。 也就是说,没有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要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那只是完全的空想。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是()。 A 没收官僚资本 B 保护民族工商业 C 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 D 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答案】 B 【解析】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一、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实行“耕者有其田”;保护民族工商业。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行的基本经济政策。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书中提出: ①没收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②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实行“耕者有其田”;

③实行节制资本的政策,允许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 三、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 1、政治纲领的主要内容: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纲领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围绕这个知识点所衍生的考点也比较多,为了帮助同学们掌握好这个知识点,小编衍生出三个相关考点:一个根本标志,二个严重错误、二个基本条件。 1.一个根本标志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2.二个严重错误 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我党历史上犯了二个严重错误,一是把革命的领导权让出去,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称作“二次革命论”。典型代表人物是陈独秀。在我党成立初期,党的力量比较薄弱,对于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没有清醒的认识,把革命的希望寄托在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身上。陈独秀认为,既然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领导权就应该由资产阶级所掌握,共产党作为抬轿人,帮助资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再进行第二次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二是把革命的领导权推出去,犯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称作“一次革命论”,典型代表人物是王明。大革命失败后,我党召开了八七会议,毛泽东在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时,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但在革命的对象问题上,以王明为代表,把本应该团结的对象——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的对象,他们认为,既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就应该消灭一切私有制,消灭私有制的经济基础,没有深刻理解

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所包含的含义。新民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但这种革命不同于旧的民主主义革命,具有四个新的特点,即:新的革命指导思想,处于新的时代,新的领导力量,新的革命前途。 3.二个基本条件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毛泽东指出:“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兼备两个条件:(甲)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乙)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没有这两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缺一,就不能实现领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革命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完整版)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区别与历史关联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区别与历史关联 (1)新民主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并用来指导革命和建设的两大思想理论。 (2)两者的区别: 第一,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新民主主义理论产生于民主革命时期并直接服务于民主革命,以革命为中心,并以毛泽东的思想创造为其主要标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诞生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史实践之中,以邓小平的理论贡献为其关键,以建设为主旨。 第二,社会主义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标,要废除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而新民主主义革命锋芒不是指向一般的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 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针对中国当是的社会背景制定的救中国的路线方针,其目的是怎样救中国;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其目标不仅是救中国,而且是怎样发展中国,怎样使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 (三)两者的关联:新民主主义理论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创造了理论的和实践的前提和条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则是前者的历史和逻辑的发展。 第一,新民主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两个历史巨人为核心的党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的。 第二,新民主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赖以形成的思想方法论基础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遵循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的基本原理。 第三,新民主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理论基础都是马克思主义,其实践基础都是中国的国情。 第四,新民主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实质上和内容上具有一致性: 比如,在政治建设方面,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强调要突出“人民主权”,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体,“采取民主集中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选举政府”的政体;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纲领则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在经济建设方面,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则允许不同所有制经济成分存在,强调要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引进和利用外资。 在文化建设方面,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是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种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整个国民文化还是新民主主义的而不是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纲领全面继承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并赋予了新的时代特色,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专题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专题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新中国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正式建立:1954年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召开后,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 3 )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 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目的: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1949年的《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3)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为中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 (4)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经济建设 (1)1949年至1952年,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 (2)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一五计划的实施(1953年至1957年) 工业化的建设:1957年,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起,国家进行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三、外交成就 1、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建立后提出了“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外交成就表现 (1)中苏建交:1949年中苏建交,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3)参加日内瓦会议会议:1954年,新中国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4)万隆会议:1955年,参加亚非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四、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949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五、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运输发展较快,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 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 六、文化教育事业 1、1956年春,毛泽东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人民教育的奠基: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新民主主义论》

《新民主主义论》 1,《新民主主义论》发表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1940年1月9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原题目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刊登在1940年2月15日延安出版的《中国文化》创刊号上。同年2月20日在延安出版的《解放》第98、99期合刊登载是,题目改为《新民主主义论》。 《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是有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1940年初,购机国内形势都发生和很大变化。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处在战略相持阶段。这是,日本帝国主义由于自身兵力不足和我党领导下的敌后游击战争的广发开展,不得不停止对正面战场的进攻,并把对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政策由武力进攻转变为政治诱降和经济拉拢。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顽固跑反共投降倾向日益明显。国民党内以汪精卫为首的晴日拍公开投降日本,以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1939年冬至1940年春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 国民党顽固派在军事战线向共产党发动进攻的同时,在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也发动了攻势。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蒋介石接连发表演说,攻击共产主义,宣扬其专制独裁的假三民主义。国民党统治集团开动一切宣传机器,大肆宣扬“一个主义(三民主义)”、“一个政党(国民党)”、“一个领袖(蒋介石)”。张君励发表致毛泽东的公开信,要求共产党去小便去,取消八路军和新四军,“将马克思主义搁置一边”。叶青等人宣扬“一次革命论”,“马克思主义不适宜于中国”等等。 这些肝功言论,不但破坏抗日团结,而且是广大群众对抗战的前途和中国的未来缺乏信心。有些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虽然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和抗战不力表示不满,但对共产党的主张和抗日战争的前途也抱有疑虑,有些人还企图在国共两党的政治主张之外另有一条道路,想在中国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就是在共产党和革命队伍内部,也有一些人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和前途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对中国革命的基本理论和策略缺乏统一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汇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动叫嚣,为了回答全国人民所关心的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为了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中国共产党必须对中国民主革命的一些列基本理论做出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阐述,说明自己对于新中国建设的全部见解。 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也具备了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中国革命的基本理论的主客观条件。 主观上,中国共产党已经是一个经历了两次失败、两次胜利的成熟的党,既有推动和领导北伐战争胜利的经验,有由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既有土地革命战争中取得胜利的经验,又有“左”倾机会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拉力严重损害的教训。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经历了两次转变,即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变和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兴起的转变。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展示。曲折而丰富的革命实践,使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规律有了深刻理解,使毛泽东有可能云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加以系统总结,上升为科学的理论。正如毛泽东所说,《新民主主义论》,以及在前后发表的一些论文、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 客观上,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战局相对稳定,这种环境使党和毛泽东有可能从事深入的理论研究,集中精力解答中国革命的基本理论问题。 正是在上述历史条件下,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对中国近百年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作了系统的总结,写下了《新民主主义论》这篇重要文章。这篇文章揭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规律,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这篇文章的发表,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关于抗日战争和中国前途的种种谬论,澄清

专题十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

专题十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 【专题解读】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等,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了20世纪以来中国第二次历史巨变。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充满艰难曲,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重大失误和挫折。从历史的发展过程看,“文化大革命”仍属于探索过程中的失误。但这一时期“两弹一星”成功研制、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改善等史实说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仍然是历史的主流。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实现了20世纪以来第三次历史巨变。 本专题是历年来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 【考点梳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艰难历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五四运动 (1)背景(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帝国主义无视中国主权,《凡尔赛和约》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由日本继承。 (2)口号或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取 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3)经过:①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示威游行;②前期(5月4日至6月3日):运动主力是学生,运动中心在北京,斗争形式以学生运动为主;(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③后期(6月3日以后):运动主力是工人,运动中心在上海,斗争形式是群众性的爱国运动,出现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的局面。(五四运动与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首要对象:帝国主义 主要对象:封建主义 对象之一:官僚资本主义 不同历史阶段集中反对的主要敌人有所不同。大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时国民党新军阀;在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时日本帝国主义;在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时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人民大众”的主体 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之一 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为什么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 (1)这是由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条件所决定的; (2)中国民主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无力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取得胜利; (3)十月革命后的中国无产阶级迅速成长,能够肩负起革命的重任。 ◆中国无产阶级自身的特点和优点 (1)从诞生之日起深受三重大山压迫,革命要求强烈; (2)分布集中,利于队伍组织和团结,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强大革命力量的形成; (3)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同盟军。 ◆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实现途径 (1)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2)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这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3)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对资产阶级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4)必须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这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任务决定了中国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纲领,是一个政党公开建立起来的一面旗帜,是表明党的性质的重要标志。五四运动后,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而文化实力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相互碰撞,有融合有斗争,同时也有渗透。可见文化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社会发展的综合体现,所以文化的实力不可小觑。 文化纲领体现的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一面旗帜,也是表明文化性质的重要标志。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翻地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所以我讲的关于这个主题主要围绕这九个字“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既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主要内容,也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色。首先来看“民族性”,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也需要民族性,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是带有民族色彩的,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方面。而在民族文化建设方面,还是有不足的。我国现在许多正在播的真人秀节目,都是从外国引进的,还有许多节目被批抄袭,缺乏自己的特色。所以我们既要继承我们优秀的文化遗产,因为这是本民族,有着民族性,也要引进外国优秀文化,融合入本国的特色,形成带有本民族特色文化。 在科学性方面,我国还是存在不足,特别是在农村,可能是我国封建历史太长了,一些封建糟粕文化仍然存在。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各种暴力、涉黄文化充斥着网络。而在1940年毛泽东发表的《新

民主主义论》一书中在文化方面就指出“我们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的因而文明的中国”。所以为了继续解放思想,贯彻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一个代表”就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时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也提到这方面。 最后就是“大众的”这一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可能是广电总局在这方面大力提倡,近些年出现了很多人民群众很喜欢的作品。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文化建设必须服务于人民,而新民主主义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文化纲领要有“大众化”。“三个代表”中其中就有“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这种利益包括文化上的。文化市场需要的是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而不是高端文化。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曾多次提到关于文化建设方面,并且在文化座谈会上,指出文化创作要扎根于人民群众,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这种大众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虽然以后我们不一定从事文化方面的工作,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我们新一代青年学子以后在文化建设中需要学习和领悟的。

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

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具有以下特点 ①封建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了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依然存在,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同买办资本、官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仍然占着优势地位。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同盟者及其统治的基础。②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并在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很大作用,但它的大部分同外国资本主义和该国封建主义或多或少都有联系,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力量软弱,不可能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束缚。③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不仅强大,而且根深蒂固。他们和中国的反动势力相互勾结,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控制了中国的政治中枢和军事要地。④中国历届政府具有极强的反动性。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到国民政府,不仅是压迫人民、阻止社会进步的专制政府,而且是对外投降的卖国政府。⑤中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呈现出极端不平衡的状态。这是由于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同时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分散的地主经济,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⑥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程度世界少见。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下,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⑦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极为缓慢,经济异常落后。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很小,在抗日战争以前,现代工业大约占10%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大约占90%左右。 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 (1)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就是社会主义革命。 (2)革命任务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代理人官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包括:政治上建立各级地方人民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在经济上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党的工作重心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工作重心在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工作重心在城市。 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区别: (1)社会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发展的过渡性的社会,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一个发展阶段,这是两个根本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 (2)阶级构成不同:新民主主义社会还存在着剥削阶级——资产阶级,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经不存在剥削阶级,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不存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