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及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及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及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及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案例分析

钟宝小学张娟

0、1、2、3、4、5、6、7、8、9这几个简单的阿拉伯数字组成了一个奇妙的数字王国,在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中里有许多有趣的数学规律——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数字黑洞”,落8问题……走进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中《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这一课时的教学,我们开始了借助计算器探索有趣的数字规律的趣味之旅。要让这一教学内容提升学习价值,我们首先要突破教材的束缚挖掘教材资源设计内涵丰富的教学设计;也要反复揣摩发现规律最简单、直观的一面;这一课时内容一直以来停留在老师心中的是实际运用价值不大,所以一笔带过,然而教师适当的拓展题目的难度,教会学生运用规律计算数字较大的计算,使规律具有普遍性,实用价值绽放迷人的芳香。

一、我们首先要突破教材的束缚挖掘教材资源设计内涵丰富的教学设计。在《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这一课时教材设计了探索商的规律:1÷11=0.0909 ,2÷11=0.1818……,3÷11=0.2727……学生观察发现——商都是循环小数,循环节是被除数的9倍。学生通过这个规律能够很快的写出4~8除以11的得数。教材在“做一做”中出现探索积得规律的题目:3×7= 21,3.3×6.7=22.11, 3.33×66.7=222.111 ,3.333×666.7=2222.1111 那么教师的教学仅仅止步于教材的安排,留给课堂的只有遗憾,只有进行适当的拓展:设计自然数除以9的规律探索;设计6×7= 42,6.6×6.7=44.22,6,66×66.7=222.111, 9×7= 63,9.9×6.7=66.33,9.99×66.7=666.33……;增添“落8”数学题型探究——1234.5679×9=11111.1111,1234.5679×,18=22222.2222……课堂教学就能在教师的精妙的设计中变得丰富多彩。

二、挖掘规律最简单直观的一面。在教学“3.3×6.7=22.11,6.6×6.7=44.22,

9.9×6.7=66.33”积得规律探索时,教师的引导模式是——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积也扩大多少倍。规律不错,但是对学生解决问题却毫无助益。如果教师引导学生观察“3.3×6.7=22.11, 3.33×66.7=222.111 ,3.333×666.7=2222.1111”总结出——因数中有几个3,积得整数部分就有几个2,小数部分就有几个1。这样当学生面对打乱顺序的题目就不会一片茫然,能很快的确定积得位数。

总结规律不要仅仅止步于总结,还有注意总结的规律是否有助于化解数学知识的难度,能够顺利的引领学生解决问题。

三、适当的拓展题目的难度,教会学生运用规律计算数字较大的计算,使规律具有普遍性,提升学习的实用价值。在探索商的规律时,教材的设计都止步于较小数——1~8除以9,1~10除以11。教学止步于让学生通过规律快速记住1~8除以9、1~10除以11的商。真正实现为计算服务需要设计拓展练习,比如:不借助计算器怎样快速的计算出46÷11= ,46÷9=的商。学生通过尝试很快发现:46÷11=(44+2)÷11=44÷11+2÷11=4+0.1818…=4.1818…同理,46÷9=(45+1)÷9=45÷9+1÷9=5.111…。这样就实现了规律为提高计算的速度服务的目的,教学目的到此时才真正实现。

不拘泥于教材,设计实用的教学设计;教学不止步于总结规律,而是在运用中升华;把数学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就是真正的高效,使之成为具有生命力的学习课堂。当我们精心的设计教学,倾心于课堂,我们就能从简单的数学教学中延伸课堂的生命力,使之成为一种文化,成为教师创造力的展现。

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授课教师张娟主备人张娟班级五年级组名

学习小主人时间2013年10月10日

学习目标1、借助计算器探索积、商的规律。

2、能够运用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学习重难点重点:借助计算器探索积、商的规律。

难点:能够运用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方法指导小组合作,师友互助。

学习流程内容

自主学习,交流探讨任务一:探索商的规律。

1、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并找出规律

1÷11= 2÷11= 3÷11=

4÷11= 5÷11=

观察并说说:上面算式的商都是______小数,循环节是被除数的_______倍。

直接写出下列算式的得数。

6÷11= 7÷11= 8÷11= 9÷11=

尝试不用计算器很快算出36÷11= 56÷11=

2、巩固练习。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并找出规律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观察总结:上面的算式的商都是______小数,商的循环节与被除数______。

计算:65÷9= 101÷9=

任务二:探索积得规律。

严谨勤奋善于合作求实创新

卡罗纳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教研公开课

《卡罗纳》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检测学习 1、同学们,是谁给了我们生命,又是谁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给了我们?(妈妈)是啊,我们都有妈妈,都在享受着浓浓的母爱。可是,有一个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却永远地失去了自己亲爱的妈妈,他的名字叫作——卡罗纳。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一起读课题。 2、通过预习课文,说说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写了卡罗纳在妈妈去世后,怀着悲痛的心情来到学校,但是同学、老师,甚至是同学的母亲都向他表达了关爱。)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我们应该借助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课件出示阅读提示)谁来读一读阅读提示?看看给我们提出哪三个要求?指名读。那我们就根据阅读提示来学习课文吧。 先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来到学校有些什么表现?请你用横线把这些句子划下来。 二、自主学习,默读课文,感受不幸, 生:读、划句子。 都找到了吗?咱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指名说,课件相机句子。 1、生: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课件) 师:读了这一句,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卡罗纳?(感到卡罗纳很伤心、可怜)师:是啊,当卡罗纳灰白的面容,哭红的双眼,出现在同学们眼前的时候,谁能不为他难过呢?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 失去母亲的卡罗纳该有多么的悲伤,该怎样读出他的悲伤呢?谁再试一试? 母亲去世了,他深深地陷入了无比的悲痛中,所以他面容——一起读。 师:你还找到哪一句? 生: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 师: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景。那时候——学生接,母亲差不多每天都来接他;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咛万嘱咐。可是现在,这一切再也不可能出现了,所以——接读。 师: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卡罗纳很伤心呢? 生: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 师:触景生情啊,所以他又忍不住号啕大哭 师:卡罗纳的悲伤还从哪一句感受得到? 生: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师:是啊,你可以拥抱妈妈,而我却——再也不能了,你可以拥有母爱,而我却——再也不能拥有了。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无法形容的悲伤,带着更多的怜悯,再次读懂卡罗纳当时的内心世界!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吧。(音乐)

可能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科书第44-45页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根据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公平性的关系,能设计合理的游戏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经历猜测、试验、观察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初步感知游戏规则公平性的数学含义。 教学难点:验证抛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1/2。 教学准备:硬币、写有数字1-6长方体和正方体盒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那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个经典的成语故事——《守株待兔》,请同学们认真的观看,看完后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出示故事视频: 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

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野兔因见到有人而受了惊吓。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截树根上,折断脖子死了。农夫便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 第二天,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就这样,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该锄的地也没锄完。直到天黑也没见到有兔子出来,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第三天,农夫来到地边,已完全无心锄地。他把农具放在一边,自己则坐在树桩旁边的田埂上,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 后来,农夫每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但农田里的苗因他而枯萎了。农夫因此成了宋国人议论的笑柄。) 师:农夫天天在这里等着捡兔子,他可能会等到什么样的结果呢?生:…… 师:农夫“可能等不到兔子”,也“可能会再捡到兔子”,那你们认为哪一种情况的可能性大一些呢? 生:…… 师:农夫是否能等到兔子,这是一件不确定的事,生活中许多事情的

小学数学_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5、第25页例6。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意义,学会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经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发现过程,体验类推的学习方法。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发现新知识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请你用语言分别描述-下。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吗? 指名学生说-说。 教师:从刚才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都掌握得挺好。那么,乘法有没有类似的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法运算定律。猜猜看,乘法可能有哪些运算定律?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1)教师出示教材第24页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植村节快别了。四年级的同学们去义务植树。请看图,植树要做哪些事情呢? 组织学生描述图的内容。 (2)教师:从图上,你还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学生说说。

一共有25 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3)教师:根据这些信息,你会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教学例5。 教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我们一个一个地来解块。 (1)课件出示例5: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教师:怎样计算呢?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条件,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列式算算,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2)指名说说计算方法。学生可能会得到以下两种算法: 4X25= 100(人) 25X4= 100(人) 教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议一议,互相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结果,板书: 4X25= 25X4 (3)教师: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来吗? 引导学生举例论证,教师选择部分等式进行板书。 (4)教师:谁能总结归纳出这个规律?并能给这个规律取个名称吗? 学生自由说,教师总结并板书: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乘法交换律。 (5)教师:乘法交换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问答,板书: aXb=bXa 3.教学例6。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课件出示例6: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1)引导学生寻找条件,独立思考,列算式解答,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说说解题思路。学生独立解答,可能会有两种不同方法:先计算一共要种多少棵树。 (25X5)X2= 125X2= 250 (桶)

初中信息技术《初识Excel》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初识Excel》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初识Excel》 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认识Excel的工作界面及其组成;认识行、列和单元格;并能准确录入数据。让学生掌握修改数据的方法和修改工作表标签的操作。通过本节中录入数据的实例,掌握制作数据表的基本方法,为本章的学习打下基础。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的基本技巧,这些知识与技能为本章Excel 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很少或从未接触有关数据处理的知识,对Excel 的学习是有一定的兴趣,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受到学生个体的知识水平与抽象思维的影响,因此在Excel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Excel的基本功能; (2)学会启动和退出Excel的操作,认识Excel工作表的编辑环境; (3)理解工作表的行、列和单元格和区域的概念; (4)掌握单元格数据的录入与修改的操作; (5)学会修改工作表标签名的操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Excel数据表格中录入数据,初步掌握制作数据工作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现代信息管理意识,知道使用电子表格进行信息管理可以做到有条理,规范化和高效率,激发学习Excel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Excel窗口的组成,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 难点: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区别。 教学过程 了解Excel的基本功能教师:展示表格、数据管理、图表等Excel截图。 引入:如果要制作这样的数据表可以通过学习本章节后制作出来。学生观看数据图表,了解Excel软件的基本功能。设计引入,并通过身边的例子来让学生对Excel软件的功能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卡罗纳》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略读课文《卡罗纳》教学设计 杜庄学区第一小学梅颖杰 教学目标: 在名人名篇中,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进细致描述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交流《爱的教育》、亚米契斯 一、插图描绘中感受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出示部分插图)6 师:这幅图中两个人物一个是安利柯,另一个是卡罗纳 师:仔细看这幅图,请用一句或一段通顺的话描述一下你观察到的。 (生谈) 师:对于这幅图可以这样描述—— 也可以这样描述—— 还可以这样描述—— 师:你们觉得哪种表达更好? (第三种,因为这样表达更具体,更细致……好像人物都活了一样,特别的生动。第三种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师:是啊!运用适当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能把人物写得更细致更生动。 (二)2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图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吗?卡罗纳为什么会如此的痛苦? 生:老师,我读过《爱的教育》,我知道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所以他这么痛苦。 生:老师,我预习过《卡罗纳》这篇文章,我知道因为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他很伤心,很无助。 师:面对失去母亲,无比悲痛的卡罗纳,一定有很多人送去关爱吧! 生:老师,通过昨天的预习,我知道了有老师、同学、安利柯和安利柯的妈妈。 师: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卡罗纳的故事,23课卡罗纳,注意“卡”字的书写。 二、名篇中学习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出示完整插图)5 师:下午放学,安利柯的妈妈来到学校接他放学,恰巧遇到了无比悲痛的卡罗纳,作者亚米契斯是怎样描写这一情景的?你能在文中找到吗?(生勾画) 1.指名读课文7、8自然段 2.交流 师:母亲为什么把我推开呢? 生:母亲想如果我去拉她的手,卡罗纳会更加的伤心……

小学数学_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可能性》教学设计

师:刚才这一小组的同学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来描述了他们抽签的情况,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它们来表述事情的发生情况。请同学们也来说一说。 2.二组展示 生1:我们小组通过认真思考,动手操作,并上网查阅了资料,认为抛硬币的方法是公平的,掷骰子的方法是不公平的。 生2:我们小组通过试验得出结论:抛硬币的方法是公平的。我们在家都进行了抛硬币试验,下面是我们的记录。生1和生2抛了100次,生3和生4抛了200次,发现正面和反面的次数很接近。我们还上网搜集了数学家抛硬币的试验,他们抛的次数几千甚至几万次,正面朝上的次数更接近0.5. 生3:我们也研究了掷骰子的方法是不公平的,骰子上有六个面,每个面的面积相等,也就是每个面朝上的几率是六分之一,而大于3的数字有三个,小于三的有2个,所以对男生不公平。为了便于大家观察,我们还制作了一个大圆盘,我们把它平均分成六份,分别标上六个数字,大于三的数占了三份,可以用六分之三表示,小于三的数字占了2份,可以用六分之二表示,六分之三大于六分之二,所以这个规则对男生不公平。大家看明白了吗? 师:怎样修改这个规则就公平了? 生:女生的不变,掷出大于3或等于3的数男生获胜,都是六分之三,这样就公平了。 生:也可以改成掷出的是偶数女生赢,掷出的是奇数男生赢。 生:可以改成每人掷一次,谁掷的数大,谁就获胜。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不仅动手操作,还上网查阅了资料,有理有据地论证了抛硬币的方法分糖是公平的,掷骰子的方法是不公平的。 3.三组展示 师:可能性就是数学中的概率问题,这一知识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中,还用于军事方面。看古代大将军狄青,(狄青,宋朝时的一名大将军,他勇而善谋,每次战争他都能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

小学数学_《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认识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两个运算律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前谈话(讲“德国数学家高斯小时候做数学题”的故事) 听了这个故事,你想不想和高斯一样聪明呢?学习了本节,老师相信每个同学都会成为小高斯。 2. 出示目标,强调重难点 3.围绕目标,为突破重难点,播放课前录制的微课。(已豆豆做口算题为例,探索加法的结合律) 4.检查课前预习情况。(预设学生预习中存在疑问) 二、合作探究,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一共购进多少棵树苗?一共购进多少棵花苗? 想一想: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你会列综合算式吗? 探究加法结合律 1.解决“一共购进多少棵树苗”?

(1)要求学生独立在导学案上列式计算完成题目。 (2)班内交流:谁来谈谈自己的做法?让学生结合题意说一说解题思路和算式的运算顺序。 学生班内展示: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56+72)+28 =128+28 =156(棵) 先求出冬青和柳树多少棵,然后再加上杨树的棵树,就求出了三种树一共多少棵。运算顺序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 56+(72+28) =56+100 =156(棵) 先求柳树和杨树多少棵,然后再加上冬青的棵树,就求出了三种树一共多少棵。运算顺序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 2.小组班内展示:“一共购进多少棵花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班内重点交流解题思路和算式的运算顺序。 可能出现的答案有:(80+88)+112 =168+112 =280(棵) 先求出月季和牡丹的棵树,然后再加上茶花的棵树,得出三种花一共多少棵。运算顺序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 80+(88+112) =80+200 =280(棵) 先求出牡丹和茶花的棵树,然后再加上月季的棵树,就得到三种花苗一共多少棵。运算顺序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 3.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上两组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板书:观察) (1)引导学生发现相加的三个数、三个数的位置、和没变,运算顺序变了。根据学生的发现把两组算式各用等号相连。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

中职《计算机基础》项目教学设计 ——用WORD制作电子报为例 课程内容:WORD排版操作 所属学科:计算机基础 课程学时:2节课 教学对象:中专一年级 学习环境:计算机机房,每人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学生可以上网查找所需要的资料 一、中职《计算机基础》项目教学设计基本流程概述 二、项目学习教学设计的背景

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笔者所在校是国家级重点学校,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新生,他们对职业中专的学习,尤其是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有较强的新鲜感。学习之初,让学生们多完成一些类似职业岗位要的任务,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益处同时,有助于学生走出初中的学习模式,适应中专的学习,建立高效的学习方法,快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学生将来主动适应工作需要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文档编辑与管理”模块的教学中,笔设计了用Word 制作电子报的任务。制作电子报虽在教学及研究中常常被采用,不新形式,但以制作电子报为学习Word的载体有无可替代的优势:(1)综合性强,及众多知识点,有一定难度,提高学生应用Word软件的实战水平;(2)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3)学生经历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表达信息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电子报的主题为“我的职业目标”。专业技能是中职学生实现职业目标的基础中职生要成功地步入社会,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就业平台,首先必须一技之长。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学生入学时虽己选择了专业,但一些学生对自学习的专业缺乏深入的了解,专业思想不牢,学习意识不强。制作电子报“我的职目标”,要求学生立足自己的专业,规划出近期的职业目标。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不仅能掌握Word图文混排、艺术化版面设计的技术,并且能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熟知专业技能与就业的密切关系,巩固专业思想,激发学习专业技能的动力。在项目教学中,一个合适的项目可使学生形成学习的热情和期待完成的兴奋。 三、项目学习教学设计的理念 1.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中心 项目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来获得学习。因此,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学习教学设计主要是从学生现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出发,结合职业学校不同专业特点,设计与之相关的问题,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中心来开展教学。2.从经验、项目和反思中获得学习在项目学习教学设计中,经验是项目的基础,学生要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项目来验证方法正确与否,如果项目失败,则在此项目的反思过程中总结新的经验并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次通过项目进行检验,依此类推。因此项目学习是“从做中学”、“从反思中学”以及“在学习中学会学习”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循环进行的项目—反思的过程,学生主要是通过交流已有的知识经验,并通过项目、反思来获得学习的。 3.注重操作技能培养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的掌握,对学生利用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至关重要,对其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能力也是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学习教学设计中,教学的目标主要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为主,逐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项目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教师在项目学习中只是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参与小组学习并适时给予恰当的指导,整个学习过程是在学生的相互协作中完成的。因此,项目学习教学设计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通过适当的问题或情景等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强调团队合作 学生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与小组成员相互交流经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互助来共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更注重团队的合作能力,所以项目学习教学设计要强调团队合作,要让学生在项目学习中,既能发展智力、训练思维,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意

优质课《军神》教学设计与反思

优质课《军神》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军神》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记叙了刘伯承将军年轻时有一次眼睛负伤后,坚决不用麻醉药,忍受巨大疼痛接受手术治疗的故事,表现了“军神” 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课文共6 个自然段。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求治-- 术前-- 术中-- 术后”几个部分课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并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展示人的精神面貌。这样的写作方法可让学生在读中细心体会,逐步领悟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学会本课的13 个生字,认识3 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年龄、土匪、拒绝、麻醉剂、施行、勉强、过奖、诊所、惊疑、从容镇定、目光柔和、肃然起敬。 (2)读懂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以“自渎、感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课程资源的熏陶下,让学生体会刘伯承具有钢铁般的

坚强意志,要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教学重点 1、根据提示读出语气、语调。 2、理解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坚 强的意志。进一步学习快速阅读课文。 教学准备查找关于刘伯承的资料,了解刘伯承的生平。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并组词。 2、学生互相说说易错的字:容易少横的字:龄醉容 易多横的字:哼 注意字的笔顺:匪 二、谈话导入新课。 军神,好响亮、好威风的称呼,为什么要称他为军神呢? 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事情的? 板书: 手术前(1-10) 手术经过(11-17) 手术之后(18-26)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默读思考:

《卡罗纳》教案

23.卡罗纳 铁资中学徐楚楚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品读,感受师生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之情。 3、懂得在别人遭遇不幸时,给予帮助、关爱。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阅读体会和感受。 2、通过字面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阅读《爱的教育》有关资料;幻灯课件。 教学过程: 一、突显母爱——情境导入 1、(板书:母亲)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说妈妈对你的关爱? 2、师:是呀,妈妈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爱。曾有一位男孩儿在他妈妈生日那天为向他母亲表达深深的感激之情,给他母亲写了一封长达8页纸的信,在信的四周还画上了漂亮的花朵。(稍停顿)可是半年后,无限疼爱他的母亲因病去世了,这个才四年级的男孩遭到了巨大的打击,他整天沉浸在悲痛之中。 这个可怜的孩子名字就叫“卡罗纳”。(板书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巩固生字 1.师:既然都预习过了,检查下大家都认识这些生字了没有,抽个同学来读读。 他都读正确了吗? 好,大家一起来齐读两遍。 2. 师:那大家来说说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是什么样子的?默读课文,并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标上序号。 (1)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遍,你们觉得自己读得好吗?大家觉得这里的神态描写应该要怎么读呢?谁能来读读?读出卡罗纳的可怜、悲伤。 生:轻一点,慢一点。 师:很好,大家一起齐读。 (2)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 师:找对了,我们一起齐读这里的动作描写,读出卡罗纳的悲伤。 (3)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 师:那种悲哀是什么样的悲哀? 生:无法形容的悲哀。 师:那个神情仿佛在说什么? 生: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小学数学_可能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摸球游戏,充分体现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对生活中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确定性的描述. 2.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形成判断、推理的能力,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教具准备:纸盒,乒乓球,记录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摸球活动,激发兴趣。 师: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一盒乒乓球) 生:…… 师:大家打过乒乓球吗? 生:……. 师给学生教授我们中国的乒乓球是很厉害的,是我们的国球,今天让乒乓球来当助手,帮助我们学习和数学有关的知识! 准备三个纸盒,标有1号,2号和3号纸盒,利用手中的纸盒和盒子中的乒乓球展开摸球活动! 1.活动一,第一次摸球全是黄球——体验“一定”“不可能” 让学生4人一组,分小组活动,一人摸十次,摸完再放回!让孩子通过孩子的摸球情况猜测纸盒中的乒乓球的情况,然后让孩子打开纸袋来验证自己的猜测,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建构概念,从自己亲身动手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 2.活动二、第二次摸球既有白球又有黄球——体验“可能” 仍然是4人一组,每人摸十次,摸完后放回,纸袋中放有3个黄球。两个白球,可以利用活动一的经验,同样根据摸球的结果,让孩子猜测纸盒中既有黄球又有白球,让孩子再一次经历“激疑—猜测—验证” 的过程,让孩子在自己动手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学会用“可能”来描述发生的事情。

小学数学_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科目:数学 一、课题导入、出示目标、检查复习 (一)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学习更有效!) 1.我能掌握加法、乘法的运算律。 2.我能应用加法、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复习检测:(组内对查,组长抽查) 1.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 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 2.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 3.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 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 4.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 拓展(差的形式):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一)自主学习: 快速复习教材,独立完成,并思考以下问题: 1.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用字母表示: 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减去第二个减数,再减去第一个减数。 用字母表示: 3.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 4.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除以第二个除数,再除以第一个除数。 用字母表示: 通过复习你还有哪些知识点不理解或存在疑惑提出来,小组共同解决。我的疑惑: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请运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58+262+138 2365-1086-214 84×36+64×84 25×32×125 178×101-178 83×102-83×2 84x101 99x16 合作指导: 1.组内进行交流时,组长给组员分配任务,然后从左到右依次轮流一圈。其余同学认真倾听,对好的发言做好记录,记录下有分歧的地方,提出来,让大家帮你解决。 2.组长负责收集疑难问题,可与其他小组共同讨论解决,再有解决不了的提交全班解决。 3.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发言、展示,本组其他同学及其他小组同学加以补充。 三、当堂检测 要求:请同学们合上课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看谁做的又对又快,然后组内交流,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375+219+381+225 7755-(2187+755) 1200-624-76 102×76 (13×125)×(3×8) 25x(4+8) 99X13+13 7300÷25÷4 99×55+5578×101-78 四、自我反思 一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紧扣学习目标,从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总结,哪些是检测中容易出错的? 1.我的收获 2.我的易错点 五、作业及预习 1.必做题:课本第六单元习题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四年级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走进《爱的教育》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读书指导活动中认识《爱的教育》这本书及其它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快乐,阅读的乐趣。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 3、在活动中对读书笔记的书写进行指导,让学生养成读课外书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二、指导重点: 让学生在读书指导活动中认识《爱的教育》这本书及其它有益的课外书籍,激发阅读的欲望。 三、课前准备: 小说《爱的教育》,并打印目录和“铁匠的儿子”这个故事。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课前交流读书名言。

师: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很爱读书,他们在大量阅读之后,写出了一句句精典的读书感言。咱们课前说说你喜欢的读书名言好吗?。 二、激趣导入,激起学习欲望。 1、师:孩子们,刚才大家交流了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从你们的交流中,老师知道你们已经感悟到了读书的快乐。正如培根所说: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走进书籍的海洋。前几天,你们读了《卡罗纳》这篇课文,谁愿意向同学们介绍卡罗纳这个故事?谁愿意补充?你学完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有什么感受吗? 2、人与人之间就应该真诚理解、相互关爱。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是怎样读这个故事的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读书方法)读文章——品句子——谈感受。学生齐读一遍读书方法。 3、大家知道这篇课文节选于哪本书吗?生齐答《爱的教育》 三、走进《爱的教育》。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爱的教育》。首先咱们一起了解怎样读一本书,(师出示)要读这本书你会怎么读?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封面读作者简介、前言、目录等来初步了解这本书,也可以用这些办法来选择你喜欢阅读的书籍。 孩子们,你们想了解这本书吗?请你们拿起桌上的目录快速浏览,想想你最想读哪一个故事?为什么? 2、师:学生交流。 3、师:我读完目录时和你们有同样的感受,每个故事都那么吸引我,让我充满好奇,真想一睹为快。经过彻夜长读,我知道书里有一年如一日象大哥哥般照顾驼背同学的卡隆,有在海难

初中数学_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概率初步 6.1 感受可能性 一、备课标 (一).内容标准:认识随机现象,体会数据的随机性,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知道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来估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二)核心概念:通过活动经历猜测、试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过程感受数据的随机性。 十大核心概念本节课突出体现为运算能力和数据分析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二.备重点、难点: (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概率初步》第一节课感受可能性。本节课首先通过生活常识提问及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引出新课内容,进而判断事件类型,并不断渗透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通过掷图钉和掷硬币的试验,感受频率的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概率的定义,为学习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及今后学习概率的计算奠定基础。 (二)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课让学生在经历猜测、试验、探究、交流与分析过程中获得结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会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在掷骰子的情景活动中,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猜测所给出的问题的答案,渗透估计思想,在“议一议”的游戏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概率思维和确定性思维的差异,发展学生的随机观念。 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难点:理解生活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三、备学情: (一)学习条件和起点能力分析: 1. 学习条件分析: (1)必要条件:让学生亲自经历随机现象的探索过程,亲自经历猜测、试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活动,以及大量的生活经验。 (2)支持性条件:通过猜测与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切身感受什么是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 起点能力分析: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等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体会,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一定的分析和判断,但缺乏系统知识来规范。 (二)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理解,针对这一困难,采取策略是让学生参与游戏,在掷骰子的活动中统计数据感受可能性大小。

小学数学_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导入班级照片,激发学生兴趣。请学生结合照片计算冲锋班战士人数。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10+11=21 11+10=21 10+11=11+10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加法的运算定律。 二、探索过程 (一)探索加法交换律 1.口算下列算式: 83+15 15+83 420+180 180+420 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它们?(小组交流) 2.可以举出相似的等式吗? 3.小结: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的交换律。 你能用自己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吗?小组合作写一写。 4.学以致用:回忆曾经在验算时用到过加法交换律。 5.练习:你能在方框里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96+35=35+□ 204+57=□+204 (二)探索加法结合律 1.出示分组图片:冲锋班一共有多少战士? 列出综合算式,想先算什么就加上小括号。 2.学生交流,说说先算的是什么?还可以先算什么? 比较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他们? 3.计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45+25)+16 ○ 45+(25+16) (39+18)+22 ○ 39+(18+22) 4.从上面这些等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5.小结:三个数相加时,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的结合律。 这样的描述太长又难记,你们从第一个运算律中能得到启发,能用简便的方法来表示你

们的发现吗?自己尝试写一下。 7.学以致用:加法结合律使运算更简便。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说说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 82+0=0+82 47+(30+8)=(47+30)+8 75+(48+25)=(75+25)+48 2.你能填上合适的数吗? 204+57=______+204 (45+36)+64=45+(______+______) 560+(140+70)=(560+______)+_______ 四、全课总结,评价鼓励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感受? 五、课后练习 课本19页1、2、3、4题。 学情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探索并了解运算律,会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学生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接触过加法的验算和口算等方面的知识,又经过三年多的四则运算学习,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的基础:如在10以内的加法中,学生看一个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在万以内的加法中,通过验算方法的教学,学生已经知道调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这些为加法运算律的学习有一定的铺垫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在实际计算时能够运用一些巧方法,使计算变得简单而迅速,而且可以把学习到的举例、分析、比较及抽象概括等方法运用到乘法运算律的学习中。 效果分析 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班级生活情境,让学生根据班级照片中的信息自由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之后通过对两个算式的观察比较,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感知加法交换律,组织学生写出类似的等式,帮助学生积累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表象,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总结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通过几个层次的练习,全体同学都参与到了有趣的数学学习中,体会到生活处处

认识多媒体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节“认识多媒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最活跃的技术之一,教材介绍了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入门知识,概括性较强,偏重于理论教学,实践环节不多,但教学意义却十分重要,在渗透德育工作以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的灌输概念,要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和体验,让学生在轻松、平等的氛围下探究知识点。 ■学情分析 对于思维活跃、喜欢新生事物的初一学生来说,认识多媒体的知识正是他们所喜欢和欢迎的。故学生学习本课时,兴趣极高,求知欲强。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尽量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操作欲望。牢牢抓住本课特点——“认识”,以认识多媒体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对象,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以认识多媒体技术给人类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影响为线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团体协作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系统的含义。 (2)让学生了解媒体的类型、多媒体的常见元素及特征。 (3)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和多媒体系统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能从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感受各种媒体及其作用。 (2)使学生能从实践中分析多媒体的含义与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验媒体和多媒体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关注多媒体技术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影响。 (2)通过选用有教育意义的多媒体作品,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四年级语文:《卡罗纳》教学设计4(参考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四年级语文:《卡罗纳》教学设 计4(参考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四年级语文:《卡罗纳》教学设计4(参考文 本)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进行细致描述的写作方法。 2、创设情境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的极度悲伤以及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给予的关爱。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感铺垫,渲染爱

1、同学们一定很熟悉这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音乐响起)听了歌曲你想说什么? 是啊,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母亲,是给我们温暖呵护的人,母亲,一个最温暖的名字。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我们享受万般温暖的母爱时,有一个跟我们同龄的小朋友,他,却失去了自己最亲爱的母亲,他再也无法享受母爱,因为残酷的病魔夺走了他母亲的生命。这个可怜的孩子就是卡罗纳(出示课题23、卡罗纳)。 2、齐读课题。 (利用学生熟悉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导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让学生想象失去母亲后的卡罗纳是什么样的、为下文体会卡罗纳的悲痛作铺垫。) 二、品读课文,感悟关爱 1、体会卡罗纳的悲痛: ⑴失去母亲的卡罗纳会是怎样的?(随机板书:巨大悲痛)让我们打开书本,用我们喜欢的方式走进卡罗纳,走进包含深情的

运算律(教学设计)

《运算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第79页《运算律》。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运算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 2.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习惯。 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这些运算律,会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导入】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师:请想一想我们进行简便计算的依据是什么---运算律。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对运算律和简便计算进行整理和复习。【讲授】回顾整理 1、回顾和总结学过的整数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 a+b=b+a (2)加法结合律 a+b+c=a+(b+c) (3)乘法交换律 ab=ba (4)乘法结合律 abc=a(bc) (5)乘法分配律 (a+b)c=ac+bc

(6)减法的性质 a-b-c=a-(b+c) (7)除法的性质a÷b÷c=a÷(b×c) 【活动】用多种方式验证这些运算律 2、(完成79页第1题的第2小题,由学生自告奋勇回答书上的题目,由其他全体学生判断正确与否), 3、认识到整数运算律在小数、分数运算中仍然成立。(完成79页第2题) 【巩固应用】 1、课件出示习题。 402-165-35 0.7×99+0.7 203÷1.25÷8 568+799+432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自己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结果) 3、汇报交流。 4、课件出示淘气利用运算律做的练习题,让学生当老师批改。 ① 125×(8×2)②38×101 =125×8+125×2 =38×100+1 =1000+250 =3800+1 =1250 =3801 5、指名回答批改过程。 【知识拓展】 1.积不变规律: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例题:63.5×9.9+6.35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浏览“我的电脑”》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10课浏览“我的电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让学生对电脑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在我的电脑里找到文件存放在计算机的什么地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做一个良好的信息公民。 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重点:查找驱动器中的文件夹和文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媒介:计算机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如何创建文件,了解了什么是文件夹,可我们的文件存放在计算机的什么地方,我们怎样才能找到它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二、新授 1、认识“我的电脑” 双击桌面上“我的电脑”图标,打开这个窗口。说一说:“我的电脑”窗口里的图标有哪些是你认识的?请说出来。在“我的电脑”窗口中,列出了计算机安装的全部驱动器。

(1)“英寸软盘(A:)”图标表示3.5英寸软驱,用“A:”的符号表示,读作“A盘” (2)(C:)和(D:)图标是硬盘的图标,一台计算机通常会有2—3个硬盘图标。“C:”和“D:”是C盘和D盘的符号。 (3)(E:)图标是光驱的图标,在多媒体计算机中一般都会有这个图标。 窗口中的其他图标是一些专用的文件夹,图标上都有一个表示类型的图案。 2、查找驱动器中的文件夹和文件 用“我的电脑”查找文件,是从查看某个硬盘开始的。双击“我的电脑”中的某个硬盘的图标,可以打开表示那个硬盘的窗口,显示这个硬盘中所有的文件夹和文件。 双击需要查找的子文件夹,就可浏览这个子文件夹中的所有子文件夹和文件……就这样一级一级的查找下去,直到找到所需要查找的文件。 现在我们来寻找前两节课创建的“练习1”文件,看看它放在哪里。 (1)在“我的电脑”窗口中,双击C盘图标,打开C盘窗口; (2)在C盘窗口中,找到并双击“My Documents”文件夹; (3)在这个文件夹窗口中,我们就可以找到“练习1”这个文件了。 小知识:“My Documents”就是“我的文档”,是Windows专门为操作者指定的一个文件夹,操作者自己创建的文件,只要不做特别的指定,一般都存放在这个文件夹里。 小技巧:在向前查找文件的过程中,单击工具栏上的“后退”按钮,要以退回到前一次查找的文件夹。如果单击“后退”旁边带有下拉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