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大学德语

浙江大学德语

浙江大学德语
浙江大学德语

浙大考研资料-浙江大学控制系专业课考研心得

浙大控制系专业课考研心得 如何准备初试 我在这里写的关于自动控制原理的专业复习,只是我本人的一点点心得,希望可以给大家一点启发。 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浙大是在大三上学期开课的,对于自动控制原理的学习,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开课阶段,即使你本科不是浙大的,但是学习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内容是和浙大基本类似的,所以如果这个学期刚好开了自动控制原理这门课,那就请把第一点看完,应该有所收获。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基础是: 数学基础:拉氏变换、傅立叶变换、Z变换(复变函数或者信号与系统课程内容)、矩阵的变换(线性代数内容) 专业基础:电路分析,机械原理、电机拖动(或相关课程)这部分的内容不需要全掌握,需要时查书也可以。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学习方法: 1,通读章节目录和绪论部分。 原因很简单,这门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教材也厚薄不同。但是知识体系必须首先掌握。通过阅读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 2,分章节归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当然在考试的时候是绝对不会考死背的东西,归纳的目的在于熟悉基本理论,以便于在后面的学习中更好的理解知识点。这部分的工作应该在每章学习完之后马上整理,如果推迟的话,又要重新看一遍,比较费时。 3,知识点的归纳 这点非常重要,归纳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个课程整理成自己的结构框架。以便于今后的复习。这个整理可以适当参考要报考学校的考试大纲。一般考试大纲对知识点的分布还是覆盖比较全面的。比如:数学模型:结构图、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状态空间方程等。(必须掌握的建模方法,需要理解和了解的知识点自己标示出来。)

4,课后习题。我认为既然要专业考试的内容就是做题,那么课后习题是不能放过的,而且有老师的指导学习起来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尽量把课后习题做完,做对。整理出每个题考察的知识点。 5,辅导书的问题。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找一些比较权威,全面的辅导材料来学习的。一般好一点的辅导书会指出本章重点,难点。一些扩展的内容可能教材没有,但是辅导书里有。可能也是比较重要的。 第二、复习阶段: 如果你属于这学期开课的朋友,请在老师上完课后即时复习。复习内容:整理笔记,归纳知识点,做题,做课后习题,做辅导书里的例题和习题。 如果你属于以前学过这门课程的朋友,请参看以下内容。 时间安排在3-5月,有人觉得一般专业课复习应该放在10月以后,我个人认为那是对基础相对比较好的朋友是适用的。 在3月开始复习的好处是很多的,有更充足的时间对考试内容全面复习,可以在比较平和的心态下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在校学生这个阶段相对来说是比较清闲的阶段,新课刚开,老师一般不会布置太多作业,也没有考试的压力。所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专业复习的效果应该是比较好的。 复习资料: 1,报考学校要求的教材是必须准备的。因为这门课程内容比较多,每个学校,每本教材侧重点是不同的。所以应当严格按照教材进行复习。 2,自己整理的学习笔记或者能弄到报考学校的专业笔记是最好的。 3,考试大纲,一般3月考试大纲还没有出来,可以按照去年的考试大纲进行复习。 4,选择比较权威的复习参考书。我自己用的是《自动控制原理习题集》胡寿松(科学出版社),另外一本是国防科技大学出的《自动控制原理典型题解析与实战训练》。 至于复习方法,因人而异。最关键的是围绕知识点的基本题型应该都有具体的解题思路,并且都动手算过,否者有思路到具体计算的时候有的细节还是会出问题的。感觉和数学学习有点类似。 第三、冲刺阶段:

浙大校训

浙江大学校训 浙江大学老校训——“求是”的渊源可以追溯至浙大的前身求是书院。 求是书院自创建之日起,就提倡“务求实学,存是去非”。并在师生中逐渐形成了“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以尽一已职责”的“求是”校风,这种校风一直延续到以后的浙江大学。 抗战期间,浙江大学西迁流亡办学,艰难困苦和生死别离,使竺可桢校长对“求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938年11月1日,竺校长在广西宜山的开学典礼上,作了《王阳明与大学生的典范》的演讲。在演讲中,他以王阳明的求是精神、遇险不畏精神、艰苦卓绝精神和公忠报国精神,激励浙大师生在艰危中奋发进取,并提出要以“求是”两字为校训,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求是”的优良传统,贯彻治学的精义。 1938年11月19日,校务会议正式通过了竺校长的这项提议。 关于“求是”的涵义,竺校长曾作过多次阐述,他在《求是精神与牺牲精神》的演讲中说:“所谓求是,不仅限为埋头读书或是实验室做实验。求是的路径,中庸说得最好,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单是博学审问还不够,必须审思熟虑,自出心裁,独著只眼,来研辨是非得失。既能把是非得失了然于心,然后尽吾力以行之,诸葛武侯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所逆睹。”最好的例子就是科学史上布鲁诺、伽利略、刻卜勒、牛顿、达尔文、赫胥黎等人“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的行为。中国也有不少具有求是精神的先贤,孙中山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孙中山先生不但鼓吹革命而且实行革命,这革命精神,正是源于求是的精神。 在此,竺校长已经将“求是”的涵义大大地拓广和深化了,他所倡导的求是精神就是科学精神、牺牲精神、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 继后,竺校长又在《科学之方法与精神》一文中更明确地阐述了“求是”的方法和路径,他说:“近代科学的目标是什么?就是探求真理。科学方法可以随时随地而改换,这科学目标,蕲求真理也就是科学的精神,是永远不改变的。……据吾人的理想,科学家应取的态度应该是:(1)不盲从,不附和,一以理智为依归。如遇横逆之境遇,但不屈不挠,不畏强御,只问是非,不计利害。(2)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3)专心一致,实事求是,不作无病之呻吟,严谨整饬毫不苟且。” 竺校长的这些论述,特别是他所概括的科学家应取的三种态度,不仅为万千“求是”学子所遵循,而且一直为科学家们所称颂。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大学的历任领导人,在继承和发扬求是精神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开拓创新精神。自那以后,浙江大学逐渐形成了“实事求是,严谨踏实,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优良校风。 1988年5月5日,由路甬祥校长主持的校务会议决定以“求是创新”为新时期浙江大学校训。这是浙江大学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现代科技和社会需求做出的正确决策,是对求是精神的发扬光大。 路校长1992年在建校95周年的致词中说:“创新(即创造)精神,严格地说,它已包含在求是精神之中,……但人们往往把求是理解为求实,侧重于对现有知识的认识和运用,对现状的客观分析和把握,而不特别强调创造与创新……。创新,正是历史上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和杰出人才的共同特点。浙江大学要办得有中国特色和自身特点,培养一大批具有献身、求实、创新、协作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和接班人,必须十分重视创新精神的提倡,并且形成良好的群体意识,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原则,坚持开放,改革创新。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科技和教育发展的规律。要使我们学校同步于时代,并不断地取得进步和发展,必须在继承和发扬求是精神的基础上强调创造力的开发,强调培植求是创新精神。” 路校长的这段话,既是对为何要立“求是创新”为校训的解答,也是对“求是创新”的诠释。 现任校长潘云鹤在1995年浙江大学教学工作会议作的题为《抓住时机,迎接挑战,迈向一流》的讲话中,提出了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质(Quality)并重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使得“求是创新”的方法和路径更为具体、明确。潘校长这里所说的知识,包括专业知识、交叉知识;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创新能力、写作能力、组织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等等;素质包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 “求是创新”是新时期求是学子的行为准则和奋斗目标。正可谓:“求是”源远流长,“求是创新”前程似锦!

浙大855环境学考研经验及公共课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科学考研经验 考研科目:政治英语一数学二专业课(855环境学) 初试经验&复习书推荐 政治:肖秀荣全套 政治的考研辅导书很多,令人眼花缭乱,大家只要跟着一个老师的书,从头开始 一步一步的复习下去就可以了,不用贪多,我选择的是肖秀荣老师的书,出一本买一本,肖秀荣的考研政治书一整套已经足够进行很系统的政治复习了。 《知识点精讲精练》和《命题人1000题》是用来打基础的,必须要过一遍,是对付选择题的利器,先分章节通读《知识点精讲精练》,再合上书,凭记忆做《命题人1000题》的相关章节,实在没记住的再去翻《知识点精讲精练》,这样可以加深对书本上知识的印象,帮助记忆。《命题人讲真题》有时间的可以做做选择题,看一看往 年的论述题答案,这本书我复习的时候没有作为重点,没有多看,所以不作评价。9 月份开始肖秀荣会陆续出一些书,如《形势与政策》、《考点预测》等,有时间的就 都看一看。 等到临近考试的时候,肖秀荣老师出的《8套卷》和《4套卷》必做,大题必背,这两套试卷中的选择题可以拿来查漏补缺,有哪部分知识点没有记牢的赶紧翻书多看看;试卷中的大题则要用心背,一是要通过这些题总结出政治论述题的答题规律技巧,二是记下很多东西用政治的语言去如何表述,三是这些论述题涉及的知识点是考试很 可能会出到的点,所以用心背总没错,要是临近考试没有那么多时间,则以背诵《4 套卷》为主。 英语一:《新东方考研英语词汇》(绿皮),张剑黄皮书系列, 《何凯文考研英语阅读思路解析》 英语的复习,开始的时候要放在英语词汇上,单词关要过,《新东方考研英语词汇》这本书很厚,一共50个list,囊括的考研词汇绝对是够的,对于英语基础还不错 的同学,一天背一个list没有问题,这样50天单词就可以过一轮,英语基础不是很好 的同学也不要着急,可以3天2个list,要是还觉得接受不到那么快,可以再放慢一点,打基础的时候急不得,每天或者每周,抽时间把之前的一些不熟悉的单词再温习一遍,加深记忆。考研英语的词汇有一些并不难,但是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有些常见的单 词有大家不常知道的含义,而考研的英语阅读偏偏就是会设置这样的障碍,所以辨析 词义也尤为重要。关于单词的背诵及辨析词义,我个人的办法是:在背单词或者是做

浅析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对办学实践的影响和作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办学历史透视(一)

浅析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对办学实践的影响和作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办学历史透视 (一) 论文摘要:本文以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名校清华、浙大为倒,结台梅贻琦、竺可桢的办学实践,分析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对大学发展的深刻影响和巨大作用,以期对我国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学有所启示。 论文关键词:清华;浙大;梅贻琦;竺可桢;教育;理念 本文试以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为例,就梅贻琦、竺可桢的教育理念及其对办学实践的影响和作用,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先进的教师理念.吸引群贤毕至 大学之所以存在的理由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其之所以能存在的条件主要是教师和学生。教师队伍是办好大学的最基本的依赖力量,是提高办学水平的必备条件,而优秀教师更是大学的生命支柱。大学校长对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认识,持何态度,有何作为,直接影响到教师队伍的构成及其作用的发挥,并继而影响到大学的办学质量和成败。清华、浙大之所以在当时集聚、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与梅贻琦、竺可桢两位校长的教师理念及作为是密切相关的。他们在这一问题上,有几个显著的共同特点。 1.具有先进的教师理念。1931年,梅贻琦先生出任清华大学校长,他在就职演说中提出了著名的“大师论”,“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所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投有好教授”。1936年,梅贻琦在总结清华办学25年时又明确强词:“师资为大学第一要素.吾人知之甚切,故亦图之至亟也。”竺可桢先生1936年出任浙大校长后,同样搅教师为办好大学的首要园素.他又非常肯定地指出“教授是大学的灵魂”。“大学实施教育,教授人选最为重要”。一个大学学风的优劣,全视教授人选为转移”。所以他认为作为一个大学校长其任务“最重要者在能请良好的教员,梅贻琦、竺可桢在这些讲话中.反复、克分强调了教师在大学中的极端重要地位,是他们科学、先进的教师理念之具体阐述.也是其大学理想、治校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思想成为指导清华、浙大日后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 2.求贤若渴,广延名教授。梅贻琦、竺可桢先进的教师理念,并非仅仅是停留于口头的应景空话,而是努力贯彻于自己的办学实践中。梅贻琦先生在领导清华、西南联大时,都十分注重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任教。在延聘名家大师前,总是先行委托其至亲好友疏通,再由学校颁导或院长、系主任登门拜请,三顾茅庐。竺可横先生在主持浙大l3年同,尽力征聘国内外著名教授。他尊重浙大的一些元老教授,还厚扎敬聘一些学者名儒,又从国内外罗致新的人才,不管留学的国籍、国内毕业于何校,各种不同的学派,他都兼容并蓄,不拘一格.使当时浙大教授阵容相当整齐。 3.爱才、护才,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梅贻琦先生始终认为教授是学校的主体。他曾经由衷而形象地说,校长只不过是率领职工给教授搬搬椅子凳子的。在经费紧张的情势下,梅贻琦先生想方设法提高清华大学教师的生活待遇.在较大幅度提高工资的同时,还使每位教授可以独有一幢新住宅。西南联大时期,面对贫困交加的教师,他倡议组织了清华服务社,用学校人才和技术优势获得定的经济效益.以改善教师的困苦生活。在梅贻琦先生的努力下,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清华和西南联大人才济济,群星璀璨,汇聚了当时各门学科的著名专家和权威学者,法国、美国也有一些世界知名的专家在清华执教。因曰寇侵华,抗战爆发,浙江大学西迁办学颠沛流离长达9年,其后则是饥饿与反饥饿、内战与反内战、迫害与反迫害殊死斗争的3年,在这艰难危厄的时期,竺可桢先生尽其所髂,克服种种困难险阻,关心、爱护、保护教师,真心实意地爱惜和尊重各类学问家,同时尽最大可能,提供和创造学术研究的环境,使各方著名学者都愿意与他共事,使浙大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凝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专家学者.教授从原来的70名增加到1948年的223名,科学研究实力大大增强。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生老师情况介绍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生老师情况介绍 陈红污染环境生物修复、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副教授硕导 陈宝梁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环境界面化学与生物有效性、环境友好 吸附材料设计及应用 教授博导 陈新才环境微生物、环境污染模拟与控制、污染土壤修复与农产品安 全 副教授硕导 陈雪明水与废水处理教授博导 陈英旭环境污染模拟与控制、环境生物技术与生态工程、面源污染控 制技术 教授博导 程丽华环境生物工程/膜分离副研究员硕导邓劲松副教授 方萍1.植物营养生理及分子生物学 2.有机废弃物的微生物处置与 资源化利用 教授博导 冯英植物营养生理及分子生物学副教授硕导冯亚非高级工程师 傅柳松环境生态学、环境影响评价副教授硕导顾敏助理实验师 官宝红环境工程、污染控制技术副教授硕导何若环境微生物学、废物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副教授硕导何积秀农业资源利用助理实验师 何艳土壤化学与环境、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污染环境控制与修复副教授硕导何云峰环境污染模拟与控制副教授硕导何振立土壤化学与环境、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教授博导胡宏生物学:厌氧生物工程、水生态处理工程高级工程师 胡宝兰新型生物脱氮技术、土壤厌氧氨氧化及其土壤生物氮循环关键 环节研究、天然水体生态系统中氮循环关键环节研究 副教授硕导 胡勤海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处理、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环境规划与评 价 副教授硕导 黄敬峰环境资源遥感, 环境资源信息系统, 遥感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员博导 黄益丽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降解吸附作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群 体感应和生物膜形成 副研究员硕导 纪伟昌环境科学与工程:污染控制工程、生态工程实验师 金崇伟植物营养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植物营养环境生态学副教授硕导

浙江大学精神与历史人物关系的研究报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小组研究性作业之一 题目____浙大精神与历史名人的关系___ 小组成员唐梓峰李晓薇姚宇婷沈亦妍林佩瑶姚潇胡聪颖任课教师陈小英 组别和组长第 2 组组长:唐梓峰 上课时间周一第3,4节 作业完成时间___ 2016.10.21 __________

浙大精神与历史名人的关系 沈亦妍姚宇婷叶嘉铭 第二组 摘要:浙大学生对于浙大精神的理解以及对历史名人的熟悉度,浙大精神与历史名人的关系 关键词:浙大精神,浙大历史名人,求是创新 引言:无论是风雨艰辛的流亡时代,还是改革创新的全新时期,浙大精神已经引领着浙大人走过历史的一程又一程。此次我们小组将进一步探索,从一位位浙大的优秀历史先人的光辉成绩中,再一次将浙大精神的传颂。 一、学生调查 (一)关于此次调查问卷的分发对象 主要面向的群体就是我们浙大在校本科生,而从统计数据来看,参与调查的大一新生人数比例又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这个问题主要是由本次问卷发布者为 大一学生,以及发布范围不够广泛而引起的。大一新生在浙时间短暂、学习生活经验不够充足、对浙大精神尚未熟谙等种种原因都会会使我们的调查结果产生一 些误差,这既是我们这次调查存在漏洞的地方,也要求我们在得出本次调查结果 之前要恰当再次进行数据的人为调整,参入更成熟的因素来弥补不足。 (二)关于浙大精神本身 本次选用的浙大精神摘选于浙江大学的官方网站,但是更多浙大人会选择将“求是创新” 的校训作为最根本的浙大精神。就从本次调查数据结果来说,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生选择了“启真厚德“作为自己最先想到当浙大精神,但是此

次问卷调查中“启真厚德”误输入成“启真后德”,由此不禁有疑问:同学们是真的理解浙大精神中“启真厚德” 的含义吗?从此来看,浙大精神的含义丰富深厚,而同学们并未真正理解所有的浙大精神,只是也许片面的或局部知道一些耳 熟能详的精神。 (三)关于浙大历史人物 从数据结果来看,竺可桢、苏步青、钱三强是同学们最为熟悉的三位浙大老 前辈。竺可桢先生,毫无疑问,带领浙大西迁、赋予浙大“求是”的新鲜活力, 是浙大成长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苏步青,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数学家,曾与竺老校长一起共筑“东方剑桥”;钱三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 士,大力发展科学,重视人才培养,为浙大的进步添枝加叶。由此可知,同学们 对于浙大著名的历史人物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那些不仅为浙大的发展做贡献,还带动社会发展的著名科学家们。 (四)关于浙大精神与浙大历史人物的联系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九成以上的人都认为浙大精神与浙大优秀历史人物 之间有着不可或缺的联系,并且认为“优秀历史人物塑造浙大精神”“浙大精神潜移默化影响浙大人““浙大精神激励浙大人”,两者相互联结相互依赖。这也 正是辩证唯物主义中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现实体现。 (五)关于浙大精神与当今浙大学子的关系: 由调查数据可以认识到,接受调查的所有人都认为浙大精神有着现实意义, 是指导浙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思想。但而相比之下,更多人选择了“在特殊场合偶尔感受到” ,以及七八成同学只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极少人在日常生活中 感受到。这也表明同学对浙大精神的理解还存在一些偏差。“海纳江河、启真厚

浙江大学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管理办法-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浙江大学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浙江大学及其所属单位(以下简称“学校”)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正确处理师生员工与学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利益关系,规范学校师生员工的科研行为,鼓励发明创造,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所属单位”,是指学校的各学部、学院、系、所、校机关各部处、直属单位和校办企业、后勤及附属单位等一切法人或非法人单位。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师生员工”是指学校在编的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博士后研究人员、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及以学校名义从事科研活动的访问学者、进修教师等。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国(境)外”是指国(境)外的单位或个人以及在国内的外国人或外国机构。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权、技术秘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中定义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内容。 第二章权属

第六条师生员工为执行学校任务或主要利用学校的物质和技 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属职务发明创造,其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学校。师生员工在学校授权下履行职务发明创造的管理职能,不得将职务发明擅自作为非职务发明申请或私下许可实施、转让。 上述“师生员工为执行学校任务完成的发明创造”是指: 1.在本职工作中完成的发明创造,包括在完成科研计划课题或合同课题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自选课题、自筹经费完成的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发明创造。 2.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外的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3.离休、退休、退职、停薪留职、辞职或调离学校后一年内做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上述“师生员工利用学校物质和技术条件”是指利用学校的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试验条件和场地或者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技术基础,以及利用学校的名义筹集或获得的物质或技术条件。 第七条派遣出国、赴外单位访问、进修、学习及开展合作项目研究的师生员工,对其在学校已进行的研究,而在外单位可能完成的发明创造而获得的知识产权,应当与派遣的单位签订协议,确定其发明创造及其他知识产权的归属。

历史上的浙大排名与浙大的一段历史

历史上得浙大排名与浙大得一段历史 历史上得浙大排名 1948年由美国普度大学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份世界大学排名,当时得亚洲第一就是国立中央 大学,世界第49名,国立浙江大学位居亚洲第3,世界第89名,西南联合大学世界127,国立武汉大学世界第199,国立中山大学世界第207。 根据细分排名,其把理科分成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生物动物地质海洋系统科学等8部分, 国立中央大学得总分就是547分,而理科超强得京都大学只有519分,排在第三,亚洲第二就是国立浙江大学,就是522分,而当时美国理科最强得麻省理工也仅仅为697分,国立中央大学得理科可以排在世界第17位,浙江大学则为23位。 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得19世纪1千个顶尖项目中,其中,美洲有145个项目入选,欧洲有537个项目,亚洲有195个项目,其中,有112个项目就是出自亚洲高校,在这112个项目中,大陆有37个项目,其中,有25个项目就是这7所大学学完成得,而解放后到现在只有12个项目就是这30年完成得,这12个项目中,清华有5项,北大有3项。但在解放前,25个项目中,最多得就是国立浙江大学,有12项,不愧就是东方得剑桥。 浙大得辛酸历史 1948 年,英国牛津大学致函国民政府教育部,确认包括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国立武汉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以及协与医学院得文理科学士毕业生成绩平均在八十分以上者,享有“牛津之高级生地位”(即今之大学四年级学生) (百度百科) 1936 年,时任浙江大学校长郭任远因长期对学校进行军事化管理,招致全校师生不满(纪录片《文军长征》)。在学生会主席施而宜得带领下,全体浙大学生开始“罢课、驱郭”,以表达对校长得不满。此事逐步扩展上至中央,以致逼迫当时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亲自莅临浙大对学生训话:“校长不就是您们说驱逐就能驱逐得,以前得事情就这么算了,您们都赶紧给我复课。。。”。 学生没有理会最高领导得指示,场面僵持而对立。一个月后,行政院召开最高会议宣布免去尽失民心得郭任远校长得职务。在蒋介石文胆陈布雷胞弟以及地质学家翁文灏以及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得联合推荐下, 竺可桢走马上任,接管浙大,开始大刀阔斧对浙大进行改革,

浙江大学环境污染防治研究所所务会议纪要

浙江大学环境污染防治研究所 所务会议纪要 2018年7月3日,浙江大学环境污染防治研究所在B315会议室召开了研究所所务会议。会议由吴伟祥所长主持,研究所教师支部书记兼副所长王飞儿老师、环工系主任兼研究所副所长梁新强老师、博士生支部书记杨京平老师、硕士生支部书记陈倩与叶哲同学参加了会议。研究生团支部书记蒋梦莹、班长刘洋同学列席会议。会议以“双一流”学科建设新形势下的研究所发展、学科和学风建设为主题,广泛听取了各级党组织意见和建议,经讨论形成如下一致意见: 一、统一规范研究所研究生申请毕业答辩基本要求。环境污染防治研究所每位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申请毕业答辩前需发表SCI论文1篇(以录用为准);每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申请毕业答辩前需发表SCI论文1篇(以录用为准)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直博或转博的学生申请毕业答辩前需发表SCI论文影响因子(IF)累计≥10.0;统考博士生申请毕业答辩前需发表SCI论文IF累计≥7.5(留学生考核要求按学校规定执行)。以上论文或专利需本人第一或导师第一、本人第二视为有效。本规定从2018年秋季入学研究生开始执行。 二、建立研究生考勤制度,考勤结果作为研究生评奖评优基本参考依据。自2018年9月1日起研究所全面实施研究生考勤制度。要求研究生工作日8:30前进入研究所参加各项科研工作和学习。就读期间每年(寒假及周六、周日除外)考勤率低于85%的学生取消其申报各类各级评奖评优项目资格;就读期间总考勤率不到75%的学生,原则上需延期3个月以上方能申请毕业答辩。因公出差、事假、病假

等特殊事由,需出具《环境污染防治研究所考勤报备单》(见附件1)。因公出差或事假报备单必需经导师签字同意;病假需出具医院证明。各类请假原则上要求提前报备,事后报备需递交书面说明。 三、提升研究生学术活动参与度,扩展研究生知识面。研究所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学术交流活动,规定每位学生每年至少参加三次以上学术交流活动。参加学术活动次数以提交由校内外主办方签字的《浙江大学环境污染防治研究所学术交流参会反馈表》(见附件2)为依据进行统计。未达标者取消其评奖评优资格。 四、定期举办研究所“创新创业论坛”。研究所决定每年举办一次“创新创业论坛”,具体由各学生党支部负责,会同团支部、班委策划举办,具体经费由研究所负责解决。 五、规范学院“班主任”和“新生之友”的推选制度。学院“班主任”和“新生之友”的推选工作由我所全体老师轮流担任。轮流名单原则上以未担任者优先,年轻老师优先的原则进行排序和滚动。 六、进一步强化研究所实验室学习室安全与清洁卫生管理。邀请各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对我所实验室、学习室的安全与清洁卫生进行协助管理。组织学生开展每日巡查、自查,提高安全意识,防患未燃。尤其是下午5点到夜间的巡查和自查。落实好最后离开实验室或学习室的学生关闭各类电源、水源、气源的责任。各课题组应主动落实好更新各自学生学习室非国标插座工作,杜绝安全隐患。 浙江大学环境污染防治研究所 2018年7月3日

中国高校大西迁

中国高校大西迁 抗战爆发前夕,我国共有高等学校108所,大部分集中在中东部。其中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占45所,北平、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占30所,广东占7所。以上三地区共有82所,占我国高校总数的3/4强。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上述地区的高等院校首当其冲,备遭蹂躏。 1937年7月28日午夜,日军用密集的炮火彻夜轰击南开大学,7月29日又派飞机以南开为目标,对天津进行了长达四小时的连续轰炸。之后,又将军车开进南开,将尚未炸毁的楼房泼上汽油点火烧毁。南开大学的秀山堂、木斋图书馆、芝琴楼女生宿舍、单身教授楼和大部分平房均被夷为平地。南开中学部的西楼、南楼和小学部的教学楼也成了一片废墟。南开的一口重18000斤、镌有全部《金刚经》的大钟也被日军拉走,熔为做枪炮子弹的材料。 南开的事例只是抗战中众多被日军破坏的文教机构的一个典型。据统计,从1937年7月起到1938年8月底止,全国108所高校中遭日寇破坏的有91所,遭严重破坏而停办的有25所,全部被毁坏的10所,直接财产损失达33604879元。各高校损失的珍贵资料,如南开大学关于华北经济的研究资料,清华大学收集的关于中国近代史的档案资料,北京大学的关于中国地质的资料,等等,都是无价之宝,更是无法也不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受战火影响,全国有半数的中等学校学生无法上学,129700多所小学和幼稚园被破坏(约占全国小学、幼稚园总数的44%)。被破坏的中小学校与社会教育事业机关的财产损失达18300余万元。除用炮火轰炸我国教育机关外,日本帝国主义还对不听命于己的广大爱国师生进行残酷的迫害。上海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天津耀华学校校长赵君达等因坚持抗日立场,惨遭特务暗杀。著名教育家宋泽夫被日军逮捕,迫害致死。燕京大学教授张东荪被日军长期关押,受尽折磨。 野蛮的轰炸和破坏吓不倒中国政府和人民。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得知南开被炸的消息,向记者发表谈话说:“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1他表示,只要国家有办法,南开算什么?打完了仗,再办一个南开。蒋介石也向张伯苓表示:“南开为中国而牺牲,有中国即有南开。”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先后制定和颁布了《战区内学校处置办法》、《各级学校处理校务临时办法》等法令,布置各战区学校内迁与学生借读等应急事项。由此,中国的高等教育开始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大迁徙。 八年抗战期间,我国高等教育的内迁大致分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1937──1939年。这段时期,东部沿海的各高校除北平的燕京、辅仁大学1《张伯苓教育论著选》第227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浙江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教学院长签字: 教学系主任签字: 浙江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专业技能、知识面宽、适应性强,能够从事城市、区域和企业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的控制与治理、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修复以及环境规划、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从事环境工程研究、设计、开发与管理的基本技能,了解经济、法律、管理等相关的人文社科知识,具备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 具体要求是: 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良好的人文艺术类相关知识,熟练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2.系统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系统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实验方法与操作技能,接受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初步具备本专业的科研、开发和服务能力。 4.了解环境工程的前沿和动态,熟悉环境保护的战略、法规和政策。 5.具备独立获取知识并进行科技创新的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 过程工程原理、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土建工程概论、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设备设计 教学特色课程 双语教学课程:环境学概论、环境微生物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研究型课程:环境与资源综合实验 讨论型课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专题 计划学制4年 毕业最低学分160+4+5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辅修专业说明 辅修专业:30学分,标注“*”的课程;希望在掌握自然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知识的基础上修读。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通识课程48学分 (1)思政类5门11.5+2学分 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秋冬 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春夏 021E003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0秋冬、春夏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秋冬、春夏02110081 形势与政策+2.0 (8个学期)(2)军体类 5.5 +3 学分 第1、2学年的体育课Ⅰ、Ⅱ、Ⅲ、Ⅳ为必修课,每门课1学分;高年级的体育课为选修课。原则上低年级学生的体育达标随课程进行,不另计学分;高年级学生的体育达标单独进行,合格者,计+0.5学分,合计+1学分。 031E0010 军事理论 1.5 03110021 军训+2 第1学年短学期 (3)外语类9学分 实行以大学英语Ⅳ考试为标准的管理模式,学生必须通过学校大学英语Ⅳ考试,并取得外语类课程9学分,同时选修课程号含“F”的课程,以提高外语水平与应用能力。 (4)计算机类5学分 211G0010 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春夏、秋冬 春夏、秋冬春夏、秋冬春夏、秋冬必选一门 211G0020 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211G0030 Java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211G0040 VB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211G0060 大学计算机基础 2 秋冬 211G0090 计算机技术创新与社会文明 2 秋冬以及其他课程号里带“G”的课程。 (5)导论类 2 学分 可在各专业开设的学科导论课程以及新生研讨课程中任意选择修读,并取得学分。 (6)其他通识课程15 学分 在历史与文化(3学分)、文学与艺术(3学分)、经济与社会(3学分)、沟通与领导(1.5学分)、科学与研究(1.5学分)、技术与设计(3学分)等6个课程组中选择修读。 2. 大类课程41.5 学分 (1)自然科学类必修课15门31 学分 061B0442 无机化学(乙) 2.0 1秋 061B0170 微积分Ⅰ 4.5 1秋冬 061B0370 大学化学实验(G) 2.0 1秋冬 061B0400 分析化学 2.0 1冬

浙江大学历年环境学考研真题试题

2010年浙江大学855环境学试题 1、论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以及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15分) 2、污水好氧生物处理的两种主要方式及原理,并列举两种代表性的工艺(15分) 3、农村面源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20分) 4、应该从那几个方面治理工业粉尘,并论述影响除尘设备选择的因素(20分) 5、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哪些途径,并举例说明(20分) 6、什么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程分析,并简述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20分) 7、论述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途径并说明影响因素(25分) 8、什么是全球变暖,并简述碳减排与全球变暖的关系(15分) 浙大08年环境学试题 - 1论述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净化功能(15分) 2简述水体富营养化,以太湖蓝藻爆发为例论述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技术(15分) 3论述废水生物脱氮过程原理及其主要处理技术(20) 4简述烟气脱硫技术的主要方法,并论述其优缺点(20) 5论述重金属汞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作用(20) 6论述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处理技术(20) 7举例论述化学品土壤污染的生态健康风险评价方法(20) 8简述节能减排重要性与必要性及其政策措施(20) 09年浙大环境学试题 - 论述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及它们体现在了哪些法规中。(15分) 2、在生态系统中,为什么亲脂性异源物质往往比亲水性异源物质更具有毒害性,举例说明。(15分) 3、什么是BOD和COD,它们的差值和比值分别代表什么含义,为什么在测定中一般用BOD5代替BOD。(20分) 4、论述环境监测的技术程序。(20分) 5、土壤污染物有哪几种类型,它们分别对农作物安全有什么影响。对于土壤污染应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20分) 6、与好氧处理系统相比,厌氧处理系统有什么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25分) 7、什么是酸沉降。为什么说酸沉降能减轻大气污染。从对土壤和水环境污染的角度解释,为什么说酸沉降是把短期的大气污染变成了长期的污染。(25分) 8、为了实现2008年绿色奥运,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改善北京的大气环境质量。(10分) 浙江大学2003年环境学试题 1.简述生态平衡失调的特征、引起失调的因素,以及调节机制 2.简述污染物对动物致毒的途径、机理和危害 3.简述控制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的技术政策和处置模式 4.什么是光化学烟雾,其主要成分有哪些?以氮氧化物为例,说明其来源、迁移转化和 归宿。 5.试述天然水的组成,并以重金属为例说明污染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6.论述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污染治理技术 7.论述我国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8.从可持续生产和消费的角度,论述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意义。

[专业课]分享浙大管理学院内部考研资料

[专业课]分享浙大管理学院内部考研资料 分享浙大管理学院内部考研资料~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推荐给朋友> 这些题的出题人就是为浙江大学考研专业课<管理学>出题的两位老师:刑以群和吴晓波老师!所以这些题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2004管理学院研究生《管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3分) 1、管理思想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管理的效益和效率。 2、从管理的有效性角度出发,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3、管理者不仅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而且对下属的工作负责。 4、组织文化的核心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 5、控制是计划、组织、领导等工作的必要保证。 6、组织设计的任务是建立组织结构和明确组织内部的相互关系。 7、组织的本质是一个利益的共同体。 8、每一个组织都需要一定程度的集权和一定程度的分权。 9、计划的着眼点是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 10领导的威信是建立在下属信服的基础之上。 二、是非分析(每题6分,共30分) 11、管理就是管人管事。 12、管理者就应该指挥下属开展工作,不能去从事具体的操作**务。 13、地理位置对一个杂货店来说是属于一般环境。 14、有效控制就是对工作或者活动进行全面控制。 15、通的目的就是为了达成共识。 解答:

11、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现代管理学中的管理的概念是,管理是依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综合运用人力资源 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这个定义包含三层意思: 1、管理的内容是协调; 2、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手段; 3、管理的作用在于它的有效性。 所以,对管理正确的观点是依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管人”(综合运用人力资源)和“管事”(运用其他资源),来达到“做好对的事”的目的(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 “管人管事”只是管理的手段,“做好对的事”才是管理的目的。 12、这种观点是管理失调的表现。 管理者是在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并对此负责的人,他拥有指挥下属的特权,但也负有对下属工作承担责任的额外责任。无论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地位如何,其所担负的基本任务是一样的,即:设计和维护一种环境,使身处其间的人们能在组织中协调地工作,以充分发挥 组织的力量,从而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一般情况下,管理者在组织中是指挥下属开展工作,不进行操作性活动。但是,如果因为这样,管理者从不做具体的操作**务,即使这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有利。这样的管理者犯了错把手段当目的的错误,即管理失调,丧失了识别管理真正的目的的能力。管理的真正目的是“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如果一项活动能更有效地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管理者就应该做,而不必在乎它是不是操作**务。

浙江大学联合社会实践项目

以心系史责行天下 ——2010年C9高校联合社会实践活动之“感悟龙泉” (浙江大学) 一、活动概述 浙江省龙泉市在2007年就被列入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县试点单位之一,其“建设山上浙江、发展山区经济”的发展思路在浙西南山区新农村建设中起着典型示范的作用。作为著名的青瓷之都、宝剑之邦,龙泉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历代的窑址、剑池、庙宇、遗物和古民居比比皆是,是龙泉沧桑翔实而珍贵的历史印证。此外,龙泉更是浙大“文军西征”史上的重要办学之地,在战火纷飞中谱写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 今天,适逢竺可桢校长诞辰120周年,我们将借助C9(九校联盟)平台,组织来自C9高校的优秀大学生,到龙泉开展联合社会实践项目,一来深入了解龙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特色成就,深刻理解高水平大学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增强服务“三农”、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二来,希望通过此次实践活动,能够全新挖掘、深度解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切身感受浙大“西迁”精神,体悟老一辈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担当和奉献青春的爱国情怀,勇于承担时代重任。 二、活动目的 了解龙泉新农村建设和“山上浙江”发展思路。通过亲身岗位体验,对“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山上浙江”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增进对“三农”工作的认识和感情,上好“不可或缺的一课”。 领略龙泉青瓷与宝剑等传统文化的精髓。龙泉素有“青瓷之都”、“宝剑之邦”的美誉,因剑而得名,凭瓷而生辉。通过零距离接触传统工艺,能够让当代青年大学生立修齐志,增强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使命感和紧迫感。 感受老一辈知识分子爱国、报国的历史情怀。寻访前辈足迹,共同探讨西迁精神的内核,革故鼎新,感悟西迁路上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执着精神和爱国情操。

中国生物炭协作网2014杭州研讨会顺利举行-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中国生物炭协作网2014杭州研讨会顺利举行 通讯员:周晓瑜、虞露、虞竹韵 中国生物质炭协作网2014年度学术研讨会于本月12日至14日在我校紫金港校区启真酒店顺利举行,会议由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浙江农林大学联合主办,浙江大学徐建明教授担任会议主席。本次会议是继第四届国际生物质炭大会(IBI-2012)暨第三届中国生物质炭协作网会议后,我国生物质炭领域召开的又一次重大会议,本会议聚集了我国生物质炭领域研究的主要核心团队及重要专家,此外还有来自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意大利、中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主要围绕我国生物炭现行研究的四个方面开展了探讨,包括:1、碳固持及温室气体减排;2、粮食安全及土壤过程影响;3、污染及退化土壤修复;4产品标准及市场推广。 会议由我院土水所所长徐建明教授及爱丁堡大学Saran Sohi教授等主持召开,我院副院长徐向阳教授对参会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他还简要地介绍了浙江大学的基本情况,并预祝此次会议能取得圆满成功。中国农业大学林启美教授就中国生物炭协作网及其发展现状做了简要介绍。随后,与会代表通过报告形式展示了国内外生物质炭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 来自英国生物质炭工程中心的Saran Sohi博士报告生物质炭领域的起源、发展状况及未来十年可能的研究,并提出了本次研讨会的意义所在。吴伟祥教授等围绕生物质炭的土壤过程及其在农业中的利用进行汇报,指出生物质炭的施用可以不同程度上增加作物的产量,但其作用效果及作用时间则会受到土壤

性质、作物种类及施用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薛建明教授等做了关于生物质炭的碳库效应汇报,指出在土壤中施用生物质炭可以有效固定土壤碳素,减缓温室气体排放;胡学玉教授从生物质炭减少土壤表面折射率的角度的出类似的观点。Maria教授等提出生物质炭具有改良土壤退化的作用,且其施用方法会影响到其作用效果。曹心德教授等的研究表明,生物质炭可以改善土壤重金属及有机质的污染,提高土壤质量,其作用效果会受到土壤特性、土壤微生物量以及生物炭的形成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并提出用化学改良的方法提高生物质炭的作用效果。Stephen Joseph教授等就生物质炭的经济效益与产品链做了相关汇报分享。会议最后,Saran Sohi教授及中国农业大学林启美教授分别对本次会议做了总结。 此次会议的召开,促进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交流,总结评价了2012年以来我国生物炭的研究情况,为未来3-5年内我国生物质炭的研究提出思路与具体工作,对国内深入开展生物质炭环境行为和环境效应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城市规划原理-浙大考研复习资料全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1、随着人类生产力不断提高,生产品有了剩余,就产生了交换条件,而随着交换量的增加和交换次数的频繁,逐渐出现了专门从事交易的商人,交换的场所也有临时的改为固定的市 2、为了进一步扩大交换,劳动分工得到加强,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手工业者,商业与手工业从农村分离出来,出现了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原来的居民点发生了分化,一些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成为城市的雏形。 3、剩余产品的出现产生了私有制,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逐渐解体,出现了阶级分化,城市大多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过渡时期出现的。有的城市为了巩固私有制,还修建了防御性的构筑物。 1,城市与防御要求 中国古代城市的一些平面由一套方城发展成两套城埴,都城则有三道城墙,城外有深而宽广的城壕,这些从防御要求出发的假设影响到城市发展。 2、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布局 社会阶级的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有明显的反映,统治阶级专用的宫城居中心位置, 并占据很大面积,与一般居民区严格区分。 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的封建社会大多数朝代是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常常可以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以超经济的手段,按照其政治军事目的,新建规模宏大、布局严整的都城。封建城市中的中心是政权统治的中心。 4、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商品经济的发展史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一些商路交通要地、河流交汇点,往往形成一些商业都会,在封建社会后期,形成了一个沿运河及长江中下游的城市带;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重点是地沿江河的城市或地区性的中心城市。 1、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 30%左右。 2、中期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城市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3、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一 部分工业人口转向第三产业。 1、不能走一些国家曾出现的情况,大量农村人口盲目流入大城市,在大城市外围形成圈层式的 大量的环境恶劣的贫民区。 2,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城镇的道路。 南模式,乡镇工业迅速发展。模式以私营家庭工业为主发展小城饋。外资促进型,珠三角地区以外资的三来一补推动乡镇工业发展。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