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品德养成教育要求

小学生品德养成教育要求

小学生品德养成教育要求
小学生品德养成教育要求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生品德养成教育要求

第一部分品德课程结构框架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和把握自我,并在其与自然、社会的互动中发展着自己,建构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因此,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三条轴线是:

◆ 儿童与自我◆ 儿童与社会◆ 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是:

◆ 健康、安全地生活◆ 愉快、积极地生活◆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交织构成了儿童生活的基本层面。

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它旨在使儿童从小懂得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

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它旨在使儿童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懂得和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发展主体意识,形成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为儿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它旨在使儿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儿

1 / 11

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自信的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分目标(一)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 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 自信、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 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 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 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 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 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 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健康、安全地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 1.按时作息,做事用心。

2.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

3.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最新资料推荐------------------------------------------------------ 4.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

5.知道初步的健康常识,养成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6.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

7.了解卫生保健设施的作用,并能在成人指导下利用。

8.认识常见的安全和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

9.知道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

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 10.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

11.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愉快、积极地生活愉快、开朗 1.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

2.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

3.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

4.能在成人帮助下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

积极向上 5.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6.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7.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有应付挑战的勇气 8.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9.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怕难、不胆怯。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诚实友爱 1.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

3 / 11

做诚实的孩子。

2.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 3.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

4.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

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老年人和残疾人。

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

遵守社会规范 5.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

6.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

7.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

爱家乡、爱祖国 8.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9.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10.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崇敬人民英雄,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动手、动脑 1..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2.选择生活和学习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

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 3..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获得知识、积累经验 4.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最新资料推荐------------------------------------------------------

养成教育的内容根据国家《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内容,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确立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1、举止文明的习惯(1)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

(3)能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4)不打架,不骂人。

(5)集合时做到快、静、齐。

(6)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2、诚实守信的习惯(1)说了就努力去做,信守自己的诺言。

(2)答应的事没法完成时,能向对方说明原由,并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

(3)借了别人的东西能如期归还。

(4)不说谎话。

3、尊重他人的习惯(1)耐心听,不随便打断别人说话。

(2)当别人批评自己时,平静地把话听完。

(3)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能及时道歉。

(4)未经允许,不动别人的东西。

4、守时惜时的习惯(1)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5 / 11

(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学校滞留,不在路上溜达玩耍。

(3)回家后,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4)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5、懂得感恩的习惯(1)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无理顶撞父母、老师。

(2)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3)孝敬父母,以自己满意的成绩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4)尊重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等人员的劳动。

6、勤俭节约的习惯(1)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画,不随便撕毁课本、作业本。

(2)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

(3)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

(4)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拧紧开关。

(5)要爱护公物,轻开轻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

7、遵守秩序的习惯(1)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走。

(2)上下学有秩序,红灯停,绿灯行,不乱横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

(3)购物、乘车时能自觉排队,不拥挤。

(4)在公共场合能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

8、勤于动手的习惯(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自己整理书

---------------------------------------------------------------最新资料推荐------------------------------------------------------ 包、收拾房间等。

(2)用过的东西能放回原处。

9、锻炼身体的习惯(1)积极认真地参加集体活动。

(2)在运动中能听从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

10、讲究卫生的习惯(1)勤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

(2)饭前便后洗手。

(3)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

(4)见到废纸、包装袋等能主动地捡起,保持环境的清洁。

(5)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逐渐形成的,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制定出不同的行为习惯培养目标,一到六年级行为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如下:一年级:

1、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旷课,上课认真听讲;

2、认识国旗,爱护国旗,升旗时要安静、站好;

3、和同学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爱班集体;

4、遵守纪律,课间不追跑打闹,不骂人、不打架;

5、见到老师同学要问好,放学时说再见;

6、进别人房间时要先敲门,经允许后方可进入房间;

7、在公共场合不吵闹、不大声喧哗,别人讲话时不随便插话;

8、讲卫生,能天天洗脸,早晚漱口刷牙,饭前、便后洗手;

9、学会整理书包等力所能及的事; 10、

7 / 11

爱惜学习用品,不乱撕作业纸,知道节约用水; 11、爱护校园一草一木,爱护学校公物; 12、注意交通安全,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 13、听家长的话,有了好吃的东西要先让父母等长辈吃,不吃独食。

二年级:

1、上学不迟到,有事向老师请假;

2、热爱国旗,升旗时要肃立;

3、与人交往时会使用您好、谢谢、再见、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

4、与人交谈时要注意礼仪(交谈时要声音大小适中,把话说清楚;听别人说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要注意听,面带微笑,认真听完后才接着说;大人说话时,小孩不要随便插嘴);

5、爱护校园、爱护公物,不在树上乱刻乱划,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

6、热爱学校,热爱班级,愿意为集体做好事、争荣誉;

7、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拾到东西要交公;

8、要做一个诚实的学生,不说谎话;

9、要穿戴整洁,常换衣服,勤剪指甲、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0、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无理顶撞父母、老师; 11、知道节约用纸、用水、用电。

三年级:

1、奏国歌时要肃立,升国旗时要敬礼;

2、不打架、不骂人,与人交往时学会使用您、您好、请等礼貌用语;

3、尊敬老师和学校里的工作人员,和老师讲话时要起立站好;

4、遇到外来老师不尾随,不指指点点,说话时要有礼貌;

5、做好课前准备,上课专心听讲,不玩东西,不做小动作,不随便说话;

6、集体生活讲规则(如:

---------------------------------------------------------------最新资料推荐------------------------------------------------------ 垃圾倒在指定位置,上下楼梯轻声漫步靠右走); 7、要注意节约(如:

节约用水、节约纸张、节约用电、节约粮食等); 8、要注意生活中的安全(电、火等),不做危险的游戏; 9、要尊敬残疾人,不嘲笑、不讥讽,要有爱心,要爱护盲人设施; 10、购物讲礼仪(不大声说笑、不随手乱拿放商品、不弄坏商品、交款时排队等候); 11、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12、外出活动要遵守公共秩序,在汽车上不抢座,主动给老人让座; 13、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不在马路上玩耍。

四年级:

1、学会唱国歌,奏国歌时要肃立,升国旗时要行礼;

2、上课要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发言时声音响亮;

3、待人有礼貌,听别人讲话要认真,不能东张西望,和别人说话时要和气;

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能微笑着向别人致谢,向别人请教时,态度要诚恳;

5、尊敬老师,老师家访时要热情接待,对老师的批评要虚心接受;

6、和同学之间和睦相处,礼让三分;

7、未经允许不动别人的东西,借了别人的东西能如期归还;

8、在校内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保持校园清洁;

9、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劳动,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 10、在老师指导下,学会布置教室环境,关心班集体,主动为集体做好事; 11、要爱护学校环境,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

9 / 11

贴、乱挂; 12、要珍惜水、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教育,共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环境; 13、遵守公共秩序,乘车让座,不在车上打闹,不在公共场所喧哗; 14、交通讲安全,不乱闯红灯,上下学要走人行横道线。

五年级:

1、关心和帮助同学,与同学友好相处;

2、说话要诚实,不说谎话,做了错事要主动承认错误,努力改正;

3、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努力去做,要信守自己的诺言;

4、答应的事没法完成时,能向对方说明原由,并用诚挚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

5、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能及时道歉;

6、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便扔纸等废物,看到地上有纸要随手捡起;

7、学做集体小主人,能积极认真地参加集体活动,爱护集体荣誉,为集体添光彩;

8、在校园中不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 9、爱护公共财物,不破坏桌椅等公共设施,看到桌椅不整齐要主动摆好; 10、尊重残疾人,遇到残疾人能主动帮助; 11、遵守校内外纪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六年级:

1、尊敬老师,服从管理,认真完成各项任务,能主动帮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

2、做人要诚实守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一善小而不为;(争当诚信星活动);

3、勤俭节约教育,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4、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环保教育;

5、美的教育(衣着干净、整洁,说话、做事有礼貌);

6、学会待人接物,有事和大人商量,不得顶撞耍态度。

---------------------------------------------------------------最新资料推荐------------------------------------------------------ 7、发现同学玩危险的游戏,要主动劝阻,保护自己和同学的安全。

8、关心父母,主动帮家里做事,父母让自己干的事应立即去干。

9、加强体育锻炼,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11 / 11

浅析《道德与法治》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浅析《道德与法治》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从2016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这是教育部以传统文化、树德立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制知识,养成尊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须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能力;践行法律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制道德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扞卫者。 一、教育思路的调整体现 (一)加强法制教育就是加强道德教育,二者不能分割 《道德与法治》教材既是道德教材也是法治教材,教材要体现道德意识,法治意识。从原来偏重于德育调整为德育并育,教育思路的调整有助于从小培养中小学生道德素养,增强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 (二)规范教育是小学阶段法治教育重 规范教育应该是小学法制教育的重点,加强法制教育在小学阶段重点在“法”教学中不要把规则教育排除在法制教育之外,规则教育应该是法治教育的内涵。 (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是法治教育的主体

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基地,要培养未来合格公民,必须强调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和法治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养成为社会主义普法和家庭普法的宣传者和行动者。学校的法制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一套法律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思维和实践的方法,在教学中要通过游戏式、情境式、参与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践行法制,充分体现了中国式传统文化中的“知行合一”理念。 二、新编教材的特点 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特点充分吸收了十多年德育课题成果满足了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成长需要构建了生活化德育的基本理论。教材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一)教材凸显德育课程学科特色体现道德素养 (1)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正能量;(2)关注学生积极、愉快的情感。 (二)教材充分体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统有中国味 (1)运用儿童谣凸显传统文化例如歌谣、诗歌、词赋等让人读起朗朗上口;(2)教材配有插图传递中华传统文化如:孝文化、节日文化、文化典故等。 (三)教材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原则 (1)关注学生的安全健康,过去的道德教材强调为他人、为集体、讲奉献,大公无私而忽视学生个体的安全和健康。而《道德与法治》以人为本,给予了重视关

思想品德教育论文:浅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摆事实讲道理,提高思想认识——说理教育法;创设良好环境,潜移默化培养——环境陶冶法;发挥榜样力量,激励良好行为——榜样激励法;创设困难情境,磨练坚强意志——意志磨练法;激发自我教育,指导自我评价——自我教育指导法五个方面,谈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思想品德教育自我教育学生 作为教师,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地研究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特点,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 一、摆事实讲道理,提高思想认识——说理教育法 说理教育法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观点,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说理教育法主要可通过三种方式进行: 一是谈话,教师就有关的思想问题与学生交换意见,使学生明白有关道理。这种方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对个人和集体都适用,谈话的内容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也可以针对班级当前发生的事件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进行。特别是个别谈话时,对谈话对象的心理特征、家庭背景、本人现状等要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在谈话中,教师要以亲切、

真诚、自然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做到以诚相见,将心比心,使学生从内心里感受到教师的热爱和诚意,从而启发和触动他们的心灵,为他们所接受。 二是讲解,对需要深刻理解,辩明是非和哲理性较强的教育内容,运用讲解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讲解时根据理解内容的难易程度,可系统解说,也可简短说明,或通过墙报、板报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相关内容。 三是讨论。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小学高年级,当学生对某些社会或道德问题有不同看法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交流思想,共同提高。通常能带来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创设良好环境,潜移默化培养——环境陶冶法 环境影响对学生品德成长有重要陶冶作用,一般情况下,良好的环境总是陶冶人的良好品德,不良的环境则形成人的不良思想行为。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证。今天,我们更应自觉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以保证学生品德健康成长。学校要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小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美观清洁的校园,明亮整洁的教室,有秩序、有节奏的教学活动和作息安排,良好的校风和班风等,不仅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产生奋发向上的最佳心理状态,起到心旷神怡的作用,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思想受到启迪,产生美好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巨大力量。

小学公民道德教育

小学公民道德教育 为认真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活动,在全校掀起一个公民道德建设热潮,进一步推动我校公民道德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我校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学校、社区、家庭为基地,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一)抓引导,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系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多年来,我校始终要求各位教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全方位的加强道德知识、情感、意志、行为的系统教育。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我校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研讨,深度挖掘各科教材的德育内涵,把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分年级、分层次、有计划地融入各科教学内容之中,形成了全员参与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 围绕"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我校积极宣传本校各班的“精神文明小标兵”、“诚信好少年”的典型事迹,并组织全校老师学习共产党员标兵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强化全校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的校风,营造浓厚的环境与文化氛围。 (二)抓活动,拓展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 社会实践活动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我校把组织未成年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机补充和深化,结合不

同层次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实效性和吸引力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开展活动,倡议全体同学努力做到:在家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小主人”。 2、引导全体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园的“三别”(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给社会),“五无”(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划,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活动中来。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加强了学校校风校纪建设,使公民道德规范细化入心,并落实到每一名青少年的日常行为中。 二是开展了学习环保知识,争做"小卫士"活动。 (三)抓环境,营造思想道德教育良好社会氛围 为营造学校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拓展德育建设的内涵和领域。实施了"家长教育素质工程",以家长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课题为宗旨,结合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举办讲座,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了科学教子的能力。学校还组织了"亲子同读一本书"活动,使学生和家长

思想品德教育及养成教育的总结

思想品德教育及养成教育的总结; 幼儿是我们国家的未来,一个国家的兴衰在于国民的素质教育。幼儿期是儿童接受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个性的重要时期。在这期间,他们容易接受外界各种刺激和教育的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形成动力定型。因此,从小以正确的教育来影响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不仅非常重要,也是可能实现的。幼儿在社会生活中无时无刻的接受来自各方面对他们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不良影响。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一岁看小,三岁看老。”幼儿德育将影响到整个德育工程的质量。在孩子的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幼儿道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它是指教师根据幼儿道德教育的任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品德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我们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抓紧、抓好良好的道德教育,根据幼儿知、情、意、行的特点,既注意一般教育,又注意个别帮助,既开导,又训练,做到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为幼儿一生的良好道德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往我们的德育教育忽视了幼儿的童心、童趣和童真,德育教育被概念化成人化。渐渐地我发现这样的德育工作,未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最近我大量阅读各种教育刊物,从中汲取好方法、好思想,使我树立起新的德育观念,从而促进幼儿优良品质的形成。在本学期的工作中,我从以下几点入手,进行并提高了幼儿的思想及养成教育。

一、将德育观念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中,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随时随地进行了教育。 幼儿品德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日积月累的过程,幼儿品德又广泛的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处事之中。日常生活对幼儿的品德形成有多方面的影响。并且还为幼儿行为的反复练习与实践提供机会。所以,必须认真做好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工作,才能顺利的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想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我们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比如,有的孩子帮助别人穿衣服、系扣子,游戏时玩具或头饰主动让给别人,孩子偶尔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教师和父母要善于抓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对于那些抢别人东西、打架、骂人的孩子随时进行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净化孩子的心灵。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戏中,最能表现他们的真实思想和行为习惯,幼儿的一言一行,一个目光,一个表情都反映着他们的心理活动,表现出他们的思想,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幼儿的生活,通过各

浅谈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从身边我可以看到:现在许多小学生缺乏爱心,动不动就出口成“脏”,在学校里喜欢打架,不尊重老师,作业经常不完成,上网玩游戏成瘾,没有好的行为规范……就我所教的班级也是如此,尤其是交流语言,很多都是不礼貌的用语;对老师同学不尊重,主要表现在上课自己不认真听课,还影响同桌或同学,甚至还故意去骚扰同学,最终演变成打架了;做错事了不敢承认错误,还一直洋洋得意,心里没有一点的认错思想;再者有些学生看到老师不主动问好。这些种种都极度表现了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极差,同时也能够映射出这个社会大多数学生都是如此。许许多多的不良习惯已经在不少学生身上表现出来。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因为孩子的这些不良品质的出现,我越发觉得现在的小学生不好教了,但同时使我认识到品德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现今,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心目中的宝贝,是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的,是从一落地就开始娇生惯养的“温室花朵”。正是由于生活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使他们在成长中逐渐变得自我,在校园或课堂中缺少纪律概念,不尊重教师,我希望学校能够加强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增加思想品德课程,摆正孩子们思想认识,从而能够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孩子在学校的教育不仅重视智育,也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性格,提升情商。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品德影响着人的一生,陪伴人的一生,一个人将来发展如何,将取决于他做人的原则。因此,品德教育非常重要。引导学生掌握思想、道德规范,形成学生对事物的是非、好坏、美丑、善恶的辨别和评价能力。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若能激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就能有效地促使他们发展。”我们应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职能,把学校作为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主课堂,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拥有良好的品德素养,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一方面是学校的课堂教育。榜样示范法,是进行思品教育一种生动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校里,老师应该严以律己,做好学生学习的榜样,做好学习的楷模。如:老师不说脏话、不骂人,不把自己的烦恼还给学生,让学生无端地忍受巨大的痛苦,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一碗水端平”,应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自觉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下面谈谈本人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具体做法: 一、坚持正面教育,寓教于乐。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单纯的讲道理是行不通的,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不太理解那些道理,另一方面是讲多了他们会感到厌烦,根本达不到想要的教育效果。孩子们都是喜欢听故事的,哪怕是最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到讲故事,肯定马上就会安静下来。我们应该抓住这一点即孩子的好奇心理,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深入浅出地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他们在快乐中收获知识,懂得道理。如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给他们讲“闻鸡起舞”的故事,使他们懂得学习应该认真、刻苦。 二、联系实际,寓教于实践活动中。 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进行思想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个别学生对别人的东西(彩笔、铅笔等)较感兴趣,趁别人不注意时,就顺手牵羊。遇到这种情况时,老师可以结合拾物交公的例子给他们讲道理,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让学们明白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并且拾到东西要交公。 三、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

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因为,表扬是为了让学生们都向那位受到表扬的同学学习,也是寓批评于表扬中,达到教育和激励学生的效果。 五、与家长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 平时对于班里少数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课上表现不积极,听课不专心的学生,要与家长及时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同时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与家长一齐商量对策与家长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对问题儿童有更多的关爱、呵护,不能训斥、指责,一棒子打死。老师要用爱心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细心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发现孩子有一点点的进步就及时表扬、鼓励他们,并采用“奖星制”,让他们享受进步的快乐。经过我的努力,以及家长的帮助,这些问题孩子有了一定进步。 四、言传身教,做好榜样。 小学生模仿性很强,老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求每位老师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表率。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老师必须自己先做到。如要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老师就要带头礼貌用语;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老师就要带头做好环保工作。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几种基本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b4017257.html,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几种基本方法 作者:靳进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8年第03期 摘要:小学阶段是人一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孩子的许多道德情操,以及对人对事的态度和原则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小学的德育一般都是采用渗透教育的方式,也就是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学校语文、数学及其他教育教学活动当中,使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渗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3-0038-01 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所见所闻少,接触社会与自然也少,在这个阶段,思想品德课的开展就显得特别重要。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主要是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自然,从而养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1.提高认识,学校与家庭共同参与 每个人的品性如何,不是先天带来的,这种品性主要是在家庭和社会的实践中培养与锻炼出来的,是在社会的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逐步形成的。家庭德育是指通过父母对子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必要补充,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每个小学生最先接触的是自己的家庭,作为小学生人生旅途中的第一站,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德育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基础方面,特别是在早期教育中起着学校和社会教育难以起到的作用,是学校德育的必要补充和助手。学校德育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在培养人才方面起主导作用。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家庭理性的呵护与教育。 2.教师要充分把握,设定相应的教学要求 小学生年龄小,没有相应的学习目标。因此,上好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把握住教材的中心观点以及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知识,对教材不仅懂得,而且要熟悉,运用自如,将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溶为一体。达到这个境界,才能真正掌握教材。教学时必须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拓宽延伸,选用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例证,使小学生的认识结构和教学结构融为一体,帮助学生走出低谷。要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方处于最佳状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培养

小学生品德教育论文

班主任如何有效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之我见 新华镇中心小学马海英 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思想面貌、政治观念、道德品质等,而道德品质是通过他的道德行为表现的。而道德行为是和一个人的道德习惯紧密相连的。一个人的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将终身受益。 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在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时,我们要正确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知”是先导,“行”是关键,完全没有“知”的行,是盲目的行;没有“行”的“知”是不牢固的知。古人说,知之深,爱知切,行之坚。一个人只有具备正确的道德认识,才能明是非、辨美丑、识善恶、知荣辱,进而才能产生强烈的道德情感,才能知道为何行动和怎样行动,并把正确的行为坚持下去,表现出道德的自律和一贯。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班主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常言道:言传身教,言教在说理,以提高道德认识,身教在示范,以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在学校里,一个班学生的大小事情都离不开班主任,因此,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学识文化等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具有明显的示范性与导向性。小学班主任的素质是做好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条件。班主任的思想、行为决定着班风的形成,班主任如果能严格管理班级,正确引导学生,详细制定计划,加深师生感情和加强班级凝聚力,班级会更团结,学生会更进步。常言道:打铁须得自身硬,小学班主任作为带路人,要具备为小学生发展导航的能力。要学生讲诚信,班主任首先要言必信、行必果;要学生有爱心,班主任首先要有爱心;要学生有进取心,班主任自己要体现出自强不息的精神。 小学生处于人生转折的关键时期,他们在政治态度、价值观与世界观、道德品质、成才理念等方面,需要通过班主任的正确引导,才能往正确的方向发展。班主任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充满爱心。学生越是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就越亲近和信任他,教师的教育就越容易被学生理解,从而达到所期望的教育效果。因而,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作为班主任应该与学生平等对话,将心比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自己的爱心来换取学生的真心,用希望、激励等科学教育方法,激发学生上进的信心。小学班主任还应该培养好班集体,组织丰富多彩的班会,形成团结、向上、文明、进步的集体舆论。除此之外,小学班主任指导开展文体活动是新形势下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文化阵地。这既是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又是班主任的教学任务之一 具体到日常教育和管理中,首先,要抓好《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家庭如何对孩子进行品德养成教育

家庭如何对孩子进行品德养成教育 【摘要】在学生品德养成教育中,我们要大力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在具体工作中,家长一定要根据品德教育的生活性和多样性特点,寓教育于生活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要注意教育的即时性、渐进性和多样性,使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家庭品德养成教育 俗话说,要成才,先成人。要使孩子成才,首先要引导小孩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实施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要密切配合”。因此,在学生品德养成教育中,在发挥学校主导作用的同时,我们还要大力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以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着先入为主的特点,他们对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如何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品德养成教育呢? 一、联系生活,适时教育——体现生活性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大力提倡加强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作为生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生活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所受到的最早的教育,其教育内容恰恰主要是道德品质方面。但一些家长往往错误地认为,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就是口头的说教。其实不然,教育机会在家庭生活中无处不在。适时抓住这些机会并进行教育,往往能取得比我们刻意进行的教育更好的效果。 例如,孩子放学回家应主动跟大人打招呼。刚开始,孩子不懂这一点,回家后见到长辈一声不吭。发现这种情况,家长应立即向他(她)指出:“小孩子应该尊敬长辈,放学回家后应主动向家里的长辈打招呼呀。”而且要求他(她)立即改正。经过几次反复,孩子就能逐步形成这种意识了。 由此可见,家长应当高度重视一日生活的教育价值,挖掘生活常规中的教育因素,让幼儿在日常活动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 二、榜样示范,潜移默化——体现示范性 英国教育家洛克主张,“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与其让孩子记住规则,还不如给孩子树立榜样”。榜样示范是进行家庭品德教育的一种生动而有效的方法。常见的示范性教育有以下几种。 一是家长自身示范。就是由家长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直接为幼儿提供一个活生生的行为榜样,使幼儿在模仿过程中获得一定的价值观念。例如,如果要引导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那么家长自己就必须每天在家抽出一定的时间来读书看报。对孩子来说,第一次看到父母看书,也许感觉不到什么;第二次看到,

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梨树县郭家店镇第四小学黄旭 小学正处于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必须认真抓好。在教育内容上应反对抽象空洞的说教,强调德育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以养成基本的道德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伦理道德。下面,我想从以下几点浅谈我对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重要性的看法: 第一,家长的导向作用不容忽视家长是青少年的启蒙教师,也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方式可以直接透视出青少年在未来成长道路上的成功与否,重视德育教育光喊口号不行,光靠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更是不行,家长应该积极行动,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从小事抓起,良好的思想品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应从平时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进行道德教育只让孩子背那些条条框框是不行的,只让孩子停留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表象认识上也不行。孩子从入学开始就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家长和教师的教育使孩子能够真正认识到为什么是对、为什么是错,而且付诸以行动中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此外,对于现在的教师也还存有另外一种困惑,那就是小学生在学校上课期间在老师的教育下、在学校的监督下养成了较好的习惯,能够较好的按照行为规范要求自己,但到了假期在家长们溺爱的强攻下逐渐迷失方向“重操旧业”,开学以后教师还得从头再来,如此周而复始的教育虽然

耗尽了教师的大量心血但收效甚微。 第二,学校教育应是教育的主导青少年的德育教育离不开诸多环境和因素,但学校教育对儿童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时期。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是非观念模糊,对人对事缺乏明辨能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很大的模仿性,同时又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正如俗话说得:嫩枝易弯也易直。 因此思想基础打得好坏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以至今后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所以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抵制不健康的消极思想对学生的侵蚀,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如果学校只是知识注重学生“智”的发展而忽略了“德”的重要性,我们培养出来的将会是一批废品,而当今片面地追求升学率,繁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学校只为应试,一天到晚有讲不完的课,写不完的作业。只重知识,不重德育,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是高分低能。上了大学因心理不健康而走向犯罪的例子屡见不鲜。 此外,学校不能简单地以学生学习成绩的优或差来界定学生的好与坏,在评价学生方面仍然要用辩证的方法来综合地衡定。把学习成绩作为一个参考,把智力、情感、态度以及目前提倡的自信、乐观、向上等诸方面因素考虑其中,形成一个综合界定的标准。素质教育提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学校要用赏识的态度来对待

浅议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浅议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南庄小学申晋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决策。如何抓住机遇,让德育工作在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上,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呢?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摆在首位,做到心里 反思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我们往往是抱守着狭隘的课堂教育观,将施教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它作为主导,“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德育工作,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里”。为了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我校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结合章丘市教育系统开展的“学习年”活动,在师生中展开了“老师学”,“我也学”的活动。以“学习年”活动为东风,强化学习的氛围。形成了你学、我学、大家学的浓厚学习风气,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引导学生从事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德育教育做的扎实有效。 二、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既“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如何做好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家校合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这样讲“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良好品质形成的初始阶段。可以好的思想品质使人受益一生。 毛泽东曾说:“青少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祖国的希望,民族地未来。”“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可见对未成年人培养教育,事关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 小学阶段是儿童初步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儿童的身心发育速度很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亦很强,所以思想品德教育,会对儿童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一个人从小思想品德会长远地起作用,甚至会影响一生。 作为教育人的主阵地——学校。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作为和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更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最重要力量。 1、进行常规训练。 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严格训练,反复强化,坚持不懈的结果,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学生年龄小,如果不经过反复训练,不一定做到。学校生活,要求孩子们树立严格的集体和时间观念,遵守学校纪律。时时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对怎样上课、下课、回答问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等,都要做明确的要求,然后,进行反复训练,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让他示范给大家看。有的同学做错了,就让他们重做一次,两次……不厌其烦,多次反复,直到做好为止,只有在老师的严格要求和关心体贴下,学生才能有信心和决心,久而久之,才能使这些良好的品德得到内化。 2、用教师品格影响学生。 小学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时期。对于纯洁的犹如一张白纸、好奇心强、知识少、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儿童时代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他们的学习从模仿开始,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榜样对学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永远是教师的主题。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起到表率,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所以教师平时面对学生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平时,教师走进学校、教师,一发现地面有废纸、垃圾就自觉拾起扔到垃圾箱里,扶正学生弄歪的课桌椅等,久而久之,学生受到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做出的比喊出的有份量。小事情大内涵,大道理小行为。”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光动嘴去说服教育学生,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教师自身的表率让学生受到教育,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自觉树立起尊敬市长、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品格观念。 3、教师用“真爱”与学生“心灵”沟通。 品德教育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赋予“真爱”。只有爱心打动学生,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关注学生。多观察、多发现其特点,诸如好玩、好动、好奇心、喜欢成功、喜欢表扬和自我表现,部分学生具有自卑封闭性格和逆反心理等等。师生关系融洽,与学生交知心朋友是成功教育的基础。教育工作是“良心事业”,

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作者:————————————————————————————————日期:

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决策。如何抓住机遇,让德育工作在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上,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呢?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摆在首位,做到心里 反思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我们往往是抱守着狭隘的课堂教育观,将施教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它作为主导,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德育工作,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里。为了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我校积极探索,强化学习的氛围。形成了你学、我学、大家学的浓厚学习风气,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引导学生从事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德育教育做的扎实有效。 二、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

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既“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三、巧抓机遇,不失时机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人们的思想已驶入了现代化的快车道。小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我们的做法是:摒弃“说教式”、“灌溉式”、“挤压式”的教育方式。巧抓机遇,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班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

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001]

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0205003 课程学分:2学分 课程总学时:28学时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1.本课程在学科属性上介于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之间,具有综合性。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程,是本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2.本课程在内容体系上整合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儿童哲学、德育论等学科中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注意将这些理论进行创造性梳理而不是简单拼接,力图清晰地显示其逻辑脉络,并且尽可能吸收和反映有关品德发展和道德教育实证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同时注重这些理论和研究成果在小学道德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因此本课程既有较强的理论性,也兼顾应用性。 3.本课程开设于第二学年第二学期,一学期授完,由心理学专业教师任课。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 1.本课程以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为指导,在教学中遵循教、学、做合一的基本原则,依据现代师范教育要求设置课程的内容和授课方式,力图在课程改革的视野下将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统一于本课程。 2.本课程主要包含两个模块,其一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发展特点,其二为活动设计。通过两个模块的学习,。在教师讲授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与演示的实践环节,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每周2课时,共28课时,计2学分。 3.本课程的性质是专业必修课程,因其应用性,拟采用开卷考试。试题的编制,按照理解、应用两个层次的学习目标,分为简答题、案例分析和活动设计,以简单—中等难度—较难或难三个等级,大致比例40 :45 :15分布。最后总评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平时作业成绩与课堂参与度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儿童品德心理发展规律,理解品德心理发展理论,应用基本原理分析、解释和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学生道德教育问题。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初步具有关注和重视小学生品德发展和教育的倾向,形成基本的道德教育理念和辨识、分析与评价道德现象的能力,构建起一定的有关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知识结构,掌握道德教育活动的基本技能和策略。 (二)具体目标 1、知识 (1)能够记忆和理解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能简单说明中外道德教育的历史、主要的道德教育思想和理论; (2)能说出小学生品德总体和品德各个成分发展的一般特点; (3)能说明影响小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4)能说出道德教育活动中常用的方法和技术。 3、技能 (1)能对道德教育思想和理论做出自己的有说服力的判断和评价; (2)能指出和分析一定的道德情境中出现的道德现象的性质及其原因; (3)能分析影响小学生品德形成因素的具体案例,能说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4)能查找和解读有关品德心理和道德教育的研究报告和理论文献;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故事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故事 导读: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故事 一位哲学家带着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10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满腹经纶。 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10 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的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杂草。”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掉杂草。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

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若干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试想那些学生们的人生如果缺了这最后一课,即使学富五车又有多少意义。 有个人想成为大富翁,便到上帝那里乞求。上帝一时心热,便给了他一篮子品德。那个人苦恼地说:上帝呀,我要的是金钱呀!上帝说:没错呀!我给你的是品德,因为品德能使你换来金钱呀!那个人不解地回到人间,广泛散布上帝给他的东西。几年后,他果然成为一位大富翁。尽管这是人们杜撰的故事,但它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品德能够创造财富。 一家军工企业生产民用家具,在一批货发出后,发现有一张桌子少漆了一遍。经查找,这张桌子已经被顾客买走了。于是厂方便通过电台连续广播了半个月,寻找那位买主。没想到,此项举措虽然没找到买主,却引来了12家商场愿意包销该厂产品的好消息。 关于品德名言 1、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康德

怎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怎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如今家长在言教、身教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矛盾化的教育,极容易搅乱孩子们幼嫩的心智。家庭教育对养成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 其一,在做人上,现在的孩子处在“言教”与“身教”的矛盾中。许多家长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坐;一边给孩子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大道理,一边却一年也不摸书本,甚至沉溺于扑克麻将桌上;一边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一边却又帮助孩子打扫教室卫生,恨不得连劳动课都要替孩子上……因此,人们很形象地总结出“5+2=0”,即学校苦口婆心的5天教育,被家庭、社会的一天教育所抵消。 其二,在生活上,今天的孩子处在“穷教”与“富教”的矛盾中。“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号率先在每个家庭中得到了最充分体现。家里水果、点心之类的东西,应有尽有,千方百计逼着儿女多吃各种营养品、补品。同时,他们又要求子女要生活节俭,不要光顾吃而不学习,怨子女好吃懒做,太好吃零食;一年四季衣服花样翻新。另一方面却又希望子女要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常常又拿伟人的俭朴生活来教育她们。 其三,在思想上,今天的孩子处在“吃苦”与“享乐”的矛盾中。我们的家长,一方面对子女进行忆苦思甜的教育,告诉他们要生活节俭,要吃苦,学习要刻苦努力,不怕困难;另一方面又时时处处害怕他们吃不好,睡不好,极尽努力为其尽情享受现代生活所提供的一切。一方面

家长怨孩子什么事只顾自己;另一方面,家长却又总把最好吃的让他先吃。 其四,在教育内容上,现在的孩子处在“重智”与“轻德”的矛盾中。到学校,家长首先看的是学生考试成绩,问的是子女在班上的成绩排名;子女放学回家,家长首先检查的是学生的作业,辅导的是学生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做的是大量的练习;在外,与他人谈及的也只是孩子的学习情况。人们很少,甚至根本不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因为在他们看来,品德问题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或者不需要像学习那样值得重视。“唯上大学才是人才”的人才观,“重智轻德”的教育观,让年幼无知的孩子失去了最佳的人格教育期。 其五,在教育方式上,现代的孩子处在“放纵”与“专横”的矛盾中。有的家长在孩子破坏公物、在公共场合撒野、无故凌辱同学等不良行为发生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甚至为孩子占了上风,抢了便宜而自鸣得意;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的“胆小”个性,竟毫不掩饰地要求孩子对其他同学要“以牙还牙”,“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怕,有爸爸妈妈呢;有的家长干脆以工作为理由,完全放弃对孩子的教育。 关注着现在的独生子女,心里总是一丝淡淡的担忧,我觉得学习已经不是主要的目的了,而他们的思想品德才是老师应该关注的重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是老师最为无奈的等待,唯一能够争取的是教育者的积极配合与关注。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方法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方法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思品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教育部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是指导思品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就现行思品教材而言,都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就其中的方法来说,则尚存在欠缺。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肯定会对小学生的道德能力发展更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探讨小学思品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于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确是当务之急。现在笔者就小学思品课教学中五种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作些探索。 一、明理法 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以他们的道德认识为基础的。所谓明理法,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学生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教师在思品教学过程中,着重点在于通过课程的教学来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培养健康的心理。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孩子的重中之重。如在“明礼”教育中,有位老师从《中华成语故事》的录像带中挑选《曾子杀猪》的片段在课堂上播放,而后让学生讨论有关“诚信”方面的话题。这样,学生对《讲信用》一课中对做人要“一诺千金”和“言必信,行不正”等有了较深的理解,也明白

了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国家与国家之间如果不讲诚信会有怎样的后果。 可见,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通过明理方法进行教学,在提高小学生道德认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陶冶法 和谐、愉悦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陶冶法就是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如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创设优良的校风、设置成功教育的情境等等,使学生的身心于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 为了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情,陶冶他们的情操,小学教师在思品课教学中应该设法陶冶学生的心灵。一位教师在上课时,先组织学生看了一个小品,内容是某同学因一点小事而生气,然后让大家讨论:生气好不好?为什么?使大家认识到生气对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没有好处,经常生气不但容易得病,而且还会影响到与别人的关系,老师、家长、同学都不喜欢好生气的人。在课堂教学之余,老师积极进行良好班集体的建设,经常组织“班级之最”的评选。凡是在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等方面有进步的同学,就能得到一个相应的荣誉称号,并且他的名字还要被写上“班级之最”光荣榜。这样,就在班级营造起了一种和睦相处、团结互爱、积极向上的氛围。久而久之,这个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学习劲头更足了,班上因一点小事而相互吵闹的现象也就基本绝迹了。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而且师生之间的行为方式和人格特质往往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使学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