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增强自我效能感

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增强自我效能感

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增强自我效能感
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增强自我效能感

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增加自我效能感

枣庄市第七中学(277218)张丽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有一部分学生平时学习并不是很用功,或者说看上去好像根本不把学习当回事,完全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是每逢学业水平测验,他们却非常关注自己的测验成绩,经常成绩还没有公布就找老师询问成绩或者拿自己的测验题目找老师抱怨分数给算少了,开始我对这一现象很不理解,后来通过谈话,问卷等形式对他们做了一些侧面了解,才发现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一、需要、认识和情感影响学习兴趣

我们常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兴趣却是以需要作为基础的。从心理学上进行分析,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奥秘。兴趣又与认识和情感相联系。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没有认识,也就不会对它有情感,因而不会对它有兴趣。反之,认识越深刻,情感越炽烈,兴趣也就会越浓厚。

从需要的层面上讲,部分学生意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其实这跟整个社会大环境有关,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大企业家的存在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影响着我们周围的舆论,

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的认识,甚至会有意无意的接受极端的“读书无用论”,这样自然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需要,没有了要学习的内部动力,自然不会对学生产生多么浓厚的兴趣,所以会出现部分学生好像根本不把学习当回事的现象。

从认识和情感层面上讲,部分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属于“被牵着鼻子往前走”的,老师和家长对他要求严格的时候,他会跟着往前走,要求稍微一松懈,他自己就停下来了,所以他学习到得只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知识,知识点之间相互没有衔接好,没有过渡性和系统性,这样就为他以后的学习过程埋下了隐患,本来学习的内驱力就不足,学习欲望不强烈。现在又遇到了绊脚石,学生自然会产生畏难情绪和厌烦情绪。那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很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很难喜欢学习,更不要说享受学习的过程了。

二、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可是如果我们说这些学生完全不把学习当成一回事,不免又“冤枉”他们了,他们在课堂上也曾经举手要求回答问题,他们在自习课上也曾经与同位讨论难解的题目,他们在学业水平测试中也曾经冥思苦想,他们在回到家中时也渴望得到父母的夸奖和认同。他们也同样希望自己有一个漂亮的分数可以让自己欢呼雀跃。可是我们无意中的批评可能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我们对他们的表现视而不见可能让他们从

此变的自暴自弃,认为自己真的就是差生,所谓教育的目的是教书育人,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当然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开阔视野,让学生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思维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比教书更重要的却是育人,授予给学生正确的思想,科学的方法,巧妙的思维,对学生的影响是长久的甚至是一辈子的事情,以生活中常见的内向腼腆,寡言少语的人为例,他们有些是学生时代的学困生,经常被老师同学讽刺,久而久之变得内向,自卑,以至于在人生道路上也平平庸庸,不敢有大到的想法和作为。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所以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自信有时候可能比让他各门功课得满分的影响更长远,更有利于学生拥有精彩的人生。

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对于学业水平的成绩要正确分析。如将成功归更多的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不仅会使学生更加努力,而且会让他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取得成功。但如果将成功归因于不稳定的外界因素,比如题目过于简单,批阅标准较低,那么学生不仅不会对自己的成功产生成就感,甚至会产生焦虑情绪,担心下次测试如果这些外界因素不存在了,自己会失败。如果将失败的原因归因于没有好好努力,学生会明白要想成功必须努力,但如果将失败归因于智力地下,无疑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会产生自卑心理,时间

长了,这种自我认知根深蒂固的话,对他的一生来讲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引导学生正确归因非常重要,重要到我们“百年树人”的工作是否让所树之人尽情的享受大自然所馈赠的一切:阳光、雨露、清新的空气、广袤的发展空间和五彩斑斓的人生。

三、增强自我效能感关乎学生一生

因为正确的归因增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就能取得成功的学生,自然会更加的努力去争取成功。在这种积极的心态下,他们会离成功越来越近,而不断的成功又会让他们更加相信自己的努力,在这种良性循环中,学生会越来越相信自己的能力。越来越自信,自然,他们的人生道路会越走越宽,明天回越来越美好!毋庸置疑,他们会积极的面对生活的挑战充分享受成功的美好!

由此可见,教育无小事,多给学生一些关注和耐心,会有助于学生人生道路的拓宽。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我们要做的就是用爱心和耐心来为学生插上坚实的双翼,让他们更好的翱翔!

大学生计算机自我效能感量表

43.大学生计算机自我效能感量表 一、量表全文 1 当我遇到有助于我的学习但我从未接触过的计算机软件时,我会尝试使用该软件。 2 当我遇到我从未接触过的计算机故障时,我会尝试解决该故障。 3 对于刚刚学习的计算机任务,如果给我充足的时间,那么即使不借助任何帮助,我也能够完成这项任务。 4 对于从未接触过的计算机任务,如果我之前完成过类似的计算机任务,那么即使不借助任何帮助,我也能够完成这项新任务。 5 对于从未亲自完成过的计算机任务,如果我之前看到别人完成该任务的过程,那么即使不借助任何帮助,我也能够完成这项新任务。 6 对于自己不熟悉的计算机任务,我总是担心自己无法胜任。 7 我不会因为一次完成计算机任务时失败的经历而怀疑自己的计算机能力差。 8 当我对自己熟悉的计算机任务进行操作时,如果出现了以前从未遇到过的问题,我相信自己能够解决。 9 对于从未接触过的计算机任务,如果我在别人的帮助下完成了该任务,那么下次即使不借助任何帮助,我也能够完成这项任务。 10 当我遇到我不能胜任的计算机任务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我会再次尝试。 11 当我遇到和我计算机能力相当的人未能胜任的计算机任务时,我会尝试去完成这项任务。 12 我在平时能够完成的计算机任务,在考试时也能够完成得同样出色。 13 我在没有别人观看时能够完成的计算机任务,在别人面前也能够完成得同样出色。 14 对于使用多种计算机软件都能完成的任务,我会尝试使用不同的软件去完成这项任务。 15 如果我以前用一款我熟悉的软件完成过一项计算机任务,那么我也能够使用一款新的软件完成这项任务。 16 我乐意在课堂上向大家演示这堂课上刚刚学习的计算机任务。 二、量表信效度 通过SPSS 对上述含有260 份量表的数据样本进行分析,得到量表终稿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055,三个维度各自的克隆巴赫α系数分别为0.6520、0.7154,0.6117。 量表终稿的结构效度可用根据第三次调查数据样本及上述含有260份量表的数据样本对模型M4 进行评价所得的拟合指数来表征。第三次调查样本的数据分析结果为:卡方与自由度的比值为2.276,RMSEA 为0.077,CFI 为0.92,NNFI为0.90;使用选出的含260 份量表的样本的数据分析结果为:卡方与自由度的比值为 2.066,RMSEA 为0.069,CFI 为0.93,NNFI 为0.92。 同时,量表终稿的交互效度可通过对比两数据样本对模型M4 进行评价所得的拟合指数来说明,两次评价结果的拟合指数均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水平,说明量表终稿具有较高的交互效度。 作为测试人格类型的量表,其信度超过了0.8,各维度由于受题目数量的限制,信度较小,但并未影响量表的总体信度。如前所述,量表也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交互效度。

提高初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对策

提高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对策 在影响学生成长的诸多因素中,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心理因素,它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等有着重要影响。教育者应采取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但在目前现状下,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不容乐观,本文着重对提高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行了论述。 1.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实质上就是教师对自己有无能力教好学生的信念。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的信念,二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信念。研究表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对教学活动有着重大的影响。 首先,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影响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创造和控制。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相信自已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教学,可以使学生得到积极的变化,因此他们在教学上比自我效能水平低的教师有更多的关注与投入;由于相信自己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这些教师能积极、大胆地创造民主、活跃、热烈的课堂气氛,倾向于建立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敢于和善于按照课程发展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调节教学情境,敢于和善于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同时,自我效能高的教师,注意对整个班的学生进行指导,不易受到个别学生发难的影响。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态度宽容,处理灵活,方法得当,效果好。 其次,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期望,自我效能高的教师,会对学生寄予较高的期望,责任心更强,这些教师如果遇到困难,会通过选择、发掘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加以克服,而不会将学生看成是学不好的。在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方面有足够的耐心,他们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和表扬,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耐心的指正。 再次,自我效能感水平不同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倾向于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与强化方式。研究表明,效能水平低的教师一般是控制定向者,倾向干采用粗暴的惩罚性的管理策略以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这会降低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并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效能水平高的教师一般不是控制定向者,他们不是试图去控制学生的行为,而是给学生提供行为的信息,鼓励学生自我约束、自我调

浅析大学生自我效能感

浅析大学生自我效能感 发表时间:2011-10-24T13:49:25.280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7月下供稿作者:向丽[导读] 自我效能感是影响人的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人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向丽 (西南民族大学政治学院)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7-067 摘要:自我效能感是影响人的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人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大学生是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对国家的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使大学生在学校期间获得过硬的专业知识,与大学生自己的自信有很大的关系。本文就自我效能的相关理论做简要的分析。关键字: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概念;培养 一、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理论 1.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最早是有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来的,他指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当你从高中紧张的学习气氛中来到了大学,大学的一切你能适应吗?当你准备竞选学生会时,能选上吗?当你完成老师布置给你的任务时,心中是不是会有担心自己不能出色完成的顾虑?当你面对新出现的必须面对的事务时,对自己能力的大小所进行的分析即自我效能感。综合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简单的理解:自我效能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自信。 2.自我效能感的功能。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从爱默生的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自信在取得成功的道路上的作用。自信在我们成功的道路上始终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而作为与自信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自我效能感有哪些功能呢?具体来说,自我效能感的功能如下:(1)提高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态度。只有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才能在面对困难时迎难而上、毫不退缩,而且能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一步一个脚印的获得成功。(2)自我效能感对于获得新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新行为只有在新活动中才能获得,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不敢迎接新的挑战,固守着自己已有的行为,有碍于新行为的形成。大学生这个群体是迅速接受新事物,快速提升自己的一个阶段。但如果一直不愿或者不敢接受新事物,无疑对自己的成才有负面的影响(3)影响学生参加活动时的长久性。“失败是成功之母”人们总是在一次一次的尝试,一次一次的失败中取得成功。但面对新事物时也许会有困难,自我效能感高的人能坚持的更长,想办法解决新的困难,在不断的努力中取得成功。而自我效能低的人则可能中途放弃,与成功失之交臂。(4)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一定的影响。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在学习中能始终坚持积极探索的精神,以很好的精神状况投入到学习中,对学习中的困难也能很好的处理,结果是自我效能感进一步的提升。相反的,自我效能感差的学生始终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不敢积极探索,做事情之前顾虑很多,导致不敢迈出前进的步伐,最终导致自我效能感的降低,对学习的进步起很大的阻碍作用。3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班杜拉认为有四个方面的因素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而笔者认为适用于大学生的有以下几点:(1)过往的成败经验。一般来说,在过去的生活中,成功的经验会大大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相反的,失败的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成功的经验都能起到正作用,这里不得不提一个概念:归因理论。当你取得成功时,把成功的原因归于外部的因素,那就不会增强自我效能感,但如果归因与自己的内部因素,就有可能增强自我效能感。 (2)与同伴,朋友的比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中国这句老话,很好的阐释了这其中的关系。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人群,身边同学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当你身边的同学屡屡取得成功时,也许会激发心中的斗志,积极投身到新的挑战中,进而不断在挑战中取得成功,增强自我效能感。相反地,但你看见身边的同学接连失败,而且是经过长时间的努力而没有获得成功,也许就会促成:别人这么努力也不能成功,我肯定也是不行的。这就会对其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3)教师的原因。由于自我效能感低,缺乏学习的激情和解决困难的决心,在学习中就更容易遇到困难。而当这时候,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点和自信心,帮助学生更快的成长。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面对这种情况,教师更多的是批评或者指责,更甚者就是不闻不问,这样对学生的心理会造成挫败感,对于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二、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显而易见,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如此的巨大,而有部分研究证明现在大部分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不是很高,这就需要我们采取适当的措施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笔者认为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帮助学生减少自卑的心理。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简单的说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减少学生的自卑心理。自我效能高的人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自信,能从容的应对遇到的各种困难,而自卑的人则怀疑自己,不敢接受新的事务,做什么事情都是畏首畏尾。所以教师应适时鼓励自卑的学生,运用言语的力量,让他们在心中有一定的思考,进而多多安排他们做己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在每次的成功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2.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归因方法。如上文所说,当面对成功或者失败时,正确的归因会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学习中,我们应注意教会学生正确的归因,使学生在每一次的成功或者失败后能找到正确的原因,从而改正或者继续发扬。如果归因正确了,对学生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的处理有很大的帮助。相反的,错误的归因会对以后的发展产生负影响。 3.发挥榜样的作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如我们所知的那样,大学生群体中,同伴对其的影响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我们可以在大学生群体选取优秀的素材作为榜样,使其有良好的学习榜样,从而取长补短,更好的发展自己。 4.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策略。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学习,从某个层面说,学习成绩的好坏对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老师必须领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策略,在好的策略的引导到,学生能在学习上取得相应的自信,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自己建立自己的学习计划,让学生懂得理性思考,反复的复习,科学的指导。

正确归因 实现自我

正确归因实现自我 ---考试之后的心理辅导 期中考试已经过去一个星期了,结果是几家欢喜,n家忧啊,考得不是很理想的同学常常会得到这样的安慰:“失败乃成功之母。”请问各位:失败一定是成功之母吗?是的,不一定。失败要成为成功之母,首先必须对成败进行正确归因,(心理学上所谓归因,就是指原因总结,在这里同学们可以理解为尝试寻找考试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然后调整对策,重整旗鼓,这样才能走向成功。可见,正确归因非常重要。今天我们的辅导话题就是“正确归因,实现自我”。 一:个例分析 先请各位当当专家,看下面的个例: 小张是一名初一学生,小学时尽管父母很少顾及他的学习,可他的成绩总是名列班级前茅。上了初中以后,他的成绩处在中等水平,对此他感到压力很大。平时他非常用功,看书、做作业经常很晚,电视很少看,文体活动也很少参加。可第二个学期的期中考试他还是没有考出自己期望的好成绩,为此他感到失望、自卑,晚上甚至出现了失眠,不知怎么办才好。 请你帮小张分析一下成绩下降的原因,并告诉他以后该怎么办。(每先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总结:以后他可以这样调整对策:1.适当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不能继续以小学的名次标准来要求自己,现在的同学毕竟都是小学的精英,聚到一起来,排起名次总会有先后之分。2.改进自己

的学习方法,不能照搬小学的一套。初中不但课程多,难度也加大了,小学的学习方法已不再完全适用。3.调整自己的学习时间,劳逸结合,不打疲劳战。4.取得家庭的配合,不给太大的压力。二:尝试自我归因: 这次期中考试你考得如何?请你对自己进行归因分析。 (小组交流,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 三:原理介绍 心理学家张铁忠教授等人发现,中学生对学习成败的归因主要有以下6种类型: 1.把失败归之于自己脑子笨、能力差等稳定的因素。这种归因会使自己丧失信心,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2.把失败归之于自己不努力等不稳定的因素。这种归因会使自己重燃希望,变得努力。 3.把失败归之于学习难度大等稳定因素。这会使自己学习积极性受影响,甚至会对相应学科失去信心。 4.把失败归之于运气不好等不稳定因素。这可能会使自己重新树立信心。 5.把成功归之于运气好等外在因素。这会使自己产生侥幸心理,下次不一定会努力。 6.把成功归之于自己能力强、努力程度高等内在因素。这既可能使自己满意、自豪,也可能使自己产生骄傲、自负等情绪。四:正确归因的目的—完善自我

自我效能感是1977年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

自我效能感是1977年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中最早提出的,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领域实现预期结果所需行为能力的信念。它涉及的不是工作和行为技能本身,而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工作或行为的自信程度。例如,学生知道:努力学习,会提高数学成绩。在这里,“提高数学成绩”是“努力学习”这一行为的结果期望,而学生对自己努力学习(以达到提高数学成绩的结果期望)的能力的自信程度就是自我效能感的体现。 近年来,自我效能感越来越受关注。多项调查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与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在学习方面,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动机、参与教学的兴趣、个人目标的确立、对待困难的态度、付诸努力的程度、因果思维(归因)的方式等。在身心健康方面,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的认知调控、情绪反应、活动效率、思维能力、人际关系、潜能开发等。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我们教师的迫切任务,以下是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十种方法。 一、增加学生成功体验 以往成功的体验是自我效能感的主要来源。所以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增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成功的体验,具体方法如下: (一)建立个体化和合作化的奖赏结构 建立竞争奖赏结构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但这不可避免地会损害那些在课堂上表现欠佳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发展,所以还要建立个体化和合作化的奖赏结构。个体化奖赏结构要求学生作自我比较,即将自己现在的成绩与过去的成绩进行比较,只要有进步即为成功,就能得到奖赏。通过增加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自信,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合作化奖赏结构强调小组之间的比较,小组共同努力完成一个目标,共同取得成功。注意要把课堂表现优秀的和课堂表现较差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就会增加课堂表现较差的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从而增强这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二)利用和发挥学生的优势智力 传统的智力理论(以智商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主)认为智力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多元智力理论中对学校教育影响力最大的是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从多元智力理论中我们不难感到学生的每一种天赋(智力)都可成为帮助学生取得学习成功的手段,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天赋,并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引导他们利用自己的天赋取得活动的成功,建立起对学习的强烈自我效能感。 二、培养学生积极归因 自我效能感与人们的归因方式存在交互作用。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将成功归因于内部的稳定因素,如能力和努力;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因素,如努力不足。这种积极的归因方式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关研究表明学习困难生往往采取消极的归因方式,他们往往将学习结果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如自身能力、教师、运气、任务等外在因素,这种消极的归因方式会削弱其自我效能感。当然,培养学生积极的归因方式,也不能一味强调努力不足,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力不从

如何增加大学生的自信和自我效能感

如何增加大学生的自信和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1977年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中最早提出。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语,也就是所谓的自信。 研究表明,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个体成败的经验;二是个体的归因方式。 从个体成败的经验来说,大学生可以通过两类方式增加自己的自我效能感。一类是通过个体成败的亲身经验或是直接经验增加。一般来说,成功会使个体提高对自己的效能评价, 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不断成功使人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可以建立起稳定的自我效能感,这种效能感不会因为偶尔的失败而产生太大的影响。所以,大学生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积极参加一些活动,利用自己的天赋和才能取得成功,建立起强烈自我效能感。 另一类是通过个体成败的替代性经验增加自我效能感。这类经验是大学生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它对自我效能感也具有重要影响。当我们大学生看到与自己能力水平差不多的学生在某项活动中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相同的任务。大学生可以在社会比较的过程,也就是判断自身的效能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无论是亲身经历的、替代性的还是说服性的,本身都不会直接产生作用,他们只有通过认知评价自己,才可以间接地增强自我效能感。同时,也可以在信息提供的过程中,从示范者身上

学到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了解解决问题的条件,在学习的过程中而对自己的自我效能感产生一定的影响。 个体的归因方式也直接增强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将成功归因于内部的稳定因素,如能力和努力;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因素,如努力不足。这种积极的归因方式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关研究表明学习困难生往往采取消极的归因方式,他们往往将学习结果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如教师、运气、任务等外在因素,这种消极的归因方式会削弱其自我效能感。所以在遇到失败的时候,要先从自身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从失败的原因中总结经验,在失败中找到解决的方法,并在下一次的尝试为获得成功而努力,往往在这样的失败与成功的原因总结中,大学生可以大大的得到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此外,在设定目标中,大学生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自信。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通过目标设定来影响动机。第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它的实现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提高自我效能感,激发潜在的学习动机,并在学习活动中持之以恒,直到长期目标的实现。第二,修正难以实现的目标。一些成绩平平、又不肯下功夫的学生会制定一些过分高的目标,而这些目标往往难以实现。所以,可以制订一个具体的、各学科的、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并引导他刻苦、努力、一步步地实现阶段性目标,使其自我效能感逐渐增强。第三,设定富有挑战的目标。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会为自己确定较高的学习目标,高学习目标的挑战性又会激发个体强烈的学习动机,使他更加努力,最终取得较高的学业成

正确归因激励自我专题讲座

【心理健康教育】 正确归因激励自我 活动形式: 专题讲座 活动目的: 希望通过本次讲座,使学生能够正确归纳期中考试成败的缘故,进而对“现实自我”进行审视和调整,以顺利地向“理想自我”迈进。 活动流程: 引入话题——个例分析——原理介绍——自我归因——自我分析——完成问卷——收集整理——分析反馈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话题: 同学们,当你遇到挫折、遭到失败时,常常会听到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失败乃成功之母。”请问同学们:“失败一定是成功之母吗?”(学生会回答:不一定。)“是的,不一定。失败要成为成功之母,首先必须对失败进行正确归因,然后调整对策,重整旗鼓,如此才能走向成功。可见,正确归因特不重要。今天我们的辅导话题确实是“正确归因,激励自我”。 二、个例分析:

归因的领域专门广,涉及我们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今天我们缩小范围,仅就学习来谈谈。先请各位同学当当心理专家,看下面的个例—— 九年级学生小王,平常尽管父母专门少顾及他的学习,可他的成绩总是名列班级前茅。上了九年级以后,他的成绩处在中等水平,对此他感到压力专门大。平常他特不用功,看书、做作业经常专门晚,电视专门少看,文体活动也专门少参加。可这学期的期中考试他依旧没有考出自己期望的好成绩,为此他感到失望、自卑,晚上甚至出现了失眠,不知如何办才好。 请同学们帮小王分析一下成绩下降的缘故: 生:我们认为他成绩下降的缘故有:1.竞争加剧,各路“高手”奋发图强;2.尽管用功,但方法可能不当;3.因文体活动专门少参加而导致体质下降,精力不足;4.由于七八年级时成绩一直优秀,上了九年级以后可能期望过高,自我要求太严;5.家庭关怀可能升温太快,让他感受压力大。 师:那他以后应该如何办呢? 生:以后他能够如此调整对策:1.适当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不能接着以往常的名次标准来要求自己,现在的同学们怎么讲都在奋力拼搏,聚到一起,排起名次总会有先后之分。 2.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照搬往常那一套。九年级不但

结合自身实际,分析你的自我效能感。

(一)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能力及行为能否产生预期结果所抱的信念。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1977)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或某类任务,是个体的能力自信心在某些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自我效能感是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是人类操作中的一种强大力量,在控制和调节行为方面起着不可估量与替代的价值。自我效能感是与具体任务联系在一起的,并不是一种概括性的个性特征。比如,某大学生面临即将到来的研究生考试,自我效能感就是该大学生对自己参与研究生复习以来的客观自我评价而生产的迎考自信力量。因此,不存在一般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作为一种对能力的信念,在个体的活动成效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一个特定领域的概念,认为个体在某一方面有较高的自信心,在另一方面可能并不如此,原因是不同的任务领域对能力或技能的要求不同。 (二)自我效能感的功能 班杜拉等人认为,自我效能感具有以下功能: 1、影响或决定人们对行为的选择以及对该行为的坚持性、努力程度。高自我效能感者倾向于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在困难面前能坚持自己的行为,以更大的努力战胜困难;而低自我效能感者相反。 2、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进而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已习得行为的表现。高自我效能感者与环境作用时,确信自己能很好地把握环境,因而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任务的要求及困难的解决上;而低自我效能感者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可能的失败和不利的后果上,从而产生焦虑、恐惧,阻碍了已有行为能力的表现。 二、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发展因素 班杜拉认为,人们接受并整合来自实践的掌握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以及在活动过程中的生理和情感状态等方面的效能信息,形成和改变自我效能。 (一)个体的实践经验总结。来自实践活动的经验是获得自我效能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它可以就一个人是否能够获得成功、是否具有获得成功所需要的能力提供最可靠的证明。成功的经验可以形成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失败的经验则可能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尤其是当个体尚未形成较强的自我效能感之前。对于先前已经具备很强自我效能感的人而言,偶尔的失败不会影响其对自己能力的判断,他更有可能寻找环境因素、努力不足和策略方面的原因。这样的归因方式,失败不仅不会削弱其自我效能感,反而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替代性经验。人们从观察别人所得到的替代性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当人们看到跟自己相似的人通过持续的努力获得成功,他们就会相信自己也有能力成功。相反,对失败者的观察会使个体怀疑自己进行类似活动的能力,进而降低动机水平。 (三)情绪和生理状态也会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人们在评估自己的能力时,常常会依赖于当时生理和情绪上的感觉。他们往往将受到的压力视为业绩不良的征兆,而把耐力活动中的疲惫感和疼痛感看作是生理缺陷。同时,情绪也会影响人们对自身能力的判断: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消极的情绪状态则有可能削弱自我效能感。 (四)他人的评价、劝说及自我规劝。这是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言语说服是否可靠和有效,必须根据劝说者是谁、他们的信誉以及他们对活动性质的了解情况来权衡。言语说服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往往随个体对劝说者的信任程度而变化。个体对劝说者的知识、能力越信任,对劝说者的言语信任度越高,他们对自我效能的评价越有可能受到劝说者言语说服的影响。因此,最有效的言语说服是对个体而言的重要他人或是个体认为有声望、有能力、有丰富的知识和可信任的榜样。这四个因素常常综合起作用。但是,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改变,是因人而异的。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以南京市大学生为例 摘要: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是大学生活质量的反映,对其身心健康及其成长与发展都有积极影响,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意义。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有密切关系,并且对主观幸福感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南京市大学生为对象,考察了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密切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水平起到正向预测的作用。自我效能感越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 Abstract:The status of the collegestudents'subjective well-being isareflectionof thequalityof university life,their physicaland mental health and theirgrowth and development hasapositive impact,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 ewell-beingresearch hasthevital significanc e.There isa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fficac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andhas important influenceon subjective well-being. Collegestudentsin nanjing city asthe object,this study examined students'self-efficacy andtheclose relationshipbetween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collegestudents' self-efficacy and there isa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e well-beingand self-efficacy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level havetheeffectof forward prediction. Sel f-efficacy is higher,thehigher the levelof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2.1培养学生进行积极归因 自我效能感与人们的归因方式存在交互作用。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将成功归因于内部的稳定因素,如能力和努力;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因素,如努力不足。这种积极的归因方式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关研究表明学习困难生往往采取消极的归因方式,他们往往将学习结果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如自身能力、教师、运气、任务等外在因素,这种消极的归因方式会削弱其自我效能感。当然,培养学生积极的归因方式,也不能一味强调努力不足,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力不从心之感,从而挫伤其自我效能感,因此要全面分析失败原因。 2.2设置适当教学目标,增加学生对成功经验的体验 班杜拉指出,个体亲身经历的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影响最大。成功的体验会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而反复的失败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多次成功的经验可以促进个体建立强烈的自我效能感,并内化到个体的自我概念体系中去。..................2.3给学生提供积极的言语和鼓励 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决定了教学活动的难度,个体的成败经验对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固然重要,但他人的言语支持对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学中,教师的言语

说服对学生学习中自我效能感建立有一定的作用,当学生得到源自自己尊敬的人鼓励或激励时,可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因此,教师的言语说服必须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进而得到学生充分信任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感受自我能力的变化发展,来提高自我效能感。 2.4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一个人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其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当人们心情处于过分紧张状态时,获得成功的能力判断水平要比心平气和时差得多。因此,在新课程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相信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和学生平等交往、扮演教学的指导者、合作者,努力创建和谐、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到尊重和信任,以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主性,进而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 2.5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建立有效的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量表及计分方法

学习自我效能感 指导语:请根据以下每句话与您符合的程度,在右边对应的数字上打“√”,每题只选 择一个答案,请不要多选或漏选。 完比不比完 全较较全 不不确 符符符符 合合定合合 1、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1 2 3 4 5 2、我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1 2 3 4 5 3学习时我总喜欢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来检验 自己是否已掌握了所学的内容。………………………………………1 2 3 4 5 4、当我思考某一问题时,我能够将前后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1 2 3 4 5 5、和班上其他同学相比,我的学习能力是比较强。…………………1 2 3 4 5 6、我认为我能够在课堂上及时掌握老师所讲授的内容。……………1 2 3 4 5 7、我经常发现自己虽然在阅读书本却不知道它讲的是什么意思。…1 2 3 4 5 8、阅读书本时我能够将所阅读的内容与自己 已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思考。………………………………………1 2 3 4 5 9、我认为我能够学以致用。……………………………………………1 2 3 4 5 10、和班上其他同学相比,我对所学科目的了解更广泛些。………1 2 3 4 5 11、我发现自己上课时总是开小差以至于不能认真听讲。…………1 2 3 4 5 12、我发现自己不能准确地归纳出所阅读内容的意思。……………1 2 3 4 5 13、我总是在书本或笔记本上划出重点部分以帮助学习。………… 1 2 3 4 5 14、当我为考试而复习时,我能够讲前后所学的知识 融会贯通起来进行复习。…………………………………………1 2 3 4 5 15、我喜欢选择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1 2 3 4 5 16、我认为自己能够很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及老师所讲授的内容 1 2 3 4 5 17、课堂上作笔记时我总试图记下老师的每一句话,而 不管它是否有意义。………………………………………………1 2 3 4 5 18、做作业时我总力求回忆起老师在课堂上 所讲的内容以便把作业做好。……………………………………1 2 3 4 5 19、我经常选择那些虽然难但却能够从中学到知识的学习 任务,哪怕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1 2 3 4 5 20、即使我在某次考试中的成绩很不理想,我也能平静 地分析自己在考试中所犯的错误。………………………………1 2 3 4 5 21、即使老师没有要求,我也会自觉地做书本上每一章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一、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内涵 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实质上就是教师对自己有无能力教好学生的信念,是帮助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前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教学组织能力的信念,二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信念。研究表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对教学活动有着重大的影响。 首先,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影响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创造和控制。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相信自已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教学,可以使学生得到积极地变化,因此他们在教学上比自我效能水平低的教师有更多地关注与投入。同时,注意对整个班的学生进行指导,不易受到个别学生发难的影响。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态度宽容、处理灵活、方法得当、效果好。 其次,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期望。自我效能高的教师,会对学生寄予较高的期望,责任心更强,这些教师如果遇到困难,会通过选择、发掘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加以克服,而不会将学生看成是学不会的。在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方面有足够的耐心,他们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和表扬,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耐心地指正。 再次,自我效能感水平不同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倾向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与强化方式。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水平低的教师一般是控制定向者,倾向于采用粗暴的惩罚性的管理策略以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这会降低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并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效能水平高的教师一般不是控制定向者,他们不是试图去控制学生的行为,而是给学生提供行为的信息,鼓励学生自我约束、自我调节。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1.让学生体验成功 自我效能理论指出,学习者亲身经历的成败对自我效能感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不断地成功会使人建立起稳固的自我效能感。首先,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建立适当的目标,一般说来,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具体、可行的、近期的学习目标,目标定得太远太泛都不利于学生良好地学习和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只有那些具体的、近期的学习目标才能让学生比较容易地观察到自己学习上所取得的进步,增强他们学习

自我效能感提升团辅方案

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交往力提升团辅方案 (****) 参与对象:****在职员工 参加人数:** 活动时间:2018年9月**日 活动地点:**文体活动中心 方法:行为训练、头脑风暴 理论基础:行动学习、建构主义、学习迁移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 行为主义疗法强调以个体的行为为出发点,同时提供积极的环境刺激,从而通过行为的强化改善心理状况。行为主义者强调身体运动的作用,主张身体走在认知的前面,通过运动、训练等方法促进认知上的积极改变。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可以帮助在提升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团体辅导中,通过在角色培养和行为训练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最终促进当事人的行为积极改变,学会正确处理压力,增强其自信心。 建构主义强调,对心理活动和现象的解释与理解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重新建构的过程。同时,建构是基于建构者自身的理解和思考,及所基于的理论框架加以重新组织和架构的过程。在自我效能感发展的团体辅导中,参与者参与的每

一个团体活动、每一场情景剧都是自然的建构过程,都是参与者在探索自己人生的每一个生长点并提升自信的过程。在演出和互动中,参与者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行动表达的方式进行互相交流,同时建构自己对自身能力、关系的理解,从而形成一种有效的交往模式、对任务完成的自我积极认知以及学会建构自身合理而高效的学习模式。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受到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等的影响,只要有学习,就有迁移。在团体辅导活动过程中,团体成员习得的情绪管理技巧、自我认知水平的提高以及高效的学习能力可以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 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 程度”。自我效能感影响或决定人们对行为的选择,以及对该行为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进而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因此,帮助员工提升其自我效能感、使其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员工的积极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单元一:暖场热身 一块和五毛(10 分钟)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摘要“自我效能感”自班杜拉提出以来即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教育领域有不少应用。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习、身心发展和未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直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情绪的唤起四个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个体性格、情绪特征因材施教,具体学生具体处理,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教学;学生;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由班杜拉(1977)在《自我效能感: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的。近二十年来,自我效能感理论广泛地被应用于心理学的各项研究中,不仅在人的心理健康和临床上有了众多的研究成果,还应用于解决压力过大、情绪低落、社会技能障碍、吸烟、毒瘾,甚至疾病控制等领域。 一、自我效能感的含义 班杜拉重视人类所具有的“期待”的功能,认为期待是知识与行为的中介,是行为的决定因素,他进一步把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是某种行为导致某种结果的个人预测;效能期待是个人对自己能否顺利地进行某种行为以产生一定结果的自信。“被知觉到的效能期待,决定努力的程度和面对困难的忍耐力。即被知觉到的效能期待越强,越倾向于做更大程度的努力。”进而,他把知觉到的效能期待称为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不仅直接对行为产生影响,还通过其他的行为对如目标和抱负、结果期望、情感倾向等重要决定因素产生影响。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它已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 二、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 1.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 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倾向于选择难度较高的学习内容,越是这样的内容,越能激发他们的战胜困难的欲望和勇气,以这种坚强的意志作为必要保证,而使学习活动获得成功;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在学习活动者倾向于选择那些不必做出很多努力,易于完成的内容,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遇到困难就束手无策、退缩不前以至于气馁。在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过程中,遇到同样的困难,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会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去战胜困难,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会放弃这种尝试或努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将取决于主体自身的努力。努力是学习动机的表征,也是自我效能感的重要表现形式。国内外有不少学者在自我效能感与学生学业成就、自尊自信的

合理归因心理健康教案

合理归因心理健康教案 第六课合理归因 教学理念: 一个人把他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什么,这会影响到他对今后行为的认识,若把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原因如能力不足,则当失败时一般不会再去争取胜利;若认为失败是不稳定原因造成的,如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则将倾向于通过再努力,以求成功。 当前对实践应用有较大借鉴意义的归因理论是韦纳的观点,他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根据控制点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和外部。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为稳定和不稳定。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可将原因分为可控的和不可控的。根据维纳的观点,将这三个维度和四个行为责任因素结合为三维度归因模式。即: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能力强——充满信心、趾高气扬 失败归因:能力弱——丧失信心、听之任之 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成功归因:努力——继续努力争取再胜 失败归因:努力不够——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任务易——提醒自己认真学

习 失败归因:任务难——埋怨客观,寄托于减轻任务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运气好——侥幸 失败归因:运气不好——自认倒霉 学生总是有意无意地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寻找原因,学生对自己的归因方式不仅反映着他们寻找学习成绩结果的倾向,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甚至影响到其人格特点。因此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类型,引导他们对自己学习成绩、人际关系进行合理的归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人格特征显得很重要。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特点; 2、让学生认识到归因方式对行为结果的影响; 3、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 归因。 教学重点: 1、让学生认识到归因对行为结果的影响; 2、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 教学难点: 学生如何应用合理归因的方法 教学形式:游戏活动问卷调查分析讨论讲述小结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早提出的,在80年代,自我效能感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也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他认为,在学习中没有强化也能获得有关的信息,形成新的行为。而强化能激发和维持行为的动机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传统的期望概念指的只是结果的期望,而他认为除了结果期望外,还有一种效能期望。结果期望指的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人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例如,儿童感到上课注意听讲就会获得他所希望取得的好成绩,他就有可能认真听课。效能期望指的则是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例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了行为的决定因素。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①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②替代经验。③言语劝说。④情绪唤醒。 论述友谊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答:儿童的同伴关系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多水平的网络结构。在同伴关系中,有一些人可能是亲密的朋友,有一些人可能只是玩伴,还有一些人可能仅是相识而已,极少数人可能是竞争对手或敌对关系。友谊是同伴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层面,友谊关系是以个体为指向的双向结构,反映的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情感联系。友谊作为一种特殊的同伴关系,不仅可以帮助儿童提高社会技能,而且可以向儿童提供社会支持,因此对儿童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友谊可为儿童提供情感支持。首先可消除儿童的孤独感。友谊是一种充满深情的友好关系。其次有朋友可以使儿童在陌生场合或受到潜在威胁的情况下感受到情感支持。2友谊可为儿童提供更多的玩耍、交往和娱乐的机会.3友谊可为儿童提供社会支持。4友谊可为儿童提供获得基本的社会技能的机会.5友谊可提高儿童的自尊。 总之,友谊在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而没有朋友则会导致许多不良后果(如:更多地可能会有情感问题、观点采择能力滞后、较低的社会能力、适应性差等)。我们成人一定要引导儿童发展健康积极的友谊关系,从而促进其社会性和个性健康发展。 论述友谊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友谊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以信任为基础、以亲密性支持为情感特征一对一较为持久稳定的一种互动关系;而友谊关系则是指朋友之间一对一的相互作用过程,反映的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情感联系。在儿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