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置生物显微镜技术参数

正置生物显微镜技术参数

正置生物显微镜技术参数
正置生物显微镜技术参数

正置生物显微镜技术参数

主要技术指标

1 高级正置显微镜,可作明场观察

*2 光学系统:无限远校正光学系统,齐焦距离必须为国际标准≤45mm

3 调焦:载物台垂直运动方式距离不小于25mm,带聚焦粗调限位器,粗调旋钮扭矩可调,最小微调刻度单位≤1微米

*4 观察镜筒:超宽视野三目观察筒,视野数≥26.5

5 照明装置:内置透射光柯勒照明器,12V100W卤素灯,光强预调开关,内置式滤色镜(日光平衡滤色片、ND25、ND6),左右手均可操作。

6 物镜:

平场消色差物镜2X(N.A. 0.06,W.D.5.8)

万能平场半复消色差物镜4X(N.A. 0.13,W.D. 17)

万能平场半复消色差物镜10X(N.A. 0.3,W.D. 10)

万能平场半复消色差物镜20X(N.A. 0.5,W.D. 2.1 spring)

万能平场半复消色差物镜40X(N.A. 0.75,W.D. 0.51 spring)

万能平场半复消色差物镜60X(N.A. 0.9,W.D.0.2 spring)

7 载物台:右手低位置同轴驱动选钮的高抗磨损性陶瓷覆盖层载物台。

8 目镜:10X宽视野目镜,带屈光度校准

9 物镜转换器:六孔物镜转换器

10 聚光镜:摇摆式聚光镜,N.A.≥0.9;

*11 具备ECO环保节能感应开关,操作人员离开30分钟后自动关闭透射光源。

12 成像系统:1000万像素成像系统,硬件提供开放接口,兼容医院主流病理系统。

13此参数仅供参考。

*14免费提供端口,能与我院系统实现无缝连接。

正置生物显微镜配置清单

序号Description Qty

1 显微镜主机,内置日光平衡滤色片,ND滤色片等1台

2 超宽视野三目观察筒1个

3 10X目镜2个

4 6孔位物镜转换器1个

5 机械式载物台1个

6 卤素灯灯室1个

7 卤素灯灯泡1个

8 电源线1个

9 防尘罩1个

10 摇摆式聚光镜1个

11 2x平场消色差物镜1个

12 4X平场半复消色差物镜1个

13 10X平场半复消色差物镜1个

14 20X平场半复消色差物镜1个

15 40X平场半复消色差物镜1个

16 60X平场半复消色差物镜1个

17 显微摄像头(1000万像素,原装进口)1个

高中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doc

2017高中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高中生物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结构: 2、显微镜的使用过程: (1)显微镜的取送: ①右手握镜臂; ②左手托镜座; ③置于胸前。 (2)显微镜的旋转: ①镜筒朝前,镜臂朝后; ②置于观察者座位前的桌子上,偏向身体左侧,便于左眼向目镜内观察; ③置于桌子内侧,距桌沿5cm左右。 (3)对光: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然后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用手指转动遮光器(或片状光圈),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向目镜内注视,同时转动反光镜,使其朝向光源,使视野内亮度均匀合适。 (4)低倍物镜的使用: ①用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下降,同时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镜头,当物镜镜头与载物台的玻片相距2~3mm时停止。

②用左眼向目镜内注视(注意右眼应该同时睁着),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如果不清楚,可调节细准焦螺旋,至清楚为止。 (5)高倍物镜的使用: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象,并调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再换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观看的物体数目变少,但是体积变大。 (6)反光镜的使用:反光镜通常与遮光器(或光圈)配合使用,以调节视野内的亮度。反光镜有平面和凹面。对光时,如果视野光线太强,则使用反光镜的平面,如果光线仍旧太强,则同时使用较小的光圈;反之,如果视野内光线较弱,则使用较大的光圈或使用反光镜的凹面。 知识点拨: (1)进行显微镜对光时,应转动反光镜或是光圈,使视野明亮,便于使用高倍镜观察。 (2)制作临时装片时,如果观察的是植物细胞,在载玻片上滴加清水;如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需要滴加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高二。 (3)无论选取动物组织细胞还是植物组织细胞,一定要量少,并且要在载玻片上将观察材料展开,以便于观察。 (4)观察时,要遵循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进行观察的顺序。在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时,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 高中生物显微镜使用原则 1、低倍镜换高倍镜后细胞数目的计算: (1)放大倍数问题放大倍数是指物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比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放大倍数指的是

生物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生物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点击次数:2927 发布日期:2008-5-8 来源:本站仅供参考,谢绝转载,否则责任自负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可分为光学系统、光源照明系统和机械装置三部分。下面分别对它们予以介绍。 一、生物显微镜的光学系统 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聚光镜和光源系统四个主要部件。其次还包括滤光片、载玻片和盖玻片。 (一)物镜 物镜一般都是在物镜转换器上旋着。它是显微镜的最主要部件。显微镜的放大及分辨作用主要由它来担当。其优劣直接决定了显微镜的主要光学性能。普通物镜的结构如图10-2-1所示。

为了校正像差和色差(所谓像差是指所成的像与原物在形状上的差别,色差是指所成的像与原物在颜色上的差别),物镜都由多块透镜组成,而且放大倍数越高,结构越复杂。 普通物镜所观察到的像面总有些弯曲,即靠中间部分清晰,靠边缘部分比较模糊。要想让边缘清楚,需要调节显微镜的微调钮。但是边缘部分清楚后,中间部分又变得模糊了。这除了不便观察外,更主要地是无法对其进行摄影。平场物镜可以较好地校正像面弯曲,使视场平坦。但其结构也相应地复杂些。 现在,多数高倍物镜和油镜内都装有弹簧。在物镜前端受压时,镜头可以退缩回来。这样一方面可以保护镜头,另一方面也不会把载玻片和盖玻片压碎。这种物镜称为弹簧物镜。 1、物镜的分类显微镜的物镜虽然细分起来多达数百种,但是一般可采用下述三种分法: (1)按物镜使用空间介质的不同可分为: 干燥系物镜:使用时,物镜与标本之间以空气为介质。 油浸系物镜:简称油镜。使用时,物镜与标本之间以油类为介质。 (2)按物镜的放大倍数不同,可分为: 低倍物镜:放大10倍以下; 中倍物镜:放大10~25倍:

显微镜的组成与结构(大全)

利用光学原理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以供人们提取微细结构信息的光学仪器。 简史 早在公元前1世纪,人们就已发现通过球形透明物体去观察微小物体时可以使其放大成像。后来逐渐对球形玻璃表面能使物体放大成像的规律有了认识。1590年,荷兰和意大利的眼镜制造者已经造出类似显微镜的放大仪器。1610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和德国的J.开普勒在研究望远镜的同时,改变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得出合理的显微镜光路结构,当时的光学工匠遂纷纷从事显微镜的制造、推广和改进。17世纪中叶,英国的R.胡克和荷兰的 A.van列文胡克都对显微镜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665年前后,胡克在显微镜中加入粗动和微动调焦机构、照明系统和承载标本片的工作台。这些部件经过不断改进,成为现代显微镜的基本组成部分。1673~1677年期间,列文胡克制成单组元放大镜式的高倍显微镜,其中9台保存至今。胡克和列文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在动、植物机体微观结构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19世纪,高质量消色差浸液物镜的出现使显微镜观察微细结构的能力大为提高。1827 年G.B.阿米奇第一个采用浸液物镜。19世纪70年代,德国人E.阿贝奠定了显微镜成像的古典理论基础。这些都促进了显微镜制造和显微观察技术的迅速发展,并为19世纪后半叶包括R.科赫、L.巴斯德等在内的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发现细菌和微生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在显微镜本身结构发展的同时,显微观察技术也在不断创新:1850年出现了偏光显微术,1893年出现了干涉显微术,1935年荷兰物理学家F.泽尔尼克创造了相衬显微术,他为此在1953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古典的光学显微镜只是光学元件和精密机械元件的组合,它以人眼作为接收器来观察放大的像。后来在显微镜中加入了摄影装置,以感光胶片作为可以记录和存储的接收器。现代又普遍采用光电元件、电视摄象管和电荷耦合器等作为显微镜的接收器,配以微型电子计算机后构成完整的图象信息采集和处理系统。 工作原理表面为曲面的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学透镜可以使物体放大成像。光学显微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把微小物体放大到人眼足以观察的尺寸。近代的光学显微镜通常采用两级放大,分别由物镜和目镜完成。被观察物体AB位于物镜的前方,被物镜作第一级放大后成一倒立的实象A1B1。然后此实像再被目镜作第二级放大,成一虚象A2B2,人眼看到的就是虚像,显微镜的总放大倍率为:显微镜总放大倍率=物镜放大倍率×目镜放大倍率 放大倍率是指直线尺寸的放大比而不是面积比。在用人眼直接观察的显微镜中,可以在实像面A1B1处放置一块薄型平板玻璃片,其上刻有某种图案的线条,例如十字线。当实像A1B1和这些刻线叠合在一起时,利用这些刻线就能对物体进行瞄准定位或尺寸测量。这种放置在实像面处的薄型平板玻璃片通称分划板。在新型的以光电元件作为接收器的光学显微镜中,电视摄象管的靶面或其他光电元件的接收面就设置在实像面上。 组成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普通光学显微镜使用方法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普通光学显微镜使用 方法 【】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带来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普通光学显微镜使用方法,希望大家喜欢下文! (一)显微镜的主要构造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 (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2)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3)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4)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5)物镜转换器(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6)镜台(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

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7)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①粗调节器(粗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辐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②细调节器(细螺旋):小螺旋称细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结构。 2.照明部分 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 (1)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2)集光器(聚光器)位于镜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镜和光圈组成,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 ①聚光镜:由一片或数片透镜组成,起汇聚光线的作用,加强对标本的照明,并使光线射入物镜内,镜柱旁有一调节螺旋,转动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调节视野中光亮度的强弱。 ②光圈(虹彩光圈):在聚光镜下方,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成,

高中生物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导学案必修

第三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课标解读】 知识点一、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 活动一:阅读书本P28--P29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完成表格内容填空。 1.建立者: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主要内容:动物和植物都是由_________构成的,________是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3.细胞学说的意义:使动物和植物统一到__________的基础上,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________,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知识点二、显微镜的结构 活动二:观察书本P29图3-1显微镜结构并通过观察实物完成下图填空

【观察比较】观察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填写下表 【合作探究】 1.若观察的直尺中数字“2”,则在显微 镜下呈现形状如何?这说明光学显微镜的成像有何特点? 2.若在显微镜下看到一个细胞在视野的右上方,那么实际该细胞在装片的哪个方向?若想将该细胞移至视野的正中央应向哪个方向移动? 3.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则可能是反光的调节角度不对。那么,调节显微镜视野亮度的方法有哪些呢? 4.如果在视野中发现有个污物,如何来判断该污物是在物镜、目镜上,还是在装片上? 知识点三、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的操作步骤 活动三:阅读教材P30-P31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内容思考以下问题的答案 1.如何使用低倍镜观察标本装片?描述操作程序,并说明其操作要领。(对光、低倍观察)

2.下图是低倍镜换高倍镜的过程,试总结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通过上述操作试比较高倍镜与低倍镜的视野差异 【合作探究】放大倍数的相关计算问题 (1)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范围内看到的是直径范围内有8个细胞连成一行,物镜转换为40×后,那么在视野中央还能看到这行细胞中的几个? (2)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细胞所充满,物镜转换为40×后,那么在视野中还能看到这些细胞中的几个? 【随堂练习】 A1.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 A.达尔文 B.施莱登和施旺 C.胡克 D.沃森和克里克 A2.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阐明了() A.细胞的多样性 B.细胞的种类 C.细胞的统一性 D.细胞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单位 A3.根据细胞学说,所有的细胞来源于() A.无机物 B.有机物 C.细胞分裂 D.培养皿培养 A4.一个细小物体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物体的()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金相显微镜使用说明

平和精工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目的 为了指导使用人员正确使用及维护此实验仪器,避免因操作失误而影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特制定本操作手册 二:适用范围 本手册只适用于C2003A型金相显微镜使用 三:测量环境: 温度:18~40℃ / 湿度: 55%以下 四:金相显微镜介绍 ●对观察不透明物体的反射照明显微镜一般通称为金相显微镜. ●电脑型金相显微镜系统是将传统的光学显微镜与计算机通过光电转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 在目镜上作显微观察,还能在计算机显示屏幕上观察实时动态图像,电脑型金相显微镜并能将所需要的图片进行编辑、保存和打印 ●金相显微镜的放大原理:显微镜是由两块透镜(物镜和目镜)组成,并借物镜、目镜两次放大、使 物体得到较高的倍数. ●金相显微镜各部件名称 1: 目镜 2:物镜 3:照明推杆4:照明推杆 5:起偏振片 6:视场光栏调节手柄 7:视场光栏调节螺钉 8:滤色片转盘 9:聚光镜调节手柄 10:孔径光栏调节手柄 11:灯箱固定螺钉 12:灯箱

13:三目头 14:粗动手轮 15:微动手轮 16:纵向手轮 17:横向手轮 18:载物台 19:检偏振片推杆 五:照射影像分析前准备 1:确认金相显微镜各配件是否完整无损. 2:确认仪器是否在合格有效期内. 3:试样准备 例如:测量钢材的渗碳层厚度 3-1 对试样进行切割(参照金相切割机操作手册) 3-2 对试样进行镶嵌(参照金相显微镜操作手册) 3-3 对试样进行抛光(参照金相显微镜操作手册) 3-4 对试样进行侵蚀 ( 在某些合金中,由于各相组织物的硬度差别较大,或由于各相本身色泽显著不同,抛光状态下能在显微镜中分辨出它的组织.但大部分的显微组织均需经过不同方向侵蚀,才能显示出各种组织来,常用的 金属组织侵蚀法有化学侵蚀及电解侵蚀法等.)

植物学实验报告—显微镜构造、使用及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实 验 报 告 实验名称:显微镜构造、使用及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课程名称:植物学实验 学院:专业班级: 姓名:小组成员: 日期: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习临时装片法和生物绘图法; 2.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形态特征; 3.了解植物细胞中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4.识别和检验植物细胞中贮藏的主要后含物。 二、实验原理 1.光学显微镜成像原理:物体先经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二次放大,便能看清楚微小的物体。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成正立虚像,而凸透镜则成正立实像。实像可在屏幕上显现出来,而虚像不能。 2.染色是生物显微装片标本制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染色,将生物组织浸入染色剂内,使组织细胞的某一部分染上与其他部分不同的颜色或深度不同的颜色,产生不同的折射率,以便观察。 三、实验材料以及器材 1.材料:洋葱鳞片叶、红苋菜叶、禾本科植物成熟叶片、藓叶片、马铃薯块茎、花生子叶等。 2.器材:光学显微镜、电视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培养皿、吸水纸、纱布、I2-KI溶液、苏丹Ⅲ溶液。 四、实验步骤 1.调试显微镜:取镜和放镜、对光、观察(先低倍,再高倍)、调换玻片标本、使用后的整理。 2.观察表皮细胞: a)撕下面积小于盖玻片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b)将撕开的一面朝上放置在盖玻片上;

c)在盖玻片一侧加入1~2滴I2-KI溶液; d)从另一侧用吸水纸析出,使染液浸透材料; e)观察材料。 3.观察花青素: a)撕取红苋菜叶的表皮; b)进行观察; c)在盖玻片一侧加入盐溶液; d)再次观察。 4.观察保卫细胞: a)用镊子撕取成熟叶片下表皮细胞; b)在低倍镜下识别表皮细胞及保卫细胞; c)在高倍镜下观察副卫细胞及其白色体。 5.观察叶绿体: a)用镊子取一片藓叶片(只有一层细胞)制作临时装片; b)在低倍镜下识别其中的叶绿体。 6.观察淀粉粒: a)用镊子或刀片在马铃薯块茎切口上刮取少量白色浆液; b)制作临时装片; c)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 d)之后,在盖玻片一侧加入1~2滴I2-KI溶液; e)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取蒸馏水, f)再观察被染色的淀粉。 7.观察贮藏脂肪和蛋白质: a)用刀片将花生种子的子叶做横切;

金相显微镜使用说明书

金相显微镜MM-4XC说明书 部件名称 1目镜 2.观察/摄影功能切换推杆 3.镜体锁紧螺钉 4.三目头 5.限位手轮6台面纵向移动手轮7亮度调节旋钮8.台面横向移动手轮9.电源开关10.视场光栏调中螺钉11.聚光灯调节手柄12.灯泡垂直方向调节旋钮13.灯泡横向调节旋钮14.灯箱 15.滤色片座16.孔径光栏调节手柄17.视场光栏调节手柄18.物镜19.载物台20. 压簧片21.双目头22.起偏振器23.灯箱锁紧螺钉24.调节松紧手轮25.粗动调节手轮26.微动调焦手轮27.带保险丝座的电源插座28.电源插头

技术规范 三目头:倾斜30°。 转换器:四孔滚珠内定位转换器 目镜:10×大视野目镜,焦距25mm,视场Φ18mm。 载物台:双层机械移动式载物台,大小:180mm×150mm,移动范围:15mm×15mm。 滤色镜:蓝滤色片、绿滤色片、黄滤色片和磨砂玻璃。 照明:6V/20w卤素灯,亮度可调,输入电压:220V/50Hz或110V/50Hz。 安装说明 1.把各部分的包装移出,如有需要请把包装保留,以便日后搬运仪器。 2.董凯镜体锁紧螺钉,旋转三目头或双目头面向仪器的正面,然后拧紧锁紧螺钉。 3.依次将物镜安装到转换镜上中。 4.把目镜筒的防尘罩取下然后目镜分别插入目镜筒中。 5.安装灯箱。把灯箱电源插头插入主体电源输出口。 6.把电源线接到相适配的电源插座上。 基本操作 1.照明装置的操作 1)照明器的电源开关和亮度调节旋钮在一起的右下方。整个电气系统都受保险丝管的保 护,保险丝座在电源插座内。 2)打开电源开关,是照明器处于工作状态,参照图2.如果灯不亮,请检查亮度调节旋钮是 否处于过低的位置。 注意:尽量不要使亮度长时间处在最亮位置,以免降低灯泡使用寿命。 2.调焦装置的操作 1)粗动控制由位于架身两侧的粗动手轮实现,微动调焦则由同轴的微动调焦手轮实现。这种同轴的设计提供方便和自流现象。

金相显微镜使用介绍

实验一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金属的显微组织 一、实验目的 1、能正确地掌握基本的金相显微分析方法,正确地使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和分析金属显微组织。 2、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从而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 的相互关系。 3、了解铸铁和部份有色金属的显微组织。 二、实验内容: 1、根据铁碳合金相图分析各类成分合金的组织形成过程,并通过对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观察和分析,熟悉钢和铸铁的金相组织和形态特征,以进一步建立成分与组织之间相互关系的概念。 2、在金相显微镜下对各种试样进行观察和分析,并确定其所属类型。 3、对碳钢(纯铁、20#钢、45#钢、T8钢、T10钢、T12钢)平衡状态下的组织进行观察,分析含碳量不同时的组织变化、并初步绘制出其显微组织图像。 4、观察铸铁(灰口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显微组织中石墨的典型形状。 5、观察了解有色金属(铝ZL102、黄铜H70)的显微组织。 三、实验设备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一)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1、金相显微镜的构造 本实验使用的金相显微镜的型号为4X型。它由光学系统、照明系统和机械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金相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如图(一)所示。由灯泡1发出的光线经聚光透镜组2及反光镜8聚集到孔径光栏9,再经过聚光镜3聚集到物镜的后焦面,最后通过物镜平行照射到试样7的表面。从试样反射回来的光线复经物镜组6和辅助透镜5,由半反射镜4转向,经过辅助透镜以及棱镜造成一个被观察物体的倒立的放大实象,该象再经过目镜15的放大,就成为在目镜的视场中能看到的放大映象。

图(一)4X 型金相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图(二)4X型金相显微镜的外形结构图4X型金相显微镜的外形结构如图(二)所示。现分别介绍其各部件的功能及使用。 照明系统:在底座内装有一低压(6~8V,15W)灯泡作为光源,由变压器降压供电,靠调节次级电压(6~8V)来改变光的亮度。聚光镜、孔径光栏及反光镜等装置均安装在圆形底座上,视场光栏及另一聚光镜则安在支架上,它们组成显微镜的照明系统,使试样表面获得充分、均匀的照明。 显微镜调焦装置:在显微镜体的两侧有粗动的微动调焦手轮,两者在同一部位。随粗调手轮6的转动,支承载物台的弯臂作上下运动。在粗调手轮的一侧有制动装置,用以固定调焦正确后载物台的位置。微调手轮5使显微镜本体沿着滑轨缓慢移动。在右侧手轮上刻有分度格,每一格表示物镜座上下微动0.002毫米。与刻度盘同侧的齿轮箱上刻有二条白线,用以指示微动升降范围,当旋到极限位置时,微动手轮就自动被限制住,此时,不能再继续旋转而倒转回来使用。 载物台(样品台):用于放置金相样品,载物台和下面托盘之间有导架。用手推动,可使载物台在水平面上作一定范围的十字定向移动,以改变试样的观察部位。 孔径光栏和视场光栏:孔径光栏装在照明反射镜座上面,调整孔径光栏能够控制入射光束的粗细,以保证物象达到清晰的程度。视场光栏设在物镜支架下面,其作用是控制视场范围,使目镜中视场明亮而无阴影。在刻有直纹的套圈上还有两个调节螺钉,用来调整光栏中心。 物镜转换器:转换器呈球面形,上有三个螺孔,可安装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旋动转换器可使各物镜镜头进入光路,与不同的目镜搭配使用,可获得各种放大倍数。 目镜筒:目镜筒呈现45°倾斜安装在附有棱镜的半球形座上,还可将目镜转向90°呈水平状态以配合照相装置进行金相摄影。 2、金相显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金相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使用时要求细心谨慎。在使用显微镜工作之前首先应熟悉其构造特点及各主要部件的相互位置和作用,然后按照显微镜的使用规则进行操作。 (1)金相显微镜的使用规程: 1)首先将显微镜的光源插头插在变压器上,通过低压(6~8V)变压器通电源。 2)根据放大倍数选用所需的物镜和目镜,分别安装在物镜座上及目镜筒内,并使转换器转至固定位置(由定位器定位)。 3)试样放在样品台中心,使观察面朝下并用弹簧片压住。 4)转动粗调手轮先使载物台下降,同时用眼观察,使物镜尽可能接近试样表面(但不 得与试样相碰),然后相反转动粗调手轮,使载物台渐渐上升以调节焦距,当视场亮度增强

显微镜基础知识

显微镜基础知识 第一章:显微镜简史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需要观察微观世界,显微镜正是这样的设备,它突破了人类的视觉极限,使之延伸到肉眼无法看清的细微结构。 显微镜是从十五世纪开始发展起来。从简单的放大镜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单透镜显微镜,到1847年德国蔡司研制的结构复杂的复式显微镜,以及相差,荧光,偏光,显微观察方式的出现,使之更广范地应用于金属材料,生物学,化工等领域。 第二章显微镜的基本光学原理 一.折射和折射率 光线在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中,两点之间以直线传播,当通过不同密度介质的透明物体时,则发生折射现像,这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造成的。当与透明物面不垂直的光线由空气射入透明物体(如玻璃)时,光线在其介面改变了方向,并和法线构成折射角。 二.透镜的性能 透镜是组成显微镜光学系统的最基本的光学元件,物镜、目镜及聚光镜等部件均由单个和多个透镜组成。依其外形的不同,可分为凸透镜(正透镜)和凹透镜(负透镜)两大类。 当一束平行于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相交于一点,这个点称“焦点”,通过交点并垂直光轴的平面,称“焦平面”。焦点有两个,在物方空间的焦点,称“物方焦点”,该处的焦平面,称“物方焦平面”;反之,在像方空间的焦点,称“像方焦点”,该处的焦平面,称“像方焦平面”。 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成正立虚像,而凸透镜则成正立实像。实像可在屏幕上显现出来,而虚像不能。 三.影响成像的关键因素—像差 由于客观条件,任何光学系统都不能生成理论上理想的像,各种像差的存在影响了成像质量。下面分别简要介绍各种像差。 1.色差(Chromatic aberration) 色差是透镜成像的一个严重缺陷,发生在多色光为光源的情况下,单色光不产生色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操作和使用

工程材料 实验指导书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基础与实验教学中心

目录 实验一铁碳相图平衡组织分析 (1) 一、实验目的 (1) 二、实验原理 (1)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 (3) 四、实验内容和实验报告 (3) 实验二碳钢热处理后显微组织观察 (4) 一、实验目的 (4) 二、实验原理 (4)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 (6) 四、实验内容和实验报告 (6)

实验一铁碳相图平衡组织分析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和分析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 2、分析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形成过程。 二、实验原理 图1-1 铁碳平衡相图 铁碳合金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工程材料,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是研究铁碳合金的性能及相变机理的基础,其相图如1-1所示。通常将缓冷(退火)后的铁碳合金组织看作为平衡组织,具体分类见表1-1。 表1―1 铁碳合金的分类和组织

1、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 铁碳合金在常温下只有两相,即铁素体和渗碳体,由于含碳量的不同,这两个基本相的相对量,形状和分布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呈现各种不同的组织形态。下面介绍一下各种显微组织的基本特征: (1)铁素体:是碳在α—Fe中的固溶体,碳的浓度是可变的,在727℃时达到最大溶解度,为0.0218%,在常温下,碳的浓度为0.0008%左右,铁素体的硬度很低,塑性好,经4%硝酸酒精浸蚀后呈白亮色。含碳量较低时,铁素体呈块状分布,随含碳量增加,铁素体量减少,在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呈网状分布在珠光体周围。 (2)渗碳体:是碳与铁的一种化合物,化学式为Fe3C,含碳量很高,达6.69%,坚硬而脆,抗浸蚀能力很强,经4%硝酸酒精浸蚀后成白亮色。在过共晶白口铸铁中的一次渗碳体是从液态中直接结晶成的,故呈条状分布。在过共析钢和亚共晶白口铸铁中的二次渗碳体是从奥氏体中沿晶界析出的,所以呈网状分布在珠光体的周围。由于渗碳体硬度很高,所以在磨面上是突起的。 铁素体和渗碳体经4%硝酸酒精浸蚀后都呈白亮色,若用苦味酸纳溶液浸蚀,铁素体仍为白色,渗碳体则被染成黑褐色,由此可区别铁素体和渗碳体。 (3)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两相混合物。 片状珠光体是经一般退火后得到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片层交叠组织,经4%硝酸酒精浸蚀后,这种组织在显微镜下由于放大倍数不同而有不同的特征,在600倍以上观察时,可见珠光体中平行相间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都呈白亮色,而边界呈黑色;在400倍左右观察时,由于显微镜鉴别率降低,白亮的细条渗碳体被黑色的边界所“吞没”而呈黑色,这时看到的珠光体是宽条白亮色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相间;在200倍以下观察时,宽条白亮色的铁素体也难以区分了,这时的珠光体特征是暗黑色,低碳钢中的珠光体量很少,片间距细小,即使在较高倍观察时也是暗黑色的。 2、各组织的机械性能 为了掌握铁碳合金的机械性能,必须控制各种组织的相对量,已知铁素体软而塑性好,渗碳体硬而脆,珠光体是这两相的机械混合物,莱氏体则是渗碳体和珠光体的混合物。铁素体、渗碳体、和珠光体的机械性能如表1-2。

高中生物实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高中生物实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机械部分 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物镜转换器(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镜台(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粗调节器(粗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

速和较大辐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照明部分 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 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集光器(聚光器)位于镜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镜和光圈组成,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 聚光镜:由一片或数片透镜组成,起汇聚光线的作用,加强对标本的照明,并使光线射入物镜内,镜柱旁有一调节螺旋,转动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调节视野中光亮度的强弱。 光学部分 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10*或15*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一般装的是10*的目镜。 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一般有3-4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符号的为高倍镜,最长的刻有“100*”符号的为油镜,此外,在高倍镜和油镜上还常加有一圈不同颜色的线,以示区别。 在物镜上,还有镜口率(N.A.)的标志,它反应该镜头分辨力的大小,其数字越大,表示分辨率越高,各物镜的镜口率如下表:

金相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金相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金相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1)操作时必须特别谨慎,不能有任何剧烈的动作。不允许自行拆卸光学系统。 (2)严禁用手指直接接触显微镜镜头的玻璃部分和试样磨面。若镜头上落有灰尘,会影响显微镜的清晰度与分辨率。此时,应先用洗耳球吹去灰尘和砂粒,再用镜头纸或毛刷轻轻擦拭,以免直接擦试时划花镜头玻璃,影响使用效果。 (3)切勿将显微镜的灯泡(6~8V)插头直接插在220V的电源插座上,应当插在变压器上,否则会立即烧坏灯泡。观察结束后应及时关闭电源。 (4)在旋转粗调(或微调)手轮时动作要慢,碰到某种阻碍时应立即停止操作,报告指导教师查找原因,不得用力强行转动,否则会损坏机件。 3.金相显微镜仪器维护 为了使仪器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保持它的有效性能,除了必须使用恰当外,还必须注意加强维护保养,现就维护保养问题提出下列几点要求(仅供参考)。 (1)仪器应贮放在空气流通和较干燥的地方,避免过冷过热和接触腐蚀性气体,不能与化学用品(干燥剂除外)同时贮放于同一地方。使用后宜用罩子遮盖并抹擦干净。不用时,要及时移走试样(玻片),用擦镜纸擦拭镜头,并将镜头转成八字式,同时下降镜筒固定,以免物镜镜头与集光器上的透镜相击而受损。再将显微镜装放入木箱内,放置在干燥、通风处。在可能条件下,最好每隔一定的时间,选择天气好的日子,将仪器和附件从木箱中取出,一起在室内宽敞、干燥、空气流通的地方,作两、三小时的室内晾曝。在高温天气作业完毕后,应注意贮放地点的温度,如温差悬殊,用毕后即收藏会在仪器上面产生湿气,容易使仪器发潮损坏。 (2)使用后应给目镜斜管盖上防尘盖子,如没有防尘盖子亦应套上目镜,以免灰尘落入斜管内,影响镜座光具的清洁。 (3)不宜随便拆卸和揩抹光学系统内部的半反射镜。除此之外,在透镜或玻璃表面不慎接触油污尘垢,可用细洁亚麻布或洁净脱脂棉花,沾少许二甲苯拭除(但不能用酒精,以免浸入透镜内层影响质量),由镜头中心向外旋转擦拭,并用擦镜纸或软绸布轻轻拭净,否则易于脱胶,或模糊而影响检测效果。如只是沾上灰尘,可用橡皮小吹风球把灰尘吹掉(不可用口吹),或用软毛笔或用细木棒卷上棉花,轻轻擦除之。镜头表面镀有一层兰透光膜,不要误作污物擦拭,禁止用金属工具来代替棉签进行擦拭。 (4)使用油浸系物镜后,必须立即采用上述方法把油垢除去,抹擦干净,抹时千万小心,特别注意不能按压镜面,否则容易使透镜脱离镜座。 (5)仪器长期使用后,粗动滑板部分及载物台滑动部分可能出现油脂不足或干涸现象,此时应及时添加润滑油脂。粗(微)动机构宜用流动性油脂,载物台滑动部分宜用有适当粘度的(但注意不能含有酸性)油脂。

(完整版)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构造及使用

5.2 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构造及使用 金相显微镜可用来鉴别和分析各种金属和合金的组织结构,广泛应用在工厂或实验室进行铸件质量的鉴定、原材料的检验或对材料处理后金相组织的研究分析等工作。还可用于半导体检测、电路封装、精密模具、生物材料等检验与测量。 【实验目的】 1.了解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2.掌握仔细阅读显微镜使用说明书并进行正确操作的方法。 【实验原理】 显微镜的基本放大作用由焦距很短的物镜和焦距较大的目镜来完成的,物体位于物镜的前焦点外但很靠近焦点位置,物体经过物镜形成倒立的放大实像,这个像位于目镜的物方焦距内但很靠近焦点位置,作为目镜的物体,目镜将物镜放大的实像再放大成虚像,位于观察者的明视距离(距人眼250mm)处,供眼睛观察。光路图见“2.4光学基本仪器”中的图2-? 为了减少球面像差、色像差和像域弯曲等像差,金相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由透镜组构成的复杂光学系统。显微镜的成像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镜的质量,因此物镜的构造尤为复杂,根据对各种像差的校正程度不同,物镜可分为消色差物镜、复消色差物镜和平视场物镜等三大类。近年来,由于采用计算机技术,物镜的设计和制造都有了很大改进。 实际上,一方面,金相显微镜所观察的显微组织,往往几何尺寸很小,小至可与光波波长相比较,此时不能再近似地把光线看成直线传播,而要考虑衍射的影响。另一方面,显微镜中的光线总是部分相干的,因此显微镜的成像过程是个比较复杂的衍射相干过程。此外,由于衍射等因素的影响,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和放大能力都受到一定限制,目前金相显微镜可观察的最小尺寸一般是0.2μm左右,有效放大倍数最大为1500~1600倍。 金相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为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用符号“Х”表示,例如物镜放大倍数为20Х,目镜放大倍数为10Х,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200Х。通常物镜、目镜的放大倍数都刻在镜体上,在使用显微镜观察试样时,应根据其组织的粗细情况,选择适当的放大倍数,以细节部分能观察得清晰为准。 金相显微镜最常见的有正置、倒置和卧式三大类。本实验使用的是正置金相显微镜为例,光学系统结构图如图5-2-1所示。

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

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球墨铸铁铸件生产技术课程金相显微镜的构造 及使用 主讲:贺生明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

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 一、概述 众所周知,放大镜是最简单的一种光学仪器,它实际上是一块会聚透镜(凸透镜),利用它就可以将物体放大。但金相显微镜不象放大镜那样由单个透镜组成,而是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所观察试样的透镜叫做物镜,而靠近眼睛的透镜叫做目镜。借助物镜与目镜的两次放大,就能将物体放大到很高倍数(1~1000倍)。图1所示为在显微镜中得到放大物象的光学原理图。 图1金相显微镜光学原理图 ×M目金相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应为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即:M 总=M物放大倍数用符号“X”表示,例如物镜放大倍数为25Х,目镜放大倍数为10Х,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25×10=250Х。显微镜的主要放大倍数通过物镜来保证,物镜的最高放大倍数可达100Х,目镜的放大倍数可达25Х。放大倍数均分别标注在物镜与目镜上。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试样时,应根据其组织的粗细情况,选择适当的放大倍数。以细节部分观察得清晰为准。 显微镜的鉴别能力(鉴别率):显微镜的鉴别能力是显微镜也是物镜最重要的特性,它是指显微镜对于试样上最细微部分所能获得清晰映象的能力。物镜的数值孔径,表示物镜的聚光能力,物镜的数值孔径越大,表明物镜的鉴别能力也就是显微镜的鉴别能力越高。物镜的数值孔径与放大倍数一起刻在镜头外壳上,例如镜头上刻有25/0.50,这个0.50即表示物镜的数值孔径。 显微镜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放大倍数、透镜的质量、显微镜的鉴别能力。

二、金相显微镜的构造 金相显微镜最常见的有台式、立式和卧式三大类。金相显微镜通常由光学系统、照明系统和机械系统三大部分组成。现以4XI型台式金相显微镜为例加以说明。 光学系统:由光源、反光镜、物镜组、目镜及多组聚光镜组组成。图2是金相显微镜光路图。 图2金相显微镜光路图 照明系统:由安装在底座上的低压灯泡、聚光镜、反光镜、孔径光栏和安装在支架上的视场光栏和另一聚光镜组成。 机械系统:由载物台(试样台)、物镜转换器(安装多个物镜)、目镜筒(接目镜)、粗调和微调手轮、视场光栏(调节视域大小)和孔径光栏(调节进光 量)组成。图3为金相显微镜构造 图3金相显微镜构造

高中生物实验常用显微镜介绍及使用方法

高中生物实验常用显微镜介绍及使用方法一.显微镜的构造 一般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包括两大部分,即保证成象的光学系统和用以装置光学系统的机械部分。 1、机械部分 (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支持整个镜体,使显微镜放置稳固。(2)镜柱:镜座上面直立的短柱,支持镜体上部的各部分。目镜 镜筒转换器物镜 载物台集光器通光孔压片夹 反光镜底座 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镜臂倾斜关节

(3)镜臂:弯曲如臂,下连镜柱,上连镜筒,这取放镜体时手握的部位。镜臂的下端与镜柱连接处有一活动关节,可使镜体在一定范围内后倾,便于观察。 (4)镜筒:为显微镜上部圆形中空的长筒,其上端放置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相连。(5)物镜转换器:接于镜筒下端的圆盘,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螺旋圆孔,为安装物镜的部位,当旋动转换器时,物镜即可固定在使用的位置上,保证物镜与目镜的光线合轴。(6)载物台:为放置玻片标本的平台,中央有一圆孔,以通过光线。两旁装有压片夹,可固定玻片标本。 (7)调焦装置:为了得到清晰的物像,必须调节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使它与物镜的工作距离相等。这种操作叫调焦。在镜臂两侧有粗、细调焦螺旋各一对,旋转时可使镜筒上升或下降。大的一对是粗准焦螺旋,调动镜筒升降距离大,旋转一周可使镜筒移动2毫米左右。小的一对是细焦螺旋,调动镜筒的升降距离很小,旋转一周可使镜筒移动约0.1毫米。在用低倍物镜观察时,使用粗调焦螺旋;用高倍物镜观察时,用细调焦螺旋。 (8)聚光器:以调节光线。 2、光学部分 由成像系统和照明系统组成,成像系统包括物镜和目镜,照明系统包括反光镜和聚光器。(1)目镜:直插式:长度和放大倍数成反比 规格:5倍、10倍、16倍和40倍 (2)物镜:螺旋式: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比 规格:10倍和40倍 (3)特别说明:放大倍数和与盖玻片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低倍镜:放大倍数小,凹度小,直径大,通光量多,视野亮;

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及其使用

第一章:细胞概述 重点解析: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及其使用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机械部分 (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2)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3)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4)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5)物镜转换器(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6)镜台(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7)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①粗调节器(粗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②细调节器(细螺旋):小螺旋称细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结构。

◆照明部分 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 (1)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2)集光器(聚光器)位于镜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镜和光圈组成,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 ①聚光镜:由一片或数片透镜组成,起汇聚光线的作用,加强对标本的照明,并使光线射入物镜内,镜柱旁有一调节螺旋,转动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调节视野中光亮度的强弱。 ②光圈(虹彩光圈):在聚光镜下方,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成,其外侧伸出一柄,推动它可调节其开孔的大小,以调节光量。 ◆光学部分 (1)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10×或15×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一般装的是10×的目镜。 (2)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一般有3-4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符号的为高倍镜,最长的刻有“100×”符号的为油镜,此外,在高倍镜和油镜上还常加有一圈不同颜色的线,以示区别。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如物镜为10×,目镜为10×,其放大倍数就为10×10=100。 【成像特点】 观察到的是经两次放大后的倒立虚像 【使用方法】 ■低倍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放置:显微镜平时存放在柜或箱中,用时从柜中取出,右手紧握镜臂,左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实验台上,镜座后端距桌边1-2寸为宜,便于坐着操作。 (2)对光:用拇指和中指移动旋转器(切忌手持物镜移动),使低倍镜对准镜台的通光孔(当转动听到碰叩声时,说明物镜光轴已对准镜筒中心)。打开光圈,上升集光器,并将反光镜转向光源,以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右眼睁开),同时调节反光镜方向,直到视野内的光线均匀明亮为止。 (3)放置玻片标本:取一玻片标本放在镜台上,一定使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切不可放反,用推片器弹簧夹夹住,然后旋转推片器螺旋,将所要观察的部位调到通光孔的正中。 (4)调节焦距:以左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地上升至物镜距标本片约5毫米处,应注意在上升镜台时,切勿在目镜上观察。一定要从右侧看着镜台上升,以免上升过多,造成镜头或标本片的损坏。然后,两眼同时睁开,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左手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下降,直到视野中出现清晰的物象为止。 如果物象不在视野中心,可调节推片器将其调到中心(注意移动玻片的方向与视野物象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如果视野内的亮度不合适,可通过升降集光器的位置或开闭光圈的大小来调节,如果在调节焦距时,镜台下降已超过工作距离(>5.40mm)而未见到物象,说明此次操作失败,则应重新操作,切不可心急而盲目地上升镜台。

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金相显微镜或是数码金相显微镜是将光学显微镜技术、光电转换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开发研制成的高科技产品。的使用方法,供参考! 使用方法 1、根据观察试样所需的放大倍数要求,正确选配物镜和目镜,分别安装在物镜座上和目镜筒内。 2、调节载物台中心与物镜中心对齐,将制备好的试样放在载物台中心,试样的观察表面应朝下。 3、将显微镜的灯泡插在低压变压器上(6~8V),再将变压器插头插在220V的电源插座上,使灯泡发亮。 4、转动粗调焦手轮,降低载物台,使试样观察表面接近物镜;然后反向转动粗调焦旋钮,升起载物台,使在目镜中可以看到模糊形象;最后转动微调焦手轮,直至影象最清晰为止。 5、适当调节孔径光阑和视场光阑,选用合适的滤镜片,以获得理想的物像。 6、前后左右移动载物台,观察试样的不同部位,以便全面分析并找到最具代表性的显微组织。 7、观察完毕后应及时切断电源,以延长灯泡使用寿命。 8、实验结束后,应小心卸下物镜和目镜,并检查是否有灰尘等污染,如有污染,应及时用镜头纸轻轻擦试干净,然后放人干燥器内保存,以防止潮湿霉变。显微镜也应随时盖上防尘罩。

日常维护 为保证系统的使用寿命及可靠性,注意以下事项: 1.试验室应具备三防条件:防震(远离震源)、防潮(使用空调、干燥器)、防尘(地面铺上地板);电源:220V+-10%,50HZ温度:0度-40度. 2.调焦时注意不要使物镜碰到试样,以免划伤物镜。 3.当载物台垫片圆孔中心的位置远离物镜中心位置时不要切换物镜,以免划伤物镜。 4.亮度调整切忌忽大忽小,也不要过亮,影响灯泡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有损视力。 5.所有(功能)切换,动作要轻,要到位。 6.关机时要将亮度调到最小。 7.非专业人员不要调整照明系统(灯丝位置灯),以免影响成像质量。 8.更换卤素灯时要注意高温,以免灼伤;注意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卤素灯的玻璃体。 9.关机不使用时,将物镜通过调焦机构调整到最低状态。 10.关机不使用时,不要立即该盖防尘罩,待冷却后再盖,注意防火。 11.不经常使用的光学部件放置于干燥皿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