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美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比较研究与借鉴

中美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比较研究与借鉴

中美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比较研究与借鉴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美两国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和教育体系,中美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资助育人体系的比较研究和借鉴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本文将从中美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比较研究与借鉴这一视角入手,探讨中美两国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异同,并寻找借鉴的可能性,以促进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提高留学生的教育质量。

一、中美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基本情况

1.1 中美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概况

中美两国都拥有完善的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在中国,大学生资助包括国家奖学金、地方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覆盖面广,资助金额大。而美国的大学生资助形式更加灵活,包括政府资助、学校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学费、生活费等问题。两国的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均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为目标,但具体实施方式和政策设计存在较大差异。

1.2 中美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特点

在中美两国的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中,存在一些显著的特点。中方以国家为主体,政府财政拨款是主要渠道;而美国则更加注重多元化的资助来源,鼓励学校、社会团体等多方参与。中方强调公平与效益并重,注重公共政策的调控和政府的主导作用;美国则更注重市场调节和个人选择,鼓励创新和多元化。不同的体制与文化背景塑造了中美两国的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独特性。

2.2 效益评估的不同

在效益评估方面,中美两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国更注重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公平争取,政府对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效果评估较为重视,通过普遍减免学费、提高国家奖学金发放标准等措施,确保资助政策的实效;而美国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选择,政府对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效果评估相对较少,更多地由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特点进行资助分配。

2.3 教育质量的不同

在教育质量方面,中美两国也存在差异。中国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高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而美国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追求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产业的发展。在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设计和实践中,中国更加强调教育公平,而美国更注重教育质量的提高。

3.1 借鉴中美经验

中美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比较研究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从美国可以借鉴其多元化的资助来源、注重个性化需求和选择的政策设计、鼓励创新和多元发展的政策思路等经验,以完善和拓展我国的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从中国则可借鉴其强调公平争取、政府主导、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等经验,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3.2 探索新的政策途径

在中美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应当深入思考如何创新资助育人政策,以适应社会变革和教育需求的发展。可以从加强政策统筹、深化资助制度改革、优化政策配套措施等方面入手,提出新的政策途径,探索更加有效的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

3.3 促进中美教育交流与合作

在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比较研究与借鉴的过程中,我们也应当更加注重中美教育交流与合作,开展更多的学术研讨和实践探索,借助中美教育资源优势,共同提高区域内的高等教育质量,促进中美留学生的学术与实践交流,推动中美教育的双向发展。

关于资助育人工作意见和建议

关于资助育人工作意见和建议 资助育人工作意见和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教育和培养下一代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在这个背景下,资助育人工作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和责任。然而,如何进行有效的资助育人工作,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成长环境,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就资助育人工作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以期能够对相关工作的开展有所启示和帮助。 一、定义资助育人工作的目标和理念 在进行资助育人工作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工作的目标和理念。资助育人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健康、快乐、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新一代。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认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我们也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实践机会。 二、提供全方位的资源支持

为了实现资助育人的目标,我们需要提供全方位的资源支持。我们应 该保障学生的基本生活和学习条件,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寄宿条件。我们还应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实验设备和图 书馆等。我们也应该建设和完善学校的教研团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 教育教学服务。我们还应该与社会各界合作,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发展机会。 三、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 为了有效地评估和指导资助育人工作,我们需要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传统的评价方法主要注重学术成绩和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 质和个性发展。我们应该推动评价体系的改革,从分数评价转向多元 化评价。除了考试成绩,我们还应该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在评价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 潜力发展,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和鼓励。 四、加强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是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 重要支持者和参与者,他们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和决策。为了加 强家校合作,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定期组织家长会和 家访活动,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学校也应该提 供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为家长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更

中美研究生教育差异比较及启示

中美研究生教育差异比较及启示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是通过比较中美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差异,探讨各自的优 势和劣势,以及可能存在的启示和借鉴,进一步促进中国研究生教育 的发展。通过深入研究两国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 好地认识中美教育的特点和差异,为中国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 启示。可以有针对性地优化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更多高水平、高素质的研究人才,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和进步。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国际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为提升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提供参考和支持。 1.2 研究背景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水平科研人 才和推动学术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影 响力的国家之一,其研究生教育体系和模式受到广泛关注。随着全球 化进程的加快,中美两国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对比研究 两国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差异,有助于促进双方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中美研究生教育体系的比较研究,可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通过对比两国的课程设置、导师制度、科研环境和学术氛围等方 面的差异,可以发现不同体系的特点和优劣,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 提供借鉴和参考。深入了解中美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异同,有助于增进

两国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教育交流与发展。对中美研究生教育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3 研究意义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比较中具有重要意义。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教育体系之一,其研究生教育体系的比较研究可以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宝贵的启示和借鉴。通过比较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异同,可以发现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借鉴国外经验,优化研究生教育体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教育的国际比较也有助于增进中美两国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范围内的人才培养和学术合作,推动全球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深入研究中美研究生教育体系的比较意义重大,将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2. 正文 2.1 中美研究生教育体系比较 在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体系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中国,研究生教育通常是基于学校的学术潜力和考试成绩选拔,而在美国,研究生教育更注重个人能力和研究经验。这导致在中国,研究生有时候可能会出现知识面狭窄但成绩优秀的情况,而在美国,研究生可能更倾向于综合发展而非单一优势。

中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共3篇

中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共3 篇 中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1 中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高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教育是人类进步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量,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中美两国作为不同文化和政治体制的国家,其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着不同的特点。本文旨在探讨中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并进行比较。 1. 教育理念的不同 中美大学的教育理念有着很大的差异。在美国,教育并不是政治的一部分,教育体系的独立性是极强的。美国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往往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们在教学中强调贯穿整个课程的关键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并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自主的探索。 相比之下,中国的大学则更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政治教育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从招生时对初中生的素质进行考核,到课程设置、拓展社团等环节,都体现了中国高校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面。在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倾向于注重学生的

政治素质、道德伦理和爱国主义教育。 2. 教育方法的不同 除了教育理念的不同外,中美大学的教育方法也存在显著差异。在美国,高校的教育主要是基于“探究式学习”、“课程共享”和“学生为中心”的方法,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管理上。教师们往往会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和发言权,允许学生就个别问题的多个方面发表意见和建议。而这种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和意见的教育理念,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相对于美国,中国的大学的教育方法则更为注重纪律性和规范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受到比较严格的纪律限制。在中国的大学里,老师更多地是传统长辈式的教育模式,往往是讲、传、带,而不是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创新。教育方法上的这种差异,也会引起学生的不同反应。在中国,学生更注重知识的应试性,但在美国,则更加重视知识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3. 教育目标的不同 中美大学的教育目标也有不同。在美国,大学的教育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有全球化的眼光,掌握全球化的视野,拥有国际化的能力。美国的大学教育是以培养全面、卓越的人才为目标,这种指向性使得美国的教育更加注重竞争性和实用性。

2022年资助育人工作体系建设方案

2022年资助育人工作体系建设方案 一、组织体系 由学院书记牵头领导,学管主任和教学主任为小组组长,各班辅导员为小组成员。 二、工作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我校特点和专业特色,增强资助工作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的资助育人工作体系。全面落实资助政策,把党的温暖送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在实施精准资助的基础上,通过日常展开诚信、励志、感恩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三、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构建奖学金评定机制,积极搭建育人平台。充分发挥资助育人的导向作用,在以德为先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国家奖助学金申请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办理、勤工助学活动展开以及应征入伍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工作环节中,深入展开励志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和金融常识教育。 四、工作举措 (一)构建完善资助工作体系 1.完善资助工作制度化建设。 建立健全涵盖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社会捐助和贷款补偿等资助为一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办法》《学生荣誉称号及奖学金评定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梳理具体的工作流程,为精准资助工作的有序展开提供制度保障。 2.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工作机制。 增强和规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建立健全学院认定工作组、班级(或年级、专业)认定评议小组二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认定工作机制。严格按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的要求做好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通过人工评价、大数据分析、班级民主评议、谈心谈话、家访相结合的方式,准确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定期对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动态管理,推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精细化、个性化。督促各班级做好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申请书、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调查表、认定记录等资料的整理归档。 3.优化学生荣誉称号和奖学金评审办法。 在奖学金评定时坚持德育为先,实行“1+X”的评定办法。“1”指德育素质综合考评,(根据《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相关要求,从思想品质、遵纪守法、文明修身、诚实守信、志愿奉献等5个方面实行德育素质测评,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次,良好以上才可参与奖学金评定。)。“X”指学生“德智体美劳”方面的突出表现,学校设立“学业优秀标兵”“学业进步标兵”“社会工作标兵”“创新创业标兵”“公益服务标兵”“对外交流标兵”“文

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及建议

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及建议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中贫困生的数量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资助和帮扶,是高等教育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在开展资助工作的过程中,一些高校育人理念相对落后,育人方式过于单一,资助育人缺乏系统性问题凸显,为了做好困难生的精准帮扶,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要完善当前的资助育人工作机制,将资助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校资助育人贫困学生 【基金项目】重庆科技学院学生工作课题“四位一体”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研究(项目编号:xgbkt202209)阶段性成果;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创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CQGJ21B092);重庆科技学院“圆梦”辅导员工作室阶段性成果。 一、高校资助育人所面临的问题 (一)育人理念较为落后 近些年来,国内各高校基本建立了相对完整的资助体系,在资金配置上也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基本覆盖校内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但在开展资助工作的过程中,大部分高校都是通过发放相应的资金,而未提供相应的教育服务,对于困难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引导不够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不到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战略为根本遵循,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目标。在一些高校中受助的学生并没有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的发展当中,这部分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二是高校感恩教育不到位。目前,高校资助工作的经费来源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政府部门的专项经费,二是企业和个人等社会力量的捐助,三是金融机构的免息贷款【1】。据了解,一些受助学生在享受国家资助的同时,却表现出对资助工作的冷漠,甚至产生“困难应得”的思想,他们没有真正明白资助育人的真正含义。归根到底,

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比较研究及启示

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比较研究及启示 中美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都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质的教育机构,但是在经费投入及配置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过对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为双方提供启示和借鉴。本文将从经费投入情况、经费配置方向、经费使用效益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的差异以及可能的启示。 一、经费投入情况比较 在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方面,美国是全球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最多的国家之一。根据教育部的数据,美国在2019年的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了7,180亿美元,高居全球之首。而中国在同一年的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049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二。 从投入总量上看,美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明显领先于中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发达程度。但是从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来看,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逐年增加,以2019年为例,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费占GDP比重达到了0.87%,而美国的高等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为2.7%。这一数据显示,中国在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占比上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二、经费配置方向比较 在经费配置方向上,中美两国都在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但是在具体的配置方向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美国的高等教育经费主要由政府、学校和私人资助三部分组成,其中政府经费占比最高,私人资助次之,学校自身资金占比最低。而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费主要由政府投入和学校自有资金组成,私人资助的比重相对较低。 从经费配置的比例上来看,美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支持更加充分,私人资助也占有一定的比重,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发展。而中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也在逐渐增加,但是私人资助的比重相对较低,这也是一个可以改善的方向。 三、经费使用效益比较 在经费使用效益方面,中美两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美国的高等教育经费主要用于教学设施建设、教师薪酬、科研项目等方面,而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项目等方面。 从经费使用效益来看,美国的高等教育经费更加注重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投入,这能够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科研成果。而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费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这可以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四、启示与建议

中美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比较研究与借鉴

中美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比较研究与借鉴 中美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是指大学为学生提供经济资助,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全面培 养和发展的体系。中美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在目标设置、资助项目和方式、培养模式等方 面存在特点和差异。本文主要从资助渠道、资助项目、培养模式和经验借鉴四个方面比较 中美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 一、资助渠道比较 中美大学生资助渠道主要包括政府、学校、社会力量和个人捐赠。在中美两国,政府 都承担了大学生资助的一定比例。在中国,政府资助主要包括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和国 家助学贷款等;在美国,政府资助则主要包括联邦助学金和州助学金等。学校也是主要的 资助渠道,在中国,学校资助主要包括学费减免和奖助学金等;在美国,学校资助主要包 括奖学金和助学贷款等。社会力量和个人捐赠在美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社会力量包括各 类基金会、企业等,个人捐赠则是指个人对大学生资助的捐款。而在中国,社会力量和个 人捐赠在大学生资助中的作用相对较小。 二、资助项目比较 中美大学生资助项目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和助学贷款等。在中国,奖学金 主要是依据学生的成绩或其他条件评定,包括国家奖学金、学校奖学金和学科竞赛奖励等;助学金是根据学生的经济情况评定的,包括国家助学金、临时困难补助等;勤工助学则要 求学生在校内外工作以换取经济补贴;助学贷款是学生可选择申请的贷款项目。而在美国,奖学金主要是根据学生的成绩、特长等条件评定的,包括学术奖学金、体育奖学金等;助 学金是根据学生的经济情况评定的,包括联邦助学金和州助学金等;勤工助学是学生在校 内或校外工作以得到经济补贴;助学贷款则是学生可选择的贷款项目,有联邦贷款和私人 贷款等。 三、培养模式比较 中美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培养模式也存在差异。在中国,大学生资助一般是按照学 生的经济情况给予一定的资助并给予一定的优待,重点是解决学生的经济问题。而在美国,大学生资助不仅包括经济资助,也包括社会支持和培养。美国大学通过奖学金、导师制度、实习机会、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创新能力和领导素质。在美国,大学非常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领导潜能的培养。 四、经验借鉴 中美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在经验借鉴方面可以互相借鉴。中国可以借鉴美国大学生资 助体系的社会力量和个人捐赠,通过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大学生资助,增加资助金额和项目 的多样性。中国也可以借鉴美国大学生资助的培养模式,通过导师制度、实习机会、社会

中美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比较研究与借鉴

中美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比较研究与借鉴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中美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也越来越密切。 作为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和美国在教育体系方面各有其独特之处,同时也存在 着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是比较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将 从中美两国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设计与运行情况、政策措施与实际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 研究,并提出一些可供借鉴的建议。 1.美国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 美国的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来源于国家政府、学校和社会力量三个方面。美国联邦政 府通过发放助学贷款、提供奖学金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资助。美国各大学和学院也设立了 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减免学费等项目,以帮助有需要的学生完成学业。社会力量中的慈 善机构、企业、社会团体等也参与到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中,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 与支持。 从上述对中美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设计与运行情况的比较分析来看,可以发现美国 的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更加多元化,国家政府、高校和社会力量三方面的资助都非常齐备,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而中国的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主要还是以国家政府为主, 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为辅,社会力量参与度相对较低。中国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加强社 会力量的参与,拓展资助渠道,提高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二、中美大学生资助育人政策措施与实际效果的比较 1.美国大学生资助育人政策措施与实际效果 美国政府通过发放助学贷款、提供奖学金等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美国各大学和学院也开展了各类资助项目,为学生提供各种资助和支持。实际效果上,美 国的大学生资助政策较好地解决了大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提高了学生的上学积极性和完 成学业的可能性。 从上述对中美大学生资助育人政策措施与实际效果的比较分析来看,可以发现中美两 国在大学生资助育人政策措施的设计与实施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效。美国在政策措 施方面更加注重多层次、多元化的资助方式和机制,中国在政策实施方面更加注重社会力 量的参与和高校的个性化支持。中国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加强资助形式的多元化和灵活性,同时美国也可以借鉴中国的做法,加强政府引导和社会力量的参与。 1.多元化资助方式。借鉴美国的经验,中国可以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拓展资助渠道,提高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发展型资助育人研究

发展型资助育人研究 摘要:资助育人是学生资助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才强国的有力措举措, 传统的资助体系在资助与育人结合上出现瓶颈。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型的资助育 人变成了资助育人的必然,发展型资助不是对现有资助模式的颠覆,而是对传统 资助育人发展。 关键词:资助育人、发展、困难生。 一、发展型资助的内涵 发展分为初级、渐变、质变三个阶段。"资助"是指通过钱财、物资提供帮助。发展型资 助育人是指通过物质帮扶使得事务连续发生质变或量变。发展型资助并非是对现有资助育人 的颠覆而是遵循教育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学生思想特点,通过经济、物质、精神等 更符合学生自我发展需求的形式,帮助家庭经济难学生不断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的 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型资助的功能 1.育人功能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此去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及学生的思想问题。培养学生自立自强、拼搏奋进的进取精神;树立学生知恩、感恩、报恩的感恩回馈意识;强化学生树立做人诚信、做事诚信的诚实守信意识。在能力提升实践活动中使困难生练能力、长才干、强思想,不断 增强获得感和认同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实现个人发展与祖国 发展的统一。 2.导向功能 导向功能是指引导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养成学生独 立思考、注重实践动手的良好习惯。注重总结反思,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培养学 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创造价值,增强获得感,强 化信心。 3.激励功能 通过正向强化,激发人的动机,合理有效地发挥激励作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发展动力。激励可以帮拥有渴望成功的想法,但是理想的实现需要思想和行动共同作用。通过助学生在 理想的驱动下采取实际行动,在实践行动过程中完成自我认知、自我发现、自我纠正,构建 个人认知体系,提升境界,纠正偏差,明确新目标,激励学生积极奋进,从而向更高的目标 奋斗,形成良性循环。 三、高校学生资助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的大学生资助体系有政策制度不完善的不足,同时也存在体系设置不合理的 不足,导致资助作用的发挥不完全。 1.资助理念不够新

高校学科建设的国际化比较与借鉴研究

高校学科建设的国际化比较与借鉴研究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高校的学科建设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和机遇。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各国高校纷纷加强对国际化学科建设的比较与借鉴研究。本文将以中国为例,探讨高校学科建设的国际化比较与借鉴研究的重要性和相关实践。 一、国际化学科建设的背景 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体系和科研机构也在加速国际化进程中。高校学科建设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紧跟国际趋势,与世界一流学府保持接轨。国际化学科建设可以提供全球视野、国际合作和交流的平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国际化学科建设的意义 1. 提高教育质量 国际一流学府的学科建设往往经过多年的发展,并形成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比较与借鉴,我们可以获得其成功经验,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学科建设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2. 培养国际化人才 国际化学科建设注重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借鉴国际先进学府的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和文化,培养他们的国际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3. 推动科研创新

国际化学科建设强调学科间的跨界合作和交流,有助于学术思想的碰撞和科研成果的创新。通过借鉴国外学府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可以推动国内科研水平的提升。 三、国际化学科建设的实践与挑战 1. 人才引进与培养 为了实现国际化学科建设,高校需要引进更多的海外人才,同时也要提供给他们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发展机会。此外,高校还应加强对本土教师和学生的培养,培养他们的国际化意识和能力。 2. 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 国际化学科建设需要对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进行全面改革。高校可以通过与国外学府合作,引进国际知名课程和教学资源。同时,也需要针对本土实际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3. 学术交流与合作 国际化学科建设重要的一环是学术交流与合作。高校应积极与国内外优秀学府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学术活动、学术论坛和合作研究项目等形式,促进学科建设的互联互通。 四、中国高校学科建设的国际化实践 近年来,中国高校积极推动学科建设的国际化进程。一方面,高校加大了对海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通过签订人才引进计划和合作协议,吸引了大量优秀的海外学者和教师。另一方面,高校还与国际

关于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体系的建设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体系的建设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一些家庭的经济困难,贫困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需要建立完善的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体系,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实现自身发展。本文将对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体系的建设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对贫困生的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资助政策不够精准。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贫困生资助政策主要是提供一些生活补助和学费减免,却忽视了对贫困生的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资助措施不够灵活。有些高职院校的资助政策过于一般化,没有因人因地制宜地为贫困生提供帮助。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一些高职院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缺乏专门的管理团队,导致了工作的混乱和不及时。 二、建设目标 为了完善高职院校的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体系,我们需要明确建设的目标。要建设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确保资助政策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能够真正帮助到贫困生。要建设师生关系的育人机制,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要建设完善的管理体系,确保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建设策略 针对以上的建设目标,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建设策略。建设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资助政策,从而更好地帮助贫困生。建设师生关系的育人机制,可以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引入社会力量,建立师资库和心理咨询中心,为贫困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帮助。建设完善的管理体系,可以增加一些专门的管理人员,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建设保障 要想建设好高职院校的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体系,我们还需要有充分的建设保障。要有充足的财政支持。学校可以增加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同时引入一些社会资金,共同支持贫困生的教育。要有专门的管理队伍。学校可以增加一些专门负责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的管理人员,形成一个专业的团队,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要有社会的支持。学校可以积极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合作,共同为贫困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帮助。 五、建设效果

新时期基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促进大学生优良学风建设研究

新时期基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促进大学生优良学风建设研究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日益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大学生教育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 焦点。在高校的育人工作中,资助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不仅仅是给予学生经济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通过资助活动来促进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在新的时期里,基于高校资助育人 工作来促进大学生优良学风建设,已经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共同的关注点。本文将探讨在 新时期下,高校如何通过资助育人工作来促进大学生优良学风建设的问题。 一、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指通过学校的各种奖助学金、 贷款以及勤工俭学等方式,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经济帮助,促进他们的学业、生活和发展。在大学生教育中,资助育人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通过资助活动来促 进学生成长成才。资助育人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自身素质,还能够培养学 生的劳动精神和自立自强的品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在 大学生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新时期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分析 在新的时期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高校资助育 人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由于大学生数量增加,资助工作需要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资助 对象的质量和素质各异,如何对不同学生进行有效的资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 学生对资助工作存在误解和依赖心理,影响了资助工作的效果。在新的时期下,高校资助 育人工作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教育的需要。 三、高校如何通过资助育人工作来促进大学生优良学风建设 1. 优化资助政策,建立健全的资助制度 在新时期下,高校应该及时优化资助政策,建立健全的资助制度,为学生提供更加全 面和有力的支持。一方面,在经济资助上,高校可以通过设立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和勤工 助学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经济帮助,改善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思想引导上,高校可 以通过学生资助工作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资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只有通过优化资助政策,建立健全的资助制度,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学风建设。 2. 强化资助工作的监督与评估 在新时期下,高校应该加强对资助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完善资助工作机制,确保资助 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一方面,高校可以建立健全的资助工作管理制度,加强对资助资金的 使用和管理,提高资助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高校可以通过开展资助工作的评估和考核,督促各部门和个人认真履行资助工作职责,确保资助工作做到实打实、金字招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资助育人的有效策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资助育人的有效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群体日益壮大,他们是国家 的未来希望,是社会的中流砥柱。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包括思想多元化、社会压力增大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摆在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面前的重要课 题。 资助育人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效策略。资助育人是指通过各种资助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资助育人可以是资金上的支持,也可以是 精神上的鼓励,还可以是知识上的传授。通过资助育人,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综合素质,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 加强资助育人,需要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手段和策略。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些加强资助育人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多元化的资助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资助体系是加强资助育人的重要途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同 学生有不同的需求,所以需要有多种形式的资助。包括经济资助、学习资助、心理资助等。经济资助可以包括奖学金、助学金、贫困生资助等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学习资 助可以包括学习资源的共享、学习技能的培训等形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心理资助 可以包括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建立多元化的资助体系,需要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充分发挥资源整合的作用。 学校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资助机构,不断完善资助政策,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资助。社会 各界可以通过各种捐赠、赞助活动,支持学校对学生进行资助育人。 二、加强导师制度建设 加强导师制度建设是加强资助育人的重要举措。导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通过导师制度的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个 性化的资助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 导师制度建设可以包括导师指导、导师关怀、导师辅导等方面。导师指导,可以帮助 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规划未来发展。导师关怀,可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生 活情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导师辅导,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心理支持等服 务。

产教融合视角下反馈型资助育人模式构建与实施路径探析

产教融合视角下反馈型资助育人模式构 建与实施路径探析 摘要:反馈型资助育人模式的构建以产教融合为背景,以学生成长获得信息反馈为核心,从受助学生需求信息反馈、受助人企业表现信息反馈、行业领域实施效果反馈三个层面,搭建学生、高校、企业、社会的四联动新型资助体系,从而有效实现多力协同促进受助学生发展自我、提升能力、回馈社会的新思路、新策略、新途径。 关键词:资助育人;产教融合;反馈型资助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文件中把"资助育人”列入十大育人体系之中,极大地丰富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内涵,标志着资助育人工作从单一的物质帮扶到兼顾学生道德、能力、精神的成长,从而形成“扶困”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长效资助育人机制,致力于构建“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四位一体”良性循环,形成精准资助育人的管理服务体系。反馈型创新资助模式应时出现,该模式的构建以产教融合为背景,以学生成长获得信息反馈为核心,从受助学生需求信息反馈、受助人企业表现信息反馈、图片1反馈型资助模式核 心概念图 行业领域实施效果反馈三个层面,搭建学生、高校、企业、社会的四联动新型资助体系,从而有效实现多力协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图1为反馈型资助模式

核心概念图)。因此探析建立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反馈型资助育人创新模式,有助 于增强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时代性、精准性和创新性。 1. 产教融合视角下当前高校资助育人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产教融合道路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之路,产教融合的本质是一种经济 结合教育的活动方式,其以教育为核心要素,通过产业组织与教育组织充分发挥 自身优势,协同育人达到产业组织、教育组织、学生三方共赢。产教融合是实现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培育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的的一种人才培育模式。当 前在产教融合发展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模式有待进一步改进与创新。 1.企业资助方式单一,产教融合中的学生资助机制有待创新 近年来,随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与高校合作的企业单位通过 多种方式为贫困大学生提供物质帮扶,如企业奖学金、企业助学金、活动赞助等,积极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为主、社会参与”的资助模式。然而,当下高校中企 业现行的资助方式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改进空间。首先,企业资助延续性不足, 产教融合为经济结合教育的一种活动方式,追求企业、高校、学生三方共赢,企 业在为高校提供资助除了公益性原因要素,同时也期望从高校获得相应回报,如 优质毕业生、企业知名度提升、高校科研成果应用等要素。因此,如若企业长期 得不到“回报”,就会造成资助中断,甚至阻碍产教融合的持续深入,以致资助 合作关系中断。其次,企业资助方式单一,当下企业资助方式主要以资金输入为主,企业资助的重心尚不能完成从“输血”到“造血”的转换,尚未充分利用企 业自身优势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校企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 完善。单从学生发展需求层面考虑,贫困大学生首先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因 此他们更加需要充分利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红利,努力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和 自身综合素质,以确保在人才大爆炸的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丰富企业资助 方式刻不容缓。 2.贫困程度界定困难,资助工作精准度亟须提高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探析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探析 近年来,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越来越重视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成绩和综合素 质发展的关注与支持。这种模式着眼于提高大学生的发展水平,促进他们的个人发展、社 会适应和就业能力,旨在最终达成“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对大学 生资助育人模式进行探析。 一、基本原则 大学生资助育人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公平、开放、专业和共享等。平等原则要求 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因身份背景和条件的差异而有所偏袒。公平原则要求确保资助资 源在分配过程中合理利用,在所有学生中平等分配。开放原则要求通过网络、媒体等途径 宣传资助育人政策。专业原则要求实施高效、科学的管理,确保资助育人工作与其他教学 管理工作相配合。共享原则要求通过资助育人活动,进一步凝聚校园文化、提高校园信心 和向心力。 二、实施原则 大学生资助育人的实施原则主要包括:科学管理、突出重点、重视自主和强化宣传等。科学管理要求对大学生资助育人进行全程监管,确保实施科学的策略规划和项目管理。突 出重点要求重点关注大学生的关键时刻和重要环节,为他们提供最佳的资源和支持。重视 自主要求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的提升,在这种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指导 来加强这方面能力。强化宣传要求利用各种有效的传播手段,强化宣传,让所有学生更快 速地了解各类资助育人政策。 三、实施方法 大学生资助育人的实施方法包括:资助品种多元化、资助标准适应性和建立完整的学 生资助体系等。资助品种多元化要求提供不同种类的资助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资 助标准适应性要求根据不同学生的困难和需求,科学地分配多元化的资助资源,确保其最 大化和有效性。建立完整的学生资助体系要求在完善家庭经济状况评估机制的同时,加强 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资助。 四、实施策略 大学生资助育人的实施策略包括:规划先行、改革试点和多元合作等。规划先行要求 通过全面的规划和管理,完善学生资助育人计划和制度,推动资助育人进程。改革试点要 求以改革创新为手段,突破传统的资助育人模式,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资助育人方式和方法。多元合作要求加强与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合作,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的资助育 人环境和体系。

中美大学生就业指导比较研究(全文)

中美大学生就业指导比较研究(全文)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大学生人才价值和高校教育价值的主要形式。然而,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分析,总体形势上,随着新增劳动人口在增加,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本文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中美大学生就业指导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并借鉴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经验,就进一步完善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思考。 一、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特点 1.高度重视性 美国高校极为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学校对大学生就业虽不承担责任,但因为学生的就业状况会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人数,而招生行情又会影响学校的学费、公司捐款等经费收入。因此,各高校均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通过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来增强学校的知名度。 2.体制完备性 就业指导体系完备。一方面是就业指导主体多样化,大学、企业和社会都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体,政府进行宏观就业政策方面的管理,另一方面是就业指导机构比较完备,服务人员队伍整齐,素质高,大学的就职部、企业的人事部及一些社会性机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作用。 3.内容多样性

就业指导的内容全面、形式多样、方法先进。国外就业指导的内容涉及职业的性质、发展前途、经济收入、就业的难易程度、学生职业兴趣的测定与调查、择业准则和技巧等。就业指导的形式主要有讲座、报告、咨询服务、模拟实验、心理测试等,并且利用计算机来收集整理并提供信息。使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就业预测信息,并提供多样帮助,提供多种合理就业意见。 4.自由灵活性 随着就业市场的需要,美国高校可以自由地增加新的学习科目和淘汰过时的科目。许多大学的医学院、理学院、社会学院、工程学院、企业管理学院等不紧与兄弟学校有联系,组成高校联盟,而且他们又都同企业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高校间可以实现方便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一些发达的企业提供资金及先进的科技赞助学校的教育和科研。不少大学的教授及研究人员为不同的企业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他们的很多研究课题是由相关企业委托而进行研究,并由企业提供研究资金。学术研究和企业发展的紧密联系既直接促进企业的发展,又使学校的教学科研能得到实际的应用。使待就业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更多的社会经验。 二、中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特点 1.就业指导更侧重于整体 我国高校擅长群体服务,工作特点是先面后点,点面结合,主要精力侧重于指导课和招聘会。不大注重个体化和专业化,导致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研究 ——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共3篇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研究——以大连理 工大学为例共3篇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研究— —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教育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肩负着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使命。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校育人的目标,大连理工大学秉持“三全育人”的理念,不断创新资助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三全育人”理念的实践 “三全育人”理念是指在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体魄、心理和艺术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育人。为了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大连理工大学制定了一系列资助政策,包括贫困生资助、科研创新资助、创业扶持资助、文体活动资助等。 对于贫困生,学校提供了困难补助、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生活补贴以及实习就业等多种资助形式,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同时,学校还设立了“阳光行动”救助基金,专门用于帮助遇到重大困难的学生。 在科研创新方面,学校通过设立人才计划、科研基金和创新券等项目,资助优秀学生进行科研和创新实践,提升他们的科研

能力和创新素质。 在创业扶持方面,学校设立了“蓝色旗帜”创业扶持计划,为有创业愿望的学生提供优先资助和培训机会,帮助他们创立企业,实现自我价值。 二、高效执行与创新实践 为了更好地执行资助政策,大连理工大学成立了资助工作部门,负责资助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同时,为了让资助政策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需求,学校制定了各种问卷调查和沟通机制,了解学生的资助需求和意见反馈,不断完善资助政策。 在创新实践方面,学校积极推动创新券的使用,为学生提供科研和创新实践的支持。此外,学校还积极推行数字化管理,通过建立学生信息公示平台和流动资助平台等,提高学生资助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 三、育人成效的显著提升 通过资助政策的不断创新和实践,大连理工大学的育人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的创业意愿和创新实践能力逐年提高,学生文艺和体育活动的参与度也明显增加。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这些成果的取得,既是“三全育人”理念的有效实施,也是学校资助政策的有效落实和创新实践的果断推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