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曲式分析考试

曲式分析考试

曲式分析考试

一·贝多芬G大调小步舞曲

曲式分析:复三部曲式完再,ABA’结构。贝多芬的《G大调小步舞曲》具有鲜明的规格性,乐曲结构完整、排列规范、具有古典舞曲应有的特征。乐曲为典型的“三段体”结构,第一主题婉转如歌(片段1),第二主题

带有活泼、跳跃的性质(片段2)。第一乐段由两个小段构成,单纯简洁、典雅庄重。第二乐段(中间部分)同样规整地排列着两个小段,充满活泼

轻快的情趣。同第一段形成对比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反复。演奏是小段

就不再重复了。二·贝多芬第一首钢琴奏鸣曲op2no1第二乐章该乐章为复三部曲式再。该乐章以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写成,F大调,3/4拍。柔版。其呈示段为4+4方整性平行乐段。虽有起伏,单笼罩

在柔版慢速的氛围里,并未有大的涟漪。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变奏重复。主

部主题的第二段与呈示段相同,但引入新的音乐材料。带有些宗教性的意

味织体变为分解和弦,音型较密,旋律线条以级进为主。连接部为副部开

端作准备。首先出现属级和弦终止了连接部,以K(46)D(7)T作完全

终止后迎来结束部,作属到主进行。结束部以C大调主和弦告终,主部主

题是主调F大原样再现,稍加变奏性装饰得以发展,强调协和稳定的归属感,迎来同归主调性的再现结束部。结尾突现轻巧的32分3连音,描绘

了一幅镜头渐远的朦胧感。相对呈示部,再现增加了5小节。以完满主调

性终止过度。平复心情落幕。三·舒伯特军队进行曲曲式分析ABA单三部曲式。音型节奏节拍速度调性分析。五·肖邦op55no1夜

调性节拍音型(3连音)速度分析。六·肖邦夜曲op48.no1

A1为A的再现,速度比先前快,情绪更为高涨,音型变了,结尾处有补充,这个补充使原有的速度减缓,使乐曲的情绪回落到忧伤惆怅的气氛。对整个乐曲起着一个稳定、结束感的作用。

七·肖邦e小调圆舞曲

曲式学试题标准答案

曲式学试题标准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1、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个有起讫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而成的整体(结构)关系,便是音乐作品的(曲式)。 2、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3、曲式的各组成部分中,担负着揭示及展开主要乐思的段落,称为曲式的(基本)部分。而在其之间或前后出现的段落,称为曲式的(从属)部分,其中包括(引子);(间奏)和(尾声)。 4、一个音乐段落,如果用它的主调性的和声来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相反,如果用不稳定功能或转调来终止,则称为(开放)性结构。 5、曲式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1.(呼应原则)2.(对比原则)3.(起承转合原则)4.(三部性原则)5.(变奏原则)6.(并列原则)7.(分章组合原则)8.(回旋原则)9.(奏鸣原则)。 6、音乐的陈述类型,最概括可分为(稳定)的陈述类型与(非稳定)的陈述类型两大类;后者又可分为(展开)型与(过渡)型两种类型。 7、乐段的分类通常是1.(以乐段内部乐句的数量)为依据;2.(以乐段内部乐句间的材料的不同组合关系)为依据;3.(以乐段外部的结构形态)为依据;4.(以和声调性的功能逻辑)为依据;5.(以音乐结构陈述功能)为依据;由乐段构成的曲式,称为(一段)曲式。

8、乐段内部结构可划分为(乐句);(乐节)及(乐汇)等结构部件。 9、三段式也称为(单三部)曲式,它依据中段的不同写法主要划分为(引申型);(并置型);(综合型)三种。 10、二段曲式也称为单二部曲式,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中,有再现的二段式的结构图式常见形式为(A(a+b)+B(c+a或b));没有再现的二段式的结构图式常见形式为(A(a+b)+B(c+d))。 11、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的中部主要有(呈示型)和(展开型)两种类型。 12、奏鸣曲式的三个基本部分的表现意义分别是:1.矛盾的(发生)2.矛盾的(发展)3.矛盾的(解决)。 二、(每小题6分,共30分) 1、什么是曲式学? 答:研究音乐作品构成统一整体的和各部分的结构规律,以及对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主题和非主题成分的组合及调性布局的系统阐述,称之为曲式学。2、学习曲式学的意义? 答:其意义在于掌握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曲式结构原则以及历史形成的具有规范意义的各种曲式类型。 3、学习曲式学的目的? 答:其目的在于更深入的掌握音乐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并将所掌握的基本方法用于更为广泛的作品分析和音乐创作的实践中去。 4、什么是奏鸣曲式? 答:奏鸣曲式是一种具有明显的三部性和富于辨证性的结构,主要由呈示部、

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

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 参考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音乐学院《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2. 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 3.乐段的内部结构可以细分为(乐句)、(乐节)、(乐汇)。 4. 乐段最后落于主调的属和弦,以和声的半终止结束,称之为(开放乐段)。 5. 段落之间还可能形成尾首重叠的关系,称为(侵入终止)。 6.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要素包括:(旋律)(和声)(织体)(调式调性). 7.乐段的调性结构可分为(单一调性)和(转调)的结构 二、名词解释(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复乐段 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复乐段等。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常所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三部性原则

三部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部性结构就是在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 三部性原则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可用图式:A-B-A来表示,即主题(呈式)——离题(对比或引伸展开)——返题(主题再现)。三部性原则的核心是再现,因而也可以称之为再现原则 三、简答题(共四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 答: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以下几个特征: (1)乐思材料比较片段化、零碎化。 (2)调性与和声呈不稳定功能。这种不稳定功能的最基本的体现是避免全曲的主要调性而在从属调性上进行。调性与和声的不稳定功能的进一步强化则体现为不确立一个明确的调性为目标,避免主和弦或避免完全终止式,不在一个调性上作较长的停留,较多使用不协和和弦等等。 (3)结构上不规整,不形成正规的乐句或乐段结构。结构的分裂是体现结构不稳定功能的常用手法。 2.乐句、乐节、乐汇有什么特点? 答:乐句是乐段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乐段内部的曲式成分。其长度一般约为4至8小节,具有一定的节奏音型和旋律的起伏,乐句的和声包含相对完整的内容,句尾通常要出现和声终止式。 乐节指长度约为2至4小节的、规模较小的音乐片段,多数乐节相当于半个乐句的长度。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考试范围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考试范围 一、《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考试范围 1.第三章多声部音乐调性的识别与和声分析 本章考试内容是分析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的音乐作品 包括:调性的识别、转调、离调、换调,副属和弦等内容。 声与作品分析基本要求 一、和声分析的次序 (一)分析全曲基本调式调性布局 (二)分析段落和声结构 (三)分析乐句和声结构 (四)分析转调与离调和声 二、和声分析的基本思路 (一)和声终止式 1.半终止 2.完全终止 (二)关注和声低音 和声的原位与转位 2.第四章音乐材料陈述与展开 (1)音乐材料陈述主要是:稳定性陈述与非稳定性陈述两种类型(2)音乐的材料展开手段主要是: 1)变奏,织体变化、和声变化、旋律变奏、调式调性、速度、配器等。 2)延展,重复、模进、分裂、紧缩、扩大等。 3.第五章音乐作品曲式结构的基本原则 音乐分析中曲式构成有两种原则 原则一:原则二: (1)并列原则(1)呼应原则 (2)再现原则(2)三部性原则 (3)变奏原则(3)起承转合原则(4)回旋原则(4)变奏原则

(5)奏鸣原则(5)回旋原则 本讲课主要采用第二种原则 4.第六章规范化曲式之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本学期讲课至第六章第三节为止。 第一节一部曲式(一段式) 一、一部曲式定义 二、乐段分类(乐段内部结构) (一)单乐段 1.一句类乐段 2.二句类乐段 3.三句类乐段 4.四句类乐段 5.五句类乐段 (二)展开型乐段 (三)平行复乐段 三、一部曲式的和声 (一)和声结构的开放性 (二)和声结构的收拢性 四、一部曲式的从属部分 五、一部曲式的应用 提示:重点掌握复乐段 第二节单二部曲式(二段式) 一、定义:两个内容不同或相近的乐段,建立在对比与统一基础上, 并运用呼应原则构成的结构形式,称为单二部曲式(二段式)。 二、单二部曲式的第一部分:具有呈示型的特点,即运用稳定的音 乐陈述方式构成。 三、单二部曲式的分类:根据第二段第二句的写法。如果第二句再

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复习进程

音乐学院《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2. 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 3.乐段的内部结构可以细分为(乐句)、(乐节)、(乐汇)。 4. 乐段最后落于主调的属和弦,以和声的半终止结束,称之为(开放乐段)。 5. 段落之间还可能形成尾首重叠的关系,称为(侵入终止)。 6.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要素包括:(旋律)(和声)(织体)(调式调性). 7.乐段的调性结构可分为(单一调性)和(转调)的结构 二、名词解释(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复乐段 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复乐段等。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常所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三部性原则 三部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部性结构就是

在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 三部性原则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可用图式:A-B-A来表示,即主题(呈式)——离题(对比或引伸展开)——返题(主题再现)。三部性原则的核心是再现,因而也可以称之为再现原则 三、简答题(共四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 答: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以下几个特征: (1)乐思材料比较片段化、零碎化。 (2)调性与和声呈不稳定功能。这种不稳定功能的最基本的体现是避免全曲的主要调性而在从属调性上进行。调性与和声的不稳定功能的进一步强化则体现为不确立一个明确的调性为目标,避免主和弦或避免完全终止式,不在一个调性上作较长的停留,较多使用不协和和弦等等。 (3)结构上不规整,不形成正规的乐句或乐段结构。结构的分裂是体现结构不稳定功能的常用手法。 2.乐句、乐节、乐汇有什么特点? 答:乐句是乐段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乐段内部的曲式成分。其长度一般约为4至8小节,具有一定的节奏音型和旋律的起伏,乐句的和声包含相对完整的内容,句尾通常要出现和声终止式。 乐节指长度约为2至4小节的、规模较小的音乐片段,多数乐节相当于半个乐句的长度。 乐节内若能再细分,则可以划分出乐汇。乐汇是由两个以上的乐

学位主干课考试《曲式分析》复习资料

以下为我自己整理的份资料,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曲式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称为曲式。研究音乐作品结构规律的学科叫曲式学。 2、曲式即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根据音乐作品的特点,我们常采用文字或 图片归纳说明。 3、曲式由音乐作品的内容所决定,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4、曲式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呼应原则、三部性原则、回旋原则和起承转和原则。 5、音乐作品在调性功能上,稳定功能常用在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不稳 定功能则常出现在乐曲的中间部分。 6、音乐构成的复合因素是指织体、和声、旋律及复调。 7、音乐构成的单纯因素主要有节奏、节拍、音色、音区、调式等。 8、在当今全球范围内,在所有调式类型中,大、小调式是分布最广、应用最 多的调式体系。 9、音乐主题发展的基本手法主要有模进、模仿、展开等。 10、乐曲调性布局的大体规律是: T → D → S → T 。 11、根据乐句的数量而划分的乐段,最常见的是二句和四句。 12、乐段是构成曲式的最小单位,其基本组成部分是乐句,再往下则可能细分出 乐节或乐汇。 13、音乐结构外部的延长叫补充;音乐结构内部的扩展叫扩充,其常常通过 阻碍终止 的和声手法来达到。 14、二段曲式的第一段总是带有呈示性的各种特征,根据后段的写法及其与第一 段的关系可分为再现和非再现两种类型。 15、再现二段曲式中第二段由对比中句和再现句构成,两个段落间的统一大于对比。 16、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按三部性结构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称为三段曲

式,其组成部分的名称依次为呈示段、中段、再现段。 17、三段曲式的分类主要取决于中部写法的不同类型,其基本类型有引申型、并置型、综合型。 18、三部曲式是按照三部性结构原则组成的较大型曲式,双主题是其主要特 征,与三段曲式划分的主要区别在于首部。依据中间部分的性质可分为展开和呈示性两类。 19、三部曲式由三段曲式发展而来,首部应具两段以上的规模,其结构完整、 段落清楚,常结束在首调上。 20、回旋曲式是以回旋原则写成的一种曲式结构,由交替出现的叠部和插 部构成。其中插部的出现不能少于两次次。 21、回旋曲式必须具有五个以上相对独立的部分,其基本图式为 A-B-A-A-C-A。 22、根据主题数量划分,变奏曲式可分为单主题和双主题两类;根据不同历 史时期所形成的风格差异及不同的变奏手法,变奏曲式又分为严格和自由变奏两类。 23、变奏曲式由主题的最初陈述和若干次变奏组成。其类型有自由变奏和 严格两大类。帕萨卡里亚和恰空同属于严格变奏。 24、奏鸣曲式是建立在两个并置对比主题基础上的,这两个对比主题又称为主 部主题和副部主题,最常见之于奏鸣曲、协奏曲等大型套曲的第一乐章或终乐章。 25、奏鸣曲式形成于18世纪末,由比较简单的复二部曲式发展而来,经古 典乐派作曲家的创作实践使之趋于成熟和完善,成为一种富于思辨性的大型曲式结构。 二、判断题 1、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是内容的表现方式,形式是由内容所决定的。(×) 2、音乐要素的各自表现作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独立存在的。(×) 3、和声终止是划分乐曲段落的重要标志。(√) 4、分析作品时旋律无论出现在任何声部,均处于主导地位。(√)

音乐学院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b卷)参考答案

音乐学院《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b卷)参考答案 (2008.12.29) 使用班级:2006级音乐教育、音乐表演考试时间:2009、1、5 出题时间:2008年12月29日出题人:赖朝师 考试说明:将前三大题答案统一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试卷与考题一并上交 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乐段)。 2. 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 3.乐段的内部结构可以细分为(乐句)、(乐节)、(乐汇)。 4. 乐段最后落于主调的属和弦,以和声的半终止结束,称之为(开放乐段)。 5. 段落之间还可能形成尾首重叠的关系,称为(侵入终止)。 二、名词解释(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复乐段 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复乐段等。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常所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三部性原则 三部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部性结构就是在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 三部性原则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可用图式:A-B-A来表示,即主题(呈式)——离题(对比或引伸展开)——返题(主题再现)。三部性原则的核心是再现,因而也可以称之为再现原则 三、简答题(共四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 答: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以下几个特征: (1)乐思材料比较片段化、零碎化。 (2)调性与和声呈不稳定功能。这种不稳定功能的最基本的体现是避免全曲的主要调性而在从属调性上进行。调性与和声的不稳定功能的进一步强化则体现为不确立一个明确的调性为目标,避免主和弦或避免完全终止式,不在一个调性上作较长的停留,较多使用不协和和弦等等。 (3)结构上不规整,不形成正规的乐句或乐段结构。结构的分裂是体现结构不稳定功能的常用手法。 2.乐句、乐节、乐汇有什么特点? 答:乐句是乐段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乐段内部的曲式成分。其长度一般约为4至8小节,具有一定的节奏音型和旋律的起伏,乐句的和声包含相对完整的内容,句尾通常要出现和声终止式。 乐节指长度约为2至4小节的、规模较小的音乐片段,多数乐节

曲式分析试题及答案

音乐学院《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a卷)参考答案 (2008.12.29) 考试说明:将前三大题答案统一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试卷与考题一并上交 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要素包括:(旋律)(和声)(织体)(调式调性); 2.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3.构成曲式的最小结构单位是(乐段), 4. 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不稳定功能或用转调来终止,则是(开放性结构)。 5.乐段的调性结构可分为(单一调性)和(转调)的结构。 二、名词解释(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复乐段 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复乐段等。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常所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起承转合原则 起承转合原则也是由呼应原则衍生出来的,有时与三部性原则相综合: 起、承、转、合这四个阶段,在结构上具有不同的功能: 起部——乐思的最初呈示; 承部——起部的重复或引伸,巩固起部陈述的内容; 转部——引入新材料或展开起承部分所陈述的内容,与起承部分形成对比; 合部——向起承部分的内容回归,有时有明显的再现因素,具有结束、总结的功能。 三、简答题(共四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音乐的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 答:音乐的稳定性陈述语言表现的特征有以下几点: (1)乐思材料较为单纯、统一、完整。 (2)调性与和声较单纯、明确,虽也可能包含离调或转调,但通常总是以一个主要调性确立为中心。 (3)结构较为规整、匀称 2.在多声音乐中,乐段的和声进行具有一定的布局格式,这个布局格式主要指的是什么?。 答:在多声音乐中,乐段的和声进行具有一定的布局格式,这个布局格式主要指的是:乐段的和声的布局格式,显示出欧洲古典音乐的规范结构形式,上句停止在半终止,下句结束于全终止,上下、主属遥相呼应。同样,这种和声进行的功能结构关系也是不可逆转的。 3.乐汇与动机的异同点在哪里? 答动机与乐汇一样,至少包含一个主要重音,尤其是小节的强拍的强音,若干乐音围绕该重音在1小节或不超过2小节的长度内运动,变形成动机的规模。但并不是所有的乐汇都能成为动机,只有在乐汇作为乐曲发展的种子音调使用时,才称为动机。因此,动机是一种具有性格特点的乐思材料,而不是一个必然的结构成分。 4.二段式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可以分成几种类型? 答:二段式分类的依据是第二段后句的写法。第二段后句的写法延续前句的乐思继续发展就是对比二段式,如果第二段后句隔时再现第一段的材料则是再现二段式。 (5)速度和节拍的改换 5.三段式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可以分成几种类型? 答:三段式的分类。主要取决于中段写法的不同类型 三段式中段的写法十分多样,但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别: (1)根据呈示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可称之为引伸型;

曲式分析考试曲目

曲式分析名词解释 旋律:一切横向音高关系都叫旋律。 节奏:音乐作品当中一切时值关系叫节奏。 和声:音乐作品中“纵向的音高关系”叫和声。 音响:凡是耳朵能听得到的包括乐音和噪音叫音响 旋律的常见音型: 冠音型(瀑布型):一个音乐片段中,最高音出现在全曲的第一个音(有时也会出现在第二个音上)。 疑问型:高音往上走,并且伴随一个大跳,一个片段的结尾是最高音。 大山型:旋律起伏大,歌唱性强,适合抒情性的音乐作品,把符头连起来像大山。 锯齿型:也有音乐起伏,起伏频率较高幅度较小。 直线型(射线型):同音反复较多,适合表现宣叙感,语言感比较强的音乐作品。 阶梯型:以某个音为核心,加上它的上下辅助音或是环绕为一个乐句。 离心型:“心”就是出现频率最高的音,离它越来越远的为“离心型”。 向心型:离“心”越来越近的为“向心型”。 节奏音型模式: 顺分:前长后短,增强歌唱性; 逆分:前短后长,增强语言性; 等分:前后相等,增强律动性; 切分:重音移位,增强动力性; 对分:节奏对称,增强形式性; 数分:特定数字关系,增强奇异性。 音乐的主题:是指音乐作品中,那些意义突出、性格鲜明、概括性强和可塑性大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象的定义:当音乐真切地表达了某种特定环境中的人之情和事之景,而这些情景,有能在听者的心中引起相应的联想。 主题形象的分类: 概括性主题:当音乐主题主要依靠音乐自身运动规律而概括表达出某种抽象的情绪,就叫“概括性主题”。

歌唱性主题:以宽广如歌的旋律构成的曲调性主题。 律动行主题:在节奏、音高、句法或结构上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 歌舞性主题:由“歌唱性”和“律动性”两种特点结合而成。 标题性主题:先择有针对性的表现手段,塑造出具体逼真的音乐形象。 客观描写性主题:以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生活中富有音乐特点的声响、外形或运动作为模拟和描写对象。 性格刻画性主题:借用音乐的时代和风格特点,以特定的手法概括地描写表现对象的主要性格。 联想性主题:本身的形象不具体,但在标题作用下会产生具体联想的音乐主题。 单位的定义:曲式单位的划分及单位之间的关系,曲式中的单位与单位之间是不完全的二进制。 句法的含义:是曲式结构的一种组织方式,它适用于各级结构单位。它有助于音乐的内容表达,有助于作品的结构形成,也有助于作曲家的个性表现。 句法的类型: 单一句法:结构整体中,不包含明显的一级句逗所形成的句法类型。 并行句法:结构由一个一级句逗一分为二,后部分开始处重复前部分的开始;真并行:原样重复至少一个单位;假并行:变化重复,包括变奏和位移的变化重复,但不包括逆行和倒影。 贯穿句法:并行句法的一种变化形式。一个一级句逗将整体一分为二,后部分开始出重复前部分的结束。 顶真句法:贯穿句法的一种特殊形式。一个以及句逗把结构一分为二,后段落重复前结构的结束音儿开始。 对称句法:一个一级句逗吧整体一分为二,后部分参照前部分做逆行或反行(倒影)的对应进行。 分裂句法:在并行句法的基础上,后结构由一个二级句逗再一分为二,结果使结构的整体形成一个由前到后,逐步细碎的过程。 综合句法:分类句法的逆行式。在并行句法基础上,前部分被一个二级句逗再一分为二,从而使结构的整体形成一个由前到后逐步扩展的过程。 起承转合句法:“起”指核心材料的初次陈述;“承”指核心材料的重复巩固;“转”指核心材料的发展对比;“合”指核心材料的回归,终止式的强调。 二部性句法:结构整体被一个一级句逗一分为二,前后结构在材料上形成鲜明对比的一种开放的,特殊的句法类型。 三部性句法:结构整体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级句逗划分为若干段落,首尾段落为重复关系,中间部分则与前后形成对比。

师范大学曲式分析试题及答案

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a卷)参考答案 (2008.12.29) 考试说明:将前三大题答案统一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试卷与考题一并上交 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要素包括:(旋律)(和声)(织体)(调式调性); 2.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3.构成曲式的最小结构单位是(乐段), 4. 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不稳定功能或用转调来终止,则是(开放性结构)。 5.乐段的调性结构可分为(单一调性)和(转调)的结构。 二、名词解释(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复乐段 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复乐段等。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常所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起承转合原则 起承转合原则也是由呼应原则衍生出来的,有时与三部性原则相综合: 起、承、转、合这四个阶段,在结构上具有不同的功能: 起部——乐思的最初呈示; 承部——起部的重复或引伸,巩固起部陈述的内容; 转部——引入新材料或展开起承部分所陈述的内容,与起承部分形成对比; 合部——向起承部分的内容回归,有时有明显的再现因素,具有结束、总结的功能。 三、简答题(共四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音乐的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 答:音乐的稳定性陈述语言表现的特征有以下几点: (1)乐思材料较为单纯、统一、完整。 (2)调性与和声较单纯、明确,虽也可能包含离调或转调,但通常总是以一个主要调性确立为中心。 (3)结构较为规整、匀称 2.在多声音乐中,乐段的和声进行具有一定的布局格式,这个布局格式主要指的是什么?。 答:在多声音乐中,乐段的和声进行具有一定的布局格式,这个布局格式主要指的是:乐段的和声的布局格式,显示出欧洲古典音乐的规范结构形式,上句停止在半终止,下句结束于全终止,上下、主属遥相呼应。同样,这种和声进行的功能结构关系也是不可逆转的。 3.乐汇与动机的异同点在哪里? 答动机与乐汇一样,至少包含一个主要重音,尤其是小节的强拍的强音,若干乐音围绕该重音在1小节或不超过2小节的长度内运动,变形成动机的规模。但并不是所有的乐汇都能成为动机,只有在乐汇作为乐曲发展的种子音调使用时,才称为动机。因此,动机是一种具有性格特点的乐思材料,而不是一个必然的结构成分。 4.二段式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可以分成几种类型? 答:二段式分类的依据是第二段后句的写法。第二段后句的写法延续前句的乐思继续发展就是对比二段式,如果第二段后句隔时再现第一段的材料则是再现二段式。 (5)速度和节拍的改换 5.三段式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可以分成几种类型? 答:三段式的分类。主要取决于中段写法的不同类型 三段式中段的写法十分多样,但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别: (1)根据呈示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可称之为引伸型;

曲式分析、歌曲创作与乐器统配试题

曲式分析、歌曲创作与乐器统配 [单项选择题] 1、音乐作品中最小的结构单位是()。 A.乐节 B.乐汇 C.乐段 D.乐句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乐汇是音乐作品中的最小结构单位,乐段是构成曲式的最小结构单位。 [单项选择题] 2、下列选项哪一个是变奏曲式的结构?() A.A+B+C+A+D+A B.A+B+A+C+A+A C.A+B+A+C+A+D+A D.A+A1+A2+A3+A4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变奏曲式是在保持原始音乐主题材料情况下进行变化加工,后面部分属于主题材料的变化重复。 [单项选择题] 3、回旋曲式中插部结构的数目至少不少于()。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曲式中具有首要意义的主题与不同性质、不同结构的若干插部相交替,不止一次地反复出现,在这个原则上构成的曲式称为“回旋曲式”。在实际的音乐作品中,乐段结构的主部居多。各插部的结构规模要与主部的规模相适应,其中主部至少要出现一次,最后又必须在主部上结束,也就是说回旋曲式至少必须包括具有相平衡的五个部分,A+B+A+C+A,其中插部有两个。 [单项选择题] 4、双簧管和长笛同属()。

A.铜管乐器 B.木管乐器 C.打击乐器 D.弓弦乐器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交响乐队中长笛和双簧管都属于木管乐器组。 [单项选择题] 5、弦乐四重奏是由哪些乐器组成?() A.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B.小提琴、中提琴、低音提琴 C.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D.小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弦乐四重奏是由四把弦乐器组合而成的室内乐形式,它包含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以及一把大提琴,是目前最主要和最受欢迎的室内乐类型。 [单项选择题] 6、在电影《英雄》中为了表现出电影的古老韵味,曾在电影中成功使用了古琴这种乐器,古琴属于下列哪一种乐器?() A.拉弦乐 B.吹管乐器 C.弹拨乐器 D.打击乐器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弹拨乐器是用手指或拨子拨弦,及用琴竹击弦而发音的乐器总称。主要代表乐器有古琴、筝(古筝和转调筝)、扬琴、琵琶、阮、月琴、柳琴等。 [单项选择题] 7、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的曲式是()。 A.变奏曲式 B.三部曲式 C.回旋曲式 D.奏鸣曲式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通常所说的奏鸣曲式,是指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奏鸣曲式。它的结构由“呈示部”“展开部”与“再现部”三大段依序组成。 [单项选择题]

曲式分析考试曲目

曲式分析名词解释 旋律:一切横向音高尖系都叫旋律。节奏:音乐作品当中一切时值尖系叫节 W ° 和声:音乐作品中“纵向的音高尖系”叫和声。音响:凡是耳朵能听得到的包括乐音和噪音叫音响旋律的常见音型: 冠音型(瀑布型):一个音乐片段中,最高音出现在全曲的第一个音(有时也会出现在第二个音上)。 疑问型:高音往上走,并且伴随一个大跳,一个片段的结尾是最高音。大LLI 型:旋律起伏大,歌唱性强,适合抒情性的音乐作品,把符头连起来像大Lh。 锯齿型:也有音乐起伏,起伏频率较高幅度较小。 直线型(射线型):同音反复较多,适合表现宣叙感,语言感比较强的音乐作品。阶梯型:以某个音为核心,加上它的上下辅助音或是环绕为一个乐句。离心型:“心”就是出现频率最高的音,离它越来越远的为“离心型” < 向心 型:离“心”越来越近的为“向心型"。 节奏音型模式: 顺分:前长后短,增强歌唱性;逆分:前短后长,增强语言性;等分:前后相等,增强律动性;切分:重音移位,增强动力性;对分:节奏对称,增强形式性;数分:特定数字尖系,增强奇异性。音乐的主题:是指音乐作品中,那些意义突出、性格鲜明、概括性强和可塑性大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象的定义:当音乐真切地表达了某种特定环境中的人之情和事之景,而这些情景,有能在听者的心中引起相应的联想。 主题形象的分类: 概括性主题:当音乐主题主要依靠音乐自身运动规律而概括表达出某种抽象的情绪,就叫“概括性主题"。 歌唱性主题:以宽广如歌的旋律构成的曲调性主题。 律动行主题:在节奏、音高、句法或结构上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歌舞性主题:由“歌唱性”和“律动性”两种特点结合而成。标题性主题:先择有针对性的表现手段,塑造出具体逼真的音乐形象。 客观描写性主题:以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生活中富有音乐特点的声响、外形或运动作为模拟和描写对象。 性格刻画性主题:借用音乐的时代和风格特点,以特定的手法概括地描写表现对象的主要性格。 联想性主题:本身的形象不具体,但在标题作用下会产生具体联想的音乐主题。 单位的定义:曲式单位的划分及单位之间的矢系,曲式中的单位与单位之间是不完全的二进制。 句法的含义:是曲式结构的一种组织方式,它适用于各级结构单位。它有助于音乐的内容表达,有助于作品的结构形成,也有助于作曲家的个性表现。 句法的类型:

曲式分析考试曲目

曲式分析名词解释旋律:一切横向音高关系都叫旋律。 节奏:音乐作品当中一切时值关系叫节奏。 和声:音乐作品中“纵向的音高关系”叫和声。 音响:凡是耳朵能听得到的包括乐音和噪音叫音响 旋律的常见音型: 冠音型(瀑布型):一个音乐片段中,最高音出现在全曲的第一个音(有时也会出现在第二个音上)。 疑问型:高音往上走,并且伴随一个大跳,一个片段的结尾是最高音。 大山型:旋律起伏大,歌唱性强,适合抒情性的音乐作品,把符头连起来像大山。 锯齿型:也有音乐起伏,起伏频率较高幅度较小。 直线型(射线型):同音反复较多,适合表现宣叙感,语言感比较强的音乐作品。 阶梯型:以某个音为核心,加上它的上下辅助音或是环绕为一个乐句。 离心型:“心”就是出现频率最高的音,离它越来越远的为“离心型”。 向心型:离“心”越来越近的为“向心型”。 节奏音型模式: 顺分:前长后短,增强歌唱性; 逆分:前短后长,增强语言性; 等分:前后相等,增强律动性; 切分:重音移位,增强动力性; 对分:节奏对称,增强形式性; 数分:特定数字关系,增强奇异性。 音乐的主题:是指音乐作品中,那些意义突出、性格鲜明、概括性强和可塑性大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象的定义:当音乐真切地表达了某种特定环境中的人之情和事之景,而这些情景,有能在听者的心中引起相应的联想。 主题形象的分类: 概括性主题:当音乐主题主要依靠音乐自身运动规律而概括表达出某种抽象的情绪,就叫“概括性主题”。 歌唱性主题:以宽广如歌的旋律构成的曲调性主题。 律动行主题:在节奏、音高、句法或结构上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 歌舞性主题:由“歌唱性”和“律动性”两种特点结合而成。 标题性主题:先择有针对性的表现手段,塑造出具体逼真的音乐形象。 客观描写性主题:以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生活中富有音乐特点的声响、外形或运动作为模拟和描写对象。 性格刻画性主题:借用音乐的时代和风格特点,以特定的手法概括地描写表现对象的主要性格。 联想性主题:本身的形象不具体,但在标题作用下会产生具体联想的音乐主题。 单位的定义:曲式单位的划分及单位之间的关系,曲式中的单位与单位之间是不完全的二进制。 句法的含义:是曲式结构的一种组织方式,它适用于各级结构单位。它有助于音乐的内容表达,有助于作品的结构形成,也有助于作曲家的个性表现。 句法的类型:

曲式分析试题

浙江省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音乐分析与创作试题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多声部音乐领域包括______和复调。 2。比例分析法是指“对称性”分析法和______分析法. 3.和声张力的强弱是指和声______的大小。 4。调性的本质在于对______的肯定. 5。当代音乐理论普遍认为,音乐“首先是时间和时间的划分组成的”,音乐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东西就是______。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中心对称” 2.主题的“特征” 3.织体4。旋律5。曲式 三、划线题,将下列作品与作曲家连接起来(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魔鬼凯旋进行曲》斯特拉文斯基 2。《黄河颂》穆索尔斯基 3。《侏儒》冼星海 4.《为什么》贝多芬 5。《第三交响曲》(“英雄”)舒曼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在主题形象分析中,概括性主题可分为哪三种? 3。决定音色的因素有哪些?4。“主题分析”和“曲式分析"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什么? 5.关于节奏意义的三种不同认识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20分) 为什么说和声是音乐分析者最熟悉最依赖的因素? 浙江省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音乐分析与创作试题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音乐作品的主题与作品的具体内容或作曲家的表现目的相关,因此,一部音乐作品的主题就具有______的唯一性。 2。比例分析法包括“对称性”分析法和______分析法。 3.和声张力的强弱是指和声______的大小。 4。节奏的密度是指单位时间里______个数的多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