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生态学名词解释

城市生态学名词解释

城市生态学名词解释
城市生态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1、生态学:是一门多学科的自然科学,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

其机理。

生态学新的理念:1)把研究生物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拓展到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人类是生命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3)人类具有生物的一切基本属性。

4)解决人类面临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2、生态系统:在任何规模的时空单位内由物理—生物—化学学活动所组成的一个系统。

3、“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圈层,其范围在地表以上可达23km高空,在地表

以下可延伸至12km的深度,包括大气圈层的下层(对流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风化层)。

4、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有生命的生物成分,即生物群落,以及无生命的非生

物成分,即自然环境

5、生物群落:是指一定空间内全部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同住结合,他们之间构成一定

的相互关系。根据各类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可以把他们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6、生态系统发展:常常被称为生态演替,它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或者说一个生

态系统被另一个生态系统代替的过程。

7、种群:是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集合,也就是它是在一定空间中、特定的时间内一起

生活和繁殖的同种个体的总称。

8、种群的大小和密度:一个种群全体数目的多少,即种群的大小,如果采用单位面积或

容积的个体数目来表示种群的大小,即为密度。

9、生态平衡:是指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部分的结构及相互作用的平衡,物质和能

量流入和流出的平衡,物质产生和消耗的平衡,有机体和环境的协调一致。

10、抵抗力:它是生态系统抵抗外部干扰、维持系统结构原状的能力。

11、恢复力:它是指生态系统遭受外部干扰后,系统恢复原状的能力。

12、自治力:它是指生态系统对发生在内部的各种现象的自我控制能力。

13、稳态机制:是指内部组织和结构的一种调节功能,即调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能力,调节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之间的营养关系的能力。

1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通过食物网在系统内的传递和耗散过程。

15、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通过食物链各营养级的传递

和转化。

16、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流:是指生态系统内各生命组分之间的信息传递。

第二章

1、城市化: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或指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第三章

1、城市生态系统:是人为改变了结构、改造了物质循环和部分改变了能量转化的、长期受人类活动影响的、以人为中心的陆生生态系统。

2、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

3、城市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应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以及系统组成成分间和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并利用这些规律优化结构系统,调节系统关系,提高物质转化和能量利用效率以及改善环

境质量,实现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第四章

1、城市“热岛”:城市气温呈现出由中心向外递减的现象。在城市人口密度最高、建筑物密度大、布局紧凑的地方,温度也是最高的。

2、“3R”原则:reduce(节约);reuse(重复利用);recycle(循环)

3、城市垃圾: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产生的废弃物,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数量越来越大,成分越来越复杂。

第五章

1、植物区系:是指一定地区范围内全部植物的分类单位,包括所有的科属和种的数量。(南京的地带性植被:带有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树种)

2、归化植物:人布植物是指随着人类活动而散布的植物,诸如农作物和杂草等,也包括人类有意和无意引入、后来逸出野化了的植物,这类植物也称为归化植物。

3、极嫌城市植物:在城市里完全看不见或只有极少例外可在市区见到,它们多是一些在贫

营养水体、未受污染环境中生长的植物

4、中度嫌城市植物:主要生长在城市内空旷地区或特殊生境(如大公园、大别墅内)的植物。

5、中性城市植物:在城市内城市外都能分布的植物。

6、适生城市植物:广泛分布在城市建成区内的植物,但在郊区也可以见到。

7、极适生城市植物:几乎限于城市建成区内生长的植物,在郊区只是偶尔见到极少数个体。

8、城市植被:包括城市内一切自然生长的和人工栽培的各种植被类型,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覆盖率低。

9、城市绿地:是指城市的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以及风景林地等六类。

10、人工栽培群:包括市区道路两旁、街心花园及住宅内人工种植的绿化群落,一起郊区

的农田和人工防护林等。

11、残存自然群落:指人为活动影响之前就已经存在,并且在城市化过程中未被清除的原

生的或次生的自然群落。

12、城市杂草群落:是城市化后,不受人的意识支配而出现的植物群落。

第六章

1、生境:是生物有机体(个体、种群或群落)占据的空间范围内全部环境条件的总称。

2、城市生境制图:是在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把各类型落实在地图上。

第七章

1、城市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人数。

2、基本人口:是指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以及其他不属于地方行政、财政、文教单位中工作人口。

3、服务人口:指为当地服务的企业、行政机关、文教卫生、商业服务机构中的人口,服务人口的多少随城市规模大小而定。

4、被抚养人口:指未成年、丧失劳动能力的以及没有参加劳动的人口,包括老弱病残、儿童、学生以及无业人口,它一般随就业人数而变动。

5、流动人口:指在本市无固定户口的人口。

6、城市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城市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

7、生物生理的人口容量:就是把人类的人均消费水平压缩到最低水平,即在只能满足人类的生理基本要求所必需的水平上估算的最大人口抚养数。

8、环境人口容量:即资源承载力,它是指一个特定的城市生态系统中资源可供养的人口。

9、经济人口容量:强调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过程的协调与统一,其核心含义是指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一个特定的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资料所能容纳的劳动人口数量。

10、现实条件的人口数量:这种人口容量是根据城市居民的现实消费水平,参照可以预见

的生活水平、生产力水平、资源存储量和消耗量的变动情况,而估算的未来某一时刻某一

特定的城市生态系统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规模。

11、适度人口容量:是适度人口思想在人口容量研究上的反映。从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稳

定的角度出发,适度人口容量是足以抑制严重威胁生态平衡和环境退化趋势的人口数量;

如从合理利用资源的角度出发,适度人口容量可以是实现人口与资源的优化利用相结合的

人口数量。

第八章

1、生态流:城市的物质生产、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等循环流动把城市生态系统内的生活、生产、资源、环境、时间、空间等各个组分以及外部环境联系了起来,这一

切统称为生态流。

2、一次能源:是指从自然界直接取得、而不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有时也成为初级能源。

3、二次能源:是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变成另一种形态的能源,如电力、煤气、柴油等。

4、常规能源:是指当前被广泛利用的一次能源。

5、新能源:是目前尚未被广泛利用而正在积极研究以便推广利用的一次能源。

6、可再生的能源:是能够不断得到补充以供使用的一次能源,如水力、太阳能、生物能、地热能等。

7、不可再生的能源:是需经一定地质年代(亿万年)才能形成而短期内无法再生的一次能源,如煤、石油、核燃料等。

第十一章

1、城市生态评价:是根据生态系统的观点,运用生态学、环境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城

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协调度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以确定该系统的发展水平、发展潜力和制约因素。

2、生态适宜度:是指在规划区内确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因素的影响程度(生态因素

对给定的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状况、程度),是土地开发利用适宜程度的依据。

3、生态适宜度分析:是指在网格调查的基础上,对所有网格进行生态分析和分类,将生

态状况相近的作为一类,计算每种类型的网格数,以及其在总网格中所占的百分比。

划分资源与环境的适宜性等级。

第十二章

1、城市生态规划:是在国土整治、区域规划指导下,按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对生态要

素的综合整治目标、程序、内容、方法、成果、实施对策全过程进行的人工生态综合

体的规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