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1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05设备、设施缺陷

10505强度不够

10510刚度不够

10515稳定性差指抗倾覆、抗位移能力不够。包括重心过高、底座不稳定、支承不正确等。

10520密封不良指密封件、密封介质、设备辅件、加工精度、装配工艺等缺陷以及磨损、变形、气蚀等造成的密封不良。

10525应力集中

10530外形缺陷指设备、设施表面的尖角利棱和不应有的凹凸部分等。

10535外露运动件指人员易触及的运动件。

10540操纵器缺陷指结构、尺寸、形状、位置、操纵力不合理及操纵器失灵、损坏等。

10545制动器缺陷指结构不合理,装置损坏、失灵等。

10550控制器缺陷

10599设备、设施其他缺陷

110防护缺陷

11005无防护

11010防护装置、设施缺陷指防护装置、设施本身安全性、可靠性差,包括防护装置、设施、防护用品损坏、失效、失灵等。

11015防护不当指防护装置、设施和防护用品不符合要求、使用不当。不包括防护距离不够。

11020支撑不当包括矿井、建筑施工支护不符合要求。

11025防护距离不够指设备布置,机械、电气、防火、防爆等安全距离不够和卫生防护距离不够等。

11099其他防护缺陷

115电危害

11505带电部位裸露指人员易触及的裸露带电部位。

11510漏电包括杂散电流。

11515雷电

11520静电

11525电火花

11599其他电危害

120噪声

12005机械性噪声声

12010电磁性噪声

12015流体动力性噪声

12099其他噪声

125振动危害

12505机械性振动

12510电磁性振动

12515流体动力性振动

12599其他振动危害

130电磁辐射

13005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中子、质子、高能电子束等。

13010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

135运动物危害

13505抛射物指固体飞甩。

13510飞溅物指液体飞溅。

13515坠落物

13520反弹物

13525土、岩滑动

13530料堆(垛)滑动

13535气流卷动

13540冲击地压指井巷(采场)周围的岩体(如煤体)在外载作用下产生的变形能,当力学平衡状态受到破坏时,瞬间释放,将岩体急剧、猛烈抛出造成严重破坏的一种井下动力现象。

13599其他运动物危害

140明火

145高温物质指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14505高温气体

14510高温液体

14515高温固体

14599其他高温物质

150低温物质指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15005低温气体

15010低温液体

15015低温固体

15099其他低温物质

155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60作业环境不良

16005作业区环境不良指地面滑、地场地狭窄、地面高低不平、场地杂乱、航道狭窄、暗礁、险滩等。

16010基础下沉

16015安全过道缺陷指无安全通道,安全通道狭窄、不畅等。

16020采光照明不良指照度不足、烟尘弥漫、无天然光或天然光过强等。

16025有害光照指眩光、频闪效应等。

16030缺氧

16035通风不良指自然通风差或气流过大、无强制通风、风量不足、换气量不够等。

16040空气质量不良指空气污染或含氧量不足等。

16045给、排水不良

16050涌水

16055强迫体位指生产设备、设施的设计或作业位置不符合人类工效学要求而易引起作业人员疲劳、劳损或事故的一种作业姿势。

16060气温过高

16065气温过低包括高原严寒。

16070气压过高包括气压急剧变化。

16075气压过低包括气压急剧变化。

16080高温高湿包括高热辐射。

16085自然灾害指冰雹、洪水、暴风雨雪、大雾等。

16099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165信号缺陷

16505无信号设施指应设信号设施处无信号,如无紧急撤离信号等。

16510信号选用不当

16515信号位置不当

16520信号不清指信号量不足,如响度、亮度、对比度、信号维持时间不够等。16525信号显示不准包括信号显示错误、显示滞后或超前等。

16599其他信号缺陷

170标志缺陷

17005无标志指应设标志而无标志。

17010标志不清晰

17015标志不规范

17020标志选用不当

17025标志位置缺陷

17099其他标志缺陷

199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 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05易燃易爆性物质含遇湿易燃性物质。

20505易燃易爆性气体

20510易燃易爆性液体

20515易燃易爆性固体

20520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

20599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

210自燃性物质

215有毒物质包括刺激性、窒息性、致敏性、致畸性、致癌性、溶血性、麻醉性等物质。21505有毒气体

21510有毒液体

21515有毒固体

21520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21599其他有毒物质

220腐蚀性物质

22005腐蚀性气体

22010腐蚀性液体

22015腐蚀性固体

22099其他腐蚀性物质

299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 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05致病微生物

30505细菌指炭疸杆菌、布氏杆菌等。

30510病毒指森林脑炎病毒等。

30599其他致病微生物

310传杂病媒介物

315致害动物

320致害植物

399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4 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405负荷超限指易引起疲劳、劳损、伤害等的负荷超限。

40505体力负荷超限

40510听力负荷超限

40515视力负荷超限

40599其他负荷超限

410健康状况异常指伤、病期。

415从事禁忌作业包括女工经期、孕期从事禁忌作业。

420心理异常

42005情绪异常

42010冒险心理

42015过度紧张

42099其他心理异常

425辨识功能缺陷

42505感知延迟

42510辨识错误

42599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499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5 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505指挥错误

50505指挥失误

50510违章指挥

50599其他指挥错误

510操作错误

51005误操作

51010违章作业

51099其他操作错误

515监护失误

520其他错误

599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6 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知识3、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也就是说,危险源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中可能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 根据上述对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实际上,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即不安全因素种类繁多、非常复杂,它们在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方面所起的作用很不相同,相应地,控制它们的原则、方法也不相同。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1.第一类危险源分析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作用于人体的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是造成人员伤害的直接原因。于是,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一般地,能量被解释为物体做功的本领。做功的本领是无形的,只有在做功时才显现出来。因此,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看作第一类危险源来处理。例如,带电的导体、奔驰的车辆等。 (1)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 可以列举工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表中列出了可能导致各类伤亡事故的第一类危险源。 ①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 产生、供给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能量的装置、设备是典型的能量源。例如变电所、供热锅炉等,它们运转时供给或产生很高的能量。 ②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 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相当于能量源。例如起重、提升机械、高度差较大的场所等,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的势能。 ③能量载体 拥有能量的人或物。例如运动中的车辆、机械的运动部件、带电的导体等,本身具有较大能量。 ④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

安全隐患类别大全

安全隐患类别大全!安全员必备! 基础管理类事故隐患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及程序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现场管理类事故隐患 生产经营单位在作业场所环境、设备设施及作业行为等方面存在的缺陷隐患类别隐患内容说明 2.1作业场所2.1.1选址缺陷 作业场所未按规定选择在常 年主导风上风或侧风风向,靠 近易燃易爆场所,地质条件不 良,企业内新建构筑物、装置 安全卫生防护距离不足等。 2.1.2设计、施工 缺陷 未按规定对建构筑物的防火 等级、安全距离、防雷、防震 等进行设计、施工,或改建、 扩建、装修没有按安全要求进 行等。 2.1.3平面布局缺 陷 住宿场所与加工、生产、仓储、 经营等场所在同一建筑内混 合设置;爆炸危险场所或存放 易燃易爆品场所与易燃易爆 场所联通;建构筑物内,设备布 置、机械、电气、防火、防爆 等安全距离不够,或卫生防护 距离不够等。 2.1.4场地狭窄杂 乱 作业场所狭窄难以操作,工 具、材料放置混乱等。 2.1.5地面开口缺 陷 坑、沟、池、井等开口的不安 全状况,如无安全盖板或安全 盖板不符合要求等。 2.1.6安全逃生缺 陷 包括无安全通道,安全通道狭 窄、不畅等,未按规定设置安

全出口,包括无安全出口、安全出口数量不足、设置不合理等。 2.1.7交通线路的配置缺陷容易导致车辆伤害或消防通道不符合要求等。 2.1.8安全标志缺陷未按规定设置安全标志,如无标志标识、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等。 2.1.9其他地面湿滑不平、梯架缺陷、装修材料缺陷等。 2.2设备设施2.2.1工艺流程缺 陷 工艺流程布置不顺畅,交叉 (平交)点多,产量增大后没 有及时调整工艺路线等易导 致生产安全事故的缺陷。 2.2.2通用设备设 施缺陷 通用设备设施在设计、安装调 试、使用上的缺陷,如强度、 刚度、稳定性、密封性、耐腐 性等缺陷,不符合安全要求, 有人员易触及的运动部件外 露,操纵器失灵、损坏,设备、 设施表面有尖角利棱,未按规 定进行检验等。通用设备设施 不包括特种设备、电气设备设 施、消防设备设施、有较大危 险因素设备设施以及安全监 控设备。 2.2设备设施2.2.3专用设备设 施缺陷 根据行业生产特点,企业拥有 的专用设备存在的安全缺陷, 以及未按规定进行检验等。 2.2.4特种设备缺 陷 未按规定取证、建档、定期检 验、维护保养,或特种设备不 能达到规定的技术性能和安 全状态等。 2.2.5消防设备设 施缺陷 未按规定对消防报警系统进 行配线、设备选型安装,未按 规定设置合格的给水管网、消 火栓、消防水箱及自动、手动 灭火设施器材,未按规定选用 合格的机械防烟排烟设备,或 设备安装不符合要求,防火 门、防护卷帘及其他消防设备 缺陷,以及未按规定进行检验 等。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目前,在我国安全评价工作中,对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主要有3个标准,安全评价中常用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健康”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一)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2009),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4大类。 1.人的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负荷超限指易引起疲劳、劳损、伤害等的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指伤、病期;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 (2)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物的因素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够造成灼伤的高温物体;能够造成冻伤的低温物体;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它物理危险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致病微生物;传杂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环境因素 (1)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2)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3)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4)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4.管理因素 (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2)职业安全卫生责任未落实 (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4)职业安全投入不足 (5)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6)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 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与GB/T 13861-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代码结构由“三层”改为“四层”; ——大类设置由六类改为四类,分别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环境因素”下的中类增加了“自然环境”。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艳琦,张惠军,刘骥,隋旭、郝银贵,李荣华。 本标准所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3861-1992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中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和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各行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预测、预防,对伤亡事故原因的辨识和分析,也适用于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处理与交换。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3690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3术语和定义 3.1 生产过程 production process 劳动者在生产领域从事生产活动的全过程。 3.2 危险和有害因素hazardous and harmful factors 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3.3 人的因素hominine factors 与生产各环节有关的,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4

危险、危害因素定义、分类(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危险、危害因素定义、分类(通 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危险、危害因素定义、分类(通用版) 一、什么是危害因素与危险 1、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两者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命名 定义: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在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称。 2、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3、职业病:是指职工在生产环境中由于工业毒物,不良气象条件,生物因素,不合理的劳动组织以及一般卫生条件恶劣的职业性毒害而引起的疾病。 4、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危险

因素是指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 一、按直接原因分类 (一)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如刚度不够) 2.防护缺陷(防护不当) 3.电危害(漏电) 4.噪声危害 5.振动危害 6.电磁辐射(X射线)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 8.明火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湿气体) 11.粉尘与气溶胶(有毒性粉尘)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详细版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 (1)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2)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对于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已经非常明确、清楚。危险因素在时间上比有害因素来的快、来的突然;造成的危害性比后者严重。 这里的因素应该理解为事故、作业过程、行为和环境,因为在不同的行业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差别较大。火灾、瓦斯爆炸、中毒、触电等属于事故;设备的检修、爆破作业、运输等属于作业过程;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等属于行为;高温、雷电、雨雪等属于自然环境。 二、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安全评价》第三版中将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划分为两个方面。(1)存在危险有害本身具有的物质、能量;(2)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的主要体现:①人的不安全行为(13大类);②物的不安全状态(4大类);③管理缺陷(6类)。 任何物质都具有相应的能量,物质和能量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当物质、能量在外力条件或自身变化且失去控制造成一定的危险或伤害时才可以称为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 导致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的三个方面多数说法比较笼统,例如: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冒进信号;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所杂乱;来自相关方风险管理的缺陷等。 相对与物质和能量来说,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外在条件;物的不安全状态既有可能是外部条件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其自身的变化引起的;管理的主角是我们人类自身,所以也应归结为外部条件。 外在条件很多,除了上面说的人的不安全行为之外,恶劣的自然条件是最重要的外在条件之一,地震、台风、洪水、雷击、温度、湿度、雾、冰雹、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等。企业在建设初期一般都会对本地的自然条件作一定的调查和了解,但是现在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导致部分地区环境污染的加大,最终引发台风、洪水等导致事故的发生,2007年5月份我国因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旱灾和风雹等自然灾害死亡人数117人,失踪18人,直接经济损失86亿元人民币。所以,人类不应该对自然灾害掉以轻心。

危险、危害因素定义、分类

危险危害因素: 一、什么是危害因素与危险 1、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两者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命名 定义: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在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称。 2、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3、职业病:是指职工在生产环境中由于工业毒物,不良气象条件,生物因素,不合理的劳动组织以及一般卫生条件恶劣的职业性毒害而引起的疾病。 4、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危险因素是指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 一、按直接原因分类 (一)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1. 设备、设施缺陷(如刚度不够) 2. 防护缺陷(防护不当) 3. 电危害(漏电) 4. 噪声危害 5. 振动危害 6. 电磁辐射(X射线) 7. 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 8. 明火 9.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 10.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湿气体) 11. 粉尘与气溶胶(有毒性粉尘) 12. 作业环境不良(缺氧) 13. 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 14. 标志缺陷(无标志) 15.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二)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1. 易燃易爆性物质 2. 自燃性物质 3. 有毒物质 4. 腐蚀性物质 5. 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三)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1. 致病微生物 2. 传染病煤介物 3. 致害动物 4. 致害植物 5. 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四)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基本数据集标准

ICS ××××××× × ××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HRB03.11 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基本数据集 Basic dataset of behavioral risk monitori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WS D00X-2009 目次 前言................................................................................ I 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缩略语 (1) 3.1 术语 (1) 3.2 缩略语 (2) 4 数据集元数据 (2) 5 数据元目录 (2) 5.1 数据元属性 (2) 5.2 数据元值域代码表 (7) 6 数据元索引 (9)

WS D00X-2009 前言 《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基本数据集》是我国居民健康档案卫生服务基本数据集标准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标准旨在为行为危险因素监测信息提供一套术语规范、定义明确、语义语境无歧义的基本数据集标准,以规范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基本记录内容,实现行为危险因素监测信息在收集、存储、发布、交换等应用中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保证行为危险因素监测信息的有效交换、统计和共享。 本标准以行为危险因素监测记录表中各记录项为对象,以数据元为标识单元,按照摘要式目录格式编制。包含38个数据元,8个数据元值域代码表。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信息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

危险有害因素产生及其分类

危险、危害因素产生及其分类 职业安全健康网 一、危险、危害因素的概念 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总的说来,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通常为了区别客体对人体不利作用的特点和效果,分为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和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有时对两者不加以区分,统称危险因素。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可能成为危险因素。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产生 所有危险、危害因素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危害后果(伤亡事故、损害人身健康和物的损坏等)均可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泄漏、散发的结果。故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失控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危险、危害因素。 (一)能量、有害物质 能量、有害物质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源,也是最根本的危险、危害因素。一般地说,系统具有的能量越大、存在的有害物质的数量越多,系统的潜在危险性和危害性也越大。另一方面,只要进行生产活动,就需要相应的能量和物质(包括有害物质),因此所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完全消除的。 (1)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危害因素。 例如,锅炉、爆炸危险物质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温度和压力,高处作业(或吊起的重物等)的势能,带电导体上的电能,行驶车辆(或各类机械运动部件、工件等)的动能,噪声的声能,激光的光能,高温作业及剧烈热反应工艺装置的热能,各类辐射能等,在一定条件下都能造成各类事故。静止的物体棱角、毛刺、地面等之所以能伤害人体,也是人体运动、摔倒时的动能、势能造成的。这些都是由于能量意外释放形成的危险因素。 (2)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例如,作业场所中由于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有害粉尘、窒息性气体等有害物质的存在,当它们直接、间接与人体与物体发生接触,能导致人员的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

安全隐患分类的说明

安全隐患分类的说明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的标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划分为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两个大类,其中基础管理包含13个中类,现场管理包含11个中类。下面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基础管理类隐患主要是针对match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培训、安全生产管理档案、安全生产投入、应急救援、特种设备基础管理、职业卫生基础管理、相关方基础管理、其他基础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1,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类隐患 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类隐患主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许可证、消防验收报告、安全评价报告等方面存在的不符合法律法规的问题和缺陷。如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或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过期等。 ,2,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类隐患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类隐患主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未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或标准要求,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如危险物品的生产、

经营、储存单位,未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且仅配备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安全生产责任制类隐患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规模,安全生产责任制涵盖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车间主任、班组长、岗位员工等层级的安全生产职责。其中,生产经营单位至少应包括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岗位员工三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未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或责任制建立不完善的,属于此类隐患。 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类隐患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具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危险作业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励和惩罚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隐患排查制度、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其他保障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的规章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缺少某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或是某类制度制定不完善时,则称其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类隐患。 5,安全操作规程类隐患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对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目的在于安全评价时便于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与识别。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安全评价中常用“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和“参照事故类别的方法”进行分类,简介如下。 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为如下六类: 源自国家“九五”科技攻关成果事故分类标准研究所。 (1)坠落、滚落。指人从树木、建筑物、脚手架、机器、乘坐物、梯子、阶梯、斜面等处落下。包括与车辆式机械(如铲车)等一起滚落的情况。包括因坐立的场所动摇而坠落,以及因坐立的场所倒塌而坠落、不被掩埋而是碰到了其他物体(包括地面)的情况。不包括交通事故。触电坠落算触电分类。 (2)摔落、翻到。指人因摔倒、绊倒、滑到而碰撞了物体致伤。之所以会摔倒,是因为人失去平衡、失去保持竖直状态的能力造成的人体运动。如倒在通道或工作面上,倒在、撞到物体上。碰撞点与人在大致同一水平面上。包括与车辆式机械等一起翻倒的情况。不包括交通事故。因触电摔倒则归入“触电”分类。 (3)碰撞。指除上述两类外,以人为主动方面碰撞到静止物体或运动物体的情况,包括被推、被摔后与物体碰撞。例如人碰了起吊货物、机械部分。包括与车辆式机械的碰撞。不包括交通事故。 2)专业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1)化工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①有足够的强度。 ②密封安全可靠。 ③安全保护装置必须配套。 ④适用性强。 (2)机械加工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可以根据以下的标准、规程进行查对: ①机械加工设备一般安全要求。 ②磨削机械安全规程。 ③剪切机械安全规程。 ④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⑤电机外壳防护等级。 ⑥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⑦热水锅炉安全技术检查规定。 ⑧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程。 3)电气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电气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紧密结合工艺的要求和生产环境的状况来进行,一般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识别: (1)电气设备的工作环境是否属于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是否属于粉尘、潮湿或腐蚀环境。在这些环境中工作时,对电气设备的相应要求是否满足。 (2)气设备是否具有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特别是防爆电器的防爆等级。 (3)电气设备是否为国家颁布的淘汰产品。 (4)用电负荷等级对电力装置的要求。 (5)电器火花引燃源。 (6)触电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绝缘、电气隔离、屏护、电气安全距离等是否可靠。

事故隐患分类规定

永煤公司化工企业事故隐患分类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管理,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永煤公司所属化工企业。 第三条事故隐患根据作业场所、工艺、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况,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可能导致事故损失的程度分为两级: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四条企业要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及时发现并排除存在的事故隐患,要制定事故紧急救援预案,组织模拟重大事故发生时应采取的紧急处置措施,随时掌握重大事故隐患的动态变化,保持消防器材、救护用品完好有效。 第五条各企业在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立即设法排除。 第六条在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生产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产或者停止使用。 第七条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企业或车间,由于条件所限,难以立即整改的,要限期完成整改,在整改过程中要采取防范、监控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第八条要定期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登记建档、跟踪监控并逐级上报。单位主要领导要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解决,并跟踪落实。 第九条对重大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致使发生重大事故,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的,根据事故性质和责任,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行政责任,或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十条重大事故隐患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事故隐患类别;影响范围;影响程度;整改措施;整改资金来源及其保障措施;整改目标;跟踪落实。 附件: 重大事故隐患的认定标准(试行);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1)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1)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以下6类。 1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05 设备、设施缺陷 10505 强度不够 10510 刚度不够 10515 稳定性差指抗倾覆、抗位移能力不够。包括重心过高、 底座不稳定、支承不正确等。 10520 密封不良指密封件、密封介质、设备辅件、加工精度、 装配工艺等缺陷以及磨损、变形、气蚀等造成 的密封不良。 10525 应力集中 10530 外形缺陷指设备、设施表面的尖角利棱和不应有的凹凸 部分等。 10535 外露运动件指人员易触及的运动件。 10599 设备、设施其他缺陷 110 防护缺陷 11005 无防护 11010 防护装置、设施缺陷指防护装置、设施本身安全性、可靠性差,包 第1页共5页

括防护装置、设施、防护用品损坏、失效、失 灵等。 11015 防护不当指防护装置、设施和防护用品不符合要求、使用不当。不包括防护距离不够。 11020 支撑不当包括矿井、建筑施工支护不符合要求。 11025 防护距离不够指设备布置,机械、电气、防火、防爆等安全距离不够和卫生防护距离不够等。 11099 其他防护缺陷 续表 代码危险和有害因素说明 10540 操纵器缺陷指结构、尺寸、形状、位置、操纵力不合理及操纵器失灵、损坏等。 10545 制动器缺陷指结构不合理,装置损坏、失灵等。 10550 控制器缺陷 11520 静电 11525 电火花 11599 其他电危害 120 噪声 12005 机械性噪声声 12010 电磁性噪声 第2页共5页

安全隐患分类分级管理规定示范文本

安全隐患分类分级管理规 定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安全隐患分类分级管理规定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为规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切实搞好安全隐患的 整治,实现*******公司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根据 《关于印发〈煤矿重大安全隐患认定办法(试行)〉的通 知》(安监总煤矿字〔2005〕133号)和《关于印发〈加 强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把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当作事故管 理的意见〉的通知》(黔安办〔2013〕30号),结合集团 公司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安全生产隐患分类 安全隐患分重大隐患(A、B级)和一般隐患(C级) 两大类, 重大隐患:A级是指危害严重,治理难度大,需要全部 或者局部停产整顿的,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

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煤矿自身难以排除,需要集团公司解决才能排除的隐患;B级是指危害比较严重,或有一定的工程量,需由矿限期解决的隐患;一般隐患(C 级):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对矿安全有一定影响,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二、安全隐患分级 按照安全隐患的严重程度、处理难易分为A、B、C三个等级:A级:难度大,矿解决不了,须集团公司解决的重大隐患。B级:难度较大,须由本单位解决的重大隐患。C 级:由本单位业务部门、各级施工单位或区队能够且必须解决的隐患。 三、重大隐患类型 1.超能力、超强度或者超定员组织生产的; 2.瓦斯涌出异常区域、瓦斯超限作业的; 3.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未依照规定实施防突措施的;

危险因素分类及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

危险因素分类及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危害辨识是确认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即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厂的特征。因此,危害辨识有两个关键任务: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为了便于进行危险因素的辨识和分析,必须对危险因素进行分类,危险因素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可以按照导致事故的职业病的原因进行分类,或按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等。如根据(GB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三类。 1.物理性危险因素包括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等一切物理危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物质等一切化学性危险因素。 3.生物性危险因素包括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等一切生物性危险因素。 在危害辨识的基础上可确定需要进一步评价的危险因素。危险评价的范围、复杂程度,同辨识的危险的数量和类型及需要了解的问题的深度成正比。 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

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包括经验分析法、分析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 以及应用危害评价方法等。. 1.经验分析法 包括对照分析法和类比方法。对照分析法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容易受到分析人员的经验和知识等方面的限制,对此,可采用检查表的方法加以弥补。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工程、作业条件的经验,以及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的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2.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分析法 了解生产或使用的材料性质是危害辨识的基础。危害辨识中常用的材料性质有:毒性、生物退化性、气味阈值、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稳定性、燃烧及爆炸特性等。初始危害辨识可通过简单比较材料性质来进行,如对火灾,只要辨识出易燃和可燃材料,就可将它们分类为各类火灾危害进行进一步的评价。生产条件也会产生危险,或使生产过程中材料的危险性加剧,例如,水就其性质来说没有爆炸危险,然而,如果生产工艺的温度和压力超过了沸点,则存在蒸汽爆炸的危险。此外,分析生产条件也可使有些危险材料免于进一步分分和评价,例如,某材料的闪点高于400℃,而生产在室温和常压下进行,这就可以排除材料引发重大火灾的可能性。在危险辨识时既要考虑正常生产过程,也要考虑生产不正常的情况,既要考虑现时的情况,还要考虑过去和将来出现或可能出现的情况。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讲座 一、基本定义 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索。 危险有害因素可拆分为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索。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四大类。 危险源:存在危险有害因素的装置.、设备、设施和场所,就称做危险源。 二、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直接原因 1、有害物质和能量的存在 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和有害的后果,都可归结为客观存在的有害物质或超过临界值的能量。 有害物质是指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或者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物质。比如,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有害粉尘和窒息性气体等都是有害物质。 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能量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超过临界值),都是危险有害因素。比如,导致火灾、爆炸发生的化学物质、运动物体等都属于能量的范畴。 2、人、机、环境和管理的缺陷 有害物质和能量的存在是发生事故的先决条件,有害物质和能量不存在就没有事故。但存在有害物质和能量,并不一定就发生事故。因为,通常见到的有害物质和能量,一般都有防护措施,事故是被屏蔽的。 有害物质和能量的防护或屏蔽措施,有着强大的天敌,这就是:人、机、环境和管理的缺陷。防护或屏蔽措施与人、机、环境和管理缺陷进行斗争,前者胜,

则有害物质和能量继续被屏蔽,仍处于安全状态;后者胜,则有害物质和能量失去控制,有害物质和能量释放出来危及人员和财产安全,处置不力将产生损失,出现事故。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索是指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环境的因素包括: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环境因素将室内、室外、地上、地下、水上、水下等作业(施工)环境都包含在内。比如,作业场所狭窄、屋基沉降、采光不良、气温湿度、自然灾害、风量不足、缺氧、有害气体超限、建筑物结构不良、地下火、地下水、冲击地压等。 4、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是指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从职业安全健康的组织机构、责任制、管理规章制度、投人、职业健康管理等方面考虑。包括:职业安全健康组织机构不健全,职业安全健康责任制未落实,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职业安全健康投人不足,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安全管理是为保证及时、有效地实现既定的安全目标,在预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检查等工作,它是预防故障和人员失误发生的有效乎段。因此,管理缺陷是影响失控发生的重要因素。 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和职业危害分类 除了以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之外,还可以利用事故分类和职业危害分类来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类标准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类标准 一、重大事故隐患 1.山西省《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和监管监察办法》中规定的十五大项七十六小项隐患。 2.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或不具备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3.未按规定提取安全费用的; 4.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经安全资格培训而上岗任职的。 5.其它认为类似重大的事故隐患。 二、较大事故隐患 1.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 2.未向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劳动防护用品的; 3.未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 4.未按规定配备专职(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 5.未按规定配备基层区队、车间安全副职的; 6.未按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和有效管理的; 7.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未经公安消防部门审核或者经审核不合格,擅自施工的; 8.依法应当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工程竣工时未经消防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 9.生产经营单位未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的;

10.特种设备以及危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未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投入使用的; 11.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可能危及对方安全生产的生产经营活动,未签定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未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的; 12.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建筑物内,或者与员工宿舍的距离不符合安全要求的; 13.施工检修项目作业时,未编制作业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的; 14.未向作业、施工、检修人员贯彻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的; 15.特种设备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 16.防爆场所未使用防爆设备或电气设备存在严重失爆的; 17.重点消防部位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 18.作业场所安全管理混乱,存在较多安全隐患的; 19.作业场所未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检查人员的; 20.举行大型活动未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的。 21.瓦斯超限强行作业的; 22.空顶作业或超控顶作业的; 23.现场作业队组打乱正常作业秩序,不按正规循环作业,强令职工加班加点作业的; 24.采掘工作面条件发生变化、零星工程或作业地点未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的; 25.改变全矿井通风系统未履行报批手续; 26.主设备(各水平中央变电所、主排水泵、主通风机、斜井绞车)其中一项未实现双回路供电;

危险因素分类标准

危险因素分类标准 企业危险因素辨识可参照下列标准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辨识 1 物的不安全状态 1.1 装置、设备、工具、厂房等 a) 设计不良 ——强度不够; ——稳定性不好; ——密封不良; ——应力集中; ——外型缺陷、外露运动件; ——缺乏必要的连接装置; ——构成的材料不合适; ——其他。 b) 防护不良 ——没有安全防护装置或不完善;

——没有接地、绝缘或接地、绝缘不充分; ——缺乏个体防护装置或个体防护装置不良; ——没有指定使用或禁止使用某用品、用具; ——其他。 c) 维修不良 ——废旧、疲劳、过期而不更新; ——出故障未处理; ——平时维护不善; ——其他。 1.2 物料 a) 物理性 ——高温物(固体、气体、液体); ——低温物(固体、气体、液体); ——粉尘与气溶胶; ——运动物。 b) 化学性

——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 ——自燃性物质; ——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 ——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 ——其他化学性危险因素。 c) 生物性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 ——致害植物; ——其他生物性危险源因素。 1.3 有害噪声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1.4 有害振动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1.5 有害电磁辐射的产生

——电离辐射(X射线、γ离子、β离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超高压电场、此外线等)。 2 人的不安全行为 2.1 不按规定的方法 ——没有用规定的方法使用机械、装置等; ——使用有毛病的机械、工具、用具等; ——选择机械、装置、工具、用具等有误; ——离开运转着的机械、装置等; ——机械运转超速; ——送料或加料过快; ——机动车超速; ——机动车违章驾驶; ——其他。 2.2 不采取安全措施 ——不防止意外风险; ——不防止机械装置突然开动; ——没有信号就开车;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知识点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知识点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规定了生产过程中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与代码,适用于各行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预测、预防,对伤亡事故原因的辨识和分析,也适用于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处理与交换。 一、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 按可能导致生产过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性质,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共分为四大类,分别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1、人的因素 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等2个方面(中类)。 (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包括: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等6个方面(小类)。 (2)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包括: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等4个方面(小类)。 2、物的因素 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和有

害因素等3个方面(中类)。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包括: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运动物伤害,明火,高温物体,低温物体,信号缺陷,标志缺陷,有害光照,其它物理危险有害因素等14个方面(小类)。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物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粉尘与气溶胶,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等10个方面(小类)。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包括: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等5个方面(小类)。 3、环境因素 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室内作业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等4个方面(中类)。 (1)室内作业环境不良 包括:室内地面湿滑,室内作业场所狭窄,室内作业场所杂乱,室内地面不平,室内楼梯缺陷,地面、墙和天花板上的开口缺陷,房屋基础下沉,室内安全通道缺陷,房屋安全出口缺陷,采光不良,作业场所空气不良,室内温度、湿度、气压不适,室内给、排水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