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试题及答案

第八章:学习策略

一、单项选择题

1. 计划安排每天仔细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__________

A.组织策略

B.认知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2. 学习策略中的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__________

A.调节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实施策略

D.价值性()

3. 以下哪一类不属于组织策略?__________

A.群集

B.摘录

C.过度学习

D.列提纲()

4.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__________构成

A.意识和能力

B.规则和技能

C.经验和方法

D.认知策略()

5. 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管理策略

D.调节策略()

6. 在学习中,__________是一种主要的记忆手段。

A.复述

B.组识

C.计划

D.调节()

7. 随意记忆属于__________策略

A.组织

B.复述

C.精细加工

D.计划()

8. 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地有意识的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__________

A.学习计划

B.学习策略

C.学习方法

D.学习规律()

9. 调节策略属于学习策略的__________

B.提高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10. 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有帮助的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 A.语义联想

B.视觉现象

C.关键词法

D.谐音联想法()

11.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提高学习效果,尽可能的让多种感言参与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__________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复述策略()

12. 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对重点内容圈点批注的方法帮助记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__________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3. 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进行的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触觉()

14.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__________的记忆策略

A.感知性

B.理解性

C.计划性

D.调节性()

15. 以下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__________

A.设置学习目标

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C.测验先做简单题目

D.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16. 看完文章时,以金字塔的形式把要点呈现出来,这种编码策略叫做__________ A.作关系图

B.列提纲

C.运用理论模式

D.利用表格()

17. 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__________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D.复述策略()

18. 昨天,我们学习了一个单词china,今天又学习其形容词chinese由于有了昨天的基础,今天学习特别快,这属于__________

A.前摄促进

B.倒摄促进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19. 老师在教授课文时采用列提纲的形式来板书,这里老师使用的学习策略是__________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阅读理解策略()

20. 创造一个故事,将所要记忆的信息编在一起的学习策略属于__________

A.元认知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复述策略()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21. 针对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策略有__________策略和__________策略等。

22. 在学完一系列词汇后,马上进行测验,开始和结尾的几个词一般要比中间的词记得牢,这就是所谓的__________效应和__________效应。

23. 人的学习__________是通过视觉进行的。

24. 是对知识最好的复习。

25. “记忆术”很好,比如《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一种__________的记忆术。

26. 对于篇幅短小或者内在联系密切的材料,适于采用__________。

27. 是有效利用策略的前提条件。

28. 元认知包括两个成分,__________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29. 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幅熟悉的场景,在其中确立一条明确的路线,并在其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回忆时按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提取所记的项目,这就是__________。

30. 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意意义,对记忆还很有帮助,这种方法被称为__________。

31. 视觉联想就是要通过__________来帮助人们对联系的记忆。

32. 是关于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只是和调节这些只是的能力。

33. 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是用来帮助__________阅读领会。

34. 交互式教学指在教会学生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和__________。

35. 就是要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

36. 精细加工强调在新学信息和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__________的多少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

37. 学习中所列出的提纲要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8. 对学习材料进行旧类整理,将主要信息归成不同水平或不同部分,然后形成一个__________。

39. 针对陈述性只是的学习策略主要有认知策略、__________和组织策略。

40. 组织策略可利用的图形有系统结构图、__________、模式或模型图、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41. 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42. 学习策略的特点有哪些?

43. 什么是复述策略?简述常用的复述策略?

44. 如何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45. 学习策略训练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46. 怎样进行学习时间管理?

四、论述题(本大题只有1个小题,共10分)

47. 试述认知策略?

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知识点 课程代码:00456 第1篇德育心理 第一章德育心理概述 第一节我国的传统德育心理思想 1.关于道德认识的思想: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非常强调道德认识对一个人的道德行为所其的作用,例如,孔子认为,有了认识才会有坚定的信念。 2.关于道德情感的思想: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总是把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结合起来论述。如王守仁也明确指出:“今教童子”必须“调理其性情”。 3.关于道德行为的思想:在知行关系上,我国不少思想家强调行的重要,重视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的培养。如孔子、荀子等人的思想 4.关于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内求说与外铄说。这两种观点并非是绝对对立的,它们都肯定先天因素是品德赖以形成的前提,重视环境和教育在品德形成中的作用,不过是着眼点不同罢了。 第二节德育心理研究的范围 1.现今品德心理研究的理论构想和研究方法,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期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儿童的道德判断的研究。 2.德育心理研究的范围有哪些? (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行为;(4)道德价值取向 3.道德认识包括儿童和青少年掌握的一系列道德概念和道德观念以及从这些道德概念和道德观念中逐渐形成的观念体系(道德观)。 4.道德认识对一个人的道德观起着内部指导作用。 5.道德发展的引导机制是道德认识,而其核心因素则是道德判断能力。 第三节德育心理研究的任务 1.什么是品德发展? 2.什么是品德教育? 3.德育心理研究的具体任务有哪些?

第四节德育心理研究的方法 1.德育心理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2.最早由皮亚杰和柯尔伯格应用的间接故事法和道德两难故事法主要是把道德矛盾投射在道德情境故事中,进而从中捕捉他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价值取向。 第二章道德认识的发展 1.什么是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2.什么是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第一节道德认识发展概述 1.道德认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人的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要经历两种过程:理性化过程、社会化过程(2)理性化过程,也就是形成道德认识的过程,发展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的过程。 (3)道德认知发展学者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作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 (4)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还必须以儿童的社会认知为前提,即儿童必须经历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2.道德认知发展学者把人的道德判断和推理看作是一种认知结构。 第二节道德观念的发展 1.如何理解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的研究?(理解) (1)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 (2)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 (3)从服从到公平(或平等)再到公道(公正) (4)从抵罪性惩罚到报应性处罚 (5)理论的概括:从他律到自律 年长儿童的道德判断已从他律水平逐渐过渡到自律水平; 儿童只有达到自律的水平,才可能具有真正的道德品质。 2. 皮亚杰揭示了儿童道德观念的发展进程,把儿童的道德判断区分为他律和自律两种水平。 第三节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小学教育心理学笔记(最全)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一、定义:学与教 二、核心:学习心理 三、学科范畴:心理学分支,应用心理学范畴 四、学习性质界定:教育学、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五、三过程:学习过程(核心)、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六、五要素: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物质、社会环境)、教学媒体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的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帮助老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①实验法、②观察法、③调查法 ④个案法: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的方法 ⑤教育经验总结法 ⑥测验法: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⑦产品分析法:通过分析学生的作品,从而了解心理特点的方法 二、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发展概况: 一、初创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前 1、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2、1877年、俄罗斯、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 3、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教育心理学之父、奠基人 二、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 方东岳《教育实用心理学》我国出版的第一本著作 廖世承《教育心理学》我国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60年代至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的体系成熟) 80年代末(深化拓展)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小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一、定义:指个体出生,成熟,衰老乃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发生的心理变化。 二、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三、中小学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表现:①同一方面发展速度;②不同方面发展速度 关键期: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几个关键期:2~3岁口头语言4~5岁书面语言4岁形状知觉5岁儿童智力发展 四、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1、遗传决定论①、高尔顿②、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③、格赛尔:成熟论 2、环境决定论①、洛克(白板说)②、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 3、影响身心因素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八章-记忆的发展与知识的巩固重点试题解析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八章记忆的发展与知识的巩固重点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对遗忘原因的一种最古老的解释理论是起源于( )。 A.桑代克B.巴甫洛夫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 2.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 A.感觉登记B.注意C.组块D.复述 3.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 A.2秒~1分钟B.O.25~2秒C.5秒~2分钟D.O.2~O.5秒 4.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B.一周之后复习 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D.当天复习 8.“舌尖现象”可以用来证明( )。 A.知识同化说B.提取失败说C.经验干扰说D.痕迹衰退说 9.一般来说,考试之前的学习效率比平时高,这说明( )。 A.材料的性质影响识记的效果 B.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影响识记效果 C.识记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影响识记的效果 D.对材料的组织影响识记效果 10.在参观了服装博览会后,能够记住一件件新的服装样式和颜色,这属于( )。A.形象记忆B.情景记忆C.情绪记忆D.运动记忆

二、填空题 1.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 )、( )和( )的过程。 2.大学生记忆发展具有( )、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的特点。 3.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 );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 )个组块。 4.任何信息都必须经过( )、( )才可能转入( )。 5.识记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信息进行( )的过程。 6.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是:材料的( )与( )、识记的( )与( )、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组块化编码、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觉醒状态、识记的信心等。 7.知识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存储信息在内容和数量上都会发生变化。数量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保持的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这就是( )。 8.保持是( )和( )的中间环节,在记忆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没有保持也就没有记忆。 14.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学习者是否理解了其意义,可以把识记分为( )和( )。15.( )是由一种经验想起另一种经验,或由想起的一种经验再想起其他的经验的过程。 三、简答题 1.简述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2.简述知识编码的主要方式。 3.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简述知识保持与存贮的组织形式。 四、论述题 1.论述记忆遗忘的理论解释。 2.试论如何进行合理复习,防止遗忘。

(完整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_分章练习题(有答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单选题 1.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是( C )P58 A.环境 B.成熟 C.遗传 D.教育 2 .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知识的( D ) P72 A.积累 B.迁移 C.学习 D.领会 3. 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称为( D )P63 A.发展 B.发育 C.遗传 D.成熟 4. 印刻现象可以作为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的证据?( A ) P78 A.关键期 B.形式运算思维 C.表征 D.表象 5. 常见的由基因异常而导致的遗传性疾病为( B )P60 A.唐氏综合症 B.苯丙酮尿症 C.特纳氏综合症 D.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 6. 通过选育来观察生物产生(或消除)某个特性(或性状),以此来推断遗传的作用的方法,称为( D )P58 A.高尔顿法 B.基因突变法 C.消除法 D.孟德尔法 7. 知识的( A )是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 A.领会 B.灌输 C.传授 D.接受 8. 印刻现象可以作为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的证据?( A ) A.关键期 B.形式运算思维 C.表征 D.表象 9. 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称作( D ) A.学习 B.发展 C.遗传 D.成熟 10. 亲代的某种特性通过基因在子代再表现的现象,称为( B )58 A.成熟 B.遗传 C.发育 D.发展 11. 关键期这一概念,其最基本的含义是来自动物习性学家所提出的( C ) A.图式 B.平衡 C.印刻 D.发展 12. 以下称为先天愚型的是( A ) A.唐氏综合症 B.特纳氏综合症 C.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 D.杭亭顿舞蹈症 13. 选出一个具有某一特征的对象作为指标个案,然后从这个指标个案出发,调查其家族史中出现相似特征的对象的数目。这种方法称为( C )P62 A.孟德尔法 B.高尔顿法 C.家谱分析法 D.基因突变法 14. 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D )P68,71 A.遗传与环境 B.遗传 C.环境 D.教育 15. 提出“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的心理学家是( B )P69 A.高尔顿 B.霍尔 C.伍德沃斯 D.皮亚杰 16. 提出著名的成熟决定论的心理学家是( D )P64 A.华生 B.霍尔 C.埃里克森 D.格塞尔 17.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心理发展的动力是( D )P74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 第八章 学习策略

第八章学习策略 一、单选题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A 复杂方案 B 学习计划C可行方案D思维程序 2.在认知活动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这是指() A 元认知计划 B 元认知知识 C 元认知控制D元认知监视 3.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 A 计划策略 B 调节策略C复述策略D时间管理策略 4.在学习新材料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这属于( ) A 复述策略 B 理解——控制策略 C 精细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 5.不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A计划策略 B 学习策略C监控策略D调节策略 6.()是使记忆内容能够在短时间内长期保持的有效手段。 A 精细加工 B 生成性学习C组织D复述 7.()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的结果的检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活动的结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A 元认知调节B元认知控制C元认知监视D元认知计划 8.()主要是用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 A 指导教学模式B完形训练模式C交互式教学模式D程序化训练 9.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 A 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D生成技术 10.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应归类于()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 11.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A 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做笔记策略 12.认知策略这个术语最初是由()提出的。 A加涅B布鲁纳 C 斯滕伯格D弗拉维尔 13. ()是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 A元认知能力B元认知知识C元认知控制D元认知计划 14.我国古代教育著作《学记》中就写到:“学而时习之”。从学习策略上看,这是属于() A 认知策略 B 复述策略C监视策略D组织策略 15.学生建立时间、设置学习目标等,这在学习材策略上是一种() A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调节策略 16.()就是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分解成小步骤,反复练习达到熟练化的程度 A 合作学习模式B程序化训练模式C完形训练模式D交互式教学模式 17.()是用简图表示事物的位置。 A流程图 B 网络关系图 C 模型图D系统结构图 18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字音归类识字,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这属于() A 复述策略 B 理解——控制策略 C 精细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 19.想象、口述、做笔记、类比、答疑等,这些都是一种理解性的策略。从学习的策略的分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精心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的科学。 2、心理对象.现象:(一)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2情绪过程(情)(喜、怒、哀、乐、爱、憎、惧等)3意志过程(意)(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决断和坚持等);(二)心理状态1认知状态(好奇、疑惑、沉思等)2情绪状态(淡泊、焦虑、渴求等)3意志状态(克制、犹豫、镇定等);(三)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2个性特征(气质、性格、能力、智力)3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3、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活动2解释和说明人的心理现象3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状态。 4、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定量与定性研究结合原则。 5、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心理测验法4调查法5教育经验总结法6个案法7活动产品分析法 6 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被试的外部表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种类:(1)时间:长期观察、定期观察。(2)内容:全面观察、重点观察。(3)观察者参与性:参与性观察、非参与性观察。(4)场所:自然场所的观察、人为场所的观察。 优缺点: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使用的,因而简便易行,所得的材料也比较真实的。但由于它不能严格控制条件,不易对观察的材料做出比较精确的量化分析和判断,这也是观察法的局限性。 7科学儿童心理学奠基人普莱尔《儿童心理》是观察法的典型研究。 8实验法是按研究目的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种类:(1)实验室实验法(2)自然实验法 9实验室实验法:指在特定的心理实验室里,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以研究心理的方法。 优缺点:能主动地获取所需要的心理事实,并能探究其发生的原因,而且所获取的信息也比较精确。但实验法也带有很大的人为性质,被试者在这样的情况中,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实验,就有可能降低实验结果的客观性质,如个性等问题,有很大局限性。 10控制实验的四方面?一是严格控制实验情境,尽可能排除无关变量。二是严格控制被试,实现随机取样和随机安排。三是严格控制实验刺激,使不同水平、性质、条件,按规定的方式、时间、顺序呈现。四是严格被试反应,用指导语引导反应方向和范围。 11自然实验法也叫现场实验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某些条件加以适当控制或改变来研究心理的方法。 优缺点:一方面仍对实验条件有所控制,使之能继续保持实验室实验法的某些优点,能主动获取、探究原因;另一方面又适当放松控制,使之在自然状态下进行,

中学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第八章:学习策略规划

第八章:学习策略 一、单项选择题 1.?计划安排每天仔细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A.组织策略? B.认知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2.?学习策略中的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 A.调节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实施策略? D.价值性?() 3.?以下哪一类不属于组织策略?__________ A.群集? B.摘录?

C.过度学习? D.列提纲?() 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构成 A.意识和能力? B.规则和技能? C.经验和方法? D.认知策略?() 5.?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管理策略? D.调节策略?() 6.?在学习中,?是一种主要的记忆手段。 A.复述? B.组识? C.计划?

D.调节?() 7.?随意记忆属于?策略 A.组织? B.复述? C.精细加工? D.计划?() 8.?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地有意识的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__________ A.学习计划? B.学习策略? C.学习方法? D.学习规律?() 9.?调节策略属于学习策略的? A.认知策略? B.提高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10.?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有帮助的这种方法称为 __________ A.语义联想? B.视觉现象? C.关键词法? D.谐音联想法?() 11.?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提高学习效果,尽可能的让多种感言参与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复述策略?() 12.?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对重点内容圈点批注的方法帮助记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第八章 教育心理学

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学习策略具有主动性、有效性、过程性、程序性。 研究学习策略的意义: 一、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尤其是能够促进或改进因学习策略掌握不好或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的学习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他们的学习上的困难。 二、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学,教师通过学习策略的教学,可减少教学和训练时间,达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目的。 三、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发展。 典型的学习策略: 一、认知策略 指在信息加工过程中,为更好地获得、储存、提取、运用信息等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 (一)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言语或外部言语重视学习材料或刺激,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各种方法。 常用的复述策略: 1.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经过努力的识记;有意识记是指有目的、有意识的识记。 2.排除相互干扰。预防两种抑制影响。 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4.多种感官参与 5.复习形式多样化 6.画线 (二)精细加工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主要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含义,并促进记忆的学习策略,也就是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只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 1.记忆术。(1)位置记忆法;(2)缩减和编歌诀;(3)谐音联想法;(4)关键词法;(5)视觉联想。 2.做笔记。有助于对材料进行编码,同时还具有外部存储功能。摘抄、评注、加标题、写段落概括语以及结构提纲。 3.提问 4.生成性学习 就是要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 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精细加工强调在新学信息和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背景知识的多少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常用的复述策略: 1.列提纲 2.利用图形。(1)系统结构图;(2)流程图;(3)模式或模型图,模式图就是利用图解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习题与答案

精心整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简答题 1.为什么将普莱尔作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呢? A在时间上,《儿童心理》一书于1882年出版,1884年又再版,是儿童心理学着作 B C. D. 2. A. C. D.艾里克森提出了人一生心理发展的观点。 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A.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 a.发展心理学可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b.发展心理学可为医疗、文艺及社会工作等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B.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素质 C.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E.伦理性原则 5. A. B. C. D. E. 6. A. B. 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认为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定的心理社会任务需要解决。 7.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A.第一阶段:学习信任阶段(出生—1岁),主要矛盾是信任对不信任。 B.第二阶段:自主与羞怯、怀疑阶段(1—3岁),主要矛盾是自主性对羞怯、怀疑。 C.第三阶段:主动与内疚阶段(3—6岁),主要矛盾是主动性对内疚感。

D.第四阶段:勤奋与自卑阶段(6—12岁),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 E.第五阶段:同一性与角色混乱阶段(12—20岁),主要矛盾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F.第六阶段:亲密与孤独阶段(20—40岁)。主要矛盾是亲密感对孤独感。 G.第七阶段:繁殖与停滞阶段(40—60岁),主要矛盾是繁殖感对停滞感。 H.第八阶段:自我整合与绝望阶段(60岁以后),主要矛盾是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8. A.7岁)C. 9. 10.心理发展的原因: 第一,是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 第二,从个体发展来看,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词、符号,使其在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 第三,是高级心理机能不断内化的结果。

小学教育心理学

小学生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 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体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 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 个案研究法(5)教育实验总结法(6)作品分析法 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 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 1.心理发展概念:心理发展是个体从胚胎时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 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这种变化与发展是逐渐的、连续而有规律的。 2.(选择)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2)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心理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差异性 (4)心理发展过程中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大题论述)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观:认为知识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来完成的。

图式:动作的组织或结构或是行为以及思维的方式,最初的图式源于遗传。 例如出生的婴儿具有吸允、哭叫以及视、听、抓握等行为。这些属于遗传图式。 例如一个四个半月的婴儿,当看到拨浪鼓时,就会伸手去抓,抓住后摇晃拨浪鼓。这一个行为模式的心理结构,即图式。或者:敲击东西有声音。 同化:根据已有的图式结构来理解新事物或事件的过程。 例如:学会抓握的婴儿当看到床上的玩具时,会反复用抓握的动作去获得玩具。当他独自一个人,玩具又较远(看得见),手够不着时,他仍用抓握的动作试图得到玩具。这一动作过程就是同化,婴儿用以前的经验来对待新的事物(远处的玩具),即主体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或者:小孩子敲东西,给他新的事物的时候她还是敲。 顺应:有机体调节自己图式结构来理解新事物或者事件的过程 例如;如上述提到的那个婴儿为了得到远处的玩具,反复抓握,偶然的抓到床单一拉,玩具就从远处到了近处,以后婴儿就会用这一动作来得到玩具,这一动作过程就是顺应。或者:小孩子敲击鸡蛋时鸡蛋碎了,打破了原有的图式任何东西都能敲击。 平衡: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的平衡状态过滤的过程。 例如:如上述举的实例,当婴儿获得拉床单可以得到远处的玩具,这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八章学习策略

一、单选题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A 复杂方案 B 学习计划 C可行方案 D思维程序 2.在认知活动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这是指() A 元认知计划 B 元认知知识 C 元认知控制 D元认知监视 3.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 A 计划策略 B 调节策略 C复述策略 D时间管理策略 4.在学习新材料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这属于( ) A 复述策略 B 理解——控制策略 C 精细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5.不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A计划策略 B 学习策略 C监控策略 D调节策略 6.()是使记忆内容能够在短时间内长期保持的有效手段。 A 精细加工 B 生成性学习 C组织 D复述 7.()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的结果的检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活动的结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A 元认知调节 B元认知控制 C元认知监视 D元认知计划 8.()主要是用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 A 指导教学模式 B完形训练模式 C交互式教学模式 D程序化训练 9.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 A 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 D生成技术 10.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应归类于()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11.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发展理论】 一、发展贯穿人的终身,指的是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到死亡整个过程中的系统的连续性和变化。 二、青少年身体上的变化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 1、是体型外貌的变化; 2、是脏器机能的健全; 3、是性的成熟,此外与心理发展最密切的是脑与神经系统的成熟变化。 三、顶叶位于脑的最上部,它是最先完成髓鞘化和修剪的脑区(大概在12岁左右)。 四、额叶位于脑的前部,是大脑皮层最大的区域,它最迟发育完善,功能也最复杂。 五、美国心理学家霍尔以一句“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闻名于世。 六、行为主义学派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心理发展外铄论的典型代表,华生也有一句充满自信的经典论断:“P16” 七、维果斯基认为应该区分两种心理机能:一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二是作为文化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 八、心理发展的特点: ①、连续性和阶段性:心理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②、方向性和可塑性 ③、常态发展和个别差异 ④、发展的关键期:在一般家长的信条中,孩子的发展有一些“黄金时期”,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言的“关键期”。 九、毕生发展观的主要观点: ①、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 ②、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③、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但总体上来说发展是选择、优化、补偿这三者的协调。 十、弗洛伊德认为推动人类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根据快感区域的不同把人的发展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和生殖期 十一、埃里克森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他在《儿童期与社会》一书中提出:人生八个发展阶段。 十二、华生的论调完全否认了遗传作用,并且鼓吹教育万能论; 十三、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思想,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十四、皮亚杰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第二章认知发展】 一、一个人思考并解决问题进而掌握知识的学习活动都属于认知活动; 二、认知发展是指一个人进行智力活动并获得相应产物的能力的进步或提高。 三、持有阶段性观点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技能在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点上表 现出突发性的增长,而在另一些点上却没有变化,即以一种分离的、阶段性的模式发展。 在对阶段性发展观点进行比喻时,常用例子“爬楼梯”,即认知的阶段性发展如同人爬楼梯; 四、认知发展的连续性过程类似于一个人沿着斜坡向上走逐渐到达更高层面的过程,其 中每一个新的进步都建立在前面的发展之上。 五、领域一般性:持有领域一般性观点的认知理论认为只存在一条认知发展路线,即认知发展几乎是同时在多个领域发生。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主张领域一般性的观点; 六、领域特殊性: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观点坚持的就是认知发展的领域特殊性观点,认为人类的认知包括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思维和语言等不同领域,各个领域的发展是彼此独立的。 七、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皮亚杰认为当已有的图式不能应对眼前的问题时,就产生一种不平衡状态;

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归纳

学教育心理学 一章绪论 育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节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育心理学的史前思想 育心理学的形成 育心理学的发展 二)西方: 希腊的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代: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 、教育心理学的形成 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 代克(Thorndike)(美): 903年着成《教育心理学》 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 科学教心的创立的标志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一)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二)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 0s开始,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 一)内容趋于集中 二)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 三)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探讨,并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 二节:小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学习的任务和意义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涵: 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有效的教育。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小学儿童心理特点与学习规律及其教学应用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质: 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 一)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就是从新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 何揭密专长? 家-新手比较研究范型是一种有效的研究路径。 新教师 教师可能存在的错误观念 学≠传授知识 象:新教师授课往往“口干舌燥、面红而赤”,但收效甚微,学生不愿听讲,没有学习兴趣。 因: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应当顾及教授的对象,即“学生”。尤其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以及早先形成的错误概念。“学习心理”的了解,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上述内容。 科知识≠教师所需的全部知识 科知识只是教师应具备的一种知识,其它许多知识,如:如何呈现教学内容、了解学生、评价学生、组织课堂教学等也是师必备的知识。 其是“教学法-内容知识”在有效教学中非常重要,涉及如何呈现教学内容、如何为不同年阶段的学生安排授课难度、如何不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等。 科内容知识不会自动生成教学法-内容知识,获得此类知识需要相当长的教学经验,并且需要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方可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八章学习策略讲解学习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生成技术 2.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可解释的理论是()。A.痕迹消退说 B.动机说 C.同化说 D.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 3.不属于元认知的策略的是()。 A.计划策略 B.学习策略 C.监控策略 D.调节策略 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A.意识和能力构成 B.规则和技能构成 C.认知策略构成 D.经验和方法构成 5.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有帮助的这种方法称为()。 A.语义联想 B.视觉想象 C.关键词法 D.谐音联想法 6.以下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A.设置学习目标 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C.测验先做简单题目 D.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7.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元认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8.学习策略一般包括()、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A.记忆策略 B.认知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 9.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策略称为()。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 D.调节策略 10.流程图可用来表现步骤、事件和阶段的顺序,如系统结构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在学习策略中,它是一种典型的()。 A.精细加工策略 B.调节策略 C.努力管理策略 D.组织策略 11.有人记忆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这是使用了()。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识策略 D.复述策略 12.以下学习策略从分类上看,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A.调整阅读速度 B.获得个别指导 C.自我测查 D.重新阅读 13.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计划策略 D.调节策略 14.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精)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P1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及其教学应用的科学。 P1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①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的研究是基础,②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条件的揭示是重点,③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是目的。 P14.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①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②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P17.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①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就是从新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①描述性研究方法:a.观察法,b.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c.个案法;②实验性研究方法:a.实验室实验法,b.自然实验法(特殊形式教育实验。P25.华生的心理发展环境决定论:①否定遗传的价值,夸大环境与教育的作用;②行为主义对心理发展的解释(思维的发展、情绪的出现、人格的发展。 P30.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①本我(属于无意识层面,原始的、本能的、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最强有力的部分,②自我(人格中有意识的成分,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在与现实世界反复作用的过程中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③超我(从自我分化出来的部分,能够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反映着儿童生长的社会所具有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是父母权威和职责的内化。 P34.埃里克森与弗洛伊德理论的联系与区别:①联系:精神分析学说,②区别:弗重视性冲动的作用,埃强调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弗认为人是生物冲动的奴隶,埃将孩子看做是自发地去适应环境的积极的探索者强调自我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概述 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一、动机的性质及相关概念 (一)动机的性质 动机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指引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二)动机的功能 引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 (三)动机的成分 内在的需要、外在的诱因 二、学习动机及其分类 (一)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指引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的的心理倾向。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社会意义:正确或高尚的学习动机与错误或低下的学习动机; 起作用的时间: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与间接的远景的学习动机; 范围:普遍型学习动机与偏重型学习动机 来源: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三、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一)对学习过程的影响 1、对学习动机的启动作用 2、对学习动机的维持作用 3、对学习过程的监控作用 (二)对学习结果的影响 总体来说,学习动机越强,学习的积极性会越高,学习效果会越好; 具体来说,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比较复杂,遵循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的关系

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 一、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强化动机理论) (一)强化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 他们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学习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定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因此,在他们看来,不断强化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因此,他们主张,在学习活动中,应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其相应的学习行为。 (二)行为主义学习动机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1、只重视外部诱因的控制,无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2、寻求奖励、逃避惩罚的想法对全体学生都不利 3、手段目的化的结果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4、短暂的功利取向不易产生学习迁移 二、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 (一)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 动机是人性成长发展的基本内在原动力。所有学生都有学习动机,但是未必都专注在功课上。只有学生认为学习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所学的内容符合他们成长的需要,他们才会维持强烈的学习动机。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的内在动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培养和谐的教室气氛,是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条件。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七个层次) 2、需要层次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马斯洛认为,学生本身先天具有发自内心的成长潜力,教师的任务不只是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行学习。 在教育上,只有先给学生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其各种缺失性需要均获得满足之后,大多数学生才会自发性地继续成长。 对学生而言,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与尊重的需要,家长与教师要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识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主干学科之一。它是研究个体心理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发展心理学的发展阶段:1.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演变。 3.从儿童心理发展到一生心理发展。 4.发展心理学的问世与发展。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融合时期(20年代80世纪以来)2.领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发展心理学术语心理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主要探讨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3.教育心理学属于心理学中的应用学科之一,它主要探讨学校教育情境下学与教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4.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的学科。 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演变过程:1.在中国的发展:(1)古代:第一,先天与后天关系问题上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第二,年龄阶段上孔子提出“吾十有五,而志在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二从心所欲,不 逾矩。”第三,在学习问题上孔子 提出“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 以求之者也”“学而不思则罔,思 而不学则殆”等观点。第四,在 教学问题上提出“有教无类”、“中 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 不可以语上”等观点。第五,在 作为教师问题上提出“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等观点。(2)近现代:1924年廖 世承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 书,1962年中国心理学会成立了 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1963年潘 菽主编《教育心理学》,1978年 中国心理学会建立了发展心理— 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1984年建 立了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2. 国外的发展:(见识记2、3) (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任务综合应用:发展与教育心 理学的研究任务:一、探索心理 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 (一)可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 据。(二)可为医疗、文艺及社会 工作等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二、 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 素质:第一探索不同年龄学生学 习的心理规律。第二探索学生学 习各门课程的心理规律。三、探 索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 育教学质量。 (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方法 1.识记:客观性原则:在研究的 过程中,研究人员必须实事求是 地反应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以 达到对其真理性的认识。 发展性原则:坚持用发展变化的 观点来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所 涉及的问题。教育性原则:发展 与教育心理学研究要符合教育的 要求,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正常 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发展 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问题来源于 教育实践,研究成果也将服务于 教育实践。1、研究的课题应是我 国当前学生教育、卫生保健和心 理健康等领域中所提出的重大问 题。2、在研究设计和进行过程中, 既要紧密联系当前学生的实际, 又要有理论指导。伦理性原则: 在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问题 时,不能违反社会的伦理道德准 则。横断研究设计:在同一评价 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 研究,比较各个年龄的学生在所 观察获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 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 化的依据。纵向研究设计:对同 一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里的某种 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 两次以上的观测结果,以此作为 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的发展变 化依据。聚合式交叉设计:将横 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综合 起来,构成聚合式交叉设计。观 察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7.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一规律的反映。( B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8.“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反映出人们选择教育方式受到下列哪种理论的影响( B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决定论 D.心理决定论 1.许多心理学家认为,( C )是适应认知差异的最佳教学方式。 A.分组教学 B.小班教学 C.个别教学 D.大班教学 2.( A )将学习策略分为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 A.丹瑟洛 B.尼斯比特 C.皮连生 D.鲍斯菲尔德 3.“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 C )揭示了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 A.华生 B.加德纳 C.皮亚杰 D.斯腾伯格 4.马斯洛认为,下列哪一项需要永远也得不到完全满足?( D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的需要 D.审美需要 5.阅读技能是一种( C )。 A.操作技能 B.运动技能 C.心智技能 D.学习技能 6.下列属于影响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的是( A )。 A.学习任务 B.兴趣 C.自我效能感 D.归因 7.看到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C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8.最早的有关迁移的代表性理论是( A )。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9.将学业成绩看做是赢得地位和尊重的根源的是( C )。 A.学习驱力 B.认知驱力 C.自我提高驱力 D.附属驱力 10.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能产生大量不同的观念,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A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 11.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在原因的是( A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 D.运气 12.思维的主要特征是( A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