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最新2018中考语文--实用文体阅读练习

【精品】最新2018中考语文--实用文体阅读练习

【精品】最新2018中考语文--实用文体阅读练习
【精品】最新2018中考语文--实用文体阅读练习

【精品】最新2018中考语文--实用文体阅读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3题。(9分)

曾侯乙编钟

欧南

①众所周知,编钟是中国古代独有,也是最古老的乐器,它最早产生于商代,到秦汉时期达到鼎盛。

②封建王朝时代,编钟不仅是重要的礼器,它还被普遍用于祭祀、宴会等重要场所。除此之外,如果发生重大事件或者政权交替,还会把铭文刻在编钟上,可见编钟在封建时代的重要性。钟由于形制、大小不同,在古代都有专门名词。如《尔雅·释钟》中说:“大钟谓之镛,其中谓之剽,小者谓之栈。”就是这个意思,而所谓的编钟,就是按不同的音高,依次排列而成。

③现在出土的最早的

...编钟是商朝的,它是后代编钟的前身,还不是十分完备,从现在我们所见的商代编钟,是三个一组,从钟的发音来看,包含大三度、纯四度和大六度三种音程关系。这种编钟只能奏出简单的音,还构不成丰富的旋律。但到了西周中晚期后,编钟的数量逐渐增加到八个一组,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九个和十三个一组的编钟,基本上能演奏十二平均律中的绝大多数音,也就能奏出丰富而多变的旋律,成了比较完整的乐器。

④湖北随县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它是一套共有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的乐器,其音域跨度达五个半八度,基调和现代的C大调相同,中心音域十二律齐备,可以在三个八度内构成完整的半音阶。我们来举个形象的例子:钢琴是所有乐器中,音域最广的乐器,共有七个八度加一个小三度。但在贝多芬时代,钢琴也就五个八度,而贝多芬从来没有弹过现代的钢琴,由此可见,在那么遥远的战国时代,曾侯乙的编钟就有着如此宽阔的音域,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⑤除了宽广的音域之外,它的神奇之处还在于,一个钟在正侧两个部分,能奏出大三度或者小三度两个音(海昏侯编钟也有此功能),这是中国古代铸造技术辉煌的成就,就是现在的音响学家和冶金专家,都对它的工艺赞叹不已。

⑥曾侯乙还有一个具有学术价值的地方在于,全套编钟加起来共有2800多字的铭文,向世人展示了一套我们前所未知的乐律体系。在曾侯乙编钟的铭文上用的并不是我们熟悉的律名,而是具有曾国地方特色的律名,为学术界所重视。

⑦从1978年开始,曾侯乙编钟第一次试奏开始,它已经多次在世界各地展示了它独特的魅力,成为特殊的文化使者,让世界惊叹。最近大火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让曾侯乙编钟为大众所熟知。

(选自《北京青年报》2017年12月01,有删改)

1.下列关于“编钟”的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编钟是中国古代独有,也是最古老的乐器,它最早产生于商代,到秦汉时期达到鼎盛。

B.编钟在封建王朝时代,不仅是重要的礼器,它还被普遍用于祭祀、宴会等重要场所。

C.编钟从钟的发音来看,包含大三度、纯四度和大六度三种音程关系,它只能奏出简单的音。

D.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

2.下列对本文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标题即本文的说明对象,但作者却从最早出土的周朝编钟说起,运用了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

B.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说明钟在古代有专门的名称。

C.文章语言平实、准确,如第③段中加点的词“最早的”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这篇文章按“总—分—总”的思路介绍曾侯乙编钟,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 )

A.封建王朝时期,如果发生重大事件或政权交替,会在编钟上刻铭文,这体现了编钟的重要性。

B.到春秋时战国时期,出现了能演奏十二律音的编钟,还能奏出丰富而多变的旋律。

C.曾侯乙编钟是一套由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的乐器,其音域跨度大,基调与现代的C大调相同。

D.全套曾侯乙编钟加起来共2800多字的铭文,其铭文上用的是具有曾国地方特色的律名,深受学术界重视。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3题。(9分)

皮蛋含铅的真相

①皮蛋又叫松花蛋、变蛋,是中国的传统食品,早在汉唐时代就已经出现。它是以鸭蛋为原料,用生石灰、草木灰、茶叶末、盐、铅丹、稻壳等成分混和稀泥灰包裹腌制。随着时代变迁,皮蛋制作工艺已经逐步演变为烧碱、硫酸铜和浸泡工艺,但一直不变的是人们对皮蛋含铅的担忧。皮蛋到底有没有铅?无铅皮蛋真的不含铅吗?吃皮蛋是否对健康有危害呢?

②铅对人体的危害已经有很多证据,它对儿童发育的影响最受关注。铅丹是传统皮蛋中铅的主要

..来源,虽然中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推广采用替代工艺的无铅皮蛋,但铅丹滥用依然时有发生。2000~2006年,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共收集了1358个皮蛋样品,铅的平均含量从每千克3毫克逐年下降到1毫克左右(当时标准限量为2毫克)。虽然多数省份的超标率不足5%,但广东、广西的超标率竟然高达40%以上。

③随着无铅技术的普及,皮蛋中的铅含量逐渐下降,到2012年修订国家标准时,皮蛋中的铅限量下调到每千克0.5毫克。目前,品牌产品和大企业规模化生产的皮蛋基本上可以将铅含量控制在0.1~0.2毫克左右。但小企业、小作坊生产的皮蛋,铅超标比例还是有点高,比如农贸市场的散装皮蛋的铅超标率为10%左右。

④包泥的蛋和松花多的蛋含铅就多吗?包泥是最传统的皮蛋工艺,又叫涂泥法,而没有包泥的皮蛋使用的是浸泡法,浸泡法也分为数个工艺流派。用鸡蛋做的比较实验表明,不同的工艺和有没有铅并无必然联系,因此通过这个标准是选不出无铅皮蛋的。另外,皮蛋的表面以及蛋黄和蛋白接触的地方会形成松针状的结晶,这是松花蛋名字的来历。有一种传言,说腌制皮蛋使用铅丹的目的就是形成松花,因此松花越多铅越多。实际上,这些结晶的成分主要是氢氧化镁和水分子形成的晶体,也可能含有少量磷酸钾、磷酸钠等无机盐成分,但和铅并没有关系。同时,腌制工艺、腌制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均可影响松花的数量和形态。

⑤没黑点的才是无铅蛋吗?有专家说,用铅丹腌制的皮蛋壳上常常有一些黑点,其实这只说对了一半。蛋壳上天然存在一些气孔,碱性成分通过这些孔洞进入蛋壳并促使蛋白质凝固,形成皮蛋特有的质感。在腌制过程中,部分蛋白质发生降解,释放出微量硫化氢成分。它可以和铅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沉积物。沉积物堵塞蛋壳的气孔,避免过多的碱进入蛋壳,否则已经凝固的蛋白质又会液化。硫化铅是黑色的,因此会形成黑点。如果不用铅丹,改用硫酸铜,会形成黑色的硫化铜沉积物,蛋壳上也会有黑点。从技术上说,确实可以做出没有黑点的皮蛋,比如用硫酸锌和其他蛋白凝固剂腌制。也就是说,没黑点的通常铅含量低,但有黑点的也未必含铅多。

⑥无铅皮蛋真的没有铅吗?其实所谓的无铅皮蛋并不是完全不含铅,而是指生产工艺不使用铅丹。但它还是需要使用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等金属盐,这些金属盐里会有少量杂质,包括铅。此外,铅是一种常见环境污染物,因此鸭蛋里如果有微量铅也是很正常的。

⑦虽然平均算下来中国人吃的皮蛋很少,但由于它有明显的口味偏好,喜欢吃皮蛋的人吃得并不少,因此健康风险还是值得关注的。目前的全球共识是,铅没有“安全摄入量”,在合理可行的前提下要尽可能低。因此对于消费者,笔者只能提出一条原则性的建议:从正规市场买品牌产品,远离散装皮蛋,尤其是散装鸡蛋皮蛋。只要是符合国家标准的皮蛋,其中微量的铅带来的健康风险并不会比其他食物中的铅带来的风险更大。

(选自《百科知识》2017.21期,有删改)1.下列关于“皮蛋”的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皮蛋在汉唐时代就已出现,也叫松花蛋、变蛋,是中国的传统食品。

B.皮蛋最传统的制作工艺是包泥,又叫涂泥法,这种皮蛋制作工艺含铅量比较高。

C.皮蛋用硫酸锌和其他蛋白凝固剂腌制,其表面没有黑点,含铅量通常比较低。

D.皮蛋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铅丹,就是所谓的无铅皮蛋,这种皮蛋并不是完全不含铅。

2.下列对本文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标题暗示了文章内容重在纠正一些有关皮蛋的谣传,揭示科学原理。

B.文章第②段中加点词“主要”,限定了范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文章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作比较、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文章按照逻辑顺序,以“总——分”的结构形式来行文。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

...的一项是(3分)()

A.铅对人体的危害已有很多证据,多数省份的超标率不足5%,但广东、广西的超标率在40%左右。

B.目前,品牌产品和大企业规模化生产的皮蛋基本上可以将铅含量控制在0.1~0.2毫克左右。

C.碱性成分通过蛋壳上天然存在的一些气孔进入蛋壳并促使蛋白质凝固,形成皮蛋特有的质感。

D.符合国家标准的皮蛋,其中微量的铅带来的健康风险并不会比其他食物中的铅带来的风险更大。

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3题。(9分)

于字里行间看见远方

宋威

①读书使人心暖、心宽、心坚,让内心在书香浸润中舒展开,自身的格局便会慢慢变大。

②不久前,有位朋友向我讲了一件事。他的弟弟考取了某地基层公务员,工作不久便来电抱怨:天天都是在处理琐事,感觉自己如同一只井底之蛙被困于方寸之地,怎么办?朋友听后,回了一句:“不如把发牢骚的时间用来读书。”

③“发牢骚不如去读书”,我深有同感。初到基层时,我也有过类似的狼狈:“一根针”穿“千条线”,手忙脚乱;“五加二”并“白加黑”,焦头烂额……于是,低落、沮丧等情绪时不时就会冒出头来。所幸的是,有书相伴。开始,读书是为了“心暖”。忙碌一天,往往内心浮躁。不过,在夜深人静之时,翻开《瓦尔登湖》,跟着梭罗走近幽静的湖畔,穿过松林,看飞鸟从田野上空悠然而过,听猫头鹰在冰天雪地中悠远鸣叫,读着读着,浮躁、低落的心便会慢慢静下来、暖起来。正如书中所言,“一个安心的人在哪都可以过自得其乐的生活,抱着振奋乐观的思想,如同居住在皇宫一般”。有了这样的心态,再回过头来

看日常工作,便会有别样的感受:流过的汗水,意味着不负光阴,付出的努力,就如金黄的向日葵在孕育着的种子,富有生命的气息。负面情绪,随着“心暖”一扫而光。

④渐渐,读书让人悄然“心宽”。读《儒林外史》,读到“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的警示,方知纯粹之难得;读东坡词,琢磨那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才晓豁达之自在……通过阅读,不断与先哲对话,就能拨开心中的迷雾,从狭窄的“一线天”钻出。很多关于基层色彩单调的抱怨、环境封闭的吐槽、空间不大的感慨,说到底,不过是为自己想得太多、为群众想得太少,为名利纠结太多、为事业付出太少。试想,心小了,眼中的世界怎能不变小?相反,让内心在书香浸润中舒展开,自身的格局才会变大。

⑤最终,读书让人“心坚”。每每阅读历史,无数先贤英烈矢志追求理想的画面,总会让人热血沸腾。比比血雨腥风中坚守信念的李大钊、彭湃、瞿秋白,比比在困难面前上下求索的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谁能不为无端的吐槽和抱怨而脸红?谁能不为信仰蒙尘所致的浅薄和自私而惭愧?托尔斯泰说,“凡是以追求自己的幸福为目标的人,是坏的;凡是以博得别人的好评为目标的人,是脆弱的;凡是以使他人幸福为目标的人,是有德行的。”基层这个离群众最近的地方,不正是年轻人了解民情、增长本领的地方吗?明白了这一点,被物欲杂念稀释遮蔽的理想才能明晰坚定起来,摇摆的内心也才能坚韧起来。

(选自《人民日报》2017.02,有删改)

1. 下列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最适合的一项是(3分) ( )

A. 让内心在书香浸润中舒展开,自身的格局便会慢慢变大。

B. 发牢骚不如去读书。

C. 读书让人“心坚”。

D. 读书让人心暖、心宽、心坚。

2. 下列对本文采用的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第②段运用道理论据。

B. 第③段采用两种论证方法: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

C. 第④段既有道理论据又有事实论据。

D. 第⑤段列举“李大钊、彭湃、瞿秋白”等人的事例属于举例论证;引用托尔斯泰的话语属于道理论证。

3.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 第②段与上下文衔接不大,可删去。

B. 第③段中作者列举自身事例,论证了读书使人“心暖”的分论点。

C. 基层人员“心不宽”的原因是为自己想得太多、为群众想得太少,为名利纠结太多、为事业付出太少。

D. 文章从“心暖、心宽、心坚”三个方面来证明论点。

四、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3题。(9分)

汝瓷:雨过天晴云破处

①2012年4月,在中国香港苏富比举行“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会上,有900年历史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以2.0786亿港元成交,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而今年10月3日在中国香港苏富比秋拍中的“北宋汝窑天青釉洗”以2.943亿港币成交,创造了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

②宋瓷的造型、色泽、工艺几乎已经达到了中国瓷器史上的审美高峰,而汝窑又是这其中当之无愧的“王者”。每次汝窑现身拍场总能创造天价,全球遗存的79件汝窑几乎全为世界大博物馆所藏。据说“汝

窑”是艺术皇帝宋徽宗一声令下创造出来的,当大臣请宋徽宗指示要烧出什么釉色的瓷器时,徽宗说:“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而实质上,天青色瓷器的烧制应该在五代的耀州窑就已经开始了,但在颜色上应该离现在我们看到的天青色还有一段相当的距离。经过100年左右的沉淀,汝窑终于在徽宗时期实现了精品迭出的盛景。

③除“北宋汝窑天青釉洗”外,北宋定窑白釉釦口弦纹三足奁式炉、北宋定窑黑釉鹧鸪斑葵式盘、宋至金钧窑月白釉紫斑折沿盘、南宋吉州窑鹧鸪釉梅瓶等12件宋瓷拍卖的价格都很惊人。这说明不仅珍稀的汝窑备受追捧,宋代各个窑口瓷器也自有一群偏爱的受众,这样各有层级的收藏喜好有望撑起整个宋瓷收藏的价位保障。

④汝瓷烧窑时间前后只有20年,存世稀少。宋之五大名窑,以汝瓷为尊,汝窑创烧于北宋晚期,为宫廷御用瓷器。金灭北宋后,汝窑也随之消亡。其开窑时间前后只有20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亦不多,在南宋时,汝瓷已经非常稀有,在历史长河中仿佛昙花一现,连南宋人都有“近尤难得”的感叹。

⑤汝瓷为北宋最高审美之瓷。宋人对瓷色不似古人热衷于锦上添花,而是更为清雅,净澈通透。而居五大名瓷之首的汝瓷更为如此。汝瓷以玛瑙入釉,视之如碧峰翠色,釉色隐青,澄澈泛碧,月白清霁,玉乳凝脂,似玉非玉而胜玉。

规整得几乎一丝不苟,甚至在唇口,在所有转弯拐角处,釉层都能保持厚薄一致。

⑦汝瓷的开片也堪称一绝。开片的形成,开始时是器物于高温焙烧下产生的一种釉表缺陷,但汝窑的艺术匠师却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釉病,巧妙地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而且控制得恰到好处,可谓巧夺天工的绝活。釉面的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像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

⑧汝瓷色泽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般美妙,温润古朴,宋元明清以来,汝瓷都被皇宫深藏,视若珍宝,民间因此也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说法。随着经验、品位的沉淀,很多收藏家开始追求一些像宋瓷这样比较简单的审美,这是一个慢慢寻根溯源的过程,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藏家会关注宋瓷。

(选自《广西新闻网》2017.11.8 )

1.下列关于“汝瓷”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汝瓷大约在五代的耀州窑开始烧制,在宋徽宗时期实现了精品迭出的盛景。

B.汝瓷以玛瑙入釉,视之如碧峰翠色,釉色隐青,澄澈泛碧,月白清霁,温润如玉。

C.汝瓷虽然釉层较薄,但釉面质感致密、平静,釉层极为均匀,规整得一丝不苟。

D.汝瓷的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3分)()

A.文章标题既交代了说明对象,又暗示了事物特点,诗句的美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等。

C.文章第⑦段“像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一句,属于平实说明。

D.文章按逻辑顺序,详细说明汝瓷发展、地位以及造型、色泽、工艺等方面特点。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宋瓷的造型、色泽、工艺几乎已经达到了中国瓷器史上的审美高峰,而汝窑又是其中的“王者”。

B.12件宋瓷以惊人价格拍卖,说明不仅珍稀的汝窑备受追捧,宋代的各个窑口瓷器也自有一些偏爱的受众。

C.汝瓷的开片是器物在高温焙烧时,因火候控制得好而产生的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巧夺天工。

D.汝窑因稀而贵。宋元明清以来,汝瓷都被皇宫深藏,视若珍宝,因此流落到民间而被珍藏的几乎没有。

五、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3题。(9分)

灵魂也需要滋养

朱成玉

①一颗怎样的灵魂才算是高贵的呢?

②当孔子与随行的弟子被困在一个草庐之中,无衣无食,可他仍然不忘宣扬他伟大的学说。他深信“德不孤,必有邻”,尽管他周游列国宣传儒学仁爱未被理解,但他那颗高于尘世的心铸就了他高贵的灵魂。

③人道主义者史怀哲于1913年前往非洲,在蛮荒丛林中行医达50年。在非洲的第一年,史怀哲面对的人类苦难和内心的煎熬几乎令他退却。

④有一天下午,史怀哲心情非常沉闷,于是就到医院外面空旷的原野上散步,他看到两个黑人小孩在一块玩,他们在阳光下跳舞、嬉戏,全然不知这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悲苦与不幸,全然不知饥饿和痛苦就在他们身旁游荡,随时会吞噬他们。见孩子玩得那么开心,史怀哲的心被震动了。原来人的心灵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是自由和幸福的,就像这两个黑人小孩,周遭围绕着那么多不幸,他们却能在夕阳下尽情开怀。这情景仿佛是一个从天而降的昭示,使这位忧心忡忡的医生一下子平静下来了。

⑤从此以后,史怀哲把那个黄昏的记忆藏在心中,每当感到沮丧时,便会想想那时的喜悦,这使他全身舒畅,能够继续向前走去。他也坚信,面对马上到来的黑暗,他和孩子们也会情不自禁地去数着星星。

⑥悲天悯人者的灵魂,是高贵的。而那些没有被污染的纯净的心,也一样高贵。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不吝惜去留,不顾短褐穿结,不惮箪瓢屡空,只想存留下天地间独一无二的灵魂。这样的灵魂闻得到花香。布鲁诺说:“灵魂的美胜过身体的美。”当他被烧死的时候,他所坚持的真理,正在把他的灵魂高高托起,这样的灵魂够得到星光。

⑦有些人,一生被欲望驱使,日日奔波在追名逐利的路上,忘了灵魂也是需要滋养的,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停的躯体。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7年第8期,有删改)

1. 下列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最适合的一项是(3分)()

A. 一颗怎样的灵魂才算是高贵的呢?

B. 悲天悯人者的灵魂,是高贵的。

C. 那些没有被污染的纯净的心,也一样高贵。

D. 灵魂也需要滋养。

2. 本文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3分) ( )

A. 举例论证比喻论证

B.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C. 比喻论证道理论证

D. 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3.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 文章第①段以设问的形式开篇,可以引发读者思考。

B. 陶渊明和布鲁诺的事例证明了“悲天悯人者的灵魂,是高贵的”这一观点。

C. 文章第②段列举孔子的事例,是为引出后文关于“什么是高贵的灵魂”的论述。

D. 第⑤段画线句告诉我们:人的心灵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是自由和幸福的,可以不受外在因素的影响。

六、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3题。(9分)

玉米棒里的超强益生元

①大家都听说过木糖醇,因为这种物质常用于无糖口香糖、无糖饼干等食品中,但是说起低聚木糖,也许你就不太熟悉了。低聚木糖由2~7个木糖分子连接而成,其中以木二糖和木三糖为主。由于它具有很好的健康功效,因而在国内外食品和保健品行业广泛使用。你知道吗,其实低聚糖是来自废料中的宝贝。

②植物的细胞壁里有一种名为木聚糖的物质,通过高压蒸煮或蒸汽处理将这种聚糖提取出来,然后用从细菌中提取出的木聚糖酶降解,便可以得到低聚木糖。生产低聚木糖的技术最早是日本人发明的,中国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才起步,但现在的产量早已超过日本。

③很多植物原料都能用来生产低聚木糖,比如玉米芯、甘蔗渣、棉籽壳、麦麸、麦秆、稻草、稻壳、树皮等,可以说是变废为宝。目前,低聚木糖是国家批准的“新食品原料”,除了婴幼儿食品外,在其他食品中都可以使用,每天的食用量不超过3克即可。不过,用于食品中的低聚木糖必须以小麦秸秆和玉米芯为原料。

④低聚木糖对于食品工业来说真是天赐之物,它和其他的糖或低聚糖相比,最大的优势是稳定性很好。低聚木糖在PH值2~8的范围内很稳定,而几乎所有食品的酸碱度范围均在此之内,包括酸奶、碳酸饮料等酸性食品。它还能承受121℃高温(相当于高压锅的温度)处理1小时以上,因此可以用于高温灭菌食品和焙烤食品。

⑤低聚木糖最大的特点是能选择性地增殖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因此是典型的益生元,其增殖效果比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强20倍。同时,它只需要很少的用量就可以起作用。研究表明,每天只需口服0.7克低聚木糖,两周后人体肠道内双歧杆菌的比例可以从8%增加到18%,三周后双歧杆菌的比例可增至20%。

⑥除了帮助益生菌生长,它还能选择性地抑制大肠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等病原菌生长,具备双向调节的能力。更厉害的是,它可以通过主动“绑定”致病菌,阻止细菌攻击肠壁细胞并将其排出,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

.....缓解腹泻。此外,低聚木糖可以和水结合,缓解大便干燥。同时,双歧杆菌能利用低聚木糖产生有机酸,因此能刺激肠道蠕动和排便。

⑦另外,我们的口腔中有一些细菌(比如变异链球菌)能够发酵葡萄糖产酸,同时还能将葡萄糖变为不溶解的葡聚糖,形成牙垢。低聚木糖不仅不会被这些细菌利用,还能阻止葡聚糖的产生。因此它可以和木糖醇一样,起到预防龋齿和清新口气的功效。当然,你也不要以为有它就万事大吉了,刷牙、使用牙线等口腔健康护理依然是十分必要的。

⑧低聚木糖对“三高”和肥胖人群来说也是福音。它的甜度大约是蔗糖的30%~50%,且口味与蔗糖接近,因此可以替代一部分糖。关键是它很难被唾液、胃液、胰液和肠液消化,因此也几乎不提供热量,可以满足糖尿病人对甜食的需求。多项动物实验证明,低聚木糖具备降低血压、血脂、血糖及胆固醇的潜在能力。

⑨现代研究发现,肠道双歧杆菌和人体免疫力有一定关系,尤其是可以提高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活性,因此低聚木糖有可能具备一定的免疫调节和抗肿瘤作用。此外,在动物实验中,研究者发现低聚木糖能促进大白鼠对钙、铁等营养素的吸收。

⑩在中国,低聚木糖最初是用于饲料而不是食品,目前它在蛋禽、肉禽、生猪、奶牛等养殖领域均有应用。利用它调节肠道菌群和提高免疫力的功能,可以减少动物的腹泻,降低抗生素用量,增加动物的产蛋、产肉能力和经济效益。另外,低聚木糖可用于生态肥料中,能够提高植物的抗病力,保持土壤肥力。

(选自《百科知识》2017.22期,有删改)1.下列关于“低聚木糖”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低聚木糖由2~7个木糖分子连接而成,其中以木二糖和木三糖为主,有很好的健康功效。

B.低聚木糖是植物细胞壁通过高压蒸煮或蒸汽处理,然后经木聚糖霉降解得到的。

C.低聚木糖与其他的糖或低聚糖相比,最大的优势是稳定性好,还能承受高温处理1小时以上。

D.低聚木能选择性地抑制大肠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等病原菌生长,具备双向调节的能力。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超强益生元”,文章结构是“总——分”。

B.文章开头从木糖醇在食品中的应用说起,自然地引出本文的说明内容。

C.文章第⑥段中加点的词“一定程度上”限定了范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文章第⑤~⑨段说明低聚木糖对消化系统的益生、调节作用,是按照“从主要到次要”的顺序说明的。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 )

A.生产低聚木糖技术最早是日本人发明的,中国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才起步,但现在产量已超过日本。

B.很多植物原料都能用来生产低聚木糖,而用于食品中的低聚木糖主要以小麦秸秆和玉米芯为原料。

C.虽然低聚木糖可以起到预防龋齿和清新口气的功效,但做一些口腔健康护理依然是十分必要的。

D.在中国,低聚木糖最初是用于饲料,当它用于生态肥料中,则能够提高植物的抗病力,保持土壤肥力。

七、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3题。(9分)

小虫虫变身海洋清洁员

冯三白

①每年,被倾倒入海洋的塑料有80亿吨,这就意味着几乎

..每一分钟就有一大卡车塑料被倒入海洋。这些塑料有的被冲上岸,有的沉入海,还有大量的漂浮在海面上,好似大海脸上的一块块斑。随着日子渐长,塑料在海浪的冲刷和阳光的照射下,会分解成微小的塑料颗粒。这些塑料颗粒看似不起眼,却威胁着海洋生物的生命,不但如此,对以海洋生物为食的我们也会产生不良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绞尽脑汁,最近,终于出现了新的突破口。

②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以塑料颗粒为食的海洋生物。它形似水母,体型娇小,只有小指般大小,是一种背囊动物,名叫“住囊虫”。一天,研究人员照常进行海洋研究时,偶然发现一只住囊虫,它头顶着一个小囊,像一个没吹过的气球,渐渐地这个“气球”膨胀起来,将它围绕在内。原来是这个小东西在勤勤恳恳地编织着自己的巢穴,这个黏膜状的巢穴有3英尺长,成立体状,每一面看起来都像是编织完美的蜘蛛网。

③编织完后,住囊虫用巢穴将附近的海床上漂浮着的塑料颗粒一网打尽,然后就可以尽情享用一顿丰盛的美餐了。研究人员为此着迷,他们决定研究一下这是否只是偶然情况,比如说它只是恰好捕食的时候遇到了塑料颗粒,顺便就将它们吃了。

④对此,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实验。他们乘坐海洋探测船来到一个深海峡谷,探测船上装有深海粒子图像测速仪,这个仪器带有高速数码照相机和激光,激光可以直接照入小小住囊虫的黏膜房子。为了追踪塑料粒子,他们向小动物抛洒的是带荧光的塑料颗粒,这些塑料颗粒大小从15微米到600微米不等。有趣的是,住囊虫是个十足的“吃货”,不论大小,照单全收,整个身体闪着荧荧的光。为了得到准确的结论,研究人员重复了多次试验,实验结果无一例外,住囊虫果然以塑料颗粒为食。

⑤之后,为了了解住囊虫体内的塑料颗粒去向,研究人员将它带回了探测船上,经过观察,他们发现,塑料颗粒被住囊虫吃进去后,过一段时间会被排泄出来,当然,排泄物不再是对其他海洋生物有害的塑料了,而是变成了水和无害物质。这对解决海洋塑料污染极有帮助。

⑥通常人们会认为塑料污染海洋仅限于表面,但是研究人员已经在深海动物体内以及海洋沉积物中发现了塑料颗粒的存在。塑料颗粒会通过种种自然机制从表面深入内里,大海就像是一个中了慢性毒药的病人。住囊虫喜欢吃塑料,对海洋环境工程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它们能够将塑料颗粒转化为无害物质,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