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研究》

开题报告

报告员:佛山市惠景中学梁玉梅

课题标题: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研究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研究》课题,是佛山市禅城区教育科研“十五”规划课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对本课题选题意向的阐述

1、课题的选题依据

活动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应运而生,其中明确规定:(各年级)总课时数约60学时,其中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原来《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中的“运用”要求,现在改为“活动”要求,由此可见,活动课已成为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独角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亮“红牌”了,原来单一的、狭窄的、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搞好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对于深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关注生活、参与社会、感悟人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2、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通过网上搜索引挚(,以关键词“思想政治活动课”搜索,得3700项查询结果。随机点击20页,结果发现有两篇以研究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为内容的文章,题目为《浅谈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设计》和《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初探》,这两篇文章从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环节等方面做了一定的论述。

此外,从2002年至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的期刊《思想政治课教学》一书中,在“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栏目,也有时刊登探讨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文章,研究应该

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例如,有文章指出,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具体操作形式有:主题班会、问卷调查、社会观察、娱乐竞赛、录像观摩、讲演辩论、模拟法庭等形式。

可见,关于思想政治活动课的研究在目前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是一个较热门的话题,但是,由于思想政治活动课对实践性的要求很强,如何更好的将理论运用于指导实践,提高政治活动课的可操作性,不让活动课只是流于形式,真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仍有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及意义

1、进行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研究,能进一步深化对于发挥学生在教学课程中的主体性作用的理论。

2、开展活动课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坚强毅力等。

3、思想政治活动课,是要通过开展以学生扩展所学知识和获得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任务的具体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着眼于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和谐地发展。

4、强调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采用生动活泼的、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课形式,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

三、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索引法、行动研究法。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手段,采用课堂教学、观察、文卷调查、经验总结、课外实践、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四、研究内容设计(含子课题的设计)

(1)、关于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理论研究。

(2)、如何开展初一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

(3)、如何开展初二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

(4)、如何开展初三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

(5)、将教学课程、研究课程中的心得、体会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写出结题报告,申请结题验收。

五、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一)研究周期

三年,即2004年11月至2007年11月

教学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写作技巧

教学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写作技巧 一、什么是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就是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主研人员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研究计划。它主要 说明这个课题应该实行研究,自己有条件实行研究,准备如何展开研 究等问题,是对课题的再论证和再设计。 二、开题报告的作用 进一步明确研究思路,完善实施方案,明晰研究技术线路,是再 次论证研究课题的重要一步。 三、开题报告的写作 (一)开题报告的组成。三个主要部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次 要部分:标题、署名、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 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 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能够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 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实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 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篇幅,它是报告的主体。正文部分必须对再次论证的内容实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研 究前的观察、测试、调查、分析、学习,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如 调查的问题、现状和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正文部分 是开题报告的关键部分,它体现了课题组的水平,同时也能够看出今 后课题研究的状态和水平。撰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同样要掌握充 分占有材料,要认真对材料实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最后得出准确的观点。可采用图表来集中反映数据,要注意少而精,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正文部分要层次清楚,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大标题涵盖小标题,小标题服务于到标题,标题统帅内容,内容说明标题。 (1)问题的提出 ①提出和研究的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 ②提出和研究的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 ③问题的研究现状:国内的、国外的,省市县内外的研究的,单 位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实行了那些研究? ④问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 革价值。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包括对本校、本地区的教育工作实际存 有的问题)或回答教育理论问题有什么意义?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 什么贡献? ⑤问题研究的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 以上几点要求做到:少而精;针对问题;能指导操作;表述简明、准确, 有具体贯彻要点,涵盖子课题,能理解把握。 (2)课题的界定:对课题题目的界定;对关键词的界定。 (3)研究设计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224个)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224个) ★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的特点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诚信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借鉴美国等其他国家诚信教育的经验)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试论我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际能力培养研究 ★反“和平演变”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任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课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研究 ★大学生竞争意识之浅见 ★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新思考 ★运用网络技术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三个代表”与人才培养 ★网络化趋势下高校德育研究 ★各国德育之比较研究(各国思想政治教育之比较研究)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试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教育 ★我国三代领导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研究 ★浅析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的环境因素 ★试析企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可能路向 ★全球化时代文化的未来:文化一元化,还是文化多元化? ★儒学所倡导的“内在超越”与依法治国 ★经济全球化与西方国家的“文化殖民主义” ★“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久发展 ★“中和”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老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专制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孔子的人才及教育观 ★儒家人才观及现代意义 ★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 ★先秦儒家的“义利观”及其现代意义 ★论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哲学意蕴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论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发展 ★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 ★论行政领导的创新能力 ★试论国家公务员的形象重塑

中职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中职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中职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题目:化解中职生消极情绪及行为的方法研究 一、选题缘由 1、课题界定 中职生消极情绪问题是指中职生心理上存在着某些障碍和疾患及由此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和行为。 中职生消极情绪问题研究就是根据中职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训练、心理常识课等方法,达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目的。反映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指标主要包括情绪状态、人际关系、学习评价、自我控制、自我概念、动机等几个维度,每个维度包括几项内容,比如:情绪状态这个维度包括焦虑、抑郁、孤独、敌对、恐惧、敏感性、生理反应等;人际关系包括异性关系、同性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与陌生人的关系和应变能力等。 2、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目前中职学校的生源大多是中考“双差生”。他们入校后,心理压力大,自卑感较重,消极情绪相当突出,具体表现在:一是有自卑心理,觉得比其他普通中学出来的学生低一等,觉得受家长、老师、同学、亲属、社会上人的歧视。二是由心理负担,他们担心出路,年纪尚小就要面临人生抉择,他们担心中专毕业后找工作难或对口上大学继续深造难。三是学习压力重,中职专业课学习要求学生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要强,因而学生入职校后由于学习基础较差,感觉学习难度大,认为自己很笨,怎么学也学不会,从而缺乏自信心,相继表现出诸多的情绪低落状况,如紧张、烦闷、焦躁、恐惧、失眠、及心理障碍等状态,

影响了学习生活质量。四是中职生比较普高生还有一个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的因素,他们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其中许多父母外出打工,他们感受家庭温暖和教育甚少,与父母交流甚少,在心灵得不到倾诉的时候,如果缺少教师的教育引导,这些学生要么就自我封闭,要么就以消极的情绪进行发泄,进而出现个性偏差、网瘾、早恋、休学、退学现象。 中职生正处于情绪变化最为丰富的时期,同时也处于最容易受情绪困扰的时期。本课题的研究是针对当前中职生消极情绪及行为的突出表现,探索化解中职生不良情绪及行为的方法、途径、模式,给予中职生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学会一些心理调节以减轻痛苦、不适的体验,防止心理疾患的产生,保持正常的生活秩序与学习效率,从而建立起长效机制,以形成、维护、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理论依据: ①情绪的abc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经过多年的心理咨询实践,创造了abc 理论,其基本观点就是: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在abc理论模式中,a 是指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c。abc理论则指出,诱发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也就是说由于所持的信念不同,同样

开题报告.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课题

一、研究背景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之一,也是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课题。2006年12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下达了由中央教科所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之后,中央教科所在全国遴选课题实验区。2007年4月,合肥市教育局组成课题组积极向中央教科所申报“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课题,2007年4月13日,该课题经中央教科所“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总课题组批准立项。为了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快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结合我校教师教育实际,2007年11月,我校整合研究力量,组成有研究能力的课题组,积极向合肥市教育局、瑶海区教育局申报子课题《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很快得到了合肥市教育局、瑶海区教育局课题组批准立项,这是上级领导对我校的信任,同时也体现了市、区课题组对我校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同时也使我们教师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能否在思想上、行动上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切实搞好教师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完成本次课程改革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保证。本课题的研究,就是面对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入研究、探索并最终构建适合我校实际、有效促进教师专业

化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式,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增强广大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研究目标 (一)全面提高我校教师专业素质。通过课题研究,在我校催生一批具有高专业素质的教育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拔尖人才队伍不断加强。 (二)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氛围;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明确学校的科学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努力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再提升。通过课题研究,努力成为学习型学校。 四、研究内容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指标是什么?有效教 学如何设计与实施?有效教学如何评价?有效教学的反思如何进 行?如何重建有效教学的管理制度等等,这些被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是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问题,在课题研究中要深入研讨。 五、研究方法 (1)文献借鉴法。多角度、多渠道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避免和少走弯路。

2019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 .doc

生物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华侨中学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将生物学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宗旨,生物学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生物学核心素养[1]。生物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生物学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内化的带有生物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2]。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要能够掌握生物学知识,养成勇于探究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用理性的思维进行科学探究,提升自身社会责任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以生物知识为载体,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有效课堂教学逐步培育的。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我谈谈对生物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尝试与一些思考。 将生命观念渗透进课堂教学中。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相关事件和现象的品格和能力。生命观念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基础和支柱,生命观念的形成离不开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3]。 以“进化与适应观”为例:在教学中渗透进化与适应观,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种的产生、群落的演替、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理解生物体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微观到宏观的变化历程,从而形成科学的进化发展观。进化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自然界中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态位,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优胜者不一定是最强的个体,而是最适应环境的个体。这些观点都能让学生积极应对生活,应对学习,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有倍增的选择转向主动的适应,使生活更有质量,生命更有价值。 第二、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科学思维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内涵。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理性思维,如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4]。 以“模型与建模”为例,在“有丝分裂”一节教学中,教师提供磁性教具,让学生主动建构有丝分裂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物理模型。学生通过展示模型,讨论染色体行为变化和数目变化的规律,总结出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教师再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建构有丝分裂染色体和DNA、染色单体变化的数学模型,从而理解有丝分裂核心概念。 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5]。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科学探究是理性思维的实证过程。探究的过程就是在理性思维驱动下完成,一般遵循一定的科学程序,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得出结论”,若论证错误,则需要重新“猜想与假设”。 以“实验设计”为例,在实验“探索酶的最适温度”中,我尝试让学生写出

德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德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一,项目背景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项目提出的背景 德育改革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总书记提出,在依法治国的同时,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共产党中央委 员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指出,“所有类型的学校都必须更加重视道德教育”。而且,在过去的20年里,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道德教育本着人的进步和人格提升 的精神。独特的价值。因此,加强对德育的探索,进一步完善德育方 法和方法,强调实效,具有深远意义。 2.中小学德育现状迫切需要改革。 目前,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很低。道德教育将道德与日常生活分开。道德教育的目标得到了无限的改善。它与道德品质和道德生活的发展 是分开的。在理解道德价值观时加强对社会,政治和经济需求的理解 是太过分了。理性价值,忽视其满足主体自我完善的价值;在道德教育 的过程中,忽视了道德学习的主体性,重新教学,重新撼动,消除了 生活世界的主观生动性。这忽视了学习者的情感和生活要求,从现实

生活中教育的后果表现为:学生脱节,道德理解不能转化为行为;学生 在遇到复杂的道德生活时很难适应,无能为力;学生有“多重人格”, 表达为“面对面的一套,背后一套”。 3.我们学校现代道德教育的发展和深化需求。 多年来,我校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理论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为基础,吸收和整合了现代哲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思想,对教育德育进 行了理论和实践研究,旨在继承和发展。。以特色德育理论为指导, 构建面向21世纪的中小学校素质教育模式和德育管理模式。在研究中,我们努力找出道德教育的现状,通过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和实验,为 改变道德教育的现状,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做出贡献。同时,通过 专家,研究教师,德育管理者和学生的互动,优化和完善学校德育环 境和效能,形成“体验德育”的理论模型和管理范式。 (2)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改变现有的教育者道德教育观念。 道德教育不仅可以视为对学生施加外部影响的过程。具有相应道 德知识的学生并不一定意味着满足社会需求的相应道德行为和道德效应。道德教育不是一种认知过程。这是一个由道德主体实践和体验的 积极过程;道德教育是教育本身的教育,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而不是灌输;道德教育不是学生生活和学生生活之外的东西。这是一个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实践和活动相结合的东西。因此,德育的内容应该接近学

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格式介绍

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格式介绍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的格式: 《》课题,是XX职教中心专业部中报学校的校木教研课题,经学校 批准,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学校汇报如下:一、木课题选题的依据 写清木课题研究的长远意义和现实意义以及该课题研究的迫切性二、木课题研究的条件写清本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一是写清背景条件;二是写清基 础条件(从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套进行说明); 三、木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四、木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五、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般采用的有问卷法、观察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六、木课题研究的成果呈现形式 1、论文集:本课题研究的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精编 2、公开发表 七、木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准备阶段:什么时间课题中报、收集资料、制订课题研究计划、 学习相关。 2、实施阶段:什么时间开题、执行计划、开展研究、收集、整理课 题各项活动的资料、及时提炼成研究成果、上报学校。 3、总结阶段:什么时间总结各项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八、木课题组成员分工,即组织机构。 拓展知识:范文 1、开题报告的内容。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⑵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认3)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M)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⑸为完成课题己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⑹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及解决的措施;⑺主要参考文献。 2、什么是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3、撰写开题报告有什么意义。 ⑴撰写开题报告,作为多层次科研工作的第一个写作环节,非常重要。这是因为:①通过它,开题者可以把自己对课题的认识理解程度和准备工作情况加以整理、概括,以便使具体的研究目标、步骤、方法、措施、进度、条件等得到更明确的表达。②通过它,开题者可以为评审者提供一种较为确定的开题依据。言而无文,其行不远,以书面开题报告取代昔日广为运用的口头开题报告形式,无疑要切实可靠得多。③如果开题一旦被批准,课题得以正式确立,则还可以通过它,对立题后的研究工作发生直接的影响:或者作为课题研究工作展开时的一种暂时性指导;或者作为课题修正时的重要依据等。④科研开题报告是选题阶段的主要文

教研课题开题报告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指导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课题批准号: 学术顾问:XXX XXX 课题承担人:XXX 所在单位:XXX中学 2012年8月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时间:2012年8月10日上午9时地点:XXX中学会议室参与人员:校长XXX、副校长XXX、教务主任XXX及XXX中学语文教研组老师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 (一)、课题的提出 2009年,语文新课改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新课程理念如雨后春笋,遍布语文教学百花园,语文课堂从此尝试力改一言堂、填鸭式等传统教学模式,广大语文教师从语文教学“误尽苍生”的社会舆论责难声中进入更新一层的学习、实践、总结。于不断深刻的反思中丰富着新课程改革之理念,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专家因此脱颖而出,他们以炽热的激情诠释着语文教学的理论、实践,书写着语文教学的华美篇章。因此,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广大语文工作者一直就没有停止过。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仍是语文教育教学的热点和难点,有建树而具有实践性的成果仍不多,故加强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基于以上的认识,也鉴于目前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对象呈现个性化、多元化的情势,我们课题组同仁觉得有必要探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效率之一系列途径,构建师生之间知识的良性互动模式,提升教师自身的业务素养,而尤为重要之处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喜爱语文课。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意义在于: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科学组织语文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促进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符合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实验假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申请书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导小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 湖南省教育厅 申请书 项目名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研究申请者: 单位部门: .专业资料.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宅) (手机)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 制 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 .专业资料.

填表说明 一、本表用计算机打印填写。 二、封面上方的编码框申请人不填。 三、表中所列“项目负责人”应为课题研究和课题管理的主要实际负责人,只能填写一人。 四、申请书复印请用A4纸,于左侧装订成册。 .专业资料.

一、简表 .专业资料.

.专业资料.

二、选题依据(项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研究意义:我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表现在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品格呈现出多元化态势,表现为强烈的个性化发展倾向。这一变化向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相应的挑战。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在理论上,有助于我们丰富和创新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思维模式,在实践上,有助于我们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正在突破过去长期只谈“全面发展”、片面理解“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对个性化教育的研究;不再局限于笼统地谈论素质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开始将更多的目光转移到人的个性化培养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上来,且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但这些研究仍然是比较分散的、非系统的,而且研究者多限于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国内高校比较典型的成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缺乏系统的整理和理论升华;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方面,也没有得到足够的、全面的重视。 欧美等发达国家一直秉承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的思想传统,即尊重个性、鼓励人们发展个性、走个性化发展的成才之路。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也借鉴了其经验,使其国民教育上到一个新台阶。比如在美国的“公民教育”理念中,贯穿着这样的思想:“学校教育的重要责任就是促使青年个性自由、个性发展、自我完善……从根本上讲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教育几乎涉及到学校课程的所有领域。”英国鉴于“当.专业资料.

最新小学“微德育”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微德育”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等名言,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懂得知恩图报。中华民族历来就具有这种传统美德,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当中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友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或大或小的“恩”的施与。然而,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受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人的感恩意识在逐渐的缺失,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回报。现在孩子多为独生子女,“6+1”的家庭环境,让小学生更感到自己是父母、长辈呵护下的“小太阳”,孩子普遍缺乏感恩意识,做事缺乏爱心,心理承受能力差,体谅不到父母、教师的辛劳,待人处事冷漠、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长期以来学校德育教育的不足,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明显落后于教育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要“从他们的具体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正是鉴于当前现实,根据这种指导思想,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预计突破 (一)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是贯彻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我国把“学会感恩”写进《小学生守则》,感恩教育研究将成为全国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导性德育研究潮流。2006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家726项目研究中心正式在全国启动“全国中小学感恩教育研究活动”,并申请成为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面向全国选择一批挂牌实验学校,这意味着该课题的研究在全国范围具有代表性。当前,在互联网上有关感恩教育研究的文章和成果比较丰富,主要从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感恩教育的内容、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许多地区、学校也在进行感恩教育的对照研究,但尚未出现成熟的感恩教育途径和方法理论研究,该课题的研究对探索德育教育的新模式有重要意义。因此,开展该课题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预计突破

教育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教育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教育教学科研,大量的先进教学设备大量进入学校教学,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一些传统的教学装备的不足也凸显出来,日常教学的数码化、系统化成为教学方法的新趋势,分享型教学也是在这基础上诞生。下面是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篇【一】 一、课题名称 二、研究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五、课题实行方案与进度 六、已参考文献 范例: 关于“当代优秀游泳运动员技、战术特点研究” 的开题报告 谭明义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游泳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竞技体育项目;也是全运会、奥运会等综合性运动会中仅次于 田径的第二大比赛项目。我国各体育强省都非常重视竞技游泳项目的发展。 江苏是我国的体育强省,竞技游泳也曾取得过辉煌的成绩;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 代初涌现的优秀运动员林莉、王晓红不仅夺得过全运动会游泳比赛的金牌,还曾夺得过奥运会和世界游泳锦标赛等重大世界比赛的金牌。但随着林莉、王晓红等优秀运动员的退役,我省游泳项目在国内便逐渐失去了竞争地位。第8届全运会以来我省未能夺得1 枚游泳 项目的金牌就足以说明了我们的游泳项目在国内已处于落后水平了。近年来,随着社会 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游泳训练方法和手段的更新,游泳竞赛规则的不断改变,促进

了竞技游泳技术新的变化和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竞技游泳运动水平不断提高,大批游泳世界纪录连年被刷,尤其是重大的世界性的游泳比赛,不仅会有大批新游泳世界纪录诞生,而且还会出现多人多次打破世界纪录的激动人心的场景。优秀游泳运动员的技术更具合理、完美,比赛中战术制胜的因素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开展对当代优秀游泳运动员技、战 术特点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把握当代世界游泳技、战术的主流特点,发现我们的不足,找出我省竞技游泳项目落后原因,更新游泳理念,完善和丰富游泳研究的理论,修订我省游泳项目发展规划、提高我省竞技游泳运动整体水平、重塑江苏游泳辉煌、备战下届全运会,实现两个率先,保持体育强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有关专门研究当代优秀游泳运动员技战术方面的文献尚不多见,尤其是游泳战术方面的研究更是罕见。相关的研究也都是一些较早期的、或是较零散的、或是较个性特征方面的研究。 如:国内外有影响的专著当属康西尔曼的《美国游泳技术训练》、温仲华的《游泳教学的科学》;有影响的教材当属冯妙宛主编的《游泳》。这些专著和教材虽都较详尽的论 及到优秀游泳运动员的技术特点,但这些专著和教材所论及的均是90年代以前的优秀游 泳运动员的技术,不具时代特征、未能反映当代游泳运动技术发展的特点。 再如:经中国期刊网检索,共检索到88篇有关技游泳技、战术方面的研究文献,其 中95年以后的文献仅14篇。在14篇文献中,有9篇是关于游泳出发、转身技术或某 一单一泳式技术的研究;仅有5篇是关于战术方面的研究,而这5篇战术研究文章又主要 是针对某一优秀游泳运动员或某一单项游泳比赛战术去进行研究的,不具全面性、主流性和共性特征、未能全面反映当代优秀游泳运动员参赛战术的共性特点和主流特点。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通过对近几5届奥运会和近5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中的获奖(前3名)运动员技术和参 赛战术的研究,探究当代优秀游泳运动员的技术共性主流特点和参赛战术运用规律。为更新我省游泳训练观念、提高我省竞技游泳技、战术水平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内容: 1 当代优秀游泳运动员技术特点 1.1 优秀游泳运动员出发技术特点 1.2 优秀游泳运动员途中游技术特点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本课题研究目的 “三五五”教学模式真正地关注学生自身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可是就中学生课堂来说,提问意识弱、提问水平低、对老师的话不敢有任何的质疑等一系列问题仍然改变不了。尤其在中学物理课上,表现的很突出,导致课堂气氛沉闷等一系列新问题。其实新课程呼唤会问的学生、会质疑的学生,更呼唤有心于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培养的教师。但是,在本人长时间的观察和调研当中,无论是“新课改”还是“传统教育”都只是涉及到了现代教育的皮毛,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尤其在物理课程中表现明显。 教师过多的提问压制了学生发问的欲望,阻碍了学生发问的机会。正是在老师的这种精心诱导下,学生慢慢散失了自己探究知识的动力,正是在老师的这种层层逼问中,学生逐渐失去了疑问的主动权。多元思维被一元思维所替代,致使学生没有发挥自己质疑能力的空间和动力。手段被目的化,教学成了一种过场,学生根本散失了自己的思想。 “三五五”教学模式下注重的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因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质疑精神。只有敢于疑别人之不疑,不满

足已有结论,不迷信权威的仲裁,敢于提出问题才能有创造的契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生本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学习意识。在此过程中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空间,通过“问题——探索——解决”强化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研究的意义 在现有的对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研究中,往往侧重理论性的分析,操作性不强。本研究希望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得出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对策,丰富教师教学的研究,促进该研究的全面化、深入化;具体研究不同类别的高中生的需求特点,为教育 教学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结论对教师激励学生问题意识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高中生质疑意识的发展和思想创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培养创新性人才,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而创 新性人才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和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能不懈地探索答疑的能力。对于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结论,这些研究是本研究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通过调查的形式,获取第一手的资料,了解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实际情况,并进一步研究学生因教师授课情况、态度、时间等不同而出现的不同的反应特点。高中生对物理的学习离不开质疑,问题意识的提高可促进学习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 提问的过程中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很好的培养。为了使学生在融

省级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省级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一、选题缘由 1、学校学生现状 我们学校是一所发展中的学校。34个教学班,1700余名学生,办学已成规模。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农村学生、留守学生已成为学校受教育者的主体。他们其中一部分习惯差、毛病多。据我初步统计,农村学生、留守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60℅左右。 他们的养成教育是当下必须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有刻不容缓的使命感和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感。 2、寻找空白,填补空白 我们在课题立项之前,在网上大量查找了国内学校进行养成教育研究的情况。通过浏览,看到钢花学校做得比较好。但我们发现,钢花学校在德育主题月活动、利用家长学校资源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特别是针对留守学生的养成教育研究,更是一个空白。我们进行此项课题研究,就是想在钢花学校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养成教育内容,赋予养成教育新的时代内涵。 3、创品牌,出特色 提炼办学理念,打造学校品牌,是我们学校当前的战略选择,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品牌一旦形成,就会凝聚成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学校教育方面的影响力,彰显其办学水平及办学特色,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课题界定

为避免产生混淆,特对本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加以界定。 “体验”就是通过实践或亲身经历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它具有过程性、亲历性和不可传授性,是充满个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训练活动,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的一种教育过程。 “体验式养成教育”是教育者依据德育目标和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以及个体经历有效创设相关的情景或氛围,让少年儿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通过反思体验和内化体验形成个人的道德认知,并逐步积淀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形成“不教而教”的自律习惯并伴随终生。 三、研究意义 1、是创新德育工作的需要 当前一些教育者的德育教育方式仍然是灌输说服、限制防范、机械训练,忽略了教育对象的道德思维和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教育对象道德观念的自主体验、感悟内化,使得养成教育缺乏实效性。因此,养成教育要有实效,不仅要优化外部环境,更要变革、创新现行的养成教育方式,走进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促使其把学校提出的行为规范和期望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 2、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然要求改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既是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又是学

教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教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以邓小平同志的教育理论、xx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后进生教育思想为指导, 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 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为依据,结合教育部 长周济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关于“农村 留守子女教育问题严峻”的讲话,本课题组力求通过调查研究,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作用,促进问题生大面 积转变,为支援他乡经济建设的农民工解决后顾之忧,为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近些年来,不少教育工作者都在关注农村留守子女这个 群体的成长,也进行过认真的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课题组成员愿为此做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并务求有 所建树,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并推而广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 的进一步发展。 本课题组主研人员均为本科以上学历,60%的主研人员为中学高级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曾获国家级、省(市)、县级一、二、三等奖,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对本课 题有着深厚的研究兴趣,在论证选题过程中已搜集了大量资料,有关工委、教委和街道办领导的关怀,有县教研室的专

业支持,有学校在人力物力的保证,本课题组全体成员对课题研究的圆满成功充满了信心。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理论问题:农村留守子女是新时期的产物,对他们 的教育尚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本课题应创造性地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农村留守子女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2、实践问题: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是一个新课题, 怎样在这个新领域创造出符合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我们倡 导老师们努力进行实践,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 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1、以转变学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 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活动,转变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家长为主力”。 要求课题组教师积极参与,发挥教师在实验中的主导作用。研究学生的需求,以激发学生内因的主体作用。调动学 生投入实验,解决家长认识和责任问题,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联系社会力量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3、从留守家庭典型学生到普遍的留守家庭学生研究寻

2020年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中学现代诗歌教学是现代诗歌作为特殊文学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化。以下是为大家的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希望大家能喜欢。 一、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北大教授钱理群十分关注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他曾说“引导孩子读诗,写诗,用诗来陶冶心灵,营造诗的家园,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是带有根本性的。” 但是,现实中的中学语文教育却因多种原因过多地奉行着实用主义价值观念,致使原本激情四溢的中学生在应试制度挤压下、快餐文化冲击中,泯灭了尊贵的思想,钝化了丰富的心灵,丧失了审美和创新的多种语文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经过调查了解,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确立了“中学现代诗歌教学研究”课题。 二、研究意义 中学现代诗歌教学是现代诗歌作为特殊文学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化。但跟古典诗词教学比,现代诗歌教学不但艰难,甚至已经到了整个语文教学的最边缘。因此,在高中学段,研究现代诗歌教学意义重大。

恢复现代诗歌作品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以及中学现代诗歌教学所应具有的神圣地位;补充高中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内容,丰富高中语文优秀现代诗歌作品思想内涵,细化选修课程系列1“诗歌与散文”的操作实践;引导广大青少年在阅读大量优秀现代诗歌作品过程中,学习掌握高效鉴赏现代诗歌作品的方法,最终能诗意地把握语言、感受生命、彻悟生活。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名称 中学现代诗歌教学研究 二、界定解读 1、现代诗歌:主要指中外诗歌宝库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名家名作和流传广影响大的名作。故所选诗歌,在地域上涵盖中外,时间上侧重现当代。 2、教学研究:在充分考虑现代诗歌文体特点基础上,侧重两方面研究:一是现代诗歌在语言、意象、手法及思想等方面的突出成就;二是引导学习掌握读诗、品诗、悟诗乃至尝试创作诗歌的技巧和方法。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设想 1、掌握方法: 以《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所选的《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等为例,指导学生学习掌握最基本的鉴赏现代诗歌的方式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申请书

编号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导小组 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 究课题湖南省教育厅 申请书 项目名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研究 申请者: 单位部门: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宅) (手机)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 制 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

填表说明 一、本表用计算机打印填写。 二、封面上方的编码框申请人不填。 三、表中所列“项目负责人”应为课题研究和课题管理的主 要实际负责人,只能填写一人。 四、申请书复印请用 A4 纸,于左侧装订成册。 - 2-

一、简表 项目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研究 名称 研究期限2010年 10 月至 2011年 9 月 姓名吴文斌年龄42技术职务讲师 项目 负责已获学位硕士所学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现从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人 从事过的思想政治教育岗位及时间学生辅导员18 年 姓名年龄技术职务已获学位专业现工作岗位 周展46副教授学士高校管理分党委副书记主 要 邱国良32讲师硕士思想政治教育学工部 研 究 周巍31讲师硕士法学主任辅导员人 员 贺佐杰28研究实习员硕士政治经济学学生辅导员 李芳瑾27助教硕士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辅导员 本项目研究旨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拟以国内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为参考,以深入广泛的调研、访谈为依据,结合项目组成员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典型经验,综合国内外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主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积极探索我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构建的 要 孕育与实践。主要内容包括: 研 究(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内涵; 内 (二)构建大学生教育个性化模式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容 (三)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四)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 (五)目前国内高校几种典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模式研究。 - 3-

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2018-03-10 题目: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缘由及研究现状述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 在《广东省中小学德育指导委员会工作座谈会》上,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指出:新形势下,我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整体思路是围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8 号文件,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个中心任务,重点抓好德育主渠道、德育教化和德育督导评估三方面工作,突出抓好德育环境的全面教化。 《课标》也强调: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立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 ”从教育的角度看,班级是学生彰显个性,实现发展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 什么样的班级就塑造什么样的学生,他们参与班级建设的过程经历,体验感悟,将在其生命发展的历程中留下鲜明的痕迹。 要培养出赋有创造性的特色学生,必须构建有个性化的班级文化,让学生无条件,无时不刻地进行班级文化熏陶。 在此背景下,有效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已成为一项迫切的重点工程。 (二)课题提出的缘由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本质上就是对课程文化的一种颠覆和重新建构,学校文化、班级文化事实上都是课程文化的有机组成部

分,而个性化班级文化就是一种全新的文化。 因此,在新课改情境下,进行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是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 其次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一所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这所学校全面的发展,它既包括群体的发展,也包括个体的发展。 单个班级的发展势必促成全校的发展;单个学生个体的成长,也最终促成学校的长期发展。 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良好的班级文化能促成良好的班风建设,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健康、向上的风气中接受持久而稳定的熏陶,最终共同成长。 再者是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能促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能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修养,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创新能力。 未来社会要求培养新型人才,其不仅重视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视人才的潜能个性的发展,而这些素质单靠一般的灌输”是难以奏效的。 多姿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可以引发学生无限的创造力,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同时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在现实中,学生从小接触到的班级文化几乎是千篇一律,千班”一面,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审美疲劳,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创建具有特色的学校班级文化的常规管理和建设,把班级还给学生,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