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科大 植被遥感 期末复习总结

国科大 植被遥感 期末复习总结

国科大 植被遥感 期末复习总结
国科大 植被遥感 期末复习总结

植被遥感期末复习总结

垂直结构:激光雷达

植被水平:高分辨率光学遥感

物候特征:时序卫星遥感

一、植被生理生态基础(P1)

1.能量平衡各环节中,植被生态系统的作用:

①冠层反射率是地球系统辐射强迫的直接驱动要素;植被覆盖变化改变能量平衡

②蒸散(ET)以潜热方式降低地表温度

2.植被覆盖与气候变化:

①仅考虑短波辐射形式地表反照率(albedo):

∵植被反照率<裸地albedo

∴植被减少,地表反射能量↑,地表温度↓

②考虑albedo与ET综合贡献:

a.低纬度地区:ET潜热贡献大(甚至大于显热H),ET减少,植被减少,地表温度↑

b.高纬度地区:albedo增加导致的辐射强迫变化大于ET减小的增温作用,植被减少,地表温度↓

*潜热:地球储存热量

ET:影响地表能量辐射

3.GPP:总初级生产力

NPP:净初级生产力NPP=GPP-Ra(植物自养呼吸)

NEP: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NPP-Rh(异样呼吸)or NEP=GPP-(Ra+Rh)

NEE: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NEP

NBP:净生物群系生产力NBP=NEP-非呼吸消耗的扰动量

CO2通量往往与NEP相等,当植被繁茂时也可近似看做NPP

GPP (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 总初级生产力.单位时间内生物通过光合作用途径所固定的光合产物量或有机碳总量,又称总第一性生产力

NEP (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指净第一生产力中再减去异养呼吸所消耗的光合产物碳通过陆地生态系统循环。NEP=NPP-异养呼吸

NPP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净初级生产力

植物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光合产物中扣除植物自身的呼吸消耗部分,也称第一性生产力

NPP=GPP-植物自养呼吸

NEP (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指净第一生产力中再减去异养呼吸所消耗的光合产物

NEP=NPP-异养呼吸

NEE (net ecosystem exchange ) 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

陆地与大气系统间的CO2通量与生态系统的GPP,NPP,NEP,NBP,在某些假定条件下所观测的CO2通量与其中的某个概念是一致的.一般与NEP 相同,当植被相当繁茂,土壤呼吸相对较小时,可以近似看作为生态系统的NPP.

RP =呼吸的植物

RH =呼吸异养生物的

RD =呼吸的分解者(微生物)

4.物质循环:H2O、C、N(光合、呼吸)

*C循环带动其他物质循环。RS在C循环中的作用:提取与陆地生态系统C循环有关参数驱动模型;生成植被指数直接/间接估算C通量(尚无这样的指数,但SIF可推GPP有这样的

迹象)NDVI→NPP、LUE、RE

*H2O循环既是物质循环又是能量循环

*温室气体(H2O/CO2/CH4)影响大气

5.PFT:环境条件响应+对生态系统过程影响相似(外貌、叶型、叶属性、光合途径)6.植被功能型,背景及意义

二、植被反射率光谱原理与特征(P24)

叶片的光谱反射率特性图(P32)

1.反射率(地物反射率reflectance):用于衡量物质反射本领。定义为物体表面反射能量与到达物体表面入射能量的比值。ρ=πL/E

反照率(albedo):用于反映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地表在太阳辐射的影响下,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的比值。

区别:①reflectance是指某一波段向一定方向的反射,albedo是反射率在所有方向上的积分。

②reflectance是波长的函数,不同波长reflectance不一样;albedo是对全波长而言的。

双向反射率分布函数(BRDF)的物理意义是:来自方向地表辐照度的微增量与其所引起的方向上反射辐射亮度增量之间的比值。

双向反射率因子(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Factor, BRF)

定义:在相同的辐照度条件下,地物向(θ,φ)方向的反射辐射亮度与一个理想的漫反射体在该方向上的反射辐射亮度之比值,称为双向反射率因子R:

反射率(Reflectance)定义为物体表面反射能量与到达物体表面入射能量的比值。光谱反射率(Spectral Reflectance)为某个特定波长间隔下测定的物体反射率,连续波长测定的物体反射率曲线构成反射率波谱(Reflectance Spectrum)。

2.表观反射率(P26):遥感器观测到的辐射信号与太阳入射辐射信号的比值

TOC、TOA传感器位置不同

TOC:在冠层或近地表水平,对于植被对象的遥感表观反射率,物体表面不一定水平,坡地,高低起伏,

TOA:对于卫星,遥感器入瞳处的上行辐射与大气顶层的太阳入射辐射能量的比值

*TOC忽略了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的贡献(上行辐射);TOA忽略了大气多次散射和辐射、临近像素的反射和辐射(上行辐射)的影响。因此TOA中除地物本身的反射/吸收信息外,还包含大气吸收特征,即有大气程辐射和大气吸收的影响。

*到达水平地表的太阳入射能量≠到达地物的太阳入射能量(坡度、地形、遮挡等,且对于垂直分布差异大的高分辨率图像,到达地物面与水平地表的太阳入射能量有差异)

3.BRDF与BDF:以及反射率之间概念差异

①BRDF(二向反射分布函数):来自方向地表福照度微增量与其所引起方向的反射辐射亮度增量之比。BRDF描述入射光与非透明表面相互作用的函数,包括入射角与观测的天顶角和方位角。

②BDF(二向反射率因子):相同福照度条件下,观测方向的地物反射辐亮度与一个理想的漫反射体在该方向的反射辐亮度之比。

*数值上:BDF=πBRDF,BRDF特性与环境辐射相关,BRF则与环境无关。

ALBERO=?

4.方向性:方向性反射与尺度关联

根据成像条件和测量模式的差异:

①方向-方向反射率:入射光为平行直射光或可忽略散射光;波谱测量仪仅测定某特定方向的反射能量。eg:强天测量地物反射率波谱≈BRDF

②半球-方向反射率:入射能量在2π半球空间分布;波谱测量仪仅测定某特定方向的反射

能量。eg:全阴天用地物波谱仪测散光处反射率

③方向-半球反射率:入射光为平行直射光或可忽略散射光;波普测量仪测定2π半球空间的平均反射能量。eg:积分球原理测定反射率波谱

④半球-半球反射率:入射能量在2π半球空间分布;波普测量仪测定2π半球空间的平均反射能量。eg:地物反照率波谱

5.植被反射光谱形状:(680、970、1400)

植物反射光谱随叶片中的H2O、色素、干物质(N/其他生化组分)、叶片结构不同,在不同波段会呈现不同形态和特征。

作物冠层光谱特性受冠层结构(植被种类)、生长状况、土壤背景、天气状况等因素影响。

6.植被指数(P35):

①植被特征提取方法:植被指数、植被吸收/反射特征、特征光谱位置……

②red(红光波段)、NIR(近红外波段)

a.RVI(比值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

过原点的直线上,RVI与NDVI值相等,距NIR轴距离越近,值越大,植物越茂密;其反演的植被参数也满足这一特性

b.PVI(垂直植被指数)

平行于土壤线的直线PVI等值,距土壤线越近,PVI越大

c.SAVI(土壤调节植被指数)

协调PVI与NDVI/RVI的矛盾:低植被覆盖区PVI;高植被覆盖区NDVI/RVI

d.ARVI(抗大气植被指数)

引入蓝光波段以抵消红光波段大气传输影响,NDVI优化

e.EVI(增强型植被指数)

综合了ARVI&SAVI的优点

EVI指数能消除热点现象,且有更好的敏感性

*ARVI/RVI

PVI SAVI EVI

NDVI→ARVI

7.红边位置:随叶绿素含量、生物量、叶片结构参数变化

蓝移:植被由于病虫害or因污染、物候变化而“失绿”,红边向蓝光方向移动

红移:植被生物量、色素含量高,生长旺盛时,红边向长波方向移动

三、植被遥感模型(P48)

1.PROSPECT叶片光学模型:基于Allen平板模型

只考虑叶绿素的吸收、存在一定局限性,目前的PROSPECT V5版中已考虑胡萝卜素的吸收影响

输入参数:N-叶肉结构参数,C ab-叶绿素浓度,C w-叶片含水量,C m-干物质浓度

输出参数:叶片反射率与透过率,(400-2500nm,5nm间隔)

2.其他叶片光学特性模型

光子追踪模型(细胞结构)、N通量模型、针叶模型

3.冠层辐射传输模型

①SAIL模型考虑角度,观测/太阳观测角、天顶角

SAIL模型假设冠层具有如下性质:

冠层水平且无限延伸。

冠层组分只考虑叶片,而且叶片是小而水平的。

冠层是各向同性的

②冠层结构模拟:单/双参数冠层叶倾角分布函数

③PROSAIL冠层辐射传输模拟模型:由叶片光学特性模型PROSPECT和冠层反射模型SAIL耦合而成的叶片-冠层光谱模拟模型。

输入参数:叶面积指数LAI、平均叶倾角、叶片反射率与透射率、观测天顶角与观测方位角、太阳天顶角与太阳方位角、土壤反射率、天空散射光比例

输出参数:冠层反射率

4.几何光学模型

在计算其中的四个分量(光照植被、土壤、阴影植被土壤)时,一般假设所研究的像元比单棵树冠大,但是比森林面积小,并且树冠在像元内随机分布。因此该模型可以很好的模拟稀疏植冠的情况,但是对于密集的,有重叠的植冠则不太适用。

5.计算机模拟模型

辐射传输和几何光学这两种不同的建模方式分别描述了地物反射特征在不同尺度上的形成机理,因此,观测对象和观测尺度的不同是产生多种多样的植被模型的根本原因。四尺度模型即是在几何光学模型基础上改进的植被模型,它考虑了四种不同尺度上的冠层几何结构:(1)在大于树冠尺度上,考虑树冠群落分布特征对BRDF的作用;(2)在树冠尺度上,考虑树冠形态对BRDF的影响;(3)在小于树冠尺度上,考虑树冠内分枝分布结构对BRDF的影响;(4)在冠层内部,考虑针叶林的“针”和阔叶林的“叶”的分布特征。

四、地表植被参数遥感定量反演(P42)

1.植被参数定量遥感反演:遥感辐射传输模型模拟的反向过程

植被参数反演需了解:①反演植被参数类型②参数反演机制③选择合适RS反演方法

2.参数类型:

①植被生化组分参数:叶绿素、H2O、N、木质素等

两种尺度(叶、冠)量纲问题:

a.叶片尺度:

决定叶片光学特性的是叶片生化组分含量,即单位叶面积生化组分质量,mg·cm-2

反演叶片生化组分浓度时,叶片厚度与比叶重信息可能是主导要素,影响光谱探测与反演b.冠层尺度:

决定冠层光学特性的是冠层内叶片生化组分含量,即单位土地面积生化组分质量,mg·cm-2 反演冠层内叶片生化组分浓度时,冠层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可能是主要因素,即冠层群体大小影响光谱探测与反演

②植被生物物理参数:

高分辨率信息→覆盖度F、树高、冠幅等

激光LIDAR→树高、LAI等(LAI对角度的敏感性)

多角度RS信息→叶倾角分布LAD等

③植被与环境相互作用要素(生理生态、光学属性)

a.光合、呼吸相关参数:NPP、荧光等

b.蒸腾相关参数:ET、水势、利用率

c.光学特性参数:FPAR、albedo、reflectance

FPAR(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系数):植被冠层吸收光合有效辐射与入射光合有效辐射的比值

3.反演机制:

①基于光谱反射/辐射原理的RS直接反演

生化组分:叶绿素、H2O、N…

生物物理参数:LAI、F…

②基于高分辨率的植被参数RS反演

F、冠层结构参数(株高、冠幅…)

手段:高分辨率光学、激光LIDAR

③基于植被参数物理关联的间接反演

叶绿素→N

森林株高→生物量/C储量/LAI

④基于先验知识(自然规律,非电磁波/辐射)间接反演

植被参数遥感反演方法有哪些(P77)

1)统计方法

利用光谱和空间特征信号,建立植被参数的统计相关模型。

主要包括:植被指数、光谱吸收/反射特征、导数光谱、光谱位置

2)物理模型方法

利用植被光谱辐射传输模型,输入反射率光谱,得到全部植被生理生化参数。

3)混合方法及半经验方法

利用模拟数据,建立模型,代入实测遥感数据,得到遥感反演产品;

从地物-电磁波相互左右机理出发,建立光谱参数—植被参数的数学模型,用实验参数对数学模型进行模型参数标定;

植被参数遥感反演困难与挑战有哪些

1)光谱反射率各组分共同贡献,弱吸收组分的光谱信号分离与独立探测异常困难。

2)植被高度空间异质特性难以精确建模表达,参数反演存在巨大不确定性。

高分辨率遥感在解决空间异质特性困难作用甚微,还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

3)植被参数遥感病态反演困难。

测量参数总是有限的,作用植被光谱的物理参数是无限的!

4)尺度效应是遥感基本现象与科学难题

5)植被参数测量精度有限、成本高昂,而模型过于抽象与简化。

6.反演模型:

①PROSPECT叶片水平反演:

利用模拟数据反演Cab/H2O/Cm,效果较理想

利用实测数据反演H2O效果不理想,∵光谱数400~1200mm,H2O吸收1200mm后

②PROSAIL模型作物信息反演:

PROSPECT:叶片光学特性的模拟

SAIL:冠层辐射传输的光学辐射传输模型

比较不同反射率计算的植被指数间的差异(NDVI、ARVI、EVI)。

1.针对NDVI,经验线性法和FLAASH得到的NDVI数据直方图和统计如下图所示。

利用经验线性法得到的反射率数据计算得到的NDVI,在NDVI<0时表现为水体,NDVI>0时表示有植被覆盖,且NDVI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大而增大。

而利用FLAASH得到的反射率数据计算得到的NDVI,在水体监测时出现问题,及水体中的一部分NDVI值明显大于0.

针对ARVI,该指数为抗大气影响植被指数,它降低了大气对植被指数的影响,经验线性法与FLAASH得到的ARVI数据直方图和统计如下所示。从结果来看,是FLAASH得到的结果要好一点儿。

针对EVI,该指数为增强型植被指数,它综合了土壤调节植被指数和抗大气影响植被指数,经验线性法和FLAASH得到的EVI数据直方图和统计如下所示。从结果来看,是经验线性法得到的结果要好一点儿

五、真实性检验与尺度效应

遥感数据与产品的尺度效应和真实性检验

真实性检验要考虑模型的适用性;

真实性检验的基础是定量化遥感处理处理;

真实性检验要考虑时间同步性,特别是辐射量;

基于高分辨率尺度效应研究是理解尺度效应的基础。

遥感数据产品真实性检验:对遥感数据的辐射精度和几何精度进行检验

遥感反演产品真实性检验:对遥感反演产品进行检验

遥感应用产品真实性检验:对遥感应用产品进行检验

真实性检验误差来源

地表变量和遥感观测之间的关系是隐含的,因此遥感是非直接观测量,而这种隐含关系的相关性程度直接是不确定性的来源。

地面观测只能得到所测量对象在观测时刻和所代表的空间上的“真值”,将其转换到其他时空单元时,则存在较大的时空代表性误差;

遥感正向模型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模型对于真实场景的近似程度以及应对不同尺度内参数的空间异质性的能力。

遥感参数反演变量永远多于观测值,是病态反演,因此需要发展新的反演策略,否则就无法从内蕴了异质性的原始观测中得到像元尺度上地表参数或变量的代表性值

异质性和非线性

尺度效应订正:

定义:同一区域、同一时间、同样遥感模型、同类遥感数据、同等成像条件,只是分辨率不同导致的遥感反演地表参量不一致,且这种地表参量属于存在物理真值的可标度量,这种现象称为遥感产品尺度效应。

由于地球表面空间作为一个巨系统的复杂性,在某一尺度上人们观察到的性质、总结出的原理或规律,在另一尺度上可能有效、可能相似,也可能需要修正。加之遥感观测信息多空间分辨率并有的特点,从定量遥感出发的地学描述必然存在多尺度的问题

1、地学中的遥感尺度效应

学科分类上,遥感属于地理学,这次会议加深了我对地学中的遥感尺度效应的认识。我在尺度效应方面的工作较浮浅,更多是从遥感辐射传输、反演角度去认识遥感的尺度效应问题。通过这次会议,认识到地学中的尺度效应也是遥感学科的尺度效应,地学中的尺度效应问题,并没有因为空间统计、抽样等成熟方法的应用而得到解决,遥感实验、建模、反演、应用等环节依然面临地学中的尺度效应问题。

遥感学科从事尺度效应研究,不能自话自说,要回答行业、应用中的“尺度”问题。

2、“点—面扩展”是遥感的重要优势,尺度问题伴随遥感研究的全过程。遥感尺度问题具体包括:

(1)遥感尺度效应

遥感建模的尺度效应问题,从辐射传输建模角度,要解决微观组分-个体-群体-景观的遥感建模问题。

遥感产品的尺度效应问题。不同遥感产品,只要遥感观测分辨率存在差异,遥感产品结果就可能你不一致,这种遥感产品尺度效应的根源是遥感模型非线性和地表空间异质性普遍存在。遥感应用中的尺度效应问题。不同遥感应用需求,需要的遥感观测指标体系、时空分辨率是不一样的。

(2)特征尺度问题

地理现象中的特征尺度问题同样也是遥感基础的特征尺度问题。但除了地理特征尺度之外,

遥感在电磁波辐射传输过程和反射率基本定义等因素,还有其自身的特征尺度。从线性混合像元与非线性混合像元角度,可以得到遥感本身的特征尺度,以植被为例,冠层尺度就是一个基本的遥感尺度。

从光的辐射传输角度,可以将混合像元划分为线性混合和非线性混合。线性混合表示各亚像元之间的不存在交叉辐射或交叉辐射能相互抵消。非线性混合表示各亚像元之间存在交叉辐射且不能相互抵消,如相互遮挡现象。

对于线性混合问题,尺度效应表现为不同分辨率观测的物理量不一致;对于非线性混合问题,尺度问题往往表现为遥感产品模型算法不适用的问题。

以植被为例,遥感冠层尺度就是线性混合的最高分辨率单元。

对于山区坡地的混合像元问题,从光的辐射传输角度,线性与非线性混合的问题,还涉及了分辨率尺度问题。

(3)尺度转换问题

遥感产品尺度效应机制、模型研究相对较深入,李召良、阎广建等老师已经提出、建立了普适性的尺度效应定量计算与转换模型,很多研究人员都发现用不同升尺度方法,可以利用较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模拟计算不同遥感模型的尺度效应大小和尺度转换规律。也可以建立地表空间异质性先验知识空间数据库(植被等季节变化地物对象,先验知识库也需要时间变化),完成遥感产品之间的尺度转换。我本人也做了些初步工作,结果表明普适性尺度转换模型和不同升尺度模拟方法得到的遥感产品尺度效应大小是自洽的。

其它地理现象、过程之间的尺度转换问题,会议没探讨,我自己也没研究经历。

(4)遥感实验中的尺度问题

我一直认为,实验检验是遥感学科的重要挑战问题之一。我整理了5个植被遥感反演的重大困难,包括:植被波谱特性由多参数共同决定,植被参数的独立反演十分困难;植被高度空间异质特性难以精确建模表达,参数反演存在巨大不确定性;植被参数遥感病态反演问题;尺度效应是遥感基本现象与科学难题;植被参数测量精度有限、成本很高,遥感模型的实验验证十分困难。

实验检验十分困难,其中尺度就是一个重要因素和问题。地面测量样方与遥感模型的尺度是否匹配、与遥感产品像素是否匹配尤为关键。所以,对于低分辨率遥感产品检验,间接法以需要高分辨率遥感作为桥梁;直接法需要地统计学工具。两种方法都面临尺度问题。

间接检验法的尺度问题,如遥感产品尺度效应分析部分,可以通过升尺度方法定量计算,只要地面测量样方能代表高分辨率遥感像素,就能实现地面测量-高分辨率-低分辨率遥感的点面尺度转换和产品检验。

直接检验法的尺度问题,样方点观测如何与百米、公里像素的尺度一致,所以需要发展先验知识支持的趋势面研究,各种先验知识(科学认识、DEM、地表覆盖、土壤类型等)和空间差值GIS方法大有用武之地,将样方测量的点位观测数据,扩展到面(覆盖多个遥感像素),对遥感产品进检验。当然,也可以直接将样方测量数据与低分辨率遥感产品进行对比检验,不考虑尺度差异,不太较真的读者或审稿人也能接受。

(5)遥感Vs GIS,谁更准?

样方测量+GIS空间趋势面分析能获得区域地表要素的观测结果。样方测量+遥感能获得高分辨率趋势面、精细刻画地表空间异质性。但用户关心的区域精度指标,两种方法,谁更准呢?我不好预测未来学科发展怎样。现在空间统计抽样是主流和行政可依赖的方法,遥感存在N 多的不确定性,我认为通常情况下,关于区域精度指标,遥感还不如传统空间抽样方法准确。但我认为遥感有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越空间统计抽样方法,前提是降低遥感环节的不确定性和先验知识应用。

以我们所吴炳方老师的中国和全球农业估产工作,非常有显示度,其核心就是通过降低遥感

产品不确定性(如用植被指数做趋势长势分析、区域精度等)+先验知识(农业气象、历史产量、面积)等。说吴炳方老师是定量遥感专家,没多少人认同,他自己也不认同,但说他是国内遥感同行中,先验知识应用最多、最广泛、最成功的同行,估计没有多少人有异议。

3、遥感尺度效应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哪里。

(1)遥感尺度效应的主要矛盾

十二五期间,遥感产品是国家科技部对遥感学科的主抓方向之一,也是全球性的学科热点,各知名研究机构都在发布自己的全球遥感产品。

但从应用角度,不同遥感数据结果不一致,国内外遥感工作者提供的基本环境变量(如NASA、ESA的ECVs),各研究机构发布的遥感产品很不一致。

如国家需求方面,我国“二调”耕地数据和已有遥感和非遥感的全国耕地面积数据出现较大不一致。

科学需求方面:几乎所有的全球遥感产品,如LAI、Albedo、LST、FPAR等,不同数据源、或同一数据源,不同方法之间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如Remote Sensing | Special Issue 中NDVI3g与以前GIMSS NDVI产品的差异分析,我都有点怀疑,以前的研究结果还可引用吗?全球和国家需求,希望遥感能够提供高精度的观测资料,但各遥感产品提供者基本上王婆卖瓜,碰到不一致问题时,“尺度”是最容易被接受的托词之一。

早期遥感定量化水平较低,主要矛盾是遥感产品供给能力低下与蓬勃需求之间的矛盾。

现在遥感定量化水平和遥感科学蓬勃发展,遥感产品的“王婆”们四处兜售,但“买家”们或是用过或听说过遥感“劣质”产品,提出了遥感产品精度不达标、各期产品不一致等诸多问题。所以现阶段遥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遥感产品低精度与产品间不一致性的问题与“用户”的实用需求之间的矛盾。

(2)遥感尺度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

显然,地学中的遥感尺度问题非常广,但从应用需求角度,主要矛盾还是遥感产品精度、可靠性问题。

尺度问题只是遥感产品精度、可靠性的一个方面,其它如遥感模型普适性、遥感数据定量化处理精度等问题也非常关键,但尺度问题也或多或少地制约和影响其它两个方面。遥感产品遥感产品尺度效应问题,无疑是遥感尺度问题的重要方面,也是本次会议讨论和已有研究工作中,相对容易形成共识的遥感尺度问题。

研究与检验遥感产品尺度问题,也会涉及前面提到的5个尺度问题。我觉得围绕遥感产品尺度效应问题,以点带面,未尝不是推进遥感尺度问题的一个抓手?

4、遥感产品尺度效应定义

我也围绕遥感产品尺度效应,尝试给出自己的理解与定义,具体如下。

定量遥感产品的生产,是在物理模型或经验模型的基础上,建立遥感产品生产应用模型,利用遥感数据作为输入参数,辅助以非遥感数据,得到反演参数的遥感产品。这些产品模型都是建立在一定空间尺度(空间分辨率)上的,通常像元尺度越大,像元内包含的不均一现象就越多,而这种像元内部的地表异质性,会在尺度变化时产生计算结果的差异,这种现象就是遥感产品的尺度效应。

遥感产品尺度效应存在各种理解,对定量遥感科学中的遥感产品空间尺度效应定义为:同一区域、同一时间、同样遥感模型、同类遥感数据、同等成像条件,只是分辨率不同导致的遥感反演地表参量不一致,且这种地表参量属于存在物理真值的可标度量,这种现象称为遥感产品尺度效应。

对于该定义的遥感尺度效应,只有两种情况下不存在尺度效应:(1)地表均一,没有空间异质性;(2)遥感产品反演模型是线性反演模型、且模型驱动变量与辐亮度信号是线性变换的。由于地表空间异质性的普适性存在,实际上,任何非线性遥感模型的遥感反演产品都存在尺

度效应。

野外地物方向反射率波谱测定注意事项:

方向-方向反射率波谱:入射能量照明方式为平行直射光,没有或可以忽略散射光;波谱测定仪器仅测定某个特定方向的反射能量。地物双向反射特性主要就是研究方向-方向反射率波谱。晴天条件下,以太阳光为照明光源,利用野外便携式地物光谱仪测定的地物反射率波谱就可以近似为方向-方向反射率波谱。方向-方向反射率的定义BRDF基本一致。

方向反射率波谱数据依赖于波谱测定条件,如直射/散射光比例、直射光方向、观测方向、地物尺度效应及观测对象个体和群体特点等,野外地物波谱测定时不仅需要准确记录和获取这些属性数据,还要尽量不破坏现场条件,包括成像条件和观测对象。在波谱测定时需要考虑:

尽可能避免试验人员和仪器对太阳入射光的影响:测量人员或仪器要面向太阳,不能阻挡太阳直射光;尽量减小测量人员或仪器相对于观测对象在上半空间的立体角,即减少测量人员和仪器设备阻挡的天空散射光;测量人员着深色装,测量仪器要涂黑或用深色物包括,降低测量人员/仪器与观察对象的交叉辐射影响。

观测范围选取时要观测对象的尺度效益:避免瞎子摸象现象,以行播作物的冠层波谱测定为例,观测范围要覆盖3~5个行距。

室内分析的取样对象要与观测对象保持一致:特别是植被地物,一是要保证取样范围与波谱测定范围一致,另外要考虑植被的呼吸和光合作用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尽可能地保证室内分析时植物样品的生理生化状态与波谱测定时一致。

测定天空散射光信息:明确直射光和散射光对入射能量的贡献。

参考板和观测对象的反射波谱测定要同步:由于野外条件的气象条件的瞬变特性,特别是风、云对太阳入射能量的影响,要尽可能保证参考板和观测对象的波谱测定的同步,避免天气变化造成的反射率波谱数据误差。

记录现场天气条件和观测对象的详细描述,并辅以现场照片。

TOA辐亮度光谱、辐照度光谱

TOC辐亮度光谱、辐照度光谱

期末考试总结大全

期末考试总结大全 期末考试结束了,同学们有没考好?没考好原因是什么?下面是小雅整理的期末考试总结大全,欢迎阅读参考! 期末考试总结一 期末考试成绩公布了。我的成绩是:语文96、数学79分。语文成绩列全班第20名,数学成绩列第一名——倒数第一名。闭幕式后我把成绩册丢在班级不敢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看。 回到家,我赶忙躲到自己的房间里关起门来,眼泪也不由自主的从眼角溜了出来…… 爸爸下班回到家里,知道了我的期末考试情况,没有想到他没有责备我,他说: 要为成功总结经验,不要为失败找借口。语文能考96分是因为我将要求背诵的课文、抄写的生字都掌握了,而且还在爸爸的辅导下做了三份期末模拟试卷。而数学考试考成这个样子的原因就恰好相反: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完成,考试的时候粗心大意…… 知道这些使我落后的原因了,我一定会针对它们加以改正,争取当上“三好学生”。 期末考试总结二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四年级学习生活不知不觉结束了,在这个学期里,老师为我们的学习付出了许多心血,我们也为自己

的学习洒下了辛勤的汗水。这次期末考试,我的每门功课都达到老师和家长满意的成绩:数学100分、英语100分、语文98分,总结这个学期的学习,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态度比较端正。能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不与同学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对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能够当堂完成;对不懂的问题,主动和同学商量,或者向老师请教。 第二,改进了学习方法。为了改进学习方法,我给自己订了一个学习计划:(1)做好课前预习。也就是要挤出时间,把老师还没有讲过的内容先看一遍。尤其是语文课,要先把生字认会,把课文读熟;对课文要能分清层次,说出段意,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要求背诵的课文提前背过。坚持写日记,记录生活笔记。(2)上课要积极发言。对于没有听懂的问题,要敢于举手提问。积极发言,大胆思考。(3)每天的家庭作业认真检查,再让家长检查一遍,把做错了的和不会做的,让家长讲一讲,记在错题集上,考前几天再把以前做错了的题目,经常拿出来看一看,复习复习。(4)要多读一些课外书,了解课外知识,每天中午吃完饭,看半个小时课外书;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只要有时间,多看几篇作文。 第三,课外特长不放松。能够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到课外辅导班学习绘画,在学校的想象画评比中,我荣获“艺术之星”的称号。

植被遥感的现状与展望_英文_

Present Status and Perspectives of Remote Sensing of Vegetation Juhan Ross (T artu Obse r va tory,EE2444Tor a vere,T artu,Estonia) During the recent decades a new discipline of biogeophysics remote sensing of vegetation has been born.T his w as stimulated by the need to describe in more detail the energy and m ass ex chang e betw een the g round surface and atmosphere in the mathemat-i cal models of the global and reg ional climate,by the need to have rapid inform ation about biological productiv ity and yield of the vegetation over the large areas and probably to most extent by m ilitary needs, connected w ith rocket piloting.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emote sensing has based on: i)The existence of Earth s satellites,originally constructed for military and astronom ical needs. ii)The availability of the powerful enoug h com-puter technolog y for recording,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iii)The possibility to use the radiative transfer theory originally elaborated for astrophysics, atmospheric physics and neutron transport in nuclear reactors. T he main problem of remote sensing of the veg e-tation might be formulated as follow s:measuring from satellites or airplanes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optical,therm al and microw ave spectral regions reflected from vegetation and the solv ing the inversion problem to obtain information for classification, distribution,functioning and productiv ity of different kinds of vegetation over the w hole Earth surface. Reflected from veg etation electromag netic radiat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following factors: i)Conditions of illumination above the veg eta-tion. ii)The disturbing influence of the atmosphere in propagation of the reflected radiation. iii)T he properties of the vegetation and soil in scattering of the radiation. iv)The architecture of the w hole canopy as w ell as individual plants. There ex ist different fundamental and practical difficulties which limit the solving of the m ain prob-lem. 1)Within a certain type of vegetation the varia-tion of the reflected radiation is great within pix els variations m ay ex ceed variations between pix els.T he main reason of these variations is the semiregular structure and inhomogeneity of vegetation itself. These v ariations are sm aller for cultural vegetation and greater for natural one, e.g.for forests and shrubs. 2)Nonflat relief of the g round surface changing the conditions of illum ination. 3)The existence of the cloud cover in the Earth atmosphere drastically limiting the possible time for remote sensing in optical and thermal spectral reg ions. 4)Lack of detailed enough information about3D distribu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atmosphere resulting in erroneous atmospheric correction. 5)Different technical errors,connected w ith sensor calibration and stability,w ith reg istration,da-ta processing,etc. Due to these difficulties the inverse problem having the measuring data of the reflected radiation about some certain type of vegetation to determine the optical and architectural parameters of this vegetation must be m athematically treated as incorrect inverse 第1卷增刊1997年 5月 遥 感 学 报 JOURNAL OF REM OTE SENSING V ol.1,Suppl. M ay, 1997

遥感导论复习总结

1. 主动遥感:由探测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收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 2. 被动遥感: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 3. 太阳常数:是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太阳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光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黑体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 4. 大气散射:大气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 5. 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6. 像点位移: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地形的起伏除引起像片比例尺变化外,还会引起平面上的点位在像片位置上的移动。 7. 空间分辨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8. 光谱分辨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9. 辐射分辨率:传感器接收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差。 10. 互补色:若两种颜色混合产生白色或灰色,这两种颜色称为互补色。 11. 三原色:若三种颜色,其中的任一种都不能由其余二种颜色混合想加产生,这三种颜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称之为三原色。 12. 遥感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 13. 电磁辐射的性质:是横波;在真空以光速传播;电磁波具有玻粒二象性;满足fλ=c E=hf 14. 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黑体辐射的特性:辐射通量密度随波长连续变化,每条曲线只有一个最大值;温度越高,辐射通量密度越大,不同温度的曲线不同;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15. 大气散射的三种情况: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无云的晴空呈现蓝色,就是因为蓝光波长段,散射强度大,因此蓝光向四面八方散射,使整个天空蔚蓝,使太阳辐射传播方向的蓝光被大大削弱。这种现象在日出和日落时更为明显,因为这时太阳高度角小阳光斜射向地面,通过的大气层比阳光直射时要厚得多。在过长的传播中,蓝光波长最短,几乎被散射殆尽,波长次短的绿光散射强度也居其次,大部分被散射掉了。只剩下波长最长的红光,散射最弱,因此透过大气最多。加上剩余的少量绿光,最后合成呈现橘红色。所以朝霞和夕阳都偏橘红色。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这种散射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也就是说,在符合无选择性散射的条件波段中,任何波长的散射强度相同。如云、雾粒子直径虽然与红外波长接近,但相比可见光波段,云雾中的水滴的粒子直径就比波长大很多,因而对可见光中各个波长的光散射强度相同,所以人们看到云雾呈现白色。 16. 0.3~1.3μm,紫外线,可见光,近红外波段。1.5~1.8和2.0~3.5.近、中红外波段。3.5~5.5中红外波段。8~14远红外波段。0.8~2.5微波波段。 17. 亮度温度:衡量地物辐射特征的重要指标。指当物体的辐射功率等于某一黑体的辐射功率时,该黑体的绝对温度即为该物体的亮度温度。 18. 同物异谱:是指一种地物对应几种不同的光谱特征(有周围环境,时相上的原因)例如坡度,破向,密度,季,相,覆盖度以及地物的组合方式。 异物同谱:不同类型的地物具有相同的波谱特征。 19. 气象卫星的特点:(1)轨道,有低轨和高轨两种,运行中每条轨道都要经过地球南北两极附近上空。优点:每天对全球扫描两遍,获取全球气象资料,得全球大气变化宏观资料;缺点:对一定特定区域一天只能观测2次,不能取得连续变化观测。 (2)短周期重复观测(3)成像面积大,有利于获得宏观同步信息,减少数据处理容量(4)资料来源连续、实时性强、成本低。 20. 摄影机分类:分幅式摄影机、全景摄影机、多光谱摄影机、数码摄影机。 21. 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区别:①投影距离的影响:垂直投影图像的缩小和放大与投影距离无关,并没有统一的比例尺。中心投影则受投影距离(遥感平台高度)影响,像片比例尺与平台高度H和焦距f有关。②投影面倾斜的影响:当投影面倾斜时,垂直投影的影像仅表现为比例尺有所放大。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比例尺有显著的变化。 ③地形起伏的影响:垂直投影时,随地面起伏变化,投影点之间的距离与地面实际水平距离成比例缩小版,相对位置不变。中心投影时,地面起伏越大,像上投影点水平位移量就越大,产生投影误差。 22. 像点位移的特征:①位移量与地形高差h成正比。即高差越大引起的像点位移量也越大。②位移量与像主点的距离r成正比。即距主点越远的像点位移量越大,像片中心部分位移量较小。③位移量与摄影高度成反比。即摄影高度越大,因地表起伏引起的位移量就越小。 23. 微波遥感的特点:能全天候,全天时工作;对某一地物具有特殊的波谱特征;对冰,雪,森林,土壤等具有一定的穿透力;对海洋遥感具有特殊意义;分辨率较低,但特性明显。

期末考试总结作文

期末考试总结作文 导读:篇一:期末考试总结_250字 今天,我要去学校拿期末考试成绩单。到了学校,我的心里非常紧张,因为我想知道语文和数学能考多少分。成绩单发下来了,我看到语文作文是满分,考试成绩是96.5分,数学是100分。太好啦,我的玩具有希望啦!因为妈妈答应我只要有一科考了满分,就给我买“面包工坊”的玩具。 我对这次考试不是太满意,但是妈妈夸奖了我,认为我考的很好,因为我没有犯马虎的坏习惯,错的都是我不会的题,所以妈妈下午要带我去买我想要的玩具和我喜欢的好吃的,我真开心。 我下学期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考双百。 天津市河东区中心东道小学二年级:张周瑶 篇二:期末考试总结500字 这个学期结束了。在这个学期里,老师为我们的学习付出了许多心血,我们也为自己的学习洒下了许多辛勤的汗水。这次期末考试,我的每门功课,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总结这个学期的学习,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态度比较端正。能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不与同学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对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能够当堂完成;对不懂的问题,主动和同学商量,或者向老师请教。 第二,改进了学习方法。为了改进学习方法,我给自己订了一个学习计划:(1)做好课前预习。也就是要挤出时间,把老师还没有讲

过的内容先看一遍。尤其是语文课,要先把生字认会,把课文读熟;对课文要能分清层次,说出段意,正确理解课文内容。(2)上课要积极发言。对于没有听懂的问题,要敢于举手提问。(3)每天的家庭作业,做完后先让家长检查一遍,把做错了的和不会做的,让家长讲一讲,把以前做错了的题目,经常拿出来看一看,复习复习。要多读一些课外书。每天中午吃完饭,看半个小时课外书;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只要有时间,再看几篇作文。 第三,课外学习不放松。能够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到少年宫去学习作文、奥数、英语和书法,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各门功课都取得了好的成绩。参加少儿书法大赛,还获得了特金奖。 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这学期的各门功课,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自己被评为三好学生,还获得了“小作家”的荣誉称号。 虽然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但我决不骄傲,还要继续努力,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下学期还要取得更好的成绩。 篇三:期末考试总结800字 各位同学,老师: 大家好! 85个人,两个多月,七轮考试,终于尘埃落定。在这过程中绿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每一次考试,我们要注重的,不是分数,而是过程。”的确,细细盘算下来,我不由得开始敬佩这里的每一个人,在这七轮考试中,我们每个人克服了36次自己心里和生理上的压力来参加考试,遭受了36次来自不同程度的打击。但如今,我们仍然

模拟题-摄影测量与遥感详解

摄影测量与遥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不答或答错不得分)1.目前,主流的常规航空摄影机的像幅为(B )。 A. 18cm×18cm B. 23cm×23cm C. 36cm×36cm D. 46cm×46cm 2.航摄仪有效使用面积内镜头分辨率的要求(B)。 A. 每毫米内不少于20线对 B. 每毫米内不少于25线对 C. 每毫米内不少于30线对 D. 每毫米内不少于40线对 3.下列关于航空摄影时飞行质量的要求,叙述错误的是(B)。 A. 航向重叠度一般应为60%-65%;个别最大不应大于75%,最小不应小于56% B. 像片倾斜角一般不大于3°,个别最大不大于5° C. 航摄比例尺越大,像片旋角的允许值就越大,但一般以不超过8°为宜 D. 航线弯曲度一般不大于3% 4.同一条航线内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A)重叠。 A. 航向 B. 旁向 C. 水平 D. 垂直 5.相邻航线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B)重叠。 A. 航向 B. 旁向 C. 水平 D. 垂直 6.航摄像片上一线段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离之比称为(C)比例尺。 A. 地形图 B. 测图 C. 摄影 D. 制图 7.框幅式航空摄影属于(D)投影成像。 A. 正射 B. 垂直 C. 斜距 D. 中心 8.当成图比例尺为1:10000时,应选择的航摄比例尺为(A) A. 1:20 000~1:40 000 B. 1:10 000~1:20 000 C. 1:25 000~1:60 000 D. 1:7000~1:14 000 9.下列各项中,关于航摄分区划分的原则叙述错误的是(A)。 A. 分区内的地形高差不得大于三分之一航高 B. 当地面高差突变,地形特征差别显著时,可以破图幅划分航摄分区 C. 在地形高差许可且能够确保航线的直线性的情况下,航摄分区的跨度应尽量划大 D. 分区界线应与图廓线相一致 10.一张航摄像片有(B)个内方位元素。 A. 2 B. 3 C. 4 D. 6 11.一张航摄像片有(D )个外方位元素。 A. 2 B. 3 C. 4 D. 6 12.航片上的投影差是由(A )引起的像点位移。 A. 地形起伏 B. 像片倾斜 C. 摄影姿态 D. 地球曲率 13.将一个重叠向内的立体像对的左右像片对调后,观测到的是(B )。 A. 正立体 B. 负立体

遥感考研总结

遥感技术基础课后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遥感:是一种远距离的、非接触的目标探测技术。通过对目标进行探测,获取目标的观测数据,然后对获取的观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实现对目标的定位、定性、定量和变化规律的描述(即认识观测对象)。 2、遥感技术系统:从空间分布的角度:空间部分(空基系统)、地面部分(地基系统)。 从功能的角度:观测系统、数据传输与接收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应用系统。 3、电磁波谱:将电磁波在真空中按照波长或频率依大小顺序划分成波段并排列成谱。 4、瑞利散射:由尺寸远远小于电磁波波长λ的微粒引起的散射。 5、米氏散射:由尺寸与波长λ相当的微粒(水滴、烟尘、花粉、气溶胶)引起的散射。 6、大气层窗口:电磁波辐射在大气传输中透过率比较高的波段。 7、镜面反射:电磁波照射到光滑的表面上,引起的一种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的反射。 8、漫反射:电磁波照射到一定粗糙程度的表面上,引起的一种不论入射方向如何,各个方向都有反射光,并且从各个方向观察到的反射亮度是相同的的一种反射。(在物体表面的各个方向上都有反射能量的分布的一种反射) 9、方向反射:由于地形起伏和地面结构的复杂性,电磁波往往在某些方向上反射最强烈。 10、反射率:物体的反射通量(单位时间内的反射能量)与入射通量之比,即ρ=Eρ/E。 11、波谱反射率:地物在某波段的反射通量与该波段的入射通量之比。 12、波谱反射特性:地物波(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13、遥感平台:遥感过程中,搭载传感器(成像设备)的工具。 14、卫星轨道根数:用于确定轨道形状及卫星在某时刻的位置需要的参数。(表示卫星运动轨道特征的参数) 15、近极轨道:环绕地球两极并且轨道倾角约为90度附近的卫星轨道。 16、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的夹角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变化的轨道。(太阳高度角不发生变化的卫星轨道) 二、问答题 1、遥感中为什么要讲电磁波知识? 遥感是一种远距离的、非接触的目标探测技术。通过对目标进行探测,获取目标的观测数据,然后对获取的观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实现对目标的定位、定性、定量和变化规律的描述(即认识观测对象)。遥感的任务,是通过探测和记录观测对象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并对其进行处理、分析和应用来实现的。 遥感中的问题:1、观测对象(称为“地物”)的表现形式(色调或颜色)、2、传感器的设计;3、观测图像的识别与理解。这些问题与电磁波有关,所以需要了解电磁波。 2、电磁波有哪四个要素。 波长(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振幅;传播方向;偏振面(包含电场矢量的平面)。 3、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蓝色? 当天空晴朗时,空气中的微粒(水分子、气体分子)尺寸远远小于可见光的波长,从而引发瑞利散射,并且微粒的散射能力与波长的关系为:γ∝ 1/λ4 。所以波长越短,散射能力越强。在三原色中,蓝色波段的波长最短,所以散射的能力最强。所以天空成蓝色。 4、云、雾为什么呈白色? 云雾是由大气中的气溶胶、液溶胶组成,所以它们的微粒半径尺大于可见光波长,此时会发生米氏散射,而米式散射的强度几乎与波长无关,所以各波段的散射几乎相同,云雾呈白色。 5、遥感是根据什么要选择大气窗口的? 大气窗口表示的是电磁波辐射在大气传输中透过率比较高的波段,所以选择大气窗口时要先考虑大气透过率;其次,因为遥感需要使用电磁波去分辨地物,所以该电磁波需要对不同的地物有不同的反射率,便于进行区分。 6、当太阳光入射到地面时,为什么会发生三种不同形式的反射? 由于不同地区的地物表面的粗糙程度是不一样的,并且电磁波入射到地面的波长和入射角也有不同,所以导致产生的三种不同形式的散射。 7、结合健康的绿色植被的反射特性曲线,说明在进行森林普查时为什么要选择近红外波段进行遥感?监测森林病虫害的原理是什么? 8、试绘出一些常见的地物(雪地、阔叶树、针叶树、水体)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并说明它们的差异对遥感图像色调的影响。(课本P21页) 10、遥感为什么要使用近极轨道? 通过近极轨道,卫星可以观察到地面目标区域就越广,进而可以获得全球覆盖。 11、遥感为什么要使用太阳同步轨道? (1)能使卫星以同一地方时飞过成像区域上空,成像区域在每次成像时都处于基本相同的光照条件,便于监测地物的变化情况。 (2)对卫星工程设计及遥感仪器工作非常有利 (3)有利于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12、遥感平台的姿态及其对遥感成像的影响? 遥感平台的姿态主要有:滚动、俯仰、偏航三种姿态。 不同的姿态对遥感成像有不同的影响。 滚动和俯仰会导致遥感图像出现的非线性变形,而偏航会导致其发生线性变形。三、论述题I love you so much congratulation 1、遥感的主要使命和任务。 遥感是利用地面目标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固有特性,通过观察目标的电磁波信息以达到获取目标的几何信息和物理属性的目的。它主要应用于:农林、地质、水文、海洋、气象、环境。从室内的近景摄影测量大大范围的陆地、海洋信息的采集以致全球范围内的环境变化监测,遥感技术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的主要任务有:资源勘查、环境监测、植被监测、沙漠化监测、气象分析。 定性(是什么?)、定量(有什么?)、定位(在哪里?)、演变规律分析(变化否?) 2、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初级阶段遥感技术的特点:完善了地面到空中取得像片的手段;对像片的几何、物理特性还没有深入的研究。 发展阶段的特点:航空摄影测量的手段、方法、原理及多光谱、彩色摄影、机载侧视雷达成像技术成熟;使用多样化平台(飞机、气球、火箭等)出现了判读仪器,对像片的几何,物理特性有一定的认识;开始用于规模军事侦察和地形测图。 飞跃时期遥感技术的特点:光机扫描、CCD扫描仪成像技术、星载SAR技术成熟;成像幅面大、覆盖范围广,基本全球成像;影像获取速度快,易于重复观测;用于资源勘查、军事侦察、地形测图;波段数目多,可用波谱范围宽。遥感技术的优势?(自行解答) 课件答案:效率高,效益好(特别大范围、宏观、境外等应用);客观性好(与传统方法比较);适合动态监测、变化规律研究(传输型卫星可周期性观测)。 遥感技术基础课后作业(二) 名词解释: 传感器:收集、探测、处理和记录物体电磁波辐射信息的设备 画幅式传感器:在空间摄站上摄影的瞬间,地面上视场范围内的目标的辐射信息一次性地通过镜头中心后在焦平面上成像的成像装置。 推扫式传感器:在城乡过程中,采取线阵列或面阵列的形式对地面垂直目标进行推扫以获得电磁波信息的成像装置。 側扫式传感器:又称光学传感器,借助于遥感平台沿飞行方向运动和遥感器本身光学机械横向扫描达到地面覆盖,得到地面条带图像的成像装置。 多光谱传感器:同一瞬间,对同一景物进行摄影,并分波段记录景物辐射来的电磁波信息,形成一组多波段黑白图像的成像装置。 同轨立体观测:在同一条轨道的方向上获取立体影像的观测方法。 异轨立体观测:在不同轨道上获取立体影像的观测方法。 黑白图像:只有亮度差别,无色彩差别的图像。 彩色图像:具有色调、饱和度和亮度等色彩信息。彩色图像一般分为:真彩色图像、假彩色图像。 全色图像:黑白图像的一种,记录了所能探测到的景物所有电磁波信息(一般包括可见光和部分近红外)的黑白图像。 多光谱图像:对同一景物进行摄影时,分波段记录景物辐射来的电磁波信息,形成的一组多波段黑白图像,不同波段图像在几何上是完全配准的,但记录的是景物在不同波段范围内的电磁波信息。 热红外图像:记录的是地物热辐射信息的遥感图像。 微波图像:记录的是波长在1mm~1m之间范围内的地物辐射信息的遥感图像。画幅式图像:由画幅式相机拍摄的具有面中心对称特性的图像。 面中心投影图像:地面上所有点均通过投影中心在投影平面上成像,图像几何关系稳定。 面阵图像:即面中心投影图像。 线中心投影图像:同一幅图像有多条扫描线构成,任意一条扫描线上的点都通过某一投影中心成像,扫描线内几何关系稳定。 线阵图像:即线中心投影。 点中心投影图像:同一幅图像有许多扫描点构成,每一扫描点的几何关系都不一样。 立体图像:两幅同一地区不同角度的立体像对。 空间分辨率:图像上能够分辨的最小单元所对应地面尺寸。 光谱分辨率:反映了传感器的光谱探测能力。它包括传感器探测的波谱宽度、波段数、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 辐射分辨率:反映了传感器对电磁波探测的灵敏度。对图像的色调和表面细节有影响。 时相分辨率:是相邻两次对地面同一区域进行观测的时间间隔。 Landsat卫星:美国发射的用于进行地球资源勘查的系列卫星,至今为止已经发射了7颗(一颗失踪),现在正常运行的是4,5号卫星。4、5号卫星的轨道高度是705千米,轨道倾角是98度,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准回归周期是17天,星体上分别携带了MSS(4波段)、TM(7波段)传感器。7号卫星的轨道高度705.3千米,轨道倾角是98.2度,准回归周期是16天,星体上携带了ETM+(7波段、1全色)、SEAWIFS传感器。 SPOT卫星:法国发射的高性能地球观测系列卫星,至今已经发射4颗,现在正常运行的有2、4、5号卫星。卫星的高度统一为830千米,轨道倾角为98.7度,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回归周期26天,1、2、3号卫星上携带了HRV(3波段、1全色)传感器,4号卫星上携带HRVIR(4波段、1全色)传感器。IKONOS卫星:美国SpaceImaging公司1999发射的新一代高分辨率卫星中的第一颗商业卫星,轨道高度为681千米、轨道面倾角为98.1度的太阳同步轨道。星体上携带了SPACEIMAGING(4波段、1全色)传感器 Landsat图像:由Landsa卫星拍摄的图像,MSS传感器所得到的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为80米,TM传感器的分辨率为30米,ETM+传感器的分辨率为30米,

城市遥感的应用综述

课程论文 城市遥感技术的应用与展望综述 课程名称:遥感技术导论 姓名:王旭阳 学院: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学号:220140869 指导老师:党玉 论文评分:

摘要:城市遥感技术为全面、高效、实时地了解城市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它逐渐渗透到城市建设和研究的各个领域,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巨大的作用也日益显现。该文阐述了遥感技术在城市基础数据获取、生态环境监测以及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应用,同时展望了城市遥感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城市遥感技术数据获取数字城市 1 引言 城市是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集中和资源相对集中的空间地域。城市又是人类活动的缩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面貌不断发生变化,需要及时地对其进行监测和分析。近20年来,我国在遥感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均取得了重大进步,遥感应用研究在抗洪、防灾、土地资源调查、农作物估产、矿产资源调查、城市综合调查等领域均取得了可喜成就,尤其在城市遥感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举世瞩目。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遥感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技术支持,成为各级政府强有力的辅助决策工具和指导与加强地区管理的现代化手段。 因此,如何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术手段对城市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有效管理,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另外,传统的城市基础信息获取手段由于周期长、费用高、围有限,难以及时反映城市空间发展趋势,也已成为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制约因素。因此,采用新兴的信息获取技术对现代城市进行合理的规

划管理已显得十分迫切。 2 城市遥感应用的领域 2.1 制作城市图像 包括卫星遥感图像制作、航空像片镶嵌、计算机制图及彩红外正射影像图研制等。利用遥感资料使用光学或计算机技术可制作不同种类、各种比例尺的专题图或影像图,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不论是规划者、建设者、管理者或决策者,均可以从图中了解所需要的信息,在图上拟定方案或对策。 2.2 城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当前,城市用地共分为十个大类,分别是: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库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要,进行相应类型的遥感调查,获取相应的遥感资料,然后绘制出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利用演变图,并自动测算出该区域各种用地的面积、分布、变化情况及发展趋势。城市规划和管理者通过这些资料,可以判断城市布局是否合理?城市绿地是否足够?存在哪些不足?需要如何改进?从而因地制宜,为城市制定相应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方案。 2.3 城市人口普查 在定性、定量、定位的调查了城市各种土地利用现状后,可迅速而准确地获得城市的总建筑密度、住宅房屋密度等城市用地特征参

期末考试总结

期末考试总结 光影似箭,岁月如梭。期末考试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想从期末考试中获得鲜花和掌声吗?想,那么,就请把握现在,决战期末。 “十年砺剑百日策马闯雄关,一朝试锋六月扬眉传佳音”,我坚信即使前方道路充满阴霾和坎坷,我们都必须勇敢面对!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坚持下去,成功必将属于我们自己!让我们肯定自己,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让我们心中伴着信念,矢志不渝,带着希望而迈向辉煌! 下面我就在未来半个月中,我们应该怎样调整好自己状态提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争分夺秒,提高效率。期末考试是对一学期来所学内容的全面考查,它所复盖的知识点多,能力要求也更高更全。这就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来复习和记忆,我希望我们学生要珍惜这半个月的时间,坚持不懈。一方面要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复习题。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合理安排。我们可以把所有的作业和测试卷拿出来整理,找出原来的错误,并分析错误的原因,再做一些同类的题目进行巩固。成绩优异的同学可以归纳方法,一题多解。学有困难的学生多注重基础知识,可以完

成书本的练习题,举一反三。还要多向家长和老师寻求帮助,只有这样复习的效率就提高了。 第二,面对困难、不要泄气。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困难,但有时只要你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也许就会豁然开朗。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第三,平和心态,决胜千里外。同学们,临近考试,请你放下背上的包袱,用平和积极的心态,坦然的迎接考试,迎接梦想的飞翔。你可以思慕古人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向往诗圣李白恃才傲物的豪迈情怀,艳羡毛泽东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啸傲考场,人生处处精彩。 同学扪,考试的号角已经吹响,胜利的旋律在寰宇回荡,长风破浪正此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动起来吧,我们一定会谱写自己的辉煌。相信自己吧,人间自有公道,付出就有回报,我们的成绩一定会步步高。 (本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附:

高光谱应用研究综述

浙江师范大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 课程名称:遥感理论与技术 开课时间: 2014-2015年第一学期 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学科专业自然地理学 学号2014210580 姓名张勇 学位类别全日制硕士 任课教师陈梅花 交稿日期2015年1月21日 成绩 评阅日期 评阅教师 签名 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制

高光谱遥感应用研究综述 张勇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环境与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高光谱遥感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谱像和一的遥感前沿技术。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由于其本身的特点,使其获得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本文阐述了高光谱遥感的特点、优势,以及在航空及航天领域的发展情况,列举了几种典型高光谱成像仪的光学系统原理和主要技术指标。在此基础上,概述了高光谱遥感在植被生态、大气环境、地质矿产、海洋、军事等领域的应用情况。最后对高光谱遥感发展趋势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低反射率目标遥感、高信噪比、高空间分辨率及宽覆盖范围等方面。 关键字:高光谱遥感;应用;成像光谱以;研究综述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Zhang Yong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 Abstract: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developed in the late twenty years, is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of remote sensing. Because of its characters,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has been attached importance to and used widl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and development situation are presented in the fields of aviation and aerospace. Several typical hyperspectral imager optical system principle and the main technical indicators are particularized. At the same time, the applications with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in vegetation ecology, atmospheric science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marine and military fields are summarized. Th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are given in the end,including the remote sensing of low reflectivity target, high signal-to-noise ratio,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and wide coverages. Keywords: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application;imaging spectrometer 1 引言 遥感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对地观测综合性技术,是指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1]。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无论在遥感平台、遥感传感器、还是遥感信息处理、遥感应用等方面,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目前遥感正进入一个以高光谱遥感技术、微波遥感技术为主的时代。本文系统地阐述了高光谱遥感技术在分析技术及应用方面的发展概况,并简要介绍了高光谱遥感技术主要航空/卫星数据的参数及特点。 1.1高光谱遥感简介 高光谱遥感技术又称为成像光谱技术,是指利用很多很窄的电磁波波段从感兴趣的物体

中科院(国科大)2016年843遥感概论考研专业课复习方法、初试经验总结

中科院849遥感概论复习方法 1、专业课该怎样复习?(地学考研中心提供) 中科院遥感考研指定参考书为赵英时版《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和梅安新版《遥感导论》。通过对历年真题分析,出题基本都来自于它所指定的这两本书。所以我们不再推荐其他遥感书籍。另外遥感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所以建议大家多上机,如果没条件,可以利用本中心提供的课件和ESRI培训资料中数据,以便加深理解。此外还应关注遥感前沿技术、发展趋势等相关宏观问题。另外在复习方面,我们始终认为遥感是门科学,虽学校不同,可能考查点会有所不同,但基本的内容是不变的。原因有二,第一,有些人会认为,考研就是考查的大家的科研能力,所以出题方面,就以题目偏、怪为主。这个观念是错误的,老师是招研究生,但短短的一个试卷,是看不出大家是否具有科研能力的,并且题目还要保证有一定的通过率,所以老师一般都以考查该科目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的学科能力为主;第二,学校不同,学校里面不同老师研究方向不同,但并不意味着老师出题也是以个人爱好为主,所有的学校大部分都是考查的对该科目的基础知识和概念。而同一个科目,可能会有不同的参考书,这方面,要改变大家一个观念,就是不要觉得指定了参考书,所有的内容都来自该书本,不同的参考书都是从不同角度对该科目进行论述,所以,如果有时间,建议大家多看该科目相关的参考书,特别是该科目经典的参考书。基于此,我们得出两个结论,第一,复习的时候,应多看几本相关书籍;第二,其他学校该科目的真题答案也是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另外,在附录部分,对该科目中特别重要的概念、相关理论、技术前沿、未来发展等内容进行了补充,以便让资料更为全面,建议大家要掌握。 2、完整的专业课复习流程(结合资料)(地学考研中心提供) 第一遍复习,结合书本和资料的笔记部分进行复习,书本在细节方面比较详细,但笔记在考

期末考试总结与反思作文

期末考试总结与反思作文9篇 期末考试总结与反思作文篇1 这次考试我终于成功。下面我就这次考试做下总结。 考试之前,我一直缺乏自信。现在成绩出来,我明白缺乏自信是不应该的。半期考试的时候,语文,我只考88分,数学也只考80分。我当时认为半期考试这么难,期末考试也一定更难。 这个困难的挡路虎却帮我一个忙,成为我的好朋友。挡路虎它一直想让我陷入困境,它讽刺我:“哎呀,梁潇云,你半期考试这么差,就更别提什么期末考试。还是向我投降,做我的奴隶吧。”我回答它:“挡路虎,你先别这么说,假如我考得上90分,你就永远消失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我考不上90分,我便服从于你,做你的奴隶。”挡路虎满有自信地说:“好啊,一言为定。”说完,我便回家复习。我从吃过下午饭后,一直复习到晚上9点。 第二天一早,我提着口袋,轻快地走进考场。 开始考试,我一看题目并不难嘛。后来发卷子,我高兴极,因为我语文考89.5分,数学考90分,还得一个优秀学生奖呢。挡路虎果真兑现自己的承诺,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这次考试,我总结一个道理只要努力,就一定有收获。 期末考试总结与反思作文篇2 期末考试的成绩终于下来,我这次的成绩非常的不理想。语文86.5,数学98,英语96。虽然平均分能够90分以上,但语文单科低于90分,看来这次无缘三好学生。 总结这次考试,语文最值得回味。首先,因为我写字速度很慢,所以最后的作文写得虎头蛇尾,草草结尾,被扣掉3分。平日里爸爸妈妈说我握笔的姿势的不对,所以写字速度快不,我还不以为然,这次的考试让我认识到,把字写的又快又好有多么的重要。看来以后我一定要改掉握笔姿势不对这个坏习惯。另外就是如果错的题是不会做的难题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但这次语文之所以考的这么差,很多错题都是送分题。其中有一道题是“我们应该向抗日英雄学习什么样的精神?”这道2分的题我居然空着,妈妈问我是怎么回事,我回想一下也搞不懂当时是怎么想的,这道题居然没有答,你说气人不气人。还有一道阅读理解题问用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明明是举例子,我却图省事,写成举例,一下子又被扣掉2分。哎,现在想想都觉的冤。

摄影测量与遥感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不答或答错不得分)(74T) 以下哪个摄影机主距属于胶片中焦和宽角航摄机 D (A)主距 260mm 和像场角 65°(B)主距 200mm 和像场角 70°(C)主距 260mm 和像场角 110 (D)主距 150mm 和像场角 80°分常角、 75°-100°宽角、特宽角三种, 102mm-255mm(中焦) 以下那款航摄仪是基于三行线阵 CCD 技术的测量型数字航摄仪 C (A)UltraCam-D 数字航摄仪 (B)SWDC 系列数字航摄仪 (C)ADS40 数字航摄仪 (D)RMK 型航摄仪 以下哪个不是数字航摄仪检定的内容 D (A)像主点位置与主距的测定 (B)像元大小的测定 (C)调焦后主距变化的测定 (D)框标间距以及框标坐标系垂直型的测定 下列关于航空摄影时飞行质量的要求,叙述错误的是 A (A)像片倾斜角一般不大于 3°,个别最大不大于 5° (B)航向重叠度一般应为 60%-65%;个别最大不应大于 75%,最小不应小于 56%

(C)航线弯曲度一般不大于 3% (D)航摄比例尺越大,像片旋角的允许值就越大,但一般以不超过8°为宜 将一个重叠向内的立体像对的左右像片对调后,观测到的是 A (A)负立体 (B)正立体 (C)无立体 (D)不确定的模型 与非量测摄影机不同,量测摄影机能够记录 D (A)摄影姿态(B)目标影像 (C)外方位元素(D)内方位元素 摄影测量处理的基本任务是 A (A)像片获取瞬间像点与物点之间的几何关系 (B)像片获取后像点对应物点的地理坐标 (C)像片获取后像点代表地物的性质 (D)直接在像片进行地物量测 下列不是微波遥感的特点是:C (A)全天候、全天时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