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下册:6.2《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二)》教案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下册:6.2《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二)》教案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下册:6.2《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二)》教案

第2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二)

【内容标准】

(1)"863"计划的制定。

(2)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学目标】

参见(一)

【教学要点】

重点: 863 计划。

难点:简要地讲清一些科技原理。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提升一个国家强大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作用,今天的中国之所以受到世界瞩目,一个重要原因是取得了不少重大的科技成就,同学们一定想要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科技成果。

【新课探究】

一、“863计划”的制定

1、阅读教材,了解背景:世界高科技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2、明确制定的过程,了解 863计划的由来和内容。

(1)时间:1986年3月(“863”)。

(2)倡导者:王大珩(héng)、王淦(gàn)昌、杨嘉墀(chí)、陈芳允。

(3)“863”计划的内容:中国高科技的发展计划纲要。

3、指导学生看教材第 115页上图,议论一下,近几年中国在高技术领域还取得了哪些成就。

4、总结“ 863 ”计划顺利实施的意义:对中国的高技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对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增强综合国力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1、阅读教材内容:了解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情况

1986年,中国开始网络建设。

1994年,正式与国际互联网接通。

2000年,信息产业已成为中国第一大产业。

2、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应用。

A 明确网络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在当代社会的重在性。

计算机网络不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为继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而且还是一个服务系统,能够提供形式多样的手段和工具为用户服务,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与社会生活。

B 图文结合明确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和党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分不开的。

C 利用网络查找信息资料,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总结巩固】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从事军事、生物技术、农业、网络技术等方面来说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与取得成就的重要意义。我国各领域科技的进步和成功的取得,是中国进步的表现。但相对于世界前沿科技来讲,中国科技发展的道路认识任重道远。

1

(完整)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 位置:亚欧大陆东部 面积:4400平方千米。 地形: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四分之三) 地势: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 岛屿:日本群岛、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 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朝鲜半岛等 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大高加索山脉、 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图兰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 河流流向:呈放射状流入各大洋 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恒河、印度河 流入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亚洲被称为“巨河之洲” 湖泊: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蓄水最大的淡水湖) 里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 死海:世界上盐度最大的湖世界陆地最低点 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第二节亚洲人文环境 众多的人口: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超过1亿的国家: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人口分布:南亚、东南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半岛 人种:主要是黄种人: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北亚白种人:分布在南亚、西亚。

古老的文明:A:三大文明古国发祥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中国)印度河谷子(古印度)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古巴比伦)B:三大宗教发祥地:基督教发祥地(西亚)、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麦加)、佛教(古印度) 经济发展不平衡:A:最为发达的国家:日本B:新兴国家:韩国、新加坡C:石油国家:海湾诸国(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D:贫穷国家;尼泊尔、阿富汗 第一节东南亚 位置:亚洲东南部“十字路口” 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及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道 马六甲海峡为世界海上运输的咽喉 范围:中南半岛、马来群岛(马来群岛是世界上是庞大的群岛) 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马来群岛:山地多,平原少 河流:中南半岛:湄公河(东南亚最长河流)(亚洲流经国家最多) (流入太平洋)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流入印度洋) 湖泊:洞里萨湖(中南半岛柬埔寨境内) 气候:中南半岛大部分属热带季风气候 马来群岛大部分属热带雨林气候 人口:稠密主要分布在湄公河三角洲、红河三角洲、人种:以黄 色人种为主(华人、华侨在世界上最集中)(福建、广东) 发展不平衡的经济: 农业:稻谷(湄公河三角洲、伊洛瓦底江下游) 热带经济作物:椰子(印尼)、橡胶(泰国)、 油棕(马来西亚)、马尼拉麻(菲律宾) 工业:锡(马来西亚)、石油(印尼、马来西亚) 发展快的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 发展慢的国家:缅甸、柬埔寨、老挝

(完整word版)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

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初二历史教学以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目标: 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

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现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畅想天地”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梳理 知识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背景:“文化大革命”后,“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召开: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 思想上:会议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上: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组织上:会议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知识点2拨乱反正 史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1980年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结束: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拓展延伸: 1、比较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及其深远意义: 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程标准: 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 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人民当家做主的喜悦心情,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了解西藏解放的具体过程。通过“人民解放军在进军西藏时为什么要采取"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的方针”的讨论,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新中国成立的史料,学会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方法。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有关国旗、国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成等小故事,采访亲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把搜集到的故事在课堂上进行讲述,以宣染课堂气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更进一步地了解我们的祖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讲述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你们熟悉的国庆节是什么时侯? 答:10月1日。 大家知道,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请同学们先看本课的导言。 二、新课: (一)、筹建新中国 本目主要叙述了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所做的准备工作。 首先引导学生先看完本节,由老师列出问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2、参加政协会议的有哪些人?这说明了什么? 3、《共同纲领》的性质及主要内容? 4、大会还做出了哪些决定? 学生掌握后,教师可参照教室里面的国旗、国徽、国歌进行介绍。 说一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成立新中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 学生可先阅读一遍,然后看一段《开国大典》,享受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人民的心境。 1、提问: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谈一谈: 请学生谈谈“当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缓缓升起”的心情?3、答一答: 说一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三)、西藏和平解放 由教师讲述: 1、解放西藏时,我们采取的是和平解放的方针。 2、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明确: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经过谈判在北京签署了《十七条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结束了西藏近代以来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的历史,使一度离散的游子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为新中国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大业,同时也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和民族区域制度的建立、为西藏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驱除了帝国主义势力,西藏回到祖国的大家庭,粉碎了帝国主义妄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阴谋,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汉藏民族的团结。和平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逐步消除隔阂,以免被帝国主义所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了解它的背景,理解其重大意义;了解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会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原因与结果、联系与综合等概念,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与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以及历史意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教育遭到了很大破坏,高考中断了十年。第一个站出来纠正这种错误的是 邓小平,“文化大革命”结束还不到一年,他就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他的支持下,1977年10月,中国恢复了“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次高考,大学重新开始培养高等人才。而彻底纠正“文化大革 命”的错误,是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历史上的这一伟大转 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1.教师提问: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提示:(1)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2)“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了人们的不满。(3)理论界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教师小结: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人心所向 3.教师讲述:1978年3月1日,是个星期天。第二天,是“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新生入 学的日子。披着三月的春风,全国各地有27万新生步入了大学校园。由于“文化大革命”,他们当中许多 人迈入大学的脚步被阻隔了整整十年。在他们中间,有十几年前就告别学校的老三届,也有刚刚毕业的高 中生;年龄小的只有十六七岁,年龄大的已是人到中年;有的夫妻同进校门,有的师生一起上学。人们说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汇总

【中国地图版】 八年级(下)地理知识点及问答题 1.【亚洲的世界之最】:面积最大的洲(4400万平方千米,占全球陆地总面积1/3);最高 的高原:青藏高原;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萨加玛塔峰); 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面积最大的湖泊:里海;盐度最大的咸水湖:死海(-415米); 极端年降水最多:印度的乞拉朋齐;人口最多的洲(近38亿,占世界总人口的3/5); 海岸线最长的洲;大河最多的洲;跨纬度最大的洲(92o); 2.亚洲的地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与欧 洲相接。 3.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特点,亚洲通常分为哪六个地区? 答: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 4.亚洲地势、地形各有什么特点? 答:亚洲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地形特点: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占全洲总面积3/4)。平均海拔:950米。根据亚洲地形“屋脊”: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 5.亚洲河流:大河最多,长度在1000千米以上的有50多条,亚洲被叫做“巨河之洲”。 亚洲的河流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分别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亚洲第一长河: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亚洲有名的流河:锡尔河、阿姆河(均注入咸海)、塔里木河;亚洲流区占亚洲总面积的40%。 6.亚洲气候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亚洲气候类型有11种,分布最广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7.亚洲人口稠密地区:南亚、东南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群岛。亚洲人烟稀少地区:自然环境较恶劣的原始林区、陆高原高山地区、沙漠地区。 亚洲是黄色人种的故乡(南亚、西亚主要为白种人)。世界三大(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犹太教、道教均发源于亚洲)。 亚洲的三大文明古国: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即米索不达米亚平原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河谷地孕育了古印度文明;黄河—长江中下游孕育了古中国文明(华夏文明)。 8.亚洲发达国家:日本。亚洲“四小龙”:国、新加坡、、。亚洲“三小虎”:泰国、马来 西亚、印度尼西亚。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国、新加坡;亚洲高收入国家:在波斯湾沿岸拥有被誉为“黑色金子”石油的海湾国家(如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拉客、科威特、卡塔尔等);亚洲最在发达国家:尼泊尔、阿富汗等。 9.东南亚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又称“南洋群岛”,有2万多个岛屿)两大部分组成。 东南亚北接中亚,南邻大洋洲,位于太平洋和印度之间的交通要道。 10.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有什么重要性? 答:马六甲海峡位于门答腊岛和马来半岛之间,是欧洲、非洲、西亚和南亚通达东亚和东南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 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 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乡镇企业。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 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②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③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④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史料展示: 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材料二:1985年底,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工业品出售总额达1751亿元,首次超过农副产品出售总额的1680亿元。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数达到8805万人,产值达到4764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4%,第一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7.教师提问:读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说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对农村发展的意义。 提示: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目标导学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史料展示: 材料一:“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材料二:1956年夏天,上海天气很热,一家企业想买一批风扇,就打报告到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结果经过11个部门的层层审批,等申请报告批下来,夏天早过去了。 2.请学生说说:两则材料说明国有企业中存在哪些问题? 提示:政府——要给企业下达生产任务,严格规定产品的数量、品种、样式等,还负责企业的原料供应、产品销售、新产品开发、人员安排、职工工资、奖金和福利的发放等。 企业——只管生产。 工人——干多干少,干与不干一个样,每月都能按照级别领取固定工资。 政府管得太多;企业没有自主权;工人没有积极性。政企不分,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财富,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 3.教师讲述:城市改革的内容。 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4.引导学生思考:城市改革的目的和结果。 提示:目的是克服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 结果是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目标导学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教师讲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情况。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课抗美援朝

第2课抗美援朝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掌握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通过阅读课本第10页《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次战役示意图》,知道志愿军入朝路线、三次战役的推进情况及“三八线”的位置,培养读图、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课本、地图及网上查询,获取有效信息,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总结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原始资料再现、了解史实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掌握获取历史信息的有效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原因,培养学生不畏强权、敢于挺身与侵略者斗争的优秀品质。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抗美援朝的基本信息;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难点:面对朝鲜半岛燃起的战火,中国为什么要出兵。 三、教学法指导:讲述法、材料分析、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一路高歌奔赴朝鲜前线,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浴血奋战。他们为什么要远赴朝鲜?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哪些英雄人物?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一起见证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去重温当时志愿军战士的英勇、豪迈,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2课《抗美援朝》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一)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1.史料解读: 材料一:1、抗美援朝的原因 史料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为南北分界线,分别为苏军受降区和美军受降区。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不顾世界舆论的谴责,调兵遣将于1950年组成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在麦克阿瑟率领下在朝鲜半岛的仁川登陆,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直打到中朝边界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

2019-2020学年度历史八年级下册中图版课后练习第五十篇

2019-2020学年度历史八年级下册中图版课后练习第五十篇 第1题【单选题】 如果你在网上或者生活中与尚不理解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原因的人交流,你会挑选下列哪一最为恰当的表述向他说明( ) A、美国侵略了我国的友好邻邦朝鲜 B、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出兵 C、台湾乘朝鲜战争的机会反攻大陆 D、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地威胁了中国的安全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第一届中央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的施政方针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民国宪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刘爷爷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他参与和表决了会议通过的所有文件和决定。下列各项属于这些文件和决定的是( )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③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④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雄狮醒来,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 A、抗日战争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抗美援朝胜利 D、改革开放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1952年底,我国彻底摧毁了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这是基于下列哪一事件的开展(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三大改造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巩固、建设新生政权做出了一系列努力。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西藏和平解放②“一五”计划的实施③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④土地改革基本完成⑤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A、④①②⑤③ B、③①④②⑤ C、③④①②⑤ D、④③②①⑤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时代特征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代的时代特征。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名字所反映的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正确的是( )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地理复习知识点 1、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 2、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太平洋西岸)、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面与欧洲相接,西南以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六个地区。(识记每个分区里主要国家,书上6页) 4、亚洲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亚洲是)。亚洲地势特征:中间高、四周低。(世界第二高,南极洲地势最高)。“屋脊”(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位于亚洲中南部。 5、河流特点:河流众多(亚洲世界大河最多,“巨河之洲”);大都发源于中部高原和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入海,汇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亚洲第一长河(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湄公河) 6、气候特点:(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2)季风气候显著(亚洲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使得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夏季降水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3)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该气候特点:冬季严寒,夏季暖热,春秋季短,气候年较差大,降水集中在夏季。) 7、亚洲世界之最(书上4页探索):世界陆地最低点,盐度最大的咸水湖(死海);世界最深,蓄水最大淡水湖(贝加尔湖);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里海);世界雨极(乞拉朋齐)降水来自印度洋。 8、亚洲的人口最多。世界人口过亿国家有(亚洲6个)中国、印度、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欧洲)俄罗斯;(北美洲)美国、墨西哥;(南美洲)巴西;(非洲)尼日利亚。 9、亚洲人口稠密地区有南亚、东南亚、东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群岛)。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水陆交通方便、工农业发达。人烟稀少有自然环境恶劣的原始林区、陆高原高山沙漠等。 10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地区南亚、西亚(都是白色人种);其余主要是黄色人种。(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是三大(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发源地,也是印度教、犹太教、道教等发源地。 11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古巴比伦;印度河谷地:古印度;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古中国 12、经济发展不平衡:(日本)是亚洲最发达国家;(国(造船业发达)、新加坡(港口)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推行“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西亚波斯湾地区一些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出口“黑色金子”石油成为高收入国家,尼泊尔、阿富汗等贫困。 1、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连接处,火山频繁) 2、东南亚北连东亚、南临大洋州,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是世界航海运输的枢纽,有“十字路口”的称号。 3、马六甲海峡位于门答腊岛和马来半岛之间,是欧洲、非洲、西亚和南亚通达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1)

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内容标准】 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过程和意义。 2.能说出“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等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初步分析中美建交的重要影响。 3.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感悟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展示相关视频资料、图片,让学生根据资料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理解、说明问题。 2、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方式学习历史,整节课能让学生看、说、思、议、问、答、写。 3、提供相关现实问题让学生延伸学习,反思历史探索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及其发展,认识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感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台湾问题的认识,强化台湾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领土主权的民族意识。 3.培养自主合作意识。 二、教材分析 20世纪70年代我国对外关系取得重大的突破性进展,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也为

后来的对外开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971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乒乓外交”与中美关系改善,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中日邦交正常化,建立和发展了同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学重点 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教学难点 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历史意义,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影响,正确认识我国的外交原则。 三、学情分析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渴望求知的发展期,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形式展示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缓和、建交等有关问题,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从中获得不同的体验。因此,以这种信息技术设置作为培养学生认知的载体,顺应了中学生当前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另外该年龄段的学生,非常喜欢了解身边的历史,中美关系等历史对于中学生来说,愿意主动接受这些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这也符合《历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最近两年外交新闻图片(下组图)讲起当前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外交形象和影响力,引出本课课题和一幅对联: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声音传五洲,朋友遍天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同步练习题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人民日报》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的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这反映了党和国家要() A.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B.对城市国有企业进行制度改革 C.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指导思想是() A.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一国两制”的构想D.科学发展观 3.中国人民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冲破了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由此可见,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重要意义是() A.做出改革开放战略决策,推动中国社会发展 B.解放了思想,振奋了人民精神 C.成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D.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4.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在于()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5.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 A.“两个凡是”的提出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D.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 6.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革命征程,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开启这一“征程”的标志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7.辉煌70年,奋进新时代,中华民族启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标志分别是()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教案

第2课抗美援朝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掌握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通过阅读课本第10页《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次战役示意图》,知道志愿军入朝路线、三次战役的推进情况及“三八线”的位置,培养读图、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课本、地图及网上查询,获取有效信息,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总结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原始资料再现、了解史实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掌握获取历史信息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原因,培养学生不畏强权、敢于 挺身与侵略者斗争的优秀品质。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抗美援朝的基本信息;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教学难点:面对朝鲜半岛燃起的战火,中国为什么要出兵。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战歌,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去重温当时志愿军战士 的英勇、豪迈,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2课《抗美援朝》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一)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1.史料解读: 材料: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在中国和苏联没有代表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谴责北朝鲜侵略”和“紧急制裁” 两个决议。7月7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其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大规模侵略战争。 2.教师提问:根据课本,结合材料,说说中国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 提示: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轰 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3.教师提问:在美军介入朝鲜战争后,朝鲜内战局势急转直下,中国政府作出了怎 样的决定? 提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二)中国出兵朝鲜 1.史料解读: 材料:毛主席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 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2.请学生回答:由材料中毛主席的这几句话,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提示:中朝世代友好、唇齿相依;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新中国的安全;为了获得 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建设的周边环境。 3.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9页内容,结合第10页地图,说说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情况,其结果如何。 提示:(1)1950年,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2)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4.教师过渡:在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面前,1950年10月,彭老总受命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中朝人民并肩作战。在整个战争中涌现了许多的战斗英雄,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二节内容。 目标导学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一)战斗英雄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4课教案01

学习很辛苦,但并不痛苦;学习没有什么捷径,苦学才是根本;在你没有找到“不用重复就可以学习好”的方法之前,请不放弃“重复”这种最简单、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第14课钢铁长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分阶段简要讲述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历程。 (2)根据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史实,能够说出人民军队武器装备的发展特点,说出科技发 展对国防建设的作用。 (3)根据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史实,能够说出人民军队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主要作用, 进而说出“钢铁长城”的含义。 (4)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等问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料、收集课外资料、观看相关的影像资料等,说明人民海军、人 民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收集、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国防现代化即钢铁长城形成的原因,认识到科技强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 比较的能力。 (3)通过自由辩论,训练学生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人民海军、陆军、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历史的比较,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威、国威,体 会国防力量的日益增强。 (2)认识到钢铁长城的形成,反映了国家和民族的日益强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从而增强民族自 豪感。 (3)认识到坚固的国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4)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从而使学生树立起为中国的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 1、重点 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把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定为本课的重点,也是一个能力激活点。可通 过布置学生课前搜集相关海军、陆军、空军的图片和数据资料,在课上进行展示和讲解,来完成解决 重点的第一步,再通过教师所作的多媒体课件进行直接对比和展示,对现代化军队建设和发展情况的 讲解和展示,能够激发学生在感知历史的基础上升起爱国主义情感,并能树立为祖国国防力量的壮大 贡献自己力量的伟大理想。

统编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题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备课时间2018.3.17 课节累计 1 科目历史班级8年1、6、 7、9 课时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思想解放运动的简要过程和党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和正确评价毛泽东等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联系“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实和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所取的伟大成绩,深刻理解这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提高历史感悟能力;分析真理标准讨论是如何突破“两个凡是”的禁锢从而掀起思想解放运动,培养历史分析的思维能力;综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理解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培养历史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我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权威、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和健康情感。从拨乱反正的史实中,认识我党具有正视现实、改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品格,激发爱党情怀 二、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还有其召开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教学 时间 教学 手段 (一)启: 多媒体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 师:同学们,这首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你们知道带领“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伟人是谁吗? 生:毛泽东。 师:那带领我们“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伟人又是谁? 生:邓小平。 师:正确。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国人民走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从此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5分钟教师引 导学生 讲述

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共和国历史上的这一伟大转折。 (二)读: 导学提纲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时间和地点?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3.拨乱反正的时间? 4.拨乱反正的典型事件? 5.拨乱反正是如何胜利完成的? (三)议:拨乱反正的典型事件? (小组讨论) (四)知: 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1.教师讲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2.引导学生讨论:对“两个凡是”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 提示: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这点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他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那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吗?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会遇见很多的新问题,我们不可能总是用旧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我们是应该予以反对的。其实质就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3.教师总结: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4.图片展示:8分钟 5分钟 20分钟 多媒体 展示导 学提纲 多媒体 展示问 题学生 讨论 教师引 导学生 掌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2017)教案: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教学模式分析: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 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教学思路分析: 激情阶段通过活动交流,让学生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和历史意义。通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得出从召开时间、地点、内容、意义四个方面来进行学习。 体验阶段借助多媒体播放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关注和好奇,主动求索,带入预设情境。通过教师展示材料和学生讲述故事,总结归纳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导行阶段过程中始终贯穿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 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的内容,本课是开篇课,是中国近代史的结束,现代史的开端。本课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新中国的成立和西藏的和平解放,新中国的成立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准备,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西藏和平解放,是我国成功解决民族问题的典范,巩固了 国家的统一,减少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西藏从此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标志着祖国大陆的全部解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和历史意 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一、说教材 本课的内容是“伟大的历史转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阐述:“文革”结束后,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思想理论届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意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对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作用。本课是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第一课时,有着“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文化大革命“,下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所以具有深刻的转折的意义。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学习去感知本世纪教材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需掌握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2、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知识的能力,能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逐步形成历史的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教师提供的资料,培养学生运用识读、表述和归纳等方法,积累必要的历史知识;运用教材中的几幅插图,训练学生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敢干正视错误并纠正错误的伟大的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实践检验真理的作风,培养对党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过程 各位评委好,我是——号。我讲课的题目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下面我们走进课堂。同学们好,请坐下。 本节课分三部分“尽扫残霾见真知——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拨云见日定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春满神州奔复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成就”。我们刚才讲解了第一部分,知道了真理标准的讨论,像一声惊雷,解放了中国人民的思想,纠正两个凡是左的错误思想,拨乱反正,加快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展示课题:拨云见日定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 视频《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通过视频,大家知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做了什么主题报告呢。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那这个主题报告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将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一场怎样的革命呢?请大家读课文46页一二三段,把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及意义分别找出来,完成下表。对,思想路线上纠正了两个凡是,树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心转移的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在组织路线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共和国发展的关键时刻,成功地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结束了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