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考点精编(含历年真题解析)》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考点精编(含历年真题解析)》

目录

Ⅰ序言 (5)

Ⅱ考前必知 (7)

一、历年报录情况 (7)

二、学费与奖学金 (7)

Ⅲ复习方略 (10)

Ⅳ考试分析 (12)

一、考试分析 (13)

二、考试题型 (14)

三、考点分布 (15)

四、试题分析 (17)

五、考试展望 (18)

Ⅴ复习指南 (21)

《当代新闻写作》 (21)

《广告文案写作原理与技巧》 (36)

《新闻编辑学》 (48)

《新闻采访学》 (57)

《新闻.公关.广告之互动研究——对“传播交叉领域”的学理审视》 (65)

《新闻评论教程》 (66)

《广播电视新闻学》 (90)

Ⅵ核心考点与解析 (101)

《当代新闻写作》 (101)

第一章新闻报道 (101)

第二章新闻报道的体裁 (103)

第三章消息的基本构成 (105)

第四章新闻结构形式 (108)

第五章新闻主题 (110)

第六章新闻材料 (111)

第七章新闻语言 (112)

第八章各类新闻的写作 (113)

第九章中外新闻报道及写作比较 (117)

第十章国际传播时代的新闻写作 (119)

第十一章通讯写作的一般技巧 (121)

第十二章各类通讯的写作 (124)

第十三章特色通讯的写作 (126)

第十四章其他文体 (129)

第十五章相近报道文体 (131)

第十六章通讯的发展历程与趋向 (132)

《广告文案写作原理与技巧》 (133)

第一章广告文案——市场行为中的语言符号运作 (133)

第二章广告文案的立足点、创作原则和要求 (136)

第三章广告文案的写作准备 (139)

第四章广告文案的构思和思维激发 (142)

第五章微型文案写作——品牌命名 (146)

第六章广告文案标题和标语的写作 (148)

第七章广告文案正文和随文的写作 (150)

第八章广告软文的写作 (152)

第九章系列广告文案 (155)

第十章不同媒体广告文案写作 (157)

第十一章不同广告内容文案写作 (161)

第十二章广告文案的语言艺术 (163)

《新闻编辑学》 (165)

第一章新闻编辑工作概论 (165)

第二章新闻媒介定位与新闻产品设计 (169)

第三章新闻报道策划与组织 (174)

第四章新闻稿件的分析与选择 (179)

第五章新闻稿件的修改 (183)

第六章新闻标题的制作 (188)

第七章新闻图片编辑 (193)

第八章新闻稿件配置 (196)

第九章版面设计★★★★ (200)

《新闻采访学》 (210)

第一章绪论 (210)

第二章新闻记者 (213)

第三章记者的修养和职业道德 (217)

第四章新闻采访活动 (219)

第五章新闻采访确定 (225)

第六章新闻采访准备 (227)

第七章谈话采访 (229)

第八章观察采访 (234)

《新闻.公关.广告之互动研究——对“传播交叉领域”的学理审视》 (236)

第一章导读 (236)

第二章新闻传播策划的多维审视 (238)

第三章公共关系与新闻报道的互动研究 (248)

第四章“软文”游走于新闻与广告之间 (253)

附录 (260)

《新闻评论教程》 (281)

上编新闻评论学的一般原理 (281)

第一章绪论 (281)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特点 (283)

第三章新闻评论的分类 (285)

第四章新闻评论的价值 (288)

第五章新闻评论的要素 (289)

第六章新闻评论的嬗变 (291)

第七章无产阶级报刊新闻评论的传统 (294)

第八章社会主义新闻评论的党性原则 (296)

第九章评论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297)

中编评论写作的基本程序 (299)

第十章选题 (299)

第十一章立意 (301)

第十二章论证 (303)

第十三章谋篇 (306)

第十四章文采 (309)

第十五章大忌 (311)

第十六章修改 (312)

下编常见评论的常用技法 (313)

第十七章社论与编辑部文章 (313)

第十八章评论、本报评论员与特约评论员文章 (315)

第十九章短评、编者按与“配评论” (316)

第二十章述评 (319)

第二十一章专栏评论 (322)

第二十二章广播新闻评论 (324)

第二十三章电视新闻评论 (325)

第二十四章网络新闻评论 (326)

第二十五章文艺性政论—杂文 (326)

《广播电视新闻学》 (327)

上编广播电视新闻概论 (327)

第一章广播电视新闻 (327)

第二章广播电视新闻史略 (329)

第三章广播电视管理与节目规范 (335)

第四章广播电视观(听)众调查 (337)

第五章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 (339)

中篇广播新闻 (341)

第六章广播新闻的符号系统 (341)

第七章广播新闻节目 (343)

第八章广播新闻实务 (347)

下篇电视新闻 (353)

第九章电视新闻的符号系统 (353)

第十章电视新闻节目 (360)

第十一章电视新闻实务 (367)

Ⅶ往年真题试卷与答案解析 (376)

暨南大学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 (376)

暨南大学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 (388)

暨南大学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 (399)

暨南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 (407)

暨南大学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 (420)

暨南大学201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 (437)

暨南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 (453)

暨南大学201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 (470)

暨南大学201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485)

Ⅰ序言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考点精编(含真题解析)》(以下简称《考点精编(含真题解析)》)是根据学校指定教材精心研发和编写的考研全程备考教辅,既从宏观视角构建学科知识框架,又从微观层面对核心考点、历年真题进行全面解析,可节省考生梳理教材的大量宝贵时间和精力,使考生复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主要内容

考前必知:包括历年报录情况、学费与奖学金等,信息面全、可靠性高,考生可对专业课的考研情况了如指掌。

复习方略:详细阐述考研专业课高分复习策略,推荐最有价值的相应复习参考书目,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属于自己的最佳复习方略。

考试分析:包括考题难度分析、考试题型解析、考点章节分布、最新试题分析、考试展望等,使考生在复习之初即可对专业课有深度把握和宏观了解,迅速掌握复习重点、难点内容。

复习指南:包括复习提示、知识框架图。复习提示揭示各章节复习要点、总结各章节常见考查题型、提示各章节复习重难点与方法;知识框架图构建章节主要考点框架、梳理全章主体内容与结构,可达到高屋建瓴和提纲挈领的作用。有助于考生通晓各章节的主体内容和结构,快速形成学科体系、强化记忆。

核心考点解析:去繁取精、高度浓缩初试参考书目各章节核心考点要点并进行详细展开解析、以星级多寡标注知识点重次要程度便于高效复习。该内容相当于笔记,但比笔记更系统、更全面、重难点也更分明。

往年真题试卷与答案解析:反复研究往年真题,能洞悉考试出题难度和题型;了解常考章节与重次要章节,能有效指明复习方向,并且往年真题也常常反复再考。该内容包含往年考研真题与答案解析,每一个题目不但包括详细答案解析,而且对考查重点进行了分析说明。

二、主要特色

立足教材,夯实基础。以指定教材为依据,全面梳理知识,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让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等学科基础知识有全面、扎实、系统的理解、把握。

注重联系,强化记忆。复习指南分析各章节在考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将各章节的知识体系框架化、网络化,帮助考生构建学科知识网络,串联零散的知识点,更好地实现对知识的存储,提取和应用。

深入研究,洞悉规律。深入考研专业课考试命题思路,破解考研密码,为考生点拨答题技巧。

三、使用说明

1、全面了解,宏观把握。

备考初期,考生需要对《考点精编(含真题解析)》中的考前必知列出的历年报录情况等考研信息进行全面了解,合理估量自身水平,结合自身研究兴趣,科学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为考研增加胜算。

2、稳扎稳打,夯实基础。

基础阶段,考生应借助《考点精编(含真题解析)》中的考试分析初步了解考试难度、考试题型、考点分布,并通过最新年份的试题分析以及考试展望初步明确考研命题变化的趋势;通过认真研读复习指南、核心考点解析等初步形成基础知识体系,并通过做习题来进一步熟悉和巩固知识点,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过好基础关。

3、强化复习,抓住重点。

强化阶段,考生应重点利用《考点精编(含真题解析)》中的复习指南(复习提示和知识点框架图)来梳理章节框架体系,强化背诵记忆;研读各章节的核心考点解析,既要纵向把握知识点,更应横向对比知识点,做到灵活运用、高效准确。

4、查缺补漏,以防万一。

冲刺阶段,考生要通过巩固《考点精编(含真题解析)》中的核心考点解析,全面研究往年真题试卷与答案解析,通过分析,提炼出命题思路和要点,有效把握专业课往年出题方向、常考章节和重点章节,做到主次分明、有所侧重地复习,并加强应试技巧。

5、临考前夕,加深记忆。

临考前夕,应重点记忆核心考点解析中的五星级考点、浏览知识点框架图,避免考试时因紧张等心理问题而出现遗忘的现象,做到胸有成竹走向考场。

Ⅱ考前必知一、历年报录情况

二、学费与奖学金

(一)学费

注:以上学费标准若有调整,请以学校官网公布收费标准为准。(二)奖学金

暨南大学

Ⅲ复习方略

在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科目这一考研试卷的考查中,主要是注重实践能力的操作问题,其中涉及到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和评论、广告学、广告文案写作、公共关系等等重要知识点,要求考生能够同时掌握多种技能,即对新闻和广告的相关实际操作都能运用自如。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知识点的全面掌握,任何看似不起眼的知识点,都有可能成为下一次的考试点。但是在考试中,考生遇到不熟悉或把握不太大的题目时,考生要沉着冷静,一般的情况下,暨南大学考试题目都是有选择的考试,以几选几的形式出现,如在名词解释中会出现五选四或六选四的情况,这个时候,考生可通过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题目来作答,切忌慌乱,胡乱答题。

首先,考生在复习新闻类的题目时,注重新闻的采写编评四种技能,都以实际应用为主,在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科目的考试中,近几年来,均是以消息写作和评论的形式或者广告文案写作或公共关系策划等,出现在实务题中,分值最大,考生可选择自己擅长的题目,在新闻写作和新闻采写的复习中,考生仍要牢记其中的基本概念,经常会以名词解释的形式出现,如特写、专访、新闻敏感、新闻线索等等,多次在考题中出现。在复习专业课程时,第一阶段考生要看书,可能看完第一次后,由于书太多没有太大的影响,但考生在看第一次时就要和新闻相关的概念紧密结合在一起,看时要思考,并有意识的画出重点章节。新闻类的书籍考生可以放在一起复习,这样才能够形成总体的效果,学会融会贯通。广告方面的书籍要多与实际相结合,熟悉书本中的基本概念,把握广告相关的元素构成。总之,在第一阶段,考生主要做的就是尽量熟悉课本,了解课本基本内容,有意识侧重重点内容,不要求考生在第一阶段就能够完全熟知课本,只需了解即可,但这一阶段考生要精读课本,争取不要在最开始就对知识点有遗漏。

其次,在第二阶段,考生要开始第二轮的复习,即看第二遍书籍,这一次考生要有所重点的阅读,同时也要精读,仔细阅读好第一次阅读中没有涉及的问题,在第二次复习的过程中,考生可以开始做笔记,重要的是考生的笔记一定要自己做才会有印象。不少考生会选择购买别人做好的笔记,边看笔记边看书,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考生要通过自己的笔记才能够清楚的了解整体的构架和框架,不要因为书多就偷懒,虽然书多,但是每本书的框架都十分清楚明了,考生只有自身通过做笔记才能知道自身的不足在哪里,同时还可以明确每本书的重点内容,在遇到考题时,能够第一时间明确答案的位置。第二阶段的复习对于考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考生既要熟悉参考书的内容,同时还要做笔记。做笔记期间,考生要尽量详细,不要给后面的复习留下漏洞,但要精简话语,考生要理解知识点,通过理解来记忆。

第三,在第三阶段,考生的复习应该有一定的熟悉程度了,这一阶段考生对于专业课来说就是要再次阅读参考书,考生可选择从阅读目录开始,对照目录回想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和基本框架,第三阶段的重点在于查缺补漏,通过对目录的扫描,迅速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

并进行及时的弥补。在这一阶段对于非跨考生来说较容易,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现有的复习对照就能够更好的弥补知识盲点,但非跨考生也容易忽视一些基本的问题,对于本科阶段的重点问题重点对待,而对于其他问题在复习时则有所疏忽,如《中国新闻事业史》和《外国新闻史》中容易重视中国的新闻史,而对于外国新闻史则有较多忽视,考生在这时要忘掉已经学到的知识,而遍地撒网,扩大知识面。对于跨考生来说,进行框架的梳理是一件困难的事,尤其是中外新闻史的框架,因为涉及到具体的年份、人物、事件等等,要求考生要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结合历史来进行梳理比较。在这一阶段,有些考生已经开始背书和笔记,死记硬背是一种不可取的方法,新闻传播类的题目都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系的题目,考生只需用生活中相对应的例子来理解即可。如在《新闻采访学》、《当代新闻写作》中,涉及到新闻的题材如评论、消息、通讯等的定义和特点时,考生可选取对应类型的新闻题材来分析,同时可以了解报头、导语、新闻背景的定义和作用,以及在《新闻编辑学》中,关于报纸的基本要素、重点式版面、垂直板面、版面语言等等定义的理解,考生均可选择对应的报纸内容来理解记忆。新闻传播类的考试多是与实践相结合的热点问题思考,考生在复习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关注特定的新闻事件,并进行思考,培养自己的逻辑性。

第四阶段就是最后的冲刺阶段,这一阶段考生要预留一个半月的时间,这一阶段,考生要开始重视真题的解答技巧,考生可以就之前没有理解记住的内容进行强化记忆,同时要进行实践训练,即新闻的消息、评论的写作和广告文案、创意的表达,公关活动的策划等等,一般实务题都出现考试的最后一道大题,占据分值较大,考生要认真对待,但实务题最后是脱离了书本的条条框框,需要考生将知识点运用起来。因此,考生在最后的复习中要加强新闻写作、广告创作相关的训练。不过,一般最后的实务题是以二选一的形式出现,新闻消息和评论的写作属于新闻类学生擅长的题目,而广告和公关类的题目则属于传播类学生所擅长的题目,考生可就自身的优势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在复习时也可以有所侧重。新闻消息和评论的写作需要考生经常看新闻并练笔,需要考生有所思考。时间充裕的考生,可在下学期开始就养成每个星期都有写评论和消息的习惯,由最开始的不熟练到最后的出口成章,一般来讲这个计划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因为在考试中对于消息和评论的习作一般要求在600字左右,不得超过800字,对于考生来讲,字数的限制是有利的一面,但是同时要求考生语言精练、观点明确,见解独到,对于考生来讲又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于消息和评论写作不熟悉的考生来说,勤练笔是保证考试的必经之路。而对于传播类学生来说,广告文案的创作、公关活动的策划、创意脚本的创作要求更高,这些都是要求考生在平时就能够多积累,并不断丰富自己的创意,同时考生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重要的是完全了解各个创意文案和脚本的基本格式和要求,同新闻不同的是,这类题目较灵活,考生可自由发挥,但要注意用词用语的表达,如果语言表达不清楚将直接影响创意的表达,如果对基本的格式了解不清楚,最后也会影响创意的传递。用文字表达创意是一个高要求,因此考生在平时可多阅读相关的经典文案创作和创意的表达。公关活动的策划,一般是就最新或最热门的事件的一种反应,如“郭美美”事件后,考题中也出现了要求考生站在红十字会的角度来向广大群众写一封道歉信的公关活动,这类活动的策划就要求考生对这件事情了解清楚,准确定位受众,才能写出有质量

的道歉信。考生除了要注意培养自身的扩散思维外,还要时刻关注热点新闻。

对于考生来说,在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科目这门考试中,考生要更加的关注时事动态,这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本身就是一种需要考生具有实践经验的学科,考生在短时间内不能获得足够的实践能力,但是可以就重点内容有目的的复习,有目的的进行训练,除开课本知识的基础内容外,考生还需要将课本知识与实际例子相结合,在暨南大学的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专业考研中,考试题目越来越趋向于灵活,越来越重视考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如果完全脱离实际只关注课本的复习是不够的,总的来说,考生既要了解基本的知识点,同时要放眼社会,多关注时事和新闻,并多进行思考。

考研使用教材:

暨南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科目参考书目:

①《新闻采访学》,林如鹏,暨南版;

②《当代新闻写作》,薛国林,暨南版;

③《新闻编辑学》,蔡雯,人大版;

④《新闻评论教程》,丁法章,复旦版;

⑤《广告文案写作原理与技巧》,杨先顺等,暨南版;

⑥《新闻公关广告之互动研究》,董天策等,暨南版;

⑦《广播电视新闻学》李岩等,高教版。

暨南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科目参考书目:

①《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版;

②《新闻传播学》,蔡铭泽,暨南版;

③《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人大版;

④《中国新闻通史》,刘家林,,武大版;

⑤《中国新闻事业史》,丁淦林,高教版;

⑥《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张允若,高教版;

⑦《外国新闻传播史》,支庭荣等,暨南版;

⑧《网络新闻传播学》,董天策,福建版。

Ⅳ考试分析

一、考试分析

1.考试难度

暨南大学的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专业考研题目难度适中,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科目考试为专业硕士考试,试卷与前面略有所不同,从历年的考试题目中来看,学硕题目倾向于越来越灵活,专硕题目从2011年开始到目前为止,题目较学硕题目更为灵活,多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考生不仅要了解书本中的基础知识,同样也要扩展思维,对于新闻传播作全面的分析和了解。从题型上来看,2003年至2009的学硕题目都是紧扣书本知识,其中名词解释、简答题、分析题、论述题也都有理可寻,基本上可以从书本中把握相应的知识点。从2011年开始,学硕和专硕考试的题目都偏向与灵活,其中名词解释基本上可以从复习的书本中获得答案,但是简答题、论述题则需要考生立足于书本,同时开阔视野,综合所复习的课本知识,学会融会贯通。暨南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科目考研的试卷和题目有越来越趋向于灵活的趋势,考生在复习时要多关注最新学界和业界的动态。

(1)专业课难易程度、题型、分值变动幅度比较稳定。

在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科目的考研中,各部分各分值都较为稳定,题型在近年中也没有大的变化,主要是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实务题。由易到难,同时考题也越来越灵活,但基本知识点都在所复习的书本中。

(2)各章节的出题比重

暨南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科目考试的参考重点书目有7本,每本书的题目分布来讲,较为平均,这7本书的重点是从新闻和广告的业务类入手,多是以与实际操作相关的题目形式出现。新闻传播综合能力的题目多集中在新闻采、写、编和广告文案、创意写作方面。对于《新闻评论》这本书来说,直接考点较少,多是以实务题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就某一新闻发表意见和看法,实际应用能力较强。

(3)重要的已考点

考研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科目试卷中,很多考点会反复出现,一方面告诉考生这是重点,一方面可以帮助考生记忆重要知识点,灵活掌握各种答题方法。所以对于反复考查的知识点,一定不要局限于答案,要针对于每年的不同关注点而做适当的调整和补充,尤其是考生要参照之前学硕的考题来复习,扩大知识点的掌握范围,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知识点。

(4)紧跟时代出题

在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科目考试中,也就是新闻传播业务的书籍考试中,新闻写作、编辑、评论等这些经常会以实务题的形式出现,如写消息、评论等,考生在复习时不仅要掌握基本定义,同时还要多练笔。论述题中经常会就近一、两年发生的重要新闻事件来分析,结合书本知识点思考。

(5)反复变化的出题方式

近年考研试题中,有些考点反复考查,但是却经常会变换题型来考查,如名词解释变为简答题、简答题变为论述题,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如关于《大公报》的考点有时会以名词解释的形式出现,有时会以分析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大公报》的意义和发展情况。备考过程当中对于重点的把握一定要清晰透彻,不可一知半解。

2.出题风格

由于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科目考试的重点比较固定,因此考试的出题风格主要是在题目的形式上变化,也就是经常会紧跟时事,就当前主要的新闻想象来详细描述,考生要做到的是及时抓住题目的重点,注意实际能力的运用,在综合能力的考试中,更注重的考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考生在平时要多练笔考生要做到的是及时抓住题目的重点,并结合书本知识进行作答,做到有理有据、逻辑清晰。

二、考试题型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科目考试题目主要为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实务题,题型在近几年内一直没有发生变化。

1.名词解释(6选4题)

名词解释侧重于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答案一般在书本上都能找到,主要是就概念性易忽视和模糊的概念来出题,在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科目考试题目的名词解释中,考生需要结合实际来理解记忆,同时名词解释的回答要做适当展开,不能太过简单,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也不宜过长。

2.简答题(5选3题)

简答题主要针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扩展阐述,需对相关知识有较好的理解,并且答案大多也可在课本上找着。在名词解释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需要考生有理有据全面的作答,并且答案大多也可在课本上找到,一般字数在500字以内,不宜过长,不然会影响后面论述题和分析题的作答。简答题的做答要以简单为主,注意适当扩充,层次分明,回答时也要做适当引申,可结合。

3.论述题(2题)

论述题一般是就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专业研究的重点和新的领域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论述,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科目考试题目中,论述题多是从社会新闻来进行思考论述,考生要明确论述的重点,同时要逻辑清晰,并全面了解考点的内容,同时也需要根据考点表达出自己的见解最佳。

4.实务题(2选1)

论述题和实务题分别出现在334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科目和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科目试卷中,分值都较大,一般为50分,实务题主要是写消息、评论、广告文案、策划、公关等实际操作题目,一般为新闻、公关和广告中二选一,考生可就自己熟悉的题目进行作答,结合给出的案例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创意即可。实务题也多是与社会热点相关,如消息和

评论的写作等需要考生平时的练习。

三、考点分布

1、《当代新闻写作》

重点复习章节:

第二章新闻报道的体裁

第三章消息的基本构成

第四章新闻结构形式

第五章新闻主题

第六章新闻材料

第七章新闻语言

第八章各类新闻的写作

第十三章特色通讯的写作

第十五章相近报道文体

2、《广告文案写作原理与技巧》

第一章广告文案——市场行为中的语言符号运作

第二章广告文案的立足点、创作原则和要求

第三章广告文案的写作准备

第四章广告文案的构思和思维激发

第六章广告文案标题和标语的写作

第八章广告软文的写作

第十章不同媒体广告文案写作

3、《新闻编辑学》

重点复习章节:

第二章新闻媒介定位与新闻产品设计

第三章新闻报道策划与组织

第四章新闻稿件的分析与选择

第七章新闻图片编辑

第八章新闻稿件配置

第九章版面设计

4、《新闻采访学》

重点复习章节:

第二章新闻记者

第四章新闻采访活动

第五章新闻采访确定

第六章新闻采访准备

第七章谈话采访

5、《新闻·公关·广告之互动研究——对“传播交叉领域”的学理审视》重点复习内容:

第二章新闻传播策划的多维审视

第三章公共关系与新闻报道的互动研究

第四章“软文”游走于新闻与广告之间

6、《新闻评论教程》

重点复习章节: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特点

第三章新闻评论的分类

第九章评论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第十五章大忌

第二十四章网络新闻评论

7、《广播电视新闻学》

重点复习章节:

第五章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

第七章广播新闻节目

第八章广播新闻实务

第九章电视新闻的符号系统

第十章电视新闻节目

第十一章电视新闻实务

四、试题分析:以2016年为例

整体来说,2016年暨南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科目考试题目相对灵活,紧扣课本,充分考查了考生对指定教材的熟悉及掌握程度,以及对于知识点的总体分析能力。

相对于前几年(从2003年起)的考试题目,2016的考试风格没有较大的改变,灵活是其主要的变化,灵活要求考生能够对知识点运用自如。

首先,从题量上来说,没有多大变化,题量保持在4道大题上,总体上来说题目答案的书写量较大,考生在考试中要抓紧时间。

再次,历届考研题目上来看,考点分布主要集中在《当代新闻写作》、《新闻采访学》、《新闻编辑》、《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评论》这几门课程中,主要涉及的题型是名词解释、简答题,在书本中一般都能够找到答案,其中涉及的也都是基本的概念性知识点,考生要理解记忆,另外在涉及论述题和简答题中,考生可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作答。近几年的考点中在《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方面的比例一般都比较重,是考生在复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新闻敏感、新闻发现、新闻采访的基本方法、系列报道、新闻跳笔的写作手法、新闻白描的写作手法、画面空间等知识点在学硕试卷和专硕试卷中经常出现的考点。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科目的考点大多比较集中,重点考查的是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2016年334的考研试题来看,出现了许多热点词汇,如OTTTV、互联网+等,充分体现其与热点相结合的特征。

就2016年的考题来看,在实务题中,只有一道消息和评论,取消了脚本二选一的形式,在消息和评论写作中给出的例子是当时社会出现的比较热门的话题,考生可脱离新闻内容本身,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

2016年的题目相对来说较为灵活,但是基本上都是在考生的熟知范围内,从名词解释到实务题都是与社会热点和社会现象紧密结合,考生在复习时需要多关注新闻热点话题,做

到在面对考题时不陌生。同时还需要内化课本知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考生要根据理论来进行实践操作,在平时要多训练。

总的来说,2016年暨南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科目的考题相对灵活,并表现出与社会热点密切相关的特点,考生在复习时必不可少的就是要时常关注社会热点,并多多实践。

五、考试展望

通过对暨南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科目历年真题的研究分析,我们认为今年的考试会呈现以下趋势:

第一,从题量上来看,考试题量应与近几年相当,考生注意把握好时间,做好整体的布局谋篇。

第二,从题型上来看,今年暨南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科目的考试题型变化不大,考生重要的是掌握历史脉络,并能叙述大纲,在答题时能综合运用。

第三,从涉及的考点来看,今年仍与前几年一样,涉及以下考点,见下表所示。

根据近几年的真题变化,实际应用题目增多,考生要更多的关注时事。

我们建议,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今年的考研真题可能更注重与社会现象和研究热点相结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